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

时间:2022-04-11 12:52:53

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范文1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系统

当前的制造业生产由于产品品种越来越多、生产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的管理问题表现得日益突出:交货期越来越短、紧急订单越来越多;频繁的设计变更和订单变更;传统手工记录方式,难以满足质量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应用的要求;物流管理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如物料和产品的追溯,批次控制等;对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追溯要求越来越高等等。

企业单纯的业务管理信息化已经不能满足公司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如何将管理延伸到作业现场,提升企业的质量、成本、交货能力,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简称MES)的在制造企业的建设,希望通过MES项目建立一个准确、全面、及时的制造现场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制造、物流、质量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一、系统建设的意义

通过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系统项目的建设,建立具有实时型企业特质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数据管理能力,从而更具针对性的改善生产绩效、质量水平。在制造、质量、物流现场,结合自动识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实现制造物流质量的精细化、透明化、自动化、实时化、数据化、一体化管理。

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项目将业务计划层与现场作业层能够实现紧密的无缝集成,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建立一个全面的、集成的、稳定的制造物流质量的控制体系。最终将成品、零部件,建立从供应商送货、检验、入库、生产供料、生产过程控制、在线检验、产品入库、发运、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不仅能达到顺向的、实时的生产跟踪、物流跟踪、品质控制,还能通过售后服务等后续环节的信息反馈,达到往前向环节的逆向追溯,实现产线、工位、人员、品质、供货、产品开发、顾客服务等多方位的监控、分析、改进等。

二、系统建模和分析

1、制造现场业务分析

根据对制造业现场的业务流程分析,制造业驱动的源头由客户发出销售定单为开始,企业的销售部门接收到客户的定单,安排生产部门、采购部门、供应商进行原材料库存、工厂生产加工、物流的收货和发货,最终实现产品的装运和发货、从而完成客户的定单,形成一个信息闭环(见图3-1)。

2、系统的建设框架

实用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的共同支持,既有方便操作的人机界面,又有丰富的统计分析,系统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先进的信息系统又是采用分布式的思路,实现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的分离。针对深圳制造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遵循求实可行的方针,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最终确定信息系统框架结构。实施了信息系统后的制造企业,形成了产品的物流、生产制造、质量、客户、供应商的一体化的数据流追溯(见图3-2)。

图3-1 制造业信息业务流图                图3-2企业产品信息追溯链

3、系统运行平台和环境

采用先进稳定及成熟的系统技术,增强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系统的建设思想体现超前性原则,使信息系统的发展能够与国际IT理念的发展同步增长,并能够顺利、平稳地向更新的技术过渡。采用可管理性原则,对网络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系统管理员能够在不改变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修改,在保证系统能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保护计算机设备及应用系统的投资。

三、信息系统部署

整个信息系统项目部署分为6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划和准备。通过项目宪章,建立项目保障的主要规则:沟通规则,问题管理规则,范围变更管理程序,项目监控程序,测试程序,风险管理程序和阶段终止程序;以及通过项目日程,确定实施所需要的所有活动的时间期限,遵从共同的期限。

第二阶段:系统设计。蓝图包含符合/差距分析、概念设计、流程定义文件和接口设计,为系统的程序确定所有配置文件以满足业务需求。

第三阶段:系统实现。按照蓝图阶段的文件化并已经签署的需求,开发应用系统 ;系统测试,自始至终进行系统验证。

第四阶段:系统实施准备。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安装与调试。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应用软件和支撑软件;硬件包括:计算机和相关硬件设备。当数据转换到测试服务器,进行上线演习。

第五阶段:系统上线。根据岗位和工作站点划分,进行操作规程设计,并制定出SOP(标准作业指导书),制定培训计划,要求用户人员定岗,分岗培训。

制造业信息化范文2

关键词: 信息 敏捷制造 网络

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信息革命已经渗透至各个经济部门,迅速改变着传统产业和整个经济的面貌。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制造业的广度和深度,产生了一批新的制造哲理和制造技术,使制造业正发生着质的飞跃。纵观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功能自动化阶段。七十年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生产领域的自动控制提供了可能,使得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的制造自动化技术成为可行,由此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物料管理计划(MRP)等自动化系统。

信息集成阶段。八十年代针对设计、加工和管理中存在的自动化孤岛问题,实现制造信息的共享和交换,采用计算机采集、传递、加工处理信息,形成了一系列信息集成系统,如CAD/CAPP/CAM、CAD/MRPⅡ、CAPP/ MRPⅡ,CIMS。

过程优化阶段。九十年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企业意识到除了信息集成这一技术外,还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如用并行工程(CE)方法, 在产品设计时考虑下游工作中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等,重组设计过程,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用企业经营过程重构(BPR),将企业结构调整成适应全球制造的新模式。

敏捷化阶段。九五年以后,以Internet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Internet 在改变信息传递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企业组织管理方式,使以满足全球化市场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快速响应制造活动成为可能,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等新的制造模式应运而生。

从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可看出,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从知识到应用之间的间隔越来越短,未来的制造业在某种意义上将成为一种信息产业,信息将成为制造业的决定因素,用信息技术促进未来制造的改造已成为时代潮流。21世纪,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信息技术在促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然是第一位;独占性技术决定了产品的价值和价格;联合和竞争两位一体,并超出国界,敏捷性成为制造业追求的目标;管理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制造技术继续围绕信息化、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2 敏捷制造信息化需求

2.1 信息需求

信息革命促使了市场全球化,使现代企业呈现集团化、多元化和动态联盟的发展趋势:企业跨越不同的地域,产品涉及多个领域。这些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各地分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同一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员工之间也需要及时共享大量企业信息,企业和用户之间以及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流。只有了解企业信息的需求,才能有效管理组织这些信息,选择合作伙伴,实现敏捷化制造。企业信息涉及有关产品设计、计划、生产资源、组织等类型的数据,不仅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和结构复杂,而且数据间存在复杂的语义联系,数据载体也是多介质的。

制造业中信息按其需求可分为两部分:产品制造信息、企业服务信息。其中产品制造信息包括产品信息和工艺信息。

产品信息[1] 包括与产品制造有关的所有信息,如产品几何拓扑信息(3D实体模型、2D图纸以及VRML格式图片等)、加工要求信息、组成产品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信息、装配要求信息、产品检验信息、产品功能信息、产品制造成本和制造周期等信息。

工艺信息 包括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加工方法及其应用范围、设计规范,用于新产品的加工工艺性和设计可行性评价,提供各种加工手册、设计手册。

企业服务信息包括产品市场信息(产品基本价格、批量价格、价格的有效期和交货期)、企业生产能力信息(主要设备、特殊设备、大型设备)、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信息等。

2.2网络服务需求

对制造业企业来说,网络应用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希望上网企业信息,如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等;

能有行业性的专业网站提供行业信息、行业动态等;

能在网上了解有关的政策法规,为企业活动提供依据;

能在网上跟踪行业技术信息,为企业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与用户进行网上信息的交流,及时反馈用户意见,组织网上用户的培训与产品使用问题的解决等;

与协作生产企业进行网上的信息交流和商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开展网上的商务活动,如产品销售、产品的虚拟展示等;

数字化产品模型共享,建立一个虚拟三维产品的“图书馆”,让各企业分享,减少巨大的重复性CAD造型工作。

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和研究现状

3.1 信息化现状 

目前我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已初具规模。企业的CAD、CIMS、ERP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平衡,如:

“信息公路上的车不多”,网上信息量少,内容不够丰富,不能吸引用户;

上网费用还太高,不能被广大用户所接受;

技术上还较为复杂,用户无法自我维护;

网上的电子商务条件还不成熟,无法进行网上交易;

Internet服务提供者(ISP)和Internet内容提供者(ICP)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改进;

众多传统的传媒业正面临着重新划分市场的激烈竞争。

必须解决如何利用信息网络为广大用户,特别是直接创造财富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一问题。

3.2 制造业网络工程研究现状

市场的全球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出现了一系列现代生产模式和制造哲理,要求改变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实现多种敏捷组织形式,如项目任务协同功能工作小组、虚拟集团及多种合作组织机构,建立起协同合作为主导的“竞争 � 合作 � 协同”机制。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业中海量信息的处理提供了可能,促进了敏捷企业网络化工程的组建。

国外典型研究有[2~6]:1994年美国能源部提出了“敏捷制造的使能技术(TEAM)”,TEAM集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建立了一个“产品实现过程模型”;“全美工厂网络(FAN)”建立于1995年,是国家工业数据库,提供包括生产能力,各种工程服务项目、产品及其价格和性能数据、销售和用户服务专门服务;1995年洛克海德·马丁航空公司建立“制造系统的敏捷基础设施网络AIMSnet”,利用国际互联网支持和管理敏捷企业的供应链;美国通用电器研究和开发部的“计算机辅助制造网络(CAMnet)”建立于1996年,它通过Internet网提供多种制造支撑服务,如产品设计的可制造性、加工过程仿真及产品的试验等,使得集成企业的成员能够快速连接和共享制造信息。这些网络主要为大公司的成员和客户提供服务。

国内的主要研究有:

虚拟异地合作设计组织[7] 主要强调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获取设计知识的异地合作。我国企业存在一批可以支持产品开发中设计知识获取的资源或潜在资源,要使这些资源以及企业外资源能以企业开发某项产品的行为为中心并和企业组织在一起,共同为这个项目的完成进行设计知识、特别是新知识的获取工作。已有一些异地合作设计组织的新概念和关键技术研究,在实验室中有一些局部非常初级的试验,如上海交通大学与上飞厂之间进行了异地设计的联网试验;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在策划异地合作设计网,但这些工作仍属开始阶段。

分散网络化生产系统[5],[8] 强调生产系统的网络化。分散网络化是指将动态的、没有固定隶属关系的和地理上相隔的集团,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把它们加以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快速地以合理的成本将产品从设计转入生产。通过国际互联网,对产品设计、工艺、生产和工况信息从一个生产单元传送到异地的生产单元进行测试。上海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于1998年提供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快速原形制造中心的上网服务,同济大学也与香港某些中小型企业进行了联网合作制造模具的试验,但这样的系统还需要有进一步的研究和配套措施。

4 敏捷制造网络工程实施建议

 利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构建敏捷制造网络集成平台,可建立有关企业和高校、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结合成一体的敏捷制造网络体系,实现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设计制造过程的集成;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面向广大中小型企业的先进制造技术虚拟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建立网络化制造工程,具体实施包括基于Intranet 的制造环境内部网络化和基于Internet制造业与外界联系的网络化,如图1。

4.1基于Intranet的制造环境内部网络化

实现企业中工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制造过程各子系统的集成,完成企业内部网的

图1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工程建议

建设,深化应用CAD、CIMS技术,提高企业在计算机网络支持的新型制造模式下的管理水平。

4.2基于Internet网企业与外界信息交流

通过Internet网可实现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其中主要内容包括:

敏捷供应链。把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等在一条链路上的所有环节都联系起来并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不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库存,而且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网络,介绍企业及企业产品,实现企业生产与销售的有效连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

公共数据中心。建立公共数据中心,即网上的制造资源信息库,也就是用现代化手段使信息和知识为最大可能多的需求者服务,充分体现其价值。这里的资源包括了企业富余的生产能力、特种制造手段、CAD/CAE/CAM软件;标准件、通用件、图库;各种人才信息;技术信息和产品信息。

远程服务体系。远程服务是在资源的需求者和提供者之间架设起现代化的交通网。特别是象快速成型(RP)等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这些技术往往比较复杂,而且这些设备往往比较昂贵,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轻易添置的。另外,每个企业单独拥有这样的资源,往往使用效率不高,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建立远程服务体系就可以使上述问题得到较圆满的解决。建立这样的体系,首先要有掌握某项先进制造技术和拥有必要设备资源的“服务中心”,然后要研究Internet/web分布式网络计算与网络安全支持技术,建立基于web客户机/服务器分布式计算模式的、支持多个用户、多个站点的远程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异地设计和制造。不受地域限制,由多个异地的企业组成动态联盟,合作开发同一产品,从而保证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赢得竞争。其关键的问题在于分布式产品设计与制造的过程集成与管理,异构、跨平台的设计与制造工具。研究内容包括:远程项目组织与管理;网络安全性;数据交换格式;远程信息维护;远距监测与控制机理等等。

虚拟学校。信息日新月异的变化使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用网络技术将培训资源充分调动起来,组成虚拟的“先进制造技术学校”,在知识的传授者与吸收者之间构筑“多对多”的通道,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更多的劳动者得到培训的机会。这需要首先进行网上教学的课程建设,同时要建立由若干个培训中心联网组成的培训网,还要制作与网上教学相匹配的教材及音像资料,建立教与学进行交流的机制和培训网的运行机制,研究培训的评估方法。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还应将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与网上培训结合起来。

5 制造网络实现的关键技术

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产品、设备、人员、资金、市场等企业资源有效地集成起来,采用各种类型的合作形式,建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高素质员工系统为核心的敏捷制造企业运作模式,其关键技术有:

分布式网络通讯技术[9~12]。 Internet 、Intranet、 Web 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异地的网络信息传输、数据访问成为可能。特别是Web技术的实现,可以提供一种支持成本低、用户界面友好的网络访问介质,解决制造过程中用户访问困难的问题。

网络数据存取、交换技术。网络按集成分布框架体系存储数据信息,根据数据的地域分布,分别存储各地的数据备份信息,有关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的集成信息存储在公共数据中心中,由数据中心协调统一管理,通过数据中心对各职能小组的授权实现对数据的存取。

CIMS技术。CIMS工程项目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管理、自动化制造系统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管理、工程数据库管理、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质量保证、库存管理等应用子系统的开发,各应用子系统间系统平台集成、数据信息交换是企业间成功实施动态联盟企业的关键技术基础。

协同工作技术。在一定的时间(如产品生命周期中一个阶段)、一定的空间(如产品设计师和制造工程师并行解决问题这一集合形成的空间)内,利用计算机网络,小组成员共享知识与信息,避免潜在的不相容性引起的矛盾。同时,在并行产品开发过程中,多功能小组之间,多功能小组各专家之间由于各自的目的、背景和领域知识水平的差异必将导致冲突的产生,因此需要通过协同工作,解决各方的矛盾、冲突,最终达到一致解。

制造业信息化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制造业;电子生产

引言

随着生产力的变化,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新产品爆品的开发越来越多,从而对电子制造业提出更高要求,要求电子的生产周期更短、质量更好。从而需求企业能够把控好生产计划满期、有效的收集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处理总结提高生产质量、能够有效的处理各种变更带来的生产影响,从而使公司达到保证交期和品质质量最终盈利的目的。

1信息化的作用

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核心在于培养与发展智能化工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计算机。信息化的作用在于深入发掘与利用信息技术与资源,推动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进而达到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效果。而管理信息化则具体指的是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针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与利用,并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等应用于管理流程当中,通过自动化管理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与生产效率,推动管理理念升级,调整经营机制,构建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减少生产成本,促进技术进步,最终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电子制造业现状

在目前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电子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紧紧把握电子制造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促使电子制造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这是目前电子制造行业当下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对于电子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更新速度快、价格成本低、产品质量高、售后服务好,然而需要支持以上条件的达成,离不开企业需要有高效的管理团队、连贯的信息流、稳定的设备、稳定的人力资源。目前电子制造业需要哪些条件:(1)企业应变能力。当今的产品经济是客户经济,差异化需求,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需要有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现实定制化生产;(2)生产计划的控制。需要能够根据产品的标准作业周期时间来确定生产物料的采购日期,以确保产品生产的及时性,并且还要针对生产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对产品提前期进行过度强调,则会导致库存压力大,产品成本高,并且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3)人工成本的控制。通常人工成本核算仅涉及到产品成本,不涉及到零部件成本,这就导致了成本费用分摊相对粗放,有相当数量的成本数据需要进行人工采集与整理,数据准确性与及时性都有所不足,最终使得成本计算出现偏差;(4)生产的信息数据目前是不准确、不及时、不共享,生产是人、机、料、方法交互形成的一个过程,他们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使信息分散失真,不能够有效的收集和传递,大大的影响了产品的改善及管理决策;(5)完善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思想,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6)管理工具的应用,运用成熟的管理工具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以上可以看出信息的利用收集、信息的传递、对信息的决策贯穿了整个电子制造过程。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数据标准不统一,陆续形成的信息系统形成不同的信息孤岛;信息收集的主体不固定,由人作为主体易失真且造成离散多源输出;缺乏统一的数据平台,数据无法对各个需求部门提供工作支持;缺乏统一的控制和协调,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数据库,使信息的维护工作不断增加,信息数据没有沉淀和传递性,大量的精力消耗在对系统的维护上;对信息没有管理只停留在信息收集而没有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形成生产力。对于电子企业而言,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部门,必须要保持整体上的协调运转,才能使企业的总体综合效益达到最优。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个别部门的事情,而是全体上下每一个人共同的事情。

3信息化的应用

因为制造业信息化过程当中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企业管理质量与效率都受到不利影响,缺乏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应用到现代管理理念以及信息系统,广泛收集与应用制造企业信息,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主要采用ERP、MES、PLM三个信息化系统。开展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在于完成企业经营目标,通过合理投入来获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应用到现代化技术手段与工具,优化整合企业已有各项资源。企业如果想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则需要对自身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避免盲目的追求信息系统的快速性与准确性,而忽略信息的应用本质。ERP(企业资源计划)作为一种集成化的软件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跨部门、跨区域、跨企业为制造类企业提供物质、信息以及资金的一体化管理。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使用ERP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让管理者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掌控,降低员工的工作量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流问题,减少信息孤岛行为,使部门和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成本减少,提升部门间的协作。生产计划作为一种面向生产运作的整体性安排,可以确保企业在计划期间之内完成既定生产任务。而ERP的计划管理系统关注与计划,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对车间管理并不能提供直接有效的支持,导致了ERP计划与现场统计数据脱节,给电子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MES应运而生。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MES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生产、计划、库存、质量、工艺设备、制造数据、生产过程,数据分析等管理模块,为企业打造一个真实、全面、连贯、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MES不但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电子制造企业管理质量,推动品质管理逐渐走向信息化与标准化,面对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做出及时应对。具体表现为对生产状况的实时监控和全程追踪、使生产的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并对生产数据进行自动化采集。以上都是围绕生产模块说明信息化的应用,在制造企业中产品不光需要产品交期快、质量好,同时还需要能够引爆人们眼球的新产品,此时就涉及到对整个产品的管理,这就需要PLM来进行支持。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对产品的整体生命周期相关数据信息开展统一管理,通过建立软件平台,把使用者、开发与制造过程与各项信息密切集成整合起来,然后对企业施加全面影响,以更好的开展协作研发与生产。PLM是对企业的ERP系统一个战略上的扩展和补充,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可以快速的响应市场,减少成本堆积,实现低库存,集成PDM功能整合研发资源,能够给企业知识管理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持,提升新产品研发的效率,和外部合作企业建立完善的业务协同关系。ERP的计划最终成为可执行的生产单位,但是与生产现场没有有效的连接,而生产现场的数据,即真实的生产信息是ERP的基础,而MES则对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实时监控和全程追踪并防止错误发生,MES使ERP更改完善;PLM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进行全面管理,MES可以从产品开发初期开始就对相关生产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所以具备了良好的真实性与实时性,可以为产品改进提供有效支持,MES使PLM更为有力。

4总结

制造业信息化范文4

CAD技术与工业设计的发展吴英飞

几种CAD/CAM系统在曲线建造方式上的比较汤文成,易红

CAD应用中的问题之一──关于CAD软件二次开发的研究张世华,尹德婕

国外基于特征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刘璇

在汽车铸锻模中的应用赵明义

光滑极限量规CAD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闫国瑞

轴类件的参数化造型与设计常勇,宋应金

C面向CAD的参数化绘图初探张琥

用辅助线法实现参数化绘图李海锋,陈普仁,丁秋林

在AutoCAD中实现参数化绘图刘青,赵奇平

矿山选厂设备CAD系统郭年琴,黄鹏鹏,龚姚腾,钟映春,卢小明

实用化精密级进模CAD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李红林,贾志欣

液压缸智能CAD系统的研制殷国富,徐雷,孙延明,俞什庭

注塑模CAE软件开发的并行工程徐艺,黄瑞清,张永清

铁路客车钢结构部件CAD系统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孔宪庶,裴燕彬

面向CAD/CAM集成的工程图特征识别技术贾育秦,王培霞

AutoCAD13的新特点刘林,陈炽坤,邓学雄

梯形螺纹的数控车削程序王东;

加工钛合金零件的工艺系统的探索陈思涛;

基于Pro/ENGINEERMathCAD分析的变速器一挡齿轮组设计赵慧勇;罗永革;张胜兰;

基于RecurDyn和MATLAB的链传动仿真系统乔学敏;马晓军;

航天工程结构的优化设计与分析黄杰;

利用FeatuerCAM软件设计加工摆线类梅花凸轮邬晓兴;

关于在CATIAV5中建立零部件库的方法叶鹏;杨波;熊欣;

基于Pro/ENGINEER阵列命令的柔性体类部件设计研究孟涛;史家顺;

CAXASolid环境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升运器的设计方法鲁华;莫建林;曾伯胜;李慧超;叶才学;

基于solidworks的切向落料器系列化设计张金生;

基于MasterCAM的后置处理程序在SIMENS系统中的应用张玉峰;

基于MasterCam的圆柱凸轮数控编程陈乃峰;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业界新闻

振兴装备制造业,引领数控技术潮流——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之数控技术研讨会在佛山举行

延续工程师使用习惯的COMSOLMultiphysicsv4.1——COMSOL中国区用户年会暨新版本侯琳;

PTC:引领PLM的主动变革——记PTC2010年中国区用户大会丁海骜;

服务,从软件投资当中剥离丁海骜;

制造企业基业常青的源泉——产品创新(四)做正确的事汪伟;

面向铁路机车车辆行业的可定制PLM系统孙志权;王峰;

多学科领域建模仿真平台SimulationX

航空领域转子动力学数值分析中的SAMCEF

流畅设计过程全体验——蓝宝ATIFireproV4800对比评测沈建伟;

产品通用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沈建华;

PTC:温暖之旅——对话2009年PTC“领航先机,共济蓝海”中国用户大会丁海骜;

制造业产业集群支撑技术服务信息组织体系研究宋彦彦;石镇山;

三人谈纵论产品创新设计的“软装备”——CAI技术

西门子PLM:布局中小企业丁海骜;

隐形冠军及服务苗增红;

PN申请流程李仪;

破解“罄竹难书”的集成问题(上)——三大误区汪伟;

浅析CAPP在企业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张丽华;

基于Pro/INTRALINK的协同设计张静;徐志良;

CADdoctor4.2功能展示蔡慧;

ACTRAN——声学模拟专家张向阳;

功能强大的网格生成软件——TrueGrid蒙茂洲;

车载GPS完美建模陈锡红;

SolidWorks渐开线齿轮的绘制方法席久恒;

设计为先成就辉煌——记SolidEdge突出原创设计,拓展三星电机全球战略黎艳;

基于Pro/ENGINEER的发动机运动模拟宓宝江;涂能安;

摩托车车架模态、刚度Nastran优化实例卢斌;张立诚;

车身曲面生成及覆盖件成形分析实例徐国艳;沈维;李盛勤;

EpsonStylusPro7710大幅面打印机工程图输出适用性评测朱辉杰;

经典红楼再创新打印科技添精彩

成功缔造逆势辉煌,惠普工作站奏响2009最强音

商务个人用户之选ThinkPadEdgeE30

惠普表彰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杰出中国企业

智慧地球发展进入黄金十年IBM发表演讲“欢迎进入智慧时代”

华硕ESC1000成就桌面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超算

高速走丝线切割加工工艺研究江本赤;李芬;

基于CATIAV5的数控加工整机模拟技术林海;

大型水轮机转轮叶片的五轴加工技术张凯;

车削“斜椭圆”的宏程序黄振沛;郭文彬;

浅析影响数控加工质量的因素陈思涛;

基于NX2.0软件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黄峥嵘;

华中数控车削系统抛物线宏程序编制解析朱显明;马洪波;

SolidWorksSimulation图解应用教程(七)方显明;hHTTp://

CAM,不仅仅是软件丁海骜;

艾克斯特:关于那一场合作——专访艾克斯特总裁王学顺丁海骜;

GoogleSketchUp在GIS三维可视化中的研究郭庆山;殷鹏莲;于楷;

南金蝶北用友,不是冤家不聚首汪伟;

BOM评审流程李仪;

ERP的后经济时代丁海骜;

产品价值路线图的“价值”丁海骜;

从管理视角看数字化制造陈绍文;

竞开通讯之星GKE3.3.2谢彤;

模具制造执行管理系统E38简介

开闭式叶轮加工专业解决方案hyperMILL陈章伟;曲鹏文;

中望CAD2010新体验之所见即所得何倩玲;

InventorMold塑料模具设计实战林丙鑫;

基于CAD/CAM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张丽华;曹会元;

MastercamX2模具设计与加工流程沈宠棣;

Pro/ENGINEER截止阀装配动画的探讨刘远东;戴亿政;刘林;

SolidWorks中“方程式驱动的曲线”工具的应用潘思达;

基于HsCAE的法兰盘制品及其模具多型腔设计方法的研究王敬艳;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五坐标龙门加工中心立柱结构动态设计蒋洪平;

创新平台为发展铺路——世界密封巨头基于SolidEdge推进顶级技术的本土化黎艳;

设计模式在企业信息化增值开发中的应用常鸿雯;胡其登;

整合全系列工作站相关软硬件惠普推出数字工作台解决方案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英特尔掀起智能风

“50家最具创新力的公司”IBM排名前五,致力为创新企业提供创新动力

戴尔迄今最强大15.6寸移动工作站

联想为行业用户量身设计ThinkPadL系列

2010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工业设计,将家电“打”造成艺术品——惠普Officejet7000A3+宽幅打印机用户访问纪实

华硕TS100-E6智能“芯”选择

依托“开放”,走向“高效”——戴尔(中国)公司副总裁、大中华区大型企业事业部总经理容永康在戴尔“虚拟时代的解决方案”会上的讲话

基于数控编程软件的工艺和手工编程的应用研究黄中玉;雷波;

数控车削加工中刀尖半径补偿的正确使用罗粤;

倾斜非圆曲线的数控车削宏程序的编制黄伟斌;王金泉;庄东雷;董国强;

CAXA制造工程师在四轴零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李建春;

高跟鞋底塑料模具设计与前模型腔的数控加工吴光明;黄富;

制造业信息化范文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系统

一、前言

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简称MES),MES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

二、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意义

为了实现“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企业追求目标,机械制造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差异化的企业价值定位和竞争战略。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当今机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演变为快速、高品质、低成本和优质服务这四个方面。制造企业要建立和培育这些核心竞争能力,需要以产品设计能力,制造工艺技术、加工设备等工程技术为保障;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优质服务制度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一是通过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信息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质量和水平。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实现集中管理。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和OA自动化管理系统,机械制造企业实现以流程为基础的规范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能力。三是要通过协同产品开发、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帮助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通过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系统项目的建设,建立具有实时型企业特质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数据管理能力,从而更具针对性的改善生产绩效、质量水平。在制造、质量、物流现场,结合自动识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实现制造物流质量的精细化、透明化、自动化、实时化、数据化、一体化管理。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项目将业务计划层与现场作业层能够实现紧密的无缝集成,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建立一个全面的、集成的、稳定的制造物流质量的控制体系。最终将成品、零部件,建立从供应商送货、检验、入库、生产供料、生产过程控制、在线检验、产品入库、发运、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不仅能达到顺向的、实时的生产跟踪、物流跟踪、品质控制,还能通过售后服务等后续环节的信息反馈,达到往前向环节的逆向追溯,实现产线、工位、人员、品质、供货、产品开发、顾客服务等多方位的监控、分析、改进等。

三、MES项目的现状和应用

目前,在企业信息化中起呈上启下作用的MES主要停留在MES思想、内涵以及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上,软件开发和应用还比较薄弱。我国对车间层、单元层的研究大都偏重控制模型的研究,很少从MES角度研究开发面向制造过程的集成化管理和控制软件。在MES技术研究上,国内外差别并不是很大,但在应用上大多还停留在制造设备的集成、状态监督和控制阶段,MES产品开发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MES主要应用在电子、汽车、食品及医药加工等离散制造企业。国内MES市场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应用面窄量少。通常制造执行系统是以ERP与企业自动化设备集成为主要目标的。

企业制造执行系统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企业从工艺控制、制造过程控制向信息化与全面综合自动化发展的必然之路。现在,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已从初级的MIS发展到以生产控制、调度、优化、营销、经营和决策等为一体的企业综合控制自动化系统,企业的框架结构由经营层ERP系统、生产层MES系统及控制层PCS系统组成。MES作为执行机构,对生产命令下发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实时地将生产过程信息反馈给上层系统,其时间维度主要集中在班组和生产执行部门。

四、制造业信息化的内容

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以及信息技术与其它专业技术的融合,在制造企业行业里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集成和共享,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转,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制造行业。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层面:

(1)在制造业中融入信息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提高产品自身的质量、功能层次、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

(2)在制造业行业企业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实现快速、高效、可靠、精密、低耗、低成本生产;

(3)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与综合利用,实现管理信息化;

(4)建设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发展网络制造、虚拟制造、网络营销,形成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提高企业和行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能力;

(5)供应链信息化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打造一个基于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响应的供应链平台,将会是重中之重。

五、制造业信息系统部署

整个信息系统项目部署分为6个阶段:

(1)第一阶段:计划和准备。通过项目,建立项目保障的主要规则:沟通规则,问题管理规则,范围变更管理程序,项目监控程序,测试程序,风险管理程序和阶段终止程序;以及通过项目日程,确定实施所需要的所有活动的时间期限,遵从共同的期限。

(2)第二阶段:系统设计。蓝图包含符合/差距分析、概念设计、流程定义文件和接口设计,为系统的程序确定所有配置文件以满足业务需求。

(3)第三阶段:系统实现。按照蓝图阶段的文件化并已经签署的需求,开发应用系统;系统测试,自始至终进行系统验证。

(4)第四阶段:系统实施准备。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安装与调试。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应用软件和支撑软件;硬件包括:计算机和相关硬件设备。当数据转换到测试服务器,进行上线演习。

(5)第五阶段:系统上线。根据岗位和工作站点划分,进行操作规程设计,并制定出SOP(标准作业指导书),制定培训计划,要求用户人员定岗,分岗培训。

(6)第六阶段:持续改进。长期运行支持和系统升级服务,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对相关操作人员、业务人员、以及运行过程中带来的新的问题点进行持续改进,达到创造更大的收益。

制造业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是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而且跟随着企业的成长、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变革在不断的发展。

六、结束语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结合与应用,为传统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进程,形成了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制造业信息化是一项重大国事,对于我们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升、做大做强,以及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都具有重大意义,是我国发展工业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付芝芳,刘月花.制造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硅谷,2010(20).

[2]孙家广.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思考[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10).

制造业信息化范文6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微电子等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正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我国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之后,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这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当属制造业。信息技术给制造业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它贯穿于一个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各项活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从设计和生产的角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落后的传统技术,实现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管理决策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市场销售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企业内外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市场销售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1-2]。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实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

1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历程开始起步,企业计算机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80年代初,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开始发展。自十五大以来,中央对信息化及制造企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项目。十六大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跟随信息化的浪潮发展至今,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现今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85%,占全国GDP的36%左右。

2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制造企业信息建设投资不足,信息化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据调查,2008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总额达到了437亿元,2009年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总额已达到514亿元,较2008年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提高17.6%。与此同时,我国制造型企业对信息化人才引进有所提高,2009年企业对信息人才的引进较2008年提高23.7%。但从国家重点制造企业来看,70.5%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少,外部资金来源不足,难以为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后期发展提供后续资金,导致信息化不完全。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仍然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80.6%的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员,即使是国家重点制造企业,仍有62.3%缺少信息人才。

2.2制造企业信息意识薄弱,认知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的意识和认知程度逐渐提高。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企业每100人计算机拥有量由2008年的28.8台提高到2009年的32.3台,增长12.2%;此外设立CIO的制造企业也有所提高,由2008的39.9%提高到2009年的43.1%,增长8.0%。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意识的薄弱依然是制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素。调查显示,制造企业自发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超过29%,50.1%的制造企业对信息科学技术知识表现为短缺。较多数制造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观,未认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化持观望态度,怀疑信息化的效益和可实施性,担心会破坏原有的系统体系,导致企业无法继续运营;少数制造企业把信息化理解为简单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远工程。

2.3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深入,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提高,管理体系也有了一定的完善。从内部局域网的使用来看,建立内部局域网的制造企业由2008年的48.6%增加到2009年的52.1%,增长7.2%;从ERP管理软件的使用来看,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10.5%。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深入。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网上查询(73.2%)、信息(71.4%)等一些基本计算机操作上。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还相当有限,如CAD,相当一部分企业停留在图上,三维CAD、仿真设计等应用很少。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远高于管理。就整个制造业来说,ERP管理软件普及率仅为10.4%。一个企业的管理系统涉及财务管理、库存管理、人事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但是大多数制造企业只能拥有1~2个层面的管理系统,或者不能将其中的每个分项管理系统融合到一起,造成了信息孤岛。

3发展对策

3.1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培养信息化人才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制造企业自身应该利用各种渠道融资,包括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引进外资等,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政府要加大财政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入,还应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对制造企业给予大力的扶持。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效率,制造企业还应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制造企业可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用于引进信息化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大培训企业员工[3],根据不同层次员工对信息化的需要,制订不同的培训方式及内容,分开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3.2加强宣传,提升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

政府要把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加以规划,确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标、重点、技术规范等,培育一批典型并推广其经验。多数制造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政府有义务帮助这些企业重新认识信息化。企业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更应提升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制造企业信息化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如果没有全员信息意识的提高、思想观念的彻底解放,实施信息化只能是虎头蛇尾,难免夭折。作为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更应该提升制造企业信息化意识以及信息技术对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作用的认识。

3.3广泛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完善管理体系

制造企业要广泛深入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全局来看,制造业要增加内部局域网的使用率;就单个制造企业而言,应扩大局域网的覆盖范围。此外,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不应只停留在图上,三维CAD、仿真设计等应灵活使用。同时,制造企业要完善管理体系[4]。应广泛使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如ERP等,以实现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搭建先进的管理平台,如“6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满足企业长远发展壮大的需求。

4参考文献

[1]陆清华.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付睿臣,毕克新.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9(9):378-379.

制造业信息化范文7

你们好!今天,党委、办事处在这里召开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示范镇"工作,加快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为了切实保证该项工作的开展,办事处专门制订了《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刚才,吴良艺同志还在会上重点宣读了办事处制订的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管理办法(试行)。这两份文件对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方法和管理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大家会后要认真加以学习和领会。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街道办事处作一个发言,主要讲三方面:

一、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总理在去年召开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总理的讲话充分阐明了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面临的一个根本变化就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容桂的企业要与众多的国内外企业竞争,关键靠什么?要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市场竞争对产品个性化要求的日益增加,以及客户对交货周期要求的日益缩短,企业生产呈现出品种多、批量小、换代快的特点,要求制造企业必须迅速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把竞争从价格竞争变为质量、性能、价格、服务等全方位的品牌竞争。因此,在制造企业中推进信息化,对提高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简单地讲,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管理等四个方面。数字化设计指的是应用二维CAD和三维CAD进行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指的是采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制造和过程自动化控制,数字化装备指的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使用,而数字化管理,就是要大力推广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以及办公自动化和电子商务应用。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实施信息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设计和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优化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供应链运作模式、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的目的,从而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

企业信息化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容桂的传统产业经过十多年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达到了中级工业化水平,但要实现向高级工业化的跨越,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来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的层次和档次。而企业信息化就是实现创新、升级换代的主要载体之一。

为了推进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办事处专门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目的就是要切实加强对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管理,充分利用和动员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技术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对于整个容桂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挥优势,增强推进企业信息化的信心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于2002年被广东省科技厅授予"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示范镇"称号,这既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也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握机遇,勇于挑战,增强工作信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试点工作扎实做好。回顾容桂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具备一些有利条件,这是我们推进信息化工作的优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容桂制造业比较发达,规模企业基础好

容桂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结构的调整,已经形成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并成为了珠三角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2003年,容桂的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89亿元,出口创汇14.6亿美元。容桂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企业3000多家。其中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62家,超亿元企业32家,形成了以家电、化工涂料、电线电缆、生物医药、塑料制品等为骨干的产业格局,是全国最大的冰箱、微波炉、空调生产基地。科龙、格兰仕、容声等国内驰名商标,以及一大批著名品牌,享有相当高的市场知名度。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推进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和优势。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应用面广

容桂企业信息化工作具有比较好的基础。早在八十年代,科龙公司的前身--广东珠江冰箱厂大胆投入150万元,建设省内乡镇企业的第一个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了显著效益,该项目荣获广东省"企业管理一等奖"。目前,容桂年销售50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85.2%拥有信息化专业人才;64.9%的企业设有信息主管和计算机部门;建有较完整的MRPII/ERP应用的企业17家;今年计划开展信息化应用企业14家。此外,容桂136家规模企业中应用了CAD的有89家,建有企业网站的93家,有13家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

(三)企业实力雄厚,对信息化高度重视

企业信息化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目前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都有限,主要靠企业自我投入为主。目前容桂相当部分的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已经基本完成原始积累,步入高速增长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完全有条件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同时,容桂有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对企业信息化有充分认识和了解,而且身体力行地使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不少企业家对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具有独特的见解。不足之处是局限于内部应用、缺乏系统集成,形成信息孤岛。如果再加大投入和资源整合力度,这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完全可以上一个新台阶。

(四)有一批成功的示范企业

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不仅在范围上覆盖CAD(计算机辅助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MRPII(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等领域,而且拥有科龙公司这样的国家863/CIMS优秀应用示范工程。科龙公司通过CIMS的实施,企业管理和人员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信息集成,提高了效率,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达到了部级水平。顺威公司通过进销存系统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企业工作效率提高20%,库存量减少10%,供货周期缩短10%,被推荐申报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成为容桂中小型制造业信息化的示范,在成功经验基础上,准备今年6月全面地实施ERP系统。这些信息化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不仅可以直接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信息化工作示范,而且他们从推进信息化工作中得到的好处可以间接使我们的企业受到教育,增强信心和工作的动力,带动容桂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提高。

三、实施信息化的工作部署

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是按照国家和省制造业信息化总体部署,以"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为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优势,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环境。大幅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普及程度,带动全街道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促进和培育相关软件业、系统集成和技术咨询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将容桂建设成为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先进示范镇。具体要求做好以下己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信息化推进机制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周期更新快、推动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外,而且还必须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为了加强对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办事处成立了容桂制造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将制造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保证工作的开展,在省、区配套启动资金的基础上,办事处计划从财政拔出相应的扶持资金,为企业推进信息化提供实质性的资金支持。

2、搞好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根据企业信息化需求、行业属性、基础管理水平及信息化改造内容的不同,从实际出发,选择条件成熟的企业和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信息化试点。如家电、机械、五金等行业可选择采用离散型制造模式,涂料、化工、制药和食品等行业可选择采用流程型或混合型制造模式等。计划用三年时间,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建成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示范工作的指导,及时了解示范工作情况,注意总结示范工作经验,加强示范企业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示范企业通过验收之后,要及时将成功的示范经验加以推广,形成示范辐射效应,以点带面,引领全局,逐步铺开提高容桂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3、加强合作,集成优势,完善服务体系

要针对不同层次企业的实际应用需要,充分利用省、区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资源,为容桂制造业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吸引优质的技术开发、人才培训、软件和系统集成专业公司到容桂设点,为企业提供市场化服务;积极为有需求的企业推荐有实力、信誉好的技术依托单位;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力促成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走产学研联合开发和实施的路子;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资金,提高成功率;通过一系列措施,集成示范和推广优势,逐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形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完善、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

4、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是近期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认真做好信息化工作和具体推进计划,要定期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情况,特别是示范企业、试点成功的企业,要加强宣传报道和经验推广。引导企业重点突破,少走弯路,多走捷径,提高效率。要加强培训,先从基础较好的企业起步,开展企业信息化培训,重点提高企业"一把手"、管理层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能力,帮助企业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应用、管理信息化的基本队伍。

制造业信息化范文8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国家,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制造业,约70%~80%的物质财富来自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

    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如何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国家科技部已正式启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将投资八个亿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

    从八十年代中期企业逐步开始应用CAD软件,到国家在九十年代实施CAD应用工程,到企业广泛应用财务软件,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道路上已经度过了近二十年时间,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深层次的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能够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信息技术能够真正为企业经营服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 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2)负责制定政策,实施项目和计划,以点带面,重点扶持,树立样板,推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发展。

    3)负责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

    4)负责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保证各个基本要素实现多赢。

    2.制造业企业是信息化的最终客户,是主体,其他要素都是为这个客户服务的。

    每个制造业企业,都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管理体制,来选择个性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要实施好信息化工程,企业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领导必须对信息化建立基本的认识,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是一个工具,是一种手段,需要为我所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信息化是首长工程,企业领导必须把它当作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必须真抓实干。

    3)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把信息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大项目来进行科学地管理。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对信息化工程这个大项目的实施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阶段的目标、项目的人员组织、成本、考核标准进行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监控,必须对每一个阶段的实施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信息化工程这一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项目的成功实施,必须满足项目成功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实施周期、实施成本和实施效果。

    4)任何一个试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革新,一开始总是会降低效率、提高成本。企业这个大系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把革新的成果融入企业,信息化工程也不例外。因此,对信息化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制造业企业应有客观、理智的认识,企业领导要敢于冒有准备的风险。

    5)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是企业能够在咨询服务商或者软件公司的帮助下,弄清自己的需求。信息化软件实际上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理念的一种载体,如果软件本身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与制造业企业相冲突,信息化工程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企业需要有既懂管理,又能够清晰地描述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需求,并能够与咨询公司或软件企业进行交流和配合的管理人才队伍。

    6)软件既然是一种工具,就必须有能够熟练使用这种工具的人。因此,企业需要培训一批能够熟练软件的应用人才队伍。

    7)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应用平台日趋复杂。因此,企业需要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网络和数据库的维护人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这类工作外包给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

    8)信息化建设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资金,因此,企业要充分考虑资金的获取渠道与方式,做好预算与成本控制,避免信息化工程因为资金问题而中途夭折。  

 3.咨询服务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枢纽,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需求的诊断和分析,制定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2)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方案的选型、实施与监理。

    3)帮助企业进行多层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

    4)不断跟踪和研究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变化趋势,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制造业企业推荐最合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4.制造业软件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工具制造商,其职责是:

    1)提供能够满足制造业企业功能需求,能够在企业的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安全、可靠运行,并能实现与其它应用软件集成的软件产品。

    2)软件产品应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开放性、易学易用性等特性。

    3)为制造业提供软件产品的安装、培训与服务。其中服务包含软件实施、软件升级、客户化开发、解决应用中的问题等。

    5.软件服务和集成商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桥梁,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的客户化开发、培训和系统升级。

    2)帮助企业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

    3)帮助企业维护整个信息系统,并解决信息备份、信息安全问题。

    6.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组成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的、与具体应用无关的平台。该平台必须保证整个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兼容性。

    7.渠道与商负责帮助产品供应商进行产品的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大多数硬件与网络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以分销和渠道销售为主;而制造业应用软件公司则主要采用直销,自主从事产品的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

    三.决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

    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决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因素,而其中,政府主管部门、咨询服务体系和制造业软件企业,是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整个价值链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如何、导向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提出的CAD应用工程,就顺应了当时的企业信息化状况,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甩掉图板,使用CAD软件,使企业真正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激发了企业实现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的热情。反之,有些地方和行业的主管部门,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采取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做法,规定企业只能用某某产品、某某软件,这就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二,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咨询服务企业的参与,参与的程度与方式如何,也是导致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许多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建网络、买软件和硬件,在购买前看演示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好功能,到了企业就是用不起来,数据格式不兼容、借口连不上等问题随着而来。有的企业甚至成了“软件展示厅”,买了一大堆软件,但还是一个混合物,没有真正实现“化合”,没有真正集成起来。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引进咨询服务企业,进行认真、仔细的需求分析,缺乏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及集成方案。

    另一方面,咨询服务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比较缺乏专业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咨询企业,高校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是从事咨询服务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优势是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但是往往缺乏在企业工作和实施项目的实际经验。

    不少制造业软件企业除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应用软件之外,实际上也扮演了咨询服务的角色。企业常常要求制造业软件公司为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甚至进行软件与系统集成等。但是,由于制造业软件企业是以卖自己的软件为目的,所以免不了王婆卖瓜,少数软件甚至用一些模糊、错误的概念来误导制造业企业。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呼唤专业、独立、中立的咨询服务企业,来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武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2年1月成立,它是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深化实施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在全国首创了由政府引导、高校和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新型运作模式。工程中心致力于通过深入的研究,来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体制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制造业企业推荐最优化、最佳性能价格比的解决方案,使企业通过实现信息化,真正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显著降低成本,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避免信息化投资的失误。

    第三,制造业应用软件的选型、实施、客户化开发与信息集成,也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许多企业采用行业标准、甚至是企业标准。连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产品设计过程,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要求,例如明细表的书写方式等。在后续的工艺编制环节,则根据企业的产品、行业的特点不同,需求差别更大。有的以装配工艺为主,有的以机加工工艺为主,有的以焊接工艺为主等。企业生成各种清单、报表的方式以及编码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企业的管理模式则差别更大,一些传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以纵向一体化为主,在整个企业集团建立了严格的分工,建立了内部的供应链,如一汽。而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则建立了横向一体化,形成了外部的供应链,如广东南海的铝行材供应链、重庆的摩托车供应链和浙江永康的小五金供应链等。不同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产品特点、营销模式、采购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不可能用一种类型的管理软件来适应所有的企业。对于流程型企业,如石油、化工、钢铁企业,所使用的管理软件与离散型制造业又有根本的区别。  

   制造业的内部管理环节众多,差别巨大,因此,应用软件的选型、客户化开发和信息集成十分关键。每个应用软件都有不同的市场定位,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生产和管理模式的企业。目前,市场上各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往往会使企业看得眼花缭乱,难以辨别。因此,咨询服务企业的责任重大,它必须帮助企业甄别、选择应用软件,帮助企业确定特殊的开发和客户化需求,以及信息集成的需求。

制造业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的信息集成,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和瓶颈问题,需要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和应用软件供应商共同研讨,确定合理、优化的信息集成解决方案。

    许多应用软件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但是大多数提供的是语言开发工具,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开发。比较有特色的是开目CAPP和开目BOM软件提供了可视化的配置工具,企业可以自行根据报表汇总的方式、表格格式和生成过程进行配置,配置方法简单实用。

制造业信息化范文9

关键词:CAD技术 信息系统 工程设计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机械制造业是我国最早应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行业之一。CAD技术已在行业内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一大批机械产品因实现了机电一体化而显著地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已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先进典型,但是,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如火如荼,慎重和理智仍是企业应用信息化发展的大前提。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一、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制造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围绕着产品生命周期进行的,因此其价值链是通过市场调研、需求分析、研发、供应、生产制造、销售、客户服务的全过程来实现。企业信息化,是支持企业业务价值实现、满足企业业务需求、开放、标准化、具有可扩展性的体系,它涉及业务功能、信息资源、信息系统、网络和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和信息化组织等。

中国机床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宗舜认为,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应用深度上看不够理想。虽然CAD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ERP,但CAE的应用较薄弱,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上尤为薄弱;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参差不齐,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进入深化阶段,CIMS示范企业也没有实现全面集成的应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具体表现在:

1、机械制造业的投资始终没有形成明显的投资增长高峰期。机械制造业的投资始终没有形成明显的投资增长高峰期,始终以非常平稳的态势稳步增长。而这种状况与中国信息化由机械制造企业始开先河的状况形成了巨大的对比,造成这种信息化投资应用落差的主要原因,与机械行业复杂的行业特征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制造企业多属于传统产业,对IT技术较为陌生,因此早期的信息化工程基本上是被技术主导的。企业信息化选型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企业CIMS和ERP应用示范工程的失败。信息化规划和选型应当以业务需求为导向,要选择最能满足业务需求的产品。有些产品尽管技术水平领先、功能完备,但如果它不能很好地满足业务需求,就不能作为首选的对象。

2、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依然处于较低的阶段。截至2008年,大约有26.2%的机械企业没有应用任何信息化产品。这部分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内末端的小型企业,其业务主要是围绕核心企业的需求而产生,自我控制和调节的需求较小。此外,大约有12.7%的机械企业仍处在单机应用阶段。这类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与没有任何应用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动性不够。截止到2008年初,有13.2%的机械企业进入系统和业务整合阶段。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机械制造业信息化还处于比较低端的发展阶段。企业的信息化还主要是以部门级应用为主。信息系统的处理还比较表象,与业务的结合程度较低。

3、机械制造行业的信息安全系统还处于简单应用阶段。超过80%的企业没有独立的信息安全系统,甚至单机版产品的应用非常普遍。随着企业网络应用的普及,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不再单纯地停留在查杀毒软件的基础上,信息系统的完善将会促进信息安全软件的增长。应用软件的增长速度超过20.1%。信息化投资逐步转向系统投资,硬件的完善带动软件的应用,而软件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中间件的增长为16.9%。由于中间件是一个后台软件,企业对中间件的直接需求不会很明显,但随着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规划不足、信息孤岛等问题的暴露,一些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迫切需要对信息及资源进行整合,中间件市场在一定范围内会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服务的增长来自于系统应用的快速提升。与其他制造企业有所不同的是,机械制造企业的维修服务比率仍然比专业服务高出10%左右。机械制造行业还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硬件产品主导对维修服务的需求将比较突出。

二、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分析

1、客观选择信息化类型,以业务价值贡献为目标,避免投资黑洞。在进行制造业信息化类型选择时,要优先选择最能为业务价值链增值的环节进行重点投资。这就客观上要求IT厂商能够明确阐明他们的产品能为业务增值作出多大贡献。业务价值的贡献也是在信息系统实施后,评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但信息化绩效的评估应不仅限于业务价值贡献的高低,还应考虑信息化对提升客户满意度、运营效率和企业学习、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价值贡献。ERP建设后,通常会有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成功与否:财务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投资回报率(ROI)等财务指标的改善;运营效率指标,包括产品上市时间、顾客响应时间、文件处理时间等效率指标的改善;客户指标,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获得率等指标的改善;学习与创新,包括员工的学习能力、业务能力、IT能力、员工满意度等指标的改善。

2、结合机械制造业自身特点,带动信息化模式的创新。推进机械制造业信息化不能脱离制造业自身特点和应用发展的实际。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与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和咨询服务的网络化。一是产品自身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即在产品中融入机、光、电、液、气、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扩展产品的功能,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满足用户对机械产品日益提高的要求。二是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主要包括绘图及装配检查CAD(二维或三维)、模拟整机性能的CAE、工艺设计CAPP、以数控编程为主的c A M等。产品设计时需要根据工程化原则提高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化参数水平。需在P D M支持下实现CAD/CAPP/CA M信息集成和工作流程集成。按照并行工程方法组织新产品的开发,并在产品设计阶段采用面向制造的设计DFM、面向装配的设计DFA等技术,从而最终实现虚拟现实的工程设计制造技术。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是企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关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达到产品上市快、服务好、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和敏捷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世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天津大学出版社.

[2]李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天津大学出版社.

制造业信息化范文10

转型升级写入“十二五”规划

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题已定,即从“调整和振兴”向“转型与升级”转变。2011年4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各地纷纷亮相的“十二五”规划中,转型升级成为最常见的词汇。

重庆市出台了《关于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深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将以推进企业实现“四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网络化)和“两协同”(促进企业产品链协同、产业链协同)为着力点,实施四大应用示范工程,包括数字企业应用示范工程,制造服务应用示范工程,制造过程物联应用示范工程,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工程。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从企业、行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进程。计划到“十二五”末,培育3-5家的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数字化企业,3-5家制造服务应用示范企业,10-15家中型特色产业企业的应用示范,带动5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深度应用:完善安徽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贵州正大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十二五”期间,贵州将投入科技引导资金2000万元以上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发展,重点围绕装备制造、化工、优势原材料加工、民族医药及特色食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十大产业开展应用示范。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要以企业为主体,注重将先进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云制造、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重点开展六个应用示范,即“数字企业”应用示范、协同应用示范、三维CAD和CAE应用示范、信息化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应用示范、物联网应用示范、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示范。要以推动“两化融合”为目标,结合贵州制造业实际,围绕十大产业,探索建立以信息化为驱动的现代制造业发展模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湖南省提出了“数字湖南”的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国民经济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2012年,要在“数字湖南”的总体框架下,加强对各地区和行业的信息化专项规划的指导,扎实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曾一度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目前广东已摆脱这一危机的深度影响,转入新一轮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十二五”期间,广东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不拼速度拼质量,将以重点项目拉动经济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进入以‘转型升级’为主要标志的转折时期。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未来5年,广东将踏踏实实地通过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将广东打造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

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实践证明,信息化正成为工业最重要的推动力,信息产业也成为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制造业信息化增强了企业和整个地区的创新能力。辽宁省积极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使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了新的生机。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十二五”末的44.8%提高到50%。装备制造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同时,全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实现年均增长35.3%,高于全国同期增速7个百分点;在全国所占份额由2005年的5.2%上升到6.8%。

信息技术带来的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使传统产业产品设计的周期缩短、成本大为降低,也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云南省科技厅支持重点企业实施甩图纸示范工程。一汽通用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8家重点企业被列为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两甩”示范工程。一汽红塔根据公司通过承担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一汽红塔设计制造一体化的‘甩图纸’示范工程”实现了产品开发和制造的数字化集成,建立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平台,实施了CAPP软件系统,实现了工艺设计,工艺管理一体化。安徽省是制造业大省。“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推行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培育了近100家示范企业,江淮汽车,安徽叉车、奇瑞汽车等都位列其中。据不完全统计,有97家示范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共取得专利232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大大缩短了企业平均研发周期、财务决算时间、产品生产周期,加快了订单响应速度。

信息化的实施,也使许多企业平安渡过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作为西部省份,贵州省工业化率落后全国10年以上,特别是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但仍有瓮福集团、茅台集团,航天电器,力源液压,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等较多的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其中关键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将信息技术融入企业的各个关键业务流程,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和管理活动进行精确控制和精细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快了市场响应速度,并支撑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了服务水平,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十一五”以来,福建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超过30%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大中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45%。在恒安集团晋江安东厂区,车间里机声隆隆,250多米长的生产线上却基本看不到工人。6万吨的年产量都在生产线控制室操作完成。两化融合,让恒安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江苏省引导企业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成立的扬农锦湖化工有限公司,依靠自主研发,生产出高附加值的特种环氧树脂,销售和利润继续保持大幅增长。

中小企业受重视

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巨大变革,中小企业受到的挑战更为严峻,由于很多中小企业不了解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再加上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因此对信息化的兴趣不高。据调查资料显示:42.6%的中小企业认为,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过于昂贵,33.2%的企业认为目前用到的IT产品和服务不适合企业需求,20.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效果不明显,将近1/5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滞后将拖累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我国准备制定

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给予更多支持。在2011年4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对中小企业要快速提升信息化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工信部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提到。“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成长的预期目标就有“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45%,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40%,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基本建立。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秘书长、研究员宋新力认为,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需要注意抓好两个问题:一是引导和提升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度。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服务机构,构建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

“十二五”时期,国家将重点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资质认定、购买服务和服务奖励,鼓励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政府支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支持和发展。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从2011年8月起,实施以帮助中小企业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为主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计划”。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对一千个县市级的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服务活动。2011年末,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的通告》。对北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99家服务机构举行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授牌仪式,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旨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励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服务环境。

各地市也纷纷发展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服务。辽宁省成立了“辽宁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以下简称服务联盟),将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服务联盟由辽宁省各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单位自愿组成,是非营利性联合组织,将协助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落实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目前,浙江有各类中小企业260多万家。“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着力贯彻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从企业、行业、产业集群三个层面,大力推进信息化。浙江省还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依托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万家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浙江省还积极筹建“浙江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和“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

制造业信息化范文11

(一)企业信息化系统“花瓶”作用过强。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机械制造企业徘徊在生存边缘,机械制造企业主对产品成本、人工费用、利润水平、销售渠道等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也清楚地认识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要性。但由于机械制造业经营者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足,未了解和理清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对生产、管理的操作性作用,使得机械制造企业即使购入了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却未能发挥信息化系统的高效管理作用,导致其成为了“花瓶摆设”,机械制造企业信息系统资源被浪费。

(二)财务管理过分松散,财务管理系统作用未发挥。

目前,大部分公司都或多或少选购了财务分析软件,但却忽视了学习财务管理软件的高效功能,导致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无法被正确挖掘。同时,财务部过分依赖《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法律条规,未能灵活应用财务分析软件,导致无法更好利用财务管理系统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无法建立健全。尤其是在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项目方面,统一建帐,统一用款现象严重,导致每月财务成本核算时分配不清,合同收款时间混乱,项目经费预算及支出不合理,费用浪费严重。

(三)机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落后,信息化不足。

许多企业为提高机械产品质量,都设置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科等管理机构。但这些质量管理机构却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未依照信息化系统数据制定产品质量检测指标;未将ISO9001:2008和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化监督系统结合起来;在强化过程质量监督时过分依赖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员工质量知识培训不到位,使得员工在各个环节生产操作未按照流程进行,产品出厂合格率低。同时,由于未构建供应商信息化管理体系,导致购进原辅材料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失去客源。

(四)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不善,人才流失严重。

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虽然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已经使用了信息化管理技术统筹人力资源,由于其服务器性能、网络状况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问题百出。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完善带来的管理流程不顺,缺乏可依据的标准,信息误导现象严重等负面情况,更是使企业决策无法更宏观地利用人力资源数据,导致人才利用率低,人才无法发挥作用,人才资源缺失严重。

二、机械制造企业如何针对性地加强信息化管理

随着机械制造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想扩大经营版图,必须先狠抓信息化管理,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机械企业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知道,机械制造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严重的缺陷。只有解决了这些缺陷,机械制造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做好工程设计信息化工作。

要解决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花瓶”作用过强的问题,要求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强化信息技术在产业化中的应用,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化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的全面覆盖、渗透融合和综合集成。同时,公司要在财务、技术、生产管理、储运、车间管理、质量等部门建立信息模块,满足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的需求,以提高各个管理环节的工作效率。另外,企业还需做好工程设计的信息化工作,包括两维、三维绘图及装配检查CAD、模拟整机性能的CAE、工艺设计CAPP、以数控编程为主的CAM等信息系统的引进。

(二)应用ERP软件,构建完善的财务指标系统。

财务管理过分松散,财务活动价值无法挖掘,将导致企业项目管理成本无法受到控制,财政支出浪费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因而,机械制造企业必须要抓紧处理这种不良状况。笔者建议,强化信息化管理,注重财务分析,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有限公司应用金蝶ERP软件等财务信息化管理设备,每月定期组织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对公司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核算、统计与分析。同时,积极分析机械制造企业当前的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构建一个良性财务指标,让财务部工作人员依据指标办事,每月定期向高层领导汇报上月财务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或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完善产品质量监督的信息化建设,强化供应商管理。

高效的质量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建立健全的企业质量管理机构,还需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有限公司产品购入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具有了质量决策、质量检测与数据采集、质量评价、控制与跟踪等功能,在产品设计、制造、检验到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中还具备强化过程质量监督的作用,贯彻该公司的落实了分层审核制度。此外,该系统还强化了对供应商的管理,确保购进原辅材料质量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坚决执行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得流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得流入市场的“三不”原则。

(四)加强系统对人力资源的统筹管理,吸引人才。

制造业信息化范文12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开局之年,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及《关于推进‘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国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走向了实质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教授在前不久举行的制造业CIO年会中,如此评论过去一年的信息化,当天大会揭晓了由e-works组织评选的2006年制造业信息化十大热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 “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全面启动

2006年9月12~13日,科技部召开了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议,并了《关于推进“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

二. 系统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定位

每个用户都希望软件厂商能够为其“量身定做”个性化的信息系统,每个厂商都希望尽可能地提供标准化的软件,减少二次开发,软件厂商需要在博弈中找到最佳点。

三. 业务流程管理部被重视

业务流程管理(BPM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从理论构架、技术实现、企业应用等方面逐渐成熟,同时应用软件逐渐采用SOA架构,为企业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信息集成提供了现实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四. 数字化技术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集中体现在缩短新品上市时间、满足定制需求、降低成本、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等诸多方面,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五. “两甩”凸显企业信息化应用真谛

科技部将“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的目标定为“两甩”工程――在300家骨干企业中实施以“甩图纸”为标志的设计制造一体化、无纸化和以“甩账表”为标志的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经营管理业务集成应用示范企业,从而带动1000家以上企业推广应用。

六. 厂商积极应对新会计准则

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率先执行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新的39项新会计准则做了较大的改动,这将促使国内软件厂商调整向国际靠拢,软件产品向模块化进发。

七. 信息安全成为新热点

制造业企业走入了系统整合期或信息深度应用阶段,大部分或者全部业务都在IT系统上运作。制造业对信息化的普遍要求是:安全和稳定。

八. 专业IT服务崛起

IT服务商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软件服务年费价格比重较大、企业维护条件的限制、信息化深化应用的需要、企业成本降低的需要。

九. 渠道的基础是双赢

国内外的厂商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了渠道的建设上,尤其是实现厂商和渠道的双赢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只有实现厂商与渠道双赢的局面才是业务长远健康发展的可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