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信息化论文

医疗信息化论文

时间:2022-07-14 22:31:42

医疗信息化论文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1

1.1采购计划审批过程管理

其目的是提高审批效率,实现网上无纸化审批。对临床科室提出的申购需求,含医用卫生材料新品申购、月计划配给需求、年度医疗设备申购计划以及常规设备增补计划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反馈申报科室。要求每个节点均有操作时限,申报者可以浏览整个事件处理过程、时限及滞留节点。立项审批后根据模块中产生的采购计划进入招标采购过程,医院采购部门按照规范程序进行挂网、接受投标报名、组织招标、形成小结以及院办公会形成决议后签定合同[10]。

1.2验收建档和使用过程管理

验收建档过程管理是指医疗设备与HIS的资产、物资库对接。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2011年)进行电子入库、出库登记和同时链接建档,管理目标是方便进行索引、查询和统计;业务指导管理是指将设备装机和使用培训的各种信息数据整理,并汇集相关的培训课件、制度流程及法律法规材料挂网,管理目标是强化岗位技术培训,试用调拔报废过程管理是指依托医院HIS数据库,实现试用、调拔、报废申请、复核以及审批规范的流程管理,使功能达到程序化、网络化;供应商在线管理是建立供应商信息数据库,实时查询供应商其所品、合同及资质材料,也可按产品、合同等索引查询相应供应商,便于调阅供应商档案材料并建立网上联系模式,及时向供应商传送医院采购和管理相关信息,实施供应商在线信息管理[5];合同票据款项管理是指建立随货同行票据报表,清晰记录所有应转、待转及未转票据的信息数据,其目标是统计财款支付情况及预算额度实际使用情况[11-12]。

1.3在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

查询技术状态功能是按入库时标记设备分类属性,随时查询每台设备维修、养护(含PM保养计划)及巡检的各项记录数据;租赁功能是详细了解临床科室租借设备的时间、待修故障和效益情况,并形成月报表与科室绩效关联,做出租赁设备使用率评价[12];质控跟踪过程管理功能是在计划申报、采购,出、入库登记过程中建立相关跟踪参数,自动提取申报流程信息报表,查询相关链接审批原件,对违规流程具有警示功能,督促及时修正;计量设备、放射放疗设备及急救设备的质控功能是建立属性标识便于统计查询,可登记每次检查(自查、他查)的时间、项目、结果及记录形成检查项目报表,提取未检、漏检信息,便于汇总统计和分析追踪。对不良事件发生信息数据,可关联相关批次、检测结果,形成汇总报表,该数据与上级不良事件监测网络和医院绩效管理对接,降低医疗风险,保证设备使用安全[13]。

2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实施

2.1开发领导思路完善数据准备

该系统建设需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包括决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医疗设备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后,基本上可以杜绝以往人为管理的随意性,这种管理模式变革若无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启动实施将十分艰难。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基础数据的完整,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也不例外,系统的启用将增加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和医学工程人员的工作量,以维护数据库的真实完整性。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数据脱节都会影响系统运算的准确性,也直接影响管理的正确决策。

2.2电子文档储备及表单结构化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可最大程度降低无纸化要求,但有些纸质材料必须保存,如行政管理文件、签定的商务合同。要实现这些文件的可查阅性,可将其采用扫描方式将其转化为电子版,与信息管理系统并联存储。所有的相关表格单据在设计初期应尽量实现结构化,以方便后期数据的提取、统计、汇总及运算过程管理。

2.3加强宣传培训

医疗设备各项管理措施能否到位,在观念上需要临床使用科室的共识并在工作中给予配合。随着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改变了临床以往的工作习惯,加大了管理力度,严格了管理制度,细化了管理目标,这一系列变化临床需要适应和调整,如二级库的卫生材料,科室使用时必须在网上进行出入库登记,否则帐、物不符会影响月终结算,直接影响科室绩效。医疗设备管理者一定要做到耐心细致地宣教培训和技术指导。

3结语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2

1医疗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的建设的目的

第一,实现基层医疗信息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把三级、二级医院互联互通,解决病人在各级医疗机构看病的问题。这样大量病人不会集中到大医院看病问题,病人能够转向基层医院,通过区域信息化基层的医疗机构可以共享到大医院的资源,提高农村医疗机构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医疗机构由于资源尤其是有经验人才的缺乏,所以往往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诊断的水平不高,通过信息化一体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能够降低基层卫生机构医疗事故的发生率。第三,通过信息一体化平台能够对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一些有用的医疗卫生信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高政府医疗决策管理的能力,并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实现一体化平台共用,可以减少医疗、社保、新农合系统的多次重复建设,增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为参保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实时结算和补偿诊疗服务,特别是对于医保,区域信息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平台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建立设计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平台,主要通过分析医疗数据的格式与定义,参考国际国内对医疗行业数据定义的各种编码及信息交换标准,对医疗数据进行分类与定义,根据数据应用环境及平台设计的要求,结合现有医疗信息软件中数据的应用方式,在数据库中对分类的数据进行统一定义与实现,根据数据分类实现在同一数据库中最大数据量的存储与管理。然后在现有医疗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跟踪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参考现行开发公司及研究机构的设计方法,结合实际环境中医疗单位信息软件的现状,对周围医院、社区及卫生主管部门的医疗信息进行分析,从医院内部、外部到以某一医院为中心开展区域医疗的设计与实践,通过不断测试与应用,最终实现现有区域医疗信息的共享与访问。

2.1面向服务架构(SOA)为了解决一体化信息平台中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提高平台通用性,其核心就是采用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架构的分布式开放型网络系统。。在SOA架构风格中,业务服务相对独立并且可重复利用,最终由一个或者多个分布的系统所实现,而具体的业务流程由服务组装而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变化,SOA架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部门之间数据的互通,有效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并可以实现不同平台间的多层次复用。SOA最大的优点是基于统一的标准和松散耦合的特性,这对于构建一个通用的医疗一体化平台非常有利。经过层次结构划分,系统基础框架平台的各个模块功能都按照其功能特点分配到了SOA的不同层次之中,结构比较清楚。由于各个层次之间的接口规范、访问的方式以及具体实现技术都很清楚明确,易于集成系统的实现。在层次结构中,由于在医疗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基础框架中,统一集成和数据交换服务进行了比较好的抽象且都集中到了服务层,所以再利用底层功能组件来构建平台中所需要的各种功能的服务。消息服务是SOA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层可以实现消息服务和数据服务(数据共享服务、数据转发服务)两种核心服务,这可以解决传统软件架构下的医疗系统中所存在的数据标准不统一、通用性较差、复杂度较高以及不易维护等难题。

3结语

一体化信息平台可以方便区域内的所有医疗单位均可以把医疗信息纳入已建立的标准化信息平台中。根据医疗信息化建设和经济收入,结合国家对城镇医疗、社区医疗、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对辖区内的所有医疗单位进行分级和分类,尽可能将所有患者的医疗信息纳入公共服务平台,同时根据医疗单位和患者的实际条件,采用不同的信息共享收费标准,通过服务平台总的数据交换和汇总,最终建立患者的全面的电子健康档案。基层医疗信息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以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为目的,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减少医疗费用,医疗事业通过信息共享节约成本,建立更高级的医疗应用,从而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作者:王玫马晓艳张兰华单位:泰山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3

[关键词]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11(a)-0006-0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越来越多的科研信息充斥在医疗管理事业当中。现阶段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信息管理模式,很难满足爆炸性增长的医疗科研信息管理要求。因此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以达到更好的医疗科研信息管理效果。全新的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高新的信息技术打底,将医疗科研工作进行数据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不但能够加速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同时也能更加有效地整合医疗科研项目当中的各种信息,为医疗科研项目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化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利用信息技术随时掌握和了解现阶段最先进的医疗科研信息,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基础。由此看来,构建全新的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现阶段提高医疗科研项目事业的必然选择。

1现阶段国内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状况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现阶段国内外各大医院都建立起了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的网络结构,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彼此之间信息的交流,促进了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美国75%以上的医疗机构都通过互联网加入了美国医疗机构研究协会,各大医院都定期将自己的医疗科研成果在研究协会进行和展出,极大促进了美国医疗科研项目事业的发展。而我国由于起步时间较晚,研究时间较短,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中科研机构虽然已经开始使用MIS系统和行政办公网络,但对于信息技术的利用还停留在表面,用于替代繁琐的手工劳动,发挥的作用较小,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由此也激发了我国国内医疗科研项目事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已经有近200余所医院开始使用全新的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医疗科研信息的管理效率,还使得医疗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效更上一层楼。

2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

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能够帮助医疗机构科研所高效管理医疗科研信息的系统,是一个将信息技术打底,并且用数据库作为支撑的平台的全新系统。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首先按照医疗科研项目的题目来创建一个专门的板块对其进行管理,其中的内容包括医疗科研项目的专题、子专题和一些小型的课题等。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体现在针对科研人员所选出的医疗科研项目专题、子专题和小学课题进行综合性的讨论,研究这项医疗科研项目在实施探究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花费,进而完成医疗科研项目的年度费用申请,并完成向上级领导部分的方案报备、协议签订等工作,在完成了医疗科研项目的研究之后,还可以根据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所罗列出来的一系列信息做好后续的年度报告、学术研究文献发表和医疗科研成果的展示等工作。在整个医疗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切实地实现对医疗科研项目目标、内容、研究的技术和研究的人员以及研究过程中损耗的经费和最终的研究成果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及时的解决,更好地完成了医疗科研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一系列工作,无一疏漏。因此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系统的延伸拓展性上要求更高,不但要保证其中医疗科研数据的安全性,还要达到系统本身的运行环境足够稳定这一要求。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工作的同时,记录访问过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过程,对于非法操作要及时报警和切断控制面板,保证医疗科研数据的安全,并且对于重要医疗科研数据要进行备份,防止出现意外事故而影响医疗科研项目的开展。

3构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步骤分析

3.1创建个性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首先,在医疗科研机构研究所当中,要构建具有个性化的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医疗科研项目的内容和各地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不同,也会导致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有所不同。通过信息化技术完成对科研工作日常管理的信息系统需要整合每日在医疗科研项目研究中出现的各类医疗科研信息和医疗科研工作流程。促进医疗科研信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便捷化,将医疗科研信息加速并且安全地传递到有关部门当中,提高医疗科研项目的研究效率,同时也使得医疗科研信息管理的水平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能够通过个性化的医疗科研管理信息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的目的,为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3.2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方案

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分为六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有各自的作用,为医疗科研信息的管理提供了许多帮助。其中,“个人资料”主要包括医疗科研人员的个人资料、医疗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密码管理、双记录日志几大内容。医疗科研人员在这一板块可以通过自己的权限进行操作,获取其中已经被审核过关的医疗科研项目内容和相关技术人员信息等。“综合办公”板块主要包含了对医疗科研项目研究的各类通知公告,并提醒医疗科研项目的人员及时接收消息,使其能够尽快对医疗科研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以求获得更好的医疗科研管理效果。“科研项目”板块主要介绍了医疗科研项目的专题内容和申报等一系列信息。在这其中,医疗科研人员可以根据当前医疗科研项目的申报进度对其进行更改和编辑操作,填写其中的空缺内容。这个板块主要是记录医疗科研项目中申报的流程,为后续医疗科研项目的开展打下基础。“项目经费”主要记录了医疗科研项目的经费内容,分为经费来源和支出两个板块。医疗科研人员根据收入到的医疗科研项目经费对其进行记录和编辑,出现支出情况要进行记录,便于今后科研信息的管理。“科研成果”板块主要包含了医疗科研研究的论文成果、研究报告、鉴定成果、著作成果、专利成果、成果转化等内容。这些内容主要阐述了医疗科研项目在研究中所获得的具体成就,又如何将其转化为对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有用的医疗科技成果。在论文成果模块,主要展示了医疗科研人员针对医疗科研项目成果所描述的论文内容,医疗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其进行增添和修改;在研究报告中主要阐述了医疗科研人员的记录列表,包括每个研究人员所负责的研究内容、方向、作出的成绩等;著作成果模块是在其基础上展示研究人员的著作成果的板块,同样的,医疗科研人员也可以对其进行自行编辑;鉴定成果模块中主要出示的是专业机构对医疗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的鉴定报告,让人们看到这项医疗成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这项记录需要长期维持,并且不能对其进行自行的编辑和修改;专利成果模块和上文的著作以及论文展示模块相同,都是表现医疗科研人员本身的专利记录,现阶段医疗科研项目新出现的新型专利成果;成果转化模块是医疗科研人员展示自身研究成果的平台,可根据当前新增或删除的内容对其进行自定义编辑。“学术活动”模块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是记录医疗科研人员在研究医疗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参与的各种会议。将会议的名称、主办会议的单位、参加会议的科研人员以及日期都记录下来。并且将会议的类型和审核状态进行标注,科研人员如果在会议当中进行了某种个人操作,例如发表自己的看法,需要对其进行记录。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运作受到一定的技术限制,如果医疗科研机构所使用的网络和互联网对接,那么必须要对互联网络进行检验和调试,保证使用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还要编写专门的记录应用手册,将如何使用医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步骤进行标注,方便后人操作该管理系统。

4结论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立足于现代高新的信息技术之上的。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基础,再进行管理模式上的优化才能成功构建安全高效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为科研项目的研究贡献力量。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满足实用性、安全性、先进性、稳定性、可管理性和可拓展性的特点。在运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科研信息的安全性,这样才能保证科研成果不会出现泄漏的事故;其次是要保证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这样才能在完成科研信息管理工作的同时又提高科研效率;最后是要保证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拓展性,才能使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获得更大的进步,从而在以后的科研项目中也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晓红,谢素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完善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07-112.

[2]郭艳红.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3.

[3]关丰富.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4]朱晓丹.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0-114.

[5]张洁,由秀军.针对在校研究生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2):104-105,115.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应用;医疗;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医疗领域,为医疗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改善了人们的医疗环境。总体来讲,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的发展表现出了良好的势头,但是应用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未来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还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的发展现状

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服务、教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目前,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医疗系统的各个环节,其应用现状表述如下:

1.1应用于医疗管理

医疗管理是整个医疗系统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在信息化辐射范围不断扩张的今天,部分有条件的医院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医疗管理系统当中,通过网络传输文件、邮件等,实现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有效提高了信息利用率。一些具备相当规模的医院还建立了计算机数据库,用以搜集、整理、处理医院管理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经营决策,计算机技术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如查询管理功能、决策辅助功能、风险评估功能、病理科研功能等,自此医疗管理系统改革迈入了全新阶段。为了强化医疗管理效果,规范医疗行为,塑造良好医德医风,部分医院还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了监控系统,对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实施动态管理,并将之与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关联在一起,提高了医疗工作人员的自律性,增强了病患的信任感。

1.2应用于医疗服务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疗服务体系当中,实现了医疗服务创新和优化,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效缓解了病患的就医难问题。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不少医院搭建了医疗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病患提供了更加全面、及时的医疗信息。如,有的医院在网络互动平台上与病患进行沟通交流,对其病况予以初步分析和诊断,帮助他们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节省病患就医时间的同时还遏制了病患情况的恶化;有的医院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门诊挂号、收费、发药等计算机操控管理,让病患对医疗服务的项目、流程、收费等信息一目了然,保证了医疗服务的公平、公正性,保护了病患的合法权益;有的医院还借助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医院进行合作交流,加快了先进医疗技术和理念的流通速度,解除了传统医疗服务地域、时间上的限制。

1.3应用于医疗教学

医疗教学是医疗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自人才战略实施以来,各个医院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完善自身人才培养体系,为广大医疗工作者和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部分医院开设了网络报名系统,了进修信息和实习信息,扩大了医疗教学范围,给更多医疗学生提供了进修和实习的机会。还有部分医院开设了医疗网络教学课程,让广大医疗工作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汲取先进理念和知识,促使他们主动掌握医疗事业的动态发展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培训技术作出调整,提高了医疗教学的实效。在信息泛滥的时期,医疗工作者和医疗专业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愈加强烈,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寻找实践机会,如此有效整合了医疗教学资源,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的发展趋势

作者结合上文对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发展现状的认识和分析,展望了未来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2.1健全医疗管理体制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时代,各个医疗机构应该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深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内涵,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基础建设体系中,适度加大此方面的资金、资源投入,积极购入先进计算机设施和软件,创设良好的计算机医疗管理环境,并建立健全的医疗管理体制。医疗机构需要了解计算机应用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计算机在医疗应用中存在的风险,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实现医疗透明化服务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病患的私人信息,增强医患对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信任感。除此之外,医疗机构还应该注重人文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渗透,保护医护人员和病患的私密性,明确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中的新增管理项目,健全医疗管理体制,优化医疗管理环境。

2.2优化医疗服务项目

计算机技术为优化医疗服务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未来医疗服务机构应该重视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优势和功能,以经济市场为导向,明确病患的动态需求,创新医疗服务项目,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疗的服务性。在此过程中,医疗机构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电子病历档案,记录病患体温、医嘱、检查、住院等信息,方便主治医师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另外,医疗服务机构还应该构建远程医疗系统,加强与医疗落后地区的沟通交流,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他们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开展医疗科研活动,把典型诊疗案例通过图片、视频等传输给其他医疗服务机构,如此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扩大医疗服务范围,让更多病患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应用所带来的便利服务,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2.3提高医疗教学质量

各个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创新医疗教学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医疗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对媒体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把医疗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医疗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医疗服务的认知,为他们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提高他们的思维活性,有助于简化医疗学习难度。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临床实践教学,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医疗实践能力,减少医疗纠纷,解决学生无权独立处置病患的问题。值得提出的是,计算机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在医疗教学体系当中,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不能被取代,为此,医学院应该树立教师正确的计算机技术认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晓燕.浅谈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6).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医院信息化建设 问题 对策探讨

引言

作为医疗行业的中坚推动力量,信息化为我国医疗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医院的信息化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的变化提高医院的生产经营水平,改善医院信息化的建设现状,成为新时期下医疗单位的重点工作任务。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

“得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掌握一定医疗技术的医疗人员,很少兼备信息管理才能的。医疗机构是以医疗技术为主导的单位,内部职工大部分是医疗专业出身。然而,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大批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他们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市场竞争机制,及时评估可预见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态变化。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信息化人才的匮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院的发展,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1.2信息建设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人抱着观望态度,左右摇摆,致使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严重脱离,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中存在着很大的纰漏,也没有形成确保医院患者安全就诊的良好氛围,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医院是对患者开放的医疗机构,其信息采集系统涵盖了患者的个人隐私、健康状况、所用药品、药量以及医疗设备等数据,无论是在哪个环节产生漏洞,不仅会给患者自身带来严重的伤害,还将影响医院的正常经营和运作,甚至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害医院形象。

1.3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信息化建设需要强大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而信息技术发展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是一笔巨大的耗资,不仅前期开发这些信息系统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后期系统的更新维护管理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很多医院对这种巨额投资能否得到很好的收益不是很明确,因而对信息化建设心猿意马,投入不足。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对策探讨

2.1加强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

医疗机构不论是在财务管理、审计监督,还是在整个机构的有效运作上都离不开专业管理人员的参与。一方面医疗机构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学习,提倡医院职工不仅要拥有过硬的医疗技术,还有积极投入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可以适当招聘一些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着重培养他们信息知识以及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保证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的完整配合。

2.2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管,严禁医院信息泄露

不断建立健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体系,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注重患者隐私的保护,严厉打击医疗信息泄漏案例,逐步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监督―评估体系。同时,在信息化系统建立过程中,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认证,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例如,加强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信息安全的思想意识深入人心;签订相关信息安全保证书和责任书,限制权责范围,明确责任主体;规范信息系统访问体系,确保信息安全。

2.3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合理分配资源

医院要想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就必须对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有透彻的认识,从根本上重视,并贯彻落实到行动上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就是其中最鲜明的表现。积极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合理分配资源,优化配置信息系统的结构,打造具有医院特色的信息系统。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建立机构自身的信息体系,从中不断寻找发展的机遇,以信息科技带动经济发展。

三、结语

医疗机构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坚实后盾,加强其信息化建设,针对医疗机构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对规范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以及稳定医疗机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智能Agent;人工智能;中医诊疗;医案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5-0965-03

人工智能(arificiM intelligence,AI)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门前沿科学。1956年,人工智能作为新兴学科被正式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的成就已经引起人们能高度关注,有人把它与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一起誉为20世纪的三大科学技术成就。

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是继3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革命,并且指出:前3次革命延长了人手的功能,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人工智能则是延伸了人脑能功能。实现脑力劳动的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研究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在机器人、自然语言理解、专家系统、图像识别、地质勘探、石油化工、军事、医疗诊断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作为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成分,智能Agent技术经过十几年的理论建模,目前已开始初级应用。许多IT企业,如:微软、IBM、Oracle等都对Agent的开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Agent技术的广阔前景。本文搞针对智能Agent技术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前景进行初步阐述和探讨。

1 Agent概述

1.1 Agent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尚无一个公认的对Agent的定义,在国内多将其译为智能。M.Wooldridge和N.T.Jennlngs于1995年提出的:“Agent是满足特定设计需求的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系统,它位于特定的环境当中。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治性。”。这是Agent目前普遍被人们认可的定义。

1.2 Agent的特性 学术界通常认为Agent具有以下一些的特性。

自主性:Agent具有属于自身的计算资源和局部对自身行为控制的机制,能在无外界直接操纵的情况下,根据其内部状态和感知到的环境信息,决定控制自身的行为。

智能性:Agent能够从用户浏览的网页中提取出网页特征或链接信息,与知识库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将最接近的知识应用到该网页上,自动将网页中的信息抽取出来并反馈给用户,能够根据用户查询信息的行为进行判断和分析,以提高查询准确度。

适应性:智能Agent能够从用户日常的查询、浏览等行为中学习用户的兴趣点,推理用户的需求,为每个用户建立,个性化的用户框架,根据用户反馈对获取的知识和用户框架进行修正,以适应用户兴趣点的变化。

协作性:Agent可以通过某种Agent协作语言与其它Agent进行多种形式的交互,有效地与其它Agent协作工作,可以共享交流信息,实现协作式的信息查询,提高了信息查询的效率。

移动性:Agent能够在互联网上跨平台漫游,以帮助用户搜集信息,它的状态和行为都具有连续性。

安全性:Agent能够主动避免恶意的Agent对计算机环境造成破坏。

由于Agent技术具有以上诸多特性,这就决定了其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医者作为诊疗过程中的主体,其认知具有经验性、灵活性、自主性、协作性等诸多特点,由此可见,Agent技术在这一方面也具有相似甚至相同的特征。在针对医者认知过程的研究中,智能Agent技术是否可以充当记录、模拟甚至传播的载体,都是值得研究者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2 智能Agent在医疗活动中应用可能具有广阔的前景

2.1 智能Agent信息检索系统将是医生获取知识的得力助手笔者认为,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应用于医疗活动中的智能Agent,将能够根据医生的个人需要提供动态、实用、指导性强的医学信息。近年来,互联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网上信息资源日益膨胀,搜索引擎只是初步解决了如何索引和查询Intemet浩瀚无垠、零乱分散的信息资源的技术难题。相对于用户希望的“花最少的时间能得到最相关的查询结果”的愿望来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对专业领域定的用户群提供专业的、量身定造的信息服务,使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找到最需要的信息内容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医学领域,我们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医学领域是一个时效性、交流性极强的学科范畴,往往在短时间内,临床工作者、科研人员就需要及时、准确的对应信息。网络资源虽具有纸介质媒体无法匹敌的信息资源,但分散、冗长的信息交错混杂,为科研工作增添了无谓的负担。缺乏专业、针对性强、灵敏的搜索引擎是科研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在科研和医疗方面得以不同程度的应用。在科研方面,世界各国建立起了大量的医学、药物数据库为研究者提供信息服务,如包含9000余种美国处方和非处方药物信息的“药物信息库”,癌症数据库Cancerlit,有关艾滋病临床、药物研制及文献的AIDSDatabases,向医患人员提供的临床实验信息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包括健康指南、评价和消费者指南信息的全文数据库HSTAT,补充和替代医学资源NCCAM Resource,医学文献检索系统Medline等医学信息数据网络资源,诸如此类的网络资源极大的方便了医学科研工作者。在医疗方面,许多世界发达国家都在斥巨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国家卫生信息系统,英国的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美国的卫生服务信息框架HII(Health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加拿大的电子健康系统(e-Health)和澳大利亚的电子健康网络(Health Online),各种已经应用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RIS、和PACS等,信息技术已经在医疗管理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医院层次的电子病历研究探索刚刚起步,与真正的信息化、网络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医药方面的网络资源包括中医药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中国中草药大典、中药基本信息数据库、医学数据库大全、名老中医、中华药膳等,但由于中医药理论的自然哲学特点,信息化仅仅实现了文字的超文本化和图片的数字化。

有学者指出,基于智能Agent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系统是一个具有个性化智能化的多Agent信息检索系统,它以用户为中心,挖掘用户的真实意图进行WWW搜索。

2.2 多Agent是学术交流的平台 由于Agent具有协作性

的特点,可以与多个Agent进行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复杂问题的求解,而传统的医学学术交流和解决疑难问题时,多采用专家会诊讨论的方式进行。因此,二者在问题解决模式上具有相通之处,甚至,Agent技术可以实现控制和协调远程医疗系统中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在医疗活动及医疗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上实现系统的整合。

与传统模式相比,Agent技术为领域专家,提供了更广阔、更专业的智能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了跨地区、跨医疗单位的综合问题求解及疑难医学问题探讨,对于医疗资源的进一步共享,公平分布,甚至学术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 中医诊疗智能化的探索

在过去几十年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讨中医诊疗过程已经取得了一部分成果。自1979年关幼波肝炎诊治系统的出现,为中医诊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揭开了崭新的一页。随后,陆续出现了一些旨在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医疗专家系统,但这些专家系统更注重专家诊疗经验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对于医者的认知在诊疗中的决策作用尚未进行深入探讨和挖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学者尝试运用人工神经元网络的方法,在中医领域建造了第二代专家系统的外壳。发挥神经元网络的特点弥补了知识获取和深层知识推理的不足。这些研究成果虽然并未在医疗活动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但在中医诊疗智能化研究进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未来的智能Agent中医诊疗平台中,作为一种理想,是要做到人与计算机之间形成同伴关系,即关键之处、需要经验知识之处必须靠人,至于可以形式化的处理的地方则靠计算机,两者密切结合,使得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甚至难以判断所使用的知识究竟是来自计算机的还是来自人的。这个理想将彻底改变人随机器运行方式进行思考的被动局面。笔者认为,如何建立更适合医生诊疗操作、群体交流和能激发医者灵感涌现的智能Agent平台,一方面有赖于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医案不妨作为理论研究模型构筑的切入点。

清代医家周学海认为:“宋以后医书,唯医案最好看,不似注释古书之多穿凿也。每部医案中,必有一生最得力处,潜心研究,最能汲取众家之所长。”现代名医恽铁樵所云:“我国汗牛充栋之医书,其真实价值不在议论而在方药,议论多空谈,药效乃事实,故造刻医案乃现在切要之图。”通过对医案的学习和研究,了解中医各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辨证论治的特色,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上升为共性的诊疗规律,以便于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然而,医案方面的书籍众多,这为临床工作者在面临疑难问题求解是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传统方式的研读多是从名家医案入手,从中获得宝贵的诊疗经验,在临床上实践,根据病人病情的变化用心思索,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思索,实现经验积累,同时也在诊疗过程也是形成新的医案资料的过程。用计算机和专家系统整理古籍医案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错检、漏检、统计结果呆板,功能不全等问题。如何能从医案人手,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医案整理中数据完整,记忆准确的长处;发挥智能Agent技术在构建人机界面时对诊疗思维的启发性和使用的便捷性;发挥医者在诊疗过程的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7

中图分类号:B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4-0054-03

医疗消费中存在货币信息弱势问题,这一问题指的是在医疗过程中,病人相对于医疗方处于弱势地位,病人对于客观上的病情、治疗手段和适于药物等信息几乎一无所知,这种情况往往造成一系列危害,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其中的根源,为医疗市场治理打下基础。

一、医疗消费中货币信息弱势的表现及危害

医疗消费中货币信息弱势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第一,医疗质量低。这里的医疗质量既包括医疗技术质量,又包括医疗服务质量,表现为:(1)医疗目的与医疗行为脱节,招揽病人时的热情与对转科室、结账出院等医院和医生无直接利益的病人需求怠慢甚至阻挠欺瞒形成鲜明对比。(2)小病大治。(3)诊病准确性差。(4)医院的规模偏好、医务人员标准化工作机制不健全、医院中医务人员等相关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不完善。第二,收费偏高。医院中一些较高的收费来自:(1)用药不合理,导致“小病大药方”,收费无理由的偏高。(2)各医院自行设置收费项目。如办公所需材料费,移动床位费,特殊病历工本费,甚至有些医院推出强制服务,强制进行某些不需要的检查,甚至设定某些病种的“捆绑式”的服务。(3)收费项目不透明。(4)重复收费。(5)医疗服务虚置收费。没用在病人身上的费用记在病人账上,如病人已经出院,还在收取床费、医药费等。(6)强迫使用非医保的高价药。第三,消费者权益受损害。医生可能利用自身的医学知识诱导患者接受新药、贵药,或者为患者开具大处方,开展一些不必要的检测等过度医疗行为,对这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患者往往不知情或不敢言。第四,背离消费规律。这里的消费规律既有一般的、普遍意义上的消费规律,又有医疗消费的特殊规律。一般的消费规律中,消费者要求明白消费、自愿消费和平等消费,医疗消费中也同样适用。医疗特殊消费更强调个性化消费,疾病人人不同,就要求医生格外关注病人特殊的、个性的方面,但医患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实践中难以通行。以上医疗消费中货币信息弱势诸多表现的共同特点是:病人地位低下、利益遭受侵蚀,多花钱、少办事即享受价高质低的医疗服务。

医疗消费中货币信息弱势使医疗商品诚信缺失,易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很多案例都折射出了这一点,其危害是拉大社会收入差距。其中的机制道理在于:信息弱势就意味着地位弱势,地位弱势就意味着利益弱势,利益的不均衡就是收入差距,这种信息强弱对比越是明显,社会不同信息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

医疗消费中货币信息弱势的另一个危害是劣化GDP结构,降低国民生活质量。从质上看,GDP中包括医疗费用,这项费用一方面说明国民享受了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医疗享受说明健康存在问题,它应该看作是生活质量的扣除。从我国的《国家统计年鉴》中的卫生费用可知,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从1978年的110.21亿元,2001年的5 025.93亿元到2009年的17 541.90亿元,特别是最近十年的卫生费用增长额更是巨大,最近几年占GDP比重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09年占到GDP的5.15%。各地各阶层在不同程度上超出了人们的经济和心理承受力。

医患信息差异还会破坏社会和谐发展,具体产生于以下几种情况:(1)直接的冲突所致。(2)社会矛盾的积累。形成社会对医疗的贬低性评价和舆论,增添了潜在的未来矛盾爆发的危险。(3)对社会有用人才的压抑。人力资本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生产方式正在由物质消耗型转变为知识型,如果在医疗这一基本的生存环节不能保证人人平等,就会严重影响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制约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医疗消费中货币信息弱势的原因

(一)医疗消费高度专业性

要建立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化运转,就必须做到医生与病人地位平等和交易平等。每个行业都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医疗行业更是如此。在医疗方面的知识获得程度上,医务工作者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但是病人处于知识劣势地位。从理论角度看医疗知识不平等地位,就关系到社会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分工之间的关系问题。就人类发展历程中的社会分工来说,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社会分工能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但社会分工不是单纯提高效率,也为人类能力发展提供一种方式,同时它在一定阶段上又遏制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分工工作原理在于:(1)分工提高熟练度,即提高工作效率。(2)社会之间的交换、分配对每个分工集团进行融合,提高了社会总的工作能力。(3)从社会分工的另一面来看,社会分工下人的发展呈现单一化、不平等化等,如分工导致个体或者群体只具备自己专业领域的能力和知识。社会分工下的不同群体之间有不同的分工,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专业性,主体不同可能导致主体之间的利益不同,就可能存在对立化、主体之间的不平等化,甚至到对抗化的地步,这种现象就容易造成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异、二元的城乡结构形成、工人与农民差距悬殊的社会分工、沿海与内陆地域发展差距和经济平衡严重偏离。

社会分工造成两极分化:劳动者之间的地位在社会分工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的不同,可能一部人相对占居优势,另外的一部分人则处于劣势。处于优势的人就可能享受较多的社会资源,而劣势者享受的社会资源就相对较少。社会分工下每个人的职能不同,相对应的资源就不同,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追求的影响,资源使用顺序有先后,往往首先利于资源控制者。

医生与医院在社会分工下形成自身的专业性,具备了专业优势,使其形成在这一行业工作的绝对优势,但是病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病情及其治疗与风险。各医院的治疗费用不同,医护人员服务素质不同,医生的医术水平不可度量,医院的仪器配置水平,医院在医疗消费整个过程的管理水平不同,病人对以上的信息都不了解,各种信息呈不对称性。所有这些不透明的信息易造成医疗资源在配置过程中的畸形和扭曲的现象:(1)逆向选择。在医患双方互不了解情况下,以平均的医疗费用水平去消费医疗服务是消费者的习惯。这样,提供较好医疗服务和设置同时医疗费用较高的医院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状况下难以继续维持经营,因此一些差的医院就在市场上被留下。(2)医疗扎堆。社会上存在如此众多的医疗服务机构,导致有些病人难以有效区分。普遍认为大医院的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规范,大医院就医人数的增加,造成服务费用因拥挤而相应提高,造成医疗市场的不平衡。这些大的医院通过治疗次数的增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它可以维持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这种现状就导致小医院和不知名的医院处于严重不利的发展环境中。(3)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概念主要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也可以理解为行动前后不一。对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医方在从事医疗服务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道德风险主要是在医方出现,而患者只能承担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相反,患者也会在费用方面出现道德风险,对于患者在治疗之前保证缴纳足够的医疗费用,但是在治疗结束后就会出现迟迟不缴费的现象,对此本文不做专门论述。

(二)医疗消费需求缺乏弹性

社会中的任何一种职业都要求这种职业的从业人员具备其特有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信息,但其他的职业所服务的对象没有任何一个如医疗行业服务的对象——患者一样,在这种职业的专业服务里生命攸关,所以其需求弹性极低。也就是说,医疗需求对医疗价格高低的反应极其迟钝,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呈现为:(1)不计成本。生命无价使病人在治疗中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普通的消费品可以讨价还价,但是在医疗消费中就会被曲解为对生命的懈怠,在病人面前不存在理性的经济人消费,生命健康是病人的最大效用,无成本可言。(2)心理弱势。患者在医疗消费中的知识弱势经过生命攸关这一层次的转化,会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怯懦感、崇拜感,进而对医生言听计从,医疗消费中导致病人产生各种严重心理弱势。(3)消费动机强烈。表现为消费的主动性和消费的非退出性。(4)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而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虽然有利于人们在变化的条件和环境中生存,但是这种适应性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消费者对长期存在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对常见的议论不感兴趣,对改革思路漠不关心等,病人对医疗的乱收费和高收费的忍耐就属于这种情况。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生命攸关性,病人为使自己重新获得健康的生命,对于医院的各项服务都具有较快的适应性,对高收费等也就不再质疑,虽然患者不会站在经济人的角度分析问题,但是医疗工作者会考虑自己所处的经济人位置和具有的心理强势,抓住消费者的弱势心理,违心提供各种不需要的服务。

(三)医患信息不对称

医方所掌握的获利性关键信息主要有政策体制信息、专业信息、管理信息、职业信息和个性信息等,各种信息相互交错,患方防不胜防,这里主要涉及的是企业管理信息。

医患管理信息不对称指医疗消费中的医生和医院内部人问题。医生掌握各种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对病人形成盲区,违心追求个人利益的医护人员就会利用来获取收入,如假代病人报销。我国公司治理关于“内部人”控制权问题,是指公司经营者代替公司实际所有者真正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现在很多医院也是以公司的形式存在,比如公有医院是实际经营者行使控制权,股份制的私立医院也存在内部人控制。在医疗消费中内部人概念有所不同,它不是指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作为服务提供者的医生、医院与作为服务接受者的病人之间的关系。内部人通过内幕获利,具有一系列特点:(1)获得非正常收入甚至违法收入。(2)收入高甚至高于正常服务收入。(3)隐蔽性强。

(四)交易性市场文化的扭曲与泛化

在医患关系中,医方以专业知识、信息优势为前提条件,以病人心理为依托,以货币追求为动机,患方的货币信息弱势必然成为现实。市场化改革的医疗领域不仅具有了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特点,有时对货币的追逐也越过了优质医疗服务的价值载体而直奔价值,机会主义盛行,这属于市场经济的负溢出效应。

以上医疗消费的高度专业性、患方需求弹性的缺乏和医患信息差异是导致医疗消费问题的前提条件,而市场交易文化的扭曲泛滥使医疗消费问题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李家军.信用风险控制的博弈[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美】塔尔科特·帕森斯,尼尔·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贾强,侯卉.零和游戏[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4]杨芳.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思想[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8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医院信息化;建议

1.引言

在当前社会的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言,计算机技术在应用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具。本人主要对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及其作用进行了介绍。

1.1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虑分为:单机、部门级局域网、医院内部局域网及国际互联网几个阶段。从医院信息系统方面看,目前国内外发展水平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即便是在国内各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据卫生部统计90%以上已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深入到医院业务各个科室里,近40%的大中型医院正在建设全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必将是从管理型向管理医疗并重过渡最终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为主体、集教学、科研、管理功能于一体的完整医院信息系统,赶上发达先进国家的步伐。

2.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所涉及的计算机技术

2.1业务处理系统(TPS)

部门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如门诊挂号、医嘱录入、划价收费、发药、记账查询管理、检查报告等流程的自动化;住院床位的管理、费用结算等过程的自动化;通过护士将医嘱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大大减轻了护士的书面作业负担。经过计算机系统整理后的电子医嘱,可为医生采取下一步的治疗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电子医嘱把医生、护士、药房、收费处联系在一起,把原理比较繁琐的手工操作通过计算机来处理,既方便了患者也减少了医患矛盾。

2.2决策支持系统(DSS)

将TPS(业务处理系统)采集的各方数据链接为数据仓库,通过调动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对数据仓库进行访问并计算,辅助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决策。常见的比如药品管理系统、药房管理系统等。

2.3医院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在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中,计算机医院财务收费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住院收费、门诊收费两大部分。住院收费可以可以对住院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费用采取计算机处理。这样不仅使患者对收费项目和金额一目了然,同时也方便了医保中心和保险公司对费用的审核。

2.4 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记录是一项基础性的数据同时也是一项有前途的技术,它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在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它能及时将分散的来自各方面的病人资料,综合整理成一种数据形式的资料。同时提供图形和照片等临床诊断信息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在诊断后计算机还可以提出一系列的的问题,提出诊断依据,拟定治疗方案,进行质量检查等日常的文书工作。

3.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3.1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显著的提高了医疗工作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速度同时减少了许多的手工劳动和重复性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医疗隐患,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使医护人员能够更有效的为患者服务。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能有效地进行财务及物资的管理,减少浪费。医院财务和物资的管理环节较多、管理难度较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实现财务及物资的有效管理,减少了监管方面的漏洞,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节约了卫生资源。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能提供多种统计方法和查询途径,各个部门和科室能及时查询,使用相关信息。各科室可以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各部门及时掌握成本和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浪费提高了全院的整体经济效益。

计算机信息还管理提高了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医疗和护理工作记录能随时进入信息系统。通过医院的权限设置,各个管理部门可以随时查阅住院患者的各种信息和多种医疗指标,实时的监控整个医疗过程能够及时的发现医疗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医院领导可以随时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实现高水平的科学决策和管理。

3.2强化医院品牌建设和对外营销宣传工作

医院网址既是医院对外宣传的阵地,也是展示医院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网站的内容应有医院简介、医院新闻、特色专科、专家推荐、询医问药、医院论坛、就医指南等10多个栏目。网站将院内新闻、业务信息、科室介绍、新设备、新技术推荐、理论研究、业务培训融为一体,并开辟了职工论坛,为职工技术和业务讨论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

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健康管理中心独立网站,网站除进行健康管理中心的业务宣传外,还应设有客户健康档案查询和健康咨询台,这不仅创新了健康管理的手段,还进一步丰富了健康管理服务的内涵。

4.医院信息化建设若干建议

(1)医院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医院的管理归根结底是以医院相应的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化进程与医院管理水平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要想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和完备的信息化服务二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难性。

(2)医院信息化系统的组建需要有管理咨询专家的参与。具体地说,医院在准备实施医院信息化系统之前,需要请管理咨询专家帮助医院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并请软件专家将医院的需求用软件实现,在此基础上对职工进行管理意识和软件操作的培训。

(3)重视医院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医院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软硬件的一次性组合,它还涉及到硬件和软件的后续使用维护和更新。如果希望系统能够长时间安全稳定地运行,就要对系统内的硬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加强基础数据的管理和维护:规划软件的时候,要确保基础数据的安全性,在日常使用中应对基础数据进行定期维护和备份,确保医院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的数据质量和应用质量。

5.结语

目前我国的医疗行业的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蓬勃的发展,也只有在较大的医疗系统实现了部分的功能。但是计算机在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已经带来了极大的惊喜。面对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计算机技术是现在乃至将来的主要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的工具。随着我国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会越来越高,作用将会进一步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云计算: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新契机[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 (15) .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9

本文通过对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可追溯性浅议探讨感言,对医院现代统计信息管理实战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医院统计信息在可量变发展的大格局下的管理手段,随之升华并形成一种特有的医院现代化管理理念。医院主管者通过自己统计信息管理理念拓宽层次思维,有效把脉统计信息管理的控制要素,成功塑造医院现代化管理文化,蕴含了医院统计信息现代管理超越自我的过程。在不经意中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我国企业特有的统计信息管理模式。医院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和合,蕴含了医院统计信息现代管理应用必须有机融合的法则,同时医院的管理模式必须与自身条件相统一,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医院统计信息管理是个艺术活,来不得半点的浮夸。

通过对参考资料的学习,医院现代统计信息管理中,管理理论怎样与实践相结合,即实用管理技巧话题,贵在如何应用,似乎在不经意中,被大多数管理者重视并加入到探索行列。怎样让统计信息管理技巧实战化,并因此使医院创造利润最大化效应,似乎像个艺术活。如何升华统计信息管理技巧,执行力很关键。换句话说,也可以叫做赢在执行。看似很平常的四个字,在医院统计信息管理与应用中有时是不可能回避的过程,也是必须掌握的管理技巧。也属于医院现代统计信息管理应用创新范畴,是打造创新型医院不可逾越的管理过程。本文主要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为医院管理提供有质量的信息源,统计信息在医院实施量化管理中的数据资源价值,医院统计数据管理的可追溯性等三个层面,浅析医院统计信息的可追溯性。录入学习心得,以期良师益友指导,本人统计信息管理理念有所提高。

1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为医院管理提供有质量的信息源

医院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构成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因素。准确可靠的统计数字,是医院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决策层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

工作效率往往影响医疗效果,医疗效果很自然的影响医疗质量。管理过程控制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还会关系到医院的社会信誉度,信誉度很自然的影响经济效益,这一循环过程,是医院管理过程必须控制的重要因素。医疗指标和质量指标在统计综合分析中,于统计信息的准确来源比重而言,占有重要的位置。

综合反映医院住院医疗质量和管理状况,以及评价医生业务水平等工作,诊断质量指标在统计数据中是很重要的角色。考核医疗终末质量,利用治疗质量指标观测是一条捷径之路。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两方面,利用工作效率指标平衡是直接施加影响的好方法。单病种质量指标似乎是个小人物,但做起反馈主要包括住院总费用、医疗水平、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广大患者对医院的信誉度工作,实际考察大多兢兢业业。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怎样管理大型医疗设备运营情况,但常规讲,让来头较大的医技科室质量指标做这一工作是合适的人选。本节所述的几个指标,尽管非常原始,从为医院的可量变发展提供可靠数据依据而言,方法虽然简单,但于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倒也很实用。

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反馈疾病的发生及其规律,这一常规管理手段似乎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往往反过来又服务于医院统计数据准确性,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为医院管理提供有质量的信息源,信息源又作用于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控制,如此循环。

2 统计信息在医院实施量化管理中的数据资源价值

现代化医院最关键的管理程序就是科学决策,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这一说法虽然简单,但简单中让现实更有自信。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为医院科学管理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数据源,让决策者颇有自信。医院统计信息的价值属性、动态变化指标和可追溯性的历史统计数据,医院质量管理指标和计划,监控方案等管理程序实施有效控制的全过程,综合反映在医院管理活动中。

数据资源价值,在于统计信息准确、及时和全面的集合,具有准确性的统计信息,显然具有了价值属性。管理者通过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开阔思路,接下来就是提升思维层次和领导能力。层次思维让管理者通过统计信息获得数据资料,在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一循环层次思维模式下,让统计信息在医院实施量化管理中的数据资源达到价值最大化。

3 医院统计数据管理的可追溯性

常规医院统计分析,不可小视的工作效率指标的分析与诊治质量指标的分析尤为重要。前者涵盖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和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控制,而后者直接影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生的业务水平的提升指标。诊治质量指标的分析,真实反映医院的治疗质量,对患者治疗质量数据的真实填写,以及费用结构指标降低药费构成比的分析值录入,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数据管理的可追溯性。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费用比例,达到提高医院收入含金量值的做法显然不可取,这一做法让单病种质量指标的分析程序无法正常运行,控制单病种费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比对分析结果,只能让医院的医疗品牌和提高医院在社会的信誉度以及树立医院的知名度课题质量大打折扣,如此为医院获取社会效益,结果是颇有难度。

医院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质量、价值、记录控制过程等要素,让统计信息具备科学数据属性。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统计分析体系,是现代化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分析的目的是让统计分析体系在有效控制状态下,通过对以往同期统计指标比对值的分析,找准整合点;横向既与同级医院的比对值进行分析,对构成医疗工作各种不成正比的因数施加影响,最佳结果一定是测定各因数变化的影响因素在有效控制范围之内;投入产出分析以及大型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价过程,可以通过趋势动态分析系统,完成医院综合发展趋势比对的有效控制。统计分析集合了有价值的数据资源,洞悉社会对医院医疗工作的需求以及医疗动态变量需求变化的趋势,让管理者轻松地把握住整合点。通过医院统计数据集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获取最佳社会和经济效益,医疗布局合理整合,以及医院内部的人、财、物等合理的资源配置显然是强化管理工作要素不敢忽视的侧重点。

4 结论

医院各项量化指标、统计数字的分析记录控制,随时满足管理者对统计信息的综合利用和比对利用率。医疗质量、医疗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统计数据资料的分析集合,信息资源共享、资料综合利用、记录程序的有效控制,为医院提供了有价值的统计数据信息源,使医院统计数据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出统计信息的质量价值,统计信息的价值因素又作用于为医院、为社会、为经济服务,也为医院统计信息的可追溯性佐证了统计数据管理的必要要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新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呼吁公立医院肩负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公立医院通过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突出“公”这一社会属性,重新审视医院的社会角色,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优质和高效。构建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是为了满足人民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力求在公立医院社会责任问题上达成义务和权力的平衡,从而促进医疗市场的良性循环。

一、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概述

(1)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力军,是救死扶伤、满足患者需求的主体。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除了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贡献,还包括捐款、义诊,参与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公益性活动,满足人民医疗服务的需求,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2)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仅有利于社会各界掌握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也有利于推动公立医院重视社会责任工作、积极担负起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指凭借特定的技术支撑,通过计量并汇报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及其影响,对其利益相关者呈现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做出科学决策。对公立医院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析已成为社会的强烈需求和共同焦点。

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关注较晚,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未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文献专著稀缺。现有大多数的研究成果也是在吸取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实践操作性较差。针对社会责任会计计量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必须结合我国国情,攻克层层瓶颈,才能构建一套较完善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2)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由于财政拨款的缩减、政府指导的不科学、社会监督的缺位,企业化的市场管理模式的阴影在公立医院随处可见。这使得公立医院不能明确公益性本质,难以摆脱经济利益的诱惑,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动力和积极性,难以厘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履行社会责任流于形式,未能清醒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与公立医院形象的塑造、竞争力的提升之间的直接联系。(3)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代价较大。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执行,公立医院基于生存压力,会更加关注投入产出比,重视短期利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所需的代价相对较大。这是因为与传统会计报表相比,社会责任会计应披露的信息更加繁杂多变,涉及公立医院对资源节约责任的披露、对全民体育健康责任的披露、对环境保护责任的披露等多方面。

三、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1)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公立医院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就是为了合理界定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正确处理医院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并为它们的和谐发展提供全面有效的财务信息。其最终目标是公立医院通过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使利益相关者全面地掌握履行公益性使命的实际信息,以便他们及时进行跟踪监督,从而为公立医院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推进公立医院经营活动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2)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一是政府指令性任务的完成情况。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职责是公立医院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意味着公立医院各项医疗业务应围绕公益性这一核心展开。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按时认真完成政府分配的指令性任务,如积极完成卫生部门下达的援疆卫生工作、城乡医疗对接等工作安排,积极承担培养基层医务人员、扶持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等方面的工作。二是公共卫生服务的贡献情况。“救死扶伤”的宗旨要求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将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为工作重点。回顾历年来发生的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立医院都积极担负着医疗救援任务,如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公立医院都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灾援灾的主力军。三是基本医疗服务和产品的提供情况。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公立医院以患者为中心,遵守职业道德,努力为患者提供价廉质优的医疗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公立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合法经营,加强人文关怀服务,调动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加大医疗活动质量控制力度,努力攻克“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难题。四是医院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情况。公立医院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脱离不了职工这一构成细胞。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公立医院要对职工负责,为职工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制度,为职工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条件。同时要注重职工培训,为职工创造公平的就业、提升平台,不断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建立切实可行的职工薪酬制度。五是其他情况。“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要求公立医院还要对以下几项内容进行披露:组织医学经验交流会,引领学科发展;保护环境、降低能源损耗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咨询义诊活动、免费医疗项目;进行公益捐赠、无偿献血等等。(3)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公立医院应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十分复杂多变,究竟采用何种披露模式,仍存在很大争议,尚未确定标准格式。为此,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公立医院可以选择叙述性文字表达的方式,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加与社会责任相关科目的方式进行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此外,公立医院还可以选择报表附注的模式,如在附注中说明在“药品支出”中有多少用于抗震救灾等免费医疗救助项目。而编制独立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社会效益与支出报告、社会影响报告等。随着社会责任的兴起,处在改革攻坚中的公立医院作为社会责任的肩负者,必须遵循社会效益原则,担负起救死扶伤的使命,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尽管在公立医院构建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面临各种困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法规的完善、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必将向适时化、多样化和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泰平,徐爱军.基于公平理论的医院社会责任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6(5).

2.谭雯.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9).

3.王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11

关键词:医疗设备;二维条形码;管理

随着人类的技术进步,“数字化”已经由一个外来词汇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词汇。而数字化与医院的管理相结合,使得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则成为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1]。传统的医疗设备编码管理对于人员的依赖性较强,并且相关设备的查找和使用记录往往难以被明确地记录,而二维条形码的出现对于降低医疗设备管理的难度与复杂性,降低管理成本都提供了新的可行性路径[2]。二维条形码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中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和时间消耗,大量地存储设备的具体信息。因此,成为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持性技术产品。

1医疗设备中的二维条形码及其优点

1.1医疗设备中的二维条形码

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bar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3]: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4]。二维条形码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与生产过程中,当前医疗设备管理中使用最多的二维码有矩阵式与堆叠式两种具体形式。这些二维码根据一定的特征和排列规律,以黑白相间的几何图形来记录一定的数据信息。而医疗设备中使用的二维条形码则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来记录设备的信息[5]。这就使得二维条形码能以较小的面积来记录和输出大量的医疗设备信息。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二维条形码采用的是二进制编码技术,以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来表示二进制中的“0”与“1”。

1.2医疗设备采用二维条形码管理的优点

由于二维条形码采用的是双方位的信息存储方式,因此能够存储的信息容量可以达到一维条形码的10倍以上甚至是数百倍。在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使用二维条形码技术其优点在于[6-7]:①二维条形码能够记录多种语言文字和音像信息,这就使得不同的医疗设备以及个性化的信息能够被有效地记录,并且能够使得记录的信息较为全面。②由于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二维条形码容易被损坏。但是,由于二维条形码具有较强的容错和纠错的能力。因此,当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部分二维条形码被损坏后,内部的信息仍然能够被读取。这就使得医护人员无需过于担心因为二维条形码的损坏而造成的信息丢失,从而提高医院对设备的管理水平。③将医疗设备的相关信息记录在二维条形码中,能够提高这些信息的保密性。此外,二维条形码的制作成本较低并且制作技术也较为成熟,因此,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中采用二维条形码技术的成本也相对较低。这就降低了设备的管理成本,节约医院的支持。

2二维条形码用于医疗设备管理的可行性与实际应用

2.1二维条形码用于医疗设备管理的可行性

当前,二维条形码已经是一项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中的成熟性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采用二维条形码来进行设备的管理也是其发展的方向。从国际社会来看,欧美的一些国家已经将二维条形码技术普遍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甚至是引申到医疗设备的物流管理中。而在我国也已经初步形成了医疗设备管理的二维条形码化,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和经验。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二维条形码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管理中是可行的[8-9]。从人员的角度来看,二维条形码的使用不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当前的一些二维条形码制作和识别设备已经较为先进。因此,医院的设备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无需专业的技能培训,就能够掌握相关的二维条形码使用技术。因此,从二维条形码使用的专业人才支持角度来看,医院实行医疗设备管理的二维条形码化发展也具备可行性[10-12]。

2.2二维条形码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二维条形码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1)二维条形码能够对医疗设备相关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传统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由于需要经过的部门较多以及管理信息上的混乱,经常会出现“账实不等”的现象。这就使得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二维条形码的应用可以将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信息完整地记录在二维条形码,并且根据不同部门的使用和管理需要进行增加或信息的自动化读取。从而改变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混乱不清的状况,做到“账实相等”,防止医疗设备等相关固定资产的流失。(2)利用二维条形码进行设备维护与使用管理。当医生需要使用某种医疗设备的时候,可以通过二维条形码平台提供的查询窗口及时地了解设备的使用状况,以便于自己做出合理的使用安排,避免不同人员集中使用某一种设备。同时,利用二维条形码中记录的维护信息,可以及时地联系到专业的设备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的检修和保养,从而综合提高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效率。

3结论

推动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必须将信息化的手段应用到实际的设备管理中。而二维条形码的出现以及与医疗设备管理的结合能够推动医院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二维条形码能够记录多种语言文字和音像信息,这就使得不同的医疗设备以及个性化的信息能够被有效地记录;由于二维条形码具有较强的容错和纠错的能力,这就使得医护人员无需过于担心因为二维条形码的损坏而造成的信息丢失,从而提高医院对设备的管理水平;将医疗设备的相关信息记录在二维条形码中,能够提高这些信息的保密性;二维条形码的制作成本较低并且制作技术也较为成熟,因此,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中采用二维条形码技术的成本也相对较低[3]。其次,从技术角度来看二维条形码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管理中是可行的;从二维条形码使用的专业人才支持角度来看,医院实行医疗设备管理的二维条形码化发展也具备可行性。再次,二维条形码能够对医疗设备相关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利用二维条形码还可以更加高效的进行设备维护与使用管理。因此,在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使用二维条形码技术一方面具备可行性,另一方面能够显著的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13]。因此,医院应当大力推动医疗设备管理向二维条形码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医疗设备管理的二维码使用中需注意以下事项:①在设备验收时要做好信息采集工作,认真详细记录设备有关的各项信息;②二维码的印制无需使用专用设备,普通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即可;③二维码的粘贴。虽然二维码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但对于表面需要经常消毒和擦拭的医疗设备,最好对二维码采取封膜处理,使其具有防水防污能力。综上所述,二维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作为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象征,将整个医学工程部门的管理水平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医院应当大力推动医疗设备管理向二维条形码化方向发展。

作者:王智文 单位:陕西省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设备科

参考文献:

[1]潘宗玮,肖红军,陈军,等.二维条形码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2):134-135.

[2]羊月祺.二维条码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年会,2010.

[3]宋凯.二维条形码在医院医疗耗材库房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2):89-91.

[5]饶冬霞,庞明月,段闵,等.某医院复用医疗器械再处理中质量追溯系统的应用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9):879-881.

[6]廖丽文,吴昭仪,张志豪,等.条形码药品验收系统在我院“零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4,25(17):1586-1589.

[7]陈文峰,李少东,杨军.基于LBI的二维复稀疏信号重建算法及应用研究[J].自动化学报,2016,42(4):556-565.

[8]潘宗玮,肖红军,陈军,等.二维条形码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C]//湖北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学术交流会,2011.

[9]顾昕元,高磊.二维码在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0):66-68.

[10]顾伟,况华,孙科芬,等.基于二维条码和移动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1):43-44.

[11]黄润达,谭剑,黄煌镜,等.快速响应二维码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53-55.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12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卫生部信息中心曾对对全国各地6921家医院进行过调查,结果已有2179家医院建立了HIS系统,占被调查总数的31%。该项调查分析显示,华东地区80%被调查医院已经在应用HIS,西北地区只有20%;省级以上被调查医院80%建立了HIS,而县地级医院只有35%。由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医疗信息化的成绩是可喜的,但也暴露出发展是不平衡的矛盾。

不久前,卫生部信息化中心主任饶克勤指出,我国医疗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统一的HIS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二是HIS系统模型构建和整合存在技术障碍,应用系统彼此独立和封闭;三是医院管理流程不规范,信息人才奇缺;四是可能一家公司承担一个医院所有软件的开发,缺少竞争可能导致实施的质量不高。他认为我国现今医疗信息化主要主要集中在HIS系统建设上,影响医院HIS建设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资金缺乏、尚不需要、怕系统太难、没有时间、领导不重视等。概括起来可归纳为资金不足和对信息系统的认识不足两类。

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历程

说起来,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相比其它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晚。

我国在80年代初开始关注信息化建设。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作出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指示。"863"计划中,把信息技术列为重点开发的高技术领域。1993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以统一领导我国信息化建设,1996年联席会议改组为负有更多职能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1997年4月在深圳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了近期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要点。1998年3月,全国人大正式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同意在原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入信息产业部。以后将由信息产业部统一领导、部署我国的信息化建设。

自1993年国家明确提出信息化建设以来,我国政府为建设国家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和推进国家信息化进程首先提出了"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接下来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金"字号工程,如"金税"、"金农"、"金企"、"金智"和"金宏",1995年卫生部提出"金卫工程",1998年10月,"金贸工程"正式启动。这些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江总书记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医药行业的现代化建设,更离不开信息化建设。

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具体在三个方面的进展情况如下:

一、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医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我国于70年代后期开始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工作。总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国人民总医院(301医院)是我国最早开发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的医院。80年代,我国医院计算机应用已很广泛。这一时期我国医院计算机应用基本分三种情况:一是单机应用,主要从事事务管理,项目间相互独立,数据不共享。二是子系统应用,在子系统内的数据共享,如药品、财务、住院等管理系统。三是计算机网络和应用,有些条件较好的医院对HIS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前期性的工作。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医药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 MI)的发展,HIS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1993年初,"中国医院信息系统(CHIS)"被国家计委列为"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系统经过四年多的建设,然后投放到了市场。CHIS是一个大规模、高效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医院海量数据快速处理;具有模块化结构,可扩充、可剪裁、可伸缩,界面友好,易学易用,适应不同医院的发展需求。

二、远程医疗。远程医疗会诊咨询系统是医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金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学基金会受国际医学互联网络协会和国内外企业单位的委托,组建了中国远程医疗会诊骨干网。骨干网联通了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40家部属、省属重点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省属重点医院,基层网联通约50家地、市、县级医院。总后勤部在远程医疗会诊方面,进行了多种技术方案的论证和试验,还有些医院利用ISDN专线的电视会议系统和可视电话系统,开展与国内外有关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疑难病例讨论及远程医疗会诊等试验。

三、医药信息网络。医药信息网的建设是医药信息化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据1995年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共同开展的全国信息资源调查统计,全国大约有3000个数据库,医药行业有38个,数据在10万条以上的库全国有100个,医药行业占3个。其中"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的库容量已达15万条以上,居科技文献库的前列。该数据库已于1996年接入"中国医药信息网",并于1996年7月开始上网服务。1996年上半年建成的"中国医药信息网"是一个综合性的医药信息服务网,主要提供医药信息和联机检索服务,于199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1997年1月正式运行。目前,"中国医药信息网"在网上最新医药综合信息和医药商情信息,开展多项联机检索与咨询服务,用户可以检索"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药发明专利数据库"、"医药科技成果库"、"全国药品、药用化工、医疗器械商品进出口库"、"全国医疗器械商品数据库"等信息。随之,中国中医药信息网、中国医药信息专业网、中国医药网、国讯医药信息网、中国医学信息网、中国医院信息网等也陆续投入运行,此外还建设了一批地方医药信息网络,至此初步构建成我国医药信息网络的雏形。

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据饶克勤主任介绍,鉴于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下阶段我国将采取以下策略和步骤:

一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支持;二是逐步完善HIS系统结构的规范和标准;三是建设重点逐步由MIS向CIS、PACS和OA转移;四是立足国情,技术方法和标准与国际接轨;五是做好医院信息网络规划和建设;六是加强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

要发挥卫生行政部门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医疗卫生信息化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制定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进行市场引导和实施准入(许可证)制度;做好产品质量监督的工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包罗教授提出,现阶段我国应把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列为重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完善SARS等疫情专报和分析预警系统;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

由于医院掌握着我国最重要的医疗卫生资源,始终参与突发事件处理与医疗救治的全过程,是突发事件中病人个案最详尽的临床数据的拥有者。因此,扩大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建设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和互连互通,使之成为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实施医疗救治的真实可靠的情报来源,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最具优先权和最具可行性的实事之一。

医疗信息化的商机

李包罗教授介绍说,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工作包括: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委托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发展与实现框架标准;国家科委启动中国实施PACS标准项目;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在实施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中,涉及到大量疫情报告、传染病个案、传染病、重大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集与报告工作流程的标准制定工作;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建立了管理与临床融为一体的综合医院信息系统;北京宣武医院在北京市属医院中率先实现门诊病人持卡就医;天津泰达心血管医院实现了新医院、新流程、新系统,全院信息化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总医院在电子病历的开发与实施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珠海市正在探索建立以中医医院信息系统为中心节点的区域卫生信息与医疗服务的新路子;PACS的开发与应用方兴未艾,上海瑞金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福州总医院等一大批医院的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已经在临床应用,并获得良好效果;清华智方的LIS系统已经在超过2500家医院使用。

国外的一些公司,如微软、GE、思科、西门子、飞利浦等均十分看好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市场前景,在各种各样IT展览会和研讨会上,经常能看到他们的展台上与医疗信息化相关的产品。现在,这些产品已经走入国内市场,有的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比如,GE的Centricity PACS和Centrinity Dragon RIS已经在不止一家医院使用,LG的Infinitt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据称也已获得内地的首家订单。美国的InterSystem在上海成立了独资公司,试图增加中国Cashe的应用比例;3M正在寻求DRGs在中国应用的突破口;奥迪玛(Advanced Medinfo System)价格不菲的手术室、ICD等临床应用系统的销售业绩也备受关注;德国Norcom的高效、高可靠性平台、Holistic Hospital System和Mylius的图形化诊断编码系统均在千方百计试图打入中国市场;新加坡SCS的基于Unix、Oracle、J2EE、Web Sphere和IE Browser平台的HIS受到高端客户的青睐。

另外,已经出台了一批信息标准,如ICD-10、药品、手术、设备、检查、收费项目、医疗机构等分类与编码,中国疾病名称、中医诊断等信息标准逐步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翻译了HL-7、DICOM3、SNOMED等,成立了中国卫生信息标准工作委员会,并开始开展一系列工作。

HIS是2004年的重点

李包罗教授指出,总结过去十年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历程,可以说放手鼓励市场竞争的方针是成功的,导致了今天HIS系统快速增长、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但缺少集中规划和协调统一又成为今天HIS市场混乱、高失败率、信息交换困难的根源。医院信息化的推动有些方面可以依赖于市场的竞争,像平台的选择、功能的扩展和完善、质量和服务的提高与完善、性能价格比的优化等。而有些则不是靠市场竞争可以实现的,像竞争的规范化和有序化、信息表达和交换的标准化、管理和诊疗流程的规范化和统一、医院IT专业队伍的配置与培育、信息服务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合法化、机内信息的法律认可与安全性要求等。SARS过后,我们更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行业主管在标准的问题、规范的问题、统一的问题、合法性的问题上应该负起的责任。

他说,市场机制与集中统一是HIS腾飞的二个翅膀,缺一不可。现阶段,在我们面临医院信息系统的大发展和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大规模建设的时候,更应该强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组织、规划、规范和协调责任。

2003年医疗信息化大事记

SARS期间小汤山系统的成功建设与运行;

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起步;

CIO峰会首次设立医疗卫生信息化论坛;

中国信息化会议举办医疗卫生论坛;

2003年8月,中国医院网络大会在北京召开,有400多人参会,论文质量、学术氛围、展览规模均可称国内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