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

时间:2022-03-30 21:08:54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SYB创业培训;提升;培养

一、前言

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大力支持。创业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务实的行动。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2001年经劳动保障部和国际劳工组织协商确定,在我国全面引进并组织实施“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系列创业培训项目。项目名称简称“SIYB中国项目”,其包括GYB、SYB、IYB、EYB四个培训模块。为了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创业培训模块是SYB(start your business)的意思是创办你的企业,2012年4月,我院引进该项目,率先对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开展SYB创业培训课程教学和实践,2012年下半年至今向全院的学生铺开。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一些问题,并就我院当前SYB创业培训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来阐释相关问题。

二、我院创业培训模式的现状

目前,我院大学生创业培训还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主要表现如下:

(一)培训内容的设置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变化

目前,我院创业培训整个课程体系没能很好的与学生创业能力紧密结合,培训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和相关案例没能够很好的结核社会的现实,再加上我院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还不够清晰和强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培训形式缺乏丰富

培训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主要还是停留在教师灌输式的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比较少见,这样学生不但觉得教师所讲的内容死板教条,而且还觉得单调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致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无法得到系统的培养。

(三)培训实践缺失

现阶段我院对于创业培训课只是纯理论讲授,实践培训还只是“一纸空谈”,有的话,也只是安排简单的课堂讨论,或安排简单的市场调研,让学生提交一份调研报告。课堂中存在着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相脱节的现象。在创业培训过程中,如果缺乏实践教育和应用,学生就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其知识体系,难以掌握和灵活运用。

(四)创业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从目前我院的创业培训师资看,绝大部分担任培训教学的教师自身并没有创业实践的直接经验,在培训过程中无法给学员以“行情”的指点,充其量只能进行一些诸如优惠政策宣传、创业能人介绍、开业程序指导、经营理念讲解,学员从教师处得不到多少创业行情方面的信息。教人创业的前提是“懂行”,要想让学员对创业培训满意,教师自己先要做个“懂行”人,但实际情况又决定了担任SYB创业培训的教师自身无法具有这种直接的实践经验。

三、活化SYB创业培训模式基本途径

(一)整合资源拓展SYB创业培训内容

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已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顺应电商产业的发展趋势,我院应积极探索电商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序推进我院大学生SYB创业培训内容的创新。总体按照SYB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环节和步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训和指导相结合的总体要求,并安排上机演练和当地电商企业观摩实训。因地制宜针对我院实际情况,由培训专业师资和企业家等专业人士,在原有的SYB创业培训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有关电商技能实践课,包括电子商务应用基础、淘宝平台开店与运营、淘宝美工、客服、进货与销售、网络营销、实战操作等电子商务培训课程,适当延长培训周期,增加总课时。使得学生们能够了解多种实际而新型的创业技能。

(二)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创业水平

大学生SYB创业培训形式可以并不局限于教室,可以到教师外进行商业模拟实践,如个人工商行政部门,税务部门窗口,银行业金融机构咨询的理解企业登记、税务登记和融资业务,进入区域市场评估的调查,了解客户、竞争对手分析、确定营销计划的在线业务等等都可以进行模拟实践,通过模拟实践不仅是对培训教学是一个实践尝试,也是巩固和深化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模拟实践,也将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的实践发展的创业精神。同时,注重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社会群众,开办创业标杆(领袖)培训,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和跟踪性的指导,挖掘学生的创业能力,进一步推动整个学院创业的氛围。大学生,一方面,有一步的计划开展创业模拟实践,建立大学生创业组织,通过定期业务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如ERP沙箱竞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沙龙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使SYB创业培训内容,以反映和巩固在实践中,扮演指导和评价SYB创业培训和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支持和引导他们进创业行孵化。我院于2014年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将SYB培训课堂搬进创业园,让学生通过全真为主,仿真为辅的市场环境孵化模式,在创业园区,学生们可以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使得学生更直接地了解市场,服务于社会,从而提升学生创业的实践技能。为此,创业园为SYB创业培训实践教育提供了无线开放的平台。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创业培训教学质量

SYB创业培训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这就要求担任SYB创业培训的教师最好本身具有创业实践的直接经验,在培训过程中,通过现身说法以提高培训效果。因此,要提高培训效果,学院应该整合行业专家、职业咨询师、优秀企业家等各类人才资源,建设一支既有创业指导教师主讲,又有工商、税务、金融、安监等部门专业人士兼职串讲,还有县内农业、科技等领域技术骨干提供技术指导、创业成功人士传经送宝的师资队伍。同时,学院每年应选派1至2名专业教师外出进修,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教师授课大比武评比活动,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定期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和相关政策专家参加创业培训教学和创业指导,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创业培训教学质量。(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工司,创业培训手册,2010年9月

[2]文静,《中国青年报》,2011年03月03日

[3]陈健瑜,《阳江日报》,2015年1月7日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范文2

xx党委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将其作为加强班子建设、提升领导干部、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性锻炼的重要工作来抓,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培训任务。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师党委以龙珍精神和小白杨戍边文化为引领,以提高xx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和履职尽责能力为重点,统一思想,统筹谋划,认真研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师党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下达xx年xx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的通知》,对干部培训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和要求。师全年培训干部3657人次(师全员教育大培训);完成兵团党委组织部培训班次63个,选派各类干部115人次。其中:团处级以上领导干部61人次;出国(境)培训7人次。完成师党校31个培训班次,培训干部1310人次。其中:计划内培训班次16个,计划外培训班次10个,继续教育班次5个。培训团处级党政领导干部251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71人次,专业技术人员315人次,科级以下干部595人次,女干部395人次,少数民族干部13人次。培训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166人。赴辽宁对口省市培训班次9个,培训干部240人次。全师参加网络学习干部1037人。

二、主要做法

(一)机制健全,管理到位。师党委成立了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师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师干教领导小组组长,定期研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常过问干训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重要的主体班次的开班仪式,师领导亲自参加并作动员讲话。师党委组织部根据干部培训规划,年初制定培训计划,对培训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培训班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组织实施做出了明确要求,确保责任职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具体人员。师党委党校根据年初培训计划,详细列出每个班次的具体教学计划,并适时召开协调会,对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在教学内容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以教育培训与党性锻炼相结合,以理论武装,党性修养,研究问题,提高能力为原则,从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设计和安排培训方案,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我们根据中央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把路线教育活动的有关内容列入教学方案,按照先学一步的要求,增强了党员干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意识和能力。如:针对团处级领导干部理论提升培训班、基层连队党支部书记及连长培训班,我们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二)突出重点,成效明显。xx年,xx党委在培训内容上以围绕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对十八大精神、兵团四史、兵团政策和创新社会管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先后举办了团场、师直单位团处级领导干部理论提升培训班、科级干部培训班、在职公务员培训班、初任公务员培训班、妇女能力提高培训班、中青班和纪检干部、组工干部、宣传干部、团场党支部书记及连长培训班,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各部门骨干496人次。在培训专题上,一是以理论教育和党性修养为主题,设置系列专题,提高各级基层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二是围绕兵师党委扩大会议精神,重点研讨xx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方面的新思路、新政策、新规划,增强各级基层干部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务实创新、只争朝夕、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意识;三是重点学习经济管理、“三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四是弘扬以唱响兵团精神、龙珍精神、小白杨戍边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军垦文化。培训形式上,运用案例式、互动式、启发式等现代授课方式,改变过去“填鸭式”教学模式,聘请师机关部门领导、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讲课,特别是学员们互动式讨论,使基层干部听得懂、学得透、用得上,深受学员欢迎。如:今年,我们主动邀请兵团党校副校长强始学、党校教师付英和兵团干部管理学院刘希海同志到师党校上课,学员普遍反映效果很好。

(三)借助对口援疆,创新培训方式。今年,xx借助对口援疆,拓宽了基层干部的视野和知识面。根据xx干部人才赴辽宁挂职培训工作计划,xx年,师确定9个班次、240名干部人才分别赴辽宁省抚顺、丹东、朝阳、葫芦岛等四个对口市进行培训。其中:交钥匙工程2个班次、80人;交支票工程7个班次(赴辽宁挂职、教育班、卫生班、农业现代化培训班、财务管理班、社区管理班、组织人事班、未就业大学生培训班),共计160人。赴辽宁四个对口市挂职锻炼10人。目前,已圆满完成培训挂职任务,完成计划的100%。在对口培训中,我们实行了师党校与辽宁省对口市“1+1”培训模式(在xx党校和援疆省市分别培训一个阶段)。如:今年,举办的第十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xx党校先期培训20天,到辽宁省培训40天,返回xx党校后进行培训总结。通过对xx与内地的相互交流学习,不仅拓宽了学员的思维,接受了新的知识,同时也认识到了新疆与内地的差别,提高了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认真落实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意见

xx党校系xx职业技术学校、兵团广播电视大学xx分校、兵团农广校xx分校、xx技工学校等多校合一的综合性单位,一套班子、多块牌子。师党委常委、副政委、组织部部长蒲福明兼党校校长,设常务副校长、副校长等领导职务,主要业务科室为干部培训部和科研办。

(一)落实《意见》,抓好培训。师党委高度重视党委党校工作,师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到校调研指导工作,并为主体班学员上课。师党委组织部与学校共同研究教学计划和教学要点。制定了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党委党校工作的意见》,从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教学培训、科研咨询、人才队伍建设、学风校风建设等方面,对党校工作提出了具有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师党校坚持创新教学、质量立校的办学方向,以党的理论为主课,以党性锻炼为核心,以提高干部素质为目的,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干部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今年,组织党校8名教师参加了兵团党校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承办了全师副处以上干部十八大精神和兵团党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培训,参与了xx党委组织的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任务,成立了七个理论课题组,围绕师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六大战略”和城镇化、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和对口支援等课题,深入团场、企业开展调研,完成了31个培训班次、1310人次的培训任务。

(二)结合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xx党校坚持质量立校,围绕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工作中心、能力建设四个方面,着重抓好三个“设置”:一是设置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党性实践锻炼课程;二是设置提高干部推动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能力的课程;三是设置提高干部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在教学模式上,通过与上级党校、对口支援省市党校合作,学习新知识新政策,交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借鉴先进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实施了案例库建设,开展了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和军事训练等,创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邀请师领导和师机关部门领导、团场、政委以及各行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完善集体讨论教学计划、集体备课和课前调研、课中检查、课后总结等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机制,实现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强化学风建设,提高培训效果。按照中组部下发的有关学员勤俭节约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学员管理、师资管理。为加强对学员培训管理,实行专人跟班制度,每期培训班,师党委组织部都派专人全程参与,跟班管理,对迟到、早退、无故缺席人员一律予以通报批评。建立健全了干部培训档案,将干部参训情况、培训考试成绩收录其中。同时,把干部学习培训情况作为考察干部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到培训与使用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干部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注重学习、积极参加培训的良好氛围。创新学员管理方法,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学员、教员教学评估体系,通过主体班次党性教育、党性分析会、参观孙龙珍纪念馆,增强学员党性教育、公仆意识,实现学员管理科学化。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教师资源优势互补、专兼结合、内外结合的办法,争取专业教师到辽宁省培训及国培、省培政策。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兵团党校、干部学院等合作,整合各方面教师资源。同时,通过专职教师参加师党委重要会议和师党委中心组学习等方式,扩大教师知识面,不断加强教师理论思想素质,提升教学质量,让学员真正学到知识,发挥作用,指导实践,促进发展。

(四)落实教学保障,提升培训能力。根据xx党委党校干部培训基地“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了课外教师库,各类教师特别是兼职教师得到了相对固定,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师党校聘请师保密局、组织部(人事局)、政研室、政法委、发改委、农业局、国土资源局、教育局、民政局、劳动局等部门的主要领导为客座教师。根据援疆干部理论水平高、了解政策多、信息面广的优势,聘请援疆干部为党校客座教授,并安排专题讲座。同时,加大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培训经费全额拨付,专款专用,做到办班有计划、经费有保障。对学员食堂住宿实行社会化管理。借助对口援疆政策,争取了361万元资金加固两栋教学楼,拥有标准套房36间,床位81张,学员宿舍配有空调、彩电、热水器,食堂可同时容纳200多学员就餐。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有效实施;国培计划;关键环节;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113-03

“国培计划”是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培训,它要求培训具有“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国培计划”坚持以“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为导向。对于组织实施项目计划的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来说,开展教师培训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包括对培训对象的需求调研、方案研制、师资配置、课程建设、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具体工作。结合多年来开展教师培训的经验,我们在实施“国培计划”的实践中,提出了加强调研分析――摸清需求;以需为本――精心设计;创新教学――互动参与;全程管理――后续跟进的培训工作过程管理。综合运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参与式研讨、案例观摩、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现场学习以及访谈、问题诊断等多种方式落实培训任务,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在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我们只有抓好培训目标定位、培训内容选取、培训师资遴选、培训方式选择、培训组织管理等影响培训效果和质量的几个关键环节,才能为顺利实现“国培计划”目标提供可靠保障。

一、认真做好调研分析,为有效培训奠定基础

教师培训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因此实施“国培计划”必须遵循教师培训的规律,要清楚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培训需求,明确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做好培训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1.做好培训前的调研分析,了解培训对象及需求

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源于对培训对象的了解。只有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及参加培训的需求,解决“培训谁”的问题,分析他们的所想、所求,才能使培训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参加重庆市农村小学骨干教师顶岗置换脱产研修的学员,是重庆市区县农村小学选的优秀教师。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有的教师在本校及地区的学科教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培训教师对本次培训内容安排的接受程度与参与态度,是影响本次培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我们从了解学员情况人手。通过对部分学员进行培训前的问卷调查及走访区县教委、学校,与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及老师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期望、意见及建议,将所了解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分析,以此作为制订培训计划的依据。我们把所了解的不同需求和问题安排到各个教学主题里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与讲解,同时把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本次培训共同研讨的问题设计到教学活动中解决。其次,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要求每人上交一份原有教学设计方案,通过组织学员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交流,了解学员原有的教学情况,分析学员存在的教学问题,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奠定基础。

2.明确培训要求,确定培训目标

确定培训目标是保证培训有效性的关键环节。(1)必须明确“为什么培训”。这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部及市教委有关“国培计划”文件的精神实质,准确了解和掌握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对开展本次“国培计划”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要清楚了解参培教师情况及培训需求。由于每个教师的基础条件和具体情况不同,对培训的需求和期望较大的差异。通常所说的教师需求,是指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的能代表本次参培教师共同愿望的需求。我们通过前期调研和分析,综合形成了本次参培对象对培训的三方面需求:观念及知识更新需求、实践方法指导需求、成长示范与引领需求。(2)实现政府与教师对培训目标要求的一致性。我们将教师的培训需求与上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融教师培训需求于实现国家对培训目标要求之中,在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来确定本项目培训的目标,即“一重点、二转化、三形成”。一重点是,重点培养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有一定影响的“种子”教师;二转化是,通过对培训研修成果的形成与转化,促进小学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国培计划”的作用;三形成是,探索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农村小学骨干教师研修方案,创新培训研修的途径、内容和方式,为有效开展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有益探索。

二、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培训目标确定后,要精心设计培训形式、内容、过程及组织管理等教学活动的细节。这是搞好培训的又一关键环节。

1.围绕目标制订培训计划,针对要求安排培训内容

制订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是实现有效培训的关键。这是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针对培训需求及目标,我们将本次研修培训设置成四个阶段:集中研修阶段、影子研修阶段、反思总结阶段、岗位实践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培训内容既相对独立而又各有侧重,四个阶段紧密联系,构成完成培训目标任务的一个整体。集中研修阶段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为目标,主要安排以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内容,共设置了六个模块: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拓展、专业技能提高、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科研方法、教师示范引领。在影子研修阶段,安排参培教师到“影子学校”,通过“影子教师”的“传、帮、带”开展研修学习。在“影子研修”期间,学员亲身感受名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技能,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吸纳、重构自身的知识素质。在反思研修阶段,参培教师运用从培训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感悟,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并相互交流。大家在这种反思与交流中获得知识与经验,促进成长。在岗位实践研修阶段,参培教师通过前几个阶段的培训之后,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和状态出现在本校的讲台,进行教学实践,开展实践研修。

2.坚持“国培计划”导向,精心设计培训教学形式

教师培训的目标是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得以实现的。培训活动是培训内容的载体,对培训活动细节的精心设计是关系到培训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我们在设计培训活动时,将重点放到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施“国培计划”中,我们对培训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改变以往单一的“专家讲授”培训模式,探索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紧扣新

课程标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安排培训内容,在教学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学、观摩教学、互动研讨、教学实践,创立了“专家引领--实践观摩--反思总结”的培训研修模式。通过专家讲授提升认识,通过实践观摩感悟体验,通过反思总结内化结果。

三、认真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凸显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是实施培训计划并取得成效的可靠保障。

1.精心遴选培训师资,优化培训教学团队

培训师资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又一关键因素。我们精心遴选培训师资,要求培训者是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熟悉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并在相关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中有所建树,在全国和地区教育教学中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专家型教师。为了满足“国培计划”作为高端培训对培训师资的多样化需求,要求来自中小学一线的特级教师不少于培训师资总数的1/3,市外专家不少于培训师资总数的1/3,以确保“国培计划”对教师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的实现。

2.针对培训教师的学习特性,改进培训学习模式

“教师培训应该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关注与教师职业发展有关的态度、知识、技能,关注教师现有的工作绩效与组织变革和外在环境变化所要求达到的绩效之间的差距”。教师培训是针对成人的教育培训,而成人的学习有其独特性,不容忽视。(1)成人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教师参加培训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总是希望了解自己愿意了解的,学习自己愿意学习的。(2)成人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教师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来参加培训的,培训学习中追求的不是对基础性知识的系统学习,而是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和寻求解答的学习。(3)成人学习是一种资源共享的学习。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对问题有其独特的看法,培训为这些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4)成人学习是以提高实效为目的的学习。教师对培训内容追求实效性,要求学以致用。培训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更新思想,更新观念,如何将所学所了解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针对培训教师学习的特性及对培训的期望,我们在本次培训中采取了教师参与度比较高、实践性比较强的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使参培教师由被动接受型转变成主动参与型的学习者,参培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并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如何有效观课议课”一课中,主讲教师吴家平老师首先以讲授方式对如何观课议课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带领学员到附近一所学校去实际观摩一堂课程的教学并录制教师上课资料,回来之后针对录像资料组织学员开展议课,讨论总结并提炼形成有效的观课议课要点。参培教师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方式收获较大。

我们成功地开展了“影子研修”培训。通过对“影子研修”环节的精心组织安排,创新培训思路及方式,使参培教师无论在显性知识还是在隐性知识方面都有了较大收获。例如,参加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影子研修”的学员,通过参加“影子学校”的各种活动,亲身感受和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对谢家湾小学“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校园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参与教研活动中,被学校浓郁的教学研究氛围所感染,亲身体验了名校教师对科学真理追求的精神和对教学工作的严谨态度。用参培教师雷娟的话说:“‘影子研修’使我终生受益,‘国培计划’将改变我的人生。”

四、加强培训管理,实现对培训管理的全覆盖

培训管理是影响培训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培训管理主要包括培训的目标管理、培训的过程管理等内容。在开展培训工作中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机制,是确保顺利完成培训任务的保障。

培训的目标管理是为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和培训目标的实现所开展的组织、控制和协调管理,它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过程管理是使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与调控,使培训过程自始至终沿着既定的目标向前推进,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创新培训管理,建立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管理,在培训中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参培教师在愉悦的心情下参加培训学习,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我们加强对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在本次培训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在集中研修与反思总结阶段,除加强对本阶段的目标要求管理外,采取了双班主任制,为培训班配备行政和专业班主任,聘请教学一线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作为专业班主任,较好地解决了培训班的常规管理与专业活动指导管理不协调的问题。在影子研修阶段,我们加强与区(县)培训基地以及“影子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了高校、培训基地、“影子学校”三级协调管理的机制,形成了三方协同开展培训的局面。在岗位实践阶段,我们与学员所在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及送培学校加强联系,落实各个部门对学员在本阶段的管理任务,注意激活学员所在学校参与指导学员研修的活力,促使教师从本校教育教学需要出发,既要解决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专业发展的问题,又要考虑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需求,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未来发展目标加以结合,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需要统一起来,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我们安排指导教师加强对实践研修指导,到学员单位对岗位实践研修情况进行调查,做到了整个培训过程管理的全覆盖。

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学习工作。忽视对培训的后续管理,会导致教师培训学习的知识不能被内化,培训成效不能巩固,影响培训的实效。因此,对培训管理需要延伸到培训结束之后。我们对培训的后续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建立学员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创建交流学习平台,共享学习实践成果;三是及时了解学员动态,加强交流沟通;四是关注学员成长,促进可持续发展。

教师培训是一项涉及国家教育大计和教师发展的事业。为此,我们需要对教师培训工作不断研究、实践、总结与创新。我们应以“国培计划”为导向,转变教师培训的理念,改革教师培训的内容、模式和方法,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的,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认真总结“国培计划”实施工作中的经验,发挥“国培计划”在教师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培俊.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确保“国培计划”顺利实施[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2)

[2]黄佑生.“国培计划”:为教师培训导航[J].湖南教育,2010,(10):32-33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创客空间;信息化;培训

目前创客空间教学培训所采用比较多的是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形式比较单一,课程与行业需求之间关联性不强,很多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创客空间培养的学员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以信息化教学培训为导向的创客空间建设正是基于以上问题开展研究。

1依托学校智慧教学平台解决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

创客培训课程过程中依托学校智慧教学平台开展训前、训中、训后培训。网络教学平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务处的在线学习网站,讲师可将培训课程手动添加至学习网站,在培训课程里设计制作每章节的内容,即在版面中添加了文字、图片和视频。另外,讲师在该网站的课程中上传了参考资料,布置了作业以及答疑。第二部分是手机APP“学习通”,讲师可利用“学习通”在课堂上通过投屏功能答疑,发起签到、选人、抢答、主题讨论等活动,并且即时记录考勤,对创客加分、扣分以及评讲作业。训前,创客利用手机登录该软件作预习。训中,讲师运用“学习通”与学生开展教学互动。训后,学生复习培训课程的内容和上传作业,讲师为作业写评语指出了创客的问题。通过信息化加强了训前、训中、训后三部分培训板块,特别是训前和训后的预习、问题讨论、得出初步解决方案等,引导创客更多的进行主动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确保培训过程中讲师有更对的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地解决关键的问题。APP方便随时提问、讨论、回复使讲师与创客之间的互动、创客与创客之间的互动不局限在创客空间的培训课堂里,为创客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由图1可看到信息化教学分为训前、训中、训后三部分教学板块,训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完成在线学习、在线讨论、训前练习,讲师则跟踪创客学习和收集学习问题,然后安排课堂教学。训中讲师按照教学进度组织系列培训活动,即讲师示范、实时指导、归纳总结、考核评价,创客则进行小组讨论、实践操作。训后讲师布置作业以及下次的工作任务。由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培训链条。

2融入行业实践经验解决培训内容不适应行业需求的问题

编写出版了教材《设计色彩与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使用传统的设计色彩教材满足不了行业的需求与创客人才培养,需要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应用规律及详实案例,掌握色彩搭配在产品设计行业中的应用,创客在完成该课程培训以后将具备行业色彩搭配的知识与技能。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课程结合了各类设计大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创意设计大赛、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智能产品设计大赛等,让创客把基础知识结合实践应用,考核方式以他们参加各类设计大赛的形式为主,通过竞赛的成绩检验创客对于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竞赛主要由企业参与命题,以平面类作品为主。在第九届(2018)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创意设计大赛-“澄海杯”智能玩具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鼓励奖,2018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得平面类全国三等奖、广东省赛区一等奖,讲师获得了广东省赛区优秀指导教师。这是以信息化教学培训为导向的创客空间建设的成效。

3对培训内容进行改革解决培训课程与行业间脱节的问题

将机械制图课程中的三视图观念引入到手绘培训课程里,以便创客在造型的过程中能更系统地联结运用机械类课程知识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基于改革实践的经验发表了论文《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探讨---引入三视图观念的设计素描教学案例分析》。把行业色彩计划的部分内容融入到设计培训中,出版了色彩行业培训教材《设计色彩与构成》,重点培养创客在各设计行业中的综合色彩应用能力。以上两项培训课程内容的改革均有效加强了培训课程与行业之间的衔接。

4特色与创新

4.1培训内容改革与信息化结合。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对创客空间开设的培训课程进行内容改革和结合信息化开展教学。内容改革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出版了教材,色彩行业培训课程教材《设计色彩与构成》内容引入了色彩搭配师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即色彩搭配在各设计行业中的应用。第二是发表了论文《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探讨---引入三视图观念的设计素描教学案例分析》,该论文论述的是如何运用机械制图三视图观念进行手绘。这是创客培训教学的最新成果,能有效利用理工科学生的理性思维优势加强创客的造型能力;第三是手绘徐鹏融入了行业手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将教师手绘示范与教学视频相结合,针对重点和难点录制了教学视频。结合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让创客培训内容变得易于理解、接收,课堂气氛更活跃,教与学更有趣味性,讲师与创客、创客与创客之间的互动更密切,教与学的体验感更好。4.2融入翻转课堂理念的智慧课堂培训模式。针对手绘培训,融入翻转课堂理念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其内涵是融合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的特点和优势,以“学习通”等教学平台为载体,利用翻转课堂,实现课堂由单一的培训教学转变为训前、训中、训后三环节。智慧课堂使翻转课堂具备了全新的依托平台,有效实现了教学全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更注重创客的学习基础,通过组织创客训前在线自主学习,讲师能准确把握创客学习状态和培训效果,找准问题所在,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培训过程。讲师的角色由单纯的教导者向创客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转变。培训过程中注重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简单的问题由创客自主学习解决,较难的问题由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探究加以解决,培训主要用来完成具体的任务,从而培养创客更为成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学习占比70%,包括讲解和讲师示范,主动学习占比30%,包括练习和小组讨论。在信息化培训中,被动学习占比30%,主要是培训课堂的展开,主动学习占比70%,包括训前的讨论区提问、在线学习、训前练习,训中的学生示范和展示、小组讨论、实作和演练。信息化教学培训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在主动学习方面提高了40%。教师为培训课程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录制了教学视频。视频共24部,时间在15至30分钟,内容是讲师通过绘画示范解答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过程。绘画过程中加入了讲解,重点和难点部分加入了动画和文字解说,引导和集中创客的注意力,加强理解。创客通过“学习通”或网络教学平台随时随地的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在观看的过程中有疑问可以随时将问题发到APP讨论区让其他创客参与讨论得出结果,培训课堂上讲师针对讨论区的问题进一步分析解答,有针对性及高效的解决问题。4.3培训过程设计。(1)回顾以往的知识点复习上一次培训内容的重点。(2)讲评任务开展情况通过网络培训教学平台点评创客工作任务,现场让创客指出问题并上台分享。(3)检查创客在线学习情况让创客通过手机APP学习通或学校网络培训教学平台提前观看培训内容,创客可以提前观看ppt了解详细内容,包括培训内容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创客也可以在线观看讲师示范的手绘视频了解绘画的方法和过程。另外,讲师将定期在网络培训平台的讨论区加分问题,回答正确的创客可以获得积分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创客的培训情况。(4)培训内容运用数字展台、视频、ppt与板书相结合。讲师在数字展台上演示,讲解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并邀请创客上台绘画产品局部结构;通过边看视频边听讲师解说,让学生了解整个设计过程,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设计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在ppt中设计一些动画讲解产品复杂的结构;重点、难点部分会写板书让创客记笔记。(5)小组讨论3人为一小组,分小组讨论讲师提出的2个重点问题。(6)总结总结小组讨论的问题,指出重点和难点。(7)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邀请创客上台示范,加强互动性。(8)布置工作任务在线布置工作任务,设置规定时间让创客汇报项目进度,创客在网上可下载参考书作为参考。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复杂系统工程;高端人才培养;跨组织协同;跨学科协同;跨文化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66-04

背景

航空发动机是典型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国家战略产品,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机械系统之一。航空发动机涉及“气、固、热、声、控,系统、总体”,具有“多学科交叉、多专业综合”复杂系统工程特点。对航空发动机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航空发动机正处于从“测仿研制”向“自主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这不仅需要研发体系由测仿主导逆向研发体系向自主主导正向研发体系转变,更需要由三代机的“稳态、顺序”研发体系向四代机为特征的“非稳态、一体化”研发体系转变。这些转变,对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面对国家战略需求与高水平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分析了行业人才结构特征及其所具备的知识层次、能力层次和文化层次特征。以保障行业技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为目标,实施校企协同、跨学科协同、跨文化协同培养航空发动机高端人才。

一、国际标杆企业航空发动机人才成长规律

航空发动机国际著名三大标杆企业(GE、PW、RR)研发队伍的人才结构一般分为通用型人才、专业型人才、系统型人才。通用型人才具有通识教育底蕴,泛指刚刚进入企业的技术员工;专业型人才是从通用型人才成长起来,以某一专业方向为专长,将来会成为某一专业方向的首席专家或专家;系统型人才也是从通用型人才成长起来,经过专业型人才阶段,以至少三个专业方向为主干特征的多学科交叉型专家,将来会成为某一型号总师、系统总师和高级项目经理,见图1。从动态规律看,三类人才在不断转化之中,通用型人才80%转化为专业型人才和系统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和系统型人才中的20%会成长为相应的专家、首席专家、型号总师、系统总师和高级项目经理。

三类人才的基本知识结构的基础来自于大学的学历培养,在知识层次、能力层次和文化层次上具备如下基本特征:在知识层次上,要求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宽泛的多学科背景和国际化的领域认知;在能力层次上,要求具备四个层面、十二种能力。四个层面分别为战略、战术、表达和实践层面。在战略层面上应具有全局思维能力、极限思维能力和超前思维能力,在战术层面上应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表达层面上应具有文字表达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层面上应具有领导实践能力、团队实践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等12种能力;在文化层次上,具有从事航空行业的自豪感,热爱航空行业的情怀,兼容并包的大气品格,心系国家的使命感。

三类人才的成长呈现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的三螺旋型态势。三螺旋的核心基础是学历教育,奠定三类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架构,三螺旋的两翼是企业实践和非学历教育的多点结合,协同发展。三种人才的成长是在企业最终完成的,又反哺大学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大学所提供的长周期系统的学历教育和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的非学历教育是对三类人才进入企业后的提升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能促进三类人才的快速成长。可以说,学历教育是三类人才成长的摇篮,企业实践是三类人才成长的平台,非学历教育是伴随人才成长的助推器!

为此,围绕航空发动机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校企协同,形成顶层设计,制定出培养航空发动机行业所需通用专业人才、专家型人才、系统总师型人才有效途径和实施方法。以我国现有航空发动机技术人员数量、知识结构特征为依据,以世界著名国际三大标杆企业人才结构和知识能力结构为参照,形成我国航空发动机人才培养需求路线图,以保障行业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为目标,制定出培养航空发动机行业所需通用型人才、专家型人才、系统型人才有效途径和实施方法。

二、航空发动机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既有“测绘仿制”、“自主研制”等国家武器装备保障所急需的研究任务,也有面向未来武器装备需求的“自主创新”的探索性研究任务,各主机研究所和企业承担着大小几十个型号任务。尽管各航空发动机主机研究所和企业的设计人员已达到2600人的规模,但是与罗.罗公司的11300名相比,依然有显著人数上差距,因此,保证航空发动机人才数量特别是具有航空发动机专业背景的人才数量是实现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自主研制”和“自主创新”更需要专家型人才和系统型人才。

由于学历教育、企业实践、非学历教育三条螺旋线多点交联,而且三类型人才成长呈现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的三螺旋型规律,以及三类人才必须具备的12种能力。无论是保证具有航空发动机专业背景的人才数量,还是专家型人才和系统型人才的培养,都必须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广泛的国际合作渠道和先进的实践实训基地作保证。为此,必须实施人才培养的五个转变:从强调专业教育向注重系统科学交叉学科的转变,从学术培养向注重实践实训基地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从单一国内行业背景专业知识向综合的国际化多元知识结构培养的转变,从单一学科和环节向全生命周期设计、制造、使用、维护一体化培养体系转变,从单纯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高度耦合培养转变。从而形成多元化教育培养体系构架,见表1。

学历教育是核心基础,分为专业学术型、专业工程型和学科交叉型。专业学术型的目标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着力造就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思维活跃、能够把握国际学术前沿的学术型人才,是未来专家型人才的摇篮;专业工程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经验和一定的理论功底、能够解决行业重大工程问题的专业型人才,是未来通用型人才的摇篮。学科交叉型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能够以交叉学科角度引领航空发动机系统发展方向的综合型人才,是未来行业系统型人才的摇篮。

非学历教育是手段,主要包括入行培训、专家培训和系统培训等模块。入行培训的目标是针对进入行业的非发动机专业员工,定制专门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聘请高校教师授课,加强航空发动机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为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加速成长为通用型人才的助推器。专家培训的目标是具有5年以上发动机相关研究、设计、试验、制造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副总师、技术专家等,具有未来可从事上述工作潜质的专业后备梯队。加强前沿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加速成长为专家型人才的助推器。系统培训的目标是培养一批在知识结构上与国际三大标杆企业高级技术管理阶层相当的领军人才,并提升其应该具有的项目及团队领导力,是加速成长为系统型人才的助推器。

企业实践是人才成长的主要平台,根据航空发动机行业和产品研制特点,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为重点,按入职时间和成熟度划分培养阶段,按专业/岗位划分培养类别,形成不同阶段和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多个专业的系统训练和实践,针对不同人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培训需求和成长特点,着力改善员工思维能力、开拓专业视野、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技术攻关能力。5年内实现通用型人才到专业型人才或系统型人才的转变,10年到15年内打造出相关专业方向的首席专家和专家,并结合型号研制,利用15年到20年内时间,培养造就一定数量的型号总师和系统总师,实现航空发动机人才队伍素质能力的整体提升。在此过程中,不断参加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培训。人才成长为专家或总师后,又可以反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三、协同是航空发动机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

1.跨组织协同创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企业实践是人才成长的主要平台,根据航空发动机行业和产品研制特点,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为重点,按入职时间和成熟度划分培养阶段,按专业/岗位划分培养类别,形成不同阶段和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多个专业的系统训练和实践,针对不同人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培训需求和成长特点,着力改善员工思维能力、开拓专业视野、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技术攻关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参加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成为专家或总师后,又可以反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紧密结合企业对工程类人才需求,双方共同签署共建“全国示范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协议中明确提出共同建设校企联合实践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承载企业培训和学校学生实习。一方面使企业尽早进入人才培养过程,向企业输送急需人才,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行业文化和强化实践技能,为学生毕业后迅速进入岗位奠定基础。通过暑期开展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活动,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员工的实践向结合,不仅为企业解决了问题,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2.跨学科协同创新。传统单一学科与交叉学科结合:以创新航空推进理论及技术为主线,从传统“单学科”课程体系到“交叉学科”课程体系。航空发动机与安全性理论结合形成交叉学科适航技术与管理,发动机与能源结合的以航空能源技术为研究方向的新兴学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发动机与环境结合的以低噪声技术为研究方向的新兴学科流体声学与工程的形成。新兴交叉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又会相应促进传统学科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学科生态。以交叉科学问题为导向,即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实行多学科交叉培养和导师团队联合指导。导师团队由校内(外)跨领域的资深博导组成,设责任导师1人、合作导师至少1人。联合导师团队系统负责制定个性化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国内外交流和学习机会,并为其完成交叉课题等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质量把控。跨学院多学科导师组,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并建设多元化研究生教学、实习平台及科研环境。

专业教育与系统教育相结合:从单一学科和环节向全生命周期设计、制造、使用、维护一体化培养体系转变。为了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需要集成从基础研究、先期技术研究到型号研制的全过程的系统研究成果。从复杂系统学科的角度看,航空发动机复杂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表现为复杂系统的“多目标、多维度、多尺度、多区域、强非线性、强时域”的“气、固、热、声、控”耦合特征;在工程技术上,表现为设计、验证、材料、制造的“输入、工具、准则、数据库、流程、输出”的技术变革。为此,构建系统思维的航空发动机课程,组织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进行授课。

3.跨文化协同创新。国内培养与国际联合培养相结合: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和大学以国际化联合培养为手段,采取包括双硕士学位、双博士学位、国外培训、国外实习、学生交流、暑期实践等多种渠道,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增强其把握国际学术前沿能力,缩短国内外教育差距和科技差距。“双学位班”学生的双导师由校内导师和海外导师组成,并通过学位论文形式,吸引国际一流学者共同承担国际合作任务,联合培养中外双硕士,扩展研究生实习范围,为研究生增强国际文化和技术提供服务。

遵循“依托创新引智基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航空动力学科”的目标和方向,初步形成了具有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实验研究平台、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管理新、重交叉、开放式的国际一流海外导师队伍。

四、初步成效

学历教育、企业实践、非学历教育三条螺旋线多点交联的全生命周期可持续人才发展体系。

1.通过协同汇聚相关学科群优势资源,以前沿科学“引领”、关键技术“支撑”、应用成果“转化”,形成航空发动机可持续发展学科群;依托协同创新研究,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凝聚杰出创新队伍,培养大批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从而实现“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声誉”跨越发展,全面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从而形成2011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的“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优势,形成“寓教于研、工程反哺”的系统格局。

2.优化学历教育人才定制培养体系。以学历教育研究生人才培养满足行业中期人才需求为远景,优化专业学术型、专业工程型和学科交叉型三种类型定制培养。以选、育、评综合改革为支撑点,以多元化招生制度改革,国际化导师、企业导师、跨学院导师队伍构建,创新实践体系建设,多元化评价体系完善为切入点,建立以质量为核心航空发动机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

专业学术型主要有北航“吴大观直博班”、“中加联合博士培养”、“中英双硕士”。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各方面以国际同类高校标准来衡量和考评,采用国际接轨的研究生课程培养体系及质量认证标准,国际化导师,研究课题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目前,学生整体表现优秀,表现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突出。

专业工程型主要有“航空发动机高级才班”,校企联合“全方位、立体式”培养模式,选拔、培养、评价企业全面介入;从传统学校教师单方面指导,到校企联合的双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从学校“实验教学”到校企实践基地和校企联合研发项目为基础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有效缓解了企业对航空发动机主机专业人才的急需,并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发挥了应有的人才保障作用。

学科交叉型主要有“发动机交叉学科班”。以创新航空推进理论及技术为主线,从传统“单学科”课程体系到“交叉学科”课程体系;以航空发动机合作研究为基础的跨学院多学科导师组,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采用多元化研究生教学、实习平台及科研环境。参考国际通用的系统型人才评价指标,以解决多学科系统问题为主要评价指标,主要以交叉创新为导向。

3.非学历教育人才定期培养体系。按中航发动机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再教育规划等用人需求,校企结合共建中航发动机“非学历教育培养体系”,形成入行培训、专家培训、系统培训三类培训架构;并参照三大企业培训课程,形成适用于三类人才的培训课程体系;按照专业知识普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与前沿技术创新、多学科交叉三类人才技术需求,完善三类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主要有通用型人才的“入行培训”“在职工程硕士班”,专家型人才的“专业培训”包括气动热力,结构与强度,适航与安全性,燃料与燃烧,材料与制造,系统型人才的“总师培训”。

4.产学研用一体航空发动机实践实训基地。瞄准三大标杆企业的实践实训基地及研发设施,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用一体的航空发动机实践实训基地,完善企业、学校资源共享机制。航空发动机实践实训基地融合校内实践、企业实践和国际实践基地。校内基地侧重基础实验和创新能力,企业实习基地侧重生产实践,注意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对接;国际实践基地在于增强国际化视野及国际交流能力,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学术交流、举办国际会议、国际学生交换等形成满足不同类型学生需要的多种类实践基地,最终实现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培训能力、面向行业发展要求的国际化实践实训示范基地。

参考文献:

[1]沈金荣,雷凯,束龙仓.研究生工程实践教育平台的实践与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31-135.

[2]卢建飞,吴太山,吴书光,尹承梅.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6,(1):46-48.

[3]姜尔林,马桂敏.试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略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6,(1):48-50.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范文6

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转移培训工程"、"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金蓝领培训"等培训项目和工程,累计培训各类技能人员107.5万人次,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7.5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7.82万人。其中,省首席技师28人,省有突出贡献技师9人,市首席技师56人,市有突出贡献技师61人,市技术能手189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6.7%,万人拥有高技能人才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位,职业培训工作为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我市技能人才总量不大,结构不合理,还不能适应转方式调结构的形势要求;重文凭、轻技能的现象仍然存在,职业培训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培训机构办学规模和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职业培训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省各级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工作。去年月27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今天,国务院、省政府又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贯彻落实《意见》、做好职业培训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做好职业培训工作作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和稳定就业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一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要以"百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转移培训工程"和"金蓝领培训"等项目和工程的实施为抓手,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建立以职业院校、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基础,覆盖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网络。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要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就业的一技之长;对企业新录用的人员,要结合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通过师傅带徒弟、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对退役士兵要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要强化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培养,使他们掌握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要鼓励企业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快提升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水平。要针对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要努力提高职业培训质量。要大力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全面实行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切实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充分发挥其在职业培训中的引导作用。要选择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广、从业人员多的职业,继续组织开展好"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为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实训场地、设备、师资优势,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实训操作实习、技能鉴定等需要。去年年底,市公共实训基地加挂了部级实训基地的牌子,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实训基地的档次和水平。各县区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步伐。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在师资培养、技能鉴定、就业信息服务、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方面与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同等对待;同时,要依法加强对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指导与监管,进一步提高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质量。

三要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力度。要认真执行上级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要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部分,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技工教育发展,加大对承担职业培训工作的技工院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支持力度。要认真做好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由地税部门代为征收工作,确保应收尽收,切实发挥其在企业岗位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明确资金用途、申领拨付程序和监管措施;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审计,防止骗取、挪用、等问题的发生。

四要切实加强对职业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要把职业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更加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动职业培训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范文7

[论文摘要]广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正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就应以人才集聚优化提升产业,以人才优势催生创新优势,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于推动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技能人才短缺将成为制约广东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在过去的五年中,国民经济发展平稳快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一是经济总量大。全省生产总值已由2002年的1350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0606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8,经济总量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地区后又超过中国台湾地区。二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2007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4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87万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三是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39∶61,电子信息、电子机械、石油化工等九大产业主导作用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3万亿元;农业增加值达1746亿元。这标志着广东经济增长方式正步入以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为新驱动力的集约型发展轨道,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完成经济转型的新时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必然带来就业方式的转变,高技术含量就业岗位的增加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使技能人才总量比2005年增加了178万,其中高技能人才比2005年增加了29.05万。尽管如此,由于技能人才总量的增幅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协调,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总量虽然增加了,但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未能得到明显改善。2005年,广东生产总值21701.28亿元,技能人才总量657万人,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1933.5万人(含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33.98%,其中高技能人才98.55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5%①②。2007年,广东生产总值30673.71亿元,年均增幅14.5%;技能人才总量835.62万(截至2007年上半年)③,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2145.4万人④⑤(含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注:在2005年的1933.5万人基础上,加上2006年和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11.9万和100万)的38.9%,比2005年上升了4.92%;高技能人才总量截至2007年上半年,达到127.6万,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5.27%,比2005年的15%上升了0.27%。根据《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目标,以技能人才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的4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20%来测算,广东目前需要技能人才901万,缺口65.38万;需要高技能人才180.2万,缺口52.6万,占技能人才缺口总量的80%。从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广东省2007年第一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本季度,具有技能等级的求职者数量为54.08万,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增长了78.94%和29.39%,但各技术等级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尤其是高级技师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的需求与市场中求职人员之比分别是3.79、1.91、1.65、2.18、1.83”,均远远高出劳动力总量1.31的求人倍率⑥。

从以上数据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广东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供应明显不足,与广东经济发展极不适应,如不能尽快改善,将成为制约广东经济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优化升级的“瓶颈”。

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路径

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来源于三大渠道:一是各类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培养的高级工;二是各类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三是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训练中心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和主要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由于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陈旧,所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只获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这与广东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笔者认为,要加快广东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高技能人才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精湛的生产劳动技艺,能从事技术含量大、劳动复杂度高的工作。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仅靠学校的课堂学习是无法实现的,它必须紧密结合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在实际岗位中进行现场传授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并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运用和验证学习的理论知识,积累经验,掌握技巧,逐渐提升,从“生手”向“熟手”转化,这需要通过师傅带徒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基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而提出的,以“能力本位”理念为依据,它注重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动态性与技能提升的渐进性,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所以,高职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并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将工学结合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

2.完善“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机制,以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催生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推进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拥有一支职业培训师式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但非常遗憾,这是所有高职院校最薄弱的环节。要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创造条件并形成制度,让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这要求生师比有一定的机动性。二是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网络。三是要鼓励教师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把企业的“能工巧匠”请进校园,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五是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各高职院校的评估、项目申报,对教师的职称申报有刚性要求。

3.建立校企融合式实训基地,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提供“生手”向“熟手”转化的通途。校企融合是工学结合最有效的途径。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是技能,高职院校应在提高学生的技术和技能上下工夫,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能力本位转变,狠抓实践教学,加强校企融合式实训基地建设,为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证。校内可建仿真模拟式实训室,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平台。除校内建设具有与专业相匹配的实验室外,更多的是要把视觉触及到校外,主动联系企业行业,稳定、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解决、弥补校内实训资源的不足。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建立校企融合式的实训基地,即学校与企业实行人财物的深度融合,校企双方交叉兼职、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资源共享,实现生产与实训一体化。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关键在于学校与企业要找到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实现“互惠双赢”。

4.以项目导向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现高技能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和难点,项目导向作为推进工学结合的重要方式,起到了带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引领作用。项目导向是指课堂教学以“项目”为主线贯穿课堂的教学活动。项目导向式教学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整合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探索以课程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向注重现实情境的创设,把现实生产生活中明显的或隐含的要素应用到情境创设中来,一方面体现不同学科的特有功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和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5.尽快出台有利于推动“工学结合”的相关政策,调动企业行业积极性,为孵化高技能人才培育良好的政策环境。(1)制定对企业行业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可借鉴国外的经验。(2)制定对企业行业有驱动力的政策导向。一是工学结合成本补偿。对承担工学结合的企业予以税收减免或按企业接纳学生的实际人数拨款的办法,补偿企业因工学结合所付出的成本差。二是政府要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度保障。对有资格参与工学结合模式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包括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立项优先等;对合作办学成绩显著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3)制定对企业可驾驭的运行机制。工学结合的实际运作是一种“双元”式。它涉及两个载体,要同时发挥两个载体的作用。一方面要调动企业培养急需人才的动机与欲望,驱动企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调动学校开拓办学渠道和拓宽学生就业空间的动机与欲望,驱动学校利用企业资源的积极性,实现双赢。同时,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企业产品推广、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是联动和互动的。所以,要制定一种校企双方认可、互惠双赢、企业可驾驭的运作机制,以利于企业在工学结合中的全程参与。

6.加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学需要。“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财政每年安排2个亿,建设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和中职教育实训基地。笔者认为,广东目前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还不够。建议:一是除省财政投入外,各地财政也应加大对本地区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二是挖掘民间资金,调动企业行业积极性,鼓励、扶持他们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为政府、为教育排忧解难。三是组织高职院校集体攻关,申报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资助的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EB/OL]./jrzg/2006-06/11/content_306934.htm,2006-06-11.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创业培训实施;创业意识;创业培训目标;教学安排;评估

作者简介:侯艳(1979-)女,河北行唐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李晓(1981-)女,河北衡水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河北省社科联省级课题“我省创业培训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分析”(编号:20110401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码:1001-7518(2012)08-0009-02

一、创业培训实施的准备阶段

(一)对创业学员的筛选

现在,我国提倡自主创业,更鼓励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进入劳动年龄的人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放式来就业。但自主创业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的,它对创业者的素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创业培训机构在筛选和选拔学员时要严格把关,这样才能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坚定不移的创业意识。什么叫创业意识?简言之,就是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及创业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它是创业者在创业中的动力所在。因为创业不是单纯的想法,它需要实实在在的去实施,在实施它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挫折,虽然培训机构的老师会为学员详细介绍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能否解决,但是在实际中能否好好的做到,这就要靠创业者是否有坚定不移的创业意识啦。它是创业的心理准备,也是前提所在。

其次,要具备基本的创业能力。做好了创业的心理准备,就要考察创业者的能力啦,只有具备基本的创业能力才能,我们才能用最少的时间,培养出最出色的创业者。因此培训机构必须要保证培训的质量,这就要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进行筛选。在筛选中,培训机构应重点考察学员的学习能力、基本经营管理能力、学员的创业条件。

(二)对创业培训学员的调查

因为国家鼓励自主创业,所以在对自主创业者培训这一块有培训费用的补贴。我们要把这些钱用到该用的地方,用到需要用的人身上,比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包括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有创业欲望其他人群,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培训学员进行调查。。同样是参加创业培训,他们培训需求大体相同,但是培训层次却是不一样的,培训机构在培训中应做好参加培训学员的背景资料收集和分析,在培训过程中要突出培训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安排不同的师资,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对学员的基本情况调查可以从一下几方面来调查:年龄;性别;是否有工作经验;受教育程度;是否从事过管理岗位,是否有创业经历;是否参加过创业培训课程等。

(三)创业培训目标的确定

提高学员的基本创业能力,让学员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这是我们进行创业培训的目标。具体目标为:

1.了解企业创办的成功所在及失败原因;

2.能独立估算创办一个小企业的资金数及合理的企业构思;

3.会写创业计划书;

4.了解创办新企业需要采取的行动;

5.对于一些达到创业要求并由好的创业计划的学员,可以让他们参加技能培训,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创业中常见的技术理论和操作问题,方便他们以后的经营和管理;

6.提高学员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懂法、遵法。

(四)培训体系的设定。

培训出什么样的人,要怎样培养,这都要求我们制定出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它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动力体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业意识,它包含: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

2.意志和情感调节系统。也就是我们在创业中所需要的品质。

3.创业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

4.创业知识也就是成功创办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包括:专业、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

5.技能培训体系。因为每个人有每个的想法,他们的创业计划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我们在培训学员时,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教授技术要领和操作技巧。

6.政策法规培训体系。我们要提高学员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了解国家现行的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优惠及扶持制度,这样有利于创业者们在今后的创业之路上走的更好更快。

(五)确定培训教师

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创业者这一特殊人群,我们所要求的老师也有所不同,我们的培训老师不仅要有传授理论知识的老师,还要有教授创业理论知识的专职教师、创办企业成功的企业家、掌握各类专业和职业技能的教师以及掌握政府各类与创办企业、经营企业相关政策的政府部门(如工商、税务、卫生、金融、劳动等)政策专家,对于讲授理论的专职教师,我们还要求她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创业经历、创业能力,并且掌握与创业培训相适应的教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教师队伍是一支综合型的、具有高要求的整合体。

(六)是创业培训地点如何选择

它与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运用相关,创业培训中既包含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行业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静态知识,也包括教学实践的动态能力的培养,即: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现场模拟演示,教师总结优缺点。培训机构要选择适合的场所,要具有代表性,而且能够容纳一定学员数量的。

二、创业培训实施过程

(一)教学的安排。教学一定要强调不同人群的针对性、实际中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一切知识的教授和能力的培养要紧紧围绕着实用性者一原则。在教学中一定注重学员的创业知识学习和创业实践的相结合。为学员安排与成功者的学习交流机会。多进行项目教学,共性化教授,个性化辅导,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

(二)是创业培训课程的创新。课程设计要与教学内容和学员的需求紧密结合。因为学员的情况不同,我们所设计的教学计划也是不同的。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忌理论化。我们可以通过面试、交流、填调查表等方式来了解学员的创业能力、心理、条件及受教育程度等基本情况。也可以通过对河北省现在的经济形势进行预算和分析,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热点为落脚点,选择投入小见效快得项目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模板,即:创业动力模块;政策法规实务模块;小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模块:小企业申办操作实务模块:创业设计制定模块。这样不仅短小精悍,还易学易懂。

(三)创业培训方法的选择。常用的培训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参观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均有其优缺点。通常需要将各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相互配合已达到最佳的培训教学效果。

(四)创业过程中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只用充分的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培训效果。

(五)创业培训过程的监管。良好的监督机制对培训教师和受训学员都是很好的督促,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

三、创业培训的跟踪与评估

为了确保创业培训的质量,达到培训目的,我们必须对培训的效果进行实时的检测和合理的评估,怎样来评估创业培训的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做好平时的监督工作。可以通过意见箱来收集学员对培训课程的意见与评价,并将反馈意见做成统计表,实时掌握和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态。培训教师对于学员所给出的信息要认真地分析总结,次日课上及时解答说明,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上课方法与内容,对于比较大的问题需要变更培训策略的可以征求学员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还能保证培训效果。

其次是制定培训班的最终评估设计。通过评估表,在学期结束时对每一期的学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统计分类,评出等级。评估表可以设计成问答形式,将答调查案以分数等级形式表现,既可以直观的了解学员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对培训课程的内容评价有一个了解。例如:你认为培训内容对你创业有用吗?你有信心将培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你的创业中吗?通过培训,对你有什么改变(或是起到了什么样的帮助)?问题的答案分为1分、2分、3分、4分、5分五个等级,满分为5分,最低评分为1分。总分和问题数的比值就是总的满意度。通过这样的问卷调查可以为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完善和充实提供方便,从而得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创业培训的跟踪就是成立专家志愿团,对《创业计划书》进行评估,为学员提供后续诊断服务,学员在通过全程培训后,要按要求制作一份《创业计划书》。按教学计划,创业培训是没有结业考试的,所以《创业计划书》就尤为重要,它是衡量学员学习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以通过相关部门,号召和组织专家志愿者团队,为创业学员进行义务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还可以组织现场的创业指导专家答辩会,对学员们的创业计划进行现场指导,评价创业计划的可行性与质量。对于比较优秀,可行性高的创业计划,可以把政府担保发放的小额贷款奖励给他们作为创业基金。此外,还可以建立“创业俱乐部”,定期邀请专家团队对创业者在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促使创业项目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孝国.我国创业培训发展浅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5(5).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范文9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北京100009)

摘 要:“首席培训师”的出现是教师培训专业化的重要标志,“首席培训师”主要负责教师培训项目的策划、管理和具体实施。结合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的开展,在分析“首席培训师”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基础上,提出“首席培训师”应该具备的五种意识:质量意识、引领意识、整合意识、沟通意识和研究意识。

关键词:教师培训;首席培训师;中小学;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4-0078-04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师培训工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专业化推进,规范对教师培训从业者的职业标准与资格认定等要求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北京教育学院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院校,先后承担了大量“国培计划”、省市委托培训和北京市的校长教师培训工作,并以高质量的培训实效在全国形成了良好的口碑。2014年,我院率先在培训项目管理中实行“首席培训师”负责制,由“首席培训师”负责学科项目的策划、管理和具体实施。本文结合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实施,围绕“首席培训师”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分析“首席培训师”应该具备的五种意识,以此探索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途径,旨在科学推进专业化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1 首席培训师的职责和任务

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使用指南”中指出“‘国培计划’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设计培训方案、组织集体备课、进行过程指导等工作”。借鉴这一岗位设置的具体说明,作为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首席培训师”应该担负以下几方面的职责和任务:根据需求调研确定培训主题;总体设计学科项目的实施方案;构建培训课程与师资队伍;引领、组织、监控实施过程;主持围绕培训主题开展系列教学活动;进行项目绩效自评,跟踪检验培训效果等。总之,“首席培训师”履行职责的情况和效果,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师培训项目的质量和实效。

2“首席培训师”应具备的意识

2.1质量意识

教师培训的实效如何,质量是关键。因此,作为掌控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核心,“首席培训师”首先应该树立的就是质量意识,且这种意识要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具体体现在如下诸方面。

2.1.1培训前的充分调研

培训需求是培训的出发点,也是培训的归宿所在。培训需求调研是否充分,分析是否到位,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培训需求是多层次的,不仅有学员个体的人员需求和工作需求,还要考虑所在学校的组织需求,以及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和文件要求。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的“首席培训师”不仅要能够从体育教师的角度挖掘,分析其在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知识、专项技能、教学能力或是体育科研等方面的发展需要,还要思考国家、政府关于学校体育发展的各类文件精神,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下降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综合考虑确定培训主题。

2.1.2 培训中的严密监控

决定培训质量的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培训过程组织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为此,“首席培训师”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及时了解、全面掌控学员对于培训实施的反馈,在“业务班主任”的协助下,要努力做到“三要”:一要随班听课,及时关注课堂效果,把握授课教师与学员的教学状态;二要组织学员随堂填写《研修日志》与《课堂评价表》,对评价表进行汇总分析,从中把握学员的收获、问题与需求,为及时调整培训提供依据;三要经常组织座谈、访谈,与授课教师、主管领导沟通,及时完善研修计划。

2.1.3 培训后的绩效评估

“首席培训师”对自己主持的培训项目和组织的培训活动负责,其中的一项标志性行为就是能够“衡量和辨明白己的培训工作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工作改进所做出的贡献”。因此,培训后的绩效评估,特别是基于培训成果的客观的自我评估,是“首席培训师”质量意识的具体体现。此外,培训质量和实效性还体现在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中对于培训所得的迁移和运用。因此,作为“首席培训师”,在培训结束后,还应深入到学员所在的中小学校,深入到其执教的体育课堂中,观察学员教学行为是否产生积极的转变,并思考结果(产生或未产生转变)产生的原因,结合培训追根溯源,积累培训经验。

2.2引领意识

“首席培训师”要有在思维上和行动中引领培训项目实施的能力,要具备在专业领域和培训过程中“双重”引领的意识,即既要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沿动态有较全面的了解,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还要熟悉成人教育培训规律与培训方法,能够对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流程有全面的掌控和把握。

2. 2.1培训主题领域的专业引领

主题式培训已经成为当前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其优点在于培训目标着眼于“点”的突破,对教师某一方面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避免以往很多教师培训项目力求面面俱到实而蜻蜓点水的弊端。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根据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培训对象需求,分别为学科项目确定了“教学微案例创新”、“体育学法指导”、“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体能增强指导”、“体操教学能力提升”以及“体育游戏的开发创编”等不同的培训主题,相应的每位“首席培训师”也都是长期关注、研究这些领域并积累了一定的学科基础的实践者和研究者,这对其有效地主持和深入地参与培训活动,能够提供专业能力上的保障。

2.2.2培训实施全程的环节引领

如果说“培训师”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培训任务的方案设计、人员组织与活动实施的专门人员,则“首席培训师”应该是具备激励和引领能力,并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个关键环节发挥引领作用的关键人员。首先,“首席培训师”应该对自己设计的培训目标与培训流程非常清晰,引导培训向预设目标有序进行;其次,还要能够前瞻性地预见各种主客观因素可能对培训实施产生的影响,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培训的进程进行微调,以保证培训活动顺利地开展。在培训实施过程中,“首席培训师”应该能够对个体研修、分组研修和集体研修多种环节科学组合,定期组织学科项目范围的研修阶段汇报和成果交流,做到“及时了解、全面掌握、收放结合”。因此,我们选定的“首席培训师”都是具有三年以上参加过“国培计划”和北京市体育教师培训项目学科培训管理的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们有清晰的目标导向,同时具备调控培训进程的能力。

2.3整合意识

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实施,必然涉及教师教育的各种关键要素,需要在课程系统、培训模式与教学团队之间做出做合理的配置。因此,统筹和整合各种有利于培训项目实施的资源,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为培训活动的开展争取更多的支持,同样是“首席培训师”不可缺少的专业意识。

2. 3.1 培训课程的整合

课程是教师培训项目的核心,任何形式的教师培训都必须以课程为载体来开展。在教师培训日益系统化和标准化的今天,作为“首席培训师”,固然要有根据教师发展需要开发新课程的能力,更要具备根据培训主题整合培训课程的意识。一位成熟的教师培训师,应该能够根据培训对象的特征和需要,科学地将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和不同形式的培训课程整合成为一个系统。

表1是2014年针对北京市郊区小学暑假期间体育教师设计的培训课程。从中可以看到,围绕“小学体育游戏创编与教学”的培训主题,培训师进行了精心的课程整合:在内容分布上,考虑了小学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主要运动项目与游戏的对接;在层次分布上,兼顾了体育游戏的内涵理解、方法拓展、创编开发以及问题诊断的不同需求;在类型分布上,既有传统的以集中面授为主的课程,又有强调学员参与的实践研修型课程,兼之任务驱动式的课题研究和成果形成类课程,并在此过程中辅以网络指导类课程,以多样化的形式保障课程的吸引力。

2.3.2 培训师资的整合

北京作为首都,具备特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在组建各学科项目的培训师资时,各位“首席培训师”充分发挥了整合意识,选择和构建了一支包括学校体育领域的学者、教授,体育教研员以及一线优秀体育教师等组成的培训师资。以“基于学生学习能力促进的专业修炼”学科项目为例,“首席培训师”聘请了首都乃至全国在体育学法指导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构成培训师资,包括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东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教师研修中心(学院)的学者,以及多位来自一线学校的体育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等,力争做到专业突出、结构合理。可以预见,随着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入侵”教师培训领域,在竞争加剧的同时,也为教师培训课程和师资整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3.3 培训方式的整合

随着教师培训专业化的日益深入,传统的以单一的专家讲座为主的培训方式逐渐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培训方式的有机整合。对于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的“首席培训师”而言,正视体育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坚持“理论学习与观摩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经验总结与反思体验相结合”的原则,将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方式更科学地进行组合,用于培训活动的开展之中,是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解决一线教师参与培训主体积极性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培训中的理论学习要强调案例分析,实践训练要注重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双提升,交流研讨要注重学习共同体打造,反思体验要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开展。总之,只有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整合多种培训方式,创设学员参与的教学情境,在专家引领下,通过实践体验,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培训实效。

2.4沟通意识

“首席培训师”是一个既不同于部门负责人,又在项目中起关键作用的综合性岗位。一方面,他作为学科项目的管理者,对涉及培训的人、财、物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另一方面,这种管理者的行政权限只局限于学科项目范围内,而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还要依赖于培训项目之外的各级行政机构部门和人员的支持。因此,“首席培训师”的沟通意识至关重要,他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外能处理好各种关系,为培训搭建顺利实施的平台,对内则要有清晰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项目内部各种人群的关系,使培训工作运转有序。

2.4.1 内部的沟通

内部的沟通首先体现在“首席培训师”和“业务班主任”之间的有效沟通之中,作为学科培训团队的主要角色,二者之间的分工合作、协同配合至关重要。其次,作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关系,“首席培训师”还应该特别注意与学员之问的沟通。培训活动的实施离不开管理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的贯彻,但同时需要进行人文化的管理,努力做到严格与灵活相济、制度与情感相融。除了各种显性管理手段以外,还要注重发挥隐性管理的作用,创设人与文化和谐的培训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被培训者,这些都是“首席培训师”工作中沟通的重要内容。

2.4.2 外部的沟通

培训项目方案确定后,从组班招生、建章立制到开班典礼,从日常管理到授课教师的上课安排、进度调整,从随堂听课、调查反馈到培训建议的提出,从下校观摩、考核结业到成果展示,从学员用餐到交通用车,“首席培训师”均要逐一落实,做到环环相扣,培训过程才能不出纰漏。为了减少“首席培训师”的这些“计划外工作”,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引领中,北京教育学院通过制订各种制度规范,规定了财务、后勤、行政等各方面在教师培训活动的工作职责和对培训活动的支持。尽管如此,“首席培训师”的外部沟通能力仍然非常重要,这种沟通包括与二级学院、系室领导的工作汇报,与各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学员所在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教研员以及学校的情况反馈等。

2.5研究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涌现出来的新现象、新问题也日益增多,这使教师培训者、培训机构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而应对这种挑战的最佳途径就是教师培训者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学习和研究意识。对于“首席培训师”,只有强化自身研究意识,以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做终身教育的传道者和践行者,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于教师培训者素质的更高要求。

2. 5.1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

作为培训者中的领军者,“首席培训师”通过教师培训活动的组织,担负着为教师“送炭”的艰巨使命。这就要求他们在具备较为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关注体育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前沿问题,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视野。与此同时,“首席培训师”一定要走进学校,走进体育课堂,走进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师中,了解体育教师,探索教学规律,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一线教师最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才能设计和提供一线教师最满意的培训。

2.5.2体育教师发展规律研究的意识

教师培训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首席培训师”应该通过系室统一组织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和个人的学术研究,认真研读“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从中了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规律,探索“适应期、熟练期、成熟期、骨干期和卓越期”等不同阶段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体育教师的成长搭建培训平台。

2.5.3教师培训活动创新研究的意识

专业化的教师培训需要专业化的教师培训人才,专业化的教师培训人才的核心特征之一在于其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和理念。因此,成为一名合格的“首席培训师”,除了要具备热爱培训事业、坚守培训信念、追求培训理想的职业操守之外,加强对教师培训活动内在规律和培训模式的创新研究意识也同样重要。这不仅要求“首席培训师”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培训经验,更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开展对培训工作的创新实验,开发更加丰富的培训资源,探索更为科学和高效的培训模式,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不断发展。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范文10

 

一、合理定位,全面谋划教育培训工作

在去年全面开展岗位培训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民主评议和培训需求调研,确定2015年培训思路为以岗位培训为基础,以岗位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创新岗位培训模式为突破,全面开展岗位分类培训。制定了《全市地税系统2015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及培训计划》和《2015年岗位分类培训工作意见》,明确了2015年培训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目标,为全年干部培训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二、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岗位分类培训

2015年的岗位分类培训工作思路是突出重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的分类培训。以新进人员、市级领军人才和领导干部三只队伍,以稽查岗、纳税评估岗、文秘岗三个岗位为培训重点,坚持学以致用以,提高岗位应用能力,不断创新培训手段。截至11月中旬,先后举办公室业务培训、新进人员岗位培训、税收风险管理业务培训、征管业务培训、税务干部培训管理软件培训、税收科调研、计财业务培训、税收业务培训、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稽查软件培训、政策法规培训、税收分析业务培训、税收业务岗位干部培训共 期,累计参训人数达 人,累计参训天数为 天。视频培训 期,累计参训人数 人,累计参训天数 天。

岗位分类培训中注重培训效能,从培训课程设置、师资选择和培训管理上狠下功夫。坚持培训前和业务科室及相关岗位人员沟通,了解培训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课程,选择优秀师资授课;培训中加强培训管理,坚持培训考勤和培训考试制度;培训后收集学员培训评估表,对课程、师资和管理进行评估意见整理收集,并编印培训简报,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细致总结和通报。

通过岗位分类培训,全系统干部岗位技能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今年全系统新增注册税务师 人,律师 人,会计师 人。

三、创新形式,积极开展实训平台建设

由市局培训中心牵头,市局征管科、纳服科和风控科组成实训平台建设团队,共同开展稽查管和征管流程实训平台开发项目。4月23日—4月24日各单位共11人组成学习考察小组赴外地学习考察实景培训经验。6月初先后完成征管流程和稽查规范性操作脚本,6月底开展脚本评审。10月底基本完成脚本录制。

四、以评促优,激发兼职师资备课热情

为进一步提升兼职师资课件质量,激发创作热情,培训中心开展了优秀课件评审活动,邀请井冈山大学两位专家对省市级兼职师资上报的49个课件在教学设计、内容呈现、技术运用、艺术效果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审。经过评委对每个课件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后,评选出十佳优秀课件,并对兼职课件普遍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指导。此次评审活动有效激发了兼职师资完善课件的积极性,对提升课件整体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主动对接,圆满完成省局各项工作任务

加强上下联动,对省局培训中心的工作安排迅速反应,积极对接,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一是安排三人参加省局组织的培训管理者研讨班。二是先后安排三人参加省局兼职师资集体备课活动。三是完成了总局下达的试题报送和交叉审题分类工作。四是按照省局网络大学改造工作要求,开展全系统网络学院个人信息和绩分录入审核工作,为网络大学正式启动奠定基础。五是积极配合省局税务干部培训管理软件推广运行,完成全系统税务人员信息模板录入和审核,并安排了两名干部参加为期四天的培训管理软件培训班。

六、全力开展争当“岗位能手”竞赛活动。根据省局工作部署,积极开展迎接省局业务知识竞赛,先后举行了各县区局模拟测试和市局抽考两次模拟考试,共组织并征订了相关书籍,做到人手一册,督导全员业务学习。确定省局参赛人员名单后,组织参赛小组成员统一在市局进行集训,全力迎接省局业务竞赛。

2016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思路

2016年全市地税系统岗位分类培训工作重点是选准培训对象,明确培训目标、创新培训方式,突出重点人员、重点岗位的分类分级,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岗位分类培训。

(一)以三只队伍为重点,开展岗位分类培训

1、新进人员培训。

2、市级领军人才培训。

3、领导干部培训。

(二)以三个岗位为重点,开展金税三期上线培训

加大征收岗、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三大岗位的业务培训,侧

重干部税收业务、征管流程规范、纳税评估以及信息应用知识的专题培训,解决金三上线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岗位人员胜任素质,确保金三成功上线及平稳运行。

(三)以提高应用能力为重点,创新培训手段

1、落实实景培训平台建设成果,广泛开展实景教学培训。

2、注重学践结合,广泛开展训后岗位实践活动。

3、充分利用网络大学资源,加大网络学习力度。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范文11

由于行业特点,技能人员是公司人员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公司高技能人才比例超过40%。近年来,技能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党和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进人才发展战略,于2010年再次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人才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到2020年,国家人才发展的总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并明确指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文献[1]也把践行人才队伍科学发展作为落实“十八大”精神的主旋律。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在企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员工培训是企业发展的支柱,是企业的一项投资,是企业挖掘自身资源的手段,也是员工对于企业的要求。[2]培训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形式,可以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3]公司的快速发展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对人才队伍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广深分立,公司员工队伍产生了结构性改变,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同公司系统对于人才发展总体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在企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了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新模式,实现了公司教育培训发展质的飞跃。

一、自我诊断,注重提升教育培训理念

2009年,公司在全国电力同行内率先开展了“创建国际先进省级电网公司”工作,采用平衡积分卡这一国际通用管理工具进行分析(见图1),学习成长面成为“财务面、客户面、内部运营面、学习成长面”这四个管理基本面的基础,它支撑着企业高效运营,实现了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学习成长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理念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教育培训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教育培训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素养,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实现人力资本不断增值。同时教育培训是实现知识管理的推动者。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从战略高度开发和沉淀组织内部核心知识与技能,使之得以传承和推广,起到组织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教育培训机构要成为智力资本发展中心,应把员工与企业同成长作为终极目标。教育培训是企业员工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速内训师培养与管理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把关注内训师的培养作为重要研究内容,一些大型企业也对企业内训师的培养和使用进行了不断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文献[4]提出了企业文化内训师队伍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文献[5]从内训师的选拔、培训和制度建设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并强调应该分级、分层次对内训师进行培训,帮助其不断上升成为企业的名师。

多年来,广东电网公司始终把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在培训师资、培训课程、培训方式方法、培训基地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并逐步积累形成了一定成果。

1.寻求国际对标,开展师资规划

为拓展国际视野,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公司邀请国际大城市供电组织(IUWG)来开展国际对标及考察评估。从国际大城市供电组织的评估结果了解到,企业在国内最大的短板是内训师队伍,培训师资是教育培训的关键,由此公司组织开展了师资队伍规划和建设。以满足各专业、各工种、各岗位的组织能力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原则,构建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师资库框架。到2011年底,公司的专兼职培训师数量达到员工总数的2%,并逐步加强培养,达到4%的合理水平。

2.多方位开展师资队伍要素构建与管理

以满足组织对各种能力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培训师资队伍能力建设为核心,调整和优化师资队伍人才结构,健全领导干部、技术技能专家和一线生产骨干兼职任教激励机制,规范培训师队伍培养、认证、选聘动态管理,加强培训师培训和技术交流,构建动态内训师资信息库,大力提高培训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努力构建大规模、分层次、多专业的培训师资队伍格局,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专家型师资队伍。

3.创新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内训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通过优化整合师资资源,创新培训和培养模式,分层级大力培养师资队伍。以学习项目为平台,同步实现师资培养、课程开发与课件制作三位一体的同步工作。鼓励领导干部和技术技能专家走上讲台,积极参与培训项目研究。针对一线员工技能培训,公司大力培养教练型内训师,以案例分析、现场培训等方式,提高一线员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内训师培养模式,在一般管理人员培训项目中,经过自荐、推荐、选拔、观摩、培训、实习六个阶段选拔与培养管理类内训师。通过实施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干部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轮训,编写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和试题库,开发科研项目,内训师到培训中心挂职任教等方式,多方位、多渠道推进师资培养工作。目前公司专兼职培训师资总数达到3000多人,内训师规模、结构和素质全面提升。

三、总结

公司将持续关注员工成长,加强合作共赢,以加快电网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进一步提升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水平以及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培训师资是教育培训的关键,培训师资体系以健全师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完善培训标准、课件和师资一体化培养机制,建立各层级、各专业、各项目专家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范文12

关键词 创新竞赛;应用创新人才;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09-02

1 前言

我国的高校在不断地对学生参加创新竞赛进行研究和探索,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学的改革也产生不少研究成果,扩展了高等教育的方法体系。国内各高校[1-2]已经普遍认识到创新竞赛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性,都在分析开展创新竞赛的作用与意义,讨论在开展创新竞赛过程中相关的管理措施、激励机制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国外主要国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3],但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国外大学都强调学术自由,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大学丰富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通过寄宿制和导师制在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的高校应借鉴国外的经验,优化校园校舍环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校风学风等,在加强师德建设、校风建设的同时,要在实验、实习和实训条件和学习生活娱乐的硬件设施方面增加投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良性的、能促使学生更好成长成才和成熟的环境。

重庆市教委积极组织重庆高校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方面迈出扎实的步伐。以创新竞赛为切入点,从利用创新竞赛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创新竞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

2 创新竞赛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从科技创新协会动员学生报名参赛,到校内预赛、地区竞赛、部级竞赛,这是一个坚持和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竞赛的整个过程中,系统地把学生学习的多学科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消化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创新兴趣,养成严谨求实、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吃苦耐劳的科学态度。总之,竞赛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竞赛知识有效结合,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科技创新协会鼓励学生参赛 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动员学生参赛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在准备阶段,科技创新协会动员学生参赛,通过橱窗、展板等形式,展示历年竞赛的作品,介绍作品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案,播放历年竞赛视频、图片等来激发学生参赛兴趣,鼓励更多的学生报名参加创新竞赛。

面向竞赛学生提供培训 报名参赛的学生由科技创新协会统一安排指导教师团队对其进行培训,学生根据竞赛的要求自己设计作品,从设计原理、设计方案等方面进行校内预赛,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根据竞赛经费的实际情况,优先选出前几名参加地区竞赛。

加强竞赛技能指导 学校通过开设培训课,分模块对学生进行长期竞赛培训,主要对参赛作品的功能、设计、结构、工艺制作、性能价格比、先进性、创新性进行多方面训练指导。根据竞赛的要求,地区决赛时要提交说明书(论文)、设计图纸、视频等资料,说明书(论文)撰写质量直接关系创新竞赛的成绩,加强论文撰写的规范性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在竞赛过程中,每个小组由指导教师指定一位组长,由组长将各个阶段的竞赛任务给组员分工,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团结协作,使竞赛顺利进行。

积极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和能力,搭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保障。然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教师是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重要。

3 加强竞赛师资队伍建设,为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质量保证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必须有大量的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又能承担实践教学的教师。专业技术过硬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保障。学校制定教师外出去企业培训的政策,由学校或者教师自己联系外出培训单位,去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对应用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制 要更好地实行创新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学校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而青年教师则是学校的未来。为青年教师选择副教授职称以上的大学教师或者工程师作为他们的导师,发扬“传、帮、带”的教学和科研带头作用,对青年教师科研、教改等方面给予指导,让青年教师更好明确发展方向和提高自己的科研、教改方面业务水平。鼓励竞赛指导教师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升竞赛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 教师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术会议、培训能指明工作方向。为支持学校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紧跟国际学术前沿,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学校鼓励和会议相关的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培训。参加学术会议、培训,得到名家的教诲,是自己业务发展的动力。名家之所以成为名家,是由于他们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的追求,一辈子的矢志不移,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如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和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笔者在工作中注入新的活力,在竞赛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的启示有关。同时,学术会议和培训对笔者教改项目的成功立项和教学课堂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启发。

4 建立宣传和交流平台,为良好的学风建设提供条件

为了进一步加强创新竞赛的宣传,学校设置创新竞赛QQ群,开设宣传模块,包括竞赛种类与类别、竞赛时间、历届竞赛的基本介绍,学生竞赛成果展示,竞赛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历、研究方向、教学研究成果等基本团队情况介绍,让学生能全面深入了解各类科技竞赛。

创新竞赛使那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实践环节感兴趣,尤其对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理论与实践相联系,通过赛前的培训及大赛的洗礼,各个方面更加成熟。这些学生的成才也对低年级的学生产生良好的辐射作用。

5 开展创新竞赛,促进教学方式改革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竞赛的过程中发现,竞赛知识涵盖了多门课程的知识,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广,并且要求学生掌握多学科知识,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运用。在教学方面可以做以下教学改革。

优化培养方案 在培养方案中开设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这门课程重点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需求,增加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题目要求实时性,能够给实际生活带来便利的设计。学生自拟题目,在这门课程中设计方案。

在原来传统的课程设计基础上增加创新专题 创新专题提高了设计的趣味性,扩大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选择面,增强了学生做课程设计的积极性。课程设计操作流程可以借鉴竞赛赛制,让几个学生一个组,指定组长,调动组员积极完成课程设计内容。在课程设计考核环节也可以借用竞赛答辩模式,调动组员的积极参与性。通过实践证明,优化培养方案、增加创新专题,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很好地促进了教学方式改革。

6 开展赛后总结

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通过和兄弟院校交流,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比赛结束后,指导教师要求每位参赛学生写一个总结交给老师,总结围绕整个竞赛的亮点、不足和后续竞赛需要改进的方面。指导教师将每位学生的总结进行整理并装订成册,以便后续学生的参赛做参考。实践证明,这个总结养成了学生的赛前准备、赛后总结的良好习惯,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7 结语

积极开展创新竞赛,加强了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良好的竞赛成绩彰显了学校的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有益于学校办学成果和特色的宣传,有益于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高。努力培养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和能力,搭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保障。创新竞赛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良好的学风建设提供了可能,同时让指导教师受益匪浅。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教师2013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工程综合能力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一项,重庆赛区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2014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荣获重庆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2015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工程综合能力竞赛,获重庆赛区一等奖两项。

参考文献

[1]柏连阳,蒋建初,盛正发.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8):65-66.

[2]夏百战,吕D.学科竞赛对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167-169.

[3]裴文英.国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们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