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

时间:2023-06-02 10:00:35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环境影响 评价 水利水电 作用

1. 前 言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基本建设程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环境影响报告书是建设项目规划、立项、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中重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环评报告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明确的分工:可研报告主要关注工程本身的各项指标,并不关注工程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环评报告则主要关注工程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为解决工程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

可以预见,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它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环境影响评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在减小环境不利影响、保证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把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问题解决在摇篮中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曾负责编制了许多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近来刚完成了山西省张峰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任务,本文以此为例简要论述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2.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职能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水利水电工程环评的主要职能如下:

(1)调查工程影响区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状况,调查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监测环境质量现状;

(2)研究预测工程建设对当地自然、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外部环境对工程的影响;

(3)依据各种法律法规、标准等,制定防止、减缓环境污染的对策措施;

(4)从环境角度论证工程的可行性,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为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提供优化方案,为施工期环保设计提供依据;

(6)制定环境监测计划,计算环境保护投资,将环保投资追加到工程投资预算中,使环保措施能够实施;

(7) 进行公众意见调查,沟通政府管理部门及建设单位与利益相关的群众之间的对话渠道。

在张峰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以水库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进行了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重点对水环境、水文情势、土地资源、移民生活、下游水资源利用等一些问题进行了预测评价,提出了对应的缓解措施和建议。以上都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共同性问题。

3. 山西张峰水库工程概况

张峰水库拟建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河干流,水库为大(2)型,坝址以上干流长度为224km,控制流域面积4990km2,坝址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自然状态)约为4.79亿m3。建设项目分为水库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坝型拟采用粘土斜心墙碾压堆石坝,坝顶长637m,最大坝高72.2m,总库容3.92亿m3,库水面积为14.36km2。水电站拟设3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90KW。设计输水渠系由总干渠及3条支干渠组成,渠道全长约145km。工程开发目的是:城市生活供水;工业供水;农村人畜饮水;防洪;发电。

张峰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3年4月在北京通过了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的审查,9月份获得批文,工程得到国家批准立项,目前刚开始施工。

张峰水库是一项典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其面对的环境问题具有代表性,因此,以它为例子,能很好的说明问题。

4. 水环境保护问题

我国的多数水库都兼有向城市供水的任务,水库建成后,如何确保水质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水质预测及保护措施的制定是环评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水库水环境保护问题涉及到广大的地域范围,涉及到众多复杂的因素。在张峰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水环境问题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掌握污染源及水质现状

对库区上、下游沁河干流沿线的10多个重要城镇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了社会经济及环境状况,把握了污染源情况,收集到了大量资料。调查范围涉及坝址以上120km、坝址以下80km。

在以库区为核心布设了6个监测断面,对丰、平、枯水季节的水质进行了取样监测,监测项目有水温、PH值、DO、CODcr、BOD5、氨氮等17项,对水文情况也进行了同步测量。还收集到8个常设水质监测站的资料。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

4.2 对水库水质进行了预测

根据上游地区两个县的经济发展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以2010年及2020年为水平年,对污染源进行了预测。选用95%及50%保证率的流量,利用数学模型对入库水质、出库水质进行了预测,预测了污染物需要控制的总量。

4.3 进行了富营养化预测

总磷是影响水库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性因素,通过计算总磷浓度计算及类比调查,进行了预测分析。报告中分析了磷的来源,对总磷的入库负荷进行了预测,利用Dillon模型计算了库水总磷浓度。对临近两座已运行了40多年的大型水库进行了调查。综合各种条件,对水库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给出了结论。

4.4 对水库下游河道水质进行了预测

水库的兴建将会大大地改变下游河道的水文情势,引起河道水质变化。基于对下游社会、经济、环境的调查,预测了2010年、2020年下游河段污染物排放量,利用一维河道水质模型,预测了枯水年、平水年情况下水质变化,为下游地区制定水环境保护目标提供了依据。

4.5 制定了水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了明确的保护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水库上游地区水环境保护规划。划分了3级保护区,明确了各保护区的范围,明确了各级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明确了各保护区环境管理要求,明确了各保护区内人类开发建设活动的控制要求。

5.水温问题

水库蓄水后,水温沿水深方向变化较大,大坝泄流水温与自然水温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别,对河道生态环境及农田灌溉产生一定的影响。预测水温变化也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张峰水库坝前水深在50m以上,为深水型水库,根据气象参数、水库特征、入库来流、运行调度等条件,利用经验公式对一年中各月的坝前垂向水温分布进行了计算预测,发现5~6月表底温差最大,可达5~8℃。5~6月是农业灌溉期,也是水生生物重要的生长期,下泄水温比自然水温低4~6℃,利用数学模型对水库泄水水温沿河道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预测。发现泄水要流淌近35km左右的距离后,水温才能恢复到低于自然水温1~2℃的程度。据此可以判断出水温对河道生态环境及农田灌溉的影响区间,为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了依据。

6. 最小下泄流量问题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河流水量本来就少,再加上近年降雨偏少,水资源更加宝贵。由于河流穿越的行政区域较多,上游修建水库截水,加剧了下游地区用水困难,因此,上下游地区之间经常因此产生矛盾。应该确保多大的最小下泄流量往往是争执的焦点。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也需要确保一个最小基本流量。最小流量问题往往需要上级政府进行协调,把结果落实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张峰水库工程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沁河发源于山西省,出山西流入河南省,最后注入黄河。修建张峰水库的计划,引起了下游河南省的极大关注。在最初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将润城断面(坝下约80km)的实测最枯流量0.86m3/s作为控制大坝放流量的数据。河南省则提出了不低于3m3/s的要求,若满足这一要求,则水库规模需要大幅度减小,工程的经济效益就变得很小,因此,山西省无法接受。最后,在水利部的协调下,标准确定为1.5m3/s,被双方接受。这一流量也满足90%保证率月均流量的生态基准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计算和论述,可行性研究报告则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对水库进行了调整设计,适当减小了水库规模。

7. 淹没影响问题

水库工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淹没损失较大,淹没大量耕地、树木,拆迁大量的房屋,有的还要淹没珍稀生物、淹没文物古迹。这些淹没损失是无法避免的,也是不可逆的。一般在工程可研报告中,这些淹没实物数据都能够列出,目的是为了计算补偿损失,作为工程投资的一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则从价值的角度进行详细地调查论证,提出符合环境保护政策的、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张峰水库淹没范围涉及10个行政村,搬迁人口3730人(1114户);淹没土地15431亩,其中耕地9716亩、园地627亩、林地1556亩;淹没房屋20多万m2;清除树木28万颗。这些淹没对于生态环境来讲是一大损失。

评价单位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拟建库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宏观测量,在现场对村镇建设、农田耕作、树木植被、动植物情况等进行了调查,评估出了农田淹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了生物量的损失,进而提出了移民农业扶持措施及生态补偿措施。这些措施对于减少农业损失、维护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作用,但要完全挽回损失是做不到的。

8. 移民拆迁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移民数量往往较多,移民问题显然是最复杂、最敏感的事情,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一般情况下,都专门制定“移民安置规划”,但移民设计到的问题多而复杂,是一项需要行政支持、多专业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在此问题上,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是从另外一种观点来审视移民规划是否适当,对规划提出一些修正意见。

张峰水库工程初步移民规划中,拟将3700多移民安置在附近12处村庄,并提出了利用山沟淤地80ha作为耕地的计划。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对淹没区及安置区的社会、自然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移民计划与土地资源及生产能力不均衡,对部分村庄原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提出了新的平衡配置方案。此外,山沟淤地措施难以实现,建议放弃。还提出了政府投资支持移民搞好农田灌溉设施、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建议。以上重要建议均被采纳,进一步完善了移民方案。

9. 下游水资源利用影响问题

一般情况下,山区河谷地带人口密集、村镇众多、资源丰富、土地开发利用较完备。在上游修建水库会对下游水资源利用产生较大的影响,也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评价人员对库区以下沁河干流约80 km范围内的5个乡镇、几十处村庄、十几座小水电站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个别村镇从河床底下取水,作为生活用水。绝大多数村镇及工矿企业用水均取自地下水,一般不直接从河道取水。下游共有140多处农业灌溉抽水点,2万多亩农田灌溉面积,合计最大取水量约40000m3/d。上游修建水库提高了旱季供水的保证率,对农业用水有益处。

水库下游已建有12处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万KW,年总发电量约3千万度,还有2个规划待建的小水电站。这些小水电站单机容量在200~800KW之间,机组台数在2~4台,都属于当地县、镇、村投资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小水电发电损失进行了计算评估,提出了建立协调机制、确定补偿措施、及时通知投资者修改待建小水电规模的建议。

10. 上下游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

已有经验说明,水库修建以后,对供水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利益,而由于在上游实施水环境保护规划,使上游地区的城镇建设及工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地区间经济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山西省,水库上游地区的民众对此有很大的怨言。2003年4月,在北京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山西省环保局官员则强烈要求在环评报告中提出一套经济补偿方案,由受益区以一定的方式补偿上游受损区。这一要求在与会者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经济补偿问题涉及到的社会、经济问题复杂,需要省政府制定统一的政策、需要省人大立法,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层面上已无法解决此问题。最后,环境影响报告中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地方政府统一协调,由受益区制定扶持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计划,支持上游发展旅游、生态农业及污染较轻的产业,投资帮助上游治理污染。

11.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在环境影响方面有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水质保护、水温、水文情势变化、最小下泄流量、淹没影响、移民拆迁、下游水资源利用、上下游经济发展均衡性影响等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环境问题。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减缓环境影响有重要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小浪底 水库移民 规划 设计

小浪底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实施工作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搬迁安置移民18.5万人,占移民总数的92.5%。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小浪底水库移民项目规划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1 严格的工作程序是科学规划设计的前提

小浪底水库移民规划设计工作,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完整地经历了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施设计等阶段。项目规划设计单位黄委会设计院,从50年代开始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在1959年、1970年、1980年、1982年、1985年分别进行过几次深度不同的淹没损失调查,并于枢纽工程一起编写了可行性研究报告。1986年,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进入初步设计阶段,黄委会设计院对水库淹没影响的实物指标进行了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初步设计阶段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之后,按照水利部的意见,设计院又进行了多次补充完善,1991在加拿大黄河联营公司的帮助下,完成移民初步设计阶段规划设计报告的修订,随后上报水利部和国家计委,通过国家计委的正式审批。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加。1991年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开始后,河南、山西两省政府及库区群众要求对水库淹没的实物指标(指库区内不同种类、不同质量和数量的财产实物)进行复查,该要求符合《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的要求,水利部于1994年以水移[1994]58号文下达“关于小浪底库区淹没影响实物指标复查工作计划的批复”。黄委会设计院受业主的委托,在地方各级政府的配合下,从1994年3月开始,对小浪底水库淹没影响实物指标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并在1995年7月完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技施设计阶段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同年9月完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技施设计阶段水库库区第一期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经过水利部的审查和国家计委组织的专家组的多次评审,1997年,国家计委以计建设[1997]1249号文对报告和概算进行了批复。库区第二、三期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从1995年开始,1997年完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技施设计阶段水库库区第二、三期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1998年8月,国家计委以计投资(1998)2018号文对报告和概算进行了批复。

小浪底水库移民是利用国际开发信贷协会贷款项目,按照世行的要求,它同时经历了以下工作阶段:

(1)项目选定阶段:主要是对黄河干流总体规划方案,干流上已建和拟建工程移民数量,我国移民安置方面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进行了了解。

(2)项目准备阶段:根据世行导则的要求,聘请加拿大黄河联营公司专家,帮助编写了小浪底移民安置简明报告和移民安置规划图集,以及移民安置综述报告和专题报告,同时对施工区和库区第一期移民安置做出了详细规划,并进行了小浪底移民安置试点。

(3)项目评估阶段:补充完善了移民安置规划,编制了世行贷款外资使用方案。

(4)项目谈判阶段:讨论研究世行提出的《开发信贷协议》(草稿)和《小浪底移民项目评估报告》,签订《小浪底移民项目议定谈判纪要》。

(5)项目执行与监督阶段:世行每年要对小浪底移民项目检查2次,检查的内容包括移民规划设计方案的落实情况、资金到位情况等。

小浪底水库移民项目规划设计工作程序,受到国内规范和世界银行的双重约束,正是这一严格的工作程序,才保证了项目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

2 翔实的实物指标调查是科学规划设计的基础

我国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和基础设施项目设计。遵循原规模、原标准、恢复原功能的“三原原则”。因此,实物指标调查是移民工作的基础,没有可靠的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就弄不清移民项目的“家底”,就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

小浪底水库实物指标调查分为三个阶段。1986年以前的调查是可行性研究阶段,1986年的全面调查是初步设计阶段,1994年,项目业主根据水利部的要求,委托黄委设计院会同地方政府开展了小浪底工程技施设计阶段的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1994年的实物指标调查是非常翔实的。为保证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调查工作确立了“业主牵头,设计院为主,地方参与”的组织形式,分别成立河南工作组和山西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业主、省移民办、市移民办、县移民办、乡(镇)政府领导、村干部等部门的人员组成。业主负责总体协调和成果审核,地方移民部门代表当地政府参与并配合设计院工作,设计院具体负责组织调查。在调查中,工作组逐乡、逐村、逐户、逐项进行丈量登记,建立移民户籍财产档案,并由户主签字、法人代表认可。同时,为便于解决实施工作中的争执或遗留问题,对每个农户还绘制有院落草图。1994年实物指标调查,共投入人员近1300人次,历时10个月。

调查工作开始之前,我们首先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和《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实物指标调查细则》的规定,编写了《小浪底水库技施设计阶段淹没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大纲》,对调查内容和标准进行了明确。对于每类实物指标,“工作大纲”还有更详细的分类,例如房屋按用途和完整状况分为主房和杂房,主房和杂房按结构分为预制房、砖木平房、砖木高平房、混合房、土木平房、土木高平房、砖石窑、土窑8种。每种房屋具有明确的定义。如砖木高平房指墙体为砖或石材料,屋面为瓦,墙高在4.0米左右,并且具有两层窗户;砖石窑指用砖或石材料衬砌过的窑洞。

小浪底水库共建立移民财产档案近6万份,每份档案都包含有约50个指标,调查收集的数据达300万组。它是小浪底水库移民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石”。  3 环境容量分析保证了移民安置区的合理确定

合理确定移民安置去向是小浪底水库规划设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确定去向中,遵循先近后远,容量优先的原则。即先考虑后靠,后考虑近迁,再者为远迁,但都必须以有安置移民的容量为前提。

小浪底移民选择和确定安置区的工作程序为:先由地方政府同设计单位,根据国民统计资料初选安置区,然后再由设计单位对初选方案进行详细的调查,进行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研究确定安置区。通过以上程序,小浪底水库库区移民共规划了251个居民点,12个新乡(镇)。安置区涉及14个县(市),66个乡(镇),449个村庄。其中山西省涉及垣曲、平陆、夏县3个县的17个乡(镇)、73个村庄;河南省涉及陕县、渑池、新安、孟津、济源以及非受淹区的义马、孟州、温县、原阳、中牟、开封11个县(市)的49个乡(镇)、376个村庄。从安置方式上分,后靠安置的有2.5万人占13%,本县近迁安置的有11.5万人占58%,出县远迁安置的有5.6万人,占29%。

选择和确定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是关键。如果不进行环境容量分析而随意确定安置区,在移民安置后,移民和安置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都将存在风险。小浪底水库移民每一个安置区都经过了环境容量分析。一个地区的环境容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土地的粮食产量、水资源、矿藏、资金投入、地理位置、技术水平等。根据水库建设的特点和小浪底移民安置区的具体情况,小浪底在环境容量分析中,以土地的粮食产量为主要分析对象,其它因素作为参考。拿库区一期移民为例。小浪底库区一期移民共4.61万人,以农业安置为主,初选方案,移民分别安置在河南省的孟津、济源、新安、义马、温县、孟州和原阳7个县(市),直接安置移民的村庄有75个,其环境容量核算方法和过程为:

(1)预测安置区人口

安置区75个村庄,在设计基准年1994年的总人口为13.13万人,按照河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期推算,到移民设计水平年1996年,安置区原居民人口增长为13.72万人,到校核水平年2000年为14.27万人。

(2)确定人均耗粮标准

人均耗量标准采取各县(市)的规划标准。根据安置区各县(市)的“十年规划”,安置区的人均耗量标准,设计水平年为545kg/人.年,校核水平年为549kg/人.年。

(3)预测安置区粮食总产量

预测粮食总产量需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土地改良、种子改良、耕地总面积的减少等。在综合考虑影响粮食总产量因素后,根据安置区各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预测。库区一期移民安置涉及到的57村庄,设计水平年粮食总产量为13218.6万kg,校核水平年的粮食总产量为14291.9万kg。

(4)环境容量核算

根据以上预测数据可以计算出,安置区57个村庄,在设计水平年可容纳的人口总数为24.25万人,扣除原居民人口13.72万人,可安置移民10.53万人;在校核水平年可容纳的人口总数为26.03万人,扣除安置区原居民人口14.27万人,可安置移民11.76万人。

通过以上环境容量的预测核算,我们可以知道,小浪底库区一期移民的安置区,环境容量比较宽裕,4.61万人在这75个村庄中进行安置,不会出现土地资源短缺,粮食不够吃的现象。移民在这里,其生产生活水平可以得到逐步的恢复和持续的发展。

4 专家咨询服务保证了规划设计的成果质量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3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跨越大巴山及鄂西山地,位于北纬28°31'~31°44',东经105°44'~111°39'之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0个县区,总面积约7.9万km2,总人口3000万人,其中三峡工程城乡移民120万人。库区土地面积约13万km2,其中耕地面积214.447万hm2,山地约占土地面积的64.1%,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山区。目前,三峡库区山高坡陡,人多地少,人地关系紧张,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低,地质灾害频发,污染严重,百万移民的搬迁安置更是增加了库区生态环境的压力,是我国生态环境的敏感区、脆弱区和易污染、易破坏区。

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目前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

a.政策方面。1995年成立了下属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三峡生态与环境保护协调小组,2001年成立了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与《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以指导和促进三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999年后,国务院先后提出了“两个调整”(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大量外迁安置调整和搬迁工矿企业结构调整)和“两个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和水污染防治)政策,对保证库区生态环境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国家强化对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等环境保护工作的执法检查,定期、不定期地对三峡库区的企业、水域和沿岸进行检查,以加强对三峡库区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

b.具体措施。①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国家环保总局于1995年组建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对三峡工程涉及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已连续12年向国内外年度监测公报;②在各县的移民安置规划中编制了移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③移民外迁。近8年来,三峡库区已完成近20万人的农村移民外迁,为减轻库区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显著作用;④破产关闭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搬迁企业。目前库区已破产关闭这类企业近千家,可削减COD排放量1.5万t/a;⑤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投资40亿元用于规划库区20个区县兴建城镇污水处理厂21座(污水总处理规模159.5万t/d)兴建城镇垃圾处理场41个(垃圾总处理规模7380t/d)确保到2010年库区及其上游主要控制面水质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到2006年底,库区规划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已基本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将投资120亿元(一期治理40亿元,二期治理80亿元)治理库区崩滑体617处(近期治理197处),实施监测预警742处。现库区一、二期规划的治理项目大多数己顺利完工;⑦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倾斜库区水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库区长江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小流域水土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农业生态工程和生态建设综合治理的1‘青山绿水工程’。到2006年底,三峡库区治理水土流失2万km2,其中安排造林计划90万hm2,退耕还林、还草数万hm2,兴建基本农田18万余hm2,营造经济果林20万余hm2,使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4%,进入库区的泥沙减少了60建立了12个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实施了对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以及中华鲟、胭脂鱼等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工作,使库区一大批珍稀植物和珍稀动物得以保存;⑨采用高新技术进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三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采用了“3S”(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监测精度达到1:50000,信息提取准确率达85%以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每年定期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移民安置、搬迁企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工作进展顺利,库区水质、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基本良好3]。但由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加之百万移民大规模搬迁安置给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可变因素,因此,目前库区生态环境仍存在着如下主要问题:

a. 水库蓄水加剧了库区地质灾害。三峡库区系古滑坡、丹塌和岩崩多发区,水库蓄水后会诱发地震、滑坡和库岸坍塌。

b. 7水库蓄水增加了水污染防治难度。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深增加,流速减缓,江水自净能力减弱,部分支流口形成的库湾受回水顶托影响,易出现水域富营养化现象。

c. 安置百万移民给库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三峡工程建设淹没库区大量土地,同时需要就地安置城乡移民100万人,还需要搬迁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复建为数众多的工矿企业、公路桥梁、港口码头、电力通讯等,粗略统计需要占用土地1万多hm2,使库区人地矛盾更加尖锐。同时,安置20多万农村移民要占用大量土地,毁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对库区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d. 水荦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三峡水库将在库岸带145~175m水位之间形成一个落差达30m的季节消落区,面积达348.93km2。在水位周期性涨落影响下,消落区易成为腐败型沼泽地带,危害人群健康,并造成崩塌型地质灾害、库岸带裸秃荒漠化等问题,危及部分城镇和农村安全,对库区水岸生态系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3.对策

为进一步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三峡库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移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兴生态库区,提出如下建议:

a.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库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增强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意识,自觉减少污染,促进库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b. 完善环境保护规划,健全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应研究制定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战略,组织编制《三峡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划〉及配套规划,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坚持政府领导、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稳步推进、讲求实效等原则,运用生态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等可持续发展理论,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依靠科技支撑,协调好经济发展、移民安置、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移民脱贫致富、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4。

c. 出台环境保护法规,依法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应通过必要的立法和行政手段,贯彻实施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国家及重庆市、湖北省人民政府应组织力量,尽快研究、制定和出台三峡水库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关系、利益及职责,依法开展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d. 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环境保护。①建立健全水库管理机构,制定系统配套措施,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等多种手段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证库区用水、地质和生态环境安全;②在库区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强工矿企业“三废”治理工作,强化库区水、气、噪音的防治,确保城乡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废气、噪音及船舶废水排放达标;③采取“一池三改”措施,控制人、畜、禽粪便随意排放,推广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防止乱施滥施农药、化肥,努力控制和防治农村面源污染;④综合治理库区水土流失。结合工程治理、生物治理,采用高新技术对山、水、林、田、路进行配套整治,统筹实施长江防护林、水库生态屏障带建设,以及天然林资源保护、小流域水土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水土保持工程和农业生态工程;③有序实施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解决库区人口超载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的战略性措施。据测算三峡库区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人口为20万人,中央、重庆市、湖北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制定生态移民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适时编制生态移民规划,采取农业安置、二三产业安置、自谋职业安置、劳务输出安置、教育培训安置、城乡统筹转移农村移民安置等多种模式,并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政策信息宣传及科技培训力度,强化管理,促进生态移民有序进行;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三峡水库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奠定基础;⑦科学实施水库生态调度。水库调度要统筹兼顾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及生态等,合理制定水库生态调度方案,科学实施生态调度,确保库区水环境和河流生态健康。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岗南水库;水质现状;水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1 水源地的重要作用

(1)岗南水库地理位置和作用非常重要

承担着省会石家庄市和下游铁路、公路、华北油田乃到京津的防洪保安任务,同时担负着下游2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及石家庄市的工业区居民生活用水,是水利部2006年核准公布的首批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之一,也是北京应急供水水源地之一。

(2)城市供水保障情况

根据石家庄市引岗黄水库水供水二期工程(实现从水库引水且以岗南水库为主供水源)初步设计,设计年引水量为1.32亿M3, 其中石家庄市区1.00 亿M3,石化区0.32 亿M3。岗黄两库向石家庄城市供水量约占全市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一,供水保证率为95%。据统计,岗南水库自1960年建库供水以来至今,多年平均入库水量约为8.5亿M3,2000年以来水库正处于严重的枯水期,年均入库水量为3.0亿M3,2001年入库水量最少为1.33亿M3,加之关键时期可适当动用一部分死库容,故向石家庄市城市供水是有保障的。

2 水源地水质现状

岗南水库近几年来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水库水质达到I、II类的月份占总监测月份的90%以上,只有个别月份水质为III类。水体水质除总氮、总磷两项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要求,其它指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要求。水体中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磷、总氮等五项指标浓度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总氮深度值范围为0.9~3.49mg/L,总磷浓度值范围为0.06~0.145mg/L)。

3 水源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房地产采矿选矿业的迅猛发展,水资源保护工作越来越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汛期降雨量的减少导致地表水量减少,河流湿地面积逐年萎缩;二是入库河流河道中的无序采砂作业和滥采乱挖乱堆行为,致使弃碴堆弃在行洪河道内,构成了行洪隐患;三是因道路建设,荒山开发基础设施建筑造成的大面积的山体破坏,加大了水土流失面积;四是库区周边的垃圾带,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的污染,导致了一定范围内水质的下降;五是环库大规模开发建设,导致库域自然风貌改变,生物物种减少;六是周边房地产业的开发,对库区水资源胁迫程度加大,必将对水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4 加强水源地保护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4.1 加强节水宣传

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每年都以“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契机,结合“12.4”法制宣传日和年度宣传教育主题,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宣传规划及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标语、橱窗、宣传画、传单等宣传媒介,通过召开座谈会、悬挂张贴标语、观看节水科教节目、深入库区乡镇村散发节水传单等方式,组织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

4.2 联合执法加大库区执法力度

联合执法,整合执法力量,有利于发挥流域和地方地积极性,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加大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促进水源地保护。2011年6月,入汛以来,岗南水库库区出现了利用特制机械从水库砂层中吸铁吸砂进行盈利的吸铁船只,8月8日,由市武警、平山县政府、平山县公安局、平山县环保、平山县畜牧水产局、平山县交通局、岗南水库管理局、环库区的6个乡镇共计500余人组成了水、陆两支队伍合力取缔水库违法吸铁船,这次联合执法,彻底清除了库区违法作业活动,为保护岗南水库水质和安全度汛工作保架护航。

4.3 建立突发性水资源污染处理组织机构

应急处理指挥部――是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件发生后,由行政首长负责的各级管理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专门议事协调机构,它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由涉及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部门参加,通过立法赋予的特别权力,从而建立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处理的组织体系,以便事后从容不迫地进行组织协调工作。

4.4 建立水质监测系统

岗南水库控制流域内设有水质监测站21处,其中滹沱和干流及库区站12处,支流站9处,基本控制了流域内各河流的水化学特征变化情况。当地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岗南水库水污染防御工作高度重视,目前,石家庄环境监测中心在库区设有1处水质自动监测站点,能够对7项水质指标进行自动监测,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石家庄分中心,在库区水域设有2处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其中位置靠上游的西柏坡站可自动监测5项水质指标,位置靠下游的供水口可自动监测7项指标。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石家庄分中心对岗南水库水质的取样监测频次为旬测,对水样检测34项水质指标,并对水库水质进行综合评价。

4.5 搞好水污染防治,保障饮水安全

岗南水库是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根据河北省九届人大常委批准的《石家庄市岗南、黄壁庄水库水源污染防治条例》及水功能区划要求:一级保护区内严禁倾倒垃圾、直接向水体排污,目前岗南水库在这方面做得好;二级保护区内,针对库区存在的农村面源污染,建议当地政府鼓励群众采取垃圾集中收集、存放、运输、处理,完善农村排水、排污等及管网建设,克服雨天粪便到处流,风起垃圾满天飞的现象。

4.6 积极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建设绿色生态屏障

对库区及其上游水土流失治理进行全面规划,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根治水土流失。抓好库区绿化带建设,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岗南水库自2006年至今,结合库区实际,因地制宜,对工程管理范围内应绿化区域(面积800亩)制定并实施了水库工程管理范围绿化规划,现已完成绿化面积达520亩,绿化覆盖率达65%,种植各种乔、灌木共计46337株 ,主要品种有雪松、馒头柳、合欢、桧柏、紫薇、火炬、国槐等20余种,种植草坪8094平方米,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有效地防止了库区水土流失,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善。

4.7 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水资源

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成立水资源专职管理机构,搞好水资源科学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以及担负各项管理职能;以实施取水许可为重点,严把取水许可审批关;依法征收水资源费,用水管理上实行计划用水,计量收费,定额管理;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好水处理回收利用;依法查处破坏水资源,无证取水等水事违法案件。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5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以交通运输、仓储为主要依托的物流业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加。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物流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潜力巨大。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提出了“绿色物流”的概念(Green Logistics),其定义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内涵包括集约资源、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废弃物物流。近年来,国内不少企业开始在该领域展开探索。特别是在仓储行业,“绿色仓储”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

绿色仓储的内容

据统计,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加工制造的时间仅占5%,其余时间都用在存贮、装卸、运输等环节,作为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发展绿色仓储对实现绿色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我国的仓储行业已经开始形成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中国仓储协会组织起草的国家标准《通用仓库及库区规划设计参数》(GB/T28581-2012)附录中提出,绿色仓库基本要素包括:(1)仓库的设计应统筹考虑仓库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仓库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2)仓库的设计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标准,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据中国仓储协会会长沈绍基介绍,鉴于推进“绿色仓储”的重要性,2013年12月24日,中国仓储协会召开内部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了“绿色仓储”的内容、工作计划、内部分工与工作机制等事项。会议认为,绿色仓储是一种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从事仓储建设、经营与作业的行为,在节能减排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上有着巨大的潜力。其内容主要包括仓库建筑材料(环保材料,可循环利用等)、仓库结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等)、仓库屋顶发电、节能技术(节电、节水等)、采用节能的仓储设备等五个方面。

核心技术及实现方式

与传统仓储相比,绿色仓储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址合理,节约运输成本。如果仓库过于松散,会降低运输效率,增加空载率;如果过于密集,又会增加能源消耗,增加污染物排放;仓库布局要总体规划,依据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要求,做到绿色仓储化。

其次,仓储布局科学。使仓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最为充分地利用,从而实现仓储面积利用的最大化,减少仓储成本。

第三,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和运营对所在地产生的环境影响,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及设备。

目前,绿色仓储的相关技术主要涉及节电、节水、采暖等,如采用节能反光屋顶、太阳能屋顶、高效节能的照明系统、先进的低能耗的制热和制冷系统,以及利用循环雨水进行绿化灌溉等。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的引入尤为引人注意。据了解,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它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特别是在仓储行业,可充分利用仓库集聚区仓库屋顶优势,合理利用仓库屋顶,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装置,为仓储企业的仓库内设施进行供电照明、通风、空调等,库区内的路灯、电动叉车充电站及库区办公区提供电力。有统计显示,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板可实现每年100度左右的年发电量。

此外,在仓库日常经营管理上,通过绿色管理实现节能减排。具体做法包括:(1)依托和应用信息化系统,实现无纸化作业。(2)采用绿色、节能、环保、标准化的物流仓储设备。(3)通过托盘共用减少托盘使用量,减少资源浪费。(4)减少使用一次性耗材(如一次性缠绕膜、一次性纸箱等),实现物品的重复利用等。

探索与实践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国内对绿色仓储的探索始终存在。其中,以普洛斯、安博、盖世理等外资物流地产商为突出代表,他们在为中国市场提供高质量物流仓储设施和服务的同时,也在环保和资源集约化利用方面给中国的仓储行业带来了诸多经验和启示。

以普洛斯为例,在中国,普洛斯致力于推广国外先进的绿色仓库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土国情展开一系列“绿色新举措”。比如,通过采用高反射率屋面、可回收钢材、ALC面板(吸热材料)、自然采光、通风、景观绿化(符合并超越有关标准)、新型节能环保灯具等环保元素推进绿色仓库的进程。以普洛斯北京空港物流园为例,园内使用了高反射率屋面、可回收钢材、吸热加气轻质混凝土(ALC)墙面板等环保材料和设施,大大减少了物流园碳的排放。

2007年12月,普洛斯与深圳市盐田港集团合作的盐田港普洛斯国际物流园项目,该项目引进了国际上多层库先进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先进的盘旋车道设计,使车辆能直接到达各层装卸货物。与使用升降梯的传统多层库相比,这一设计有效地帮助客户提高了装卸货效率和空间使用率,保证充足的停车位,并为盐田港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仓储设施建设带来了成功的经验。

在物流中心建设方面,2011年7月,乐购(Tesco)首家购地自建的绿色物流中心在浙江省嘉善盛大开业,该物流中心整体采用节能设计,仓库面积达5,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将近24万平方米。应用了可再生能源、改良的仓库屋顶保温层、墙体PIR保温材料、T5照明、高能效热交换器、中水回收系统等一系列先进的环保节能技术及设备,节能方面的投资超过2000万元。与国内传统的物流中心相比,预计节能45%,节水40%,并减少35%碳排放。

在物流装备制造行业,2013年8月,世界著名叉车企业永恒力公司位于上海青浦的新工厂正式开业,除了具备强大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外,该工厂还进行了精密的能量概念设计,比如夏天主要利用水进行温度调节,与同类设备相比,冷却剂的使用减少了90%,并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冬季采用地热供暖,未利用能量将通过系统返回地下;配备节能系统,将净化过滤空气输送至各办公室,降低了整栋楼的空气湿度。凭借这些环保设计,永恒力新工厂于开业典礼上被授予Leed Silver证书。

此外,近年来不断有国内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项目获得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认证。如耐克中国物流中心、联合利华天津工业园一期工程等。

绿色仓储行动计划

沈绍基表示,绿色仓储涉及仓库建设、节能技术应用、仓库经营与仓库作业等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推进先进的冷库系节能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耗电;在仓库屋顶采用光伏能源技术,可以实现分布式发电;在仓储配送方面推进共同配送,可以大幅度提升物流效率;仓库作业采用绿色包装、绿色搬运等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碳排放。

为了全面推进中国绿色仓储发展,实现仓储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仓储协会提出了“绿色仓储行动计划”。根据初步方案,该计划将包括绿色仓储合作伙伴计划、绿色仓储节能环保计划、绿色仓储技术与装备优先推荐计划等三方面内容。

(1)绿色仓储合作伙伴计划

参与绿色仓储合作伙伴计划主要有四类:货主、生产企业、仓储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合作伙伴计划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不同的节能减排策略。如:为货主企业提供集约化的绿色存储和共同配送策略;为生产企业提供企业自有仓库节能减排解决方案;为仓储企业提供节能降耗解决方案和绿色屋顶发电技术;为物流企业提供绿色搬运、分拣与包装技术等等。

该计划企业自愿免费加入,加入企业承诺优先采用绿色仓储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实现节能降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可以在环保管理方面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在公众中的声誉,同时向员工证明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同行业中被公认为行业领导者地位。

(2)绿色仓储节能环保计划

计划初期重点推进“中国仓储绿色屋顶解决方案”和“中国冷库建设节能解决方案”,企业自愿加入,签署协议即可。新加入企业首先要签署协议加入绿色仓储合作伙伴计划,再加入节能环保计划,并承诺采用绿色仓储解决方案,推动企业仓储的节能降耗和追踪排放。

参与该项目的企业可以获得项目组详细的技术支持,以帮助企业改造和新建仓库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等相关技术;并帮助企业申请国家的系列政策支持资金;此外,这些企业还可以从节能减排中获得降低成本等直接的好处。

(3)绿色仓储技术与装备优先推荐计划

在基于绿色仓储认证的基础上,项目组会定期公布最新的绿色仓储技术,公布通过“绿色仓储”认证的技术供应商和项目集成商,企业的技术会被列入国家环保推荐项目,会被列入绿色仓储行动计划主要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目录,企业还可以申请在产品外部或宣传资料中粘贴绿色仓储标识。对在环保方面表现杰出的供应商,还可被项目组评为绿色仓储突出贡献企业,并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备案,优先获得贷款、政策等扶持。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6

2006年水利局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实施四大工程,抓好四块工作。”

一、围绕一个中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府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实际,联系广大群众的利益和要求,结合我市城市化建设和率先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开展好各项水利工作。版权所有

二、突出两个重点。要突出加强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两个重点,通过水利工作的不懈努力,建设高标准水利工程体系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不断加强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等水的安全度,改善城市水环境、农村水环境及整个东阳市的水生态环境,促进我市水利工作向城市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效益水利转变。

三、实施四大工程。即抓好以水库保安、清水河道、农民饮用水、灌区改造四大重点工程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1、抓好水库保安工程,提高我市水库的安全度。××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概算总投资9500万元,现已列入水利部第二批除险加固规划,明年开工建设。2006年度报省待批立项的“千库保安”工程有8座,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2、建设农民饮用水工程,努力改善农村用水条件。2006年度我市“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计划投资约3500万元。重点建设××水库向××供水工程。同时要继续解决好部分山区的农民饮用水问题。3、开展清水河道建设,积极推进水生态环境建设步伐。2006年度我市计划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整治河道长度约25km,投资约5000万元。主要项目有堤防工程和综合整治工程,城防四期工程4公里堤防建设、江心岛园林绿化工程、江滨公园农机化学校段工程等。4、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提高灌区水利用系数。我市明年将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2240万元,明年开工建设第一期渠道改造51.27公里;××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计划投资744.1万元,明年要完成防渗加固渠道13公里。另外要抓好××流域开发和向××水库引水工程、××镇甘溪坑水库工程、××库区生态修复工程。水电开发要完成××电站、××电站、××电站、××电站等建设。做好面上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指导工作。

四、抓好四块工作。即做好防汛抗旱、水政执法、水利改革、水利经济四大块水利工作。1、抓好防汛防旱工作。按照防汛预案,做好人员、物资、抢险队伍准备,开展防汛大检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利用好防汛信息指挥系统,加强水库管理调度,确保水利工程度汛安全。同时针对去年、今年旱情中出现的问题,做好防旱抗旱工作。2、严格水政渔政执法。加强水法律法规和水工程安全宣传,提高市民水法制意识。以规范管理、查处案件为重点,抓好水政执法管理。认真做好审批许可、监督管理、规费收缴、解决重大水事纠纷等工作。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制止和查处水事、渔事违法行为。3、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实施好5座试点水库管理单位的体制改革工作。积极推行管养分离,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和用人制度改革,强化内部目标考核,将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4、加快水利经济发展。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科学合理调控好水库水资源,在保证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尽量多发电。供水部门做好安全供水,多出效益。充分发挥水产行业协会的作用,以项目为抓手,以基地为载体,促进我市渔业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港口 物资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66-011 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普遍存在思想上对物资管理认识比较肤浅的问题,认为“我”需要的就是生产的需要,公司就必须买。基层单位提报的部分物资需求计划的合理性有待提高,存在有新的不用旧的,该换不该换的换了,该修的不修了,该买不该买的买了,该买国产的买了进口等现象。

(2)对一线生产的了解不够深入,对部分物资的使用状况监督不到位,不能有效地控制现场物资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个别物资存在以领代耗的现象物料使用缺乏有效监督,使用消耗缺少标准,存在浪费现象。

(3)物资定额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对公司实际生产及设备维修保养用料的定额制定,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物资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责任心等素质普遍不高,对物资工作存在对验收标准不统一、对技术要求高的物资把握不准等问题,存在仅凭感官验收物资等现象。

2 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的途途径与措施

(1)物资管理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物资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有工作思路,用最小的支出、最小的代价把工作完成,把工作做好。公司要有目标计划措施、职责分工要明确,各单位要各负其责。要统筹合理安排好设备使用和人员的分工,要高度重视物资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庭,要把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要采取科学有效地的管理办法,本着“省下的就是赚了的”原则控制好成本。

①物资采购计划方面:在计划审批前,及时了解生产情况,掌握提报单位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继续落实每月物资需求计划预编会制度,对各单位月度提报的采购计划逐项进行分析,保证物资需求计划与生产装卸需求和设备保障运行紧密结合,减少计划提报的盲目性。

②物资招标采购方面:严格按照公司招投标采购办法有关要求实施物资采购,严格落实密封报价,合理有效地控制成本,贯彻落实“阳光采购”,要制定企业供货商考核管理办法,对企业现有的合格供货商资质进行审核,掌握其相关及授权资质的情况,明确供货商的经营范围。及时掌握市场变化,了解物资市场价格动态,加强与现有的厂家及供货商谈判,做好询价、比价工作,切实将物资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建立健全厂家档案,进一步理顺采购渠道,坚持厂家采购的原则,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采购,做到货比三家。

③物资库存方面:对通用类、常用类物资鼓励供货商为企业备存,企业需要时供货商按照协议价格供货,降低企业库存资金的占用;对现有的库存物资认真做好盘查统计,切实提高库存物资的流通率,保证库存合理。

④物资验收方面,要严把物资验收关。坚持物资验收制度,物资入库,必须保管员、采购员共同验收确认方可入库。大宗物资做好检斤、计量,重要物资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确认验收。确保采购到位物资的质量和数量可靠。

(2)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物资管控模式。物资管理模式是否有效,各流程规范是否规范,最终反应的结果就是材料消耗是否合理。是要从其计划提报的科学性、采购过程的严谨性、库存额度的合理性、消耗环节的规范性上对比找差距,取长补短。

①在物资管理工作中要分轻重,要有重点,要抓薄弱环节,要抓重点,要以点带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特别是在单位管理基础比较差的情况下,更要抓重点。物资管理主要从计划提报,物资采购、物资储存,物资消耗四个重要环节的管理,作为物资管理部门要分析哪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并且找出这个环节所存在哪些问题,要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②做好物资定额管理工作,逐步推行物资计划定额、采购单价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物资管理措施。并针对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的物资定额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分阶段落实完善物资定额管理标准。通过定额管理促使各项物资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用生产需求指导物资需求,保证生产的同时更好的控制成本支出。

③加强物资在生产使用环节的跟踪监督,了解物资的使用质量的同时,保证物资全过程监督控制有实效。坚持每月对各设备单位物资使用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各级库存物资“账、卡、物”是否“三相符”,及时对检查中的缺陷进行了纠正、整改。

④积极与基层设备单位沟通配合,积极了解一线生产现场的需求,在备件修旧利废、物资循环再利用等方面积极做工作,加强与设备制造和改造厂家联系,切实降低材料成本消耗,全力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场地生产装卸顺利开展。

(3)建立供货商综合服务评级制度。通过制定供货商服务质量考核办法,提升公司供货商的自主服务意识。对信誉高、价格相对可靠、售后服务质量好且为公司主动做好储备的供货商,审议通过后可提高他们的供货额度。对综合信誉差的供货商,逐步进行降级,减少供货额度,直至取缔供货资格。通过这一举措,更好的用制度来约束供货商的行为,评价供货商的服务。

(4)统一建立物资信息管理系统为契机,规范企业物资管理各流程。物资管理要加强物资信息化管理手段,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变靠原始的简单的手工操作,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物资管理整个流程水平,使物资管理工作处于最佳状态。系统涵盖计划提报审批、网上招标比价、分类验收入库、领用跟踪查询四大板块。计划提报前,可以先通过系统查询一级库、二级库的库存情况,合理编订需求计划;可以通过网上限时招标比价采购,规范采购环节;可以将阶段性采购的物资价格进行归档查询,形成价格档案;可以合理分清哪些物资需要入到一级库管理,哪些物资可以暂存二级库管理,同时对一、二级库物资进出过程及时跟踪。

(5)加强物资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第一,通过定员定岗、持证上岗等方式提高物资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引导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业务技能,促使员工了解公司的发展情况,如发展愿景、经营方针、规章制度等。第二、多找自身不足,多向兄弟单位学习,多走出去调研,通过学习,促使员工工作态度积极转变,借鉴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取长补短。

3 结语

提高港口物资专业管理水平,提升物资工作保障生产、控制成本的综合能力,“全面、规范、实效”的完成物资管理及各项保障工作,全面提高“保障生产、服务一线”的综合管理水平,做到用最低的采购成本和最短的采购周期提供最有效的保障措施,保证港口生产需求。

参考文献

[1] 赵光银.对物资管理和采购成本控制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9(10).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8

2010年度,水库管理处在市水务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民生水利、创建服务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为抓手,以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积极组织农业综合开发、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配套建设,水库水环境整治,库区水源保护,确保城乡安全供水,加快农业节水步伐,科学合理安排水库水资源。协调各项用

水安排,严格执行水库控制运行计划。顺应天时、地利,取得了安全供水增量增价,水库发电效益显著提高,灌区二项工程节水效益明显提升,供水能力明显增强的良好局面。

一、争优创先创新发展

水库管理处党支部,拥有正式党员名,预备党员人。过去的一年,库党支部凭着一股韧劲,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出色完成局交办的各项管理任务,完成水库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全年共完成全年供水万吨,发电量万度。安排农业用水万立方米。组建精干人员,确保万亩林场安全防火。争取电站改造、河道水环境治理、水库与灌区维修养护各项补助经费,及时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开创的党建工作与经营业务的双丰双收。

二、适应新形势真抓实干

2010年我库积极参与水价调整核算,实现供水电子遥测计量,大坝水库安全供水实时电脑监控,安排专项经费,实施库面保洁工作常态化、责任化。承担原引水管道供水同时,配合水厂扩建工程,积极落实城市年供水量万吨的综合调度方案研究,确保城市供水,兼顾农业与近库村的生活用水供给。上旺水库划归我库管理后,水库管理处研究制定两库连调供水方案的实施计划,灌区用水管理向科学调度、一体化管理的工作目标迈进。以农综开发与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为平台的灌区节水配套工程建设全面铺开,目前已完成节水干渠衬砌加固工程千米,建设目标任务完成过半,在建设过程中,落实局制定的水利惠民、水利富民的各项政策,克服各种困难,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得到沿线群众的好评与支持。

三、未雨绸缪,2011年度狠抓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

2011年度,在抓好水库各方面管理工作的同时,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为有效落实今年的除险加固工作前期目标任务,水库管理处将借鉴兄弟水库除险加固丰富的管理经验,吸收他们优秀的管理成果,针对水库承担城市供水的特点,落实好信誉优良、实力雄厚的设计单位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尽早完成项目实施方案,把初设工作做深做细。积极协同有关单位,做好水库工程除险加固与其他在建或已建水源的联合调度供水方案的研究,做好在施工期内供水与断水及备用水源的保障关系,按计划蓄水。关键工程工序方案落实的加固工程总体措施,确保开工顺利,竣工及时。为我市最后一个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圆满完成贡献力量。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9

第一节自然地理

**县位于**市西部,距**市70余公里,东与铜梁县接壤,南与永川市和荣昌县毗邻,西与安岳县相连,北与潼南县交界。县境内总幅员面积1399平方公里。

一、地形地貌

全县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与川中丘陵的交接地带。境域略呈倒置的三角形。境内地势东南和西北部较高,中部和东北部低而宽缓。海拔高程267—934m。县域地貌的总特征是六丘三山一分坝。按照海拔高程和切割深度进行划分,可分为低山、丘陵和溪谷平坝三种类型。低山,海拔高程500-934m,切割深度大于200m,总面积为443.9km2。丘陵,海拔高程在500m下,切割深度在200m以内,总面积为809.01km2。溪谷平坝,相对高差在20m以内,地势起伏和缓,总面积为137.3km2。

二、水文地质

县域地处川拱与川东褶皱带两大地构造单元。境内地层,除濑溪河、怀远河岸分布有少量的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冲洪积堆积层外,出露基岩地层由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至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地层相成,厚度为374—1750m。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县境内分为三个地下水区:低山碳酸盐岩溶水区,分布面积24km2;低山碎屑岩裂隙水区,分布面积39.7km2;低山和丘陵基岩裂隙水区,分布面积1326.51km2。

三、气候特征

全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3℃,多年平均日照数1279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1006mm,县气象站用小型蒸发器多年测定,年均蒸发量1146.2mm,年水面蒸发量为802.3mm,一般陆地比水面蒸发量小。

四、河流水系

境内共有溪河239条(段),总长985.8km,统归长江流域。主要河流有濑溪河及其支流窟窿河、怀远河,河网密度为0.71公里/平方公里。

1、濑溪河及其支流

濑溪河发源于中敖镇白云村,流经县城、龙水、珠溪进入荣昌县境内,在泸县胡市镇注入沱江。县境内流域面积947.9km2,干流长71.4km,多年平均流量12.57m3/s,河床比降1.2‰。支流呈树状分面,主要有窟窿河、珠溪河和化龙溪,还有15条小溪河。

2、怀远河及其支流

怀远河发源于玉龙镇的白纸场,经拾万、万古、雍溪向东流入铜梁县,入小安溪后注入涪江。县境流域面积419km2,干流长38.4km,多年平均流量4.02m3/s。河床比降3.1‰—1.1‰。支流主要有雍溪河、跃进水库河、马跑场河。

第二节社会经济

全县辖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50个居委会,242个村,总人口92.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22万人。现有耕地面积63.73万亩,其中田50.25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20.33万亩,年产粮食47.8万吨。

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8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9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8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0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0.13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02亿元。

第三节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主要包括当地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过境水资源三部分。

一、地表水资源量

全县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为358.3mm,径流总量52770m3,其中当地地表水为49806万m3,入境水为2964万m3。不同保证率地表水水资源量P=50%为46986万m3,P=75%为30606万m3,P=95%为15303万m3。

二、地下水资源量

境内地下资源总量4179万m3,境内地下水补给量多年平均4447万m3,可开采量为3127万m3/年,已开采量为1075万m3/年。

三、水资源总量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6949万m3,其中地表水52770万m3,地下水4179万m3。不同保证率水资源总量P=50%时51883万m3,P=75%时34524万m3,P=95%时18828万m3。

本地水资源量53985万m3,过境水资源量2964万m3。2005年人平均拥有水资源量为614m3。按耕地面积计算,亩平均水资源量为845m3。

第四节水利工程现状

全县有各类水利工程4312处,蓄、引、提水总量2.11亿m3,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92座,山平塘3033口,石河堰683道,引水工程39处,电力提灌站445处。配套干渠212.35km,支渠806.24km,有效灌面49.08万亩。

一、蓄水工程

1、中型水库

有上游、化龙和龙水湖三座中型水库。上游水库总库容2670万m3,已配套干支渠3条长41.07km,设计灌面4.4万亩,有效灌面3.67万亩。化龙水库总库容2365万m3,已配套干渠7条长42.57km,设计灌面2.97万亩,有效灌面2.97万亩。龙水湖水库总库容1640万m3,配套干渠11条长33.36km,设计灌面2.69万亩,有效灌面1.84万亩。

2、小型水库

境内现有小型水库109座,其中小(一)型水库17座,总库容5207.1万m3,配套渠道201.69km,设计灌面9.47万亩,有效灌面7.65万亩,实灌面积6.55万亩;小(二)型水库92座,总库容2355.9万m3,配套渠道248.99km,设计灌面8.48万亩,有效灌面8.07万亩,实灌面积6.85万亩。

3、山坪塘

全县现有山坪塘2863口,蓄水量2166万m3,设计灌面10.99万亩,有效灌面10.5万亩,实际灌面9.66万亩。

4、石河埝

境内有石河埝683道,蓄水量2853万m3,设计灌面8.82万亩,有效灌面7.67万亩,实灌面积7.69万亩。

二、引水工程

1、中型引水工程—跃进渠埝

跃进引水渠全长5km,引水流量4m3/s,P=75%可引水量2539.7万m3,年平可引水量3244.4万m3。设计灌面(含跃进水库)5.18万亩,有效灌面5.18万亩,实际灌面4.24万亩。

2、小型引水工程

境内有小型引水工程38处,年引水量117.6万m3,设计灌面0.45万亩,有效灌面0.45万亩,实灌面积0.45万亩。

三、提水工程

境内提水工程为小型电力提灌。现有电力提灌站445处,装机容量16371千瓦,年提水总量2718万m3,控制灌面24万亩。

第五节供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2005年实际供水量和实际用水量

当年降雨量为1412.3mm,实际供水量10490万m3,其中水库5625万m3,引水渠埝1623万m3,山坪塘1596万m3,石河埝1451万m3,江河提灌站135万m3,机电井11万m3,其它工程49万m3。

2005年全县实际用水量10490万m3,其中灌溉用水6914万m3,工业用水738万m3,城镇生活用水1159万m3,农村生活用水1138万m3和其它用水541万m3。

二、供水现状分析

境内所建水利工程为蓄水工程为主,蓄水工程的总容积为19217万m3,蓄水工程起着丰蓄枯用,调节供需的作用。经调节,蓄水工程年供水量16009万m3,不同保证率的可供水量P=75%为20645万m3,P=95%为14845万m3。由于我县病险水库在汛期采取限制蓄水,影响了水库可供水量。故现状年水利工程实际可供水量P=75%为18580万m3,P=95%为13360万m3。

三、需水现状分析

经对需水现状进行分析,全县现状年P=75%时总需水27936万m3,其中灌溉需水20899万m3,工业需水4170万m3,生活需水2235万m3,生态环境需水180万m3,其它用水452万m3。现状年P=95%时总需水33613万m3,其中灌溉需水26461万m3,工业需水4170万m3,生活需水2235万m3,生态环境需水230万m3,其它用水517万m3。具体情况如下:

1、农业需水量

根据《**县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全县农田灌溉定额P=75%为481m3/亩,P=95%为609m3/亩;农田灌溉面积43.45万亩,由此得出灌溉需水量P=75%为20899万m3,P=95%为26461万m3。

2、工业需水量

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95726万元,根据《**县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工业用水定额为70m3/万元,则工业需水量为4170万m3。

3、生活用水量

(1)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

用水量处于“三增状态”常住人口增加、流动人口增加、人平用水量增加。需水量为1097万m3,其中居民生活需水775万m3,公共设施需水323万m3。

(2)农村人畜饮水量

随着农村改水工作的发展,农村人畜饮用水量逐步增加,需水量为1138万m3,其中地下水740万m3,人平年用水量14.6m3。

4、林牧渔及其它需水量

根据《**县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现状年林牧渔及其它需水量P=75%时为452万m3,P=95%时为517万m3。

5、生态环境需水量

根据《**县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现状年生态环境需水P=75%时为180万m3,P=95%时为230万m3。

四、现状供需平衡

根据现状年各类水利工程的水资源“来、蓄、供”等情况和水中长期规划,现状年P=75%时全县总需水量27936万m3,水利工程实际可供水量18580万m3,全县缺水9356万m3,占总需水量的33.5%。现状年P=95%时全县总需水量33613万m3,水利工程实际可供水量13360万m3,全县缺水20253万m3,占总需水量的60%。

从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来看,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P=75%利用率达到67%。

五、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

全县地处涪沱两江分水岭上,为溪河发源地,年均降雨量达1006mm,但全年降雨量的74%集中在汛期的5个月,使境内水资源总量的70%以洪水形式流走,余下的30%才以水利工程蓄水和地下水的形式储存。全县人均水资源量614m3,远远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属资源性缺水地区。

由于我县蓄水工程大多处于干支流的源头地区,调蓄能力差,供水保证率较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现有水利工程供水能力,预计到2010年P=75%缺水8917万m3,缺水范围遍及全县,涉及全县工业、农业、生活等各行各业,缺水成为制约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2、工程病险多,设施老化

境内的水利工程多为上世纪50—60年代修建,至今已运行40余年,出现问题较多:一是全县112座水库中,经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还有84座病险水库未整治,占水库总数的75%,水库的病险十分突出。二是渠系配套差、老化、淤积、垮塌、渗漏严重。全县现有1018.86公里渠道,其中已防渗514.96公里,只占应防渗渠道的50%。目前能正常运行的只有200公里左右,占防渗渠道的33.6%,土渠503.9公里基本不能正常运行。三是机电提灌站设备老化、失修严重。全县445处机电提灌站,目前能正常运行的只有134台,仅占总数的30%;带病运行的222台,占总数的50%;不能运行的89台,占总数的20%。

3、水环境日趋恶化

(1)水土流失严重

全县有水土流失面积541.81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720吨/km2,60%的水土流失来源于坡耕地和植被差的荒山荒坡。目前,全县急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24km2,其中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6.2%,每年流失量361万吨;同时近年来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0km2,泥沙流失量达156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资源,致使80%的坡耕地有机质含量低于2%,河床平均淤积厚1.5—3米,水利工程每年淤积量占有效库容的1.25%,生态失调,灾害频繁。

(2)河流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濑溪河沿河有县城、龙水镇、中敖、珠溪等城镇,城镇人口达10万余人,工业及第三产业产值占全县的80%以上。这些城镇每年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基本上是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内,河流污染现象十分严重。

(3)河道整治进度缓慢

县境内共有溪河239条(段),总长985.8公里。近年来我县仅在县城和龙水镇修建了城市护岸工程,大部份河道两岸垮塌严重,河面变窄;为了确保全县沿河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加快河道治理。

第六节“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及评价

“十五”期间全县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共投资6150万元建成了各类水利工程6680处,其中水库除险加固9座,山坪塘清淤1242口,新建山坪塘130口,石河堰整治160道,电灌站维修改造755处,新建微型水利4262处;渠道防渗、改造42.5公里,恢复改善灌面16.6万亩,新增节水灌面6.37万亩;新扩建了雍溪、宝顶、铁山等9座场镇自来水站和39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2.64万人的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6万亩,使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我县也加大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灌区改造、农村饮水解困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力度,完成工程总投资2732万元,具体情况为:1、化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完成了大坝坝体、坝基灌浆防渗,大坝内、外坡加固,溢洪道改造,增设观测设施、新建水库管理房和防汛公路建设;完成工程总投资1558万元。2、濑溪河灌区**灌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主要完成了跃进引水渠防渗配套5.571公里,跃进水库干渠防渗改造13.405公里,化龙水库干渠防渗改造9.734公里的建设;完成工程投资1480万元;工程完工后,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3,恢复改善灌面3.26万亩。3、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十五”期间我县共建成了各类农村人饮工程48处,其中新建场镇自来水厂9处,农村集中式人饮工程39处;工程总投资762万元;工程建成后,解决了我县16个乡镇2.64万人的饮水困难。

“十五”期间,我县各类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提供了各类用水,基本上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为全县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七节面临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党中央和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被列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出台了中央1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国家已经并将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央已经明确指出,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同时同志“两个倾向”的重要判断,对各有关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体现了中央动员全国力量支援农业的决心和魄力,这将开启中国社会转型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最主要的方针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预示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切实向农业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

水利是农业农村的重要基础产业,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产业的投入,也必将带动对水利特别是对水源工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的投入,水利建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工作,水利部也把解决饮水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位任务。提高供水质量,保证饮水安全,是当前水利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和机遇。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将“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与水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全面推进水利的发展和改革,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

二是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原则,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原则。水利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思路和目标,突出建设重点,稳步推进。

五是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

六是坚持科学创新的原则,积极探索治水规律和治水方略。

第三节总体目标

本次规划总体目标是提高城乡供水能力、保证供水安全、增强基本农田灌溉和防洪抗旱能力,到2010年全县水利化程度达70%,城乡供水保证率达95%;到2020年全县水利化程度达80%,城乡供水保证率达95%,走在全市水利化的前列。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开发与保护并举、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突出水资源供给、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三个重点,加快以玉滩水库扩建工程为主的水源工程建设、病险水库整治、灌区节水改造、河道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和人饮安全工程建设,逐步建立起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的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防洪保安保障体系,有效的生态环境和水环境保护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格局,确保城乡生产、生活用水,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区域布局上,中部和南部地区以玉滩水库扩建和濑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东部地区以琼江调水和淮远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西部地区以病险水库整治和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北部地区以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人饮解困为重点,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大、中、小、微型工程相结合,新建与整治同步,增加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缓解缺水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

1、逐步建立起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的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格局,确保全县人民生活用水,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初步改善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到2010年,规划扩建大型水库1处,新建调水工程1处,扩建小(一)型水库2处,新、扩建小型水利工程1543处,新增灌面1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0.86万亩,发展节水灌面7万亩;改造乡镇自来水厂9个,解决农村人饮安全10万人,让农村群众吃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到2020年,规划扩建中型水库2处,扩建小(一)型水库6处,新、扩建小(二)型工程33处,新、扩建小型水利工程1588处,新增灌面1.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3.5万亩,发展节水灌面12万亩;改造乡镇自来水厂11个,解决农村人饮安全25.6万人,农村群众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

2、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防洪保安保障体系,在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上有明显的加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能力有较大提高。到2010年县城、龙水镇达到20年一遇,中敖镇、珠溪镇、智凤镇、三驱镇、雍溪镇达到10年一遇洪水标准,调蓄洪峰的能力增强。规划完成84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到2020年其余涉河乡镇达到10年一遇洪水标准。

3、初步建立起有效的生态环境和水环境保护保障体系;在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治理水土流失,减轻水资源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上有明显的改变。到2010年完成122.8km2水土流失治理,建立起水保预防监督体系,有效遏制城乡饮水水源污染和初步改善饮水质量,完成濑溪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到2020年完成248.6km2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完成怀远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

第三章供需平衡分析

第一节需水预测

一、预测原则

需水预测的原则一是充分考虑科技进步对用水的影响,提高用水效率。二是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满足城乡生活用水需求。三是保障工业发展用水需求,协调各部门用水需要。需水预测方法主要是采用理论分析与历史发展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二、需水量

需水量由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三部份组成。经预测,到2010年全县总需水量P=75%为28846万m3,P=95%为34169万m3;到2020年全县总需水量P=75%为31843万m3,P=95%为36301万m3。具体情况如下:

1、城镇生活需水预测

全县现有总人口92.48万人,根据《**县城镇建设“十一五”规划》,通过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1%和3‰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到2010年和2020年,城镇化率分别达到38%、60%,城镇人口分别达到28万人和45万人。

到2010年城镇生活用水定额将增加到180升/人•日,公共用水定额增到100升/人•日,城镇生活用水1840万m3,公共用水1022万m3;到2020年城镇生活用水定额将增加到200升/人•日,公共用水定额增到130升/人•日,城镇生活用水3285万m3,公共用水2135万m3。

2、工业需水预测

“十一五”期间,要立足工业强县,依托比较优势,顺应工业化规律,壮大重点产业,强化工业支撑,把我县建成全市工业发展的重点县和主城区工业“退二进三”的重要承接基地。到2010年全县工业产值将达到86亿元,到2020年达到186亿元。

参照《**市西部供水规划》和《濑溪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等资料成果,预测2010年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用水定额下降至40m3;到2020用水定额下降至35m3。规划到2010年全县工业需水3440万m3,到2020年全县工业需水6510万m3。

3、农田灌溉需水

2005年全县有人均耕地面积0.8亩,按照《**市基本农田灌溉保障体系规划大纲》的要求,2010年全县人均灌溉面积取0.7亩,预测2010年全县有效灌面43万亩;2020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为38万亩。

本次规划采用《**县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灌溉定额P=75%为470m3/亩,灌溉需水20210万m3,P=95%为591m3/亩,灌溉需水25413万m3;到2020年灌溉定额P=75%为449m3/亩,灌溉需水17062万m3,P=95%为561m3/亩,灌溉需水21318万m3。

4、农村生活需水

随着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将大量减少,农村生活用水逐渐减少。根据《**县水中长期供求计划》,预测到2010年农村生活需水1576万m3,到2020年农村生活需水1890万m3。

5、生态环境需水

根据《**县水中长期供求计划》,预测到2010年全县生态环境需水P=75%为250万m3,P=95%为300万m3。到2020年全县生态环境需水P=75%为350万m3,P=95%为400万m3。

6、其它用水量

根据《**县水中长期供求计划》,预测到2010年全县其它用水P=75%为508万m3,P=95%为578万m3。到2020年全县其它用水P=75%为611万m3,P=95%为763万m3。

第二节可供水量预测

一、预测原则

在流域规划、**市西部供水**供水规划中明确推荐的工程优先;配套挖潜工程、除险加固工程优先;利用当地地表水资源的工程优先;具有综合利用的工程优先。

二、预测方法

1、根据不同水平年所需灌面、经济指标,分析论证规划的工程;然后本着工程难易,效益大小,择优选定兴建的工程项目。2、大型蓄水工程和调水工程的可供水量按**市西部供水规划的水量分配方案计算。3、小型水利工程可供水量按《**县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告》确定的可供水量。

三、可供水量

全县水利工程现状年实际可供水量P=75%为18580万m3,P=95%为13360万m3。通过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挖潜配套,同时新建水源工程、调水工程,到2010年新增可供水量P=75%为9419万m3,P=95%为9479万m3;全县水利工程可供水总量P=75%为27999万m3,P=95%为22839万m3。详见表3—1。

到2020年将在2010年可供水量基础上新增可供水量P=75%为2792万m3,P=95%为2109万m3;全县各类水利工程可供水总量P=75%为30791万m3,P=95%为24948万m3。详见表3—1。

第三节供需平衡结果

到2010年,随着玉滩水库扩建,琼江调水铜大引水工程,全县病险水库整治工程全部完成,全县各类水利工程P=75%可供水量为27999万m3,总需水量28846万m3,缺水847万m3,占总需水量的3%;P=95%可供水量为22839万m3,总需水量34169万m3,缺水11330万m3,占总需水量的33.2%。

到2020年,随着响水滩、胜天湖水库扩建工程全部完成,其它蓄、引、提等综合措施完善,全县各类水利工程P=75%可供水量为30791万m3,总需水量31843万m3,缺水1052万m3,占总需水量的3.3%;P=95%可供水量为24948万m3,总需水量36301万m3,缺水11353万m3,占总需水量31.3%。

第四章发展任务

第一节水源工程

本次规划的蓄水工程主要是利用地表水资源,拦截当地地表径流,满足农业灌溉、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需要;规划的调水工程主要满足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需要。“十一五”期间规划水源工程1547处,工程总投资110124万元,新增可供水量P=75%为7354万m3,P=95%为7994万m3;主要项目为玉滩水库扩建工程,琼江调水铜大引水工程,玉河、高洞子水库扩建工程,整治山平塘1042口,整治石河堰324座,改造电力提灌站177处。

2011年至2020年规划水源工程1627处,工程总投资49750万元,新增可供水量P=75%为2792万m3,P=95%为2109万m3,主要项目为响水滩、胜天湖扩建工程,黄木沟水库扩建工程,西北、东风、鸡公岩水库扩建工程,小(二)型水库新、扩建33处,新建山坪塘959处,扩建石河堰401处,新建电力提灌站228处。

一、水库新、扩建工程

1、玉滩水库扩建工程

玉滩水库规划扩建为大(二)型水库,总库容1.55亿m3,扩建后灌面33.3万亩,工程可供水量1.2亿m3,**片区可供水量5000万m3。工程投资8.65亿元。工程计划2006年动工修建。

2、扩建响水滩、胜天湖水库为中型水库

响水滩水库规划扩建为中型水库,总库容1600万m3,配套干支渠39.5Km。工程投资1.12亿元。工程建成后,新增可供水量P=75%时502万m3,P=95%时402万m3。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

胜天湖水库规划扩建为中型水库,总库容1500万m3,配套干支渠22.8Km。工程投资1.2亿元。工程建成后,新增可供水量P=75%时478万m3,P=95%时382万m3,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

3、小(一)型水库扩建配套7座,新增可供水量P=75%时876万m3,P=95%时336万m3,其中:

(1)小(二)型玉河水库规划扩建为小(一)型水库,总库容288.9万m3,设计灌面4000亩。工程总投资1526万元。工程建成后,新增可供水量P=75%时280万m3,P=95%时228万m3。规划在2010年前完成。

(2)小(二)型高洞子水库规划扩建为小(一)型水库,总库容185.1万m3,设计灌面5200亩。工程总投资1431万元。工程建成后,新增可供水量P=75%时144万m3,P=95%时66万m3。规划在2010年前完成。

(3)小(二)型黄木沟水库规划扩建为小(一)型水库,总库容109万m3,设计灌面3100亩。工程总投资812万元。工程建成后,新增可供水量P=75%时53万m3,P=95%时42万m3。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

(4)扩建小(一)型东风水库、西北水库、鸡公岩水库、豹子塘水库,使东风水库总库容达286万m3;西北水库总库容达461万m3;鸡公岩水库总库容达307万m3;使豹子塘水库总库容达521万m3。工程投资3454万元。工程建成后,新增可供水量P=75%时323万m3,P=95%时199万m3。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

(5)小(二)型水库扩建19处。即大埝沟水库、官石水库、坛子凼水库、松岭水库、双河水库、羊儿沟水库、申家沟水库、两岔河水库、太平水库、白鹤水库、红林水库、通天河水库、金竹水库、胜利水库、三岔沟水库、瓦厂沟水库、骑龙水库、响水塘水库、螺丝石水库。工程投资9446万元。工程完工后,新增可供水量P=75%时355万m3,P=95%时263万m3。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

4、小(二)型水库新建14处。即新桥水库、龙家沟水库、龙井水库、旦家沟水库、清源水库、丰城寺水库、高家桥水库、高丰水库、毛草沟水库、自生桥水库、朝阳水库、青坪山水库、峰子岩水库、凉厅桥水库。工程投资2712万元。工程完工后,新增可供水量P=75%时221万m3,P=95%时148万m3。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

二、新建琼江调水铜大引水工程

该工程从铜梁县安居镇上游的琼江河取水,分三级提水到**县化龙水库,管道全长86.14公里,年提水能力3679.2万m3,估算工程投资**部份1.65亿元。工程完工后,P=75%时可调水量1930万m3,P=95%时可调水量2700万m3。工程计划于2006年动工修建,计划三年建成。

三、新建山坪塘959处,蓄水量480万m3,新增可供水量P=75%时329万m3,P=95%时214万m3,工程投资2375万元,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整治山平塘1042口,总水量2180万m3,改善灌面4.56万亩,工程投资1745万元,规划在2010年前完成。

四、扩建石河堰401处,新增容积988万m3,新增可供水量P=75%时162万m3,P=95%时90万m3,工程投资1348万元,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整治石河堰324座,总蓄水793万m3,恢复改善灌面1.6万亩,工程投资1278万元,规划在2010年前完成。

五、新建电力提灌站228处,装机16343kw,年提水能力369万m3,工程投资6403万元,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改造电力提灌站177处,总装机容量9146kw,恢复改善灌面7.81万亩,工程投资2575万元,规划在2010年前完成。

第二节病险水库整治工程

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全县水库三类坝有84座,其中中型2座,小(一)型14座,小(二)型68座。按照市里的要求,结合我县病险水库的实际情况,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35座水库病险整治,其中上游、龙水湖、响水滩、白云、跃进、东风、十里沟,新胜等8座水库已列入中央补助计划并已下达除险加固计划。工程投资9678万元。工程完工后,恢复P=75%可供水量1665万m3,P=95%可供水量1198万m3。

2011年至2020年期间完成49座水库病险整治,工程投资4843万元。工程完工后,恢复P=75%可供水量400万m3,P=95%可供水量287万m3。

第三节河道防洪工程

一、河堤护岸工程

根据我县河道特点和城镇防洪工程现状,全县沿河场镇防洪工程主要采取修筑护岸工程的整治方式,通过整治,扩宽行洪断面,减少沿河两岸场镇的洪灾损失。“十一五”期间规划在珠溪镇、中敖镇、三驱镇、雍溪镇、宝顶镇、智凤镇等6镇修建护岸31.03公里,工程投资15234万元。2011年至2020年规划在回龙镇、拾万镇、季家镇、铁山镇等4镇修建护岸6.05公里,工程投资2510万元。工程建成后,可以保护沿河的宝顶镇、智凤镇、中敖镇、三驱镇等10个乡镇城镇面积3.81平方公里,居民3.54万人,新增建设用地1345亩,减灾效益达12835万元。

二、河道整治工程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3.0.1的有关规定,确定主河道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为确保行洪断面,减少洪灾损失,规划完成全县整治河道长29.14公里,工程投资3136万元。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珠溪镇、中敖镇、三驱镇、雍溪镇、宝顶镇、智凤镇6处,整治河道24.02公里,工程投资2800万元。2011年—2020年完成回龙镇、铁山镇、拾万镇、季家镇4处,整治河道5.12公里,工程投资336万元。工程完工后,可有效扩大河道行洪断面,降低洪水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节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一、濑溪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濑溪河灌区**灌片内设计干渠长290km,实际完成170km,设计支渠长110km,实际完成109km。规划“十一五”期间实施续建配套渠道总长98km,改造渠系建筑物18处,新增分水闸22处和提水泵站4座,工程总投资10075万元。2011年至2020年实施续建配套渠道总长302km,改造渠系建筑物25处,新增分水闸35处,新建提水泵站8座,工程总投资18712万元。

工程完成后,渠道水利用系数从目前的0.46提高到0.65,灌区的保灌面积将增加到26.98万亩,恢复改善灌面2.74万亩。

二、窟窿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窟窿河灌区内设计干渠长88.7km,实际完成77.4km,设计支渠长33.8km,实际完成31.7km。本次规划防渗改造渠道总长109.1km,改造渠系建筑物23处,新增分水闸36处和提水泵站8座。工程总投资2421万元。

工程完成后,渠道水利用系数从目前的0.45提高到0.65,保灌面积达3.75万亩,改善灌面0.74万亩。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

三、小型灌区

规划对全县小(二)型水库渠道进行防渗,总长42.2公里,恢复改善灌面6.98万亩,工程投资3050万元。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

第五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据调查,全县有35.6万人(**县城除外)饮水不安全,迫切需要解决。根据农村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规划采取以下工程措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在距县城、集镇自来水厂较近的农村居民点,依托已有自来水厂扩建、改建,辐射延伸供水管线发展自来水。具备集中供水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宜新建、改建自来水设施。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通过改扩建增加水处理设施。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在农民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

规划到2010年使全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用水的农村居民比例降低三分之一,即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0万人,工程投资3850万元。到2020年使农村居民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即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5.6万人,工程投资6740万元。

第六节城市供排水工程

一、**县城供水工程

规划“十一五”期间从上游、化龙水库铺设管道长30公里到县自来水公司高位水池,实现2水库向县城直接供水;同时对清明桥水厂进行扩建,使县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工程投资4830万元。

2011年至2020年期间,在玉滩水库扩建后,规划在宝兴镇赵家桥处修建1座中型提水工程,沿南珠公路提水至县城,输水管线长15公里;同时在南山新建1座水厂,日供水能力5万吨,并对县城管网改造22.7km。为2020年实现**县城“龙岗—棠香—龙水”组团模式,规划沿大邮路铺设管道连接县城南北管网,管线长约8km,整个县城的供水规模将到达15万吨/d。工程投资4932万元。

二、邮亭供排水工程

“十一五”期间规划把新胜、高洞子、十里沟和红旗水库等4个水库用管网连接,集中供邮亭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主要建设内容有高洞子水库扩建工程,新建新胜水库补水工程,改造新胜水库取水泵站,3万吨水厂扩建工程,新建万吨污水处理厂等。规划工程总投资8809万元,其中:“十一五”期间工程投资6721万元,2011—2020年工程投资2088万元。

三、场镇自来水站改扩建工程

为了建成水质优良、水量充足、普及率高的现代综合供水体系,规划对全县20个乡镇(除龙水镇、邮亭镇外)自来水厂进行改扩(新)建,年供水量2775万m3,工程投资7200万元,其中:

“十一五”期间规划新建智凤水厂日供水0.2万吨,玉龙水厂日供水0.5万吨,宝顶水厂日供水0.3万吨,回龙水厂日供水0.3万吨;扩建三驱水厂日供水1万吨,中敖水厂日供水0.5万吨,古龙水厂日供水0.1万吨,金山、高坪水厂日供水500吨。工程总投资2840万元。工程建成后,年供水量1095万立方米,可解决中敖、三驱等9个乡镇5.5万人的饮水问题。

2011—2020年期间规划新建石马水厂日供水0.5万吨,拾万水厂日供水0.2万吨,高升水厂日供水0.2万吨,铁山水厂日供水0.3万吨;扩建珠溪水厂日供水1万吨,万古水厂日供水2万吨,雍溪水厂日供水0.2万吨,国梁、龙石、宝兴、季家水厂日供水500吨。工程总投资4360万元。工程建成后,年供水量1680万m3,可解决石马、拾万等11个乡镇4.5万人的饮水问题。

四、污水处理回用工程

“十一五”期间规划在县城、中敖、龙水、智凤、珠溪等城镇修建5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7.5万吨,其中县城3万吨、中敖镇0.5万吨、龙水镇3万吨、智凤镇0.2万吨、珠溪镇0.8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90%,工程总投资43875万元。

2011年至2020年规划在县城、龙水、石马、宝顶、铁山、三驱、万古、雍溪、玉龙、拾万等镇修建10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9.6万吨,其中县城3万吨、龙水3万吨、石马0.3万吨、宝顶0.2万吨、铁山镇0.2万吨、三驱0.8万吨、万古1.5万吨、雍溪0.2万吨、玉龙0.2万吨、拾万0.2万吨;同时在季家、高升、宝兴、金山、回龙、高坪、古龙、国梁、龙石等乡镇新建污水处理池9座,使污水处理率达到90%,工程总投资43480万元。

这些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大大地削减排入濑溪河和怀远河的污染物,减轻河流水体水质的污染。污水处理后,可用于农田灌溉和工业企业用水,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第七节水土保持工程

一、水土流失治理总体布局

根据我县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结合县城经济发展规划,确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为:

1、对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规模较大,破坏地貌植被,已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县城周边5平方公里范围和成渝高速公路县境内段等10条公路两侧各300米的范围等重点区域,列为重点监督区。同时,采取以林草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方式,不放松水土流失严重区的治理和县城的南北山、宝顶山和石门山等石刻风景区的预防保护工作。

2、对水土流失较重的玉滩水库、上游水库、化龙水库和龙水湖水库的流域范围,列为重点治理区。规划以坡改梯、经果林为重点,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同时加强龙水湖风景区和玉龙山森林公园的预防保护,防止人为水土流失。

二、水土保持措施

1、治理措施规划

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8km2,主要治理措施为坡改梯259hm2,经济林364hm2,果木林527hm2,水保林542hm2,种草60hm2,封禁治理2808hm2。工程投资4782万元。

2011年至2020年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8.6km2,主要治理措施为坡改梯990hm2,经济林777hm2,果木林639hm2,水保林1004hm2,种草48hm2,封禁治理5698hm2。工程21528万元。

2、监测规划

根据**县的实际,规划水土保持县级监测站1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9个,在2010年前全部建设并投入试运行。

第八节水资源保护工程

一、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工作,全县水资源保护要以水资源涵养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植被保护为重点,最终改善水体的水质。

1、水源头的保护

规划“十一五”期间在化龙、上游、龙水湖3座水库进行植被建设83.34平方公里,修建拦渣坝15座,库内清淤106万m3,工程投资6890万元。2011年至2020年规划在担负城镇供水的小型水库进行植被建设39.8平方公里,修建拦渣坝17座,库内清淤63.6万m3,工程投资3399万元。

2、河流水源地的保护

为了加强河流供水水源地的保护,规划在2010年前在县城、中敖、龙水3个城镇完成河道疏浚16.5公里,植被建设33平方公里,修建拦渣坝5座,工程投资2908万元。2011年至2020年规划在县城、龙水、珠溪、三驱、万古、雍溪6个城镇完成河道疏浚20公里,植被建设38平方公里,修建拦渣坝7座,工程总投资3536万元。

二、水资源保护监督

全县水资源保护监督主要是对河流和供水水源进行水质监测,年投资36.54万元,“十一五”期间投资183万元,2011年至2020年投资365万元。

第九节节水工程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贯彻中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是发展循环经济、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水资源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节约用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节水不仅可以起到提高水资源效率的作用,而且可以减少水污染的作用。

一、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重点做好现有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同时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综合节水灌溉技术,改原有的深水漫灌为浅水湿润灌溉,大力推行成片“浅、湿、晒”、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十一五”期间规划实施节水面积6.57万亩,其中喷灌面积0.77万亩,管道输水5.8万亩,年可节水802万m3,工程投资2761万元。2011年至2020年,规划实施节水面积12.43万亩,其中喷灌面积1.2万亩,管道输水11.23万亩,年可节水1410万m3,工程投资4829万元。

二、工业节水的重点是结合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节水水平。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拟定行业用水定额、节水标准,对企业节水实行目标管理。对新工业项目要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认可审批,坚持现有企业进行节水改造,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节水措施,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规划“十一五”期间投资2115万元,年可节水328万m3;2011年至2020年投资5312万元,年可节水779万m3。

三、积极推进城镇生活节水工作。要着力推广安装使用节水器具;对城市供水企业提出要求,减少供水环节的跑冒滴漏;要将污水处理回用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实现由单一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向污水综合利用转变。

第十节农机化发展

一、发展战略目标

根据现有农机化基础,适宜机具的发展条件,以农机推广工作为重点,以大邮路、大铜路农机综合示范镇建设为龙头,大力培育农机专业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十一五”期间全县机耕面积达到12万亩,机收面积达到6万亩;到2020年全县机耕面积达到48万亩,机收面积达到12万亩,从而促进我县农机化工作整体推进、迅速发展。

二、农机化综合示范工程

规划“十一五”期间在雍溪镇、龙水镇、龙岗、棠香街道办事处建成粮油、蔬菜、经果类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基地,工程投资1200万元,使四镇的机耕水平达到耕地面积的66%,机收达到稻麦种植面积的20%。到2020年前在万古、石马、三驱等20个乡镇实行机耕机收,工程投资6200万元,全县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30%。

第十一节工程投资及效益分析

一、工程投资

1、估算依据

投资估算以重机水(1990)水基发第27号、(1992)水基发第47号、(1995)水基发第13号、21号为依据,估算定额采用1998年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建筑概算定额》和1994年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补充预算定额》,机电设备系统按水电物资部门售价计算。此外,有设计资料的按设计概算计算,列入**市西部供水规划的项目按西部供水规划概算;没有资料的借用有关工程资料按上述文件用类比法推算。

2、工程投资

本次规划工程总投资506612万元,其中水源工程159874万元,病险水库整治工程14521万元,河道防洪工程20880万元,灌区改造工程34258万元,农村饮水工程10590万元,城市供排水工程113126万元,水土保持工程26310万元,水资源保护工程104636万元,节水工程15017万元和农机化发展7400万元。其分期实施投资情况为“十一五”期间工程投资274741万元,2011年—2020年工程投资231871万元。详见工程投资概算表。

二、效益分析

本次规划全部实施后,全县将有大(二)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5座,中型引水渠埝1处,小型水库61座,可联网运行,蓄、引、提总水量达2.52亿m3,有效灌面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0%以上,全县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将大大改观;随着病险水库整治和河道防洪工程的完工,全县防汛形势大大缓解;随着水土流失的治理,全县水环境将得到大大改善。

1、经济效益

“十一五”期间,随着水利工程的新建和完善,可增加蓄、引、提水量9419万m3,新增有效灌面1万亩,改善灌面10.86万亩;每年可增产粮食1236万公斤;以30%的水利分摊系数计算,每年灌溉增产分摊效益可达594万元。随着城镇防洪工程的兴建,提高了城镇防洪标准,防洪保护面积3.25平方公里,农田1246亩,企事业单位126个,减灾效益4300万元。全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可恢复蓄水2065万m3,缓解洪水对下游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及公路和耕地的威胁。

到2020年将增加蓄、引、提水量2792万m3,新增有效灌面1.5万亩,改善灌面13.5万亩,每年可增产粮食1575万公斤;以30%的水利分摊系数计算,每年灌溉增产分摊效益达756万元。随着全县河道治理和城镇防洪工程的全部完工,防洪保护面积4.09km2,农田8018亩,企事业单位84个,减灾效益8500万元。

2、生态效益

“十一五”期间,全县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使122.8km2内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区的森林覆盖率增加25%,每年减少土壤浸蚀量8.5万吨,林草覆盖率达到29%,增加农民人均收入300元,治理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等到明显改善。

到2020年全县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8.6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0%,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局部地区形成良性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龙岗、龙水污水处理厂的兴建和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的“关、停、迁”,将使水环境质量得到大大的改善。

3、社会效益

随着骨干水源工程的兴建、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水土流失的治理和进行水资源的保护,到2020年我县将基本实现水利化;同时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将促进我县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第五章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组织领导

为了保障本次规划的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县、镇(乡)、村各级将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逐级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县上成立“**县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县领导任组长,计划、财政、国土、水利、环保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规划的领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水务局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编制规划和年度计划、审批项目、督促检查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以保证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在规划实施过程上,要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好部门关系,做到各负其职,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二节项目和资金管理

本次规划工程总投资506612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及**市支持352265万元,世界银行贷款9762万元,地方筹措144585万元。中央和市级财政筹资主要用于骨干水利工程和以公益性为主的工程;世界银行贷款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工程。地方自筹部分用于大中型工程配套和小型工程,我县主要筹资渠道有:第一,地方财政加大预算内资金对水利建设的投入;第二,建立水利建设基金,开征堤防维护费、灌溉面积补偿费、水源建设费;第三,各级政府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进行拍卖筹资;第四,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受益对象的积极性,鼓励广大群众投劳投资兴修水利;第五,部分项目实行业主制,招商引资,由业主筹资。

“十一五”期间工程总投资274741万元,投资强度为54948万元/年,由于玉滩水库扩建、琼江调水铜大引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骨干水利工程投资较大,但主要是以国家投入为主;2011年—2020年规划工程总投资231871万元,投资强度23187万元/年。“十一五”期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011—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幅达到10%以上,在中央和市里加大投入的同时,我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水利的投入是有保障的。

第三节规划的管理

一、规划的前期管理

按照“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和基本建设程序,要积极做好玉滩水库扩建工程、琼江调水铜大引水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完善这些项目的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对其他项目要在规划基础上,加强勘测设计,搞好论证,提出建设方案,保证工程建设的可靠性、科学性和经济合理性。在国家计划下达后,严格按照项目可研报告安排计划,确保规划得到全面实施。

二、规划的建设管理

为了加大本次规划项目建设管理力度,按照国家计委计建设〔1996〕673号和水利部水建〔1995〕129号文件的规定,本次规划项目建设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以控制工程投资、工期和质量,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三、规划的运行管理

水利工程是一项社会福利性的公益事业,要保证水利工程能正常发挥效益,必须抓住关键,把管理放在首位。

1、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切实履行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管理的职能,充实加强管理机构,加大水资源管理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对水资源管理的措施和制度,定期编制和修定水资源供需计划和开发利用规划,审核并合理划拨水资源的使用权。

2、加强用水管理

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取水申请、审批、发证、定期检查放水设施,核实水量,搞好取水许可证的年审,建立健全用水统计和用水上报、审批制度,并组织实施与监督。

3、加强水资源保护

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批准的江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纳入本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要求所有建设项目都要符合水资源保护规划以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4、加强水行政执法

在法规方面要根据《**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市政府158号令,组织制定《**县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县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和《**县小流域管理条例》等法规。

在政策方面应制订有利于节约用水、水资源利用、污水处理及其回用等方面的政策。当前需要确定的主要政策包括:(1)全面征收水资源费。(2)建立节约用水的奖惩制度。(3)要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遏制超采势头。

5、水利管理体制及水价改革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程度环境影响

引言

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相当的影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它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或同一工程的不同区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各异。水利水电工程通常不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属非污染生态项目,其影响的对象主要为区域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区域一般可分为库区、大坝施工区、坝下游区。库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受影响最大和最为重要的通常是生物多样性、水质、水温、环境地质、景观、人群健康、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因子,受影响的性质多数为不利影响;坝下游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大坝调蓄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受影响的主要是水文、河势、水温、水质、水生生物、湿地资源、入海河口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子,影响的性质有利有弊,影响的时间一般是长期的,影响的范围因区域的特点不同各异,有时可延伸至河口区。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小。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是避免或减小工程不利环境影响的有效方式,而环境监测则可为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制订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是工程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初步设计中均需要详细地拟订并列出有关内容。

二、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一般来说,兴建具有水库的水利水电工程会产生下列环境问题:

2.1因水库淹没,库区移民安置中毁林开荒将造成水土流失。因安置不当及生活环境改变,移民生活不安定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在我国人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对库区内尽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适当采取措施加以利用。

2.2水库蓄水后,有可能引起库岸崩坍,诱发地震等。此外,河流情势变化对坝下与河口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影响。岸坡浸水后,岩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在水库水位降落时,有可能因丧失稳定而坍滑。将给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行带来极为不利的后果。

2.3水库蓄水后,会引起库周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地盐碱化等。

2.4水库蓄水后,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库尾与一些库湾易发生富营养化。

2.5一些水库蓄水后,水温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分层,对下游农作物产生危害。

2.6水库淹没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修坝对水生生物特别是洄游性鱼类将产生直接影响。

2.7对多泥沙河流,水库回水末端易产生泥沙淤积,不仅减少蓄水库容,而且可能引起河床抬高,影响航运。流入水库的支流河口也可能形成拦门沙而影响泄流。因改变河流的水力条件,对下游河道可能造成冲刷。解决和减轻水库淤积的根本措施就是做好上游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种草等水土保持工作,另一方面水库的合理运行也是减少水库淤积的有效措施。

2.8水库蓄水后,水面增加,对库周的气候可能产生影响,引起风速、湿度、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大的水域能改变附近地区的小气候(多雾、降雨形态变化、气温变幅减小等),并使枢纽附近地区的生态平衡发生变化。

2.9库区的文物古迹可能被淹没。

2.10对库区人群健康会产生影响,如一些水介疾病会因水面扩大而增加,移民动迁也会导致一些疾病流行等。

2.11由于水库蓄水,下游河道水位降低或河道下切,流量减少可能影响生活和工农业用水。

三、对于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补救措施

3.1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研究设计过鱼的建筑物等设施,研究设计用于人工孵育场和人工产卵场的建筑物,研究设计为改善水生物生境的眷水或排水工程,研究设计入海河口排沙防淤工程,施,研究设计改善坝下低温的建筑物,提高水温的工程措施;

3.2在防治水污染方面,通过修建闸坝等工程,合理调节水量,增加环境用水,保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建设氧化塘处理工程系统,土地处理工程系统,设计调节水库、污水库、截流工程、增设曝气设备,开挖引水冲污水道等工程等,增加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的工程技术措施,如污水深水排放工程,修建多功能的水量调节工程,增加枯水流量,保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等,研究设计水体增氧的建筑物;

3.3在改善景观方面,应用水利美学原理设计形式优美的与景观相协调的水工建筑物;

3.4研究设计水利工程,防治疾病发生和流行以及防治病虫害。

由于现在社会上对于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认识水平越来越高,通过专门的学科门类来研究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及其改善措施,将会使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更丰富、更全面、更深入。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师们亟须进一步树立和提高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与生态可能产生的重大而潜在的影响,在流域的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调度及水库运行中,均应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使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

参考文献: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11

2011年,我局坚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指导和支持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围绕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水,倾力打造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资源水利、工程水利,取得明显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围绕民生水利,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逐步解决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重点实施了三大民生水利工程:

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该工程于2007年正式启动,累计下达计划145座水库,其中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133座。截止2011年底,列入国家计划2007年8座、2008年12座病险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完工,其中5座中型水库、11座小型水库通过竣工验收;列入省级2008年以前计划的85座水库全部完工,其中50座通过竣工验收;列入2011年国家计划的3座中型水库、11座重点小型水库和列入省级计划的26座小型水库于2011年9月底前开工,100%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总体形象进度50%。累计完成投资28240万元,其中国家12625万元,省11328万元,市3010万元,县(区)自筹1277万元。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兴建管网延伸工程19处、地表水源式水厂1处、辐射井式小型集中供水工程3处,完成投资为8436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00%,解决农村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3、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扶持政策,移民直补资金及时、全额发放到位,移民扶持项目按计划组织实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保持稳定。

(二)围绕生态水利,加快实施城乡水环境整治工程,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促进人水和谐。重点实施五大工程,抓好一项工作:

1、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963米湖崩试验段治理主体工程全部完工。亚行贷款项目于2008年7月开工,目前正按计划进行防浪平台填筑、湖崩治理、堤岸加固和桥梁、涵闸等交叉建筑物施工,累计完成投资11423万元。

2、部生态补水工程。部生态补水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已经具备生态补水功能,11月上旬成功进行生态补水试运行。王嘴水库除险加固及水体扩容工程已完成土方21万方。

3、河道治理一期先行实施工程。河道治理一期应急工程于2008年7月开工,已经完成12.7公里河道疏浚任务,实现500t级船舶通航的阶段性目标。河道治理一期先行实施工程,于10月底开工,主要建设任务是,堤防加固1处、退建2处及河道清淤。

4、航道工程。航道口--施口段初步设计于今年9月获批,批准总投资7610.92万元。目前,已完成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资金计划落实等各项准备工作,下一步将招标开工。

5、中小河流整治工程。完成全市中小河流整治规划,并通过省水利厅审查。

6、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加大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力度,持续改善董铺、大房郢水库库区周边环境,董铺、大房郢水库水质长期保持Ⅱ类标准。

(三)围绕资源水利,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合理配置水资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我市建设资源水利的总体思路是,逐步完善农村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和效益,重新构建农业灌溉用水格局,置换优质水源用于城市供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今年重点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1、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去冬今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复水毁工程48处,新增防渗渠道264公里,加固堤防39公里,疏浚河道44.8公里,清淤渠道652公里,新建或改建小型水源工程865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公里,完成土石方1410万方。肥西县获得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第十四届“江淮杯”评比二等奖。

2、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开工实施滁河干渠滑坡治理、大蜀山分干渠(肥西段、蜀山区)除险加固、小蜀山分干渠五处滑坡治理等工程,滁河干渠金大郢等6处滑坡治理、滁河干渠姚庙滑坡治理、大蜀山分干渠蜀山区段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已经下达投资计划,滁河干渠宋小郢等渠下涵除险加固等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推进。

3、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自去年我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以来,我局积极推动这一工作,编制了《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组织机构、相关部门职责及任务分解方案。

(四)围绕工程水利,加快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抓好防汛抗旱和城乡供水工作,实现安全减灾目标。

1、加快防洪保安工程建设。董铺水库泄洪涵洞除险加固工程在确保防汛安全和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加强调度,严格管理,顺利完成泄洪涵洞洞身浇筑、启闭设备安装、土方填筑等主题工程。南淝河泄水闸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完成宋小郢段抛石固脚和部分护砌土方整修。董铺水库溢洪道扩建及南淝河生态补水工程已经开工。

2、狠抓防汛抗旱工作。3月上旬开始,各地按照市防指统一要求,开展汛前检查,查排一般隐患32处。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了546座大中小型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并在各自媒体上公布。修订完善了防汛抗旱预案、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瓦埠湖蓄洪区防汛预案,编制了沿巢圩区5000亩以上圩口防汛抢险预案。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组建防汛抢险队伍,储备防汛物资。丰乐河堤防出现险情后,迅速有效开展险情处理工作,柳湾圩邓小湾段除险完成土方开挖1074方、干砌石护坡950方、碎石铺垫1187方,挖除白蚁3处,填塘固基压实土方1.5万方;三河桥庵段滑坡治理完成抛石固脚2490方,平台填筑以及填塘固基土方2.52万方。

3、全力确保城乡供水安全。春节后,全市各地积极开展抗旱保苗工作,按期完成抗旱浇灌任务。克服工程建设影响,先后分4次实施向董铺、大房郢水库补水,共计补水2.08亿万立方米。完成城市供水1.92亿方,其中南淝河生态补水1500万方。自5月中旬起,全市水务部门、水管单位积极行动,坚持引、提、蓄、节“四水”并举,广辟水源,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全市引淠史杭水1.7亿方,提外水0.25亿方,动用蓄水4.1亿方米,累计为农业灌溉提供6.05亿方。

二、2012年工作安排

(一)制定出台市贯彻《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发展和改革的意见》实施意见,推动全市水利又好又快发展。为了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意见》(皖发〔2008〕10号)精神,我局在一系列专题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的意见》(初稿),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水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12月3日,市长吴存荣主持召开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听取我局关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的意见》情况汇报,同意出台本意见。目前,我局已经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谈论意见进行修改,征求市财政局意见。

(二)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汛前完成在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部分,开工实施列入2012年省级计划的27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解决19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抓好肥东县杨塘灌溉片大史二级站续建配套等项目建设。开工实施肥西县滨湖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肥东县众兴撮镇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实施万亩大圩达标建设,重点抓好的牛角大圩和丰乐河的西大圩沿河堤防土方加固工程建设。继续抓好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河道综合治理、航道治理、渡江战役纪念馆水上广场基础填筑、部生态补水、董铺水库溢洪道扩建及南淝河生态补水等重点工程建设。

(三)加强水务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强化资金监管,实现“三安两优”的水利工程建设目标。二是坚持以水利工程管理考核为手段,全面推行水利工程的组织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运行管理和经济管理,不断提高水利工程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三是认真做好涉水行政许可工作,优化程序,简化手续,恪守承诺,搞好服务。加强水政监察,依法整治违章建筑、侵占河道、无证取水、损毁水利工程设施、拖欠拒交水规费等违法行为,推动水法律、水法规的贯彻落实。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文件)精神,做好水库移民扶持工作。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12

【关键词】六纵一横;河湖连通;东西互济;南北畅通;水系;治理

1.大庆地理位置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市区地理位置北纬45°46'至46°55',东经124°19'至125°12'之间,东与绥化地区相连,南与吉林省隔江(松花江)相望,西部、北部与齐齐哈尔市接壤。全市总面积21219km2,其中市区面积5107km2。

2.大庆河湖水系基本情况

2.1水系形成

大庆是新兴的资源型城市。大庆通过开挖长距离的河道将嫩江水引入我市综合利用。按照嫩江上引水口的位置“三引”工程分为北部引嫩工程、中部引嫩工程和南部引嫩工程。北部引嫩总干渠进水口位于讷河县的拉哈镇,末端进入安达市东湖水库;中引渠首位于富裕县小登科附近,引渠总长约150km,经过富裕县、齐齐哈尔市、林甸县、最后进入杜蒙县境内的大龙虎泡水库,大龙虎泡水库泄水渠进入碧绿湖;南部引嫩工程主要作为农业灌溉水源,渠首位于杜蒙县他拉哈乡境内。依托北引、中引先后建成大庆、红旗、大龙虎泡、东城等4座重要的地表水源地。“三引四库三排一河一湿地”的骨干河网及众多湖库构成我市主要水系。北引南排,纵向分布,引排一体是我市水系的基本特征。

3.大庆河湖水系基本情况

3.1水系形成

3.1.1“三引”。“三引”工程包括北部引嫩工程、中部引嫩工程及南部引嫩工程,“三引”工程引渠长6.225km,干渠长288.8km,为我市引水的八支干、九支干、大庆水库引水渠、萨尔图分水干渠等4条主要引水支渠长253.6km。“三引”工程现状设计年引水量18.25亿m3。

3.1.2“四库”。大庆市城市供水地表水源地共4座,分别为大庆水库、红旗水库、龙虎泡水库及在建的东城水库,4座城市供水地表水源地设计水面面积132.83km2,总库容7.124亿m3,设计供水能力126.5万m3/d。

3.1.3“三排”。西部支河、中央支河和黎明河是大庆地区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排水的主要河道。

3.1.4“一河”。安肇新河是为打破大庆地区闭流状态而开挖的人工河道,北起王花泡滞洪区,南到松花江,全长108km,流经大庆、安达、肇州、肇源等市县,库里泡以上集水面积10259km2,从肇源县古恰闸入松花江。安肇新河是大庆地区重要的防洪工程,其上下游均为Ⅱ级堤防,现状可达到50年一遇洪水标准,中游为Ⅳ级堤防,标准为20年一遇。安肇新河上4大干流滞洪区防洪设计标准均为100年一遇。

3.1.5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依托北二十里泡滞洪区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中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表3-1 龙凤实地自然保护区“三区”划分表

序号 保护区划分 面积(km2) 比重(%)

1 核心区 37.83 60.9

2 缓冲区 13.04 21

3 实验区 11.24 18.1

合计 62.11 100

3.2河湖水系治理的必要性

(1)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大庆市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是黑龙江省西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大庆市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已建成拥有130.74万人口、东西两大主要城区的大型城市,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环境不断改善。但同时大庆也是一座严重缺水市。因此加强水系保护,进行百湖水系治理,引入清洁的环境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河湖资源是我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2010年1月19日中共大庆市委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自然现代宜居城市的意见》,计划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大庆建设成为生态优美、功能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独具魅力的现代都市。

(3)过去大庆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加强水系保护,加强水环境治理方面的基础研究,也是大庆市“百湖”水系治理与保护工作的自身需要。

4.治理目标及主要内容

4.1治理目标。到2020年河湖水系水体质量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Ⅲ-Ⅴ类水体标准,主城区湖泊治理达到100%,实现河湖水系互连互通;基本建立起与“生态、自然、现代、宜居”城市建设目标相适应的优美河湖水系景观。

4.2治理主要内容。(1)河湖水系规划布局;(2)主城区及相关重点水域蓝线控制;(3)滨水区绿线控制;(4)河湖水系及滨水区功能定位;(5)生态水量控制与保障;(6)水质控制与工程措施(水功能区划、污染源控制、水系治理)。

5.水系规划布局

5.1总体格局

目前我市市区范围内地表水系总体格局已经成型,即“三引四库三排一河一湿地”。

“三引”:即北引(包括大庆水库引水渠、萨尔图分干)、中引、南引。“四库”:即城市4座重要地表水源地,包括大庆水库、东城水库、红旗水库和大龙虎泡水库。“三排”:即西部支河、中央支河和黎明河“一河”:即安肇新河。“一湿地”:即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

6.治理实施效果评价

6.1环境影响评价

6.1.1对环境的有利影响:(1)大庆市“百湖”治理专项规划可极大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清、岸绿、景美、通畅”目标,可建立起与“生态、自然、现代、宜居”城市目标相适应的优美城市和河湖水系。(2)湖河相连、绿水相伴的优美水系及滨水环境既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也实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可持续发展。(3)大庆市“百湖”治理专项规划的实施增加了地区水面面积,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区域气候。(4)“百湖”治理专项规划的实施加大了我市地表水开发利用的力度,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可使我市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改善。

6.1.2对不利影响采取的措施:(1)保证水体质量。景观水体要求水质良好,因此要严格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严格监测各湖、各河道以及供水水源的水质状况,做好调度方案,制定保障措施,确保水质满足景观要求。(2)严格控制水污染的产生。加大执法力度,禁止各类污水进入到水环境中;生活污水处理后应就地回用;雨水尽量用于地面景观或采取当地入渗措施,减少外排;严格控制农药和各种肥料的使用,控制面源污染。(3)搞好环境管理。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在于管理。要制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加大地表水环境管理力度。

参考文献

[1]姜德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林益冬,林丽蓉.《工程水文学》.河南大学出版社

[3]李皓.《河湖水系连通的生态效应》.中文期刊

[4]李原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河湖水系连通》.2012年学术年会

[5]徐宗学,庞博.科学认识河湖水系连通问题[J].中国水利,2011,(16):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