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党小组

农村党小组

时间:2022-12-11 23:20:49

农村党小组

第1篇

【关键词】农村小康社会 基层党组织 建设

“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足,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只有近8亿农民都加入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来,才能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只有广大农村明显改变落后面貌,才能实现全面的、高水平的小康。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农村,重点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正是从这一实际出发,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带动作用。

一、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之间的联系

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核心就是促进城乡一体化,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支持。要求基层管理干部看清社会发展的大形势,明确“奔小康”的任务,于上配合国家政策的落实,于下努力加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为农民群众思想的转变做出积极引导,使城乡一体化的政策能够落实下去,带领农民奔小康;其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多年实践证明了一条指导思想,那就坚持群众路线,将工作重点放在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上。只有明确广大农民真正需要什么,为实际工作中切实为农民解决困难,农民才能自愿接受改革,各项政策才能得以落实。这就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基层党员要起到带头表率所用,与农民群民打成一片,了解其需要、帮助其解决问题,提升农民对党的信任度,只有这样,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

基层领导干部仅仅与群众打成一片是不够的,其要具备综合能力,能够在经济建设领域有所作为。经济建设不是靠嘴上说的,是真正要把经济搞上去,带领农民致富,过上好日子。这就要求基层干部独具慧眼,一方面识别优秀人才,建设一支优秀的基层领带班子,共同为农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致富路子,将自身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一种发展特色,建设龙头企业,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二)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

基层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物质文明的建设,同样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避免二者之间出现脱节现象。首先,领导干部自身要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明确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所在;其次,领导干部要用这种思想去感染农民群众,坚定其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提升生产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农民物质生活提升以后,要积极组织一些文化活动,一方面是使农民群众更加了解党的路线和政策,另一方面是要努力丰富其精神生活,享受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成果;最后,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提升农民群众的参政积极性,使基层党组织所做出的决策更加民主、科学。

(三)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在选拔基层领导干部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选票制度,不允许采用直接任命或者是少数人投票的方式,只有选出人民群众信任的领导班子,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才能顺利开展。基层党组织在加强自身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农民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同时要加强对村务公开问题的管理,群众有权了解本村政务开展情况,村委会需要定期将财务花费、近期经济计划以及各项政策的开展及落实情况公布出来,避免部分公开或者是假公开现象。基层领导干部要保持正派的作风,赢取农民群众的尊重和信任,密切党群关系。

(四)要完善农村干部选拔管理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选拔机制,严格按照和有关规定,在干部选拔过程中要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应该使群众充分认识到搞好农村干部选拔管理的重要性,端正态度,顾全大局,选举优秀人才进班子。一是要健全选拔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选”的问题,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大胆进行改革,要真正选出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入村党支部。要健全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坚持继续选拔优秀大中专毕生到农村工作和有目的地引导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和长期在外打工回乡的人在农村创办、领导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党支部干部队伍储备人才。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关系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树陈.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06.

第2篇

关键词:村民小组;党支部;党组织设置;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6―0031―06

完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体制、优化党组织设置,是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需要。2006年以来,杭州市江干区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通过在村民小组建立党支部,在农村基层形成了镇、村、组三级组织网络格局。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一年多米,已经初显成效,颇具实践和理论意义。

一、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的背景

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如何调动党员参与村庄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一直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我国利。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村务最后要由经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近十年来,随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利’民代表会议的地位越来越凸现出来,村民代表的作用也随之提高,而党员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和功能逐渐由“决策”转向“议班”,加上村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使党组织和党员在村务的决策、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陷入了“边缘化”的尴尬境遇。由于不少地方村民代表中党员比例下降,尤其是一些村大部分村民代表不是党员,使党员如何在村务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问题更加突出。,杭州市江干区的一些村庄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大部分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不是党员。由于党员大多缺乏村庄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同时也由于一些党员自身素质上存在的问题,导致相当部分党员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进而影响到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形象。

江干区地处杭州市东部。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杭州市提出了“城市东扩”的战略决策,许多大项目建在江=F区,所有的镇和相当部分村都面临拆迁征地、安置村民的繁重任务。拆迁征地、安置村民是一项政策性、时间性都很强的工作,又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利益问题,极易引发社会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并进而影响城市建设的发展。如何在推进这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成为江干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同时,由于江干区属于城乡结合地带,外来创业人员特别多。在一些村庄,外来人口超过了村民。很多村民小组本地人口100到150人,租住的外来人口有500到1000人,相当于一个行政村的管理任务,特别是在城市化的急速推进中,治安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在管理好本地村民的同时,加强对外来创业人员的管理对村、村民小组两级而言,任务都非常重。

多年的实践表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紧密地结合起来,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大量新情况和新问题,又要求推进党的基层组织体制的创新。2006年初,江干区农村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这年6月,江干区在九堡镇率先实施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的举措。为了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指示精神,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江干区总结了九堡镇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的经验,并将这一经验在全区进行了推广。

二、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创新实践

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组织建设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江于区在组织设置、管理机制、组织定位、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创新党的组织设置,抓好村民小组党支部的组建。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首先是对各村党组织设置采取“上提”的方法。党员人数在80人以上,且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好的12个村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党员人数40人以上,且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好的5个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为成立村民小组党支部打下了基础。目前,江干区四个镇下辖46个村中,建立了26个村党委、20个村党总支。其次是对各村党员采取“下分”的方法。充分考虑地域因素,把党员按照居住村组进行划分,在有3铝及以上党员的村民小组单独建立党支部227个;列。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村民小组,按照“便于管理、便于组织、便于活动”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72个。这样,江干区共建立起村民小组党支部299个,在村民小组中覆盖率达100%,在农村基层形成了镇、村、组三级党组织网络格局。再次是对都分企业党员采取了“双管”的方法。随着就业渠道的多样化,部分村原村属企业比较多,许多村民在就近的企业工作,而这些企业的党组织直接隶属于村党组织管理。对于这部分党员,采取了“双管”的方法,即凡符合有3名及以上党员条件的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重点做好“8小时内”的党员教育和管理;同时,通过村党组织的统一协调,这些企业的党员同时隶属村民小组党支部管理,履行村民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2.创新支部选人渠道,选好村民小组党支部领导班子。要发挥村民小组党支部的作用,首先要选好党支部班子,尤其是党支部书记。江干区本着“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原则,采取了“三先”的选人用人方法:一是党员组长优先。村民小组组长是由本组村民民主推选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在本组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因此,在选人时,凡村民小组组长是党员的,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就由村民小组组长担任。目前全区有81名村民小组组长兼任了党支部书记。二是本组能人优先。如果本村民小组组长不足党员,由上级党组织、本组党员、本组组长和本组村民代表进行推荐,通过全组党员会议选举,使思想政治素质好、热心为群众服务,在党员和群众中威望较高的党员出任支部书记。目前全区有100名各方面素质较好的普通党员担任了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三是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优先。对一时无合适人选的村民小组党支部,由村“两委会”班子中的党员干部到其属地村民小组兼职任党支部书记,确保党支部活动的开展。月前全区有118名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兼任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

3、创新支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村民小组党支部的作用,一年多来,江干区各镇在实践、探索、创新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村民小组党支部“三化”的管理模式。

一是在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定位上,强调核心化:制定了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列席对“两委会”会议 制度、对党组织与村民小组党支部联席会议制度和村、组事务党员“三先”制度(关于村和组的事务,由党员先知、党员先议、党员先带头)等。

二是在村民小组党支部的管理上,强调规范化具体采取了“两册一考核”的方法,确保村民小组党支部管理的规范化。“两册”即党支部工作手册和党支部书记工作手册。党支部工作手册由各镇统一制作,下发到各村民小组党支部,包括学习活动记录、党费收缴记录等等;党支部书记工作手册由各村党组织统一制作,下发到各村民小组党支部,包折党支部书记职责、如何开展“”、如何发展党员等等。“一考核”,即把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纳入到区、镇、村三级党建目标考核网络。通过量化工作指标,采用百分制计分方法,对村民小组党支部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党支部进行奖励。同时、加强培训,提升村民小组党支部成员的素质。针对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务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2007年6-7月,江干区在区委党校对全区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轮训。九堡镇党委结合2007年“作风建设年”活动,采取“联大项目、联村社、联企业、联组织支部、联群众”的“五联”方式,组织镇、村干部指导村民小组党支部开展活动。

三是在发挥党员的作用上,强调本土化。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党员教育活动,发挥党员的作用,体现每个村民小组党支部的特色。如笕桥镇俞章村在清沽村庄活动时,采取村民小组党支部包干一个垃圾箱、一个公厕、一个公园、一条路等方法,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又如九堡镇九堡村在大项目征地拆辽工作中,村民小组党支部采取党员联户的形式,通过一名党员联系一户群众家庭进行形势和政策宣传;确保了大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完成。

4、创新工作保障机制,确保村民小组党支部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江区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了“三有”的村民小组党支部工作保障机制。

一是有场地,保障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有序开展。通过整合各村的党建活动资源,采取“挂靠、联建、共建”的形式,充分发挥“一心两室”,即镇党员活动中心、村党建活动室、村老年活动室的功能,确保每个村民小组党支部都有明确的活动场所。同叫,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为避免各党支部活动“碰头”,采取了“错时、交叉”的方法,通过明确各党支部每月的组织生活日,保证各活动场所正常、有序。

二是有指导,保障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规范运行。针对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务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江干区在每年分层轮训的基础上,采取区联镇、镇进村、村人组的方式,建立了区、镇、村二三级指导员队伍,帮助指导村民小组党支部开展活动,有力地保障了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的规范运行。

三是有经费,保障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重点建立了区、镇、村三级负责的对民小组党支部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同时,对于非村下部兼职的村民小组党支部负责人,给予一定的误工补贴,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的成效与意义

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是江干区在新形势下完善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利,尝试和创新,颇具实践和理论意义。

1、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是对农村基层传统建党模式的突破,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建设理念和机制。长期以来,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在党员和村民的教育及管理、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把党支部建立在村级这一传统的农村基层建党模式,在一些地方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急需创新。例如,在村民自治条件下,村里的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出于不少党员不是村民代表,不参与村庄和本村民小组各项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对村庄和组内事务缺乏必要的了解,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又如,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村干部的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在发挥村民代表会议作用的同时,需要解决党员未能充分发挥在村务决策和管理方面的作州,不同程度地被“边缘化”的问题。同时,在不少村庄,村民小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江干区有的镇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仍实行三级所有的经济体制,组级经济事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的村民小组的资金多达上千万元。如何进一步发展组级经济和规范组级资金管理,既需要强化村“两委会”的管理,又需要进一步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然而,由于一个村人口多,范围大,利级组织精力不够,村民代表分散在不同的村民小组,平时又大多忙于自己的各种事务,难以对各村民小组的具体情况及时了解和充分掌握。这就需要通过发挥各个村民小组党员的作用,进一步管好本组的各项事务。再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郊村”村民,包括党员,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情况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江干区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使村民小组党支部成为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无疑是对传统的以村为最基层单位建党模式的突破,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党的基层组织没置的创新。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建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设置上更加“细分化”,支部、总支、党委的结构组成更“扁平化”。在村民小组中建立党支部后,坚持“三先”原则,村和组事务党员先知、党员先议、各项行动党员先带头,从而使党的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格局基本形成。同时,也为新时期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具体的模式。党员的荣誉感更强,党群关系更加密切,许多矛盾也在村民小组中得到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2、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网络,夯实了村庄党建工作的基础。多年来,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虽然不断创新,但一直以村党支部为最小基层单位的架构模式使党组织的活力一直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和强化。由于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事务越来越多,村干部的工作精力相对不足,容易忽视党组织的活动,进而影响党员作用的发挥。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后,村党委(总支)注意发挥村民小组党支部在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村民小组党支部的活动由支部书记牵头,党员共同出主意、想办法;村党委(总支)负责定期的检查和指导,村民小组党支部负责具体实施,职责明确。由此,村庄党组织的工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也不再是少数人员大多数人,而是大多数人为更多人的奉献。同时,通过每月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的例会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一方面使党组织的民主渠道更加畅通,于保障党员的 民利,更好地组织党员参与村庄事务,另一方面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干好干坏大不一样。不少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是从原任党小组长转过来的,过去主要是收党费、通知党员参加村里的会议,而现在他们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了。

建立和完善党员议事会制度是保障党员民利的重要载体,也有利于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村民代表会议的质量。江干区的不少村庄,在村“两委会”联席会议初步作出村务决定后,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召开党员议事会征求意见,一是可以完善村“两委会”的决定,二是党员中的村民代表可以做好其他村民代表的工作,三是有利于发挥党员在村务决策和实施中的作用。党员议事会与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不同,行使的权利不同,但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党员议事会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完善:只有党内民主建设的加强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因此,江千区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和完善党员议事会制度的做法,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后,村党委(总支)不仅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村务的管理工作,而且通过进一步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和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升了村庄党建工作的水平。随着村民小组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村庄的党建工作更加规范、组织活动更加丰富、党员队伍更加壮大,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3、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有利于对党员进行细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之前,由于一些村庄党员人数较多,而村里没有相应的场地安排学习等活动,需要借用活动场所,而且时间也往往难以确定,这无疑给组织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又由于农村党员从事不同的职业,比较分散,因此由村党支部负责组织的全村党员活动往往难以达到好的效果,或者因为参加活动的党员不多,或者因为会议讨论涉及的只是某一个村民小组利益的事,其他村民小组的党员不感兴趣,从而造成了党员学习等活动大多流于形式。。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后,党员多的lO多人,少的不到lO人,实行“小班化”教育和管理,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开展党员活动。如果有党员感到白天没有时间参加支部活动,就安排在晚上进行;如果有哪个党员感到身体不适,不便走动,支部活动就安排在他的家中进行,这种做法特别受到老年党员的欢迎,让一些长期卧病在床的党员也能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同时,由于现在是村民小组党支部组织的活动,党员之间非常熟悉,党组织学习活动的到会率也明显提高。一些党员说,过去村里组织的党员活动,去与不去、早去与迟去、开会时认真与不认真,感到无所谓,现在不行了,支部里的党员都是邻居,有的还是亲戚,不认真参加影响不好。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后,党员学习的方式也更加灵活,由于人少,可以边学习边讨论,也能够结合本组实际进行学习和讨论,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有利于形成共识,统一思想。

村民小组党支部对党员实行“小班化”教育和管理,便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村里有什么事及时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开会讨论,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回来后,及时传达给每位党员,需要党员讨论的也及时进行。由于村民小组党员比较少,党支部书记进行传达和组织讨论的方式就很灵活,可以把党员召集起来集体进行传达和讨论,也可以在回去的路上碰到某位党员时就向其传达。有的党员比较忙,支部书记就到其家中进行传达或征求意见。由于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后,支部及时进行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使党员联系村务有了载体,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有了进一步的保障,有利于搞好各项村务工作,也强化了组内事务的管理和监督。

村民小组党支部对党员实行“小班化”教育和管理,便于对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如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是许多地方都在探讨的问题。一些地方对农村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但客观地说,大多流于形式。江干区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后,也对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一方面,能够根据党员自身的特点进行设岗定责,诸如设立了民事调解岗、帮扶救助岗、治安巡逻岗、卫生监督岗等,使党员找到了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设岗定责是在一个村民小组内进行,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非常熟悉,更有利于党员受到监督,促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笕桥镇俞章村等地村民小组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党员与困难户结对子,解决他们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一些实际困难。由于是在本村民小组内进行,党员开展帮扶结对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后,村和组两级党组织都坚持“三先”原则,村里议事都会先征求村民小组党员的意见,党员能够更大程度上地畅所欲言,更好地为搞好村民小组事务:配合村里工作出谋划策,真正做到了“组织活、党员动”。在大项目拆迁征地工作中,许多村民小组党支部组织党员设立了动迁宣传组、动迁联户组、动迁帮扶组等岗位,通过党员认定责,促使党员带头签约、带头拆房,确保了大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后,由于进一步保障了党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党员的地位提高了,同时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多了,极大地增强了党员的党员意识、大局意识和先进性意识。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以后,如何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许多地方都在探索的问题。江干区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实践启发人们;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必须以中央精神为指导,必须立足于本地实际,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形势的发展,积极为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进行创新,为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从组织机制上打好基础;二是结合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从有利于发挥党员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村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完成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入手,大胆创新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模式,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以此来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

4、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巩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江干区处于杭州城市东扩的前沿阵地,农村有相当部分党员和群众对城市化的推进有一个认识过程。各镇、村的工作任务相当艰巨,特别是涉及大项目建设任务较重的村,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而村民小组作为村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力量,对推进包括大项目征地拆迁等在内的各项建设任务、发展任务、稳定任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建立对于提升村民小组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都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

许多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后,由于加强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党员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还是在村务的日常管理中,许多党员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以九堡镇三卫村为例,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后,通过党员架起了村、组党组织联系群众、宣传群众、 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桥梁。不少党员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学透一点”,带头宣讲政策和法规,带头为村、组工作出谋划策,带头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带头拆迁,起到了表率和示范作用。三卫村还以“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村”为目标,组织党员分块包干村民小组内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的管理,使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一些群众也纷纷要求加入到义务承包的队伍中,形成了党员和群众“能做事、做好事”的良好局面。又如九堡镇九堡村2006年在“决战服装交易中心”动迁工作中,注重发挥村民小组党支部的作用,在村内形成了全员动迁的良好氛围,仅用35天就完成了212户拆迁任务,确保了大项目建设任务的按时完成。

由于江干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治安问题比较突出。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后,协助镇、村加强了治安工作,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使大多数党员能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出租房子,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出租房的管理;另一方面,许多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了党员义务治安巡逻队和党员治安岗,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赢得了群众的赞扬。

5、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有利于村级党组织提高化解村庄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更充分地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民形成了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农村出现结构性的分化是必然现象。对于党来说,必须不断地发现新的整合因素并建立新的整合形式,以便解决社会分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和社会失范问题。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原有的整合模式受到冲击,因此如何加强党在村级治理中的整合功能是一个必须探索的现实问题。关键在于,要完善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的沟通机制。

江干区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为完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沟通机制,为村级党组织提高化解村庄内部矛盾的能力和充分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把党支部建立在村级这一传统的农村基层建党模式相比较,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后,党组织与群众的沟通途径更多,反映的渠道也更广,党群关系更加密切。虽然一个村民小组内也往往有不同的利益群体,但从一个村庄而言,一个村民小组又往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村庄内部的矛盾,有些需要通过村级组织来协调和解决,而有些则需要通过村民小组来协调和解决。如果各村民小组都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其内部的矛盾,都能够从整个村庄的大局出发,那么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党在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如果村级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各村民小组内对待村务不同的意见或建议,村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水平就会提高,进而提高整个村务工作的水平。村民小组大多主要存在三种矛盾,一是组内矛盾,二是组与组之间的矛盾,三是组与村的矛盾,江干区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后,加强了村民小组内党员和村民的思想教育,组内的矛盾尽可能自己解决。组与组之间的矛盾,尽可能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来解决。至于组与村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由于村党组织加强对村民小组党支部成员的教育和管理,又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党员思想觉悟提高了;另一方面,由于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后,可以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政策法规也更快地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宣传到群众当中。不少党员发现不和谐的苗头会主动向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汇报,使许多矛盾在组内得到解决。如果村民小组党支部难以解决,就及时反映给村里。由于通过村民小组党支部能够及时了解一些不稳定因素,并解决在矛盾萌芽状态,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目标。通过加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党员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有了进一步的保障,党群、干群关系的沟通机制完善了。因而解决矛盾的难度降低了。有利于村庄的稳定和发展。

四、结语

目前,杭州市江干区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虽然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还有待于提升。最主要的是如何解决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的问题。按照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村务最后要由经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而不能由党员议事会讨论决定。这就要正确处理好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在充分保障党员民利的同时;也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充分保障村民代表的权利,避免出现干涉村民组织民利的事情发生。镇、村、组三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员的民意基础,进而通过法定程序增加党员在村民代表中的一些。

第3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到首要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党和国家统揽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多范畴,是我们党对农村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一次重要转变,同时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有利契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有力地推进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反之,党先进性的建设又必须不断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工作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发展。

**省**市从*年9月开始就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紧紧围绕“五新一好”(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组建新经济组织、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大力开展“三清三改”、新村规划建设和社区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初步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一年多的实践中,涌现出许多功能齐全、人口聚居、设施完备的新型农村社区。这些社区大小不一,小的几十户农户,数百农民,大的有几百户,上千农民。从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划分,有自然村落社区、中心村社区、集镇社区和镇郊社区等。目前,该市共形成1578个成型的农村社区。农村社区的蓬勃兴起,是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发展产物,顺应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物质、精神文明需求日益增长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给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开辟了新的平台。

一、农村社区拓展了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组织空间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然离不开一定的组织空间,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土壤、气候”等环境,不能游离于之外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农村这个大的环境空间里,既有有形之物,如农民、党员、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等,又有无形之物,如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组织形态、治理模式、农村文化等,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随之改变而不断的适应和发展。农村社区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组织空间。

一方面,农村社区创新了农民的组织形态。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在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来,农户的生产生活往往各自为政,“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独立分散的农户缺乏一个共同利益的联结,生产生活以户为单位处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农村社区的形成,不仅仅是农户简单的在地域上居住在一起,而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聚居,形成了较为共同的价值和文化取向。在新农村建设中,随着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区为农服务中心趋于健全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生产生活的一般需求在社区内都基本能得到满足,大家同走一条路、共饮一管水,具有更多的共同利益,农民个体之间的联系较以往更趋于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社区形成一个半开放、半独立的居住共同体,社区内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要高于社区外的农户。在这种状态下,农户更容易组织起来“抱成团”,所谓“一呼百应”,涉及社区切身利益的问题,社区农民都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这种现象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如果在社区内没有一个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去引导好、利用好,容易成为影响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农村社区改变了农村的传统治理模式。当前农村的治理模式主要依托于村和村民小组,实质上是对大集体生产时期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的沿袭。农村社区作为介于村、组之间的一种新型自治单元,突破了村、组的区域划分形式,许多居住在不同村民小组的农户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重新聚居在一起,整合成新的社区,“一区多组”、甚至“一区多村”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以村-组为主的传统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农村社区管理的需要,在实际中,村民小组长很难有所作为,作用在不断的弱化。**市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催生出一种新型村民自治群众组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群众公认、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村“五老”(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军人、老工人)、优秀青年等经群众民主推荐选举产生。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在农村社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务管理、倡导移风易俗等方面起着骨干积极作用。为了适应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有产业基础的社区内还形成了以产业为共同利益,由产业致富带头人倡导,社区农民自发组建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如产业协会、产业合作社等,积极引领社区农民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农村产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群众组织是社区内村民自治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集中了社区内的主要精英,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社区农民的共同利益和一致意愿,群众的认同度和支持度高,在社区内享有较高的威信。农村社区通过他们的运转,基本实现村民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建设和自我教育。但是,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时也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挑战,有取而代之的倾向,在农村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必须引起重视。

二、当前农村社区党的建设难以适应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要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来实现。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龙头,党的建设工作一直滞后于社区的发展,原有的农村党建工作,主要依托于村、组的构架来进行,难以适应农村社区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形势。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不适应。现行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普遍都是在村级设立村党支部,下面根据党员居住的地域关系来划分设立党小组。由于农村社区打破了村小组的设置,对村民进行了重新“洗牌”,社区内可能居住了不同党小组、甚至不同党支部的党员,由于不同的组织隶属关系,这些党员不能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开展活动,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难以在社区形成有效的党组织领导核心,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对社区缺乏有效的领导,形成党组织的“真空”地带,出现理事会、产业协会甚至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掌控社区的现象。

二是社区党员的先进性不明显。党员应当是农村社区农民中的先进代表,理应在农村社区的各项社会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不明显,主要的原因有:1、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七个党员八颗牙”现象普遍存在。2、党员“双带”致富能力不强。部分党员缺乏致富的本领和技能,自己家里穷的叮当响,在社区中的作用甚至不如普通群众,没有威信和影响力,根本无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缺乏彰显先进性的有效载体。特别是社区中的无职党员,没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有效载体,有些党员也甘愿当“隐形”党员,不愿意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

三是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落后。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农村社区往往缺少必要的党员教育管理的活动场所和电教设备,不能有效地组织起社区党员进行学习教育。而以村党支部为单位进行教育管理,由于党员居住的分散性,无法经常性把党员召集在一起开展教育活动,有些地方连“”有时都不能正常开展。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还存在方式单一的问题,党员参与的热情不高,常以读报学文件为主,效果难以保证。

三、以农村社区为平台,大力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

以农村社区为平台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其根本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农村社区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员在农村社区各项事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的先进性在农村社区中得到充分的彰显。

1、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大胆改革传统的乡村组条状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由过去的区域型党组织的设置向功能型党组织设置转变,按照社区建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及时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建设坚强有力的社区党组织。**市对村党员总数达到50名以上,社区党员10人以上的,将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在农村社区设立了社区党总支,隶属村党总支,并根据社区党员兴趣、能力等特点相近和社区建设的需要,下设老年党小组、产业党小组、社区公益事业建设等功能型党支部;对党员50名以下的村,在农村社区中设立了社区党小组。通过“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社区群众推荐、党内民主差额选举)的方式,民主推选社区党组织负责人。

2、加强党对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要规范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和农业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章程、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明确具体职责范围,要采取“双向培养”的方法,加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和龙头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一是把靠得住的人培养成为有本事的人。要充分发挥党员在理事会、专合组织中的骨干作用,支持鼓励村组干部、农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其中,并通过民主推选成为负责人;二是把有本事的人培养成为靠得住的人,对其中的政治素质高的优秀人才、骨干分子,社区党组织要主动靠前培养,及时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为社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改善党员干部队伍结构。

第4篇

调整党小组设置的意见 文章作者:张海军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31日22:44 中共铁厂镇委员会 关于调整农村党小组设置的意见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党组织的设置,激发农村党员队伍的活力,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调整农村党小组的设置提出如下意见: 一、调整农村党小组设置的必要性 农村党小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最小单元,是党组织教育和管理党员,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长期以来,我镇农村党小组的设置多数是按自然居住片或过去生产队划分的,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党小组设置的弊端日显突出,一方面,生产队解体以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使农民党员的生产生活相对自主、自由了,农守信的良好形象,积极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七)年老体弱、离退休人员党小组。由一些年老体弱的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干部、职工组成。主要职责是:力所能及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在参政议事、谏言献策、管理协调等方面发挥余热。 各村党支部还可以根据本村实际,组建七种类型以外的党小组。 各类党小组在履行上述个性职责的同时,必须履行以下六项共性职责:(1)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政策、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2)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委和村级党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3)协助党支部抓好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工作,关心和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反映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群众的愿望。(4)定期召开党小组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督促党员按时参加党组织的有关活动。(5)协助党支部做好对党员的民主评议和鉴定,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对预备党员的考察、转正工作。(6)围绕本组职责,组织党员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四、党小组设置调整的工作程序 (一)各村党支部召开支委会,本片片长列席,按照有利于党组织的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作的要求,重新划分党小组,每个党小组不能少于3名党员。将党小组划分方案报镇党委审批,镇党委审批后,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每名党员根据自身特点,提出参加其中一个专业党小组的意愿,支部按照“尊重党员意愿与工作需要和组织划定相结合”的原则,经支部讨论研究后,将党员划分到各类党小组。各村党小组调整完后,要及时将党小组调整情况报镇党委备案。 (二)配强组长。党小组长是党小组的负责人,是党的基层工作骨干,其担负的职责重大,位置重要。主要采取三种方式选任党小组长,一是新设置的党小组成员中有在职村干部且是党员身份的,由支部指定,党委审定后兼任党小组长。二是由本组党员按照“*素质强、组织能力强、致富能力强”的标准,民主推荐产生党小组长,由支部审查,党委审定后担任党小组长。三是原任党小组长适宜继续担任的,由支部上报镇党委审定批准。召开党员大会划分党小组后,各支部要根据本支部实际情况,采取上述一种方式,明确党小组长,报镇党委审定。 (四)建章立制。新调整设置好的党小组要立足本组职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活动计划,建立党员定期汇报思想、学习、工作等规章制度,促使党小组工作向科学、有序、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结合“一挂双定党员责任区”活动,重新修订党员职责,为每名党员确定出具体职责和任务,分门别类建立党员目标管理档案,健全并落实党小组半年初评和年终总评等考核评比制度,加强日常督查和管理,激励各类党小组发挥作用,确保他们既有位又有为。 五、组织领导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调整农村党小组设置,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变化新形势,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根本举措,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水平、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密切党群关系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因此,各村党支部要高度重视,研究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党小组设置调整方案,规范运作,砸实步子,环环紧扣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二)各村党支部要根据本村不同情况,设置党小组类型。要参照党小组设置的类型,涉及几种,就组建几种,不要强拉硬编。但各支部在4月15日前必须全部调整完毕。 (三) 各村党支部要将开展“五个一”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同“党员一挂双定党员责任区”和党小组创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各

村党支部在开展“五个一”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中,要统筹考虑党员包户和党小组调整后的实际情况,突出调整后党小组的特色,注重党小组作用的发挥,把开展“五个一”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同“党员一挂双定党员责任区”和党小组创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农村党支部创优工作。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第5篇

一、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社会背景和重要意义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功能的强弱,首先取决于组织设置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形态相适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四个多样化”日益明显,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党支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党小组的传统党建模式面临新挑战;行政村区划调整后,村级区域规模成倍扩大,社会事务更加繁重,党员人数急剧增长,有的行政村党支部难以适应领导农村改革发展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类新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大量兴起,农村党员从业结构逐步呈现多样化,客观上需要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改进党员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适时合理地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新党建理论和变革党员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先锋工程”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党员队伍结构变化实际,依章有序、因地制宜、综合配套、注重实效,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组织整合功能,巩固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为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主要原则:(1)依章有序。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又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尊重党员的民利,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耐心细致做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实行党组织设置的有关审批制度,积极稳妥推进。(2)因地制宜。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根据行政村党员队伍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党建工作基础等客观条件而定,从实际出发,该新建的新建,该升格的升格,该调整的调整,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平衡状况,允许多种结构、多种模式的党组织并存和发展。(3)综合配套。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社区党建、新社团党建结合起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与加强和改进乡镇党委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结合起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农村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领导水平。(4)注重实效。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完善后,要赋予相应的职责、健全相应的功能、发挥相应的作用。既不能使党组织设置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不能不顾客观需要盲目升格党组织。

三、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主要措施

在具体实施中,要抓住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调整和完善党组织设置。(1)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跨行政村的基层党组织。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农民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可依托乡镇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把参加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的农村党员从原行政村党组织中分离出来,另行组建跨行政村的基层党组织。跨行政村的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隶属于乡镇党委。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要兼顾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需要,不能削弱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2)根据行政村发展需要,升格村级党组织。对行政村党员人数超过50名,或党员人数接近50名,经济比较发达、党员发展预期良好的村,经乡镇党委批准,成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对行政村党员人数超过100名的村,根据工作需要,经县委批准,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村党委隶属乡镇党委。新设的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党支部的设置可采用两种模式:一是按行业分类设置。经济比较发达、党员从业结构比较复杂的村,可设置工业、农业、综合(包括商业、个体、三产)、老年等若干党支部,党员按从业情况分别划到相应的支部。村内各种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或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中,有3名党员以上且没有家族化倾向、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的,应单独建立党支部,一般隶属于村党总支(党委)。二是按地理区域分类设置。对那些党员从业结构比较单一的村,可按居住区域划分党支部,但必须尽可能打破撤并前“小村”的局域。(3)按照党员队伍结构状况,重新划分党小组。行政村党员人数在50名以内,不具备改建党总支条件的,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或作用类同原则,重新划分党小组。外出党员外出时间较长、分布集中、地点固定的,村党组织要在外出党员中单独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并主动与所在地党组织协商确定其隶属管理关系。

2、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乡镇党委要组织新成立的基层党组织及时做好领导班子的选举工作。(1)坚持选人标准。注意把能够自觉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尤其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或村内缺乏合适书记人选的,可通过机关干部下派等途径解决。(2)从严控制职数。领导班子职数设置要体现精干高效原则。跨行政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领导班子职数,视合作社(协会)中的党员人数确定。村党总支(党委)一般设委员5人,提高村两委会成员的兼职比例,提倡村委会中的党员成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村党总支(党委)委员。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有党员7名以上的,一般设支部委员3人。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一般由村党总支(党委)委员经组织程序兼任,有利于加强领导和管理。(3)严格依法选举。跨行政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班子人选,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基础上确定候选人,再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村党总支(党委)委员采取“两推一选”办法产生。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委员,在民主推荐和测评基础上,召开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3、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1)明确各级各类党组织职责。以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为契机,明确跨行政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村党总支(党委)和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党小组的职责任务。明确村党组织和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发展党员必须经过乡镇党委审批。要认真研究乡镇党委如何加强和改进对村党总支(党委)领导和管理、跨行政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村党总支(党委)如何发挥下设党支部作用等系列问题,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更大效能。(2)健全村级工作运行规范。健全完善村级决策程序、议事规则、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公共事务管理、联系服务群众、干部评议考核等制度,建立村内各级党组织统分结合、上下协调的工作机制,健全村党总支(党委)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提高村级组织自我管理水平。(3)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党员活动、党费收缴、党员评议、党员考核等制度,明确发展党员责任、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推动党员分类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4)夯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组织基础。引导和推进农村各种群众性自我服务组织的建立,若条件具备,村内成立老年党支部的即筹建老年协会,成立商贸党支部的即筹建各类供销协会,成立农业党支部的即筹建各类专业性种养殖业协会,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党支部发挥作用的组织基础。

四、有关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乡镇党委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把这项工作作为“先锋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位置,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各乡镇党委要成立领导小组,向有关行政村派出工作指导组。指导组要认真履行调查研究、指导把关、沟通联络等职责,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6篇

一、目的意义

近几年来,我乡各级党组织加大对农村困难党员的关爱帮扶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农村目前现状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党员有强烈的致富愿望,却因资金短缺制约了创业致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通过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为农村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创业致富提供更加快捷、便利、有效的信贷扶持,培养造就一大批“双带”能力强的农村党员,既能解决当前农村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创业致富面临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又充分体现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的要求,对于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全乡各级党组织及有关职能部门一定要站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大农村党员创业致富金融扶持力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主要措施

(一)确立信贷扶持对象

重点扶持具有一定技术素质、创业愿望强烈、信用好、党性强的农村党员。具体扶助的项目可按照“扶优、扶新”和“重点扶持与一般扶持”相结合,对由党员领办的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员营销大户、“基地+农户”示范基地等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要实行重点信贷扶持。在贷款对象的确定上,原则上以在本乡、村从事一、三产业为主。

(二)简化贷款办理程序

1、申请:需要信贷扶持的农村党员,先向所在村党支部提出申请,经核实后由村党支部统一向乡农村党员创业扶持领导小组提交《农村党员信贷扶持申请书》。

2、调查与评级授信:乡农村党员创业扶持领导小组对借款人进行初审,对初审符合条件的农村党员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实地调查。对经初审符合拟扶助对象的党员,由信用社主任或副主任及客户经理对借款人项目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1)借款人的家庭成员是否有不良行为,借款的生产经营项目及借款用途是否得到家庭主要成员的支持;(2)借款人的家庭资产负债情况;(3)借款人的贷款额度、还款计划和资金来源是否合理;(4)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担保人的主体是否合法,担保意愿是否真实,是否具有代为清偿贷款的能力;(5)生产经营所需自有资金是否达到40%以上;(6)调查个人征信系统信用记录等。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答复并说明理由。

3、发证:经调查确认符合信贷扶持条件的农村党员,信用社办理综合授信,核定贷款额度,核发贷款证。结合农村党员“一册一线”教育管理,被评为不合格的农村党员,取消授信资格。乡农村党员创扶领导小组对符合贴息条件的农村党员上报市农村党员创业扶持领导小组,由市农村党员创业扶持领导小组核发《农村党员信贷扶持优惠证》,以党员户为单位,一户一证。

4、贷款:持有贷款证、优惠证的党员可以凭贷款证、优惠证及有效身份证,到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直接办理限额内的贷款,农村信用社要在2个工作日内按有关规定办妥贷款手续。乡党委每月底上报贴息贷款发放情况报告表。

(三)实施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惠

1、贷款额度:一般在1万元(含)以下。对有项目、有规模、有效益、有信用、有偿还能力、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党员,贷款额度为3万元(含)。对党员领办的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员营销大户、“基地+农户”示范基地等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最高额度可增至10万元,但须经赣州市委组织部核准。

2、贷款期限: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周期确定,贴息年限全部暂定1年。扶持贷款原则上不展期,对确遇特殊情况需展期的,依贷款展期有关规定办理,但最长不能超过3年。

3、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根据借款期限确定不同的利率,一年期(含)以内的贷款执行人民银行同档同期基准利率,一年期以上至二年期(含)以下执行在人民银行同档同期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二年期以上至三年期的在人民银行同档同期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结息方式由本乡农村信用社与扶持对象在借款合同中约定。

(四)实行贷款贴息扶持

1、贴息比例:对办理1年期(含)扶助贷款的农村党员实行全额贴息;对办理一年期以上至三年期(含)以下的贷款实行部分贴息,其中一年期以上至二年期(含)以下贴息比例为90%,二年期以上至三年期的贴息比例为80%。贷款办理展期的,展期部分不享受贴息,如确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贷款需展期的,经乡农村党员创业扶助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对展期部分按原贴息标准进行贴息。

2、贴息支付方式:被扶助党员应按借款合同约定向农村信用社偿还全部贷款本金和按季付利息后,凭农村信用社的还贷凭证及利息支付清单,到乡农村党员创业扶持领导小组申请登记,由乡完成初审工作后进行汇总,再报市农村党员创业扶持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审核无误后做好贴息资金发放表,随同贴息申请一并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在5个工作日内拨付贴息资金,贴息资金拨付到市农信社,由市农信社根据贴息名单划付到各相关扶助党员“一卡通”存折中。

(五)拓宽党员扶持贷款方式

对经过评级授信符合小额信用贷款条件或被评为文明信用农户的党员,应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文明信用农户贷款流程办理,无需提供其他抵押担保。对不符合小额信用贷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条件和超过信用贷款额度的农村党员,在确保合法、有效、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可通过以下方式予以信贷扶持。

1、对农村党员持有或他人持有圩镇、集贸市场中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房屋,农村无争议、有价值、可流转变现的山林产权、果园、茶园、水库或承包经营权等其他物权,依法可作抵押担保且能办理合法、有效登记手续的,可作为农村党员扶助贷款的抵押担保物,按照抵押贷款相关产品业务操作流程办理。

2、对农村党员扶助贷款申请人能够提供足额、有效质押物的,按照质押贷款操作流程办理。

3、对农村党员在党小组中或与其他群众能以5户以上组成信用共同体的,可采取信用共同体的贷款方式,按照信用共同体贷款操作流程办理。

4、对能提供经过信用评级授信、具有担保清偿能力、符合担保条件的自然人或企业作担保的,可采取保证担保的贷款方式,按照保证贷款操作流程办理。

三、保障机制

(一)建立农村党员创业帮扶机制

一要加强农村党员创业致富能力素质培训。乡党委每年至少举办两期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培训班。要不断探索农村党员创业培训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二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创业的跟踪服务。要优化产业布局,提业帮扶信息,适时编发农村党员《创业指南》。要组织信息技术服务人员,定期深入到农村党员信贷户中帮助选准有市场前景的创业致富项目,进行技术指导服务。要鼓励农村党员领办、联办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协会,切实增强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三要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乡、村党组织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农村党员扶持户,帮助提供信息、落实项目、办理贷款、发展生产。

(二)建立农村党员创业信贷资金动态跟踪管理机制

一要建立农村党员信用档案。主要包括农村党员的财产、债务、信用记录、公共服务性缴费情况等调查内容,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的信用跟踪管理。二要建立有效的信贷资金监管机制。要加强贷款风险控制,特别是对无担保抵押的信用贷款,以乡农村信用社为主,乡党委、村支部协助,指定专人对被扶助党员经营情况、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帮扶,减少生产经营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对借名贷款、转移贷款用途的,一经查实,按农村信用社有关规定处理。三要建立农村党员创业信用考评机制。每年定期对党员创业发展情况、信贷资金使用情况以及诚实守信情况进行考评,对创业效益和还贷信用好的农村党员从贷款额度、期限上给予优惠。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农村党员,除按照农村信用社有关规定处理外,还须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增强农村党员诚信创业的意识和责任。

(三)建立农村党员创业信贷风险保障机制

本着“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原则,切实加大农村党员创业信贷风险保障力度。要引导和鼓励农村党员在种养业、规模农业等方面实行灾害性保险,切实降低农村信贷风险。要加大对部分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失的创业党员的救助力度,为农村党员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村也要相应成立农村党员创业扶持领导小组,成员由村支部书记及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农村党员创业信贷扶持的资格审核、贷款发放及办理贴息等具体事宜。

第7篇

同志们:

市委第一批选派的2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历时三年,目前已任期届满。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单位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选派干部踏实苦干、辛勤工作,选派村加强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增强了整体功能;理清了发展思路,农民增收和村级增收有了较大起色;兴办了一批基础设施,农村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解决了农村一些矛盾和问题,密切了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选派村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同时,一批选派干部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特别可贵的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取得了具有奠基意义的进步。实践表明,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的锻炼成长,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德政工程。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广大选派干部三年来克服困难、扎实苦干,积极为我市农村奔小康献智出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这次受表彰的优秀选派干部、选派工作先进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

第一批选派工作的扎实开展,为我们做好第二批选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和很好的经验。刚才,部长对三年来的选派工作作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对下一步选派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要围绕目标、突出重点,推动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继续扎实深入地开展。下面,我就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几点。

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党的*大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一个全面、更高层次的目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农村的小康,就难以实现全面的小康。近年来,市县区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重点,创新机制,上下联动,整体推进,较好地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有所下降,“有钱办事”的能力有削弱趋向,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出现困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村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和困难如果不解决,势必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结合铜陵实际,紧紧围绕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的目标任务,把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与发展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农村基层组织创造力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农村奔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实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把精力用到农民增收上来,把感情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坚持用创新的思维考虑工作,用创新的方法开展工作,努力把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农村奔小康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组织的中心意识。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其目的是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久前,市委召开了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围绕扩大规模、增加总量、学习先进、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了“两个三”的目标,即到2010年,全市地区GDP达到3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这个目标是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的。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需要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农组、抓好农组促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把促进发展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实绩作为检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不断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当前,在全市农村要重点组织实施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是农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各级党组织都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好市委组织部出台的《关于在农村全面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实施意见》,把意见确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就“双培双带”进展情况看,县、区委都已制定“双培双带”规划或计划,建立了“双培双带”资料库,形成了一批“双培双带”示范典型。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示范典型大多是自发形成的,组织推动的较少;示范户的规模偏小,带动力较弱。这些问题是制约“双培双带”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障碍,必须下力气加以解决。今后一个时期,“双培双带”先锋工程要侧重抓组织推动,抓示范带动。在组织推动上,要按照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组织开展好各项系列活动,从组织层面上掀起“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新高潮。在示范带动上,要及时研究下发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有关办法和措施,加大对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规范和引导。县区也应结合实际,层层建立“双培双带”示范点,以典型引路,以示范带动,逐步形成各乡镇都有示范基地、各村都有示范户的良好格局,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要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农村党员队伍是做好农村一切工作的重要基础。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要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水平。要继续研究和探索“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坚持每年度开展一次农村“小学教”活动,进一步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头脑。要研究和设计农村党组织活动的新形式,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展“一村一品”工作,打造农村党建各具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品牌项目,经过二至三年的努力,努力形成一批农村党建“特色村”。要研究和探索发挥农村无职党员作用的新途径,全面推行农村无职党员“建岗争先”活动,根据农村党员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给党员确立不同岗位,让党员“无位有为、无职有责”,从组织管理上为农村无职党员保持先进性提供舞台,逐步建立农村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机制。要研究和分析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党员教育管理。要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坚持正面灌输,抓好理论和业务学习,突出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党员素质;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加强农村党员冬(春)训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进一步疏通好党员“出口”;要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对流动党员管理的相关制度,尝试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的地方成立党的组织,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管理到哪里;要切实解决村党支部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问题,积极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推行农村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制,把年龄轻、有文化、技术强、本领大的优秀青年农民吸收到党内来,吸收到农村后备干部中来,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四、要进一步发挥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核心作用。村级党组织是基层组织的核心。我们要坚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重点,突出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培养,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抓好领导班子,带好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目前,合并的乡镇政府正在换届选举,明年全市各乡镇党委、村两委大多任期届满。各县(区)委、乡镇党委一定要以这次换届为契机,尽快着手培养和选拔好乡村两级班子人选;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真正把靠得住、有本领、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农村基层领导班子中,特别是选好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在乡村干部选拔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民主意识,坚持和完善村委会直接选举办法,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办法,总结推广乡镇党委“一推两考”的成功做法,让乡镇干部先过“群众关”和“理论关”。要切实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发展能手、回乡知青、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视野,动态管理,加强培养,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后继有人。多渠道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市委党校要定期举办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培训班,县(区)分级培训乡镇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提高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严格执行市委组织部《关于乡镇党政正职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乡镇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调整前,须报市委组织部审批。要关心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落实好政治、经济待遇,探索建立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逐步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进一步激发乡村两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行机制。建立良好的机制,是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在完善机制、创新体制上多下功夫,探索和发展符合农村实际、体现大多数农民意愿的新机制,不断推进农村政治文明的发展。最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这个《意见》是贯彻党的*大精神、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推进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行动纲领,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强基层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和贯彻。县(区)委、政府要结合这一《意见》的学习,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要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村“两委”工作规则》,明确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责,制定村级重要事务决策程序和管理办法,规范村级工作,增强村“两委”合力。二要坚持不懈地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市、县(区)民政部门应抓紧进入角色,起到组织协调作用。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村级财务,都要及时向村民公开。应经常加强检查指导,切实解决一些地方村务公开不及时、内容不真实、程序不规范、群众不满意等问题,真正让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积极推行乡镇政务公开、乡镇站所事务公开和县(区)直部门的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三要坚定用改革的精神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探索建立为民服务全程制度,在乡镇设立受理室,实行为民办事“一室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按时办结”的运行机制,把方便带给群众,让麻烦留给干部。合并的乡镇人多面广,应先行试点,切实解决农民办事难的问题。要尝试在农业专业协会中开展党的工作。我市农业专业协会从90年代初开始,随着农村市场经济建立而自发形成的,现有各类专业协会48个,会员6500余人。目前,农村专业协会的规章不全、层次不高、合力不强、领域不宽的问题日益显现,加强党对农业专业协会的领导迫在眉睫。市委组织部要超前研究,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学习借鉴中组部推广的四川“支部+协会”的做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实现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标。

六、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倾注了很多心血,下了很多功夫,也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有许多新的任务要我们去完成。各级党委一定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负起责任,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抓好督查落实。特别是县(区)、乡镇党委书记要牢固树立“不抓党的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的建设是不称职”的观念,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做到精力投入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要认真贯彻中办发(20*)26号《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扎实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区)。市、县(区)要尽快出台实施意见,确定创建目标,制定创建规划,完善创建措施。要进一步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继续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制度,县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到联系点指导工作,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联系点的实际困难,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充分发挥市、县(区)农组领导小组的作用,各成员单位既要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各自职责主动开展好工作;又要强化大局意识,按照年初分工的任务切实抓好落实。县(区)党委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政府各部门在农组工作部署、力量调配、督促检查和资金投入上要予以支持;组织部门要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整合力量,抓好落实,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合力、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广大选派干部完全能在三年任职期间大展鸿图、大有作为。各位选派干部一定要志存高远,勇于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提升境界,锻炼党性,增长才干;一定要讲究方法,面对新的任务抓紧转换角色,争取各方支持,改进工作作风,激活村一班人干事创业的热情;一定要严格自律,虚心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吃苦耐劳,廉洁自律,经常总结“得”与“失”,坚持按规矩办事,自觉维护好机关干部的形象;一定要牢记使命,始终咬定“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的总目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真抓实干,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以良好的作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不辜负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

同志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沉下身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狠抓落实,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8篇

一、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概念和建设标准

(一)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概念

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服务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题,立足农村基层发展的当前形势,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农村基层出现的新问题新要求,通过服务农民群众,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解决问题,保障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层党组织。

(二)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标准

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经过了贵州省遵义市率先开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的初步探索阶段,党中央的总结提高阶段,到现阶段的各地响应中央号召的实践推广阶段,一直处于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的状态,理论化程度不高,理论界对于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标准未形成共识。结合部分地区实际情况,作者认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标准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班子建设好

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强,结构合理,核心作用明显;成员服务意识强,服务理念坚定,能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服务能力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信念坚定,作风优良,党员自身的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能力强,主动做好发展现代农业、带领群众致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自觉联系服务群众,带头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带头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先锋模范作用明显。

3. 服务载体全

保障每村配有设施良好、功能健全的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并配有专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保证志愿者服务活动定期开展;建立上下联通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

4. 服务机制好

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党组织工作规划,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民情恳谈、民主听证等制度,村级事务管理民主规范化;积极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带动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建立起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统一协调的运作机制。

5. 服务业绩好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稳定;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年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公服务设施齐全,农民文娱活动丰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二、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必要性

(一)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这一新要求顺应时代形势,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同时也要看到,这一新要求有着前所未有的艰巨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变化巨大,但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对于逐步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夯实党执政组织基础的迫切需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的核心领导地位整体无碍,但在部分地区,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新问题,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从而造成了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作为改进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的切入点,是夯实党执政组织基础的迫切需要。

(三)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提升群众满意程度的现实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转型期,在各方利益驱使下,各种矛盾的出现往往不可避免。越是在这种复杂形势下,越应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一是可以更贴近农民群众,详细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维护好群众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提升群众的满意程度;二是通过领导型向服务型转变,让农民群众在具体事务办理中切实感受到舒适服务,从而提升群众满意程度。

三、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服务理念

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构建要以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统领,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服务理念。首先,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身为人民的公仆,角色定位即人民的勤务员、服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基层党组织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切实强化基层党组织成员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工作即服务群众的理念,把服务当成一种信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再次,服务意识的强化,服务理念的树立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群众,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成员在具体工作中,破除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组织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为农村社会发展服务;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丰富细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载体

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农民群众,保障农民群众根本利益。载体的选择,归根结底来源于群众需求,丰富细化服务载体的本质就是丰富细化对群众的服务。首先,根据服务类型不同,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社会公共服务和专业化服务之分。以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中心为载体,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建设高效便捷的农村基层服务体系;以专业化服务为载体,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积极的服务作用和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为养殖户、种植户、农机户等专业服务队伍,培养不同领域的服务能人,建设全面优质的专业服务体系。其次,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可以通过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对群众需求强烈的方面集中提供服务。通过群众广泛参与,及时了解群众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处理部分难题,妥善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各类问题。

(三)打造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

1. 乡镇建立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

现在不少地区的乡镇设有村民事务代办中心,统一办理乡镇下辖各村的日常事务,包括证照审批类、缴费报销类、公益服务类等。村民事务代办中心强调的是村民具体事务办理,应扩展其功能成立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因其能够更加全面的满足村民需要。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细化各项事务,办理责任到人。老百姓需要办理的事务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群众对于日常事务归属于哪一政务部门管理并不一定了解,因此将各项事务科学细化,不仅可以照顾到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也是让事务办理责任到人的前提。不让群众跑空,找空,保证群众有需求则必有相应部门接手。第二,强化工作人员管理,提高事务办理水平。首先,工作人员要对所负责事务相关政策法规透彻了解并熟悉运用,能全面准确、通俗易懂的向村民解释相关政策法规,并按政策要求熟练为群众办理事务。其次,工作人员要有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到对自己的岗位负责,对群众的信任负责。再次,工作人员要有足够耐心,面对前来办理事务的群众,或有群众无法理解政策规定,出现分歧的时候,一定向群众解释清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2. 村建立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

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支部委员会、村民自治委员会及其他村级组织负责全体村民生产生活各方面的事务管理。通过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村一级建立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有利于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有利于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到实处。村级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的建立,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的重要机构依托。首先,在各村均配有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办公场所的基础上,要相应配备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的专门场所。其次,村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安排相关人员在岗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最后,村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建立服务台账,记录服务事项,并与乡镇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形成服务体系。

3. 村组建立党员便民服务点

第9篇

以深化“小金口经验”为总抓手

提高农村党组织统领和谐镇村的能力

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运转的领导核心所在。农村党建工作成效如何,以及农村党支部在和谐善政方面的能力强弱,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构建和谐镇村进程。从调研工作中发现,影响农村党支部建设的不利因素和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为“六化”:党与群众的联系松散化、群众对党的感情淡漠化、村级党组织设置机械化、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社会矛盾复杂化,以及价值观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就业形式和组织形式日趋多元化。农村党员则存在严重的“五化”现象:年龄老化、缺少文化、宗旨淡化、思想僵化、作用退化。以上趋势和不良倾向给构建和谐镇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带来一系列新挑战,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出现社会阶层分化,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弱化现象,使得农村党建工作面临困难的局面。

农村工作千万条,首要一条就是要把农村党支部这个“前沿指挥部”建设好、巩固好,这是搞好农村工作,推动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镇村的关键和首要前提。作为基层党组织,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一是要从党员思想认识上深化。作为基层党组织,要认识到构建社会大和谐,需要构建千千万万的小和谐。只有农户、村小组和谐了,和谐镇村才有好的基础,整个和谐社会才能实现。把党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结合实际在基层党员中开展好“构建和谐支部”、“和谐村委”、“和谐农户”责任制活动,把稳定、协调、发展作为基层工作首要标准,为构建和谐镇村统一好党员的思想基础;二是要从联系内容上去深化。构建和谐镇村的根本是要增强群众自我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三是从联系机制上去深化。要结合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农村各地实际,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督查机制、奖励机制、学习机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基层党员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以落实《村民小组议事规则》为总要求

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和谐议事督政的工作机制

社会和谐离不开稳定、民主的政治环境。保持政治稳定、发展民主政治,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各种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随着农村经济和村民自治不断发展,农村社会进入了矛盾凸现期,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当前最主要的矛盾。构建和谐镇村需要从制度上提高村级组织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利,创造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制度建设是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的影响,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无法横行,不好的制度可以让好人无法做事。因此,能否探索出一套符合农村实际的科学可行完善的议事制度,对于构建和谐镇村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我区通过一年多实践探索出《村民小组议事规则》(以下称《议事规则》)。从制度上规定了议事的原则、范围及要求,议事时由村民小组领导班子提出议事方案报村“两委会”审核把关,交由村民小组党员、村民代表、理财小组讨论,然后提交村民户代表会或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实践证明,《议事规则》把党的领导、和谐议事、民主督政、民主决策、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是一套农村基层广大群众真正需要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理顺村级组织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我们构建和谐镇村,一方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有效的议事制度。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学会用制度、构建起责任边界清楚、事权人权财权对称的村级行政运行体系,用机制来保证党的决策和行动的落实。可以说用《议事规则》这样的运行机制来巩固执政地位,能够形成完善的决策机制,可靠的执行监督保障机制。为此,我们要把《议事规则》的落实,作为一项维护农村稳定,构建和谐镇村的总要求来抓,自觉运行好这套规则,以制度来体现维护党员群众的各种权利,促进村级各项工作迈入和谐健康轨道。另一方面,要把推行《议事规则》与村民小组的村务、财务运作管理情况结合起来,健全和落实民主理财、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村务运作中组织领导、村务引导、督查落实作用,进一步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使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基层社会更加和谐,农村社会更加稳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实施帮村富民工程为首要任务

搭起构建和谐镇村的经济平台

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的富裕。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和谐的社会,相反,社会和谐又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当前,我们构建和谐镇村,首要任务就要保持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离开经济谈和谐,只能是空谈。虽然我国已达到总体小康水平,但由于诸多原因,地区间发展仍不平衡,一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无钱办事”状况导致农村集体“无人管事”,带领群众奔康致富更是无从谈起,这与构建和谐镇村的基本要求不相适应。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镇村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夯实经济这个基础,在统筹发展、分类指导的原则下加快发展,集中精力解决当前发展不平衡问题。从惠城区实践来看,近年来,各级党委将帮村富民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加以落实,从工作机制上、帮扶措施上、干部队伍建设上进行“立体式”帮扶,在短短三年使6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农民家庭收入也有明显增长。我们构建和谐镇村,首先要建立科学、系统的帮扶机制。要在帮村富民中实行“一把手”责任制,把此项工作列为主要领导工作实绩考核一项内容,作为主要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建立领导挂点包干责任制,区、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挂钩1—2个村办点研究工作,同时要制定发展村集体经济奖惩制度,调动各集体和个人发展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其次,要有全盘考虑的可行措施。要根据各地资源状况、投资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帮扶措施,可采取整合资源、就地开发、异地帮扶相结合措施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切实推进扶贫经济项目建设;第三,要建设一支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村组干部队伍。善于通过内选、外选、下派等途径产生村组带头人。着力抓好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工作,可采取到村委会跟班学习,或定期安排到上级机关上挂学习锻炼等方式培养,集中补充一批村级后备干部。同时,要努力改善农村党员的年龄、文化、思想结构,发动年轻的劳动能手、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等新生力量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中去,使农村党员在构建和谐镇村中保持先进性。

以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为新举措

夯实镇村和谐发展的组织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镇村需要坚强的组织保证。长期以来,农村党组织的设置,多以行政村组和居住区域来确定,形成了乡镇建党委、村建党支部、村民小组建党小组的格局。但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村群众离开土地到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工作或者从事个体经营、自主经营的越来越多,原有的这种设置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原有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使党组织联系这类党员增加了困难,群众对党组织的依靠也逐渐弱化。特别是对于外出打工的青年和年龄老化的老党员,村党组织往往与他们缺乏有效的、直接的沟通,无法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也很难对他们进行宣传组织等方面的服务。为此,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党组织新体系势在力行,亟待创新。

第10篇

农村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是农民群众中的先进代表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农村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先进性作用,这是一个新课题。

坚持“村为主”,巩固支部树核心。村、支两委实行交叉任职后,村干部无论是身份还是工作职能,基本实现了两委合一,一些矛盾和问题明显得到缓和甚至迎刃而解,为更好地推进农村发展创造了好条件。上级党委和村党支部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把强调村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核心领导地位简单地理解为由村党支部去包揽一切。另一方面,只有坚持“村为主”,放手让村委去开展工作,村党支部才能腾出手来更好地履行上级党组织赋予的职责,让“村为主”始终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去实施,保证村民自治和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实践证明,越是“村为主”搞得好的村,党支部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就发挥得越好,其文明、和谐程度也越高。

设立“片总支”,整合力量办大事。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农村各类新矛盾大量凸现,公益事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任务繁重。为此,可以采取这样的好办法:把地域相对集中、或兴办某项公益事业、或正在发展同一产业、或调处某一矛盾需要涉及的几个村划为一片,成立一个党总支,总支书记由乡镇领导担任,副书记从片内村支部书记当中推选,其他的村支部书记担任委员。这样,片内几个村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优势能够得到重新整合,这不仅为党员和各村党支部提供了发挥作用的舞台,而且有利于农村重大矛盾的调处和农业产业的做强做大,促进农村社会协调和谐发展。

建好党小组,优化“细胞”强筋骨。加强党小组建设大有潜力可挖,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要求我们的党建工作必须向党小组延伸。一是合理设置党小组。依托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或功能作用设立不同的党小组,使每个党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党小组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联动效应。二是通过规定工作任务、健全工作制度、搞好检查督促来理顺党小组的工作路子,把一些“软指标”硬性化,克服党小组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选好配强党小组长,并注意加强培训。对工作出色的党小组长要大胆使用,让其协助参与村务管理,并通过他们使最基层的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11篇

全国党建研究会农村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农村党建研讨会近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研讨会上,来自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代表与专家学者交流了带领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经验和体会,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与会者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这就必须有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好的带头人。因此,现阶段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建设成为富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生机勃勃的领导核心。

农村党建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基层党组织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与会者认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核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落实中央的“三农”政策,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应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广开农民增收渠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等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农村党建研究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会者认为,农村党建研究工作应立足农村,胸怀全局,突出重点,紧扣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开展;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注重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思考,努力在回答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出成果、出精品;应善于整合研究资源,形成攻关合力,提高研究能力。与会者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出一大批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先进个人。认真总结农村基层先进典型创造的新经验,对于深入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12篇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应着重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我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如何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从我县近年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看:基层组织建设既是一项固基强本工程,也是一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系统工程,要切实抓好此项工作并使之抓出成效,必须正确正理好六个关系。一、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实行政务、村务公开的关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包括基层政权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其它组织的建设三个方面,是一项融党的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和“六个好”乡镇党委为目标,争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实现小康目标为根本手段来创造一个稳定、发展的农村社会环境。积极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是体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只有把这个“龙头”搞好了,充分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才能真正牵住基层党建工作的牛鼻子。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在县委,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乡镇。只有搞好乡镇党委建设,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坚强领导集体,才能真正把村级组织建设好。可以说,只抓村,不抓乡,是“事倍功半”,抓好乡,抓乡带村,才能“事半功倍”。整顿基层组织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乡村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整顿方式和方法。对于条件较好,群众经济意识强的乡、村,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转变领导方式,改变工作作风,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上来,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对于农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落后,文化素质偏低,经济意识不强的乡、村,则应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乡村组织建设上来,将有文化、有知识、有经济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人选拔到班子中来,加强对农民和乡村干部的科技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加经济和商品意识,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对于经济落后,条件差的贫穷乡村应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选拔能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寻找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的路子上来,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农村经济,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脱贫致富意识,尽快找到适合当地的脱贫致富路子。全面推行政务、村务公开,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在农村中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在乡镇中实行政务公开,既可以给群众一个明白,又可还干部一个清白;既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有利条件,又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乡、村的规范化管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与整建、村务公开、政务公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不可偏废。二、正确处理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党的建设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是我们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所在: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衡量和检验党建成果的标准是我们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工作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于是否形成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决克服哪种就党建抓党建的空对空,搞花架子,走形式,走过场,又要克服哪种整天跑资金,抓项目,谈起经济工作头头是道,谈起党建工作轻描淡写的现象。加强党建工作是党委书记和支部书记的最基本职责,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这个职责尽得不好,就是失职,就是不称职,抓党建,才是抓住大事,才能抓住根本,才能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经济同时,还要注意解决防止两者之间的分裂现象。那种认为抓党建是党委的事,搞经济工作是政府的事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只有两手抓,两手硬,才能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党建工作和经济建设齐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方法 问题,而是一个能不能正确贯彻和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问题。在农村工作中,不是两手抓的书记,不是合格的书记,不是两手硬的书记,同样不是好书记。我们在农村实际工作中,正确把握党建与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既要抓好党建工作,特别是江泽民“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又要抓好经济工作;既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还要抓好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从而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和推动农村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三、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加强班子建设的关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是把乡村两级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好。目前开展的县、乡、村三级联创活动,中央强调的村党支部“五个好”目标,乡镇党委“六个好”目标,首要的一条就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一个好书记。实践证明,凡是经济发展较快,村风民风和工作变化大,政绩突出的地方,就必定有一个团结、协调、进取的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好的书记,没有一个好班子,就没有个好摊子,要想有个好摊子,必须有个好班子,一个地方是这样,一个乡镇、一个村也是这样。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配强配好一把手。在选拔任用干部中,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选贤任能,从德才兼备的原则出发,大胆选拔那些有较高素质,勤政廉洁,有魄力,有胆识,既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善于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又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盼群众所盼的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之中担当重任,让他们体现“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四、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群众寻求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寻求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种植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格局,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让农村和农民进入市场经济的主战场,迎接新挑战,打好主动仗。把农村党建工作与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每个党员都能扶贫帮困,向贫困户送温暖,让党支部积极寻求致富路子,乡镇党委找到发展本地经济的路子,不断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团结引导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抓班子,建制度,带队伍,找路子。抓班子是关键,建制度是保证,带队伍是基础,找路子是根本,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是目标,只有使村党支部实现“五个好”目标,乡镇党委实现“六个好”目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有基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才有可靠的保证。五、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建设,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农村党支部作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担负着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保持农村稳定,带领农民群众加快奔小康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常言说得好,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只要把村级两委班子选好了,在农村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拓宽选人视野,广辟知人渠道,农村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在农村中推行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大进步,但是要想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党内民主,对党支部的选举推行“三推一选举”,即组织推荐、党员推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进行党内选举,在党内选举前,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吸收群众积极参与对党支部候选人的评判,使群众的意愿充分表达出来,通过党内选举把群众的意愿变为现实,实现党员意愿和群众意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结合,同时,通过动员广大群众的参与,选举出强有力的村党支部班子,使村级组织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村民的自治创造良好条件。六、正确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的章程充分行使职权。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任务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经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任务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基层组织建设应当严格按照《条例》和《组织法》的要求,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及其它组织的关系,健全和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领导体系,党支部要支持和帮助村委会及其它组织搞好各项工作,放手让他们办一些群众满足的事情,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村委会及其它组织要自觉服从党支部的领导,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共同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迈向富裕目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