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阅读科技论文

阅读科技论文

时间:2022-06-01 15:49:34

阅读科技论文

阅读科技论文范文1

关键词:国际技术;科技英语;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的发展,大量的科技资料和文献从国外涌进来,科技的进步需要交流和借鉴,科技英语阅读能力成为科技工作者不可或缺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高校都专门开展了科技英语的课程,然而对于科技英语,由于它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对关于专业性知识的介绍和阐释,其词汇,句式和文章结构与普通的阅读文章不同,具有其特殊性。结合其特殊性,本文在图示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一些特定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一. 图示理论

Bartlett(1932)提出 :所谓“图式”(Schemata)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指一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的集结,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记忆的存在方式。

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按照该理论,人脑中所保存的一切知识都能分成单元、“组块”和系统。这些单元、“组块”和系统就是图式。图式主要功能是用来解释说明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过程,其基本功能是:(1)构建。人们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原来的知识图示的作用,来帮助理解新知识。(2)推论。人们可以利用图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基于掌握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和与预测,以至于获得更多的知识。(3)搜索。人们在面临问题时,会自动的搜索和解决问题,利用原有的知识与知识图式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4)整合。 人们把新输入的信息纳入图式的框架中,与相应的知识信息联系起来,使知识,图示具体化并融为一体。

二、图式与阅读理解的内在关系

图式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解释说明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过程,而阅读理解是运用图式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和反馈。认知心理学指出,理解的主要机制是,当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图式之后,图式中的信息就会与阅读材料中的信息结合达到某种共鸣,他们会用图式去认识新知识,或者改变旧图式,用以接受新知识。 图式理论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有效率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图示理论正是用这种理论才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传统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自下而上(bottom-up)被动解码过程,该过程被称为“依据文章处理法”(text-based)。即是:阅读文章是需要从最小的语言单位开始,词,句子, 段落,篇章,随着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阅读不仅是指自下而上的心理过程,而且还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还被称为“依据知识处理法”(knowledge-based)。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不仅依靠语言知识,还依靠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因此在指导科技英语阅读的方法方面,我们要重视两者,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背景及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科技英语阅读的的特点

1.科技词汇多及缩略词多。通过对这些科技词汇和缩略词的记忆,在头脑中形成图示,就可以在日后的科技英语阅读中灵活的运用这些图示,这样可以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ACPR ― adjacent-channel power ratio 邻频功率比

ADC ―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模数转换

2在科技英语中可以广泛的使用一些固定的句式或者固定搭配,比如被动语态的广泛运用。

三、在图示理论下的科技英语阅读

(1).培养学生积累科技背景知识与词汇知识的习惯,以至于更好的丰富,激活和建构图示。

根据阅读图示理论,读者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要运用词素、词汇和句法知识,同时还要能动地借助大脑中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对语料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背景知识和语料信息的互

动过程中获得语义的理解。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的丰富自己的科技背景知识,可以多阅读科技书籍和报纸,这样可以减少科技英语阅读过程的困难。再者,学生要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科技词汇,科学的运用词根,词缀的记忆方法,有效的记忆和推测科技文章中词汇的意思。另外,老师在学生进行科技英语阅读之前,最好把相关的知识背介绍一下,这样可以有效的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示。

(2)从表,数据和图中激活图示,更快更有效的理解科技文章。

在科技英语中,经常会包含大量的图、表和实验数据,这些视觉性的图表信息比文字信息更为清晰和容易把握。如果在阅读前先查看这些图表或者实验数据,就可以快速的调动头脑中相关的图示,这样就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意思。

(3)善用习惯用语。

在科技英语中经常会用到一些常用的句式或者词语的固定搭配,比如 :the oxygen atom is 16 times as heavy as the hydrogen atom.The body must dissipate heat as fast as it produces it.“as”的连用简洁的表达“和…一样。 The ratio of air to fuel for which perfect combustion takes place is called stoichiometry.实现完全燃烧时的空气和燃烧的比率称为化学当量比。Let x be the sum of a and b.设x为a与b之和。

通过对这些固定句式或者固定搭配的掌握,在脑子里记忆这些图示,就可以在以后的科技英语阅读中灵活的运用这些图示,这样就可以提过阅读的速度和准确度。

结语:

随着科技交流越来越频繁,科技英语阅读的能力也越来越重要,本文简单了介绍了科技英语阅读的特点和图示理论,并在图示理论的视角下提出了培养学生积累科技背景知识与词汇知识的习惯,从表,数据和图中激活图示和善用习惯用语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杜秀莲.图示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8(11)

[2] 唐金莲.科技英语阅读策略与技巧 [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

阅读科技论文范文2

一、提升期刊微信消息阅读量的策略

无论是传统期刊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优质的内容都是提升阅读量的法宝。但是,新媒体时代,信息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除了优质的内容,还要依靠一些传播技巧。1.准确定位读者,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微信消息发送之前,学术期刊推送者应做好读者群体的定位,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各种渠道调查读者关注的内容,尽量结合期刊自身的特色推送读者所需要的微信消息。学术期刊是小众化、专业化的期刊,读者一般是所在学科的工作者和研究者。如编辑出版类期刊,主要读者是编辑出版工作者及编辑出版研究人员等,这类读者一般关注两个问题:实务和科研。编辑出版类期刊应尽量结合这部分读者的需求及刊物自身特点选择和推送微信消息。如《编辑之友》的汉语基础知识、《中国编辑》《科技与出版》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消息都与读者紧密相关,因此,这类微信消息获得了较大的阅读量。2.加工图文消息,满足读者浅阅读要求在学术期刊微信消息推送方面,移动终端硬件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学术期刊微信消息阅读以浅阅读为主。所以,篇幅较长的微信消息最好经过编辑加工,以满足读者的浅阅读需求。在微信消息阅读界面,信息标题及配图是决定读者是否阅读的第一步,尤其是标题,要生动有趣、简洁直观,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微信标题字数可控制在64字以内,但有研究认为,为方便转发和阅读,微信标题字数控制在14字以内更好[2]。比如《编辑之友》推送的母刊论文阅读量较大,在阅读量500次以上的母刊论文中,《编辑之友》的论文占比近三成,这与其对母刊论文进行二次加工之后再发送有关。如《编辑之友》推送的微信消息《如何看待排行榜》,该标题简洁直观,以疑问句形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量高达926次,而这个微信消息的原文标题为《摒弃排行榜:走向科学评价的第一步》。另外,笔者建议信息推送界面设计应简洁直观,最好以作者姓名+简短标题+配图的形式呈现,其他信息过多反而会干扰读者阅读。配图最好与标题互补,且能美化界面。文章内容最好有专门的编辑人员整理加工,将核心内容呈现给读者,而不是简单地掐头去尾。如果篇幅过长,可分多次推送给读者。总之,母刊论文的推送必须考虑读者浅阅读的需求。3.找准时机,向读者推送相关信息结合节日及热点事件推送微信消息,容易引起读者关注并引发共鸣。比如《编辑之友》向读者推送与各节日相关的出版物,母亲节推送的《编辑之友:追忆逝水流年(58)——邮票上的母亲节》,阅读量达到928次。有关出版考试的信息应尽量在每年的6月至10月推送。如《科技与出版》与《中国编辑》在这个时期发送的消息阅读量较大,与其形成对比的是,《科技与出版》在2014年4月了8条、在2015年4月了7条关于资格考试的消息,阅读量都不大。因此,微信消息的推送也要选好时机。

二、编辑出版类CSSCI核心期刊微信消息推送情况调查

笔者选取了7种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推送微信消息的编辑出版类期刊——《编辑之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编辑》《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编辑学刊》《出版科学》为研究对象,这7种期刊恰好属于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笔者全面调查了这7种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微信消息,包括开始发送微信消息的时间、微信消息推送频次、微信消息的阅读量等。查询方式为,关注这7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界面,查看历史消息,获取所需数据。为了减少误差,调查截止时间控制在2016年7月24日至30日。调查数据显示,《科技与出版》最早开始推送微信消息(2013年12月19日),微信消息的推送数量最多(595条);《中国编辑》微信消息的推送次数最多(176次);微信消息的篇均阅读量排名由高到低为《编辑之友》《中国编辑》《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刊》《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出版科学》。笔者调查发现,这类期刊微信消息内容主要包括母刊论文、最新目录、会议通知、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以及期刊和出版业相关新闻等。

三、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阅读量大的微信消息内容

1.与编辑出版相关的汉语基础知识汉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字、词汇、语法、标点等,是编辑出版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在这7种期刊中,《编辑之友》向读者推送的基础知识受到读者广泛关注。从2015年3月20日至2016年7月23日,《编辑之友》共推送与基础知识相关的消息45条,篇均阅读量达到749次,远高于该刊消息篇均阅读量450次。如2016年5月6日推送的《编辑之友:标点符号难点整理》,阅读量高达1984次,12人点赞;2016年6月17日推送的《编辑之友:测测您的改错水平,这些成语,您能改对多少?》,阅读量1132次,7人点赞。从以上数据来看,汉语基础知识是编辑出版类期刊读者比较关注的一项内容,所以,编辑出版类期刊应该结合本刊情况,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适时地推送相关消息。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2001年8月,人事处和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国家统一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信息是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信息。编辑出版类期刊的读者主要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工作人员及从事编辑出版研究的研究人员,所以在的微信消息中,与出版考试内容相关的消息阅读量也比较大。出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每年的6—7月,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0月。所以,在此时间段推送的考试相关消息容易受到读者关注。《科技与出版》在2014—2016年的6—7月向读者推送出版考试相关信息、订阅考试用书及考前辅导的信息,为备考的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受到读者的关注。如其在2015年5月29日备考季推送的《出版专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即将出新版》,阅读量达到723次。《中国编辑》在考试前夕向读者系统推送的考试备考指南、考试真题及答案,也吸引了大量出版资格考试备考者关注。如2015年9月7日至15日备考的攻坚阶段,《中国编辑》连续推出9期《考试备考指南》和《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2005—2014)历年真题及答案,持续产生很大的阅读量。由此可见,推送考试相关消息要准确把握时间。3.编辑出版大家风采展示近年来,编辑出版界涌现了一批后起之秀,这些编辑出版家在其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是众多编辑的楷模。编辑出版大家的先进理念、工作态度、编辑出版经验以及对编辑出版界最新理论导向的阐释都是读者关注的内容。《中国编辑》母刊设有“编辑风采”栏目,主要采用访谈、记叙以及回忆录的形式与读者分享编辑出版大家的风采,包括编辑经验、先进的理念及个人的生活、兴趣爱好等,篇幅一般较短,形式比较自由,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编辑》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了十几位编辑出版大家的消息,如宋文、汪忠、周慧琳、韦志榕、汪家明、张纪臣、王刘纯、李毅峰、林阳、黄书元、郜宗、郝振省、沈鹏、胡小罕等。这些活跃在编辑出版界第一线的大家,有的是新闻出版广电局及编辑学会的领导、有的是出版社的社长,有的是编辑家及艺术家等,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此类消息篇均阅读量高达910次,远远超过学术期刊消息的平均阅读量。如2015年8月5日推送的《在编辑出版与学术研究中寻觅书法情怀——记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阅读量高达2764次,40人点赞。因此,这类微信消息是编辑出版类期刊出版者重点推介的内容之一。4.母刊论文对于大部分期刊而言,母刊论文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必推内容。在这7种核心期刊中,除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其余6种期刊推送了母刊论文。因此,笔者特意调查了这些学术期刊所推送的阅读量较大的母刊论文,根据阅读量、点赞数、信息来源、推送时间进行了综合排列,总结归纳出普遍规律——阅读量较大的文章最好经过专门的总结提炼,同时具有“实”“新”“全”的特点。“实”——实用性强,编辑出版工作者可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如阅读量排在第1位的《书稿质量检查与编辑加工要求》,该消息从书稿质量检查的文字和体例要求入手,详细阐释了编辑加工的原则、具体要求和灵活变通等相关经验,对新入职的图书编辑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量排在第2位的《编辑的责与守——以文学编辑为例》,该文作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30多年的编辑大家,她现身说法,以自己编辑出版的作品《历史的天空》《尘埃落定》为例,讲述了一个优秀的编辑应具有的几种能力,即与作家沟通的能力、强大的忍耐力及选题组稿策划的能力,让普通图书出版编辑受益匪浅。阅读量排在第3位的《论编辑的“编界”与质检的“罚点”——兼“华东师大版质检补充办法”解读》、排在第5位的《出版精品是这样打造的——基于编辑工作视角的思考》,以及排在第9位的《论编辑的学养》,其文章内容与编辑出版工作实际紧密关联,能给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新”——新媒体、新理论、新规划。新媒体是编辑出版类期刊关注的热点。如阅读量排在第4位的《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活力何在?》和排在第8位的《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发表了与新媒体有关的内容。排在第6位的《关于“十三五”新闻出版科技体系建设思考》则阐述了编辑出版领域的新规划和导向,这些新媒体、新理论、新规划往往容易受到读者关注。“全”——编辑出版领域研究的全面总结。这一类信息相当于综述研究,读者可以从中获知编辑出版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如《2014年传播学十大热题》就是对2014年传播学的全面总结。因此,笔者建议编辑出版类期刊在母刊论文的微信消息推送上多考虑具有以上特征的论文。5.其他除了以上内容,编辑出版界的新政策、重大新闻及培训通知等也是读者关注的内容。如2015年12月28日,《科技与出版》第一时间推送了《北京市数字编辑首评职称》的消息,由于这条消息关系编辑出版者的切身利益,受到大量读者的关注。因此,这条微信消息赢得了这7种核心期刊微信消息的最高阅读量——浏览2937次,16人点赞。另外,按照国家规定,已获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还要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以提高工作能力。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可见,继续教育培训的信息也是读者关注的内容。

阅读科技论文范文3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有哪些呢?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该怎么写?在语文教学改革文本的最后参考文献注释注明越来越严格,故此小编本章给大家提供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写作的参考标准。

      文献参考:

[1]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9.

[2]王启航.批注式阅读实用功能浅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6.

[3]丁丽娟.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批注式阅读教学探微[J].教学月刊(中学上旬版),2006,8.

[4]葛炳芳.HighSchoolReadingInstruction:asimplePerspe-ctive[J].一线教师,2010(2):4-8.

[5]张淳.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2):66-69.

[6]张冠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12):20-24.

[7]贵丽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9.

[8]林玉岩.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4(18).

[9]王晓青.培养文体意识体会语言内涵[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95-98.

[10]龚朝霞.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1]敖惠敏.通过预制语块模式教学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技能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2]徐小娟.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3]王喜娟.试分析文化背景知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下),2015,(02).

[14]杨亚军,戴立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15]高夕照,陈静波.江苏省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及高三复习教学建议[J].考试周刊,2007,(0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17]刘守兰,1999,《中学英语教学基本功》,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8]郝振甫,1987,《怎样提高英语阅读技能》,湖南大学出版社.

[19]程晓堂,郑敏,2002,《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吴松江,2000,《英语阅读理解方法与技巧》,上海教育出版社.

[21]董作亮.浅谈品评式阅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2]周韫轶.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2).

[23]许玉梅.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探索[J].课外语文,2013(22).

[24][2]翁珲珲.高职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载体实践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6

[25]钟家宝.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26]赵云丽.近十年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综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27]孟琳.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之我见[J].读与写杂志,2012,36(15):41-42

[28]徐苏萍.试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05):35-38

[29]刘洪权.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大关键.中国教育报,2001-8-2.

[30]王意如.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31]李晓秋.谈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知报,2010.

[32]王小玲.中学生课外阅读浅析.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10).

[33]陈建联.关于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8).

[34]关国山.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研究与探索[J].青年文学家,2009(23).

[35]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6]陶行知.行知教育论著百篇[C].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37]胡建民.试论中国古代阅读教学思想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8]卢素侠.古代阅读教学方法的传承与创新[J].时代文学,2008,(15).

[39]施茂枝.阅读教学新思维[J].福建教育,2000,(2).

[40]白金声.谈“以读为本”的古代阅读教学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J].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3).

[41]李瑞芬.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42]陈晓雪.比较阅读法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43]辛星.小學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44]邵正斌.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校园英语(上旬),2015(7)

[45]林妃霞.初中英语阅读训练及技巧点拨.考试周刊,2015(75)

[46]刘伟芳.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策略.未来英才,2016(19)

[47]陈萍.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及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

[48]张雪辉.论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建构[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08)

[49]张晓斌,闫永兵.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3(05)

[50]杨洪波,周汉添.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的建构[J].新课程学习(上),2013(02)

[51]徐文凯,卢娟.对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26)

[52]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培养模式及其存在问题”,江苏教育研究,2014(4)

[53]李楠.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4(20)

[54]曾锦霞.小学语文阅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考试周刊,2016(67)

[55]庞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0)

[56]齐雅萍,邓鑫.大连市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2).

[57]严奇景.字词虽小,文章却大——也谈初中语文字词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6).

[58]林奕峰.书声琅琅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读书文摘,2016(14).

[59]付煜.探究性阅读的异化及其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60]王小珠.运用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Z1).

[6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实施:理念与策略[J].网络科技时代,2007(13).

[62]徐学福,宋乃庆.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6).

[63]钱静.宏观解读和微观解析相结合创设高效课堂—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J].英语教师,2015,(09):89-94.

[64]刘庆瑜,李湄,黄慧.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与课堂互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90-192.

阅读科技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专业文献研读;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115―02

专业文献研读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提升专业素质、拓展专业思维和丰富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在专业文献研读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缓解这些问题以进一步改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文献研读质量一直是高校专家学者重视的教学研究问题之一。因此,开展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文献研读存在问题的广泛讨论,进而探讨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文献研读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和途径,这将可以促进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助于深化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1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文献研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在专业文献研读方面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主要问题。

1.1思想意识不重视专业文献研读

尽管在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专业文献研读是一门必修课,但部分本科生却存在一种固有的思维,即该课程的内容涉及到的专业理论甚多,研读的专业文献专业术语众多,文献资料比较枯燥冗长乏味,而且其对日后从事实践性工作的作用不明显,因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重视掌握专业文献研读的关键要领,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在他们提交的课程作业中,不少存在专业术语贫乏或误用、参考资料缺乏针对性,所引文献较少涉及经典论文,百科全书和非学术型资料占有相当的比例。这说明了部分本科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下功夫认真筛选和研读文献,较为草率地罗列良莠不齐的文章敷衍了事,不重视专业文献研读的现象甚为普遍。在课堂教学中,当要求本科生列举工商管理研究方面最有影响力的诸位学者及其主要论著与学术思想时,部分学生却对此支支吾吾、难以启齿;而且常常听到本科生提出应该如何撰写专业文献的类似问题,但却很少听说他们在思考应该如何阅读学术论文的问题,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对专业文献研读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于形成专业文献研读的良好习惯。

1.2学术论文研读量较为缺乏,研读深度较浅

尽管在专业文献研读的课程中,教师总会要求本科生在日常要增加对学术论文的阅读量,这对于本科生熟悉学术论文的基本逻辑、专业术语和写作模式颇有益处,但部分本科生却充耳不闻、置之不理,本科生的阅读量不足的突出表现之一在他们呈交的各类课外学术研究课题申报书中可见一斑,如申报书中基本上没有文献梳理与述评的部分,研究问题的提出缺乏必要的文献基础,研究的内容与现有研究的关系没有涉及,甚至有些申报书连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具体研究内容是什么都模糊不清,等等。虽然有些本科生的课外阅读量较为充分,但就阅读的内容来看,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实用性较强的期刊与文献,例如行业动态、管理实践等,而对于那些学术味道浓厚、最具学术权威性期刊以及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了解却置之甚少。就阅读的深度而言,他们一般只会浏览论文的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等内容,对于论文的具体内容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技术等却基本都一一略过。总而言之,本科生的阅读量仍较为缺乏,阅读深度过于肤浅,而且多为短期行为,缺乏对权威文献的精读与思考。

1.3学术论文研读技巧缺乏,研读能力薄弱

在工商管理专业文献研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本科生常常抱怨不懂得如何检索学术论文,而且学术论文中的专业术语繁多,内容晦涩难懂,尤其是不少工商管理研究的前沿文献属于令不少本科生阅读前就心生畏惧的外文资料,不同文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难以把握,对文献的发展脉络模糊不清,这些都说明了他们尚未掌握学术论文的研读技巧缺乏,研读能力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他们没有在认真领会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的资源自选主题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从而未能形成实用的文献检索技能;第二,他们对学术论文里提出的研究问题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没有感性认识,不明白其要解释的管理现象的概貌和细节,从而难以理解论文作者研究该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与重要性;第三,他们对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了解较少,对学术论文中各部分的作用不明确,从而难以捉住学术论文的精华部分;第四,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对于众多专业学习中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把握不到位,从而难以读懂学术论文中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内容;第五,虽然目前本科生的外语水平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他们往往缺乏对专业外语的系统学习与训练,从而对专业词汇以及专业文献中出现的大段长句、难句感到无所适从。

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文献研读的改善对策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促进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文献研读质量的提升。

2.1优化课程考核评定方式,促进本科生对专业文献的研读意识和习惯

目前专业文献研读课程的考核往往是形式大于实质,其对学生研读专业文献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往往存在不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成绩评定方式,以改变本科生对专业文献研读课程的学习意识与投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加大专业文献研读成果(如书面汇报、课余练习和课堂陈述等)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中的比重,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文献研读习惯和意识。由于大部分本科生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必修课成绩,因此教师在平时成绩的评定上加大对学生专业文献研读成果的奖励力度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研读专业文献的兴趣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启发和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在期末考核中设置一些与专业文献推荐清单中所列内容直接相关的题目,并要求学生在考前复习时对这些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记忆和理解,促使学生在考前复习中进一步巩固对工商管理专业经典论著的融会贯通,从而促进他们在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专业文献的研读意识和习惯。

2.2提供专业必读书目的详细清单并规定阅读汇报的内容,以加强本科生学术论文的研读量与研读深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学术论文的研读量与研读深度,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向学生提供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的推荐研读著作及论文清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该清单中选择规定量或以上的著作和文献,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分阶段研读这些著作与论文并定期以个人作业或小组作业的形式提交研读汇报,研读汇报主要可包括以下内容:研读著作或文献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创新之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不足之处及其改进。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详细审阅这些研读汇报并据此分析学生研读专业文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在课堂上澄清这些问题以及提供正确的研读指引,从而有利于切实改善学生的专业文献研读深度。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形成制定选题的文献综述,文献梳理与述评有助于扩充学生的研读面,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专业研读量。

2.3重视传授本科生专业文献的查阅和研读技巧,培养他们专业文献研读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训练本科生专业文献的查阅和研读技巧,培养他们专业文献研读能力。教师一方面应该将查阅专业文献的基本技巧通过原理介绍、实例演示等方式传授给学生,传授的内容可包括查阅途径、查阅规则、常用文献资源库、权威期刊与出版社清单等。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向学生详细地说明专业文献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并通过选取工商管理权威期刊的经典文献作为例子,深入浅出地展示高质量的专业文献具有的共同特征以及判别专业文献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由于研究方法存在多样性(如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均有多种方法),故在归结工商管理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范式时,教师除了澄清专业文献的共性特征以外,还应该重点向学生介绍基于不同方法形成的专业文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优点与缺点等,从而让学生在研读专业文献时能够有清晰的标准和蓝本作借鉴。此外,教师通过选取工商管理外文权威期刊的经典文献作为精读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作业的形式进行训练,引导各小小学生置身于专业文献的写作背景中,重点培养他们掌握专业文献是如何提炼研究问题、如何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建构、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以及如何运用它们、研究结论与研究价值如何形成、如何从文献中发掘出与研究领域相关的线索等关键研读问题的知识和技巧,促进学生形成专业文献研读的逻辑思维和能力模式。

参考文献

阅读科技论文范文5

【关键词】图书馆 过刊阅览室 管理

阅览室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与读者联系最为广泛、最为密切的窗口。过刊(过期期刊)阅览室服务对象主要为教师、研究生以及大学高年级学生,是他们进行教学、科学研究以及论文写作的必需场所。因而,高校图书馆如何搞好过刊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一、图书馆过刊阅览室的功能

1、保存功能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向大众提供文献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基本职能,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无论图书馆的职能有多少新的延伸,保存功能都将会长期存在。过刊是图书馆订购期刊的再收藏,按时间装订和排列,是图书馆保存功能的直观体现,最能反映一所图书馆的收藏历史。图书馆每年订购的期刊种类较多,各个学科都有涉及,能较好地反映当年各学科的研究现状。不少高校图书馆历史悠久,保存有大量民国期刊和解放前期刊,十分珍贵,这些珍贵的期刊多数并未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全国的收藏量也非常有限,保存价值较高。还有一些期刊创办后又停刊,并未被现有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如《科学与哲学》创刊于 1979 年,1986 年停刊,三大数据库皆未收录此刊,读者在查找时只能借助于图书馆所藏,这也是过刊阅览室保存价值的又一体现。

2、阅读特性

过刊一般是对同一期刊当年的册数进行合订,翻阅某一种期刊或某学科的某些期刊,能够集中了解期刊的研究内容和某学科的研究现状。从研究规律的角度来说,这对那些仅为了解学术现状的初学者来说很有帮助。期刊数据库在提供这种总体性学术感知方面,不如过刊直观。现在的数据库期刊全文大都是对纸质文献扫描后的再加工,从文字质量上来看不如纸质文献清晰,尤其是图表部分。从阅读习惯上来说,长期以来,人类一直与纸质文献相伴,对纸质文献更觉得真实、亲切。纸质文献具有观感上的一览性,前后可以随便翻阅对照,电子期刊则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另外,电子期刊必须借助电脑等辅助工具设备,下载期刊数据库资源还需要购买使用权、网络等条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不如纸质期刊方便。一些老教师不会使用期刊数据库,倾向于亲自查找过刊,就是阅读习惯所致。

3、证明功能

在国内,论文的质量与数量是评定学校科研办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评职称、评课题、申报科研项目等都需要相关论文的原件及复印件。不少教师遗失自己论文原刊原件,在职称评定需要时,过刊阅览室的收藏恰好可以一解他们的燃眉之急。从长远来看,电子期刊检索报告可能会代替过刊的证明功能,但在短时间内,纸质过刊这一功能仍然存在。

二、过刊阅览室管理的内容

1、优雅的环境,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作为文献情报中心和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自主学习和学术沟通的重要场所。给学生读者营造一个优雅安静、色彩淡雅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举目所及的是安静整洁的阅览室,排放整齐的期刊文献,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气息,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认真、踏实、丰厚的文化讯息。图书馆工作人员热情的服务,体现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这一切,使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增添了亲切感和信任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2、细节管理,强化科学素养

图书馆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管理,它不论是对书刊的管理,还是对人员的管理都要从细节上来管理。细节上的管理包括书籍刊物的管理,也包含着对馆员素质的管理。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是科学含量高,对各类学科知识掌握要全。应不断的学习研究、不断的强化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3、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增强爱书意识

过刊阅览室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需求来引导学生读者的阅读,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阅读指导,像刚刚人学的学生,他们急需用各种知备自己,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定位定向。阅览室如何为新生介绍图书馆的常规知识及查寻、阅读的一般方法,推荐优秀的文献资源。总之,对新生应提供一个泛读的帮助。对毕业生则侧重于专业刊物的介绍,以及相关的检索手段和检索技巧,根据读者的需要介绍应聘、择业的有关信息。

三、提高图书馆过刊阅览室管理的对策

1、提高馆员思想素质

通过加强管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管理员牢记:在阅览室的读者工作中,其言行举止都将体现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要求真正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职业道德。

2、加强馆员咨询服务意识

当今现代科技文化信息飞速发展,读者越来越重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应该注重提高阅览服务水平和深化阅览服务内容,强调阅览咨询服务工作开展的好坏是衡量阅览室整体服务水平高低和工作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强调阅览服务工作必须从单一的借阅服务形式转为借阅和咨询并重的服务形式。因此,我们要改变陈旧观念,提高阅览咨询服务意识。

3、提高馆员咨询理论知识

每位阅览室的管理员都要自觉学习咨询基础理论知识。可采用请咨询专家以学术报告的方式给予馆员集中辅导讲授,参加函授教育,自学等方式进行系统的咨询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以满足各层次读者的咨询要求。

4、改进咨询服务手段

目前,我馆中文过刊阅览室期刊目录,正处于卡片目录向机读目录过渡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卡片目录和机读目录均不完整,管理员开展工作深感不便。读者查资料即费时、费力,还导致许多文献的漏检。馆藏期刊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完整的馆藏期刊目录,有利于读者,又有利于管理员开展工作。

5、提高与读者交流技巧

在开展阅览室咨询服务工作中,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含有校正咨询目标和调整答案等多次交流。在这一过程中,管理员要善于领会读者的意图。所以,我们管理员不仅要学习咨询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才能达到应有的交流效果,达到咨询与服务的和谐与统一。

6、建立咨询档案

阅览室设立咨询服务记录本,记录内容如馆情咨询,馆藏文献的咨询,目录、索引等检索工具书使用方法的咨询等。对于有普遍意义的咨询,要建立完整的咨询档案,包括各种原始记录,解答咨询的过程和最后结果。咨询档案有利于分析和评价咨询服务质量的高低,改进咨询服务的工作。

7、建立合作咨询服务体系

咨询服务是图书馆读者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需要图书馆各个部门及其相关工作人员的齐心合作,才能使这项工作做好。因此,建立合作的咨询服务体系,提倡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开展合作咨询,发挥各自优势,服务于读者。

【参考文献】

[1]颉艳萍.浅谈图书馆阅览室人文环境建设[J].科技资讯,2009(33).

阅读科技论文范文6

关键词:粗糙集;知识依赖度;数据挖掘;知识发现

DOIDOI:10.11907/rjdk.143896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601350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基金项目(TGW13B08)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化明(1974-),男,江西东乡人,硕士,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历史数据,这些数据不但完整,而且质量高,充分反映了读者学习成长的过程。如何对其进行挖掘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知识,是了解读者需要、开展知识推送服务的重要信息来源。前人研究主要是根据读者的借阅历史数据,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发现某类书籍之间的关联规则[14],或利用聚类算法挖掘具有共同阅读兴趣的读者群体[5],以及通过时间流分析得到读者借阅时间的分布规律[6]等。也可以利用粗糙集进行挖掘。例如,柳炳祥等[7]只是介绍有关理论,文章中并没有对粗造集挖掘进行深入阐述。这些挖掘结果往往只是反映读者已往的借阅规律,而不能反映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真实需要,因为这些读者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深化学习。本文通过对教育技术学专业读者群进行数据挖掘,利用知识依赖度约简方法发现其学科知识体系结构,并通过与相关专业的知识体系结构建设进行比较,以发现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如果利用所得的知识库进行推送服务,则能把读者真正需要的知识推送给他们。

1 粗造集有关理论

粗糙集理论认为“知识是一种对对象进行分类的能力”,它将分类理解为在特定空间上的等价关系,而等价关系构成了对该空间的划分[8]。

定义1(论域、知识):设U 是感兴趣的对象组成的非空有限集合,称为一个论域。论域U 上的任一子集XU,称为论域U 的一个概念或范畴。论域U 中的任何子集簇(概念簇)称为关于U 的抽象知识,简称知识[9]。在二维表中,知识是由某些列对所有行的划分构成的集合所表示。

定义2(知识库):给定一个论域U 和U上的一簇等价关系S,称二元组K=(U,S)是关于论域U 的一个知识库或近似空间。因此,论域上的等价关系即代表着划分和知识。这样,知识库就表示了论域上由等价关系导出的各种知识,即划分或分类模式,同时代表了对论域的分类能力,并隐含着知识库中概念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9]。

定义3(不可分辨关系):给定一个论域U 和U上的一簇等价关系S,若PS,且P≠,则∩P(P中所有等价关系的交集)仍然是论域U 上的一个等价关系,称为P上的一个不可分辨关系,记作IND(P)。IND(P)的等价类称为知识P的基本范畴[9]。

2 知识发现

2.1 样本数据选取

本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原型,经统计,教育技术学专业自2008年以来每年招收1个班学生,系统有2008年以来的所有借阅历史记录,符合研究要求。为了简化样本数据,选择2013学年度(2013225~2014119日)教育技术学专业2010~2013级学生借阅历史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即大一至大四学生),借阅情况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2.2 数据预处理

在进行数据挖掘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去噪、补缺和转换等预处理操作。数据预处理步骤如下:①根据年级、专业代码和时间段获取读者借阅历史记录,并通过汇总获得借阅图书的人数、未借阅人数和总借阅册数;②去除借阅书目的种次号,得到借阅类目,汇总后得到借阅类目数。由于中图法是通过标记符号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先后次序的分类体系,标记符号不同,其表示的知识类目也不同,故不能把相近类目合并为一类;③按类目进行汇总,求得各类目借阅册数和所有类目的平均借阅册数,并删除低于平均借阅册数的类目,因为其表现的只是某个学生的个人爱好,不是大家共同学习的知识,相当于噪音数据;④求出借过大于平均借阅册数类目的所有读者,这些读者即是进行知识约简的对象;⑤生成上述读者对象和其借阅类目的二维表,并对表中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如果此读者借过该类目书籍则为1,否则为0。类目列按类目总借阅册数降序添加到表中。

2.3 知识约简

经过上面的数据预处理后,得到了知识库的关系簇S 和论域U,即不小于平均借阅册数的类目和借阅这些类目的读者。然而,即使经过上述预处理后,其约简的类目数还有几十种;如果直接利用知识依赖度(定义5)来约简,其需要计算的次数为M*logM*2n(M是读者数,n是类目数),这是指数级时间复杂度,需要消耗大量计算时间。为了得到多项式时间算法,采用以类目借阅的册数多少作为属性重要度的启发式策略,应用知识依赖度来约简二维表,具体算法如下:

(1)置K={},R={};// K表示约简后得到的知识,R表示临时约简知识

//如果单个知识把论域全覆盖则作为约简知识放入K中

(2)For r0=1 to count(类目) do

取出count(r0)类目I,计算其划分。

如果I全覆盖论域U ,则把I并入K中;否则,退出循环。

(3)把I并入R中。

//计算剩下的类目依赖关系

(4)For r1=r0+1 to count(类目) do

取出count(r1)类目Q,根据类目Q求其对论域U 的划分。

根据R中的知识求其对论域U 的划分。

利用知识依赖度公式,求Q对R的知识依赖度γ;如果γ小于0.5,则把Q并入R中,否则认为知识Q归属于R而被约简掉。

(5)K=K∪R,并退出。 //即K就是所求的约简集合

此算法不能保证所有结果最优,但近似最优值。对教育技术学专业2013学年度的知识约简后的结果见表1“类目选择”列,这里按属性重要度(借阅册次多少)列出了前面5~6个约简后得到的类目(知识集合)。然后对各年级约简的类目扫描一遍,根据类目的位置和重复度多少,即可得到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即:TP391.41、I247.5为专业核心知识集。约简后一些主要类目借阅册数如表2所示。

2.4 结果分析

在表2中如果各约简后的主要类目借阅册数相差悬殊不大,则说明读者不了解专业知识结构,而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借阅;若相反,则表明其专业知识结构明确,借阅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非常强。例如,表2中大一学生(2013年级)借阅TP391.41为14册,G40-057为6册,对应的表1中的几个主要借阅类目之间的最大比例是14/6≈2.3倍,这说明他们除了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外,还阅读“I247.57 社会、言情小说”、“I561 英国文学”等书籍,阅读内容涉及面较宽,不了解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大二学生(2012年级)借阅TP391.41为69册,J06为7册,几个主要借阅类目之间的最大比例是69/7≈9.9倍,这显示他们初步抓住了专业知识体系结构,阅读内容较为集中;而大三、大四的学生几个主要借阅类目之间的最大比例≥12倍,表明他们主攻专业技术知识“TP391.41图像识别及其装置”、“TP393.092网络浏览器”,学习目标非常明确。

另外还可以看到,“I247.5新体长篇、中篇小说” 一直是读者热衷的书籍,但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13]中则没有反映出来,该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教育技术学导论、心理学、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基础、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教育媒体理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并且从表2中还能看出,一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例如“J06 造型艺术理论”、“G40-057 教育技术学”,主要是由大一、大二学生借阅,而且数量都不大。这表明学科体系结构中相关基础理论课程设置较合理,基本满足学习者需要;相反,“TP393.092 网络浏览器”在大三、大四学生借阅量中却骤然增加,这反映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更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说明该课程在学科体系结构中的重要性,以及体系结构设置的不合理性。

因此,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给出如下建议:①给大一、大二学生适当介绍本学科知识体系结构,使其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方向和内容组成;②通过与教育学院教师交流发现,学院已开设《学科导论》课程,但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对于开设《学科导论》课的院系,需要扎实推进本导制,发挥其引导作用;③深入研究小说等文学类与教育技术学专业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其纳入学科体系结构中,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建设;④在低年级中适当开设“TP393.092 网络浏览器”课程,做好相关理论基础知识铺垫,使学科知识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3 知识验证

为了验证以上发现的知识规律是否正确,对2011~2013级教育技术学专业读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是根据表2约简后得到的几个类目,按借阅册次多少选择前3个类目,挑选出上一年级读者在2013学年度借阅最多的前几本书目及类目(配有类目解释和例子),加上读者自我推荐书目栏目,把这些作为2014年度本年级调查内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①验证以上发现的知识规律是否正确;②验证上一年级读者在上学年借阅最多的书目是否也是本年级读者在本学年借阅最多的,以确定推荐内容。调查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按此知识规则进行推荐,其类目命中率(即约简后的知识类目中想借阅数/总想借阅数)都在87%以上。再把表2和表3内容合并后比较得出表4,从表4中也能看出其顺序基本一致。因此,采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知识与实际相符,验证了规律的正确性。另外,从调查具体数据来看,上一年级读者借阅最多的书目并不一定是本年级读者最想看的书目,例如:在对2012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问卷调查中,书目 Flash 8基础与实例精讲(腾飞科技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在2013学年被2011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借阅了6次,问卷调查结果是34人想借阅;而书目Flash 8 角色与动画短片设计技术精粹(周国栋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则借阅了4次,问卷结果是41人想借阅。因此,在进行知识书目推荐时,需要从这些约简后的类目中分别挑选借阅最多的前几本书目,组合起来作为推荐内容,才能满足读者真正的需要。

4 结语

本文利用粗糙集理论中的知识依赖度约简方法对某专业读者群借阅历史数据进行挖掘,获得其学科体系结构知识,并通过比较,发现相应学科体系结构建设中的不足之处,促使学科结构体系建设更加合理、完善。如果利用所得的知识进行推送服务,则能够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进行预判,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服务质量。当然,本文还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如表4类目顺序变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蕴含了哪些知识?小说等文学类中哪些知识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质需要,如何合理设计它在学科体系结构的布局等?相关问题有待进行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锦,吴扬扬. Apriori算法在高校图书馆图书推荐中的应用[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4):9092.

[2]赵彦辉. 基于流通数据挖掘的读者阅读兴趣本体模型构建[J]. 图书情报工作, 2012,56(3):121125.

[3]张红燕. 关联规则挖掘在高校图书馆借阅流通中的应用[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5):76,78.

[4]薛琴荣,李响.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图书馆个性化借阅服务研究[J]. 情报探索,2013(4):110113.

[5]杨昌顺. 聚类分析在图书馆读者群体细分中的研究和应用[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6):1117.

[6]蒋细芳,刘羽,冯现坤. 基于时间序列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 软件导刊,2011,10(5):125126.

[7]柳炳祥. 基于数据挖掘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J]. 现代情报,2007(3):108109.

[8]李龙澍,王慧萍,徐怡. 二进制可分辨矩阵的最小属性约简算法[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6):9396,100.

[9]苗夺谦,李道国. 粗糙集理论、算法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0]唐彬,李龙澍. 启发式属性约简算法完备性和规则发现算法的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0):191194,229.

[11]石红. 关于粗糙集理论及应用问题的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03,29(3):13,29.

[12]成新文,陈国超,李琦. 关于粗糙集的理论及应用研究[J]. 煤炭技术, 2010,29(10):198200.

阅读科技论文范文7

一、讲求方法,把握套路

科技文阅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精读能力、速读能力、理解能力等。从科技文阅读应试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角度看,精读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精读的要求就是读懂,甚至达到吃透,读懂吃透就是要从整体入手,局部理解,而最终达到整体把握这一目的。理解不了局部就把握不了整体,把握了整体又可以更好地理解局部。局部理解也不仅仅是孤立地理解局部自身含义,还要把握好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完成由局部到整体、由语言到内容,然后再由整体到局部、由内容到语言的反复的过程。或者简单地说,要找出中心思想是什么,知道究竟讲的是什么。

二、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科技文章往往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具有一定难度,平时多了解科技方面的知识,强化对科学技术的理解消化能力,这就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另外,在阅读中注重提高思维能力,也就成了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虽然思维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有它的表现形式――借助于语言。

对于科技文阅读来说,要进行好以下几方面的思维训练:

A.认识理解能力;B.分析综合能力;C.抽象概括能力;D.调整组合能力;E.比同较异能力。

在阅读诸能力中,抽象概括能力是学生的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要求概括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只停留在寻章摘句式的水平上,对于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在具体的基础上加以抽象那就很难做到,因此概括往往缺乏准确性,经常犯一些“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等逻辑错误。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要重点加强这一能力的提高。

三、具体做题,步骤安排

1.科技文往往对专业术语的陈述相当复杂,千头万绪,要求考生能够在短时间里作出梳理,鉴别和判断。因此核对原文的内容就相当有效,题目往往是考查学生对生疏的东西的理解能力,所以,在阅读时,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内容,名词解释等是重中之重,对于其证明,引用或说明的东西则快速浏览,这样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很快抓住了中心思想。

2.通过常识去判断理解,有些科技文是在一些著名的学术论文中选取出来的,普遍比较难懂,这时,生活的常识就会告诉你正确的理解和答案。

3.阅读的大部分答案都在原文里,只要细心地寻找就行了,他的问题通常都是有针对性的,多集中在一段或上下段之间。所以这一步主要是完成两项工作。第一要审视题目的题干,弄清其要求,把握本题的做题准则。第二要细读选择支,提取其关键意思,返回原文,以支寻踪,找到对应的文本区间。这是很关键的一步,一定要细心,无论是题支还是文本区间,要认真地思考阅读,过这一步,其实也就简化了试题,缩小了阅读范围,对下一步十分重要,所以区间的确定要准确全面。

四、找出玄机,确定答案

在上一部分中我们提到找出题支对应的具体句子,认真对比,找出区分点,以文本为依据,确定题支的说发是否符合原文,从而确定题干所要求的答案。

但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命题人在以改变文本的表述形式和内容的方式出题时,会暗设玄机,设计一系列的陷阱,我们如果熟知以下规律,我们就可以拨云见日,识破玄机,确定答案。

这些暗藏的陷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无中生有,二张冠李戴,三已然未然。

陷阱(一)无中生有,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并未涉及,也不能依据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

例如2006年全国卷Ⅰ第5题第三项:“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接受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从文中看,卫星是用来收集信息的,“把接受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研究”,在文中不能提取到“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这一信息。

因此,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依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陷阱(二)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比如2006年北京卷第14题第一项:“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而原文是“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题中第一项将故宫“铺天盖地”的“帽子”戴在天坛头上。

在做题时,应仔细比照原文,看看选择支所叙述的对象特点和原文体是否一致。

陷阱(三)已然未然、指命题人故意把原文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反之。

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等时间性修饰限制词作为关注点,否则就容易造成已然未然的混淆。

阅读科技论文范文8

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名著阅读量严重不足呢。我认为首先是重视不够,校园阅读氛围差,不少老师和学生根本没认识到名著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其次,阅读难度大,动力不足。文学名著大多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远了,读起来难度大,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持久的动力支撑才能进行。第三,阅读习惯差。现在学生习惯于浅阅读和休闲娱乐式的假阅读。他们对手机小说、网络小说、校园低俗刊物饶有兴趣,却根本静不下心来进入这些经典小说中。

那么,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在学科教学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开展常态化的训练。将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从课外转到课内,利用每节课前五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交流讨论活动。

一、 创造条件,努力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要明了名著阅读(特别是“裸读”名著)的意义。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精神感悟和独特体验,重视发挥中学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提高自己的文学与文化素养,必须丢弃各种辅导用书以及“导读本”“简写本”“图画版”之类的东西,真正“裸读”名著。让自己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发展自己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提高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其次,要满足学生的硬件要求。比如文本要做到人手一册,并带到教室来,以便于在阅读训练时及时地圈画批注,记录下阅读的痕迹。这样,随时翻阅,随时圈画,及时交流,班级的阅读氛围也可以很快营造了起来。第三,要坚持好每天五分钟的交流汇报活动,让书香溢满教室,让心灵徜徉书海。

二、 认真计划,精心设计训练项目

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就应该结合必修教材里的的名著阅读要求和学生实际,列好一学年的阅读计划。并详细地规划好课前五分钟的具体训练项目,精心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把训练引向深入。

1.赏读开始,做到低起步、缓深入。开始两周,课前五分钟训练的项目可从最基本的“精彩片断赏读”开始,仅要求学生能在讲台上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文本段落。由于起点低,学生都能愉快地参与。让他们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亲近文本。有人说过,好习惯要经过21天的反复训练才能养成。实践中,我发现第一周的赏读过后,学生就开始感觉乏味了。于是在第二周,我及时调整方案,要求朗读完后,再用一句话向班里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想把这段话读出来大家听。由于难度小,学生易于接受,并为往后的“人物评析――疑难探讨――技法领悟――主题论辩”等阶段训练作好准备。

2.兼顾“听说写”与“句段篇”,让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相互辉映。“中学语文教材不是像其他学科的教材那样直接向学生阐述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而是通过提供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结晶――文章去给学生研读,让他们领悟其中的知识与技能的”……而“技能训练总是跟知识掌握结合在一起的” 。语文科课程论专家王荣生甚至认为语文科“并没有严格对应的‘学科(discipline)’ ,它所对应的是听说读写的活动以及言语作品”。据此,我们在名著常态化阅读中,要特别注意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综合领悟,提高语文素养,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比如,阅读《红楼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5分钟里赏析诗词;阅读《三国演义》时,可组织开展人物形象探讨;阅读《巴黎圣母院》后,就进行小说主题论辩。这样,通过网状的训练设计,有意识地将阅读指导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 新读名著,让经典走入生活

阅读名著,需要引导学生“入乎其内”,又要能“出乎其外”。做到既进得去,又出得来。“阅读不光是为了读懂文本,而是为了读懂作者和人物的精神、情感和个性。这一切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在非常具体、非常灵活的语言中” ,所以,我们得引导学生用心地阅读,让身心沉浸入文学作品中。同时,我们又要提醒走出文本,联系生活、思考人生,以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思辩能力。如在课前辩论环节中,我注意精选话题,将名著引入现实生活。如“时代需要(不需要)林黛玉”“问天下谁是英雄”“克洛德就在我们身边”“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有真爱吗”等等论题,有效地拉近了名著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关注人生与社会,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 把握时间,及时总结提高

一是课前5分钟时间的把握。课前五分钟时间极短,我们要有放得开的勇气,还要有收得起的智慧,以免影响紧接而来的 “正课”教学。把握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点评与指导。如在主题论辩训练时,一些学生只能用“表现了社会的黑暗”这类套话空话来表述,不能进行具体的论述。我就从“哪个时候、哪个阶层、哪个形态的社会?黑暗表现在哪、根源是什么、规律怎样?”等方面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而当时间不够时,老师要通过精当的点评,立即收结。如学生辩论林黛玉薛宝钗的形象意义时,一直纠缠不清。我引用李贽《童心说》的“真人”“假人”观进行点评,收结效果挺好的。

二是延伸课外,减轻学生在校课业负担。有人说,把名著阅读引入课内,一定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不读名著,学生未必就会把这时间花学习上。而且从某种角度上说,阅读量并不一定和学习负担成正比。因为,适量的阅读会让学生心情安静平和,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再说,阅读名著,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还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当然,针对乡下学生特点,我建议他们更多地利用周末时间去阅读。要知道,学生在家里能捧起书本阅读经典,生活也显得更有品味,家长看了自然也喜欢。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鼓励,一种幸福。

三是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尽量做到一周一回顾,一月一小结。最好一个月能挤出一个课时的时间进行专项总结,如果还能有一些书面的文字成果就更好了。班里还可以搞一些小型比赛,把好的作品打印、张贴出来,或者在校园网站、班级QQ群中发表交流。这样,既可以总结交流阅读成果,又可以持续阅读兴趣。

阅读科技论文范文9

关键词 网络;信息;4G时代;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66-01

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与电子通信技术和网络数据库相关联的手机、个人电脑、电子笔记本、电子显示屏、电视机等电子通信设备随处可见,手机上网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而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利用个人电脑、笔记本和手机等终端,通过网络与人沟通,并连接各种各样的数据库,从信息的海洋中快速的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已成为我们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主要途径。根据百度词条的介绍,人类通信技术的发展正从目前的3G时代迈向4G时代。

1 4G时代的信息传输优势

3G跨越到4G时代,通信速度将会更快 、网络频谱将会更宽 、通信将会更加灵活……服务费用也将更便宜。人们通过4G手机将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并通过ID应用程序进行个人身份认定。总之,3G通信技术提供的是一个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4G时代为我们提供“超高速”的无线网络通信环境。

而在3G和未来的“4G时代”,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大量传统的文字信息资料,还会有海量的图片、声音、图像等全息立体数据资料。在这个全新的高科技阅读时代,为了使我们能够很好的适应当下迎接未来,很有必要对目前和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阅读特点和一般规律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2 4G时代的阅读特点及带给人们的困惑

在3G和4G高科技环境下,我们阅读的最大特点就是,必须在短时间内,对海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等全息立体数据资料,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估和阅读取舍。同时也正是这种巨量信息、高速传播和短时间内必须正确取舍的阅读特点,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冲击与困惑。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普及,通信技术进入3G时代。每天当我们从睡梦中醒来,广播、电视机、手机、微博和报刊,便把昨晚的全球新闻推到我们面前;当我们在办公室坐下,打开个人电脑登陆上网,各种网页映入眼帘,不仅有大量传统的文字信息资料,还会有海量的图片、声音、影像资料。铺天盖地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种信息的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便是传播学和信息论中所说的“信息大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在享受着各种便捷的信息服务,体验着各种信息的冲击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信息超载和资讯泛滥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和困惑。

其实在目前这种高科技环境下的阅读过程,与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打猎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的祖先要成功的完成打猎任务,首先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分散注意力),对复杂的原始森林环境进行迅速的观察、分析判断,然后再选择猎物进行攻击(集中注意力)。

我们今天的阅读环境就像是复杂的原始森林,我们必须首先进行迅速的观察(分散注意力),然后才能正确的分析评估和阅读取舍(集中注意力)。而当我们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网页和海量信息,往往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感到困惑,疲乏、空虚等等。这正是因为我们对高科技环境下的阅读资料,缺乏及时正确的选择能力,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所至。

3 新时代新环境更需要我们树立新的阅读观

我们今天不仅面对着全新的阅读环境,而且正处在一个承先启后的伟大时代。上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到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对阅读有着各种不同的需求,因此,更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研究科学的阅读方法,树立全新的科学阅读观。

谈到阅读,同志应该是我们的学习楷模。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在很早的时候就与阅读结缘。根据公开报道,从小就是一个学习好爱读书的孩子,1969年16岁下乡当知青后,更是读书不辍,抓紧一切时间,如饥似渴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2013年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回忆,“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曾在多个场合谈及领导干部读书的重要性。早在2009年5月,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就在中央党校的一次开学典礼上发表了要求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和善读书的重要讲话。近年来更是在许多重要场合,不失时机的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4年上半年,就在国内外的多个重要活动中,论述或谈及读书学习的阅读问题。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了多项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了讲话。表示,“我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我。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史的书籍,让我丰富了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思考。在上海考察时,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少一点应酬,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通信技术,从3G时代向4G时代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大量的文字资料,还会有海量的图片、声音、图像等全息立体信息数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高科技阅读时代,为了使我们能够很好的适应当下迎接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同志为榜样,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思考。认真研究科学阅读方法,树立全新的科学阅读观。多阅读,会阅读,善阅读,兴起全民阅读的好风气,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砚琴.加强阅读能力培养 迎接未来教育挑战[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2):66.

[2]陈明远.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M].知识出版社,

阅读科技论文范文10

一、高中生英语阅读障碍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高中生的英语阅读障碍主要体现在语言和非语言障碍两个方面:

语言障碍:主要包括词汇、句法、文体和题材等语言文字方面所存在的阅读障碍,对于这些障碍,学生自身容易觉察。首先,词汇障碍是影响高中生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最主要障碍,超过半数的学生都表示有此困扰。英语词汇量的多少、词汇意义掌握的准确程度以及对词汇的熟悉程度都能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其次,语法和长句近年来也成为影响高中生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过于纠结在词汇意义上,加上语法知识不系统、不准确,难以驾驭灵活多变的语法结构,不能掌握阅读材料中长句的主旨,这与近些年英语教学偏重听说读写训练,弱化语法教学有很大关系。最后,高中生的阅读障碍主要集中在某些题材的材料上,如科普文章、议论文等。这类文章的内容多是学生不为常见甚至从未涉及的现象,而且一般都含有一定的陌生词汇,再加上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等,都会构成学生的阅读障碍。

非语言障碍:主要包括阅读动机、阅读技巧、阅读习惯、阅读模式、文化背景知识等非语言文字本身所造成的阅读困难。首先,绝大多数的高中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动机都是处于外在动机,为了升学、提高成绩等,内在动机严重缺失,阅读兴趣不稳定、不持久,阅读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差。其次,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有较高的焦虑情绪,自信心不足,在考试中常常由于时间不足而惊慌失措,无法发挥真实水平。再次,很多高中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宗教、价值观等缺乏了解,用中式思维难以理解阅读材料的含义,导致错误性推理和结论,造成阅读障碍。最后,大量高中生有不良的阅读习惯。有些学生将阅读变成了文字识别、语法分析和字面释义等活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遇到生词必查字典,准确性不高,效率低下。这还容易导致考试时遇到生词时大失方寸,手脚大乱。还有很多学生习惯借助笔、尺子、嘴唇动作等一字一句的低声诵读,这些都是一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再者,学生的英语语感也会直接影响英语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二、突破高中英语阅读障碍的策略分析

(一)突破语言阅读障碍

首先,变消极词汇积累为积极词汇积累,改善词汇教学。具体措施包括:通过阅读练习逐渐掌握词汇,扩充词汇量。在阅读时,遇到不会的词汇要做好笔记,事后查找字典,认识单词的意思,并将这些新词灵活运用到合适的情景,增加使用频率,协助记忆。学习一些词汇组织方法,如词根、前缀、后缀等,分类记忆。及时对单词进行整理和归纳,将新学词汇与常用词汇通过读音、构词、语法规律、同反义词等方式加以比较和联想,不断扩充自身的词汇网络。

其次,对于长句、复杂句所带来的语言阅读障碍,可以通过增强语法学习,学会分析长句的常用方法,如跳跃法、抽取主干法、重排理解复合句法等来消除。

最后,对于科普文、议论文等文章体裁障碍的突破,要了解这类文章的特点,各个击破。科普短文重在说明,一般是讲述某个发明或某项技术的起因、过程和价值;议论文则是通过例子说明某种道理。对于这方面的训练,一方面要多留意和了解这两类文章中的常见词汇,以便加快阅读速度;另一方面要学习把握议论文的主题句。具体的做法就是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阅读英文报纸如ChinaDaily等,了解时事新闻和最新科技动向,既能积累相关词汇,又能熟悉科普、议论等阅读理解中的常见文章体裁,增强考试中的信心。

(二)突破非语言阅读障碍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增强阅读训练的内驱力,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具体做法可以通过阅读前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悬念,好奇的开展阅读,也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诱导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引入竞争手段,如比阅读速度、比理解能力等等,激励学生自发的认真阅读。

其次,要加强阅读技巧和策略的教学。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技巧和策略是高效阅读的保障。一方面,要求学生克服和改正上面提到的不良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掌握一些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会根据阅读材料的类型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阅读方法,如,对于议论文,学会找主题句,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对于例证等支撑材料可以采取略读;再如,对于重推理和预测判断的材料,则要通盘考虑文中的全部信息,以文章所述事实为依据,推理得出答案,等等。阅读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陌生词汇,还要掌握一些应对和排除生词的方法,将生词放置到全文的语境之中,根据前后语句、词汇或短语,合理的进行猜测和推断,帮助理解全文大意。阅读全部结束或考试后,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来确定。

阅读科技论文范文11

关键词:网络辅助 《英语报刊选读》教学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22-02

1 导言

英语报刊是了解当今外国文化、国际风云的重要窗口,是获取最新科技知识的必要手段,是学习英美文化的重要工具,是掌握现代英语和提高外刊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是一门可以在文化交流层面上全面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课程,也是许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和非英语专业的选修课程或公选课程。国家教委对英语报刊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及四级、六级的阅读要求均将读懂英语报刊作为英语阅读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

2 进行网络辅助下的《英语报刊选读》教学实证研究的背景

在传统的《英语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典型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呈现形式是语言、板书和形体教态。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难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正在为以平面媒介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注入新的活力。源自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研究的建构主义理论为网络辅助外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网络辅助下的外语教学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和改革方向。教育部高教司顺应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形势和要求,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通知。这一等同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文件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规定一项明确指出,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建构主义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的前提下,笔者在山东交通学院开展了网络辅助下的《英语报刊选读》教学的实证研究。

3 在山东交通学院开展的网络辅助下的《英语报刊选读》教学的实证研究

3.1教学实验的理论基础及实验目的

根据教育心理学家Dick和Carey在1985年提出的教学设计系统模式,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选定教学内容、提出教学策略、决定检测和评价手段。不难看出,教学设计是围绕计划、实施、评量三个环节展开的,其中实施环节即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和决定教学方法是设计的核心部分。阿瑞兹认为教师必须根据某一特殊课程的基本思想和知识结构来选择内容,同时还要适当考虑学习者以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每门课程的选择内容领域必须适合学习者的经验、兴趣、需要和内在的学习要求,这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高度激发。在上述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进行正常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笔者和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在互联网上创建了《英语报刊选读》的网络学习论坛,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网络辅助下的《英语报刊选读》教学实验,对以互联网为支撑的《英语报刊选读》教学模式做了比较完整的设计与实践,以适应目前国家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尤其是对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项目组开创《英语报刊选读》网络学习论坛的初衷就在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开辟一个全新的、量身定做的网络报刊阅读学习空间,并通过在山东交通学院进行的教学实践,验证网络辅助下的《英语报刊选读》教学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3.2教学实验的内容和模式

《英语报刊选读》网络学习论坛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项目组成员精心甄选、下载、编排和上传的原汁原味的电子报刊文章以及部分比较经典的报刊阅读材料。网络学习论坛被分成4个主要模块:报刊阅读学习主课堂、作业提交区、自由讨论区和教师休息室。报刊阅读学习主课堂是主要的教学区,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程度的不同和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各自的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的阅读需要,其教学内容又被分成4个主要板块:热点新闻阅读、分类阅读、目标阅读和阅读辅助资料。热点新闻阅读包含最新的国内、国际热点新闻;分类阅读为各种分类新闻,包含社会生活、政治军事、商务财经、娱乐体育和科技文化等几个专题;目标阅读下设词汇篇、查读篇、略读篇、推读篇和综合篇 5个专题;阅读辅助资料包含文章的中文导读、背景知识、英语报刊的阅读技巧、英语报刊的写作特点、英美主要报刊杂志、英美政府部门、世界知名企业名录、英语报刊常用地名、相关学术论文等内容。项目组各成员老师被任命为不同教学板块的版主,根据参加教学实验的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交流学习的方法并监控学生网络学习的情况。此外,论坛上还提供了常用的网络搜索引擎和相关的英语阅读网站和英语学习网站的链接及其他超文本链接功能。

阅读科技论文范文12

一、鲜明的“三足鼎立”:建构语文学体系

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一直以来是语文界的热点和难点。语文研究可能需要一代人或几代人的无私奉献才能完成,否则语文建设这个工程就很难实现。中国语文教育自1904年独立设科以来,围绕课程性质、目的、任务等问题展开的争论,延续了百年之久。要想说清楚语文学科到底是什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都有一定的指向性,即都是指向当时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课程所出现的问题,所以都有某种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着某种局限性。而且,每一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作者的一些哲学假设和价值取向。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选择这种或那种课程定义,而是要意识到各种课程定义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伴随的新问题,以便根据课程实践的要求,作出明智的选择”。①曾教授敢于直面语文的难点问题,从自身对语文的独特理解出发,做出了关于语文学体系的选择与建构。即由他的语文内涵“一语双文”、语文理论“三大支柱”和语文课程“三足鼎立”构成的语文学体系。

1.语言、文章、文学合成“一语双文”。他综合分析和反思了语文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及“语言文化”说,认为这些关于语文的学说都有其历史贡献又都存在一些偏颇。于是提出了更为圆通的“一语(语言)双文(文章、文学)”说。一方面,承认了“语”和“文”的区别,将口语和书面语分开;另一方面,弄清了“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个义项的涵盖面和彼此之间的相容性、相斥性,特别是将文章和文学相对分开。曾教授“一语双文”的理念,是在充分批判和继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拓宽语文内涵的一大突破和推进,深化了对语文的认识和研究,必将推动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2.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三大支柱”。如果把语文学科内容分为语言、文章、文学三大部分,那么自然就需要以语言、文章、文学为研究对象的三门学问――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曾教授倡导让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构建成语文学的理论基础,以此扩充长期以来相对狭窄的语文学科内涵。他把文章学定位为与语言学、文艺学并峙的独立学科,语言学和文艺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发展语言学和文艺学的“动力”学科,可与语言学,文艺学争雄的主干学科。将长期以来语文中对“文章”的忽视填补进来,力图实现“文章”在语文中的复归,充分彰显了文章学的独立性、桥梁性、动力性和学术性,确认了其在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主干地位。从而建立了以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构成的语文理论三大支柱。

3.语言课、文章课、文学课“三足鼎立”。语文到底该教什么?我想这是困扰很多语文工作者的世纪难题。吕叔湘早就说过“学校里的语文教学应该以语言为主呢,还是以文字为主?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②可见吕老看重语言文字这一义。尽管在今天看来,我们未必都认同吕老的观点,但也可以从中看出“语文到底该教什么”这一问题的意蕴所在。新的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尤其是新理念、新术语泛滥的今天,不少语文教师都不知道语文该怎么教了。曾教授非常注重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了语言、文章、文学三足鼎立的语文学科内容结构观,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独特构建,更体现了他超前的学术意识。

语言、文章、文学合成的“一语双文”,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组成的“三大支柱”和语言课、文章课、文学课构成的“三足鼎立”建筑了完备的语文学体系,超越了传统语文学的狭小天地。以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为研究对象,既涉及了语言工具,又涉及到言语作品;既包容了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又包容了语言文章和语言文化。这一语文学体系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为目标,既把握了语文形式,又注重研究语文内容;既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又关照到了语文的人文性;既揭示了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本体规律,又探讨了学习者学用语文的主体素养和环境优化。他在20世纪末叶构建形成的语文学体系所体现的语文教育理念与21世纪初叶的语文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可见其学术的前瞻性。

二、交响乐的重要声部:彰显文章学效能

曾祥芹教授对文章学情有独钟,对文章不仅有深入的研究,更有深厚的痴情。他向我们诠释了文章学的内在意蕴与独特魅力,将文章学与语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作为语文教育发展必经的一步。一方面,立足国内,回溯历史,从几千年语文教育的历史发展娓娓道来,向我们展现了文章学与语文教育的天然血缘关系。古代文章教育源远流长,近代文章教育新潮澎湃,现代文章教育波浪起伏。在他看来,几千年来的历史中,文章教学一直成为语文教育的中心内容,历代的文章大家又都是语文教育家,文章的原理和技术同时也是语文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因此,他突出强调了文章学与语文教育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放眼世界,考察了美、英、德、法、俄等国家语文学及语文教育界的研究和实践状况,认为国外文章理论研究还未形成独立的概念体系,国外母语教育具有从“语义训释到文艺主义再到实用文章”的演变轨迹。

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追求是语文教育发展史上一条永恒的主线。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追求有成就,也有偏颇。曾祥芹教授基于对文章学的研究与挚爱,把开展文章学的研究作为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路径来开进。他归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学走过的弯路和出现的偏向,即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文学课或语言课。曾教授认为这些偏向,究其根源,是忽略了文章的本质,没抓住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因而不能明确语文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而从教学目的任务看,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读文章和写文章的能力;从教学内容看,语文教材实际是优秀文章的集锦。因此,如果能抓住文章教学这个主要矛盾,语文教学的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在他看来,文章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文章本体及其写、读规律的一门学科。若语文教学主要是文章教学,那么决定语文课性质的特殊的主要矛盾,只有靠文章学的指导,才能正确解决。曾先生在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规律,那便是按文章规律办事,以文章读写为主线建立语文教学体系;以文章体裁为单元编排语文教学课本,以多练精练为途径改进语文教学方法。他的这些独到的见地,不禁让我们想起了20世纪20年代关于国文读本的选材标准讨论以及编排。当时,周予同就提出了几条:一是凡违反人道或激起的文章,一概不录;二是凡卑鄙龌龊的应酬文章和干禄文章,一概不录;凡虚诞夸浮的纪传碑志及哀祭文章,一概不录……七是生存人的文章,主张入选。③当时对国文教材的选材标准,有种观点就是认为中学生将来并非个个是文学家、语言学家,所以主张国文教科书要加强“实用性”,应多收录应用文。由此看来,曾祥芹教授也是很看重文章对中学生的重要性的,认为语文课的文学教学不仅必须服务于文章教学,而且语文课的语言教学必须从属于文章教学。

文章学的提出和建立,为语文教育提供了一个强大而厚实的基础。文章学生活在语文教育的“沃土佳壤”④中。曾祥芹教授构建的文章学,主要定位在研究文章及其写读、教育规律的一门独立学科。还将文章学的内容涵盖为三个层级:文章本体知识、文章写读能力和文章教育工程,这也是一个“学而兼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体系。广义的文章,从形式上说,是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从内容上说,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思的反映。狭义的文章,不包括诗词、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在内,它是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情思,用于社会交际,组成篇章结构的书面语言。曾教授反思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和科研中重文学作品、轻实用文章的严重倾向,力图尽快改变文章理论落后于文学理论的反常局面,主张高扬狭义文章学的旗帜,倡导把整个文章学研究的重点放在狭义文章上,使狭义文章研究独立成学,与文艺学并驾齐驱,使广义的文章与狭义的文章相异又相通。

三、汉文阅读的民族魂:通透阅读学奥妙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恐怕没人会质疑。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荀子曾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解蔽》)也就是说任何阅读活动,都是“以知”目的的人(读者)对“可以知”的物(读物)的认识和把握。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阅读定义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着眼于通过阅读帮助学生练就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难看出,阅读在语文教育中不仅仅是一种语文学习,更是一种学生的生命培育与人格建构。曾祥芹教授高举“建立民族化现代化的阅读学”的旗帜,将“原理”、“技巧”、“史论”三者有机结合,深刻展现了对阅读客体、主体、本体的研究,蕴含了阅读学奥妙。

曾教授认为,阅读客体包含阅读对象、阅读环境、阅读时间三个要素。因为阅读活动不仅是读者和读物的闭合系统,而且是读者在一定的环境中、在时间的链条上与作者进行交往的开放系统。阅读工具仅仅是读者和读物建立联系的中介。这样既纠正了“阅读客体等于读物”的偏狭观念,又澄清了“阅读工具属于阅读客体”的混沌观念。于此,不难看出他在对阅读客体系统的研究中,把重点放在了“汉文读物特点”的阐释上,力图说明汉文字、汉文章、汉文学的阅读特色,形成了“汉文读物纵横论”、“汉字认知特点论”、“文体阅读差异论”、“汉文阅读环境论”、“汉文阅读时间论”等阅读客体“五论说”。“五论说”从客观读物出发,基于阅读者的心理规律,关注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对阅读客体的立体解读与审视。

根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处的主体地位,曾教授提出阅读主体包含读者的素质类别、生理机制、心理动力、智力技能、创造品格等方面。这个主体包括阅读个体和阅读群体。我们知道,“人不仅一般地是同其他自然物质形态一样的物质运动的主体,而且特殊地是思维运动、社会运动等高级运动形式的物质运动主体,因而人作为能思维的社会主体,在其活动所及的时空范围内,显然高于其他处于特定相互作用关系中的主体……这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自觉性。”⑤阅读作为人脑活动,必有生理机制、心理动程和创造潜能。针对汉文阅读主体而构建一个融“汉文读者类别论”、“汉文阅读生理论”、“阅读心理动力论”、“汉文阅读智力论”、 “汉文阅读创造论”在内的完整体系。可以说,对阅读主体的呵护和关照,既是明确一个合格读者的基本素养的要求,也是人在阅读活动中“人之存在”的阐释。

在研究阅读主体与客体时,曾祥芹教授将阅读本体研究作为汉文阅读学的主体部分。他按照现代科学的完整建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展开三个层级:阅读原理篇、阅读技法篇、阅读教学篇。这里重点对阅读教学作评述。曾先生着重面向学校以语文课为代表的阅读教学,讨论汉文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材、阅读病理、阅读训练、阅读学习、阅读测试等六个专题,形成了“阅读教学目标论”、“汉文阅读教材论”、“汉文阅读病理论”、“汉文阅读训练论”、“汉文阅读学习论”、“汉文阅读测试论”阅读教学“六论”框架。这个框架既是对阅读教学规律的描述,也是对阅读教学研究的有益探索。

此外,鲁迅说过:“愈有民族性的东西,便愈有世界性。”曾祥芹教授站在拿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阅读学”的高度,挖掘了汉文阅读学植根在中国土壤中的魅力与价值,复归汉文阅读的民族魂,执着于让阅读学走向世界,真正自立于世界阅读学术之林。

四、平实话语与火热实践:语文研究的旨归

语文教育研究的展开式非常具有挑战性,既要保证理论的高度,又要表现为言辞的得体表达。太过华丽或高深的话语,则会让人看不懂,赘于论理则又会枯燥。因此,在语文教育研究中,要做到用平实的语言来指向语文教育实践,在阐述问题时尽量做到形象生动、耐人寻味。曾教授的语文教育思想用平实的话语指向火热的语文教育实践。特别是对文章学与阅读学方法论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指向的关注,无论是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学现状的审视,还是对阅读教学的批判与重建,文章学与语文教育的“比翼齐飞”理念的提出,都娓娓道来,层层深入,既具有理论启发性,也具备切实可行的操作价值。这有赖于他对语文历史的谙熟,对多元开放的学术思想资源的广采博收,以及敏锐的才思、对实践的关照意识、开阔宏大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术功力。

我们以他呼吁的“阅读教学实行整体性变革”为例。语文能力,“读”占鳌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阅读学研究的归宿在于“振兴阅读科技,提高阅读效率,培育‘读书人口’,营造‘书香社会’”。对阅读教学实行整体性变革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因此,他首先从理论架构上厘清了“新概念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紧接着,探讨了“新概念阅读教学”的改革方略,对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阅读教学过程的展开、阅读教学策略的选择、阅读教学方法的使用、阅读教学媒体的辅助、阅读教学测试的实施等一系列实践因素有了深入的发掘与创新。其中他提出的“变盲无目的的‘漫读’为定向择优的‘选读’、变拘于一隅的‘偏读’为广泛涉猎的‘博读’、 变肢解课文的‘析读’为整体感知的‘意读’、变没有(或缺少)记忆的‘白读’为注重积累的‘诵读’、变食而不化的‘吞读’为质疑问难的‘攻读’、变单纯吸收的‘心读’为勤于表达的‘写读’、变只管认知的‘空读’为知行统一的‘活读’”等,语言亲切自然,含义隽永。可见,作者对历史资源的掌握,始终与现实的“问题情境”相互“回应”,相互生发。传统语文教育的种种病症及“疗救”的欲望时时驱动他在苍茫的语文教育历史之流中不懈地探寻真正的“病因”所在,不断激发他的体悟和灵思,使他透过浅泛的表象而逐渐抽绎出语文教育规律,再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曾教授用他自身的研究告诉我们: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有赖于实践的检验和证明,过分的理性建构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在于平实、朴素、动人、清新。

五、“孺子牛”与“拓荒者”:语文厚爱与追求

曾祥芹教授的《实用文章学研究》《汉文阅读学研究》《语文教育学研究》,表面看起来是三部不同的著作,但细细研读后,顿然发现它们是一体的。无论是研究文章学,还是研究阅读学,都始终透露着对语文教育的关照,在语文教育改革发展这一主线条下,发挥文章学与阅读学的自身优势,使之和谐共生。曾教授敬佩“孺子牛”,喜欢“拓荒牛”。我想,对于语文教育来说,他更像是“拓荒者”。语言大师维特根斯坦曾指出:“我们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们的世界的界限。我们不能思我们不能思的东西;因此,我们也不能说我们所不能思的东西。”话语是思想的表现形式,话语的界限意味着思想的界限,话语的贫困意味着思想的贫困。翻阅传统的关于语文教育研究的著作,时常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寻其究竟,缺乏自身言说话语是重要原因之一。曾祥芹教授关于语文教育思想的话语自成特色,如“一语双文”、“三足鼎立”、“三大支柱”等,言说话语简洁、清晰、力透,还涌动着他对语文教育的情感波动与生命的潜入,话语中抛却了先前研究者的“影子”,呈现的是自身独有的话语。正是他对语文教育长期以来潜入式的沉思,在内化前人精髓的基础上,有了自身话语的“喷涌”。此外,研读曾教授的语文教育思想,其对语文教育的性情跃动更令我心动。有道是“文以理为主,然而性情不至,则亦理之郛廓耳。”(黄宗羲《论文管见》)意思是说,即使论理的文章,情感的缺席也必然导致义理的虚浮空阔。就着重理论建构的文章而言,论理透辟,固然为着服人;然而若能于析理之外,更载之性情,情理兼备,则更具有动人力量,令人不能释怀。无疑,曾祥芹教授关于语文教育的思索,是情理兼备的好范例。我想,这体现了在一位“拓荒者”筚路蓝缕的图景后面,更深层的是对语文教育的厚爱与追求。曾教授将自己的思索凝结为一种表达,不,这不仅是一种表达;更是对语文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召唤,一种关照,一种追求。藉由他对语文教育的拷问与思索,帮助我们增长了一种可贵的理性以及思想上的澄明与通透,帮助我们找到了作为语文教育研究者的存在方式与生活方式。

――――――――

注释:

①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

②③赵志伟:《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④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版,第4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