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汽车培训总结

汽车培训总结

时间:2022-04-07 12:10:23

汽车培训总结

汽车培训总结范文1

在年七月二十日拉开帷幕,本期培训学员两千余人,以我公司所倡导的“家文化”理念为核心,以“从校园人到企业人”为主线,结合培训学院多年来的经验,对我们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培训,教学内容超过八十学时。在培训中,公司对我们。

在年七月二十日拉开帷幕,本期培训学员两千余人,以我公司所倡导的“家文化”理念为核心,以“从校园人到企业人”为主线,结合培训学院多年来的经验,对我们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培训,教学内容超过八十学时。在培训中,公司对我们进行了企业文化、商务礼仪、公司制度、认真度、5S等通识课程以及信息安全、商业秘密等课程,并且结合大家应届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许多了与公司前辈和高层领导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入职培训的10天,从集体上课到分班培训,到最后的参观展厅和阳光交流等等,每一天都收获了很多,都有感动,有成长。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一、纪律与守时。短短10天的培训,不仅仅让我最真切地感受了深圳的太阳,更让我认识到了校园与企业的不同。学校属于一种相对没有制约的自由空间,虽然也有那么一些条条框框,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的约束力,大家都是我行我素,而企业却不同了,一天三遍上下班卡,更新两条工作日志,OA考勤系统等等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实质上的成体系化的制度的约束,迅速树立起了我们的纪律观念。

二、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第三事业部的孙总给我们的演讲“规避轰轰烈烈,回归平平淡淡”,向我们揭示了这一道理:在比亚迪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企业中,每个人都是很平凡的一个零件,没有人比别人更高等,因此就要收起从校园里带来的傲气,踏踏实实的工作,用平凡的每一天中积累下来的业绩来证明自己。

三、要有梦想。梦想,是BYD之所以能够有现在这般实力的决定性因素,王总给我们的演讲也在反复提到这个词。BYD是一个有梦想的企业,所以才能够不断地超越,不断地前进。从最初的电池大王,再到汽车界的黑马,到如今新能源的绿色梦想,正是这一个个梦想带领着BYD不断开拓,避免了传统企业发展中的瓶颈与掣肘。王总评价BYD的特色:高成长、高机会、技术性、创新性、多元化。因此,对我们这些新人而言,也正是因为公司的不断拓展,才为我们创造了无限的个人发展空间与机遇,因此我们也要有梦想。

四、全力的投入。这样的感触来自于5S的课程,公司之所以引进5S的理念,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打扫好卫生这么简单,5S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个人的素养。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有机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与感情,而往往一件事情的成功率与我们投入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全力的投入”,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人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

五、结果和过程。有一段时间,我疑惑过这样的问题,如果人生的结果就是一个零,那所有的过程,所有对痛苦的忍受,所有的奋斗,又有什么意义。而在刘学光前辈与我们的交流中,我渐渐找到了头绪。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我们的梦想,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东西,或许在几年后,几十年后看来都不过是一个符号,一道生命的风景。但我们依然竭尽全力去做,依然为之奋力拼搏,只是因为这个结果背后所体现的价值。或者是这样的过程让我们证明了自己的勇气,或者是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又或者是这一路的投入不计代价的付出让我们体验到希望的魅力……结果让人无比向往的原因绝不仅仅只是可以看到的几张纸或者几句认可,这些也根本不足以让我们为之付出什么。我们需要在生命过程中不断的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断发现新的自我,获得新的体验,这才是我们不断的寻找目标,不断追逐的原因。培训十天带给我的感受太多,太多的感受留在了我不可言及的心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学堂,任何的思考和言语都能打动的只是最表层的内心,而只有真正体会过,经历过,认识才会变得真实深刻。公司在培训过程中一直教给我们要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和身边的人。的确,短短的培训中,有太多人在为我们付出着爱和关心。培训学院的老师,还有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上课的领导,比亚迪所有的同事,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努力着,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比亚迪,为了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着。

汽车培训总结范文2

摘 要:在知识与经济的时代,现代企业必须不断完善自身技术和知识体系,才能保障企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对于企业而言,培训是获得先进技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培训师是培训活动的实践者,职业培训师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汽车企业急需素质优秀的培训师,但是高校所培养的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与企业实施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本文以高校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培养为研究方向,对该培训师人才队伍专业化发展进行了探讨,旨在提升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的专业性。

关键词 :职业培训师 专业性发展 汽车企业队伍建设

培训师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当前部分高等教育院校已经开设了相关专业,为我国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培训人才。但是,当前我国培训师队伍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专业性方面,其专业性尚有所欠缺。对于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而言,培训师应充分发挥其专业性,承担起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任务,从而帮助汽车产业尽快完成产业转型。当前,就汽车企业培训师专业而言,职业培训师专业性还较为缺乏,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一、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概述

1.培训师的涵义

培训师主要是指为企业及事业单位提供策划、开发、营销等相应培训服务的人员,要求培训师要具备现代培训理念,同时也要掌握良好的培训手段,并能协助企业制定、策划培训计划,从而真正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专业素质。

2.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的职业要求

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需要为汽车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培训管理及培训教育等服务,对个人专业素养有以下要求:一是具有深厚、扎实的汽车专业知识。二是有正确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三是培训师要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包括一线实践经验等。

四是要求培训师自身具有创新思维,并善于解决各类学习问题,培训师可以根据汽车企业实际进行课程开发,并能够通过调整课程和教学手段,解决受训人员的问题。

同时,由于汽车企业职业技术知识更新较快,所以培训师需要加强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始终引领先进技术的潮流。总之,一个优秀的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随机应变,驾驭整个培训活动。

二、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队伍的发展现状

1.高素质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相对缺乏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了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但是高素质的汽车职业培训师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汽车产业的需要。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广大高校提高汽车职业培训师的专业化水平。

2.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队伍专业素质相差较大

由于培训师行业属于新兴行业,行业机制相对不成熟,各大高校培养人才的方法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当前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的专业素质相差甚远,培训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

3.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发展机制相对不完善

当前,迫切的需要培训师走向专业化发展模式,但是缺乏相应的发展机制进行约束和规范。多数汽车专业培训师离开学校后,就很难进行再教育,高校等机构尚未建立再教育和专业学习平台,培训师并没有良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三、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高校应明确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的培养目标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培训师要善于发现企业的培训需求,了解学员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整个培训活动。因此,高校要参考汽车专业的职业要求,并结合培训师职业要求和教育现状,制定新的培养目标。高校应结合汽车企业实际,确定职业培训师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汽车知识专业化、实践技能专业化、工作态度专业化、培训品质良好的专业化培训师。广大高校应在培训师培养目标引导下,不断推进该产业专业化发展。同时,在培养目标中,要强调对培训师实践技能的锻炼,这样才能真正让培训师掌握使用培训技术的技巧,并能够顺利解决工作实践中的问题。此外,应在培训师培养中强调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学习到精深的汽车专业知识,并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体系,从而引领服务企业走向发展的新阶段。

2.相关教育及职业部门应明确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职业标准

市场机制环境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才能指导市场规范运行。同样,对于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而言,也需要完善的职业定位、职业规范,从而保障培训师的技能水平。当前,职业鉴定及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职业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职业规范,同时,严格监督职业规范及标准的实施,这样才能带动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产业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此,应对职业等级、培训要求、申报条件、鉴定方式、职业基本要求、各级汽车职业培训师职业要求等多项标准在内的职业标准进行完善。此外,高校要明确培训师产业的专业化发展方向,联合其他高校,共同为培训师专业建立专业技术理论的支持体系,尽快为职业培训师提供咨询及相关技术服务。

3.广大高校应完善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的评价及考核机制

培训师产业属于一种职业教育资源,其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其他教育资源的支持;同时,培训师产业职业教育资源也将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此,开设汽车企业培训师专业的广大高校应做到:

(1)建立汽车职业培训师专项的资源库,为该行业培训师提供随时随地地授课服务,同时要收集各个培训师的信息,便于行业自我管理。

(2)高校要登记职业培训师的授课信息,便于企业寻找培训师,实现培训师人力资源共享,也便于该类培训师就业和发展。

(3)高校应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约束培训师的行为,激励汽车职业培训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尽快实现专业化发展。

4.重视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的实践教育

高等院校在提升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给予培训师实践和学习的机会,从而成长为汽车企业需要的实践型培训人才。学校自身要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并与有实习条件的汽车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师专业培训计划,建立“做中学、干中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强化汽车职业培训师的实践技能培养。

四、小结

当前,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的专业化发展机制尚不完善,还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总结工作经验,尽快完善其专业化发展机制。此外,还应完善培训师考核、评价体系,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真正使企业职业培训师产业形成专业化的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政海.关于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

[2]康兴娜,李淑静.关于培训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3]孙明宇,胡媛媛.我国培训师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12(05):159-160.

[4]任亚琴.教师向企业培训师转换的困难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1(14).

汽车培训总结范文3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制造厂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厂需要大量从事现场工艺、加工、质量和现场装配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根据汽车制造领域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应该培养能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装配作业,从事汽车冲压、焊接、喷涂作业,从事汽车总装制造、检验和调试、生产现场工艺维护、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整车下线检测和调试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和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特色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当前学院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学生通过实验实训锻炼提高操作能力,可以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为适应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奠定基础,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因此,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

2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

实现理实一体课程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特色。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以“教以学生为本、学以市场为需、育以技能为主、才以应用为先”为育人宗旨,需要的生产性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实现校内学习与毕业后的工作内容高度融合。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的需要 高职教育中“双师型”教师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即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的、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是具有一定学术背景并接受专业实训的职业教师。

当今更多的讲授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课程的教师直接来自于各大中院校,本身对汽车制造过程不是很熟悉,即使到汽车制造厂进行专门的培训,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不能完整地接触汽车制造整个流程。针对汽车制造典型的工作任务设置的实验实训将是这部分教师快速熟悉汽车制造流程的一个渠道。

展示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让学生尽早感受企业的氛围 汽车制造厂一般来说都是大型或特大型企业,有汽车企业特有的文化和氛围。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真实的企业文化和氛围,营造一个真实的汽车制造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感受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企业管理方法和岗位要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服务社会的需要 为了提升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开展行业内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围绕市场所需、企业所需,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在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时需考虑本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

3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及课程体系分析

通过到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厂调研,同时根据往年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及岗位设置的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备的主要岗位能力包括汽车驾驶能力、汽车及零部件装配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冲压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车身喷涂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生产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能力、汽车整车下线检测及调整能力。

针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基于汽车制造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包含18个学习领域,并将18个学习领域划分为具有模块结构特征的初级模块、中级模块和高级模块。其中,初级模块包括汽车材料、汽车电工电子、机械制图及CAD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机械基础、钳工实习;中级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构造、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驾驶实习;高级模块包括汽车总装技术、汽车生产与物流、汽车生产质量管理、汽车检测技术、顶岗实习、拓展学习领域。

4 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

通过对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大量调研,同时根据上述课程教学特点和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具体要求,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块。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项目如表1所示。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活动,更多地是借助于实习单位。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主要校外实习项目如表2所示。

5 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实验实训项目的布置和讲授

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汽车生产与质量管理、汽车总装技术两门课比较难理解,因为真实的工作情景只有在汽车制造厂才有。这两门课的教学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非常关键,因为它要模拟生产现场实际情况,要讲授汽车零件的装配方法、简易工艺的编制和维护、生产中物流和质量管理及企业文化的灌输等。这部分的实验实训内容主要在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完成

具体方法:建立一个基本操作训练间(包括螺纹连接训练、油管连接训练、线束连接训练和装配工具使用的训练)和一条车门及附件的拆装生产线,生产线具体布局如图1所示。

简易车门线采用悬链的形式来推动,每条线设置10个工位,其中拆卸四个工位,装配四个工位,两个过渡工位,安排完整的十个车门及附件。装配线周围布局和生产现场一致,有看板,有物流架、有生产管理规程等。

具体运作形式:①每个工位有完整的装配和拆卸工艺(指导教师先做);②以每个工位为一个小组,生产线流动;③每个工位的学生按照工艺进行拆装,同时将该工位的检验卡做出来;④继续本工位做2~3个车门的拆卸和装配操作,校核检验卡的准确性;⑤上述工作完成后,学生流动到下一个工位,重复做③~④的工作;⑥八个工位的工作完成后,点评本组检验卡的正确性;⑦八个班组相互评判检验卡,对装拆现场的情况进行点评;⑧指导教师总结。

6 结束语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一个主要方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本专业的发展。模拟汽车制造企业来开设实验实训项目,有利于学生尽早地熟悉企业的运行模式和要求,更好地理解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让 学生能零距离地融入生产实际中,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合作教育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汽车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社会亟须大量高技能汽车维修和管理人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近年来,南通市及周边汽车后市场进一步壮大,同时企业对汽车鉴定评估、保险理赔、业务接待、销售等人员的需求逐年增加,根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应聘上述岗位,并且以往在检修岗位的毕业生部分也转向上述岗位。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提出了培养既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核心能力,又能胜任汽车运用与服务行业不同岗位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在近些年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企业发展、岗位变化、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式,将企业的人员、技术、设备、场所、管理等要素融入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中,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了以企业要素渗透专业建设,以职业素养贯穿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较好成效。

2改革的措施与创新

2.1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理念与模式,建立适合地区需求的专业教学标准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瞄准国际职教标准,学习借鉴国外的职教模式,与南通市汽车维修服务龙头企业合作,结合国内汽车专业和汽修行业的具体实际,共同制定专业标准。近几年汽车专业先后派遣多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国家进修和考察,学习当地的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模式和方法,并消化吸收。与南通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南通市文峰汽车集团公司、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等专家合作,吸纳企业培训体系内容,结合本专业已有的基础,制定出汽车专业教学标准,包括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要求、设备配置、考核方案等内容,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方向指导。

2.2以岗位分析为基础,建立进阶式课程体系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以岗位分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提高课程内涵,逐步建立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的进阶式专业课程体系。我们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定期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座谈,以完成岗位典型任务能力为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同时根据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岗位职业发展的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适当修改。①以工作能力进阶式培养为原则,设计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课程模块,建立工作任务与专业知识的对接,将职业工作岗位的素质要求融入课程内容中,强调对工作任务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②调整课程体系,将原先的汽车构造、检测、维修各课程独立设置调整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控系统构造与检修”等主干课程,实行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③根据职业岗位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设置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等课程,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以“双师”型为目标,建设融合型师资队伍

通过这些年的建设,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兼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打造出一支“双师”型的教学与科研团队。

2.3.1实施师资发展战略。结合专业建设规划对师资数量和结构的要求,根据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师资培养方案,重视过程培养,强化成效考核。①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状况、人才需求。②每年暑期组织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条件允许则直接参与企业生产。③新引进教师第一学期要在汽车实训室学习锻炼,熟悉设备及使用,协助指导实训。④实行青蓝工程制度,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一对一指导新引进教师,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⑤实行培养成效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制,将教师的技能水平纳入年度考核方案,形成教师提高技能水平的动力和压力。通过这些手段,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3.2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在专业内部形成相互协作,又各有侧重的学术群体。本校汽车专业通过行业协会引荐、校企交流等方式,先后从企业引进了2名厂长级的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近1/2,同时有1名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其余教师业余时间为企业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理念、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有效地提升了专业课程的工学结合内涵。

2.3.3积极面向行业、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我们已从南通、南京、镇江、上海等地企业和高校聘请了50多名校外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密度。

2.4瞄准企业培训标准,建设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

汽车专业需要一个以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场所和工作氛围为基础,让学生自己动手、真刀真枪去实践完整的实践教学培养平台。通过多年的努力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实训室已建成一个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专业与企业的互相融合、有效对接。

2.4.1生产性的校内实训室。

我们在建设校内实训室时遵循的宗旨是以实施生产性实训教学为目标,按照企业培训体系要求建设实训室,并保持设备、仪器、工具的更新换代,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工作场景相一致的环境和场所。学校建有上海名爵4S站,在对外服务的同时,接受学生的参观、实训,对校内实训室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2.4.2相互流动式的实践教学场所。

只有保持学校与企业的设备、人才相互流动,才能保证校内实训室与企业的相对同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一方面利用校内设备、场地和师资为企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技能鉴定。这几年我们与南通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进行了深度合作,对南通市的在职维修人员进行了轮训,对新上岗维修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和考证工作,汽车维修协会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将企业的车辆、设备、人员请进学校,为学生提供现场教学。这几年我们邀请了十多位企业老总、维修行业专家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介绍行业的最新前沿技术,师生受益匪浅。通过校企交流互动,发现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实训室的完善提供好的建议和思路。

2.4.3多元化的校外基地。

我们在校外建立了30多家挂牌基地,这些基地具备功能的多元化和企业性质的多元化。功能的多元化是指校外基地既是课程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又是教师科研课题来源和产业化基地;企业性质的多元化是指校外基地既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又有外资企业,既有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又有保险、鉴定、评估、生产等与汽车相关的企业。

2.5以学习情境为载体,实施情境化教学改革

有了以上课程、师资、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我们在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目标和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生源情况,逐渐摸索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模式。由专兼职教师从企业一线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案例,按照汽车总成的划分方式,结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完成适中教学内容为要求,设计学习情境式课程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学习的过程。学生以任务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工作过程,由小组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实现“做中教”和“做中学”。学生是学习行动过程的主体,担任维修师、销售员、业务员、管理人员等不同角色,完成不同任务。为胜任这些角色,学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教材阅读、实践动手、社会调研、企业实习等主动学习的方式掌握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锻炼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中心,而是编剧、导演和领导,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和学习工作单,并以企业化的模式管理学生。

3主要成效与经验体会

3.1主要成效

3.1.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校企融合度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关系,实现人员、设备、场地、科研项目的双向流动。联合制定汽车专业教学标准,对专业建设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和实际价值。

3.1.2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近几年的就业率屡创新高。根据最新的毕业生跟踪调查,86%的企业认为应届毕业生已为就业做好准备,83%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就业工作相符。此外,这几年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在江苏省职业技能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3.1.3专业教学条件跃上新台阶。

现在我们汽车专业实训室教学、科研设备资产达到1500多万元,实训室按照情境式教学需要和工学结合原则进行调整,布局更加合理、实用,实训室利用率大大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除1名新引进教师外,全都具有中级以上汽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3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4人。此外,校外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程度进一步加深。

3.1.4专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在南通市及华东地区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与南通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进行了深度合作,对南通市在职维修人员进行轮训,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考证工作。利星行(中国)汽车、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南通文峰汽车集团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均设立了汽车专业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企业方派出技术骨干、营销专家到订单班授课,反响良好。

3.2经验与体会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方向和理念明确,坚持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人才,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基础力量。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校企联动机制,与行业、企业建立相互支持、互动双赢的利益共同体,是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按照来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的原则建立示范性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是规范人才培养过程、确保实现既定目标的主要手段。建设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国际视野,掌握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专业师资团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将职业素质的培养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赵臻.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汽车培训总结范文5

一、基地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

1.建设汽车维修技术实习基地的必要性

促进我省汽车修理整体反战的迫切需要目前,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我省东部地区{含佳木斯市、鸡西市、七台河市、鹤岗市、双鸭山市等}的汽车拥有量为15万多辆,绕河汽车拥有量1万辆,拥有较大货量5.4万吨,过客实现了6.1万人次,进口贸易额实现6.6亿美元。从08年期饶河与比金口岸建立客货运输通道。除蔬菜、大米及何各地货物出口外,从俄进口的木材等原材料一律都靠汽运,为了保证其健康稳定的反展,必须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的技术支持。目前国家投资数亿元,开通建设了饶河至虎林、建三江、同江、抚远的公路网。建设汽车维修技术实习基地是迫切需要的。

2.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的可能性

政府的全力支持 ,根据《国务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教育部的“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突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的要求,为了保证实训基地从分发挥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职能,政府决定,以本校为主体,申请饶河县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在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建立现在化企业制度,实行股份经营,学校以董事长身份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生产经营。这一措施将实训基地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的提供了保障。

二、汽车维修技术维修实训基地项目规划

1.规划的总体思路及目标

总体思路根据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振兴汽车也的宏观政策,按照教育部“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突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的要求。饶河县政府研究决定,一饶河县职业技术中心学校主体,申办饶河县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修理业开业条件》中的一部分:一类汽车维修企业中所规定的标准,以学校试实验实习和汽修实物、生产实习车间为基础,扩建厂家、添置设备、购置本地区的维修技术职业技术鉴定任务,承担汽车维修行业的员工和师资培训业务,发展自己的连锁店。更早发挥其社会职能,承担起社会责任,醉倒限度地在基地与学校、企业、社会关系,构筑技能紧缺人才的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桥梁,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结合的平台。

2.规划具体内容

改建现有实训、生产车间扩建饶河县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位于学校的实验楼内,在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场地、教室和现有16个教室,作为新建汽车电喷发动机材装室、检修室、地盘模拟室、电气设备模拟室、汽车检测室等9各专业实训教室,扩建新厂房300平方米作为钣金修理车间和喷涂车间;拟新建300平方米车间作为汽车检测线车间,总投资为120万元。

三、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建成后的效果分析保证措施

1.实训基地建成的效果分析

饶河县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建成后,将兼有技能鉴定能力,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落实提供技术保障。目前饶河县还处于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复苏时期,还没有走出缓慢发展所产生的阴影,贫困人口还占有较大的比例(全国贫困县)随着地方经济的好转,劳动准入政策的落实势在必行。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恰逢其实,为劳动准入制度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本地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饶河县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建成后,将大大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将有利于学校走产、教、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能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改善学校试验、实训基地的条件,促进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为各学校推进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客观保障,提高各学校人才的培训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实训基地运行的保障机制

3.1实行实习、实训、技能鉴定与产于市场竞争相机和的经营策略,走以“营”养“训”的发展道路。

3.2在饶河先范围内领先实行汽车维修业连锁经营,将基地作为连锁店的排头兵,以保持基地在够嫩同行业种信息与技术的先进性,保证在本地区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汽车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技术类课程;维修技师;课程建设;构想

士官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也是需要重点建设的“四类人才”之一[1]。汽车维修技术培训岗位是汽车修理工、维修技师,通过在校两年培训和一年部队实践,应能组织完成常见车辆二、三级保养及小、中修工作,应能人工和利用检测工具分析汽车技术方面出现的较复杂的问题,利用专业工具完成车辆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并进行汽车安全检测、调试、质量检验等。

针对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岗位,结合部队车辆装备实际,并借鉴地方职业技术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经验做法,下面笔者从指导思想与原则、课程体系及配套建设的构想来阐述一下汽车维修技术技术类课程建设情况。

1 指导思想与原则

对于新增的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来讲就是要为部队培养适应岗位需要,训用一致的合格的汽车维修人员,实现院校培训与岗位贴合的无缝衔接。基于此,笔者认为应按照如下原则进行:即围绕一条主线(增强岗位生成能力为主线);落实两个要求(落实训练与考核大纲的要求和增强贴岗强能的本领);畅通三个培训渠道(院校、部队、地方职业技术院校,建立院校部队一体,军地融合的培养机制);优化四个环节(理论教学、实装教学、网上模拟仿真、考核评价四个环节),来组织实施。

2 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技术类课程建设构想

2.1 课程设置

汽车维修技术为新增专业,经前期部队调研和借鉴地方职业技术院校成功经验,课程设置个人认为应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落实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和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评定标准为抓手,以新车型、新技术为研究对象,以规范操作为切入点,以专业技能生成为落脚点,坚持培训与需求相结合、训用一致的原则,突出修理特色,抓好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使技术类课程紧扣岗位需求,形成有效链条、有效支撑、有效互补,实现训用一致、无缝衔接。围绕汽车维修工、技师岗位我个人认为技术类课程可开设以下课程:

2.1.1 专业基础课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汽车性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检测、汽车维修理论基础等。

2.1.2 专业方向课程

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保养、汽车保修设备、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管理、汽车维修工艺、修理质量检验、汽车野战维修、车辆器材保障、汽车维修组织与实施等。

2.1.3 选修课和自修课

选修课和自修课可设:军车装备、汽车配件知识、新能源汽车、汽车维修英语、汽车空调、汽车美容、汽车改装、汽车排放与控制等课程。

2.2 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可在借鉴地方职业技术院校示范校的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修理工、维修技师岗位进行编写。课程教材应包括:基本教材、辅助教材及电教教材和网络教材。

2.3 教员队伍建设

为培养学员的专业技能和组训能力,因此,必须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员队伍。“双师型”教员队伍应树立“教、做、研”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

2.3.1 走开部分技能型实习岗位由士官担任的路子

探索如实习场地的管理、实训台的操作、特种车辆装备的驾驶等岗位由士官组织实施。站在讲台、实训台教员岗位的不仅是干部教员、文职人员,而且还应有士官,这样可以拓宽教员队伍生成渠道。

2.3.2 迈开院校、部队和地方交流的步子

通过集体培训、集中培训、岗位培训、推荐人员培训、参观见学、科技服务、送学深造等多种方式建立院校、部队、地方“三位一体”共育人才,军民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学习新装备、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增强教员和操作技能的组训能力,形成技能型人才大批生成的良好局面,以适应士官教育的需要。并尽快形成新装备专业培训以军队院校或训练机构培训为主,以工厂、科研单位和地方院校培训为补充的培训模式[2]。

2.3.3 推开院校教员与部队干部交流机制

将教员与部队干部“双向代职”的要求和成果引入职称评审、军官晋升的必要条件。“双向代职”使院校更深入了解部队实际、岗位需

、装备发展,并使“双向代职”的成果,惠及教学实践,惠及人才队伍建设,惠及人才质量培养。

2.3.4 打开培养“专型”教员,以点带面的局面

2.4 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士官教育的特点要打破学历教育条件下,教学内容注重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的模式。士官教育教学内容要紧扣岗位实际、紧贴部队装备,建立需什么,训什么;用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教学理念。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建构,体现岗位指向性,体现新装备、新技术、新理论、新工艺、新训法。

2.5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总之,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岗位能力生成这个主线进行,为此,要调整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实践教学不低于本课程总学时的60%,精讲多练互动,提高教学效益。

2.6 创建教学条件

为保障汽车维修技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组织实施,在完善汽车电工电子专修室、汽车构造教学区、汽车保养教学区、汽车运修教学区、汽车声响教学区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应新建汽车维修中心。

2.7 强化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我们装备技术系的强项、特色和亮点。为适应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应依托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为信息化教学平台,以网络环境为支撑,建立、整合、优化信息资源,大力加强信息化教学。

2.8 完善考核评价方案

技术类课程考核应根据课程定位、性质、特点来制定考核评价方案。采用闭卷与开卷、理论与实操、实习与综合演练、平时作业与撰写论文等相结合的评价方案,科学、综合、全面考核学员的学时情况。

3 结语

针对新增汽车维修技术专业,要高起点谋划顶层设计,高标准完成配套建设,高质量抓好人才培养落实工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强势推进,使汽车维修技术成为我校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倍增器”,为使我校建成全军特色鲜明的士官学校提供有力支撑,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勇.“四类人才”:我党信息条件下军队人才培养的新理论[j].中国军事教育,2011(3).

汽车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职教师资;培养标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30-02

目前,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职教师资的建设与培养是职业教育前进中的瓶颈问题。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战略作用,就必须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力发展职教师资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车辆工程类专业教师培养标准》(以下简称《培养标准》)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车辆工程类专业教师标准》(以下简称《教师标准》)而开发的,主要培养与车辆工程类专业所对应的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和“汽车车身修复”等专业需要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该培养标准的研发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车辆工程类专业职教师资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培养标准研发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采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法,进行了扎实有效、切合实际的调研工作。调研对象包括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专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企业等。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国内外职教师资培养比较。在德国,从事职教工作的师资分两大类,即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承担理论课(包括文化课)教学,实训教师负责企业培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

理论课职教师资培养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在大学接受正规教育,学习4~5年,期间要进行为期1年的企业实习。第二阶段,为期2年的教师预备实习,主要在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学院进行。在此期间,实习教师每周还要花一天时间去教师进修学院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以培养他们具备在职业学校做教师的基本素质。

实训教师培养是通过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实现的,由完全开放的教育市场进行。

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设有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汽车服务工程等本科专业。其中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是培养胜任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工作的职教“双师型”师资。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包括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业务素质包括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能力结构三个方面。课程设置包括通识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教育教师模块课程。其中企业及学校的实习、实践时间为36~40周。企业及学校的实习和实践保证师资培养的“双师型”。

2.中等职业学校人才能力需求调研分析。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对中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课程设置、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人才准入及需求等方面,对山东省二十多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对车辆工程类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的形成和完善具有指导作用。

3.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能力要求调研。为了解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需求情况,及毕业生对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的自我认识和评价,针对山东省内的用人单位开展调研,包括润华集团、长城汽车、重汽集团、润峰汽车、银座汽车、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等。

企业对毕业生的个人素质、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等要求包括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完整地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包括能识读汽车电路图,能绘制简单的电路原理图;能正确选择并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仪器与设备,能正确使用汽车检测、诊断仪器和设备等。

二、培养标准的制定

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教师标准》,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培养条件等方面实现车辆工程类专业教师培养标准构建。

(一)培养目标

车辆工程类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其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道德水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车辆工程职业教育领域所必需的基础科学理论、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和“汽车车身修复”等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等工作。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同《教师标准》的维度和领域相衔接,从职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制定培养规格。

(二)课程体系构建

车辆工程类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师、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等。为实现对学生专业性知识技能与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在设置各类课程时,应注意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充分体现“职业性、技术性和师范性”的有机融合,并加强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将制定的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看作一级指标,则培养规格为二级指标点,培养规格进一步细化,称为三级指标点。

为了实现车辆工程专业教师培养标准三级指标点所要求的职业、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反向系统构建了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即由教师培养标准分解的三级指标点,设置其支撑课程,并对课程的具体内容提出要求。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构成分为五个模块,即公共基础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必修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集中实践模块,后四个模块中又都包括技术类和教育类课程两个小模块。五个课程模块形成了以知识传递为主线的学科教育框架和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特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同时,把职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和课程构建相融合,即通过“四模块”中技术类课程的设置,满足专业资格证书对应专业课程的需求,通过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满足教师资格证要求相关的教学内容。

(三)培养条件

为了保证培养标准的有效实施,从实验实训设备及场地条件、图书资料、师资队伍、外部合作资源四个方面制定了培养条件。

1.实验实训设备及场地条件。专业实验室设备需能满足培养标准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列全部项目的要求;实验开出率应达90%以上。

配备实验实训项目所需要的实验室,具体包括:汽车结构实训室(含发动机结构实训室、底盘结构实训室、车身结构实训室、电气设备实训室)、汽车性能实验室(含发动机台架实验室、汽车底盘测功实验室、汽车电器性能实验室等)、汽车故障诊断实训室(含汽车电器故障诊断实训室、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室等)、汽车检测实验室(含汽车安全、环保、综合性能检测实验室等)、汽车维修保养实训室(含汽车保养、机修、钣金、喷涂实训室、汽车零部件形位误差检验实验室、汽车零部件无损探伤实验室等)和专业教学实训室。

2.图书资料。设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用图书资料室,配备本专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相关的国内外图书、杂志和核心期刊等资料。

3.师资队伍。配备一支职称、年龄、专业、学历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师生比不低于1∶18,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实训教师和专业教学教师的比例不低于10%,同时教师队伍中应包括10%的企业兼职教师,5%的教育学教师。

4.外部合作资源。与汽车制造、装配、调试、维修、保养、检测等企业建立多个相对稳定的校外企业实训、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与汽车行业中等职业院校建立多个相对稳定的校外职业学校实训、实习基地,以满足教育教学实践教学需要。

三、培养标准完善

就制订的《培养标准》向中等职业学校及部分老师进行座谈和问卷调研,作为《培养标准》修改完善的依据。

1.调研对象。调研对象包括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烟台轻工业学校、滨州技术学院、日照市技师学院等共17个中等职业学校。

2.调研结果分析。调研问卷共发出82份,收回的有效问卷共75份,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标准中的课程设置满意度较低。部分中职教师认为公共基础课中英语和数学类课程应相应减少学时和教学深度;技术类课程开设太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标准培养的是四年制本科生,要求其应具有宽广的专业基础,因此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程设置方面保持不变。

在专业课设置方面,中职教师认为,作为车辆工程类专业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应作为专业必修课。汽车新技术应列入选修课程,以便让教师了解和学习汽车发展应用的新技术和汽车发展动态。由于专业必修课中已经有汽车发动机检测和维修、汽车底盘检测和维修两门课程,因此,将专业选修课中的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课程更换为汽车新技术课程。另外,大部分中职教师认为,对于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设备、车辆拆装及检测、维修等方面的能力。根据该建议,增大集中实践模块的学时,将实践环节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重由28.21%增大到了33.60%,强化了实践教学。

汽车培训总结范文8

1 高职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评价理论 实证主义理论认为:凡事物总有数量,以测量数据作为分析判断依据,做出基本评价;不可测量的部分先转化为可测量的部分,再进行评价。目标分类理论:依据评价目标,先将评价对象分类,使评价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便于根据评价结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与完善。知识构建理论认为:评价总是选择事物的某一进程,进行时间横断面的随机抽检分析,不必等相关知识与经验完备以后进行。社会需求理论:用来评价建设项目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科学发展理论:注重科学发展,相互衔接、融合配套和管理模式的选择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以人为本理论认为:项目评价的重点在于人的作为而非实物装备,注重对过程中团队的构成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等因素。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技能培养与就业导向,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和谐发展。对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设施与装备、数量与质量、管理与效益、规划与发展的评价,最终是对人的管理能力、创新水平和工作效能的评价。因此,评价的重点不是事物的数量,而是工作的质量;不是设备的多少,而是发挥的价值效应。上述理论在评价中配合应用,理论不能以偏概全,单一理论在实践应用中,有自身缺陷和盲区。

1.2 评价原则 实训基地的评价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即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训基地软件硬件兼顾的原则,在注意硬件数量的同时,更看重质量和效益;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实训基地的评价要看是否满足校内校外的需求。

1.3 评价形式 评价主体决定着实训基地评价的目的,财政部门通过评价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与运行效益来判断投资目标是否实现,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评价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功能的实现情况;学校通过过程性监督评价任务的执行及完成情况,来判断实训基地建设能否满足教学和社会培训;教师与学生评价实训基地实用性、方便性和创新性。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用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得到不同的评价结论。要得到客观公正且切合实际的评价结论,需选用科学的评价理论,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成立评估专家团队,依据其评价理论的知识储备不同,评估专家应取长避短,各司其职。

2 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评价理论和原则,构建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评价过程

实训基地评价宜通过深入实训基地现场调查,听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查看实训基地过程文件资料、核查仪器设备数量、调查管理效能、观摩实践教学、座谈创新发展理念。做到全面掌握信息,写出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分会议报告和书面报告两种,会议报告当面反馈给受评实训基地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整改与提高。书面报告至评估结束后,评估专家比较分析评价意见,综合评分论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评价过程描述、评价意见汇总、总结归纳成绩、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指明努力方向。

4 实施效果

按照财政部、教育部联合的《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下达2011年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中央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要求,我校建成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达到预期目标。实现资源共享,建成集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汽车培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30-02

一、引言

汽车服务业是指彼此相关联的各类汽车服务形成的一个有机系统,是所有汽车服务提供者组成的产业[1]。汽车服务业在我国最早起源于汽车的维修体系,并与其他各项汽车服务项目一起迅速发展并壮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服务产业当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性发展机遇且科技含量更高的技术行业,这也必然对从事汽车服务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外高校纷纷开设汽车服务专业。国内最早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是武汉理工大学。截至目前,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从汽车服务市场巨大的人才需求出发,纷纷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汽车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培养掌握现代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汽车技术服务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熟悉汽车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能够从事汽车试验检测服务、商务贸易、保险理赔、信息咨询、企业管理、零部件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应该“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而且,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仅应掌握汽车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汽车服务实践技能。

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3+1”培养体系的构建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所谓“3+1”教学模式,是指在大学的四年中,前三年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的教学。而第四年是集中实践、实训环节。内容包括校内实训、毕业论文或是毕业设计。在前三年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通过第四年的强化训练,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全面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具体可分为基础教育模块、学科基础必修课以及选修课。(1)基础教育模块。本模块应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利用我校工科基础教育公共平台,课程的设置严格按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来完成,此类课程约占总学时的39.2%左右。(2)学科基础必修课模块。该模块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学科基础课基本上和原先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设置相同。而专业方向课是体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特色所在,包括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金融等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汽车后市场方面的专业理论素养,体现“宽领域”的就业思路。(3)选修课模块。该模块为本专业拓展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以及汽车商务相关行业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服务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学生在本模块必须完成四门课,总计8学分的学习任务。

2.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资源是第一基本要素。特别是对于新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显得更为重要。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师资队伍是完善并提高专业学科建设的基本保障。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其专业涵盖面广泛,技术层次较高,因此对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开设本专业的高校而言,建设一支专业理论水平深厚、动手能力很强的高素质、双师型人才师资队伍,特别是本学科带头人,这也是专业建设起步阶段的首要任务。同时还有必要引进具有丰富汽车服务行业经验的高级技师、技师等作为实验、实训教学人员,以满足汽车相关实验、实训教学的需求。为此我校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思路,一方面积极的将教师送到国内外高校进行学历进修,以期提高其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将教师送到企业以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同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既包括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博士,也包括在汽车服务领域里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级技师或技师。截至目前,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能完成所有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所有教学任务。同时所有的教师都成为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未来本专业还将继续送教师去其他高校进修,还要同时加大引进力度,特别是高水平的专家或教授。

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对工科而言,教学实验教学环节一方面是课堂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汽车服务专业更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实验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成果。只有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才能熟练使用各种汽车相关检测、诊断和测试设备,熟练地掌握汽车常见故障诊断方法。为此,实验室设备不仅要求配备齐全,而且要逐步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亲手操作,巩固、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操作技能,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第一,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不低于30%;第二,聘请汽车服务企业资深技师或高级技师担任指导教师;第三,在课程组织形式上,采用“3+1”实践教学模式,在第四年集中培训。包括集中的校内实习实训、校外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4.实训基地的建设。汽车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对实验室实践项目的重要补充,在汽车服务专业技能综合实践中也能起到重要补充作用。同时也是汽车服务专业实践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实训基地条件能够让学生提前并充分地接触社会,感受服务社会的实际、具体过程。因此,建设好实训基地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必备条件。为此,应大力加强校地、校企等多方合作机制,开拓建立各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2]。由于学校所在苏南地区经济发达,目前已逐渐形成了汽车行业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汽车服务市场。基于此优势,我校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自身特色。

三、结语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责。由于汽车服务工程是一门新的本科专业,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常熟理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应以苏南地区的汽车相关行业为主要依托,充分考虑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放向,充分体现自身教学特色,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力图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汽车服务业高级人才,为本地区乃至全国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国方.汽车服务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戚萌.汽车行业服务与营销人才需求分析[J].科技信息,2009,(07):23-24.

汽车培训总结范文10

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原因与解决办法一、吉林省汽车运用于维修行业现状与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正在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巨大跨越,作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第一大支柱、支撑着全省经济发展进程的汽车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迅猛的发展。2010年,吉林省汽车产销量超过100万辆,到2015年汽车保有量将突破300多万辆。据吉林省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吉林省现有3600多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销售、维修及装饰美容企业,所需从业人员近十万人,接受过系统专业学习和训练的人员不足两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近一万个,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汽车专业人员供不应求,而经过正规培训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行业。据抽样调查,主要存在下列问题: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事故率高。目前汽车专业人员不仅从数量满足不了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而高素质的汽车技能型人才更是奇缺。

二、吉林省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及培训、状况培养

截止到2011年初,吉林省有15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办了汽车类专业,年招生规模不足2500人。师资力量也极其匮乏,实训设备基本上也是一台旧车解决全部问题,学生在校根本无法学到工作岗位的各种基本技能,达不到就业标准。面对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以及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现状,加强汽车专业建设和加快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它也为我校汽车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下面以长春市调查情况为例:

1.区域内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总量

按照国际算法,每新增30辆汽车需新增1个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据教育部、劳动部调研分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以我市被调查的汽车维修企业为例说明如下:

此次调查到的各类汽车企业共有30家,分别为汽车一类维修企业14家,占被调查对象的46.7%,二类维修企业5家,占16.7%,汽车俱乐部3家,占 10%,汽车4S店7家,占23.3%;还有汽车配件和维修店及快修店各占到20%与3.3%。通过调查30家企业,民营企业占到83.3%,从被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民营企业还是占到很大的一个比重,以及从一类企业来看有46.7%,说明汽车维修企业的发展规模还是挺大的。

权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汽车维修队伍中,70%以上的从业人员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真正具有汽车零部件故障诊断能力的优秀技工不足20%。世界上汽车发达国家的汽修企业,一般高级技工和中级技工的比例已分别达到29%和35%,而我们国内的汽修企业的高级技工和中级技工的比例一般却在5%和25%以下。

2.人才的需求及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1)人才的需求

从30家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看,对各个工种及职位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其中需要汽运一体的维修工量最多占到将近40%,而汽车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占了近20%,企业对技术主管、经营主管、前台服务、汽车配件管理、部门经理等职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随着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壮大,使汽车技术人才的去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也不断向管理层发展。

(2)职业素质的要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毕业生能够同时拥有多方面的技能,如驾驶技能和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就有56.7%和 53.3%的单位要求毕业生需具备优秀的水平,仅有26.7%和20%的单位的要求是良好,有23.3%的企业要求具备优秀的高级汽车维修工技能,有13.3%的单位要求毕业生有专项技师水平的潜力,从调查的情况看,企业要求人才具备的技能和我们的培养方向是吻合的。

(3)职业岗位分析

分析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设置及结构状况,从调研企业设置的技工岗位中,汽车维护与保养、机电维修、钣金与喷漆等岗位数已占82.1%,这些岗位的上岗人员数已占技工上岗总数的82.8%以上,构成现代汽车维修的四大主体生产岗位。这种岗位的重组,一方面大大地简化和减少了企业岗位类别,同时对从业人员技能的一专多能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3.区域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总量及结构分析

长春市的中等职业学校中有10所开设了汽车服务类专业,下表为2010年汽车服务类专业在长春市的招生计划。

该表说明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适应市场需求,就业率高,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和招收的人数最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虽在汽车服务类专业中开设历史最长、最成熟,由于职业性不明显,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和招生的人数最少;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是近3年新开设的,虽开设的学校和招收的人数不多,但专业特点明显,毕业生很受企业欢迎。到2010年,长春市的10所中职学校培养的汽车专业人才大约是1338人,即使都留在长春市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汽车维修人才缺口仍很大。

三、我校汽车专业群发展状况

1.我校汽车专业群规模

我校汽车专业群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制造、汽车商务4个专业,现有全日制中职在校生1530人,已经累计为社会培养及培训汽车各类技能型人才六千多人。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长春市、吉林省及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汽车培训总结范文11

关键词:中职;汽修教育;汽车转向系统;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02-03

汽车转向系统检修是汽车维修工在汽修企业需要从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汽修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汽车转向系统教学成为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教学任务之一。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转向系统的元件检测以及转向系统的维修作业等项目。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按照专业技术规范要求,完成待修车辆转向系统的故障检修,具备独立完成汽车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理论知识涉及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非常广,同时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是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中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虽然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原有知识结构不合理、学习方法不恰当等原因,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增强汽车转向系统的检修技能。

针对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现状,为适应时代与行业需求,促进该门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应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特点与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特点,设置符合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发展方向的汽车转向系统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效;加强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的推广,通过增加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地实现培养汽修实用人才的目标。

笔者拟结合多年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教学经验,针对该门课程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特点,对中职汽修教育中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紧随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设置教学内容

汽车转向系统与汽车制动系统、驱动系统一样是汽车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行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设计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汽车操纵稳定性、驾乘舒适性等。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先后出现了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继电子控制技术在发动机、变速器、制动器和悬架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之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简称EPS)已部分取代了传统液压动力转向(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简称HPS),电动助力转向已成为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研究热点。采用电动助力转向能够节约燃料,提高主动安全性,且有利于环保,是一项紧扣现代汽车发展主题的高新技术,所以一经产生就受到了高度重视。中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应转变教学观念,紧随专业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开展,在汽车转向系统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与汽车转向系统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设置中,应加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知识的比重。随着汽车生产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套转向加力装置,兼顾了驾驶员的体力和发动机动力。在正常的情况下,汽车转向所需的力大部分由发动机通过转向加力装置提供,只有一小部分由驾驶员提供,在动力转向失效时,驾驶员仍能通过机械转向系统实现汽车的转向操纵。随着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转向系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电动助力转向已成为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目标。因此,应及时地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知识引入课堂,尽可能全面地介绍给学生,以满足其未来工作中对主流知识与技术的需求。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设置中,应采用项目课题导入的形式。为更好地满足对口企业的需要并服务于社会,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课题应来自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安排完美结合,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开展“做中学,做中教”,突出汽车转向系统的检修技能训练,充分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职业变化。

采用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的教学手段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严谨的教学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外,更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研究教学手段。如果教学手段运用得当的话,在教学中既能有效地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更能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好的教学手段要通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发挥其功效,并通过有效的反馈逐步总结和提高。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述、挂图配合与零件拆装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类单一、刻板的教学手段在讲授原有汽车转向系统时还可以,但是当讲授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时,就只能使学生对EPS的构造、工作原理有简单的了解,而对于研究整个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动态工作过程则没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因此,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顺利地引进前沿科技知识。有些知识点需要配有图片和动作演示过程,才能够比较生动立体地讲清楚系统的工作过程与结构特点。要想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实现资料信息的快速添加和修改。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还可以展示图片和图表,可以直观地介绍各个系统的部件结构,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通过演示系统动作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对系统的内部工作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可以通过教师的控制随时暂停,配以详解,反复观看。例如对于电控系统的传动路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过程等教学项目,如果仅采用传统的板书加挂图教学,则无法达到清晰明了的效果。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大量的知识要点结合图片、图表、文字、动作、语言叙述集中灌输给学生,节约教师在黑板上画部件结构图和板书的时间,极大地提高教学准确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能够灌输更大量的知识要点。而且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教师也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结合所讲授的理论内容,及时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实习。通过与实车的接触,学生在原有知识印象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完善职业感受体验。

选择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

多年来,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直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三段式的,即先上基础文化课,再上专业基础课,最后上专业课。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则一般先上理论课,后上实训课,或采用理论与实训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与实训课在不同的地点分开上,由此导致教学内容衔接不好,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在汽车转向系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使现行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设置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汽车转向系统教学中应选择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增强学生检修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宗旨。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中,应侧重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加大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安排好实训实践环节,强化实训课的教学管理,实现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指引的作用,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边教、边练、边学,提高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汽车转向系统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多开展下厂实践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实车维修,完善校企合作的建设,围绕着行业发展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

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所讲授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可从汽车转向系统功能分析入手开展汽车转向系统结构的教学。在教学中根据该系统在汽车中的作用及汽车对它的要求抽象出其功能,从转向系统的功能出发,先不讲授转向系统总成的具体结构,而是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拓宽思路,摆脱传统构造的旧框框,根据已学过或见过的结构,提出各种可能实现该功能的结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介绍现有构造,对总成构造的发展变化进行系统分析,按一定的原则对其演化过程进行分类排列,这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在于单纯的知识讲解,而在于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方案,从而开阔思路,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教材,而应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延展,并按照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对汽车转向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述应深入浅出,以建立学生的知识理论框架为目的。在授课过程中,应紧随科技的发展,尽可能多地介绍涉及转向系统的典型实例和国内外的相关前沿知识,应围绕转向系统的各个主要部件及重要的知识点,结合维修行业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部件与技术开展实训教学,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与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对转向系统进行维修操作的实践技能,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或科目总结,在巩固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经验的交流,提高共同进步的速度,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共同发展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日常中职汽修专业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中,应时刻秉承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原则,结合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进程,不断地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开展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真正实现汽修实用人才培养的战略。

参考文献:

[1]胡爱军,吕宝占.汽车转向系统发展趋势[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1,2(1).

[2]陈家瑞.汽车构造(第5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余国联.汽车底盘项目化教学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1).

汽车培训总结范文12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家骨干校;课程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69-0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全面提升学院内涵建设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推动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3月启动了国家骨干校项目建设工作。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导向性、协调性、效益性、创新性的原则,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成一大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

一、课程建设项目总体情况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汽车电控系统综合检测》是本次课程建设项目之一,在北京市示范校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本次课程建设任务针对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培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建设、学生企业实习以及学术论文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课程改革情况。学院启动骨干校课程建设任务以来,该项目制订了细致周密的课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实施计划进度表与课程建设经费预算等。结合课程建设任务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依据实施计划进度表,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基本吻合。采取每个学期、每个月按时制订并完成计划,及时总结的方法控制与推进整个项目进度的完成。(1)课程项目研讨会议。课题小组定期召开国家骨干校课程建设项目研讨会,主要针对该课程教学项目专家给出很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和课程建设思路,同时与企业专家进行课程项目具体设计的研讨,修订职业能力目标和课程标准。邀请企业一线专家指导课程建设,完善教学资料的修订工作。同时,召开该课程的专家研讨会,通过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课程的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2)修订教学资料。在原有示范校建设基础上,通过企业调研和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将现有课程项目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多次修订了课程标准、课程总体设计方案、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方案、项目指导书、任务书等,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截止到2012年6月,该课程的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完成了6次共计5年的TC课教学任务,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学生分小组实施项目,授课效果显著。教学效果良好,学期末课程验收均为优秀。(4)搭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及完善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利用学院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搭建该课程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在原有精品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完成了更新,方便老师和学生们查看课程教学资源。

2.师资队伍培训。骨干校建设期间,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及相关任课教师参加了多次交流培训,积极参加“工学结合、教材研讨”会议、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设计与实践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职业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全国高职业课程改革实务操作技术高级研修活动。通过外出参加交流培训,教师与同行相互学习与吸取课程教改经验、教学体会,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培训后及时总结,积极与校内教师交流体会,分享学习经验,收获颇丰。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建设情况。(1)编写校企合作教材。职业教育面向企业,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教材建设尤为重要,在原有校本讲义的基础上,通过与北京庆洋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企业专家李天亮合作将实用技术引入教材,把实际的工作任务落实到教学任务中,与企业技术专家合作完成教材编写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与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分社签订教材出版合同,完成校企合作教材编写工作。(2)校企合作开发教具。在教师独立提出教具开发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对多个汽车教具设备公司的考察,综合考虑各厂家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结合教具设计、开发和制作以及报价等多方因素。最终与北京意中意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合作协议,通过与研发技术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由双方共同开发完成“汽车电器系统布线实训台”。签订合同并完成教具制作,最终用于教学项目的实施。

4.学生企业实习。自2011年6月起至2012年6月,我系学生共计6个班达300人次参观大兴日产三合4S店、卫宇行雪弗兰汽车4S店、顺义北京现代二工厂、汽车博物馆、北京亚之杰合众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等汽车4S店与相关汽车企业。学生们通过到企业参观实习,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近距离地与企业接触,切身体会到实际工作岗位的一些具体工作,为今后提高职业技能做铺垫。

5.学术论文。课题建设小组完成3篇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例谈汽车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浅谈汽车CAN总线项目教学法》以及《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调查与教学方法探讨》。教师们通过撰写学术论文总结课程建设项目的一些体会与心得。

二、课程建设经验与收获

1.有条理的工作流程是课程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课程项目建设任务中每一个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前期准备、计划、组织、实施、总结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如果没有制订每学期(甚至是每个月)的工作计划,就很难保证完成所有建设任务,而没有条理的计划也无法保证完成每个任务的可行性,因此,在最初结合《骨干校建设任务书》内容建立“建设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表”就非常重要。实践表明,只有按计划逐步实施,及时总结归纳,才能够保证整个课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