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

时间:2022-12-25 22:39:35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范文1

摘要石油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其发展、管理与生产等一切活动均离不开人才的参与和组织,强化人才培养,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石油企业来说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然后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帮助石油企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解决办法

在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优化升级的背景之下,石油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技能人才在石油企业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已成为多数石油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产业优化升级目标才能实现,因而对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一、我国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根据对我国部分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调查访问了解到,大部分高技能人才培养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岗位安排不合理

高技能人才在石油企业中大多居于一线生产线上,而很少涉及其他岗位,这种不合理的岗位安排使得高技能人才优势得不到合理充分的利用。高技能人才不仅具备高强技能,可以完成一线生产任务,同时对新员工或技能水平较低的员工也能够发挥指导和辅助作用,但许多石油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使得基层单位高技能人才岗位配置受到了较大的局限。

(二)缺乏带头意识

由于石油企业大多数高技能人才隶属于基层单位,且岗位基本被固定在一线生产线上,使得高技能人才缺乏带头意识,在企业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时没有意识到自身在其中所具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与榜样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效率和培养质量。

二、解决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办法

(一)聘任内部培训师,一对一培训

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和资源充分利用角度考虑,石油企业应优先聘任内部培训师来担任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并采取一对一培训、一对一帮扶模式对培训对象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省一定培训费用,而且可以提高内部人力资源利用率,提高企业内部竞争,促进现有高技能人才效能的充分发挥。为顺利实施这一培训活动,石油企业需要适当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并向全体员工表明,只要通过培训达到高技能水平的人都可以享受此种待遇,以此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与工作能力,进而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二)强化高技能人才带头作用

事实上,在石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高技能人才本身便有着积极的带头作用,只是许多高技能人才本身缺乏这种意识而已。那么如何充分调动采油企业基层单位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呢?根据经验总结与相关理论研究分析,有效提升高技能人才带头作用,首先需要领导层进行引导和思想教育,让基层单位高技能人才意识到自身的带头作用,并为高技能人员带头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平台与尽可能多的机会,以促进高技能人才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强化高技能人才带头意识。其次,鼓励基层单位高技能人才积极发挥自身带头作用,并对其在工作中做出的优异成绩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留住高技能人才。同时鼓励基层高技能人才对其他员工工作进行指导和辅助,让普通员工以高技能人才为模范和榜样向其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缩小与高技能人才之间的差距,让现有高技能人才成为推动采油一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大助力,提高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效率和培养质量,促进石油企业从高层到基层各层级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

(三)提升全体员工队伍素质

仅仅依靠一个、两个高技能人才并不能帮助石油企业完成生产经营目标,实现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也不能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所以石油企业在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时,应以提升全体员工队伍素质为目标,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对全体员工进行技能培养、岗位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员工技能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明确员工岗位职责,提升员工职业道德素养。鉴于高技能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经过长期不断的实践锻炼技能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经验才能得到有效的丰富,因而石油企业需要加强实践培训环节,鼓励基层员工努力克服自身胆怯心理,敢于大胆设想,积极探索尝试,对自身在培训中的表现和不足进行总结分析,不足之处努力弥补,同时对培训中的方法进行不断积累运用,并加以相应的改进。通过这样培训后,相信石油企业全体员工队伍综合素质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结语

以人为本正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与关键,石油企业也不例外。虽然当前我国多数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但随着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越来越重视,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贯彻的不断深入,以及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与经验的不断积累丰富,相信我国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一定达到预期理想的目标,培养出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范文2

从新专业的构成来看,石油工程专业本身就是把原有三个专业合并成一个专业。现代石油工业生产和管理已越来越需要专业面宽的复合型人才。高水平或高层次的专业化和综合性技术专家型人才,则需长期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二、地方性、应用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

能力结构、基本要求及特点一个大学生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素质,还必须具备基本的工程师能力。工程师能力包括理性思辨能力、协同能力、业务能力,其中协同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包括外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国际合作能力、应变生存能力等;业务能力包括观察分析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计算机能力等。而协同能力的核心是意志力,业务能力的核心是创造力,因此最为关键的是一个人的意志力、创造力。对石油工程本科专业合格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强调的是相对意义上的多层次、多规格培养目标[4]。即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应至少具备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语言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因为这是对一个合格的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对优等生而言,应在具备比较全面的基本能力的同时,有所侧重。有些侧重研究能力,有些侧重语言能力和经济管理能力,有些侧重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能力,有些侧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学生的奋斗目标是有层次、有差异的,应该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总之,我们认为培养相对意义上多层次、多规格复合型或拓宽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是石油工业发展和石油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立足内复合或内拓宽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着眼于外复合或外拓宽型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是我们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全面因材施教是我们强化教育的手段;全目标培养、有限目标发展,还学生一个发展空间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立足素质、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的教育思想。

三、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鲜明特色

人才培养计划是学院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计划。陇东学院能源工程学院制定修改人才培养计划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

1.树立“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特征就是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体现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面,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技运用、推广与转换能力。作为转型发展中的地方性高校,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不趋同于重点工科学校偏重于研究型的人才培养定位,也不模仿高职院校单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定位是为油气田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能力强、素质高、多样化”的复合性技能型技术人才,既有一定的知识理论素养,又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关键性作用。体现在教学体系设计上,就是采取多层次系列训练方案,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学科(专业)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性特色。概而言之,即构建了由课程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教学、模拟训练教学和生产实践教学四大模块组成的,既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达到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训练工科设计能力和工科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目的。

2.把实践能力强作为人才培养的亮点

我国专业石油院校大多远离石油一线,油企因安全等原因不便接收学生实习,加之学校实验实训设施的匮乏与陈旧,造成学生对石油井场布局,钻机、抽油机、修井机、固井机的主要部件,管汇安装,井控设备等缺乏足够认识,因此,我们必须在校内通过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方式加强石油工程能力的训练,强化石油工程意识,比如,通过模拟实训平台建设,强化情景训练;针对采油工程和钻井工程核心专业课,分别设置了钻井工程实训与设计和采油工程实训与设计课程。另外还专门设置了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相对较多、时间安排跨度较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

3.依托实验条件,开设特色课程

为了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增强钻井和采油方向学生动手能力,我院独立设置了定向井钻具配套与设计、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采油修井管柱配套与设计、酸化压裂实训与设计、钻井工程实训与设计等特色课程,包括钻井工具、管柱配套、司钻操作、采油工具和抽油机工作原理实训,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突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多地适应油田的发展情况,我院还增设了固井工程实训,修井工程实训,酸化压裂设计与实训课程。

4.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一专多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按照“一专多证”开设多种形式的技能培养选修课程。从事油田钻采工作有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衡量就业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筹码。根据专业特点,我们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专门为学生考取钻井证、采油证、施工证、修井证、安全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开辟了一个学业课程选修模块,引导鼓励学生以考证、制作设计代替毕业论文,着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5.科学设置了人才培养计划中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

体现了整体优化原则。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之间的关系,对于形成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提高,增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主导者

教师培养坚持“两条线”,一是向上走,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向下走,到油田一线去,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每3年安排专任教师进企业锻炼半年;引进有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经历的“双师型”教师,重点建设“双师型”师资;同时,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企业聘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或直接授课,或指导课题,或作技术交流;对在某方面确有专长的高技能人才,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不拘一格引进人才。遵循工科教育教学规律,引导促进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过程中体现贯彻应用型办学定位是我院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两年多来,我院共引进石油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三个专业十八名教师,他们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既缺乏一线实践工作经历,又没有系统接受过师范技能的培训,教学盲点很多,一方面需要接受有关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又要按照“应用型”的要求凸显工科教学目标中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应用型教师的培养,我们的思路和做法是:在去油田企业和煤炭企业一线锻炼中丰富实践阅历,增强课堂教学的情景性体验;在考试命题的改革中促进课堂教学由单纯理解式、记忆式向分析应用式转变;在课题项目的参与攻关中增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从2013年开始,计划每年派出2-3名教师,利用2个月时间到油田现场实地掌握学习钻井、修井、测井等技术,了解一线的生产工作情况,感受企业文化,争取在3年时间让大部分教师都有这样的实践阅历,不断增强工科教师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队伍保障。

2.改革完善考试方式,延伸学习空间,提升学习自觉性

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考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命题质量。一封试卷,向上推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向下看可以分析教学效果的好坏,横向看可以判断出是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提供了有效支撑。工科学科的特殊性就在于知识原理在物理学意义上是否得到了实现,是否变为实践的动力,考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正在于此。我们的基本做法是:根据学科性质的不同,教师命题应力戒单纯记忆性题型,增加材料应用、工程案例分析、情景判断、计算、识图填图、设计制作等能反映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题型,这种改变进而倒逼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通过不断地听评课来引导教师按照应用型的教学理念逐步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还不断地延伸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包括:通过开发一些实训设计课程向实验室延伸;通过布置作业题、讨论题、书目阅读向图书馆延伸;通过制图、3D设计制作等向机房延伸;通过集体辅导、问题答疑向自修室延伸;通过硕博论坛、专业讲座向学术厅延伸。

3.把教师的课堂授课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

为了提高教师知识应用的能力,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不但要精讲授课内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要承担本门课程中所包含的实验课,从教学设计一开始,就把课堂授课与实验教学同时准备,一并计划,做到边进行知识传授,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应用,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又使教学内容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统一,彻底改变了过去工科教学中课程主讲老师与实验老师分离的现象。

4.借地方政府之力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范文3

一、领导重视,精心策划,组织落实。

石油分会十分重视“20xx年全国质量月活动”,认真组织各企业工作站、直属会员单位,按照文件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开展质量月活动的要求,积极发挥质量协会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围绕质量月活动的主题“奉献优质产品,构建和谐社会”,结合石油企业的实际,有计划、有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活动。石油分会在转发的文件中提出了四项具体要求、安排了五项活动。

石油分会文件下发后,各会员单位领导极为重视,积极行动,各会员单位及时转发了开展“质量月”活动的文件。在文件中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提出具体实施措施。

首先做到组织落实。各局级企业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首的“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将“质量月”活动办公室设在质量主管部门。各二企业也相应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或办公室,认真制定并贯彻执行质量月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时间、内容和地点,使“质量月”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增强全员质量意识。

石油分会各会员单位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媒介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研讨会、知识竞赛、条幅和宣传画等形式,大力宣传“20xx年全国质量月”活动。为质量月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为了使“质量月”活动主题深入人心,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石油质协各会员单位结合实际,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领导带头,营造全员参与的气氛。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宣传、动员活动,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20xx年全国质量月”活动。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在质量月活动期间,所属各单位共出宣传板报478块、挂宣传条幅184幅、撰写新闻稿件64篇、发宣传单1000多份,宣传质量质量月活动主题,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吐哈油田分公司以《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建立和谐社会为内容开展质量宣传教育活动。制做了26幅宣传标语悬挂在食堂、办公楼和作业区门口员工集中的场所进行宣传;在《吐哈石油报》上发表质量方面的宣传稿件8篇;张贴宣传画、利用班会进行质量意识教育;边远队站办黑板16期进行宣传;公司及各厂在内部网站上举办质量月活动专栏23期宣传质量知识和质量意识教育材料。销售事业部还制做了反映公司产品质量和销售情况的电视宣传片一部进行宣传。组织开展了质量知识竞赛活动,共1088人参加,提高广大员工的质量意识。

长庆石油勘探局钻井工程总公司在公司网页上开辟了“质量论坛”;向集团公司组织的“质量大家谈”活动投稿10篇;悬挂质量月活动的横幅标语21幅、板报13期,营造了比较浓烈的“质量月”活动氛围。钻井工程总公司在质量月期间举行了“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共有11个单位的23篇文章参与了选拔,有16名选手参加了现场演讲角逐,各位参赛选手演讲词,紧扣“奉献优质产品,构建和谐社会;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这一主题词,通过阐述个人、单位或社会生活中一些质量现象来畅谈对质量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整个比赛气氛隆重而热烈,带动了全员质量意识的提高。

华北油田分公司共挂出有关“质量月”的宣传横幅45条,黑板报139块,宣传栏18期,共发放质量宣传手册600余册,“20xx年质量月”’活动宣传材料2000余份,张贴宣传画160张,广播文章25篇,举办质量培训班和质量座谈会4班次。

中原油田在活动中,共出黑板报175块、举办培训班10期、召开研讨会20次,电视和报纸共报道质量信息20条,设立举报箱20个、举报电话和50个,受理举报并处理40起,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800多万元,受理质量咨询76个,进行质量回访78次,接受并采纳质量建议20条。

辽河石油勘探局主管质量工作的领导在油田报纸上发表了《坚持以质取胜提高竞争实力》的动员讲话,拉开了辽河油田质量月活动的序幕。

玉门石油管理局新闻中心在油田电视、石油工人报,大力宣传“奉献优质产品,构建和谐社会”和“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质量月活动的主题,及时报道所属单位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了新闻宣传主渠道的作用。

冀东油田质量安全环保处组织下发了质量月宣传手册1000册、宣传画20套、质量月宣传材料135本、质量管理基本知识试卷170套,油田各单位也分别悬挂宣传条幅15条,出黑板报15期,油田电视台、报纸分别开辟了"质量月专访"、"质量大家谈"等栏目,围绕质量月活动主题,大张旗鼓地宣传,形成轰轰烈烈的活动声势。

林源炼油厂深入开展以不

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保证能力的质量大检查工作,针对检查依据和检查内容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细化了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计量基础工作,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我厂的产品质量、施工质量、服务质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目标,通过检查发现,全员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工作的自觉性,质量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多数单位的大多数员工已真正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命的重要性和提高质量的迫切性,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均能把质量放在生产经营的第一位进行管理。各单位根据用户的需要把提高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核心和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编制相应的施工作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针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突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加强现场管理。

石油分会各会员单位在“质量月”活动期间,结合贯彻gb/t19000—iso9000族标准,紧密结合本单位质量工作的实际,制定活动计划,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活动。使“质量月”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各会员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现场质量管理,开展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工作检查,推动企业不断提高质量。

1、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评价,保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中国石油前郭石化分公司质量月期间,以qhse管理体系为依托,以iso9001标准为准则,侧重于质量、标准、法律法规等制度执行情况,对部分单位进行了一次质量专业的大检查。检查完全是以体系检查的方式进行,按照标准制定检查表,使检查目标明确。检查内容包括各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是否有效、有可操作性;质量受控记录内容是否齐全、清晰易于识别;各种原材料、产品等的标准及试验方法是否执行最新有效版本的标准;各种质量检测分析仪器的检定情况等等。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当场给予指出并令其立即整改。

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评价,提出并确定各种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在迎接认证公司监督审核,完成内部审核的基础上,公司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会议围绕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4项改进措施,并确定了具体责任部门,目前正在逐步组织实施。

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工艺纪律检查考核细则》在“质量月”期间开展了工艺纪律大检查活动,通过检查验证了各生产分厂执行工艺纪律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促进分厂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吐哈油田分公司对2004的qc小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指导,大多数qc小组都能按照公司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正常开展活动、遵循pdca循环原则、正确运用工具方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指导帮助。工程技术中心还组织qc小组骨干举办了一期qc小组基本知识培训班,20人参加了学习,公司选送了3人参加中质协在西安举办的qc小组活动诊断师培训班和提高班。

2、开展“五查一访”等专项检查,促进质量管理水平提高

“五查一访”是质量月的重点活动内容,为防止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各单位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力争在“查”字上做到一个“深”字,在“改”字上突出一个“真”字,查问题要深入,既看问题表象,又重原因分析,查问题的同时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改做到彻底,不留尾巴,处理问题到位。

辽河石油勘探局在“质量月”期间深入开展以“五查一访”为重点的质量自检自查活动。全局各单位共检查科级单位268个,施工作业现场332个,检查产品106种,发《质量公报》23份,检查出问题617个,有力地促进了质量月活动扎实开展。

玉门石油管理局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做好2005年质量工作大检查的通知》,公司(局)结合各单位特点,依据《质量工作检查评分表》,在巩固上一阶段成果基础上,抓住质量管理薄弱环节和工作重点,开展了管理体系及生产过程的排查,坚持做到深挖细找,边检查、边整改,堵塞漏洞,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增强了质量管理实效,使标准化、计量和质量基础工作落到实处。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加强质量分析,实施质量改进上下工夫各单位在质量月期间积极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质量座谈会、讨论会等,认真分析和查找在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整改。通过质量月活动,增强了职工的质量意识,强化了质量基础工作,工程、产品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xx年1~9月份公布考核指标用户满意度90、07分,重大质量事故为零,达到集团公司指标考核要求。其它分解到各单位的质量指标共41项,由于钻井工程公司上半年无破碎岩取芯施工任务,所以实际考核指标40项,38项达到指标考核要求,指标完成率为95%。新世纪公司针对喷焊柱塞质量不稳定问题,对影响柱塞质量的各项原因进行分析,检查原材料、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并制定了改进措施。措施实施后,柱塞质量一直比较稳定:9月份柱塞平均废品率为3%,比去年平均9、5%的废品率下降了6、5个百分点。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规划设计总院开展了项目成果质量抽查、电子文件存档情况检查、顾客满意度调查、设计回访、多媒体汇报技能比赛和

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认真的采取了整改措施。

中原油田开展了采购物资的专项检查活动从采购物资源头抓起,严格实施产品质量认可和招标制度,净化采购渠道,构建供应商信息库和供应商动态跟踪量化考核体系,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合作信誉、质保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动态跟踪监控,实施绩效评估,进一步规范了采购渠道,一、二级资源市场优秀供应商数量大幅度提高,物资质量合格率不断攀升。细化物资采购关键环节,加强物资采购过程质量监控,提高了物资质量的可靠性。

严把物资入库检验关,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使物资质量合格率持续提高。加大物资使用监管力度,不断提高现场物资监督管理水平。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所属单位把开展“质量月”活动和实施宣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紧密结合起来,从完善管理体系文件入手,进一步夯实各项基础工作。各事业部根据机构调整和职责变动情况,及时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修改,确保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在开展“质量月”活动中,结合公司“基础管理年”活动,加强了基础管理,加大了质量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强化了现场质量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质量月”活动结束后,东方公司所属单位都对活动的效果进行了认真总结,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同时对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针对不足之处,均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冀东油田在“质量月”期间,质量安全环保处协同生产运行处组织人员到油田供应处进行现场检查,对供应处的工作提出要求并进行了现场指导。通过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加强质量验收、现场监督工作力度,满足了油田生产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原因,按照《中国石油冀东油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规定》,对不合格产品按照要求进行了处理,并且将其资料传到网上,共享信息资源,防止其他油田或单位再一次购入该产品。严防“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油田,从而有效地保证油田施工质量。

3、积极开展“5s”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各单位在生产和施工作业现场积极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自律为内容的“5s”活动。吉林石油集团公司结合标准化现场活动组织各工程技术服务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对生产和施工作业现场的质量管理。将“5s”活动纳入到了基层现场质量管理当中,制定了基层现场质量管理、考核的有关内容,为进一步规范职工行为,促进文明生产,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济南柴油机有限公司通过“质量月”活动,质量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中小件分厂在活动中对下工序分厂的总装分厂、油泵分厂、中心仓库等单位进行了质量回访,从而获取了改进产品质量的信息。同时该分厂还继续深化了“5s”活动,做到了道路畅通、窗明几净、工作场所和职工面貌焕然一新。

四、持续开展用户满意工程活动,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

新疆石油管理局由管理局主管工程技术服务队伍的副局长带队,由质量、工程技术服务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和各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参加,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和开发路进行了2005年上半年质量回访。质量回访团认真听取了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和开发部门对管理局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和队伍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了我局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和队伍的质量状况。对在质量回访中甲方提出的质量问题,管理局逐一进行落实和认真的整改,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局长要求主管部门拿出解决方案,要求限期整改。各单位都由主管领导带队,也向自己的服务用户进行了上半年质量回访,并根据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整改。

锦西炼油化工总厂根据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的意见”和“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结合总厂生产经营建设实际,制定了总厂的“满意度调查表”。在用户中开展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各相关单位的年终业绩考核挂钩。对于从事检维修工作的单位,采取月度和年度双考核的办法,由上市公司对检维修单位的服务质量进行月度考核,总厂根据考核结果与这些单位月奖金考核挂钩,年终将满意度调查结果与业绩考核挂钩,对其进行年度考核,通过严格考核,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中国石油第七建设公司坚持“全员参与,追求卓越,永远适应和满足顾客要求”的公司质量方针,把“让顾客完全满意”作为企业经营思想的核心,在认真抓好工程产品质量的同时,严格工期、技术、协作和交付后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尽力做到“让顾客完全满意”。在质量月活动期间,正值吉化乙烯改扩建、聚乙烯装置工程安装“百日会战”的攻坚阶段,工艺管线及设备的安装任务繁重。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与顾客、监理、质监站的现场代表开现场座谈会,及时了解顾客对乙烯、聚乙烯工程工艺管道及设备安装的各项要求,以及对项目部施工质量的意见,认真组织落实。兰州项目部定期邀请监理和业主进行工序确认和隐蔽工程的交接与验收、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和评定,积极响应业主每月开展的工程质量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认真整改,不留质量隐患,定期收集业主对工程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满足顾客需求,受到了业主的好评。

五、开展质量教育,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

石油分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质量培训工作,强化质量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思想得到了较好的体现。9月13日至17日,按照石油分会年度工作计划的安排,石油分会培训

部在兰州举办了石油工业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培训班,来自石油行业的75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学习。聘请石油工业资深教师讲课,获得了学员的好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长庆石油勘探局质量安全环保处在西安组织举办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宣贯培训班,邀请中国质量协会的专家讲课,局属各单位共246人参加了培训。

辽河油田分公司共召开各种形式的动员会、座谈会100余场次,出板报150块,出质量月简报、专刊100余期,向报社、各二级单位有线电视台投稿100多篇,播发宣传稿件、质量新闻40余篇,各办公楼、公共场所悬挂宣传条幅和张贴标语700多条,油田公司向二级单位发宣传质量挂图2700余张。通过宣传和教育,油田公司干部职工受教育面达95%以上。在质量月活动中,除统一组织的宣传教育活动外,还举办了一期宣贯《辽河油田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与监督实施办法》的宣贯暨质检员培训班。二级单位主管质量工作的领导及主管质量的科室长、物资采购、检验机构等部门的人员105人参加了培训。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三厂分层次举办各种培训班,进一步普及质量管理知识。首先是厂里举办一期由各矿大队级单位主管领导和质管员参加的培训班,由厂主管质量工作的部室长重点讲解《产品质量法》、油公司《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和厂《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实施办法》;二是各矿大队级单位举办机关各办主任、小队队长、物资保管员质量培训班,由各单位主管领导重点讲解厂《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实施办法》和《产品质量法》;三是分专业系统开展质量知识培训。各基层队利用每天班前班后会,组织员工进行质量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增强了员工知法、守法意识,依法维护了企业、自身利益。

六、总结评比,表彰先进,有效激励。

各单位广泛开展质量评比活动,掀起了“学先进,找差距”的热潮,积极宣传和表扬质量管理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辽河石油勘探局评选表彰了“20xx年度质量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7个;优秀用户满意评测报告23篇;qms运行示范队24个;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优秀组织单位20个及优秀质量管理论文35篇。

吐哈油田分公司结合实际组织专业人员对20xx的qc小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指导,大多数qc小组都能按照公司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正常开展活动、遵循pdca循环原则、正确运用工具方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指导帮助。各单位组织开展20xx年qc成果交流会。公司和鄯善采油厂、工程技术中心分别举办了一期qc小组基本知识培训班,共104人参加了学习。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石油企业 人力资源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130-02

所谓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的人口总量中具有从事经济活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又称为“劳动力资源”和“劳动资源”。在通常情况下,人力资源是宏观意义上的概念,即以国家及大的地区为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的。人力资源这一概念,也适用于部门或企业。

就石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一是企业现有能正常工作的职工;二是需要由油田解决、消化的油田子女就业人员;三是国家计划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退伍军人等人员。作为劳动力的人的多少,是人力资源数量的体现,而体现劳动者体质和智能两方面统一的劳动者素质,则是人力资源质量的反映。

一、石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输赢最终将由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来决定。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首要的战略性资源。尤其是核心人才的流失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产生严重危害。因为核心人才一般都是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技术与管理的骨干力量。这些人才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机密等信息,因而他们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最大。

当企业核心人才出现大量流失时,在短期内不但会消弱企业生产经营能力,降低企业竞争力,还会破坏原有核心人才的群体结构和团队精神,影响工作的协调并激化企业内部矛盾,最终会给企业核心人才结构的优化带来成本和风险。此外核心人才的流失还会导致石油企业高级人才匮乏出现人员断层,对石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阻碍。

1.缺乏一套完整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管理模式。企业尚未真正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转变,从战术性管理向战略性管理转变,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人治。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制定政策条文,以政策代替人力资源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另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只重视对石油勘探开发的物质资源的管理、配置,而忽视对劳动力资源的战略性配置和开发。

2.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不完善。虽然石油企业管理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但其根本上还是企业干部管理体制,没有摆脱政府模式,制约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了人才流失。具体体现为一是重拥有轻使用,二是重眼前轻长远,三是重管理轻开发,四是重显才轻潜才,五是重官才轻家才。以上五点说明企业还没有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走出来,还没有摆脱政府办企业的模式,还没有分清干部管理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别。

3.人才流动机制不完善,造成劳动资源分布不合理。一方面,由于石油企业单位行政级别的存在,人员被束缚在各二级单位内,致使人才流动困难,造成部分人无法施展才能;另一方面,企业从外部引进人才的机制还不完善,近几年来,由于减员增效,一些技术骨干离开生产岗位,石油企业新增劳动力,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而企业急需符合型人才又不能有效引进,给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带来了影响。

4.思想观念不适应,主要是缺乏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风险意识。有的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不是致力于如何取得竞争优势,而是怨天尤人,尤其是一些不景气的亏损单位,管理者总认为参与竞争难,包袱重,资金短缺,难以摆脱困难、向前发展,还有的单位满足现状,缺乏闯市场求发展的勇气。

5.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核心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现在石油企业都各自有不同的激励制度,但是在某些企业里运用的不够好。一是没有充分认识和尊重人的需要的客观性;二是只重视企业员工的普遍性需求,而不重视个体需求的特殊性;三是只注重对员工物资的奖励而忽视对职工精神上的奖励,激励方式、方法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二、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思考

企业的价值观是一个由员工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和企业整体价值观组成价值体系。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就要夯实企业应对竞争的人才基础。管理者应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切实实现人本管理。

1.实现人本管理,把人才留好用好。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企业持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不仅是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要素,也是具有自身需求和社会价值的个体,因此,必须树立人本管理思想。如实施柔性化管理、公平对待、尊重员工个性发展,鼓励创新,关注员工社会生活,设计多系列的职业通道,创造人性化软硬环境等。在物质水平较高的时代,尤其是强调软环境的营造。企业软环境的营造重点要抓沟通和尊重。良好的沟通和尊重会使人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温暖感,而这种归属感和温暖感又会大大激发起工作热情和干劲。因此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应通过加强各个层次的沟通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来改善企业的软环境,从而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把人才留好,把人才用好。

2.要做好科学规范的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是人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纳入并遵循科学和规范的工作分析,才有可能根据需要,正确地决定设置哪些工作,决定每项工作对职工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并进行详细描述得出工作描述的任职说明。在此基础上明确任用标准,选拔任用符合需要的合格人员,并以此作为对职工的绩效评估、晋升晋级、调配、解聘的标准。

3.科学设计薪资、构建激励与绩效考评模式。石油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方法的整合系统进行人力资源的评价。绩效评估可以从直接主管、同事、下属、顾客及被评价者个人等360度角度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时间、成本等多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工作分析,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规则和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并进行动态反馈,不断修正目标。为了使各种工作岗位之间的绩效考评具有可比性,可以运用岗位绩效指数化法来反映外部环境中各种技术条件的变化、宏观政策的调整以及组织体制、人事制度的变更等不确定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使考评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并与相应的激励措施相结合,推动组织或个人努力创造更高的业绩,从而成功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4.强化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石油企业应根据长远发展的需要,把职工的教育培训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层面上来抓,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工教育培训网络。培训应重点突出职前培训、技能培训。职前培训是企业培训工作的前提工作,不论本专科生、硕士生,进入公司之前,都需接受为期三个月到半年“职前教育”,培训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知识、技术;灌输企业的信条、文化、公司理念,实施人格培训、基本素质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企业培训工作的重点和中心内容,石油企业发展越来越需要高度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知识工人,必须通过各种技术学校及企业培训机构加大职工的技能培训力度,同时也可采取“干中学”、“学徒制”等方式来培训。

5.加强人力资源的规划管理。石油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科学地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需求状况的影响,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的规划,确保自己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是企业获得长远利益的保证。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和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文化价值等紧密联系的,具有独特的个性。石油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主要依靠的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力资源。因此,石油企业要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不断创新,不断赋予新的实践内容。人才是石油企业最宝贵的资本,既是被开发的对象,更是开发使用其他资源的保障。石油企业必须确立“人才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开发管理体制和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发运行机制,合理安排工作,创造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庆孟,韩卫华.石油石化企业的人才管理[J].现代商业,2009,(2).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企业培训 不足 人力资本 效率 措施

人才是企业最根本、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总厂需要什么样的员工须有明确的任职标准,培训的作用是将员工培养成符合总厂任职标准的人。 “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动力,为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这是我们大多数企业的培训理念,也是我们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理念,如何确保企业教育、培训活动的有效性与高效性?这是我们企业各级培训管理者最棘手、最头痛的问题。这也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一、目前我厂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基层单位领导首先就对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员工缺乏学习动力。主要表现在:重工作,轻队伍建设;重使用,轻培养;重业务,轻培训的观念做法在总厂范围内还比较普遍。培训给生产让路,培训给安全让路,培训给抢修让路,总之培训就是一个字―让。说起来培训工作就重要,忙起来培训就不重要。

(二)工学矛盾比较突出,部分员工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 当前,企业生产、装置改造任务繁重,生产一线员工上班工作“任务重”,客观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

(三)部分培训效果不是很明显。

第一,目前我厂缺少一支系统掌握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师资队伍。

第二,部分员工学习方法有问题,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善于阅读,不善于记录,不善于思考,不善于运用,不善于交流,不善于总结。

(四)教育培训机制尚不完善。 虽然总厂在近年来不断探索人力资源开发的各种途径,建立了许多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如班组运行工程师、石油化工总厂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班组长管理条令等。但在教育培训考核以及如何增强教育培训效果等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二、提高石化总厂培训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和提高技能鉴定

1、技能鉴定报名工作

为了提高员工从业水平,促使员工技能与国际化接轨,总厂人教部做了如下工作保证本年度的技能鉴定顺利进行:

(1)、加大宣传力度。为了使每名员工都知道鉴定、了解鉴定报名相关信息,人教部把鉴定中心相关鉴定报名文件通知在总厂的网页上的显著位置,方便员工查阅。并将相关文件直接发给各单位培训负责人员,按个通知鉴定报名相关工作信息。并要求通知到每一个人。

(2)、延长报名时间,缩短总结汇总成表时间。为了能让每一名有意愿报名参加鉴定的员工都能顺利报名,人事教育部在原规定的报名截止时间基础上延后了一周时间,在这延后的一周中又有18名员工报名参加了鉴定。

本年度共有127名员工参加了电焊工、化学水处理工、油品分析工、油品储运调和操作工、石蜡装置操作工等12个工种的鉴定。其中12名员工参加转换工种鉴定。

2、协助技能鉴定中心,开展石蜡装置操作工、油品储运调和操作工、油品分析工、沥青装置操作工、化学水处理工、环烷酸装置操作工六个工种的技能操作考试工作,本年度共鉴定考生108人。

为保证技能鉴定实际考试在我厂顺利实施,成立技能鉴定实际考试工作小组。并将办公室设在了人事教育部。负责鉴定考试的具体协调工作,本次鉴定考试共有来自油公司、井下作业公司、置业公司和我厂的108人参加鉴定。而且考点分别设在了我厂的油品储运车间、质检中心、石蜡车间、环烷酸车间、除盐水二车间、特种沥青装置,为了保证外来人员在厂区里的安全。外来人员入厂一律由我部门指派专人监护,通过我部门的精心组织,严密计划本次鉴定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开展三个主体工种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

年初按照局人事处统筹要求,我单位组织精英人员开展了培训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工作,12年9月份完成了石油焦煅烧操作工、二氧化碳装置操作工、碳酸二甲酯装置操作工三个工作培训大纲的编写工作。预计13年3月全面完成教材编写工作。

(三)举办石化总厂第七届职工技能比赛

10月份举办了石化总厂第七届职工技能比赛,本次大赛分管理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竞赛两大类,管理人员竞赛设置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和党群综合管理等七个竞赛项目,技能操作人员竞赛设置锅炉运行值班员、回转窑操作工、二氧化碳装置操作工、油品分析工等15个工种。共计305名职工参加了比赛,通过比赛评选出一等奖23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16人。

(四)在总厂范围内推行矩阵需求式培训。

按照辽河油田公司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总厂实际情况,11年我厂以煅烧焦车间为试点单位编制了培训矩阵,并按照矩阵需求式培训要求开展了员工培训和考核工作。12年在全厂范围内开展矩阵编写工作,新编制矩阵8个覆盖我厂安全环保部、生产运行部、技术开发部、机动设备部、水气车间、二氧化碳车间、综合车队等单位。

(五)开展全厂范围内的评估普查工作

12月初开展了全厂范围内的评估普查工作。通过评估普查,进一步掌握基层员工技能素质状况,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准确掌握员工培训需求,作为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的依据,不断提高培训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服务企业发展、保障安全生产的职能作用。本次评估普查对象包括合同化员工、市场化用工和劳务用工,本次评估普查采取员工本人填写普查表的方式,主要内容包括通用能力素质和专业技能两大部分,再由直线领导对内部岗位员工素质与能力达标情况在评估表上进行综合评估。

尽管近年来本厂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并规范了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将一批政治素质好、作风纪律严、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年轻人充实到了总厂管理岗位,但是,调研数据表明,本厂目前在技能操作人员方面人才资源较为匮乏,人力资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失衡,员工接受教育培训现状还是令人担忧,需引起高度重视。

(六)组织员工参加辽河油田技能比赛

本年度我厂选派19名员工参加辽河油田公司技能比赛,通过比赛进一步发现我厂培训工作的不足,也为我厂厂内的技能比赛指明了方向。

1、结合实际进一步修订岗位培训需求矩阵,落实全员岗位培训,明确岗位培训要求,保证培训落到实处,用深化和落实岗位培训推动学习型企业建设。

2、利用现有培训基地资源,结合“星级员工”评选工作,推进操作人员大练兵热潮。

3、确保年度特种作业取证复证培训任务完成;组织完成2013年度技师、高级技师考核和续聘考核工作。

4、全面推行培训项目制管理,确保全年培训计划完成率达到95%以上;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办科级干部大讲堂、班组长工段长培训班、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全面提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能操作人才综合素养。

5、加强关键岗位骨干人才培训。依据集团公司、油田公司2013年培训计划安排,利用中油集团(股份)公司各类培训班,结合总厂生产经营实际,做好骨干人员业务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的组织工作。加强外出培训管理,通过外出培训,学习掌握炼化行业前沿知识和先进经验,及时掌握和吸收行业及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改善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公司生产经营和技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练兵;管理;提升素质

物资装备部组织在2012年组织了物资供应技术比武,90家单位的4000余人参加了比赛,江汉油田有125人参加,32人进入复赛,6人进入决赛,无缘奖牌。集团公司在2013年组织了业务竞赛,共设9个专业的业务技术比武和1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 98家直属单位的7704名选手参加了预赛和复赛,2299名选手参加了决赛,其中物资供应专业奖牌24枚,此次江汉油田物资供应专业有175人参加,61人进入复赛,13人进入决赛,但仍无缘奖牌。

1 面对现状,江汉供应人该如何练兵,该如何赶超兄弟单位,位居中石化前列

淡起江汉供应的岗位练兵,江汉供应人有着光荣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在“工业学大庆”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学铁人标兵”红旗供应库的保管员陈蓉。她能对自己管理的750项14万多件机电器材,全部做到了“活账本”,还练出了“活尺子”和“活磅秤”,能够闭灯发料,大大方便生产单位的领料。20世纪80年代后,一代又一代的供应人传承了红旗总库岗位练兵的优良传统,坚持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在“太阳神杯楚天绝技大赛”中,我们有一等奖郭俊的“蒙眼摸轴承“和三等奖叶惠琴的”闻油料“。从大庆传承和发扬的岗位练兵活动造就了一大批业务素质过硬的技术能手,一直为江汉供应人引以自豪。

可如今我们又“败”在哪?练兵的新路又在哪?

从上面江汉油田参赛情况细细分析,江汉供应练兵也有可圈可点的亮点。一是,经营管理序列有各业务科室科室长,专业技术序列有计划员和采购员等,操作技能序列有保管员和调运员,三支序列队伍人员并肩作战;二是, 2013年比2012年进入复赛、决赛人员都增长了一倍;三是,物资供应专业技术比武,唯有江汉油田的操作技能队伍人员杀入决赛,令各参赛队称赞。这都说明我们的供应队伍练兵是有扎实的基础,特别是在理论知识方面,能做到全线掌握。“败”是因为决赛方式,是以现场闭卷答题、现场问答和上机操作等方式进行。我们的选手不能做到对自己工作业务流程掌握外,还能掌握其他业务流程环节。

如今的物资专业技术比武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很紧密,面对新局势和新挑战江汉供应人将如何练兵?本人提出“三学、三转、一利、一结合”练兵方式供大家探讨。

2 “三学”即向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学习

各单位要广泛宣传典型,经营管理人才要学安喜,做“公道勤奋的好经理”。专业技术人才要学习闵恩泽,做“勇攀高峰的好专家”。技能操作人才要学习米钰林,做“新时代的技能大师”。组织学习《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中国石化人〔2013〕667号》文件,向张泽林等158名金奖获得者学习。引导广大供应人以获奖选手为榜样,做 “出以公心做人做事”,中国石化事业所需要的人才!

“三转”即依据2013年物资供应专业技术比武的通知要求,调整江汉供应岗位练兵重心。一是,将参加练兵的对象重点从基层各库转移到机关各业务科室,即从事物资供应管理和采购业务人员,包括处级、科级干部。二是,练兵学习的内容从《企业采购管理辅导手册》、《石油石化物资供应管理》、《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技术指南》书本转向实际操作的案例分析、现场问答等。三是,根据比武管理组、化工组、煤炭组、材料组、动设备组、静设备等的专业分组情况,针对性地研究,结合岗位合理组配6个专业组的人员等。

3 “一利”就是充分利用中国石化远程培训系统

2011年,中国石化远程培训系统开通运行,初步配套涵盖职业素养、基础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国际化等相关内容课程600多门,开展管理、技术等专题实时课堂转播,积极探索在线培训课程与面授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未来将把培训放到互联网上进行,在世界任何角落,只要能登录互联网,就可以接受远程培训,丰富了各级各类供应人培训内容,拓展供应人培训手段,促使供应人开展自主培训提升综合素质,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能。为各级各类供应人的学习、锻炼与发展搭建了宽阔的平台。

针对我们江汉物资供应练兵现状,应将物资装备管理的《中国石化物资电子商务培训》、《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作为江汉物资供应管理人员的必修课程。让书本里的招标、竞价、框架协议不在是简简单单词语,并通过课程中的操作演示,更加快捷的了解物资供应工作的业务流程,系统主要功能等,更好的掌握物资供应专业理论知识,把基础打好,打牢。鼓励供应人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以往的要我培训,变成现在的我要培训。

4 “一结合”即学会岗位练兵和“虚拟练兵”相结合

为更好的激发供应人练兵学习的潜力,让全体供应人对自己的工作流程能准确掌握和不断优化,提高供应人对制度的执行力,应将每年举办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与集团公司技术比武内容相结合,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学会岗位练兵和“虚拟练兵”相结合,推荐举办模拟商务谈判、案例分析答辩,业务技能游戏闯关擂台赛等。

机关各业务科室主要以模拟采购业务模式和方式,开展虑拟的框架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等,让基层各库人员积极参与,更直观地熟悉物资采购业务流程操作,并组合ERP测试系统,直接实战操作练兵。分季度组织人员,分A、B组代表供应商和采购方,模拟商务谈判、案例分析答辩让基层供应人体验物资管理的主业务。

各库房就组织业务技能游戏闯关擂台赛。(1)业务流程接力赛,就是各部门根据岗位业务流程,编排闯关规则,分组团队操作过关。例如;按仓储业务流程,可按“开单―发货―吊装―系统过账―记账”编排,由4人组合闯关,以答题准,时间快者为胜。(2)每月擂台赛,可按项目组织,如物资管理理论知识竞赛、物资摆放竞赛和“活账本”发料竞赛等。物资管理理论知识竞赛,就是在规定时间(5分钟)内答题最多者为擂主。物资摆放竞赛就是对形状各异的物资,在规定时间(5分钟)内,完成五五化摆放项数最多的为擂主。“活账本”发料竞赛就是让保管员做到心中有账本,同一库内,抽取3项等距离的不同架位、区位、楼上的物资,发料时间最短的为擂主。季度挑站擂主赛,擂主与挑站者一问一答,答题正确量多的为新擂主。年度选出总冠军。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范文7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完成,为学院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办学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技术研讨和交流;也有利于搭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院校之间和校企之间等各方面合作的稳定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专业的办学水平,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中的成效

1.转变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使石油工程实训基地达到了实训设备种类齐全、技术水平先进的目标。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与生产一线一致的专业技能,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实训教学的要求。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环境,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也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发生了质的转变。把部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搬到基地讲授。结合实物,结合生产过程,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学边练,讲练一体,工学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把过去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改为实训课程。把实训课程内容和学生职业资格培训有机融合,让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从2011年开始,在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实施了“工学交替、分段递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分段递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在天津市高职教育研究会立项,结合石油类专业在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的学习性实习情况,按照该课题运作模式进行实践。代表该模式实施成果之一的课题研究,已于2014年12月结题并通过验收。

2.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先后选派26人次教师下厂锻炼或参加专业培训,共24人次取得国家承认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考评员证书。石油工程教研室还从企业聘请了15名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团队中,所有教师都具备了“双师”教师资格。2014年,石油工程教研室新引进了2名油气田开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来学院工作,增强了专业师资力量。

3.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

利用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平台,对“采油工程”、“钻井工程”等多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通过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大幅提升,教学改革效果良好。教师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开展教学科研和技术攻关,先后完成在上级有关部门立项的多项科研课题。如,《“采油工程”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研究》、《基于采集输技术系统的采气工程课程开发研究》等多项课题,并通过验收。其中,部分项目还在华北油田公司和学院获奖。近几年,专业教师参与和主编了《油水井生产与管理》、《钻井液的配制及处理》等教材34部,发表了《钻井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发挥行业特色与专业优势,建设石油高职学习型教研室》等65篇学术论文,建成1门天津市精品课,建成3门院级精品课。其中,“采油工程”成为2013年天津市精品资源共享课。

4.推动了职业技能竞赛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天津市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竞赛在天津市职业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借助实训基地,学院连续举办了三届“海蓝科技石油杯”职业技能大赛,共计参赛856人次。依托实训基地,通过修改完善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好地满足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地方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将“双证书”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确定为必修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到100%。近3年,共计2000余人次在石油工程实训基地通过训练考核,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目前,石油工程实训基地成为钻井工、采油工、井下作业工、采气工等多个工种的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考点。

5.促进了校企合作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成后,面向社会和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社会化培训。近三年,完成了渤海钻探工程公司364名钻井操作工岗前培训任务,完成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5名学生的实训任务,为华北油田参加中国石油集输工技能大赛的选手进行培训,取得了三金两银的历史最好成绩。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压力管理钻井技术研究”PWD工具井下试验等一批科研成果。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和对兄弟学校开放共享,基地的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提高了实训基地的社会影响。

三、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

1.项目建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论证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前,学院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结合基地现有条件,未来几年石油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及预测,以及基地建设的必要性等,项目组一致认为,石油工程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该项目建设非常必要。项目建设依据天津市、华北油田公司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瞄准专业领域一流水平,以加快培养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充分借鉴职教与培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增强职业教育辐射、集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努力打造融在校学生教学实训,石油企业在职人员培训及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以及石油职业技能大赛于一体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门类齐全、设备先进、共享型和开放性的实训基地。

2.项目建设中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为确保实训基地高效运行,学院专门成立了由教学主管院长任组长,实训部、教务处、教学系和教研室人员等为成员的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组织机构。同时,细化分工,明确责任。教务处负责总体教学组织安排与协调,实训部负责实训基地的管理及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系具体负责组织教学、培训、实践技能鉴定、设备维护、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对外合作等工作。严格遵照学院《财务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确保经费的有效使用。依据《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设备管理程序》和《贵重设备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进行设备购置、管理、维护保养及维修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及条例,以及学院《安全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等,进行实训环境管理,制定设备操作管理规程,完善劳动保护措施,确保基地建设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并按期完成。2013年5月,由设备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纪委和使用单位等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验收组,对整个项目进行验收。未发现质量问题,基本符合标书和使用要求。在实训设备运行中,建立健全了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台账,编制了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手册,开发了实训项目,编写了实训指导书等。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仪器设备技术文件建设,实施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保障了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

3.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参照企业化模式

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为培养目标,邀请油田企业领导、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参与基地实训计划的制订或修订工作。通过职业分析,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使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革符合石油行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从实训基地设备的整体布局,到设备间距方位;从设备质量的精度要求,到标语制度的完善,都与石油企业文化相融合。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以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从而使学生经过实训基地的培训,完成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有效地保证了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的要求。

4.注重发挥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

基地不但要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任务,而且还要为学院其他相关专业、兄弟院校和石油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员工培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明确各共享单位(主要包括学院、油田企业、其他石油高职学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已初步成为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油田企业共享的资源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四、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1.创造亮点

目前,学院有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石油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实训基地获得了中央财政实训基地专项建设资金资助。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正在进行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的项目建设。作为一所示范性院校,必须要有吸引人眼球的内容。实训基地就是示范性院校的闪光点,是可示范的内容。这是符合高职办学规律和时代潮流的,是可以学习和借鉴并具有推广价值的。

2.打造特色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不但要培养高素质石油人才,推动石油科技发展,而且还肩负着传播和引领石油文化,弘扬石油精神的光荣使命。把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石油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让石油精神在学校发扬光大,并成为激励广大师生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3.创造经验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作为示范校建设的一个亮点,在形成特色的过程中,瞄准示范校建设的目标,抓住发展机遇,把握时代脉搏,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加大实训基地人力、财力投入,不断推进改革,在实践教学创新、学生实训管理、培训服务、产学合作,以及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收入和分配制度改革、后勤服务体系等若干方面形成了改革驱动成果和可学习推广的经验。

4.铸造品牌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始于2004年,经历了10年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在较长的发展进程中,通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形成特色,已成为一个品牌。先后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被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滨海新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学院“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无论是大到企业实训基地、校级实训基地,或者小到系级实训基地、专业课程实训项目,均努力成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品牌。

5.扩大影响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石油;安全;管理;作业;方法

尽管在安全施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石油井下作业以其危险程度高等特性,一直难以摆脱安全事故的困扰。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涉及范围广,设备带病作业,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培训不到位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缺失是影响石油井下作业安全的主要因素,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石油井下作业现场常见安全问题

1、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设备由于连续运转,缺少保养和必要的维护,常常带病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很多员工安全意识缺乏,经常习惯性违章,违反操作规程,随意将安全设施另作它用等。

3、安全培训不到位

常常由于怕影响施工进度或增加成本投入,员工安全培训没有及时跟上,安全技能得不到提高,遇到异常情况时不知道如何处置。

4、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缺失

目前,很多作业现场仍没有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而是由其他岗位人员顶替,这些人员安全技能并没有达到要求,且常常因为碍于情面或害怕报复不敢得罪人,对安全的监督很难真正到位。

解决办法

1、加强设备管理

设备是井队赖以生存的基础,必须要加强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良好运行。(1)首先对主体设备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和保养制度,营造出生产设备时时有人看、项项有人管、班班有人查的全天候设备管理状态,杜绝各类设备事故隐患。(2)维护保养工作必须要做到位,对设备的各部位、点了如指掌,按规定时间及时保养。(3)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巡回检查制度,设备主管要全面负责对所有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按所制定的保养制度,定期对作业机、泥浆泵、发电机等主要设备进行检修及保养。班组人员要按照检查清单,对各检查部位进行认真的检查、保养,所有的维护保养及维修情况都要进行书面记录。对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将设备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禁止设备带病作业。(4)井队负责人要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及时对设备运转及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

一个具有丰富经验以及良好操作习惯的人,很少出现违章,甚至没有违章;而一开始就养成不良好操作习惯的人,违章几率则居高不下。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习惯,对于预防事故、减少违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熟悉各项操作规程是培养良好安全习惯的前提。石油井下作业各项规程,是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是用事故教训换来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了解透彻,并灵活运用到施工现场。(2)培养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是预防违章的重要措施。培养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一定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按标准办事,按程序办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将减少和杜绝违章行为落到实处。(3)到兄弟单位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各个井队都有自己的管理特色,可以将兄弟井队好的做法效仿到自己队上,必将对员工的安全习惯起到促进作用,以减少违章及事故的发生。

3、加大员工培训力度

事实表明:大多数事故发生在新员工身上。新员工安全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经验缺乏,必须加大员工培训力度,不要认为培训是一种浪费。随着石油市场日趋规范,业主对承包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始终抓住培训工作不放松,把提高队伍整体安全及操作技能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不仅新员工要培训,老员工的观念和技能也需要更新和加强,可采取内培、外送等多样形式,切实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尤其对新员工,一定要重视岗前培训工作,从安全常识到操作技能,都要详细培训讲解,施工现场可采取“一带一”的帮教模式,指派经验丰富的师傅,手把手从基本的操作入手,让新员工逐步适应场地、钻台、井架等所有工作。要从最简单的基本操作教起,如油管上扣工序,首先要用管钳带扣,带上两三圈之后,再使用液压钳上紧丝扣,这样就避免了油管上斜扣,既保护了油管,又避免了油管落井事故的发生。

4、设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施工现场监管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一般都经过专门培训,安全意识及技能较强,他们在现场可以制止员工的违章行为,还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让施工人员整改,让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他们还可以加强过程控制,提高施工质量和成功率。实践证明:现场配备专职安全人员的队伍,施工事故率比没有配备专职安全人员的队伍大大降低。

结束语

石油井下作业虽然是高危行业,但是我们只要加强设备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杜绝习惯性违章,加大安全培训方面的投入及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管,就一定能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范文9

应具备的能力及职业需求分析,提出高职高专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准职业能力,为使学生将来成为合格的石化企业接班人奠定基础。

关键词:石化专业 能力 阶段

当前,我国的石化企业与相对应的高职教育有很严重的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职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满足不了石化企业的期望,国内约200家高职高专院校也纷纷进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研讨、改革和建设,争取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一、石化从业人员结构现状

目前最为突出的矛盾是从业人员总体素质难以满足整个石化行业发展的需要。石化企业生产员工占总体员工比例约80%,而真正参与一线生产小班的员工又占生产员工的80%,说明决定石化企业生产水平的人群正是这占总体石化员工约60%以上的一线生产操作者。西南区和西北区的石化企业矛盾更为凸显。

二、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与石化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在德国,职业教育是企业按其要求去制定职业学校的教育计划。 在我国仍有部分职业教育混同于普教,办成了“二等”大学,培养出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职教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态度为导向。

三、石化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一)复合型技能

石化企业一线员工以具备高职教育经历为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一专多能、一岗多能,而且还要有自主获取知识、可持续发展、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并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二)注重品行

企业很看重员工的技能,应当具备勇于承担、恪尽职守、吃苦耐劳等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和产品质量意识。有能力但心态不好、适应不了环境的聪明人,不如愿意学习,踏踏实实做事的平常人。

(三)潜能开发与创新

现代石化企业较重视员工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单纯以资历和经验作为评定人才的标准。企业在劳动安全、敬业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职工有较高的要求。另外企业还需要班、组长等基层管理人员,特别在一些中小企业,职教毕业生就有可能承担重要技术岗位工作。

四、石化员工职业生涯阶段

(一)入厂安全培训阶段

企业通过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级安全培训,使新入厂毕业生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意义、任务和重要性,懂得劳动保护、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

(二)学岗、顶岗、转岗阶段

此阶段主要培养员工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承担、恪尽职守、吃苦耐劳精神。主副操提高其预判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配合意识。同时转岗需要员工有归零心态,谦虚、好学。

(三)班组长阶段

基层领导和管理者更需要有沟通、组织、领导才能,要诚信做人树立威信,能受到班组成员的信任,在熟悉生产过程的前提下有较强的冷静思考和决断能力。

五、职业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模式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以将来就业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进行解构和重构,构建较为实用性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其目的是为将来胜任职业工作岗位作专业知识的储备。

(二)专业课程开发

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应以企业工作调研为起点,以电话网络咨询、企业研讨、教师下场锻炼等多种形式确定岗位工作内容,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化处理,生成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课程,做到覆盖将来工作岗位涉及的知识点,宽度深度适中,课程之间要有良好的衔接,且不可重叠。

(三)教学方式

专业教师应有企业工作经历,能熟练地将理论教授、实体操作和仿真实训融为一体。教学采用角色扮演、仿真操作、工作任务驱动、引导思维等多种方式;授课地点可以是专业专用教室,或是实训现场,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石化企业的准员工。

总之,以石化员工的职业能力分析为起点,对高职高专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与重构,对课程实施的模式探讨和教学方式的研究,将会使石化专业学生具有企业所期望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使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得以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敏,于葵.关于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127-128.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于祖文,谭维奇,张鹏顺.关于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

作者简介:

杨金尧(1985- ),男,河北承德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石油加工生产工艺的教学和研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范文10

论文关键词:油田子女,培训教育,落脚点

一、培训教育学员胸怀感恩之心,热爱所学专业

不管学员是什么学历,都接受过十几年的教育了,这十几年使学员们铭载了自己勤奋学习的岁月,累计了父母、家人省吃俭用、不惜在子女智力上进行投入的辛勤积蓄,共享了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生活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体系构建的成果。高等教育形式上是自费上学,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每年每生都在十几万元,甚至是几十万元以上。学员们要感恩父母,感恩党和政府,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有这种感恩情怀,才算是一个心胸敞亮、心理健康、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青年人。这是学员们潜心研学专业技术技能的动力源。有这种感恩情怀,学员们就不会不安心学习,更没有理由自满高学历而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技术技能。

把高等教育作为综合素质的培养,把职业培训作为专业特长的提升,是当今时代培养人才的必要渠道。学员们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应注重专业特长的提升,热爱所培训的专业工种,把专业知识、技能学好、学扎实,明天在工作岗位上才有体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机会,才能在专业技术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才能变特长为终生奋斗的事业。

二、培训教育学员具有职业精神,继承石油传统

胜利油田是一代代青年人激情燃烧的大舞台,王进喜、王为民、王启民、戴旭升、陈景世、王天正等,他们中有把毕生精力献给我国石油事业的“王铁人”;有敬业自学,爱岗创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全国劳动模范王为民、戴旭升;有以“科技兴油”为使命,先后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引领我国石油事业创新发展的科技带头人王启民。他们都是学习的榜样。学员们是胜利油田的希望,是“胜利精神”的传承者,是“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生力军!培训过程中油田还特聘任了十七名退二线的优秀科级干部作为待业子女培训的政治辅导员,他们用鲜活的青年人的成长案例,甚至是自身职业发展的人生感悟,不断向学员们传授“胜利精神”、“石油传统”和职业理想;并以丰富的工作经验建设学生党支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学员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使参加培训的每一位油田子女认识到,一个人一生总要有精神,有追求,否则,职业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工作学习就失去了情趣。

三、培训教育学员注重团结协作,广交事业朋友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不能离开团结协作,个人愿望的实现更不能离开团结协作。只有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共同想办法、出主意,凝聚集体的力量,才能凝聚更多智慧,积聚更多力量。其实,每个人在工作遇到困难或是内心彷徨、犹豫不决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的鼓励和帮助,它可以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团队的巨大力量。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要多一点谦虚、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多一点主动。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工作和学习,会更有利于每个人的身心健康。

通过培训学习,学员们在同单位一块工作的机会很大,用发展的眼光看,经过五至八年的奋斗,就会有一批技术尖子和管理骨干崭露头角;十几年之后,就会出现一批技能大师和技术专家,甚至是服务千万人的领军人物。事业朋友是一见就熟、一交就亲、有困难就帮、助推事业发展和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最珍贵的资源。因此学员们要自我珍惜,尊重同学间的性格差异,团结互助,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热爱班集体。

四、培训教育学员严格自我要求,保持自尊自律

军训对学员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初中、高中、中专、大学都参加过。但在就业培训中进行军事化训练是企业员工入厂前的必修课。学员们是年龄差距大、学历层次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社会阅历也不同的群体。对这样一个经历不同的群体,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约束,就不能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军训课在思想、作风、纪律上给学员们了一个定格,立了个统一的言行标尺。企业要求学员们这样做,学员们更应该要求自己这样做。

培训学习期间,学校要求有早操,有晚自习,统一熄灯,这也是职业培训教育的特色。胜利油田待业子女培训教育出来的是油田的未来,是油田的希望。对学员们施之以松,施之以纵,就会淡化学员们的职业精神,淡化学员们的法纪、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意识,是对油田待业子女的生命和前途不负责任!教育学员们要从思想上认同这种管理形式,认同这种企业文化,认同“胜利精神”!做一个有职业理想、有知识技能、有企业归属感和自豪感、有严明组织纪律性的优秀的“石油人”!

培训教育除了教育学员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学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首先保持好自己的人格,对自己做人做事的标准和要求要定得高一些,严一些。其次,是要尽量把自己好的东西全拿出来,用到对工作、对别人、对集体和对社会有用的事情上去,让这些东西开花结果。再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把自己不好的念头和情感约束住,尽可能不做错事、坏事,自觉做到自尊自律。

五、培训教育学员学会学习创新,立志岗位奉献

要实现学习中的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根本。要将学习观念由仅仅是“学会”转移到“会学”上来。培养学员要树立学习内容普遍“联系”的观念,自觉地将学习内容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将专业学习与品德修养等其他内容的学习联系起来,将现阶段的学习与终身学习系起来。要根据旧知记忆新知,更新旧知识,进行新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与创新。

爱学习不等于会学习。还要培训教育学员重视专业技术学习和技能训练,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学员在入学时要通过文化测试,在学期末和结业、毕业时要经过严格考试和油田劳资处技能鉴定。总学分排序作为学员选择企业的依据,不合格者胜利油田将不录用。油田各单位以学习成绩和思想表现为依据,择优录用,是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重要举措。

学员通过培训学习,油田给予就业安置后,还必须要立志岗位奉献。有一句话叫“咱们工人有力量!”,我看可以把它改为“有技术的工人更有力量!”。学员今天在培训学习中掌握扎实的技术技能,明天在岗位上注重技术革新、“五小”发明,就一定能为油田的改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范文11

关键词:油田企业培训工作 培训存在的问题 对策建议

一、油田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职工年龄偏大化,学习能力相对不足

随着企业招工及就业机制改革的影响,一方面,石油企业新招的职工越来越少,老职工越来越多,职工队伍的年龄偏大,凸显学习能力及学习热情不足、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强。与石油企业的业务领域不断拓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更新、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体现了职工职业技能素质与改革的步伐发展不一致性,影响了企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因此提高职工职业素质成为企业当前迫在眉睫的需求。

2.培训队伍力量薄弱,影响技能素质快速提升

石油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的兼职教师皆来自基层,其文化知识水平高低不一,储备的专业技术含量相对很足,来自基层生产骨干、技术能手、技能专家等,他们也只是职工中的一员,业务知识单一老化,满足不了培训工作的个性化需求,使得培训工作标准不高,有待于组织系统的、深层次的技术充电和知识更新,增强企业基层培训队伍力量。

3.基层生产任务过重,制约职工学习的热情

每个职工都承担着一份工作和责任,特别在企业追求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的现状下,实现工作与学习 “两手抓两促进两提高”的目标,不是件简单见效的事。在抓安全抓生产管理工作中,各级管理者特别是基层生产单位的干部职工担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加之人员管理分散等因素的影响,能在工作之余自觉加强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学习的人不是很多,使基层单位在日常培训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突显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

二、提高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水平的对策

企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是现实的,要满足企业多元化的培训需求,应该在创新学习理念、运用现代培训方法、制定完善的培训机制与措施等方面下真功夫,切实提高培训工作效果。

1.创新学习培训理念,营造浓厚氛围

要通过思想引导、理念创新、文化宣传,教育引导职工在企业激烈的岗位竞争中,清楚学习是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岗位成才的必由之路,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实现“企业要我学习到我要自觉学习”的思想观念转变,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积极营造全体职工“要学习、爱学习”的浓厚氛围。

2.建立健全培训新机制,提供培训制度保障

结合新老职工交替、在年龄、体能、技能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创新培训方式,建立健全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机制,注重从传统型的培训方式向多样式套餐式培训模式转变,使单一的职工培训机制逐步演化为形式多样、推陈出新的创新型培训模式,加大各岗位职工的培训,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采取灵活措施,完成培训目标

企业组织参加培训的绝大多数是在职职工,因为油田企业是连续生产单位,不可能做到让职工大量的、长期的脱产进行培训,这就对油田企业的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坚持培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注重长期、中期、短期培训方式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法。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注重实用性,并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晋级、比武、聘用技能专家等有效措施,积极探求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教育培训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油田企业职工技能素质,培养熟练掌握岗位安全生产技术、高超技艺的“技能型”职工队伍。

三、提高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水平的措施建议

结合多年来油田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实际,总结出提高专兼职教师培训水平、开展实践经验传授式培训、开展竞技比武式培训等灵活有效的措施,实现职工技术培训工作水平的有效提高。

1.提高专兼职教师培训水平,提高培训效果

在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其知识结构、理论水平、责任意识。同时,强化教师培训环节管控,保证培训效果。首先要教师要提前一段时间做好各自所要培训人员的现实技术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性分析,以便做好下步有针对性地教材内容收集准备工作。其次教师要全力做好培训材料及课件的精心准备,保证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最好是通过直观性很强的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授课,在培训过程中采取提问式等台上台下互动的形式,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培训人员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建议一并要建立培训评价反馈及奖惩机制,形成健全完善的培训-评价-考核为一体的培训体系。

2.开展实践经验传授式培训,促进双提高

针对老职工实践能力强理论学习能力弱、新职工理论学习能力强实践能力弱的现状,坚持对新入厂、转岗职工开展岗位技能知识实践经验传授式培训,通过“师傅带徒弟”、“问题式培训”、“每日练兵”等载体,让生产实践经验的丰富老职工、生产骨干发挥长处,对新职工进行实践培训,将自己多年在生产管理实践中积累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将生产现场当作讲堂,手把手式进行岗位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的讲解、传授和辅导,以保障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相结合,做到学以实用、学以致用。要注重将每日一练等形式的岗位练兵与之有效整合,注重坚持以师徒合同为契约,制定合同签订率、培训时间、考核目标、考核方式、奖惩措施,做到奖优罚劣,切实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双提高,同时节约师资成本。

石油单位转正培训总结范文12

关键词 职工教育 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企业的职工教育十分必要,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是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必备要素。石油企业在自身体制深化的同时,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更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面对机遇和挑战,石油企业更要拿起职工教育这个强有力的武器,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1石油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要生存要发展,需要职工教育的存在

当今世界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职工教育可以为改革中的石油企业培养一支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职工队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石油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加速培养一支适应市场竞争的职工队伍,才可能把石油企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着改革和发展双重压力的石油企业应该重视和加强职工教育。一个企业必须认识到,职工教育这个环节抓不好,企业就会越来越落后。没有职工培训的支持,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将会失去主动,丧失竞争能力,退出历史的舞台。

2石油企业迈向国际大型企业的行列需要职工教育

通过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新技术培训、计算机培训、干部企业管理知识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促使在职工中形成“学技术,学业务”的良好氛围,使企业的整体素质在无行中得到提高。国际型大企业要求职工确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质量观念、创新观念、市场观念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系列新观念、新思维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使自己成为懂技术、会管理,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竞争和市场竞争,并充分发挥个人潜力的新型劳动者。这就决定了现阶段必须坚持职工教育,大力提高职工素质。

3职工教育在宣传企业文化、增强职工凝聚力、维护社会和企业的稳定上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职工教育要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职能,为企业深化改革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石油企业内部因为种种原因存在着不稳定因素,通过向职工介绍企业面临的形势、改革与发展的具体目标,使职工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在石油企业的改革中,必须要打破传统的用工制度和管理模式,采用新的用工机制和管理模式,这样势必会影响一部分职工干部的既得利益,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企业职工教育,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使职工与领导间得以沟通,彼此相互信任理解,提高了职工的思想觉悟,营造职工思想稳定,工作和生产秩序稳定良好内部环境,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4职工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建立市场运行机制,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我国石油企业现行的职工教育运行机制仍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教育模式双重影响和制约下形成的,是一种高度集中,以行政管理为主要动力,以指令性宏观控制为轴心的运行机制。从企业职工教育的本质看,企业内在需求应是企业职工教育的主要动力。这种模式下的职工教育的惯性淹没了企业和职工个体的教育需求,缺乏灵活性,办学者和求学者都无积极性、主动性。职工教育成了形式主义,又由于教学内容陈旧、老化,教学手段落后等原因,使得职工教育表现出这样一种表象。

职工教育只有实现从单纯课堂教学向密切联系生产现场教学的转变,真正了解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也只有走到企业生产中去,才可能培养出企业所急需的人才。职工教育必须从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转变,从纵向培训向纵横联合培训转变,使过去的那种滞后培训向超前培训转变,真正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

职工教育,要改变现状,真正达到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目的,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企业职工教育的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分配来的大学生和由专业技术人员转业而来,这类教师往往是理论水平较高,却不懂实际操作技术,只偏重理论教学,技能培训比较薄弱。应让教师多深入企业内部,到企业调查研究,了解职工的真正需要,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克服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联系少,实用性差等缺点,真正把最先进的技术容人到实际生产中,将企业急需的市场知识、管理经验等融入到实际管理中。其次,要有适用的教材。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所以职工教育的教材最忌一成不变。教材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补充和完善。再次,要使职工培训真正为企业培训出企业所需的现代化人才,那么就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教学设施。石油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比较重视企业职工教育,重视教育设施的配套,但是比起国际上的大型石油企业来看,还很不足。

当今,石油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生存和发展,遇到的难题很多。石油企业的生产建设和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同样,只有紧扣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探索建立与石油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规模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质高效、科学灵敏、运转灵活的教育体系和运作机制,花大力气促进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企业教育才可能有作为、有地位,才能在企业的强盛中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总之,职工教育为石油企业培养输送了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石油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必备要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