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石油加工论文

石油加工论文

时间:2022-05-04 05:41:26

石油加工论文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1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命脉,是石油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发挥石油企业的传承优势,加强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坚持以人为本,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石油企业的日常工作内容中,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得到提升,保证石油企业能够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下取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石油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措施 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其指的是具体的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有意识的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进行有引导,达到改变人们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石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石油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储备资源之一,加强对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石油企业始终处在正常、健康发展路线上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发挥企业员工创新力、主动性以及团结能力的重要措施。具体来讲,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对党的理论的充分应用

党的理论的应用是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指导性的重要作用。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高举党的理论旗帜,加强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将党的理论内容贯彻落实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中,将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全面的应用到石油企业自身的管理和经营工作中,确实将党的理论当成是石油企业主要的思想政治内容,保证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纯洁性。此外,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党建工作的关注,加强对党的发展过程中对处理各种关系的具体措施的学习,应用党的理论来研究关系企业发展和改革的诸多问题,促进党的理论的先进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进而有效的帮助石油企业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也更加充分的充分党的理论的先进性作用。 二、加强对以人为本原则的应用

以人为本原则是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也是保证石油企业能够更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内容。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清晰明确的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以党的理论为指导、以企业的工作内容为实践的工作内容,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企业以人为本,人以企业为家”理念的宣传,实现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与企业、企业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创建。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精神状态的关心,丰富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业余生活状态,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加强对员工工作过程中奖惩措施的应用,确实将石油企业的发展效益与员工的生活效益结合到一起,进而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加有效的发挥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石油企业的员工也处在进步的状态中,更加良好的完成思想政治工作。 三、加强对企业文化精神的应用

石油企业文化精神也是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重视的一项内容,对石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状态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事实上,石油企业的文化精神一项都是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把利器。在石油企业经营发展之初,涌现出了无数的员工榜样,他们爱岗敬业、为国奉献的精神一直传承到现象,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现实的具体状态,加强对石油企业传承的奋斗精神、艰苦精神以及奉献精神的应用,在解决员工现实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员工在思想政治上出现的问题,使企业传承的奋斗精神能够在员工的思想内容中生根发芽,进而更加有效的为员工的努力奋斗、为国奉献提供精神力量的支撑。此外,石油企业文化精神的培育也应该充分结合新时代的党的先进理论,保证石油企业的文化精神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革命性以及传承性,确保石油企业内部的文化精神仍然恪守着党的理论的引导,同时又具备以往的努力奋斗传承性,更好的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

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应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石油企业的日常工作内容中,通过对工作标准、工作岗位、工作目标、工作责任等内容的具体设置,激发员工内心的使命感、传承感,为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土壤,也更加有效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作用。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标准,优秀的工作成果,通过对严格要求的应用,有效的达到思想政治工作应用的目的,进而更加有效的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进步,也更加有效的在工作过程中引导员工思想政治状态的改变。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石油企业应该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思考和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对石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石油企业应该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到企业的实践内容中去,保证员工的思想政治状态能够得到有效的引导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郁梓.如何做好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管理观察,2012(35):40-41.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2

【关键词】石油;地址;专业教学;改革

1、石油地质面临的教学改革形势

我国目前的石油工业化在快速度的发展中,石油勘探延伸向了海洋、复杂和深层的地区、石油勘探和开发领域逐渐的走向了国外,并且参与到了国际竞争中,这对我国高新技术和掌握高新技术人才有了进一步的需求。为了适应21世纪石油勘探的需要,要求石油地质专业教学能够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随着人才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方式。迫使在人才质量方面,高校必须要进一步的提高和改革。

目前由于快速发展的石油工业,我国矿产资源勘探部门人才需求是供大于求的状况。很多地质类的高校开始转向石油方面,新增了很多石油勘探的专业和方向,并且深化了石油勘探的教学改革。给石油勘探人才市场加大了竞争的力度。同时,冲击了计划经济下石油地质专业人才的就业。要想立足于人才市场的竞争中,需要我们对教学改革要加强进一步的深化,在改革中求的生存和发展,增强改革的意识和危机感。

2、石油地质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

2.1改变教育观念,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准确性

转变教学改革的先导是教育思想和观念。它们的内容广泛。关于培养地质专业人才的质量,涉及到了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目标以及定位的问题。而高校在培养然才目标的问题上,定位于培养“地质工程师”上,但是经过实践证明,大学四年的教育很难让学生们在石油地质教学上,同时出现全面的专业教育和宽厚的基础。这就需要石油地质教学的改革,应该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以及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为目标,衡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要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标准。

(1)培养石油地址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基础理论以及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专业素质;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为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热爱祖国的政治素质;培养具有勇于挑战,不怕吃苦,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毅力以及自我控制和承受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文化修养、严肃的工作和生活作风以及严谨的学风、良好的合作和人际关系的道德文化修养;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

(2)培养石油地质人才的综合能力

主要包括培养从事外语语言、专业业务活动、开发计算机和应用、表达文字等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开拓的能力;培养管理组织、应变、表达语言等的社会活动能力。

2.2对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理论、专业和基础的关系要正确处理

石油地质专业的改革教学中,要摆正实践和理论教学的关系,避免重实践轻理论或者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的发生。要在加强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扩宽专业知识和领域。通过国外专业的教学计划,可以看出:在教学总量里,20%的军训、野外现场学习以及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80%的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总时数里,50%的理论基础课,30%的专业选修课和基础课,20%的其他选修课。

2.3坚持创新改革新路,把石油地质专业教学办出自己的特色

对于石油高校教育改革,石油总公司在1984年的时候就提出了“办出特色”的要求。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未来社会和石油企业的发展,为了培养一致目标的人才,对办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北京石油大学可以提高对北京地理、师资和生源的优势影响力。使北京石油大学称为研究生的预备基地,办成新型的特色鲜明的地质专业学校。

2.4更新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内容,加强课程体系的优化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堂体系的优化,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的调整、删减、充实、更新受到课堂体系优化的影响。(1)大学的课程内容出现了高中的内容或者硕士研究生的内容,严重的影响了四年本科的教学内容,出现了“上提”和“下拉”的状况,是课程内容变得复杂,混乱,增加了学生的负担。(2)课程的内容出现重复,门数过多,对教学内容片面的强调了体系和系统的完整性。(3)跟不上科技的新发展,课程内容陈旧。因此对石油地质的教学内容要进一步的改革优化,采取“删、增、合、建”的方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增加教学新内容,减少不要必要的门数和课时,以及删去重复的、繁琐的、陈旧的课程等。

2.5积极地调动教师参与到教改中,建立激励政策

广大教师的精力投入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有些高校的教师仍旧延续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忽略了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一部分的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精力还不够,重科研、轻教学的态度很普遍。因此学校应该建立激励政策和措施,积极地调动教师的教师对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改革,并且加以高度的重视。学校领导和总公司相关的人员要采取有力的措施,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2.6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改善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方式

(1)利用多媒体的电子教材

把石油地质教学内容挂在局域网上,让学生们在课后、课前也能阅读使用,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要点,通过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疑难问题,采取这样的方式方便了学生对巩固的复习和阅读。

(2)利用电子教案,改善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尹娜问题,长时间的得不到解决。随着科技的反战,教师们可以利用电子教案,把涉及到的课程内容进行图片处理。如:分布模式、典型事例、勘探情况等,通过图片加大教学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3)利用录像

利用地质背景。勘探状况的录像,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和讨论,增加它的学习情趣,加深某些问题的认识。

(4)课堂讨论

积极地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让他们公开的叙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形式提高了学生对石油地质问题的表述和思考能力。

总结

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改革不是一劳永逸和立即见效的。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取得石油地质专业教学的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凤奇,王凤琴,赵卫卫.油气勘探新形势下“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教学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3

会议学习贯彻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研究安排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内聚合力、外树形象,为重塑良好形象、推进稳健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石油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徐文荣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局长夏庆丰到会讲话。中国石油集团思想政治工作部总经理曲广学做了题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的主题报告。

(一)

会议首先传达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章建华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出的批示。王宜林批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集团公司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凝人心、聚合力、强素质、塑形象,为集团公司稳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向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当前,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希望同志们紧密联系实际,创新方式方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重点围绕大力弘扬石油精神、持续重塑良好形象,讲好石油故事,汇集石油正能量,为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矢志奋斗、再创佳绩。

章建华批示:2 016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稳定中心工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团结奋斗,有力保障了全年任务目标顺利完成和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形势复杂严峻,希望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组决策部署,发扬石油工业优良传统,强化责任使命,勇于创新创造,抓思想促发展,抓典型树样板,抓基层打基础,抓宣传塑形象,为集团公司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证。

(二)

翻看近年来中国石油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企业声誉得到系统修复,员工自信心自豪感不断增强。徐文荣在讲话中对成绩进行了这样的概述:

一是理论武装坚定有力。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头脑,干部员工四个意识牢固树立,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四个自信更加坚定。

二是重塑形象扎实推进。深入开展重塑良好形象大讨论活动,广大干部员工思想认识得到深刻洗礼,经营管理得到集中整治,作风得到全面锤炼,企业声誉得到系统修复,员工自信心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国石油良好形象逐步回归。

三是石油精神凝心铸魂。学习贯彻重要批示精神,开展系列宣传教育和岗位实践活动,挖掘丰富时代内涵,组织弘扬石油精神、推进稳健发展专题巡回报告,凝聚起新时期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是典型选树成果突出。发扬抓典型树标杆优良传统,培育选树宣传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海外勘探开发公司王杰、新疆油田肉孜麦麦提巴克、大庆油田107修井队党支部,在建党95周年之际受到党中央表彰,提振了石油人精气神,传播了石油正能量。

五是舆论环境大幅改善。着力全媒体传播,讲述石油好故事,传播石油好声音,扩大石油朋友圈,正面宣传有力有效,舆论阵地积极有为,新媒体传播效果突出,舆情管控和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提升,理解认同支持中国石油的舆论成为主流。

六是员工队伍同心同力。尊重员工主体地位,激发员工首创精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员工不等不靠、不怨不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低油价,与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三)

2017年,是党的召开的政治大年,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中国石油集团实施十三五规划、推进改革攻坚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石油战线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去年,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大庆就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大庆精神激励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要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用员工和社会容易接受的语言和载体传播石油文化,成为一项新的课题。

徐文荣强调,要强化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问题矛盾、引导社会舆论、动员职工群众、推动实际工作;要强化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风气之先、时代之先,是最活跃、最丰富、最需要与时俱进的领域,要把创新理念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大力推进理念、内容、载体、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构建大宣传、大政工、大平台格局;要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各级党委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选好配强宣传部门领导班子。

曲广学分析说,在企业提质增效、深化改革、和谐稳定等重大任务中,要不断探索创新动员教育引导员工的有效手段和载体,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度,要做好公司的形象塑造和文化传播,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

曲广学在主题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宣传公司深化改革创新、开展国际化经营、实现稳健发展的显著成就,讲好成长性、走出去的故事;要大力宣传公司服务国家战略、履行责任使命的重大举措,讲好贡献国家、造福社会的故事;要大力宣传公司开放共享、诚信经营的实际行动,讲好合作共赢、提升品牌价值的故事;要大力宣传干部员工弘扬石油精神、团结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讲好忠诚事业、无私奉献的故事。

(四)

2 017年,中国石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将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为主线,服从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大力弘扬石油精神,持续重塑良好形象,为促进集团公司稳健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要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发挥企业文化独特优势;要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加强基层建设和群众工作,夯实稳健发展根基。

2017年中国石油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内容格外丰富。将组织开展石油工人心向党、建功献礼主题系列活动;选树宣传石油英模,评选颁发集团公司铁人奖章、铁人奖状、铁人先锋号,集中选树宣传中国石油榜样石油名匠系列;持续深化道德讲堂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万石油人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精心策划开展第一次重塑良好形象活动周系列活动;组织创作一批有油味、有温度的石油文艺精品⋯⋯徐文荣就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是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立足国企改革发展大局,切实发挥好服务和保障作用。四是坚持和把握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四个原则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

(五)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局长夏庆丰在会上指出,中国石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一是2016年十大亮点充分展示了中国石油的累累硕果;二是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影响几代人的宝贵财富;三是中国石油的精气神在上升,正能量在聚集,好声音在传递;四是中国石油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扎实;五是谦和、博学、务实、勤奋,中国石油人心向上;六是中国石油新闻宣传队伍是中央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力量。

夏庆丰对做好新时期央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具体意见: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4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对东北石油大学勘查资源工程、地球化学、经济管理等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扩宽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色课程。石油工程课程是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主要讲授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内容。作为石油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石油工程课程了解石油开采的基本过程和工程现象,对石油工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等知识有所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满足我校人才培养定位,秉承“植根大庆,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突出石油,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通过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课堂教学将理论学习和实验参观等结合,利用石油院校自身优势,以石油工程专业实验室等为平台,构建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的联系,为学生在石油领域的工作衔接做好铺垫,提升知识储备。

1 教学现状

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选修石油工程课程主要以概论的形式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油层物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等,旨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石油开采各工艺过程与环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整个油田的开发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教学环节多以课堂教授为主,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点的认识枯燥,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点多而散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学生缺乏联系实际、理解上有困难,不能将知识点做好衔接和归纳,学习效果不佳。

目前,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四个方面: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概念抽象与原理复杂的矛盾。

通过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形成完整而相适应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学校现有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搭建参观和简易操作实验平台的三方面进行阐述,只有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水平,首先要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加强和扩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将成为构建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综上所述,如何将零散、陌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生动讲授是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石油工程课程的关键,所以采用教学模式改革,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利用该校现有专业实验室等教学资源改变授课环境是一次探索研究。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2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引入实验教学环节,完善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实体化,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课件多媒体内容的设计,加强多媒体的展示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制定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石油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2)制定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等内容,落实不同环节教学重点和衔接点。(3)完善多媒体制作,进一步加强多媒体展示效果。(4)加强和实验中心合作,制定实验室参观安排、讲解内容设置和实验展示等。(5)制定校内实体模型讲解内容。

3 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3.1 根据授课学生特点,编制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学生前期课程内容,架构学生对石油工程相关知识的衔接,以保证学生了解石油开采中的基本过程和工程现象,对石油工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等知识有所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教学为教学目标,编制教学内容。

3.2 实验室调研,考察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教学

结合教学内容,考察实验室研究类别、实验室教学计划,通过和实验中心老师沟通,确立可开放的实验室、实验室展示的教学内容和实验计划。

3.3 完善多媒体制作

在现有多媒体的基础上,细化教学内容,采取专人负责完善多媒体制作,增加多媒体动画展示。

3.4 组织学生校内实体模型参观

组织学生参观特种实验室和石油工程馆钻井实验室现场,由专人教师进行讲解,将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有针对性解决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部分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教学脱节的问题。

石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储运、化工这些专业都属于学校的骨干专业,他们的实验室、展示厅都非常有专业特色,既有实物模型、又有流程模拟、还有现场施工图片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手段,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内容。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工作压力;人力资源管理;石油企业

[中图分类号]B848;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6-0019-05

压力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内容,随着“压力从何而来?如何减少工作压力以提高效率、工作满意?”等问题的进一步提出,压力来源研究成为压力研究的热点。

在石油行业竞争加剧、石油企业组织持续变革的环境下,石油企业员工面临着岗位素质要求提升、工作节奏加快、隐性失业等诸多问题,工作压力日益凸显。员工是石油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工作压力的增加一方面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石油企业的经营效率、整体形象,甚至影响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立足石油行业工作特点,借鉴西方压力来源的研究思路,分析中国石油企业员工具体的工作压力影响因素,探讨中国石油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来源及指标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无疑意义重大。

一、相关理论

压力就其本质而言,是环境中刺激所引起的人体的适用性反应。[1]Ivancevich和Matteson进一步指出,这种适应性反应是以人格特质和心理历程为中介的。[2]压力来源不同于压力本身,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组织内个体引起压力的因素,工作压力来源主要指组织中可能或已经引起员工压力反应的条件和情境。工作压力来源虽说是与工作有关的压力,但并不仅仅指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工作条件等工作场所中的压力来源,个性特征、组织以外的家庭和社会因素等都是产生工作压力的潜在压力来源。[3]

西方关于压力来源的研究起步较早,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传统理论、工作—需求及控制模式理论、个体环境匹配理论和交互理论四种。[4]传统理论从分离、静态角度分析引起压力的环境条件和个性特征,如Holt把引起压力的环境条件分为工作负担、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单调、缺乏对工作的控制等因素。工作—需求控制模式认为压力来源取决于工作需求、工作控制和社会支持三方面的匹配状况。个体—环境匹配理论认为压力来源是依据个体与环境两者间匹配的程度来定义的,包括三种基本的区分:最基本的区分存在于人们的能力、需求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要求之间;第二个差别存在于人们对环境主观与客观上的理解中;第三个差别包括两种个人与环境匹配与否的关系。交互理论则认为压力来源取决于个体和环境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会随着时间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5]

可以看出,国外对压力来源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分离到系统的过程,对压力来源的解释已经相对完善。值得强调的是传统理论对工作压力环境、组织和个人三维度诱因的分析思路,既是其他压力来源理论的研究基础,也是当前中国压力来源研究的基本思路。[6]

中国对于工作压力来源的研究时间并不长,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国内的研究结果来看,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教师、护士、警察、公务员等高压情境下的工作人员;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新老员工压力来源的差异比较和对组织不同发展时期产生压力比较的分析上,特别是对组织重组情境下员工角色压力的分析。[7]总体来说,目前对涉及自然环境、体制问题、家庭问题、社会秩序问题的石油行业员工压力来源结构的研究还较少,也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石油行业员工压力来源管理理论。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理论模型

传统理论是压力来源研究的主体理论,也是后续研究的基础,本文根据传统压力来源理论模型,结合石油行业工作特性,构建了石油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来源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问卷的编制

为调查石油企业员工压力现状和压力来源结构,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编制了石油企业员工压力来源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工作压力感总体状况调查(1个条目)和压力来源问卷(24个条目)两部分,其中压力来源问卷以图1模型为理论框架,以Greenberg(1993) 工作压力因素调查问卷为基础,结合石油业员工的工作特点改编而成。[8]采用里克特量表形式,没有设置负向分数,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数依次从1递增到5,得分越高表示越倾向于同意条目的描述。

2.研究对象

采取层次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石化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和孤岛采油厂两家单位的不同部门、不同工作性质的 200 名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146 份。东辛和孤岛采油厂的工作环境基本能够代表中国石油企业的工作环境状况,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研究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分析, 用Alpha系数作为测量量表信度的检验标准,经过检验分析,问卷信度均在0.76 以上,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作进一步分析。

三、数据结果分析

为了对石油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进行整体了解,首先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石油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及压力来源状况通过表1可以得到初步的反映。

(一)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石油企业员工个体的工作压力感达到3.88,体现了石油企业员工中普遍存在着较高的工作压力;在压力来源问卷24个测量指标(剔除压力感条目)中有23个指标的平均值大于中位数3,说明问卷可以反映石油企业的工作压力来源。其中家庭教育、工作环境荒凉单调、企业改制和较少参与决策等问题的均值较高,符合石油行业工作特点,也是压力产生的突出影响因素。

(二)压力来源的因子分析

为了分清石油企业员工压力来源的维度,本文采取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压力来源问卷24个项目(剔除压力感条目)进行浓缩降维。使用KMO 样本测度和 Bartlett’s 球体检验查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得到KMO 统计量值 0.735,Bartlett 球形检验显著性概率(Sig.)小于0.001,为高度显著,表明两项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共得到6个因子,发现条目11在各个因子上载荷均不理想(各因子上载荷均匀,经分析认为是条目描述包含多重含义,引起歧义造成的),条目3载荷系数小于0.3,剔出这两项后,对剩余的23条目重新做因子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条目并做正交旋转,得到5个因子,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0.053%,说明公因子能够解释绝大多数变异,根据其含义给予命名,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五个因子中条目10到16(对组织管理的评价)与条目24、25(对行业环境的感知)归为了一类,这与预期假设不符,但这两者均是对组织环境的评价,归为一类有其合理性,将其命名为对组织环境和支持感的认知。其余四个因子根据条目所包含内容,分别将其命名为工作待遇与家庭、工作条件与环境、职业发展、工作关系与角色。

四、石油企业员工压力来源管理策略

由调查可知,石油企业压力来源的管理需要从组织环境与支持感认知、工作待遇与家庭、工作条件与环境、职业发展和工作关系与角色五方面着手,从组织到个人进行多层次、多手段综合改善。

(一)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工作环境封闭偏远、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内容单调重复一直是石油行业的特点。从表1、表2可以发现,工作环境和条件因子中条目5、7、9衡量指标均被赋予较高的分值,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为减少工作环境和条件给石油企业员工带来的压力,石油企业除了要继续推行QHSE安全管理体系,尤其应加强对联合站、输气站等基层要害部门的推行和检查,构筑员工健康保障机制以降低工作安全压力外,还要继续改善工作条件尤其野外工作区员工的工作条件。此外,通过管理措施如强化轮岗制度、组织文化和娱乐活动等软环境建设,均可一定程度地丰富员工的日常生活,减少工作内容单调带来的影响。

(二)强化沟通,增强决策民主化

沟通是化解矛盾、建立和谐关系的有效手段。石油企业受体制、机制影响,管理中普遍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一方面易引起员工间的矛盾和误解,增加员工间的人际压力,另一方面也易使员工感到缺乏组织支持,产生工作压力。[9]企业要加强沟通,首先要完善组织的正式沟通渠道,尤其疏通自下而上的信息和意见反馈渠道。油田企业和各基层单位可通过定期举行座谈会、问卷调查、员工意见征求卡、听证会、公开栏和文化小报等形式完善这一渠道。与此同时,石油企业还需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员工的思想、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形成统一的价值理念和心理契约,以避免认识不一致导致的误解。如表1中对员工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的焦虑给予了较高的赋分,这一方面符合石油行业的现实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员工对组织存在着较高的心理预期。强化沟通、建立一致的心理契约有助于员工压力的缓解和干群关系的改善。此外,组织沟通建设中还需要辅之以调整组织结构、减少沟通层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沟通方式等配套措施。

确定性和掌控感是人的基本需要,由社会和组织变革带来的模糊和不确定性会引起压力[10]。由表1、表2可知,社会和组织变革是构成石油企业员工压力来源的重要内容,并且从描述性统计中也可看出,员工对这一因素涉及的相关条目均赋予较高的分数。

组织支持是员工工作中获得自信、抵抗不确定性压力的有效支撑,决策参与则是组织支持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使员工感到被尊重,还能提高组织掌控感。[11]因此,石油企业在推行组织变革的同时还需要强化人性化管理,在强化沟通、尽可能地将组织变革蓝本清晰传递给员工的同时,还需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增强员工参与决策的积极性。这就需要管理者切实打破个人偏好、政治边界及对特定结果期望等多重因素的羁绊,利用市场模式及 PCF 开放式论坛等,让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参与到组织决策中来。具体实施中,企业可采用目标设置、参与管理等形式,让员工对工作目标、自身角色、工作评价指标等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以减轻组织不确定性,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

(三)加强人力资源制度建设

建立以岗位分析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科学人力资源制度体系,是明确工作责权、减少角色冲突、体现收入公平的制度保障。[12]角色模糊、角色冲突通常是由于规章制度不完善、岗位职责界定不清造成的。为减少由此带来的压力,石油企业应优化工作流程,建立与其业务内容匹配的部门、岗位职责体系,辅之以明确的工作说明书,并进一步完成对部门岗位工作任务的再设计,以减少由任务不完整、责权不清带来的纠纷、效率低下及人员恶性膨胀现象。

通常薪酬既是激励手段也是争议的重要内容,石油企业薪酬体系同样如此。由于受体制和管理能力的限制,石油企业薪酬体系普遍存在简单、僵化、官本位倾向,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基本诉求,给员工带来了压力。[13]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人们不仅关心个人努力所得的绝对报酬量,还关心相对报酬量,这个相对报酬量在石油企业中包括企业内部相对报酬量、与市场同行业或同地区比较的相对报酬量、企业内同岗位员工的相对报酬量三个基本方面。因此,石油企业要缓解由收入分配带来的压力,需要建立以公平、公正、公开、适度竞争为原则的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这需要石油企业在薪酬设计中综合应用岗位评价、薪酬调查和业绩考核等多项技术手段,使工资体系科学反映岗位价值和个人绩效的同时,还要与外部劳动力市场行情相一致,具有动态性。石油企业还可通过福利,如调整职工住房福利政策、增加住房补贴等,来强化国企薪酬优势,减少员工的压力。

(四)提升工作和晋升空间

人们伴随生存问题的解决,发展问题被提上了日程。由表1、表2可以发现,职业发展问题已成为石油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并且这一趋势会伴随着更多80、90后员工的加盟和时展而日趋明显。为此,石油企业除了要增设专门的人力资源发展部门,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规划和提供培训服务外,还要完善组织晋升的基础环节。[14]如设计有晋升空间的组织结构;培育当油田内部职位空缺时,优先选择内部提升路径的文化取向;能够进行科学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员工的晋升中,在提拔晋升中要公平公正等。同时,石油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晋升机制,以掌握员工职业发展节奏,避免过快或过慢的晋升。

[参考文献]

[1] 朱国定.管理心理学[M].第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90-91.

[2] GRACE LEE, ALBERT TEO.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Impact on TrustandWork Satisfaction[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2(2):23-24.

[3] 李根强.当代组织中的工作压力管理[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4):65-66.

[4] 任文举.企业员工压力管理探索[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6(20):90-91.

[5] 瓦莱丽·J·萨瑟兰,卡里·L·库珀.战略压力管理——组织的方法[M].第1版.徐海鸥,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88-89.

[6] 白玉苓.企业压力管理中压力来源的研究综述[J].企业管理,2008,8:52-53.

[7] 纪晓丽,凌玲,曾艳.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员工工作压力来源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9(3):215-217.

[8] 江历明.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2):34-35.

[9] 林阳.国有资源开发型企业员工压力状况研究——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为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2(21):70.

[10] 李峥,王垒.关于工作压力的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7):41-42.

[11] 刘璞,谢家琳,井润田.国有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J].企业管理,2005,12(6):122.

[12] 王学松,刘明朝.论工作压力管理[J]. 湖北社会科学,2006,3(3):83-84.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针对油石夹方孔加工过程中的加工效率低下问题,进行工装改进,提高了加工效率。

1前言

油石夹是工件精研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执行部件,种类繁多。使用同一精研机床加t不同范围的产品时,主要差异就在探出端的油石装卡部分,不同工件的加工,油石块的大小、形状和方位等都有差异。工作中,油石夹类似于探出的人的手臂,使油石对工件进行精研加工,常用油石夹结构见图1。

在加工过程中,油石夹方孔的加工主要是在线切割工序中完成的,线切割可以保证油石夹的方孔形状和定位。但由于每次装夹油石夹胚件进行加工时,需要重复进行装夹和找正,单次的加工使数控线切割机床的利用效率降低,耗电成本高,加工油石夹的效率低下,人工成本和机床成本偏高。需要在生产实践中设计一个好方法去提高油石夹的加工效率。

2工件的位置要求及产生的问题

油石夹在加工中要保证油石方孔及旋转主轴的轴心位置a和工件对称轴的对称要求。以往加工中,方孔与对称轴线的位置易发生平移偏移,位置a也不好控制,误差较大。

数控线切割机的钼丝在z轴方向上的有效加工长度为200mm,而每一个油石夹的实际加工厚度只有7arm,整体厚度也只有20arm。在保证加工位置精度和工件定位的前提下,将油石夹叠放起来后一起加工,可以充分利用钼丝的有效加工长度,并提高油石夹的加工效率。由于主轴孑l和传动轴孔都为尺寸标准化的孔,很容易加工两个销轴,将主轴孔和传动轴轧穿起定位,如图2。

3工装设计

将一块有一定厚度的平行差较好的钢板固定在线切割机床的加i二台面上,在x方向上加工出两个直径尺寸分别同旋转主轴尺寸和传动轴尺寸相同的孔,并保证两孔的位置同油石夹相同,将穿好的油石夹的两轴放入钢板上的两个孔后,将机床坐标移到相应的穿丝孔位置坐标后,便可以加工方孔了。由于数控机床的自身坐标加工的精度很高,平移到加工位置后,可以保证油石夹对称和位置两项条件。

这样就实现了用机床精度去保证加工精度这一原则,见图3。

4加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保证上序流动下来的待加1油石夹的两个轴孔相对位置和尺寸精确。

(2)在钢板上加工孔和选用销轴时,要注意和油石夹工件彼此间的互换性公差,选用过渡配合。

(3)线切割机的钼丝要进行垂直度检测,以保证钢板加工的孔垂直度合格,进而保证销轴装卡垂直。

(4)销轴选用时,注意总长度,使穿丝方便,并且防止和钼丝有效长度相冲突。

5加工时间及成本比较

6结论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7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导论》;教学改革

一、引言

作为石油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石油行业十分重要,石油生产行业领域存在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无论是石油生产管理,还是技术应用都急需专业化人才。因此,石油工程专业已经成为重点特色行业,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需要对《石油工程导论》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旧课程体系下《石油工程导论》教学问题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的专业改革需求。

为了满足社会对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界对石油工程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专业划分,将其分成了钻井工程、油藏工程以及采油工程三个部分。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同,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习《石油工程导论》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石油工程专业改革需求,为了提高专业的适应性,人们不得不重视对《石油工程导论》的教学改革[1]。

2.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学校为学生按照毕业后各自从事的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充分,知识面比较窄。不仅如此,学生学习《石油工程导论》时难免面临着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毕业后学生转岗困难,工作适应性比较差。学生毕业之后在经济管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能力不足,而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方面过于强调理论体系,对石油工程专业课程的工程性缺乏重视。不仅如此,学生在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方面,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课程过于专业,内容偏窄且缺乏整体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描述能力不足,整体体现为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3.缺乏工程训练。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实践中,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且石油工程训练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学生毕业之后缺乏石油工程意识,工程设计能力较弱,无法在工程中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更加无法达到学校提出的石油工程基础训练要求,不利于毕业后的岗位工作发展。

三、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导论》教学改革实践

1.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创建多元化理论教学模式。

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讲解《石油工程导论》教材内容为主,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改革需求,学生学到的知识被限制在书本中。由此可见,学校对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从教学方式入手,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形成多元化理论教学模式。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首先,扎实掌握《石油工程导论》基础理论知识。这些基础性知识是学生了解石油工程专业性质和特点的重要起点,所有专业的学习之初都要掌握基础知识。只有让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加容易学习后面的内容。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视频或者动画教学模式。为学生讲解石油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时,为了让空洞且复杂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例如现场石油钻采工艺流程和钻井井下工具受力分析等,教师可以将提前录制好的操作视频,或者从网络中搜集到的实际案例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运用视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该知识点的操作步骤。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使用动画软件,例如用3DMAX为学生制作出模拟石油开采的场景,按步骤为学生介绍知识点,从而起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最后,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效果。当石油工程专业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对目前学到的知识应用存在疑惑,甚至很多学生不了解这些知识会用在哪里。因此,建议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相应的《石油工程导论》理论知识,让学生小组讨论,从而寻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为学生列举出钻井施工现场存在的事故问题,让学生从作业流程中分析事故原因,从而举一反三,思考如果规避事故,事故发生时应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从而获得经验,思考更多问题[2]。

2.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针对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石油工程导论》《钻井液工艺原理》以及《油气储层保护技术》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些课程比较独立,且自成体系,知识点会在各个课程中重复出现,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且浪费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建议进一步优化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优化《石油工程导论》教学效果,明确石油工程专业的重点内容。面对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匮乏,甚至很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建议教师重构课程内容,调整《石油工程导论》教学内容[3]。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要求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拥有足够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综合应用,从而得到该领域工程师的基础操作训练。对此,建议石油工程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并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展开训练:(1)认识实习。该模式也被称为认知实习,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掌握《石油工程导论》基础知识后,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参观学习,从而强化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针对石油工程专业的课程,例如钻井工程,学生需要掌握各类钻井设备的使用操作和钻井工作流程知识。学校可以与钻井公司或者仪器生产商联系,并达成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经费作为实习经费。也可以聘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2)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检验学生是否将石油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吸收。建议学校为学生建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平台中包含石油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模块设计以及实验内容等,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在选择实验内容的时候,建议学校为学生放开专业限制,鼓励学生多方面学习,结合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训练的需求,以及实验教学的实用性特点。建议将石油工程专业教学课程实验详细划分,不同实验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8

【关键词】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战略

中国石油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公司,随着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使命,深入实施战略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即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主要包含:企业组织的最高目标或宗旨;共同的价值观,即企业组织中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作风及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组织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二、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内涵

在中国石油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军队文化、政治文化、混合地区文化、独特的会战文化、榜样文化、达观英雄主义文化、开拓进取文化,不断积累了自身的特色企业文化,即以“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石油企业文化。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企业精神,以“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为企业使命,以“诚信、创新、和谐、业绩、安全”为经营理念。随着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不断推动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三、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形成积累了各时期的油田开发文化,如“玉门精神”、“柴达木精神”、“大庆精神”、“三老四严”等具有石油开发特色的文化历程。尽管我国石油工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光荣的文化传统,但是中国石油所面对的社会转型、企业重组改制、石油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加快等客观环境,必然推动、也迫切要求石油企业管理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创新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石油之争日益激烈,各大油企都在不断提升竞争能力,增强竞争实力,中国石油在企业文化战略发展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1.对企业文化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在各石油企业基层单位,存在着认识的不足,将企业文化误认为是一般职工文化活动,组织体育、文化活动、旅游等方式认为是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片面理解,偏离了企业核心价值理念,难以产生真正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无法真正发掘出员工蕴藏的推动中国石油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2.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意识缺乏。在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不足,处于盲目发展状态,为了文化而建设文化,缺乏战略性与前瞻性,与生产实际、核心价值不相匹配的文化战略。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和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目前员工对企业文化战略的理解不强,不利于发挥文化的价值,不利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3.企业文化建设延续性不够。任何企业文化都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劳永逸,需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会战的历史凝练,如今,在中国石油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动力、新的精神内涵,传承历史同时有所突破,是中国石油企业精神发展的时代所需。

四、中国石油战略企业文化建设模式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各油田开发建设自身文化的重新整合塑造,是不同文化的相互接触、交流、吸收、融合,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打造新的文化战略,适应企业战略发展需要。

1.以战略为先导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有清晰的目标,较强的管理灵活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相应的企业文化应当鼓励这种适应性、鼓励创新,在应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同时主动迎接挑战、主动抓住机遇,站在发展的高度,立足于企业战略,积极创造、革新,使自己始终跑在别人前面。中石油面对机遇和挑战制定资源战略,打牢发展基础;实施市场战略,掌握发展先机实施国际化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继承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继续推进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为内容的核心经营理念,实现以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为内容的企业宗旨,加快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

2.构建学习型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有高素质的企业。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企业文化,将学习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运用上课、技术练兵、岗位操作、集体活动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和训练,掌握工作条件和规则,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人生观、价值观,提倡全员学习、终身学习,鼓励职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当作提升企业价值和职工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倡导并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团队学习的氛围,做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打造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结构知识,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智力,是企业参与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是赢得竞争的重要保证。

3.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创新融合,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企业必须尽快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在原有文化基础上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我国石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扬、完善和充实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吐故纳新的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创新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只有创新,企业文化才能与时俱进,焕发蓬勃的生机。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要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文化实施整合,既要继承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当前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际,更要着眼于作为跨国企业集团未来发展的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提炼和创新,进一步弘扬时代精神,突出石油特色,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符合时展和形势任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代聪.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相关问题探讨[J].四川石油经济,2001(5):6-9.

[2]王兆鹏.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J].政工研究动态.2007,11:36-38.

[3]房旭鹏.论企业文化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推动力[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9

【关键词】安全现状 安全措施 安全文化 以人为本

1 目前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石油企业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如中石油兰州石化发生的重大的爆炸事件,造成了两人死亡。这些事故对人力、财力等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不仅使企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企业的员工蒙受了肉体上的创伤和精神上的阴影。警钟一次次的敲响,我们必须重视安全问题,不要等事故发生了才后悔,一定要提前做好安全预防措施,尤其是在心理上时刻有安全意识。

1.1 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仍然有一部分的石油企业设施陈旧,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2)一些石油企业的员工众多,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这其中包括工作很多年的老员工,也包括工作仅仅几年的新员工,这些员工不能准时的参加安全方面的培训,以至于安全意识不强。

(3)现在的加油站、油库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这也就导致加油站的业务量大,甚至有的加油站地处偏远的山区,这就加大了加油站、油库、车辆的安全工作。

(4)经济正在迅速的发展,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也会随之进入网络时代,这就会使安全管理工作接受新的挑战。

(5)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漏洞,同时还存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部到位的问题。

2 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

(1)石油企业的员工安全意识比较差。大多数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因为企业存在着安全隐患,生产环境非常恶劣。安全事故的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企业的员工,也就是劳动者。他们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用自己的行动一直在默默的奉献,然而却受不到企业的保护,得不到应有的权益。

(2)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惩罚的力度不够。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以因为存在安全隐患,对于安全隐患,通常只是以罚款为主,并不能起到威慑的目的。因此要加大惩罚的力度,确实起到应有的作用,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使企业的生产安全正常的运行。

(3)石油企业的落实力度不够。很多石油企业设置了相关的安全管理部门,也建立了相关的安全制度,但是对于它们的落实存在问题。企业的员工对于安全方面的知识等都知道,可是却不那么做。

3 石油企业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针对以上这些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石油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达到预防安全事故的放生的目的。

3.1 企业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1)石油企业要根据相关的法律,使企业的员工参加法律所规定的工伤保险,确实保障员工的应有的利益。

(2)石油企业要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部门,为企业的员工定期参加安全方面的培训,还可以举行安全事故模拟。

(3)企业的员工在参加培训以后,考试合格以后才能获得相关的证书,才能参加工作。

(4)对于安全设施陈旧的企业,一定要做到更换旧设施,使用新型的设施。

(5)加强保卫管理。库站是石油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因此库站值班者要提高警惕性,做好巡逻检查,同时也要保护好视频的监控信息。在特殊的时期要采取特殊手段。

(6)企业要定期开展相关的活动。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以定期的开展风险评估、危险识别、风险控制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 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

如果想搞好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据数据统计,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85归于人为。因此一定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本着“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理念,在安全管理部门的合理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同时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切实增强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时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1)首先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对安全文化建设有足够的重视。本着“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确实起到领导的作用。这就需要做到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部门,设置相关的安全管理体制,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这一方面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企业的员工也需要足够的安全意识。企业的员工一定要做到自觉遵守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如果发现安全隐患,一定要上报领导。

(3)安全方面的教育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这就使操作者必须对新引进的工艺、技术等相当熟悉。

(4)对企业的安全文化一定要深入理解。要把安全文化合理的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去,使企业的员工更加深入的理解安全文化,从而提高安全素质,培养安全意识,使生产正常运行。

(5)要做到有奖有惩。对于企业中的为安全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员工一定要奖励,引导更对的员工向他学习,对于破坏安全文化建设的员工,一定要惩罚,给大家以警戒。

5 安全文化建设要做到以人为本

人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没有人,就没有企业,更不会有效益。因此如果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就要做到以人为本。中海石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海石油的企业宗旨就是“以人为本”,企业重视员工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尽最大力量为员工营造良好的环境,正是因为企业的真心付出,所以该企业的员工在危险、单调的工作中始终情绪高涨,辛勤劳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代表着企业的文化和形象。

(1)完善用人机制,营造一种勤奋好学的积极氛围。

(2)要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3)关注特殊人群,通过对特殊人群的关心,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更加努力工作

6 结语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安全更是占据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位置。安全的运行不仅保证了企业的平稳发展,而且安全是获得利益的前提。如果没有安全生产,那么利益就会化为乌有,还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石油化工企业已经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也因为石油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石油企业也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一定要重视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体系和相关的制度,大力宣扬安全文化,坚持不懈的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石油企业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掌握理论,更重要的是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走向系统化、科学化,企业才能茁壮生长。

参考文献

[1] 吴苏江.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印刷厂,2009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10

关键词:石油销售 政工干部 能力

1.引言

政治思想工作在市场的销售领域占有很大的比重,首先分析下政工在销售上的作用:一方面,如果规范好了市场,就是说思想工作加强了,可以杜绝一些贪污和一些违法的事情发生。思想道德工作还可以使市场规范。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政治思想工作在石油销售上是不可缺失的。无论是对于石油销售部门还是对于市场的运作,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强调了一些政工上的问题。特别的经济、文化、政治发达的今天,市场上的“三大元宝”,无论哪个落后都会阻碍市场的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石油销售部门的政治思想工作呢?

2.政工工作重要性

部门的经营工作是每个部门要面临着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也是作为一个部门发展的前提之一。作为一个部门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除了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充裕的原辅材料等物质条件之外,对部门中的员工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这一点也正是由于人在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的。部门干部职工的素质、经验、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工作的有效程度。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在构成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人是其中最活跃因素。就石油销售政工工作而言,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加强与提高石油销售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认识水平,通过相关业务素质与基本能力的介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员工们的生产积极性,也能够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与工作之中。

对于石油销售部门内部管理而言,要想保证石油销售部门的内部管理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保证石油销售部门内部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使员工能够认可经营理念。

3.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

提升石油销售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石油销售政工干部首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政治观念,大局观念,群众观念等,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道德高尚,对人民满怀深情,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勤于工作,乐于奉献,有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和良好的品行修养。廉洁自律,自觉遵守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拒腐防变,清白做人。加强石油销售政工队伍组织建设,激发石油销售政工人员内在动力。一是建立政工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把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同志吸取到政工队伍中来。对那些不胜任政工工作的政工人员进行调整。二是建立政工干部业绩评估机制和奖惩机制。在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责任制下,定期检查,考核政工干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按照工作优劣、作风好坏、水平高低、贡献大小给予表扬或批评,并作为奖励、提职晋级的依据。三是可以试行专职政工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轮换制度。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干部也要换岗做一个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既可以保证政工人员的高素质,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政工干部的地位,激发部门政工干部的工作热情,从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石油销售部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形势下员工工作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要求,选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政策水平,有较强的政治分辨能力;热爱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努力学习并掌握从事石油销售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教育规律,具有广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良好的文化素养;有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调查研究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人从事石油销售部门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完善石油销售部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选用制度,从石油销售部门选拔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管理者或者优秀员工,这样可以以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有针对性的做好石油销售部门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改进石油销售部门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11

关键词:石油企业 安全管理 问题 原因

近些年,石油企业在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安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石油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的频繁发生,对该职业从事人员危害严重,从而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石油企业的安全投入不足,对石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石油企业管理者应对企业的安全卫生工作足够重视,建立“安全经济观”意识,因为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效益。

一、目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尽管当前众多石油企业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石油生产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守国家关于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认真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探求石油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此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的经验,但是在石油企业生产和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理论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理论几乎都来自西方,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寥寥无几,这从大学安全工程教材中就可以看出。理论的缺乏导致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缺乏系统理论支持。西方由于发展时间较长,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在管理理论上也已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总结了一系列系统的事故控制理论,如风险分析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单因素理论等,在这些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可以根据其现实情况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石油企业就事论事多,但追根溯源少

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分析方法来对涉及石油企业管理中的人和物进行危险预测分析,变安全管理中的事故后处理为事故前预防,这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对于事故的超前预防控制,需要对事故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以达到对企业的宏观指导的目的。

(三)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说教多,理论推广很少

作为高风险的石油企业,逐渐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该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从1997年起国内石油行业陆续了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等多个行业标准文件,标准性文件的颁布有利于提高国内石油企业的健康和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国内石油企业尽快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节约企业成本,改善企业形象。与此同时,国内率先建立HSE管理体系的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二、石油企业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目前存在诸多的问题,对于其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罚力度不够

事故隐患的存在是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事故发生源于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讲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但同时依据法律规定,只要没有出现重大的事故,对于个人只能追究行政责任,通常就是限期整改或者罚款为主,我们知道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来说实在是缺少震撼感。为此相关专家提出应将安全事故隐患纳入刑法的范围,事故发生后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加大事故的处罚力度,给予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强有力的威慑,从而使安全事故发生机率降到最低,保证石油企业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二)石油企业日常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不够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事故频发的企业,并非缺乏好的政策支持,而只是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很难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落到实处。现在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已在安全生产、经营方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也较多。《安全生产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安全法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关部门开始注重安全生产的法制方面建设,也是石油行业职业从业人员盼望已久的结果,开创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全法制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大法,《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从业人员权利义务制度等七个方面,其中对于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责任进行了完整、清晰的界定,对于现实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指导性等。《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对于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落实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着重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化、规范化及制度化的进程,以防范石油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于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三)石油企业的职工权利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较差

经研究发现,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企业的不安全状态所引起的。尤其是在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许多职工的生产环境非常险恶。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国际劳工组织所组织的研讨会上,根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铁民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报告中系统总结了安全生产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五个原因,是对现代化国家劳工行政一体化的任意践踏,而其中许多重大安全事故的最大受害人则是第三方即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处于被雇佣的位置,无法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意志,也没有组织成一支强大的力量,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生产者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引起足够重视,保障石油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石油企业安全投入成本不足,淡化安全经济观

石油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可否认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举措之一。要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石油加工论文范文12

关键词:双语教学 采油工程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采油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井筒多相管流,人工举升,注水、压裂、酸化措施,复杂条件下的开采技术,完井方案设计,和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等内容。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难点多,课程体系复杂,且相关知识技术发展迅速,更新很快。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石油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大油公司积极发展海外业务,国际市场得到极大拓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趋向于复合型。此外,部分发展中国家派遣大批留学生来华学习相关的石油专业知识,以培养自己的石油技术人员。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石油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各大石油高校纷纷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学习,以期培养出适应油田实际,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采油工程双语教学的目的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双语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指采取两种语言的教学,具体是在教材使用、课程讲授、考试等教学环节中同时使用外语(主要为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部分或全部的教学活动。英语作为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通用语言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愈来愈显示其重要作用。我国传统的外语教育偏重于语法,而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能适应时展的新要求。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正是冲破了原有的外语教育模式和专业课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有效掌握学科专业术语和英语表达特点,了解世界科技的前沿、最新的成果、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培养英语思维能力,阅读和翻译英文专业资料,并在学科专业英语中运用自如。

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耗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关注的主题。特别是我国,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拉动能源特别是石油需求迅速增长,然而国内的石油供给已不能满足消耗的需求,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因此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国内石油单位均已在广泛开展国外油气资源的业务拓展,比如协同开发油田区块甚至直接购买油藏的开采权等等,建立国内外两种资源同时开发的发展战略。在国际交流合作越加重要的大趋势下,使得石油高校必须培养出面向世界,了解国际形势,专业知识基础扎实且能够进行对外交流的复合型石油工程人才。

采油是石油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它所研究的是可以经济有效地作用于油藏,以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理论、工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技术。所以无论是对于现场生产,还是对其相关开发技术的学习,这门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采油工程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专业上使学生有效掌握采油工程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理解采油工程各个工艺技术的原理与定律,并且及时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以双语教学为途径帮助学生掌握采油技术、增产措施等多方面的专业外语词汇、概念以及专业原理,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外语阅读学科专业文献,形成学科的外语思维,尽可能达到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水平,方便日后工作或者研究学习时参与学科专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互动。同时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融合,使其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和激烈竞争的需要,在中国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日趋频繁的环境下,争取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日后工作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采油工程双语教材的选用

选取合适的教材是保证采油工程双语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国内没有采油工程课程统一的“双语教学”教材,因此需要从相关的英文教材当中进行选择,针对教育对象主要面对石油院校本科学生的状况,教材主要应该考虑理论体系分布、内容深度、专业覆盖范围、应用实例等几个方面。选用的教材还需要适宜的英语难度和专业难度,不易过难。经过对国内外相关教材的反复对比选择,由Michael J. Economides主编的Petroleum Production Systems及Boyun Guo主编的Petroleum Production Engineering,A Computer-Assisted Approach在各方面均比较适合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材。书中覆盖了采油工程的基本内容,英文语句自然、易懂,知识点分布合理,同时原理及相关现场应用均有涉及,适合系统学习采油工程相关知识及理论。

除此以外,鉴于国内外石油背景及开发技术有较大的不同,如人工举升方式、稠油的开发开采措施等,所以需要综合考虑本国特色,教师也可以补充适当的学习辅导资料,将中文教材与英文教材相结合用于学生教学,使学生在与国际采油行业接轨的同时,能够了解中国油田实际开发的特点,为以后尽快适应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采油工程实验的双语教学

采油工程实验采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垂直管流实验、有杆泵泵效实验 及裂缝导流能力实验三项内容。在采油工程的教学工程中加入实验课程的双语教学,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特别是通过对各种实验设备近距离的接触以及使用,掌握实验的原理和结果,例如在垂直管流实验中让学生观察并用英语描述井筒多相流动的现象,以增加学生对井筒多相流动型态的感性认识,因为这些现象在实际的生产井中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且课堂教学时也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将其描述清楚。另外,增强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根据英文指导书,将实验流体的流量由计算机采集和保存,从而可以用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学生通过做实验,既增加了对实验现象的感性认识,又能提高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在实验环节的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与其相结合,并且建立直观印象,通过读、说、听、用、写等,能真正做到专业外语从“学”到“用”的转变。

四、采油工程双语教学的模式

双语是个非常复杂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现象,所以双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于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和英语教学。属于双语教育的现象有很多种,而且每种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涉及学习者类型(语言多数群体还是语言少数群体)、教学使用的目标语(多数群体语言还是少数群体语言)、教育目标(种族同化还是语言丰富)以及不同的语言目标(单语还是双语、双文化)等。笔者认为对于采油工程课程而言,其双语教育是应该学会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概括一个复杂的现象。因此,应该根据采油工程的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及双语教学需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外语水平提高和学习能力发展。

首先,需要建立专业意识,教师应全面解释国际和国内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采油工艺发展现状,使学生了解采油工程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及重要地位,懂得如何应用现有的知识熟悉和掌握该课程,并且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做到活学活用。

此外,要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以教学大纲为出发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课程内容和阶段性目标,并做出课程教学各环节和内容的合理安排,细化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并针对相关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规划,以上环节均需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进。另外,还要灵活采用多种考核、考试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双语教学实效。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外语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如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远远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无疑是拔苗助长,结果适得其反。

再次,在教学方式上,我们还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讲述有杆抽油泵、电潜泵以及螺杆泵等各种举升方式的原理时,可采用Flash或者录像进行演示,这样直观的方式学生可以很容易掌握理解相关理论,同时还避免了理论学习的枯燥,这是仅采用板书和文字解释所难以达到的。

最后,建立合理的考核模式。为保证教学质量,应建立与采油工程双语教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比如可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采用课上提问、实验环节、实际生产案例分析以及期末考试等相结合的方式,课上提问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回答,增强英文交流能力,实验环节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生产案例分析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期末考试的试卷课选择全英文题目,在考核专业知识掌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英文能力。

五、结论

世界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使得石油高校面临国际化合作交流的挑战,石油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和国际接轨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作为其中的主干专业课程,采油工程的双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逐步的完善的系统工程,从教材的选择,教学的目标和手段,考核的方式都需要规范化、科学化,从根本上保证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

只有坚持才实际出发,采用适度原则,专业知识与外语合理结合,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掌握基本的理论技术知识,建立前瞻性思维,并由此启迪巩固已知、探索未知和不断求新的精神,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江厚顺.浅谈《采油工程》教学质量的提高[J].科技信息,2010,(7):534.

[2]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10):91-94.

[3]曾金胜.中国石油安全形势解析[N].人民日报,2004-9-16(16).

[4]张凯,张黎明,王建生.渗流力学双语教学实践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