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01 09:32:53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221

1 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的特点

机械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一种,它的管理与其他制造业具有共同属性,也有其自身特点。而工业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由于发展阶段、法律、制度和文化存在差异,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尤其特殊性。

1.1 离散型制造业

机械制造业属于典型的离散型制造行业。所以,对机械制造行业进行管理时需要从企业不同的生产类型、生产方式以及生产批量不同等方面考虑,建立不同的管理和决策方案。

1.2 ERP系统在我国应用的特殊性

在西方的管理模式中“法”是重心,而在东方的管理哲学中,更看重“情”,在管理中,侧重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当从西方引进的ERP系统应用到我国管理工作中时,应结合权责的利用,充分发挥人的价值观,进行全面的管理。不仅东西方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企业管理还受到国家法令制度、税收政策和市场环境的约束和影响,因此,ERP的应用应复合我国特殊的国情。

1.3 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的复杂性

由于生产过程复杂、生产不连续等因素,与其他制造业相比,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更加复杂。另外,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械制造业分工不细,小型企业仍然运行全面的生产模式,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复杂化。

2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然而由于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起步较晚,底子薄弱,并且遇到其他国家进行技术封锁等难题,使得我国与其他技术发达的国家之间,在技术水平、企业管理方法、运行模式等诸多因素上仍然有较大距离。

2.1 管理工具落后

目前,工业技术发达国家已经广泛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建立了完善的互联网络管理体系。而在我国只有少数的大型企业使用计算机进行协助管理,并且应用也比较分散,只实现了局部的资源优化和信息共享。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手工分散的管理模式或计算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未能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有效地进行辅助管理,这使得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的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2.2 现代化管理意识薄弱

工业技术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企业十分重视内部的组织管理工作,他们不断更新生产模式、推出新的思想和新的管理技术。诸如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电子商务EC、商业智能BI、供应管理链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想,在工业发达国家被广泛用于辅助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使企业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而在我国,由于企业的规模小而分散,企业对内部的组织管理不够重视,造成了“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系统难以完善,少数的大企业对于引进新思想和新技术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意识也较欠缺,使得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很难提高。

2.3 信息结合不紧密

制造业是一条集产、供、销、人、财和物于一体的有机链,这些因素之间需要交换大量的信息,并且做到信息及时共享,只有这样将产、供、销、人、财和物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良好的信息网络,才更加有利于机械制造业的运行管理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人工管理方式进行,常常导致信息的分散,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信息共享,使产、供、销、人、财和物这条有机链之间脱节,极大地影响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2.4 业务流程不规范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趋于面向业务水平上的扁平化结构,而没有很好地将组织机构科层化,并且存在对业务流程安排不合理的现象,业务流程操作不规范,缺乏管控、随意性较大。

2.5 生产计划模式落后

我国大多数未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企业通常实施台套计划的方式,难以作出完善的生产计划,并且常常与采购计划脱节,过度夸大各种物料的采购和生产提前期,导致在制品和库存储量增加,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给企业运作和管理带来困难。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采用的生产计划模式与物料需求计划MRP和供应商管库房VMI等先进模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存在巨大差距。

2.6 成本控制不当

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大多成本数据仍然靠人工方式进行采集,存在数据误差过大的问题。并且,人工核算方式通常只能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而忽略了零部件的成本,导致成本计算不准确,也不利于对成本进行分析。因此,难以对成本进行准确的控制。

2.7 企业应变能力差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制造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人们需求的更加多元化,使市场随之千变万化。越来越的的产品规格,使得企业的生产管理更加复杂。企业要想能够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必须将客户需求、销售、设计、生产和成本预算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紧密联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供需管理关系,并且灵活运用。而在我国机械制造企业里,很多企业还达不到这样的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8 国家宏观政策关注度不够

目前,我国对机械制造方面行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方针的关注度仍然不足。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科技方面的投入占有的比重较少。国家可以加大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宏观政策调控,帮助和督促中、小企业进行更好的生产管理,从而能尽快提高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管理和生产水平。

3 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不断涌现出来,全球互联网络也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逐渐覆盖到各个角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作为机械制造行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并且引领着机械制造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3.1 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

(1)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将来新型的ERP系统将使客户订购、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最终销售给客户这一系列过程在互联网络上实现。客户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产品信息并下单,随后采购和生产指令通过ERP系统直接下达,产品被生产完成后直接交给客户,并通过网

(下转第155页)(上接第251页)

络向商家付款。ERP系统将客户、分销商和生产厂家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做到“及销及产”,形成高效的供需链;

(2)在当下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应将“以客户为中心”作为营销模式,替代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将完善企业与客户的沟通能力,为企业提供全新的客户视角,同时,企业能够“一对一”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从而使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提高。

(3)通过企业绩效管理EPM将企业的经营和战略目标分配到每个员工,利用ERP系统对员工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并将执行情况与分配到员工个人的目标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对员工的奖励或报酬,进而对公司整体、各个部门以及员工的绩效情况进行分析。建立更加完善的绩效考核奖惩机制,提高企业整体业绩,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2 系统性能的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对ERP管理系统的需求也可能出现变化,所以,ERP在系统性能方面应努力实现业务流程可重新组合、功能可重新剪裁,争取达到企业动态模型的建立。同时,ERP系统应将内外体系充分整合,对内将OA、立体仓库、数据挖掘和条形码等集成一体,对外将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紧密结合,以求最大程度地信息共享。ERP系统还应支持在多组织、多公司、甚至跨地域的多种商业类型模式下运行。

3.3 软件开发平台的发展趋势

软件的开发语言和工具、以及通讯协议和数据库应与相应的工业要求相符;并且能够满足包含多层次结构体系的浏览器或服务器;同时,大规模的管理软件系统应能够满足分配成中、小型软件系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闫希斌.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及发展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160.

[2]蒋明炜.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07(07):19-23.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问题电子信息技术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317-01目前,我国电子信息的技术在发展中,由于人为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由于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对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还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故必须要分析电子信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

电子信息的技术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这样就减慢了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速度。因为我国在电子信息的技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较晚,很多方面的技术都不是十分成熟、例如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这一问题,在其技术研发环境的过程中,自主知识的产权较少,相关的技术人员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这样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研发水平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还存在着恶性销售等问题,导致将整个电子信息技术的市场价格拉低,使其研发的经费不断缩小,对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1]。

(二)缺乏专业人员

造成电子信息的技术人员缺失的原因在于我国这方面的起步较晚,同时高校电子信息相关课程所招生的人数较少,这也是导致电子信息的技术人员缺失的原因之一。并且在电子信息的技术人员方面还存在单一化这一情况,大部分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较弱,很难满足我国目前电子信息行业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如此,由于缺乏专业的电子信息的技术人员对其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缺乏优良的环境资源及市场管理

环境资源就是指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必要具备优良的环境资源作为保障。目前还存在着缺乏优良环境资源的问题,在市场的发展中,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的产品,以及他人知识的成果被剽窃的问题,这就导致电子信息的市场中出现了较多恶性竞争的现象。

电子信息的技术想要良好的发展依赖于有效管理。目前,我国市场管理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盗版的行为相关部门并没有进行严厉的制裁,这样就导致正版的技术不能顺利的进行传播。同时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制约,想要管理电子信息的技术市场不能仅依靠制度的管理,因此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定,采用法律的对不正当的行为进行制裁,从而推进我国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2]。

二、我国电子信息的技术在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梯级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发展

由于电子信息的技术和其他技术的不同,该技术具有全球性以及广泛性等特点,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其中采购到销售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体现出其全球化的特征,并且每个国家之间的电子信息的技术方面交流日益增多。因此,电子信息的技术向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因为发达国家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他们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电子信息的集成以及对产品的销售和研发等方面,从而获取经济的利益。对于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信息电子技术的产品通常都集中发展中的国家中,这就导致电子信息的技术出现了梯级发展的情况。所以说,全球范围内电子信息的技术在研发产品以及生产的方面都组建呈现出全球性以及梯级化发展的趋势。

(二)个性化以及规模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电子信息的技术在生产以及销售等环节的过程中,渐渐的呈现出规模以及效益的发展趋势,简单的说,电子信息的技术产业必须具备规模化,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最近几年,我国电子信息的技术正逐渐像规模化发展,有些扩过型的技术企业逐渐认识到了规模的重要度,对于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且树立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品牌,从而使经济最大化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另外,由于国民经济飞速的发展,对于人们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对于电子信息的产品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然而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必须要不断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在电子信息产品方面必须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善,这样才能使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满足,进一步促进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使其逐渐体现其个性化以及规模化发展的趋势[3]。

(三)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全球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的发展,也对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并且由于面对全球信息化的形势,使其更在逐渐向这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因为智能化的产品以及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进行了大力的推广,这对于电子信息的技术想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电子信息的技术在未来将更加趋于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将会成为其主流发展的趋势。有些企业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培养方面,使其知识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愈发明显,而在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中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将占有更加突出的作用。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叙述可知,经济的发展对于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中我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通过正确的态度,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并且结合其实际情况,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走入正确的轨道。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电子信息的技术水平,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其领域内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棣.从发达国家对未来高科技发展预测看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电子技术,2012,18(03):259-261.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引言

机械制造行业属于典型的离散制造业。机械制造在我国是工业的重点行业,由于发达国家转移传统工业产业,所以使我国及东南亚等国家,这些具有较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国家,在机械制造业领域有了长足发展的机遇。我国的制造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是落后的,特别是在精密仪器、机床、基础设备等产品方面更是如此。机械制造属于比较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车间主要按工艺布局,并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为主。成熟的机械类产品,通常已标准化、系列化,且产品规格也比较多。

2.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 “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3)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4)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

3.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根本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跨国公司,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机械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原材料调配、零部件采购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四种重要趋势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1)机械制造业技术的融合。在机械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德国格第巴赫机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为大型玻璃制造厂生产玻璃处理系统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软件控制装置、电子机械装置占据了其产值的1/3。

(2)机械制造业服务性思维。在从电梯到工厂设备等的各个领域,生产厂家的利润增加已不再是因为按固定规格生产产品,而是要求制造厂家能按用户的要求生产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特殊的需求。

(3)机械制造业全球产品开发。企业的产品开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面向开放的公共平台和社会资源。

如美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对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产品开发小组进行改组,以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缩短某些产品的开发时间。

(4)机械制造业更新生产策略。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把我国的机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国际市场,并牢固地占有国际市场,有必要重新认识机械制造业,认清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的特点以及我国机械制造工程师应掌握高新技术的主要方向。

4.21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

高质量、高生产率一直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四化”:柔性化――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应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灵捷化――使生产力推向市场准备时间缩为最短,使工厂机制可以灵活转向;智能化――柔性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柔性自动化的新发展和延伸;信息化――机械制造业将不再是由物质和能量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而是由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因此,信息产业和智力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机械制造业也将成为由信息主导的、并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合理方式的一个全新的机械制造业。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特征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

近年来产品更迭不断加快,各种各样的需求不断增加。据一些发达工业国的情况来看,这种产品更迭加快的步伐更加明显。例如美国、西德、瑞士等国的统计表明,1995―1998年机械零件的种类增加了约50%;80%的工作人员不直接与材料打交道,而与信息打交道;85%的活动不直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产品、工艺过程、组织管理日益复杂化;设计、工艺准备等占去的时间为完成用户订货总时间的65%以上。另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供货期与质量往往起着比价格更为重要的作用。时间就是金钱,时间能赢得竞争的胜利。灵捷化又是摆在机械制造业面前的头等重大课题。在技术上要实现柔性化,在生产组织上要实现变革。

5.结语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工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技术的高低标志着国家的发展水平及市场竞争力,只有不断加强我国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熟悉其发展趋势,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及企业效益,保证我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谭学深.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5):117-119.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特点;研究探讨

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渗透各个领域行业。如何有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成为当前业内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阐述了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内涵,指出了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电子信息技术运用有所借鉴帮助。

一、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内涵

所谓电子信息技术,是指运用电子技术来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电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涉及到了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微电子器件制造业、视频音频产品、信息应用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网络建设等多个产业,逐渐得到了各领域行业的重视。

二、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

电子信息技术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发展特征,已经在计算机网络上得到多方面应用,主要应用方向有以下几点:

一是智能集约化。可以说,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方向。计算机智能是通过科学研究而建立的,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人的思维活动、感觉行为进行适当模拟,并对相关信息开展集约化逻辑分析和综合处理。

二是网络数字化。在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深入运用中,网络逐渐成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计算机以其高清晰的数字处理技术,通过网络化运行,对信息资源进行互动交流共享,使网络数字化得到了实现。

三是高效快捷化。可以说,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效快捷。在整合存储各种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计算机电子信息处理技术,使各种管理都能实现高效快捷化。

三、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技术力量比较缺乏

当前,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力量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最主要问题。虽然我国高校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这些技术人才多是单一型,从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比较单一,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在我国十分少见。与此同时,这些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相对低端,高端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严重欠缺。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2.发展环境资源紧缺

制约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难题是发展环境资源的严重紧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盗版产品的走私贩卖以及企业间不良竞争等多个方面。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持续下降,同时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潜力。所以,要着力为电子信息技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能力水平,全面推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市场的发展进步。

3.产业机构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够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各方面都比较落后。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正是因为产业机构不合理,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快速升级。只有着力打破传统的产业机构设置,按照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构建起完备科学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才能真正推进电子信息技术科学、健康发展。

四、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系统集成发展

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系统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电子信息硬件产品核心,集成电路在应用范围上十分广阔,包括计算机的CPU、各种IC卡,都要运用集成电路。可以说,集成电路技术是我国高科技成果的代表,在世界经济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系统集成电路产品的芯片面积变大,集成度也逐渐变高,但尺寸越来越小,系统日益完善。估计在未来十几年的时间里,系统集成电路主要发展趋势就是加工细微化、硅片大直径化。

2.光电子技术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经历了光电子学和电子学两个发展阶段,已经逐步进入光电子技术发展时期,这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跃性发展。光电子技术正逐渐衍生出两门学科,分别是能量光子学、信息光子学,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特有的规律,能量光子学和信息光子学两个学科不断进步发展,正在逐步推动建立现代光电子信息产业与光电子交叉学科的形成,这在规模和扩大速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3.个性化业务发展

未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就是高性能、大容量、多业务,逐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同时,随着IP业务的持续增长,未来网络技术必将以超高速因特网为发展重点。我国的第一代因特网数据比较单一,第二代因特网了将融合语音、影响及数据等,正逐渐取代第一代英特网。可以说,由于DWDM的广泛采用,网络传输的成本大幅降低,用户实现了无线宽带与多媒体的实时通信。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信息技术正逐步发展壮大。实践证明,电子信息技术容易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约,所以必须要牢牢把握其技术应用特点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充分认清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内涵,把握好智能集约化、网络数字化、高效快捷化等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进一步正视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技术力量比较缺乏、发展环境资源紧缺、产业机构不够合理等诸多问题,真正明晰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发展、光电子技术发展、个性化业务发展的趋势,就一定能够促进电子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魏万云.浅谈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9期.

[2]杨清林.浅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3年第19期.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5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让我们看看那些互联网精英们都在干些什么?

未来,互联网服务将呈现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

作为以IT为核心的门户网站,几大IT门户围绕IT资讯、技术、产品、导购、数字娱乐等都形成了覆盖IT从低到高的全方位的频道布局,在垂直市场上追求信息最大化的覆盖一直是这几年IT门户发展的轨迹,这一结果也形成了今天IT门户服务模式总体趋同,产品同质化的现实。在总体模式趋同的状态下,各家的特色优势有所不同。比如赛迪网,拥有中高端优势,而其他的IT门户,也拥有各自的优势特色。

信息传播为主,媒体特性显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纵观IT门户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到,IT门户网站大多都拥有很强的媒体背景,所以,时至今日,媒体信息服务依旧是其主流的商业模式。

传播价值增强,步入产业主流。中国IT产业的发展造就和催生了IT媒体的发展。一直以来,作为产业传播的主流,IT媒体一直是产业传播的主流通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中国网民的快速的增长,我们看到,IT门户网站经过几年的发展,以其专业的定位和丰富的内容,逐渐成为IT专业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IT门户网站正在进入产业传播的主流阵营。

受到两端挤压,模式易被复制。中国的IT门户网站,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中国的IT纸媒体那样幸运,因为IT纸媒体在它发展的过程当中,其实是有一段真空的黄金期,抚育了它的成长;而IT门户网站,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综合门户广泛的社会受众,和互联网信息易被复制性的冲击。另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市场细分领域的IT网站以细分服务为特点,对IT门户受众的有一定的分流影响。

我们认为IT门户的发展,必须要顺应的是用户需求的一个趋势的拉动。在海量信息和荣誉信息时代下,我们认为未来的整个用户的需求趋势,会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服务的专业化。随着信息极度丰富,专业化、垂直化的信息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和成本,服务专业化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互动的社会化。互联网鲜明的特点是互动性,以Web2.0为核心的互动,将完全是以个性化、社会化为基础。以个人为中心,自生产、自组织、相互沟通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是毫无疑问的。

内容的自主化。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Web2.0的出现使得单向信息变为双向或多向信息传播,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信息,像博客等等,都在风起云涌。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信息,生产内容的方式将形成内容自主化的潮流,彻底颠覆媒体的运作模式。应用的平台化。互联网被看作服务平台,以前的互联网只是媒体传播平台,未来将全面提升为应用平台,包括会孕育出各种各样的应用模式――娱乐平台、交流社区平台、知识平台、商务平台、政务平台等,形成一种异彩纷呈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服务。

需求两极化。信息获取方式趋于两极,急需的通过主动搜寻,这也就是现在搜索引擎为什么大受追捧,非急需的可以选择定制或信息推送。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6

这一崭新的命题,充分反映出我国对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它既赋予了信息产业新的责任和使命,也提供了全行业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新形势下,信息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政策法规的建立健全工作应该先行,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促进和保障作用。多年来的产业发展实践充分显示,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法规支持是实现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体制创新已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这对做好政策法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严格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限,敢于推进,敢于碰硬,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未来5到15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信息产业的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今后几年信息产业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内,我们将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着力自主创新作为坚持不懈的基本方向,为实现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奠定坚实基础。预计到2010年,信息产业总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26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0%。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亿户,互联网网民数达到2亿。我们的政策法规工作应该服务和服从于这个发展大局,为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因此,信息产业政策法规的建设必须适应这些新趋势。

一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为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市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需求稳步提高,为信息产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产业在中小城市和乡镇的市场前景看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的加速推进,国家信息化战略开始实施,国家将大幅增加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为信息产业创造新的商机。

二是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布局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升级和产业融合趋势明显。从技术走势来看,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发展仍方兴未艾,随着信息技术的交叉渗透,发展了一大批集合性、交叉性的产品和业务,电子信息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出现了“软化”的趋势,软件和信息服务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增长点。这一趋势在电信业中也同样存在,由于传统业务发展增长乏力,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电信运营商纷纷转变经营思路,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是全球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趋势日益突出,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贸易摩擦和产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正延续增长势头,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我国信息产业与全球信息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发达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占优势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全球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环保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后起的国家如印度、印尼、越南等对我国形成了追赶的态势。同时,国外运用反倾销、技术壁垒阻碍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公司频频利用专利收费和知识产权诉讼打压国内企业。我国信息产业领域在补贴、标准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方面遇到的贸易摩擦和争端有增加的趋势。我们应该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出台,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的信息产业政策法规工作还要适应产业转型趋势,研究建立适应产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律保障机制。从国内环境来看,虽然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但环境和资源的约束效应日渐显现。我国信息产业已经具备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同时也存在许多结构性的矛盾,总体“大”而不强,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还存在不少长期积累、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因此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从规模扩张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这实际上也为做好今后的信息产业政策法规工作指出了方向。

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行业转型,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制订政策法规的重中之重,突出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研究制订增强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二是研究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政策措施;三是研究以电子信息产品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少污的政策措施;四是研究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应对措施。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7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态势

一、电子信息行业运行概况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对外贸易增势平稳。2007 年电子信息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 万亿元,增长18.0%;增加值13000 亿元,增长18.2%;软件业务收入5800 亿元,增长20.8%。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居领先,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12%。多数重点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产品产销衔接良好,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销率均达98%以上。出口较快的主要是计算机和电子元件行业,二者增速分别比全行业高了2.8 和10.8 个百分点。

2.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布局日益集中,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日趋深入。信息产业企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超过1 万亿元,日益成为推动行业平稳运行的中坚力量。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超过1000 亿元,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接近4%,其中有11 家企业比例已超过6%,海尔、华为等研发投均超过50 亿元。九个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实现收入超过3 万亿元,成为引领产业增长的重要地区,并发挥重要的带动示范效应。40 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分别在通信、计算机、家电、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材料等专业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合计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4 以上。

3.产业优势逐渐突出:如能源消耗处于较低水平,信息化程度较高,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竞争优势突出。而从能源产品看,电力、原煤、燃料油、柴油占据前四位,分别占全行业能源消耗量的49%、15%、11%、10%。互联网用户达到2.1 亿人,比上年增长7000 万人以上;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9.7 台/百户,彩电拥有量超过151 台/百户,二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5%和5%。国家信息化投资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接近10%,电子政务投入占电信建设投入的比重为12%。企业电子商务不断推进,电子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销售额占营业额的比重达40%。

另外,电子产品价格不断下降,2007 年,我国主要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指数为85.2,降幅较上年增加了0.7 个百分点,比全国CPI 低19.6 个百分点。其中微型计算机价格指数为85,笔记本价格指数80,液晶电视机价格指数78,CRT 电视机价格指数为95,手机价格指数85,数码相机80,激光视盘机价格指数96.5,音响价格指数98.5。电子信息产品价格下降平抑了物价上涨的趋势,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下降0.53 个百分点。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1.产业化链条不完善,没有低成本的配套能力。在研究、开发、产业化等创新链的关键环节中,产业化既是创新的目的,又是整个创新链的归宿。更重要的是,在产业化的过程中,电子信息产业也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链形态,包括基础材料、电子元器件、核心部件、生产线以及规模产能配套条件等在内的完整形态。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上述各环节的利益共同体难以形成有效的联动与合力,导致技术发明人、投资人和政府部门出现产业投资不到位、政策不落实、专利实施少、生产规模小的现象。特别是在专用设备、装备、材料、测试仪器仪表等基础环节薄弱,更是影响产业化持久发展的基础。

2.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过度依赖外资企业。我国信息产业在充分利用外资的同时,没有迅速提高自主核心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某些关键环节非常薄弱。尤其是微电子、光电子、材料等基础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整机产品所需的关键集成电路和重要材料基本依赖进口。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商手中的后果之一,就是产业发展对外依存度高,对内带动不够,缺乏主动权。

3.投资前景不容乐观

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将影响投资的增长。目前,国家在2008 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同时在土地供应上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工业土地供应日趋紧张,因此产业投资增速受此影响可能有所减缓。但是,如果能争取国家在投资上对信息产业予以倾斜,并引导地方将信息产业作为经济结构升级的突破口,调控措施对产业投资的冲击将有所弱化。

另一方面,加工生产的成本比较优势弱化,将进一步导致外资转移的扩大。目前,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的调整,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加快、两税并轨正式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生效等,国内生产制造的成本逐步上升,原有比较优势有所弱化。2008 年外资企业开始将部分投资外移转向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这种现象可能有扩大的趋向。相比而言,对外投资前景看好。目前,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通过对外投资调整结构的趋动力日益增强,部分大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开始走向正轨;国家为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出台了鼓励对外投资的措施意见,这些都为电子信息企业对外投资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

4.内外资企业呈现不同发展格局。从往年看,三资企业一直是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但2007 年内资企业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大高于三资企业。从规模看,三资企业仍占较大份额,比重达到78%,但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内资企业,其收入和增加值增速均为19%,分别比内资企业(24%、25%)低了5 和6 个百分点。从效益看,内资企业利润增长42%,税金增长23%,分别比三资企业(15%、8%)高了27 和15 个百分点。从出口看,内资企业增长35%,比三资企业(25%)高了10 个百分点。从投资看,内资企业增长38%,比三资企业(21%)高了17 个百分点,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增速仅为7%。从创新看,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6%,比三资企业高了2 个百分点以上。

5.技术升级带来的结构和市场变化十分突出。2007 年信息技术转型对产业和市场结构影响特别明显。一方面,基础行业逐步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整机更换效应尤为明显,高低端市场呈现不同的格局。由于结构升级,主要产品增幅同比均有所下降,但高端产品增长很快。 转贴于

三、全球化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产业链分工和整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跨国公司日益专注核心技术和业务,产业链的分工与整合日趋深入。首先是制造环节代工化。以台湾地区企业为代表的代工企业基于成本和规模优势,不断介入整机制造领域,在产业发展中占据强势地位,甚至出现产品制造通吃的苗头,使产业的生产模式发生调整变化。其次是非核心业务外包化。近年来,印度、爱尔兰经济取得快速发展,正是大力发展面向欧美跨国公司的信息服务外包业务所致。第三是业务外包的整合化。由于国内企业的业务相对单一,在产业链中处于较低的环节,面临产业链的发展变化,亟需加强资源整合,才能适应更高层次的竞争。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从产业链条入手,避免产业化过程中的单点突进。信息产业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创新的终端是市场的回报,加强官、产、学、研、商的合作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健全产业化的主要模式之一。在产业化的具体实施中,要加强上下游的产业配套与衔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将政府支持、技术研发、专利申请、建立标准、组织生产和工程化建设以及市场拓展等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支持和促进自主创新的产业化发展。此外,在产业化的链式突破过程中,短期内在整个产业链上实现产业化,是不现实的,应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产业化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成果,以提高自主创新产业化的起点。而且,要利用在集成创新中积累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快速内化到自主创新的体系中,为今后的技术跨越进行储备。

2.伴随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随着产品更新加快,部分产品售后服务(如平板电视机等)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的问题日益突出,基础产品标准不统一也对市场规范和环境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其二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形势日益严峻,由于国内法制建设并未健全,导致工作开展相对滞后。其三是代工业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许多无品牌但功能齐全的电子产品,对企业营销思路和行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另外,随着产业融合趋势加快,大型运营商和渠道商不断介入制造业,基于增值服务的产品定制步伐加快,渠道商开始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都使国内品牌企业面临与市场关系割裂的格局。

3.产业发展的生态化要求日益迫切,对我国的挑战极大信息产业兴起一股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热潮。最为典型的代表来自欧盟,近几年先后颁布了ROHS、WEEE、REACH指令,EUP 指令(用能产品的生态化设计要求),这些指令针对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在内的用能产品,在设计阶段,对其生命周期涉及的节能、环保要求,提出全面的框架性指令,将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深远影响:一是产业发展面临全新的理念。企业要从设计源头重视产品的生态发展,建立生态参数档案,并将生态评估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二是出口面临新的壁垒。我出口企业的成本也将大大增加,企业将因原材料、设备更换以及内部机构调整和设计生产流程变革而增加生产成本,相关的检测成本也将提高,这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成本优势是一个新的挑战。

面临着产品的升级与产业的生态化,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就是人才。政府或者企业可以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现有人才的进一步培养和潜在人才的开发,努力保持适当的人才流动性,争取达到人才流动“ 溢出效应”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环境,从而使企业能够在稳定的人力资源的条件下获得稳定的进步,不断开拓创新,提升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竞争力。

中国“的 十一五”规划提出,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一定要在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的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毫无疑问,在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显著性标志的全球性科技革命的进程中,实现这个目标势在必行。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度过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成功地实施信息产业强国战略,要求我们必须优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正确引导电子信息产品需求结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中国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 胡玉梅,戚昌.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2).

[2] 别秀梅,李玉文.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5.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142-01

先进制造技术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竞争能力,对制造技术不断优化及推陈出新而形成的。先进制造技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提出后,至今没有一明确的、公认的定义。

经过近来对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开展的工作,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以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1 先进制造技术特点

(1)先进制造技术贯穿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及使用维修等全过程,成为“市场一产品设计一制造一市场”的大系统。而传统制造工程一般单指加工过程。

(2)先进制造技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管理技术等的最新成果,各专业、学科间不断交叉、融合,其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

(3)先进制造技术是技术、组织与管理的有机集成,特别重视制造过程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简化及合理化。

(4)先进制造技术并不追求高度自动化或计算机化,而是通过强调以人为中心,实现自主和自律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相互协调性。

(5)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高度开放、具有高度自组织能力的系统,通过大力协作,充分、合理地利用全球资源,不断生产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

2 先进制造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21世纪制造业仍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拥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先进制造技术仍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技术之一,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撑。

21世纪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面临如下挑战与机遇。

2.1 有限的资源与日益增长的环保压力的挑战

地球这个宇宙中的一个村落已日益“变小”,环境污染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有限的资源正威胁着人类的持续发展。因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21世纪人类的一个重要课题。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紧缺与环保压力。绿色制造是21世纪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绿色设计技术、产品的拆卸与回收技术、生态工厂的循环式制造技术将得到迅速的发展。

2.2 消费观念变革及市场剧烈竞争

21世纪消费者的行为更具有选择性,“客户化、小批量、快速交货”的要求不断增加,批量生产的产品逐渐为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所取代,产品的生产与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市场的动态多变性以及剧烈的竞争迫使制造业改变策略。

2.3 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挑战

随着世界自由贸易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及全球交通运输体系和通信网络的建立,国际经济合作与交往日趋紧密,全球产业界进入了结构大调整的重要时期,世界正在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制造业的全球化与一体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制造技术的发展必须与此相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必将是全球化的生产模式。

2.4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21世纪的制造业正在从以机器为特征的传统技术时代向着以信息为特征的系统技术时代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大大促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3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市场需求个性化与多样化,未来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向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清洁化、集成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3.1 信息技术越来越重要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正在以人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发展,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信息投人已成为决定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信息技术也正在向制造技术注入和融合,促进制造技术不断发展。可以说先进制造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注入有关。信息技术是推动制造技术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促进着设计技术的现代化,加工制造的精密化、快速化,自动化技术的柔性化、智能化以及整个制造过程的网络化、全球化。各种先进生产模式的发展,如CIMS、并行工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企业与虚拟制造,也无不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撑。通过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企业生产的柔性和敏捷性大大提高。

3.2 集成程度越来越高

集成的作用是将原来独立运行的多个单元系统集成为一个能协调工作的、功能更强的新系统。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经过统一规划设计,分析原技术和单元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并进行优化重组而实现的。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促进了制造企业的功能集成。功能集成要借助现代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同时还要强调人的集成。

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程度越来越高,使得专业、学科问的界限逐渐淡化、消失。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加工、检测、物流、装配过程以及设计、制造过程等逐步走向一体化,专业车间、专用设备的概念逐渐淡化,不同专业的技术甚至设备集成为先进制造技术逐渐增多。先进制造技术的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使得系统越来越复杂。由于计算机、知识工程及制造软件系统的使用,一些先进制造技术的智能化越来越高,能够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可以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制造生产。

3.3 趋向绿色制造

先进制造技术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应该大大减少能耗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得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放最小,对资源利用效率最高,这就是绿色制造。日趋严格的环境与资源的约束,使绿色制造业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制造业不仅要解决生产过程的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为社会提供在全寿命周期内没有污染、节约资源的产品。因此,绿色制造将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特征。先进制造技术应该充分体现绿色制造,使产品在生命周期符合环保、人类健康、能耗低、资源利用率高的要求。

3.4 越来越多地使用虚拟技术

从本质上讲,虚拟制造技术是对真实制造过程的动态模拟、仿真,是在计算机上制造数字化产品,经过模拟仿真使产品外形设计、布局设计、加工及装配过程达到优化产品的设计及工艺过程、优化制造环境配置和生产供给计划、优化制造过程并改进制造系统的目的,用来改善各个层次的决策和控制。虚拟制造从根本上改变了设计、试制、修改设计、规模生产的传统制造模式。在产品真正制出之前,在虚拟制造环境中生成软产品原型(Soft Prototype)代替传统的硬样品(Hard Prototype)进行试验,对其性能和可制造性进行预测和评价,从而缩短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提高系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最新的进展是在并行工程环境下,开展虚拟成形制造,使得在产品的设计完成时,成形制造的准备工作也同时完成。

参考文献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9

关键词:淄博;制造业服务化发展

制造业服务化,是指通过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制造业投入产出活动中的比重,促进制造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服务增值延伸的过程。制造业服务化是当今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各国提升制造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及时把握全球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最新趋势,把制造业服务化作为我市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加快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必然选择。

一、制造业服务化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工业4.0”等新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来增加其核心产品的价值,有些制造业企业甚至宣称所销售的不再是产品而是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制造业正在“软化”,其作为服务业的属性日益强化,形成了当今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造业中间投入呈现服务化趋势。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信息网络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加快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从制造业投入的结构看,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化的趋势正在强化。如OECD各成员国中,从制造业对服务活动的依赖度看,日本、法国、澳大利亚、英国90年代中期比70年代早期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德国90年代中期比80年代早期也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加拿大、美国、丹麦、荷兰,如果考虑90年代中期的数据,依赖度增长幅度也较大。尽管各国制造业对服务的投入增长幅度不同,但总体来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呈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二)跨国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制造业产品中服务含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把服务作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制造业成为同时对物质、信息和知识进行处理的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产业。传统的三次产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物质生产投入不断融入更多的服务业务,物质产品的产出形态体现出功能性和服务性。在此背景下,企业纷纷寻求战略转型,转让产品制造业务,集中力量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和全方位的服务,并逐步向服务渗透和转型。IBM、通用电气、英国罗尔斯罗伊斯(罗罗)等当今世界知名的装备制造跨国企业集团,通过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创新、流程再造等,实现了差别化竞争,开创了新的利润来源,率先实现了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全面转变,以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如IBM现已成功转型为全球最大的硬件、网络和软件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通用电气的“技术+管理+服务”所创造的产值已经占到公司总产值的2/3以上。

(三)制造企业服务业务收入比重不断提高。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三次产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产品形态呈现出功能性和服务性特点,制造业产出中服务产出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30年间,OECD成员国制造业产出中服务产出所占比重翻了一番,由15%上升至30%。其中,航空、国防、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都属于服务业务收入占比较高的领域。当前,跨国制造企业服务收入占到总收入的25%以上,其中有20%的企业其服务收入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如IBM 包括技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在内的服务业务收入更是占到公司总收入的80%以上。

二、淄博市制造业服务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顺应国内外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趋势,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我市制造业改造升级、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的必要之路。然而,除了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变相当缓慢和谨慎,存在一些突出的制约因素:

(一)制造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服务化程度偏低。我市总体上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传统产业依然占有支配性地位。从工业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工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集约化程度低、装备水平落后,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据调查,我市塑料原料的本地消化率不到35%,合成橡胶的本地消化率不到10%,氧化铝的本地消化率不到30%,聚乙烯的本地消化率不到40%。广饶县橡胶轮胎总产能1.4亿条,其中子午胎产能1.1亿条,在建项目全部达产后产能将达到2亿条,约占全国的25%,全省的45%,其原料主要来自齐鲁石化。我市是一个化工大市,严格说来是一个化工原料大市,尽管精细化工实现收入占化工行业的50%,但精细化工水平仅为35%左右,低于欧美日70-80%的水平,低于国家40%和上海、南京等化工区65%以上水平。企业在价值链的位置,决定了我市制造业与服务相关的业务主要是批发零售、仓储物流等低端服务环节,较少涉足研发设计、品牌经营等高端服务环节。此外,由于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许多领域的企业尚未形成自主研发能力,产品核心技术大多来源于国外,重大技术装备的系统集成能力不强,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技术基础较为薄弱。

(二)生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服务化市场基础薄弱。虽然近年来我市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服务外包等知识密集型、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及新型业态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但由于受体制机制影响等原因,现代服务业市场体系尚不够健全,加之服务业具有无形性、难以量化和只有在接受服务之后才能衡量其质量等特性,使得服务业在不够完善和成熟的市场中形成了较高的交易成本,抑制了生产者服务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力。近年来,虽然我市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加快,2014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41.2%,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78亿元,增长13.4%。但是,服务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2014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1.29亿元,仅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26%,传统服务业高达70%以上,产业规模明显偏小,尚未形成相当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不能形成足以带动全市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产业优势。

(三)针对生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近年来,特别是鲁政发〔2013〕25号、淄政发〔2013〕44号两个文件出台以来,全市服务业发展意识、氛围有所加强,但全市上下加快生产业发展的意识、氛围、环境仍然明显不足。一是全市上下仍然没有真正把加快发展生产业放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地位认真加以对待,对当前国内外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认识不足。二是多数制造业企业仍然把生产环节作为企业活动的中心,对企业价值链中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加工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不够重视,投入不多。三是政策环境仍然不够优化。一方面,淄政发[2013]44号文件以及各级已经出台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另一方面,从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来看,无论是含金量,还是可操作性,与其他城市相比,没有实质性突破,难以吸引优质服务业资源要素向我市聚集;第三,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资源要素供给能力不足,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非常明显。

三、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传统观念,鼓励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基于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和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源泉。当前需要摒弃制造业仅仅是“生产商”的观念,在信息化和服务化的融合背景下,积极探索成为发明设计商、市场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的具体路径。一是相关部门应组织开展制造业服务化专题研讨,研究制定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指导意见,建立制造服务融合的专项基金,组建促进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运营的各类平台,协助企业进行服务创新。要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双轮驱动”产业发展模式,将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建立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企业要顺应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抓住制造业服务化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创新服务理念,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看准市场机会,较早进入所在制造行业服务市场。三是建立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运营的创新发展平台,协助企业开展服务创新、研发创新、盈利模式创新等活动。要利用多种手段和渠道吸引生产要素投向制造企业生产部门,国家和地方通过奖励等多种措施引导服务化企业联合、重组,走品牌道路,在制造研发、分销、维护等若干生产领域培育出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与跨国公司相抗衡。

(二)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是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举措。一是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将信息网络技术广泛渗透于多个环节,比如,产品设计、技术研发、集成制造、质量管理、测试认证、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大力发展数字化制造技术、3D 打印技术、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提高制造的敏捷性和柔性,提高产品质量和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三是鼓励制造业企业以信息化为抓手,不断拓宽价值链,实现生产运营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客户提供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突出载体建设,着力推进生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一是创建集技术研发、技术测试、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一体的“制造业公共技术综合服务平台”,集中人才、技术、资本、高精尖仪器设备等资源,为制造业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新技术咨询、研究成果推广、标准体系建设等技术服务,打造促进生产业发展的样板工程。二是集中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或园区。目前,全市共有1个部级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个专业化产业园区,这些园区均是以制造业为主,而专门的服务业园区建设比较滞后。目前,要按照发展要素和优惠政策向集聚区聚焦、倾斜的要求,集中抓好石化产品物流园、齐鲁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新材料物流中心及以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为依托的淄博新区金融中心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充分发挥集聚区的集聚效应和政策优势,吸引一批相同、相似、相近生产业企业入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尽快形成集群化发展优势。三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通过税收优惠、放宽审贷、项目融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渠道吸引产业要素和民间资本投向生产业,解决生产服务商发展难的问题。同时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构建起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加速等生产活动从制造业企业剥离,实现生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10

制造业分析报告

2015年8月

目 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 4

1、行政主管部门 .....................................................................................................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 4

二、行业概况 ............................................................................................ 6

1、厨房专用设备行业介绍 ..................................................................................... 6

2、行业产业链及价值链 ......................................................................................... 7

三、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 8

1、资金壁垒 ............................................................................................................. 8

2、技术壁垒 ............................................................................................................. 8

3、经验和人才壁垒 ................................................................................................. 9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 9

1、有利因素 ............................................................................................................. 9

(1)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 9

(2)产业政策扶持 ................................................................................................................. 9

(3)市场空间广阔 ............................................................................................................... 10

2、不利因素 ........................................................................................................... 10

(1)市场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 10

①厨房专用设备行业标准多且不一致 ....................................................................... 10

②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不规范 ....................................................................... 11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 11

五、厨房设备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市场规模 .................................. 11

1、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 11

(1)厨房设备智能化,款式多样,功能齐全 ................................................................... 14

(2)走向全球化是必然趋势 ............................................................................................... 14

(3)品种向多样性和功能性方向发展 ............................................................................... 15

(4)中高端厨具市场分量加重 ........................................................................................... 15

(5)厨房设备套装化 ........................................................................................................... 15

2、市场规模 ........................................................................................................... 16

六、行业风险 .......................................................................................... 18

1、营销风险 ........................................................................................................... 18

2、核心竞争力缺失风险 ....................................................................................... 18

七、行业竞争态势和市场化程度 .......................................................... 19

1、中小企业及小作坊生产企业众多 ................................................................... 19

2、少数优势企业快速成长,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 20

3、部分有实力的国外跨国专用设备制造企业进入我国厨房专用设备市场 ... 20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政主管部门

厨房专用设备制造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工业行业和信息化产业的监督管理,其职责包括: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11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机械制造技术特点

1.1系统性

在机械制造当中,信息、传感、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等科技都得到了全面体现,而且现代化系统管理技术也得到了全面体现,其中有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以及销售等。在机械制造行业发展中,需要将先进科学技术与旧技术进行持续衔接,以此实现对机械制造整个生产中的能量、物质以及信息流进行系统化控制。

1.2统一性

从原有模式进行分析,根据市场本质,其竞争核心内容便是为了提高生产率。但在国际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下,机械制造想要有效的占领市场,其手段已发生了改变,原有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已转向生产投资、时间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等。而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应有效协调以上三者并使其变得完整统一。

1.3综合性

机械制造技术不应局限于产品制造,而应全方面进行,其中涉及市场调查、新品研发、产品设计、前期准备、生产加工以及销售服务等,而且要让这些环节成为高度协调和适应的整体,从而全面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综合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2机械制造技术现状

我国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逐步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再加上借鉴国外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行业逐渐正向现代化快速发展。但对于核心领域以及新型科技方面的运用,和国外相比依旧非常落后。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也不平衡,重工业基地已达到了现代化机械制造,而比较落后的地区仍使用传统生产模式[1]。

3未来发展趋势

3.1自动化

自动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产品生产过程当中,大量的降低了人力方面的劳动,将需要人工进行的工作交给机器,利用计算机技术高度集中的进行制造操作,在整个过程中都是机器自动化操作。在当今社会甚至是未来,自动化技术都属于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高度自动化生产产品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帮助机械制造行业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全新转机,使设备重量以及体积得以缩小,并且操作起来更容易进行控制。

3.2全球化

社会正在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每一个企业都会使用到计算机、软件、虚拟和网络通信等信息化技术,不同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研究也会不一样,最后都会根据自身优势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逐渐出现了企业联合合作模式,通过学习其优势实现共赢的效果,这种模式的合作是以竞争为基础,使企业在同行之间的竞争优势得到提升,展现出了制造领域的优势[2]。

3.3虚拟化

虚拟化发展趋势则针对的是不同产品,机械制造产品在生产整个过程中采取模拟演示来加强产品控制,其目的便是保证生产最优化,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更直观了解,使生产周期得到了缩短,将生产效率提高了[3]。虚拟化可以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应用。模拟演示系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利用计算机软件将生产产品依次按照大小型号先后顺序来进行排列组合,确保可以进行正常的操作,从而实现质量性能方面的提高,不要在生产中发生误差,以至于损坏产品。

3.4网络化

在21世纪最流行的便是网络化,十年以前还没有几个领域应用到网络化,发展中国家的机械制造行业更没有人们知道网络化应用,近些年来人们已发现了网络化应用的绝对性好处,因此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人们也越来越多,如今网络化课程已融入每个行业。

3.5绿色化

绿色化属于全球共同探讨的话题,国家进行绿色化生产能够保障其长期可持续发展,机械制造绿色化为设计、材料、设备、生产、产品、包装、回收以及技术等方面的绿色化。机械制造绿色化是为了减少负面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从材料和能源方面提高其利用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机械制造技术正面临着巨大的转折,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和发展上都有极大的晋升空间,而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则要有计划地进行稳步实施,以最短的时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加大机械制造业投入力度,培养机械制造人才,使我国机械制造技术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飞.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技术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6(20):130.

[2]赵旭.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16,47(6):90-91.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12

【论文关键词】发展趋势;营销管理;营销战略

一、消费者行为的发展趋势

消费者行为的发展和变化是促进营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和时代最重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科技,以及消费者因科技而拥有更高的知识和能力。现在他们的行为正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注重价值取向,追求个性化、独特化。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仅考虑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还追求其附加价值。同时.个性化已逐渐成为现代人性格的一大特征,其号召力还会进一步上升“人们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去寻求、表达、确认并且肯定一种存在的感觉”

(二)信息索取趋于多、捷、便。互联网的运用和发展,正逐步减少和消除因信息不对称和高昂的信息成本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和不便。

(三)关注和重视社会利益。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使消费者在满足个体消费需求的同时,更注重保护生环境,防止污染.节省及再利用资源。

(四)消费者的奢华路线。消费者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五)追求便利的要求日益突出,超市和大卖场日益成为购物首选。根据ac尼尔森的购物者趋势调查,80%的中国消费者每周光顾超市或者大卖场。而同等比例的消费者在这些场所的日用品支出超过了其他渠道。

(六)高度竞争的市场,忠诚度不高的顾客。现代代业态的发展为中国购物者带来了便利、实惠、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更多的营业时间。

二、营销管理未来的几大发展趋势

(一)知识化趋势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知识将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尽管这并非是排斥资本的重要性,但资本作为重要资源的地位将趋于下降。营销管理的知识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企业要想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地发展,就必须设法变成能使各阶层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中形成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尊重知识、运用知识的良好风气,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到创造未来,把握未来。

(二)数字化趋势新经济形势下,数字信息将取代模拟信号,信息处于数字形式之中,许多不同形式的信息被合成、创造,并以光速压缩传送,这为营销形式的变革创造了空前的物质前提。而顺应营销形式的数字化走向。营销管理也必然广泛地采用数字化技术,才会更为科学有效。

(三)个性化趋势市场的细分化和个性化是未来市场发展总的趋势。个性化的营销最终是以产品满足单个消费者需求为归宿的。因此,个性化的营销强化了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营销管理的目标将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转向开拓业务、提高顾客忠诚度。

(四)网络化趋势网络是新经济发展的基石。一方面网络经济将迫使许多企业进行必要的改建和调整,另一方面,从产品的研发、设计规划、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都将更多地采用数字网络。

(五)非价格竞争趋势在传统的经营条件下,由于产品、服务各方面不存在大的差异.这往往容易使企业陷入价格竞争。而新的经济条件下,产品和服务日趋专业化、个性化、差异性,因此企业竞争。将采用为顾客提供更具特色、更能适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形式展开。

(六)合作化趋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但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性决定了企业之间在知识和信息的占有和使用上不仅存在竞争,还必然导致合作。共享知识、共用信息将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增强企业竞争力,而网络技术的应用又为共享知识提供了可能,

三、企业的营销战略应进行相应调整

为满足消费者心理和行为转变的需要。企业的营销战略应进行相应调整。主要有:

(一)在营销理念上,从满足消费者需要到满足消费者欲望和增加顾客体验转变。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消费者者经从满足基本需要向增加消费体验方向转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要把你的产品和服务从满足需要提升到满足欲望和增加客户体验.必须建立全公司营销导向,并且在市场细分战略上,使用欲望细分,是一种依据顾客价值观念来划分市场的方法什么对他们来说最重要,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这是理解顾客购买原因的关键。

(二)营销重点放在满足消费者心理、精神及情感需求上。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靠单纯的硬性广告轰炸就能提升品牌附加价值并大获其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中国不少品牌已通过广告完成了品牌初级资产的今天,要把满足消费者欲望和创造体验作为抢占消费者心智的重点。让消费者真切地感受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发自肺腑地认同它。

在产品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单纯的利益需求不足以打动消费者的心,而能满足消费者自尊、自我实现的高层次品味追求,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因此,结合企业产品的特点及消费心理,提出征服消费者内心的“品味”概念。创造一种强调体验的品牌形象确属时代的必然要求。世界著名的宝洁公司明确指出,品牌有三重天:从基本的清洁功能型到中层的时尚型,最高境界是品牌精神行销。

(三)在促销战略上,创意强化体验的品牌形象。今天,消费市场已进入成熟期阶段,消费者的需求也早已超脱“质”的阶段,而进入较高层次的“品味”水准,品味不是商品,而是概念,所以2l世纪商品推广重点应为不是卖商品本身,而是卖概念为主的推广策略,即创造一种强调体验的品牌形象,顾客们就会蜂拥而至,争取购买,拥有、使用这种商品。

(四)在营销策略上,讲究品牌整合营销营销的终极目的在于建立品牌,实现不营而销。品牌整合营销包括几个方面:

其一是强势品牌之间的联合,比如可口可乐与传奇的整合、娃哈哈与qq的捆绑销售等,互联网的快速聚集人气必然通过与传统产业的整合来实现增值。其二是传播推广策略的整合。公众、户外、网络和电视等多哥广播频道的联合推进。空中传播形象,地面攻打消费防火墙,在生活圈的媒体群中全方位的让消费者感受,终端临门一脚让消费者掏腰包。其三是品牌的延伸和拓展。长虹出了手机,吉利除了轿车还有几所学校。联想除了电脑还有地产等。企业家们永远不会安心于一时一地的做生意。国际是工厂,全球是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