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

时间:2022-11-01 02:49:08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范文1

【关键词】胃癌;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展望

胃癌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多种恶性肿瘤的1/4,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位。胃癌多发于40岁以上,41~60岁者约占2/3,男女之比约为3.6:1。因而胃癌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起病多隐匿,早期胃癌可无症状,并常误诊为慢性胃炎,直至癌肿至中晚期,手术机会大多已错过。而治疗主要是放、化疗,这些治疗方法毒副反应极大,适应证少,疗效差。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非常被看好,它适用于各型胃癌,能缓解临床症状,配合手术治疗,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时间。因此,积极做好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和治疗在当今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几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胃癌多因阴虚湿阻,气血不和,络脉瘀阻,情志不舒,饮食不节,胃失和降,脾胃功能失常,运化失司,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阻于胃,积聚成块,或素体阴虚,痰热瘀毒交结,脉络痹阻而致。孙氏[1]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气滞、血瘀、痰凝是标,脾、胃肾虚为主,正虚邪恋,结于胃脘而成“反胃”(胃癌)。

胃癌早期一般多见肝胃不和,肝郁气滞,伤及脾胃,日久气郁化火,导致胃热伤阴。脾胃受伤,运化失职,痰湿内生,结凝中焦,中焦不运;肝胃不和与气滞血瘀为进展期胃癌较早的表现[2];到了晚期,脾胃失职日久,生化之源枯竭,气血亏虚,病情由脾及肾,命门火衰,出现脾肾虚寒及气血双亏之候。

2治疗方法集萃

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根据医学辨证施治原则,运用中医中药对胃癌进行了临床治疗和观察研究。众多的临床报道资料显示,中医药对胃癌有较好的疗效。

2.1辨证论治胃癌患者的病情特征往往是虚实错杂,常用舒肝健脾、补气理气、养血温阳、清热养阴、软坚化痰等法。放疗、化疗后的胃癌患者,其治疗多以健脾理气、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温中和胃,此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陈氏[3]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胃癌91例,分为气阴两虚型、痰郁气滞型、瘀毒内阻型、脾肾阳虚型四型。治疗结果:气阴两虚型生存期平均为3.1年;痰郁气滞型生存期平均为1.66年;瘀毒内阻型生存期平均为2.25年;脾肾阳虚型四型生存期平均为2.5年。经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后,其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

龚氏[4]分为脾胃气虚型(参芩白术散、资生健脾丸)、肝胃不和型(柴胡、香附、木香、枳壳等)、湿毒内蕴型(茵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赤茯苓等)、脾胃虚寒型(红参或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胃阴亏型(西洋参或太子参、麦冬、扁豆、玉竹、大枣、生地等),共治疗38例,取得满意效果。钱氏[5]认为对胃癌的论治应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脾胃气虚,治以益气健脾(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肝胃不和,治以宽中理气(香砂宽中汤、宽中散等加减);痰湿凝聚、热毒蕴结,治以清热解毒、化痰软坚(平胃散、二陈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胃阴不足,治以养胃生津(沙参麦门冬汤,增液汤加减)。

张氏[6]报告:治疗70例胃癌,脾胃虚寒型治以温中健脾,药用黄芪健中汤、香砂二陈汤加减;瘀血停滞型治以活血化瘀,药用失笑散、丹参饮加减;阴虚胃脘痛治以养阴益胃,药用养胃汤、芍药甘草汤加减;肝气犯胃型治以疏肝理气止痛,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另服六神丸20粒,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生存期3年以上者12例,2年以上者22例,1年以上者30例。症状均有改善,无明显不适。

2.2单验方通过对有关胃癌的查阅,有较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胃癌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饶氏[7]报告:用升血汤:生黄芪、太子参、鸡血藤各30g,白术、茯苓各10g,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各30g。日1剂水煎服用。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64例及对照组17例,用丝裂霉素4~6mg长春新碱1mg(9例用阿糖胞苷50g)每周1次静滴:5-Fu500~750mg,每周2次静滴,6周为1个疗程。治疗2~4个疗程,结果:两组有效分别为61(95.3%)、13(76.4%)例,平均生存期3.188、1.12年。

蒋氏[8]报告:用健脾消癌饮:党参、茯苓各15g,白芍、香附各12g,黄芪20g,莪术、法半夏各10g,丹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各30g,石见穿50g,甘草6g。口干咽燥选加麦冬、石斛、花粉、天冬;血虚选加当归、白芍、枸杞子;恶心呕吐加竹茹、代赭石;纳呆选加鸡内金、焦三仙;呕吐、便血加大黄粉、地榆炭、生蒲黄;疼痛加元胡、川楝子、白芍。每日1剂水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用FAM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52例,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6.5%、70.0%(P>0.05);两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4.0%、80.0%,66.1%、60.7%,53.1%、42.5%,37.9%、27.2%,34.0%、15.7%;本组减轻疼痛、改善食欲、增强体重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

宋氏[9]报告:用三参化瘀汤治疗胃癌:华蟾、三七、生晒参各10g,守宫6g,泽漆、党参、苦参各15g,蜈蚣3g。配用拔毒攻坚散:华蟾50g,泽漆60g,守宫、莪术、三棱、川芎、元胡、独活、没药各20g。治愈32例,显效34例,有效24例,无效3例。

范氏[10]报告:用理气活血、解毒消郁法治疗胃癌手术后99例患者,主方:枸橘李15g,八月扎、菝葜30g,青皮15g,白术15g,石见穿15g,白花蛇舌草15g,苡米15g。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治疗,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31%、10.10%,卡氏评分为84.38%。

林氏[11]报告:用加减六味地黄丸:熟地、鸡血藤各30g,山萸肉、山药各12g,泽泻、茯苓各10g,川芎、莪术各20g,丹皮、天冬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Ⅳ期胃癌35例,症状消失或缓解率达80%,K氏评分平均71分,60分以上(生活基本自理)占71.2%,全部病例随访3年,半年、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4%、85.7%、48.6%、22.8%。

2.3中药注射液陈氏[12]报告用喜树碱注射液(为中草药珙桐科旱莲属植物喜树中提取的抗癌药,具有杀虫、清热解毒散结功效)配合中药治疗41例晚期胃癌,取得较好疗效。

吴氏[13]报告用参芪注射液(每支20ml,含黄芪、党参提取物3.25g,具有健脾益气作用)配合化疗治疗胃癌。结果显示其有改善化疗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如骨髓抑制),并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同时对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李大鹏教授从薏苡仁中提取有效成分,研制出存中药的抗癌新药“康莱特注射液”[14]。54例晚期癌症患者,接受康莱特治疗,每天1次,每次200ml,治疗21天。结果卡氏评分提高85.2%,疼痛缓解率为46.9%,食欲改善22.2%。结论康莱特能够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疼痛,疗效确切。

2.4中成药运用中成药治疗胃癌的报道也比较丰富。

郑氏[15]报告用殛癌隳瘤散内服配合外敷治疗胃癌48例(灵芝、绞股蓝、大枣、猫人参、肿节风、龙葵、蜂房、凤尾草、半枝莲、八月扎等组成,每包含生药40g)。每日120g,分6次童便送服,外敷加干热剂,24h交换1次,60天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78.3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68.75%、45.83%。

周氏[16]报告用消癌平片(番茄枝科植物百叶瓜馥木的根即乌骨藤的提取物)治疗胃癌亦取得了较好疗效。

陈氏[17]用半枝莲等配制的三宝功德丹治疗中、晚期胃癌182例,基本治愈46例,显效52例,总有效率达73%。

尤氏以微调三号合剂[18](药用潞党参、猪苓、薏苡仁、淮山药等)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152例,病灶稳定率达75%,疾病控制率(CP+PR+NC)达88.16%,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提高了33.75分。说明微调三号合剂可明显地抑制肿瘤生长,抗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的生命。

2.5胃癌疼痛的中医治疗肿瘤压迫可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或不通,不通则痛,因此许多中、晚期胃癌患者常伴有疼痛,患者的生活。

李氏[19]认为胃癌疼痛的治疗应根据胃癌的病因病机,结合疼痛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疼痛之证多由邪气壅闭经络,凝滞不通,血气不行,不通则痛这一基本原理。杂治法方面除单纯止痛外,还应结合疼痛的病因病机,采用清热解毒止痛、温里散寒止痛、理气散结止痛、活血化瘀止痛、补虚止痛诸法,标本同治,从根本上消除导致疼痛的原因。在此方面报道也比较丰富。

2.5.1整体调节止痛法杨氏[20]用桃花散加味治疗晚期胃癌疼痛,通过恢复元气,加强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的扩散、浸润而起到止痛作用。

2.5.2辨证止痛法江苏省姜堰市中[21]在扶正的基础上,加用蜈蚣、全蝎、细辛、白芍、甘草等解毒破结消瘀、缓急止痛等治疗癌症疼痛44例,疼痛完全缓解10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9%。

2.5.3外敷止痛刘氏[22]用蟾蜍膏(蟾蜍、生川乌、两面针、公丁香、肉桂、细辛、七叶一枝花、红花等)外敷治疗疼痛,经数百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2.7%,且使用方便,无成瘾及其他毒副反应。

3展望

技术的快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多了些关注。环境的改善和人们重视度的提高,加上中、西药的不断研制和配合运用,胃病的发病率将会得到有效控制。中医及西医的结合防治肿瘤正向纵深发展,对胃癌的防治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目前显示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胃癌患者,可使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并能显著减轻化疗后的全身反应及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作用。

虽然中医药还未能达到“治愈”的疗效,但根据本文资料表明,中医药治疗胃癌确有良好的疗效,尤其在治疗中晚期胃癌方面,对于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配合放、化疗有增效减毒等方面,显示出其独特优势。

中医中药在治疗晚期胃癌领域确有其优势和特色,并且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深入研究中药中有效抗癌成分的作用,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其抗癌作用的机制,必对胃癌的治疗有巨大的作用。

展望将来,深刻剖析中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物质基础、中药复方配伍及抗肿瘤新药的研究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是未来肿瘤防治的新希望。既要重视大量临床实践资料的,研究内在规律,更要以创新意识,加紧运用现代高研究手段,科学化、规范化地尽早研制治疗胃癌的有效中药新制剂,为胃癌综合治疗提供有效手段。

【】

1孙桂芝,宋思峰.防治胃癌复发转移的经验.北京中医,1995,(6):4.

2崔同建.胃癌本虚标实证型病基础探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3):151.

3陈苑玲.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91例.湖北中医杂志,2002,22(3):19.

4龚皓.中药加化疗治疗晚期胃癌38例.陕西中医,1987,8(7):310.

5铁心兰.攻补兼施治疗胃癌113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2):7.

6张军,周宝芹,王挺,等.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六神丸治疗70例胃癌临床观察.实用肿瘤学杂志,1993,(2):73-74.

7饶燮卿.升血汤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远期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5):16.

8蒋益兰.健脾胃癌饮治疗晚期胃癌52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1994,(4):5.

9宋洪恩.用三参化瘀汤治疗胃癌.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5):27.

10范忠泽,袁秀英.中医药在胃癌术后治疗中的作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5):16.

11林宝福.六为地黄汤加减治疗Ⅳ期胃癌35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6):13.

12陈乃杰.用喜树碱注射液配合中药治疗41例晚期胃癌.福建医药杂志,1997,19(2):82.

13吴伟.用参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胃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1):53.

14王梓瑛,马兰,李越康,等.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观察.现代肿瘤医学报,2005,4:43.

15郑爱华.用殛癌隳瘤散内服配合外敷治疗胃癌48例.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2):119.

16周丹.用消癌平片治疗胃癌.吉林中医药,2002,22(1):57.

17金国梁,张勤.防癌抗癌中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0.

18尤建良,周留良,徐明.中药微调三号合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湖北中医杂志,2004,26(6):8.

19李晓丽.胃癌及其疼痛中医治疗的现状与展望.光明中医,2003,18(107):30.

20杨树明.用桃花散加味治疗晚期胃癌疼痛.陕西中医,1992(8):365.

中医治疗范文2

目的:研究胆结石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整体辩证,采用中医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综合治疗胆结石。结果:结石全部排出,1年内未发现复发。结论:中医治疗胆结石疗效突出,复发率低。

【关键词】 胆结石 中医治疗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24岁,工人。患者于就诊前5天突然出现畏寒发热,胁痛,继而右上腹剧烈绞痛,痛牵右肩背部,身目发黄,尿黄。查肝功无肝炎反应,西医予解痉抗炎等治疗,腹痛不减,b超诊为“胆总管结石”,前来就诊。查:舌苔黄腻,脉滑数,身目黄如橘子色。处方:茵陈60g,金钱草60g,黄芩18g,银花30g,栀子15g,柴胡12g,木香12g,昆布15g,鸡内金15g,甘草6g。1日1剂,连服33剂。电针刺:阳陵泉、日月、期门、足三里。王不留行籽埋耳穴肝、胆、交感、神门四耳穴,叫病人每天自按埋穴6次,每次压4秒钟,2天换1次埋药。第四天将前药方改为大黄10g(后下)、芒硝10g(分3次冲服)。当天下午排出结石1枚1cm×0.7cm×0.4cm。第7天将前药方改为大黄30g(后下)、芒硝30g(分3次冲服)。8:30服第1次,9:00服第2次,9:30服第3次,10:00口服50%硫酸镁50ml,11:00排出结石3枚,又继续治疗3天,先后排出结石19枚,最大的为1.8cm×1.5cm×1.1cm,症状完全消失,b超检查无结石,再服3付调补药,至今2年未复发。

例2:患者,女,36岁,教师。患者右胁痛5年余,经多次诊为“胆囊管结石”,常服疏肝排石药,稍有好转,未根除,体质虚弱,不愿做手术,前来就诊。查:精神欠佳,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脉弦细。自述因情绪变化而加剧。处方;柴胡12g,枳壳12g,郁金15g,川楝子15g,木香12g,茵陈50g,金钱草50g,桃仁15g,海藻12g,鸡内金15g,甘草6g。1日1剂,连服7剂,于第8天在方中加入大黄8g(后下),芒硝8g(分3次冲服)。电针:足三里、胆俞、中脘、期门;王不留行籽埋耳穴肝、胆、内分泌、肾上腺,每天自压8次,每次压7秒钟,2天换1次埋药,于第9天叫病人吃油炒鸡蛋4个,第10天出现右上腹剧烈绞痛,痛连肩背,拒按,面目发黄,又将前方中大黄、芒硝各改为25g,服法同前,8:30服第1次,9:00服第2次,9:30服第3次,10:00口服50%硫酸镁40ml,当日下午排出结石1枚为0.9cm×0.7cm×0.4cm,又继续治疗10天,共排出结石47枚,最大为1.1cm×0.9cm×0.7cm,症状消失,b超检查无结石,再服5付调补药,至今1年余未复发。

讨 论

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道结石、即胆系结石。多由于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胆道湿热、胆道阻塞而致排泄不畅,积结成石,阴滞气机[1]。

治疗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减药物、穴位。于就诊的第4天开始导大便,在各方中加入大黄9g(后下)、芒硝9g(分3次冲服)。每7天总攻1次,各方中大黄、芒硝各改为30g,服法同前,嘱患者将药3次煎好合在一起带到医院来,分3次服,半小时服1次,服完药后0.5小时口服50%硫酸镁40ml。医者密切观察病情,若出现虚脱,应停止服药,针刺关元,灸神厥,按压人中等。根据临床观察体验,用中药、针刺、耳穴埋王不留行治疗胆结石疗效显著。特别是湿热(急性发作)型效果更佳,气郁(静止)型和瘀阻型次之。临床上可根据病员体质情况将静止型、瘀阻型用高脂食物如油炒鸡蛋3~5个,使之转化为急性发作型,但要给病人讲清楚,以免误会。如右上腹出现剧烈绞痛,可能是结石将要排出,石出痛则减[2]。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范文3

【关键词】  蛇串疮  带状疱疹  中医治疗

        案例一:姜某,男,35岁。

        主诉:腰背部水疱伴灼热刺痛3天。

        现病史:患者素嗜食辛辣煎炸之品。3天前腰背部皮肤灼热疼痛,不久出现水疱,用西药治疗疗效欠佳。自觉口干苦,小便黄,大便结,要求中医治疗,遂来我院门诊。

        检查:体温37.7℃,脉搏86次/分,血压120/80mmhg。右侧腰背部呈带状分布簇集性水疱,绿豆至黄豆大,疱周基底潮红,疱液混浊,水疱间皮肤正常。白细胞计数7.2×109/l,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25%。

        舌脉象:舌边尖红,苔薄黄略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中医辨证:肝胆湿热。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草10g  黄芩10g  柴胡10g  郁金10g  延胡索10g  薏苡仁15g  牡丹皮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车前草10g  茯苓15g  甘草5g

        外治:常规消毒,刺破疱疹、红升丹点涂。

        4月24日二诊:服上方后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水疱干燥结痂,局部红晕见少,疼痛、刺痒感减轻。继续上述治疗,继服上方5剂后,诸症消失。

        主诉:左侧前胸臂灼热疼痛5个月。

        现病史: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壁、左上肢及手部灼热疼痛伴成簇性丘疱疹,外院已给予阿昔洛韦片、板蓝根冲剂内服,阿昔洛韦软膏局部外用,持续用药1周水疱消失,但局部灼热持续不消,疼痛难忍,口干苦,小便黄.大便结。2002年9月26日前来我院皮肤科治疗。既住有高血压病、类风湿关节炎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检查:体温36.8℃,血压130/90mmhg,被动体位.痛苦面容,心肺胸透未见异常。左侧胸壁第2、3肋间皮肤处可见呈带状分布的色素带,左上肢肘内侧及手部、手心处也可见呈带状样色素沉着斑,局部叩痛。未见水疱、丘疹。血常规:白细胞4.2×109/l,中性粒细胞66.3%,淋巴细胞33.7%。

        舌脉象:舌质紫黯,苔薄黄,脉沉涩。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经络痹阻。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柴胡10g郁金10g  延胡索15g  赤芍10g  桃仁10g  橘络3g  丝瓜络15g  板蓝根15g  甘草5g

        10月8日二诊:用药7剂,局部灼热缓解,但疼痛不减,并伴有面色萎黄,神倦乏力,纳食减少,舌质淡黯,苔薄白,脉细弱,考虑到患者年老体弱,正气本虚,湿热毒邪蕴结,伤阴耗气,患者体质难免有瘀多气少之嫌,实为气虚血滞证。原方加称星子树根60g、黄芪25g、鼠妇6g、地龙6g等益气化瘀通络之品,服药7剂后局部疼痛明显缓解。

       案例三:任某,女,52岁。

        主诉:左面枕部发疱后遗头痛10天。

        现病史:约l0天前因“感冒”伴头痛,服“感冒通”后未见明显好转,继则左侧头面至同侧枕部发现红斑小疱,外院给予注射转移因子,阿昔洛韦及夫坦(喷昔洛韦乳膏)等内服外用药后,红斑小疱消退,但头痛未见减轻,两日后逐渐增重,痛至夜睡不能人眠,掣引性痛及同侧手臂,并有轻度的恶心感,间有视物昏花感。

        检查:苦容,语言低沉。左侧头面可见到淡红色带状斑和色素沉着斑,局部叩之痛敏。

        舌脉象:舌质有瘀斑,舌苔薄黄,脉弦略数。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辨证:阳明热扰,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通窍,行气止痛。

        方药:桃仁10g  红花10g  川芎10g  麝香(兑)0.3g  生姜5片  葱燕5个  大枣5个  臭牡丹25g  称星子树根60g

        12月9日二诊:服药3剂,头痛已去大半,精神振奋,面带笑容应答。嘱余下二剂药服完,另处方:桃仁l0g、赤芍10g、黄芪15g、地龙10g、红花l0g、甘草6g、臭牡丹25g、称星子树根60g。

        12月20日三诊:头已不痛,给予调理肝肾和益心脾之剂濡养之。

        按语:蛇串疮又有“缠腰火丹”、“火带疮”等别名。《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本病为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这些发病部位及皮损的描述,相当于今之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例一是单纯性带状疱疹,例二是带状疱疹遗留的后遗神经痛,通归于湿热火毒为患,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为法,一般疗效可佳,尤为其初发的簇集成群水疱常规消毒后,针刺一一将水疱挑破,外点用红升丹粉末,其止痛效果好,水疱干缩结痂快。但对老年患者由于正不胜邪,湿毒蕴结,常常致局部气滞血瘀,经络痹阻,从而出现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治疗上若泥于苦寒清解,常犯“虚虚”之戒,应重在辨证,施治随机。若证属阳虚寒凝,经络阻滞,治宜温阳活络、散寒通滞。方拟阳和汤加减;证属气虚血滞,久病络瘀,治宜补气活血,通络止痛,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素体不足,气虚邪恋,血行涩滞,终成气虚血瘀,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痛入络,也可多从气血调理人手,发于头面部的主以通窍活血汤;发于胸胁部的主以复元活血汤;发于腰背部的主以膈下逐瘀汤;存各类主方的基础上.灵活的随证加减在于各家的变通。对于年老体弱者针对病证,又要兼顾其体质,血分药的应用中.切勿忘记黄芪类气分药的参与.气行血行,气力足.痞涩之血脉得以畅通,通则不痛矣。

        在饮食卜给予高热量、高维牛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瓤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海鲜、公鸡、鲤鱼及刺激性的食物,并戒烟酒。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参 考 文 献

中医治疗范文4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脑卒中;补阳还五汤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156-01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及癌症,是致残的最主要原因。面对这一事实,医学界的人们在不断研究攻克这类疾病的有效措施。自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我们从收治的32例脑卒中病人里,随机选择1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此组病人加用“补阳还五汤”,另16例按常规治疗,急性期死亡的病例不列在观察范围内。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54~75岁,平均64.6岁,其中脑出血5例,脑梗塞11例,肌力0~4级不等,3例伴言语不清,4例口角歪斜,2例饮水呛咳,1例伴意识障碍。对照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55~79岁,平均67岁,其中脑出血4例,脑梗塞12例,肌力0~4级,4例伴言语不清,5例口角歪斜,2例有偏身感觉障碍,1例饮水呛咳。

1.2 诊断依据

32例病人均符合脑卒中临床表现,并经颅脑CT证实,排除了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中脑出血病人在给予氧疗、降颅压、脑保护、抗氧自由基、重者给予冰帽降温等综合治疗21 d后,服用“补阳还五汤”;脑梗塞的病人按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调脂、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有脑水肿的给予脱水降颅压,高血压的给予适当控制血压等治疗14 d后,加服“补阳还五汤”。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1.4 疗效判断

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评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息,生活自理;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患肢肌力提高2级以上;好转:主要症状、体征好转,患肢肌力提高1级以上;无效:无明显好转或恶化。

2 结果

两组临床效果有显著差异,加用“补阳还五汤”的治愈率明显提高,致残率下降。治疗组中16例有4例治愈,8例显效,4例好转,治愈与显效率达75%,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中16例有2例治愈,2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无效,治愈与显效率为25%,有效率为87.5%,无效率为12.5%。

3 讨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医学家王清任就用此方治疗脑卒中,目前结合西医治疗的报道不多。“补阳还五汤”用于中风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的半身不遂,口角歪斜症状,治宜补气活血通络。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为方中君药;当归、川穹、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愈。如果病人痰多可加半夏、天竺黄化痰;语言不利的加菖蒲、远志开窍化痰;口角歪斜加白附子、姜蚕、全蝎化痰通络。用上述药最好在中医指导下应用。脑梗塞病人在治疗14 d后加用“补阳还五汤”,即不会引起梗塞后出血,也不会加重脑水肿,此时用药比较安全,它会改进脑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脑出血病人在常规治疗21 d后加服“补阳还五汤”,此时血肿基本吸收,只要控制好血压,便可使用,可疏通循环,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本院治疗的16例病人效果显著,有效率达100%,其中治愈与显效率达75%,当然需临床工作者通过大量临床资料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杨医亚.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48.

中医治疗范文5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又称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炎、老年性骨关节炎和退行性骨关节炎,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率明显增大的退行性关节疾病。本病的病理过程是以应力集中部位的关节软骨接触面大面积纤维化为特点,并伴有软骨下骨的骨质硬化,关节边缘常常出现骨赘形成和骨的改建活动,关节滑膜囊出现纤维化,是常见的滑膜非特异性炎症[2] 。

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治疗上,针对老年人西医口服药以非甾体类药物消炎止痛为主,甾体类药及阿片类药物都有止痛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3];而中医药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1 针灸治疗

1.1 针灸综合治疗: 徐昔非,孔素平[4]利用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KOA,治愈25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曾贤英[5]采用针刺加灸法治疗KOA,结果优24例,良10例,总优良率为85.0%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组55.0%;姚光潮[6]采用针刺结合中药外敷治疗KOA,治愈128例,显效15例,好转7例,无效5例,治愈率82.58%,总有效率为96.77%。宋丰军[7]等采用温针灸配合络刺泻血治疗KOA,结果临床控制29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1.2 单纯灸法:黄静[8]用瘢痕灸足三里、悬钟穴治疗KOA50例,设对照组常规针刺+电针25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及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袁冬[9]用艾灸穴位血海、梁丘、犊鼻、委中等,治疗KOA一周后,治疗组疼痛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西药组。

1.3 穴位注射:李玲等[10]取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四穴,注入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并于上述穴施行温和灸。治愈14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100%;顾斌等[11]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取曲泉、膝阳关,委中等相对穴,结果有效率为88.64%

1.4 小针刀治疗:张海江[12]对60例经X线片确诊为OA的患者,给关节周围痛点阻滞麻醉,针刀纵行切割剥离手法做关周围局部松解治疗。除1例效果不明显外,59例膝节疼痛症状明显好转,未发现明显副反应。

2 推拿治疗

周鹏[13]采用推拿手法治疗KOA患者108例,治愈85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1%;李标等[14]推拿手法治疗KOA后行中药外敷。药物组成:海桐皮30g,透骨草30g,威灵仙30g,伸筋草10g,羌活12g,独活12g,白芷12g,川芎12g,当归尾12g,赤芍12g,白芍12g,桃仁12g,红花12g,莪术18g,络石藤30g,油松节12g,生川乌12g,生草乌12g,甘松12g,生甘草9g,上药共研为细末外敷膝关节,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有效率为94.74%;陈默等[15]用手法治疗KOA,结合外敷中药:海桐皮、威灵仙、归尾、桃仁、白芍、红花、络石藤、莪术、甘松、生甘草、生草乌、生川乌等研磨成粉后用煮沸,搅拌成稠,随后敷于患处,加中药六味地黄丸内服治疗KOA,结果总有效率为92.31%;杨明军[16]采用推拿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KOA,治疗药物:威灵仙30g,川芎30g,羌活20g,独活20g,皂角刺15g,地龙15g,当归20g,怀牛膝20g,熟地黄20g,桑寄生20g,狗脊20g,药s上药浸泡30min后,煎取药液300mL,采用中频药物导入仪治疗20 min。结果治愈42例,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7%。

3 中药外洗

陈定雄[17]用桂枝洗剂治疗KOA,主要组成:桂枝60g,泽兰30g,苏木30g,红背草30g,两面针30g,豆豉姜30g,宽筋藤30g,黄花甲竹桃30g,七叶莲30g,曼陀罗30g。加清水6000ml,煎煮好后,加入米醋500ml,倒入盆中,烫洗患膝,每天1剂,每日烫洗两次,30d为一个疗程。痊愈5l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3%。王仰彪[18]用中药外洗治疗KOA,方药组成:制川乌、荆芥、透骨草、威灵仙、细率、艾叶,海桐皮、大黄、金耳环(别名士细章)各16g,上述药用沙布包置于面盆中,加水煎煮30min,熏洗患处,每3d一剂,5剂为1个疗程,临床治愈24例,显效30例,有效7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4.2%;吴桂芳[19]采用以鹿瓜多肽针剂静脉滴注,中药(消炎膏)外敷,氦氖激光照射以及中药熏洗疗法治疗KOA。中药熏洗方组成:当归15g,鸡血藤30g,桃仁、红花、桂枝、花椒各12g,将上述药物煎汤,趁热倒入熏蒸床内,将患肢置于熏蒸床上,用毛巾围盖后进行熏蒸,结果总有效率为81.2%。

4 药醋贴敷治疗

钱来军[20]用中药醋拌热敷(当归、红花、牛膝、川乌、草乌、苏木、刘寄奴各15g ,伸筋草、透骨草、骨碎补各20g ,艾叶9g ,以上药物每剂加陈醋250g ,搅拌均匀,热炒装入砂布袋中待用)。治疗KOA68例,有效率为91.2%。陈汉红[21]予药醋贴敷治疗KOA。药用桂枝15g,秦艽15g,木瓜20g,当归20g,麻黄10g,制川乌15g,制草乌15g,鸡血藤30g,乳香20g,没药20g,红花10g,续断20g,地龙20g,牛膝20g,杜仲15g,用陈醋浸泡半月,用棉花浸药汁贴于患处,加红外线照射,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王建劳等[22]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内注射结合用生姜擦拭皮肤后贴敷镇骨驱风贴,每贴贴3d,十贴为1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西药注射组(86.1%);李丽萍[23]在膝关节腔内穿刺注射透明质酸钠20 mg,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结合自拟中药方口服,药渣外敷,药用黄芪30g、熟地15g、当归15g、赤芍10g、白芍lOg、枸杞子lOg、仙灵脾10g、川牛膝15g、杜仲15g、秦艽10g、威灵仙10g、地龙10g、补骨脂15g、鸡血藤20。随证加减,水煎服,1剂/d,分2次口服。药渣外敷,2次/d。治疗组有效率为86.2%,明显高于西药注射组(66.7%);陈竹明等[24]在膝关节腔穿刺注射透明质酸钠和曲安奈德结合内服,外用中药:熟地30g、黄芪、鸡血藤各20g赤芍、白芍、秦艽、威灵仙、地龙、枸杞子、仙灵脾各10g,当归、川牛膝、杜仲各15g,补骨脂5g。随证加减,方剂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药渣外敷,2次/d5周为1疗程。两组患者连服2个疗程后,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17%,显著优于西药组(62.00%);

6 结语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50岁以上的人中,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80%,据估计到21世纪末,我国仅在老年人中的骨关节炎患者就可达到5000万左右,因此,骨关节炎又被称为“下半生疾病”。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骨关节炎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25]

目前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案,保守治疗西医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为主,但该类药物又往往表现出非常严重的胃肠道毒副作用,手术治疗则给患者增加心理及经济负担,而通过临床证实,中医理疗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运用熏洗法结合运动治疗、药熨治疗、针灸、推拿按摩及针刀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本病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局部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保护关节结构而且安全性高,因此发掘中医经典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理疗的治疗优势,完善中医理疗治疗的机制是今后努力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 施杞,王和鸣.中医骨伤科临床研究[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8-326

[2] SMITH MD ,TRIANTAFILLOU S,PARKER A,et al.Synovial membrane inflammarion and cytokine productionin patients with early osteoarthritis [J] .J Rheumatol ,1997,24(2):365-371

[3]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协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6):416-420

[4] 徐昔非,孔素平.针刺配合温针灸加电针综合治疗老年性膝关节炎[J].黑龙江中医药,2013,1:34-35

[5] 曾贤英.针灸治疗老年性退行性骨关节炎[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3):132-133

[6] 姚光潮.针刺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5例[J].浙江中医药杂志,2011,46(5):364-365

[7] 宋丰军,赵义造,应雪琴.温针灸配合络刺泻血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J].浙江中医药杂志,2011,46(11):832-833

[8] 黄静.瘢痕灸治疗膝骨关节炎5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3):44―45

[9] 袁冬.艾灸治疗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护理观察[J].健康必读杂志,2012,7:338

[10] 李玲,查丽娜,李秋,郑维波.穴位注射加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2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16

[11] 顾斌,朱秀龙,张美花,朱丽红.穴位注射相对穴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关节炎[J].中医临床研究,2013,5(3):31-32

[12] 张海江,向年虎,胡波等.针刀松解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2):4365

[13] 周鹏.推拿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108例[J].浙江中医药杂志,2010,45(9):669-670

[14] 李标,吴飞.中医手法加中药外敷内服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5):421-422

[15] 陈默,黄羚,熊洋, 赵飞白.中医手法加中药外敷、内服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21):99-101

[16] 杨明军.手法配合中药离子导人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90例[J].河北中医,2010,32(3):397-398

[17] 陈定雄,李群生,侯进.自拟桂枝洗剂治疗骨关节炎70例[J].光明中医,2010,25(7):1224-1225

[18] 王仰彪,徐振国,王海霞,王言孟,张少军,刘电厂,张希宝.中药外洗治疗骨性关节炎134例[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2,24(3):49

[19] 吴桂芳.中药熏洗对双膝骨关节病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8

[20] 钱来军.中药醋拌热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2):63-644.

[21] 陈汉红,靳今。药醋贴敷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116例[J].中国中医信息杂志,2008,15(1):76

[22] 王建劳,刘彤.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737-738

[23] 李丽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性膝关节炎65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20):3205-3206

中医治疗范文6

搜集历代中医书籍和现代期刊中记录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共122例,分别从案例年代、性别、年龄、疗程、致病因素、中医疾病诊断、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合并治疗方案、现代诊断、现代治疗分类以及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等11个方面进行统计调查,了解诊治情况。

其中,中医疾病诊断,根据案例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按照《中医诊疗常规》[1]中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现代诊断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进行诊断;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是依据现在的法律法规,以治疗的实施过程有无涉嫌违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疗师或他人)的权益为判定标准。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参照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中医心理学基础》[3]中的心理治疗分类进行分类。其中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疗法;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采取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顺情从欲疗法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移情易性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关注的指向性,从而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暗示解惑疗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修身养性疗法是指通过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及增加交往活动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质,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平衡的治疗方法;激情疗法指有意识地加以诱发,以利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习以惊平法是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适应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症的一种心理疗法;惩罚治疗指对患者施以责打、旋转、厌恶刺激等适当的惩罚,把症状和不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以矫正病态行为的方法;行为诱导疗法是指用各种方法对患者施以行为诱导,以矫正变态行为的方法;音乐疗法是使人处于特定的音乐环境,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娱神悦性,宣通气血,以此来产生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应;导引吐纳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一系列功法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结果与结论

2.1案例年代见表1。表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识别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时期46例;近现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为24例;唐代以前8例;民国时期4例。可见,明清时期是中医心理治疗比较盛行的时期,到民国又明显减少。建国后,中医心理治疗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应用逐渐增多。

2.2性别构成见表2。表2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性别构成(略)

2.3年龄构成见表3。表3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年龄构成(略0

0~3岁4例;3~14岁4例;14~30岁17例;30~50岁18例;>50岁8例;另有71例不能识别患者的年龄。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与这个年龄组压力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关。

2.4疗程见表4。表4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疗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疗当天病情就获得缓解,1个月之内缓解的占68%。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1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多数在1个月内使病情获得缓解。

2.5致病因素见表5。表5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其中“忧”“思”致病为最多,分别为10.66%和11.48%。可见忧思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中医诊断见表6。表6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医疾病诊断分析(略)

疾病的诊断多为癫狂、郁证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内科杂症(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证为最多,约占总数的1/5(21.31%)

2.7心理治疗方法分类比较见表7。表7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治疗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胜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疗法(12.30%)、劝说开导法(9.84%)、顺情从欲法(8.20%)、行为诱导法(9.02%)等。

2.8合并治疗情况见表8。表8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合并治疗情况(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药物或针灸治疗,说明历代中医医家很重视心理疾病的综合治疗。

2.9现代诊断分类见表9。表9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诊断分类(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现代诊断分类,诊断较多的是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与现代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是一致的。还有一部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使用了中医心理治疗。

2.10现代治疗分类见表10。表10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治疗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理论相当一致,如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但比现代心理治疗要早许多年。还有一些属于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情志相胜等,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伦理学问题统计见表11。表1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伦理学问题统计(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伦理的方法,对患者施以痛打等,严重的甚至因治疗引来杀身之祸。

由上可知,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广。但有些治疗过程有悖于伦理学要求,应注意避免。

3讨论

尽管精神科临床中,药物治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关注将逐渐成为精神科工作的重点,心理治疗也将成为精神科治疗手段的主流之一,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理念及思维方式也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4]。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大都产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疗的理论建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是必要的[6]。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疗一般指不超过25次会谈的心理治疗[7],它正逐渐成为最为流行的心理治疗形式[8]。本研究显示,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短程心理治疗,经治疗后1个月之内缓解比例高达68%,而在治疗当天就有明显效果的达到47.54%,尽管当时的治疗师和记录者对于疗效的评价不一定准确和严格,但也至少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如金代张子和著的《儒门事亲》载:名医张子和采用“思胜恐”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恐惧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就相当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系统脱敏法,收效显著而迅速。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方面,本研究显示,多以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为精神分裂症的个案,当前精神分裂症的非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胜治疗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也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种基本情绪,按照五行的属性分类,它们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如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根据上述五行相胜的规律,情绪之间也可以互相制约,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等。因此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是有意识地使患者产生一种情绪去克服、缓解另一种情绪,是医学家在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来的对情绪相互之间最佳调节的一种假说[9]。例如,成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续名医类案》中记载的一例“怒胜思”案例,及《儒门事亲》中记载有1例“喜胜悲”案例,这些案例的成功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绪刺激多余的能量、改变情绪刺激的方向、改变在引起情绪的中介——认知(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9],与当代被广泛认可的认知行为疗法有某些相通之处,值得我们在临床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疗方法有悖于伦理学原则,占18%,在现代的治疗中应当坚决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个文献回顾性研究,年代跨度较大,每种心理治疗方法操作各异,缺乏对照组。所以,本研究结论有其局限性,还需要在更为严格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诊疗常规[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6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琳.中医心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3.

[4]唐登华.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55.

[5]Yii-NiiLin.Theapplication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tocounselingChinese[J].AmericanJournalofPsychotherapy,2002,56(1):46.

[6]向慧,张亚林,黄国平.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的回顾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2):64.

中医治疗范文7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论是外国还是我国,我们都可以在很多领域中发现音乐治疗的思想元素,音乐治疗源远流长。音乐治疗在国外有悠久的历史。在四千多年前,古印度人运用音乐为病人减轻病痛。古希腊人也很早就将健康和音乐联系起来,他们所崇拜的太阳神阿波罗就是主宰健康和音乐的神。中世纪的欧洲人将音乐视为一种使长期的痛苦和忧郁得到缓解的精神体验,并把伴随音乐疯狂的跳舞当成治愈舞蹈病的唯一方法。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爱好音乐的医生把音乐视为一种娱乐和焕发精神的手段,认为音乐的价值就在它能安慰人,使人摆脱烦恼恐惧与胡思乱想,18至19世纪,出现了大量关于音乐的心理效应的研究材料,并有许多医生采用音乐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中国也是音乐治疗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音乐治疗在我国古代医学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关于音乐治疗的论述及临床实例。

远古时期,人们就已意识到艺术活动中蕴涵的治疗功能。汉代《黄帝内经》中就有了关于“五音”与“五行”之间的关系,及其辩证地运用于相应疚:病的记载。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说:音乐可以“动荡血脉,脉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元代医生朱霞享说:“乐者,亦为药也”。说明人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中医的阴阳学说,也包含了音乐与人体健康的之间的调节因素。在音乐治疗中,具有兴奋作用的音乐属阳性,而具有抑制作用的音乐属阴性;激昂的音乐属阳性,柔和的音乐属阴性[zj。因此,中医重视在给患者开音乐处方时,对病人疾病的性质以纠正患者阴阳失调,使之平衡。另外,在《乐记》、《律历志》、《太平经》、《养生论》、《论衡》等文献中也蕴涵着丰富的音乐治疗思想。音乐治疗,又称为音乐疗法,还有人称其为音乐医学,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型的边缘交叉学科。现在对音乐治疗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人对音乐治疗的理解也不同。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学家Bruscia认为: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日本田中多闻医生对音乐治疗的定义是:把音乐作为媒体使用的医学治疗方法,主角是医生(音乐治疗医生),根据医生的处方,音乐家、护士、临床的心理医生作为整体的一员的相互协作。我国音乐治疗研究者张鸿蒸认为:音乐治疗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心理、生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治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1950年美国建立音乐治疗学会,音乐治疗发展成为了一种专门的疗法,政府也规定将音乐治疗作为医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表明音乐治疗开始得到了专家和大众的认可,开始走上系统的、独立的研究道路。虽然从学科的创建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但是音乐治疗学却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传播开来,并且不断的发展壮大。房地产论文

1958年英国成立了英国音乐治疗协会,此后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45个国家先后成立了音乐治疗机构,150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教育。1979年以来已多次召开世界范围的音乐治疗学术会议。目前在美国从事音乐治疗工作的国家注册医师有四千多人,欧洲有数千人,日本有50多人。在短短半个世纪中,这一新兴学科得到迅速的发展,说明它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心理健康的要求,在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社会职业,并得到大家的认可。在我国,音乐治疗的思想虽古已有之,但音乐治疗的学科建设却起步比较晚。1979年美国音乐治疗博士刘邦瑞教授应邀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第一次把欧美音乐治疗学介绍到国内,才拉开了我国音乐治疗学科建设的帷幕。然而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我国的音乐治疗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发展,并形成了中国特色。

1981年医院开展了与传统针灸相结合的音乐电疗,体现了我国音乐治疗的特色。1984年湖南马王堆疗养院在为患者展开的心理音乐治疗中,为了适应中国患者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别大量采取了中国乐曲。1985年一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专业音乐人员与北京回龙观医院协作,先后开展了对老年忧郁症的主动治疗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参与性音乐治疗的研究。此后,国内有几百个医疗单位设立了音乐治疗室,用于精神科、各种身心疾病、儿童学习障碍、多动症、智力障碍、孤独症等的诊治。1992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北京设备研制中心成立。1999年n月中国音乐治疗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已开过7届学术会议,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论文,现已有团体会员100多个单位,覆盖了全国29个省市。2003年,中国的音乐治疗开始与世界接轨,我国音乐治疗的成果逐步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0多家医疗单位开展音乐治疗。音乐治疗在国内的广泛开展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兴奋和鼓舞的。

中医治疗范文8

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症状复杂多样的常见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持续的心境低落、快感缺乏为特征,常伴有睡眠异常、食欲及性欲减退等躯体症状[1]。其病因及病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本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仍存在起效慢、疗程长、副作用大、药价昂贵、部分患者对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等诸多问题。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有疗效好、副作用少、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受到普遍关注。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治疗抑郁症理论溯源

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范畴,中医认为郁证的发生,多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等七情之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内经》中与抑郁症类似的描述如《灵枢·癫狂》“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素问·通评虚实论》“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多种病证与抑郁症有相似之处,相关成方现代广泛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如《伤寒论》小柴胡汤证“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胸满,烦惊……”,认为病位主要在肝,病机为肝失疏泄。《金匮要略》涉及此类症状的病证主要有百合病、脏躁等。治以滋养心肺阴血、清热安神为法,百合地黄汤主之。若百合病日久,阴虚内热甚,则口渴明显,应以栝蒌牡蛎散主之。

把郁证明确作为一种独立病证来论述,始于金元时代。朱丹溪提出了“气、血、痰、火、湿、食”的六郁学说。明代徐春圃指出:“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说明以情志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狭义的郁证已逐渐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林佩琴在《类证治裁·卷之三·郁症论治》中“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而成劳”,指出了郁证的病理演变规律。《临证指南医案·卷六·郁》中“其原总于心,因情志不遂,则郁而成病矣。其症心脾肝胆为多”,简明总结了郁证常涉及的脏腑。

2 中药疗法

中医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或将抑郁症分为虚证、实证两大类;或将其分为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气滞血瘀、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等若干证型[2,3]。初病因气滞而夹湿痰、食积、热郁者,则多属实证,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4]。《证治汇补·郁证》中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此法既是抑郁症初起的常见法则,也是抑郁症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若病情迁延日久,由气及血,化火伤阴,病及心、脾、肾,多属虚证。治疗则分别采用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补肝肾等法则。著名的中药方剂有: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甘麦大枣汤等。邢协强[5]从肝、心、脾、肾入手治疗老年抑郁症肝失疏泄、痰气郁结者,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尤坤[6]对肝郁脾虚型,采用理气解郁,健脾和胃,方以消遥散加减;熊抗美[2]对于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化湿,柴胡疏肝加甘麦大枣汤加减;全世建[7]认为抑郁症与中医学中的百合病类似,证属心肺阴虚,采用百合地黄汤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

3 针灸疗法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针灸治疗抑郁症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观察,取得了可靠的疗效,临床显效率可达75.2%。康波等[8]针刺印堂、百会、大椎、身柱、膻中、巨阙等为主治疗抑郁症,总有效率90%,与西药阿米替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观察到针刺可使患者脑电活动趋于正常。吴北燕[9]认为本病属心、肝、脾三脏气血失调,故辨证选心、脾、肝三经及任督俞穴行平补平泻手法,针灸并用,取得了较好效果。侯冬芬等[10]用G6805电针仪,电量6V,疏密波型,频率2Hz刺激百会、印堂二穴,与传统针法取百会、印堂、内关、神门捻转补法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电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后者,有统计学意义。

4 心理治疗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也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强调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疾病的病程和预后,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其效不著。因而,抑郁症的治疗必须配以精神的调理。由于抑郁症病因机复杂多样,治疗也要方法灵活,因人而异。心理治疗必须在充分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前提下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病期、年龄、文化程度等,选用不同的或综合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对抑郁症有较好疗效的心理治疗包括人际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交互作用心理治疗和婚姻家庭心理治疗等[11~12]。

总之,抑郁症多由情志内伤发病,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中药治疗多以疏肝、健脾、益肾、养心、安神为大法;而针灸以取头部及奇经穴位为多,电针疗效较好。但也存在辨证分型不系统、治疗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另外,有关中医药抗抑郁机理的动物实验研究亟待加强。抑郁症是一种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作用而致的疾病,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层次的病理反应,多靶点作用的中医疗法对此类疾病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开展中医药、针灸、针药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必然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小丽,陈少玫.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07,36(1):60-61

[2]熊抗美,赵志付,刘国.从肝论治抑郁症57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60-61

[3]许红,王翅楚.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志,2003,22(6):7-8

[4]冯广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4):55

[5]邢协强,谢新年. 抑郁症的中医辩证论治[J].医学临床研究,2003,20(7):541-542

[6]尤坤,张全朋,丁长林.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抑郁症120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24(4):107-108

[7]金世建,张丽君.百合地黄汤治疗抑郁症.山东中医杂志,1999,18(3):134

[8]康波,张平根,熊生财,等.电针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6):383-384

[9]吴北燕.针灸治疗抑郁症[J].四川中医,1996,14(9):53

[10]侯冬芬,罗和春.电针百会印堂治疗3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6,16(8):23-24

[11]林惠卿,陈国平,陈择歧,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6,24(7):1386-1387

中医治疗范文9

关键词:中医;乳腺癌;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在病因病机探讨、临床诊治及机理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医在乳腺癌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现从乳腺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基础方加减治疗、中药外敷、针灸等多个方面将近几年的中医药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病因病机

现代医家在古代医家认识的基础上,其病因病机为外由六淫内侵,内因享赋不足,后天失养,肝气郁滞,冲任失调,脏腑虚弱,以致气滞、血瘀、痰凝、邪毒结于乳络而成。黄建生[1]在论述乳腺癌的病因病机时认为正气不足是乳腺癌发生的内在原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乳腺癌的重要病机,七情内伤,肝失疏泄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六淫外侵邪毒留滞是发病的外在因素,饮食失调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周仲瑛[2]认为癌毒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其形成与饮食、外感、情志有关,皆可导致癌病的发生,又可作为一个病理产物,进一步使病邪深重不解。癌毒一旦留结,阻碍经络气机运行,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则留结为痰,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则停留为瘀,癌毒与痰瘀搏结,则形成肿块,或软、或硬、或坚硬如岩,附于一处或数处,推之不移,形成癌体;或毒邪壅盛,充斥三焦,流注他处,累及脏腑,耗损正气。正气已虚,更无力制约癌毒,而癌毒愈强,又愈耗伤正气,如此反复,则癌毒与日俱增,机体更加虚弱,终致毒盛正损,气阴难复之恶境。周萍[3]认为,六淫七情是乳腺癌发病的主要病因,癌毒是痰瘀形成的重要因素,毒瘀结是乳腺癌发展的主要病机,毒邪是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键因素,其中,六淫伏毒和七情郁毒是乳腺癌发生的主要病因,痰毒瘀结为乳腺癌发展的主要病机。

2辨证论治

乳腺癌系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 治疗强调整体与局部兼顾,中医辨证施护在乳腺癌治疗中占主要地位。卢雯平[4]160例乳腺癌术后血行转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分析表现分为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毒热蕴结、气血亏虚4个证型。李定夷[5]辨证, 分为肝气郁结型、脾虚痰湿型、气阴两虚型、痰热型,分别采用四逆散、 四君子汤、生脉散、清热活血自拟方加减治疗40例,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转72.7%,好转20%,无效7.5% ,观察3年,只有2例未坚持治疗, 发生病灶转移, 其余病例未见复发。王大鹏等[6]认为,术后化疗期辨证分3型。脾失健运、升降失职,常用四君子汤加减 ;毒邪内伤、脾肾气虚,常用金匮肾气丸为主方加减治疗;阳虚阴盛、经脉失养,用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减治疗。对减少化疗毒副反应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左倩虹[7]在临床中对132例乳腺癌术后接受放化疗的患者进行中医药辨证施治,分为:气血亏虚证,方选八珍汤加减。肝胃不和证,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肝郁气滞证,方用逍遥散加减。肝肾阴虚方选杞菊地黄汤加减。服药后患者化疗的并发症均减少,且生活质量提高,生命期限延长。由此可见乳腺癌术后的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3基础方加减治疗

吴玉华等[8]以调和肝脾,益气活血,利水消肿为法则,方用全当归、茯苓各20g,赤芍、白芍、泽泻各15g,炒白术、川芎、桃仁、姜黄、地龙、桑枝各10g,黄芪30g,随症加减,水煎服1剂/d,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8例。方证合拍,气血水同治,瘀去水消,肿胀日减。同时配合功能锻炼,使局部气血运行通畅,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总有效率86.8%。肖毅良等[9]观察用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佐以扶正固本的菊藻丸(野、海藻、赤芍、漏芦、丹参、首乌、山慈姑、黄芪、、黄醋等)治疗42例乳癌术后患者,并与 20例化疗组对照观察。结果,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4中药外敷

王荣[10] 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 对患处溃疡脓腐较多者, 先用化腐丹(轻粉、红粉、煅石膏、广丹、火硝、没药、血竭、冰片) 蚀祛腐肉为主;待脓腐组织脱落, 但肉芽组织不红润者,则用祛腐生肌散(轻粉、朱砂、雄黄、黄柏等) 祛腐与生肌并重;对于脓腐组织已尽,疮口未愈合者,则用生肌长肉补皮散(龙骨、象皮、凤凰衣、轻粉等) 生肌长皮为主。使用以上方药可外敷琥珀生肌膏(琥珀、血竭、白芷、当归等),以保护疮面并祛腐生肌。结果全部治愈。

5针灸治疗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针灸治疗癌性疼痛、成果显效。

王瑜[11]针灸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88例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呕贝、胃复安、地塞米松等常规止吐方案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呕吐控制情况以及白细胞变化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经历的生活、工作、交往、医疗环境发生了变化。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医疗水平高、追求效率等及体质因素,此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在乳腺癌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整体出发,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应加强中医各种治疗的研究,使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取得更高的台阶 。

参考文献:

[1]黄建生,黄宏・乳腺癌中医病因病机浅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18-19.

[2]霍介格,顾 勤・周仲瑛治疗肿瘤的临证思路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5-6.

[3]周萍.试述乳腺癌的痰瘀病机[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9):9.

[4]卢雯平,林洪生.160例乳腺癌术后血行转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6): 425-426,430.

[5]李定夷.乳癌术后放化疗后的中医辨证治疗[J].广州医药,2000,31(1):24-25.

[6]王大鹏,郑玉玲.乳腺癌术后中医分期辨证治疗[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8):14-15.

[7]左倩虹.乳腺癌术后的中医药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2-73.

[8]吴玉华,万冬桂,张晓春.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同侧上肢肿胀38例[J].中医药学报,2003,31(1):45.

[9]肖毅良,杨邵波.菊藻丸治疗乳癌抗术后转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8,4(5):292-293.

中医治疗范文10

关键词:白癜风;中医药治疗;综述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特发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 好发于皮肤皱褶及暴露部位,易诊难治,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无确切治疗方法。祖国医学对此病早有记载,治疗经验丰富,并取得满意疗效。总结中医药治疗白癜风临床经验,对完善丰富白癜风治疗具有广泛的临床和现实意义。

1 古籍论述

祖国医学对白癜风的认识历史悠久,我国现存最早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以“白处”命名。随后,历代医家还有 “白驳”、“白驳风”、“白癜”、“白癜风”等命名[1]。

《证治准绳・疡医》:夫肺有壅热,又风气外伤于肌肉,热与风交并,邪毒之气伏留于腠理,与卫气相搏,不能消散,令皮肤皴起,生白斑点,故名白癜风也。认为本病与风热之邪相关[2]。

《诸病源侯论》:风白驳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 。此亦是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夫白驳者,是肺风流注皮肤之间,久而不去之所致也。多生于项面,点点斑白,但无疮及不瘙痒,不能早疗,即便浸淫也。详细阐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外科大成・白驳风》:白驳风,生于颈面,延及遍体,其色驳白,亦无痛痒,形如云片。宜先刮患处至燥痛,取鳗鱼脂敷之,三上自效,内服浮萍丸、苍耳膏等,或可奏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白驳风生面颈间,风邪相搏白点斑,甚延遍身无痛痒,治宜消风,涂脂痊。注:此证自面及颈项,肉色忽然变白,状类斑点,并不痒痛,由风邪相搏于皮肤,致令气血失和。施治宜早,若因循日久,甚者延及遍身。初服浮萍丸,次服苍耳膏;外以穿山甲片先刮患处,至燥痛,取鳗鲡鱼脂,日三涂之。一方取树孔中水温洗之,洗后捣桂心、牡蛎等分为末,面油调涂,日三夜一俱效。记载了本病的治疗方法。

《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白癜风,血瘀于皮里,服三五付可不散漫,服三十付可痊愈。首次提出本病与血瘀有关。

2 名家经验

朱仁康[3]根据白癜风病程长,伴家族史,斑内毛发变白等现象, 提出肝肾不足、皮毛腠里失养而发白斑的观点,提出滋补肝肾,调和气血的治疗原则。

欧阳恒[4]总结了张志礼、张作舟等名医经验。张志礼认为本病发生与发展,除了少数患者由于先天不足外,多数患者与七情内伤、五志不遂、劳倦、惊恐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造成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肝肾阴虚,心脾两虚,冲任失调等。在临床治疗中把白癜风分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心肾不交、心脾两虚,肝郁气滞、气血失和3型,提出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中和气血,补益心脾、交通心肾、调和气血,疏肝理气、调和气血三大治则。

N国维认为临床如能辩证施治,外治法数种交替应用,一般均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他将白癜风分为风血相搏、肝肾不足、气滞血瘀3型,提出调血祛风、滋补肝肾、活血祛瘀治疗法则。朱铁君则提出气血不和型、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肝肾不足型、经络阻滞型分型辨证方法。徐宜厚则以风燥证、湿热证、寒凝证、肝郁证、肾虚证进行辨证治疗。

朱光斗提出血燥型、血瘀型、湿热型、寒凝经脉型、肝气郁结型、气血亏虚型、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8种证型。分别予当归饮子、通窍活血汤、萆Z渗湿汤、当归四逆汤、丹栀逍遥散、人参养荣汤、六味地黄丸、右归饮加减治疗。

张作舟认为本病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所致。郁怒伤肝,惊恐伤肾,日久耗伤阴血,使肝肾精血亏虚,风邪乘虚而入,阻滞经脉,或遇跌扑损伤,使局部气血瘀滞,导致腠理气血失和,肌肤不得濡养而发生本病。治则为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方用消斑汤加减。

3 临床研究

中医药单方验方或辨证治疗白癜风经验丰富,还有人对治疗白癜风常用中药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3.1 单方验方治疗

商氏等[5] 以脾主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理论,采用生黄芪15g,何首乌30g,夜交藤30g,炒枣仁10g,远志10g,鸡血藤20g,白术10g,茯苓10g,白芍20g,女贞子10g,当归10g,红花10g,墨旱莲15g,女贞子10g,黑芝麻20g,防风10g拟定调补心脾汤,治疗肢端性白癜风60例,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81.7%。顾氏[6] 从九味羌活汤功效辛温解表,能除一身风寒湿邪得到启发,用于治疗泛发性白癜风21例, 显效 12 例, 有效 7 例, 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为 90.5 %。张氏等[7] 以活血化瘀为法,采用当归尾、丹参、丹皮、赤芍、姜黄、红花、桂枝、白蒺藜、郁金、月季花、g莶草、何首乌、白鲜皮、蛇床子、甘草组成消癜汤,治疗 120 例,痊愈 54 例, 显效 30 例,有效 21 例, 无效 15 例, 总有效率 87.5 %。王氏[8]认为本病病机为寒邪闭阻, 以温通血脉为法进行治疗, 用当归、鹿角、桂枝、威灵仙、桃仁、红花、麻黄、细辛、桑寄生、萆Z组成基本方,随证加减, 也获得较好疗效。许氏等[9] 用炙黄芪、制何首乌、熟地黄各30g,当归12g,枸杞子、女贞子各15g,补骨脂、桑椹、甘草各10g为基本方,以扶正固本方法治疗白癜风268例,治愈37例,显效48例,有效26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68.2%。

3.2 辩证分型治疗

刘氏[10]认为白癜风的病因、病机与风、热、肺、肾的关系极为密切,风邪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其将白癜风辨证治疗归纳为八型:风热束肺型,治宜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退斑;肺燥阴虚型,治宜清肺润燥退斑,养阴清肺除斑;湿热阻滞型,治宜清热化湿祛斑;肝气郁滞型,治宜疏肝理气,解郁退斑;瘀血阻络型,治宜活血化瘀退斑;痰饮阻滞型,治宜清热化痰退斑,温阳化饮消斑;脾失健运型,治宜健脾益气,温阳健脾化斑;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肝肾,滋阴潜阳退斑。李氏[11]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邪的轻重,发病部位与病程长短,分型为肝肾阴虚,风邪侵犯肌肤;脾胃虚寒,风湿相搏于皮肤;风湿相搏,郁久化热三个证型,分别用四物汤、四君子汤、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白癜风106例,治愈11例,好转7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1%。杨氏等[12]辨证治疗白癜风69例,其中,风热型凉血散风,方用凉血地黄丸、银翘散等方加减。治疗10例,治愈7例,显效3例,治愈率为70%,有效率为100%。肝肾不足型滋补肝肾,方用地黄丸、二至丸等方加减。治疗17例,痊愈9例,显效8例,治愈率为52.94%,有效率为100%。脾虚型补脾养血祛风,方用归脾汤,香砂养胃丸合方加减。治疗42例,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47.62%,有效率为95.23%。三型的总治愈率为52.17%,有效率为89.86%。辩证施治体现了中医药个性化的诊疗特色,提高了临床疗效。

3.3 中药作用机制研究

羌活、防风、白芷、川芎等伞形科植物,均含有呋喃香豆素类成分,能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促进黑素细胞的增生,业界已经达成共识。雷氏等[13]对 89 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上调作用进行研究。89 味中药中,在高、中、低 3 个浓度均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激活和上调的有 19 味: 赤芍、川芎、黄芩、女贞子、乌梅、降香、茵陈、刺蒺藜、白鲜皮、菟丝子、无花果叶、补骨脂、薄荷、丹参、羌活、蛇床子、川乌、地肤子、夏枯草; 对酶活性高浓度激活低浓度抑制的有 5 味: 白芷、生地、骨碎补、乳香、紫草; 高浓度抑制低浓度激活的有 10 味: 白茯苓、甘草、白芍、细辛、苍术、生商陆、桂枝、北沙参、防风、荜茇; 其余作用不明显。其中,赤芍、川芎、黄芩、女贞子、乌梅和降香对酶的激活率与8-MO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黑素生成量的提高与酪氨酸酶激活相关。周氏等[14]综述了激活酪氨酸酶活性药物有地黄、骨碎补、紫草、甘草、细辛、女贞子、刺蒺藜等;促进黑色素形成的常用中药有透骨草、旱莲草、茜草、益母草等;能增加光敏感性的药物有白芷、马齿苋、决明子、独活、姜黄、虎杖等;含有必须微量元素的药物有自然铜、浮萍、珍珠母、牡蛎、银杏叶等。中医药治疗白癜风作用机制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并指导临床用药。

3.4 针灸及拔罐治疗

李氏等【15】探讨了针刺加艾灸疗法:第一组为侠白、白癜风穴(中指末节掌侧指横纹中点至中冲穴连线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点处);第二组为风池、曲池、合谷、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穴;第三组为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三阴交。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侠白穴,微有出血,再行拔火罐,出血两滴,起罐后用棉球搽干净局部即可。白癜风穴点刺放血,手法宜轻,以少量出血为宜,两侧交替使用,每周治疗 2次。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 30min。对准患处 1~2cm,由外向内缩小,将白斑灸至高度充血,每天 1 次,直至与正常肤色相同,再巩固 3~5 次。郭氏[16]采用耳穴疗法:取双侧交感、内分泌、神门、肺为主穴,配肾上腺、腮腺、枕、膈等相应穴位。确定穴位后,用耳针埋穴,胶布固定,每天按压3次,每次10min,以增强刺激。夏天留针5~6 天,冬、春季留针 10~15 天,间隔 2~3 天后再次治疗,每次选穴2~3 个。张氏等[17]根据皮损范围选择略大于皮损的火罐,消毒皮损区,皮损中央置锥形艾炷,燃至 1/2 长时置火罐,待艾炷自然熄灭后,留罐 30min 后去掉火罐,并将药液(大黄、薄荷、蝉蜕各100g,补骨脂 50g 与 500ml 水,煎开 10min 后过滤而成)涂于局部数次,每 3 天治疗 1 次,7 次为一个疗程。对于较大面积皮损走罐治疗,也取得一定疗效。

4 小结

综上所述,白癜风是皮肤科常见而又难治的顽固性疾病,两千年来,历代医家均对白癜风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治则方药。从古籍论述分析,先期多认为脏腑功能失调,风邪客于肌肤,气血失和而发病。近代以来,多倾向于肝肾阴虚,经脉瘀滞为主要病理改变。笔者认为,治疗白癜风应结合病人不同症候,辨证施治,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数种治法交替的综合治疗方法,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慧兰,梁洁,刘仲荣.白癜风的中医药疗法[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312

[2] 杨京慧,赵敏,韩平,等.皮肤病性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与防护[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25

[3] 朱仁康.中医外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672- 675.

[4] 欧阳恒,杨志波,朱明芳.白癜风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3003:172- 1802

[5] 商建军,胡玉玲.调补心脾法在指端性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2004,23[4]:220-221

[6] 顾仲明.九味羌活汤治疗白癜风21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5, 39(5) : 25- 26.

[7 张洪峰, 鲍志敏.活血化瘀通络行血法治疗白癜风 120 例[J].河北中医药学报, 1997, 12(2): 22.

[8] 石云, 丁大鹏.王启琏从寒辨治白癜风经验介绍[J].新中医, 2007, 39(1) : 78- 79.

[9] 许建平,方大鑫.扶正固本法治疗白癜风268例[J].天津中医,2002.19(5):25

[10] 刘辉.白癜风的中医诊断与治疗[J].医学综述,2007,13(24):2060-2061

[11] 李立超.中医辨证治疗白癜风106例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090

[12] 杨春芬,李山,王建琴.中医治疗白癜风69例疗效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6):499

[13] 雷铁池, 朱文元, 夏明玉, 等.89 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上调作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9, 28(3):147-149

[14] 周平兰,欧阳恒,王竹鑫.白癜风的药物治疗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05,11(1):78

[15] 李成年,夏隽晖.针灸治疗白癜风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3):17-18.

中医治疗范文11

目前,西医治疗便秘大多采用对症治疗,长期应用效果不理想,而中医中药治疗老年性便秘效果显著,方法较多,不良反应少。从整体上调节人体阴阳气血,标本并治,攻补兼施是中医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特点。另外,药物和针灸推拿结合治疗使效果更加突出。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功能处于衰退阶段,并多伴有心血管疾病等。故老年便秘患者在用力排便时可导致冠状动脉、脑血管血流改变,引起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甚至猝死。因此,引起了医生和患者的普遍重视。

病因病机

老年性便秘原因很多,但无非虚实两面,气血阴阳失调,与肺脾肾三脏、胃肠两腑关系密切。老年人便秘以虚为主,气虚而传导无力,阴血亏虚而肠道失于濡润,糟粕不行,因虚而秘。也有认为与胃肠郁热关系密切[1]。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嗜食肥甘厚味,辛辣醇酒导致胃肠积热,耗伤津液,以致肠道干涩。另外,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运动少,忧思过度,情志失调,气机郁滞,从而使大肠气机不畅,通降失常,糟粕内停,因实而秘。

治法治则

根据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可归纳以下几点。①气:气虚者益其气,气滞者畅其气;②血:血虚者养之,血瘀者化之;③津液:津液不足者增之,使粪舟行;④阴阳:阴阳俱虚,则寒热虚实错杂,治宜攻补兼施[2]。阴阳乃医之总纲,气血津液亦寓阴阳,故调阴阳和气血乃治之大法。具体治法往往也是各方面相互交叉,如益气养阴,养血滋阴,温润通便等。

治 疗

非药物治疗:①调整生活方式:老年性便秘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实施个体化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除患者长期习惯性便秘所致的痛苦。饮食方面,要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补充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适当参加体育运动,老年人不适宜剧烈运动,较适宜散步、太极拳、舞蹈等。保持心境平和,充足睡眠。②针灸推拿治疗: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疗效已陆续得到临床验证,如李洁新等临床实验表明针灸加推拿的治疗方法,通便作用缓和,对老年性便秘尤为适合[3]。而采取针药并用治疗老年性便秘,更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如杜继萍对121例病例的治疗,其针灸处方天枢、支沟、上巨虚。随症加减,气滞便秘者加太冲、阳陵泉;阴虚便秘者加太溪、照海;气血不足,下元亏损加足三里、关元、百会。中药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味[4]。

药物治疗:①辨证治疗:气虚便秘,此型患者大便不一定干结,主要临床表现是虽有便意,但排便乏力,用力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舌淡,苔薄,脉虚。本证多由老年人脾肺气虚所致,脾气虚则大肠蠕动无力,肺气虚则宣降功能失调,不能通调腑气以致便秘。治当补中益气,升清降浊。气的运行有升有降,升降相因,清气不升,则浊气不降。如金萍用加味黄芪汤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临床观察结果效果良好[5]。血虚便秘主要表现是大便干燥秘结,并伴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失眠少寐,唇舌色淡,脉细无力等。本证多由老年人血虚津少,不能滋润大肠所致,治当补肾益阴,养血润燥,调畅气机增液润下。赵会玲用八珍汤加味治疗老年性便秘100例。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观察疗效。并指出在治疗上宜补益气血,润肠通便为主,调理脾、肾为辅,不可一味攻下而犯虚虚之戒[6]。阳虚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并伴有小便清长,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脘腹冷痛或腰脊酸痛等症状,舌淡苔白,脉沉而迟。本证多由老年人阳气虚衰,寒气内盛,肠道传送无力而致。治疗上应以温阳通便药物为主,如桂附地黄丸、附子理中丸。张建鹏等应用复方锁阳治疗老年性便秘,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服用番泻叶有效率为80%,可见用复方锁阳的效果较番泻叶佳[7]。阴虚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硬结、干燥,解时费力难下,平时伴有午后或夜间虚热,面颊潮红,口干喜冷饮,盗汗,小便热赤,舌绛少津,脉细数。本证多由老年人体内阴液不足不能润肠通便所致。治疗上应以滋阴润肠通便为主,如知柏地黄丸、五仁丸。谭勇等勇增液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亦如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吴鞠通创立的增水行舟法[8]。气滞便秘,老年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不通,而使肠道糟粕郁滞不行难下,大便不一定干结,多腹胀。治宜调畅气机为主。方用四磨汤或六磨汤等。卿照前用四磨汤治疗老年性便秘,治疗后对患者胀满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麻仁胶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缩短大便间隔时间亦优于对照组[9]。郁热便秘,多为虚实夹杂。老年人脾胃虚,嗜食高粱肥厚,运化不及,久郁致热,便秘不能及时通便,日久出现大便坚硬,小便黄赤,或口干鼻衄,口臭心烦,舌红苔黄燥腻,脉滑数。治疗上应当润肠泄热,行气通便。此证选用麻子仁丸效果较佳。②中西医结合治疗:王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便秘,治疗组55例,口服四君子汤合增液汤加减口服莫沙必利。对照组51例,仅服莫沙必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3%,对照组为70.59%。结论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便秘有良好效果,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10]。③单方验方:白术散、芍甘汤加味、车前子、昆布、生甘草(专治婴幼儿便秘,效果满意,一般用药7~15天即可防止复发)、胖大海、桑椹子、决明子、豇豆等均能治老年性便秘,须注意服法[11]。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老年性便秘优势明显,其对药物的依赖性弱,作用较温和,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老年人该特殊群体。

参考文献

1 周喜忠.脾约丸治疗120例老年性便秘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6(9):70-71.

2 程宗国.老年性便秘的攻补兼施法[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5(1):42-44.

3 李洁新,张蕾.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37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27(2):125-126.

4 杜继萍.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7):23-24.

5 金萍.加味黄芪汤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3):40-41.

6 赵会玲.八珍汤加味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8):57-58.

7 张建鹏,郭向东.复方锁阳治疗老年性便秘5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3):21.

8 谭勇,雷玲.增液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5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68-69.

9 卿照前.四磨汤治疗老年性便秘11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7,1(6):54-55.

中医治疗范文12

【关键词】临床研究;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Abstract:Theauthoranalyzedthemainissuesincurrentclinicalstudyofintegrativemedicineintreatmentofrenaldiseases,andproposedthetargetorientedstrategyforclinicalstudyofdifferentrenaldiseases,emphasizingtheimportanceofmethodimprovementforacademicinnovation.

Keywords:clinicalresearch;nephrosis;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herapy

通过近30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在临床、科研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大成绩,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分析总结以往的工作成果既能看到中西医结合具有极大的优势与潜力,同时也不难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与不足。

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例,以往的临床研究大多将其视为一独立因素处理,基本采用以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进而对不同干预措施加以比较的研究方法。没有考虑到原发病种的不同和病理分型的差异等因素所带来的偏倚与误差,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免疫球蛋白A型(immunoglobulinA,IgA)肾病等所致的肾功能衰竭均有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如将其混为一谈则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亦不利于中医疗效的评价。因此建议按照原发疾病,逐个深入研究,加强对单病种疾病的认识,总结其治疗规律,从而逐渐达成单病种疾病的诊治共识。

又如IgA肾病,其被临床认识已有30余年,据近年的文献报告,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认为它是一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如单纯以某一方案进行治疗,难免出现顾此失彼、力穷效微的局面。因此对于此类复杂疾病,在临证中既要重视中医传统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更要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结合理念。以辨病为纲,辨证为目。在寻求疾病治疗的普遍规律——辨病论治的前提下,再加以辨证论治以寻求疾病治疗的复杂规律,两者有机结合可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治法和方药,方能更为准确而有效。

再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为例,目前临床仍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进行治疗,此类药物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但其存在毒副作用大的缺点,有时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或不良后果,导致患者中途退出治疗;当激素减量时还会复发,存在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等诸多棘手问题。中医药在减毒增效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如能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激素使用的阶段、剂量及反应的不同规律,加以中医辨证用药,以降低激素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帮助顺利撤减激素,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此类西医已有明确治疗效果,但仍存在较大局限的疾病,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中西合璧、扬长避短,才有望在难治性肾病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研究,学术创新是亮点,临床疗效是关键,机制探讨是根本。如何才能出现学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之新局面,我个人认为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1要重视临床资料采集和管理

目前各大医院肾科门诊业务都十分繁忙,许多医院肾科年门诊量达8万~10万人次。大量的临床病例是我国肾病医生研究肾病特别优越的条件,也是一份十分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及时将这些病例的原始资料详细收集,如何能做好病人的随访工作?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以及它对疾病的预后影响也拿不出确凿的依据。由于病人多、工作量大,可以先从科研病人和疑难病例做起,建立电子病历,设计切实可行的数据库,希望我们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忽视了临床资料的收集和保存。

2寻找合理的研究切入点

如何发挥中西医各自特色,形成有机结合以期达到最大的整合优势?以下列举几个不同特点的中西医结合类型加以说明。

2.1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如对痛风性肾病的治疗,中医药在改善肾功能方面疗效较好,但在降血尿酸和降血压等方面就没有西药快。因此,在对痛风性肾病治疗时常用中药改善肾功能,西药碳酸氢钠、别嘌呤醇或痛风利仙来降尿酸。我科以益肾活血泻浊汤(生黄芪、红花、狗脊、土茯苓、制大黄等)治疗48例痛风性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结果显示,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4例,稳定4例,无效2例,显效率58.33%,总有效率达87.5%。

2.2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如重症IgA肾病病理有增生硬化者,如未得到积极治疗很可能在短期内就发展到肾功能减退,而且进展十分迅速。在治疗这类病例时,凡见血肌酐上升迅速、24h尿蛋白定量大于2g者,笔者常在中医治疗的同时配合小剂量(30mg)激素加骁悉(0.75g/次,2次/d)。经观察,大多数患者肾功能能稳定或改善,尿蛋白量也有下降。临床观察发现单纯西药治疗方案易导致合并感染,如带状疱疹,甚至重症肺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联合免疫抑制剂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并很少合并感染。

2.3中西医结合各有侧重例如,狼疮性肾炎在急性活动期,当以西药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配以中药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可以减少激素副作用,对细胞毒性药物的肝损伤和骨髓抑制也可用中药来保护;如处于稳定期,则以中药调理为主以改善症状,调节免疫紊乱,减少西药用量,减少蛋白尿,可起到较好作用。

2.4对于临床出现的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发掘中西医结合优势例如,腹膜透析中由于腹膜高转运而引起超滤衰竭是影响腹膜透析疗效的常见难题。江苏省中医院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旨在观察含黄芪腹透液对高腹膜转运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腹膜超滤功能的影响[1]。该研究观察了治疗组(含黄芪腹透液)与对照组(市售腹透液)各17例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在治疗前后透析超滤量、腹膜溶质转运性能及葡萄糖吸收率的变化。观察发现治疗组治疗后第1个透析周期超滤量和24h总超滤量明显增加,治疗观察期高糖透析液使用量减少,葡萄糖吸收率有降低趋势,并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腹膜对溶质的转运,总有效率76.5%,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得出结论:腹透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可有效地提高透析超滤量,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腹膜的超滤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3中西医结合疗效也要经过循证医学的检验

开展循证医学研究,要沉下心来。任何一项循证医学研究结果都有其特定的研究人群(适应证范围)、具体用药的选择和有限的观察期限。根据肾病的特点,其疗程不可太短,有些疾病治疗在短期看不出疗效,但延长疗程,疗效就显示出来了。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半年至一年为1个疗程较妥。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IgA肾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收集了1016例IgA肾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探索IgA肾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2],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资助了慢性肾脏病及膜性肾病的研究,其中,“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证治优化方案的示范研究”,试图建立被国内外医学界普遍认可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优化并制定能反映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最高水平的治疗方案;“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膜性肾病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试图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明确以中医药为主治疗膜性肾病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从而确立中医药在难治性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相信这些研究项目的完成,必将使中西医结合肾病的临床研究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有巨大的创新和发展潜力,也使得我们有可能在此领域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学科是一个开放性、多态性、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中西医结合肾病研究同样任重而道远,我们这代人完成不了,还要由下一代人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ShengMX,SunW,JiangY,etal.EffectsofAstragalusonperitonealdialysisultrafiltrationfailureinhypertransportCAPDpatients.ZhongguoZhongXiYiJieHeShenBingZaZhi.2007;8(4):205208.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盛梅笑,孙伟,江燕,等.含黄芪腹透液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超滤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4):20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