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散文朗诵技巧

散文朗诵技巧

时间:2023-06-02 09:21:45

散文朗诵技巧

散文朗诵技巧范文1

现象描述:早读时,学生朗读、背诵散文、古典诗词等经典美文的热情正一浪高过一浪。这时,上课的铃声响起,学生似乎还无所察觉,仍在抑扬顿挫的尽情朗读或者兴致勃勃的相互背诵课文。“上课!”随着语文教师突如而来的清脆而又果断的一声令下,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随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纷纷打开书本进入语文课堂的阅读学习中,然而学生脑海中却依然萦绕着刚才朗朗上口的朗读、背诵课文的场景……

毋庸置疑,如此经常性的连续打击将会严重降低学生早读时朗读、背诵课文的浓厚兴趣,继之严重影响学生阅读、品鉴语文文本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既保护学生强烈的朗读、背诵热情,又巧妙、从容、如期、按质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一、把握时机,巧妙过渡

我这里说的“时机”指的是学生在早读时自发生成的诵读、背诵的美妙时机:早读时,教室里书声琅琅,朗读、背诵课文的声音此起彼伏,在反复诵读、美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正在悄然增长、增强,对文本的认知、感悟、理解、品鉴等正在加深,对文本的审美体验正在逐渐形成并深入……这种美好的生成,教师应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并随时观察学生朗读、背诵氛围的发展趋势与细微变化,千万不要因为如约而至的上课铃声而武断地中断学生的早读。教师应该耐心地等一等,让学生过足朗读、背诵之瘾,或让学生诵读、背诵的热情稍减之后再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课堂阅读教学之中。

比如,教学《三亚落日》时,我曾这样将学生从逐渐减弱的诵读、背诵的情境中引入对新课文的阅读与品鉴:“同学们,为了嘉奖你们自主自觉的、激情澎湃的早读,我盛情邀请你们与我一道去海南旅游胜地三亚旅游,在三亚观赏落日的美丽与壮观。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细细欣赏与品鉴。”就这样,在学生充分享受过朗读、背诵经典美文的审美体验之后,再引导学生换之以听读、默读、浏览、跳读、精读、思考、品鉴等方式学习新的经典美文,学生必定对之产生喜爱之情,其学习效果也必定极佳。

二、注重方法,循序渐进

早读既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前奏,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鉴于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自发、有效生成的早读时间内,引导学生有计划、有具体目标、有重点、有选择地朗读、背诵教材中的经典美文或精彩段落。如此“活用”早读时间,“活化”学生早读时朗读、背诵的有效生成,既可以直接为新课文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可以为有效背诵或默写学过的经典文章或文段提供时间保证,从而减少学生早读的盲目性。

比如,一些要求学生背诵默写的古典诗词,我们可以在早读伊始就将自主预习、朗读、背诵等具体要求出示在白板上。当学生对课文的诵读、背诵热情渐次渐浓时,再在白板上出示默写这些课文的要求。这时,学生必定会被这新的学习任务所激励,于是更加主动地、努力地朗读、背诵,直至能默写课文。当学生在早读中依次完成上述指定任务后,教师再将阅读、理解、品鉴、拓展文本的具体要求渐次展示在白板上,学生也就能在这种始终保持着绝对自主学习状态的早读氛围中,“润物细无声”地过渡到课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在早读与语文阅读教学之间,不存在任何的人为交替痕迹或人为延续痕迹,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而灵活。

三、巧妙点拨,精益求精

我们还可以在学生自发生成的、轰轰烈烈的早读氛围中,巧妙地检测学生的诵读质量,纠正个别学生朗读、背诵时出现的错误,提高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技巧与质量。

比如,每次教学完新课文后,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记忆能力等都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总会有个别甚至小部分学生没有充分掌握某些生字或者形似字、多音多义字等的正确读音;没有学会正确划分古典诗词朗读节奏的方法;没有学会根据课文的情感意蕴正确把握诵读课文的情感基调。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应该诵之以轻松、明快的情感基调,陆游的《示儿》应诵之以深沉、悲壮的情感基调等。但是,囿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对之进行一一排查和纠正,而在学生自发生成的、激情洋溢的早读过程中,部分学生的上述现象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显露出来。这时教师一边巡视一边用心倾听学生的朗读或背诵,便可以对之进行及时的个别指导,促使这类学生迅速纠正错误,正确朗读、背诵课文。而对于在朗读方面有丰富经验或者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针对其诸如语速的疾徐舒缓、语调的高低顿挫、语音的重读轻读、朗诵时的形体动作、表情神态等加以点拨,以使其诵读技巧精益求精,朗读气质日益优雅。

散文朗诵技巧范文2

这里应注意的是,深入理解课文,是诵读的首要条件。诵读能力的发展,关键在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诵读能力一般表现为重音、停顿、速度和语调等方面的运用技能。诵读是读者置身于作者地位用自己的口代替作者说话,应用声音语调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挥读物的感染教育作用。因此,重音、停顿、速度和语调等声音技巧不是超然于读物之外的技巧,它的运用受制于读物的思想感情,是由读物的思想内容所决定的。学生能读准重音、停顿,恰当地运用语调、速度,应是对读物内容

准确感知和正确理解的结果。

我将指导方法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 从语文教材入手,增加背诵的容量

精选课本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学生诵读的内容,或语言优美,或琅琅上口,如《春》

《济南的冬天》等;或形象生动,动人心弦的文章,如《海燕》;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的文章,如《论美》《敬业与乐业》等。通过从整体上体味不同语境中如何运用语言,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领悟运用规律,放宽眼界,最终解决学生诵读的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另外,课本中收录的文言文都是较好的朗读材料,对于培养学生语感有很大帮助。

二、从教师入手,加强教师的诵读示范

聆听出色的诵读,犹如听一首优美的歌曲,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诵读基本功,有熟练的朗读技巧,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和朗读技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带领学生赏析课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准确清晰、洪亮流畅、饱含感情的示范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避免读错字,错句,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诱感共鸣。如在教学文质兼美的文章时,可以由读入手,采用配乐读、分角色读、表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通过读来整体感知内容,鼓励学生形成个性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再品读,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诵读教学有着更为高远的创新境界,如:我们可将诵读作为一种课型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教学线索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欣赏过程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教材处理的手法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信息提取的活动来设计等。

三、从学生入手,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新裁,标新立异,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为加强诵读教学,我们可以对他们加强口头训练,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结合节假日开展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辩论会、故事会等,课前五分钟是长期对学生进行此项训练的最好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多样化语文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调动学生对诵读的兴趣,才能解决诵读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四、从生活入手,向生活学习语文

目前语文学习提倡大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的外延涉及到读书、看报,看电影、电视,听歌曲、赏音乐,甚至标语广告都包括在内,我们提倡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汉语,通过诵读准确、生动、鲜明的精彩诗文,并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读入手,带动说写,养成用规范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语文课堂上可充分利用各种语言媒体,大量阅读,可以让学生看电视散文。欣赏优美散文的经典片段、优秀影片中的经典台词,让学生在认真聆听的过程中感悟诵读的魅力。亦可鼓励学生上网听朗读录音,取其精华。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地运用这些教学辅助工具,感受课外的语言美、情感美。

散文朗诵技巧范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 朗读 问题

本文以长春幼儿师范学校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该校在朗读教学中取得了哪些成绩?目前在朗读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教师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提高师生对语文朗读教学的认识,帮助教师转变传统固有语文朗读的教学理念,摆脱朗读教学问题的困扰,进而推动朗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训练形式及评价指导方式的改革,从而提高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一、长春市实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学校方面高度重视朗读教学

2010年教育部等单位组织推出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结合教育部要求,我校加强组织管理,致力于打造“书香型校园”,倡导和鼓励全体师生“好读书、读好书”,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投入到读书学习中来。为进一步拓展“书香校园”活动,通过读书,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让学生实实在在好读书、读好书,增长知识,提升内涵修养。我校分阶段制定了朗读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宣传活动

1.校园宣传板,全篇幅报到活动方案。每周一句读书名言。

2.校园广播每周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

3.在班级板报上增加名人名言板块。

第二阶段:开展“五个一活动”

1.开展每日一读活动。各班利用(周二)早自习十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提升学生文化内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每月组织一次“班级读书会”,师生交流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可利用班会时间)

3.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

4.每学期开展一次诗歌朗诵会,师生同台表演,教师带动学生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5.结合学期读书感受,发挥学生想像,开展“名著书签“制作活动,学生将自己所读名著或书籍,浓缩成书签形式,各班推选优秀作品5个,参加学校展评。

(二)为学生创造朗读的第二课堂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长春市实验小学开设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合唱、书法、小主持人、经典诵读、疯狂英语、篮球、珠算。第二课堂的开设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阔视野、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组织教师进行朗读教学培训

培训学习是教师进步的阶梯,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2008年至2015年组织语文教师去吉林省孔子学院听课四次。为提高语文教师诵读、表演、讲解经典的技能和水平,2012年至2015年学校选派五位语文教师参加长春市中华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2010年至2015年,学校经过培训,选派三位教师参加吉林省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整个比赛分为诗歌朗诵表演、现场命题作文(看图说话)、字词正音三个部分。

二、长春市实验小学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单一,缺少创新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语文课上,教师大多采用齐读、分组读、男女读、个人读等朗读形式。而这些常见的朗读形式相对单一枯燥,并不受学生欢迎,长此以往朗读教学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不同文体的朗读所采用的朗读形式有各自不同。例如:散文教学,散文普遍意境优美,适合运用个人读,齐读易破坏美的氛围。还有课上常见的‘齐读’形式,它虽然能节省课堂时间,营造声势,但却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长时间采用齐读形式不利于学生朗读技巧的提升,会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反倒影响了学生的诵读效果。

(二)教师指导简单死板,力度不足

通过听课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在指导朗读时,指导方法过于单调、机械、生硬。忽视了对学生朗读技巧的传授,只侧重于对文章读音的指导。比如:一位教师讲解王昌龄的《从军行》,正音后帮助学生理解诗句,问学生:“诗中哪句最能体现战士的爱国之情?”(不破楼兰终不还)学生回答后,教师马上说:所以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战士的爱国情怀。学生齐读几遍,教师不满意,再次引导学生说读出爱国的情感。可是学生依旧那样读。假如这时教师示范一下,指出朗读的技巧,重音放在哪,为什么放在这。可能学生会读出真切的情感。这种不痛不痒的指导语句,致使学生不能理解,很难走入朗读的语境。

(三)朗读时间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到五分之一。可见整节课教师几乎是不间断的讲解,朗读练习往往被“讲问教学“所占用。还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朗读,读准生字。但实际上,由于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管下,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很难完成自读训练。时间长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朗读内容狭窄

调查结果显示,在语文教学中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深受学生欢迎。有80%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喜欢朗读这类文学作品。而议论文、文言文朗读所占比例仅为10%。这里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诗歌、散文的情感细腻,语言生动,多数又是要求背诵篇目,学生值得一读。小说、戏剧情节曲折,人物塑造生动,能吸引学生去读。而议论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文言文语言绕口,议论文枯燥乏味学生不爱读,这就造成了朗读面狭窄的问题。长时间这样,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直接会影响语文学习的兴趣。

散文朗诵技巧范文4

关键词:语文课堂;诵读教学;现状;调查

诵读教学方法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历史悠久。追其根源,在我国古代私塾教育中,诵读教学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代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诵读教学渐渐趋于淡化。当下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很多教师重视课文的讲解和分析,从而削弱了诵读教学在课堂中的部分和时间,使学生不能真正学习语言,学生的语感、文学欣赏、语言表达能力偏差,适应不了时展的需求。朱自清曾说过:“教育上的诵读方法应当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养成。”因此,诵读教学应该成为初中语文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诵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增强语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和独立性;通过诵读,学生们品味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陶醉在历史文明的摇篮之中。

一、诵读教学概述

何谓诵读教学,它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读这样的方式,眼、舌、脑、情感并用,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思考,再现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挖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灵活使用语言。

诵读是一种用声音演绎文字语言、美化文字语言的表演艺术形式。1它强调语音的标准,语调的平稳,语速的稳定以及情感的表达技巧,具有相当的审美内涵。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利用诵读进行语文教学,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增加语文课堂的生动有趣,使学生们发自内心地爱上语文课。

二、初中语文课堂诵读教学现状

(一)虽然一些初中教师对语文诵读教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受多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文本分析上,初中语文教学科研集中在写作教学和教材建设上,对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较少,不重视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有的教师甚至自己缺乏诵读的知识和方法,普通话不标准,诵读指导不到位;教师往往不是自己带动学生诵读,多数语文教师会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播放课文诵读音频、视频,几乎听不到诵读声音;许多语文教师没有注意语文教学的诵读部分,加之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文化积淀缺失,最终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会大大减弱。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堂大部分时间进行解释和问问题,用于诵读的时间寥寥无几,教师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使学生学会课文,理解课文。课文分析完了,课也就上完了。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材料以及丰富精彩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和情感的教材,不能去发自内心地参与和感受,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里普遍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诗歌、散文、小说、喜剧情感丰富、语言生动,而且许多要求背诵的篇目,值得“诵读”;而应用文、说明文没有感人至深的语言,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诵读”起来耗时费力,会影响教师讲解文章内容,不宜“诵读”。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说明文和应用文上组织诵读教学的力度是大大欠缺的;语文新课标和课堂改革的提出,很多教师开始重视诵读教学,但是因为诵读教学目的不明确,许多教师缺乏诵读的技巧和专业知识,在课堂上采取漫无目的地“盲读”。一些老师把诵读当成沉闷课堂装饰品,点缀内容活跃气氛;一些老师为提问而读;还有一些老师预定的教学内容已讲完,可还没有下课,为了凑足时间而漫无目的地读。同时,传统诵读注重的统一化、模式化的范读法、齐读法,占到了课堂教学的70%以上。这种重视读的数量,不问读的质量的教学态度以及诵读教学的方法,不仅不能加强朗读教学,还会让让学生失去了朗读的主动性;大多数教师没有看过有关诵读的专业知识和培训,对于学生的朗诵,教师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在自由状态下进行,至于指导评价,许多教师只是对学生的语音错误进行纠正,真正按普通话及所读文章内容的要求加以具体、规范指导的占极少数。同时,教师对学生如何进入诵读情境、体验作品情思、抒发个人情怀的引导很少,造成了学生空有一大堆僵化的诵读知识,面对课文却无从开口的尴尬局面。

(三)学校和各年级语文组很少组织诵读相关的科研活动,没有真切实际的情感体验,没有深厚的阅读背景,仅在课内那十余分钟时问去探讨体味朗读的奥妙,无异于水中望月,镜中观花,对学生诵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都有不利影响;诵读评价语言有一定的模糊性,讲不请、说不透。许多教师在学生诵读后,多数没有用明确具体的评价语言,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优点缺点茫然不知,导致情感麻木和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优异之处又不能脱颖而出,自然失去了诵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们普遍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例如:举办师生比赛、讲座式的心得交流等等,不仅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诵读水平,还营造了良好的诵读环境。

三、初中语文课堂诵读教学对策浅析

(一)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把文字优美、形象生动的诗歌散文、古词曲赋作为诵读教学的文本。而对于实用性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说明文、应用文等实用问题,却不被语文教师重视。语文诵读学习的世界是丰富的,语文诵读学习的境界是广阔的。我们不能将学生的思维紧紧地捆在抒情浪漫的诗词歌赋中,让学生做一个行吟者,学会用一些朗读技巧去调剂枯燥的人生。而应当放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生活的这片沃土上,去寻找那最能给他们以人生启迪的文字,那最能使他们抒写情怀的词句,那最能感动他们内心的篇章,那最能触及他们灵魂的话语,才能真正地使他们投入其中,获得精神的享受和语言的历练。

选择课文内容,提高诵读质量。在选择课文中,不仅要选辞藻优美、形象生动的文章,还有选一些与学生们息息相关的说明文和应用文作为学生诵读的内容,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到运用不同的语义文字,在实践中体会感悟,并从中收获技巧和规律,从而使学生的诵读内容结合实际、结合生活,在诵读中把文章内容和生活、想象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同身受。

(二)诵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自己诵读,全班集体诵读、配乐读、配画读、接力读、比赛读、从头到尾诵读、分角色表演诵读、默读等等。因此,在诵读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的情感,通过多种诵读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课堂诵读教学环境,感染、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形成良好的自主的发自内心想参与的心理状态。

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需要对课文进行诵读示范,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诵读。示范诵读要求语文教师有较好的语言水平和一定的诵读基础和技巧,这就需要教师积累一定的诵读知识,同时也可以叫诵读水平较好的学生进行课文范读,学生诵读之后,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的语音错误、漏读错读字,还要指出学生诵读技巧和感情运用的优缺点,并做示范诵读,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

(三)在诵读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作为诵读教学的目标。但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由于生理、心理、情智的变化会显示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一样的目标,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通话发音标准,声,韵,调的发音是正确的;二是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正确地了解,因为准确理解是诵读的基本条件。要求学生声音通畅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减字,不换字,不重复,不颠倒地读出文字材料。既不能一字一顿、生硬刻板,又不可矫揉造作、刻意模仿。

在诵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展示语文诵读教学的高效性。主要包括重音、语调、节奏以及感情韵味的把握和驾驭。诵读技巧可以直接打通聆听者的心房;诵读技巧可以带动聆听着翱翔在作者的创作中。缺乏诵读技巧或运用技巧不当的诵读,就不能带给聆听者以好的享受。因此,我们要创设良好的诵读环境,加强学生的诵读技巧训练,使学生对诵读学习有相当的积极性和自主参与性,让学生把书本的文字语言,变成充满情感韵味的有声语言,最终达到上乘诵读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应胜会.教师在诵读教学中应发出自己的声音――对教师范读的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0):11-13.

[2]王建珍.语文诵读活动中的审美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4):1-3.

[3]龚孟伟.论古代语文诵读教学的科学内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04):3-6.

[4]李辉,杨宏艳.强化古文诵读教学的原因分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7,(05):5-7.

注释:

散文朗诵技巧范文5

【关键词】深度挖掘;资源;提升;阅读能力

一、适度讲解,引导学生初读感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名言警句、谚语等内容,都属于经典诗文范畴,这些诗文大多具有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韵律整齐等特点,非常适合展开诵读训练。教师要对教材学习内容展开适度讲解,引导学生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朗读、多元赏读等方式,对经典诗文展开学习感知。教师在对诗文展开解读时,不仅要从不同视角进行设计,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学生诵读基础、诵读习惯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具体讲解时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需求设计有针对性指导方案。

在学习《古诗两首》时,教师对《江南春》诗句进行解读: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随处可见水村山郭,酒旗招展,好一幅春色图画。南朝统治者希望获得神灵的庇护,当年建造的四百八十座寺庙,还有多少掩映在烟雨楼台之中呢?朗诵这首诗,要注意前面写景是铺陈,后面抒怀才是作者真正意图所在。学生开始朋读,教师矫正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朗读古诗不可太急,要注意节奏变化,给人以寻味的余地。学生朗读渐渐找到感觉,朗读效果显示出来。

教师对古诗内容进行适度讲解,让学生明确古诗内涵,掌握朗读需要在哪些地方呈现起承转合。教师不断矫正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适当传授一些朗读的技巧,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教师要从古诗内容方面展开教学突破,这对改变学生朗读习惯有重要帮助。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热情

小学生诵读诗文时很容易陷入习惯认知之中。很多学生认为诵读就是大声朗读,要注意情感投入,甚至要“拿腔弄调”,这样会将诵读引入“死胡同”。为提升诵读引导效果,教师不妨多进行一些诵读示范,通过教师的亲自朗读展示,让学生产生更直观感知。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音频,也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诵读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感染。经典诗文都属于名家名作,有很多精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让我们去诵读体验感知,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这也是诵读教学的重要选择。

在学习《三顾茅庐》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展开示范朗读,并给出具体的引导:这篇课文中有三个人物,诸葛亮、刘备和张飞,他们性格特点鲜明,在朗读时要体现不同个性特征。学生展开朗读训练,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跟进纠正。为提升朗读气氛,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分角色朗读,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读,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都给学生创设良好朗读情境,学生朗读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朗读训练自然进入佳境之中。这篇文章虽然是用现代文手法写的,但内容设计古文名著,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诵读时,需要运用不同的引导策略,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诵读认知。

三、拓展内涵,提升学生诵读品质

经典诗文诵读不仅要关注诵读技巧,还要注意拓展诗文内涵,探寻更多认知渠道,以提升学生诵读品质。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单元主题展开的,每一个单元都有比较统一的主题内涵,针对单元主题内涵拓展诵读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诗文内质核心。同一单元内容都有相似性,不管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散文,都会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组。教师从单元角度引导学生展开诵读,学生会感觉有章可循,学习效果也会更显著。

如,教在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小儿垂钓》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朗读音频,然后组织学生对配乐朗读进行评价讨论。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朗读节奏快慢掌握很好,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也有的学生说:古诗朗读最讲究抑扬顿挫,朗读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完美,我们需要好好学习体会。教师给出观点:这首诗内容是写儿童的,朗读者读出了活泼、可爱、稚嫩的感觉。在学生展示朗读时,很多学生都能够有不同的进步表现。

教师组织学生对范读进行集体讨论,就是要让学生对照自己找不足,学习人家朗读的长处,这对提升自身朗读水平有重要促进作用。诵读是一门艺术,让学生从不同维度展开认知体验,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方略。

散文朗诵技巧范文6

一、欣赏

《七彩下雨天》俨然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一首天真烂漫的诗歌。这本书用七彩的图画和诗意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优美的意境中。在语言内容方面,作者选取“雨”的意境,用七彩的颜色、用散文诗般的语言将下雨天描述得色彩斑斓。在作者笔下,雨拥有了生命,它有颜色、有形状、有味道、有气味,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大自然的魅力。在细腻的笔触之下,“雨”精灵的形象跃然纸上,它能飘进幼儿心灵的最深处。在语言结构上,作者运用大量的排比句,如“如果下起××的雨……”不仅将“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的雨描述得淋漓尽致,使每一个句子、每一种颜色都充满了灵气,还将斑斓的色彩与具体的感受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如,“如果下起黄色的雨,翩翩飞舞。那美丽的黄蝴蝶,扑扇着透明的翅膀在跳舞!”“如果下起绿色的雨,绿意融融。是天空在飞撒树叶吗?大树先生张开了双臂,迎接伙伴们的到来。”……整个作品展现了充满想象力的优美的语言,给人诗意的享受,使人陶醉。

二、朗诵

由于《七彩下雨天》这一作品凸显了语言美,所以我觉得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朗诵是有效的方式,不仅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语言之美,更能让幼儿真正融入到绘本的意境中去。在活动中,我首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了作品,引导孩子安静地聆听,慢慢进入奇幻美丽的七彩意境。随后,我引导孩子一起理解绘本。我请孩子将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指出来,并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诵。每个孩子选择的句子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声音中,我能感受到优美语言带给他们的陶醉感。在朗诵示范和幼儿局部朗诵后,我引导幼儿齐声朗诵。依然是流淌的音符,依然是美丽的画面,依然是充满幻想的文字,但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感受。他们是带着感彩去充分体验文字所展现的美丽梦想与意境的。让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适当地朗诵一些优秀作品或片段,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对语言文字的审美理解能力,能够更好地感知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韵。

三、创编

在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我引导孩子们想象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雨,并且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惊人的,他们的答案充满了童趣与幻想。在活动结束之后,我又让孩子们将自己想象的雨画出来,用笔记下自己美丽的梦,然后模仿《七彩下雨天》中的句子,用散文诗般优美的语言加以表达,再让父母记下自己创作的诗歌,带到幼儿园里与同伴交流。

《七彩下雨天》让我和孩子们享受了优美的语言带给我们的美和感动。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幼儿从语言本身感受阅读的魅力,获得美的享受,并学习用多彩的语言与多彩的世界交流,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附:七彩下雨天(大班)

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作品描绘的“七彩下雨天”的美。

2.学习有表情地朗读散文中的诗句,尝试创编。

准备:

1.PPT(演示文稿)。

2.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把彩色糖纸当“眼镜”观察周围事物并进行简单描述,鼓励幼儿将自己看到的世界画下来。

过程:

一、回忆下雨情景

师(用多媒体播放下雨的图片和雨声):哗啦啦,哗啦啦,下雨了!如果下雨了你会想到一些什么事情呢?(赶快躲到房子里去:可以穿上雨衣和雨鞋去雨里踏水;可以撑着雨伞和雨滴一起做游戏……)

师(小结):下雨天可以让我们想到做那么多的事情。

二、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初步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师:有一天,天空下起了雨,一个小女孩坐在窗前,看着雨想了很多。我们来听听她想到了什么。

(教师边演示PPT边配乐朗诵。)

师:你听到了什么?都有什么颜色的雨?

2.再次欣赏,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师: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听听哪一种颜色的雨让你感觉最美。

(在幼儿自由表达时,有的幼儿说:“绿色的雨最美。因为到处飞撒的树叶,使天空变成了绿色。”有的幼儿说:“紫色的雨最美。天空到处都是葡萄。变成紫色的了!”有的幼儿说:“蓝色的雨最美。就像妈妈的蓝裙子。”……当幼儿说到一种颜色的雨时,教师便出示相应的画面,配上轻轻的配乐朗诵,引导幼儿用散文诗中的句式表述。如:“如果下起紫色的雨,噼里啪啦。就像从天空中跳下来的葡萄粒,让整个世界充满甜甜的味道!”

三、理解朗诵

1.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体跟读。

师:七彩的雨好美。我们一起把这么美的雨读出来吧。

(幼儿听着音乐、伴着画面有感情地跟读。)

2.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段落朗诵。

师:你觉得哪种颜色的雨最美?

(教师鼓励并帮助幼儿有表情地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再次集体跟读。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的雨,大家合起来就是“七彩下雨天”了。我们再一起跟着音乐,用好听的声音来念“七彩下雨天”吧。

(幼儿集体伴着音乐、画面跟读。)

四、创编散文诗

1.幼儿自由创编。

师:在小女孩想象的七彩雨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雨?请你选择一种颜色的雨,想象一下它像什么,并用像诗歌一样的话来表达。可以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教师分别出示七种颜色的雨,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模仿散文诗的语句进行创编。)

2.交流、分享自己创编的诗句。

师:请把你编的诗念给大家听听。

(例如,如果下起绿色的雨,绿绿的,就像很多很多的小草;如果下起红色的雨,红红的,就像天空中的红太阳;如果下起蓝色的雨,就像蓝蓝的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如果下起黄色的雨,漂漂亮亮的,就像妈妈给我买的黄色衣服……)

延伸活动:

师:你们的雨好美。愿意把这么美的雨画下来吗?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心中最美的雨,并在回家后念给家长听。请家长把孩子的表达记录在画的空白处,然后布置在语言区内,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有表情地朗诵自己心中最美的雨。)

七彩下雨天(根据原文改编)

哗啦啦,哗啦啦……

下雨啦。

有一个小女孩坐在窗前看下雨,

突然,一个想法蹦了出来。

如果下起彩虹色的雨,

会是什么样的啊?

如果下起红色的雨。

漂漂亮亮。

就像我开心时的,

红脸蛋。

如果下起橙色的雨,

酸酸甜甜。

是好喝的橙汁吗?

快伸出舌头尝一尝吧!

如果下起黄色的雨,

翩翩飞舞。

那美丽的黄蝴蝶,

扑扇着透明的翅膀在跳舞!

如果下起绿色的雨,

绿意融融。

是天空在飞撒树叶吗?

大树先生张开了双臂。

迎接伙伴们的到来!

如果下起青色的雨,

哗啦哗啦。

邀游在海洋中的鲸鱼,

会不会以为是大海颠倒过来而吓一跳!

如果下起蓝色的雨,

摇摇晃晃。

那是妈妈洗得干干净净的蓝裙子,

晾在天上了吧!

如果下起紫色的雨,

噼里啪啦。

就像从天空中跳下来的葡萄粒,

让整个世界充满甜甜的味道!

快看!看那儿是彩虹!

哦,原来这下的就是七色的雨!

我们看不到它,是因为它被云彩遮住了。

散文朗诵技巧范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77-01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情感基调,不同类型文章的基调更是不尽相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也要因文而异,找出与文章相应的朗读技巧。

一、古诗词的配乐吟诵

教师在古诗词朗读教学时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出意境。如能将音乐与古诗词结合,诗词的节奏感会更为强烈。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先配古筝曲范读全词,让学生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激起朗读的欲望。在学生自由多遍地吟诵全词后,师生展开问答:

师:读了这首词,你发现古代的词与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1:诗的标题只有一个部分,而词的标题由两部分组成。

生2:我知道词有词牌名和题目,“清平乐”是词牌名,题目是“村居”。

生3:诗每一句的字数是相同的,而词却不一定相同。

然后,教师让学生将之前学过的古诗《舟过安仁》与本首词吟诵比较,体会丰富多变、节奏明快的词独有的韵律之美。随后又让学生配古筝乐自由吟诵,让孩子们在满含感情的朗读中细细地品味词中所散发出来的乐韵和美感。

二、文言文的抑扬诵读

文言文教材虽然内容浅显,言简义丰,但由于学生接触较少,文章的字词音准、句读停顿、节奏的把握都是学生朗读的很大障碍。以教学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为例,首先,要读准字音,不要错读。教师在指导学生初次朗读文章时,就要让学生把每个字的读音弄清读准,这样才不会错读。

其次,要分清句读,不要破读。在初读课文中,有些长句学生读起来会比较困难,如:“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句中的动词“谓”和连词“乃”学生并不熟悉,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谓”“乃”的意思,学生才能注意句子中的停顿长短、节奏快慢和语气的强弱,才能读得准确而且有韵味。

再次,要读出语气,不要唱读。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句中的“哉”和“兮”都是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这样的词让句式停顿,语调延长,一咏三叹间,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另外“善哉”一词是钟子期听了季伯牙的琴声之后发出的由衷称赞,朗读时要让学生把这种脱口而出、由衷赞叹的强烈语气带到句子中去。

三、散文的化诗朗诵

语言清新、情感真挚的散文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反复地涵泳、诵读课文,很难领悟文章描写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以教学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为例,教师在引领孩子们用心“走”进山中,体会作者和这山中的一切深情厚意时,可巧妙地将“跟山中的朋友热切地打招呼”这个充满画面感的句子,转化成一首清丽的小诗。出示:

这山中的一切,

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你好,清凉的山泉!

你捧出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gǔ)的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

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

……

当学生融情于朗读时,师问:这山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你愿意跟他们热切地打招呼吗?你想跟谁,是蝴蝶,是野花,还是其他的?生答:你好,可爱的蝴蝶!你扇动漂亮的衣裙,是要参加舞会吗?

四、小说的人物对话表演

教材中小说的篇幅大部分比较长,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情节跌宕起伏之美的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朗读。如四年级下册课文《夜莺的歌声》中人物对话丰富,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片段表演。以下片段是由学生编写和表演的《夜莺的歌声》中的一段台词:

军官(狡诈):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小孩(淘气):怎么会剩下我一个,麻雀、乌鸦、猫头鹰都有,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军官(不耐烦):你这个坏蛋!我问你还有没有人?

小孩(装傻):人呀,战争一开始就都跑了,村子里着了火,人们说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军官(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你这个蠢东西!你认识到苏蒙塔斯村的路吗?

小孩(开心):当然认识,我常到那儿去钓鱼。那儿的鱼可凶了,能吃掉小鹅。

军官(诱骗):行啦行啦,你带我们去,给你这个小东西(掏出一支钢笔)。要是你带错了路,我就拧下你的脑袋。哼哼!(做拧的动作)听懂了吗?

散文朗诵技巧范文8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了五个系列,分别是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在“诗歌与散文”这一系列中,有五项具体的课程目标。下面笔者就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进行比较分析。

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这一目标提出了诗歌与散文阅读鉴赏的总体要求。从中可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被放在目标核心的位置。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肩负着“德育”“美育”的目标,而对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都需要长时间的引导与熏陶。审美情趣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偏爱。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出少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从儿童趣味向成人趣味发展,因此,此时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资源如偶像剧、网络小说、娱乐节目往往带有通俗、浅薄、娱乐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对选修课本中优秀诗歌与散文的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在比较中自觉选择更有营养和美感的资源,在阅读中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的教学建议。这项建议将“诵读”作为核心概念,通过诵读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体味蕴含在诗文中的深刻意蕴。

二、开阔阅读视野,理解作品内涵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一目标表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程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重点体会诗歌和散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在必修课本中,由于课时的要求,收录的课文是很有限的,学生的阅读范围较小;而选修课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选取古今中外大量名家名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特色。在这一小段话中,两次提到了“思想”。可见,课标对理解诗文的思想还是有很高要求的。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散文较小说、戏剧更为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也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重视对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就是对学生的道德陶冶与教化。

在教学建议中这样写道:“应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这一建议突出了“点面结合”的策略。“一定的阅读量”对应了该课程目标的“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就是要有广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内容。

三、精选重点诗文,研习传统文化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这一目标提出了对古诗文阅读的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它对古诗文阅读有两个层级的要求,一是读懂,二是背诵。要“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课标将古代诗文单独提出来阐述,体现出课标对古代诗文学习的重视。“读懂”就是要在翻译时做到“文从字顺”;而“背诵”则是倡导“熟读成诵”。古代诗文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感性的阅读理解其中的精髓,在西方文化符号泛滥的今天,保持一份精神的独立和身份的认同。

教学建议中的“精选重点,鉴赏研读”主要对应了该课程目标中的“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就是指对于不同难易程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在阅读上要有一定的区分,挑选出一部分富有价值、难度适中的作品进行重点学习,精读细读,而对其他作品可以进行泛读。

四、学习鉴赏方法,发现多维意蕴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这一目标主要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出发,要求学生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学习诗歌与散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上,还需要借助理论和方法对诗歌散文进行理性的认识。由于诗歌和散文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因此,鉴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诗歌来说,可从格律和意境两方面赏析,而散文则可从语言、意境、艺术构思、表现技巧等方面赏析。

本课程目标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这一教学建议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作品的多维阐释。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侧重于鉴赏实践,边阅读边鉴赏,而不是一味讲授理论知识。

五、尝试诗文创作,鼓励学生实践

“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这一目标是对创作实践活动的指导,是对诗歌、散文学习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将所学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值得注意的是课标要求的只是“尝试”,因此,更强调的是学写诗歌、散文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外报刊投稿。”这两项建议主要对应上述课程目标,表明了教师应有的态度——鼓励与提倡。刚开始创作的学生,文笔难免会生涩稚嫩,要多鼓励多支持,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不断创作的动力。举办诗歌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里形成热爱文学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大力提倡。

六、利用媒体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这项建议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应通过ppt展示、朗诵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这项建议要求教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而资料的搜集也需要教师学会利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体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自学能力。

七、小结

散文朗诵技巧范文9

一、明确诵读任务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阶段性很强,每一阶段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单就诵读这一方面来说,教师首先应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明确初中三年诵读训练应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然后再紧扣每册教材的内容确定每个学期的诵读目标。每学期一开始,教师就应对本册的熟读、背诵任务作具体交待,让学生明确全册书中哪些篇目应熟读、精读,哪些篇目应全文背诵,还有哪些篇目中的精彩语段须熟读成诵。这样,学生对全学期的诵读任务了然于胸,早有心理准备,平时也可合理安排一些时间预先熟悉内容,以便到时能从容应对。

二、精选诵读内容

课本要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学生诵读的内容,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文章,或形象生动,动人心弦的文章,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的文章。通过注意从整体上体味不同语境中如何运用语言,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领悟运用规律,放宽眼界,最终解决学生诵读的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

三、加强诵读示范

加强教师的诵读示范,强化诵读的指导和督促。聆听出色的诵读,犹如听一首优美的歌曲,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诵读基本功,有熟练的朗读技巧,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和朗读技巧,教师的诵读示范对学生影响很大。

声情并茂的诵读能给学生一种强烈的美感享受,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诵读的欲望。从这个角度入手,解决在诵读教学中缺乏科学的指导,缺乏系统有序,不合乎教学规律的问题。

四、激发诵读兴趣

不少学生认为熟读、背诵课文是一件苦差事,枯燥无味,毫无乐趣可言。每当需要完成背诵任务时,许多同学叫苦连天,讨价还价,平时能拖则拖,临到检查,抱着书本背得昏天黑地,真可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虽然短时间内也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时间一长便忘得一干二净,久而久之,学生厌恶背诵的情绪越来越浓,有时甚至会导致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读、乐意去背。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诵读的重要性,知道诵读是帮助理解课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必须要有正确的心态。还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背书的故事来激发他们诵读的欲望。如:蔡文姬背古籍,使四百多篇古籍得以保存到现在;韩愈幼时家境贫寒,却“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终于“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如:举行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分组背、接力背等来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五、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向生活学习语文

目前语文学习提倡大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的外延涉及到读书、看报,看电影、电视,听歌曲、赏音乐,甚至茶余饭后、道听途说、标语广告都包括在内,我们提倡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汉语,多读、多记范的精当的书面语言,通过诵读准确、生动、鲜明的精彩诗文,并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读入手,带动说写,养成用规范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散文朗诵技巧范文10

很多人认为长得越漂亮越容易被录取,事实上这种说法太片面,要根据具体报考的专业而定。比如播音主持和影视表演专业对身高和形象都有一定的限制,毕竟他们的形象都会出现在电视或者电影屏幕里,这就要满足观众的一种审美期待。当然像导演、广播电视编导、美术等专业就没有对这方面的要求了。

播音主持专业的考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播音主持专业艺考时,很多学校的主考官注重的是学生的整体素质,比如身高、形象、身材、才艺,以及吐字发声是否标准。

技巧一:避免选择经典篇目朗诵

播音主持专业考生在选择自备稿件朗诵的时候,应避免选择经典段落和经典散文诗歌朗诵,因为考官要听到成千上万个考生的朗诵,如果第一个人用散文《春》,等到第一千个人再用这篇散文时,考官肯定会有审美疲劳了。

技巧二:每天早晨收听《新闻和报纸摘要》来锻炼新闻语感

播音主持专业考试中,学校初试和复试内容是不一样的,最重要的考试环节是“新闻播报”。现场抽题新闻播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考生需要每天早上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来训练自己的新闻语感。

冷门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很多高校都会有这样一些专业,他们介于两类专业之间,比如照明艺术,它介于美术专业与编导专业之间,大部分的考生都偏向于单一的专业,所以很少有人去报考此类专业。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2011年电影技术系开了视频工程专业,报名人数极少,后来录音系又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录音系在大多数考生看来只有音乐考生才能来报考,但仔细研究其考试内容反而跟编导类专业类似,这就会造成单纯学音乐或学编导的学生有顾虑,报名人数很少。

当然,有时候正是因为此类专业的冷门,所以在就业前景上要比其他专业好得多,如去年北京电影学院的视频工程专业,学生尚未入学,工作就已落实,而且学费全免。

表演专业的考生应注意些什么

想报考表演专业的考生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素质、天赋等,不能因为文化成绩不够而把报考表演专业当成一种捷径。要知道学习是没有捷径的,艺术更加没有捷径。首先要对表演真的热爱,才有坚持下去的热情,因为表演是一条很艰难的路,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轻松简单。

备考中应注意的内容有:需要准备声乐、台词、形体、表演四项基本考试内容。有特别才艺的考生还可以准备一到两分钟的特长展示,最好是获过奖的,具有专业性的。

散文朗诵技巧范文11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不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无以全面把握。朗读时要感情充沛,要与作者感情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才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使语感得到培养和提高。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

首先,加强朗读示范。教师带表情朗读,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便可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其次,注重朗读技巧。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首先,要注重语音轻重。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其次,要注意停顿。读《最后一课》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句话里有许多未尽之意,如祖国沦陷了,最后一课结束了等,有无限的感慨有深刻的思考。因此读完这句后要停顿。再次,要注意语气。朗读《故乡》,读少年闰土时应该是明快流畅、天真而豪放的语气;读中年闰土时要用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的语气。最后,要注意语速适当。语速快慢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通常表现欢快、愤怒激情的语速要快,表现忧郁、痛苦心情的语速要慢。另外,要注意语调抑扬。“激情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避免“千文一腔”。

再次,采取多样形式。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戏剧文学,分角色读。也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这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感知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养成语感能力。

二、在品读基础上背诵,积淀语感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精美,语言规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行品读的基础上再有重点地背诵,从而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他们便于学习借鉴。没有背诵,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背诵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几遍后尝试回忆,然后再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比如,指导学生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童年乐园的一段,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章,唤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展现百草园景象。接着再细细品读,品读中理解这段文字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互相关联的句式的意义,然后再尝试往复回忆,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所背内容记住。

三、挖掘教学内容,充实语感

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因此,要注意在内容的挖掘上下功夫,使学生领悟语感。

首先,体味语境。语言离开了环境就失去了意义,仅是文字符号而已。比如,《我的老师》第3段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一句中,作者用“狡猾”写孩子的目光,当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体味出:“狡猾”一词不仅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反而使这个本属贬义的形容词平添了机警、聪慧和乖巧的词义。

其次,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感。比如,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时,教师变读有关句子,让学生对照课文,比较少掉了什么,这些语词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用脚”说明行动艰难;“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这感人的父子深情。

再次,扩展教材内容。比如,《变色龙》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余地,教学时,可设想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时巧遇将军的哥哥,两人进行了对话,要求把小说的情节续写下去,对话要符合人物性格。分组讨论,并写出对话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对上讲台表演。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语感。

四、反复比较揣摩关键词,领悟语感

在教学中,除了要指导学生把握词语的确切含义外,还要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语进行比较、揣摩,以体会作者用词的传神之处。

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为了写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作者分别选用了恰当的动词:小鱼用“摇”,老黄牛用“甩”,燕子用“摆”,这些动词虽然都有“摇动”的意思,但却不能调换。小鱼的尾巴短小,“摇”着才能拨水,用“甩”就不恰当,而老黄牛的尾巴又粗又长,“甩”才能赶蝇子。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情境,并通过比较,发现用词的巧妙。这样,通过细细欣赏,反复琢磨,语感才会萌生。

五、联系生活实际,强化语感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积累生活经验。叶圣陶指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叶老的话充分说明,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

散文朗诵技巧范文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有识之士也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语感教学的重要地位,甚至已有人呼吁把语感教学看作语文教学的核心,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兴趣为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语感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让学生对它有浓厚的兴趣。兴趣的培养和保持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特别是要让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感的练习长期保持兴趣更不容易。但这又是我们不得不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兴趣是基础是前提,学生如果没有兴趣,教师做再多的工作只能是事倍功半,或者前功尽弃。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兴趣。

1.组织学生观摩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散文》、诗歌朗诵会等,让学生谈观感体会。2.让学生听朗读录音。

3.教师示范朗读。4.组织朗诵比赛。

二、留心生活

生活是一条河,处处留心,都有语感的浪花。当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五花八门的广告、商标铺天盖地。广告大多短小精悍,意蕴丰富。商家打广告,是为了促销产品;人们选商标,也有其目的。新颖别致的店名,常受到顾客的青睐,不是广告而收到广告之效。引导学生揣摩广告、商标、店名,不失为领悟语感的好途径。请看著名影星周迅给某洗发水打的广告:想不到吧,第一次见面,亲近就是这么自然,没距离,没阻隔,当然也没有头屑。这个广告,前面说了许多,最后一句轻描淡写点出目的,轻松引入,意蕴深长领悟这类广告词、店名,不仅仅能认识和判断文字语词的妙用,而且语感在其中起了再创造的过程。

三、技巧指导

学生只有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朗读技巧的训练要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仔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脉络,结合朗读技巧准确地表情达意。在技巧的指导要学生掌握以下五点:

A. 要注意语音的轻读、重读。在读凝重强烈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轻松愉快的句子时,要重读。

B. 要注意句中、句间的停顿。除了标点处的停顿之外,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对于有未进之意,有无限地感慨、深刻地思考的语句读完之后要停顿。

C. 要注意朗读的语气。语气或明快流畅、激昂高亢、天真豪放,或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含糊,通过声音再现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广泛阅读

广泛阅读更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同时涵盖了无声默读与出声朗读两个方面。有的人将阅读仅仅理解为无声默读,造成语文课堂只能见到学生埋头看书的身影,而听不到琅琅读书声。重阅轻读乃至只阅不读的片面做法应该摒弃,提倡阅读与诵读并重。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号代码,而利用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跳读、翻读、猜读、倒读等往往是预见、猜测、期待的外在表现,可以活跃主体的直觉思维。有了速读做基础,广览也就好办了。广泛浏览,转对教材中精美的名家名篇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感受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的起伏,体味文气的贯通,充分吸收文章的精华,达到学习借鉴之目的。

五、挖掘教材

1.体味语境。特别要让学生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2.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感。

3. 扩展教学内容,强化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