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色的草地教案

金色的草地教案

时间:2022-11-14 22:49:26

金色的草地教案

金色的草地教案范文1

一、明确情趣教学内涵,打通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世界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情趣”逐渐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并得到相应的实践。关注课堂整体、重视教学方式、注重情趣与理趣的有机统一、促使人生实践与学习活动的协调是情趣教学的重要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情趣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四个方面的要求:(1)把握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明确表象思维在小学阶段的儿童中占据主导地位。(2)帮助小学生形成持久动力,真正做到让“兴趣”成为小学生的老师。(3)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深化小学生对生命的体验。(4)在与知识的融合中,帮助小学生感受人文精神的力量。从情趣教学的思想内涵来看,它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尊重和保护小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倡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人文教学环境,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

二、有效展开语文情趣教学,开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门

(一)激“情”引“趣”,牵引学生思绪

激“情”引“趣”,“激”的是学生的内心情感,“引”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和“引”的有机融合中,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牵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金色的草地》一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可以采用“听说结合”的方式,亦即学生“听录音”和教师“说旁白”相结合,并加入相配的音效,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1.问。师:“同学们,你们通常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会根据实践回答道:“绿色。”教师接着问:“那你们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它又是怎么回事呢?”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激发,接下来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了。

2.听。听,需要教师以文章内容为依托,在为学生播放录音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旁白,让学生来听,引导学生进入文章内容。教师准备的录音必须是柔和且富有情感意蕴的,并且要把握时长。而在播放音乐的工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大家想象一下,自己的家在乡下,窗前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每当蒲公英盛开的季节,就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刻。微风吹过,蒲公英的绒毛划过脸庞,软软的,可舒服了!……但是自己却无意间发现:蒲公英盛开的季节,中午的草地是金色的,晚上的时候它又变绿了。”此时教师需要牵引学生的思绪:“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课堂吧。”

(二)品“情”悦“趣”,激发学生学情

这里的品“情”悦“趣”,“品”的是作者的情感,“悦”的是文章的趣味。这就需要教师对文章进行富有情趣的朗读,在文字和声音的感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由开始的好奇到最后找出问题答案的开心情感。教师在朗读的时候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如在读“我和弟弟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这段文字的时候,教师要洋溢着欢快之情,语调要稍微轻快一点。而读到“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是为什么呢?”这段文字的时候,教师要充满好奇之情,语调要稍微深沉一点。另外,教师在读的过程中要以文中的问题为引导,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探“情”创“趣”,深化学生思维

在情趣教学的过程中,在成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就要带着学生进入到问题探索环节,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探“情”创“趣”,“探”的是作者的情感变化,“创”的是问题求知的乐趣。在《金色的草地》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就已经把问题呈现给学生了:“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索,再一次融入到文章之中,二度体验作者由好奇到喜悦的情感变化,共同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读学生进行适时引导,例如教师问:“你们想知道草地由金色变绿色的答案吗?”学生答道想,那么教师要进一步指引:“那就在文章中找出这样一句话: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然后提示学生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四)拓“情”展“趣”,加深学生印象

金色的草地教案范文2

关键词:本土文化资源 幼儿园艺术教学 收集整理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51-01

1 当前研究现状与意义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之地,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甘南自古以来就是安多藏区的文化核心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沉淀了十分丰富而优秀的民族文化,使其呈现出独有的神秘与魅力。我们依托本地方的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因此,开展《甘南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这一课题具有现实意义。

2 甘南藏族本土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挖掘适宜的教学素材

结合甘南藏族自治州突出的民族特色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对甘南地区的本土艺术资源进行了收集和筛选,整理出了适合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内容和教学素材,让幼儿通过欣赏、绘画、手工、唱歌、舞蹈等艺术形式来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主要教学素材及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藏民族服饰:藏族有着自己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甘南地区藏族服饰色彩艳丽、配饰独特,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依据其突出的特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夏河、卓尼、舟曲等地区的服饰特点,并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现服饰的色彩与装饰。

(2)民族音乐:藏族民族音乐形式多样,包括歌曲、舞蹈、戏剧、乐器等,各具特色鲜明。如:甘南地区锅庄的音乐朴素、热情,结构简练,适合幼儿学习表演,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水平进行改编。再如藏族说唱音乐,内容多为长篇民间故事或叙事诗,如《格萨尔王传》等,在幼儿园中可作为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让幼儿感受藏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风格。其次是藏戏,藏戏在幼儿园中可作为欣赏教材,也可引导幼儿认识制作藏戏面具,进行简单的藏戏表演等。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主要引导幼儿认识札木聂、热巴鼓、巴郎鼓等乐器,通过音乐欣赏和歌曲创编活动,感受藏族音乐优美的旋律和变换的节奏。

(3)自然景观;甘南藏族自治州幅员辽阔、风景秀丽,甘南草原水草丰茂,风景优雅,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区,我们选择了尕海湖、黄河首曲、夏河桑科草原和临潭冶力关4个具有代表性的景区作为教学资源,在幼儿园中,可充分利用本地区自然景观特点,并应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表现草原的自然风光。

(4)传统工艺(唐卡、帐篷):唐卡系藏文音译,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甘南的藏族同胞多普遍使用两种帐篷:一种是用黑牛毛线纺织成的黑帐篷,另一种是用白布缝织成的白帐篷。帐篷的特点主要在于它的装饰图案,在幼儿园中我们主要以欣赏、涂色、创编和绘画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掌握丰富的艺术表现技能,充分感受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5)特色建筑(拉卜楞寺院):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郊,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幼儿年龄小,对拉卜楞寺的历史背景,宗教文化幼儿无法理解,因此,我们结合绘画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它的建筑特色。

(6)饮食文化(酥油糌粑、奶制品、蕨麻、手抓肉)。藏族地区丰富的饮食文化也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在艺术活动中通过认识、制作、品尝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美食,并学习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美食的特点。

3 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能够使幼儿对家乡的本土资源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丰富幼儿对本土资源特色的真实体验,有利于激发幼儿对藏区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以下是在研究过程中开展的几个较成功的案例。

(1)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系列活动“小脚走甘南”活动之一:大班综合活动《草原上的金莲花》。美丽神奇的大草原是甘南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金莲花的制作方法,加深对玛曲黄河首曲大草原的了解和认识,将制作好的金莲花装饰在以玛曲大草原为背景的主题墙上,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对比,交流。将幼儿制作胡金莲花装饰在以大草原为背景的主题墙上后,孩子们认真的欣赏着,沉静在成功的快乐中。

(2)以传统工艺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活动《多彩的帐篷》。甘南藏族地区多彩的帐篷,形成了独特的藏族帐篷文化,其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色彩明快、装饰性强,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有很大的挖掘和利用价值。因此根据课题目标和要求,设计并开展了“多彩的帐篷”这一主题活动,加深对帐篷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以民族服饰,特色建筑、饮食文化、民族音乐等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活动。如小班美术活动《美丽的项链》、音乐游戏《猜猜我是谁》、中班美术活动《面具唐卡》、音乐活动《三只羊》、大班舞蹈《快乐的锅庄》、大班藏戏表演活动《扎西德勒》、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活动,极大的充实了幼儿园的活动素材,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从中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通过课题的实施研究,我们充分挖掘出了本地区特有的本土文化资源,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区幼儿艺术教学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并将其纳入到了幼儿园艺术课程教学中,让幼儿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对藏族民间文化的热爱,感受藏文化蕴涵的独特的形式美,增强了幼儿对本地区民族文化的了解,增进了幼儿对本土艺术的感知、理解与体验,引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使甘南本土文化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金色的草地教案范文3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物策展;草原文化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64-02

2015年2月19日,甘肃省博物馆为迎新年,特意举办“朔方翔鹰――草原丝绸之路文物珍宝展”。该展览由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博物院和甘肃省博物馆承办。作为策展人,笔者主要负责展览的策划、引进,文物的点交、布置摆陈,展厅的规划,展览册页的制作,辅助展品的制作布置,说明牌的制作等工作。文物展览是一件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协调各个方面、部门。下文主要结合笔者参与策展的实践,谈谈自己对文物策展的一些看法。

先谈这次展览的主标题。标题是观众对展览的第一印象,它既要准确概括展览的主要内容和需表达的思想,又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题目还要读起来朗朗上口。此次展览的大部分文物引进自内蒙古博物院“相映成辉――草原丝绸之路文物展”,此外还借展了其他省市的一些文物。展览表现出各种文明与草原丝绸之路文明的相互影响、交融的主题。所以在对这次文物展览命名时考虑了很多方案,主要有“文明碰撞的火花”、“碧野遗珍”、“鹰翔欧亚”、“鹰翔朔方”、“朔方翔鹰”等。经过斟酌,我们认为草原丝绸之路的各个民族如匈奴、突厥、鲜卑、契丹、蒙古等,无不对鹰有着崇敬之感。这次借展的文物中,内蒙古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鹰顶金冠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另外朔方虽为汉代之郡名,但在《尚书》①、《诗经》②、《尔雅》③中,朔方皆为北方之意。最后确定“朔方翔鹰”作为这次展览的主标题,以“草原丝绸之路文物珍宝展”作为副标题。

再谈序厅的场景与布置。序厅是最先映入观众眼帘、也是最先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区域。在进门的背景墙上首先喷绘了一幅长度有60余米的草原风光图片,上面用红色的大字书写“朔方翔鹰”及其副标题“草原丝绸之路文物珍宝展”。在背景墙前方模仿草原做出了一小块草地,特别是在草地中间做出了一条小溪。溪流在草原上就像血液在人体中一样重要,滋润中草原的万物。在序厅中安装的带有电动装置的这条小溪,其潺潺流水和专门放养的游动的小鱼为平静的展厅增添了许多灵动的色彩。在序厅中,观众一进展厅就能看到,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下面有绿油油的草原,草地一直延伸到观众的脚下。在草地中间有一条欢快的小溪在歌唱,小溪中鱼儿在游弋。在序厅的左侧角落中设计了一棵大树,树上立着一只威武的雄鹰标本,与展览标题“朔方翔鹰”相得益彰。

在展览中,特别是这种穿越数千年、横跨几万里的文物展览中,地图的作用非常重要,对展览的辅助说明和对展品的理解至关重要。在这个展览中,我们使用了好几幅地图,首先序厅右后侧的100余平米的墙上制作了一幅草原丝绸之路的大地图,在展厅内的隔墙中制作了面积较大的“青铜时代欧亚草原诸考古学分布图”、“中国北方系青铜文化分布图”以及“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分布示意图”等,在柜内图版上也制作了草原文明地区的北朝、唐、辽、元等不同时期的地图。在参观展览时,这些地图对于观众把握时间、空间关系大有帮助。

此次展览展出的文物共有200余件(组),主要以引进内蒙古博物院的文物为主,另有甘肃省博物馆少量文物。文物类别包括金银、玉石、宝石、青铜、玻璃、陶瓷和丝织品等。整个展览基本以时间为脉络,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东西方文物的初遇――石器时代到夏商”,第二部分“草原丝绸之路的肇兴――春秋到战国”,第三部分“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秦汉时期到辽代”,第四部分“草原丝绸之路的鼎盛――元朝”。我们发现,这种分期方式与中原地区传统的以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的分期有所不同,是按草原地区文明兴起与发展的历程,以文物来展示,客观地反映出了草原丝绸之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状况。展品中有不少国家一级文物,为本次展览增色不少。

第一单元重点文物中的“红陶女神像”,时间上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该塑像是用写实手法塑造的女性形象,头顶有一圈盘发,双手放在胸前,面部用镂空的线条刻划眼与嘴部,夹砂褐陶质,火候较高。红山文化女神雕像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崇拜。西方早期文化中也盛行祈愿生育而衍化出丰产女神的形象。另外展出的“骨柄石刃刀”也颇有特色,刀身骨质,呈扁平长条状,前端尖利,在刀身内侧刻槽,槽内镶嵌石叶,石叶外缘加工出刃,此刀属于骨石复合工具,石刃是用粘接方法固定,粘接剂可能是骨胶,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④在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中,以打制精细的细石器和大宗的陶器为主,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装饰特点,对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均有交流和借鉴,这两组展品在同时期的中原文化中罕见,却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同时期的发现物相似。

在第二单元中,主要展出具有北方草原特色的兵器、马具及动物纹(形)饰牌、饰件等具有“斯基泰三要素”的文物,展示了欧亚大陆草原早期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其中“兽纹青铜短剑”的时代为战国时期,剑柄铸双鸟头,扁平柄上装饰四组相对呈蹲踞状的动物纹,身饰重圈纹。剑格两端亦铸双鸟纹,剑身上面饰10只呈伫立状动物纹。此剑制作精细,造型别致,为短剑中的珍品。这次展出的内蒙古博物院镇馆之宝“鹰顶金冠饰”,时代为战国时期,金冠采用模铸、錾刻及镶嵌工艺制成。分为冠顶和额圈两部分。冠顶以半球面为底,饰连弧边,刻画雄鹰俯视狼与羊争斗的画面。松石做鹰首饰。额圈由三条绳索半圈形金圈插铆连接而成。圈端部分分别浮雕虎、马、羊图案。整个金冠饰造型奇特、制作精湛,充满了浓郁的草原气息。⑤

第三单元,主要展出黄金饰品。自战国晚期到辽代,是草原丝绸之路发展的又一个高峰。鲜卑族南下并入主中原,不仅为中原带来了极富生气、极其活跃的文化品质,更带来了欧亚大陆诸民族的文化气息,促进了民族与文化的交融,并为隋唐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唐余绪的辽王朝,两重政治体制的建立,多民族的社会构成,辽阔的疆域,为东西方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一部分的文物中,黄金饰品占有很大比例。作为装饰物,黄金历来就是草原游牧民族的至爱,也是欧亚大陆草原具有相同或相近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在装饰上的一个共同特征。在该陈展单元中,“鹿头形金步摇冠饰”极具特色。时代为北朝时期,步摇冠饰整体为鹿首形,鹿角枝尾均挂有叶形金片。鹿的五官边缘有粟珠工艺制成的图案边框,内镶嵌水滴形的各色宝石。有学者认为,摇叶装饰为慕容鲜卑文化特色,其渊源于西方,一直广泛流行于中亚和中国西北的草原地带。此类饰物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自西亚传入中国,其后几个世纪逐渐与中原汉式步摇相结合,并在3世纪晚期至4世纪早期在辽西一带流传开来,此后继续东传,曾对三国时期的朝鲜和古坟时期的日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⑥还有一件“镶宝石金冠饰”也非常独特,由一金条围合而成,其上焊接有由细金线、金片编成的花卉虫鸟,其间多镶嵌宝石。此冠造型奇特,制作工艺精美。当为公元2世纪前后受希腊化影响下的中亚地区的文物,反映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与西域、西方的文化交流。

第四单元主要展示元代文物。蒙元帝国建立后,便利的陆路、海路交通,统治者实施的各项政策,为蒙元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草原文化、中原传统文化、域外文化在此得到了充分的碰撞与升华,从而加速和改变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展品中有一件“黑釉葡萄酒瓶”别具特色,器身细长,肩上阴刻“葡萄酒瓶”四字,肩以下施黑釉,通体为瓦沟状凸弦纹。葡萄最早为古代埃及人栽培,我国西北地区很早就从大宛、康居等地引进种植葡萄。到了元代,饮酒之风盛行,在宫廷设有葡萄酒室。现藏波士顿美术馆金代无名氏作《文姬归汉图》中绘有此种葡萄酒瓶,在蒙古国和林城也出土了磁州窑的葡萄酒瓶。⑦另外展出的一些景教文物也颇为引人注目,有两件铜质“景教徽识”,又称花押,一件呈十字架形,中心饰有万字纹,另一件为六芒星形,中间为圆形,饰十字形纹。两花押背后均有钮,景教十字形徽章多发现于内蒙古地区,是宋元时期蒙古部落景教流行的物证。徽识背后有钮,可以系佩,也有押印的用途。徽识以十字为骨干而变化出多种样式,外缘多呈六角形或八角形。

对于文物展览的布展,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对文物和文物背景的了解和熟悉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和更正确地展示文物的精彩之处和本质特征。在以时间为主线的展品陈列中,也不要完全拘泥于此,例如在第一单元中,文物主要有青铜短剑,另有大量的车马器和金银器,但时代有的为春秋,有的是战国,如果完全按时代陈列,不同类别的文物会夹杂一起,给观众带来重复、凌乱的感觉。所以在布展时将三类文物分别摆放,显得条理清晰,对比效果强烈。另外在第四单元中的佛教文物、景教文物虽时代略有差别,但分门别类地陈列,不仅展出文物井然有序,而且让观众一目了然。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与西方世界的交通、贸易之路。它极大地促进了民族与文明间的对话,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中时代最早且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相信通过这次展览,观众能够领略到它的风采。

[注 释]

①《尚书・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

②《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③《尔雅》云:“朔,北方也。”

④塔拉、吉平:《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考古》,2008年第7期。

⑤田金广、郭素金:《内蒙古阿鲁柴登发现的匈奴遗物》,《考古》,1980年第4期。

金色的草地教案范文4

1929年票据法紧跟世界潮流,在内容上与各国通行的票据法原则相同,表现出很强的预见性。该法否定了当时还有一定市场的送金主义思想,坚决贯彻流通主义和信用主义的立法精神,承认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把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即资金关系和信用关系)分开,比较全面地规定了票据权利的取得、转移、丧失和补救,有力地促进了票据的流通和安全。这些规定即使是现在,也还是适用的。其次,1929年票据法还结合中国国情,做出了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规定,具有很强的可行性:(1)适应中国的传统,将汇票、本票与支票都订入一个法律之内,即所谓“三票一法”的立法模式,与大陆法系各国不同,与英美法系国家也不全同。(2)适应中国国情,规定挂失(止付通知)制度。(3)将支票付款人扩充及于信用合作社、农会及渔会。该法在台湾施行五十多年来,只有过几次小的修改,重大原则方面基本没有变动。

相比之下,1995年票据法却无视世界通行规则,做出了许多有背世界潮流、阻碍票据流通的规定。以至当时就有学者批评说是“一部令人失望的法律”。首先,该法仍未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立法者担心放开使用票据会引起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对票据使用做出了许多限制,如汇票限于银行和商业汇票,本票限制为银行本票等等。其次,该法否认票据为无因证券的国际通则,在好几个地方,把票据的基础关系(原因关系和资金关系)拉扯进来。如第10条第1款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第21条第1款规定:“汇票的出票人必须与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并且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第83条第2款:“开立支票存款帐户和领用支票,应当有可靠的资信,并存入一定的资金。”结果因为与实际生活相差太远,更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背,导致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只得“有法不依”。

按照常理而言,1995年票据法起草时的社会环境比之1929年票据法,不啻是天壤之别。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截然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首先看民国时期票据法的立法活动。概括言之,民国时期票据立法活动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广开言路,认真听取其他部门和群体甚至个人的意见。如作为政府部门的南京工商部一向关注工商立法,还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工商法规讨论委员会,起草了包括票据法在内的多种商事法规。在工商部之前,财政部金融监理局也起草过一个票据法草案。工商部在起草第一案的时候,就吸收了其中的一些内容。而在讨论工商部第二案的时候,财政部钱币司又就其中的六条提出了意见。这些意见立法院在最后的定稿中也有所采纳。社会团体对于与自己利益相关法律的关注则是一以贯之的。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银行公会成立票据法研究会以及对票据法草案的讨论,以及三十年代初上海的银行与钱庄之间为银行法发生的激烈论战。工商法规讨论委员会还邀请了社会团体代表(如徐寄庼)直接参与立法。这些对立法机关了解民意、促进立法无疑都是有着很大益处的。事实上,民间团体和专家学者在推动立法、开展研究方面有着政府部门无可替代的作用。一部法律有数个甚至十多个草案做基础,那么其成功可以说是有所保证的。

其二,客观对待和虚心吸取前人的立法成果,允许争论。法律作为制度文化,具有很强的延续性。这决定了法律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笔抹杀前人的努力,而要认真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北洋政府是北伐的对象。但是,对于北洋政府(包括前清)的票据立法成果,南京政府并没有简单否定,而是虚心继承下来,作为参考。也正是在北洋政府比较丰富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南京政府才能较快的完成票据立法。另外,法律是很复杂的。创造适合国情的法律制度更加艰难,不但需要智慧,也需要时间。因此,还要允许争论,以便统一认识。使立法的过程也成为推动法学进步的过程。北洋时期对共同案和爱氏案的讨论就是很好的例子。

其三,最重要的是,吸收了一大批年富力强、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参加立法,组建了一个独立性比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法律起草机构。从而避免了在立法活动中出现“内行起草、外行定稿”的情况,影响立法的进度和质量(1995票据法起草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见下文)。南京政府工商部票据法草案比较成功,立法院能够从善如流,采纳该草案,并有很大的改进,都和参与其事的人员学有专长有极大关系。而北洋政府时期王凤瀛则对共同案和整个民国时期的票据立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立法官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立法成败。而立法权的独立与否则无疑是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法制建设的成败。否则,就难免受到行政部门或其他社会团体甚至个人的不正当干预。

与1929年票据法比较,1995年票据法草案的起草工作并不逊色。1995年票据法由中国人民银行主持起草。中国人民银行为此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几易其稿。1993年提交给国务院后,国务院法制局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在修改中,国务院法制局吸收了许多国外票据法的先进规定,并特别注意减少 行政管理的色彩,使得草案更为完善。但是出台的票据法不但远未能超越前人,甚至还有所退步。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国务院草案和正式公布的票据法比较就可以知道:1995年票据法的几个重大原则问题,如限制票据使用问题、否认票据无因性问题,都是在人大常委会讨论阶段对国务院草案修改的结果。如本文引言所举第10条第1款、第21条和第83条第2款,还有第73条第2款、74条、75条的内容,都是原草案中没有而由人大常委加上去的。从前文我们已经知道,即使在民国时期,这种立法主张即已不为多数人所赞同,而在半个世纪之后的1995年票据法里,竟堂而皇之地死灰复燃了。又有的条文,原草案中的规定是对的而被改错了,如第18条关于利益偿还请求权的规定,原草案(第16条)中“超过本法规定的行使票据权利、保全票据权利期间”的话是对的,被改成“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反而错了。这些修改直接导致了1995年票据法的失败。

为什么人大常委会会做出这样的修改呢?我以为,主要原因是就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人们对票据的认识确实还不深刻,也不统一。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这一时期适用的票据法规和规章,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带有很浓的行政管理的色彩。比如,对于票据关系和基础关系,《银行结算办法》(第14条第3项)和《上海市票据暂行规定》(第7条第3款)都是把二者搅和在一起的。这大大影响了人们对票据的正确认识。二是票据立法上的迟缓。早在1986年,根据国务院的指示,中国人民银行就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票据立法会议,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暂行条例(草案)》。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原因,这项工作很快就半途而废了。一直到1990年,由于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才正式成立了票据法起草小组。三是人大常委会和法院、银行在认识上的巨大差异。比如,在1994年的一份判决书中,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委婉地排除了前述《银行结算办法》(第14条第3项)中的规定,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周正庆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中也明确承认票据的无因性,并做了较详细的说明。但在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时候,相关法律条文仍然遭到了被否决的命运。可见,相比如1929年票据法公布前“千呼万唤”的情况,1995年票据法的起草环境实际要恶劣许多。这是1995年票据法失败的深层原因。

金色的草地教案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食品专业;仪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71-02

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逐渐被教师和学生所认可和接受,尤其是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律等专业的课程教学领域[1]。案例教学是通过事实案例提供教学内容与实际经验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将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冲突作为案例引入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积极自觉地探究有效信息,挖掘实施真相,获得相应结论[2]。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要准备内容适合、精辟的案例。目前,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学府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和丰富的案例库,特别是一些商学院在教学中主要应用案例教学。中国的一些高校及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已逐步建立了相应学科的案例教学案例库,为广大教学工作者在各自的教学工作中采纳应用,推广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应用主要开始于管理、法律等专业的课程教学,即通常所说的“软学科”。很多教师都会产生疑问,对于内容相对严谨、形式单一的工科类课程是否合适?当然,某些课程的教学的确不太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比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但是一些课程,虽然为工科课程,也是可以尝试使用案例教学的。目前,很多教学研究报道了案例教学在一些工科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譬如,在食品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中,相继报道了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应用案例教学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将主要介绍案例教学在食品专业仪器分析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一、案例教W在食品专业《仪器分析》教学中的意义

《仪器分析》是一门集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和前沿性的科学,是化学、化学工程、食品科学、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必选课程[3]。该课程主要介绍一些分析仪器的原理、结构组成及其使用方法。经过课程的学习使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科学实验和毕业论文环节中正确使用这些分析仪器。因此,该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或称“填鸭式”教学方法,是基于一本教材以老师的讲解传授为主,学生基本上只要专注地听讲,做好笔记以及考试前认真复习即能较好地完成课程的学习,缺乏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及进一步理解的过程。而且,以经典教材为主的知识讲授,缺少对前沿技术和实际情况的分析,让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术,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仪器分析》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除了相应的实验配套外,势必要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有所改革与突破。

因此,对于食品专业的《仪器分析》课程,特别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我们可以将当前关注的食品安全、食品检测等社会问题提供给学生,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让学生针对提供的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获得与传统教授一样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理论知识有更好的把握。

二、食品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案例的构建和实施

在食品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的讲授内容中,主要以色谱技术和光谱技术为主。因此,我们将以“除草剂草甘膦在食品中的检测方法”设计教学案例,教授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两种色谱方法。

1.案例的准备。对于食品专业来说,有很多热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资料通过整合准备之后可以作为合适的教学案例,这也是很具有专业特色的。在介绍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技术时,就可以引入一些关于食品中物质检测的案例,比如食品添加剂、食品农药残留问题等。这里我们将以草甘膦农药残留作为一例。2016年2月25日,德国《焦点》周刊称,位于慕尼黑的环境研究所当天公布一份测试报告显示,德国最畅销的14种啤酒品牌都含有农药草甘膦。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灭生性除草剂,对多年生根杂草非常有效,广泛应用于橡胶、桑、茶、果园及甘蔗地。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标准GB 2763-2014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草甘膦的最大残留限量在谷物中为0.1―5mg/kg,水果中为0.1―0.5mg/kg,饮料中为1mg/kg,糖料中为2mg/kg[4]。这则案例即被作为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教学案例。

2.案例的讨论。对案例进行讨论也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与传统教学的角色分配不同,案例教学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地位,教师则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在草甘膦案例的讨论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这则案例说能够反映出什么问题。要确定产品中草甘膦是否达到标准,第一步是要确定草甘膦的含量。使用分析仪器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我们可以查阅相关的国家标准和研究报道。学生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一般检测草甘膦的分析方法有两种,一种为高效液相法,一种是气相色谱法。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代表愿意使用两种检测方法的一种。两组分别对草甘膦的测试仪器组成、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分析方法建立等各方面进行讨论,也可大组内再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由各小组选代表发言。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准备一些教学道具,譬如关于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设备图片和操作视频,液相色谱柱和气相色谱分析柱,分析获得的液相和气相色谱图等。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讨论,并加深他们的印象。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学生或者教师回答。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比如:(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分析方法?(2)让学生介绍一些样品经过的路径及各个组成部件。(3)如何计算获得草甘膦的含量?

3.案例总结。经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对案例做一定程度的总结。这时,可以对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知识点做一下归纳,也可以将之前准备的课件给学生浏览,让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对在讨论中没有提到的知识点,可以多花一些时间进行介绍。这一点也是工科课程与管理类课程在应用案例教学中的差异,一些较为复杂的理论仍然需要通过传统的讲授或者学生的自学进行补充。

三、案例教学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成效

经过案例教学的实践,学生对于《仪器分析》中各种分析仪器的基本理论、基本结构有了很好的掌握,特别是对于分析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步骤有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他们对各种分析仪器及方法的了解和应用。课堂的气氛也较为活跃,因为学生没有受到大篇理论文字的讲解而变得轻松,老师也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轻松。

四、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

虽然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准备教学资料。虽然没有传统的教学课件,但是对于案例的要求较高,对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要有很好的思路,引导学生朝某一方向展开讨论。(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可能存在某些学生一直很活跃,讨论分析很积极,而另一些学生很沉默,似乎不关他们的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这些角落的学生,采用一定的方法使他们积极参与。(3)适当适度使用案例教学。对于工科类课程,由于其课程的特点,案例教学不太适合全面应用,选择一两个代表性内容进行案例教学即可。这样,既能够达到案例教学的效果,也能够满足课程教学内容严谨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62-64.

[2]朱丽琴,陈金印,沈勇根,杜华英,吴少福.案例教学法在果蔬贮藏加工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79-81.

金色的草地教案范文6

读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诗,经常会读到一种叫“忍冬”的植物。有首诗他这样写道:“秘密水池里,流水的循环,素馨花和忍冬的香气,安睡的鸟儿的宁静,门道的弯拱,潮湿。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忍冬”这个名字,与博尔赫斯那隐忍、克制的文字那么相生相偕。也有很多国内的诗人喜欢用“忍冬”这个词来表达一种含蓄、内敛的精神,比如有个小有名气的诗歌丛书就叫“忍冬诗丛”。

民间有句赞美忍冬花的诗:“金花间银蕊,情雅香怡人!”其实忍冬并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稀罕花草,它的俗名又叫“金银花”,为一种蔓生植物,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故名金银花,又因越冬不凋而得“忍冬”。因为有了“金银花”这个名字,它花形纤弱之态就变得富态一些了。可是这“附金贪银”的名字,正与忍冬清高不群、卓然俊逸的样貌相反。写《金粉世家》的张恨水就曾说过,金银花的名字虽有几分俗气,可是当你认识了解金银花之后,你一定会觉得它的“花意甚雅”,一雅一俗,如此矛盾,却又那么和谐。

在中国,忍冬还有个不平凡的身世——它是作为敦煌艺术视觉符号中一个重要的装饰性符号,是随着佛教艺术一起传入我国的装饰花纹题材。敦煌乃神驻之地,十六国时乐僔和尚西去求法,路过此地,发现鸣沙山上有普照的佛光,遂在此开凿了第一个石窟。而忍冬纹图案,是敦煌石窟中出现最早、也出现次数最频繁的图案之一。与卷草纹,莲花纹,宝相花等一起,成就了辉煌灿烂的敦煌艺术。

忍冬纹造型的源流

忍冬初开时为纯纯的白色,后转为黄色。金花银蕊,清香四溢。藤上的千百花苞次第竞相开放,枝枝叶叶舒展着不同的风情,朵朵盏盏呈现着不同的美丽。

人们很早就发现了忍冬不寻常之美,忍冬纹于东汉末期就开始出现,是南北朝时最为流行的一种植物纹,其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忍冬纹在汉代铜镜图案中称“卷云纹”,就是“卷草纹”的前身,到唐代演化成复杂的“卷草”,近代称“香草”。由于它凌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本草纲目》云:忍冬“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在敦煌石窟中忍冬图案多作为佛教装饰,可能取其“益寿”的吉祥寓意。以后又广泛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

作为传统装饰纹样的忍冬纹,常以叶状植物纹样的形式,组成波曲状骨架的茎蔓,多为三个叶瓣和一个叶瓣,相列于两边。叶子的形态有单叶、双叶等; 双叶又有两叶相向、相背、相交、倒顺等多种。六朝时的忍冬纹,比较清瘦和程式化,一般为三个叶片,和一个叶片相对排列。特别是北朝忍冬图案纹饰尤其简洁鲜明。隋代忍冬纹的造型在继承北朝的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颖的图像纹饰,丰富了前代的内容。到了唐代,忍冬纹结合了莲花纹、云纹等其他一些当时流行的植物装饰纹样形成新的装饰纹样——卷草纹。

敦煌初唐的卷草纹,其造型简练准确,线条简洁,色彩浑厚。如果说初唐形象单纯和平面化更突出主茎的生命力;盛唐时期的卷草纹趋于复杂,花叶变化更加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形成的态势浑厚有力;那么晚唐时期造型内容更为复杂,技术上更加熟练,多种植物形象融为一体,使纹样更加丰富。

图案学家雷圭元先生认为:“忍冬花(金银花)是希腊的特产,它乃作为装饰的主题,与掌状叶配合组成种种花饰。”田自秉先生在《中国纹样史》中对忍冬纹的缘起给了几种总结,分析了忍冬纹与棕榈叶、荷叶以及与汉代卷云纹的关系。关于忍冬装饰纹样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由现实中忍冬草演化而来,与其凌冬不凋的品格有关;二是忍冬纹起源于汉代卷云纹;三是由荷叶纹演化而来;四是外来装饰纹样。

忍冬纹的特征演变

东汉

东汉末期,忍冬纹由西方传入我国。薄小莹先生论及忍冬纹为外来纹样时认为:魏晋以前,类似叶纹的植物造型数量少,与忍冬纹之间无序列可循,这样大量涌现的叶纹图形可能来自横向的影响。在忍冬纹传入中国后, 经过一定的改造, 形成了各种变体, 广泛地被应用在各类器物之上。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石窟、墓葬出土的器物、刺绣等的装饰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魏晋

魏晋时期的忍冬纹的风格特征与云气纹有着较大的关联,忍冬纹和云气纹的关联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忍冬纹用类似云气纹的曲线表现出来”;二是“用云气纹中的瘤结状特征表现忍冬纹的叶”;三是用蝌蚪形和“C”字形来表现忍冬纹枝叶的卷曲。因此可以说在形态特征上,忍冬纹是云气纹和植物纹相结合的产物。

南北朝

北朝图案纹饰的主要特点是造型简洁鲜明,在莫高窟显得格外突出。骨式图案简练鲜明, 形象单纯,通常用剪影的方法,风格拙朴,用笔较为豪放自如。着色大都采用平涂勾勒黑、白的表现技法,用色不多,颜料多用土红、土黄、石青、石绿、黑、白等色。组合也不复杂, 常常是一个单元样反复连续使用, 即为边饰, 此二方连续边饰多用于石窟壁面的分层装饰。同时, 单独纹样形式的忍冬纹也多有出现。造型简洁朴实,自由活泼,变化多姿。多以三瓣或四瓣植物叶形,利用正、反、俯、仰的变化,设计单个像剪纸、影画那样简练鲜明的形象。

我国忍冬纹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里发生。在北朝的佛教装饰中使用广泛并影响到当时的世俗装饰, 盛极一时。忍冬纹被大量地应用于和佛教有关的装饰中, 和它的形态变化多样, 延绵不断, 与佛教的轮回永生之念似有内在的联系。

隋朝

隋朝先期的忍冬纹纤细秀丽,显示出北朝建筑性的平棋装饰向隋唐具有织物特征的藻井(华盖)过渡期的特点。盘茎莲花藻井,是隋代独有的一种藻井,其特征是井内为八瓣大莲花,莲花周围盘绕变形茎蔓忍冬纹,纹样倾向自然形态。隋代忍冬纹一般以莲花枝蔓构成波形骨架,描绘精细,色调清雅。莫高窟407藻井,井内大莲花中有三兔纹,盘绕莲花的茎蔓分枝上又各有一小莲花,向、背、仰、俯各有变化。井外有圆形联珠纹、忍冬纹、白珠纹三道边饰。

唐代

经济、文化空前发展的唐代,艺术方面的发展也开始生机蓬勃。这个时期,花卉图案成为重要的装饰元素。如牡丹、芍药、、月季、莲花、佛手、石榴、桃花、百合等等富有美好含义的花卉成为了最好的装饰纹样,忍冬纹的重要性显得不像前朝那样凸显,往往和众多装饰元素结合,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装饰纹样。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图案是丰富的,然而也是单纯的。言其丰富,是指唐代200余窟,窟窟图案各不尽同,纹样变化万千,可使观者眼花缭乱。说其单纯,是指其母体纹很简单,结构规律雷同一般,它像魔术师的戏法,简单的母体纹变化着千姿百态的花朵。母体纹是指构成图案的最基本的小纹样,主要有忍冬纹、卷瓣云头纹、叶形纹和圆珠纹。在外形上都具有圆弧形状的特征,组合纹样协调统一。

忍冬纹在敦煌艺术中的装饰

敦煌的忍冬纹既不同于大同云冈石窟雕刻中的忍冬边饰那样华丽,也不似新疆石窟壁画中忍冬边饰那种强调凹凸变化、不露空地的繁缛式样,而是以一个单叶忍冬纹样作基本单位,不论组成单叶波状、双叶藤蔓分枝还是四叶边锁式样,其侧视叶状的形象和结构脉络总是清晰完整。在土红色底衬托之下,给观者单纯朴实的美感。

忍冬纹在龛楣的装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敦煌石窟中, 尤其是早期和中前期龛楣的形式多样, 而其中最典型的龛楣样式为尖拱龛, 翻卷的忍冬纹则常常被用在龛额两端的下垂处。龛楣额端内的装饰以忍冬纹为主, 中间穿插莲花、童子或禽鸟、伎乐天人等。装饰纹样单纯醒目, 装饰的内容与形象得到完美的统一。例如: 敦煌第285窟北壁东起第二禅室龛楣, 外沿饰二方连续单列四叶忍冬纹, 其状如火焰。龛楣中间饰缠枝忍冬纹, 纵横交错的忍冬花丛中对称地装饰双孔雀等纹样,是在统一的格局中力求变化, 显现出一种理想的审美情致, 堪称装饰艺术的杰作。

石窟建筑的顶部装饰, 如平棋、藻井和人字披部位也都大量应用了忍冬纹作为装饰图案。平棋是天花的别称, 略同于藻井, 结构似方格状棋盘, 是连续排列的方格形装饰。大都分布于中心柱的四周窟顶, 每格内装饰大都采用四方套叠的结构, 其装饰以莲花为中心, 层层饰以忍冬纹花边, 岔角处的处理较为灵活和富于变化。常见的内容有忍冬、莲花、飞天、伎乐、火焰等。

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一种结构和装饰。早期的藻井装饰结构与平棋相似, 作层层套叠的四斗式, 方中套圆, 中心置垂莲, 层层边框多饰以连续的忍冬纹或其他花卉图案, 岔角处饰以忍冬、火焰、莲花、飞天等适合纹样。每层装饰的忍冬纹样式特点都有所不同, 其造型简洁朴实, 用笔豪放自由, 充分体现了统一中有变化的装饰美。敦煌莫高窟的人字披装饰多以花卉题材为主, 常见的有忍冬纹、莲花, 并穿插有飞天、伎乐人物等内容。其中, 大量多运用单独纹样忍冬纹的形式, 变化丰富, 特别富于流动感。

忍冬纹经常和宝相花图案一起出现。宝相花图案的中心主体往往为变体牡丹花,明丽浓艳,花美且大,四周还是忍冬纹,常常伴以三个或四个叶瓣,组成以波状为骨架的茎蔓,相辅相成,自然得体。再加上中心花纹色泽艳丽,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它勾线清纯,境界深远,内涵充实。

忍冬纹在敦煌石窟中另一重要的装饰作用体现在边饰上的表现,是石窟装饰中用于分界的带状连续纹样, 形成节奏反复的规律。敦煌石窟中大量应用忍冬纹作为一种边饰装饰, 多装饰在壁面分层位置、拱门、佛龛须弥座、华盖等边缘处, 使其纹样构成有序, 统一中变化。在壁画装饰中, 边饰常被用于不同壁画内容之间, 佛龛的龛楣与龛边等。

当然, 边饰在石窟中的运用还远不止于此, 在壁画与窟顶的分界处, 门楣、门框、明窗边框、莲座、藻井图案、圆光以及造像的服饰等处也有大量的运用。其形式特点是连续性, 即便是非二方连续排列的自由边饰, 也给人以完整统一的连续印象。早期边饰的风格具有较多的外域特征。中期以后的边饰, 从内容到形式都趋向于中国化, 此期常见波形缠枝结构, 变体忍冬和莲花自由和谐地交织在一起,飞舞流畅, 有时化生童子颠倒布置于忍冬和莲花之中, 丰富变化独具韵律之美的装饰风格, 预示着一个崭新、繁盛的新时代的到来。

忍冬纹在石窟中的应用除了以上提到的范围之外, 还应用在其他的地方, 如常被应用于佛柱、头光及背光的装饰之上。作为当时人们喜爱的一种纹样,忍冬纹也被应用在织物的装饰上。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北魏太和十一年( 公元487 年) 一佛二菩萨说法图刺绣残片, 虽刺绣残缺较甚, 现存部分仅为其原状之一小部分。其中, 横幅花边上绣有的纹样是由忍冬纹和联珠状龟背纹相互套叠的组成, 以四种颜色绣出的四段弧线, 首尾衔接构成的圆环内, 分布着四叶忍冬纹, 它们又被联珠状龟背纹隔开, 层次丰富。《说法图》部分残损过甚, 用几种彩色丝线绣出佛像、菩萨、供养人和相应的数字等。在供养人的长衫上绣有桃形忍冬纹。这种外来纹样在此地的应用也体现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融会贯通。

天生非人有

金色的草地教案范文7

每至六月,残春即尽时,桑杰云登就会只身前往甘南草原采集虫草。七十岁的桑杰是位安多藏人,他有双会说话的眼睛,总是在微笑。在夏河的小酒馆里,我们很谈得来。在一次醉酒之后,倚在炉火的光亮里,桑杰突然想起了什么,摇醒迷睡的我:“你看,芥子,这是我的天铁”,他从贴身处摸出一枚青铜铸造的小神像,就像掏出了自己的心脏般,神情隆重。

“我一个人在无边的天地间游荡,寻找可以换成钱的虫子,当雷电闪烁,劈开大地,当狼群呼啸万物颤抖,当冰雹倾盆,草原千疮百孔,还有孤独,那孤独撕裂心肺,但是我毫无畏惧,我有它,神给予我的托架。有它在我的身上,我就什么都不怕!”

那是尊金刚手护法神托架,青铜铸造,黑漆古旧,久经佩戴后被人的体温慢慢柔化,已润美如墨玉。

这就是神奇的托架!

当我们知道天铁时,已是80年代文化热遍中国时,天铁最早的收藏者皆是西方及台湾的藏文化爱好者,天铁的收藏与艺术宗教价值至90年代才渐被大陆藏家知晓,由于考据的欠缺,又加之主观的误解,关于天铁我们亦欠详细,如雾里看山,不见详细,实多遗憾。在此文中我们剥茧抽丝,层层解析,从人文、历史、宗教,以及东方神秘主义的角度来了解天铁的文化。

密法胎藏

有关天铁的神话,有数个微有不同的版本,而大意都是,天铁自天而降,绝非人力制造,在汉藏杂居的夏河地区,天铁被藏汉民族统称为“雷震子”,一个源于封神榜的神话人物,总之,天铁者与雷电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凡人生活的大地上,会有一些非人的不信奉佛法的生灵成精做怪,此时天神会降下神铁兵器,击打这些精灵,神铁钻入地下,就变成托架了,自由行走的牧人凭着几世的机缘,一眼看见掩藏于花草、岩石之间的闪烁金属,捡到一枚托架,会认为这是天神赐予的最珍贵的礼物。

这是个在藏区普遍流传的民间神话,托架,藏语的名称,就像过去的藏人把天珠叫瑟、猫眼石一样。

最早研究收集托架的,是意大利藏学家,杜齐,上世纪初,他在藏地收集整理了数十种托架图片资料,还有关于托架的种种民间传说。在杜齐之后,似乎再没有学者来关注这种小型的古代金属制品。

简单地说,托架(天铁),一种青铜或铁铸造的,可以随身佩戴的,有宗教(佛教或非佛教)意义的小型饰品,其铸造时代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十三世纪,跨度两千多年。

就其图形学分类。有:

中亚草原文化期的图腾符号;

早期原始宗教的吉祥符号,祆教,景教,婆罗门教等;

本教的符号与吉祥图案;

北方萨满教的符号;

中古佛教的神像,法器,吉祥物;

中古草原民族的服饰……

大多数的天铁,是北方草原先民们佩戴的青铜饰品和马具,草原先民喜欢小的,可以随身戴着的金属饰品,青铜饰品在草原先民看来,既是吉祥物,也是私人财富的象征。

这些金属饰品或是本土铸造或是西来的贸易品。

在的天铁里我们甚至可以找到希腊与亚述的青铜动物,伊朗高原上的祆教符号。

托架出土的地区,多是古战场,柔然,匈奴,鬼方,羌,突厥,吐蕃,这些古代草原民族的男人战死群葬时,他们随身佩戴的小金属饰品会随之入土,数百,千年后再被游牧的藏人捡到,在生性浪漫的藏人眼里,它们就是天神降下的神物。

记得有一次,康区的多吉师傅给我看一枚十字架型的古老天铁,他坚持认为那是佛教的遗物而事实上那是枚唐代中亚景教的十字徽章,古代的有着不可思议的文化包容性,多种文化植入其中而又自然而然的融合。

托架,真正铁质的极少,若有铁质的,确有铁陨石铸造的可能,喜欢托架的收藏家有种说法,真正的天铁不生锈,这与中古时期,印度与铸造铁件的工艺有关,古代的印度人与人会在铁里加入磷,含磷高的铁,不容易生锈,加之藏人随身佩戴,又有皮袍子的油脂润养冰冷的铁随时光柔化,暗光幽色,美入心境,这是天铁独有的魅力。

就天铁的金属性质而言,绝大多数的天铁,是青铜制品,因古代青铜入土后,会有银白色的氧化皮壳,会被误认为铁质,有一托架藏家言,托架可以用吸铁石吸住,所以托架是天上来的铁,铜器入土时若有铁器相伴,或,土壤中含铁,铜器本身会被铁元素感染,出现轻微的铁特征,这是很常见的古代铜器生坑特征。

今天我们所看重的,是那些公元初到公元十三世纪,印度和铸造的佛教密教题材的天铁。

天铁题材的收集与分类

《大日经·住心品冠解玄谈》中云:“彼处塔白铁所成,铁色本白,垢生故黑,吾等自心亦尔,其性本净,黑法熏故,即转秽黑,无明之黑,真心之白,其体全一。以此应知。白净信心,亦即此意!”

古时佛家圣贤,以铜铁铸造小型佛菩萨、护法、法器,授予法师信者随身供养,以明佛法奥义。

在公元前后,印度的佛教徒就开始用象征永恒的青铜与铁铸造天铁,那个时代的印度天铁制品随大德向喜马拉雅以北弘法而传入——世界之秘密教土。

天铁中的密教题材有:

1.符号类:雍仲、风旋、佛塔、曼陀罗、宝相花、海螺、宝瓶、日月、双鱼、盾、象宝、马、牛、妙音鸟、羊、蟹子、蛙;

2.咒文类:六字真言、三密真言、阿字咒、赞巴拉咒、金刚咒、文殊咒、调伏咒、祈愿咒、一切大日如来密咒;

3.法器类:金刚杵、钺刀、普巴、套、嘎巴拉碗、蛇结、铠甲;

4.花印类:中古北方及中亚西亚、印度的花押印章。

5.密教神尊类:金刚手、明王、文殊、无量寿佛、大日如来、金刚菩萨、尸托林主、象鼻财神、大鹏金翅灭蛇……

真正的天铁,都是杂密时期至金刚乘密法时期的徽章式配饰。从西晋到宋元,是天铁的盛行期,天铁的出现区域广泛到整个喜马拉雅地区。

天铁之起源则是龙树菩萨所最初铸造的九枚佛塔天铁!

由宝珠、半月、三角、圆形、方组成的表示五大的五轮塔天铁,是年代最为古老,形制最早的天铁。

样式最丰富的是大鹏灭蛇天铁,这是中古密教大鹏膜拜的护身符,在西北藏区大鹏金翅与封神榜中的雷震子被视为同体,这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现象,大鹏金翅灭蛇的天铁覆盖整个喜马拉雅圈,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早于密教的本图腾,至少出土于阿里地区的大鹏灭蛇天铁在年代上要早于密教的出现,此类天铁样式很多形态各异,而都是以大鹏站立口咬蛇或咬青蛙的样子为主。

存世最多的是九宫八卦天铁,也就是藏人所称的梅隆,它是一种有九宫八卦十二生肖图案的青铜牌饰,牧区的藏人乃至牛羊随身佩戴,是非常必要的护身符,传说里梅隆是莲花生大师所创造。

在密教大成就者传里,有玛尔巴洗澡之机,丛林精灵盗走他的天铁的记载。天铁是密法修行者的护身法物,每个密修者都有一自己师承的天铁,这些代表法脉的天铁从不轻易的示与人看。

传奇的僧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加措在青海出逃时,随身携带的仅有红教未生怨王护法神器红教南派密教师日增戴达凌巴所赠的天铁古降魔撅,可见天铁在密法修行者心里是何等的重要!

有一类佛像和法器天铁,还有加持装藏,这当是最为殊胜的密教至宝,其中的秘密意义我们难做猜测。

在翻阅德国学者的天铁专著时,我惊奇地发现,在中古时期,还有不为我们熟知的,看起来极其奇怪的天铁,如:一枚上端为金刚手菩萨下端却是挖耳勺的天铁,还有类似金刚杵,两端有汤勺型的天铁,此类天铁初看不知其意义,只有在仔细查阅了中古密教的典籍后才明了这些都是密教加持灌顶时所用开启六根慧种的秘密法器!

为何13世纪后,此类小型的随身佩戴的天铁就无制作,这个历史的谜题也很易解释,然其答案与我们探寻的天铁之精神无关,就不再叙说。

天铁的皮壳色泽

传世天铁呈现多种的皮壳,这与铜质、入土地点土质、入土时间长短、佩戴者的习惯等元素交织,很难一一描述,但无论如何,剖其实质,也都是古代青铜的化学状态呈现。

年代久远的,唐代前后的天铁铜质已然质变,有一层厚实的黑漆或银色皮壳,辽金时期的天铁多墨绿色,红色皮壳,至宋元,天铁又多水红、金色的皮壳。

天铁的真伪判断与市场价值

十余年里,由于巨大的市场利益驱动,新做天铁在市场时有出现,数量极大,新的天铁是用废旧的铜料模仿老天铁的样子翻模铸造,再人工化学涂染生成各种仿旧皮壳,又不厌其烦地人工精细打磨,伪作出佩戴过的熟美痕迹,还将佩戴孔磨成水滴形,模仿久远的佩戴痕迹。

在近期,又有藏地业者臆造出一些不符合历史原物与人文精神的新品种天铁,这些伪造,只是为了迎合市场,全无古物的气息和时间状态,很容易辨别。

新仿天铁粗笨沉重,皮壳死板,只要多看,多摸老的天铁,便可分辨。有一个小的诀窍,新手不妨试试,在开始的时候,可以买一些残的,或者市场价值不高的老天铁,仔细揣摩其特征属性,久而久之,便可生出火眼金睛,在一看一摸之间分辨真伪。

关于古物的真伪辨别,不是很难的问题,只要修习自心对古物的认知,进入古代先民的精神世界,将古物之微妙信息日积月累藏于心里,就没有那个造假者可以骗到你,与先民一致的审美可使你洞穿今天的做假做旧。

就当下的收藏市场而言,法器、佛菩萨、护法神的天铁是收藏的主流。皮壳黑漆、银光、品相完好饱满厚重的天铁价值最为高贵,一枚这样的天铁一线市场价格高达十余万。

金刚手、大鹏金翅、金刚杵、金刚撅、九宫镜为最受藏家青睐的天铁题材。

天铁是物质与精神价值极高的古代艺术品,从人文与历史的视角看,它们是古代先民随身佩戴的视为传世之宝的青铜饰品;从信仰与宗教的视角看,它们是雪域密法的神圣法器,是具有不可思议的非世间知识可以解释的天界珍宝。

我们发现,天铁已是个广泛的概念,无论藏汉民族,都约定俗成地将所有来自古代的铜铁小型饰品,称为天铁。

拉萨或是成都,在康巴商人的旧物摊子上,各样的小金属片散落其中,摊主总是言语神秘地介绍,这是天铁那是天铁,作为收藏者,要想获得有收藏价值的真正的天铁,则需要选择与佛教密法有精神联系的,才是珍品。

如梦莲华

金色的草地教案范文8

关键词:蒙古族 传统图案 现代蒙古风格家具 创新

人们一提到“蒙古族风格家具”,往往会习惯性地联想到整体造型以四方形为主、表面装饰以重漆厚彩为主的传统蒙古族家具,这种对现代蒙古风格家具的理解是错误的。开创现代蒙古族风格家具不应对传统蒙古族家具进行仿照,而是要以现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为基础,自然而然地将蒙古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融合起来。

一、蒙古族传统图案概述

蒙古族图案受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和其他民族的交往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几何图案,另外蒙古族传统图案的色彩也是丰富多彩的。

1.动物图案。蒙古族民间图案中有很多反映马、牛、山羊、绵羊和骆驼五种动物的五畜图案。寺庙壁画动物图案也很丰富,例如内蒙古包头市的美岱召内就有很多牛、马、羊、骆驼、狗以及龙、凤、鹿、孔雀、象、虎等动物图案。

2.植物图案。植物图案主要有各种花、茎、叶、根及完整的植株在器壁上围起来做装饰。这种装饰法赋予植物以生命的观念。如卷草纹最初称为忍冬草纹样,伴随佛教传入中国,随之成为蒙古族图案的一部分。佛祖诞生即有八种祥瑞出现,其中之一便是池沼生长出如盖一般的莲花。莲花是美好的,又与佛浑然一体,会激发信众对美的追求,增强对佛教信仰的忠诚。

3.几何纹样。几何纹样主要包括三角纹、山形纹、菱形纹、圆圈纹、半圆纹、锯齿纹、水波纹、竹编纹、浪花纹等。另外还有回纹,回纹蒙古语称“阿鲁哈”,形态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几何图形。回纹的形式有单体、一反一正相连成对和连续不断的带状形,二方连续是最常见的形式。民间回纹有深远、绵长的吉祥寓意,还象征坚强。盘肠图案结构多以实物自然原形与几何形结合为一体,形成蔓藤卷曲、枝桠交错、相持平行、直斜伸延的繁缛多变的形状。盘肠图案不仅见于刺绣花纹,且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

4.蒙古族图案的色彩。蒙古族将红、黄、蓝、白、绿称为吉祥五色。红色在蒙古语中称“乌兰”,依靠火可以烹制熟食,取暖生存,以防猛兽的侵袭。他们视火如同生命一样重要,久而久之,火的颜色――红色就成了幸福和胜利的象征。在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园中的明柱和壁画上红色的运用较多,此外,蒙古族传统家具中红色运用得也比较多。蓝色,蒙古语称“呼和”。在蒙古人的心目中,蓝色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蓝色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白色是羊和白云的象征,绿色为草原。受藏传佛教的影响,紫色经常出现和使用在宗教场所以及配合宗教活动使用的器物上。还有黑、白、金、银等色彩,在蒙古族传统图案中也是比较常见的颜色。

二、蒙古族传统图案在现代蒙古风格家具装饰中的表现形式

在表面装饰手法中,浮雕、透雕、线雕等是常见的雕刻表现形式。浮雕是蒙古族传统家具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雕刻形式。例如,柜类家具的柜门、桌几类家具的台面、椅子的靠背等部件,时常会运用浮雕形式来表现家具图案。透雕可分为阴透雕和阳透雕两种,经手工与机械相结合,题材多为吉祥如意的内容,具有造型凝练、简洁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线雕一般指在平面上起阴线或者运用铲地形式表现出阳线花纹图案的装饰手法。表现内容多为草原蒙古风情,这种形式也非常适合表现具有草原文化特色的题材,更显古朴与浓郁的蒙古族风情韵味。彩绘是蒙古族传统工艺美术中运用较多的一种装饰方法。一件色彩艳丽的家具可以为塞外平淡简单的生活增添些许诗情画意。由于北方针叶材树种较多,如樟子松、红松、落叶松等,此类木材的木质较软,由这些木材制作的家具不适合大面积地使用雕刻工艺,所以采用镶嵌工艺也是比较常见的手法。镶嵌主要是将石材、金、银、铜等物雕刻或编制成图案镶嵌在做好的家具之上,主要是为了达到家具表面装饰的目的。贴金也是一种蒙古族传统家具常出现的装饰方法,它是将金箔贴于装饰面上,以达到颜色经久不褪、表面闪闪发光的装饰效果,主要是皇宫贵族使用。

三、蒙古族传统图案数字化处理在现代蒙古风格家具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设计和印刷领域数字技术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了使图案更加方便地应用于现代设计中,在设计中获得高质量的图案,必须将图案进行矢量化处理,目前这项技术的应用在国内还是初级阶段。图案矢量化处理就是借助扫描仪将图案扫描成栅格图像文件,再在扫描矢量化软件下将这些栅格图像数据最终转化成为所需的矢量图形文件的方法。将纸质图案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系统,经过光――电转换量化为点阵数字图像文件,经图像处理和矢量化,生成可以为图案信息系统显示、修改、标注、计算、管理和打印的矢量图案数据文件。这种与纸质地图相对应的计算机数据文件称为矢量化图案。矢量化过程包括图像预处理、矢量化跟踪及图形编辑。总体来讲,扫描矢量化由“扫描”和“屏幕数字化”两个部分组成。前者生成了栅格格式的图案,后者则在屏幕环境的监视和操作下把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数据,即以坐标的方式和点、线、面结构,记录图形要素的几何形状,这个转换过程称为矢量化。经过矢量化之后的图形再经过编辑、修改、注记,形成一幅完整的矢量化数字图案。

图案矢量化处理主要有以下步骤:

1.首先利用扫描仪扫描图案获得图像。

2.获得图像后,对扫描图像进行预处理。它是对一种中间数据进行定位和深加工,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正,最终为实现数字化打下基础。

3.屏幕数字化处理,即按照矢量跟踪的基本算法进行的矢量化操作,将栅格图像存储为数字格式。算法的效率直接关系到矢量数字图案的质量。

4.矢量化后处理,即对矢量化后所得的数字图案进行精度和可靠性的检验,对图幅拼接、线条进行编辑和修改,加上注记等,是矢量化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

提取出蒙古族图案的人文精神、装饰要素、造型要素,对蒙古族传统图案进行矢量化处理,再将其应用于现代蒙古风格家具中。图案矢量化处理是通过计算机计算获得,所以经过矢量化处理的图形体积一般较小。经过矢量化处理的图形最大的优点是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等都不会失真。

结语

蒙古族风格家具在继承传统草原文化民族特色图案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和积极研制开发新产品。当今蒙古族家具不是完全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需要充分挖掘,现代蒙古族风格家具的创新和发展与传统蒙古族图案是息息相关的。作为设计者,要在继承图案艺术精华的同时,设计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带有浓厚蒙古民族文化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原创精品,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蒙古风格家具”。

参考文献:

[1]阿木尔巴图.蒙古族图案[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

[2]哈斯巴特尔.蒙古族传统文化图鉴[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3]博彦和什克.蒙古族民间图案集[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

[4]荣华.蒙古族传统家具色彩分析[J].新科教,2009(10).

[5]王丽.蒙古族传统家具造型特色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0(7).

[6]张欣宏.蒙古族传统家具图案元素分析[J].家具,2006(1).

作者李晓飞系北京林业大学设计艺术学研究生,

金色的草地教案范文9

关键词:东谷;唐卡 ;绘画艺术;文献价值

一、唐卡的由来

“唐卡”是音译“thang-ga”。意译指卷轴画、挂画,源自印度传入的布画,人们用人性的审美尺度创造神佛的形象,把全部美的创造力奉献给神佛,然后又在自己创造的对象中去接受和领悟自我创造的美。当人们用此岸世界的形象来表现彼岸世界的图景时,就充分地发挥了艺术的写实手段和想象力。因此,这种折光反映自我异化的艺术,都洋溢着历史的底蕴和具有时代的民族精神。

唐卡所表现的内容多与藏传佛教有关。藏传佛教拜仰的对象和形体,既有外来的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度母以及其他显密两宗的声闻象,也有各教派的始祖高僧和历代达赖、班禅的肖像。

甘孜东谷寺唐卡在作为今天一种艺术来研究,而在当时却显示了世人对佛教的崇信。用丝绸装饰唐卡与用丝绸装佛经一样,均为表达对佛教的尊崇,同时向信徒传达出宗教的神圣庄严,丝绸在烘托主题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唐卡不仅供张挂在寺院佛殿、经堂,也供奉在家庭佛堂,并且供信徒随身携带,以便膜拜。唐卡经过丝绸装裱,不仅对画心起到保护作用,而且提高了审美价值。藏族人民对唐卡十分珍爱,使很多内地丝绸得以保存至今。

1.唐卡的内容及文献价值。唐卡所表现的内容多与藏传佛教有关,用丝绸装饰唐卡与用丝绸装佛经一样,均为表达对佛教的尊崇,同时向信徒传达出宗教的神圣庄严,丝绸在烘托主题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唐卡不仅供张挂在寺院佛殿、经堂,也供奉在家庭佛堂,并且供信徒随身携带,以便膜拜。唐卡经过丝绸装裱,不仅对画心起到保护作用,而且提高了审美价值。藏族人民对唐卡十分珍爱,很多内地丝绸得以保存至今,主要是由于作唐卡镶边的缘故。

就宗教绘画来说,除了与神佛像的主体身像直接相关的细节外,艺术家还要考虑主体以外的整个装饰背景。这包括风景、画面活动的生物以及一些装饰物品,诸如太阳、月亮、星辰一类的天体以及其他能使观众产生愉悦的装饰身 。但是,整个装饰背景中的谋些细节部分不仅仅是一种装饰。他们还具有潜在的含义,是画面所绘的神或上师喇嘛的心智成就的一种象征性表现。这种抽象的心智成就的象征性图案可能是树木、花朵或其他什么东西。象征图案应全面地整体地反映上师的心智成就。如果那样就不会保留艺术家个人的创造。

唐卡艺术作品的群像比单独的神、佛像更多一些。这些群像或者同见于一件艺术品之中,或者分别制作,总起构成一组艺术品。有关群像或独像的艺术品的分类规则变化很多,但从方便分类的角度,可将这些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诸如本生、上师传记、福田群像等内容的艺术品,其中描绘了众多的神灵。画面或雕塑神灵的次序与确切位置的艺术家是根据记载这些神灵目和次序的秘密经典来安排的,并非随意创造。第二类唐卡艺术品表现的也是具有传记、本生性质的神灵,这类神灵也可以分组描绘。但是前两类神灵的主体,无论是独像还是由诸独像构成的群像都归入第三类。

2.甘孜东谷寺唐卡特点。东谷唐卡其最大的特点造就了他不同于别地唐卡的价值,唐卡画法的精湛程度,在画师郎卡杰的笔下生出的一朵莲花都生动逼真,在风中摇曳一般。东谷寺收藏的31幅中除去那2幅丢失的唐卡剩下的现存的29幅《如意宝藤》 (释迦牟尼本生传记,描绘了释迦牟尼一生事迹),画中的景色,如房屋、树木、花草、人物等等都栩栩如生,精而小的细节部分处理仅用肉眼看不到细节部分,必须借助放大镜才能辨认,最叹为观止的是画师笔下那些人物的发丝都没有杂乱无序,能惊奇地发现每一根发梢及眉眼睫毛的细小部分。还要说明的便是这些唐卡所要表现的故事就算看图看不懂也还可以借助唐卡下边幅的文字而了解画面所呈现的内容,就是这几行文字在唐卡绘制初期即六世东谷夏仲活佛却巴更登嘉措时特意在每幅画下预留一个黑色框,以备日后以文字说明用。

3.唐卡的绘制。绘制唐卡前,首先要根据画面的大小来选择尺寸合适的画布,沿画布的四边把它缝制在一个细木框上(画框的四条都是普通铅笔粗细差不多的树枝制成),细木画框上的布画绑紧,再用结实绳子把细木画框牢牢地绑在大画架“唐卓”上面,按“之”字形的绳路式样吧细木画框的四个边同大画架的四个边绑在一起。

布画一般是浅色画布,不要太厚太硬。画布太厚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皱裂。最合适的画布是织工细密的纯白府绸和棉布,没有图案的白丝绸做画布也非常适合。有的唐卡尺幅很大,用一块画布根本不够,这样只好把好几块用非常细密的针缝合在一起,缝好的两块布的接缝不能有碍于唐卡画面的完整。

接下来便是画出主要的定位线,中心垂直线、两条对角线和其他任何需要标出的轮廓线。用炭笔画出佛像的素描草图白化之后,再用墨勾成墨线,墨线草图即线描草图称墨画 。勾墨之后再根据画面描绘的水泊、岩石、山丘、云雾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涂在相应的颜色。一次只上一种颜色,先上浅色,再上深色。绘佛像时,先绘莲花座,再画布饰,最后画佛身。画背景时,先浅色后深色。把上面所说的部分画完后,用金色画衣服上的图案,这些金色图案来勾边,称金线。最后,将所有需要用墨勾的线再勾勒一遍,然后再画上眼睛。

4.东谷唐卡的文献价值。六世东谷夏仲活佛却巴更登嘉措时邀请著名画师郎卡杰为寺庙绘画唐卡,共31幅,现存的29幅都用及其珍贵的材料绘制,并用金汁、银汁等贵重金属加以点缀,并使用各种防腐防蛀的香料作为材料,有些材料还需从远东或内地买进,花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东谷唐卡距今500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好,没有虫蛀破坏现象。东谷唐卡自身的价值已非凡,且它历经多乱时期也仍然能够被永久地保存起来也归功与保护它的人。

金色的草地教案范文10

我家养了一条小鱼,黑黑的颜色,短短的尾巴,别说有多难看了,连我家的小乌龟也讨厌它。

有一天,我发现它的颜色居然透出一点金黄。然后,金色一天比一天加深,黑色逐渐褪去,最后全身变成朝阳般的金红色,尾巴也变长了,像拖着一条长裙在水里跳舞。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被女巫施了魔法?还是它嫌自己的衣服太难看了,为自己织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

我不安地问妈妈,妈妈说:“小朋友要学会自己找答案嘛。你去查查《淡水鱼大全》那本书,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我只能向书本求教了,找了半天,哦,原来它的名字叫草金鱼,小时候是灰黑色的,长大后,就会变成金黄色,尾巴也会长长。

我高兴地告诉妈妈,我找到答案了。妈妈说:“能自己寻找答案的孩子,才是爱学习的好宝宝。”。然后,我和妈妈都开心地笑了。

那天晚上,我想小金鱼一定会做了一个梦,好甜好甜。在梦中,它和小乌龟玩得很快乐。

辽宁省辽阳县首山镇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马跃华

金色的草地教案范文11

一、重点完成了公司主要文件和公司领导主要文稿起草工作

二、工作任务督办

XX年,总经办加强了对公司经理办公会和历次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工作督察催办的工作力度, 司刊工作

2、 股权分置改革工作

三、企业文化建设出色完成公司企业品牌评选的申报工作,提高了公司对外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 为参加XX全国企业500强的申报工作,精心编写申报材料并严格按照申报程序组织参选,最终,公司以优良的业绩入选全国服务类企业500强,位列478位。这是津滨公司自成立以来,首次入选全国500强知名企业,对公司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2) 为参加XX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评选,准备上报资料。公司与XX年4月荣获中国房地产“百强之星”企业;唐董事长当选为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优秀企业家;

(3) 编写“XX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津滨发展篇案例”文稿,年内可定稿,由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出版;

(4) 起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材料。公司在XX年9月荣获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颁发的“全国企业文化建单位”。这是公司迄今为止荣获的第一项全国性的企业文化殊荣。

(5) 起草公司质量信誉建设材料。经中国产品质量协会评审,津滨公司获得XX年度全国质量信誉aaa等级称号。

(6) 积极参加由开发区保税区工委宣传部组织的两区企业优秀内刊评选活动,《津滨发展》司刊首度获得“设计、创意、策划”综合大奖;

3、 组织公司iso9000内审工作。准备iso9000外审工作所需的各项资料,协助管理者代表做好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使公司顺利通过XX年外审,确保了公司9000认证的质量和信誉,津滨公司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四年来,总经办对历年的内审工作都进行精心组织和筹划,通过严格的内审,找出管理上的缺陷,堵塞了漏洞,确保了bsi公司例行外部审查一次通过。

4、 出色完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总经办两位同志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工作,起草了领导动员讲话、党委书记党课讲话提纲、工作简报等文件十几篇,完成了数万字的稿件编纂工作;

5、 完成滨海发展大厦装修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经与多家装修装饰公司进行方案比较,最终确定了滨海发展大厦的装修方案。

金色的草地教案范文12

【关键词】幼儿 绘画活动 色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89

一、小班幼儿色彩认知和作画能力的现状分析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色彩的认识比较肤浅。他们能准确辨别红色、黄色、绿色等基本颜色,但是不能区分色彩的明暗度,例如黄和淡黄,绿和浅绿等。他们对一些相似颜色也不能正确辨别,例如粉红和橘黄,红和紫,绿和蓝等。小班幼儿运用色彩作画水平还处于涂鸦状态。他们运用色彩时,没有明确的创作目的性,而且通常只用一种颜色来进行涂色。笔者在对幼儿进行色彩绘画水平测试时,让幼儿绘画彩色气球,发现大部分幼儿喜欢选用色彩比较鲜艳的颜色,对灰暗的颜色用得较少。因此,小班幼儿对色彩的认识以及运用色彩作画能力还处于非常低级的水平。

二、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让幼儿能够画出自己喜欢的画。

光有绘画兴趣,没有绘画技能,幼儿就表现不出自己所认识的生活 ,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

1.采用游戏的方法。

(1)涂色游戏:涂色游戏就是教师画好物体形象的轮廓,然后在轮廓中涂色,激发幼儿对色彩美的感受。如请幼儿涂红苹果等。

(2)添画游戏:添画游戏就是教师画出一副图中的主要形象,然后请幼儿添画一些辅助物。如:教师在纸上画出动态不一的小鸡的形象让幼儿添画“小虫子”“点小米”或画“篱笆,小草”,教师画美丽的金鱼让幼儿在金鱼嘴的前方添画水泡等。 让幼儿主动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开始教幼儿画画时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喜爱的事物,选择外形可以概括成点、线的物体为内容,如用点画“飘落的雪花”、用短线画“绿绿的小草”、用圆画“苹果、气球”等。圆是绘画活动中最早的图形,画圆圈时,幼儿往往急于将起点和终点合拢,因而不容易成功。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边画边说:“圆圆慢慢圈起来”。又如:画葡萄时一边画一边说:“一个小圆,三个伙伴,许多小圆靠一起,变成葡萄一串串。”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印象和兴趣。

3.使用幼儿熟悉的语言,如把竖线、横线比喻成木棍,竖线比喻成木棍站立,横线比喻成木棍睡觉,弧线比喻成木棍弯腰。讲时掌握幼儿的语言特点,幼儿喜欢用重叠词。因此,在讲形象特征时多采用重叠词,如讲鸭子画法时可以这样说,圆圆的头,扁扁的嘴巴;苹果,圆圆的苹果;熊猫的身体是胖胖的;大象的鼻子是长长的;红红的太阳;绿油油的草地等。多用重叠词,就能加深幼儿对形体特征的印象。

4.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进行教学。把要画的内容编成一个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边讲边画,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

5.多画多练是提高幼儿绘画技能的主要途径,除了每天绘画教学活动外,还可利用区域活动中的绘画角,扮演小画家,引导幼儿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教师为幼儿提供纸和笔,供幼儿自由涂画,并以参与者的的身份与幼儿一起画画,这样就会大大的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鼓励、肯定幼儿

幼儿园的备课不仅要设计好活动方案,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了“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比如为了让幼儿学画短竖线,我们设计了“可爱的小白兔,请你来做客”的活动:先组织孩子们到草地上玩,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软,通过触摸小草来观察草的色彩及外形,既在“玩中观察”。然后,在室内设置情景,以木偶小兔的口吻简洁、明了地向幼儿提出要求,激发他们的作画愿望,既“在情景中产生兴趣”。接着在幼儿作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情境表演向幼儿提出要求。如“草长的什么样?它是什么颜色 的?”“如果你的草地鲜花盛开,小兔肯定会更高兴”等,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既“在活动中思维想象”。这一做法既面向了全体,又对有一定绘画技能的孩子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最后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作画时间。画好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兔奖给孩子们,让他们贴在草地上,并鼓励他们:“这片草地又多又绿,真好!瞧, 可爱的小兔来做客了!”这些鼓励能使幼儿积极创造、表现,而那些落笔胆小或缺乏毅力的幼儿也会因此增强信心,既“在鼓励中创造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