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

时间:2022-09-13 21:53:30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范文1

三季度工作和经营情况

至今年九月末,全行人民币存款**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增幅**%,其中储蓄存款比年初增长**亿元,余额达**亿元,增幅**%,对公及其它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

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放**亿元,增幅达**%。其中农业经济组织、农户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民营、个私、股份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

9月末,国际业务外汇存款余额**万美元,比年初增长**万美元。国际结算量**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其中出口结算量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进口结算量**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结售汇合计**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万美元,比年初增长**万美元;人民币打包贷款**万元,比年初增长**万元。

九月末不良资产余额**亿元(包括抵贷资产**亿元),比年初减少**万元,不良资产占比**%,比年初下降2个百分点。今年三季度,贷款综合收息率**%,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1-3季度我行实现帐面利润**万元。

今年三季度,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狠抓组织资金,稳步拓展市场份额。

存款始终是银行经营的根本;份额代表着地区竞争的地位。今年上半年我行存款总额虽然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在同业竞争中,我行新增存款额较本地区其他行存在较大差距,总存款占全市的份额由年初22.4%下降到20.6%。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充分认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季度,我们一步不松抓组织存款,一着不让拓市场份额。

一是为帮助各支行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长久保持组织资金的高昂斗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好组织资金漂亮仗,力争市场份额有更大的突破,向我行独立运行十周年献礼,8月18号,独立经营以来第一次在晚上召开了各支行行长会议,全面动员,紧密部署了“结对子、争份额、比贡献、争市场组织资金竞赛”活动。竞赛将全市32家支行按市场份额水平和所处经济环境结成14组,分别下达各自目标任务,捆绑式竞赛考核,为我行存款的增加,市场份额的扩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是通过对市场份额较低支行的排队,分析我行组织资金工作存在的考核不力,激励不力等具体问题和不足,8月24日,再次召集市场份额在本镇低于他行,当年新增少于他行,考核力度不大的20位支行行长,在**支行举行现场会。再一次鼓劲增压,敲响了结对子、比贡献、争份额的战鼓。通过看**支行营业大厅的宣传氛围,和张榜公布的全体员工每月组资业绩和每季考核结果;听**支行组织资金实行公开、公正、透明考核的经验做法和强考核,扩份额,促进各项业务稳健发展的汇报;20位支行行长纷纷上台表示,一定坚定必胜的决心与信心,发扬好领先精神、拼搏精神、吃苦精神;营造好宣传氛围、考核氛围、组资氛围,创造出新的业绩。

同时,为让全行干部员工通过与兄弟支行的对照比较,更加清楚自己存在的差距,和在整个农商行中的排名,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开办了每周一期《结对子、争份额、比贡献、争市场组织资金竞赛简报》,每周公布存款情况,跟踪各支行组织资金竞赛动态,定期介绍组织资金做法,营造了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浓烈气氛。9月末总存款比6月末增长了14亿元,存款市场份额得到稳步拓展。

(二)投身先进性教育,支持地方力度再提高。

三季度,时值**商业银行党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我们在行党委领导下,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求真务实,积极投身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中,做到以先进性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先进性体现支持地方发展的责任性,以先进性提升地方银行声誉。

以支持地方发展为己任,构建“三走进,三服务”长效机制。一方面继续强化“三农”意识,积极支持“三农”发展。大力培植农业支持典型,扩大农业支持面。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行党委成员每人联系一个农业产业企业,即:**神龙蛇业,**九州果业,**华美生态园艺,**稷山养鸡场,**澄禾禽业,**未来园林,**唐兴才养牛场。在党委成员带领下,基层支行牢固树立“三农”服务意识,对当地农户、农业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9月末,我行农业贷款余额比6月末新增3100万元,占全市97%。继续保持了我行农业贷款在全市的绝对份额。

同时,党委领导“三走进,三服务”确定的7家中小企业联系点工作,为我行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强化市场份额拓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全行上下结合市场份额拓展,瞄准国有土地、房产等有效资产抵押企业,信誉好、发展有前景企业,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9月底,全行支持民营、个私、股份制中小企业共计**多家,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比6月末新增**亿元。其中抵押贷款占总贷款比例首次突破30%,达到30.2%,比年初提高了2.4个百分点,有效地拓展了市场份额,也进一步提升了我行地方银行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三)常抓基础管理,案件专项治理全面推进。

根据国务院领导加大案件专项治理力度,防范商业银行风险的批示,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我行自4月下旬开始,案件专项治理组织发动、专项检查和整改总结全部三个阶段工作深入进行。

通过案件专项治理,进一步强化了会计基础工作。我行以《会计升级达标实施办法》为依据,对基层支行在执行账户管理、现金管理及规范操作方面结合案件专项治理,进行了本年度的会计出纳大检查和会计达标升级验收,分析检查出来的问题,有的放矢,寻找了问题的症结,并对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梳理,作出了相应的规范,促进了会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案件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了信贷管理和运作。我行结合银监会贷款五级分类偏离度专项检查,着重对全市贷款五级分类准确情况、贷款抵押率规范情况、担保手续合法情况、企业关联交易情况以及本行内部多行贷款情况等进行了清理,有效地促进了信贷运作的规范管理。

通过案件专项治理,找准了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案件专项治理过程别是总部集中检查时,我行按照“查找案件苗头,整顿规范操作,促进业务发展,增强防险能力”的总要求,抽调全市50名业务骨干,分成8个检查组对全市32家支行进行了“地毯式”现场检查,找出了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并通过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积极实施整改。使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检查处理到位,责任追究到位,问题整改到位,杜绝隐患、遏制案件到位。

(四)广泛开展演讲会,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随着金融业服务时代的来临,竞争将会日益激烈,而竞争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人才的优势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服务优势上。为打造服务优势,我行自下而上,从支行——各片——总部,在7月份广泛开展了“假如我是一个客户”演讲比赛,对机关开展了“假如我在基层”演讲比赛活动。演讲从分析一个客户的基本要求出发,从分析基层员工需求出发,实行换位思考,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金融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促进全行上下服务理念更新,服务水平提升,保持地方银行活力,促进**商业银行更快、更好发展。参加总部决赛的38名演讲者,通过紧张激烈的演讲比赛,决出了一、二、三等奖共9名优胜者。比赛中各位选手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才华,使演讲比赛内涵得到了提升,优质服务意识得到了提高,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另外,以**支行为试点的开放式服务在七月初正式亮相,运行初期就取得很好效果,深受广大客户地青睐和好评。开放式服务摈弃了营业大厅服务窗口上的铁栅栏,实行与客户面对面,心贴心的亲情化服务,从而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使客户走进银行犹如走进家一样感到亲近、舒适。目前,营业网点开放式服务正有序向全市推广。我们相信,通过设立开放式服务区来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客户,一定能更好地诠释“离您最近,和你最亲”的服务宗旨,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形象作出贡献。

四季度工作打算

四季度,是第二届董事会第一年工作的冲刺阶段,针对前三个季度经营工作中存在的存款增长稳定性不够,资产质量优化进度不够,综合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等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不足,将继续围绕半年度工作会议提出“份额”、“效益”、“风险”和“形象”八个字抓好工作,向独立经营10周年献礼。

1、突出重点增存款,份额再上新台阶。

组织资金始终是银行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前阶段的结对子竞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存款的稳定性不强,要继续突出存款增长,强化宣传攻关,强化竞赛考核,强化服务创新,持之以恒把“结对子、争份额、比贡献、争市场组织资金竞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争取存款市场份额再上新台阶。

2、紧抓拓展争效益,夯实资本充足率。

今年是我行享受所得税减半政策的最后一年,四季度要继续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的热点、重点,紧盯我市临江开发、开发区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瞄准有效资产抵押企业,紧抓传统业务拓展,加大支持力度,尽力拓展市场,争取效益最大化。同时,要继续强化各项管理,搞好年内各项财务核算,尽力控制不合理费用开支,反对铺张浪费,杜绝跑、冒、滴、漏,防范各类案件发生,争创最佳效益,扎扎实实地提足资本充足率和各项拨备率,向全体股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3、狠抓难点求突破,奋力提高资产质量。

信贷资产质量始终是我行效益的根本,始终是我行快速发展的根本。四季度,要抓住年终企业资金回笼较多的有利时机,锲而不舍活资产,一步不松降不良,争取余额占比双下降。一要抓紧以规范信贷五级分类为抓手,加快我行信贷管理系统建设,早日为我行强化信贷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工具。二要集中力量做好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兑付工作,争取央行资金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三是以控制不良贷款产生为出发点,全面完成对支持类企业、控制类企业、和压缩类企业的清理工作,为明年进一步强化信贷管理打好基础。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范文2

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中有14家的净利润增速均在5%-21%的区间,整体利润增速明显收窄;另两家银行分别为增速最高和最低的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其中,中信银行归属股东净利润为323亿元,同比增长4.6%,这一增速在上市银行中垫底,比国有大银行的交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5.8%、工商银行同比增长7.3%的增速还要低,与同为股份制银行的招商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6%更是不可相提并论。

但分歧就在于此,单从业绩增速琮看,中信银行前三季度4.6%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在上市银行中垫底的成绩实在不能算是吸引市场的亮点,但却有机构强烈看好中信银行的未来表现,理由是造成中信银行业绩增速大幅放缓的原因是大力度的拨备计提而非盈利能力的恶化,它有望率先走出资产质量的周期,市场应给予其更高的估值溢价。

资产质量问题彻底暴露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信银行21%的营业收入增速和24%的拨备前营业利润增速均居银行板块前列,贷款拨备计提同比增幅达121%,2014年前三季度信用成本(未年化)高达83BP(2013年前三季度仅为43BP),2014年第三季度信用成本(未年化)为28BP(2013年前三季度仅为16BP)。在如此大力度的拨备计提下,截至9月末,中信银行拨贷比环比上升21BP至2.51%,已超过2.5%的监管要求,拨贷比缺口这一长期以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得以彻底消除。

当前银行股估值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业绩增长多少,而是资产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到底有多深,换个角度看,如果哪家银行能把资产质量问题暴露得最彻底,那么它有望最先走出资产质量周期。

中信银行三季报中披露的不良率为1.39%,环比二季度上升达20BP,是上市银行中增幅最大的,中信银行主动暴露真实不良资产状况的意图非常明显。据国金证券的测算,2014年第三季度中信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贷款约11亿元,仅相当于第二季度29亿元核销的40%,与其他银行在三季度普遍加大核销力度以压低不良增速的策略大相径庭。如果加回核销后,三季度不良率上升至1.44%,不良净生成率达到102BP,较二季度的87BP继续上升,预计四季度资产质量问题继续暴露之后,中信银行有望在2015年率先走出中国银行业这轮漫长的资产质量恶化周期。

2014年前三季度,中信银行总资产规模环比下降6%,总负债环比下降7%,总贷款环比增长0.2%,总存款环比下降6%,同业资产环比下降27%(其中买入返售环比下降27%),债券投资环比下降5%(其中应收款项类投资环比下降9%),从资产负债(尤其是包含非标资产的应收款项类投资)期末余额压降程度来看,中信银行的降幅是居上市银行前列。

更为突出的是,中信银行三季度生息资产日均余额环比亦下降1.2%,是上市银行中唯一出现生息资产日均余额环比下降的银行。这表明中信银行此前大幅扩张非标的策略得以纠正,其降杠杆是贯穿于三季度周期之中的,而非仅是单纯的期末压降,单纯的期末压降可能会被更多归因于存款偏离度考核新规的影响。

另外,与中信银行三季度业绩一同披露的还有其定向增发计划,面向中国烟草总公司的119亿元定增如果付诸实施,必将进一步夯实其资本基础。此次公布的4.84元的定增价格较10月29日4.66元的收盘价有4%的溢价。预计该定增计划最早将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提升中信银行2015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35BP。定增完成后,除了及时补充100多亿元的核心资本外,中信银行与财务状况良好的中国烟草总公司在存款方面的合作有望继续深化,对其负债端压力的缓解是一大利好。

与其他上市银行相比,中信银行的基本面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或与2014年5月新任行领导就任以来的清晰的战略转型及坚决有效的执行力度有关。过去两年,中信银行一直面临着管理层的变动,这种高层人事的不稳定确实对银行转型战略的贯彻实施是很大的掣肘。而一旦人事变动趋于稳定,中信银行主动作为的策略则显示出较大的优势,降杠杆工作的坚定推进,拨贷比缺口得以解决,资产质量问题彻底暴露等种种迹象表明,中信银行有望在银行业中率先走出本轮资产质量恶化周期。在当前中国银行业被资产质量真实性和高杠杆下的潜在风险问题持续困扰的大背景下,中信银行如能尽快甩掉历史包袱,将从资产质量恶化周期逐渐步入业绩改善周期,如果这种预期能够明确确立,则中信银行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是水到渠成之事。

不良高位企稳苗头渐显

中信银行降杠杆到底如何彻底,恐怕不能自说自话,还是要拿数据说话,而且要与同业进行比较才更有说服力。

从中信银行与上述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的三季报的期末余额来看,四家银行均出现资产、负债及存款余额环比的下降,包含非标资产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等项目亦出现较为明显的环比下降。按照以往惯例,银行期末存款余额环比下降更多是受存款偏离度考核的影响,尽管资产类业务难以在季末时点出现大幅压缩,但仅通过资产负债期末余额的变化,仍很难有效区分这种下降是源于银行主动降杠杆,还是由存款端期末收缩带来的资产端同步收缩。

但我们从三季度生息资产日均余额环比增速及其与期末余额增速之间的差异,可以更加有效地揭示各家银行在周期之中的资产扩张节奏。截至三季度末,工商银行期末资产余额环比下降0.8%,平均生息资产余额环比上升1.0%;交通银行期末资产余额环比下降1.1%,平均生息资产余额环比上升1.6%;招商银行期末资产余额环比下降6.2%,平均生息资产余额环比上升6.2%。而只有中信银行期末资产余额环比下降6.2%,平均生息资产余额也同时环比下降1.2%,也就是说,只有中信银行一家银行的期末余额和平均生息资产余额是同向下降,因此,如果说中信银行在三季度已开始降杠杆的话,那么,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则在三季度才开始放慢了继续加杠杆的速度。

此外,招商银行还披露了其信贷类自营投资类非标和非信贷类自营投资类非标的数据,截至9月末,招商银行自营投资类非标资产余额为3803亿元(即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非标资产),其中信贷类非标2085亿元,非信贷类非标1718亿。据此测算,招商银行总自营投资类非标资产余额环比6月下降13%,其中信贷类非标环比6月末增长6%,非信贷类非标则下降29%,信贷类非标环比继续小幅扩张,但“低收益、低风险、低资本占用”的非信贷类非标明显下降。

招商银行三季报披露,对信贷类自营非标比照自营贷款计提资本并以贷款补充风险准备形式计提拨备,这意味着9月末2085亿元信贷类非标已按100%风险权重计入加权风险资产,预计此类非标应当已实现0.5%-1%的拨备率水平。截至9月末,招商银行买入返售类非标余额1415亿元,较6月末下降11%,符合“127号文”规定的压降买入返售类非标的行业大趋势。

除继续主动暴露不良资产的中信银行之外,部分银行资产质量也出现高位企稳的迹象。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在三季度核销处置的金额分别为98亿元、32亿元和35亿元,分别较二季度的核销水平均有所提升。如果加回核销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三季度的不良净生成率分别为73BP(二季度为40BP)、61BP(二季度为58BP)、110BP(二季度为108BP),数据显示,除了工商银行三季度不良生成率有所提升外,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已出现高位企稳的迹象。

交通银行披露的明细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其关注类贷款余额环比增长10%,关注类贷款率为2.36%,环比提升19BP,上升幅度远小于此前的市场与预期,这预示着未来将承受的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为不良贷款的压力相对较小。不良贷款/90天以上逾期贷款这一指标从6月末的99%下滑至86%,显示其在不良贷款认定标准上略有放松。

再来看三季度银行息差贡献因素的新变化,尽管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但流动性的宽松降低了负债成本的压力,交通银行三季度单季息差为2.42%,环比下降2BP。通过对季度息差环比变动的因素分析可知,流动性宽松的大环境对银行息差最大的负面影响来自贷款定价,贡献高达-10BP,这不仅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导致整体定价水平下降有关,而且也是当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政策大方向的结果。

另一方面,存款和同业负债成本下行则分别贡献6BP和2BP,这与全行业流动性宽松的格局直接相关。基于此,在流动性宽松大格局仍然不变的前提下,若有效信贷需求得不到恢复,银行未来息差可能将呈现如交通银行三季度一般小幅收窄的走势;若“流动性格局维持宽松+有效信贷需求恢复”得以成立,银行贷款定价水平有所恢复,则有望实现稳中略升的息差走势。此外,在同业监管从严的大背景下,银行二季度来自债券投资收益提升的息差贡献在三季度基本消失并小幅转负,非标资产扩张脚步放慢应是大势所趋。

风险预期改善是关键

当然,一个季度的数据尚不能成为银行拐点已现的证据,其实,银行股能否上涨与银行业绩的好坏不是必然的联系,根据息差收窄、业绩下降就一味看空银行股的逻辑则比较牵强。

众所周知,目前压制银行股估值的核心问题在于不良资产,尤其是真实的不良资产一直令市场纠结不已,甚至有一种说法,“银行真实的不良率远高于披露水平”,这一方面是经济下行趋势愈发严重,这对强周期性的银行股而言绝不是一个好消息,另一方面,融资平台贷款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问题积重难返,也对银行股的估值提升设置了无形的天花板。

事实上,尽管银行披露的资产质量数据较真实的状况的确存在一定的差距,但A股银行板块当前估值水平所隐含的5%-6%的不良率,即便放在中长期的时间跨度来看也难以实现。对银行股的投资者而言,把握不良率的变化趋势更为重要。

而此次三季报最大的亮点即是在三季度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上市银行不良生成速度出现企稳的苗头,尽管这种企稳还有待进一步的数据确认,但不良资产的稳定至少是比进一步扩大要好得多。如果未来不良贷款生成速度被证明“高位企稳”,这远好于市场此前对不良资产“加速上升”的担忧。已有机构预测,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可能仍将持续暴露,但其增速将在2015年下半年出现显著回落,本轮资产质量恶化周期的结束时点有望在2015年形成一致预期,而这种预期的形成比对银行股变化拐点的把握更为关键。

在向好预期尚未形成之时,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成为银行股的负面消息,如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以及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等,都对银行股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对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担心在于会使存贷息差明显缩小,这是静态思维的典型代表。银行资产负债是动态匹配的,回顾过去几年,每次银行负债成本上升带来的息差下降幅度都是不准确的,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静态测算忽略了银行在资产端的调节能力。银行之所以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是因为其可以在资产端进行合理的收益匹配,如果没有收益恰当的资产匹配,银行根本没有动力而且也不会发行成本更高的大额可转让存单。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本来至少是一偏中性的消息,是有利于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银行的规范经营,但它却在市场上被演绎成“将导致大量中小银行倒闭”的潜台词。反问一句,如果换位站在监管层的角度来看,若出台一项政策之后的预期是大量金融机构倒闭,那监管机关出台这项政策的意义何在?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冲击确实不小,尤其是在负债端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在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冲击下,银行被迫改变负债结构,提高成本负债占比,进而增加了负债成本,这个进程的确不可逆。但时至今日,银行体系通过发行自身的“宝宝”类产品已从互联网公司夺回大量存款份额,且“货币市场基金对存款的分流能力存在极限”这一结论,早就在国外经验中得到广泛证明。而存款成本的上升本来就是利率市场化的结果之一。对主流市场参与者而言,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负面影响早已包含在股价预期之中。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范文3

盈利增速大幅放缓,业务结构出现新变化

2014年,中国银行业面临了多方面的挑战,经营压力较往年有明显上升,利润增长出现明显放缓,同时在较为严格的监管环境下,中间业务和同业业务的增长也出现减速。

盈利能力继续提升,盈利增速明显放缓

2014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26万亿元,继续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但盈利增速开始下降。从上市银行的情况看,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由2013年的12.9%下降至8.8%,与2010年的高位相比降幅更大(图1)。分析商业银行净利润变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生息资产较快增长,推动盈利水平提升。在经历了2013年的回落后,2014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生息资产增速有所反弹,16家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至12.6%,其中贷款和债券投资增长较快,分别达到15.4%和13.4%。从不同类型的机构看,大型商业银行开始发力,增速普遍提升,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增长优势逐渐缩小。

净息差基本保持稳定,有助于盈利水平的提升。2014年,得益于相对偏紧的贷款供求关系、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以及稳定的基准利率水平,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逐季提升。前三季度净息差分别为2.58%、2.62%和2.68%,均高于2013年同期,虽然与2012年相比仍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对净利润的增长依然形成一定的支撑。

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对盈利有正面贡献。2014年,商业银行网点的扩张和系统升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集约化经营和规模效益的作用下,整体经营费用保持自然增长。由于商业银行同期收入较快增长,收入增速明显高于成本增速,使成本收入比继续保持近年来持续下降的态势,到2014年三季度末已经下降至28.87%的相对低位,对利润的正面作用较为明显。

拨备支出的增加是盈利增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014年商业银行盈利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资产质量波动,由此引起的拨备支出大幅增长,消耗了商业银行大量的拨备前利润。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共提取各类资产损失准备2870亿元,资产损失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由2013年同期的8.2%增长到11.5%。

各类业务发展状况出现新的变化

2014年,商业银行各项业务运行相对稳定,但在存款、中间业务和同业业务发展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运行特征。

存贷款增速差距进一步扩大,存款竞争日益激烈。2014年,虽然市场流动性状况得到改善,但存款市场供求关系趋势性偏紧的格局依然延续,存款增速明显慢于贷款,贷款和存款的增速差距继续扩大(图2)。2013年6月末,人民币存款增速为14.3%,至2014年10月末已逐步降至9.5%,而同期人民币贷款的增速相应为14.2%和13.2%,总体变化不大。考虑到存款增长很大程度上受到冲时点因素的影响,2014年存款市场供求关系比数据反映的更紧。2014年下半年推出的存款偏离度监管政策对平抑商业银行存款的大幅波动、稳定存款成本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存贷比监管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冲时点的存款拓展模式仍需要一定的时间调整和过渡。

中间业务增长出现减速。2014年,得益于经济总量扩大所带动的传统支付结算及银行卡手续费收入的上升,以及理财、托管等创新型业务收入的增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受到减轻企业负担政策的影响,往年增长较快的财务顾问收入出现回落,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与2013年相比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从上市银行情况看,2014年前三季度,以手续费收入为代表的中间业务平均增速为13%左右,较2013年同期回落超过10个百分点。

同业业务发展先扬后抑。2014年,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上半年同业业务延续了近年来快速增长的趋势,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增长超过20%(表1)。随着规范同业和表外业务发展的监管政策不断推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开始回归流动性管理的本源,各类通道业务的规模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尤其是三季度大多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出现下降。

不良贷款加速增长,资产质量整体可控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三季度GDP下降至7.3%的低点,实体经济和企业经营状况没有明显起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继续收窄。受此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延续近年来的下行态势,且幅度也有所扩大。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7669亿元,不良贷款率1.16%,拨备覆盖率247.15%。

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增长创近年新高

虽然商业银行持续加大了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的力度,但不良余额增长仍持续创近年来的新高。2014年前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共增长1749亿元,其中三个季度不良贷款增幅分别为540亿元、483亿元和725亿元,增长态势明显;单季不良贷款率增长也由原先的平均每季3~4个基点上升至三季度的8个基点(图3)。在上市银行中,前三季度除宁波银行不良率持平外,其余各行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在不良贷款较快增长的同时,2014年以来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也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三季度行业关注类贷款占比达2.79%,且单季增长创1961亿元的近期新高。从上市银行的运行情况看,上半年逾期贷款增长2381亿元,而同期不良贷款增长为771亿元,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差额进一步扩大到3405亿元。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对逾期贷款的展期和重组趋于保守,同时,以往较严格的逾期贷款认定为不良贷款的政策有所转变,但如果未来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间差距持续扩大,则逾期贷款逐步认定为不良的压力巨大。

总体拨备水平小幅提高,拨备提取和使用较为平衡

前三季度,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保持同步较快增长的态势,余额增加2212亿元,至18952亿元;拨贷比指标提高5个基点,至2.88%,是银监会推出该项监管指标以来的最高位,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在保持平稳的同时略有提升。从拨备覆盖率角度看,不良贷款的快速增长对拨备覆盖率的下拉作用较为明显,前三季度拨备覆盖较2013年年末下降35个百分点,至247.15%,但与150%的监管要求相比仍相对较高,预计未来这一指标将会继续回落。

在加大拨备提取的同时,商业银行使用拨备进行损失核销的力度也同步提升。如前所述,前三季度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提取拨备力度,而结合贷款损失准备变化情况分析,商业银行使用贷款准备进行核销的规模与2013年相比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从上市银行的数据看,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核销贷款总额达698亿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核销额增长1倍以上,也印证了行业核销力度加大的判断。

企业资产质量波动仍是不良贷款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4年年初以来,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企业贷款风险所涉及的范围仍有一定程度的扩大,是造成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下滑的主因。一是部分地区小微企业风险快速扩散。在风险隔断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关联群体或担保圈内企业的联保互保行为极易造成连锁反应,这是2014年以来江浙地区小微企业风险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开始向上下游产业蔓延。随着产能过剩行业经营环境的进一步变化,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也开始受到波及,以资源型企业为代表的一些大中型企业在上半年也发生了违约。三是贸易融资风险由钢贸扩展到其他大宗商品贸易领域。在钢贸贷款风险继续发酵的同时,煤炭、铜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流通环节融资风险也时有暴露。

从2014年平台和房地产贷款的运行情况看,风险状况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总体表现较为稳定。其中,平台贷款得益于持续的总量控制和分类管理政策以及地方举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房地产贷款风险也以非一线城市中小型开发商的单发性不良贷款暴露为主,按揭贷款违约情况较少,整体风险可控。

总体来看,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并未出现趋势性变化,资产质量仍处于可控状态。

调控和改革政策有助于缓解资产质量下行压力

2014年年初以来,监管部门对信用风险状况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并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已经开始发挥正面的政策效应,有助于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定。

一是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政策调控的重点,随着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好转和对高成本的非信贷融资监管的加强,商业银行有能力也有意愿为企业提供较低价格的信贷资金,这将为实体经济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增加了房地产贷款的安全系数。到下半年,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政策已经发挥了一定的政策效果,市场情况有所好转,虽然这些政策难以彻底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状况,但能为市场的结构调整争取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贷款总体质量的稳定。三是地方政府负债体制改革将减轻未来资产质量下行的潜在风险。融资平台贷款的未来走势和还款来源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地方政府负债体制改革和存量债务甄别工作的启动,对逐步化解融资平台潜在风险、维持平台贷款平稳运行意义重大,未来即使有部分平台出现风险,其结果也是可预计和可控制的。

融资工具多元化,资本充足率略有提升

201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升,为业务增长提供了保障。而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新型融资工具的推广和应用,以及银监会核准部分银行使用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等改革措施,则促进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主动性的提高。

资本充足率小幅提升

2014年,商业银行在风险加权资产增长8.2%的基础上,资本充足率依然有小幅提升。三季度末,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12.93%,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47%,分别较2013年年末提高74和52个基点,资本实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从上市银行的情况看,前三季度资本充足率均超过10%,且除个别银行外,大多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图4)。不同类型的机构中,国有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大型银行的贷款和总资产增速相对较慢,资本占用相对较低;二是大型银行面临较高的监管要求,业务策略上也较为谨慎;三是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使用提高了当期资本充足率水平。

资本补充渠道进一步拓宽

201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提升和资本净额的增长,既有内源资本补充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部资本补充渠道的拓宽。虽然近年来上市银行较为频繁的资本扩充计划导致资本市场对银行筹资行为的接受度相对较低,使全年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规模有所下降,但各种新型融资工具的推出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增长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作用。

内生资源仍是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主要渠道和核心资本的最主要来源。商业银行内生资本主要源于净利润分配后的内部留存和提取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从2014年的情况判断,这两项资金来源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上升的贡献度超过70%。其中,前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净利润12645亿元,如果按照40%的利润分配率计算,总计会形成超过7500亿元的核心一级资本;作为银行二级资本重要组成部分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2014年以来也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形成的二级资本超过2000亿元。

创新型的融资模式和资本工具有效补充了内生资源的不足。一是优先股发行全面启动。2014年银监会公布优先股指导意见以来,多家上市银行公布了优先股发行计划,规模超过3000亿元。二是二级资本工具广泛使用。在巴塞尔Ⅲ的监管框架下,各类资本工具成为二级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对这些工具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尤其是下半年以来,五大国有控股银行相继完成了境内外二级资本债的发行,总规模达到1500亿元以上(表2)。三是某些商业银行推出了非公开发行模式的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丰富了核心一级资本的融资模式。这些资本工具和融资模式的推出,不但拓宽了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也对优化银行资本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和增强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实施改变传统资本管理模式

2014年4月,银监会核准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六家银行实施资本管理的高级方法。从高级资本方法的实施效果看,六家被核准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在扣除其他因素后,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资本节约功能较为显著。而更为重要的是高级方法的实施将对整个行业的公司治理、风险控制、资本管理和发展方式转型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是高级方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为精确的风险和监管资本计量管理工具,将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并促进风险管理的定量成果与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相结合,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实施高级方法的银行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通过指定合理的资本战略和管理要求,确保持有的资本在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同时,能够充分抵御风险。三是推动商业银行形成内源资本积累为主的资本积累模式。利用高级方法这一有力工具,商业银行有动机、也有能力对内源资本补充工作做出精确计划和全面的效率评估,逐渐形成以内源资本积累为主、外源资本补充为辅的资本积累新模式。

不断适应环境变化,推进改革进程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和监管环境,传统向规模要效益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因此,2014年改革和转型成为商业银行的运行主题,围绕业务发展重点和改革管理体制等两方面的内容,商业银行不断探索新的业务管理和运行模式,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和转型推进的力度。

在经营上,商业银行积极推动经营观念的转变,大力发展低资本占用业务,加快推进业务经营模式转型。为适应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推出多项改革措施,调整经营重点,改变过分依赖信贷扩张为主的高资本占用型业务增长模式,进一步加大了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消费等领域的投放,使业务经营模式不断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在调整传统业务结构的同时,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快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积极发展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电子银行和财富管理等战略新兴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在管理上,随着上一轮深化股份制改革所带来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和管理提升等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完毕,商业银行继续推进了以提高管理效率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积极研究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问题。另一方面,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在行业内逐渐取得共识。2014年,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完成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管理模式的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有助于推动单个业务条线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实施事业部制改革的商业银行均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效,可以预计,未来这一管理模式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范文4

一个综合性企业往往横跨多种业务类型,各种类型企业的资金预算编制因生产经营的差异编制方法存在差异。生产制造型业务单元的经营特点是通过转移原材料、人工、机器中的价值来完成产品生产的价值转移和增值。在编制资金预算时生产制造企业以销售预测为起点来编制资金预算。建设工程类业务单元应该以每个项目为预算单元,分别项目计算投入资金,根据项目资金投入计划及项目回款计划来制定资金预算,确定融资规模及产品种类。

以下以ABC公司各经营业务情况来分析资金预算及融资规划。ABC公司是一家经营道路桥梁建设施工、公路桥梁施工材料生产的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公司内部设置生产业务单元、工程业务单元、综合管理等模块。公司内部设置生产业务单元和工程业务单元,采购、财务、人力等职能由公司各职能机构统一负责。

一、生产业务单元资金预算编制

生产型业务单元资金预算的编制以销售预测为基础,ABC公司的生产业务型单元经营受季节影响,公司为加强业务管理按照季度对经营的各项数据进行预算控制,预算编制常用的方式有销售百分比法、回归分析法、计算机预测的方法。以下简要说明如何编制生产企业资金预算。

ABC公司的生产业务型单元主要生产高速公路施工需要的材料,该业务单元生产受到季节影响明显,按照季度对编制预算如表1。

一季度完成销售收入15%,二季度完成销售收入30%,三季度完成销售收入40%,四季度完成销售收入15%;

一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70%,二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70%,三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80%,四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90%;

上季度应收账款在本季全部收回;

材料中有30%的需要通过现款采购,剩余70%的材料通过银行承兑汇票采购,保证金30%;

人工属于工资、社保支出全部是付现成本;

材料中有30%的需要通过现款采购,剩余70%的材料通过银行承兑汇票采购,保证金30%。

二、工程业务单元资金预算编制

工程类资金预算应该以每个项目为预算单元,分别项目计算投入资金,根据项目资金投入计划及项目回款计划来制定资金预算,在编制时可以借助工程项目预算来进行测算。ABC公司的工程单元整体预计明年将施工5个项目,项目情况如表2。

ABC公司项目预付款10-20%,进度款65%-80%,质保金5-10%,质保一年。

ABC公司实行统一采购,材料约占项目成本76%,劳务约占21%,项目管理费用约占3%,项目管理费用包括项目现场人员工资,零星物资采购及项目现场支出费用。为控制现金支出,公司项目材料全部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材料预付30%,到货支付30%,验收支付10%,质保10%一年。按照预算全年现金收支汇总如表3。

三、整体资金预算

公司的市场开发等职能由各个业务单元单独负责,公司整体销售费用控制在销售收入2.5%,但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由公司统一调度,职能部门的预算由各个部门单独编制报送公司审核后执行,管理费用控制在销售收入2%以内。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固定资产贷款利息按季度收息及日常业务费用,全部付现。

在计算出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后,对公司公司三项费用按照以部门为单位进行预算,今年开具的银票约有1600万元在明年解付,1000万贷款需要在明年二季度支付,根据以上数据明年现金流量汇总表如表4。

根据预测可知ABC公司明年二季度将出现现金缺口预计700万元,为了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借入贷款800万元,同时可以看到在三季度公司出现大额现金盈余,从降低整体财务费用率角度对现金盈余可以通过投资短期债券、货币掉期业务,或者选择风险低的定期存单等形式进行理财获得收益。

根据以上分析及预测ABC公司明年需要的授信额度及品种测算如下: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银川市;PM10;分布规律

中图分类号:R122.7 文献标识码:A

PM10(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 less than 10µm)也称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 ,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 10 µm 的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如工厂、家庭、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产生的废气、 烟尘、 扬尘以及自然起源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海水泡沫而进入大气的火山灰、烟尘、盐粒和被风吹起的扬尘等[1]。PM10对人类的危害被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所证实。同时还大量吸收可见光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对温度和酸雨都有影响[ 2 - 3]。因此,PM10作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对大气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现辖贺兰、永宁县及兴庆区、 金凤区和西夏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雨雪稀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春秋短促,夏冬分明。根据近年来银川市大气环境监测的结果可知,PM10为银川市的首要污染物。通过分析2008-2012年银川市PM10污染特征及其原因,旨在找出变化规律,为银川市防治大气污染,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1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2008-2012年银川市PM10统计资料来源于银川市环境监测站四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全年每天24小时连续监测的数据,监测站点即兴庆区(银湖巷)、金凤区(宁安大街)和西夏区(宁化生活区)、背景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马莲口),采用方法为7001型β射线法悬浮颗粒分析仪,分析方法为β射线法。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将各监测点位的PM10日均浓度值进行月度、季度、年度平均,得出银川市PM10的年度均值、季度均值、月度均值。PM10浓度评价标准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进行执行。

2 PM10污染变化特征

2.1 PM10污染的年级变化规律

5年间银川市PM10年均浓度全部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07mg/m3),经计算超标倍数为0.20、0.29、0.33、0.36、0.42倍。通过图1可以看出5年间银川市的PM10浓度逐年上升,2012年较2008年上升幅度为17.86%。

2.2 PM10污染的季、月变化规律

由图2、图3可知,5年间银川市PM10浓度的季、月变化基本呈现统一规律。银川市PM10浓度季节呈现春冬季升高,夏秋季降低的趋势,在4月、10月PM10出现了2个峰值,5-9月PM10浓度变化相对平稳,取PM10五年平均值8月份为全年最小值,9月份次小,4月份为全年最大值3月份次大。

2.3 PM10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

选取银川市具有代表性的3个监测点位,即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进行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分析。由图4可知,5年间各监测点位的PM10浓度均为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7mg/m3) ,取各监测点位PM10年均浓度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2008-2012年西夏区呈现整体县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金凤区及兴庆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M10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

3 PM10污染特征原因分析

PM10浓度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污染源、气象因素及植被覆盖率的综合影响。

PM10主要污染源有:①以燃煤获取能源的工厂,这些工业源向空气中排放出大量PM10;②冬季采暖期燃煤来源以及生活面源对PM10浓度的增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③汽车尾气对PM10浓度的增加也有一定的影响;④地面风速较大时引起的地面扬尘、车辆行驶时带起扬尘(道路可扬尘)、建筑施工时引起的地面扬尘[5]。

3.1 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的影响

银川市地处西北干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冬寒夏热,东长夏短,昼夜温差大。

银川市PM10浓度受逆温的影响,早晨、傍晚出现贴地逆温的几率12月份最大、夏季较小,全年早晨、傍晚出现贴地逆温的几率分别为70%和44%[4]。因秋冬两季节,早晚气温较低,大气层结构温带,易出现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对流弱,地面风速也很小,污染源排放的PM10被抑制在底层很小的空间范围内,不易于迅速的扩散迁移,夏季大气湍流旺盛,有利于PM10的扩散迁移[5]。

3.2地面扬尘的影响

银川市气候干燥,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植被覆盖率低,在春季多大风,易引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因浮尘、扬沙、沙尘暴、大风天气对其环境空气的直接影响非常明显(尤其为春季),其中浮尘天气导致PM10污染最中,扬沙天气次之,沙尘暴天气相对较轻[4],PM10浓度在春季有明显升高的特征。

3.3工业源的影响

随着银川市人口的持续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的推进,当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为银川市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依据2012-2013年银川市采暖情况,全市(三区)现有冬季采暖锅炉总台数为431台,实际监测293台,备用138台。其中锅炉吨位小于4T的台数为136台,5T至10T的总台数为198台,11T至40T的总台数为93台, 41T以上的总台数位4台。二是煤炭使用量情况。银川市冬季采暖锅炉用煤为炸子煤,耗煤量为645410吨。燃煤量的大增,大大增加了PM10的排放

3.4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

目前银川市的汽车总量为410864 辆,较2008年增长速度为61.2%,大量排放的尾气集聚,加重了空气的光化学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的NOx和天然植被释放的VOC对增加空气中的PM10浓度具有重要的影响[6] 。

4 结论及建议

(1)银川市PM10污染为地面扬尘、煤烟、汽车尾气等的混合型污染。一方面,银川市应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降低低空污染的排放,同时加强对燃煤、燃气、电气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转变;另一方面,加强城市绿化,强化环境管理,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治理。

(2)2008-2012年间银川市PM10年均浓度全部超过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M10平均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较2008年上升幅度为17.86%。环境保护部门要发挥其监督管理和指导的作用,制定环境法制建设的条令,强化监督意识。

(3)银川市PM10污染季、月变化规律性明显。PM10污染春冬季>夏秋季,当年10月-次年4月污染严重,5-9月PM10污染较轻。在集中供暖期和春季大风扬尘天气,应做好燃煤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的工作。

(4)银川市PM10污染空间变化明显。2008-2012年个监测点PM10年均浓度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2008-2012年西夏区呈现整体县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金凤区及兴庆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M10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兴庆区属于银川市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金凤区为银川市地处银川市中心,西夏区属于宁夏的老工业基地,区内工业企业较多,各区应坚持源头控制与防治结合的方式,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强化建筑工地周边环境污染检查,加大扬尘污染处罚力度,同时做好燃煤锅炉除尘设施、燃煤煤质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

参考文献:

[1] 朱能文.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J].环境科学动态, 2005(2): 16-18.

[2] 吴国平, 胡伟,腾恩江, 等. 我国四城市中 PM2. 5和 PM10的污染水平[ 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 2) : 133- 137.

[3] 茆长荣,尚广平.合肥市城市 PM10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 J ] . 安徽大学学报, 2005, 29(4) : 87-92.

[4] 桑建人,孙银川,刘玉兰.银川市PM10等气象条件分析 [ J ] . 陕西气象,2002,26(4);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银行业 综合化经营 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70-03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后的疲弱复苏阶段,美欧日经济略有改观,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全球工业生产低迷,贸易形势严峻,大宗商品价格低位波动,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我国不仅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国内经济也经历深度调整,经济减速压力在所难免,但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成效也有目共睹。同样,银行业应在当前重重危机中实现综合化经营的转型,并在当前经济转型的亮点中寻找转机和突破口。

一、世界经济复苏疲弱乏力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经济形势略有改观,但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总体上世界经济复苏疲弱乏力。

1.美欧日经济略有改观。美国经济增长低于预期。2015年一季度以来,受严寒天气、美元升值、油价下跌以及内需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GDP环比折年率仅增长0.6%,是2014年二季度以来最低增速。二季度,在房地产市场强势反弹作用下,国内消费温和增长,就业市场明显改善,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增长率反弹至2.3%。欧元区经济继续回暖。上半年,欧元区工业生产加快,消费基本稳定,贸易形势趋好。二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1.2%,为2011年四季度以来最快增速。日本经济略有改善。日本房地产出现企稳迹象,消费略有改善,出口好于进口,二季度日本GDP同比增长0.7%,结束了连续四个季度的下降。

2.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外需疲软以及美国加息预期等因素影响,新兴经济体作为资源输出国,经济必然遭受重创。

3.世界经济主要领域未见好转。(1)由于全球需求不足,工业生产仍旧低迷。2015年5月份,世界工业生产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比分别增长1.2%和4.5%,增速比上月加快0.4和0.9个百分点。(2)世界贸易出口形势严峻、进口继续恶化。据世界银行统计,2015年1~5月份,全球出口额和进口额同比分别下降11.7%和13.7%,其中发达国家出口额和进口额同比分别下降14%和14.1%。上半年,发展中国家出口额和进口额同比分别下降5.6%和5%。(3)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低位波动。上半年,能源和非能源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4.6%和13.5%。特别是原油价格大幅回落。上半年,欧佩克一揽子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55.1美元/桶,纽约期货市场轻质原油价格为53.29美元/桶,同比分别大幅下跌47.7%和47.2%。7月份,油价再次大幅下滑,欧佩克一揽子原油现货价格为54.19美元/桶,环比下跌10%;纽约期货市场轻质原油价格为50.93美元/桶,环比大幅下跌14.9%。(4)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一是世界股指出现了明显的下跌。除了美国和日本股市维持高位且大体稳定以外,包括欧洲以及亚洲多个国家股指均有明显下跌。二是美元指数今年以来一直处于强势,包括欧元、日元及多数新兴市场货币持续走弱并在低位徘徊。三是发达经济体长期利率呈上升势头,美国和英国加息迫近,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将进一步加剧,发展中经济体资本外流将不可避免。

二、我国经济有望触底企稳

我国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下行阶段,而且在自身经济周期的规律性以及经济改革转型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在不断放缓,国内经济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时期。但是,我国经济转型取得一定的成效,工业转型的升级和消费结构的优化有目共睹,我国经济有望触底企稳。

1.经济增速持续放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作为这场金融大地震的震中,必然率先陷入经济衰退,随后日本和欧洲等国家也必然受到冲击,危机继而蔓延至新加坡、韩国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我国目前仍处在金融危机后的下行阶段中,而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由于第一时间采取刺激政策来拉动经济复苏,因而率先领跑全球复苏,欧元区和日本也紧随其后缓慢复苏,而我国在未来三至五年仍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不过,随着发达经济体经济不断复苏,外部需求改善,我国出口有望回升,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将有所缓解。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国际位次在不断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我国还处于金融危机后的下行阶段,而且在我国经济周期的规律性以及经济改革转型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在不断放缓,国内经济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时期。2015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9.7万亿元,同比增长7.0%;从环比来看,一、二季度分别增长1.4%和1.7%,二季度增速略有加快。分产业看,第三产业增速最快,同比增长8.4%;第二产业次之,同比增长6.1%;第一产业增速最慢,同比仅增长3.5%。

2.工业生产有望触底回升。近五年来我国工业生产增速持续下降,2016年3、4月份陷入最低水平,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6%和5.9%,5~7月份连续三个月小幅回升,同比分别增长6.1%、6.8%和6%。但是,7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3.3%,主要是重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3.8%,这表明我国工业领域(尤其是重工业)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我国工业领域降温无外乎两方面原因,一是外需疲弱、出口下降;二是受国内投资、房地产需求减弱影响,部分投资品生产进一步下滑。而从我国CPI和PPI走势的分化来看,PPI连续40个月下降,我国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这必然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意愿,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也将受到抑制。而目前我国工业的去产能化有利于加速我国工业转型升级。

工业转型升级中的亮点:(1)高端细分行业增长较快。2015年7月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34.6%,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增长19.7%,通信设备制造增长15.5%,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的增速也高于10%。(2)高技术产业增速有所加快。7月份,医药制造业增长10.3%,增速较6月份加快1.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长9.6%,增速较6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4%,加快0.2个百分点。(3)新兴产品增速较快。7月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32.9%,新能源汽车增长3倍以上;动车组增长104.7%;智能电视增长47.1%;智能手机增长31.7%;光纤增长47.6%;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增长21.7%;光电子器件增长21.5%。

3.国内消费相对平稳增长。同样,五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也在不断放缓,但表现要优于工业生产。2015年1~7月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2015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提升,我国需求结构继续优化。

消费结构优化中的亮点:(1)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长较快。2015年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烟酒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6.7%、17.3%和15.6%,增速分别比6月份提高2.0、0.4和3.5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2.2%,比6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服装类和日用品类商品增速都在10%以上。由此可见,吃穿用等基本生活类商品表现抢眼,是拉动消费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力量。(2)网上零售继续快速增长。2015年1~7月份,全国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7%。(3)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加快。2015年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体育与娱乐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长19.3%,增速比6月份加快6.0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长14.2%,比6月份加快13.2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速虽比6月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近30%的较高增速。

三、银行业转型刻不容缓

世界经济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尘埃落定,银行业加速备战,综合化经营的转型之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1.不良贷款压力持续增加。从2013年开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增加,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周期下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2015年二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约为1.1万亿元,比上季度增加109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比一季度上升0.11个百分点,已经连续12个季度升高。股市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虽然一直低于大型商业银行,但其增长速度却比较快,从2011年二季度0.6%的最低点升至2015年二季度的1.35%。

2.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自2014年底开始,央行连续5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利率市场化又加剧了银行的竞争,导致银行净利润增速大幅下滑,盈利能力也不断下降。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2.4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1.23%,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资本利润率17.26%,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

3.银行业在转型压力中走综合化经营之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银行业存贷利差缩小,净利差趋于收窄。各大银行的半年报印证了这一点,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正在持续下滑,与此同时,中间业务正在持续发力。这也显示了银行业今后要注重的两大方面,一是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会更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重新定价风险,这就需要做好敏感性缺口管理;二是银行应该大力进行综合化经营,比如发展投资银行、交易银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扩大收入来源。

此外,要及时发展互联网金融,特别是在国家鼓励“两众两创”和“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蚂蚁金服和微众银行,这两家机构恰好代表了互联网金融的两种模式。其中,蚂蚁金服是从支付平台入手来打造各种不同的金融产品,微众银行则是从社交平台入手来积累人气。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平台化、轻型化,重视客户体验。传统银行纷纷效仿,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力度,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工行的“融E购”、“融E联”,虽然目前缺乏影响力,不过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如果传统银行一定要效法阿里巴巴,从电子商务入手去搞互联网金融的话,其实是很容易失败的,典型的代表有建行“善融商务”、交行“交博汇”。各大银行可以从各行的优势入手来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比如农行的“E商管家”,从产业链特别是农业产业链入手,来做互联网金融服务,其实更能发挥银行在资金管理上的优势。

参考文献: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范文7

一、甘肃省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总体状况

(一)信贷资产经营状况

总体来看,甘肃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在不稳定的经济形势下,资产业务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但部分基层商业银行表现不佳。以A分行为例,2010年3季度末全行贷款余额较2008年同期仅增加41.5%,其或有资产业务中:银行承兑汇票余额较2008年同期增加53.5%,占或有资产总额的95%;信用证业务刚起步,发展较快,目前已占或有资产总额的3.8%;保函业务余额小幅下降,占或有资产总额的1.2%。但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甘肃部分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结构风险度较高,信用风险过分集中,进而威胁到了其资产安全。第一,从客户贷款规模结构看,大部分贷款投向大企业,授信相对集中。以A分行为例,其单户贷款金额排名第一的客户占前10大客户贷款的33.3%。贷款投向过分集中会导致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得不到资金,急需资金的领域如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等融资难,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政府型企业却得到了超额配置,资金有可能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或房地产市场等高风险领域。第二,从贷款的产业结构看,过度集中于少数几个较易产生波动的行业,而对“三农”、民生、消费等领域有所忽视,这加剧了风险的积聚。以A分行为例,2010年前三季度其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个行业法人贷款存量占比达39%,增量占比达33.6%。第三,从期限结构看,甘肃部分基层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增速过快。以A分行为例,中长期贷款增量占比达83.5%,短期增量占比仅为16.5%。第四,从担保业务变化看,部分基层商业银行抵押贷款、保证贷款及质押贷款发展较慢,信用贷款增加较快,这导致了基层商业银行承担的资产风险度上升。以A分行为例,2010年前三季度其存量贷款中抵押贷款、保证贷款较2008年底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质押贷款较年初有所增加,而信用贷款增量占比达80%以上。

(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状况

甘肃大部分基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水平近年来有了较大提高,如健全了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实施审贷分离制度;建立了信贷授权制度;实现了对客户的评级授信、统一授信制度等。但是同时部分基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加。

1、从不良贷款变动情况来,部分基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压降虽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不高,受甘肃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不稳定的影响,部分行业客户信用风险增加,如房价持续上涨导致有刚性需求的购房者相对购买能力持续下降,长期来看房价将有可能急剧波动,导致个人住房贷款面临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因此部分基层商业银行到期信贷资产的潜在风险加大,这暴露出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预警、防范、转嫁”等事前、事中管控能力依旧薄弱。以A分行为例,2010年前三季度不良贷款比率为3.68%,较2008年底下降了3.82个百分点,但是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仅为96.21%。

2、从信贷资产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来看,虽然受2008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随着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积极实施,信贷投放量大增,因而目前甘肃大部分基层商业银行流动性充足。以A分行为例,2010年前三季度,全行存贷比率仅为30.76%,较2008年底上升3.55个百分点,远低于监管规定不超过75%的要求,具备很大的贷款增长潜力,信贷投放有足够的流动性作为支撑。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由于市场中充裕的资金量,给基层商业银行带来强大的投放压力。

3、从信贷资产风险抵补情况来看,特别是县域行,部分基层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率依旧较高,盈利能力较弱,进而导致计提各项风险的资产拨备覆盖率不高,与银监会要求的标准差距较大。以A分行为例,2010年前三季度其县域行成本收入比率为57.97%,高于45%的监管标准12.97个百分点,其拨备覆盖率也仅为80%,只是银监会要求拨备覆盖率130%的二分之一强。

4、从操作风险控制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基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内控管理基本制度加强其内部管理,但在部分业务操作的具体环节上仍存在操作风险,这主要集中在信贷业务与会计业务方面。以A分行为例,在信贷业务方面主要存在:部分行贷款限制性条款落实不到位,部分抵(质)押物、担保措施存在瑕疵,贷款资金使用及抵押物监管不到位等操作风险。在会计业务方面存在:授权管理不严谨;部分营业机构办理个人结算账户开户资料审查不严格;个别营业机构基金业务留存资料不完整等操作风险。长期来看,以上这些操作风险对甘肃部分基层商业银行的盈利构成了潜在威胁,使得基层商业银行有可能面临法律诉讼风险。

二、甘肃省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以上结合A分行2010年前三季度的信贷状况对甘肃基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然而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些风险的成因。总的来说,这些风险的产生虽然受宏观经济环境综合作用的影响,但同时也与甘肃基层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

(一)宏观经济环境

1、信贷规模过度扩张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对于应对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过度扩张,也导致了流动性风险的产生。由于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较多投放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长期贷款比重较大,导致客户集中度不断提高。另外在2008年连续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背景下,2009年甘肃全省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55%,较上年下降1.36个百分点,利率下浮贷款占比53.49%,较2008年提高了12.16个百分点。进入2010年人民币贷款利率虽震荡上行,但三季度以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水平逐月下降。同时由于大部分基层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渠道狭窄,资金运用能力较差,收益较为单一,加之其利率定价模式单一,导致其存贷利差收益空间不断缩减。以A分行为例,其2010年前三季度全行存贷款净利差就较危机前同期下降了1141万元。

2、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总体不佳

甘肃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初甘肃的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到二、三季度有所恢复,进入2010年经济保持了高位增长,但是这主要得益于政策推动,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不强,内需虽有所启动,投资和消费都较快增长,但是经济回升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和资金推动特征,存在低效益增长等问题,经济回升和政策持续性存在可持续性问题。

3、金融监管涉及很少

总体来看,我国金融监管仍以对金融机构的审批和金融机构的合规性监管为主,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的风险性监管和规范性监管涉及很少。金融规章制度立法滞后于业务的发展需要,从而抑制了金融创新,进而导致基层商业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日益激烈,短期行为不断发生,使得基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不断积聚。

(二)A分行自身经营管理问题

1、管理思想与方针

甘肃部分基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思想有些保守,某种程度上来说,经营方针落后于经济发展对其的需要,因而导致部分业务萎缩。以A分行为例,截止2010年10月,其中小企业客户存款余额则较2008年底下降了92235万元,贷款余额则较2008年底下降了59376万元。

2、业务构成状况

甘肃部分基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虽然较快,但是依然很不足,影响了其盈利的进一步增长。这反映出甘肃部分基层商业银行还没有完成在经营态度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在经营机制上从僵化向灵活方式、在经营目标上从间接创收向直接和间接创收并重转变的转变。以A分行为例,2010年前三季度其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较2008年底增长了53.5%,但是增速较较危机前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信用证业务2009年刚刚开始,如今发展较快;保函业务较2008年底下降了2.7%。

3、风险识别和管理

部分基层商业银行判断客户贷款风险的手段比较单一,通常仅依赖于客户提供的会计报表、账户信息和授信信息等非现场信息,对虚假信息的判断能力较差。风险管理手段相对单一,多依赖上级行的推进;对既有操作系统的流程再造耗时较长,在技术支持方面的推进速度较慢、效率较低。此外,过分依靠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力量合作不够。

三、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为寻求甘肃基层商业银行效益增长、风险防范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宏观基础

政府必须做到从行政性分权走向经济性要权,尽可能地从直接管理企业中解脱出来。政府定项目、安排资金等活动必须受到严格控制,确保有其它的资金来源,不挤占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进而增强基层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宏观基础。

(二)加强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微观管理

1、制定合理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案,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基层商业银行要在全面了解各类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同时要加快风险数据库建设,建立内部评级的数据基础,积极采用统一的信息化技术,对贷款实行全过程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2、严格落实行业信贷政策,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

首先,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基层商业银行应能够灵活运用相关政策,推动信贷业务的发展。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风险管理手段,认真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其次,为规避在经营过程中资产和负债在期限搭配上的缺陷,造成流动性缺口,今后基层商业银行要通过增加贷款种类,降低期限结构错配风险,提高贷款的变现能力;最后,甘肃基层商业银行在经营态度上要进行主动服务、在经营机制要采用更灵活得方式,在经营目标上要做到直接和间接创收并重,进一步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

3、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风险识别的水平

首先,基层商业银行要充分尊重并激励员工,重视对员工技能的培养,提高员工的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进而从根源上减少信贷风险;其次,基层商业银行要树立重视非财务因素分析的信贷精神文化,结合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进行对贷款企业的信用分析,建立一个贷前风险识别的新范式,进而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范文8

一、考核范围

(一)**市辖内金融系统

1.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行,各国有商业银行**分行,**市商业银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办事处等对**市有信贷投入的金融机构。

2.金融管理部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分局。

(二)对**市有信贷支持的域外金融机构

二、考核内容

(一)**市辖内金融系统

1.本年度各项贷款累放额、增量、增长幅度;

2.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当年增长幅度、当年增加额、当年累计额;

3.当年季度平均存贷比;

4.年初全市计划目标完成情况;

5.金融管理部门在营造金融服务和监管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业绩。

(二)**市域外金融机构

主要考核内容有:本年度对**辖区贷款累放额、贷款增量、贷款增幅、新拓展企业贷款发放额。

三、奖励标准

(一)**市辖内金融系统

1.各项贷款、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当年累放额(权重10%)。以10亿元为起点,基础分为10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亿元加1分,以亿元为单位,小数点后四舍五入。累放额低于10亿元的,此项不得分。

2.各项贷款、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当年增量(权重30%)。以1亿元为起点,基础分为10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亿元加1分,以亿元为单位,小数点后四舍五入。贷款增量低于1亿元的,此项不得分。

3.各项贷款、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当年增长幅度(权重20%)。以3%为起点,基础分为10分,在此基础上,每提高1个百分点加1分,百分点后四舍五入。增幅低于3%的,此项不得分。

4.年初全市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权重20%)。以年初全市制定的各金融机构信贷累放额、增量的计划目标为基数,基础分为10分,高于年初计划目标,每增加1000万元加1分,以千万元为单位,小数点后四舍五入。低于年初计划目标的,此项不得分。

5.当年季度平均存贷比(权重20%)。以各金融机构上年度末存贷比为起点,基础分为10分,在此基础上,每提高1个百分点加1分,百分点后四舍五入。(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行得基础分)

(二)**市域外金融机构

1.本年度各项贷款累放额(权重20%)。以1000万元为起点,基础分为10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00万元加1分,以千万元为单位,小数点后四舍五入。

2.本年度各项贷款增量(权重30%)。以1000万元为起点,基础分为10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00万元加1分,以千万元为单位,小数点后四舍五入。

3.本年度贷款增幅(权重20%)。以10%为起点,基础分为10分,在此基础上,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加1分,百分点后四舍五入。

4.本年度新拓展企业贷款投放额(权重20%)。以1000万元为起点,基础分为10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00万元加1分,以千万元为单位,小数点后四舍五入。

5.本年度放贷企业数量(权重10%)。以1家企业为起点,基础分为10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家企业加1分。

(三)奖励金额的计算方法

1.**市辖内金融系统

(1)奖励金额=(市辖内金融机构奖金总额÷各金融机构得分总数)×被考核金融机构得分;

(2)被考核金融机构得分=各项贷款、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当年累放额得分×10%+贷款增量得分×30%+贷款增长幅度得分×20%+年初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得分×20%+季度平均存贷比得分×20%;

(3)季度平均存贷比=(一季度末贷款余额/一季度末存款余额+二季度末贷款余额/二季度末存款余额+三季度末贷款余额/三季度末存款余额+四季度末贷款余额/四季度末存款余额)÷4;

(4)各金融机构得分总数=各被考核金融机构得分之和;

(5)设立金融服务与管理特别贡献奖,对在营造金融服务和监管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市级金融管理部门给予相应奖励和表彰。

2.**市域外金融机构

(1)奖励金额=(市域外金融机构奖金总额÷各域外金融机构得分总数)×被考核域外金融机构得分;

(2)被考核域外金融机构得分=本年度各项贷款累放额得分×20%+本年度贷款增量得分×30%+本年度贷款增幅得分×20%+本年度新拓展企业贷款投放额得分×20%+本年度放贷企业数量得分×10%;

(3)各域外金融机构得分总数=各被考核域外金融机构得分之和。

期限按会计年度计算。其中,各项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当年增量为考核年度年末余额与年初余额之差;各项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当年累放额为考核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累计发放(签发)金额。

五、考核程序

(一)**市辖内金融机构填报《**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申报表》(见附表1),域外金融机构填报《**市鼓励域外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申报表》(见附表2),经行长签字、加盖公章,于考核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报**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考核奖励领导小组办公室)。被考核金融机构要如实向考核奖励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相关信息资料,不得弄虚作假,如发现提供虚假信息资料的,取消其两年评奖资格。

(二)考核奖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金融机构上报的数据资料进行审核确认,由办公室主任签字、加盖公章,于考核年度结束后2个月内提交**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考核奖励领导小组)。

(三)考核奖励领导小组对考核奖励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的初步考核结果进行审定,并作为奖励依据。

对金融管理部门的奖励金额,由考核奖励领导小组根据当年全市各项贷款、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余额增长幅度、增加额、累放额和存贷比等具体情况分别予以确定。

六、表彰奖励

(一)对经考核符合奖励条件的金融机构,由市政府按奖励标准颁发奖金。获奖单位奖金额的30%用于奖励单位领导班子中的主要负责人。

(二)对综合考核结果,以市政府名义向各金融机构上级主管部门通报。

(三)市政府对获奖金融机构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金融单位”荣誉称号,并给予通报表彰。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范文9

一、考核对象

工商银行县支行、农业银行县支行、建设银行县支行、县信用联社。

二、资金范围

存储在县内各金融机构、并由县财政管理的政府性资金(资金总量包括各种基金,不含县财政在县人民银行的国库存款)。

三、考核原则

财政性资金存贷挂钩考核的原则是:强化放贷激励,降低融资成本,注重可操作性。

四、考核内容和计分办法

将各金融机构的财政性存款,与其贷款总量、政府性项目贷款情况、政府性项目融资成本等相挂钩,每个季度按百分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各行社之间财政性存款额度的依据。

(一)与银行贷款总量相挂钩(40分)

1、月均余额存贷比(20分)

每个季度的月均余额存贷比以75%为基数(县建行给予1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以50%为基数),基本分20分。每超1个百分点加0.5分,最多加10分;每少1个百分点扣0.5分,最多扣10分。

2、月均新增贷款(20分)

(1)以每个季度各考核对象各自上年同期的月均新增贷款为基数,基本分15分。高于基数的按增幅与基本分的乘积加分,最多加5分;低于基数的按减幅与基本分的乘积扣分,最多扣5分。

(2)以每个季度各考核对象月均新增贷款的平均数为基数,基本分5分。高于基数的按增幅与基本分的乘积加分,最多加5分;低于基数的按减幅与基本分的乘积扣分,扣完5分为止。

(二)与政府性项目贷款完成情况相挂钩(40分)

1、政府性贷款占财政性存款的比重(20分)。

各考核对象的政府性贷款余额占财政性存款余额的比重应达到50%以上(信用联社应达到40%以上)。达不到此比重的,每少1个百分点扣0.5分;超过此比重的,每多1个百分点加0.5分。

2、完成政府投资重点项目信贷对接计划情况(20分)。

按各考核对象实际完成"年度政府投资重点项目信贷对接计划"的项目个数与计划项目个数的比例计分。以贷款实际到位为准,跨年度到位的,当年不得分;次年1月份到位的,原失分分值给予补加在新年一季度;次年2-3月份到位的,减半计入新年一季度。经县政府同意,项目对接计划允许调整。

3、完成信贷对接计划以外政府性项目贷款的,每满100万元加0.5分,最高加10分。临时性贷款按一年期折算后计分。

4、到期的政府性贷款需各考核对象继续给予支持而没有支持的,每满100万元扣0.5分,最多扣10分。

(三)与政府性贷款的融资成本相挂钩(20分)

以各项目融资期限、信用保证方式相应的基准利率上浮10%为参照点,每使县财政节约利息支出1万元加1分,每增加利息支出1万元扣0.5分。

五、调整办法

(一)每个季度根据各考核对象的考核得分情况,确定该季度应调整的财政性存款数。各行社应调整存款的计算方法如下:

该行社应调整存款=(该行社得分-各行社平均得分)×200万元。

若该行社所得数值为正值,为应调入财政性存款数;若所得数值为负值,则为应调出财政性存款数。

(二)各行社每次调出的财政性存款之和不超过2000万元,如调出总额的计算结果大于2000万元,则各行社调出、调入额度均按同一比例缩减至2000万元。每个季度财政性调整总额上限可视试行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存款调整在每个季度结束后20天内执行到位。

六、其它事项

(一)考核中各家金融机构的有关数据,由县人民银行汇总审核后,提供给县财政局作为考核依据。必要时由县府办牵头,会县同人民银行、财政局对各项统计数据进行核实,对上报数据不实的银行,加倍扣除所得分数。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范文10

银行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至今年九月末,全行人民币存款**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增幅**%,其中储蓄存款比年初增长**亿元,余额达**亿元,增幅**%,对公及其它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

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放**亿元,增幅达**%。其中农业经济组织、农户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民营、个私、股份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

9月末,国际业务外汇存款余额**万美元,比年初增长**万美元。国际结算量**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其中出口结算量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进口结算量**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结售汇合计**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 外汇贷款余额**万美元,比年初增长**万美元;人民币打包贷款**万元,比年初增长**万元。

九月末不良资产余额**亿元(包括抵贷资产**亿元),比年初减少**万元,不良资产占比**%,比年初下降2个百分点。今年三季度,贷款综合收息率**%,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1-3季度我行实现帐面利润**万元。

今年三季度,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狠抓组织资金,稳步拓展市场份额。

存款始终是银行经营的根本;份额代表着地区竞争的地位。今年上半年我行存款总额虽然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在同业竞争中,我行新增存款额较本地区其他行存在较大差距,总存款占全市的份额由年初22.4%下降到20.6%。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充分认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季度,我们一步不松抓组织存款,一着不让拓市场份额。

二是通过对市场份额较低支行的排队,分析我行组织资金工作存在的考核不力,激励不力等具体问题和不足,8月24日,再次召集市场份额在本镇低于他行,当年新增少于他行,考核力度不大的20位支行行长,在**支行举行现场会。再一次鼓劲增压,敲响了结对子、比贡献、争份额的战鼓。通过看**支行营业大厅的宣传氛围,和张榜公布的全体员工每月组资业绩和每季考核结果;听**支行组织资金实行公开、公正、透明考核的经验做法和强考核,扩份额,促进各项业务稳健发展的汇报;20位支行行长纷纷上台表示,一定坚定必胜的决心与信心,发扬好领先精神、拼搏精神、吃苦精神;营造好宣传氛围、考核氛围、组资氛围,创造出新的业绩。

同时,为让全行干部员工通过与兄弟支行的对照比较,更加清楚自己存在的差距,和在整个农商行中的排名,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开办了每周一期《结对子、争份额、比贡献、争市场组织资金竞赛简报》,每周公布存款情况,跟踪各支行组织资金竞赛动态,定期介绍组织资金做法,营造了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浓烈气氛。9月末总存款比6月末增长了14亿元,存款市场份额得到稳步拓展。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范文11

关键词:海南省;前三季度;经济金融运行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1-0042-06

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推进“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全省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效益不断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在经济运行趋好的同时,金融运行较为稳健。其中,存款持续稳定增长,而受央行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信贷投放增速回落。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金融运行机制等方面原因,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需要在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以实现经济金融更为和谐地发展。

一、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经济运行情况

经初步核算,2007年前三季度全省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4.89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见图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7.63亿元,同比增长8.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4.93亿元,同比增长29.7%;第三产业增加值352.33亿元,同比增长12.0%。三次产业的占比分别为31.02%、29.60%和39.37%。

(一)三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经济推动作用明显

1.工业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以来,在炼化800万吨炼油厂、中海油富岛60万吨甲醇厂、福耀玻璃、一汽海马汽车厂以及金海浆纸业等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下,海南省工业持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0.58亿元,同比增长39.1%,比上年同期提高16.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中呈现的特点为:一是随着重大项目陆续投产,重工业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均远高于轻工业,工业重工化趋势突出。前三季度,海南省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48.06亿元,同比增长61.3%,占所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7.69%。二是大企业大项目主要集中在少数县市,工业集中度突出。前三季度,海口、澄迈、东方、昌江、洋浦等五个市县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51.3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41%。三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迅猛。前三季度该类型企业共实现增加值90.46亿元,同比增长105.9%。

2.农林牧渔业平稳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香蕉有毒”谣言、部分地区干旱、“范斯高”热带台风等对海南省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省委、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合理处置下,全省农业经济仍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共实现增加值277.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0%。各类农产品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水产品、肉类、瓜菜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3.2%、7.6%、3.5%。

3.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前三季度,全省旅游总收入124.82亿元,同比增长22.8%,高于上年同期8.6个百分点。接待过夜人数1320.69万人,同比增长13.7%,高于去年同期7.1个百分点。2007年以来,海南省加大了对境外的宣传力度,客源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其中,境外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8.5%,高于国内旅游收入增速17.1个百分点;境外旅游者同比增长25.5%,高于国内旅游者增速12.3个百分点。

(二)三大需求协调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

前三季度,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消费旺盛,进出口规模扩大,三大需求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但仍处于理性区间。前三季度,海南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90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投资总额占全省GDP总值的35.30%(见图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02.13亿元,同比增长18.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3.76亿元,同比增长13.0%。分产业看,一产完成投资7.46亿元,同比增长29.7%;二产完成投资56.94亿元,同比下降26.5%;三产完成投资237.74亿元,同比增长38.7%。

从2004-2007年,海南省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分别为17.1%、16%、17.4%和18.4%,总体来看,近几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递增趋势,可见省内有关部门正在逐步加大投资力度,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偏低,考虑到海南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基数本身较小,18.4%的增速并不显高,仍具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消费需求旺盛。前三季度,全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27亿元,同比增长16.2%,比上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见图3),增速是近年来历史最高值。分区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203.74亿元,同比增长16.6%;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53.53亿元,同比增长14.9%。消费增长较快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一是2007年以来物价上涨较快,居民在日常生活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多。二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持续较快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增强。

3.进出口规模成倍增加,招商引资力度大幅提升。1-8月份,全省进出口总值45.66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1.3倍。其中,出口总值12.70亿美元,同比增长44.2%;进口总值32.96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1.9倍;贸易逆差为20.26亿美元。此外,随着海南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招商引资力度明显加大,前三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8.45亿美元,同比增长68.4%,比上年同期提高60个百分点。

(三)经济发展效益充分体现

前三季度,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海南省各经济主体的效益普遍提高,充分体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效果。

1.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90.77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工资性收入5788.44元,同比增长16.8%,占全部收入来源的68.99%,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渠道。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124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家庭经营现金收入2463元,同比增长16.8%,占全部收入来源的78.84%,是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

2.工业企业效益大幅增长。具体表现为:一是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1-8月份,全省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583.27亿元,同比增长89%,比上年同期提高77.3个百分点。二是企业劳动生产率快速上升。1-8月,全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2.05万元/人,同比增长35.70%。劳动生产率的快速上升主要得益于近年来石油、炼化等低附加值的大企业入驻所带来的企业规模效应提升。三是企业利润大幅提高。1-8月,全省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57.69亿元,同比增长99.5%;总资产贡献率16.05%,比上年同期提升5.0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1.89%,比上年同期提高40.82个百分点。

3.财政收支形势良好。前三季度,海南省地方财政收入102.64亿元,同比增长44.6%,其中,一般财政收入76.80亿元,同比增长38.8%;地方财政支出152.49亿元,同比增长32.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33.47亿元,同比增长28.0%。

2007年以来,海南省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增幅为近年来同期最高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而导致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基金类收入大幅增加,前三季度,海南省基金类收入同比上涨64.9%。二是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益提高导致企业所得税提高,前三季度,全省企业所得税同比提高59.3%。三是由于物价上涨较快所致。由于税收是按现价计算征税,2007年以来,海南省物价指数上涨较快,物价指数的上涨使得税收收入的绝对数便高于2006年的基准值,因此计算税收收入同比增长时,增幅会有所提高。四是由于居民消费升温带来的营业税增加。前三季度,全省营业税同比上涨41.8%。

(四)物价上涨压力逐步加大

前三季度,海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涨4.1%,涨幅高于上年同期个2.5百分点(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2006年海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相对平缓,而2007年1月以来,则指数攀升速度加快,到9月份达到最大值。从各类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来看,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9.2%,最为突出。其次是居住类价格也出现了4.1%的上涨幅度。而衣着类、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类、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类价格均有小幅的下降。由于海南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中食物支出所占比重较大,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会进一步增大居民食物类支出占比,压缩其它支出,进而降低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质量。

2007年上半年,海南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值数同比上涨5.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4%,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之间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

二、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金融运行情况

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金融运行平稳。其中,尽管在9月份全省贷款投放力度有所加大,但各项贷款同比增速仍然偏低;受企业存款大幅增长影响,各项存款余额持续稳定增长,但储蓄存款分流迹象依然明显,增速进一步回落;金融机构经营效益持续好转。

(一)信贷投放力度不足,贷款增速持续低缓

9月末,海南省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含外资,下同)本外币并表的各项贷款余额为1212.25亿元,比年初增加89.20亿元,同比少增14.0亿元;同比增长10.29%,比上年同期回落4.46个百分点。剔除季节性波动因素后,各项贷款月环比折年率为21.90%,比上月提升17.99个百分点。

受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海南信贷投放明显不足。其中,尽管9月份全省贷款增加38.85亿元,为2007年以来各月份的历史最高值,但由于前8个月贷款增量过小,前三季度份全省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速仍为三年来同期历史最低。

1.贷款增速回落,贷款结构呈现出中期化趋势。9月末,全省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879.45亿元,比年初增加54.27亿元,同比增长11.25%,比上年同期回落8.1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当月新增20.8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22亿元;短期贷款余额268.47亿元,比年初增加21.93亿元,同比下降1.81%,比上年同期回落14.49个百分点。票据融资余额48.93亿元,比年初增加13.72亿元,同比增长158.07%,比上年同期高203.55个百分点(见图5)。

到9月末,全省中长期贷款占比仍高达72.55%,高于上年同期0.67个百分点,贷款期限结构中长期化的趋势较为明显。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均为企业重要的短期融资方式,但从海南的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海南省短期贷款一直呈下降趋势,而票据融资又以银行转贴现为主,并没有起到为本地企业解决短期性生产流通资金的作用。从表层上看,似乎是由于企业资金充裕,对短期流动性资金需求不足,但事实上,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现象,但却因为达不到商业银行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取贷款。

2.基本建设贷款增长缓慢,个人消费贷款稳定增长。9月末,全省各金融机构人民币基本建设贷款余额418.67亿元,占中长期贷款余额的54.43%。从增量看,前三季度全省基建贷款仅新增5.96亿元,仅占中长期贷款增量的11.70%。

9月末,全省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2.30亿元,同比增长18.73%,比年初增加15.75亿元,同比多增17.97亿元。2007年以来,全省个人消费贷款已经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贷款余额逐月增加。由于在个人消费贷款中,个人购房贷款在海南省个人消费贷款中占比一直高达90%以上,海南省个人消费贷款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的个人住房贷款增加所引起。受房地产价格持续升温的影响,居民普遍加大了购房力度,截止到8月末,全省居民住宅销售面积为154.03万平米,同比增长40.1%。[1]

(二)存款增幅逐步攀升,银行体系流动性依然充足

2007年9月末,海南省各银行类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10.10亿元,同比增长22.40%,比上年同期提升7.13个百分点;从增量上看,比年初增加238.6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70.81亿元,其中,9月份当月新增存款23.1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4.63亿元(见图6)。

1.储蓄存款增长持续回落,活期化趋势明显。9月末,海南省各金融机构本外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0.96亿元,比年初增加49.58亿元,同比少增31.39亿元;同比增长7.36%,比上年同期回落5.57个百分点。9月末,全省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占比为51.39%,比上年同期高3.93个百分点,储蓄存款活期化明显。海南省储蓄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居民储蓄存款的下降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股票市场持续走热影响。2007年前三季度,上证指数大幅上涨,受股市财富效应刺激,部分居民将储蓄资金分流到股市。二是物价持续上涨,居民消费支出增加。1-8月份,海南省CPI指数累计上涨3.1%,即便是央行屡次上调存款利率,银行实际利率仍为负值。三是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居民购房支出增加。前三季度,海口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其中,三季度上涨8.6%。

2.企业存款增长强劲,波动幅度较大。9月末,海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存款余额706.61亿元,同比增长47.33%,比上年同期提升了26.83个百分点(见图7)。从增量上看,比年初增加168.4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01.65亿元,其中9月份当月新增18.71亿元,同比少增12.67亿元。分期限看,企业活期存款余额547.08亿元,比年初增加124.42亿元,同比增长49.46%;定期存款余额159.53亿元,比年初增加44.02亿元,同比增长40.47%。从企业存款强劲增长反映了省内企业流动性资金过剩,而在股市行情较好的影响下,一些大企业资金进出股市申购新股,造成企业存款大幅波动。

(三)金融机构整体经营效益持续较快增长

1.盈利能力进一步好转。9月末,除三家涉农银行类金融机构仍处于亏损状态外,省内其它金融机构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盈利。前三季度,全省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实现账面盈利16.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盈6.34亿元(账面增盈20.84亿元,该值剔除了2006年3月份农行核销的14.5亿元贷款),整体经营效益持续较快增长。

从总体趋势来看,2007年以来,海南省各家银行盈利能力均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这主要得益于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随着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各家银行加大了对贷款投放的风险约束,注重风险的防范,信贷资产的质量有明显提高。[2]截止到9月末,全省各银行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1.07个百分点。二是受存贷款利差扩大影响。到9月末,全省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超过50%,由于2007年以来央行5次利率上调均未上调活期存款利率,这意味着存贷款利差在一定程度上被扩大,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也产生了正面效应。三是受股市走热影响,购买基金的居民户大幅增加,商业银行通过理财而获取的中间业务收入大幅提高。前三季度,全省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

(四)外汇收支和结售汇规模扩大,持续“双顺差”

前三季度,全省涉外经济恢复性增长,对外贸易发展良好,外汇收支及银行结售汇规模双双扩大。前三季度,全省外汇收支总额33.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33%,收支顺差3.55亿美元;银行结售汇总额为28亿美元,同比增长12.06%,收支顺差7.02亿美元。

1.外汇收支顺差,顺差主要源于资本和金融项目。海南省外汇收支和结售汇持续双顺差。前三季度,全省外汇收入18.56亿美元,同比增长48.5%;外汇支出15.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8%。

其中,经常项下外汇收入9.91亿美元,同比增长43.0%;支出9.59亿美元,同比增长0.44%;收支顺差0.3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下收入8.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支出5.42亿美元,同比增长73.04%;收支顺差3.23亿美元,对外汇收支顺差的贡献高达93.52%。

2.银行结售汇项目顺差,顺差主要来源于资本和金融项目。前三季度,全省银行结汇收入17.51亿美元,同比增长38.89%;售汇支出10.49亿美元,同比下降15.27%;结售汇顺差7.02亿美元。其中,前三季度,经常项目结汇9.93亿美元,同比增长43.62%;售汇8.43万美元,同比下降2.46%,顺差1.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下结汇7.58亿美元,同比增长33.14%;售汇2.06亿美元,同比下降44.91%;顺差5.52亿美元,对结售汇顺差的贡献为78.63%。

从前三季度海南国际收支情况来看,无论是外汇收支还是结售汇的顺差均来源于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究其原因:首先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比率不断提高,加大了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其次是2007年以来,海南省经济总体环境趋好,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吸引了许多境外资金流入。

(五)现金收支活跃,持续净回笼

前三季度,海南省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2406.35亿元,同比增长12%;累计现金支出2396.84亿元,同比增长12%。收支相抵累计净回笼现金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回笼10.46亿元。

分机构看,国有商业银行现金收入占比为84.51%,现金支出占比84.78%。现金收支占比明显高于其它商业银行,与其掌控的金融资源相匹配。从现金收支结构看,储蓄存款是影响现金收支情况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储蓄存款收入占全部现金收入的83.64%,储蓄存款支出占全部现金支出的80.79%。

三、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关注房地产价格继续高位上涨

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81.06亿元,同比增长32.0%,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6.83%,占比高于上年同期的2.7个百分点,反映出房地产企业对海南省房地产市场持有较好预期。在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步提升的同时,海南省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加大。前三季度,海口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其中,三季度上涨8.6%。到9月末,海南住宅类销售平均价格高达4440.15元/平方米。就海南房价来看,尽管与国内一些大城市相比,绝对价格并非太高,但目前海南这样的房价,对于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收入水平较低的海南城镇居民来说已经难以承受。前三季度,海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390.77元,同比增长17.4%,假定四季度仍维持此增长速度,2007年全年海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约为10990元。若按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计算,海南省房价收入比大概在10左右,远高于世界银行“一套普通住房合理房价应等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3倍-6倍”的标准。[3]房价涨幅高不但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会加大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应引起关注。

(二)关注生产成本提高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

2007年以来,海南省企业生产成本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处于企业生产链上游的能源、原材料供不应求,导致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明显偏快。前三季度,海南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7%。二是随着居民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企业劳动力成本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三是为抑制全国偏热的宏观经济,央行不断调高贷款利率,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对于一些大型垄断型企业而言,可以将很大一部分提高的经营成本转嫁到商品的价格上。然而,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较小,议价能力较差,其产品的价格难以上涨,最终导致企业利润被不断挤压,许多企业出现了亏损。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会导致经济发展活力下降,应特别引起关注。

(三)关注信贷资金投放不均衡的问题

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信贷资金的投向则呈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分地域看,信贷资金集中投向海口和三亚两个城市。前三季度,海口的新增贷款为66.15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比83.0%,三亚新增贷款10.65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9.50%,相比之下,海南省其它17个县市新增贷款明显偏低。这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抑制,会加剧海南城乡间“马太效应”,影响海南省经济整体的和谐发展。二是分企业规模看,信贷资金主要流向少数大型企业。前三季度份全省新增企业类贷款53.71亿元,其中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达67.69%,而中小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仅为33.31%。在各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走上股改道路的大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更注重对贷款的风险控制,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往往以企业的资信等级好坏和抵押资产多寡作为依据,这使得那些能大量提供就业岗位、促进GDP快速增长、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因“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而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支持。

(四)关注储蓄存款持续分流现象

2007年以来,沪、深股市行情持续火爆,在财富效应的刺激下,海南省储蓄存款向股市(含基金)分流现象突出:9月末,全省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长7.36%,其中定期居民储蓄存款更是出现了0.58%的负增长,这种现象在近几年海南从未有过。在储蓄存款增长低迷的同时,省内各证券营业部各种证券交易活跃,据统计,2007年1-8月份,全省各证券营业部各类交易(主要是股票、基金等交易品种)现场交易量累计3424.53亿元,是上年同期的4.71倍。

储蓄存款资金向股市分流,可谓是一个“双刃剑”,从有利的方面而言,可以减轻商业银行经营压力,降低银行负债水平,且可以促使居民的收入结构得到改善,在2007年牛市行情下,许多居民的投资收入比重明显上升。从不利方面而言,储蓄存款向股市持续分流过快,会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前三季度,全省新增企业活期存款和储蓄活期存款174.18亿元,占全部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增加额的79.89%。而全省新增中长期贷款54.27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0.84%,储蓄存款的活化,加大了存贷款期限结构错配的矛盾,而对一般居民而言,当前股市大盘指数已然偏高,一味追高,资金潜在的风险正日趋增大。

参考文献:

[1] 覃道爱等.2006年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J].海南金融,2007,(2).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范文12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运作效果;财务绩效;因子分析

一、引言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始于2005年,共进行了两批试点,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试点工作也因此停滞下来。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今年五月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一举措标志着停滞四年的资产证券化将再度重启。时隔四年后重启的资产证券化对于我国金融市场来说意义重大,而对前期试点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显得尤为重要,它将为后面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银行起到借鉴作用。本文采用2005年至2008年两批试点的数据对我国上市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效果进行研究,通过选取试点银行发行前和发行后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二、实证检验

(一)数据说明

(1)样本的选取

截止2011年年底,我国共有上市银行十六家,其中发行了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的六家上市银行分别是: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选取这六家银行为样本。

(2)指标选取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中能体现公司经营绩效的信息主要体现在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运营能力三方面。本文选取能够反应以上三方面能力的财务指标,综合评价样本银行的经营绩效。选取的财务指标分别是: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周转率;本章实证分析的数据均来自wind数据库。

(二)检验方法

首先,本文将选取多期相关的季度财务指标,比较、分析上市银行在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前后,在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运营能力等各方面的短期变化趋势;然后,选取多期相关的年度财务指标,比较、分析上市银行在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前后,在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运营能力等各方面的长期变化趋势。

为了考察样本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前后的变化,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样本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前后的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T=(0,1),T=0代表发行前,T=1代表发行后),构建上市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绩效模型。

(三)检验过程及结果

(1)样本银行发行前的季度财务指标因子分析结果

由SPSS 软件输出的因子方差分析表(前一季度)可知,前3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8.796%,包含了6个财务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共提取3个主因子。

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第一个主成分中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周转率有绝对大的相关系数,因子1主要体现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同理,因子2体现成长能力和运营能力,因子3主要体现成长能力。

旋转后3个主成分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0.407%、29.315%和19.074%,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8.796%,由此可得上市银行发行前资产支持证券前的季度财务绩效得分函数:

Y0=(0.50407 F1+0.29315 F2+0.19074 F3)/0.98796

(2)样本银行发行后的季度财务指标因子分析结果

由SPSS 软件输出的因子方差分析表(当季)可知,前3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8.155%,因此共提取3个主因子。

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因子1主要体现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因子2体现成长能力;因子3主要体现运营能力。

旋转后3个主成分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5.050%、32.674%和20.432%,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8.155%,由此可得上市银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后的季度财务绩效得分函数:

Y1=(0.45050 F1+0.32674 F2+0.20432 F3)/0.98155

(3)样本银行发行前的年度财务指标因子分析结果

由SPSS 软件输出的因子方差分析表(前一年)可知,前3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5.076%,因此共提取3个主因子。

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因子1主要体现盈利能力;因子2主要体现运营能力;因子3主要体现成长能力。

旋转后3个主成分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7.655%、30.480%、26.941%,累积贡献率为95.076%,由此可得上市银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前的年度财务绩效得分函数:

Y0=(0.37655*F1+0.30480*F2+0.26941*F3)/0.95076

(4)样本银行发行后的年度财务指标因子分析结果

由SPSS 软件输出的因子方差分析表(当年)可知,前3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5.993%,因此共提取3个主因子。

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因子1主要体现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因子2主要体现成长能力;因子3主要体现运营能力。

旋转后3个主成分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2.799%、30.856%、22.388%,累积贡献率为95.993%,由此可得上市银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后的年度财务绩效得分函数:

Y1=(0.42799*F1+0.30856*F2+0.22388*F3)/0.95993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短期财务绩效得分比较分析

通过对样本银行发行前后的季度财务绩效分析,将相关财务指标带入得分函数,可以得到各上市银行在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前后的季度财务绩效评分,见表1。

(1)总体样本

由表1得知,与上市银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前的财务绩效相比,6家上市银行在实施资产证券化后财务绩效均得到提升。其中浦发银行提升最多达到77.15%,排名第二的是兴业银行提升了64.41%,排名第三的是建设银行提升了55.24%,其次是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总的来看,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产品能使上市银行的短期财务绩效得到提升。

(2)分类样本

由表1可知,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列第三名和第五名,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分列第一名、第二名、第四名和第六名,综合来看:股份制上市银行的短期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好于国有上市银行。具体来说,国有上市银行的得分表现较均衡,其中建设银行的表现要好于工商银行;股份制上市银行的表现则良莠不齐,其中浦发银行为得分增加最多的,而中信银行为得分增加最少的上市银行。

(二)长期财务绩效得分比较分析

通过对样本银行发行前后的年度财务绩效分析,将相关财务指标带入得分函数,可以得到各上市银行在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前后的年度财务绩效评分,见表2。

由表2得知,与上市银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前的财务绩效相比,6家上市银行在实施资产证券化后财务绩效除兴业银行、建设银行以外,均下降了。其中排名第一的兴业银行提升了20.19%,排名第二的是建设银行只提升了1.28%,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总的来看,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并没有使上市银行的长期财务绩效得到提升,相反6家上市银行中有4家上市银行的财务绩效出现了下降。本文认为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处于试点阶段,银行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都属于尝试阶段并没有形成规模;第二,已经发行了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的银行,大多数都只发行了一期产品,一期产品的影响力对于银行一年的财务状况来说,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四、本文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运作效果的研究发现:上市银行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后,短期财务绩效得到了明显提升,而长期财务绩效并没有得到提升,甚至有的银行出现了下降。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认为这和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特殊情况紧密相关,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没有形成规模,银行发行次数过少,因而影响有限。然而短期的财务绩效最终会影响上市银行长期的财务绩效。所以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大力实施资产证券化,通过一期产品到多期产品的积累使上市银行通过改善短期的财务指标最终提升上市银行的长期财务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文泓.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研究,2005(8):99-111.

[2]王志强.Hugh Thomas.银行资产证券化选择问题[J].世界经济文汇,2004(3):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