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散文类型

散文类型

时间:2022-08-04 13:28:12

散文类型

散文类型范文1

关键词:淮剧戏曲文化;空间扩散;演变;初探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167-01

当前,淮剧已由江苏省和上海市联合申报并进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淮剧戏曲文化究竟该如何继承和发展呢?清朝中叶,淮剧产生并发展起来了,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了。在我国,对于淮剧戏曲文化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对淮剧戏曲文化的表演、唱腔、音乐、特色、历程以及同其他文化艺术之间的联系等方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在学习掌握部分淮剧文化史料及戏曲的前提下,综合运用文化、地理以及艺术学的有关理论与知识,并学习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知识,深入对淮剧戏曲的空间扩散及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其扩散机制、演变原因等进行初步分析,以求不断拓展淮剧戏曲文化的研究范围,为淮剧戏曲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一、淮剧戏曲文化的空间扩散

以传统文化扩散理论而言,其文化空间扩散分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两种类型。而扩展扩散型又可以依据传播方式的不同,具体可以分三种:即接触扩散、等级扩散与刺激扩散。近年来,我国有学者又提出,把迁移扩散分为四类:即占据式、蔓延式、墨迹式以及变异式。就淮剧戏曲文化而言,根据其发展的历程,笔者认为,从清朝中叶至清末一百余年的时间里,淮剧戏曲文化经历了从香火戏到江北大戏转变,因而其空间扩散类型主要为扩展扩散型的。从淮剧戏曲文化的发源地来看,江苏下河的盐阜、上河的清淮宝等,逐渐向周边地区作墨迹式渗透、扩散与发展。到了十九世纪末期以后,逐步覆盖了江苏的高邮、兴化以及泰州等地区,并到达了长江北岸的扬州地区。而在这期间,民间艺人以及班社成为了淮剧戏曲文化扩散的主流载体。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则为淮剧戏曲文化逐步向江南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其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淮剧戏曲文化的扩散类型主要是迁移扩散。这是因为,在这一时期,水患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江南经济繁荣的影响,很多苏北人纷纷迁移到了苏南、上海等地,自然也带来了淮剧戏曲文化。而为了适应当时艺术发展的环境等,淮剧戏曲文化大胆进行创新,学习借鉴京剧等精华,并最终日趋成熟。由此可见,这一过程充分表现出了淮剧戏曲文化刺激扩散的态势。进入二十世纪末期以来,淮剧戏曲文化的扩散类型则日渐丰富起来,在与多种文化因素相互融合和创新发展以后,主要采取了传染扩散的方式,赢得了更多观众的青睐。从总体上来看,淮剧戏曲文化扩散类型的阶段性特征极为明显。在不同的时期,其空间扩散类型各有不同,但都符合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

二、淮剧戏曲文化的演变

近年来,淮剧戏曲文化在风格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以泰州陈德林为主要代表的淮剧戏曲文化的唱腔,不仅与东路的缠绵手法不同,而且又与西路的刚硬手法不同。可以说,这是另辟中路的柔秀却不软媚、简练又不空泛的新风,因而逐步形成了中路淮剧。综上所述,淮剧戏曲文化逐步形成了南、北两大派别。在北派内,又分为了三路:即东路、西路与中路。可见,淮剧戏曲文化区的空间范围以及内部存在差异,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我们分享探讨其动态时空的演变,往往需要借助于演员的表演等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出来。所以,戏曲演员和剧团是具有戏曲文化特征的群体。因此,选择剧团以及演员作为淮剧戏曲文化研究的对象,其理由更为充分。此外,文化艺术发展的环境与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淮剧戏曲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一般情况下,这个发展环境和背景越稳定,则淮剧戏曲文化的扩散越顺畅。比如,在解放后的十余年里,淮剧戏曲文化就呈现出极为明显的扩张态势。进入时期,淮剧戏曲文化就呈现出逐渐萎缩的态势。改革开放以后,其又有了很大的回升。近年以来,由于对外交流的日渐繁荣,很多外地文化迅速涌入,使得了文化市场丰富多变,人们生活的节奏逐步加快,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已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热潮。而淮剧戏曲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已进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以淮剧戏曲文化为例,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积极探索全球视野下对淮剧戏曲文化的空间扩散及演变,以期能够更好地完善充实淮剧戏曲文化的内容和内涵,进而不断拓展淮剧戏曲文化的研究范围,并能够对我国传统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参考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散文类型范文2

1 中型散装容器的设计输入

在设计中型散装容器前,需要了解相关应知参数:容器内装物质的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以下简称UN编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容器罐体材质、容器罐体容积和其他接管布置等。

知晓容器内装物质的UN编号后,在《国际危规》的“危险货物一览表”中找到该物质UN编号所对应的项,以了解其特性和包装类别,确认其是否适用中型散装容器包装,并查询其适用的中型散装容器导则(包括中型散装容器设计的通用要求和特殊包装规定等)。

根据物质形态(如液体、固体等)、装卸形式(如固体重力装卸、固体压力装卸等)和容器罐体材质,查询中型散装容器代码。例如,容器罐体材质为金属,内装物质为液体,那么该容器代码为31A(见表1)。随后,根据容器代码计算容器罐体最小壁厚。

2 中型散装容器罐体最小壁厚的计算

如果标准钢的最小拉伸强度为RmA0= N/mm2(A0是标准钢在拉伸应力下断面的最小拉伸率),则采用标准钢的金属中型散装容器的最小壁厚如表2所示。

式中:e1为所用金属要求的同等壁厚,mm;e0为采用标准钢的金属中型散装容器的最小壁厚,mm;Rm1为所用金属的保证最小拉伸强度,N/mm2;A1为所用金属在拉伸应力下断面的最小拉伸率。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最小壁厚不应小于。

本文以ASTM A240-304钢材质的金属中型散装容器为例,计算容器罐体的最小壁厚。假设容器代码为31A,容器罐体外无结构框架等保护装置,容器罐体容积为。

首先,根据《国际危规》的要求,金属中型散装容器钢材质的断面拉伸率不应小于10 000/Rm,即绝对最小值为20%;本例中,ASTM A240-304钢材质的断面拉伸率为40%,满足规则要求。

其次,对于容器代码为31A且罐体容积为的无保护金属中型散装容器,其最小壁厚的计算公式为T=C/+2.0=/+2.0=,即采用标准钢的金属散装容器的最小壁厚为。

最后,通过式(1)计算得出ASTM A240-304钢材质金属中型散装容器罐体要求的同等壁厚为,故容器罐体壁厚应大于。

3 中型散装容器的型式试验

中型散装容器在使用前必须通过《国际危规》所要求的试验。本例中,容器代码为31A的中型散装容器须进行振动试验、防泄漏试验、液压试验和跌落试验;除此之外,还须根据容器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底部提升试验、顶部提升试验和堆码试验。

(1)振动试验 适用于所有盛装液体的中型散装容器。

(2)液压试验 对于内装物质的包装类别为Ⅱ类包装和Ⅲ类包装且容器代码为31A的金属中型散装容器,先施压到65 kPa,此压力下试验合格的标准是未出现任何会危及运输安全的永久变形且无渗漏现象;再施压到200 kPa,此压力下试验合格的标准是无渗漏现象。

散文类型范文3

关键词:公司治理 企业文化 内控 外控 集权 分权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目前,国内外企业文化分类理论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趋势:(1)国内一些学者试图结合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探索和总结符合中国实践的企业文化分类;(2)部分学者将企业间特定的文化背景进行模糊化处理,结合文化的本质,探索企业文化最基本的类型;(3)在管理领域走在前沿的学者在考察和研究大样本容量企业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提出了企业文化分类的相关理论。

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发展,现代公司呈现出股权结构分散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两个重要特征。这些特征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并使得治理问题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焦点和核心。[1] [P5—P7] 企业文化对企业制度、战略选择以及员工习惯和价值观等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文化以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是公司治理问题无法回避的研究对象。在公司治理相关理论范畴内,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文化与公司治理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文化新的分类,从而以期为分析和解决公司治理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1、反映公司治理问题本质的两个维度

公司治理问题主要涉及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和制约、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不被大股东的不公平行为所损害、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投资者如何有效参与公司治理以及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等。[1] [P28—P29] 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契约有效性问题;二是如何有效保护包括大小股东、债权人、投资者等在内的公司众多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问题。现代公司制度发展中的两大特点——股权结构分散化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直接导致了以上治理问题的产生。股权结构分散化意味着有更多的股东、债权人以及机构投资者等参与到公司利益分配中,这导致了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有效性保护问题;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以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契约制度安排为前提的,这引起了所有者如何监督经营者有效地执行契约安排以保护自身利益问题的产生。综上所述,股权分散化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了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是公司治理问题的根本决定因素。股权分散化程度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这两个维度决定着公司治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治理结构,反映了公司治理问题的本质。

2、公司治理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联系

为了解决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公司决策者会设计出治理结构来规避和解决治理问题。治理结构是由各种制度安排构成的,一家公司的制度安排往往体现和贯彻了决策者的管理思想、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员工价值观以及公司的特点等,而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成员共同拥有的对企业理念的感知的系统,[2]包含了以上构成制度安排的要素。因此,公司治理问题以及治理结构决定了企业文化及其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并稳定后,又将会影响企业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以及员工价值观等,当新的治理问题出现时,这些要素的改变会影响决策者的制度再设计,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公司治理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作用于反作用的关系:公司治理问题及结构决定企业文化的形成以及外在的表现形式;在新的治理问题出现的情况下,成熟和稳定后的企业文化又会影响决策者的制度再设计,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结构。

3、公司治理视角下五种企业文化类型

公司治理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本质联系,股权分外控集权型散化程度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这两个维度又反应了公司治理的问题的本质,因此,依据不同企业在两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可将企业文化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内控集权型;(2)内控分权型;(3)内控分权型;(4)外空分权型;(5)中庸型。下图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和股权结构分散程度两维为横纵坐标,描述了由于这两维程度不同组合所表现出的五种企业文化类型。

散文类型范文4

本文介绍了应急疏散仿真技术提出的背景及其特点,阐述了所涉及到的疏散人员行为的研究、应急疏散的计算机仿真研究等,并对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应急疏散;行为模式;计算机仿真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火灾后室内人员的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安全管理部门只能通过应急疏散演习来提高应急疏散能力,并对应急疏散设施进行安全评估。但应急疏散演习风险大、花费高,本身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安全隐患,同时当前对应急疏散设施的安全评估缺乏有效的技术标准。同时,人的行为受外界和心理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把人置于真正事故现象的混乱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来模拟群体行为与应急疏散场景,借助计算机实现应急疏散模拟演练,并利用模拟结果对应急疏散指挥方案与应急疏散设施进行性能评估。在事前就找到建筑布局中疏散的瓶颈,疏散预案中的不足,从而对相应的地方加以改进。最终达到减少事故发生及事故损害的效果。

二、人的行为的探讨

人员作为疏散的主体,对于疏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人员疏散仿真研究时必须先要对疏散中的主体疏散人员进行研究。一般来讲,被疏散者在疏散过程中采取的行为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复杂的关系。在疏散过程中,每个被疏散者都处于三种类型的相互作用之中,所有这些相互作用都涉及到复杂的决策。这些相互作用可以被分类如下: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其他被疏散者的作用。

人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与建筑物室内结构的作用。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受火灾影响的大气和可能出现的碎片的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影响被疏散者的行动,并且由此引发决策过程。根据这些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这一过程可以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方式可以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

心理学层次上:给定疏散者的特征和经历,基于可用的信息来做决定。在火灾威胁下的这一类型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引起被疏散者远离火焰或者是响应疏散的号召。

社会学层次上:建立在一个被疏散者与其他被疏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上的反应。在火灾中,这种类型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引起被疏散者鼓动救援或者向其他被疏散者发出警告。

生理学层次上的:对所处环境做出的生理反应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居住者的能力。在火灾中,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引起致幻烟雾的陶醉或者呼吸和感觉器官对刺激性气体的不适应。

根据上述观点,从组织行为学,把紧急疏散中人的行为模式分为个体行为模式、群体行为模式和决策者行为模式。

1 个体的行为模式

疏散过程中单个人员的行为主要体现在单个人员的移动行为上,包括移动方向上的前,后,左,右的移动表现。这种行为是疏散人员能够进行的最简单,最直接,最基本的行为。在疏散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基本行为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取。另外,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总结发现,个体人员行为一般有下面行为:

(1)随机行走。当然人员在一个疏散空间里面,而疏散空间没有出口的话,那么里面的人员将随机采取这种层次的行为。

(2)人员避碰。考虑到人员的避碰行为就可以在疏散过程中使得人员和人员不会相互碰撞,人员也不会跑入障碍物当中去。

(3)目标。当一个疏散人员确定了自己的目标点以后,他就会调整运动方向和速度朝着目标点行动,即使在疏散过程中运动方向有些小的调整,但还是会再一次调整朝着出口方向前进。

2群体的行为模式

群体行为在紧急疏散中的行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人在紧急疏散中的各种心理和行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a)群集性。人群是因为有共同关心的问题而聚集在一起,该团体是偶然的、临时产生的,是一个没有任务分担的团体,易于受周围人的感情所影响。

(b)交互性。由于某种原困,人们汇集到一起,这些汇集起来的人群的心理又起到相乘的作用。

(c)跟随性。不是自己来判断逃生的方向,而是跟在前面的人或是大多数人的后面,胡乱跟随。

(d)冲突性。疏散过程中成员之间容易发生冲突。

3决策者行为模式

决策者根据现场的情况,将会对疏散采取指导性措施。现场情况主要有:是否有冲突;冲突的大小;各出口的人流量等。采取的措施通常有:派出引导员,加强现场的疏导;通过大屏幕,向观众发出疏散信息;派出安全员,现场处理冲突等等。

综上所述,疏散人群的行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过程。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其动态要受许多因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群体中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甚至人的心理状态也都是影响运动过程的重要因素。为了从大量的观测数据中得到其背后的规律,指导实践,需要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通过计算机仿真,可以将在现实中难于实行的实验放到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空间中去进行,而不受试验场景、规模和经费的限制,也不存在事故发生的可能。另外,由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在建立仿真模型时并不需要对人群的行为建立方程,所需要的只是一些观测所得的行为特征和数据。这样,就绕开了对疏散人群行为数学建模的这一难题。由此可见,对火灾应急疏散的研究,采用计算机仿真(或称为疏散仿真),是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

三、应急疏散仿真的研究现状

应急疏散仿真作为对人群疏散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与疏散研究的发展密不可分。只有将其纳入疏散研究这一学科中阐述,才能理解其发展的历程和最新的进展。

人群疏散的仿真研究始于20多年前,这个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第一,对行人、人群以及疏散的观察和试验。主要目的是得到具体的数据以给建筑设计、疏散方案的指定提供参考;第二,对人群行为的数学模型的建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将人群假想为流体,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公式建立人群运动的模型;第三,对人群行为和疏散过程的计算机仿真,这方面的研究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在最近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研究重点。

目前的应急疏散仿真模型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元胞自动机模型(Cellular Automata Model)为代表的离散仿真模型,另一类是以社会力量模型(Social Force Model)为代表的连续仿真模型。

元胞自动机是由大量简单一致的个体通过局部联系组成的离散、分散及空间可扩展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将建筑物平面进行均匀网格划分,每个网格有三种状态:被墙壁或障碍物占据、被人员占据或为空。模型中的人员占据一个网格(元胞),同时模型中人员的运动将遵循一定的局部规则并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社会力量模型是一种多粒子自驱动的连续模型,人员被表示成具有一定质量和大小的自驱动的粒子。所谓的社会力是指人员之间或人员与环境之间的社会心理交互或物理接触。每个人员都试图以一定的期望速度运动,而人员的实际运动速度最终由一个牛顿力学方程组所决定。类似于社会力量模型的心理学模型还被应用于计算机群体动画的应用中。

离散仿真模型省去了建立群体行为微分方程组这一过程,在仿真速度上得到提高。但是离散仿真模型在对群体行为的模拟真实程度上,不如以社会力量模型为代表的连续仿真模型。连续仿真模型的缺点是计算成本较大。但是笔者认为,计算成本的降低和速度的提高并不是应急疏散仿真研究的重点,仿真结果是否真实反映了客观现实是这一研究的关键,因为这是涉及到公共安全的一项研究。

总体上讲,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群体行为的物理模型,一种研究趋势是将心理变量引入到群体行为物理模型中,但缺乏对群体行为控制模型的研究。考虑到应急疏散演习风险高、花费大,有必要开发应急疏散演练平台,这就需要研究群体交互控制技术,如用户化身技术在应急疏散仿真中的应用。同时,需要将这些技术成果真正用于公共设施应急疏散性能评估和应急疏散指挥中。

四、应急疏散仿真的发展趋势

从国际范围内人员疏散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A.因为人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在同样条件下的重复演习很难得到一致的结果,所以至今还缺乏全面可靠的疏散演习数据以验证模型(没有一套所谓的标准数据);

B.在人员疏散模拟中考虑和利用灾害动态模拟的详细结果(灾害发展和人员疏散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两个交互过程,而目前绝大多数疏散模型在模拟过程中没有考虑火灾发展和烟气蔓延的动态影响);

C.综合离散型模型和连续型模型的优点,加强复杂行为的模拟功能(如疏散过程中的自动休息)。

从目前国外人员疏散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来看,复杂行为的模拟是当前人员疏散计算机模拟研究的一个热点,另外如何在人员疏散模拟中充分考虑火灾发生发展和烟气蔓延的动态影响也是研究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就国内目前的情况而言,在中国人群心理行为特点等基础数据的匾乏,严重制约了人员疏散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所以国内目前应主要侧重于(1)疏散模型的研究改进及专业软件开发和完善 (2)中国典型人群行为特点的汇总分析,而且后者要比前者任务更艰巨。

尽管迄今为止,所有人员疏散模型和软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人员疏散计算机模拟技术的意义和应用前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显现出来,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各种模型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型,我们就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疏散模拟技术应有的作用,并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检验和改进各种模型,促进人员疏散模拟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丽敏,陈全,陈宝智. 火灾中群聚疏散的设计方法及计算机仿真.东北大学学报,19.NO.15,1998

[2] 杨立中,李健,赵道亮,方伟峰,范维登.基于个体行为的人员疏散微观离散模烈.中国科学,2004,E34(11):1264―1270

[3] Gabriel S,Benigno E A. A critical review of emergency evacuation simulation models[A]. NIST Workshop on Building Occupant Movement during Fire Emergencies[C]. Gaithersburg,MD,2004: 25 - 50.

[4] 吕春杉,翁文国,杨锐,等. 基于运动模式和元胞自动机的火灾环境下人员疏散模型[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12):2 163 - 2 167.

散文类型范文5

[关键词] 布洛芬;分散片;药效学;动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 R9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a)-0009-03

布洛芬(Ibuprofen)化学结构属于丙酸衍生化合物, 又称异丁基苯丙酸,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有研究表明[1],布洛芬有许多药理作用,如解热、镇痛和抗风湿等,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痛风、骨骼肌疾病、退热与镇痛等疾病[2];临床上常常用于治疗由感冒所致的头痛、发热、鼻塞与咳嗽等症状[3]。然而布洛芬普通片存在诸多不足,如服用剂量大、水溶性差和胃肠道反应重等,为解决上述不足,同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与快速溶解,本研究以布洛芬口服普通片剂为对照组、布洛芬分散片为实验组,在小鼠、大鼠和家兔模型上观察布洛芬分散片药理效果,并探索布洛芬分散片的抗炎、解热与镇痛药理作用,为开洛芬分散片提供科学的药理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Wistar雄性大鼠50只,体重150~200 g;新西兰家兔32只,体重1.5~2.0 kg,雌雄各半;昆明种小鼠60只,体重18~20 g,雌雄各半。

1.1.2 药品与试剂 以山东大学药学院赵焰方法研制布洛芬分散片(0.1 g/片)[4];布洛芬普通片,每片0.1 g,山东新华制药厂生产;角叉菜胶与内毒素均为Sigma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观察布洛芬分散片对大鼠炎症模型[5]的抗炎作用 取50只雄性Wistar大鼠,禁食12~16 h之后,将大鼠分为5组,每组10只。①空白组;②高剂量布洛芬分散片组(高剂量组,110.0 mg/kg);③中剂量布洛芬分散片组(中剂量组,55.0 mg/kg);④低剂量布洛芬分散片组(低剂量组,27.5 mg/kg);⑤布洛芬普通片剂溶液组(片剂组,55.0 mg/kg)。布洛芬分散片分为高、中和低3种剂量,其剂量依照体表面积计算,分别相当于人体给药剂量的1倍、1/2倍与1/4倍。上述药物经灌胃给药1 h后,在大鼠右后足跖部位,腱膜下注射0.1 mL 1%角叉菜胶,制造炎症模型,4 h内足跖肿胀的程度用长度测量,以毫米(mm)表示,用窄带尺测量踝关节圆的周长,每小时测量一次,准确记录Wistar大鼠足跖炎症前后的周长,计算足跖炎症前后的周长差值,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2.2 布洛芬分散片对小鼠疼痛模型[6]的镇痛作用 随机取昆明小鼠60只并分为5组,每组12只。①空白组;②高剂量组(250.0 mg/kg);③中剂量组(125.0 mg/kg);④低剂量组(62.5 mg/kg);⑤普通片剂组(125.0 mg/kg)。布洛芬分散片分为高、中和低3种剂量,其剂量依照体表面积计算,分别相当于人体给药剂量的1倍、1/2倍与1/4倍。上述药物经灌胃途径给药1 h后,取小鼠腹腔注射药物,缓慢注射药物0.7%醋酸溶液(10 mL/kg)。在腹腔注射给药后,观察5~15 min,统计小鼠扭体次数。以扭体次数作为评价指标,评价布洛芬分散片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1.2.3 布洛芬分散片对家兔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 随机取新西兰家兔32只,间断测量肛温共3次,温度波动在0.5℃范围内。根据家兔体重5.0 mg/kg计算给药剂量,静脉注射大肠埃希菌类毒素生理盐水注射溶液[7],在静脉注射1 h后,选取体温升高0.6℃以上的新西兰家兔,将其分成4组,每组8只新西兰家兔。①空白组; ②高剂量组(60 mg/kg);③低剂量组(30.0 mg/kg);④片剂组(30.0 mg/kg)。根据家兔体表面积计算布洛芬分散片高与低两种剂量,高剂量相当于人体给药剂量的1倍,而低剂量相当于人体给药剂量的1/2倍,仔细记录实验家兔4 h内体温波动升降变化,以用药前后体温差值作为家兔发热模型评价指标,以此评价布洛芬分散片对家兔的解热作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布洛芬分散片对大鼠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

用布洛芬分散片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统计结果证明,关节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 < 0.01);低、中和高剂量组之间两两进行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其抗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炎性肿胀模型作用结果。

2.2 布洛芬分散片对小鼠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

用布洛芬分散片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与片剂组、空白组进行分析比较,小鼠扭体次数显著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低、中和高剂量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其对醋酸致小鼠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

2.3 布洛芬分散片对家兔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

在布洛芬分散片低和高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有意义(P < 0.01);用布洛芬分散片低、高剂量组与空白组分别比较,家兔体温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其对家兔的解热作用见表3。

3 讨论

布洛芬化学结构属于丙酸衍生化合物, 亦称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临床上常用于解热镇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痛风、骨骼肌疾病等症状与疾病,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已经投入市场,作为一种新型药品,是第一个获得批准进入全球OTC市场的非处方药品,国内外药典都收载有布洛芬药物[8-9]。当前作为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药物之一,应用非常广泛与廉价。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不足,布洛芬口服片往往给吞咽困难的患者带来不便。布洛芬液体制剂虽然口服比较方便,但服用剂量难以准确把握,以及存在着外包装、物流和仓储不便等系列问题。本研究当中的布洛芬分散片相比较而言有许多优点,如剂量易于准确把握,携带比较方便,在水中能快速膨胀与崩解,形成均匀的混悬溶液,兼有同时具备片剂和液体制剂的优点,具有服用方便、药物溶出与体内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非常高、临床疗效更好等特点[10]。本实验研究证实,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跖肿胀模型布洛芬分散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小鼠醋酸所致疼痛模型有显著镇痛作用,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模型有明显解热作用。在等剂量下,其作用与布洛芬普通片剂相同,因此布洛芬分散片可以作为一种新剂型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Milani M,Iacobelli P. Vaginal use of Ibuprofen isobutanolammonium (ginenorm): efficacy,tolerability,and pharmacokinetic data: a review of available data [J]. ISRN Obstet Gynecol,2012:673131.

[2] Sogias IA,Williams AC,Khutoryanskiy VV. Chitosan-based mucoad hesive tablets for oral delivery of ibuprofen [J]. Int J Pharm,2012,436(1-2):602-610.

[3] Stahl J,Blume B,Bienas S,et al. The comparability of in vitro and ex vivo studies on the percutaneous permeation of topical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Ibuprofen [J]. Altern Lab Anim. 2012,40(2):91-98.

[4] Stahl J,Wohlert M,Kietzmann M. The effect of formulation vehicles on the in vitro percutaneous permeation of ibuprofen [J]. BMC Pharmacol,2011,11:12.

[5] 杨琪伟,杨莉,熊爱珍,等.赤芍和白芍抗炎作用的UPLC-MS代谢组学初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6):694-697.

[6] 吴建璋,文永新,黄永林,等.苦玄参提取物对小鼠的抗炎及镇痛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6):1303-1304.

[7] Gouyon JB,Kibleur Y.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enteral formulations of ibuprofe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preterm infants [J]. Clin Ther,2010,32(10):1740-1748.

[8] Waters LJ,Bedford S,Parkes GM. Controlled microwave processing applied to the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 of ibuprofen [J]. AAPS Pharm Sci Tech,2011,12(4):1038-1043.

[9] Plakkot S,de Matas M,York P, et al. Comminution of ibuprofen to produce nano-particles for rapid dissolution[J]. Int J Pharm,2011,415(1-2):307-314.

散文类型范文6

关键词:离散化;BP神经网络;连续属性;动量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195-02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ata mining technology, big data gradually into view, in the process large data, discrete processing is an essential link . In this paper,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by introducing the momentum BP neural network learning method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BP neural network , reducing the learning error BP neural network , and on this basis, proposes a BP neural network discretization method to achieve a discrete handling of continuous attributes . Algorithm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feasible.

Key words: Discrete; BP neural network; continuous attributes; Momentum Learning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我们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数据,包括离散化的数据和连续性的数据,在众多的算法中,有许多关于数据离散化的例子[1-4],在这些现有的方法中,各有千秋,有的处理连续性数据效果不好,有些算法即使能处理连续型数据,但挖掘和学习的效果没有处理离散型数据有用和有效。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应用中的实际例子分析发现,对我们有用的数据除了连续性的,更多存在的是连续型属性的数据。这样的话,对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显得异常重要,离散化处理的效果好坏,效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最终结果[5-6]。

离散化处理是数据挖掘中数据预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离散化对整个数据挖掘的成败有着关键的作用:1)减少数据处理中的不确定因素,比如,描述一个人的身高,规定1.80m是高个子,那么1.799m,怎么处理这样的数据呢。2)离散化可以减小数据规模,我们现在处于一个被数据包围的时代,如果能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减小数据规模,就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提高算法的有效性,降低程序的运行时间。3)离散化处理能够改善算法的鲁棒性,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7]。(4)算法的改进和离散化处理可以相互促进发展[6,8,9]。

1 离散化问题的描述

离散化就是采取各种方法将连续的区间划分为小的区间,并将这连续的小区间与离散的值关联起来。

离散化的问题本质是:决定选择多少个分割点和确定分割点位置。

连续属性离散化的方法有大概有以下几种:

1)无监督和有监督。在离散化过程中使用类信息的方法是有监督的,而不使用类信息的方法。

2)全局和局部。全局离散化指使用整个样本空间进行离散化,而局部离散化指在样本空间的一个区域内进行离散化。

3)动态离散化和静态离散化。动态的离散化方法就是在建立分类模型的同时对连续属性进行离散化,而静态离散化方法就是在进行分类之前完成离散化处理。

2 BP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前向型神经网络,其神经元的传递是S型函数,输出紧为0-1.的连续量,它可以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任意非线性映射。由于权位的调整采用反向传播学习算法,因此,人们就就将此算法称为向后传播算法,简称BP算法。

日前,在神经网络的已有的应用实践中,BP神经网络的应用占了绝对优势,也说明了BP神经网络的应用广泛性和优势,以及有不可限量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BP神经网络模型是一个三层网络,它的拓扑结构可被划分为:输入层、输出层,隐含层。其中,输入层与输出层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此有些文献和算法中把BP神经网络看成有输入层和输出层组成的两层网络结构。

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离散化方法

1)对BP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初始化。首先创建网络结构,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BP神经网络中的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节点数、连接权值和训练误差值等初值,最后给定学习速率和神经元激励函数。

2)隐含层输出计算。

3)输出层输出计算。

4)计算训练误差

[?j(l)=(dqj-x(l)j)f'(s(l)j)],输出层

[?j(l)=f'(s(l)j)k=1nl+1?(l+1)w(l+1)kj],隐含层和输入层

5)修正权值和阈值

[w(l+1)ji[k+1]=w(l)ji[k]+μ?j(l)x(l-1)i+η(w(l)ji[k]-w(l)ji[k-1])]

[θ(l+1)j[k+1]=θ(l)j[k]+μ?j(l)+η(θ(l)j[k]-θ(l)j[k-1])]

6)判断是否达到训练误差要求,如果达到要求,就进行下一步,如果达不到要求否则,转到第2步,重新对BP网络进行训练和学习。

7)利用附加动量法规则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为了克服BP神经网络的缺点,在BP算法中加入动量项不仅可以微调权值的修正量,也可以有效的减少BP神经网络在训练和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另外在修改训练参数和连接权值的同时,还可以使用顺序方式训练网络。顺序方式训练网络要比批处理方式更快,特别是在训练样本集很大,而且具有重复样本时,顺序方式的这一优点更为突出。

8)利用训练后的BP神经网络进行离散化处理

利用BP神经网络的分类功能,对训练样本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对连续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综合整理后就得到了离散化后的属性表。

利用BP神经网络的新建一个网络,经过训练之后为了测试一下我们提出的算法的效果,我们可以对此算法进行一次实验,我们利用仿真函数sim()可以看到的聚类结果是:

Yc =6544465 3

由此看出,离散数据分成3类。可以得出结论,BP神经网络成功的对样本数据进行了离散化,其中第1和第6是同类,第2和第7是同类,第3、第4、第5和第8是同类。每一类用一个离散数据替代,所以可以得到的离散化结果是:[34555435]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离散化后的属性表。

连续属性离散化之后我们需要验证一下离散化的结果是否对属性表的一致性产生了影响,所以我们再次利用LVQ神经网络来检验,现在训练样本为P=[34 2 2 2 43 2;34 2 3 2 2 43]

经过训练得到的聚类结果是:

Yc =55 1 5 1 1 55

我们发现得到的结果和实际情况相符合。

4 小结

对于连续属性离散化问题,我们在BP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中,对网络的训练做了一些改进,引入了动量学习法,改善了BP神经网络的性能,最后通过Mantis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对于处理离散化问题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徐泽柱,王林.基于粗糙集理论和BP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31(3):169-172.

[2] 余卫雄,姜礼平,萧星.基于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的联合模式识别系统[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6, 18(2):87-90.

[3] 蒋丽华,覃征.基于粗糙集的LVQ神经网络的稽查选案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 2006, 26(12):205-207.

[4] 谢振华,商琳,李宁,等.粗糙集在神经网络中应用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4, 21(9):71- 74.

[5] Ying Yang,Xindong Wu,Discretization Methods Simon, H.A. 1981.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2nd edn.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7.

[6] 刘业政,焦宁.连续特征离散化算法比较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9).

[7] Dougherty J,Kohavi R., Sahami M.Supervised and unsupervised discretization of continuous features. In Proc. Twel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Los Altos, CA: Morgan Kaufmann, 1995:194C202.

散文类型范文7

在拟合汽车保险索赔次数的模型中,泊松分布模型是拟合索赔次数的最简单且常用的模型,具有均值与方差相等的特性。而索赔次数模型往往具有方差大于均值的性质,此时如果继续使用泊松分布模型会低估参数的标准误差,高估其显著性水平,导致多余的解释变量保留在预测模型中,最终导致不合理的保费。对于此类问题,研究人员通常利用各种不同的混合泊松模型来预测索赔次数。Ruohonen[1]提出结构函数为三参数伽玛函数的泊松分布,同时用实际损失数据与两参数结构函数泊松模型即负二项模型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Panjer[2]运用广义poisson-pascal分布(即Hofmann分布,含三个参数)来建立汽车索赔次数模型,拟合效果也比较理想。NorisonIsmail和AzizJemain[3]讨论了负二项回归模型和广义泊松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其在索赔频率预测中的应用,而DenuitMichel[4]等人应用负二项回归、泊松-逆高斯回归和泊松-对数正态回归对汽车保险的索赔频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国内关于索赔频率模型的研究主要有孟生旺和袁卫[5]用混合Poisson模型研究了非同质风险的索赔分布。高洪忠、任燕燕[6]研究了一类更广泛的分布,即GPSJ类分布,这类分布描述了一次风险事件多种索赔结果的情况。毛泽春和刘锦蕚[7]分析了免赔额及NCD赔付条件对索赔次数分布的影响,通过比较风险事件与索赔事件的差异引出了一类同质集合保单索赔次数的分布(Pois-son-Gamma)。毛泽春和刘锦蕚[8]引出了一类指数类混合型索赔次数的分布并研究了其散度(disper-sion)的性质,同时给出了拟合类分布的矩估计方法。徐昕、袁卫、孟生旺[9]将两参数负二项回归模型推广到三参数情况,并利用新模型对Yip和Yau[10]中的汽车保险损失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提出了解决过离散问题的一种新办法。学者们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混合泊松分布模型上,而双泊松分布模型也是一类离散型分布模型,具有方差大于均值的特性,但关于利用双泊松回归模型预测汽车保险索赔次数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将在下面内容中详细介绍双泊松回归模型的性质及参数估计,并且利用该模型来拟合一组实际的汽车保险索赔数据,并将其结果与泊松回归模型的拟合进行比较分析。

2泊松回归模型性质及参数估计

为便于讨论,假设共有p个分类变量,将所有保单分为n个风险类别,其中第i个风险类别在p个分类变量上的取值用xi=(xi1,xip)T表示,T表示转置。用wi表示第i个类别包含的风险单位数(如汽车保险中的车年数)。令Yi表示第i个风险类别的索赔次数随机变量,i=1,2…,n。如果Yi服从泊松分布,则其概率函数为:Pr(Yi=yi)=exp(-λi)λyiiyi!,yi=0,1,……泊松分布的均值与方差相等,即E(Yi)=Var(Yi)=λi。若令λi=wiexp(xTiβ),即可得到泊松回归模型,其中β是p×1阶的参数向量。容易求得泊松回归模型的对数似然函数为:l=∑ni=1(-lnyi!+yilnλi-λi)回归参数β的极大似然估计可以通过下述似方程组求得:lβj=∑ni=1(yi-λi)xij=0,j=1,2,……,p为了求得参数估计的标准误差,首先需要计算Hessian矩阵,其中的元素是关于对数似然函数的二阶偏导数,即Hjk=2lβjβk=-∑ni=1[λi,xijxik],j,k=1,2……,p因此信息矩阵的元素为Ijk=-E(Hjk)=∑ni=1[λi,xijxik],j,k=1,2……,p对信息矩阵对角线上的元素先求导数,然后再开方,即可得到参数估计的标准误差。

3双泊松回归模型的性质及参数估计

虽然无法确定双泊松分布是否也是一种混合泊松分布,但由于其具有方差大于均值的特征,因此也可以用于过离散数据的处理。双泊松分布的概率函数可以表示为:Pr(Yi=0)=θ1/2e-θ2λiPr(Yi=yi)=(θ1/2e-θλi)(e-yiyyiiyi!)(eθλiyi)θyi,yi=1,2……均值和方差分别为:E(Yi│xi)=λi,Var(Yi│xi)=λi(1/θ+λi(θ-1))2此处对双泊松分布形式不同于Yip和Yau文献中的双泊松回归模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其均值正好等于λi,与其他分布保持一致。如果采用其他的参数形式,譬如,如果参数的形式使得双泊松分布的均值正好为λi/θ(参见Yip和Yau),则截距项的估计值将发生变化,但索赔频率的预测值不会受到影响。从上述方差和均值的关系可以看出,当θ在区间(0,1)之间变化时,θ越小,双泊松分布的过离散程度越严重,因此我们将g=q定义为双泊松分布的离散参数。当θ1时,双泊松分布退化为泊松分布。容易求得双泊松回归的对数似然函数为:l=∑yi=0[12lnθ-θ2λi]+∑yi>0[12lnθ-θ2λi-yi+yilnyi-lnyi!+θyiln(exp(1)θλi/yi)]对上式求偏导,可以得到模型的似然方程组为:lθ=∑yi=0[1/(2θ)-θλi]+∑yi>0[1/(2θ)-2θλi+yiln(exp(1)θλi/yi)+yi]=0lβj=∑ni=1[θ(yi-θλi)xij]=0双泊松回归的Hessian矩阵H的元素也很容易求得:2lβjβk=-∑ni=1(θ2λixijxik),j,k=1,2…,p因此双泊松回归的信息矩阵的元素为Ijk=-E(Hjk)=∑ni=1(θ2λixijxik),j,k=1,2…,p。

4模型检验

4.1过离散检验

对于索赔数据是否具有过离散的特征,通常利用两种方法来判断。一是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统计量(Cameron和Trivedi[11]),满足下述条件(yi-λi)2-yiλi=αλi+ei其中的λi=exp(xiβ),ei是随机误差项。如果系数α的t统计量显著,说明存在过离散特征。另外一种方法是拉格朗日乘法(LagrangeMulti-plier)检验(Greene[12]提出的)。LM统计量可以简单表示为LM=(e''''e-_ny)22λ''''λ其中的λ=(λ1,…,λn)'''',λi=exp(xiβ),e=y-λ,y=(y1,…,yn)。在零假设为泊松分布的条件下,LM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1的x2分布。

4.2拟合优度检验

对模型拟合优度进行评价可以使用AkaikeInfor-mationCriteria(AIC)统计量和BayesianSchwartzCri-teria(BIC)统计量。AIC统计量定义为(Akaike[13]):AIC=-2l+2p其中l表示对数似然值,p为参数的个数。AIC的值越小,表明模型的拟合越好。BIC统计量定义为(Schwartz[14]):BIC=-2l+plog(n)其中的l也表示对数似然值,p为模型的参数个数,n为观测值的个数,BIC的值越小,模型拟合越好。

5实证分析

5.1数据的描述

本节选用一组来自SASEnterpriseMiner数据库中的汽车保险数据。原始数据中有10303个观测值,其中大约有6%的缺失,数据包含索赔概况、驾驶记录、保单信息、被保险人个人信息。索赔概况记录了被保险人的索赔频数、索赔额、索赔时间等信息;驾驶记录包括驾驶人的分数、过去7年中是否被吊销驾驶执照;保单信息有被保险车辆的行驶区域、行驶时间、汽车价格、颜色、用途等;被保险人的个人信息有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工作类型、婚姻状况、年收入等。选取与Yip和Yau相同的费率因子(见表1),其中收入为连续变量,其余为属性变量,从10303个客户中随机抽取了4412个有效记录。

5.2过离散检验

首先依据第一种方法利用统计软件SAS的回归模块(即PROCREG)得到结果见下表2,很明显预同样,利用拉格朗日乘法(LagrangeMultiplier),利用SAS中IML模块求得LM值为128.47816,并且显著。从两种检验方法可以判定,损失数据存在过离散问题。

5.3拟合结果

从下表3中的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来看,双泊松回归模型和泊松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差别不大,显著性水平因子也相同。但由前面判断,此数据存在过离散特性,泊松回归模型费率因子参数估计标准误差明显小于双泊松回归模型。从整体上看,无论是AIC还是BIC,对于该组索赔数据而言,双泊松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要明显优于普通泊松回归模型。

散文类型范文8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青黄散;雄黄;砷;克隆选择性;线粒体膜电位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6.004

中图分类号:R259.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6-0008-03

本院血液科应用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恶性血液病已有50余年的历史[1-2]。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砷制剂治疗恶性血液病,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3]。砷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需要维持有效的血砷浓度。巯基是砷剂发挥作用的重要化学靶点,而线粒体是对砷剂作用最敏感的细胞器,砷剂与巯基结合后,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道开放,线粒体跨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s,ψm)下降或消失,诱导细胞凋亡[4]。

近年来,我们应用小剂量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亦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5]。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异质性疾患,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6]。细胞克隆类型在MDS治疗选择与预后判断中具有独立的意义[7-8]。我们的既往研究显示,青黄散治疗MDS的疗效与MDS的克隆类型有关,正常核型与+8克隆异常者对青黄散反应较好,而其他克隆异常者反应较差[9-10]。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克隆类型的MDS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砷的含量、线粒体ψm的改变,分析青黄散在不同克隆类型MDS患者的体内效应状况,探讨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MDS克隆选择性的可能机理,为MDS的遗传学分型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2年4月于本院接受青黄散治疗的MDS患者40例,为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9~81岁,平均(42.2±18.1)岁。30例未接受青黄散治疗的MDS患者作为未治疗组。10例正常人为本院职工,作为健康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青黄散胶囊[本院制剂室提供,每粒含雄黄(As2S2)0.16 g]1粒/d,晚饭后立即服用。所有MDS患者加用补肾健脾中药汤剂(熟地黄30 g,山药10 g,山萸肉10 g,茯苓10 g,泽泻10 g,补骨脂15 g,菟丝子15 g,桑葚30 g,制何首乌20 g,党参20 g,炒白术10 g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就诊前服用雄激素治疗者仍继续服用,司坦唑醇2 mg/次,或十一酸睾酮40 mg/次,2~3次/d,口服,葡醛内酯100 mg/次, 3次/d,口服。其他西药如环孢菌素A、沙利度胺、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入组前均停用。若血红蛋白

未治疗组:MDS初诊或就诊前服用雄激素或/和环孢菌素A,不使用青黄散以及其他含砷制剂。

1.3 疗效标准

参照2000年国际工作组指定的MDS疗效标准[11],分为有效(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血液学进步)和无效(治疗失败)。

1.4 砷浓度检测

血样标本采集时间在服药后10~12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电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对全血及血浆进行砷浓度的检测,检出限:总砷0.03 ?g/L。

1.5 线粒体膜电位测定

取EDTA抗凝骨髓液2 mL,分离单个核细胞,取1×106个细胞,按照JC-1试剂盒说明,标记JC-1荧光,用流式细胞仪测定。FL1(绿色荧光)的PMT值为525 BP,FL2(红色荧光)的PMT值为575 BP。用FL2/FL1的荧光强度比值反映线粒体Ψm。

1.6 克隆类型的确定

骨髓细胞经24~48 h培养,G-显带,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2005)》判定核型异常[12]。

1.7 异常克隆类型鉴定

主要异常克隆应用荧光原位技术(FISH)进行鉴定,荧光探针(CEP8、D5S23-EGR1、D7S522-CEP7以及D20S108)均为Vysis产品,并采用Hybrite变性/杂交系统。应用Nikon全自动显微镜及AI全自动FISH自动分析系统分析荧光信号。每个样本计数200个以上间期细胞。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各期血砷水平之间的比较,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法。血砷浓度和服药时间的相关性,用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全部统计方法均采用双侧检验。P

2 结果

2.1 青黄散总体疗效及其克隆选择性

治疗组40例中,有效30例(75.0%),包括完全缓解10例(25.0%)、部分缓解4例(10.0%)、血液学进步16例(40.0%),无效10例(25.0%),有效率为75.0%。

经过常规染色体分析确定,并经过FISH鉴定,40例治疗组患者中,正常克隆24例,+8异常克隆6例,其他异常克隆10例,异常克隆检出率40%。将治疗组患者按照克隆类型分为2组,A组为正常核型和+8克隆异常,共30例,有效24例;B组为其他异常克隆类型,共10例,有效6例。A组疗效优于B组(P

2.2 青黄散克隆选择性与砷体内效应相关性

2.2.1 青黄散治疗后血砷浓度 全血、血浆砷浓度测定结果显示,未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及血浆砷浓度明显高于未治疗组(P

2.2.2 青黄散服药时间与血砷浓度的相关性 对治疗组患者的服药时间长短和全血砷浓度、血浆砷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两变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061、-0.195,双侧检验概率P值分别为0.703、0.2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口服青黄散时间的长短和血砷浓度没有明显相关性。见图1。

2.2.3 青黄散疗效与血砷浓度的关系 青黄散治疗有效患者的全血砷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失败的患者(P0.05)。提示MDS患者服用青黄散后,砷进入血液细胞内发挥作用。见表2。

2.2.4 青黄散的克隆选择性与全血砷浓度的相关性 40例治疗组患者,以疗效好的正常核型和+8异常患者为A组,疗效较差的其他异常核型患者为B组,2组全血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青黄散治疗MDS对克隆的选择性与血砷浓度没有相关性。见表3。

2.2.5 青黄散治疗后骨髓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治疗组28例患者检测了骨髓单个核细胞线粒体Ψm,为10.83%±8.47%,未治疗组30例患者的线粒体Ψm为10.61%±9.31%。2组比较,线粒体Ψm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口服青黄散后MDS患者的线粒体Ψm没有明显变化。青黄散治疗前后线粒体Ψm情况见图2。

图2 青黄散治疗前后线粒体Ψm的变化

2.2.6 青黄散治疗后线粒体膜电位与血砷浓度的相关性 对治疗组28例患者的线粒体Ψm与血砷浓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为-0.262,P=0.89,提示MDS患者口服青黄散后的线粒体Ψm与全血砷浓度没有相关性。见图3。

3 讨论

3.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克隆类型以及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性

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异质性疾患,大约40%~60%的MDS患者具有染色体异常克隆,而大约50%的患者为正常核型。本组40例患者中,16例患者伴随染色体克隆异常,异常克隆发生率为40%,其中+8克隆是MDS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与文献[13]以及我们的既往报道[9]一致。

遗传学分型是一种能反映MDS疾病本质的分型方法[14],细胞克隆类型在MDS治疗选择与预后判断中具有独立的意义[7-8]。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克隆类型MDS患者的疗效差异明显,如+8核型患者对免疫抑制剂反应较好、免疫调节剂已成为5q-核型患者的首选药物、细胞因子适宜于正常核型患者等,表明MDS不同克隆类型对治疗方法具有选择性[8]。

3.2 砷制剂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及体内效应

砷制剂包括砒霜提取物三氧化二砷(As2O3)以及雄黄(As2S2,As4S4)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MDS的治疗,无论是As2O3单药还是联合用药、雄黄单药及其复方在MDS治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安全有效[3,5]。

砷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需要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正常人全血砷水平低于5.0 ?g/L[4]。雄黄中As2S2含量大于90%,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少量可被人体吸收。本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砷含量明显高于未治疗患者(P

砷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最敏感的细胞器是线粒体,重要化学靶点是巯基[4]。砷与巯基结合后,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道开放,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或消失,导致细胞凋亡级联反应,一旦线粒体崩溃,则细胞凋亡不可逆转[4]。本组患者经青黄散治疗后线粒体Ψm没有明显变化(P>0.05),提示青黄散每日1粒(含雄黄0.16 g)不会破坏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也不引起细胞凋亡。

3.3 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克隆选择性及其与砷体内效应的相关性

散文类型范文9

关键词: 图像分割; PDE降噪; 聚类有效性; 样本加权; 模糊聚类

中图分类号: TN9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5)06?0090?04

Application of an improved WFCM?based algorithm in MRI image segmentation

HAN Hong?wei, MIAO Jia?qing

(Engineering & Technical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eshan 614000, China)

Abstract: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FCM) algorithm is an unsupervi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The sample weighted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WFCM) algorithm is an improved FCM algorithm,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peed of convergence and accuracy of clustering. Both FCM algorithm and WFCM algorithm are relatively sensitive to noise, but still need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the clusters manually. In this paper, an improved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noise reduction algorithm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PDE) is used to process the original brain MRI image, and the cluster validity i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number of clusters to improve WFCM algorithm and execute the image segmentation.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algorithm has a capability of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and better noise immunity.

Keywords: image segmentation; PDE noise reduction; validity of clustering; sample weighting; fuzzy clustering

0 引 言

图像分割是图形处理的基本问题之一,是目标的特征提取、识别与跟踪的基础。由于脑MRI医学图像边界数据的模糊和整体图像数据的噪声干扰,使得医学图像分割问题比较困难[1]。由于脑MRI医学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确定性,而模糊理论则正好对图像的这种不确定性有着较好的描述能力,因此模糊聚类被应用于图像分割问题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2]是目前流行的图像分割方法之一。该算法适用于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图像的分割。

但是模糊C均值聚类这种算法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比如没有充分利用图像的空间信息、聚类数目无法自动确定、计算量大等问题[3]。文献[4]提出了样本加权的模糊C均值聚类(WFCM)算法,作者认为样本在聚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一样,对聚类结果产生的影响就不同,因此给每个样本赋予一定的权值对FCM目标函数进行修改,同时修改迭代公式。该算法提高了收敛速度和聚类的准确性,但是仍然无法克服人工确定聚类数的缺点,而且抗噪表现不理想。本文在该算法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了偏微分方程图像降噪处理, 其次利用聚类的有效性进行最佳聚类数目确定, 最后进行样本加权改进。这样能够得到一种能自动给出最佳分类、抗噪性更好的改进算法。本文使用的脑MRI医学图像由西门子0.35T永磁核磁共振仪直接拍摄提供。

1 偏微分方程降噪方法

1.1 基于各向异性扩散PDE降噪模型

基于PDE的图像处理方法在医学图像降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它在平滑噪声的同时,可以使得医学图像的细节,如血管信息, 病灶区域边缘和医学纹理信息等得到保护[5]。利用偏微分方程进行图像降噪的方法比较多,其中Catte降噪模型最具有代表性。Catte降噪模型是P?M降噪模型的改进. 下面介绍P?M图像降噪方法。Perona和Malik于1990年首先提出了各向异性扩散PDE模型, 即P?M模型[6], 如式(1)所示:

[?u(x,y,t)?t=div(g(?u)?u)u(x,y,0)=u0(x,y)] (1)

式中:[g(?u)]被称为各项异性扩散函数, Perona和Malik给出[g(?u)]函数的经典选择, 如式(2)所示:

[g(?u)=exp?uK2] (2)

或选择:

[g(?u)=11+(?uK)2] (3)

式中:参数[K]是边缘阈值,故而对于函数[g(?u)]中[K]的取值十分重要, 假若[K]取值过大, 脑MRI医学图像平滑过渡会直接导致医学图像的边缘模糊,医学信息细节丢失; 假若[K]取值太小, 脑MRI图像较早的停止了平滑扩散进而导致图像降噪效果不理想[7]。

现在来了解各向异性扩散的PM方程中的常量[K]对扩散的影响, 如式(4)所示可知:

[Φ(?u)=g(?u)?u] (4)

首先对于梯度[?u]增大, 则[Φ(?u)]在零点附近的值趋于零, 当[?u≈K]时函数[Φ(?u)]取得最大值, 然后函数[Φ(?u)]的值又下降到零, 故而函数[Φ(?u)]的扩散特征可进而表示为: 当[?u>K]时, 各向异性扩散退化为各项同性扩散; 当[?u<K]时, 函数[Φ(?u)]的值趋于零, 各向异性扩散是很微弱的, 这样就便于脑MRI医学图像的边缘,血管等医学细节信息的保留。

PM方程的各向异性扩散的主要原理是: 沿着脑MRI图像的法向进行相应的滤波增强脑MRI图像的边缘的敏感性, 而沿着脑MRI医学图像的切向进行滤波则降低噪声。P?M方程可重写成如下形式:

[?u?t=11+λ2?u2uξξ+1-λ2?u2(1+λ2?u2)2uηη] (5)

式中:[λ>0(λ=1k)]是参数;[η=?u?u]; [ξ=?u?u][(?u=(-uy,ux))]; [ξ],[η]分别是脑MRI图像的切向和法向两个方向。同理,式(5)可重写成如式(6)的形式:

[?u?t=?u=uξξ+uηη] (6)

对比式(5)和式(6)可见, 上述的降噪方法虽然可以实现脑MRI图像的医学细节信息的保留和图像降噪两个方面。由于该偏微分方程的所求得的解并不是惟一的, 就是说该偏微分方程是一个病态的PDE问题[8]。

各向异性扩散的P?M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各项同性扩散所存在的缺陷,但是P?M模型是一个病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正则化方法。利用[Gσ??u]替换掉式(4)中的[?u]来改进这个各向异性扩散的P?M模型, 其中[Gσ]是高斯核函数. 则P?M模型可以改进为如式(7)的形式:

[?u(x,y,t)?t=div[g(Gσ??u)?u]] (7)

式中[Gσ??u=?(Gσ?u)=?Gσ?u], 同时式(7)也被称为正则化的各向异性扩散P?M方程, 也被称为Catte降噪模型. 对于上述的P?M模型, 改进了的Catte降噪模型主要有两个优点:

(1) 利用 Catte降噪模型降低脑MRI图像中的噪声点, 效果非常明显, 与未改进的P?M模型相比, Catte降噪模型首先平滑了图像, 即首先进行了脑MRI图像的降噪。

(2) Catte降噪模型最为主要的思想是在各项异性的扩散中加入了各项同性的扩散。

1.2 基于Catte降噪模型降噪效果分析

图1是Catte模型对高噪声原始脑MRI医学图像[u0(x,y)]降噪结果。

<E:\王芳\现代电子技术201506\现代电子技术15年38卷第6期\Image\38t1.tif>

图1 各项异性扩散的Catte模型降噪结果

由图1可以看出, 当迭代次数增大时图像的模糊程度也随之增大,信息细节的丢失增多, 同时迭代次数增加将加大计算时间,故而对于相应的迭代次数的选取人为参与因素较大。所以合理地选择控制迭代次数使得去除噪声的同时保留脑MRI医学图像的医学细节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降噪效果分析时发现, 对于各项同性的降噪模型所存在的缺点大幅度的进行了改进,同时发现Catte降噪模型迭代速度较慢, 并且在进行相同的迭代次数时式(3)的平滑程度较式(2)弱,故而对于扩散函数的选择十分重要。

2 样本加权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2.1 FCM算法

FCM算法[2]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模糊聚类算法,它适合于图像中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同时FCM算法是属于无监督的分类方法,聚类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人工的干预,很适合于自动分割的应用领域。式(8)给出了基于目标函数的一般描述:

[min JmU,P=k=1ni=1cμikmdik2, m∈1,∞s.t. U∈Mfc] (8)

式中[U=μik]为模糊隶属度矩阵,[P=[pi]i=1,2,…,c]表示第[i]类的聚类原型矢量,[dik]表示第[i]类中的样本[xk]与第[i]类的典型样本[pi]之间的失真度,这里采用的是两个矢量间的欧式距离。[JmU,P]表示各类中样本与其典型样本的误差平方和,[m]为加权指数,又称作平滑参数。尽管从数学角度看,[m]的出现不自然,但是如果不对隶属度加权,从硬聚类目标函数到模糊聚类目标函数的推广将是无效的。根据拉格朗日乘数法可得两个优化迭代公式如下:

[μik=1j=1cdikdjk2m-1] (9)

散文类型范文10

关键词:大型商场;防火分区;性能化;人员疏散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与此同时,大型建筑工程的数量与规模也在扩大,而建筑水平的迅速提高又促使大型商场的建筑面积俞建愈大。尤其近十几年,全国很多城市热衷于建造拥有超大面积的大型综合商业建筑,在给大众提供了极大地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商业价值。但大型商场一旦发生火灾,因其特殊性造成火灾危险性极大,扑救难度相对于别的建筑更加困难,对大型商场的防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防火工作也十分艰巨,从客观上来说,消防安全和设计出现了新的问题。

大型商场因其特殊性,造成它有区别于其他建筑物的特点:大型商场的建筑面积越来越大,从几千平米、几万甚至十万平米;功能愈加全面和复杂,有的设有娱乐、餐饮等附属功能;商品种类繁多,火灾危险性大,火灾荷载大;人员密集,人流量大,而且人员大多数对商场环境不熟悉。由此可见,大型商场必须进行消防设计,消防设计的核心则是做好防火分区,其首要目的就是火灾发生时做好相关人员的安全疏散。根据国际上消防部门的火灾统计,世界上每年大型商场火灾的发生频率是普通建筑发生的3到4倍,火灾发生过程中死亡人数是普通建筑死亡人数的5到6倍,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普通建筑的2到3倍。因此,探究我国消防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对大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消防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亟需为其建立合理的措施,为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政策指导。基于此,本文对此研究方向进行初步的探讨。

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于大型商场人员疏散问题的研究,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有见解的结论和看法。国内对于我国大型商场人员疏散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并未能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为探究大型商场火灾发生时人员的有效疏散管理,本文将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防火分区性能化对我国大型商场人员疏散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文具体结构: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为大型商场的火灾特点;第三部分为大型商场防火分区的合理划分;第四部分为大型商场的安全疏散;第五部分为总结与讨论。

二、大型商场的火灾特点

(一)人员疏散困难

大型商场发生火灾,将威胁很大一部分人员。假若营业时间突发火灾,大量顾客、经营管理人员需要疏散、救助。因受环境条件限制,大型商场出入口相对较少,分散距离长,被困人员只能通过限定出入口进行疏散,即使情况十分紧急,也只好如此。并且在大型商场里,自然采光量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绝大程度上依赖灯光照明,室内能见度特别低。而火灾中,要防止火势蔓延,就必须切断电源,内部会很快变为伸手不见五指,严重地妨碍人员疏散。据此,大型商场发生火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可能性非常高。

(二)产生烟气量大

大型商场发生火灾,燃烧供氧经由与地面相连通风道跟其漏洞补充而来。此类通道面积狭窄,氧气供应不足,故处于不完全燃烧状态,产生相当多浓烟。

(三)火灾发生几率高,蔓延迅速。

一系用电量大,如前所述,大型商场采光通风等全部依靠电,遵循目前国内市场分析,电线、电缆、电器设备里相当多部分属不合格产品。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几年,电气火灾发生次数于总数所占比例一般在50%-60%以上,损失中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二系人员流量大,过多过杂同样使随机起火因素增多。例如,吸烟者乱扔烟头曾系多起火灾直接原因。另外商场里容易产生大量细碎垃圾,撒在明处一般能够被较快消除,而那些隐蔽于角落的垃圾却常常不被注意,一些火灾正因为这类垃圾引起。三系商场空间开阔,可燃物多。大型商场是一个大整体,商品摆放密集,加上装修材料多数属易燃可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势必迅速蔓延成大灾。

(四)火灾扑救难度大

大型商场如果着火,消防工作者无法直接观察到火灾具置跟情节,只能根据建筑物设定出入口进入,经常系冒着浓烟往里走,外加照明条件极差,不易迅速接近起火位置;二是通风条件差,一些灭火剂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这直接导致人员疏散困难;三是因由大型建筑十分屏蔽,导致无线电设备于其内使用困难,造成组织指挥、灭火力量之间相互协调产生极大困难;四是救灾时烟气、高温阻挡,扑救人员比地面建筑火灾救助情况下伤亡大得多,往往扑救人员反被人救援。

三、大型商场防火分区的合理划分

大型商场与其它建筑不同之处,绝大部分因其大空间功能要求。防止火势迅速扩散,除应使内部陈设尽量做到不燃、难燃,以及设置可靠灭火设施外,较佳解决问题途径即对大空间进行合理防火分区。据有关理论、火灾教训证明:商场内部若未进行必要防火分区,火灾时将导致火势迅速扩大,反之则可给疏散赢得宝贵时间,避免重大危害发生。因而防火分区在大型商场防火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该防火分区关键包括:水平与垂直防火分区。

(一)水平防火分区

水平防火分区,指以防火墙、卷帘,从各层水平方向上分隔至若干防火区域。根据相关规定:高层建筑室内商场,营业厅里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采用不燃材料装修时,最大防火分区面积地上、地下部分依次为4000平米、2000平米。遵循这一原则,商场防火分区应按规定最合理面积进行分区,并基于商场平面功能划分、安全疏散流程原则,保证每个分区有两个疏通管道,,形成双向疏落,该楼梯应尽可能均匀分布于每个防火分区。

防烟分区宜结合防火分区设置,我们知道,烟气遇到顶棚后才沿水平方向扩散,因此利用顶棚下设50cm以上防烟垂壁,构成防烟分区,能够有效阻止烟气扩散,为人员疏散和灭火创造条件。但过多防烟垂壁势必影响商场内部空间完整,所以,应结合商场空间划分及顶棚高差处理,令商场空间显得自然、流畅,同时亦可采用格棚式吊顶,使烟气上升至吊顶的上层,利用结构构件自然实行防烟分区。

(二)垂直防火分区

垂直防火分区,应对上、下楼层用耐火的楼板及窗间墙进行分隔,并且还要着重考虑玻璃幕墙和商场共享中厅引起竖向扩散问题。

玻璃幕墙具有许多优点,又是现代建筑艺术处理手法之一,尤其是在商业建筑中因能营造其所需要气氛而被广为采用。但它在防火方面,却存在大量弊端与隐患,一般均不耐火,在250e左右即将炸裂,从而引起火势蔓延。同时,垂直幕墙和水平楼板之间经常存在缝隙,在初期时,浓烟会通过它向上层扩散。为使其具有更强生命力,设计中必须重视防火安全问题。首先,要在整个建筑内配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了控制初起火势,闭式喷头要装在天棚上。除此之外,宜在室内靠幕墙上方装设侧喷的开式喷头,当有情况时,闭式水灭火,同时开式喷头联动向其洒水而加以保护。其次,在其内部设置0.18米高实体裙墙,并在它与楼板之间填塞耐火密封材料,以延缓烟气及火焰蔓延。共享中厅,因能营造各层商场空间的流动感而倍受青睐,被广为采用。从控制防火分区角度而言,其四周应选择防火门或卷帘,并加配自动喷水设备,同时还要在玻璃天窗顶部设置排烟天窗,能更加顺畅排出。采取以上措施以后,具有烟囱效应的中厅空间在火灾时,反而能成为强大的排烟通道,使得向其它部位扩散危险性大量减少了。

四、大型商场的安全疏散

由于大型商场存在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等特点,因而良好的安全疏散是提高其消防自救能力的重要措施,它主要包括:水平、垂直疏散两个方面。

(一)水平疏散

其设计重点为:结合防火分区严格控制疏散距离,配置数量足够的安全出口,产生双向撤离,商场内柜台摆放,也应该形成朝向其的走道。

因为商场大空间营业厅许多集中在中部,用于疏散的楼、电梯间等围绕它沿四周布置就可以了。根据规定,商场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低层为22m),这是一般规模的,通过合理设置其位置,通常都能满足。但是,对一些大规模尤其是占地面积较广的商场来说,疏散距离就很难得到保证。只能采取其它措施进行了。如在商场中间设置排烟楼梯,将其底层局部架空,作为消防撤离等,以此来减小过长的营业厅疏散距离。商场内人员众多,发生火灾时快速运送顾客的自动、普通电梯又不能作紧急撤离作用,大部分人只能通过仅有的防烟疏散楼梯来逃走,因而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非常重要。由于紧急情况下,人的行动通常具有多向、盲从性,所以商场内每个防火分区都要有不应该少于两个的安全出口,以便其中一个被封堵后,剩下的能够起疏散作用。

现实中,商场营业厅布置多从经营、室内空间方面考虑,从而忽视了消防安全,因为大多数柜台设计不甚合理,导致本来就过长的消防疏散距离更加蜿蜒曲折,使其被人为地延长了。所以,从消防安全角度来考虑,商场购物空间的布置,应该让场所及过道面向疏散楼梯,力争形成双向,尽可能避免袋形“走道”。

(二)垂直疏散

其设计要点为:按商场等级及高度确定不同型式的疏散楼梯,采取必要措施满足其合理的安全宽度。

商场疏散楼梯分为封闭、防烟楼梯两类。前者因安全性较低,规范中要求只能用于32m以内的二类建筑,且应靠外墙以利采光和排烟;防烟楼梯中由于前室空间和两道防火门的隔离,能起到相关作用。一类及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由于性质重要,体量巨大和人员众多,必须设置防烟楼梯间。

按照规范,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应该要不小于1100m计。这对于营业面积十分宝贵的商场来说,满足这一规定也并非易事。经营者大多从经济效益出发,导致其中大量在设计阶段,就因为疏散楼梯面积压下去很多次而留有先天隐患。从对许多营业商场的调查来看,能达到上述要求的80%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还呈现出规模越大,疏散楼梯所占比例更小特点。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除选择增加楼梯间数量以及疏散宽度外,还可以在其设计上深挖潜力、采取措施来缩小这一差距。如建造剪刀式,能够节省少许前室面积,另外的方法是在商场层高大于50米时,可采用叠合式,即在同一楼内设置两个相重叠而又不相通的楼梯,用一个梯的占地面积达到双倍的疏散宽度,具有两条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这在增加其总宽度方面非常显著。

五、总结与讨论

本文以上基于防火分区性能化对我国大型商场的人员疏散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分析,首先分析了大型商场的火灾特点,接着又从水平与垂直防火分区两方面对大型商场防火分区进行了合理划分,并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了大型商场的安全疏散,以期为我国大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对于我国大型商场的人员疏散,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学者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基于防火分区性能化对我国大型商场的人员疏散问题做出地分析,亟需为其提供理论和政策指导,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苗苗.论地下商场防火划分区域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2(11).

[2]邢军.建筑防火设计中有关防火分区问题的几点看法[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1).

[3]达明晋.火灾模式下地下商业建筑人员疏散分析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0(4).

[4]赵军、孙震宏. 某地下商场防火分区性能化设计方案[J].建筑防火设计,2011(12).

[5]许继清、杨国军. 大型商场的防火分区与人员疏散[J]. 河南消防,1998(8).

[6]张鸿鹤、杨利剑.浅谈大型地下商场的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J].建筑防火设计,2003(9).

散文类型范文11

论文关键词:散手运动员;个性特征;选材

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发展到今天,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已成为提高技术水平的三大要素。实践证明,具有天赋的运动员再加上刻苦努力与科学训练就能攀上竞技体育的顶峰。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影响着运动成绩,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不同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有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关于运动员个性特征问题,20世纪80年代,各国运动心理学者都进行了一定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运动员个性的研究与应用,在运动员科学选材及运动训练方面均有积极意义。笔者采用艾森克问卷(EPQ)对我市散手运动员进行个性特征的研究,旨在为该项目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市散手队以及体育运动学校的散手运动员和学生共63名,男性,年龄17--23岁;对照组:同年龄的菏泽师专大专学生184名,男性。

1.2研究方法

个性测定采用艾森克问卷(成人),对63名散手运动员和184名同龄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并计算出每位测试对象的P,E,N和L的分值,进行比较分析。

在分析中,根据教练员对其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记录评价,共分上、中上、中和中下4级,将上和中上合为优良,中和中下合为一般,分析了运动成绩和个性的关系。间距离用“离差平方和”方法计算,最后根据聚类谱系图选出阑值T已确定分类的个数,并计算出指标的平均值。全部运算均在CASIO,fx-180型计算器上实施。

2研究结果分析

2.1散手运动员个性特征与其对照组的比较

通过散手运动员与其对照组的同龄学生比较表明,散手运动员具有尸分显著低和E分显著高的特点(见表1).E为个性的内一外倾向。散手运动员与同龄学生的E分有明显的差异,经X2检验,P

从表1不难看出,散手运动员与同龄学生相比N分要低,说明其具有较稳定的个性。散手运动员中情绪稳定和倾向稳定者占23人(36.5%),情绪不稳定和倾向不稳定者占9人(13.3%),居中者31人(49.2%).艾森克理论认为E为个性的内外倾性,E分高表示外向,E分低表示内向;N为神经质,N分高表示神经过敏,倾向不稳定,N分低表示情绪稳定。N分高者,其特点是爱把无关的中性刺激物转变为可引起强烈情绪反应刺激物,多有敏惑、不安、易沮丧,对各种刺激都反映强烈,激动后久久不能平静等表现。

因此他们对情绪的稳定性差,即使在负荷强度不大的情况下也较快出现神经官能综合症;而E分高的外向性则是一种富有活力的参数,对散手运动员来说是适应的基础。有研究表明,运动员的情绪稳定与否,影响着其运动成绩的好坏。P为精神质,与同龄学生相比,散手运动员P分显著偏低,经X2检验p

2.2散手运动员个性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散手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个性有关(见表2)。运动成绩优良者与成绩一般者相比N分明显低,说明运动成绩与情绪稳定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心理学者邱宜均认为高水平运动员既是外向型的又是稳定型的。从运动竞赛的角度讲,情绪稳定性是影响其运动成绩的重要条件。从神经稳定和神经灵活性来说,杰出运动员有稳定的个性情绪,而那些个性情绪不稳定的运动员是不可能稳定地达到高水平的。本研究表明,成绩优良的运动员比运动成绩一般者情绪更稳定。

2.3聚类分析

根据对散手运动员P,E和N量表相应分值的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63名运动员个性分成3种类型,而且不同运动成绩的运动员个性类型的分布是不同的。经x2检验表明,第一类最多,第三类最少,其中成绩优良者占5.880,一般者占31.10,两者有明显差别(见表3)

由表4看出,第一类运动员P分居中,E分较高,N分较低,所以这一类运动员个性具有外向和稳定性高的特点;第二类运动员P,E和N分均低,因此这一类具有内向和情绪稳定的特点;第三类运动员则以N分高为特征,尸分和E分居中,表明这一类运动员情绪稳定性较差,正如表3所示结果,这类运动员中成绩一般者居多。从E,P,N个性结构中的3个度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类散手运动员是外向一情绪稳定型;第二类运动员属内向一情绪稳定型;第三类运动员则很象神经过敏型。

3结论与建议

(1)散手运动员与同龄学生相比,具有外向、情绪稳定的个性特征。

(2)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个性有关。成绩优良的散手运动员明显具有情绪稳定的特征,说明散手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情绪稳定有一定的关系。

(3)聚类分析表明,第一类散手运动员个性属外向一情绪稳定型;第二类散手运动员为内向一情绪稳定型;第三类运动员为情绪不稳定型。

散文类型范文12

【关键词】路面养护 需求分析 流程优化

1概述

目前,我国的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已居世界前列,但在使用过程中,路面的性能会逐渐衰减,三分之一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到养护治理和大修期,如何合理安排有限的养护资金,及时、经济而有效的对路面实施养护维修,已经成为我国各个省市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路面养护系统建设需求分析与流程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能够充分发挥管理营运效能,全面提路面养护管理水平,最终确保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通畅。

2路面病害类型分析

本文将沥青路面病害分为变形类、松散类、裂缝类,并通过类型、分级、外观描述、影响因素、分级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如表1)。

表1 路面伤害类型

类型 分级 病害外观 影响因素 分级指标

松散类 松散 轻 细集料散失,路表粗麻 沥青混合材料性能影响

路面级配类型的影响

环境因素影响

交通荷载影响

重 细集料散失,表面剥落

坑槽 轻 坑浅,面积较少 坑深

重 坑深,面积较大 坑深>25mm

变形类 沉陷 轻 深度浅,行车无明显不适用感 沥青混合材料性能影响

交通荷载影响

路面结构影响 深度

重 深度深,行车明显不适感 深度>25mm

车辙 轻 变形较浅 深度

重 变形较深 深度>25mm

波浪拥包 轻 波峰波谷高差小 高差

重 波峰波谷高差大 高差>25mm

裂缝类 纵裂 轻 缝壁无散落或轻微散落 沥青混合材料性质交通

荷载影响

气候影响

半刚性基层的反射作用 缝宽:

重 缝壁散落重,支缝多 缝宽:>5mm

横裂 轻 缝壁无散落或轻微散落 缝宽:

重 缝壁散落重,支缝多 缝宽:>5mm

龟裂 轻 初期龟裂,缝细,无散落,无变形 块度:20-50cm

中 裂块较大,缝宽,散落轻 块度:

重 裂块破碎,缝宽,散落重 块度:

块裂 轻 缝细,不散落或轻微散落,块度大 块度:>100cm

重 缝宽,裂块小 块度:50-100cm

3总体需求分析

(1)基础设施运行状况管理需求。传统的养护流程不能及时、准确的统计出公路基础设施的健康状况信息,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的统计结果实用性不强,不能为管理者提供可靠决策依据。科学的路面养护体系的建立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路况维持在良好的服务水平。

(2)路面养护信息网络化需求。充分整合公路基础设施信息,使行业各级养护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基础设施运行情况。

(3)数据分析自动化需求。能够定期按照不同的数据源,对评定指标进行自动汇总分析;并能够添加新的技术评定指标、删除不适用的技术评定指标,为路面养护计划拟定、养护预算编制等提供技术支持与依据。

(4)养护决策科学化需求。根据技术评定结果,能够准确运用决策技术和方法来选择养护策略,决策中择优是决策的核心,在多个对策方案的必选中寻求能获取最佳效益的方案。

4总体流程优化设计

根据我国公路路面养护实际情况,可将养护工程按照养护性质和规模分类三大类:

(1)日常维修养护。进行的经常性养护和修补轻微损坏部分的养护作业。

(2)专项工程。对公路路面的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交通事故等造成的损坏进行的修理、加固、更新和完善作业,以及进一步提高公路运行环境而实施的改善工程。

(3)大修工程。已经不能确保正常的使用功能,必须进行综合修理或整段改造。

根据上述对养护工程的划分,本文提出了路面养护业务流程优化方案,如图1所示。

图1总体业务流程优化图

路面养护系统流程优化过程主要是通过路面养护管理制度建立、路面检查、路面评定、路面养护和应急保障五个阶段。首先,结合各省、市公路情况制定路面养护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在路面检查的范围内,则对路面进行检查,进行路面指标评定,给出评定结果,分为上述三类进行维修养护;如果是应急事件,则进行路面评估和责任追究;最后对路面信息进行更新、资料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