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技术

管理技术

时间:2022-12-14 10:57:21

管理技术

管理技术范文1

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是企业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所作出的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一般地讲,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既有自然的工具属性,又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管理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过程,它既包括管理技术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制度的创新。成功的管理创新实质上是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两方面创新的综合体现和必然结果。

对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可以从对管理创新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探讨。

从需求方面看,首先,管理薄弱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竞争力低下、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从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在70%以上,而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不到40%,管理水平高低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响。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数据,1995年与1985年比较,主要能源、原材料消耗指标中,上升的占50.9%。管理约束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次,新的经济格局和市场环境要求国有企业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的崛起和三资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国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和压力。同时,多年来的重复建设已经导致了结构性的买方市场的形成。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和历史包袱更使其在竞争中处境不妙。提高管理水平是国有企业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

从供给方面看。首先,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出台,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空间和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其次,现代科技的进步既对管理创新带来了需求上的压力,如技术的进步使得规模经济效应成为可能,从而增加了对管理的需求和依赖,同时也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和工具,如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的管理方法成为可能,如CIMS、EBP、MIS等等,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对产出的贡献率。

2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基本途径

2.1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思想的创新

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管理行为都不过是管理者思想的外在表现。据资料,我国现阶段仍有不少企业家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不熟悉甚至还不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不理解现代企业制度,有的企业家不赞成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认为设董事会是使经理多了一个“婆婆”。相当一部分企业家仍不重视市场问题,不认真调查分析市场状况。很多企业家不熟悉、不善于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懂得资本经营,尤其不熟悉国外市场,不善于改进营销管理,不关心有关企业经营的法律法规。因此,要大力在国有企业内部倡导管理观念的转变,通过培训教育或引入新的管理人才,来开阔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和思路,要广泛吸收新的管理信息,提高管理者的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使管理创新有一个良好的思想认识基础。

2.2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管理组织创新

国有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和生产的要求合理设计管理组织,改变传统的单一行政式职能型组织结构,按照精简高效、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来构架新的内部组织结构;在传统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十分繁多,而且也不合理,非生产性组织(如党工团和后勤服务部门)占了企业相当多的编制和人员,同时,真正的生产管理和市场管理机构和人员在企业内部地位不高,编制限制也很紧;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就需要精简不必要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市场管理、生产管理和技术研究开发管理机构的力量,引入如矩阵制、事业部制等新的组织设计模式。

2.3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日益复杂化,同时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和竞争形势的变化又要求管理者提高反应速度。要解决这两者问的冲突和矛盾,只有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尤其是动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管理信息是管理中的基本要素和中介。管理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管理信息的处理过程。运用现代的信息处理技术,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在我国企业推行CIMS的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CIMS是建立在现代管理模式基础上的企业管理系统。它带来的典型管理模式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生产模式(JIT)、按类个别生产模式(OKP)、优化生产技术(OPT)、精良生产方式(LP)、基于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与生产管理模式等。尤其近10年来,在我国20多个省市、10多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开展了CIMS应用示范工程,其中国有企业超过半数。CIMS应用示范工程10多年的实践证明,它不仅给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而且改变了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和经营思想,促进了企业管理的高度集约化和信息的共享。

2.4要重视企业主要经营者在管理创新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改进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方式

在某种意义上讲,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者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主要经营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管理风格的形成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具有创新精神的熊彼特意义上的国企经营者,对于管理创新的推进,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的。但反之,就会阻碍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属性,我国现阶段不少国有企业经营者仍是通过行政任命或行政选拔的,不但缺少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训练,也缺少管理实践,因此,这不能不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管理素质的高低不一。面对国有企业全面走向竞争的新形势,必须逐步改革国企主要经营者的选拔方式和选拔机制,使得一大批真正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政治素质好的人才走上国企的管理岗位,把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上新的高度,促进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

管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体会

[ Abstract ]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basic level in the direct organizer, leader and commander is a construction technician. After the project quality, time limit for a project and cost and construction technicians have inseparable relation. After many years in the construction work, I realiz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ork is a very important technology. Following on from my construction about me in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some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 Key words ]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1首先了解建筑工程基本概况

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就首先要了解这件事,认识这件事,做好提前准备。同理,对于建筑施工工程,也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了解建筑工程的基本概况。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果不了解工程基本概况,盲目工作,那就相当于赤手空拳去打仗。要顺利开展进行施工工作,就必须有备而战。

怎么样才能做好施工前的基本准备工作呢?首先要熟悉要施工的图纸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了解设计的要求以及细部和节点的做法,料及相关的技术资料对该工程质量的要求。

其次要了解在该工程中,相关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文件对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顺序、施工进度以及对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的要求。还要这项施工中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

最后要熟悉施工现场,不要只是做到熟悉图纸,那远远是不够的,无异于纸上谈兵。要想全面的熟悉了解该工程,就必须亲自到施工现场进行勘查和了解,只有这样认真的对现场进行勘查和了解,全面的了解该工程的基本状况,才能更好的对该工程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对该工程进行管理。

2.要有目标的进行组织协调

在基层的施工技术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有目标的进行组织协调。施工前一定要做好施工准备,并且向施工人员说清楚该工程的施工任务方法和施工任务。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实现建筑施工整体的目标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最重要的是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依据组织设计、相关技术以及经济文件的要求,围绕着工期、成本和质量等因素制定相关的施工目标,做到在施工的过程中使人、财、机、管、利相互协调,相互平衡,保证工程能够如期完成。对于基层的施工技术员不能组织协调也不是完全一样的,要因人因事而异。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要有主有次。集中主要精力放在最容易出错的环节上,如果发现有偏差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要加强对关键施工部位的检查,做到未雨绸缪。对于关键部位施工人员的所需的相应技术不能马虎,让那些技术底子比较厚的去做最重要的部分,底子稍差的可以跟随底子厚的学习,做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部分,这样既可相互学习,让大家互助互利,又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所谓施工的管理,既离不开“管”,又离不开“理”。要“管”好人手的分配,也要“理”好各施工步骤的顺序。要随时指出施工现场中各种不规范不合格的现象。例如在浇筑过程中出现跑浆现象,在砖砌体工程中出现通缝,这都是不规范不合格的,我们要及时更正,避免大面积返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并且导致不能如期完工。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条件变化或设计修改,要及时坐直相关人员研究相关的方案,对作好记录,办理相关的手续,还要在图纸上做好标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安全管理,安全第一

在建筑行业中,作为一个施工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管理工作,只有保证安全施工,才能确保工程能够盈利,如果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那是很危险的。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人员的生命,要在施工前对全部的进场人员做好安全教育,而且要做好安全宣传,让安全的警钟长鸣,做到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单位名利双收。

4.强化组织的管理,处理好人际关系

(1)做到科学管理。在建筑施工尽心过程中,如果想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科学的管理。在施工管理中,要做到科学管理就要注重良好的集体建设。只有这个集体有良好的集体观念,这样才有动力,工程中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而且在工作中要让每个人明白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将自己的力量投入到集体中去,才会发挥出其能发挥的力量。因此,加强集体的管理是很必要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使集体凝聚力越来越强。

(2)需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集体中风气好坏,会直接影响每个施工人员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对于学习技术积极性。因此,身为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每一个施工班基本状况以及每个施工人员的基本情况,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班风,使他们自觉遵守施工规则并且认真执行安全的规范,让集体长存心中。在工作中,不能忽视人与人之间良好人际关系。应该主动关心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从各个方面加强施工人员们的责任心和自尊心。

(3)明确该工程的施工目标。每项工作,每个施工人员,每个集体,都应该有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工作上就变得更加有意义。管理人员需要开展每项工作之前组织好相关人员,确定每个集体,甚至每个人的目标计划。只要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齐心协力,劲往一块使,工程才能圆满出色的完成。不仅要明确施工目标的化施工,而且要加强管理力度。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大量有技术的人员,要注意理顺施工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的关系,每项事都落实到责、权、利一致的原则,让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心情舒畅,精神饱满。

(4)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往往容易产生矛盾,只有调解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才能得到班组人员的信任,才能更好地管理他们工作, 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管理是一门集知识与技术于一体的高深学问。这是我在管理工程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地,当时,我为了让工程符合设计单位的要求,让其质量达标,让其符合使用单位的要求,只注重了时间和速度,不断地给施工人员加压,而忽略了与施工人员的交流,与施工人员产生了不少的矛盾,并且在一些工作上相互推卸。让我们团队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后来经过我思考,我发现自己的管理方面缺乏技巧。因此我立刻想方法来扭转这种局面。,既做到了管理好技术上的问题,又做到了关心人员,用更多时间对人员进行了解,去了解他们的需要,多与他们多沟通。并且在技术方面耐心指导,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所谓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不仅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和帮助,还把工程按计划顺利完成,并且得到了甲方的好评。

作为一名施工技术员,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技能,而且还要具备科学管理的能力。正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只有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依靠集体的力量,双方相互协作,那么才能做好工作。这样,哪怕工程再大、楼宇再高、要求再严,我们都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5)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在炎热的夏天,施工人员头顶烈日,汗流浃背,脚踩在烫热的钢板,管理人员应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工作。不但要在工作给他们上给予关怀,还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情况。有时候一句亲切的问候,也会使他们得到心理得到很大的慰藉,能激发他们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他们对工程就会更有责任心,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4.后记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施工管理人员,不仅要有高素质的技能,更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水平,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还要做好班组组织工作和管理力度,注意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施工人员。

【参考文献】

管理技术范文3

第一条为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创新基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47号)以及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国家设立创新基金旨在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引导地方、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

第三条创新基金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创新基金的年度预算安排由财政部根据中央财政预算情况和创新基金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科学技术部会同财政部向国务院提交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第四条创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开支范围

第五条创新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支出。具体开支范围包括项目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

第六条项目费是指用于支持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立项的项目经费。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给予支持。其中,创新基金对每个项目的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数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个别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一)无偿资助

主要用于技术创新项目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包括人工费、仪器设备购置和安装费、商业软件购置费、租赁费、试制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鉴定验收费、培训费等与技术创新项目直接相关的支出。

(二)贷款贴息

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需要中试或扩大规模、形成小批量生产、银行已经贷款或有贷款意向的项目。项目立项后,根据项目承担企业提供的有效借款合同及项目执行期内的有效付息单据核拨贴息资金。

(三)资本金投入方式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管理费是指用于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从事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评估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经费。包括基本支出(项目管理所需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具体按《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2]355号)和《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4]84号)执行。

管理费实行预决算管理。管理中心年度管理费预算通过科学技术部报财政部审批后,列入创新基金预算。年度管理费决算经审计后,通过科学技术部报财政部。

第八条其他费用是指经财政部批准开支的与创新基金有关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项目审批和资金拨付

第九条企业依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申请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具体负责项目的受理、评审和监管。

第十条企业在申报项目时须经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出具推荐意见前,须征求同级财政部门对项目的意见,并将推荐项目名单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通过受理审查的项目,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和评估机构进行评审、评估。根据评审、评估意见,管理中心本着“择优支持”的原则,提出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和金额建议,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的项目正式立项。

第十二条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合同管理,正式立项的项目由管理中心与项目承担企业、推荐单位签订合同。

第十三条创新基金项目资金在合同签订后分两次拨付。

采用无偿资助方式支持的项目立项后拨付70%,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其余资金(第二次拨款);采用贷款贴息方式支持的项目立项后按企业有效借款合同及付息单据核定的应贴息数额拨付80%,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其余资金(第二次拨款)。

第十四条管理中心依据合同金额每年分批编制立项项目用款计划,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五条管理中心每年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分批编制二次拨款计划,报财政部审核。

第十六条财政部对管理中心报送的立项项目用款计划和二次拨款计划审核后,将创新基金项目资金指标下达到项目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并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第四章监督管理与检查

第十七条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当地创新基金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对当地创新基金的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参与项目的验收工作;管理中心负责制订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的工作规范,组织实施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分析总结项目执行情况。

第十八条项目承担企业应按要求定期填报监理信息调查表(半年报、年报)。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可委托地市级科技主管部门或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理。管理中心根据企业监理信息调查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的监理意见、省级财政部门的检查意见、实地检查情况等,提出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报送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第十九条省级财政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创新基金项目的跟踪问效。科技主管部门应将本地区项目监理信息汇总情况抄送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要定期抽查项目执行情况,对于所辖地区创新基金使用管理情况提出年度执行情况报告,下一年度4月底前报送财政部,同时抄送管理中心。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财务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合同,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创新基金拨款,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企业须对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无偿资助项目承担企业,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后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其中:形成资产部分转入资本公积,消耗部分予以核销;贷款贴息项目承担企业,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后作为冲减当期财务费用处理。

第二十二条省级财政部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对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定期检查,管理中心实行重点检查。财政部、科学技术部采取委托有关监督检查部门抽查、社会中介机构检查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创新基金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

第二十三条企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有重大违约行为,将终止合同并采取通报、停止拨款、追回项目资金等相应处理措施。需追回项目资金的,由管理中心负责监督企业将未使用的扶持资金如数上缴国库,已形成资产的将资产变现后上缴国库。

凡违反创新基金有关管理办法及国家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的行为,将视情节分别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管理技术范文4

1.1遵守确保经济获利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不能只考虑质量与进度,即不能只纯粹的使用进度观与生产观,更要将成本与市场考虑进去。项目部在进行生产经营时务必要考虑周密,力求实现低投资、高回报,尽量将浪费与不合理开支减少,同时也要注意成本控制、开拓市场以及打造精品工程等工作。

1.2坚持科学管理原则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都必须符合科学合理的要求,使其真正达到现代化水平管理。同时,其现场设置也应符合安全科学的要求,使现场的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应用,并合理安排其项目流程与操作方法,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掘员工潜力。

1.3遵守规范化标准化原则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必须要符合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事实上,任何施工现场的人员意志都必须统一,决不能出现主观随意性。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现场施工制度,从根本上确保工程能高质、高效完成,管理效益也会得到保障。

2.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内容

2.1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按照设计方案所决定的材料品牌、质量、规格、数量等,通知供货商送货;采购单上的材料种类必然很繁多,因此要将材料数量、品牌、规格以及产地等要素标注出来,其尺寸、质量以及模板等也要一次到位,防止因材料采购不当造成工程延期;按照实际施工状况,安排材料依次入场,并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将检查结果报给甲方、设计企业,将材料分门别类后放置于平面图所标位置;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登记,严格遵照工程进度并凭出库单进行发放,并积极追踪发放材料的用处,防止出现丢弃或浪费现象;库管员必须定期对材料进行盘点,并做好材料的分类工作,对易燃、易潮的材料必须要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2.2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有预防火灾、禁止乱拉电线、戴安全帽,架立脚手架,安全带等,需成立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并重视其成员能力培养,进而及时消除隐患。施工现场各项防护设施的逐渐拆除,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安全用电问题更要受到重视。安全工作一定要有始有终,经常不忘抓小懈。要重视人才培养,并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技巧。遵守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能有效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只有严格遵守规章办事,才能时时、处处以及事事确保人身安全。务必要加强安全管理,发现违规行为可处罚金,对造成事故的必须严惩。

2.3做好进度管理工作

在施工现场实行进度管理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管理工程控制阶段的进度计划使其尽量完善,检查施工企业的工程进度计划,对各项动态进行控制,协调处理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及时预测和处理工期索赔问题,使实际工程进度符合计划工程进度。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分解、细化以及优化,并对施工企业上报的进度计划按照年、季、月进行分类追查,及时获取施工进程,对施工进程进行动态化管理,并及时召开内部研讨会,由分管总监牵头每周开一次进度分析会议,及时发现进度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进度分析的范围不仅是关键施工部位,还应包括施工全过程,同时将责任落实到人。

2.4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该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管理对象是施工现场,并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找出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的施工行为及其他因素,并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科学的检验与质量评价制度、合理的施工信息反馈制度等,进而有效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整个施工流程的各道工序都能得到严格控制,进而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的产品的质量都能得到保障。主要工作内容有:建立完善的质量指标体制,“质量第一”的理念要贯穿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建立、岗位职责制、统计方式、考核内容以及奖惩制度等等,进而避免不合格产品与工序延伸到下道工序去;依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设立管理点,管理人员应控制好各道工序的关键部位质量以及影响关键部位质量的重要因素,确保各道工序都能长期保持平稳状态;运用“三检制”方法,及时检测工程施工质量;施工现场应加大信息管理力度,以便及时掌控质量状态,并对数据进行统计,综合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明确职责,并提出改善方法,及时消除隐患。

3.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建立会审制度,对施工技术图纸进行审查

要定期对施工技术图纸与施工现场进行对比,看两者是否相一致,从而确保技术人员能有效掌握施工技术图纸的内容及其要求,掌握图纸特征,从而能有效查找出设计图纸与现场施工之间存在的矛盾,为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使工程能安全、高质的完成。

3.2建立参与制度,使施工单位也能加入现场施工技术方案制定工作

建筑工程要高质、高效的完成就必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设计单位三者间通力协作。因此施工单位也应加入到现场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工作中,进而既使施工技术方案满足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要求,又使施工单位能够从容准备技术工作。这项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施工单位正确解读设计单位的理念,有助于将准确的信息反馈出去,进而使施工技术方案的设计理念得到保障,有效降低了技术方案出现返工或修正操作的概率。

3.3建立完善质检制度,控制材料质量

施工中使用劣质的材料、设备将直接造成建筑工程的质量下降。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并配备合格的材料、设备质检团队,及时检验材料、设备的技术质量,进而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3.4完善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建设企业进行技术管理、施工企业进行科学施工以及设计企业进行方案设计都需要查阅技术档案资料,该资料是建筑企业长期生产建设所积累的技术标准以及科研成果的总和。完善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能加快收集建筑施工资料的速度。施工技术的有关负责人员对这些资料进行审核、整理以及收集,使其能系统反映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实际状况,为以后工程项目维护、改建、扩展等提供材料支持。

4.结语

管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TBT;技术贸易壁垒;机遇和挑战;技术标准化;清洁生产

在国际贸易领域,随着数量限制的取消和关税的降低,WTO成员国,已逐步放弃通过限制进口数量和征收高关税为本国产品提供保护。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不少成员国,尤其是少数发达国家,将技术和卫生要求作为重要的保护手段。再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技术壁垒将成为保护贸易的主要手段。WTO的《TBT协议》承认为了合法目标可以采取技术性贸易保护壁垒,但又坚决反对以贸易保护主义为目的的技术性壁垒。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情况: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简称TBT,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1)广泛性,从产品到生产过程,技术壁垒无处不在。从初级产品到制成品,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性,进口国有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正在逐步的扩大;从生产过程看,它含概了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全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壁垒即将扩展到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

(2)形式上的合法性,贸易壁垒大多以国内国际公开立法的形式存在。由于国际上目前还没有关于技术壁垒的统一立法,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大多由国内立法规定。这些法规是要求进口商强制遵守,这样外国厂商被合法的排除在外。

(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发达国家设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以高科技手段进行检验,使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这种方式表面上是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不直接体现歧视性,但发展中国家厂商为了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不得不改进生产技术,调整原材料,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TBT形式繁多大致可归为五大类,即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商品检疫检验措施;包装标志和标签要求;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

二技术壁垒产生的原因分析

WTO成员经常因卫生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发生争端,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印度,阿根廷,墨西哥等已在WTO争端解决机构中成为多起争端的当事国。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主观原因:有关成员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依然存在,他们出于保护国内产业得到考虑,总是希望通过各种手段限制货物的进口。(二)客观原因:WTO贸易规则原则上禁止配额,许可证和高关税等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但WTO并不禁止个成员国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或为了保护环境而对进口货物规定原则上已禁止的配额高关税等传统贸易保护措施,而对进口货物规定必要的卫生和技术要求,正因如此,有关成员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必然会更加关注卫生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1]

三我国成为技术保护壁垒受害国的主要原因

1.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对贸易飞速发展,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2002年我国外汇储备名列世界第二。随着科技的发展,外贸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为了维护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TBT的力度和密度,以达到限制我国出口,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的目的。

2.我国产品的相对弱质性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原因,我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几乎割断了与外界的经济联系。由专家统计我国产品质量平均落后于发达国家10到20年。随着全球质量水平的和档次的不断更新,国际标准的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否则将难以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地位。

3对TBT认识和管理不够

我国出口企业大多没有认识到TBT的重要性,对产品质量没用清醒地认识,不注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一味的强调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的优势。这必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政府对技术贸易壁垒也缺乏做过的重视,政府内部没有负责贸易壁垒的机构,对贸易对象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了解很少,没有给出口企业以宏观上的指导,这不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4.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体制之外

国际贸易已广泛地将标准化作为贸易成交的依据。为了使产品能满足险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制定技术标准,为企业生产提供指南。这种标准十分强制性的有企业和用户自由采纳,但凡涉及公共安全,健康卫生领域的基本要求,由国内法作强制性规定。

四技术标准化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对TBT的研究不能一味的强调它是一种壁垒,它也有其合理成分可以利用,但必须遵守国际规则。”[2]技术贸易标准化是各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出于保护健康安全环保方面的原因所作的一系列强制合法的对产品性能进行检验的技术标准和测试方法。目前,国际组织,各国纷纷建立产品质量体系,如ISO9000等。这些被广泛接受的产品技术方法可以使生产上采取统一的设计生产,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也保证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技术性壁垒尤其是其中的绿色壁垒对人类的生存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全球环境状况的改观,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现在世界各国人们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或正在形成绿色的消费观。人们越来越看好绿色产品,如绿色冰箱,绿色轮胎,绿色汽车等等。有关资料表明,70%的美国人表示公司的环保信誉会影响其购买决定,40%的欧洲人更喜欢绿色食品而不是传统食品。[3]

挑战:随着经济,金融,科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加快,运用TBT来维护合法利益和实施贸易保护必然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出口产品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TBT的挑战。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仅国外技术规定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就影响出口500亿美元。受经济发展水平低,出口商品结构档次仍较为落后等原因,将成为本世纪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巨大障碍。我国的进口除关税壁垒外基本没有采取系统有效的技术性措施。在本世纪进入关税大幅度降低和非关税壁垒大量削减的情况下,若不建立有效,强有力的技术防范体系国内企业将面临严重的挑战。

五,我国应对TBT不利影响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消除TBT对我国出口的不利影响

首先,出口企业应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要求企业注重环保节能,开发绿色产品,建立清洁生产机制。争取取得环境质量认证。

其次,国家要为出口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第一,加速我国相关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的建设。我国政府一向很重视法律体系的建设,但是在环保、卫生等方面人很不完善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加快建立我国的相关法律体系十分必要的。第二,我国政府还需积极推国际标准的实施。首要的是ISO9000;2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这两套标准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了工业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统一制定的。ISO9000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一旦取得就相当于获得了多边认证,为进入国际市场减轻了阻力。第三,最好能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收集贸易伙伴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立法的信息。这个机构可以为出口企业提供咨询,也可以就相关国家利用技术壁垒为本国企业提供贸易保护的措施,提请我国政府注意。以便寻求外交途径或者争端解决机制消除其对我国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

(二)利用TBT保护我国民族工业

WTO的宗旨之一是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在其框架内,关税作为明显的贸易保护措施是要逐渐被取缔的。而我国对国内产业的保护长期以来仅限于进口产品的高关税。我国已加入WTO,在今后的几年内,关税将逐步消减,民族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利用世贸的《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来保护我国的民族工业。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发展到今天,技术标准化已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项目。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企业如果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实行标准化生产,势必不能紧跟全球化的脚步,最终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一个国家的产品只要真正符合市场要求,打破贸易壁垒就能扩大出口。”TBT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要加速技术创新,扬长补短就能适应时代的潮流。

[1]司法部法规教育司:《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程序、谅解与实践》.第一版,北京,法律出版社,第221

[2]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载于《上海标准化》第20页

[3]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载于《上海标准化》第21页

参考书目:

宣增宜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教程》:中信出版社2003年

司法部法规教育司:《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程序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0年

管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公共关系模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1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人数达6800万,比半年前增加890万。我国的网民在最近一年内通过购物网站(包括“网上商城”、“网上商店”等)购买过商品或服务的,占到了40.7%,与仅仅半年前的33.8%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此可见人类已步入网络经济时代,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网络化,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依靠网络来求得生存和发展,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这种贸易活动方式来改变企业的生存方式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前电子商务在网络技术的支持和政府各界的扶持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作为拥有4000多个专业市场,成交额连续数年稳居全国之首的“市场大省”浙江,在2003年6月出台10项扶持“无形市场”的政策,以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交相辉映。据浙江省有关部门介绍,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扶持市场组建电子商务公司和市场型物流服务企业;为广大中小型市场和市场经营者提供网上商铺和上网服务;为发展电子商务接轨现代物流提供信用保障等。发展电子商务、接轨现代物流的市场,将享受到浙江省政府的市场发展贴息资金。这些政策的出台,加快了浙江经济的信息化发展和企业的网络化,浙江经济也会因此如虎添翼。

电子商务运行的结果是实现企业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为此企业的各个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都围绕着电子商务在进行着变革,公关部门也不例外。对传统贸易活动的企业而言,利用公共关系全面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如何寻找合适的公共关系模式,为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提高竞争力是企业公关人员和企业家们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所要探讨和研究的内容。

要探讨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公共关系模式,首先要认识电子商务的含义以及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公共关系与传统公共关系的区别。根据CNNIC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有效地把商品的资源管理和人们的交易行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以至于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换、业务处理、商品和服务交易的计算化、网络化的活动。从该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企业公共关系与传统企业的公共关系相比,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电子商务条件下公共关系主体的变化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公共关系主体,是从事电子商务贸易活动的企业。(同样如果从事电子政务条件下的公共关系主体,我们可以划定为从事电子政务的政府组织)这样的企业与传统的企业相比,有以下特点:

经营活动的全球化。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都是网络中企业,是“无国籍”企业,其活动范围是全球性的。企业能够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营贸易活动,企业通过基于Internet的国际互联网、ISDN的综合业务数字网、内部计算机网络世界以及虚拟专用网(VPN),将企业的各种信息传达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VISA系统可以从全球范围的信用卡处理业务中收集、捕捉信息,为企业的全球化业务提供方便,也降低了信息费用。

数字化与信息化。从事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是一种数字化管理,人们通过设计数据存储工具,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捕捉和开发,然后,决策者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甚至画出数据图表,以帮助其进行更好的决策。随着MRP(MRPII&ERP)、MIS、DSS(决策支持系统)、ESS(专家支持系统)等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将促进企业全面进入信息化管理时代。

反应迅速、变化快,自我调整能力强。由于电子技术的应用,企业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对发生在一个地方的事件做出反应,发生在一个地方的事件也会迅速地被远方的组织和个人知道;速度也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决定因素,如快速识别顾客新的需求、实施新服务满足顾客的新需求;同时可以缩短从新产品、新服务概念的产生到实施的时间距离。总之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依靠反应迅速、自我调整能力强在网络中生存发展。

电子商务条件下公共关系客体的变化

电子商务条件下公共关系的客体——即公众的变化表现在:

公众的个体性。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组织,它所面对的市场是在全球范围内充满个性的公众市场乃至个人市场,因此要面对的公众也是个体性的,网络可以使得与公众的交流实现真正的一对一。传统的公共关系研究的是组织与社会各类公众群体的协调沟通,公关活动也是面对一类人或一群人利用大众化的媒体发起强大的传播活动。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企业公关,要针对的是差异性极大的个体公众,这为网络公关提出了新的课题。

公众的复杂性。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所面对的公众极为复杂,既有传统意义的“大众”公众,又有网络文化下的“小众”公众乃至个体公众;既有本地同一文化条件下的公众,又有世界各地文化差异极大的公众。在视顾客为上帝的今天,企业面对网络所带来的公众复杂性,就必须要研究对策,寻找合适的模式来适应是企业当务之急。

公众威力扩大化。由于互联网技术,使得公众的威力大大地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公众力量。有人说:“以前,如果我们服务让一个顾客不满意,他可能告诉他的五个朋友,而在网络中,他可能会告诉5000人或更多。”就会出现,因为失去一个顾客而导致失去一群顾客的后果。这为公共关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商务条件下公共关系传播方式的变化

由于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的商业活动方式,网络是公共关系传播的一种新媒体,这种新媒体的特点表现在:

传播的全球化。网络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局限性,不论相隔多远都能如同近在咫尺般的迅速沟通和交流,为实现公共关系传播的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推动着公共关系的工作的全球化。

传播的民主化。网络是迄今为止最“民主”的传播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网络中的公众,没有了现实中的身份、地位、财富的“等级”,有的只是平等,所以西方学者把网络称为是“数字化的民主”。

传播的低成本化。与传统的传播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有成本最低、信息量最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企业一旦注册了域名后,就能在极大的空间里自己的信息,它不受版面和时间的约束,也不需要昂贵的传播费用。

公共关系模式是由一定的公共关系目标和任务为核心,将若干种公共关系媒体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具备特定公共关系功能的工作方法系统,它包括媒体的选用、活动方式的确定等。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从事电子商务运作的企业,用传统的公共关系模式是无法进行有效的形象宣传的,要有一套新的公共关系模式与之相适应,才能有效的提升网上企业公共关系的整体形象。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企业公共关系,是把网络作为一个载体,通过实时立体方式,实现网上组织与公众的双向交流的公关模式。

在媒体的选用上,以网络媒体为主,传统媒体为辅的方式。由于网络中的企业经营活动是全球性的,它所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也要面对全球性这个现实,而传统的媒体受其影响面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做到全球化。而且传统媒体的费用昂贵,企业只能适可而行。在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上,在网上开展有特色的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是企业公关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在从事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要注重通过网络来提升网上企业的美誉度。由于网络的全天候和无距离,通过网络开展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和传统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如在企业的品牌宣传方面,可将原来用于企业形象宣传介绍和产品品牌广告的材料实时动态地移到网上,配上悦耳的音乐、Flas,将企业的理念、行为、视觉、听觉、环境等识别系统一体化,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也可以在网上开展新产品会,开设产品展示厅等等,通过客户的意见反馈栏,及时了解和掌握客户的需求,也是网上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施以上公关模式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设好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网站。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其业务开展及宣传活动都是在网上进行的,而且网上公众对企业的认识也是从企业网站开始,因此建立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企业网站是搞好网络公共关系的第一要务。

建好自己的网站后,首先是如何让更多的公众光临你的网站。网络在于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信息量的同时,大量的无用信息也占据着人们有限的时间,消耗着人们的精力。网上公众的心理也会从拥有对信息的极大满足转向对信息过剩的无奈和恐惧状态。要想在这种信息疲惫的状态中使自己的网站引起网上公众的兴趣,这是网络公共关系人员首先要研究的课题。

要引起公众的注意,在内容上的设计就要从公众的利益需求出发,在符合利益原则的前提下,公众才会在众多网站中选择你。对公众利益需求的科学定位,是建好自己网站的战略基础。其次是对网站的个性化设计,它的设计将直接影响能否吸引公众进入他们所需要的部分,一个设计精良的企业网站可以清楚地引导公众的需求,企业的网站应该是艺术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三者的结合,一旦确定了其风格特色后,不易去跟流行趋势而频繁地更换,公众往往喜欢熟悉的风格。

尽可能扩大企业网站的知名度。一般来说,一个有特色的网站名称或网址比一串电话数字更容易记住。一般对传统企业来讲,它的中文网站名和它的企业名称是一致的,对一个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组织,取一个易记的公司网站名称很重要。其次是把企业的网址列入到搜索引擎和相关网站的链接,让网上公众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链接迅速找到你的企业网址。公关人员得仔细研究目标客户,他们可能会访问哪些类型的网站。研究这类网站,过滤掉竞争对手的网站、无多大价值的网站、访问量很小的网站,剩下来这些过滤过的网站,就是我们愿意建立指向我们网站链结的地方。再次是在产品的包装、新闻媒体、各种广告、员工的名片甚至电话号码本中看到企业的网站名。

管理技术范文7

关键词:建筑施工 技术管理 信息技术

时下,我们处在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体系中。每天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社会中很多行业已经与当下的信息技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促进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建筑行业中的很多企业在企业管理上和实际施工中都不断采用信息技术并使之信息化,如在企业管理上采用信息管理模式;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本文则是从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即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的介绍

信息技术又称为“资讯科技”,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通讯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三个方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普遍应用,尤其是在以IT行业中。所谓信息技术就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信息标准化的一个过程。将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服务于人们是信息技术的宗旨。信息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进行表达,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建筑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如城乡建设、城市楼宇的革新等等都促使建筑行业的发展。然而,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建筑行业中占有一席之位,各个企业采用不同方式和手段来促进企业竞争实力的提高。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实力。而最有效的方式是不断优化建筑施工,创造高质量、高水准的建筑,得到人们的认可,建筑企业自然而然的在建筑行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如何提高建筑施工质量,需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不断加强施工技术能力。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能够对施工技术管理中业务流程混乱、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进行解决,避免造成建筑施工技术不能以最佳的方式进行操作和控制而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发生。信息技术运用于建筑工程中能够加快施工的工效率,缩短百分之二十的工期时长,也是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范围

建筑工程施工主要分为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施工中期的具体施工、施工后期的善后工作。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详细的工作重心是建筑施工的中期,同时也会涉及到建筑施工的前期。所以,信技术应用的范围是建筑施 工的前期和中期。

1.施工前信息技术的应用范畴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信息技术要对施工环节流程中涉及的施工技术进行信息收集,为更好的管理施工技术做准备。同时,对施工中管理方面的信息近处理和整合,使之有效的应用于施工过程。如施工方案中标注容易出现操作上错误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施工中对容易出现操作错误的部位加强管理,能够有效减低操作错误发生的概率。

2.施工中信息技术应用范畴

施工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范畴主要是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上等方面中的数据和技术进行信息优化,促使施工中每个环节施工操作都能够以信息优化的技术标准为主,提高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也属于信息技术管理范畴,针对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指定专门传递信息将建筑施工中所需信息及施工施工时需要传递的信息由具体的负责人进行管理,保证信息及时的传递与接收。

四、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措施

1.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中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支持工作,对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实施意义。建筑施工技术的信息化是一信息化管理为契机,在采用信息技术对以往的管理措施在技术上进行调整,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施工技术通过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其进行技术上的优化,促使施工技术得到数字化全面控制实现建筑施工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能够及时的将施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显示出来,并能够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避免施工上出现错误而影响到工程质量。另外,全面的数字化控制能够辅助施工人员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进行工作,大大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

2.信息系统的建设

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是对建筑施工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建筑施工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是保证建筑施工中每个环节中数字化控制稳定进行。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递和扩散出去。所以,在建筑施工中运用网络做信息传递的平台,构建一个信息系统,使之服务于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网络互连创造一个集服务器、数据库、终端查询为一体的一个系统。帮助建设项目稳定进行。比如建筑施工中某个环节如果遇到技术上的问题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在数据库中找到所需信息,在通过网络传递为使用者,进而将问题解决。

3.优化管理制度施工

对建筑施工进行管理中管理制度是不可却少的。管理制度是具体管理规定,用具体的条款来规范操作时的行为。未采用信息技术前,管理制度已经运用在施工过程中,在采用信息技术后对管理制度的优化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制定涵盖规范运用信息技术的条款,保证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管理能够有依有据。优化管理制度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约束管理的具体行为准则加以完善。

4.强化施工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

如果一个企业中信息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的观念没有,难以将信息技术应用落实到建筑施工。施工管理人员在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能更好的管理整个施工过程。施工管理人员首先提高自身的管理理念,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其次,管理人员要因地制宜的管理对施工过程加以控制,最后,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软件精确的解读施工流程,对建筑施工进行合理的监督。

强化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为了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信息掌握能力,对于施工过程有关的信息有效的了解,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以控制,促使管理工作有效的完成。

结束语:

建筑企业中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优化施工技术,将施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及时提供,促使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信息化发展和实施。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对信息的整合、优化、调整使信息标准化,更有利于人们的使用。者也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原因,为施工过程中提供有用的信息,实现施工技术全面信息化管理、实现施工过程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施工管理制度优化。

参考文献:

[1]梁世连,惠恩才.工程项目管理[M].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04.

[2]李恒威.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1.

[3]吴涛,丛培经.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管理技术范文8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 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39-01

一、冬小麦的播种技术

如果遇到夏季、秋季降水偏多底墒好的情况的话,可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如果夏季、秋季降水偏少干旱少雨的话,可减少播种面积;如播种季节已到而降水偏少、表墒不足的话,就要抗旱播种,不要等雨等墒之后再进行播种;如果临近播种季节,雨后土壤情适宜,则要趁墒播种,不用等到最佳拨期在播种;如果秋季气温便低,前茬作物收获晚的话,要及时趁墒播种;如果秋季气温偏高,前茬作物收获早的话,要采取保墒的措施,不可以过早的播种,根据温度的条件适时进行播种。

遇到秋季雨水少或雨水过多,无法播种的情况,要被迫推迟播种,出现晚播弱苗的话,加强麦田管理也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收成;冬小麦适时播种,播种前后有20毫米降水能保证小麦的苗全、苗齐、苗壮;小麦播种的深度一般在5厘米左右,浅了容易受冻害,深了不宜出苗;但如果干土层厚度超过了5厘米,就要适当播种得深一些;秋、冬、春三季的耙磨、镇压可以确保小麦过冬。

二、田间的优化灌溉原理

当麦田土壤相对湿度不足40%的时候就需要进行灌水。播种的时候注意表墒,其余时段应注意耕作层或以下的土壤水分状况;灌越冬水,秋末冬初,当麦田50厘米深土壤相对湿度为75~80%时,则不需要灌越冬水;当秋季的降水量为80~100厘米时也不需灌越冬水;当土壤相对湿度

三、灌返麦水(春灌)春灌的慎重处理原则

冬小麦返青到板结时,土壤水分对1、2节间的伸长影响比较大,此时的土壤水分过高的话,第1、2节间越长,小麦抗倒伏的能力越差,相反,土壤如果呈现略干状况,则不利于1、2节的伸长,而且是短而粗壮,不仅有利于增强抗倒伏性,还有利于根部的下扎;春季气温不高的时候,地面回温缓慢,不适宜灌返青水;当土壤相对湿度

1.及时春耙

在开春之后土地表面刚开始发白时要合墒耙地,耙后带柳条耱一次,以横耙或斜耙最为合适,这样可以提高耙地的质量。耙地次数一般一次就可以了,但盐碱地需耙两到三次次,每次间隔三到五天。麦田裂口的地方要拉沙压土,防旱保墒。对播期早、水肥充足、苗稠旺长的麦田,及时采取镇压、耙麦或浅中耕等措施。

2.开沟追肥

麦田返青之后,适墒期用条播机追施化肥,每亩追施尿素十公斤;对于底肥不足,长势偏弱的麦田每亩追施尿素十五公斤,追肥深度五到八厘米;机械条追肥可以起到耙地松土作用。小麦返青后,浇返青水。小麦起身中耕锄草两到三次。

3.因苗管理

对于一、二类麦田管理:这两类麦田群体已经比较适中,不必再施返青肥,这时候要改变农民借雪墒撒施返青肥的老习惯,以避免春季分蘖的大量增生和群体过大等情况的出现。待拔节前夕集中施肥,防止无效分蘖过大,前期群体过大。在拔节前后结合灌水追施拔节肥,亩追施尿素十五到十八公斤。

4.晚、弱苗的管理

主要是三看:一看施肥的基础,如果底肥和种肥数量未按产量指标要求施够的,就要追肥;二看冬前总茎数,冬前总茎数每亩不足四十万株的,一般要适量追肥,以促进春季分蘖生长,确保穗数足够;三看长势长相,如果苗植株矮小,叶片瘦小发黄,那么其水肥营养不足,要及时追肥,每亩追施尿素八到十公斤。追肥应该用施肥机条施,最好施在行间。沟植沟播种的麦田可采用雪上人工撒化肥或雨前撒化肥等方法。拔节肥应提前施用。

四、冬小麦的灾害预防

1.冬季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一是及时追施氮素化肥,第一次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十到十五公斤,开沟施肥以提高肥效;第二次在小麦拔节的时候,结合浇拔节水施拔节肥,每亩用十到十五公斤尿素。

2.倒春寒冻害的早春预防

一是对生长过旺麦田进行适度抑制其生长,主要的措施是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矮壮素等抑制剂进行化学控制;二是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化灌水,提高土壤温度;三是熏烟使地面的温度升高,有减轻霜冻的效果。

3.受旱麦田的管理

对受旱的麦苗,要及早组织浇灌,确保不死苗。一、二类苗早追拔节肥,喷施叶面肥,加快苗情转化升级。如果遇到降水,可以趁雨撒施尿素。

4.病虫害防治

蚜虫株率达到20%时,用敌杀死或速灭丁兑水喷雾防治,或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发生地块,可用粉锈宁或粉锈宁兑水喷雾防治。若发生细菌性条斑病,可用链霉素进行喷雾防治。北疆冬小麦麦田积雪量大的地区,可以根据雪腐、雪霉病预测,除及时做好春耙、锄划等防治工作,在地表白天化冻,晚上微冻时,亩喷施多菌灵进行防治。

5.杂草防治

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以野燕麦、看麦娘、稗草、狗尾草等为重点。使用骠马在杂草一叶至拔节初期兑水喷施,还可用野燕枯、金马和彪虎等。双子叶杂草防除以田旋花、灰藜等杂草为重点,使用快灭灵兑水喷施;使用百阔净或麦喜或护麦等。在麦田周围有双子叶作物种植的情况下,禁止使用2,4-D丁酯。

管理技术范文9

关键词:园林施工;技术管理;技术规程

1园林施工中的技术管理现状

主要内容:①内部、外部因素容易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对工程质量、工期、成本产生扰动;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主体众多,沟通任务大;③当规划设计内容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时,易增加施工难度;④园林工程变更会对树种、数量、种植密度等产生影响;⑤管理失误会导致一边活没干完,另一边没活干,浪费人力、物力、财力;⑥园林工程中,苗木质量和栽植情况占工程总投资的70%以上,苗木成本比例较大。

2园林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2.1加强沟通、搞好关系

施工中,甲方、施工方管理人员要及时沟通,保证工程安全、保质、保量完成,增加彼此信任,减少建设中的不愉快,避免重复劳动。

2.2做好现场施工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主要做好人的管理,认识现场施工的关键要素,人也是现场施工情况的决定性因素。施工管理人员要了解现场情况,多与工人接触,主动听取不同建设单位的意见,增加与工人的亲和力。

2.3注意施工技巧

现场施工可以按照流水施工工艺,将施工现场分为不同的工作面,从而使施工更加顺畅。比如种植树木时,安排不同的工人完成不同的任务,巧妙衔接各环节,合理调配资源,从而避免窝工,减小施工成本。

2.4严把苗木采购关

苗木品种和规格比较复杂,需求时间比较集中,往往需要跨区采购苗木。但是异地的苗木对本地的适应性难以保障,在长途运输过程中,苗木受到损伤,甚至供货方掺杂少量次弱苗木,造成工程中出现大量病苗、弱苗和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苗木。因此苗木采购时,要保证采购渠道,层层把关,减少病苗、弱苗在工程中的使用。

2.5提高栽植施工人员素质

园林工程中施工人员通常为农民工,缺少对园林工程基本知识的了解,不懂栽植技术,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对技术人员的指导又不能言听计从。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劳动定额,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强化劳动纪律,明确生产岗位责任,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才能保证园林工程施工质量。

2.6加强后期管护

目前园林建设中过于重视建设,而不重视养护,缺少专业的养护人员,养护设施不健全,从而制约了缓苗期苗木的成活率。在后期养护过程中,要重视水、高温管理,加大灌溉次数和灌溉水量,根据树木生长需要,定期灌溉。冬季树木要涂白,防止人为破坏,定期检查,及早预防病虫害。此外,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园林工程对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管理协调能力,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并通过精心细致养护,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

3绿化技术规程

3.1施工主要内容:

①清理现场:施工前需清理现场的杂草、石块、建筑垃圾等杂物;②整地:清除土地表层40cm深度的石砾,保证土壤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在土壤沿路面、花槽器标高要略低于路面和花槽边5cm,土壤不够则回填土;③粗整平:坡度保持在0.3%左右,中部高、四周低,或者一侧高一侧低;④定位:根据图纸要求,征求甲方意见,定位苗木;⑤挖坑:根据树种树佗的大小挖坑,一般树坑直径要比树佗直径大20cm,当树坑周围建筑垃圾较多时,树坑要比树佗直径大50cm,必要时可以换土;⑥选苗:与设计人员和甲方技术人员充分沟通,理解设计意图,严把质量关,对树形、长势、规格、病虫害进行严格限制,挑选健康符合园林景观的苗木;⑦取苗:规格较大的乔木,按照12倍地径的要求起坨,然后铺包片、草绳打包,并根据植物特性修枝整形,保证植物的成活率。

3.2提高苗木非栽植季节移植成活率技术措施

在树杆0.6m范围处进行环形缩沱断根,注意保护断根,缩短起挖时间,提高苗木成活率。苗木装运中要保护泥球不松散,泥球用土包裹,保护枝干和树皮,并喷洒蒸腾抑制剂,减少水分蒸发,并使用一定量生根剂。

3.3种植土上面地面装饰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季风塔和沙地周围需要在种植土上铺设15cm厚卵石渗水层,再在其上铺设租土无纺布,最后铺设白色砂砾进行装饰。

3.4种苗要求

种植时,选择符合规格要求的苗木,保证苗木不受病虫害、折枝、枝干树皮破坏的损坏。选择树形端正、干通直、树冠浓密的苗木。苗木要具备发育良好的根系,草种应选择生命顽强的品种。

4绿化施工策略

首先,园林工程施工由全场性工程施工向单位工程施工,完成场地测量、平整工序。然后将单位工程分成园林小品工程、园林铺装工程、绿化工程、绿化给排水工程、电气安装和灯光照明工程。采用交叉施工,避免工序冲突,从而节约工程成本。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技术是比较有优势的施工技术,可以使施工作业更加连续、均衡,从而有利于施工任务的顺利实现,并且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园林施工时间应科学安排,重视高温、冬雨季施工项目,在保证全年生产均衡性的同时,考虑季节因素对植物的影响,编制园林绿化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必要时可以采取常绿、落叶、喜阴、喜阳树种搭配种植,采取高温、冷冻季节技术措施。土方施工应避免在冬雨季施工,减少对土壤团结构的破坏,保护植物生长所依赖的立地条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园林绿化工程技术,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当涉及到大树移栽、草籽混播等技术时,要采取QC课题小组进行技术攻关,提高成果的技术转化能力,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1]谢娱凤,吴啟昌.假山置石施工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7,(10):202.

管理技术范文10

企业技术能力是从企业中各角色的能力出发,来完成对企业技术的创新,主要构成包括,人员的能力、信息的能力、设备的能力以及组织的能力这四方面的要素共同构成,在人员的能力方面,分为科技人员与高级技工,人员数量、员工在年龄层次的构成以及员工在知识层次上的构成;信息的能力的衡量是依靠于信息网络的发达程度、技术相关档案的数量以及技术相关档案能否满足技术创新需求共同衡量的;设备的能力是包含有设备完好状态和国际前沿研究设备的数量来决定的;最后是企业技术能力中的组织的能力,它是通过技术研发的经费和技术储配的情况来共同决定的。

2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协同关系

2.1企业技术管理对技术能力的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企业的技术能力不能够直接的将技术转化为创新后的成果,这时就需要企业的技术管理来将企业技术进行催化,使之成为技术创新进而完成企业技术的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增长。简单来说,企业的技术管理是在企业技术能力的作用之下进而提升技术创新绩效的,而技术能力是不能直截了当的转化成为技术创新后的成果,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要加强技术管理手段,技术管理手段可以有效的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还可以有效的帮助技术创新的成功,将技术创新后的成果强有力的转化为企业经营的绩效,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2企业技术能力对技术管理的作用,前文可知,企业的技术管理对于技术能力是催化促进的作用,所以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假若没有了技术能力,就不存在技术管理,所以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技术管理的前提要求,只有一个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才需要技术管理来帮助企业的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为企业谋取绩效。本质上来讲,企业技术管理就是对企业技术能力的管理,通过对企业技术的挑选、吸收、运用和改进创新完成对技术能力的管理,所以说,在企业技术能力对技术管理的作用上,技术能力是企业技术管理的基本条件,没有技术能力,就不存在技术管理,更不存在对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为企业带来绩效。

2.3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相互作用,在分析了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之间分别对各自的关系的作用后,我们可以知道企业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获得更多的绩效,需要在自身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正确地处理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协同关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部分,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可以说是一种相互的耦合性的关系,而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要努力扩大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耦合程度,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绩效。而且在企业技术管理和技术能力的耦合度上也存在有一个度,也就是两者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各自占有的比例要保持在一个科学的比例内,防止两者中任一部分突破比例发展也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3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协同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在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协同下,对技术创新作用的体现具体上是通过企业技术管理要素同技术能力要素两者中的具体要素的协同共同构建下对技术创新产生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日常企业项目和技术开发中的作用,如:

3.1在深刻理解技术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企业建立在一定的技术能力前提上,需要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用以提升企业绩效,而技术能力的转化离不开技术管理的催化促进作用,所以企业要在深刻理解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建构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技术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而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关键是拥有技术能力的人员,所以,人才依旧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关键,在技术管理体系中加入对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机制,保证企业持续的技术能力,也正是企业技术管理的立足之本。

3.2对于企业整体上来说,技术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无非是源于市场竞争下对技术经济的变革,所以相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技术管理应该更多的表现在企业技术管理机制的革新上,包括对技术管理中技术的资源管理、技术的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的组织管理这三方面的不断的创新,为企业中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提供更多的机会,才能够为更多的技术人才提供开明的、开放的技术创新机遇,保证个人能够实现自身需求的同时,完成对企业绩效的提升。

3.3作为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是企业的技术能力,而技术能力又是技术管理的前提,所以在三者中,保证企业完成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企业绩效的关键还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所以企业在建构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技术管理机制的同时必须保证企业技术能力与企业技术管理是相匹配的,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注重对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并且为人才提供适度的空间,保证创造性的思维得以实现。

4总结

管理技术范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

1、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技术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从内容来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项目技术管理是从技术保证角度实现对工期、成本的有效控制: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编制合理可行施工组织设计、全面的图纸会审等环节,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编制及实施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减少返工和返修损失对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而进行动态控制、提出合理的工程变更、进行“四新”项目应用等环节,都是以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为中心来进行技术组织管理。没有技术依托的施工组织过程不可想象。特别在施工条件困难、环境差、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工期紧的工程施工中,所选择的施工技术方案是否经过经济技术分析、是否进行优化等对其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更是起关键作用。良好的技术管理能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低劣的技术管理将使整个项目管理混乱,严重时引起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失控,最后导致工期、经济方面的损失。因此必须将项目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他方面同等重视起来,相互配合协调,才可能实现优化的项目管理过程。

2、在项目各施工阶段技术管理的内容

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

项目技术管理在时间上可按照项目实施阶段划分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等。每个阶段的内容如下:

(1)施工准备阶段

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岗位技术责任制: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制定“四新”项目应用计划:组织各类管理人员进行各类原始资料(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据调查分析资料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劳动力组织方案、设备布置方案、材料组织方案、工期优化方案等并据此编制出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并从方便施工、加快进度、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组织人员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等安全技术方案:接受公司技术部门的技术交底。以上技术准备工作是施工准备工作的核心,对工程施工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必须充分收集各生产要素信息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2) 施工阶段

在各工序、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编制、审核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方案,并确保方案经济合理性:对分承包方的技术、质量保证能力考察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检查各技术方案的执行实施情况,对执行偏差进行纠正:对各检验批、分项、分部的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进行监督、检查、验收,特别是加强关键工序、隐蔽工序、“四新”计划应用产品的检查、验收管理,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对质量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和复查结果,建立质量事故档案,追溯并提出预防措施: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工程变更并与其他参建各方洽商,形成正式的工程变更资料;参与重要施工方案、工程变更的经济技术分析收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建立工程技术资料台账:对项目的各种检测、试验、计量、测量工作进行管理。

对涉及本项目的技术标准、规范、上级技术质量管理文件进行管理,及时识别、确认其时效,确保项目施工符合当前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施工过程、过程产品质量的动态控制,确保符合本项目质量计划的要求。

(3) 竣工后阶段

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其他各类技术管理资料的整理、归档:对“四新”应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总结对项目技术管理成效、施工过程中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获取经验和教训,提出新问题和建议:如果施工技术有了较先进的突破和创新,还应整理相关资料做企业标准编写的准备。通过本阶段的总结可以使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得到积累和升华,这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两个PDCA 循环之间的衔接阶段,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

3 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4、项目技术管理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 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准不足

当前由于企业新开工项目的迅速增加,不断增多的新成立的建筑公司需要引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并且其他相关行业(如房地产、监理行业)的发展吸收了不少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等导致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和部分在岗的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有些技术管理人员同时兼任了几个项目的技术管理职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施工企业通过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加企业的人才资源。

(2)项目技术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提升

许多企业和项目部不重视竣工后阶段的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总结程序没有得到实施。一个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后,项目部所获得的成功管理经验或教训没有通过相应的程序保存下来,重要的技术经济数据、技术管理资料和提出的建议没有系统地进行存档和整理。

5、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1) 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1)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

(2)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2)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

管理技术范文12

[关键词]公路施工 技术 管理

一、施工技术管理的内涵

公路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所谓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是指以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各种有效和必要的方法,使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设计目的,最终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通常包括技术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中日常技术管理、工程测量管理、工程试验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等工作。囊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

二、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基本原则

第一,供应与消耗协调一致,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实现效益最大化原则。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人力、财力、物力尽可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第二,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二者相结合,遵守经济节约的原则。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比较分析,本着节约基建费用,降低工程成本,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第三,要严格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原则。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都要严格遵守。

第四,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和施工程序原则。履行合同约定,落实季节性施工,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和均衡性。要避免施工断断续续资源利用不足,要防止出现突击赶工的现象。

第五,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

三、公路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根据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制定和健全技术核定与设计变更、技术交底和技术复核等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和均衡性。保证工程在如期交付使用。为此,施工前要抓好以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第一,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人事制度。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职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等管理人员在技术管理中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第二,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把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可以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技术活动无论在室内或作业现场,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条理、有目的进行。

第三,建立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图纸会审是对图纸的合法性、整体性、主要结构的设计、施工技术装备以及采购的材料在品种、质量、规格、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与设计选用的相符等方面进行会审。避免出现因图纸本身的错误导致严重后果。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变更内容,召集有关部门在技术上、经济上、质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协商,各方意见统一后以文字记录下来,作为施工依据。

第四,建立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作业技术人员通过向施工工人进行施工设计图的技术交底、施工工艺交底、材料规格、品种、质量以及使用要求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施工任务及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

第五,建立工程验收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还必须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确保公路安全交付使用。

四、公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图纸会审,坚持按图施工;编制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及时检查施工进度和计划执行情况,确保工程按期完成;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做好施工资料的积累和整理,确保与施工进度同步。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工程的高质量、高标准按期完成。

五、公路竣工验收阶段技术管理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要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填写竣工报告,组织预验收,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竣工验收的工程必须符合合同约定的工程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的合格标准,单项工程必须达到使用条件或满足生产要求。

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竞争能力。总之,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公路施工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因此,一定要重视技术管理的每一环节的工作,做好整个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强.浅谈高速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4).

[2]刁树民.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