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

时间:2022-09-08 23:07:28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范文1

【关键词】 全员创新 促进 煤业企业

企业在当代社会科技进步特别是技术进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煤炭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掌握着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战略优势资源,但总体上,煤炭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容乐观。川煤集团广能公司属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公司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深入开展全员技术创新活动,使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从主要依赖工程技术人员向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根本性转变,逐步实现全员技术创新,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全员技术创新工作以科技项目攻关与群众性“五小”活动为契机,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供同类型行业参考和借鉴。

1 培育创新文化,构建全员创新组织体系

1.1 营造创新氛围

30多年来,广能公司经历了刀柱、阶、长壁炮采、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高档普查以及大倾角、急倾斜综采的艰辛历程后,更加坚定了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走采掘机械化、科技治灾、先进技术向先进生产力转化之路,走采掘技术成果向煤机拳头产品转化的创新发展之路,在全公司范围了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创新、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

1.2 健全组织体系

一是成立“公司-矿”两级技术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行政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增强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保障。二是成立专业研究室。公司在技术中心设置了煤矿主体各专业和煤机产品的研究室,并配备了专兼职技术开发人员。三是组建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课题组。对公司级重大科技项目实行责任制,由总经理与各攻关课题组组长签订目标责任状,落实攻关责任。四是开展群众性“五小”活动。公司鼓励基层职工积极参与“五小”活动,并做到群众性“五小”活动常态化。近年,公司参与技术创新的普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2成以上,获得技术创新成果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

1.3 制定创新规划

一是科学制定创新发展规划。公司制定有“技术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五年科技发展(创新)规划”,明确了公司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重点研究方向和保障措施。二是每年下达“五小”活动计划,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向基层职工、岗位现场延伸。

2 强化基础管理,构建全员创新长效发展机制

2.1 完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对公司级重大科技项目下达资金补助计划保障科技项目攻关投入。针对公司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公司集中人、财、物资源实施攻关,并对实施单位下达资金补助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后给予资金补助。二是矿级科技项目实行自有资金保障本级科技项目攻关投入。对未列为公司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公司下达科技项目计划,由各单位自筹资金组织实施,并向基层科室、连队落实攻关任务,公司负责督促考核。三是集中列支群众性“五小”活动经费。公司每年从集中的科技经费中,预列专项资金用于群众性“五小”活动的开展与奖励,确保“五小”活动经费的足额到位。

2.2 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2.2.1 建立职工“五小”活动创新发展机制

一是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岗位技能竞赛等群众性“五小”创新活动,坚持每年召开职工“五小”成果及表彰会。二是建立技师“五小”任务摊派,成果数量与技师津贴挂钩考核激励机制。三是建立职工“五小”革新能手评选机制,对连续三年以上获得多项“五小”成果,且成果质量较高的职工评选为革新能手,并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四是建立“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配备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和创新能力较强的职工,充分发挥职工技术创新能力。近年,广能公司建立了5个“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其中绿水洞煤矿“何模洪技术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劳动创新工作室”,公司被授予“全国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四川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煤炭企业。

2.2.2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深化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各级技术创新工作责任制的重要措施。公司成立技术创新考核小组,坚持每年对二级单位术创新机构及平台建设、技术创新机制建设、技术创新计划管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技术创新成效等六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对分数较高排名靠前的单位给予“技术创新优秀单位”授牌奖励,对重视不够、创新成果较少、分数较低的单位给予处罚和通报批评。

2.2.3 建立全员创新激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技术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公司坚持每年修订、补充和完善技术创新工作、专兼职研究室管理和绩效、技术报告撰写、职工“五小”活动等全员创新考核办法,严格逗硬考核,加大全员创新成果激励。对专利技术成果采取申请受理、授权、组织实施三个阶段进行分别奖励;对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分别按市、省、部级成果给予不同倍数再奖励。对重大技术进步项目,签订专门攻关合同,实行悬奖重奖政策。“五小”活动根据成果的效益和水平,可获数千元奖励并落实到具体职工。

2.3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全员创新的精英团队

一是建设核心技术人才队伍。对公司的重大技术项目,由课题组组长在全公司范围内抽调精兵强将,并有针对性地吸引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参与课题研究或技术会诊,聚集内部技术资源,发挥外脑聪明才智,着力增强核心研发团队的创新能力。

二是强化技术人才引进培养。立足社会及大专院校,加大煤矿主体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控制等紧缺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立足自身,与重点本科院校开办采矿、机电专本科函授班和采矿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切实为建设创新型煤炭企业储备人才。

三是狠抓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拜师学艺、技术比武、职工夜校以及与设备制造厂专家交流培训、送一线优秀职工到先进企业考察学习、学校培养等方式,提高职工操作技能。

3 依托重大项目,把握创新的重点与方向

3.1 攻克重大技术难题

公司狠抓重大技术项目攻关,着力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重大技术难题。近年来,公司重点攻克了大倾角、急倾斜煤层综采、急倾斜煤层俯伪综采、薄煤层综采等技术及装备研制,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复杂地质条件综采空白。另外,公司还开展了岩巷装备配套及掘进新工艺研究,引进了岩巷液压钻机、侧卸式装岩机、钻装一体机等先进设备,提高了岩巷掘进机械化程度,并实现了坚硬(f=10-12)岩巷单进达200m/月以上。

3.2 推进科技防灾治灾

公司围绕防治水、防治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安全工作重点,引进先进技术手段,重点完成了矿井瓦斯地质、低透气性煤层水压预裂增透消突、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水害防治方法、溶洞裂隙带压水封堵技术等安全治灾项目的研究运用,初步构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防灾治灾体系。近年来,公司杜绝了一通三防、防治水方面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3.3 提升机械化发展质量

公司积极开展大倾角、急倾斜及薄煤层综采技术的创新研究,大力推广应用煤巷掘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成功解决了多项复杂煤层机械化开采及煤岩巷安全快速掘进等技术难题,提高了矿井采掘机械化发展质量。目前,公司综采、综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95.5%、45.1%;倾斜、急倾斜煤层综采、薄煤层综采月单产和岩巷炮掘月单进均创下四川煤炭产业纪录,多项记录位于西南片区前列;五对生产矿井中已有两对矿井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行业级安全高产高效矿井”。

4 强化基础管理,积极争取政府重大科技支撑计划

为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和政府重大科技项目经费补助等政策,公司坚持跟踪、研究相关优惠政策和年度技术创新项目扶持重点和方向,加强协调,掌握申报相关要求,作好基础管理和申报工作。公司制定了科技投入统计归集办法,把科技投入的统计工作质量纳入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专项考核,确保科技投入明细、台账及相关凭证管理保存规范,为享受国家有关科技优惠政策提供了基础条件。近年,公司连续享受了科技抵税、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补助等有关科技优惠政策,让企业职工尝到了甜头,为企业持续创新和实现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动力。

5 全员技术创新成效

近两年来,公司坚定科技兴企、全员创新战略,完成科技进步项目87项,并奖励群众性“五小”活动成果180余项,累计创经济效益6700万元;通过省部级以上重点技术进步项目鉴定1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申请专利28项,授权18项;先后荣获“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技术中心”、“全国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参考文献: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范文2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把煤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从2005年起,用3—5年时间,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煤炭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再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完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使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

(四)加强对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依法科学合理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划定,由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审定并公布。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五)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的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煤炭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煤矿开发建设和煤炭生产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同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依据。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源和生产开发管理。

(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周转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由国家投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行煤炭资源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转让,转让收入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用于煤炭资源勘探投入,实现滚动发展。健全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精干高效、装备精良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七)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煤炭矿业权资产化要与科学的生产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的原则有序进行。严格矿业权审批,对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资源,凡未经国家批准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得办理矿业权的设置。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加快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乱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依法取得同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八)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修订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加快完善煤炭资源税费计征办法,研究将煤炭资源税费以产量和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的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实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煤炭生产企业节约煤炭资源。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

三、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

(九)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国家继续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或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发展。

(十)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与煤炭外运和水资源等条件相衔接,与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加大投资力度,改革铁路和港口投资体制,鼓励企业法人、非公有资本参股建设和管理,抓紧建设和改造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出煤通道和北方煤炭下水港口,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对煤炭供给的制约。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缓解煤炭运输压力。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火力发电、煤焦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布局,要优先安排依托煤炭矿区的项目,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物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各产煤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做到壁式正规化开采。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

(十三)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关键技术引进、技贸结合、合作制造、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十四)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规,合理调整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严格煤炭经营企业资格审查,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活动,清理煤炭运销环节乱收费、乱罚款,依法打击掺杂使假和偷骗税款等不法行为。

四、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认真实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简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坚持煤炭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机构派驻制度,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严格外包工程队伍资质管理和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十六)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各类煤矿要按有关规定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国家继续从预算内基建投资(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并与中央资金同时到位。各级财政、审计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用。

(十七)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设立国家瓦斯治理和利用(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立足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加快瓦斯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瓦斯煤尘防爆、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抓紧制订和实施全国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尽快使煤矿瓦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对瓦斯(煤层气)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煤炭企业要严格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技术体系、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体系、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

(十八)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工种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煤矿采煤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实行职业准入,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煤炭行业的合作,将煤炭行业有关专业纳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尽快恢复或设立一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要引导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煤炭行业市场需求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专业人才。要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

五、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

(十九)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申报中,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核准项目的条件之一。

(二十一)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继续实施综合治理,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

(二十二)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积极引导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努力缓解当前煤炭供求紧张状况,解决煤炭产需长期矛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抓紧完善产业政策和产品能耗标准,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和替代煤炭使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

六、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二十三)加强煤炭法制建设。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完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法规体系。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制订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各类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矿井设计、施工、技术改造、生产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二十四)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各地要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严格按照1998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的规定,切实落实原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十五)促进煤炭企业接续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有关规定,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保障煤炭企业增加接续资源,开展资源勘查,保护和治理环境,发展接续产业。重视煤炭合理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矿业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

(二十六)提高矿工劳动保障水平。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革煤矿工作制度,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到八小时以内,并尽快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煤炭企业必须为井下工人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身心健康。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煤炭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各类煤炭企业都应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二十七)提高矿工生活质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井下矿工的劳动强度和风险、生产环境等情况,制订或提高煤矿工人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各类煤炭企业应根据效益情况,逐步提高矿工收入水平。继续采取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办法,解决历史形成的矿区危房、棚户改造问题。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范文3

经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我国当前煤炭经济形势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剖析了当前我国煤炭改革发展的主要成果和煤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一)当前我国煤炭经济的运行形势

由于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愈来愈复杂,我国国内的经济也面临着巨大困难,煤炭需求和价格下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这些都使得我国煤炭经济运行困难压力极大。我国的煤炭经济运行形势主要体现在:煤炭需求增幅回落,煤炭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煤炭产销量增长,增幅下降;煤炭转运量小幅增加,增幅回落趋势明显;煤炭进口量迅速增长,然而出口量持续减少;全社会煤炭库存急剧增加,居于历史高位;市场煤价快速下滑,重点合同电煤价格接近于市场煤价格;企业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增加。

(二)煤炭行业改革发展主要成果

煤炭交易模式不断创新,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煤为基础的多元产业格局逐渐形成;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煤炭净进口快速增加,企业“走出去”取得明显进展;科学发展理念逐步树立,和谐矿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三)当前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具体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逐渐增多,我国煤炭需求减少、煤炭价格大幅度下降、全社会煤炭库存急剧增加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具体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凸显。该局面主要体现在:煤炭需求增幅回落;产能建设超前凸显;进口煤炭大幅增加;煤炭库存快速增加等方面。

(2)在稳定增长形势下,煤炭行业发展外部环境仍需改善。煤炭企业税费负担沉重,这一方面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政府行政性收费条款不断增多;地方对企业过多干预造成企业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等等。

(3)行业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目前一些大型企业较老企业发展迅速,老企业由于资源不足等问题,相对新企业和新矿区,在矿区和企业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更为困难;企业效益也出现分布不均的现象,行业利润大多集中于一些大型企业;一些煤炭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仍然承担了许多社会职能;许多企业面临众多挑战,主要是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到当前形势困难,没有万全的准备对策,另外,不同区域的企业之间竞争加剧。这些问题都致使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二、实现我国煤炭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加快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由于目前对煤炭资源肆意开采,导致我国不少地区的煤炭资源面临枯竭,因此加快开采技术创新是当前迫切需要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可以通过不断改进煤矿开采技术和利用技术,进而实现数字信息化和自动化生产。通过使用“优化巷道布置,减少矸石排放”的开采技术,完善现有开采技术和开采处置,以实现开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不仅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简化生产系统,有利于高产高效集中化开采,还可以减少污染。除此之外,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也可以提高资源回收率,其他技术的使用仍需我们深入去研究。

(二)对煤炭企业进行重组,提高煤炭企业的总体竞争力

在新经济形势下,要想实现我国煤炭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首先需要的就是提高煤炭企业在我国所有企业中的竞争能力,因此,对我国煤炭企业进行重组,整合我国企业资源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另外,对企业进行重组可以使煤炭产品的市场更细化,通过企业的资源重组还可以有效地遏制乱挖乱采现象,更加规范我国煤炭企业的管理,并且提高煤炭企业的总体竞争力也可以充分体现我国煤炭企业在市场中的价值。

(三)坚持安全生产是实现我国煤炭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身煤炭行业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再加上企业不合理开采煤矿,就使得煤炭企业的安全保障设施更为重要。但是有些煤炭企业的领导由于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对设备的安全检测和对员工的安全教育。由于缺乏一定的安全措施,这将带给煤炭企业相应的安全隐患,也让煤炭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我们应当明确的是,确保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实现我国煤炭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因此,坚持安全生产是实现我国煤炭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保障了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才能使煤炭经济发展道路更为宽广,并使煤炭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成效更为显著。所以,当前煤炭企业应该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在发展煤炭经济的同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我国煤炭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新形势下我国煤炭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具体案例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煤炭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是一个重大的决策。煤炭资源是我国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煤炭资源在我国所有能源供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内蒙古平庄一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领会十报告精神之后,为了打造出新型矿井,开始不断加强改造环节和装备完善工作,增强其安全技术设施,并大力推进安全信息化建设。该公司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其他大小型企业学习的。该公司除了加快调整产业的产品结构,还充分利用了在技术人才管理方面的优势等等,开展了岩巷“三小”施工技术、树脂药卷快速锚固锚索技术、锚网支护分步旋转综采新技术、急倾斜煤层走向长臂综采关键技术、下组煤开采、防治水、防灭火、沿空留巷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等,这些技术的开展都为新型矿井的建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该公司的许多项目都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也由中型矿井逐渐发展成为大型矿井。该公司还实现了产业发展与资本经营相结合,主要选择更能满足客户需求多样性的生产目标,这样也提高了该公司的经济效益。根据该公司的这些技术的实施,我们可以得出一些观点: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煤炭经济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样把资源整合和资源拓展结合起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国外投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理念,始终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

四、结语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范文4

关键词:煤炭企业;安全保卫;思想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与能源成为制约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煤炭生产的可靠性以及有序性,应当加强煤炭企业安全保卫思想建设的重视度,对煤炭企业安全保卫思想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提高对煤炭企业安全保卫思想工作的重视程度

面对现阶段紧张的能源局势,煤炭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运营以及盈利,而且直接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煤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煤炭企业管理层应当提高对煤炭企业安全保卫思想工作的重视程度,培养相关安全保卫工作者的安全保卫意识,从而为煤炭企业安全保卫工作提供相应的思想保障。为培养安全保卫工作者的安保意识,应当将实际安保工作与思想道德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安全保卫工作者良好的工作作风与职业道德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保卫工作者的心理压力,提升其工作效率。为提高煤炭企业安全保卫工作效率,煤炭企业管理层应当跟随时展的步伐,提高对煤炭安全保卫思想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同公安机关的合作,提高自身服务意识

新时期煤炭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应当加强辖区公安机关的沟通与协作,推进办案工作模式的革新,借助国家机关的力量提高煤炭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权威性。与此同时,煤炭企业的安全保卫团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转变自身的安保思路,实现经济效益以及打击违法犯罪的平衡点。在日常安全保卫工作中,煤炭企业安全保卫部门可以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相应的信息平台,对各类情报进行处理,同时还应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当出现安全问题时要保证安全保卫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公安机关档案管理的合作,强化相关安全保卫人员同公安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有效培养相关安全保卫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提升其安全保卫工作积极性,保证煤炭企业安全保卫工作质量。

三、开展培训讲座培养安保人员的思想认识

煤炭企业安全保卫人员思想认识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工作态度及工作积极性,关系着煤炭企业安全保卫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为提高煤炭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煤炭企业应当重视基层安全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开展系列培训讲座提高安全保卫人员的思想道德认识,从而使安全保卫人员的思想认识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统一起来,推进安全保卫队伍正规化建设。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煤炭企业安全保卫人员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部分安全保卫人员的集体意识、荣誉意识有所淡化,因此培养安全保卫人员的思想认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为提高煤炭企业安全保卫人员的思想认识,不仅应当开展系列培训讲座,培养在职人员的思想道德观念,还应当严格把关安全保卫岗位的应聘者,保证企业安全保卫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保卫制度

煤炭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安全保卫水平,首先应当结合煤炭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安全保卫制度,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加大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问题发生,从而保证煤炭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尽可能地降低煤炭企业安全保卫成本。在实际安全保卫工作中应当明确安全保卫工作者的权责分工,一方面可以保证安全保卫工作的合理性,避免出现安保工作纰漏或安保工作重复的问题;另一方面,一旦出现相应的安全问题可以保证问责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与此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保卫制度,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当煤炭企业广大工作人员与煤炭企业的财产利益发生矛盾时,企业管理层应当将广大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地位,在保证企业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保证煤炭企业的财产安全。五、结语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逐渐扩大,煤炭企业对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视程度也逐年提升。煤炭安全保卫工作作为煤炭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具有较强的机动性,科学合理的煤炭保卫工作有助于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斌.煤炭企业保卫工作质量改进刍议[J].法制与经济,2014(5):98-99.

[2]赵金矿.思想政治工作对煤矿企业保卫工作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4(31):334.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范文5

关键词: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煤炭工业已基本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一部分煤炭企业已达到现代化水平。但从总体来看,煤炭工业还处于较低水平,还是粗放型的,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还远没有实现。

一、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经济结构不舍理,产业集中度低

点多面广、规模小、生产粗放,企业组织结构小而散,大型煤炭企业市场占有率低;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企业仍是单一产业、单一产品;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且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全行业机械化程度偏低,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科技和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采煤机械化达到87%以上,但全行业的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5%左右,这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绝大多数小煤矿基本沿用落后的采煤方法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劳动效率低。

(二)资源有效供给不足,环境制约突出

现有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优质环保型资源少;资源与经济发展呈逆向分布,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资源较少,储量较大的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虽有资源优势,但因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受铁路运力、能源转化等外部条件制约,资源优势和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由于在煤炭开发中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也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三)产权制度单一,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

部分煤炭企业还未进行公司制改造,已完成改造的也大多是单一的国有独资形式,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运行机制仍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管理比较粗放,经济效益较差。

(四)安全生产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虽然国家不断加强对煤炭行业的安全监管,煤炭企业也不断加强安全方面的投入,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重特大煤炭事故仍时有发生,一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型煤矿仍在非法生产,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仍比较严峻。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煤炭工业要想健康、协调、可续发展,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政府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推进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巩固关闭整顿非法和布局不合理小煤矿成果,保证煤炭供求基本平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和战略重组,培育和发展一批对全国煤炭供需平衡、参与国际竞争起到关键作用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大型煤矿技术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坚持以煤为本、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矿区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综合经营效益;依法强化安全监察和管理,大幅度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针对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一)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实现煤炭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我国煤炭行业的集中度还较低,煤炭开采企业过于分散,存在大量个体开采的情况,这一方面导致政府对煤炭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大,安全问题令人头痛;另一方面加剧了煤炭供给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国家应当对其开采、使用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而不是放任自流,必须对现有的煤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把原来过多、过小的主体进行集中,把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变为集约先进的生产方式。坚持标本相兼治、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对所有不具备安全和科学开采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决关闭;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将大量分散的煤炭开采企业以股份制的方式,组成大型煤炭集团和基地,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调整企业结构,实现煤炭企业的集团化、专业化发展

煤炭企业向集团化、大型化发展是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如德国鲁尔集团,就是依靠规模经济,形成了强大的竞争能力。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的产量都较低,不能形成规模经济,目前,我国前十位煤炭企业的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5%。而美国前四家的煤炭企业占整个美国总产量的85%以上。综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煤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企业战略的管理能力和企业的规模扩张能力,实施大集团的路子。通过实施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优化组合,组建大型煤炭集团,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全面提升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指出,加快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是当前我国煤炭行业“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之一,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煤炭行业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对于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协调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已经建成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现代化煤矿,神华、中煤、大同、山西焦煤等大型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壮大,但是,产业集中度低的态势十分严峻,我国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比较重。煤炭行业必须加快把握住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这一重要抓手,加快推进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实现产业多元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多元化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途径。煤炭企业作为能源生产企业,具有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无论储量多么丰富的矿井,受地质储量、开采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煤总有采完的时候。投产-发展-维持-衰老,是煤炭企业基本规律。因此煤炭企业为避免单一经营格局导致的最终的关闭结果,应该实施多元化经营。以煤炭经营为核心,在煤炭开采、深加工方面增加投入,增加煤炭品种,开发煤化工,材料、新能源、新型建材等,开发应用洁净煤技术,水煤浆技术,煤的液化、气化技术等,拉长煤炭企业主体产业的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们国内煤炭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在结构调整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注重技术创新,实现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开发应用为手段,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重视市场机会与技术机会的结合,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带动整个企业或整个行业上一个新的台阶。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是其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更应依靠科技创新,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推广应用先进的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和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加强煤尘、瓦斯的防治技术研究,加快对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液化,气化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实施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延长企业的价值链,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竞争能力。实现资源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提高装备水平,努力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范文6

第一章发展目标

第一条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第二条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形成以合理开发、强化节约、循环利用为重点,生产安全、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第三条严格产业准入,规范开发秩序,完善退出机制,形成以大型煤炭基地为主体、与环境和运输等外部条件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产业布局。

第四条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兼并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第五条推进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培育科技市场,发展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第六条强化政府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靠科技进步,以防治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矿压等灾害为重点,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及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七条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促进人与矿区和谐发展。

第八条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强煤炭生产、运输、需求的衔接,促进总量平衡,形成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

第二章产业布局

第九条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总体部署,按照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煤矿安全生产规划、矿区总体规划,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

第十条稳定东部地区煤炭生产规模,加强中部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勘查和

适度开发。建设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黄陇(华亭)、鲁西、两淮、河南、云贵、蒙东(东北)、宁东等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提高煤炭的持续、稳定供给能力。

第十一条大力推进煤炭、煤层气等资源的协调开发和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按照资源禀赋、运输、水资源等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区域煤炭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在大型整装煤田和资源富集地区优先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煤矿。

第十二条鼓励建设坑口电站,优先发展煤、电一体化项目,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新建大中型煤矿应当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选煤厂,鼓励在中小型煤矿集中矿区建设群矿选煤厂。

第十三条在水资源充足、煤炭资源富集地区适度发展煤化工,限制在煤炭调入区和水资源匮乏地区发展煤化工,禁止在环境容量不足地区发展煤化工。国家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限制高硫、高灰煤炭资源开发。

第三章产业准入

第十四条开办煤矿或者从事煤炭和煤层气资源勘查,从事煤矿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安全评价等,应当具备相应资质,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煤矿资源回收率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安全、生产装备及环境保护措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五条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新建、改扩建矿井规模不低于120万吨/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新建、改扩建矿井规模不低于15万吨/年。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省(区)新建、改扩建矿井规模不低于9万吨/年。其他地区新建、改扩建矿井规模不低于30万吨/年。鉴于当前小煤矿数量多、布局不合理、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十一五”期间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新建煤矿项目。

第十六条煤矿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配置地矿类主体专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鼓励煤矿企业从技术学校招收工人。

第四章产业组织

第十七条取缔非法煤矿,关闭布局不合理、不符合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乱采滥挖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煤矿。

第十八条鼓励以现有大型煤炭企业为核心,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资源、资产为纽带,通过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中小型煤矿,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参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鼓励中小型煤矿整合资源、联合改造,实行集约化经营。

第十九条鼓励煤炭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十条积极引导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支持资源枯竭、亏损严重的国有煤矿转产发展。建立中小型煤炭生产企业退出机制。鼓励和支持资源枯竭煤矿发挥人才、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异地开发煤炭资源。

第五章产业技术

第二十一条鼓励发展地球物理勘探、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鼓励发展厚冲积层钻井法、冻结法和深井快速建井技术。

第二十二条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建设高产高效矿井。鼓励发展露天矿开采技术。鼓励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推行壁式采煤。发展小型煤矿成套技术以及薄煤层采煤机械化、井下充填、“三下”采煤、边角煤回收等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技术。鼓励开展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技术的研究。鼓励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

第二十三条加快推进小型煤矿采煤工艺和支护方式改革,推广锚杆支护和采煤工作面金属支护,淘汰木支护。加快发展安全、高效的井下辅助运输技术、综采设备搬迁技术和装备。-5-

第二十四条发展自动控制、集中控制选煤技术和装备。研制和发展高效干法选煤技术、节水型选煤技术、大型筛选设备及脱硫技术,回收硫资源。鼓励水煤浆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第二十五条鼓励煤炭企业实施以产业升级为目的的技术改造。鼓励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煤炭勘探、开采、洗选加工、转化等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发、集成和自主化生产。

第二十六条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控制技术、矿井通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推进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煤炭产量监测系统和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第六章安全生产

第二十七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和法定代表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煤炭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强化现场管理,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遏制事故发生。煤炭生产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煤炭生产活动。

第二十八条建立健全矿井通风、防瓦斯、防突、防火、防尘、防水、防洪等系统。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煤矿瓦斯治理方针,落实优先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防突措施,提高瓦斯抽采率。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煤矿水害防治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煤矿冲击地压监测控制和顶板事故防范。

第二十九条建立健全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坚持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

第三十条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煤炭生产各环节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卫生防护设施,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禁止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工艺、设备。对煤矿井下和有关设备、器材实行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第七章贸易与运输

第三十一条严格煤炭经营企业资格审查,促进煤炭经营企业结构优化,形成以煤炭生产企业和大型煤炭经营企业为主体、中小型煤炭经营企业为补充的协调发展格局。

第三十二条积极推进煤炭贸易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完善煤炭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制定公平交易规则。建立全国和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及信息平台,鼓励煤炭供、运、需三方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引导合理生产、有序运输和均衡消费。稳步发展国际煤炭贸易,优化煤炭进出口结构,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办矿。

第三十三条积极发展铁路、水路煤炭运输,加快建设和改造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出煤通道和北方煤炭下水港口,提高煤炭运输能力。限制低热值煤、高灰分煤长距离运输。煤炭运输应当采取防尘、防洒漏措施。

第八章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

第三十四条实施节约优先的发展战略,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减少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和利用效率。

第三十五条加强节能和能效管理,建立和完善煤炭行业节能管理、评价考核、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奖惩制度。鼓励煤炭企业开发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煤炭企业新建、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节能设计规范和用能标准建设,必须淘汰落后耗能工艺、设备和产品,推广使用符合国家能效标准、经过认证的节能产品。

第三十六条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综合开发利用与煤共伴生资源和煤矿废弃物。鼓励企业利用煤矸石、低热值煤发电、供热,利用煤矸石生产建材产品、井下充填、复垦造田和筑路等,综合利用矿井水,发展循环经济。支持煤层气(煤矿瓦斯)长输管线建设,鼓励煤层气(煤矿瓦斯)民用、发电、生产化工产品等。

第三十七条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损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

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推进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形成与生产同步的水土保持、矿山土地复垦和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第三十八条煤炭采选、贮存、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必须达标排放,防止二次污染。加强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和减少排放。洗煤水应当实现闭路循环。优化巷道布置,减少井下矸石产出量。

第三十九条建立矿区开发环境承载能力评估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严格执行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排污收费制度。限制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重要地下水资源补给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开采煤炭,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保护区和地质灾害危险区等禁采区内开采煤炭。加强废弃矿井的综合治理。

第四十条加强对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调查、监测及预报预警,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制定防灾减灾预案。

第九章劳动保护

第四十一条煤炭生产企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建立和完善工伤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落实煤矿井下艰苦岗位津贴制度,逐步提高煤矿职工收入水平。

第四十二条加强劳动用工和定员管理,推广井下四班六小时工作制。推进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改善井下作业环境。为井下工人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

第四十三条鼓励煤炭生产企业加大安全和尘肺病等职业病防治投入。发展和推广职业病防治、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病危害控制体系。

第十章保障措施

第四十四条完善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和煤炭资源利用率、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税费政策,完善资源勘查、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对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四十五条煤炭资源开发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国家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由国家投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详查,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有计划地将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转让给企业,形成煤炭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重点支持国家确定的重点成矿区(带)内煤炭资源勘查。

第四十六条支持煤炭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煤矿企业可以从煤炭产品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进煤炭生产完全成本化改革,严格煤矿维简费、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按照企业所有、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政府监督的原则,煤矿企业应按规定提取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矿区环境治理。

第四十七条实施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国家煤矿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煤炭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完善对口单招和订单式培养。规范煤矿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鼓励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

第四十八条支持煤炭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加快企业主辅分离。支持煤矿企业提取煤矿转产发展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

第四十九条对不符合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矿业权登记和土地使用手续,环保部门不予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发放排污许可证,水利部门不予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文件,工商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工商登记,金融机构不予提供贷款和其他形式的授信支持,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核准手续。

第五十条发挥中介组织作用。煤炭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和完善煤炭市场供求、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信息定期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及时反映行业动态和提出政策建议,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发展。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范文7

【关键词】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多元化;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一、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目前的发展还尚未完善,尤其是在相关制度的确定、日常的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和改善空间,在对待一些相关问题的突发状况上也欠缺一定的经验。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研究最主要的是日常管理、日常的员工培训和基层的管理上,然而针对我国现在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现状来看,无论是对于煤炭企业的静态、动态辐射的规模的分析、研究和评价上,还是煤炭企业辐射时间长短的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改善的空间,这种静、动态的分析和辐射时间的长短关系着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调整,同时对于所在城镇的区域产业化的结构布局及调整也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因此,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搞好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控制好时间的长短及变化周期,排除其影响因素,弄清每个阶段的时间周期、变化特点以及辐射的范围及长短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依据的作用。

二、循环经济下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放之于法律的相关规定上缺乏一定的基础和依据,造成很多时候没有可依照的法律条文,使得很多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相对陈旧,缺乏大的指导方向。(2)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在日常的管理上缺乏相关的重

视,特别是影响煤炭产业辐射的因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煤炭产业辐射管理的影响,还有就是消费方式、资源存储量等元素对煤炭企业辐射管理的影响及改变。在日常管理上特别不重视市场的变化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影响,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因素不被关注不仅影响了煤炭产业的良性发展,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体系的建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1)首当其冲最为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煤炭企业的辐射区域分布,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完成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探究。根据煤炭资源地区的分布搞好辐射方式研究能为在空间上合理科学安排相关产业、企业提供依据。(2)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特别是关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方式的优化和体系的建立上应特别的注意相关政策的动态取向和发展方向的引导。(3)煤炭辐射管理模式的建立最主要的还是日常的管理和完善,在分析煤炭辐射的层次、分布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建立分析评价模型可为相关研究、应用提供方法和手段。这方面研究包括控制模型、企业经济规模模型、输入、输出资源系数模型、产业辐射网络结构模型、协同发展模型、循环经济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利用这些模型计算的系数、指数、参数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完成对于mei9tan辐射管理模式的初步探讨。(4)调整产业结构,及时了解市场的信息和规律,对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做出及时的调整,以此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产业结构与时俱进的调整与改革,加强对员工的日常培训,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优化和改革,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探究。

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需要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完成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新探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成技术上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葛宏英.浅谈放射源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理念的重要性[J].甘肃科技.2006(10)

[2]石晓亮,钱公望.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1)

[3]黄后贵,邱金辉.东坑仔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探究[J].煤炭技术.2003(11)

[4]葛沭锋.浅析淮南矿业集团放射源管理[J].能源环境保护.2009(1)

[5]郭庆勇.鄂庄煤矿科学的安全保障管理模式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3)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范文8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两型三化矿井”(本质安全型、安全高效型;基础管理精细化、教育培训制度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三个转化”(煤向电转化、煤向化工转化、煤电油向载能工业转化)为主线,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矿区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逐步建立起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彬长旬东开发初具规模。建成大佛寺1000万吨/年煤矿,建成胡家河、亭南、火石咀、下沟4个300万吨/年以上煤矿,建成燕家河、蒋家河2个150万吨/年以上煤矿,全市原煤生产规模达到300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60亿元;建成4个规模300万吨/年洗煤厂和2个大型煤炭深加工厂,精洗煤规模达到1200万吨/年以上;建设2-3个大中型煤电、煤化工企业,力争开工建设180万吨甲醇、120万吨烯烃、100万吨二甲醚和地下残煤气开发利用项目,720万KW火电厂、2×20万KW以上煤矸石电厂项目;原煤转化率达到49%,原煤入洗率达到40%,煤炭转化新增产值达到90亿元以上。煤炭资源回收率明显提高,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瓦斯灾害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状况稳步好转,矿区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彬长、旬东矿区为依托的北部能源化工基地,原煤生产规模达到5000万吨以上,煤、电、化、建材等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上缴税金36亿元以上,实现利税75亿元以上。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区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培育大中型煤炭综合开发企业集团,促进中小煤矿重组联合改造提高,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进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安全培训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强资源管理,强化对矿井资源的有效监管

(四)加强煤炭资源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要积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煤炭资源的开发项目应当符合彬长旬东矿区资源总体规划要求,严格按照规划合理有序开发。要加快旬东煤田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对旬东煤田转角区块和乔儿沟、小寺子区块的详查和精查工作,为旬东煤田开发规划和全面开发做好准备。市煤炭工业局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时,必须征求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和市环保局的意见,市国土资源局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市煤炭工业局、市发改委和市环保局的意见,市发改委在上报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和彬长旬东矿区开发有关的建设项目时,必须征求市煤炭工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和市环保局的意见,并作为上报项目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开办煤矿企业(含新开矿井、闭坑后重开矿井、非煤矿山开采伴生煤炭资源),必须符合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煤炭产业政策,依法向煤炭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煤炭管理部门按照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年度开办计划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审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级审批和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与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联合执法。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依法取得同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环保部门的审查意见,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同进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煤矿建设项目及其它涉煤项目的立项,上报市(县)发改委、煤炭工业局、国土资源局和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共同会审后,上报省发改委。

(六)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实行煤炭资源有偿开发。新设立煤炭资源矿业权,按照“统一规划、有偿取得、规模开发”的原则,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出让。现有煤矿无偿取得的矿业权通过储量检测,价款评估,要实行有偿使用。转让、承包经营和以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及股份制改造的煤矿,严格按照矿业权出让转让、矿业权价款处置的有关规定,根据剩余储量合理核定价款,有偿开发利用。严格执行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发改委、煤炭管理部门一律不予核准,国土资源部门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煤炭管理、国土资源部门对矿井的回采率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实行动态监管。对达不到回采率标准、超层越界、滥挖乱采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予以处罚,建议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依法予以关闭。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七)培育大型煤炭综合开发企业,实行项目带动战略。继续坚持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加快彬长旬东矿区开发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彬长矿区以现有企业和外来大型投资企业为依托,加快雅店、高家堡、杨家坪等地质勘探及小庄、孟村、胡家河矿井的开发建设,加快亭南、蒋家河、火石咀、水帘洞、燕家河等煤矿大中型骨干矿井的改扩建,抓好彬长矿区480万KW火电厂、180万吨/年煤制甲醇、120万吨/年烯烃、100万吨/年二甲醚等大中型项目建设。加强旬东矿区资源勘探、基础设施建设和矿井技术改造,提高煤矿机械化程度和单井规模。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重点支持彬长旬东矿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市内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煤炭工业发展,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向煤炭转化产业倾斜力度,切实支持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实现产权多元化,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

(八)延长煤炭产业链,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推进瓦斯抽采和煤层气综合利用试点工程,促进煤层气开发利用。围绕彬长旬东矿区原煤开发实施配套转化项目,制定措施,加快推进煤炭“三个转化”,发展循环经济,对彬长矿区规模300万吨/年以上的大佛寺煤矿、小庄煤矿、胡家河煤矿、孟村煤矿煤矿、亭南煤矿、火石咀煤矿、下沟煤矿,即将开发的雅店、高家堡、杨家坪等井田要通过煤电、煤化工联营等多种形式,实现一体化开发,大力发展与资源量相匹配的煤炭转化产业,改变挖煤卖煤的经营模式。今后除资源条件受限制外,原则上不再新开办30万吨/年以下煤矿。

(九)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鼓励支持煤炭企业与电力、水利、交通、化工、建材、冶金等企业联营。积极配合国家铁路、公路、电力有关部门,加快西平铁路、银武高速公路的建设,加快矿区电网建设工作,全力推动彬长矿区亭口水库、马家河水库、旬东矿区马栏水库建设,努力改善彬长旬东矿区开发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我市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十)加快煤炭资源整合步伐,提高煤矿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中小煤矿的整合,实行规模化开发。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合作、联营、股份制等形式兼并改造中小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大力推行中小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实现正规化开采。坚决取缔和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2007年底以前取缔3万吨/年煤矿。

四、强化煤矿安全监管,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一)全面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精神,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新格局,进一步落实“煤矿安全责任到县乡,主体责任到企业”的责任制。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煤矿企业负责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各产煤县政府要建立领导分工联系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和驻矿督察员制度。市、县煤炭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煤矿安全监管职责,努力提高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认真实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实煤矿出资人和实际控制人确保安全投入到位的责任,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和隐患排查整改制度,严格外包工程队伍资质管理和现场管理。

(十二)积极推进“两型三化矿井”建设。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基础管理精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教育培训制度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各类院校的联合攻关,重点解决高瓦斯、瓦斯突出矿井、不稳定煤层、中厚煤层开采的采掘部署及采煤方法,努力提高煤炭生产的技术水平。到2008年,全市90万吨/年以上矿井,达到“两型三化”矿井标准。到2010年全市所有矿井达到“两型三化”矿井标准。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构建安全、高效、文明、和谐矿区。

(十三)加大煤矿安全投入。煤矿出资人要坚决执行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依法保障投入,加快完善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清除隐患,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各类煤矿必须按照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足额提取煤矿安全费用和维简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积极推进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积极推行工伤责任保险制度;逐步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国家和省上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财政、审计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资金落到实处。

(十四)认真搞好煤矿瓦斯综合治理。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6]106号)文件精神,市、县煤炭管理部门要成立煤矿瓦斯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瓦斯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机制建设,积极推广瓦斯煤尘防爆、瓦斯抽采利用等瓦斯防治实用技术,严格贯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方针。高瓦斯矿井和有高瓦斯采区(工作面)的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彬长矿区新建和改扩建矿井,瓦斯抽采利用项目或工程必须与矿井(采区、工作面)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技术体系、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体系、灾害预警救援体系。规范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和能力核定等安全技术基础工作,严禁超能力生产。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煤矿安全监管专项资金征收管理的意见》要求,煤炭企业必须按时足额上交,市财政局、市煤炭局要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监管专项资金征收管理工作。加快全市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联网建设,2007年底建成市、县、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测监控系统。

(十五)强化矿山救护队伍建设。面对我市矿井煤尘、瓦斯、水、火、顶板等自然灾害突出的严峻形势,要切实加强救护队伍建设,扩充人员,保障经费,配备技术装备,提高整体抗灾能力。按照《*市矿山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煤矿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不断完善《预案》的修订,组织开展对《预案》的实施工作。市煤炭工业局要加强对矿山救护队伍的日常监管和业务指导工作。市财政局要确保矿山救护经费的及时拨付,保证煤矿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救护任务的顺利完成。

(十六)提高煤炭队伍素质。市、县煤炭管理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与涉煤院校的协作,采取校企联合、“订单”培养、返补学费等措施,鼓励当地学生报考煤炭专业院校。煤炭企业每年要有计划的从煤炭院校招聘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充实加强技术力量。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尤其要对煤矿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煤矿采掘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特殊工种和下井工人实行职业准入、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岗位人员配备标准。

(十七)加强和谐矿区建设,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和劳动保障水平。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革煤矿工作制度,逐步推行4班6小时工作制。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煤矿企业必须定期为职工进行体检和职业病诊断,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身心健康,必须与职工签定劳动合同,依法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认真执行新的入井津贴、班中餐等补贴标准,煤矿安全监管人员的人身保险和入井津贴标准按照国家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劳动保障部文件(劳社部发[2006]24号)文件规定执行。加强“两堂一舍”的标准化建设。搞好矿区的绿化、美化,改善矿区的生产生活环境。

五、强化煤炭行业管理职能,为煤炭工业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十八)理顺煤炭行业监管体制。要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全市煤炭行业的管理力量,强化市、县两级煤炭部门管理职能,切实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资源开发、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监督管理。各产煤县要设立独立的煤炭管理部门,严格按照“三定方案”(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配强配硬班子,配备煤矿采掘、通风、机电等专业技术人员。有煤矿的乡镇要设立煤矿安全管理所,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明确分管领导。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煤炭生产和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影响行业发展和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各产煤县煤炭管理部门主要领导调整要征得市煤炭工业局党组同意,各煤矿企业法人代表变更,需经县煤炭管理部门对其任职资格审核同意,并报市煤炭工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和市工商管理局备案。市、县两级煤炭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行使行业监管职能,及时协调解决影响行业发展和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十九)建立和完善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的协调机制。市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市彬长煤田开发指挥部办公室)代表市政府对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的开发建设,履行服务、协调、指导和管理职能。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和省市有关规定,参与制定和基地的开发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协调各类项目的审核认定、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彬县、长武、旬邑三县也要设立相应机构,加强领导,增强服务意识,扩大招商引资,推动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高效、快速发展。

(二十)加强煤炭经营监管。要充分发挥政府对煤炭销售市场的管理和宏观调控作用,强化煤炭管理部门对经营资格监管、煤炭经营秩序整顿治理、产运需衔接等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产运需衔接,鼓励产需直接见面,减少中间环节。认真执行国家发改委关于《煤炭经营监管办法》的政策规定,严格煤炭经营资格证审查程序,强化煤炭市场监管。市、县两级煤炭经营监管部门要与工商、环保、质监、土地、交通、税务、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对煤炭经营企业进行联合执法,坚决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活动,依法打击掺杂使假和偷税漏税行为,树立和维护*煤炭的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竟争能力,积极扩展国内、外销售市场。

(二十一)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特别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监管煤炭开发、生产、经营、利用行为,为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建立煤炭联合执法检查制度,由市煤炭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参加,定期开展煤炭联合执法大检查。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制度,规范矿井设计、施工、技术改造、生产和加工利用等行为。

六、加快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发展煤炭循环经济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范文9

关键词:煤炭企业 安全管理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引言

安全生产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因此,煤炭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对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及分析,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此为前提,分析了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及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

1、保障煤炭企业正常运作

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煤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安全保障生产,同时也要利用生产保障安全,进而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如果在实际生产中,未做好有效地安全管理工作,煤炭企业将会面临由于缺乏安全体系而导致的各种安全漏洞,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会面临停产、破产,严重阻碍了煤炭企业的正常发展。

2、促进煤炭企业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的发展影响到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影响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如果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不仅会减少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甚至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煤炭开采绝大多数为井工开采,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恶劣,水灾、火灾、瓦斯等事故频发,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煤工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加深,粉尘、高温愈发严重,煤矿工人职业病近几年呈现高发趋势,严重制约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煤炭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切实保障煤矿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到发展不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促进煤炭企业安全、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安全管理意识缺乏严重制约和阻碍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及发展,有的煤炭企业一味追求煤炭产量及生产目标,将安全管理工作形式化,或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水平达不到设计及实际要求,安全保障措施及制度无法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企业部分安全管理人员认识上存在误区,将本属于安全管理的区域划分到生产区域,进而淡化了自身的安全职责。部分煤炭企业没有严格的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办事,或企业安全管理生产制度不完善。一些从业人员违章操作,安全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屡禁不止,导致煤矿小事故不断,大事故不止。

2、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众多,但在在实际的煤炭安全管理工作中,部分制度过于落后或者可行性不大,同时留有空白漏洞区域,一些问题存在很久难以解决,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转。

同时,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方式陈旧落后,安全管理机构及专业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对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对好的管理经验一味照搬,缺乏针对性,墨守陈规,对先进的安全管理方式及发展嗤之以鼻,都会严重制约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发展。

3、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是保障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煤炭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只注重形式,不关注成效。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跟不上时代需求,缺乏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枯燥,理论培训多过实践,课堂讲授多过交流讨论,参加培训人员积极性不高,培训质量及效果大打折扣,对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不了解,基础理论知识脱离实际生产操作,导致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不断出现安全事故。

三、加强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保障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煤炭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因此,煤炭企业管理阶层应该加强对其自身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树立“培训不到位就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在做好安全培训的同时做好安全培训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对安全培训工作常抓不懈。除此之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而是应该将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当中,保障相应的培训资金投入,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注重实操培训。

2、完善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在我国传统行业当中,煤矿企业是较为突出的代表之一,其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其安全管理工作又是煤炭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要结合国家关于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独特条件不断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同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目标,注重制度的执行与考核,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积极学习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3、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监察力度

国家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来保障煤炭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及利益。同时还要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监察管理力度,逐渐形成政府监管、部门监察、企业负责、民众监督的多位一体管理体系。

4、加强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体系的建立

加强安全事故预防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地保证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而安全事故预控体系的基础即为安全事故预控系统,经实地调查发现,虽然有的煤炭企业建立了安全事故预控系统,但是其发挥的功能相对较为狭窄。因此,煤炭企业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预控体系的建立,同时借助现代的计算机信息化的手段,提高预控体系监测事故的准确性,进而减少煤炭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培养专业安全管理人才

除了上文提高的若干措施,保障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为培养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因此,煤炭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从经济上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安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还可以通过与相关高校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与人才输送机制,保障专业人才的质量与数量。

结语

在我国,煤炭开采工作大都是井工开采,开采的难度较大,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水、火、瓦斯充斥其中,安全事故频发,因此,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了相应问题的对策措施,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华文.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安全投资决策方法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576-582.

[2]战飞. 关于强化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研究[J]. 科技资讯,2014,27:118-119.

[3]盖达妮. 浅谈绿色矿山建设――以山西省晋城市矿山为例[J]. 绿色科技,2014,11:11-13.

[4]杨滨珊.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科技展望,2014,10:100.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范文10

关键词: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创新

一、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主观化倾向明显

煤炭企业为了实现稳定发展,大多都具有满足自身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将经营体制化,以推动企业进步。但是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形势变化快,仅仅局限于以往成功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许多企业没有及时做好转变,一直参考之前的成功经验来制定经营管理体制,执行经营管理任务,必然会导致管理出现主观化倾向,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最终导致被市场淘汰的局面。

2.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我国煤炭企业已经认识到有效管理对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价值,因此,许多企业在加快步伐,建设完善、有效的企业管理体制,制定了一部分管理制度。通过对这些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观察发现,许多企业缺乏有效的执行力。企业相关部门认识不到制度的价值,在执行决策时敷衍了事,再加上企业管理者监督不力,导致出现经营管理随意性较强,不规范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最终导致企业经营问题突出。

3.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

企业资金是维持企业稳定运行的基础。有效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煤炭企业一直十分注重发展资金,重视财务管理。但是由于市场发展变化速度较快,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处于落后趋势。财务管理的落后,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手段、范围、定位等方面的落后。许多煤炭企业在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仅仅将财务管理看作为会计管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当中,会将重点放在煤炭产量、生产安全、经营销量等方面。定位偏差会导致财务制度侧重点偏移、资金投入重点偏移,以及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管理,时常出现随意变更支出科目,导致科目支出的分配不均,甚至会出现逃避资金使用的监督等情况。

4.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当前正处于信息时代,人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企业是否能够占据市场竞争有利地位。但是从当前煤炭企业人才选拔和任用情况来看,存在较多的不公平性。甚至有些煤炭企业不会因事设职、因职选人,而是因人设岗、因人设事。人才选拔和任用过程中,“暗箱操作”现象频出。员工的职位迁升不以员工的实际工作业绩为参考标准,而是由领导个人的主观评价来决定。缺乏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操作程序。除此之外,煤炭企业还存在职工考评方式不全面等问题,许多考评人员只做表面工程,认为只要得到领导的认可,就可以获得迁升。

二、新时期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途径

1.坚持安全发展基本原则

煤炭开采具有特殊性,生产过程中所承担的安全风险较大。近些年来,瓦斯爆炸、矿井透水等情况时有发生。我国煤炭企业在进行煤炭开采时,要十分关注员工和资源的安全,采取有效办法处理高温、高湿等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首先,煤炭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实际分析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安全事故,邀请专家组进行现场分析,并建设一个由专业分析、专业治理、专业监督为一体的安全监督排查系统。向参与开采的所有工作人员和领导人员宣传安全开采理念,从根本上保障煤炭生产的安全性;其次,要要求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时刻坚持安全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当出现安全隐患时,要在第一时间做好隐患排查、应急抢修工作;最后,煤炭企业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断增加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做到全面的安全生产,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转变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管理创新

在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状况下,企业必须要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建设一颗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煤炭企业需要从市场发展整体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市场竞争的形势,准确定位企业当前所在的位置。树立发展安全风险防范观念,重视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的价值。当前我国煤炭企业要准确把握企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时机,坚持以管理理念的创新为发展先导,先在企业内部树立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要想实现这一构想,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要树立客观的竞争意识,对发展风险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坚持以更广阔的视角,以及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引导企业的经济管理改革。煤炭企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对传统经济管理方式的改革,是实现企业集约化、长期化经营发展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煤炭企业各个岗位的员工也要明确了解企业当前的发展策略,更新个人工作理念,紧跟企业发展思路,坚持运用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路面对自己的工作。

3.促进服务管理规范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力,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压力。服务管理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是企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煤炭企业要更加重视财务管理的价值,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突破之前过分关注生产、关注销量思想的局限,从根本上保障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和权力,以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来促进经济决策管理的科学性。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要不断加强对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在企业做出重大投资决策之前,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际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金的价值。在财务安全管理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分先预警机制来分析企业财务变化趋势。一旦发现财务安全风险,就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解决办法,促使财务管理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创新是煤炭企业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煤炭企业获取市场竞争有利地位的重要举措。深入分析当前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之后,我们必须要以创新来促发展。因此,煤炭企业必须要对自身在市场的地位进行客观定位,转变发展观念,制定科学、先进的管理策略,建设创新型的煤炭企业。

参考文献:

[1]黄旭,单福龙.煤炭行情下浅谈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案[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

[2]孙英河.新形势下石化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化工管理,2017(14).

[3]苏悦.关于石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5(2).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范文11

关键词:煤炭企业社会责任 会计报告体系 煤炭行业社会责任披露体系

一、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如今,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大力发展,其社会责任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对煤炭的开采不仅仅对土地和草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还将一些含有害成分的井水不经处理就排放到地面,还有就是煤炭的使用会造成大气环境遭到二氧化硫的严重污染;其次是煤炭资源遭到浪费,据统计,在我国回收的矿山资源不足40%,主要原因还是小煤矿资源的回收率太低;还有就是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也尤为突出,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资金过少导致了我国煤炭企业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由此可以看出,与安全问题息息相关的是安全投入的资金比重;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煤炭企业员工的发展方向收到限制,工作环境偏远、恶劣,薪酬也不高,人员岗位安排不科学,限制了员工的发展,极易导致煤炭企业的人才外流。

二、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

(一)社会责任报告意识淡薄

人们通常只注重防治贪污受贿,从未重视过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我国的煤炭业一直以来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缺少长期发展的宏观计划,导致国内煤炭企业的短期严重。受限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意识十分淡薄。

(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说煤炭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并不属于法律的范畴,但是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煤炭企业承担自身应该履行的义务。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有关履行义务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企业建立社会责任报告。

(三)编写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规范

在编制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中许多企业自成一体,主观性较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社会责任报告就显得极为重要。

(四)不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还没有设立专门研究煤炭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机构或部门。一方面因为政府对于煤炭行业的披露要求较低,虽然有学者对此进行探究分析,但始终没有得到大众和政府的重视;另外一方面是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特点是定性的,在会计核算上有许多传统方式无法核算的状况出现。总体来说,还是缺少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

(五)不完整的社会责任报告模式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还不够详细和全面,还缺乏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识。就现在来看,我国还没有明确为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审批标准,在所有的社会责任报告中都是采用引述第三方评论的方式。使得各个煤炭企业间缺少横向的可比性。

三、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优化设计

(一)经济责任报告

根据经济收益方面的社会责任数量分析表和相关数据延伸煤炭企业经济责任分析表,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煤炭企业自身独有的经济因素,更全面的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披露。

(二)环境责任报告

在企业的企业生态环保责任数量分析表中延伸出煤炭企业生态环保责任数量分析表,指标名称那栏的内容从成本、效应、投入力度和企业自身在生态平衡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又增加了安全投入、原煤生产每万吨死亡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的数据。

(三)人力资源责任报告

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责任分析表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员工的录用、发展、权益和有关的职业疾病等综合指标分别进行设计披露。

(四)煤炭企业产品或服务、安全生产责任报告

借鉴于企业产品或服务、安全生产方面责任分析表的科学合理的编制,延伸有关煤炭企业产品或服务、安全生产责任分析表。取之精华,去其糟糠。

(五)煤炭企业社会福利责任报告

同样参考于企业社会福利责任分析表,因为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在编制煤炭企业社会福利责任分析表的时候借鉴于企业社会福利责任分析表。

(六)安全文化管理责任报告

在编制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管理责任表的时候要结合实际主要分析安全理念(指标越细化,对安全的认识越深)、安全目标(指标越细化,对安全越重视)、安全态势、安全管理(措施越细化,对安全的管理措施越到位)、安全文化和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七)社会责任荣誉报告

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荣誉报告指标越多,就可以说明该企业已经获得大众的认可程度就越大,总体布局要清晰合理、结构要科学合理。

明确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目标,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基本框架,通过将上述需要披露的内容和相关社会责任的基础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且特别针对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指标的选取要注意其的实际作用和使用价值。煤炭企业要做到:统一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标准;设立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机构或部门;社会责任报告中不仅有文字的理论支持,还要有数据的支撑;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周松林.履行社会贡任对提高公司价值A.重要意义[N].中国证券报,2009

煤炭企业安全发展范文12

一、全国煤炭形势与人才需求分析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导能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替代。根据中国工程院《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预测,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煤炭在我国能耗中的比重将稳步下降,2015年煤炭占我国能耗比重为64%,2016年下降到63%以下,2020年有望下降到58%~60%,2030年下降到50%左右,到2050年可能减至50%以下,但需求量仍将保持在25~30亿吨,将长期是我国的主导能源。煤炭开采是高危行业。目前,煤炭企业多、人员多,从业人员素质差异大,人才引进困难却流失严重,煤炭安全生产专业人才短缺,加上煤矿灾害严重,直接妨碍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安全发展。

从人才队伍方面看,目前,煤炭企业存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尤其是在生产一线从事基层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或技术能手严重不足,影响了煤炭企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一个原因。煤炭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严重的重要原因是煤炭安全技术管理类人才短缺,技术人员素质与安全发展和职业病防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煤炭安全类专业人才缺乏,严重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影响煤炭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实现煤炭的安全高效精准开采,有效地控制瓦斯等自然灾害,需要培养一批懂安全、精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安徽省煤炭行业为例,近两年,因煤炭生产形势低迷、煤炭价格下降,从业人员收入减少,淮南、淮北、新集等国有煤矿大专以上人才流失严重,整个煤矿企业在人才问题上出现负增长,人才流失仍有加大趋势,可想而知,在这种境况下,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高产高效、精准开采将难以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都要求煤炭行业抓住机遇,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转型升级、走向市场、煤电联营,提升煤炭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建设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煤炭工业体系的历史背景下,人才需求将会有增无减。

二、高职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教育部和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将达795万人,比2016年增加30万人,是1999年扩招当年毕业生人数的9.39倍,加上中职毕业生和往届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以及因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趋缓造成的部分职工分流等情?r,总体来看,2017年就业形势仍将非常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依然艰巨。

自2012年煤炭行业“黄金十年”过后,煤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始显现,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与煤炭企业转型的大背景直接冲击了煤炭相关专业学生就业。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安全技术与监察(现更名为安全技术与管理)、救援技术等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为例,2012―2016届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近五年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总计1 436人,一次性就业率平均为94.15%,2012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9.2%,前四年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3%以上。2016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有所下滑,其中,煤炭行业就业人数771人,就业率为53.7%,煤炭行业就业率从2013届开始出现明显下滑,从2012届的97.2%降到了2015届的27.6%,2016届毕业生因煤炭企业招考延迟,目前在煤炭行业的就业率暂时为0(煤炭企业2016年招聘2015届毕业生)。受煤炭企业招聘等因素影响,煤炭安全类专业自主就业的学生增多,并有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二)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跟踪调查结果分析

为掌握我院近五年在煤炭企业就业的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笔者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其中煤炭企业基层单位反馈有效调查问卷212份,毕业生本人反馈有效调查问卷205份,约占煤炭行业就业毕业生的27.5%,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指标包括:A.毕业生总体评价;B.思想道德;C.专业基础知识;D.敬业精神;E.岗位适应能力;F.团队创新能力;G.创新能力。毕业生对学院教育教学评价指标包括;H.学院学习风气;I.教师的教学质量;J.本专业课程设置;K.专业知识在实际中运用;L.教学设施图书资料;M.实习实训。每个指标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评价等级。调查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由图2可知,煤炭企业基层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评价很高,各项评价指标平均等级“好”的占73.52%、“较好”的占24.46%、“一般”的占1.82%、“较差”的占0.2%。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持“较好”以上评价等级的比例达到97.98%,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和岗位适应能力认可度很高,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用人单位希望学院在校企交流、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吃苦精神、专业技能、岗位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

由图3可知,毕业生对学院教学评价总体很好,各项评价指标平均等级“好”的占48.49%、“较好”的占33.15%、“一般”的占15.34%、“较差”的占3.0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学院整体教学效果评价持“较好”以上评价的比例达到81.64%,毕业生对学院学习风气、教师的教学质量、本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的评价较高,但对专业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评价结果不太好。毕业生希望学院在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教学方法、素质教育、课外活动、扩充知识面等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

(三)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1.煤炭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对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需求疲软

煤炭生产黄金十年后,煤炭行业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煤炭价格急剧下跌,煤炭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企业为降低运行成本压缩职工工资、减少人才引进,如2015年淮南、淮北矿业集团停招高职煤炭主体专业毕业生,2016年煤炭价格上涨,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淮南矿业集团恢复了部分煤炭主体专业学生的招聘,但是人才需求总量有所下降,2016年我院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仅为27.6%,比2012年减少了64.6%,下降3.52倍。

2.社会对煤炭行业认可度不高,学生到煤炭行业就业积极性不高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和艰苦行业,井下工作环境差、危险因素多,煤矿事故频发,加上受到社会观念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社会各界对煤炭行业工作的认可度还不高,存在一定的偏见。特别是近几年煤矿行业效益不好,部分学生不愿到煤炭行业就业,许多家长也不愿意独生子女到煤炭行业就业,煤炭行业一线安全管理技术人才出现了短缺和断档现象。

3.学院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滞后性

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机构,专业人才培养的周期性与煤炭行业技术革新的快速变化存在矛盾,导致学校人才和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不一致。另外,高职煤炭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与煤炭企业合作力度不够,造成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脱节,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缺乏创新性,存在滞后性。

4.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对专业的认识不到位

随着高校扩招,高职自主招生或分类考试施行,高职升学门槛降低,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越来越薄弱,加之部分学生对煤炭安全类专业的认识不到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低,导致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煤炭企业在用人时采取考试淘汰制,增加了学生对口就业难度。另外,大部分学生过度看重专业对口和就近就业,不愿离开家乡到外地煤炭企业工作,限定了就业空间,增加了就业难度[2]。

三、高职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一)发挥政府和社会作用,为煤炭行业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刘远等人[3]针对当前煤炭专业就业困难问题,通过专家调研,提出解决煤炭人才培养和就业问题,需发挥政府和行业支持作用,发挥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首先,国家要出台系列政策助力煤炭行业脱困,在规定煤炭行业限产和解决人员分流的情况下,保证煤炭行业安全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保证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政府可以出台引进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的标准和优惠政策,减少或禁止非专业人员的招聘。其次,要加大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吸引广大青年学子报考煤炭安全类专业,为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

(二)深化煤炭企业内部改革,增加就业岗位

煤炭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转型发展需要采取校企合作、定单培养方式[4],在煤炭特色院校培养企业所需的专门人才,设立“定向培养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奖励有志到煤炭企业就业的优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煤炭类专业人才培养良型循环。煤炭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合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正向拉动相关专业学生就业[5]。煤炭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煤炭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应对新能源变革,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关闭亏损煤矿,促进煤炭资源有序、安全、高效、精准开采,提高生产利用率,扭转煤炭产业亏损局面,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槊禾堪踩?类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6]。

(三)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煤炭特色类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煤炭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及时了解煤炭行业发展趋势,掌握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结构,与企业建立反馈机制[7],了解煤炭企业对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体系,明确办学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发挥特色办学优势,避免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要脱钩,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8],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双师型”教师的示范作用。学院要通过激励政策,鼓励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技能大师组建协同创新教学团队,与煤炭企业合作,开展安全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提升教师团队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院可定期举办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技能竞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国家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战水平、岗位操作技能和整体素质。

要探索就业新举措,做好就业宣传和服务工作,让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具有为我国的煤炭科技事业服务的意识和决心。学院要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资源优势,完善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另外,学院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建设创新创业网站,加大宣传力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总结推广各地、各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定期聘请学院毕业生中的创业典范或专门的培训机构开展专题讲座、创业咨询服务等,引领学生自主创业,在校企帮助下成立模拟公司或实体公司,组织学生参加省和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带动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