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煤炭企业发展

煤炭企业发展

时间:2023-05-30 09:28:07

煤炭企业发展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1

1.1煤炭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

在煤炭开采和加工洗选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矸石、矿井水、瓦斯等伴生资源。这些伴生资源具有很高的自身价值,合理利用煤炭伴生资源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极大提高社会效益。2010年我国矿井水综合利用率59%、煤矸石综合利用率61%、瓦斯综合抽采利用率38.5%,远低于其它先进产煤国家。我国每年无偿排放矿井水21亿m3,处理后可以满足9000万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或66万hm2农田灌溉用水;年排放煤矸石2.4亿t,相当于6000万t标准煤发热量,可满足3500万kW的电力装机需求。在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节能减排任务异常严峻的背景下,提高煤炭伴生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煤炭大量开采造成矿井采空区地表塌陷和地下水破坏,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环境。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我国长期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和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造成企业在煤炭开发过程中重生产、轻治理,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据统计,我国煤炭开采万吨煤造成土地塌陷面积平均0.20~0.33hm2,每年因采煤破坏土地以3~4万hm2递增,至2010年底,全国采煤塌陷面积能源技术与管理累计达55~60万hm2,由土地塌陷诱发滑坡、水土流失、建筑物塌陷和迁村移民等一系列生态与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破坏地下水资源,打乱地下水秩序,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恶化水系生态环境,使矿区干旱缺水局面更加严重,加剧土地荒漠化。据统计,山西省吨煤开采排放矿井水0.87t,每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4.2亿m3,而全国采煤破坏排放地下水约60亿m3/a。

1.3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我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是长期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健康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我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百万吨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约20%。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0年的5.71下降到2011年的0.564,下降了90%,但仍远远大于其他主要产煤国家。据统计,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42.2倍,南非的14.8倍,印度的7.7倍、波兰的7.0倍、俄罗斯的6.2倍。我国煤矿安全问题突出既有煤炭产量大、煤炭地质条件和自然禀赋差、高瓦斯矿井多等客观因素,也有管理体制上的因素和技术上的因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不足和安全生产意识的淡薄。切实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是今后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2转型方向

未来,我国煤炭企业将改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深度高效开发为主线,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统筹区域经济与煤炭发展,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炭开发,统筹煤炭生产、转化与输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概括为“:安全高效、优质集约、循环发展、环境友好”。安全高效: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和水平;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科学确定建井规模,推进煤炭规模化开发;合理布置采煤工作面,优化采煤工艺和方法;依靠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煤矿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构建安全、高产、高效矿井。优质集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煤炭洗选比例,优化煤炭产品结构;根据煤种煤质,宜电则电,宜化则化,进行煤炭深度转化,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加强资源管理,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强化节能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企业生产综合能耗。循环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目标,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力度,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培育煤层气产业;提高煤炭洗选比率,以洗选副产品为主要燃料发展煤矸石发电,利用掘进矸石、粉煤灰和炉渣发展建材,构建煤-电-材产业链;加大矿井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重复利用率;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环境友好:以清洁生产、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为重点,加强矿区环境保护,促进矿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引进和推广煤炭的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技术,在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矿区三废治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余热的梯级利用水平,不断改善矿区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积极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方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及时进行治理。

3评价指标体系设

科学设计评价煤炭企业转型成效的指标体系,实现对企业发展的动态跟踪和考核,从而发现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保障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方式顺利转型至关重

3.1设计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对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内涵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映,包括经济效益、生产效率、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从而从不同角度对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成效进行全面、综合地考核和评价。系统性原则———煤炭企业通过生产活动向环境获取能源,又通过生产和消费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而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又影响着人们的获取与排放,这些活动构成了煤炭企业发展的四大系统即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指标体系设计必须将四个系统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设立一系列指标,考察煤炭企业是否达到四个系统的相互协调,衡量协调发展的程度,从而综合反映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成效。代表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不仅需要反映企业转型发展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针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某一纬度,拥有若干可以选取的表征指标构成,但其具有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不同,要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认可度和说服力较强的表征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可测性原则———指标体系指标含义明确,计算指标所需的数据资料便于收集、计算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对于既可用定量指标又可用定性指标表征的情况尽可能选择定量指标,对于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需通过专家综合评价确定指标取值。可比性原则———指标的确定应该满足可比性的原则,即具有相同的计量范围、计量口径和计量方法,指标取值宜采用相对值,尽可能不采用绝对值;指标评价标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设置客观、公平的评判标准。

3.2指标体系设计

3.2.1建立指标项系统根据煤炭企业发展转型方向,设置了4个一级指标(Ai),每个一级指标又分解为若干二级指标(aij)。最终形成评价指标项系统如表1所示。3.2.2确定权重系数根据每个指标项在评价指标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权重系数(Wij、Mi)。它表示在其它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每个指标项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各指标项的权重系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定。3.2.3划分等级与标准评价过程中,需要采用等级划分的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而等级的划分就必须设计一个比较基准———评价标准(Tij)。文章采用数值计算和文字描述两种方式对煤炭企业转型指标评价标准进行设置。对于可以进行测算的定量数值指标,可以设置一值域,凡进入该值域则可归属到某一等级之中,并赋给每个等级的分值;对于非数据性的描述指标,可采用文字描述对每个不同要素进行等级划分,并赋给每个等级的分值。

4说明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判断煤炭企业的转型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企业发展需要关注和改善的重点。值得说明的是,该评价体系的指标及指标判断标准的设置并非绝对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增加或减少指标数量,修改指标判定标准。例如内蒙古地质条件好,适合采用自动化机械装备,所以相对于南方地质条件差的地方,“机械化水平”指标的评价标准就应该高一些。

5政策建议

企业是市场主体中最基本单位,以逐利为基本动机,任由发展,企业会只关心内部成本,而忽视外部成本,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对于煤炭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型,需要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引导企业转型发展,使之由外部被动型变为企业内在的发展要求,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5.1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改革完善矿业权出让方式,采用“招拍挂”的市场方式直接出让采矿权。对于以前靠行政划拨无偿取得的矿业权的企业,按照有偿使用原则,一律补缴矿业权价款[4]。

5.2提高煤炭企业办矿标准

新井建设将以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优先建设露天煤矿、特大型矿井,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设计和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对具备条件的老矿井,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进现有矿井的技术改造和升级;结合各地实际,完善小煤矿退出机制,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5.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提高煤矿企业安全投入标准,加强对安全费用的足额提取与使用监管力度;奖优罚劣,把安全生产指标作为考核企业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监管,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力度。

5.4鼓励企业加强节能管理

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鼓励节能技术、工艺的创新研究,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投入,鼓励企业节能技术和设备的运用及改造;制定具体的节能考核指标,把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业绩考核和行业评先树优的基本条件,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企业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5.5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

鼓励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积极配套建设相关服务设施,使矿区循环经济融入到城市大循环之中;在项目审批、融资信贷、产品价格、财政补贴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支持煤炭企业提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根据煤炭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矿井水、煤矸石、瓦斯等伴生资源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考核指标。

5.6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按照“谁开发谁收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受益主体;提高对煤炭开采中环保基金的征收比例,保证提取足额的环保治理资金,加强对环保基金支出和使用的监管,确保基金使用落到实处,保证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理和修复;加强“三废”排放管理,推动矿区内锅炉脱硫技术改造,实现矿区污水集中处理,全部达标排放,对未利用的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5.7积极探索建立职工利益和企业效益的联动机制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途径

核心竞争力是煤炭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在煤炭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化的今天,煤炭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要想在竞争中保持较强的长期优势,就应该注重分析企业的竞争能力,以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影响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的创新机制

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和一套机制,包括企业组织机制、知识管理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等的相互融合、协调运作。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要摒弃过去那种仅靠煤炭一业求生存的传统观念,必须顺应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立足主业、多业并举、走综合发展的路子。对那些没有专长、装备落后、效益低下、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或环节予以舍弃。对那些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或环节加以扶持,从人、财、物等方面加以倾斜,抓住时机,加快优势项目的发展。

(二)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大小决定于企业技术力量的强弱。相对于高科技行业而言,煤炭行业劳动密集度较高,产业链延伸和工艺、设备、技术的更新相对缓慢。谁能在技术方面更先取得成果和更先用于实践,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所以,企业必须明确哪些是大家都有的产品或技术,哪些是自己独有的产品或技术。对独有的优势或者某个环节上的优势,企业要着力研究开发和培育,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的经济规模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间的联合、并购此起彼伏,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的组建,就是原西山矿务局、霍州矿务局、汾西矿务局三大焦煤生产企业在经历了煤炭市场的严峻考验后,着眼于企业做大做强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而做出的决策。只有企业实力雄厚,才更有能力依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竞争力,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在开采工艺、洗选效率、支护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开发,逐步形成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四)企业员工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首先,企业决策者、管理者的素质、创新意识、战略思维、决策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对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决策、组织、协调作用;其次,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煤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是企业技术活动的主体,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的主要力量;中层管理人员是现场安全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的组织者;一线工作人员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参与者,其技术素质对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和生产体系的有效运行有着直接影响。相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而言,煤炭企业员工素质整体偏低,其行为习惯、技术素质离现代企业国际化竞争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由于我国煤炭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人才理念和煤矿粗放经营方式仍未彻底改变,人力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而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空前加快的这样一个飞速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决定经济发展、企业竞胜的稀缺资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们知道经济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应该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我认为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应该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加大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力度;健全符合市场要求的企业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善于吸引优秀人才、减少人才流失;加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教育。

(二)调整企业结构,使其向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煤炭企业向集团化、大型化发展是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如德国鲁尔集团,就是依靠规模经济,形成了强大的竞争能力。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的产量都较低,不能形成规模经济,目前,我国前十位煤炭企业的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5%。而美国前四家的煤炭企业占整个美国总产量的85%以上。

综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煤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企业战略的管理能力和企业的规模扩张能力,实施大集团的路子。通过实施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优化组合,组建大型煤炭集团,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全面提升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河北省煤炭年产量约为八千万吨,煤矿企业却多达三百多家。其中产量居于前三位的开滦、金能和峰峰,年产量也只有三千万吨、两千万吨和一千万吨。

产业多元化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途径,煤炭企业作为能源生产企业,具有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无论储量多么丰富的矿井,受地质储量、开采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煤总有采完的时候。投产-发展-维持-衰老,是煤炭企业基本规律。因此煤炭企业为避免单一经营格局导致的最终的关闭结果,应该实施多元化经营。以煤炭经营为核心,在煤炭开采、深加工方面增加投入,增加煤炭品种,开发煤化工,材料、新能源、新型建材等,开发应用洁净煤技术,水煤浆技术,煤的液化、气化技术等,拉长煤炭企业主体产业的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许多国际煤炭大公司都延伸了产业链,将煤炭作为原料在集团内部直接进行消化和煤炭深加工,大幅度的减少了作为原料和初级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同他们相比,我们国内煤炭企业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在结构调整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内部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提高专业化水平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非常有效的一条改革途径。过去煤炭企业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很普遍,造成企业包袱沉重、资源配置率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百年老矿开滦就是这样,下属的每个矿都是各个机构俱全,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下,2002年开滦实施了主辅分离,成立了煤业、服务、经贸等几个专业化公司,优化了结构,精干做强了主业,做活了辅业,提高了生产专业化水平,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注重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开发应用为手段,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重视市场机会与技术机会的结合,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带动整个企业或整个行业上一个新的台阶。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是其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更应依靠科技创新,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推广应用先进的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和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加强煤尘、瓦斯的防治技术研究,加快对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液化,气化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实施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延长企业的价值链,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竞争能力,实现资源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钮维花.提高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探讨.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050-02

国有煤炭企业发展多元化经营,是为培植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寻找并培育煤炭产业的替代产业,以获取煤炭以外的经营收入和利润,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国有煤炭企业发展多元化发展,要从战略上规划,从技术和人才上支撑,从产业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产业多元化发展研究,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

煤炭企业须要明确发展思路,制定战略性的总体规划。开展产业多元化发展是对大型煤炭企业发展而言的,而小企业则不具备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条件。规模较大的企业资金充裕、管理经验丰富、人才集聚、技术先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对于其来说,既有可能,也有必要。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应由集团公司统筹规划、统一管理。

1.加强对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企业领导层特别是高管层应高度重视并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研究,成立专门的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机构,为企业领导进行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当参谋。要注重激发和集中职工群众的集体智慧,形成人人重视、关心和参与研究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氛围。

2.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多元化经营战略规划。应坚持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创出本企业的特色,制定出科学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适合自己的企业战略制胜。

3.确保企业产业多元化经营决策的科学性。要勇于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研究制定企业投资决策议事规则,对多元化经营项目投资的基本原则、管理权限、运作流程、各阶段参与投资人员的责任、前期调研、项目的决策、项目的实施、项目的后续管理涉及投资活动的主要事项等进行明确规定。在建立健全决策制度、完善决策程序的基础上,遵循决策规律,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从而确保企业多元化经营投资决策,批准一项、落实一项、见效一项。

4.煤炭企业要科学选择可进入产业

在产业的选择上要有明确的定位,这种定位应从深入进行产业调查,从市场环境、客户偏好以及自身相应的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的角度来,进行科学的选择。

(1)对涉入产业的利润水平及增长趋势进行分析。有的煤炭企业往往只注重涉入产业当前的利润率,而对增长趋势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估计不足,盲目投资,煤炭企业一般既要注意当前利润,又要注重增长前景,在当前利润与未来增长中找到了“结合点”。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2)对涉入产业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进入某一产业的重要原因是该产业盈利的吸引力。煤炭企业要全面分析把握产业竞争状况,确保企业进入该产业能发挥其竞争优势,这对煤炭企业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意义重大。

(3)对产业关联度进行分析。产业关联度意味着实施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更易达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目的。煤炭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步骤一般应从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开始,逐渐延伸到关联度低、差异性大的产业。

煤炭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必须立足于煤炭资源优势,围绕资源投入最小化和废物利用最大化,在资源的深度开发上下工夫,立足于煤炭资源梯级开发、高效利用。随着产业链的延伸、附加值的升高,可实现煤炭企业资源优势的有效整合,使企业形成协同效应,提高获利能力。

二、加大技术和人才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支撑力度

1.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企业及其产品的生命在于科技,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才具有竞争力。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一定要克服过去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产出,重基建、轻技改的弊端。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组建产权明晰、权责分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权责对等的产学研合作实体,提高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

2.加大人才支持力度。煤炭企业要进行产业多元化经营,必须有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以及更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要建立数量多、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专门人才队伍,这些人才要能够运用技能、技术支持新产业的经营,建立市场竞争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煤炭企业已经造就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为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这支队伍在整体素质、人员结构等方面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煤炭企业目前缺乏高层次人才、适用型人才、战略管理人才、科技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专业人才等。获取这些人才的主要路径是:一部分可以通过对内部员工的培养获得,另一部分可以通过引进人才的方式解决,而最关键的在于尊重人才,发现人才,用好人才。

三、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煤炭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源,它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范围和发展方向。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必须把核心竞争力作为煤炭企业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

煤炭企业在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时,要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煤炭企业的优势在于煤炭生产以及与煤有关的一系列技术,煤炭产业无疑是煤炭企业的核心产业,它不但是企业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期内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是发展相关多元化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企业在煤炭主业上必须重点投入,确保在自己主业上的竞争力。在搞好煤炭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以煤为主线的煤基多元产业链,努力提升产业集中度,向规模优势、质量优势、技术优势以及管理优势集结,逐步提高以煤为主线的核心竞争力。

1.要确定产业多元化发展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结合点。制定与实施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产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确保企业多元化经营业务与企业核心优势相互融合,使优势资源能够支持企业在原有业务和新业务上同时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项目的选择和业务范围的确定,应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辐射和控制的范围内。同时,要慎防多元化经营削弱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在多元化的管理上,煤炭企业要尽量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优势入手,在煤炭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进行产业多元化发展,避免因产业吸引力诱惑而盲目进入非相关产业。

3.煤炭企业实行产业多元化经营要注意在组织结构及利益分配方面保持新旧业务之间的平衡。产业多元化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筹集资金,上新项目;通过向外扩张,购并其他企业,将核心竞争力移植到被兼并企业,实行一体化的多元化经营。前者周期长,需要投入的资金大;后者见效快,但矛盾多、遗留问题也多。如果煤炭企业采用购并方式进行多元化经营,应给被兼并企业保留一定的自。

四、处理好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经营中的几个关系

国有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经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处理好以下关系。

1.煤炭主业发展与非煤产业发展的关系。在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中,煤和非煤是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形式不同。在企业处于壮年时期,应以煤业为主,以煤业支撑多元产业发展,这是企业多元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期。在煤矿枯竭期,企业应以非煤产业为主,以非煤产业的发展支撑延长煤矿的寿命,实现企业的成功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2.经济效益与人员安置的关系。煤炭企业发展任何产业都必须是效益型的,都必须把利润最大化放在首位。大型煤炭企业大多地处偏远落后地区,为矿区提供就业机会,妥善安置人员也是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这就要求处理好“经济效益”和“人员安置”的关系,在实施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时把二者统一起来。

3.企业做大与企业做强的关系。做大是指企业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属于量的扩张;做强是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属于质的变化。做大是做强的基础,做强是做大的目的;做大并不等于做强,做强需要做大来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秀霞.浅谈国有煤炭企业的多元化发展[J].煤炭经济研究,2007,(1).

[2] 刘丽娟.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J].中州煤炭,2009,(8).

[3] 王利华.对加快矿区非煤产业发展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7,(3).

[4] 战彦领.煤炭企业多种经营产业结构优化策略探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7,(1).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4

关键词:煤炭资源;特点;地位;运行方法

1我国现今煤炭资源发展概括

1.1我国现今煤炭资源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多、分布广、煤质较好、种类齐全的特点。而且煤炭资源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据调查,我国距地表2000m深以内的地表范围存在煤炭资源,有研究人员估测煤炭资源远景总量可达50592亿t,且现今我国已查明的可采储量达1892.68亿t,煤炭基础储量10210.56亿t。我国煤炭资源有着人均占有量低的特点,原因在于现今我国勘探水平还不是先进,导致我国煤炭勘探程度较低,且可用于经济的采储量较少。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也极其不平衡,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且大多在人口数量较少地区;在各个行政区内部煤炭资源分布也是不平衡的,如华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安徽及山东,87%的地区煤炭资源却很少分布在最需要的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和东北地区亦是如此,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黑龙江,而主要需要得钢铁炼造城市-沈阳则分布较少。除此之外,我国各地区的煤炭开采的制约因素较多,给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造成了很多不便。

1.2我国煤炭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所占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大国,所以我国现今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消费潜力依然巨大。煤炭在各种能源中占有储量优势,且需求量日益增加;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民用煤炭需求潜力巨大,农村从使用生物能源转向矿物能源是时代的必然,所以我国现今应进一步扩大煤炭的采集,同时注重煤炭的循环利用,尽可能的满足国民需求。但是,煤炭作为一种矿物资源,它对环境的危害远超过其他资源,所以现今我国的煤炭企业急需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与环境协调发展。

2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行方法

2.1煤炭企业也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煤炭产业现今生产的煤炭产品附加值很低,煤炭生产效率不高,而且因为是矿物资源,对环境的污染也相对严重,这样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制约作用。现今十八届二中全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也为现今煤炭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企业的煤炭发展应以循环利用为核心,从理论出发,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煤炭企业之路;实现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2.2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的关键有以下三个:⑴建设循环经济的必须发展思路⑵建设循环经济必须发挥的人力资源的潜能和优势⑶建设循环经济必须建立的科学运营机制。其中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多角度发展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延伸企业的产业链条,着重发展环保项目;增强循环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将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在非煤炭项目上企业也应做较好的准备,可将其他方面的优秀方法加以合理运用,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少污染、效率高、能耗低及与自然结合统一。在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优势上应运用现今高新技术实现对现有经济的更深加工和实施运用,以人力资源为支撑点,对员工进行阶梯型的培训,重在依据为员工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应注重每位员工的个人引导,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让年轻员工竟可能的快速投入工作,在工作中继续学习、补充理论知识;全面发挥员工的潜在能力,实现循环经济发展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人员工作更准确、高效的完成,从而让企业的效率提高。最后,建立循环体制必须的科学运营体制应遵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在广泛吸纳社会基金的同时,主动面对市场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实现走循环经济之路的新局面,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结束语

煤炭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实现企业煤炭经济循环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企业应采取创新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合适培训;除此之外,煤炭资源应与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林珠,杨昌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矿业,2013,(6):29-32,55.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煤炭企业;经济发展;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在能源资源缺乏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今天,需要对传统的单向、直线发展模式进行彻底改进,进一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能源资源的投入,强化资源回收利用,尽可能达到零排放的煤炭生产目标,最大限度保护环境、促进自身发展,走一条持续、和谐、环境友好发展战略。

一、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由于我国煤炭开发起步比较晚,缺乏对资源勘探重要性的认识,一直处于粗放型煤炭开发局面。缺乏长期、完善的煤炭开采规划以及管理体系,再加上比较落后的生产技术,导致部分煤炭企业追求眼前经济利益,造成了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煤炭的开发率、利用率非常低。在市场经济利益驱使下,“采富弃贫”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煤炭生产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

煤炭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对生态平衡与周围环境的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煤炭开采导致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开采废弃物的随意堆积与排放,使得周围水体与土体产生变化。煤炭企业过分重视经济生产,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影响。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如果煤炭资源开采枯竭,势必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三)煤炭生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煤炭企业的发展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甲烷气、矸石、污水是其主要污染源。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煤炭开采排放22亿立方米的污水,造成了江河水系与土壤的破坏,威胁农作物自然生产。矸石等大量固体废弃物,占用了大量土地,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环境污染。在人类活动的甲烷排放量中,煤炭开采约占10%,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约80-100亿立方米的甲烷,也是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措施与建议

(一)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指导思想

煤炭企业要想走循环经济发展的路线,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在确定战略目标与战略方向的基础上,做好全面的整体规划工作,详细分解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目标制定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充分重视其中的关键技术与关键项目,最大限度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在煤炭企业的未来发展中,需要重视煤炭资源的高效、充分、合理利用,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不断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需要与之相吻合的措施相配套,对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对于建立选煤厂与洗煤厂必须进行合理计划,避免对于某一方面的过度重视影响煤炭产业链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提升煤炭附加值。

(二)从整体行业整合煤炭企业资源

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了时展的必然。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循环经济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煤炭行业发展中,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前景比较广泛。从另一个层面分析,社会生产实际上就是一个循环过程,其中的煤炭生产是一个小的循环体系。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循环的改善,势必会促进社会大生产的循环发展。我国煤炭产业的储备非常丰富,但是,资源利用率比较低,所以说,煤炭企业必须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提高对多变产业的重视。产品价值与行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煤炭企业的和谐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我国煤炭产业的结构存在“集中度偏低”的结构情况,要想进行可持续循环发展,必须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合理整合。国家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型煤炭的重视,为其提供更多的指导与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煤炭企业合理、稳定发展。而煤炭企业自身也需要加强开拓创新、积极合作,不断探寻多元化的企业发展之路。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煤炭企业现代化、工业化与集约化发展。第二,煤炭企业要想更多的占据市场有利形式,提高整体综合竞争力,必须采取强强联合等方式,通过联营、参股、投资等形式,进一步推动产业、资本等良性互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整体目标。第三,积极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整合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加强人才的培育与挖掘,重视人才的储备与开发。充分利用培训与人、事业留人等措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推进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合理指引,只有在政策的指导下,才能保障煤炭企业进行可持续循环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有了政策的指导,加强企业内部效率与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与此同时,全面了解相关的政策指导与管理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政策的指导与明确,进一步发挥整体煤炭资源优势,更好地推动其他项目资源的开展。在全面了解现阶段煤炭企业自身发展不足与局限性的同时,通过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实现煤炭企业的跨时展。另外,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必须充分利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可再生资源,进一步引进清洁发展技术,从而全面实现节能目标,更好地促进煤炭企业相关方面的发展,扩大循环经济规模。简言之,只有有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推进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才能保障循环经济的正确发展之路,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运营。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入手分析,从三个方面: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从整体行业整合煤炭企业资源,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推进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详细论述了中国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措施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张欣慰.中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煤炭技术,2013(06):3-4.

[2]杜丽哲.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10.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资源型 煤炭企业 发展 对策

煤炭作为我国长期以来的第一能源,承载着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当前煤炭行业继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形式逐渐好转。煤炭企业要抓住当前的在好形式,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宏观经济决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努力提高煤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断推进煤炭工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要增强大局意识,努力提高煤炭安全供应能力;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坚持科教兴煤,推进煤矿技术进步;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视安全生产,确保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等,这些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稳定地增长。

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作为现实经济系统中的一种中间组织,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减少无序竞争,消除经济波动,提高各种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促进经济与技术的有效结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培育大公司、大集团,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世界发达国家共同走过的道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如美国大部批煤炭生产已被整合进10大生产商,其份额由1983年的33.85%提高到2001年的63%,大大改善了美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煤炭工业已经到了不调整产业结构就不能发展的时候,必须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煤炭工业发展模式,抓紧培育和发展煤炭大型企业集团,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个体,提高产业集中度,使我国煤炭工业尽快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应注意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是政府在大集团、大公司的组建过程中应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组建大型煤炭集团的主体是现有的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这些企业大多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曾在维护社会稳定、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政府有责任以国有出资人身份解决好产权问题,特别是选择组建主体上,要授权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企业为整合的主体核心,充分发挥其已有的资本运营、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品牌优势,增强企业集团在市场上竞争力和控制力。

二是政府应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继续对煤炭行业加强宏观调控。由于前几年煤炭总量供大于需,国家实施的对煤炭生产宏观调和“关井压产”政策,对调控煤炭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2000年以来关闭了大量小煤矿,使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所好转。所以,政府宏观调控煤炭总量、关闭小煤矿的政策要长期下去。

三是政府部门要为大集团、大公司的组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在授权经营、对外资产重组、行业关系协调、区域关系协调、剥离社会职能、辅业改制、企业集团合并纳税、落实煤炭自主经营出口权、减少行政性审批项目等方面,给予企业集团必要的政策支持。从而帮助企业甩掉包袱,增强大集团,大公司自我发展的活力。

四是煤炭企业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做大与做强的关系。做大是把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做强。做强是做大的前提,做大是做强的结果,只有把企业实力做强,才能把企业的规模做大。因此,煤炭企业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成本和产品优势,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创新经营,并逐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与应变调控能力,才帮能使大集团、大公司战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构建煤炭产业链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实现企业可持续链条为突破口,在产业替代战略的指导下,以构造产业链条为突破口,以实施多元化产业管理为主要手段,建立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新的产业体系和管理体系,实现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的过渡,以保证煤炭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的发展。

1.煤炭企业多元经营的类型。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有三种类型:一是向煤炭产品生产工艺相近的产业发展,即横向多元化。二是向与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生产过程有关系的行业发展,不仅可以向生产过程的前序延伸,发展原材料产品,也可以向生产过程的后序延伸,发展深加工产品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即纵向多元化。三是跨行业或部门开发,即混合多元化。对现有国内的综合开发,规模经营的煤炭企业大多是纵向多元化的模式。

2.构造产业链条,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着力解决企业的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一是“跑马圈地”,扩张资源。对资源型企业来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谁占有资源的份额越大,谁就有发展的后劲和说话的份量。把重点选在后备煤田和资源储量的扩张上;加快收购和整合地方煤炭步伐,全面提高产业集中度;整合现有煤炭资源,最大提高生产能力。二是把产业纵向延伸作为构造产业链条的主攻方向。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坚定不移地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之路,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煤-电,煤-焦-化,煤-建筑、建材,煤-油,煤-气化、液化等多个产业链条。三是打破地域、所有制、行业等限制,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破产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开放搞活非煤产业。

三、坚持科教兴煤,推进煤矿技术进步。

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好转,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则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并不完全是行业自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结果。煤炭工业要从根本上改变形象,提高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实施科教兴煤和人才战略,这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基本要求。

1.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对那些影响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煤炭工业未来的共同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尤其是资源勘查、高产高效、煤矿安全、清洁利用与环境保护,煤矿信息和科学管理等技术。建设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以基础高新技术研究为主要内容,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为内容的科技服务体系,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进煤炭工业的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煤炭企业的集约型成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煤炭产业,实现跨走式发展,加快煤炭工业化进程。搞好技术改造和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加快现代化矿井建设。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努力提高采、掘、运、安全监测、冼选加工等整体性能和技术水平。

2.提高素质,构造学习型企业。一是建立和完善人才汇集机制。调整政策,多方式吸收引进优秀人才,让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使那些有真才实学,吃苦能干的人才热爱煤炭事业,献身煤炭事业,不断提高科技人员在企业的比重。二是构建学习型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学习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职工岗位培训,推进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倡导终身教育和学习的良好风尚,打造企业文化氛围,全面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构建学习型企业。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从促进生产力要素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生产关系围绕市场、资本、新技术大幅度调整,以及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等历史转型等意义上讲,网络信息技术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信息经济的出现,将给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的生产、营销和服务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变革。面对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形势,煤炭企业只有顺应时展潮流,立足实际,用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体制、传统产业,才能够在这场全球化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新的更大发展。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全面实施信息化改造,尽快建立起来完善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运行体系,实现企业管理人员由日常运作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企业经营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把企业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档次。

1.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选择煤业公司作为突破口,从财务、销售、物流三个方面入手,导入现成物流理念,构建现代物流系统,积极发展企业电子商务,完善企业信息收集、传递、反馈体系,形成企业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操作平台,从而带动煤炭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2.坚持改革创新,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创新能力。一是坚持制度和管理创新,建设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二是构建产学研一条龙的技术开发创新运用体系,建立健全决策层、管理层和开发层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而实现煤炭产业的全面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煤炭企业与时俱进,促进煤炭企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为国民经济的全面持续增长,提供物质支持和技术支持。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大力推进煤炭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开展煤矿专项整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引导、规范、改造和提升煤矿企业,才能产量上规模,安全、质量标准上等级,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煤炭经济管理新论》中国煤炭学会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企业战略管理》徐二明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 《当代中国的煤炭工业》张明理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7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问题;对策

当前,煤炭生产企业传统的粗放生产模式,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现状、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并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生产经营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的煤炭能源生产企业,因受其行业的自身局限、产品的不可再生等因素影响,率先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全力发展循环经济就十分必要。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具体就是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分析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对于当前煤炭企业发展基本状况来看,其和循环经济违背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环境污染比较突出,这种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具体到当前煤炭企业生产实际过程来说,其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在矿产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矿井水排放就有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直接影响和干扰;煤矸石也是容易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其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煤炭开挖过程中出现的粉煤灰大量堆积的话,对于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样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这一方面的污染不仅仅涉及到了固体垃圾污染,还比较容易产生一些煤尘污染,进而影响大气环境;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同样也会排出一些废气影响周围环境,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

2、缺乏变革动力

对于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循环经济的落实来说,其无异于针对传统的煤炭企业发展体系进行创新和变革,而基于这种变革式的发展和创新来说,必须要具备充足的动力才能够保障变革的效率,尤其是对于管理层来说,这种变革动力更是不可或缺。但是在过去的“煤炭行业黄金十年”中,高企的煤价掩盖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直接导致相当一部分的管理人员缺乏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往往认为煤炭行业是一种资源垄断性的行业,不存在较为明显和剧烈的市场竞争,也就无需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而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也是造成当前我国煤炭企业中循环经济无法顺利落实的一个关键点所在,煤炭企业管理人员意识不到循环经济的价值,进而也就没有变革的动力来源。

3、技术手段传统落后

在煤炭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相应的技术手段也是比较核心的一点,恰当的运用合适的煤炭开采手段才能够在提升其生产效率的基础上,较好的实现循环经济的要求。但是从当前煤炭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来看,其涉及到的技术手段仍然并不是极为先进,很容易造成煤炭生产效率的降低,并且随之也容易产生一些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上文中提到的环境污染现象,很多都是因为生产技术手段滞后造成的,其也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和问题。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促使从业人员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这是任何解决策略得到贯彻落实的核心所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体现其实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国家角度来看,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所有煤炭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煤竭城衰的威胁,面对这一困境,煤炭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为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所需的后备储藏资源和环境容量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从煤炭企业角度来看,以往煤炭生产过程中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粗放式特点,并且回采率较低,造成煤炭资源损失巨大、浪费严重,而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手段来不断改进提高煤炭开采技术,以尽可能减小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对于循环经济在煤炭企业中的发展来说,完全依靠煤炭企业自身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这种政府部门的作用主要就是引导和督促煤炭企业更好地转型和升级。具体来说,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进行落实,比如政府可以采用经济激励手段来促使煤炭企业提升自身循环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鼓励各个煤炭企业进行良性竞争;政府还可以针对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等进行处罚,增收各种费用,如此也就能够较好的督促煤炭企业更好地进行自身转化,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降低对于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创新煤炭企业生产技术

从细节方面来看,重点加强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技术手段的升级和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对策,其能够较好的提升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水平。相对于传统的生产技术手段来说,这些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必然更为适合于循环经济的要求,尤其是从生产过程的高效性、循环性和绿色化角度来看,其积极作用还是极为理想的,这些也正是发展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关键所在,值得引起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来说,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解放煤炭企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因此,更好地落实循环经济的各项发展政策和战略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尤其是对于当前身处经营困境的煤炭企业来说,更是需要重新审视循环经济的前世与今生,以便尽快突围,真正进入循环发展的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李彩惠.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10(01)

[2]芮伟平.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性研究概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0(21)

[3]张燕,叶旌,闵建锋.我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02)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8

[关键词]煤炭企业;产业转型;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315-01

一、煤炭企业的发展背景及问题

煤炭一直是我国的支柱性能源,煤炭也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煤炭企业都处于资源型、粗放型、单一型发展状态,尤其在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仍是较大追求,煤炭企业多年来一直是在加大规模扩张过程中,快速的规模扩张导致煤炭企业实际情况与企业自身健康、绿色、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战略出现偏差,也隐藏了诸多生态环境破坏、管理漏洞增多、体制机制落后等弊端。

我国煤炭企业也开始着手研究和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2002年以来的煤炭“黄金十年”的结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12年开始煤炭市场进入下行通道,煤炭价格“跌跌不休”,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下游电力、钢铁、焦化、冶金等行业也萎靡不振,再加上国内超前建设产能释放、整合重组后的小煤矿复工复产、大量进口煤炭的巨大冲击、替代能源的大力开发等因素影响,煤炭行业进入总量宽松、供大于求的格局并且短期难以改变。同时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家对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总体部署、经济社会对节能环保的严厉要求等,使我国煤炭企业目前的单一的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自身发展、市场和社会需求,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纷纷开始制订并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尤其是央企如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转型发展已经迈开很大步伐并取得显著成效。转型发展已成为煤炭企业目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发展任务。

二、转型发展对煤炭企业的重要意义

战略是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局性、长远性发展方向、目标、规划、任务和具体部署,是指导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工具。对面对全国、全省着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大要求,面对其他煤炭企业加快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大趋势,面对企业自身迫切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的大形势,加快制定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对煤炭企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作为传统煤炭企业,实施转型发展战略是促进企业改变一煤独大格局,实现多元发展、综合发展、转型跨越发展,不断增强企业应对市场能力、快速做强做大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建设现代型综合能源集团宏伟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

(二)作为能源工业企业,实施转型发展战略是实现企业由外力推动、投资拉动向内生增长、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型、低效率、简单化向集约型、高效率、现代化企业转变的重要途径。

三、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战略的内容及方案

(1)产业转型

煤炭始终是煤炭企业的主业,山西焦煤转型发展不能脱离煤炭而转型,仍要坚持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思路来推进企业的转型发展,因此煤炭主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要不断加强,不断发展,在当前煤炭主业已经足够做大的基础上要加快推进煤炭主业的做强与做优,通过主业的良好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企业的转型,同时主业的做强做优也能为企业平稳运行、全面转型奠定基础。产业转型就是要改变企业目前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实现“煤炭、电力、化工、煤机装备、物流贸易、新兴产业”六大产业协同发展;

(2)管理升级

在企业全面加快产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企业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合作等任务以及需要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和政策要求,相对滞后、僵化的企业体制机制必将对这些工作的开展形成障碍和制约,因此要全面推进企业的管理升级,在集团管控模式、法人治理结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企业内部精细管理、产品市场营销、经营业绩考核六大方面强化改革创新,形成与企业加快转型发展相适应的“软件”配套,共同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

转型发展是当前能源型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污染、高耗能的能源型企业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越来越紧迫。煤炭企业作为我国最为普遍、最广大的资源型企业,煤炭我国能源行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其转型发展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热门研究课题。特别是在当前煤炭市场经济经过“黄金十年”疯狂后的理性回归下的新常态、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强烈、国家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形势等,使得煤炭企业必须加快推进企业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丰才.企业转型发展与企业家能力创新关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2,(20):96-98.

[2] 李少陵.企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J].前线,2014,(3):35-36.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9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管理模式;模式创新

伴随着我国市场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各行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对此,企业就需要不断对自身的经营和管理进行创新、完善,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新时期背景下却出现了产能过剩和市场份额不断缩减的问题,加上受煤炭价格走低影响,利润越来越小,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作为国有煤炭企业,若想有效改变这种情况,重新发挥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推动作用,也确保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就需要在新时期背景下,根据行业和市场发展需求,对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全面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新时期影响国有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的因素分析

(一)国家政策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国有煤炭企业也是各类国有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因此,在其发展以及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会直接受到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影响。对于国家和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而言,宏观调整政策以及制度是行业发展的基础。煤炭行业在发展中,相关的制度和条例都会影响到行业发展,尤其是在提倡节能环保的大环境背景下,这种影响更加明显。另外,还有一些和财政、产业结构调整等有关的政策,都会直接影响到国有煤炭企业的发展,甚至会直接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管理煤炭行业的过程中,一般会通过政策实施调控,基于制定有关的制度和政策,将这些进行有效的落实,可以促进行业的稳定发展。但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其也会通过一些特殊的政策来限制行业的发展,如近些年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刺激环保行业的发展,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煤炭企业的发展,对煤炭企业的生产进行了严格规定。

(二)市场和经济因素带来的影响

所有行业的发展都要有相关的市场环境因素支持,煤炭行业同样如此,所以在我国市场经济结构不断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煤炭经济也会受到了影响。在分析市场和经济方面原因时,发现若是单一立足于市场供求层面而言,如果煤炭市场对煤炭需求量有显著的上升,煤炭价格就会提高,若是煤炭需求量下降,行业的发展也会变得萧条,煤炭的价格也会随之下降,严重影响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怎样面对市场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就是国有煤炭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主要方向。在此过程中,就需要煤炭企业科学准确的掌控市场信息,并和行业发展情况结合,进而提出有效的发展措施,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效率,才能够确保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企业资金带来的影响

国有煤炭企业在发展中,其资金会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格管控,并且在大多情况下,企业也需要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运营资金,这就使得金融市场若是产生变化,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虽然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发现,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大多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作为发展的保障,然而在目前市场经济多变,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企业也经常需要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取运营资金,也正是因为如此,资金和金融市场变化,对于行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波动,煤炭的价格也会随之波动,而近几年便是处于持续走低的形势下,这就给企业的贷款增加了很大难度,也不利于企业的经济管理。

二、当前国有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传统落后

由于我国煤炭行业之前的发展形势良好,所以企业的经管重心一直都放在企业的营销和市场扩张上,而没有对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工作引起足够重视,这就导致我国国有煤炭企业一直在沿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而该经济管理模式根本无法满足新时期的企业管理需要,尤其是在煤炭行业发展低迷的情况下,更是十分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1]。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经济管理都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其管理模式的制订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其涉及企业内外多个方面的复杂关系,煤炭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关系如图1所示。而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却根本满足不了当前新时期和新市场环境下的企业发展需求,自身存在极大的局限性。而在近些年的管理中,虽然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引入全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但因为其未能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新型管理模式根本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与意义,甚至阻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使得煤炭企业不得不沿用传统落后的经济管理模式,效率低下。

(二)企业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管理模式落后,制度自然就无法得到有效完善,因此,在国有煤炭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也是影响其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管理制度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确保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其制度的制定必须与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但在目前的国有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中,其管理制度基本上形同虚设,不仅其制度的制定未能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企业的具体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健全管理制度,而且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造成整个经济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全面落实,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不利于企业的持续性稳健发展[2]。

(三)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经济管理是一项对专业能力和职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在目前的国有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并没有对经济管理工作足够重视,并且管理人员在企业中也属于边缘化人物,所以一直没有储备专业的管理人才,根本无法满足经济管理工作的工作需求。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因为企业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从未对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导致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不高,根本就无法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大。国有煤炭企业中的经济管理岗位一直得不到有效重视,所以无论是薪金还是未来的晋升空间都比较有限,对真正的人才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能力强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不愿进入国有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岗位工作,进而导致其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在之前的国有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一直对经济效益更加关注,而不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建立,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规范和高效利用,造成了企业资金的大量浪费,在严重影响经济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对整个企业其他岗位的工作形成了阻碍。

三、国有煤炭企业对自身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

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在经济管理工作上的重点,也是确保整个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的基础。对此,国有煤炭企业就需要对当前的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具体的创新和发展方向,制订初步的创新和发展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在促进管理模式以及经济管理理念创新的同时,满足新时期的市场发展需求,针对性的对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也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与竞争意识,促进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提升,其具体创新模式如图2所示。在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突破传统管理观念的制约,促进经济管理理念宣传范围的拓宽,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其自主创新意识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才能切实与时俱进,同步创新企业管理战略。另外,国有煤炭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也需要充分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积极做好带头作用,通过开展全员教育培训,让全体职工能够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拥有正确认知;同时,也可以通过激励办法来刺激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让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顺利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完善新时期的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以往煤炭行业的发展模式中有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当前提倡低碳模式,更是严重影响煤炭企业的持续发展,对此,国有煤炭企业需要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对新时期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在国有煤炭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增加,导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提升,若是企业仍然不注重创新,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就会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会严重限制企业的持续发展。对此,企业就需要积极进行经济管理模式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适应时展趋势,结合自身特点,科学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给企业的经济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促进企业健全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我国有关政府部门也需要给国有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方面的引导,尤其是在大的发展战略方针严重影响煤炭企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一定要给煤炭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三)加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经济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水平要求很高,所以若想有效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并在之后的管理工作中充分落实经济管理工作,国有煤炭企业就需要不断加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确保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为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对此,国有煤炭企业必须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与培训,组织其参与专业培训并学习最新国家制度与相关政策,通过管理与分析财务数据最大程度上规避经营管理风险,及时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为后续企业决策及管理奠定基础。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和发展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就需要不断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完善企业的财务和经济管理系统。尤其是在新时期,大数据环境下,还要实现经济管理数据的自动化分析和处理,提高数据分析和工作效率[4]。经济管理工作并非依赖单一的岗位管理,所以若想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企业还要加强对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对各岗位人才进行合理安排,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其潜能给予充分展现与挖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企业还应该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组织员工参与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促进部门相互配合度,不仅推动经济管理制度得到创新,同时能够实现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保证企业得到长远发展。

(四)严格控制企业生产成本

新时期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必须要注重对环保材料和先进技术的运用,这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成本投入,但却能够满足企业的持续发展需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必须要加强成本控制,全面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尽可能地避免由于低碳经济发展而对煤炭企业带来的影响。首先,企业应合理的利用新型材料,全面地进行市场调查,谨慎的选择材料,避免资源浪费的问题,加强成本控制。其次,在技术和材料的选用时,应该遵循低能耗和低排放的原则,让技术及材料的运用更合理[5]。最后,在生产中要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有效配合,在确保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也确保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确保在新时期新市场需求下,我国煤炭企业也得获得良好发展。

四、结语

在新时期的全新经济和市场背景下,对于国有煤炭企业而言,对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维持企业能够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就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此来确保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持续提升的同时,也更好地发挥出煤炭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为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忠武.新形势下国有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20(21):66.

[2]陈相州.探究国有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的问题以及创新发展的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20(3):100-101.

[3]杨雪晨.探究国有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的问题以及创新发展的策略[J].商讯,2020(25):96-97.

[4]吕辰珂.新时期煤炭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与优化措施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6):73-74.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10

【关键词】煤炭企业 发展方式 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同时由于对资源的需求同时扩张,使得国家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煤炭资源城市受到的影响程度更甚,也阻碍了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作为资源性的煤炭企业,属于流程型产业,发展方式一直属于粗犷型,因此煤炭企业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上少污染、高科技、低能耗的可持续的新型发展道路。

一、制约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因素

(一)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受制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化道路还不成熟,煤炭企业大多受政府的计划经济模式的调节,企业大多缺乏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压力和动力,因此,其粗犷的经济发展方式才得以延续。改革开放以来,尽管煤炭企业的经济体制有了较大改变,但是改变的力度还不够,企业的各种产权关系、运行机制还未健全完善,在很多方面仍然受到政府的干预。

(二)我国的煤炭企业科技水平含量较低,并且缺乏科技创新的实力与动力,科技成果也很少转化为生产力,使得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脱节。据统计,我国煤炭企业的科技增长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率贡献较低,仅为23%,比我国其他产业的平均水平还要低一些。此外,我国煤炭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水平也比较低,缺乏企业家人才和技术人员,例如,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仅为3%,企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带头人更是欠缺。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的煤炭企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以煤炭为主,缺乏多种经营的经验。而且大多只重视第一、二产业,而对第三产业缺乏重视,使得很多效益好的项目不能开展,浪费了大量新的提高效益的机会,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转变煤炭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建议

(一)企业应该转变经济发展观念,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谋略。煤炭企业应该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并结合实际需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综合利用资源的有效价值,加大企业产业链的扩张,最大力度地实现矿井效益,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

(二)注重节能减排。煤炭企业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节能减排。第一,企业要遵循节能减排的节支增收、降耗节能原则,重点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节能管理模式,积极建设节能减排体系,使各项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第二,煤炭企业要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制度,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和监督体系,完善能源消耗统计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方法。企业要改进环境统计体系,对重点污染数据的采集、核定、要统一进行,对污染源的增减动态要及时预报。第三,煤炭企业要对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聘请能源、环境检测部门对设备进行检测,对不符合规定的高污染高能耗设备坚决淘汰,积极更新推广节能减排的具有新工艺技术的现金设施设备,杜绝各类浪费现象的发生。第四,煤炭企业要推广实行节能减排新工艺。例如,对大型能耗设备采用调速技术,大大降低设备的耗电量;在办公、施工场地采用新的LED冷光照明技术,普及节能灯具,实现绿色照明,将大幅度地降低电能消耗。

(三)煤炭企业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以前产业结构、产品经营单一的状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实现“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的综合发展道路。企业要以煤为主,积极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所具有的优势,深度开发其可以利用的价值,比如对煤矸石、洗煤、中美等低热值燃料及废弃物,可以进行深入的加工,将其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发展。而对于开采比较困难的尾煤,可以利用地下气法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可以开采的劣质煤炭,达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调整多种经营的结构要以高起点,专业化的规模经济为要求,以择优劣汰为方针,搭理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要尽快树立起自己的市场地位,将小煤矿推向市场,对进入衰退期的附属企业实行转产。对市场需求量大、发展潜力高的产品,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并尽快建立起一批重点项目,将其培育成煤炭企业实现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柱产业。在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不断发展完善壮大自己,才能够确保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并能在竞争中吸取同行企业的发展经验和技术,进而实现自身“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由于受制于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煤炭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技术改造升级落后,进步缓慢,并且缺乏后劲。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缺乏有核心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要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煤炭企业就必须进行技术改造,必须进行产业升级,转变以前的粗犷式发展道路,走集约型的发展,依靠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和科技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切实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为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煤炭企业要建立起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奖惩措施引导企业员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改造,广泛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燕.论煤炭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现代经济信息,2010(21).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11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基础是低污染和低能耗,目的是一方面积极地参与承担社会环境保护,另一方面为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本质是拔高能源使用率及施行绿色能源的题目;核心是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自从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出台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措施,低碳经济发展逐渐成为今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战略导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民生等方面,将严重地影响人类的工作居住方式。

二、低碳经济对煤企的重大意义

1.经济效益

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有:科学发展煤炭选洗技术可以降低同等发电量下煤炭使用量,煤矸石的综合开发利用,矿井内水资源的净化处理,创新瓦斯的地表开发和井下抽采技术等。通过发展低碳经济,能够有效地解决煤炭企业开发利用煤炭能源的许多问题,为煤炭企业争取机遇,改变发展方式,促进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煤炭能源在中国的资源优势,提高煤炭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

2.环保效益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开始确立了明确的低碳转型思路。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发展战略。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等对煤炭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开采和使用煤炭资源必然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不仅受到社会的谴责,而且要承担经济责任。而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从源头、过程和终端减少碳排放甚至是实现碳的零排放,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提高煤炭高附加值的产品的产出,使原有传统煤炭企业转变为高效率、低污染的企业,提升了煤炭企业的环保效益,巩固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为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做出了贡献,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环保效益。

3.社会效益

发展低碳经济,从技术的投入、政策制度的投入等方面都可以提供较好的就业机会,污染减少了,效率高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煤炭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国家的能源战略、企业经济、环保与社会相协调,达到节能环保,缓解环境破坏压力、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紧缺,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更新人民的生活观念及生活方式。

三、低碳经济下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因素

1.低碳能源的比重持续攀升

从2008-2012年,原煤在能源总产量中的比重呈现的是小幅度变化,基本上是维持在76%-78%之间。但是,在2012年低碳能源的比重却是达到最高值,也是近几年首次超过了10%。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表2中看到,在能源消费分布图中,原煤的比重整体上是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08年的70.3%下降到2012年的66.6%。而低碳能源却恰恰相反,整体是呈现上升的趋势,从2008年的7.7%上升到2012年的9.4%。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不论是从生产还是消费的角度看,煤炭的主体地位依然是无法撼动的,但低碳能源则是呈现整体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推行低碳经济初具成效。

2.煤炭行业低碳发展的认识片面

目前来说,整个煤炭行业都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低碳”概念,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和作用并不了解。所以,当国家和政府发展低碳经济时,煤炭行业不能够很好地配合他们的工作,从而造成了低碳经济在煤炭行业中推行较难,至今也没有一些实质性的成果出现。

3.煤炭企业节能减排压力过大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要想成功地实现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一条关键的路径。进入21世纪后,在国家和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很多煤炭企业都开始朝着节能减排这一方向努力。但是,因为我国煤炭企业长期以来都是走粗放路线,所以对于国家和政府所制定的节能减排要求,虽然尽力配合,但一时之间却很难满足要求,这就导致了整个煤炭企业背负着承重的压力。

四、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煤炭企业应从培养低碳化理念、建立低碳发展制度、增大低碳技术创新、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入手,应对低碳挑战,实现企业向低碳化进展。

第一,强调企业低碳化观念。企业观念的强化是完成工作的必要条件,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培育考核、知识讲座等多元形式,培养企业员工的低碳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以此同时,企业头领要全面认识并充分重视,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带动发展低碳观念及其衍生出的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深入人心得到相应实践,将煤炭企业的低碳发展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与参与。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12

国有煤炭企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1.下属单位及子公司较多,转型发展统筹难度大。霍州煤电集团下属的企业实体就达到了四十余家。作为国有煤炭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大,一方面矿区范围大,下属单位多,点多面广,且层次不同、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职工人数多,职工动辄几千人,几万人,而且有许多职工家庭几代同矿,关系复杂。同时,企业离退休人员较多,还存在一大批工伤、工残、职业病患者及因工死亡职工家属等抚恤人员,无形中增加了安置成本;另外,由于煤炭企业劳动力更新速度慢,相当多的职工年龄偏高,长期在矿井下超强度作业,身体素质也较差,分流安置难度大。因此,转型发展要做到统筹兼顾有很大难度。2.转型发展历史包袱重。国有煤炭企业多数开采时间较长,历史包袱重,特别是企业办社会负担十分沉重。霍州煤电下属的学校就有霍州煤电一中、霍州煤电技校、霍州煤电职工子弟学校、团柏矿幼儿园、圣佛中学等十多所,每年集团对教育方面的投入要达到了上亿元。3.转型发展缺乏相应的制度、思想和管理保障。国有煤炭企业大多建立于早期计划经济时代,具有较长时间的计划经济背景,计划经济痕迹深,长期以来习惯于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和管理制度,职工观念比较落后,思想观念转变缓慢,改革的适应性不强。霍州煤电集团的主要权力还是集中于母公司高层。众多子公司在相关项目和资金审批方面需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程序,其自身拥有的职权范围十分有限,这大大制约了下属企业发展的灵活性和自主性。4.转型发展面临着人员安置的困境。随着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煤炭产业冗员必然增加,企业转型必然面临职工转产再就业矛盾的突出,转型发展面临着人员安置成本高、安置过程复杂漫长的困境。霍州煤电集团虽然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并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但由于具体利益问题,职工转产及安置过程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霍州煤电百度贴吧上众多转产及下岗职工对于企业安置的不满和质疑,就说明了这一点。5.转型发展面临巨大的管理挑战和人才缺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由于煤炭行业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危险系数高、整体薪酬福利水平较低使得煤炭行业普遍存在人才流失,面临技术人员缺乏,科技力量不足的问题。从霍州煤电集团目前的情况看,企业目前仍然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同时,企业将新招录人才的毕业院校定位为二本及以上水平的高校,而实际中其主要吸引的还是省内院校和专业对口院校的毕业生,难以引进更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海外高层次人才。6.转型发展缺乏资金保障。由于税费负担和社会负担沉重,且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实行的低价微利政策,企业自身缺乏积累,财力有限。大部分国有煤炭企业都有沉重的债务负担,拖欠银行贷款数额巨大、时间很长,并且相当一部分已经形成呆账、死账,加之煤炭行业的特殊性,融资渠道窄小,发展资金难以筹措。[1]虽然某些企业实现了上市融资,但受资本市场波动和国际煤炭市场的影响,企业面临着很大的融资风险。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发展资金相对短缺,后劲有所不足。霍州煤电集团至今仍为有限责任公司,尚未完成股份制改造。

对国有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1.企业的战略层转型。国有煤企要重新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应当把最大限度地延伸产业链,推进煤炭深加工,以煤为基,大力发展非煤产业作为转型的方向。煤炭的产业链很多,如煤———电———高能载体产业链,煤———焦(气)———化产业链,煤———油———化产业链,煤———路———港———航产业链[2]。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以煤炭产业为龙头,电力、焦炭化工、建材建筑、机电修造、商贸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同时,要努力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靠大联强、技术合作、破产兼并、资产重组,甚至大胆引进民间资本和民营机制等运作方式,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全面转换经营机制。将改制与企业的产业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以资本重组和盘活存量为突破口,从非支柱产业中有序退出,使资本逐步向支柱产业集中。2.企业的管理层转型。在管理层转型中,最为关键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是企业转型的基础,在霍州煤电集团的实例中,无论是统筹问题、下岗人员安置问题还是人才缺口问题,都与人密切相关。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适应煤炭企业特征的人才战略,大力加强人才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在人力资源建设上的投入,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选拔素质较高、具有创新精神、热爱煤炭事业的优秀人才;要努力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和创新机制,形成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要建立起门类齐全、梯队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的人才队伍,以人才队伍的壮大带动企业的腾飞[3];要建立和完善长效激励机制、分配机制、绩效考核办法和薪酬福利制度,切实提高企业人员的福利待遇;要妥善处理转产后的职工安置问题,对下岗、伤残职工给予合理的抚恤与补偿。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企业要努力实现经营产业的调整。一方面,有序退出低效产业,对部分确实扭亏无望的矿井,以及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低下的传统多经产业,可以采取关闭破产、拍卖出售、对外租赁兼并等方式,选择性地退出;另一方面,要努力发展支柱产业,通过发展一批新项目,着力培育企业非煤支柱产业,构建新非煤产业格局。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要同时辩证地处理好发展新项目与改造传统非煤老厂的关系,同时稳定煤炭基础产业。产业转型是一种“渐变式”的,要使其不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引发社会不稳定,仍然要发挥其现有煤炭资源的重要支撑作用,坚持煤炭在本企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努力稳定煤炭生产。这既可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企业的平稳退出和转型。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对原有的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两级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变革,实施一级财务管理,对采购、销售、生产等业务中涉及的资金、成本、会计、收付等项目进行集中一贯管理,实现财务业务管理的一体化。3.企业的经营层转型。国有煤企要增强顾客导向意识,形成面向市场的产品生产和服务体系。要提高市场营销意识,通过对煤炭市场的预测和分析,精心设计市场营销策略。例如,在未来煤炭市场上,各种煤炭洗选产品,液化、气化产品,特殊加工型产品,将大受用户欢迎,其价格也会远远高于原煤。煤炭生产企业应努力使煤炭产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混煤产品比重,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开辟新的销售渠道。以优质的服务来赢得用户,稳固已有的煤炭市场[4]。

本文作者:郭栋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