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3-01-28 21:17:58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小浪底 水库移民 规划 设计

小浪底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实施工作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搬迁安置移民18.5万人,占移民总数的92.5%。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小浪底水库移民项目规划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1 严格的工作程序是科学规划设计的前提

小浪底水库移民规划设计工作,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完整地经历了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施设计等阶段。项目规划设计单位黄委会设计院,从50年代开始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在1959年、1970年、1980年、1982年、1985年分别进行过几次深度不同的淹没损失调查,并于枢纽工程一起编写了可行性研究报告。1986年,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进入初步设计阶段,黄委会设计院对水库淹没影响的实物指标进行了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初步设计阶段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之后,按照水利部的意见,设计院又进行了多次补充完善,1991在加拿大黄河联营公司的帮助下,完成移民初步设计阶段规划设计报告的修订,随后上报水利部和国家计委,通过国家计委的正式审批。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加。1991年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开始后,河南、山西两省政府及库区群众要求对水库淹没的实物指标(指库区内不同种类、不同质量和数量的财产实物)进行复查,该要求符合《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的要求,水利部于1994年以水移[1994]58号文下达“关于小浪底库区淹没影响实物指标复查工作计划的批复”。黄委会设计院受业主的委托,在地方各级政府的配合下,从1994年3月开始,对小浪底水库淹没影响实物指标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并在1995年7月完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技施设计阶段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同年9月完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技施设计阶段水库库区第一期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经过水利部的审查和国家计委组织的专家组的多次评审,1997年,国家计委以计建设[1997]1249号文对报告和概算进行了批复。库区第二、三期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从1995年开始,1997年完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技施设计阶段水库库区第二、三期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1998年8月,国家计委以计投资(1998)2018号文对报告和概算进行了批复。

小浪底水库移民是利用国际开发信贷协会贷款项目,按照世行的要求,它同时经历了以下工作阶段:

(1)项目选定阶段:主要是对黄河干流总体规划方案,干流上已建和拟建工程移民数量,我国移民安置方面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进行了了解。

(2)项目准备阶段:根据世行导则的要求,聘请加拿大黄河联营公司专家,帮助编写了小浪底移民安置简明报告和移民安置规划图集,以及移民安置综述报告和专题报告,同时对施工区和库区第一期移民安置做出了详细规划,并进行了小浪底移民安置试点。

(3)项目评估阶段:补充完善了移民安置规划,编制了世行贷款外资使用方案。

(4)项目谈判阶段:讨论研究世行提出的《开发信贷协议》(草稿)和《小浪底移民项目评估报告》,签订《小浪底移民项目议定谈判纪要》。

(5)项目执行与监督阶段:世行每年要对小浪底移民项目检查2次,检查的内容包括移民规划设计方案的落实情况、资金到位情况等。

小浪底水库移民项目规划设计工作程序,受到国内规范和世界银行的双重约束,正是这一严格的工作程序,才保证了项目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

2 翔实的实物指标调查是科学规划设计的基础

我国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和基础设施项目设计。遵循原规模、原标准、恢复原功能的“三原原则”。因此,实物指标调查是移民工作的基础,没有可靠的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就弄不清移民项目的“家底”,就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

小浪底水库实物指标调查分为三个阶段。1986年以前的调查是可行性研究阶段,1986年的全面调查是初步设计阶段,1994年,项目业主根据水利部的要求,委托黄委设计院会同地方政府开展了小浪底工程技施设计阶段的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1994年的实物指标调查是非常翔实的。为保证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调查工作确立了“业主牵头,设计院为主,地方参与”的组织形式,分别成立河南工作组和山西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业主、省移民办、市移民办、县移民办、乡(镇)政府领导、村干部等部门的人员组成。业主负责总体协调和成果审核,地方移民部门代表当地政府参与并配合设计院工作,设计院具体负责组织调查。在调查中,工作组逐乡、逐村、逐户、逐项进行丈量登记,建立移民户籍财产档案,并由户主签字、法人代表认可。同时,为便于解决实施工作中的争执或遗留问题,对每个农户还绘制有院落草图。1994年实物指标调查,共投入人员近1300人次,历时10个月。

调查工作开始之前,我们首先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和《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实物指标调查细则》的规定,编写了《小浪底水库技施设计阶段淹没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大纲》,对调查内容和标准进行了明确。对于每类实物指标,“工作大纲”还有更详细的分类,例如房屋按用途和完整状况分为主房和杂房,主房和杂房按结构分为预制房、砖木平房、砖木高平房、混合房、土木平房、土木高平房、砖石窑、土窑8种。每种房屋具有明确的定义。如砖木高平房指墙体为砖或石材料,屋面为瓦,墙高在4.0米左右,并且具有两层窗户;砖石窑指用砖或石材料衬砌过的窑洞。

小浪底水库共建立移民财产档案近6万份,每份档案都包含有约50个指标,调查收集的数据达300万组。它是小浪底水库移民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石”。

3 环境容量分析保证了移民安置区的合理确定

合理确定移民安置去向是小浪底水库规划设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确定去向中,遵循先近后远,容量优先的原则。即先考虑后靠,后考虑近迁,再者为远迁,但都必须以有安置移民的容量为前提。

小浪底移民选择和确定安置区的工作程序为:先由地方政府同设计单位,根据国民统计资料初选安置区,然后再由设计单位对初选方案进行详细的调查,进行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研究确定安置区。通过以上程序,小浪底水库库区移民共规划了251个居民点,12个新乡(镇)。安置区涉及14个县(市),66个乡(镇),449个村庄。其中山西省涉及垣曲、平陆、夏县3个县的17个乡(镇)、73个村庄;河南省涉及陕县、渑池、新安、孟津、济源以及非受淹区的义马、孟州、温县、原阳、中牟、开封11个县(市)的49个乡(镇)、376个村庄。从安置方式上分,后靠安置的有2.5万人占13%,本县近迁安置的有11.5万人占58%,出县远迁安置的有5.6万人,占29%。

选择和确定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是关键。如果不进行环境容量分析而随意确定安置区,在移民安置后,移民和安置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都将存在风险。小浪底水库移民每一个安置区都经过了环境容量分析。一个地区的环境容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土地的粮食产量、水资源、矿藏、资金投入、地理位置、技术水平等。根据水库建设的特点和小浪底移民安置区的具体情况,小浪底在环境容量分析中,以土地的粮食产量为主要分析对象,其它因素作为参考。拿库区一期移民为例。小浪底库区一期移民共4.61万人,以农业安置为主,初选方案,移民分别安置在河南省的孟津、济源、新安、义马、温县、孟州和原阳7个县(市),直接安置移民的村庄有75个,其环境容量核算方法和过程为:

(1)预测安置区人口

安置区75个村庄,在设计基准年1994年的总人口为13.13万人,按照河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期推算,到移民设计水平年1996年,安置区原居民人口增长为13.72万人,到校核水平年2000年为14.27万人。

(2)确定人均耗粮标准

人均耗量标准采取各县(市)的规划标准。根据安置区各县(市)的“十年规划”,安置区的人均耗量标准,设计水平年为545kg/人.年,校核水平年为549kg/人.年。

(3)预测安置区粮食总产量

预测粮食总产量需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土地改良、种子改良、耕地总面积的减少等。在综合考虑影响粮食总产量因素后,根据安置区各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预测。库区一期移民安置涉及到的57村庄,设计水平年粮食总产量为13218.6万kg,校核水平年的粮食总产量为14291.9万kg。

(4)环境容量核算

根据以上预测数据可以计算出,安置区57个村庄,在设计水平年可容纳的人口总数为24.25万人,扣除原居民人口13.72万人,可安置移民10.53万人;在校核水平年可容纳的人口总数为26.03万人,扣除安置区原居民人口14.27万人,可安置移民11.76万人。

通过以上环境容量的预测核算,我们可以知道,小浪底库区一期移民的安置区,环境容量比较宽裕,4.61万人在这75个村庄中进行安置,不会出现土地资源短缺,粮食不够吃的现象。移民在这里,其生产生活水平可以得到逐步的恢复和持续的发展。

4 专家咨询服务保证了规划设计的成果质量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

水库移民工程为xx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第八个梯级,电站位于mx县境内。电站以发电为主,装机容量为340mw,多年平均发电量18.18亿kw· h,年利用小时数4546h,正常蓄水位1235m,相应库容为4.8489亿m3,死水位1205m,相应库容为0.6242亿m3,调节库容为4.2247亿m3,水库干流回水长度约24.27km。

根据《xx河水库移民工程招标设计阶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报告(审定本)》(以下简称《实施规划报告》),水库移民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涉及df州的mx和mt2个县、5个乡(镇)、12个村委会,共74个村民小组(淹没影响区涉及mx县大坪镇、mxl镇和tt镇等3个镇10个村民委66个村民小组,涉及mt县w乡y村民小组);水库淹没tt镇政府驻地集镇1个共2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分在集镇经商的个体工商户,淹没涉及专业单位8个、小型水电站2座,还有 交通 、广播电视、电信、输变电、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等项目。建设征地总面积13.52km2,耕地10035.69亩、园地197.48亩、林地6817.68亩、建设用地483.1亩、未利用地2581.9亩;占地范围内2006年底人口2423人,设计水平年农业生产安置人口为4100人(水库淹没影响区3574人,枢纽建设区526人),应搬迁移民人口4853人,其中水库淹没影响区4741人(农业人口3405人,非农人口988人,专业单位人口348人),枢纽工程区112人(农业人口);涉及房屋面积116794.47m2。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补偿静态总投资69641.87万元。

根据《实施规划报告》电站工程总体计划进度: 2006年1月开工建设, 2008年11月下闸蓄水,2009年第一季度首台机组发电。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wwdf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于2009年2月7日召开“水库移民工程建设协调会”,重新协调拟定了下闸蓄水方案,计划2009年5月1日下闸蓄水, 2009年8月第一台机组发电,2010年4月工程竣工。因受移民阻工事件影响,下闸蓄水时间再次推迟到2009年10月底。

2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情况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由h研究院承担,并于2006年10月全面开展实施规划设计工作。

2006年12月底完成埋设水库淹没土地征用和移民搬迁水位线永久界桩。

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由h研究院技术指导,mx县移民开发局组织、mx县相关部门、涉及乡(镇)分管领导参加,mt县由mt县移民安置实施机构组织)完成水库淹没实物指标复核分解工作。

2007年4月,mx县人民政府向df州人民政府提出关于水库移民工程移民安置点变更的请示经州政府批准确定为:4个 农村 移民安置点即tt镇的龙山、zz,md乡的rr,mxl镇的老地房;2个集镇迁建点即tt乡czs集镇迁建点、tt镇政府机关迁建点。

2007年5~8月完成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

2007年12月《xx河水库移民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报告》(送审本),由gg省移民开发局委托ggkf中心组织审查,2008年1月经进一步评审讨论,补充修改,完成了《xx河水库移民工程招标设计阶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报告》(审定本)编制工作,2008年3月gg省移民开发局审查批复了实施规划报告。

3 下闸蓄水阶段移民安置任务 

2009年3月11日ggwwdf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报请df州委、州人民政府同意(《关于调整水库移民工程下闸蓄水时间等问题的请示》唐文水际〔2009〕21号),确定下闸蓄水时间为2009年10月底,h研究院编写了《水库移民工程下闸蓄水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安置任务要求设计报告》(以下简称《下闸蓄水任务报告》),计划2009年10月底下闸蓄水,同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2010年4月工程竣工。按照蓄水要求和移民搬迁、库底清理的实际工程量,结合地方政府实施计划,要求在2009年9月30日前完成水库正常蓄水位1235m以下淹没区农村移民、集镇和专业单位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工作,为下闸蓄水创造条件。

3.1 农村移民安置 

根据《实施规划报告》水库移民工程下闸蓄水前应完成水库淹没区农村移民安置主要任务为:完成征用耕地6895.34亩、园地190.48亩、林地5580.8亩、其它农用地145.91亩的补偿兑现,mx县完成淹没区农村居民207户870人的搬迁安置(czs集镇迁建点143户593人,zz安置点5户23人,rr安置点25户111人,后靠17户66人,自主外迁17户77人),mt县完成淹没区1户3人后靠安置。

3.2 集镇迁建 

完成库区内被淹没的nwh集镇(tt镇政府机关单位驻地)搬迁。nwh集镇应搬迁安置移民任务为85户1088人,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32户846人,街道53户242人(其中农业移民42户208人,个体工商户11户34人)。安置方案:机关企事业单位8户186人、街道53户242人搬迁到czs集镇迁建点;tt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24户660人搬迁到tt口岸新址迁建点,恢复原有功能。

3.3 专业单位搬迁补偿 

完成水库淹没涉及的10家专业单位搬迁工作,包括等10家单位。

3.4 专项设施改(复)建 

完成被淹公路改建工程和广播电视及通讯设施、电力设施等改(复)建项目,除需要改(复)建库周交通四级公路总长61.012km外(被淹没长度为38.3km,mx县),其他以直接补偿方式由相关单位自行恢复。

3.5 库底清理工作 

水库移民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范围表(表3.5-1)

    清理内容

         清理范围

建筑 物与构筑物清理

移民搬迁线以下(即p=5%回水外包线)。

林木砍伐与林地清理

正常蓄水位(1235m)以下。

卫生防疫清理

移民搬迁线以下(即p=5%回水外包线)。

障航清理(大体积建筑物和构筑物残留体和林地

正常蓄水位(1235m)以下。

根据《实施规划报告》,mx县库底清理工程量为:建筑物112329.9m2,园地及林地清理6142.88亩,居民点卫生清理302户,坟墓376冢,桥梁构筑物3座。清理内容和范围详见(表3.5-1)。

4 移民安置实施情况 

4.1 移民搬迁安置 

一、mx县:截止2009年10月24日,mx县完成淹没线下全部移民299户1958人搬迁安置。其中,71户154人自主外迁(1户搬迁到czs临时过渡安置),3户14人后靠安置,225户1790人集中搬迁安置(czs集镇迁建点183户1021人,包含机关单位8家197人;zz安置点1户8人;rr安置点17户91人;tt政府机关迁建点24家670人)。对未完成建房的将采取搬迁入住临时板房的方式进行安置过渡。

mx县各安置点移民搬迁安置情况为:

(一)、czs集镇迁建点:截止2009年10月24日,到czs集镇迁建点集中安置的淹没线下175户824人(含49户临时过渡安置)已全部搬迁完毕(1户原自主外迁移民现仍未签订搬迁协议,到czs集镇迁建点集中临时过渡安置)。

(二)、zz移民安置点:截止2009年10月24日,zz安置点完成搬迁安置 农村 移民72户309人,淹没线下1户8人,已搬迁入住9户(已含淹没线下1户),其余在建房屋未搬迁的移民户为淹没线上移民,不影响现阶段下闸蓄水工作计划。

(三)、rr移民安置点:截止2009年10月24日,rr安置点实施安置农村移民17户91人(均为淹没线下)已全部完成搬迁安置,其余在建房屋未搬迁的移民户为淹没线上移民,不影响现阶段下闸蓄水工作计划。

(四)、tt政府机关迁建点:截止2009年10月24日,tt政府机关迁建点实施搬迁安置机关企事业单位24户670人,

tt镇政府机关、农技、司法、财政等共16户487人完成搬迁安置,另外工商所、兽医站、国土所、老君山林场等共8户183人需迁入机关迁建点自行建设的机关站已搬出库区但还在建房,不影响下闸蓄水工作。

二:mt县:完成1户3人后靠搬迁安置,完成征用土地68.49亩耕地和0.4亩灌木林地补偿兑现,完成灌木林地清理,下闸蓄水阶段任务全部完成。

4.2专业单位搬迁补偿及恢复情况 

一、专项设施改建:nnw水厂、县矿产公司nwh加油站、##、nwh供电所(含开关站)以及tt中学均已完成补偿并自行恢复重建,满足下闸蓄水要求。广播电视及通讯、电力设施,已完成补偿并由相关单位自行完成恢复。yeb矿泉水厂经mx县有关部门多次协商,最终确定10月26日停产,27至29日拆除机械设备,30日搬迁拆除完毕,补偿后自行恢复重建。

二、库周 交通 改建工程:水库移民工程水库淹没库区四级公路38.3km,规划改(复)建线路总长61.012km,路基宽6.5m,路面宽4.5m,路面为泥结碎路石。截止10月24日,已完成路基开挖44.234km,土石方工程量2828000m3,涵洞混凝土预制盖板920块,支砌挡土墙4100m3。结合当地原有交通条件,涉及保通路段南歪至分水岭22.279km,截至10月24日已实现贯通,基本能满足库周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但路面尚未铺设碎石如果遇到雨天通行仍然存在较大困难。

5库底清理 

截止2009年10月24日,1235m淹没线以下移民已全部迁出,林地园地清理工作完成95%以上;建筑物、构建物及附属物除yeb水厂、nnw矿泉水厂等少数专项设施单位建筑物尚未拆除外,基本完成拆除工作;s矿厂及b矿厂固体废渣6万余吨已于8月底全部清理完毕;小发电站两座1800 m2建筑物已完成拆除清理工作;坟墓清理全部完成共376冢;涉及拆除桥梁3座,d桥梁、c吊桥分别计划于10月25日、10月28日启动拆除工作,10月30日前清理完毕。剩余未清理部分林地、河道树、绿化树以及电力设施杆材及线路计划于10月30日清理完毕,yeb水厂、nnw矿泉水厂的拆除工作计划在10月30日完成。卫生消毒防疫工作由mx县疾病控制中心专人配合库底清理工作同时进行。

6 移民资金使用情况 

水库移民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静态总投资69641.87万元,其中:水库淹没处理概算投资为62521.08万元,枢纽工程建设区概算总投资为7120.79万元,截止2009年9月30日,已完成投资44440.95万元,其中:库区农村移民补偿费19880.49万元;枢纽建设区农村移民补偿费4805.12万元;rr安置点项目建设费496.03万元;zz安置点项目建设费651.5万元;老地房安置点项目建设费24万元;tt口岸安置点项目建设费3014.93万元;czs安置点项目建设费4312.04万元;专业项目复(改)建费6653.35万元;库底清理220万元。

7 验收情况 

根据df州人民政府与业主等单位商定的下闸蓄水时间及工作任务安排,mt县政府于2009年9月25日组织县移民局、国土局、wxian政府对水库移民工程箐角库区移民搬迁生产安置进行了初步验收,提交了初验报告;mx县政府于2009年10月24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自验并提交了自验报告。2009年10月24日df州政府成立初验委员会,25日进行了初验,并提交了初验报告。

8 总体评价 

在各级人民政府、移民主管部门、业主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水库移民工程库区淹没处理和移民补偿、搬迁安置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淹没线下补偿及搬迁安置工作已基本结束;库区复(改)建的库周交通、通信、电力等专业项目恢复建设情况基本满足下闸蓄水要求;专业单位补偿及搬迁基本完成;两个安置点、两个集镇迁建点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蓄水位1235m以下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拆除、林木砍伐、卫生消毒防疫等库底清理工作总体基本满足下闸蓄水的要求。

9 建议 

一、加强和规范移民资金使用管理,提高移民资金使用效率,建议州县移民实施机构在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和gg省有关财务管理办法及《gg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资金管理办法》、《gg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严格遵循“政府负责、项目管理、专户储存、审计监督”的管理体制进行管理,建立健全并完善移民安置实施工作进度、工程量完成情况以及资金使用的报表制度,对工程量大时间跨度长投资数额较大的项目按照对应项目进度拨付资金,进一步完善资金拨付使用的原则程序,确保移民资金的安全运行、合理有效使用。

二、czs集镇迁建点给排水工程及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对迁建点内移民、工商户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建议县级移民实施机构加强对施工单位、移民房建的施工组织管理,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合同规定质量、工期履行职责和义务。

三、zz安置点、czs集镇迁建点变更设计报告仍然没有完成,建议有关各方本着实事求是,在遵循国家 法律 法规政策及程序要求的前提下,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及早解决问题,同时应加强完善今后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完善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组织程序,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四、建议县级移民实施机构以《实施规划报告》为依据进一步加大移民安置工作力度,尽快完成移民安置区生产用地的流转分配到户工作,认真落实移民生产安置措施,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通报有关单位,使问题得以及早解决;进一步做好移民思想稳定工作,耐心细致的解释移民提出的有关问题和要求,确保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同时建议mx县尽快完成对剩余资源的处理方案。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3

为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调研实践,全面推进全区水电移民工作。按区委的安排部署,近日,区移民局组织党员干部对我区当前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移民资金及档案管理、移民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箐门口水库、**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等移民点和南屏镇、龙潭乡、云仙乡、**港镇进行调研,就蹲点调研,并就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影响和制约我区移民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移民安置总体任务和年度计划完成情况

我区当前水利水电移民安置工作涉及**、糯扎渡两个大中型水电站和区内大中河、箐门口以及区外炉房、蒿枝坝(昭通迁入)等大中型水库。

(一)**水电站。根据《**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报告实物指标及移民安置规划》(审定本),我区**水电站建设征地规划水平年移民搬迁安置人口1754人。现已完成了库区、失稳区移民搬迁安置219人。20xx年度需完成大营盘383人、七星岩325人的搬迁安置任务。

(二)糯扎渡电水站。根据《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报告实物指标及移民安置规划》(审定本),我区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规划水平年移民搬迁安置人口6280人。现已完成了施工区、提前征用区、围堰截流区等移民搬迁安置1220人。20xx年度需完成多渠道安置库区移民方案编制工作。

(三)其它水库。从20xx年始逐年落实大中河、箐门口以及炉房、蒿枝坝等大中型水库移民2315人后期扶持政策20年,包括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兑付及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大中河等水库20xx年第三季度至20xx年第二季度后期扶持资金的兑付工作。

二、移民安置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根据**、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水电站共规划建设大营盘、七星岩、蚌塘、南夺、冬谷田三期5个安置点;糯扎渡水电站共规划建设冬谷田、南岛河、整碗、龙潭、大沙坝、三棵桩6个安置点。

(一)**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大营盘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287.818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967万元。

2.七星岩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水利设施、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898.733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老普地箐水库工程建设,投资357万元。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75.9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人畜饮水、对外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175.97万元。

4.蚌塘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规划生产安置107人(蚌塘村民小组30人、中队77人),实施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94.93万元。现已完成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14万元。生产用水工程因大中河干渠建设未启动未实施。

5.南夺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原规划对六队的33人进行生产恢复,现针对移民意愿,已取消了该安置点。

(二)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冬谷田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711.946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建设,共投资711.946万元。

2.南岛河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河道改造、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139.0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河道改造、厕所、村内供电供水等项目建设,共投资753万元。

3.整碗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868.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整、文化室、厕所、人畜饮水、对外交通、供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共投资606.97万元。

4.龙潭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现已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厕所、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6084.93万元。

5.大沙坝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97.35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厕所、供电、人畜饮水等项目建设,共投资152.23万元。

三、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

(一)**水电站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移民生产资料原规划共需配置水田402亩、产业地2127亩、旱地812.5亩、林地1625亩,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大营盘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4亩、产业地5亩,规划安置383人共需流转水田153.2亩、产业地1915亩。根据移民恢复生产需要和**港镇橄榄坝村实际情况,采取移民自行流转和政府统一流转相结合的办法恢复群众生产,现已流转产业地(橡胶)40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800万元。水田因移民不同意用土地补偿费进行改造,无法进行配置。

2.七星岩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6亩、旱地2.5亩、林地5亩,规划安置325人共需流转水田195亩、旱地812.5亩、林地1625亩,现已流转园地350亩(用于改造为水田),投资170万元,计划开垦为水田195 亩。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安置移民属生活安置,不配置生产资料。

4. 蚌塘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65亩、产业地1.98亩,规划安置107人共需流转水田53.5亩、产业地212亩,采取群众自行流转的方式恢复生产。

5.南夺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1.17亩,已采取群众自行流转的方式恢复生产。

(二)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移民生产资料原规划共需配置水田2542亩、旱地5509亩、菜地290亩、林地13375亩,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冬谷田移民安置点:冬谷田一、二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安置糯扎渡水电站施工区南帕河村民小组移民248人,属生活安置,不配置生产资料,移民仍回老寨子耕种田地。

2.南岛河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7亩、旱地1.5亩、林地 4亩、菜地0.1亩,规划安置556人,共需流转水田389亩、旱地834亩、林地2224 亩、菜地55.6亩。已流转水田442.93亩、菜地27.9亩。

3.整碗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7亩、旱地1.5亩、林地5亩、菜地0.05亩,规划安置568人,共需流转水田397.6亩、旱地852亩、林地2840亩、菜地28.4亩,已流转水田475.72亩、旱地1080.97亩、置换林地 5000 亩。

4.龙潭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8亩、旱地1.7亩、林地4亩、菜地0.1亩,规划安置2065人,共需流转水田1652亩、旱地3510亩、林地8260亩、菜地206.5亩。已流转水田746.518亩、旱地2327.89亩、其它土地502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3329.497万元。

5.大沙坝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 0.5 亩、旱地1.5 亩,规划安置209人,共需流转水田104.5亩、旱地313.5 亩、林地51.6亩。已流转水田105亩、其它土地18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181万元。

四、移民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

移民专项资金共分为农村移民补偿费、基本预备费和其它费用等。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为主要资金,包括移民搬迁补偿补助和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两大部分。我区移民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资金管理办法》,落实制度,强化监督,专款专用,保证了移民资金的规范管理和高效使用。

(一)移民补偿补助费支付程序。实物指标认证两榜公示无异议,移民局汇总材料逐级上报确认、核准后,个人和集体财产补偿补助费由区移民开发局拨付到相关乡(镇),由乡(镇)支付给移民个人(专户储存);土地补偿费统一用于安置区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后剩余土地补偿费由区移民局兑付给村民小组用于生产发展。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结束后,全部补偿、补助费由区移民开发局核实结算。

(二)移民工程款项支付程序。移民工程款项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财务决算和审计后支付的程序进行。所有项目须验收合格并经移民综合监理部审核和审计部门审计通过后进行结算,每个项目款项必须按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经监理部门、管理技术人员、区移民开发局分管领导等审核签字后,由局长审批支付。

(三)移民专项资金收支情况。截至20xx年2月,我区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44202万元,共支付37782万元。

1.**水电站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21061万元、支出17007万元。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移民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费)拨入12774万元、支出10779万元;国有土地补偿费拨入1011万元、支出674万元(20xx年12月拨入区财政);**港防护工程建设费拨入6514万元、支出4814万元;专业项目费拨入454万元、支出348万元;基本预备费拨入141万元,支出140万元;其它费用(实施管理费)拨入167万元、支出252万元。

2.糯扎渡水电站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23141万元,共支出20775万元。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移民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费)拨入22332万元、支出19698万元;基本预备费拨入336万元,支出210万元。其它费用(实施管理费)拨入473万元、支出867万元。

五、移民工程项目实施管理情况

(一)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根据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和结合移民安置区实际情况,由区移民开发局委托设计单位,对所拟实施项目进行设计,并将初步设计成果提交专家会议评审。

(二)工程项目上报核准。根据项目规划设计成果及专家评审结果,严格按照《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实施项目核准办法》和《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费使用审批办法》规定,认真做好项目的上报核准工作。

(三)工程项目组织实施。项目核准后,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组织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建设委托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监理公司负责监理,并请质检部门进行质量监督,完工后按要求进行初验和终验。根据项目归口管理规定,专业项目一律委托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如水、电、路、学校、卫生等。如在建的龙潭泡猫河水库工程委托区水务局建设,整碗小学扩容工程委托区教育局建设等。

(四)工程项目移交使用。工程项目建设竣工并通过验收后,由区移民开发局现场移交相关部门、移民村组管理使用,并履行移交手续。

六、档案管理情况

**区水电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始终严格按照《云南省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云移局[20xx]7号)和《云南省水电移民档案工作三个业务规范》(云移局[20xx]90号)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结合水电移民工作实际分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移民搬迁安置户专业档案、移民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档案和移民影像电子文本档案五大类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至目前共建立文书档案19卷、会计档案52卷、移民搬迁安置户专业档案289件,刻录影像光盘100盘,影像电子档案30000余张。移民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档案正收集整理归档中。由于诸多原因,移民工作实施初期部分档案资料缺失较大,目前正在搜集、完善和弥补。

七、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一)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情况。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xx〕17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及相关暂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xx]8号)精神,认真核定登记了我区20xx年6月30日前竣工的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共2135人,其中区内大中河水库409人、箐门口水库1440人,区外昭通炉房水库254人、其它水库32人;核定登记了我区**水电站移民后期扶持人口1102人。

(二)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兑付情况。20xx年第三季度至20xx年第二季度,市财政局、市移民开发局共下拨我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56.2万元,其中**镇1443人173.16万元,已兑付3人3600元,因箐门口水库移民身份界定工作未结束,1440人172.8万元的后期扶持资金暂未兑付;南屏镇2人兑付2400元;倚象镇27人兑付3.24万元;六顺乡663人兑付79.56万元。

(三)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情况。根据云南省移民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做好大中型水库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的通知》(云移领办[20xx]31号文)要求,结合实际编报了《大中河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箐门口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和《**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大中河水库项目规划总投资348.6万元,箐门口水库项目规划总投资300万元,**水电站项目规划总投资358万元,分别包含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口粮田改造、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等。所规划项目待上级核准后实施。

八、影响移民安置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移民库区剩余资源处理政策未予明确,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相对滞后,已搬迁安置移民意见较大,返迁现象突出,移民安置点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二)新老移民政策更替和受“同地不同库”、“同库不同策”情况的影响以及现行移民政策难于全部解决移民人口指标、移民身份界定、补偿补助标准等实际问题,移民上访频繁,维稳形势严峻。

(三)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较迁出地大为减少,移民自身技能难于适应安置地生产发展要求,移民产业培植较为困难,移民生产生活恢复发展缓慢。另外,安置点土地流转过程中,经过收储和分配环节后,土地损失突出,造成今后无法结算。

(四)整体联动、上下互动的移民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更好的落实,归口解决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诸如组织建设、户口迁移、入学就医、扶贫帮困、生产发展等实际问题,更好的服务于移民群众。

(五)涉及移民安置工作相关乡(镇)党委、政府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对移民工作的主导作用,依据职责区分切实抓好相关工作落实。

(六)移民工作的协调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要积极与业主、设计、监理等部门沟通协调、互通情况、共商对策,及时解决好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促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七)糯扎渡、**水电站20xx年以前须直接完成7756人的搬迁安置和落实20年后期扶持政策,繁重的工作任务与移民工作机构缺编少员的现状极不相符,维持工作正常运行十分困难。建议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工作人员。

九、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移民工作的领导,全力推进移民安置工作。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三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工作。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要求“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制”。开展监测评估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发〔2006〕17号文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的重要手段。

201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1〕1033号),强调了开展监测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监测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经费来源,规范了监测评估工作程序和评估体系,提出了开展监测评估工作的具体要求。受重庆市移民局委托,国务院三峡办移民管理咨询中心对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奉节县、丰都县、璧山县、梁平县等6区县三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开展了监测评估。在以上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对三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的原则依据、主要内容、指标体系、工作步骤、监测评估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一、监测评估的原则和依据

1.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移民后期扶持的法律、法规;(2)坚持独立开展工作,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客观反映监测评估内容;(3)采用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保证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做到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2.依据。(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国务院令299号);(2)《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及其配套文件;(3)经批准的重庆市三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以下简称后期扶持规划)及年度计划;(4)经批准的重庆市三峡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项目规划)及年度计划;(5)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三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配套文件;(6)有关行业规程、规范;(7)监测评估合同。

二、监测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

1.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保障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情况。(1)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组织领导、移民管理机构能力建设、配套政策及规章制度制定情况。包括:机构设置与分工、人员配备、监督监管机制建立等情况,人口核定登记工作管理办法、扶持方式、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以及宣传提纲等配套文件制定情况。(2)政策宣传和人员培训开展情况。包括: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及申诉、能力建设与人员培训、培训经费落实等情况。(3)移民维稳预案制定及落实情况。包括:报告机制、应急处置机构与职责、突发事件通报与处置预案定制、运转和落实情况,重要时间分析与总结等。

2.后期扶持规划实施情况。(1)后期扶持项目规划审批和年度计划实施情况。包括:是否按《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编制工作纲要》要求审批后期扶持规划,规划本年度后期扶持项目与资金情况,实施本年度后期扶持项目与资金情况,实施年度计划与规划是否一致,规划调整程序是否合规。(2)直补资金发放情况。包括:直补资金发放依据、程序、方式、户数、人数、标准、金额、时间,移民个人档案建立和账户设立情况,移民直补资金使用情况,资金发放抽查情况等。(3)规划项目实施与管理情况。包括:后期扶持规划项目确定原则、程序、方法及其内容,后期扶持规划项目进展情况,后期扶持规划项目竣工验收情况等。

3.项目规划实施情况。(1)项目规划审批和年度计划实施情况。包括:是否按《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纲》要求审批项目规划,项目规划本年度项目与资金情况,实施本年度项目与资金情况,实施年度计划与规划是否一致,规划调整程序是否合规。(2)项目规划资金落实情况。包括:资金使用计划编制情况,资金拨付程序、规模以及使用情况,资金使用检查、监督及审计情况等。(3)规划项目确定、事实与管理情况。包括:原则、规划目标、规划编制依据、规划范围、规划基础工作、规划任务及主要内容、规划投资规模及筹措方案、规划实施效益分析、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编报程序及有关要求等,基本口粮田及配套水利设施、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生产开发等项目投资完成、实施进展、质量保证情况,项目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程序。

(二)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包括:后期扶持基金、库区基金、0.5厘钱电价加价资金及其他各类后期扶持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资金检查、监督及审计情况等。

(三)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效果

1.移民群众收入水平变化情况。(1)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人均收入。包括:家庭经营项目情况、人均收入与支出构成。(2)年均增长情况。包括:后期扶持实施前、中、后移民经济收入增长情况。(3)贫困移民脱贫情况。包括:贫困移民人口数、贫困移民收入变化、贫困移民增收情况。(4)与当地平均水平比较。包括:当地家庭经营项目情况、人均收入和支出、贫困群体比例等情况。

2.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解决“五难”(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问题进展情况等。包括移民人均耕地面积、耕地质量及生产设施及项目实施前变化情况。移民人均住房面积、质量及移民村(户)水、电、路等配套设施较项目实施前改善情况,文化、教育、卫生、通讯、广播等项目的预期目标实现情况。

3.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情况。(1)非农业户口移民、淹地不淹房人口、小型水库移民、原住村民等连带影响处理情况。包括:存在问题指定相关政策、解决连带影响问题的途径、连带影响问题处理效果。(2)移民人次、批次和变化情况。包括:来信来访人次、批次,同比和环比变化情况。

三、监测评估的指标体系

1.资金发放。根据后期扶持方式,包括2个二级指标。(1)按600元标准全部发放给个人(即资金全额直补情况)。(2)采取资金发放与项目扶持两者相结合方式中部分发放给个人(即两者结合方式资金发放情况)。

2.项目实施。包括基本口粮田及配套水利设施、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培训和职业教育、生产开发、其他等6个二级指标。(1)基本口粮田及配套水利设施。包括基本口粮田建设、水利设施配套2个三级指标;(2)基础设施。包括饮水安全、沼气池、交通、供电、文化、教育、卫生、通信广播8个三级指标;(3)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包括生态建设、环境保护2个三级指标;(4)培训和职业教育。包括劳动力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3个指标;(5)生产开发。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二三产业3个三级指标;(6)其他。

3.政策实施保障体系。包括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3个二级指标。(1)组织保障。包括机构设置、人员培训、监管机制3个三级指标;(2)政策保障。包括配套文件制定、配套文件执行、权益保护3个三级指标;(3)资金保障。包括后期扶持基金和库区基金征收、配套资金到位、资金监督管理措施3个三级指标。

4.政策实施效果指标。包括移民家庭收入、生活条件、生产条件、地方经济、社会稳定5个二级指标。(1)家庭收入。包括移民人均收入、收入结构2个三级指标;(2)生活条件。包括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效益、生活突出问题解决情况4个三级指标;(3)生产条件。包括耕地面积、耕地质量、生产设施3个三级指标;(4)地方经济。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脱贫情况2个三级指标;(5)社会稳定。包括地方变化、移民和安置区居民申诉变化、连带影响群体申诉变化3个三级指标。

四、监测评估的工作步骤

(1)前期工作。包括:制定工作大纲,研究制定监测评估技术路线与工作方式,制定调查提纲与调查表,设计典型样本户跟踪调查方案。(2)外业调查。包括:调查项目区的经济社会情况并收集相关资料,全面调查有关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执行的情况,对样本户进行调查。(3)编写报告。包括:内业整理、计算、分析、评估并得出结论,编写监测评估报告并提交给移民管理部门。

五、监测评估的方法

(一)监测方法

(1)文献调研。对与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活动有关的各种文献(如各级移民管理机构的文件、统计资料、专题调研资料等)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2)座谈。通过与各级移民管理机构进行座谈,了解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全面信息,掌握报告期内的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进展情况,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情况、移民管理机构情况。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召开移民和移民村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收集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情况、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及使用情况、后期扶持项目的进展及效果、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变化情况、移民群众对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协商,抱怨的申诉及解决情况等。(3)访谈。监测评估人员深入到移民家庭中去,与其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入户访谈主要了解移民家庭情况,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发放及使用情况,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状况,政策宣传与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抱怨申诉及其解决情况。另外,根据需要也可对相关机构进行重点访谈。(4)实时查勘,获知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进度、效果,查找实施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5)典型个案调查。针对需要调查研究的问题,通过深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对典型户和典型项目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6)抽样调查。对移民样本户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包括基地调查和跟踪调查,应注意所选样本的代表性。对移民样本户的抽取比例一般为所在村组总移民家庭户数的5%~10%。

(二)评估方法

1.统计分析。全面统计分析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包括:直补资金兑现、项目实施进展等;分析实施与规划、计划适应性,并评估规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2.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效果。包括:纵向对比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基准年与监测年移民自身生产生活水平,横向对比监测年移民与当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横向对比监测年移民与当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分析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变化情况,评估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对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影响。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5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粮食安全、探索“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为目标,以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抓手,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为契机,大力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计划争取投资12.1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70万亩、恢复15万亩,完成中央下达我省的29处大型和5处重点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年度建设任务。二是加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计划争取投资14.72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8万亩、改善67万亩、恢复28万亩。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国家确定的第二、三批45个小农水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同时,积极争取扩大重点县支持范围,力争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名额达到21个,并于年开工。重点县项目将优先安排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三是加强节水灌溉建设。在现有230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基础上,年计划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0万亩。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因地制宜在全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二)推动引黄工程建设。加快新建灌区和引黄输水调蓄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引黄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引黄水资源,大力扩大引黄灌溉面积。重点抓好五项工程:一是加快推动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建设。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二是加快推动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建设。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三是加快推动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建设。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根据投资安排情况编制分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四是加快推动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工程建设。年力争水利部审查工程项目建议书并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五是加快推动引黄调蓄工程建设。年加快推动渠村等7处调蓄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

(三)加快水利控制性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年计划完成投资8.2亿元。二是加快出山店水库前期工程建设。年计划完成投资1.5亿元,开工建设施工营地和移民试点工程;同时,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力争水利部审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情况编制初步设计报告上报水利部。三是加快前坪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尽快完成项目建议书的修改完善工作并上报水利部,力争水利部转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情况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水利部。

(四)抓好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以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提高防御洪涝灾害能力。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中小河流治理。在年完成46个试点治理项目基础上,加大力度,确保年年底前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后续87个项目总投资17亿元。其中年下达的27个项目在年6月底前完成,完成投资5亿元。剩余60个项目自下达计划之日起一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同时,加强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组织实施北汝河、伊洛河重点河段和金堤河等治理工程,完成年度投资5.9亿元。二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年计划争取投资14亿元,实施564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争取投资3.6亿元,实施大型水库孤石滩续建项目和西峡县石门水库等5个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建设。该工程涉及8个省辖市21个县(区),争取完成投资6亿元。四是山洪灾害防治。争取年汛前全面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79个县的施工任务,提高我省防御山洪灾害能力。五是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工程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工程投资9.1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58亿元、地方配套4.58亿元,要求用3年时间建设一批水文站、水位站、水文巡测基地等水文设施。年计划完成投资5.4亿元。六是平原洼地治理。年计划完成投资1.12亿元,新增、改善除涝面积330万亩,重点解决周口、南阳、商丘、新乡、信阳、濮阳等市平原洼地和河间平原区排水不畅问题。

(五)加强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以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水土保持治理、小水电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年计划争取投资32.6亿元,力争解决600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同时,积极论证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方案,争取年启动实施,确保到“十二五”末具备条件的地方全部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二是水土保持治理。计划争取投资1亿元,通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革命老区生态建设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平方公里。三是小水电建设。继续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代燃料、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作,新增装机容量8000千瓦,计划完成投资9030万元。

(六)做好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和扶持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投资20.85亿元,用于南水北调及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新村污水及垃圾处理、农村外项目及工业企业专项复建工程计划投资10亿元;河口村、盘石头等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计划投资10.85亿元。二是抓好丹江口库区剩余移民搬迁工作。加快淅川县内剩余移民177户651人新村建设进度,确保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库区移民搬迁任务。继续抓好丹江口库区农村外项目涉及的淅川县3个城集镇迁建、36家工业企业和169家单位淹没处理以及道路、电力、电信、广播电视、水利等专项项目恢复改建工作。除施工周期较长的县道X011线和宋岗电灌站复建项目在年年底前完成外,其余农村外项目在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三是积极做好水库移民扶持工作。针对丹江口库区已经搬迁安置的16.2万移民,逐村制定移民生产发展规划;整合各级、各部门培训资源,加大移民技术培训力度;扩大移民劳务输出规模,促进移民转岗就业;引导移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筛选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安排劳动力多的“短、平、快”项目,帮助移民致富;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项目,为移民稳步增收奠定基础,进一步巩固移民迁安成果。确保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同时,及时完成全省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年度扶持人口核定任务,继续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和资金下达工作。四是加快省内新建大型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进度。年3月底前完成河口村水库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年底前完成龙潭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和盘石头水库第三期移民征地建房任务;启动南阳天池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及濮阳引黄水库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督导有关省辖市、县做好出山店、石步河移民安置工作和前坪水库移民前期准备工作。五是继续抓好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做好水利移民不稳定问题排查化解工作,特别是要做好陆浑水库回流移民问题处理工作,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年是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极为关键的一年,为确保实现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的目标,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干线工程建设。黄河以北段渠道开挖回填工作基本完成,混凝土衬砌施工全面展开并进入施工高峰,交叉建筑物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黄河以南段渠道土石方开挖回填工作全面展开,大型交叉建筑物全部开工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20亿元。二是干线和配套工程征迁工作。继续做好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征迁扫尾和配套工程征迁工作,进一步优化施工环境,有序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用于干线工程征迁耕地开垦、土地复垦等;完成配套工程征迁投资15亿元。三是水源保护工作。切实抓好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和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工作,争取《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项目早日落户;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中央企业和京津两地尽快对我省水源区实施对口支援;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水源区长期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左岸防洪体系纳入国家规划,完成立项批复工作。四是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年配套工程全部开工,201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2014年汛后与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同步通水、同步达效。计划完成投资10亿元。

(八)加强水利管理。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落实“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控制指标,用水总量指标细化到县,用水效率指标细化到省辖市,水功能区达标率细化到省辖市。二是抓好水利规划实施工作。印发实施《省水利发展规划(—2020年)》、《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三是推进水利立法。力争出台《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条例》、《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农田水利条例》、《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四是强化水利建设管理。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管理,规范招投标,严格企业准入。探索组建集中式项目法人,解决当前建管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五是搞好水利普查。年完成填表上报和成果工作,确保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圆满成功。

(九)深化水利改革。一是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分类定性基础上落实水利工程管护主体、管理责任、管理经费,搞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保障水利工程良好运行。二是积极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力争到年年底,全省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水利服务“棚架”问题。三是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的资金足额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加大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各有关部门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6

2009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市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和扶贫开发三项工作重点,狠抓移民干部队伍建设,克服种种困难,逐项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市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1、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已到尾声。截止2009年10月中旬,##市水库已到位移民资金13.26亿元,已搬迁安置农村移民38200人,占规划搬迁总人数40052人的95%,库区还剩1800多人正待搬迁。今年主要进行了维新镇渡水片的1200名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截至9月底,渡水片移民已基本搬迁完毕,同时还在汛期前完成了滞留在库区670多名移民的搬离工作。这些移民主要安置在石门、澧县、临澧和鼎城4个区县,其中石门县16440人、澧县7770人、临澧9300人、鼎城4290人、其它区县400人。各安置区均较好的落实了各项移民安置政策,移民安置效果较好。

2、库区集镇和专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库区集镇迁建工程完成投资5200多万元,维新、磨市两个集镇新址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集镇公共设施建设、站办所和居民搬迁建房正在进行,阳泉集镇已全面峻工;库区公路复建完成投资1.4亿多元,60公里路基工程已基本达到设计高程,有58公里路段可以临时通车,16座桥梁有中8座基本完工,其余8座正按计划抓紧施工,年底库区公路将基本竣工;库周交通道路复建工程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拉通73公里,占80公里计划任务的91%;雄磺矿水厂复建工程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将于11月底完工;维新变电站复建工程已投入使用。

3、##市水库移民补偿概算调整工作形势看好。按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我市各级移民部门全力以赴配合设计单位长江委设计院完成了##市水库移民补偿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外业调查工作,5月底,水利部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大连市主持召开了《##市水库移民概算调整报告》复审会,同意初步增加移民投资132622万元,增幅达86.97%,为《概算调整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1、科学编制了移民经济发展规划。为科学编制移民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一是在各库区实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后,对遗留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主要存在大中型水库影响人群、小水库移民居住在农村的非农移民、腾地移民等几个方面的群体对落实后扶政策反响较大,需要进一步给予关注;二是对移民区贫困状况进行了调研,为重点扶持、帮助特困人群脱贫打下了基础;三是对移民区群众近5年来培训情况进行了调研,为拟定下一步移民资力培训规划打下了基础。此外,还开展了移民区无房户情况、龙头企业发展状况、移民受灾状况、后扶资金使用等方面调研。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先后编制了移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600元以外)和移民区后期扶持规划(600元以内),对移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XX年—2010年,将累计向全市230个乡镇248个移民村投入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近8亿元,有效改善移民区生产生活条件。

2、督促检查了移民后扶政策落实情况。各地围绕落实移民后扶政策,一方面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实施细则,规范资金发放管理,确保了移民后扶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进一步防止了违规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市、县两级加大了督促检查力度,市移民局组织了项目实施、资金管理两大方面检查,各县也重点对移民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后扶政策真正让移民受益。截至目前,全市共收到后期扶持资金24098万元,已兑现23504.2万元,其中,打卡发放到人资金17440.09万元,项目扶持资金6064.11万元。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后期扶持项目涉及桃源、澧县、临澧、鼎城、石门、汉寿、安乡等7个县(区)217个乡镇2653个村,已启动项目1465个,已完成项目756个,累计完成投资3774.9917万元,占应完成投资任务的62.3%,其中基层设施3284.24万元,生产开发项目490.7517万元。

3、继续加强了项目资金规范化管理。为切实把后扶项目建设抓好,做到移民放心,群众满意,一方面,加强了制度建设,规范了项目建设程序。澧县、临澧、桃源、鼎城、石门、汉寿等区县均出台了后扶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办法),对项目申报、审批、监督、验收等方面程序进行了明确,做到权、责清晰。另一方面,各地针对600元以内后扶项目的特殊性,在移民村由村民代表大会推选产生代表,成立了移民村后扶项目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一般5至7人组成,移民占半数以上。在后扶项目从申报到验收的全过程中,民主理财小组全程参与,采取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张榜公布等方式,代表群众自己作主,真正做到了群众放心,从调查情况来看,移民和原住村民普遍对项目实施感到满意。4、有效抓好了移民信访维稳工作。今年来,全市各级移民机构共接待后期扶持方面群众来信来访8600人次。各地以信访工作为窗口,及时掌握移民区动态,对移民反映的问题均作了及时处理,拉近了与移民的感情。对信访中发现的重点问题、急难问题和普遍性问题,移民部门及时深入移民村,现场进行调研,帮助解决困难,市移民局先后到汉寿清水坝、石门三江口、鼎城五里溪等库区就移民上访问题进行现场调研,有效化解了移民区矛盾。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扶贫开发工作

1、加大了各类扶贫资金的投入和整合。2009年全市预计完成各类扶贫资金投入18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目前已完成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134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034万元,比上年度同级财政扶贫资金总额增加了15.14%,投入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总额的60%以上集中在贫困山区,并加强了财政扶贫资金与农民自筹资金、后盾单位扶贫资金的有效整合,加强了对各类扶贫资金的监管,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狠抓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教卫生建设。截止10月底,共新建、扩建、整修村级公路90公里;为解决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共打井130余口,铺设引水管道28公里,整修堰塘和小型水库177座,新建整修灌溉用水渠110公里,改造低产田1300多亩。另外,全年为贫困地区新建和整修文化活动室3个,村卫生室5个,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0多万元用于购置各种卫生医疗设施和药品;全年共资助了贫困学龄儿童100余人,扶持50个残疾人家庭,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3、开展了劳务技能培训,有效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开发。只有贫困地区农民劳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使贫困地区长久稳定脱贫,为此,我们坚持开展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贫困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队伍。今年,我们狠抓了培训质量,采取市级培训到县、县级培训到乡村以及组织农村实用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讲授专业知识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30多场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人到非农领域工作。为有效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开发,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气候地理条件,引导石门、临澧、桃源等县农民发展柑橘、茶叶等农作物的种植和牲猪、牛羊等大型牲畜和家禽养殖;而对于处在湖区的区、县(市)则开展水产养殖和棉花、水稻种植。今年全市贫困地区新增柑橘、茶叶1500多亩,改造升级XX多亩,利用各类扶贫资金养殖牲猪牛羊3000多头,网箱养鱼20多万尾,养殖珍珠600多亩,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2、##市水库移民调概工作需进一步协调。受##市水库移民补偿标准偏低、移民在安置区建房困难、移民难以恢复和达到原有的生产生活水平、安置区土地纠纷矛盾十分突出等问题的影响,目前##市水库移民依法要求调概并尽快补偿到位的呼声很高。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水库移民补偿投资概算调整工作已进入了关键阶段,长江委设计院已完成了调概报告,水利部水规总院进行了审查,水利部进行研究后将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因为##市水库移民调概投资的增幅较大,调概工作涉及到部门较多,我们请求市委、市政府加强##市水库移民调概的协调工作,做好与省政府、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的衔接。

三、2009年工作思路

1、全面完成##市水库移民工作任务。在资金及时到位的前提下,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库区剩下的1800多名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对安置区、县移民安置情况进行全面验收,逐一解决安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移民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在确保工作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加快库区集镇和库区公路、库周公路、电力等专业项目建设进度,加强专业项目的竣工验收、审核、审计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专业项目建设。

2、力争落实移民补偿概算调整方案。配合长江委设计院进一步完善##市水库移民补偿概算调整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力争调概报告早日通过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的评审,争取调概资金尽快拨付到位。作好落实调概报告实施方案,确保调概资金依规、科学、合理、有效利用,移民合法权益得到落实。

3、认真做好移民规划的实施管理。根据上级批准的大中型水库移民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做好移民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年度预决算管理和县级报账制,对移民项目的申请审批、资金拨付、建设实施和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监测评估,确保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7

在移民后扶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上,主要作法是:

一、完善“一项”制度,实行资金县级报账

20*年,为方便基层,移民项目资金实行乡级报帐制,资金拨付流程为“县财政专户乡镇财政所乡村组织项目实施单位”,环节多,资金运行不快捷、不通畅,同时也给乡村两级挤占、挪用、滞留项目资金开了方便之门。因此,20*年我们将乡级报账制改为县级报账制。项目竣工并经验收后,项目施工单位凭项目资金申请单、项目竣工验收单、项目资金报账单到县财政局报帐。项目资金报账单必须附有工程发票,并经村委会、乡镇财政所及移民办、县移民局审核。县财政局对报账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复核后,将资金直拨项目施工单位账户,不仅简化了程序,提高了资金运行效率,也有效防止了滞留、挤占、挪用或抵扣项目资金现象的发生。

二、依据“二个”规划,制定年度项目计划

规划是实施移民项目的前提,也是做好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的依据。一是精心编制了“二个”扶持规划。20*年,以村为单元,以移民增长人数的资金规模为标准,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及“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制了“*县20*—2010年增长人口项目扶持规划”;以乡镇为单元,以省下达的资金规模为标准,结合我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精心编制了*县库区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切实制定好年度项目计划。后扶项目实行一年一申报,申报的年度项目无论是规模还是标准都严格控制在后扶规划范围内。20*年的项目计划,按照“突出库区、兼顾安置区和淹没区”的原则,以乡镇为单位编制,实行全县统筹,着重解决水库移民的实际需要,适当用于覆盖库区移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同时,规范项目申报、审批办法与程序,建立项目库制度。所有申报项目都按要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如:50万元以上项目要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参照行业规程规范编制可行性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30—50万元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和初步设计可合并为一个文件编报;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100万元以上项目报请省市有关部门审批,100万元以下项目由县相关部门审批。审批前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概算的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遵循“三个”原则,维护移民合法利益

在移民后扶项目的管理和实施的工作中,严格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移民自愿原则。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听取移民村组群众意见。项目确定须经绝大多数移民的同意和村委会认可。二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项目的投资建设规模实行分级审查、审批、评估、监督、管理机制。三是全程监督原则。县移民局财政局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对项目的前期工作、年度计划、建设实施、竣工验收、效益评估,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

四、抓好“四个”环节,确保项目实施到位

一是严格实行公开承包。建设规模较大的后扶项目(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的实施,严格按照《*省招投标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由县级移民主管部门组织,实行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项目法定代表人对后扶项目实施质量负全责。一般项目的实施,作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议定、民主决策、公开承包,防止“暗箱操作”或领导干部“一言堂”。二是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后扶项目建设实行合同管理制。项目建设前,项目实施单位与承建单位签订项目实施合同,明确项目的责任主体、建设内容、建设期限、质量标准、项目效益和违约责任等。三是严格开展监督检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乡两级成立项目监督检查专班,集中力量,常驻基层,对全县后扶项目逐村逐个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项目设计、偷工减料和不符合移民群众意愿的在建项目一律责令停止实施。四是严格抓好项目验收。项目工程按计划完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及时办理项目工程竣工决算。50万元以上项目,须由审计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出具审计报告。各乡镇政府先组织验收,填写验收单,县移民局、财政局负责抽查。项目竣工验收单除乡村两级组织签字盖章、县乡两级移民主管部门签署审核意见外,还必须经当地移民代表签字认可。

五、落实“五项”措施,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一是实行专户管理。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全部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项拨付,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完整;二是实行县级统发。将移民后扶项目资金纳入惠民资金县级统发范围,经审核无误的项目资金,由县财政局统一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直达承建商(或供应商)个人或单位;三是坚持监督检查。县财政、移民、监察部门密切配合,采取常规检查、定期检查、重点抽查等形式,经常性地开展实地检查和督办活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及时制止和纠正移民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擅自改变项目资金使用范围,以及截留、挤占、挪用移民资金的单位与个人,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和省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涉及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四是开展项目审计。县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基建决算审计制度和项目资金定期审计制度,切实保证了移民后扶项目资金的安全性与实效性、工程质量的标准性和工程造价的真实性;五是搞好项目公开。后扶项目的规划编制、实施建设、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让移民代表参与,每一个项目的实施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在政(村)务公开栏上公开,接受当地群众的监督。同时,财政部门及时将整个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开,接受群众咨询和社会监督。

六、出台“六个”文件,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为确保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顺利实施,制定出台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大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8

关键词:三峡 农村移民 移民补偿标准 移民安置方式 可持续发展

1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的重要地位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最关键的部分,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成败。为了确保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成功,国家在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过程中实施开发性移民政策,以确保移民在搬迁后生活水平能得到提高和移民安置区能实现长治久安。为了为三峡农村移民安置积累经验,在开发性移民政策的指导下,有关部门从1985年到1992年在三峡库区进行了长达8年的移民安置试点工作。三峡工程上马后,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国家、湖北省和重庆市委托下,会同近百家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在总结移民规划试点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依据《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历时两年多,完成了库区分县(市)移民安置规划、分省(市)移民安置规划和全库移民安置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农村移民安置在搬迁方式上以后靠安置为主、外迁安置为辅;在生产安置方式上以土地安置为主,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79%的移民就地后靠安置,21%的移民外迁。在后靠安置人口中,大农业安置占62.4%,二三产业安置占23.6%,防护工程人口占7.8%,养老金和其它方式安置占4.1%。通过开荒建园、低产地改造和土地调整,使从事大农业的移民人均耕园地达到1~1.5亩。应该说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是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2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自1993年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迄今为止,库区已完成20多万亩土地的开发、改造和调整任务,已经完成搬迁的多数移民按规划在175m淹没线上补偿到了相应的土地,同时他们还能继续耕种175m淹没线以下的土地,经济收入较可观。外迁移民由于多数迁入到土地肥沃平坦、经济较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他们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比较满意。大多数移民的居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三峡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跨越17年,客观条件和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导致规划实施的难度不断增加,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

(1)库区环境容量是影响移民安置规划实施的最大变数。环境容量是制定和实施移民安置规划的前提。从8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学者和专家一直在研究三峡库区的环境容量。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期间,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委员会所属移民专家组和加拿大扬子江联合公司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对三峡库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勘测和对库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分别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荒山资源,这些荒山资源能被开发出来足以补偿所淹没的农田,同时三峡库区发展乡镇企业的潜力巨大,可以为移民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全部农村移民,60%的可以在大农业上进行安置,40%可以在二三产业进行安置。并且,每个受淹县、市都有足够的环境容量容纳其全部受淹人口。但在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制定过程中,通过对库区的土地承载力进行仔细调查和分析,规划人员发现原来许多在可行性论证期间认为是可以安置移民的地方十分偏僻,交通不便,水源缺乏,其安置移民的容量被大大高估。同时通过对库区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企业管理水平、市场竞争能力进行评估,认为库区发展乡镇企业的潜力非常有限,将40%的农村移民转移到二三产业是不现实的。经测算,有8万多农村移民无法在库区进行安置,需要外迁。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考虑到就地后靠的安置模式对库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国家将外迁移民从8.22万人提高到12.5万人。但三峡库区究竟能安置多少移民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给科学地制定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同时给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实施留下了隐患。

(2)高昂的经济和环境成本导致土地开发得不偿失。由于大量的良田被淹,将使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变得十分短缺。毫无疑问,发展大农业是安置三峡农村移民的主要途径,但如果农民不能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补偿,其生活水平是很难恢复的。三峡库区虽然有大片的荒山荒坡,但坡度小于25℃、土层较厚、水源充足、适宜开发的数量很有限。许多地方不得不开发超过25℃,甚至30℃-40℃的荒山,开发成本很高,一般要建造一亩土层0.5~1m、配备基本水利设施的石坎梯田,需投资3000~7000元,而其收成一般比淹没前的好地要低30%~50%左右。由于大部分新开发荒地位于海拔较高的地方,水源缺乏,灌溉问题很难解决,其收成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开发荒山资源导致库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据有关专家估计,三峡库区88%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每年流失到长江的土壤达3826万t。水土流失导致农田土层越来越薄,土壤越来越贫瘠,土地的生产率不降低,库区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暗淡。

我们在秭归县调查了几个村,发现毁林开荒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其中有一个村,由于其47%的耕园地将被淹没,60%的人口受影响,人均耕园地面积将从1.2亩减少到0.58亩。根据移民安置规划,绝大部分受淹人口将在村内进行后靠安置。由于淹没后剩下的土地十分有限,1995年村委会决定开发村里的荒山补偿给移民。但由于适宜开发的荒山十分有限,村委会不得不开发较偏远的荒山。这些荒山大部分坡度都在30℃~40℃之间,如果开发势必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他们总共投资200多万元,开发了1300亩荒山。由于这些新开发的土地土层很薄,土质差,且无配套灌溉设施,作物无法正常生长,产出很低,其中有500亩由于自开发出来后没有任何收成而被废弃了。村委会欲将剩下的新地补偿给土地受淹的村民,但许多村民认为新地太远和太贫瘠而拒绝接受。

(3)利益矛盾妨碍土地调整计划的实施。根据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规划,为了给后靠安置的移民补偿一定的土地,需要将非移民耕种的低产坡耕地进行改造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一般是7∶3)重新在移民与非移民之间进行分配。这一计划对于那些人均土地拥有量相对较多的村组来讲是可行的。通过使用移民资金将低产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配套必要的水利设施,发展以柑桔为主的经济作物,土地的经济效益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移民和非移民都可以从中得到好处。但三峡库区大多数受淹乡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亩左右,许多非移民不愿意把他们的土地拿出来进行改造后重新分配,因为他们担心耕地面积减少所带来的损失会超过土地改造所创造的效益。同时,由于非移民与当地政府签定了30年土地承包合同,他们事实上垄断了土地的使用权,不愿意在承包期内调整他们极其有限的土地资源。

(4)移民的经济实力承受不起日益上涨的建房支出。从目前三峡库区移民的建房情况来看,大多数移民的住房条件都有很大的改善,一般的移民家庭都住上了2层的新楼房,但许多移民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由于绝大多数农村移民的受淹房屋为土木和砖木结构,一般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房屋的补偿标准(加上价差补贴)为每平方米150元和200元,每个移民家庭的平均房屋补偿费只有10,000元~20,000元,而每平方米房屋的实际建造成本一般为300~400元,并还在上涨。有些地方为了保持新建集镇和居民点的整齐一致,规定了统一的建房标准,只许建2层或三层的楼房。如果建一栋200㎡的楼房,需要投资6~8万元。许多经济能力有限的移民家庭为了建房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钱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根据我们对秭归县屈原镇某村的调查,三分之二的移民家庭因建房而欠债。由于大量资金被用于建房,移民手头的流动资金缺乏,导致对土地的投入减少,经济收入受到很大的影响。

(5)乡镇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环保标准日益严格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下,三峡库区发展乡镇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80年代,在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大好形势鼓舞下,三峡库区兴办了许多小规模的化肥厂、造纸厂、水泥厂等。可这些生产厂家绝大部分没有任何污染控制措施,直接排放废物,严重地污染了库区环境。如在1995年,在秭归县长江的一条小支流——茅坪河两岸就有20多家小造纸厂。它们直接向茅坪河排放废水,使茅坪河变成了一条臭河。根据国家的环保政策,这些纸厂于1997年被全部关闭,但许多移民也失去了工作。90年代初期,三峡库区各县市都利用三峡工程的兴建会带动建材业发展的机遇兴办了大量的水泥厂、砖瓦厂。这些建材生产厂确实红火了一时,并且为农村移民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但随着城镇搬迁和农村房屋拆迁高潮的结束,建材产品出现了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过度竞争使一大批建材厂纷纷破产关闭,许多农村移民失去工作而要求政府重新安置,给政府部门增加了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压力。

3 对策和建议

(1)综合利用各种安置方式,缓解库区日益紧张的土地压力。对于三峡库区移民来讲,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土地淹没后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保障维持和改善后靠安置的移民的生活水平。如果不外迁一部分移民,不仅移民的生活水平的下降不可避免,而且库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将无法得到控制。1999年中央政府考虑到三峡库区的环境容量不足,调整了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加大了移民外迁的力度。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大规模的移民外迁计划。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库区的土地压力,为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希望。但移民外迁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目前有些地方的移民外迁由于时间仓促、计划不周,移民迁到外地后不能适应当地的生产技术、风俗习惯、语言等,在生产生活上遇到了很多困难,有些地方出现了移民返迁的问题。为了避免移民外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外迁数量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应采取移民能接受的各种安置方式。外出打工对于不少库区移民来讲是获得收入的主要途径,库区政府应及时提供劳务信息,积极引导组织移民外出打工;库区小城镇和旅游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将带动商贸、运输、饮食、饭店、旅游工艺品制作等行业的发展,应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村移民在小城镇自谋职业;在发展乡镇企业上,应通过引进外地名优企业兼并收购陷入困境的乡镇企业来优化其资产结构,实现其体制更新,为库区移民创造真正的就业机会。

(2)提高移民补偿标准,分配与农村移民重任相匹配的资源。良好的移民安置计划必须安排必要的资金才能保证其实施得以顺利进行。和其他工程相比,三峡工程安排的400亿元移民资金并不少,但移民资金在各类移民安置计划之间的分配是不合理的。农村移民的损失最大,安置最困难,但只分配了68.88亿元资金,占全部移民资金的17.22%。农村移民分配的资金不合理主要是由于对淹没土地价值的低估造成的。根据《长江三峡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土地的补偿和安置补助费标准是根据三峡库区受淹各类土地的1990~1992年平均亩产值的8~10倍计算的,但根据1999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土地的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提高到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年产值的10~16倍,并规定如果按上述标准支付土地的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移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其标准可以提高到不超过该土地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年产值的30倍。因此,旧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严重地低估了受淹农田的价值,导致分配给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资金不足以恢复移民的正常生产条件。为了确保农村移民的损失得到公平补偿和移民的生产条件得以恢复,必须提高三峡农村移民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

(3)稳步推进退耕还林的进程,为库区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了遏制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国家于2000年开始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计划。根据这一计划,25℃以上的坡耕地必须分期分批退耕还林,防护林与经济林的比例应为8∶2,并给予5~8年的粮食和现金补助。虽然库区许多移民很理解这一具有长远环境效益的计划,但由于其实施与移民眼前经济利益产生了明显的矛盾而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许多移民认为防护林的补助标准低,补贴时间过短,难以弥补他们的损失,不愿意栽种防护林或只愿意种植能产生经济收入、但环保效益远低于防护林的经济林。要推动退耕还林计划的顺利实施,国家应在补贴、税收减免、贷款发放、技术扶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更有利于退耕还林的政策,鼓励移民将经济林和防护林的发展两者结合起来,帮助移民解决退耕还林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健全和完善移民参与机制,增强移民规划的透明度。移民的积极参与对于移民规划的成功实施是非常重要的,但现有移民参与机制缺乏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限制了移民参与移民安置全过程的程度。由于缺乏沟通和交流,许多移民认为移民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是政府部门的事,养成了事事依靠政府部门的习惯,对移民安置规划的目的、方式、补偿标准缺乏了解,不能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实施移民规划,少数移民甚至与政府部门对抗。同时,有些政府部门片面强调如何完成搬迁任务,对于移民的意愿和要求考虑的不多,导致移民规划的实施由于缺乏群众基础而困难重重。为了保证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有效实施,必须促进移民参与机制向制度化和法律化方向发展,保障移民参与和监督移民安置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移民的主动性。从目前来看,库区政府部门应在一些敏感问题如土地补偿、安置方式、外迁地的选择等加强与移民进行沟通,让移民了解他们在搬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与移民一起采取各种措施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傅秀堂.长江三峡工程移民回顾与展望[J].人民长江,2001.1

[2]朱农,王冰.三峡库区奉节县土地承载力与移民安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6.3.

[3]卢纯.三峡工程移民管理概论[M].宜昌:三峡出版社,1999

[4]文传甲.三峡库区大农业的自然环境现状与预警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4.

[5]邱正光,伍黎芝,杜金平.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模式探讨[J].人民长江,2000.3.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9

关键词:可持续 发展 水库移民

0 引言

水库移民是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开发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工程而引起的较大数量、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及其社区重建活动。一般而言,水库移民是经过政府动员并负责安置的非自愿移民,是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做出一定牺牲的社会群体。我国对水库移民的研究相对较早,水利部及其流域机构、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已在研究全国和区域层面的水库移民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过程、移民安置方式、移民管理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问题背后的原因等作出过较多探索。但总体而言,对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研究较多,案例分析居多,而对水库移民理论研究较少、较晚(主要始于改革开放初期),水库移民综合性理论研究成果明显不足。

1 国内外水库移民管理回顾

国外水库移民实施较早,其水库移民政策可归纳为两类:①以美国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移民安置政策为代表,主要采取平等协商的方法,辅之以公益征收的强制手段,保证国家基本建设对土地等不动产的需要。移民获得补偿金后在政府指导下自行选择去向,其立法重点是强调水库移民补偿的协商性与公正性,不在于库区经济发展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上,工作重点在房屋建设上,而不是社区新的就业机会和土地制度。②以非洲和亚洲等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安置政策为代表,主要采取以命令和服从为特征的行政手段。非洲各国政府把移民安置工作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由于综合国力较弱、市场经济不发达,移民普遍有一种强烈的群体生活感,要求与其邻居和亲属住

在一起,因此多数采用社区整体搬迁、移民集中安置方式,移民补偿政策主要强调移民搬迁后的基本生存问题,土地是移民安置和补偿的重点。

国外水库移民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因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比较注重立法,重视移民权益保护,国家专门机构实行宏观管理,由项目开发部门负责实施,采取市场化管理手段,移民补偿标准较高,一次性补偿到位,效果较好;发展中国家如埃及、印度、土耳其等主要靠国家机构协调、地方政府参与.实施计划管理,移民补偿标准不高,但通过实施多种配套措施,移民安置较稳定。前苏联采取政府负责、计划管理、合理补偿和调配资源等措施,能够顺利完成移民安置。

2理性认识水库移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从水库移民性质看,水库移民是非自愿移民,属于非自愿迁移。这意味着,传统的基于人口迁移分析的涉及迁移动力和机制的一系列理论没有指导意义,“合理选择性”、“效用最大化”、“预期净收益最大化”、“工资差”等在解释其流动原因时已经失效。水库移民过程一般涉及“移民安置规划——项目实施——移民搬迁——移民在迁入地的新生活”等步骤,从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的视角看,水库移民迁移过程除人口在空间地域转移外,还包括与移民关联的一系列社会与文化关系的解构与重构。因为水库移民的特殊身份,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一套有强烈地域性的生存系统,重新建立一种新的基于新居住地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系统;离开了世代生存的土地,他们失去了基本权属物;失去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他们需要重新学习和掌握技术或手艺以求填补自己的人力资本的不足;离开了故土和家乡,他们的亲缘、乡缘关系受到一定损害,短期内融入新居住地社会存在诸多障碍和困难。他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外地人,按照“相对经济地位变化”的假说,与那些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迁入地居民生活在一起,他们很可能产生一种相对经济地位变化的心理反应,增加心灵的相对失落感。不仅如此,他们携带的附属物,包括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的实用性也大大降低,需要经历一定的文化调适过程。

3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探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就水库移民工作而言,就是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把移民的利益作为水库移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移民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现行水库移民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来指导水库移民工作,逐步探索水库移民管理新模式。

(1) 移民安置规划过程应向移民开放,迁入地选择应尽量多样化。水库移民是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影响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对移民安置规划及其实施过程应保持足够的参与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在充分考虑迁入地与原居住地文化、社会关系、生活习性等的相似性的同时,移民安置方式和安置地点应尽可能具备移民选择的多样性,尽可能由移民自主选择,规划过程向移民开放,具备公开透明度,并保障移民与规划设计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在规划编制及移民安置实施过程中互动,水库移民的非自愿行为才有可能向自愿行为方向转化。

(2)移民安置方式的确定要遵循生产与生活并重的方针。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下的水库移民计划安置是主要的安置方式,尤其是早期的水库移民,受“重工程轻移民、重搬迁轻安置”的管理思路影响,留下了多年未能有效解决的遗留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目前水库移民工作依然未能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解放出来,移民生产安置依然是薄弱环节,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产业扶持政策,缺乏产业支撑,移民土地减少、就业困难、家庭收入入不敷出,移民生活逐步陷入困境。

(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采用市场化手段已成为经济活动的主流,水库移民也不例外,市场化移民是我国水库移民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而言:①应将库区的移民责任主体从地方政府调整为项目业主。地方政府担任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②移民补偿应依据产权,包括地权、房权、水权,而不仅仅是依据具体实物进行投资补偿。其中,水权包括国有水权、区域水权、流域水权、集体水权、私人水权,就水库水权而言,主要是国有水权,但在一定范围内应给库区集体经济组织划定一部分集体水权,并用货币价值方式补偿给库区集体经济组织,然后补偿给移民个人。在兑现补偿时,房权可补偿到户,地权、水权也可以补偿到户,也可作价参与水利水电工程入股,并定期按股分红,让广大移民共享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成果。③交易方式应是市场化的对等谈判,而不仅仅是目前的项目业主与地方政府协商决定。在谈判过程中,项目业主作为一方,水库移民作为另一方,地方政府指派国资管理部门成立第三方裁决机构对整个谈判过程实施监督,对项目业主方与水库移民方的分歧与矛盾进行公正裁决并监督执行,明确移民责任主体、补偿依据和交易方式,其办法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移民政策统一制定,现阶段可以实行老水库老办法、新水库新办法。完全市场化移民国际上已有先例,是由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所决定的,这也是我国水库移民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4)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补偿应采用该土地的机会成本来定价,而不能完全采用土地生长农作物的价值来定价;交易方式应实行项目业主与移民(或由移民代表和移民管理机构组成移民委员会)对等谈判,可以讨价还价。

4 结语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的转型时期,社会稳定风险本身就大;再加上水库移民安置工作量的增加.局部区域的社会风险系数可能会随之加大。因此,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水库移民社会稳定,及时发现社会风险并进行合理的控制,是有效维护社会、移民稳定的必要措施。

5 参考文献

【1】 曾建生.以人为本的水库移民管理新模式研究,2006,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10

水库移民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对于水库建设所需土地的征收、水库淹没补偿标准的确定、移民安置方式和安置去向的确定、移民安置区土地的调整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需要各级政府进行监督、协调、实施,仅靠建设单位和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这一艰巨工作的,这就要求我国水库移民工作实行政府负责制,即移民安置的政府行为。因此,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政府移民管理体制和移民管理机构,发挥政府在移民管理中的作用。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角色的定位仍然没有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政府在水库移民的管理中仍存在着角色的“越位”和“缺位”现象,由于政府角色不清,导致职能行使上的混乱,致使我国的水库移民工作产生了诸多问题。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土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移民工作仍需要通过政府行政行为和经济手段相结合来完成,这就要求政府应在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身在弥补市场缺陷、防止市场失灵、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对自身的角色确定合理的限度,以适应水库移民工作的规律。

二、水库移民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水库移民活动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人口迁移活动,而是一个由多项活动所组成的过程,包括水库移民前期工作、移民搬迁安置的实施、移民生产生活后期扶持三个主要阶段。

(一)水库移民前期工作阶段

在水库移民前期工作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角色“缺位”和“越位”现象,如:在项目立项阶段,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为了工程的尽快上马,往往很少征求受影响人群或移民对工程项目的意见,在没有征求受影响人群意见的情形下就决定上马工程项目,没有尊重移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移民工作中存在着代替移民作决定的“越位”现象,同时在为移民提供参与机制和参与渠道的工作中也存在着“缺位”现象,没有为移民参与决策提供制度性支持;在移民安置规划编制阶段,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存在着角色的“越位”现象。一些省级或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为了安置规划能够尽快得到审批,工程能够尽快上马,往往采取“编”规划的方式,基本没有同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居民沟通和协商,更谈不上采取听证的方式以征求移民的搬迁安置意愿,地方政府用自己的“意愿”代替了移民及其他移民组织的意愿,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根本没有进行实地调查,没有考虑到移民安置地的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就盲目确定移民安置的去向、农村移民的生产安置方式等,致使在移民搬迁到安置地后面临着生产生活资源紧张、生产生活恢复困难等问题,严重侵害了移民的利益。

(二)水库移民安置实施阶段

在水库移民安置实施阶段,目前大多实行的是“业主出钱、地方政府包干”的模式,即项目法人或业主与省级地方政府签订承包合同(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投资包干协议),然后省一市一县一乡(镇)一村层层签订承包合同或协议,这实际上是一种业主只负责出钱而不负责移民之事,把移民工作丢给地方政府来管的做法。由于地方政府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混乱,在移民安置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与移民或其他社会组织争利的现象,而忽视了地方政府应承担的维护水库移民权益与监管移民安置工作方面的职能;其次,在农村移民建房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也存在着角色的“缺位”和“越位”现象。

(三)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阶段

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政策既体现了国家对水库移民负责的精神,也体现了水库移民分享工程效益和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原则,对于提高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移民搬迁安置后国家要对移民进行一定时期的后期生产生活扶持,以帮助移民恢复和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具体工作主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实施,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各级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的不明确,在后期扶持活动中,各级地方政府往往包办代替了移民自身应承担的职责,却忽视了为移民生产生活的恢复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政府的“缺位”和“越位”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第一,一些省级地方政府在编制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时没有充分听取广大移民的意见,没有尊重移民作为后期扶持对象的主体地位,剥夺了移民的参与权,致使一些项目不符合移民意愿,致使移民与地方政府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影响了后期扶持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二,有些地方政府由于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对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有部门挪用、截留、挤占移民扶持资金和个别移民干部贪占、挪用移民扶持资金的现象,致使大量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流失;第三,在加强对移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以增强移民就业能力等工作中,有些地方政府存在着“缺位”现象。

三、水库移民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水库移民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管理模式中转变过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移民工作的新特点,重新定位其在水库移民管理工作中的角色,逐步从自己不该管、管不好的领域中退出,在自己的边界范围内活动,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管理的要求,各级政府在水库移民工作中应突出服务、监督和协调的作用,而不是突出行政命令的作用;应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一的基础性作用,而不是规定政府可以利用行政手段直接配置资源;应突出自身作用的“有限性”,充当市场运行机制的补充者,不插手社会组织、中介机构或者公民个人可以承担的事务,实现自身角色的正确定位,这对于实行移民政府负责制的我国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的水库移民管理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与项目法人之间、各级政府与移民之间、各级政府与移民设计、监督评估单位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政府在水库移民管理工作中的角色。

(一)相关主体的利益协调者

马克思说过:“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多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市场经济体制下协调水库移民工作各利益主体之间不同利益的就是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移民工作,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包括移民机构及各职能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项目建设法人、规划设计单位、监督评估单位、移民群体和移民自治组织等多个利益主体,而各利益主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诉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我们要承认并保护市场各利益主体的合理合法利益,而不能象计划经济体制那样对其合理部分也加以反对。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目标的不同,就可能造成各主体之间利益的相互冲突甚至对立,这种冲突或对立可能会使个别主体的利益遭受损失,更为严重的可能会对整个水库移民安置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水库移民工作目标难以实现。因此,为了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本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各主体能被谐协成一个有机整体,协调一致地完成水库移民工作,就需要有一个能够协调、整合各利益主体之间不同利益的部门,由政府的性质和职能决定,这一利益协调者的角色只能由政府承担。各级政府要承担起利益协调者的角色,必须正确履行其相关职能。

政府要成功地担当起水库移民工作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者,其重要前提是政府只能作为利益协调者而不能作为利益“参与者”或利益分配者,即政府必须充当“利益局外人”角色,独立于利益关系之外,既不同移民工作其他相关主体争利,更不与移民争利,这是政府进行利益关系协调的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各移民管理主体的利益实现积极的协调和整合,政府必须做好如下工作:首先,中央政府应建立一个调整各相关主体利益的宏观调控机制。由于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不完全的市场行为,如果完全根据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调节,那么,作为弱势群体的水库移民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伍,可能会因为贫富差距过大而引发社会矛盾,因而,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和调节。中央政府政府可通过诸如制定相关法规规范、建立水库移民分享工程效益的长效机制、建立农村移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来保护移民的正当合法权益;其次,政府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一方面要承认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导致移民利益受到了损失,国家不能无偿“剥夺”移民的利益,要给予移民合理补偿;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强对移民的宣传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加强对移民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和管理,应该使移民看到,国家进行工程建设是为了实现全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不能因为工程建设使自己遭受了损失就可以“漫天要价”,更不能因为补偿要求不满意而阻挠工程建设;最后,政府要建立利益一种协调机制。在水库移民工作中,项目业主、移民工程监理、监督评估单位以及移民群体和移民个人都有不同的利益追求,由于各利益主体利益目标的不同,就可能导致各主体间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为了减小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可能对水库移民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就要求政府从制度层面建立一种利益协调机制,以使各利益主体在此机制的制约下产生一定的同向性和协调性,共同推动水库移民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水库移民权益的维护者

社会契约理论认为,政府的产生是由于社会每个个体成员让渡其部分权利,形成公权力,以此来保护他们的个体权利不受侵害。因此,个人的权利是先于国家权力而存在的。作为国家的代表—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对社会个体的包括私有财产在内的基本权利进行保护。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维护社会公正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无可否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难以避免的,国家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兴建大量水利水电工程,免不了触及到公民的私有财产,如水库的建设淹没了移民房屋及其他财产。但即使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公民私有财产进行征收和征用时,也只能通过契约的形式合理合法解决,而不是政府的强制,这是社会公正的要求。社会中每个个体的价值和利益都应该得到保证和维护。所以政府的责任在于维持公共秩序,在于为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和契约自由创造公平、安全的环境,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法律许可范围内的服务。但由于长期以来“重工程、轻移民,重搬迁、轻安置”思想的影响,我国水库移民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一直未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往往采用研究行政命令强制征用移民土地和拆迁移民房屋,甚至采取水赶人走的极端方法,致使移民合法私有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严重侵害了水库移民权益。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尽快转变自身角色,勇敢担当起水库移民权益维护者的角色。首先,各级地方政府要做好水库移民前期工作,根据当地资源情况,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编制移民安置规划,从根本上建立水库移民经济补偿机制,规避征用土地和拆迁房屋的随意性,确保移民的经济损失得到合理的补偿;其次,县级政府要正确处理自身作为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的实施者与移民工作的管理者之间的角色冲突,在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实施任务的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加强对移民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把工作的着力点切实转变到为水库移民提供公共服务、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维护水库移民权益上来。县级政府在水库移民工作中要积极转变执政理念和角色认识观念,明确其作为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的代表者,在水库移民工作中只能充当“利益局外人”角色,而不能同移民其他相关主体争利,更不能与移民争利,实现自身作为社会公正代表者的角色归位。同时,省级政府要加强对县级政府的监督力度,防止县级政府作为移民安置实施的“唯一承包商”而为了地区或官员个人私利损害国家、集体和移民个人的利益;最后,各级政府根据行政管理的层级,加强层层行政监督力度。在水库移民工作,由于各级政府监管角色的缺位,导致各级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挤占、截留、挪用移民补偿安置资金和后期扶持资金的情况,这一情况在县级政府更为明显。根据法律规定,通过调剂土地安置移民的,移民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集体财产补偿费将直接全额兑付给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由于安置补偿金没有直接发放到移民个人手中,再加之一些县级政府对这部分资金监管不到位,导致部分乡(镇)政府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侵占、挪用移民补偿安置资金现象,严重侵害了移民权益。

(三)市场运行机制的补充者

从政府型态学的观点来看,现代政府可以分为无限政府与有限政府两类。所谓无限政府,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将社会事务的各个方面均纳入自己的决策和管理范围之中,主要特征是政府主导一切,决定一切,包办一切。通常说来,无限政府与计划经济往往互为表里,相互支持。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后者以前者为保障,两者相辅相成,须臾不离。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往往认为自己的能力边界是无限的,可以包打天下,其制定决策缺乏科学和民主。这一政府型态表现在移民工作中就是移民安置工作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没有考虑到水库移民的承受能力,没有具体分析各移民安置地的实际环境容量情况,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移民安置规划,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强制移民进行搬迁,把移民搬迁安置只看成是简单的搬搬家而已,有的要移民自找门路,自己组织搬迁,更有甚者,为了赶工程进度,提前下闸蓄水,甚至采用了一些极端做法迫使移民搬迁,严重侵害了水库移民的权益。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建设项目发生了重大变化,移民安置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行法律法规中的诸多规定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移民安置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移民管理的需要。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国家、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和企业的利益目标不再一致,移民安置中政府、项目建设业主、集体、移民个人等相关权益主体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也发生了变化,水利水电工程投资主体己由单一的国家投资向国家、地方、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个人等多元化投资主体转变。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政府在内的作为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各相关主体,其在自利性的支配下往往会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而不惜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这也是个别地方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挤占、截留、挪用移民补偿资金,出现政府与移民争利的主要原因。

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移民管理工作的新需要,顺利完成水库移民安置任务,实现水库移民安置目标,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移民安置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经济和法律手段的作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转换自身角色,从过去“无所不能”的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更多的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发挥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功能,逐步从自己不该管、管不好的领域中退出,进入自己该管而没有管的领域,加强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所谓有限政府,是指政府在法治的基础上,依循自由竞争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实行宏观经济调控,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矫正所得分配不均现象,其主要特征是政府既不主导一切,也不决定一切,更不包办一切。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库移民管理工作中,首先,各级地方政府要明确自己的活动边界,防止出现角色“越位”。水库移民搬迁到安置地后面临着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各级地方政府要尊重水库移民作为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移民个人的选择权,而不应代替移民做决策,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政府应从资源的分配者转变为资源合理配置的引导者,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各级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制定并执行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竟争秩序,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为水库移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安置地的县级及以下地方政府应提供移民新安置地的诸如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化、卫生等与移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满足移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不应过度涉入移民的私权领域,如一些地方政府强行规定移民的建房标准就是政府对公民私权的干预;最后,政府要正确处理好与移民自治组织的关系。移民自治组织作为沟通政府与移民的一个桥梁和渠道,在反映移民利益诉求,维护移民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而又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积极扶持并培育移民自治组织的发展,制定法规法规规范移民自治组织的活动,加强对这一组织的监管,为移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傅秀堂,论水库移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方长荣,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管理体制现状及发展探讨[J].人民长江,2003,(12):42一46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11

1.水库移民的贫困面大,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处于边缘化状态

从总体来看,移民安置区信息闭塞、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地方工业、乡镇企业、龙头企业少,市场营销主体匮乏,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发展缓慢,动力与后劲不足。同时,移民本身文化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着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首先表现为移民收入水平低,绝对贫困问题还比较突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2004年全国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为1557元,仅相当同期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4元的53%。其次是移民与当地群众的差距越拉越大,相对贫困越来越突出。移民搬迁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与发展,但由于受移民后期扶持措施没及时跟上、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后期扶持、移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安置区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基础薄弱、底子薄弱等因素的影响,移民在搬迁后的生产和经济发展速度急剧下降,造成与当地群众的差距越来越大。

2.生产资料匮乏,安置区环境容量不足,移民的生计问题难以为继

我国农村移民,特别是1985年底前的移民,主要采取就地后靠方式安置。搬迁前,这些移民大多居住在河谷地带,耕地肥沃,生活相对宽裕;搬迁后,后靠安置区的生存容量狭小,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人均占有耕地少,土地贫瘠,这是水库移民生活困窘的主要原因。移民异地安置时,所得的耕地质差量少,大部分是冷浆田、山田、望天丘,产量很低。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移民未拨给荒山、荒坡和山林。大部分移民的土地划拨后未正式办理手续,在包产到户前,安置区的荒山、荒坡和山场归集体所有,因权属不清,经常与当地群众产生纠纷。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移民就不能随便开发荒山、荒坡。由于生产资料的制约,移民“无用武之地”,多种经营无法开展,生产门路狭窄,收入难以提高。

3.基础设施落后,生存环境不能满足移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移民安置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特别是大多数库区没有修建沿库公路、跨库桥梁或码头,移民出行极为不便。如江西柘林水库武宁县杨洲乡界牌村因建库而成为孤岛,至今不通电、不通路,过着“头顶高压线,家中没有电,住着茅草棚,点着松明灯”的落后生活。据统计,目前全国有717.6万农村移民饮水困难或不安全,占农村移民总数的32.4%。全国有12.8万移民适龄儿童失学,占移民适龄儿童总数的2.8%。有2.3万个移民行政村没有卫生所等基本医疗条件,占移民行政村总数的40%。有不少移民村因为贫困留不住乡村医生,村民看病只能跑远路去乡镇卫生院。大部分移民安置区由于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差,环境容量小,特别是山洪、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山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并呈恶化趋势。特别是有些水库在调度时超水位蓄水,库周移民由此造成的损失又得不到补偿,加剧了库区移民的贫困。

4.水库移民的长期依赖心理和抱怨情绪,影响着自身的发展

移民搬迁后,无论是就地后靠还是外迁安置,移民不仅失去了原有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失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原有的社区网络资源,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切都需要重新建立,心理压力本来就很大,再加上生活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容易滋生对国家的抱怨心理。同时,移民认为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国家欠了他们的帐,可以躺在国家怀里,什么问题都应由国家负责解决,“等、靠、要”的思想和“特殊公民”的意识很普遍,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少移民的精神状态低沉,有的甚至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已经穷得麻木了。村里没有好的带头人,缺乏脱贫致富的思路、措施和内在动力。尽管地方政府想方设法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帮扶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5.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功能不足

由于安置规划的不科学,特别是改革开放前,许多工程根本就没有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导致移民搬迁后,由于环境容量不足,安置区各项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全。一方面加大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成本,这对本来作出很大牺牲又没有得到足够补偿的移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移民搬迁到新的安置区后,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给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由于后期扶持政策不健全,扶持措施跟不上,扶持资金不足,使安置区经济社会系统本来就不强的系统功能得以减弱,并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移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然缺乏持续性,这也是造成水库移民长时间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二、我国水库移民问题的成因

1.我国的基本国情,客观上决定了移民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移民问题的长期性

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为了合理配置水资源、防御水旱灾害和开发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必然要兴建大量的水库;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人口密集,水库工程建设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水库移民搬迁。据资料统计,美国已建水坝8.27万座,与我国建成的水库数量基本相当,但美国的水库移民数量还不到我国的二十分之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因兴修水库而带来大量移民的现实,是难以改变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方面处于一穷二白的状况,另一方面又需要新建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牺牲移民的部分利益,低标准安置移民。因此,对移民生产生活的恢复和发展,就只有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后期扶持力度,这就决定了我国水库移民安置上的长期性。

2.对移民安置工作认识的偏差,主观上留下了水库移民问题的隐患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对移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保护移民权益重视不够,在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工程、轻移民,重搬迁、轻安置”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移民安置规划、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实施管理和后期扶持等不断进行规范,使移民安置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从总体上看,在移民工作上还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工程、轻移民”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致使忽视或不尊重移民权益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3.前期补偿标准低,后期扶持措施落实不到位

我国水库移民补偿扶持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改革开放以前,只对移民进行前期补偿,但补偿标准相当低。改革开放后,移民的补偿补助标准不断提高,移民生活安置和安置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明显改善,但与生计相关的生产安置仍不理想。为了解决因前期补偿不足带来的问题,80年代以来,中央先后设立了库区维护基金、库区建设基金、后期扶持基金,分别用于解决不同时期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这些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解决了部分移民的温饱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现行后期扶持政策仍然存在几个突出问题:各地执行政策情况不一致,标准不统一,扶持资金数严重不足、后期扶持管理跟不上。特别是绝大多数地方水库在今年7月1日之前,一直没有列入国家后期扶持的范围,因此,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总体效果不明显。不仅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而且新矛盾和新问题仍在不断产生。

4.移民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工作机制不健全

在移民政策法规建设方面,1991年颁布的《移民条例》的主要框架是根据上世纪80年代的情况制订的,有些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移民工作的需要,且政出多门、标准不一,在实施中往往产生有法难依、有法不依、政策操作成本高等问题。《移民条例》一直到2006年才进行修订。在移民管理体制方面,迄今为止中央政府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水库移民管理机构,移民工作由水利、水电、三峡办、南水北调办等多个部门分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全国各省的水库移民管理机构建设很不规范,规格不一、编制不等,分别挂靠水利厅、发展改革委、民政厅等不同部门,且大部分为事业单位,行政协调能力弱,职能职责不健全,工作经费不落实,很不适应移民工作的需要。在移民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移民安置规划编制深度不够,没有真正成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移民工作透明度不够,移民参与程度不高,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工作不够协调,存在脱节现象。

三、坚持前期补偿与后期扶持相结合,妥善解决好水库移民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越来越重视,解决水库移民问题的力度也越来越大。2006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号)(以下简称国务院17号文件),加大了对水库移民的扶持力度,扩大了扶持范围,明确了扶持措施。7月,国务院又颁布了新修订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以下简称《移民条例》),提高了水库移民的前期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明确了移民安置工作的程序和法律责任。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贯彻落实好这两个文件,是解决好我国水库移民问题的关键。

1.强化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的行业管理

首先,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水库移民管理机构体系。体制进行改革的一个关键是要建立起移民管理组织机构,以有效地实施政府的管理职责。根据我国现有国情,拟成立统一管理全国水库移民的职能部门。组建直属于国务院领导的政府职能部门——国家水库移民管理局,统一管理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并制定政策法规、进行行业管理等,所有水利水电工程所产生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均归口国家水库移民管理局进行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成立对应的移民管理机构。其次,水库移民安置要统一纳入行业管理。在工程开工前,要科学编制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并要在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经论证批准后,工程项目才能立项。第三,要重视并严格加强规划设计和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查和审批,择优选取高资质规划单位进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和监测评估,同时对规划设计和监理人员实施执业资格上岗制,以期从“源头”上加强对移民规划设计和监理队伍的控制管理,并通过制定相关技术文件和管理制度,制定移民规划设计和监理规范,逐步实现对移民规划和监测评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水库移民安置的科学化。

2.在新建工程移民的补偿上要科学合理,确保移民重建家园的基本需要

首先,对移民的淹没损失要进行合理补偿。新的《移民条例》对水库建设虽未淹没但移民搬迁后带不走的财产也列入了范围,相对于原《移民条例》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更实事求是。其次,要建立水库移民淹没损失的评估体系建设。要就水库建设对移民造成的实际损失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标准,避免实际工作中的认为因素,使移民淹没损失的评估客观化、科学化。第三,对移民淹没损失的补偿不能仅考虑其财产的现值,应充分考虑到财产的重置价值,否则移民在新的安置区就难以恢复其原有水平的生产生活。第四,在考虑移民有形财产损失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移民无形资产的损失。无形财产的损失,在新老《移民条例》中都没有考虑,然而,事实上移民的无形资产损失是巨大的,尽管难以估计,但却是客观存在,应该在安置政策上给予充分考虑。

3.统筹各方力量,加大后期扶持力度

由于中国的国情,我们还无法像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实行一次性足额补偿。必须在前期补偿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一段时期的后期扶持来实现移民的妥善安置和不断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国务院17号文件,对后期扶持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及其各项措施都作了明确的要求,但仅筹集一部分后期扶持资金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水库移民问题都解决好。移民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不仅需要移民部门加强管理,更需要政府将其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统筹考虑,将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把水库移民作为整个“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予以重点解决。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社会各方力量,加大对水库移民的扶持力度,加快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切实维护好水库移民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加快水库淹没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坚持依法移民,并消除不同工程移民安置政策不同的问题,依法保护各类水库移民的合法权益。其次,建立健全水库移民安置的社会监理监测机制。引入社会监理及监测评估机制,监测落实有关实施机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移民政策,监督和评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执行,指出实施单位和项目业主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估内容包括劳动就业、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经济收入、农业产量以及移民对组织机构、社会服务与社会发展的评价,从而在各方面维护移民的权益。第三,进一步完善移民监管体系,提高移民安置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强化管理措施,确保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对移民安置工作和移民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移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四,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开发性移民方针,搞好移民安置。对移民搬迁后的安置要进行科学规划,促进移民搬迁安置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库区经济、社会、移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移民权益保护创造物质条件和良好环境条件。统筹考虑移民搬迁后的发展问题,搞好安置区生产开发和经济发展,通过为移民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维护好移民的发展权,促进移民的各种权益得到落实。第五,加大移民的公众参与力度,建立移民申诉渠道。通过移民群众的参与,增加移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帮助设计单位提出更切合实际、受移民欢迎的安置方案,激发移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主人翁精神,要让移民在实施中对政策的落实和补偿的兑现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建立移民申述渠道,接受和处理移民申诉,了解移民搬迁和安置实际情况,吸取经验教训,为移民排忧解难,真正把移民的各种权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把移民的各种问题解决好。

5.采取现金直补与项目扶持相结合的方式,让水库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国务院17号文件就移民扶持方式作了明确,即尽量将后期扶持资金直接发给移民,并在扶持方式的确定上,明确要求必须充分尊重水库移民的意愿,并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这也是国家扶持政策的重大突破。直接将扶持资金发给移民个人,移民真正享有对扶持资金的支配使用权,与以往由政府部门决定资金使用方向和用途相比,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不仅将会直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将给移民带来更高的心理满足。国务院17号文件规定,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可以基本解决移民的温饱问题和基本的生活问题。因此,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加大项目扶持的力度,编制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要从根本上把制约移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问题,把影响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解决好,才能真正实现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水库移民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参考文献]

[1]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调整调研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调整调研材料汇编.

[2]张春美,曾庆连.论我国水库移民的权益保护[J].农业考古,2005,(5).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12

1.水库移民的贫困面大,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处于边缘化状态

从总体来看,移民安置区信息闭塞、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地方工业、乡镇企业、龙头企业少,市场营销主体匮乏,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发展缓慢,动力与后劲不足。同时,移民本身文化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着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首先表现为移民收入水平低,绝对贫困问题还比较突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2004年全国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为1557元,仅相当同期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4元的53%。其次是移民与当地群众的差距越拉越大,相对贫困越来越突出。移民搬迁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与发展,但由于受移民后期扶持措施没及时跟上、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后期扶持、移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安置区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基础薄弱、底子薄弱等因素的影响,移民在搬迁后的生产和经济发展速度急剧下降,造成与当地群众的差距越来越大。

2.生产资料匮乏,安置区环境容量不足,移民的生计问题难以为继

我国农村移民,特别是1985年底前的移民,主要采取就地后靠方式安置。搬迁前,这些移民大多居住在河谷地带,耕地肥沃,生活相对宽裕;搬迁后,后靠安置区的生存容量狭小,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人均占有耕地少,土地贫瘠,这是水库移民生活困窘的主要原因。移民异地安置时,所得的耕地质差量少,大部分是冷浆田、山田、望天丘,产量很低。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移民未拨给荒山、荒坡和山林。大部分移民的土地划拨后未正式办理手续,在包产到户前,安置区的荒山、荒坡和山场归集体所有,因权属不清,经常与当地群众产生纠纷。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移民就不能随/为您整理便开发荒山、荒坡。由于生产资料的制约,移民“无用武之地”,多种经营无法开展,生产门路狭窄,收入难以提高。

3.基础设施落后,生存环境不能满足移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移民安置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特别是大多数库区没有修建沿库公路、跨库桥梁或码头,移民出行极为不便。如江西柘林水库武宁县杨洲乡界牌村因建库而成为孤岛,至今不通电、不通路,过着“头顶高压线,家中没有电,住着茅草棚,点着松明灯”的落后生活。据统计,目前全国有717.6万农村移民饮水困难或不安全,占农村移民总数的32.4%。全国有12.8万移民适龄儿童失学,占移民适龄儿童总数的2.8%。有2.3万个移民行政村没有卫生所等基本医疗条件,占移民行政村总数的40%。有不少移民村因为贫困留不住乡村医生,村民看病只能跑远路去乡镇卫生院。大部分移民安置区由于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差,环境容量小,特别是山洪、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山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并呈恶化趋势。特别是有些水库在调度时超水位蓄水,库周移民由此造成的损失又得不到补偿,加剧了库区移民的贫困。

4.水库移民的长期依赖心理和抱怨情绪,影响着自身的发展

移民搬迁后,无论是就地后靠还是外迁安置,移民不仅失去了原有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失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原有的社区网络资源,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切都需要重新建立,心理压力本来就很大,再加上生活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容易滋生对国家的抱怨心理。同时,移民认为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国家欠了他们的帐,可以躺在国家怀里,什么问题都应由国家负责解决,“等、靠、要”的思想和“特殊公民”的意识很普遍,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少移民的精神状态低沉,有的甚至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已经穷得麻木了。村里没有好的带头人,缺乏脱贫致富的思路、措施和内在动力。尽管地方政府想方设法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帮扶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5.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功能不足

由于安置规划的不科学,特别是改革开放前,许多工程根本就没有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导致移民搬迁后,由于环境容量不足,安置区各项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全。一方面加大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成本,这对本来作出很大牺牲又没有得到足够补偿的移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移民搬迁到新的安置区后,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给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由于后期扶持政策不健全,扶持措施跟不上,扶持资金不足,使安置区经济社会系统本来就不强的系统功能得以减弱,并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移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然缺乏持续性,这也是造成水库移民长时间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二、我国水库移民问题的成因

1.我国的基本国情,客观上决定了移民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移民问题的长期性

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为了合理配置水资源、防御水旱灾害和开发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必然要兴建大量的水库;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人口密集,水库工程建设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水库移民搬迁。据资料统计,美国已建水坝8.27万座,与我国建成的水库数量基本相当,但美国的水库移民数量还不到我国的二十分之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因兴修水库而带来大量移民的现实,是难以改变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方面处于一穷二白的状况,另一方面又需要新建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牺牲移民的部分利益,低标准安置移民。因此,对移民生产生活的恢复和发展,就只有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后期扶持力度,这就决定了我国水库移民安置上的长期性。

2.对移民安置工作认识的偏差,主观上留下了水库移民问题的隐患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对移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保护移民权益重视不够,在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工程、轻移民,重搬迁、轻安置”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国/为您整理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移民安置规划、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实施管理和后期扶持等不断进行规范,使移民安置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从总体上看,在移民工作上还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工程、轻移民”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致使忽视或不尊重移民权益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3.前期补偿标准低,后期扶持措施落实不到位

我国水库移民补偿扶持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改革开放以前,只对移民进行前期补偿,但补偿标准相当低。改革开放后,移民的补偿补助标准不断提高,移民生活安置和安置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明显改善,但与生计相关的生产安置仍不理想。为了解决因前期补偿不足带来的问题,80年代以来,中央先后设立了库区维护基金、库区建设基金、后期扶持基金,分别用于解决不同时期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这些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解决了部分移民的温饱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现行后期扶持政策仍然存在几个突出问题:各地执行政策情况不一致,标准不统一,扶持资金数严重不足、后期扶持管理跟不上。特别是绝大多数地方水库在今年7月1日之前,一直没有列入国家后期扶持的范围,因此,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总体效果不明显。不仅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而且新矛盾和新问题仍在不断产生。

4.移民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工作机制不健全在移民政策法规建设方面,1991年颁布的《移民条例》的主要框架是根据上世纪80年代的情况制订的,有些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移民工作的需要,且政出多门、标准不一,在实施中往往产生有法难依、有法不依、政策操作成本高等问题。《移民条例》一直到2006年才进行修订。在移民管理体制方面,迄今为止中央政府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水库移民管理机构,移民工作由水利、水电、三峡办、南水北调办等多个部门分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全国各省的水库移民管理机构建设很不规范,规格不一、编制不等,分别挂靠水利厅、发展改革委、民政厅等不同部门,且大部分为事业单位,行政协调能力弱,职能职责不健全,工作经费不落实,很不适应移民工作的需要。在移民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移民安置规划编制深度不够,没有真正成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移民工作透明度不够,移民参与程度不高,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工作不够协调,存在脱节现象。

三、坚持前期补偿与后期扶持相结合,妥善解决好水库移民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越来越重视,解决水库移民问题的力度也越来越大。2006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号)(以下简称国务院17号文件),加大了对水库移民的扶持力度,扩大了扶持范围,明确了扶持措施。7月,国务院又颁布了新修订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以下简称《移民条例》),提高了水库移民的前期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明确了移民安置工作的程序和法律责任。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贯彻落实好这两个文件,是解决好我国水库移民问题的关键。

1.强化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的行业管理

首先,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水库移民管理机构体系。体制进行改革的一个关键是要建立起移民管理组织机构,以有效地实施政府的管理职责。根据我国现有国情,拟成立统一管理全国水库移民的职能部门。组建直属于国务院领导的政府职能部门——国家水库移民管理局,统一管理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并制定政策法规、进行行业管理等,所有水利水电工程所产生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均归/为您整理口国家水库移民管理局进行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成立对应的移民管理机构。其次,水库移民安置要统一纳入行业管理。在工程开工前,要科学编制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并要在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经论证批准后,工程项目才能立项。第三,要重视并严格加强规划设计和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查和审批,择优选取高资质规划单位进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和监测评估,同时对规划设计和监理人员实施执业资格上岗制,以期从“源头”上加强对移民规划设计和监理队伍的控制管理,并通过制定相关技术文件和管理制度,制定移民规划设计和监理规范,逐步实现对移民规划和监测评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水库移民安置的科学化。

2.在新建工程移民的补偿上要科学合理,确保移民重建家园的基本需要

首先,对移民的淹没损失要进行合理补偿。新的《移民条例》对水库建设虽未淹没但移民搬迁后带不走的财产也列入了范围,相对于原《移民条例》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更实事求是。其次,要建立水库移民淹没损失的评估体系建设。要就水库建设对移民造成的实际损失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标准,避免实际工作中的认为因素,使移民淹没损失的评估客观化、科学化。第三,对移民淹没损失的补偿不能仅考虑其财产的现值,应充分考虑到财产的重置价值,否则移民在新的安置区就难以恢复其原有水平的生产生活。第四,在考虑移民有形财产损失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移民无形资产的损失。无形财产的损失,在新老《移民条例》中都没有考虑,然而,事实上移民的无形资产损失是巨大的,尽管难以估计,但却是客观存在,应该在安置政策上给予充分考虑。3.统筹各方力量,加大后期扶持力度

由于中国的国情,我们还无法像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实行一次性足额补偿。必须在前期补偿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一段时期的后期扶持来实现移民的妥善安置和不断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国务院17号文件,对后期扶持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及其各项措施都作了明确的要求,但仅筹集一部分后期扶持资金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水库移民问题都解决好。移民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不仅需要移民部门加强管理,更需要政府将其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统筹考虑,将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把水库移民作为整个“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予以重点解决。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社会各方力量,加大对水库移民的扶持力度,加快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切实维护好水库移民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加快水库淹没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坚持依法移民,并消除不同工程移民安置政策不同的问题,依法保护各类水库移民的合法权益。其次,建立健全水库移民安置的社会监理监测机制。引入社会监理及监测评估机制,监测落实有关实施机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移民政策,监督和评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执行,指出实施单位和项目业主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估内容包括劳动就业、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经济收入、农业产量以及移民对组织机构、社会服务与社会发展的评价,从而在各方面维护移民的权益。第三,进一步完善移民监管体系,提高移民安置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强化管理措施,确保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对移民安置工作和移民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移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四,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开发性移民方针,搞好移民安置。对移民搬迁后的安置要进行科学规划,促进移民搬迁安置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库区经济、社会、移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移民权益保护创造物质条件和良好环境条件。统筹考虑移民搬迁后的发展问题,搞好安置区生产开发和经济发展,通过为移民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维护好移民的发展权,促进移民的各种权益得到落实。第五,加大移民的公众参与力度,建立移民申诉渠道。通过移民群众的参与,增加移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帮助设计单位提出更切合实际、受移民欢迎的安置方案,激发移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主人翁精神,要让移民在实施中对政策的落实和补偿的兑现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建立移民申述渠道,接受和处理移民申诉,了解移民搬迁和安置实际情况,吸取经验教训,为移民排忧解难,真正把移民的各种权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把移民的各种问题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