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

时间:2022-02-23 05:48:28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1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局联系镇胜利村计生“三结合”帮扶基地村共30户(其中帮带户20户、新增户10户;养殖业20户,种植业10户)。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确保计生“三结合”及定点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我局按照县计生“三结合”及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结合国土系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了计生“三结合”领导小组,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完善了各类表册,制订了《县国土资源局2013年计生“三结合”工作实施意见》(国土资发〔2013〕9号),把任务分解到了个人,实行量化考核,奖惩兑现。

(二)完善了各类表册、资料

1.年初,我局职工与局长签订了《干部职工计生“三结合”帮扶责任书》30份,与所有帮扶户分别签订了《县计划生育“三结合”项目帮扶协议书》30份,同时发放了《县计划生育“三结合”被帮户享受优惠政策卡》、《县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户见面指导签字卡》各30份。

2.加强了信息编制上报工作,上报信息4条。我局编制计生“三结合”专题信息3期。

3.计生“三结合”工作做到会议记录本专用,记录专题会议5次,培训记录3次。

(三)制定相应的扶贫优惠政策

凡是在2013年列入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计生“三结合”户在2013年底前均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贫困村、计生“三结合”和贫困户因受灾引起的贫困户在用地时,允许边修边批,在本集经济组织确实不能修建住房的可以帮助协调跨组修建;

2.计生“三结合”和贫困户在发展养殖业项目申请用地,免收土地管理费;

3.贫困村修建公益设施,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免收土地管理费;

4.计生“三结合”和贫困户子女在上学的,高中期间给予适当资助,考上大学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000元。

(四)实地帮扶,解决联系户的“三需五缺”困难

1月30日,我局党组书记、局长局办公室、执法大队一行6人来到定点包扶的镇胜利村,对帮扶的30户计生“三结合”对象进行了面对面帮扶,宣传了我局针对帮扶对象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现场签订了对口帮扶责任书、见面指导卡等相关表册。特地聘请了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范济氢老师给该村群众讲解了大棚蔬菜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果树的栽培和管理方法,发放了100余份科技资料,棉大衣12件,棉衣裤30套,兑现帮扶资金8400元,增强了帮扶对象搞好生产脱贫致富的信心。

5月7日,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率市局计生扶贫帮扶人员和我局一行8人前往对口联系的镇胜利村开展2013年计生“三结合”联系户开展扶贫帮扶活动,帮扶人员为被帮扶户送去了科学种植、养猪、养鸭和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村实用科技宣传资料,发放慰问金共6000元。

三、明年工作打算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2

(一)自然基础条件差,灾害频发。一是宜章县属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分布广,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进程加快。据统计,建国以来,全县发生特大旱灾、洪灾、冰灾等自然灾害达38次,特别是2006年连续两次百年一遇的洪灾和2008年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导致6.5万人返贫。到2012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557.10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6%。二是宜章县长期以来支持国家和广东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广东省梅田矿务局、坪石矿务局和湖南省资兴矿务局、瑶岗仙钨矿在宜章开采达30至50年,现资源枯竭,矿务局撤离。因采矿造成大面积深陷区和塌陷区,涉及17个乡镇 1700多平方公里,水田旱土化、旱土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贫困面扩大。

(二)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潜力不足。一是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主导产业缺乏规模优势,基地建设不平衡。虽然初步形成了粮食、脐橙、茶叶等农业产业,但发展不快、规模小,农业龙头企业小而少,省级仅3家,部级为空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业市场信息不畅通,农业专业人才缺乏,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等。养殖业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三次产业结构呈“二、三、一”式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发展仍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中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发展重点不突出,优势产业不明显,亮点不多,总体上规模偏小,档次较低。

(三)基础设施条件差,发展能力不强。一是水利设施差。全县总蓄水量仅1.75亿立方米,亩平193立方米,为全省的三分之一。水毁工程多,需维修的水利工程达1.05万处。二是人畜饮水不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重,全县有16万余人饮水困难。三是乡村公路建设滞后。有700多公里需要建设。

二、国家罗霄山脉片区连片扶贫开发机遇下,宜章“山区大变化”的思路和措施探析

(一)找准战略定位,进一步完善扶贫攻坚规划。2012年,宜章县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县扶贫攻坚规划进行了顶层设计、顶层指导。目前,已出台规划初稿。根据县情,并结合国家、省级扶贫攻坚政策,将扶贫攻坚工作目标战略定位于:罗霄山片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罗霄山片区国家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湘赣粤旅游文化区域中心、湘赣粤边际物流集散中心和“两江”(湘江、珠江)源头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二)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新阶段的扶贫,更多的是开发式扶贫,以增强发展后劲。

1.着力抓好莽山水库立项审批及其建设。莽山水库建设是宜章61.5万人的共同心愿,是宜章人民60年的长久盼望。兴建莽山水库作用巨大、意义深远。既可以调蓄、滞洪、错峰,提高长乐水中下游河段的防护标准,使全县境内长乐水两岸15.6万人和10.2万亩农田免受洪涝灾害,又可以提高宜章县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粮食产能保障的需要。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上,宜章县承担向国家提供粮食、农产品和生态安全的主体功能。兴建莽山水库还有利于解决宜章县南部14个乡镇32万人的饮水安全和31.28万亩耕地农业灌溉的迫切问题。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委托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对莽山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了全面评估。为促成莽山水库工程尽快立项、动工,要进一步加大争取与协调力度,尽快争取省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协调国家发改委尽快批准立项。

2.大力实施自然生态环境整治项目。一是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据统计,全县岩溶地区土地面积92.6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石漠化面积60万亩,每年造成3000多亩土地流失。要抢抓我县被列入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的机遇,大力开展“城乡绿化攻坚”活动,学习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先进经验,认真谋划石漠化地区的造林,做到石漠化生态造林和果木林建设有机结合,力争打造成为全省石漠化造林的示范样板。二是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三)以扶贫产业建设为重点,不断夯实脱贫致富产业基础。这是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中之重。

1.着力抓好生态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扶贫产业建设。今后几年,把烟草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示范产业、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和农业产业地理保护品牌试点行业来认识,来定位,来落实。大力推进烟叶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模式,按照“稳定老区、发展新区、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稳步推进,重点建设环莽山灌区生态浓香型优质烟示范基地,全力打造“莽山生态浓香型优质烟叶”品牌。实现2013年收购10万担,2014年收购13万担,2015年种植5万亩、收购15万担,到2020年种植13万亩、收购40万担的目标。

2.着力抓好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建设。重点支持“公司+农户(扶贫户)”生产经营模式的福鹅公司建设年加工120万羽的深加工基地,支持该公司发展成为一体化的部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支持加法果业、三农公司、永吉农业、年年有、木森林、源莽食品等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支持龙头企业申报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到2020年力争培育出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确立“核心景区带动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促进核心景区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我县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古镇村落和莽山旅游景区等资源,推进旅游文化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大力支持莽山刘家瑶寨、展翔生态农庄、华山红林、范家园生态园、大市民生态农庄、升农农庄等建成高品位的现代农庄、现代乡村旅游示范园,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休闲观光农业。

三、罗霄山脉连片扶贫开发背景下实施宜章战略工作举措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3

面对基层党建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内蒙古工委在总结近年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三到村三到户”活动,通过实施规划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干部到村到户,机关党员干部为农牧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民族团结得到巩固。实施精准扶贫,做到了规划跟着贫困村、贫困户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干部跟着项目走,实现了帮扶规划、帮扶项目、帮扶干部与帮扶对象无缝对接。通过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一系列帮扶项目的实施,贫困嘎查村(即行政村)的农牧民群众实现了发展梦、增收梦、安居梦、乐业梦。

扎实推进规划和计划到村到户。2014年,内蒙古工委以“三到村三到户”活动为重点,依照自治区出台的《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工程“三到村、三到户”工作方案》,要求各帮扶厅局单位进一步完善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针对还未脱贫的2834个重点嘎查村建档立卡,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在制定到嘎查村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中,要求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建设等六项重点任务;在制定到户的规划和实施计划中,要求突出增收产业、危房改造、劳动力素质提高三个重点。按照年度实施计划,各帮扶单位以工期倒排的方式,将责任落实到驻村蹲点干部和帮扶工作队员。各厅局单位大力开展机关党组织与嘎查村党组织结对联系活动,不断增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了嘎查村“两委”班子和嘎查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使“两委”班子成为“永不撤走的帮扶工作队”。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项目到村到户。各厅局单位紧密结合帮扶嘎查村和贫困农牧户的实际,坚持因嘎查村制宜、因贫困农牧户制宜,确定具体的帮扶项目,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到村到户。近年来,各厅局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6亿元,帮助贫困嘎查村和农牧民发展主导产业。内蒙古人大办公厅、国土资源厅、文联、党校、武警消防总队、电力公司、石油公司、集通公司等单位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地整理、打井、建井房并购置安装变压器、机泵管带等配套设施,夯实了农牧业的生产基础,提高了农牧业的产出效益;内蒙古党委组织部、政府办公厅、民委、北方电力公司等单位以发展养殖业为重点,积极筹措资金为贫困农牧户建设蛋鸡养殖小区、牲畜棚圈、饲料加工厂、青贮饲料窖和购置育肥羊、育肥牛,大力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内蒙古工商局、总工会、蒙东电力公司等单位积极筹集资金帮助贫困农牧户建设蔬菜大棚,大力发展蔬菜特色产业,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扶贫办等单位帮助贫困嘎查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机具在现代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帮助贫困嘎查村建设砖厂,安排剩余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并发展壮大了嘎查村的集体经济。

落实干部到村到户的责任机制。在2013年组织开展机关党员干部驻村蹲点活动的基础上,2014年,内蒙古工委要求认真落实厅局单位帮扶工作的领导责任、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责任、干部到户的帮扶责任,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通过建立帮扶工作责任体系,形成了厅局党组(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班子成员结合分工配合抓,机关党组织具体抓,驻村干部和帮扶工作队员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105个厅局单位已经分别组建帮扶工作队,每个帮扶队由2至3人组成,并确定由厅局单位的分管领导直接抓贫困嘎查村的帮扶工作,选派机关干部驻村蹲点、抓项目到村到户。厅局机关党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定期轮换机关干部到嘎查村驻村蹲点,推进帮扶项目和工作任务的落实。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4

“以工代赈扶贫工程今年给我们村上平田整地一口气建设改造了将近1万亩的水平梯田,光我们家就占了100多亩,我还被叫着去参加工程项目建设,挣下好几千哩。”说这话的是海原县树台乡灰条沟村村民田玉俊。

今年30岁的他,从十几岁就知道了以工代赈,他说:“我们树台乡山大沟深,干旱缺水,种下些粮食也是靠天吃饭,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不行,是以工代赈扶贫工程给我们修了路、通了水。我没上过学,十几岁就帮着家里做活,1997年我14岁那年,以工代赈给我们乡上修建砂石路,我就到工地上做活去,每个星期发一次劳务费,那个时候不光有钱,还有可以换东西的票证。”田玉俊挥动着手里的镰刀指着远处的村子说,“我们这一片知道以工代赈的人多得很,‘以工代赈,利国利民’,大家基本都知道。”

海原县位于宁夏中南部,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 降雨稀少,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总土地面积中,黄土丘陵占66%、土石山区占1.6%、塬地占4.4%、河谷川地占20.9%、山地占7.1%,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劣,扶贫脱困任务艰巨。近年来,海原县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发改委的要求,制定以工代赈扶贫开发规划和工作计划,集中开展了以水利水保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整村推进相结合为重点的扶贫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2008~2014年,海原县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共37 项,工程总投资9283万元。

海原县县长徐海宁在接受《宁夏画报》记者采访时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海原县回汉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海原县县委、政府按照自治区发改委的统一部署,充分利用以工代赈扶贫资金,通过科学规划,扎实苦干,开拓创新,实现了以工代赈扶贫开发事业的长足发展, 项目区内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水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海原县发改局在管好用好项目资金的过程中还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他们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分解以工代赈工程项目功能及作用,落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以农田水利、流域治理、片区开发、乡村道路等为主体内容的以工代赈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为消除贫困地区自然条件障碍、奠定发展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强化项目资金监管,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为了使项目资金安全有效,海原县发改局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使用报批制、公示公告制、专户核算制、监督审计制“五项制度”。

谈起以工代赈扶贫工程今后的发展,海原县发改局局长张志刚用“各炒一盘菜,共坐一桌席”来形容。今后,以工代赈扶贫将抢抓国家实施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历史机遇, 与整村推进紧密结合,实行精准扶贫,为海原与全区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5

整村推进一大步文明和谐大进步

呼和浩特市扶贫办将整村推进列入民生工程。2009年,向自治区争取了31个整村推进扶贫重点贫困村,较上年增加7个。并联合财政等部门,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对相关拟实施项目进行了严格评审,共投入整村推进各类扶贫资金4527万元。其中: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170万元,配套及自筹资金2357万元,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够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主导产业作为扶持的重点。托县古城镇南斗林盖村开展挖渠道、建支渠进水闸、节制闸、进地水口闸、建桥等项目。项目建成可新增水浇地面积1560亩,扩大节水灌溉面积3500亩,户均降水费115元,2009年项目区总增产40万公斤玉米,亩增产100公斤,人均增收396元。武川县上秃亥乡三间房村重点解决了人畜饮水及节水灌溉工程,新打深井3眼、铺设输水管道2.8千米,建高位水池1处,并配套了深井泵及输变电线路。在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的同时,增加了村民收入500多元。土左旗沙尔沁乡小阿哥村投入资金1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0万元,整合配套资金30万元,已建设砂石道路8公里,蔬菜大棚28座,砼路4公里。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小阿哥村民行路难问题和增收问题。沙尔营区域中心西花营村投入扶贫资金70万元,现已打成333米深人畜饮水钢管水源井一眼,并铺设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人畜饮水水源问题;并打井7眼、建成蔬菜拱棚22座。

不以绿色画句号产业扶贫建新村

2009年,在各旗县区申报的基础上,呼市扶贫办与有关部门共同筛选并向自治区争取了11个产业化扶贫项目,较上年增加了3个。国家和自治区共投入产业化扶贫项目财政扶贫资金670万元,加上自筹600多万元,项目总额达1220万元。产业重点以肉羊养殖、蔬菜种植、马铃薯、小香米、奶牛、玉米、农家乐旅游为主,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和“公司+协会+贫困户”的产业化模式,努力培育和壮大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开发,实现贫困农民增产增收。新城区脑包村利用扶贫资金集中改造了40多亩荒地,共建设蔬菜中棚39栋,温室大棚育苗3栋,并且全部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利用中棚种植了豆角、菠菜等蔬菜,取得了较高的收益。每亩收入由过去的300多元增加到了2000多元。随着种植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农民收入将进一步提高。玉泉区西地村今年总投资21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投入70万元,区政府预算配套20万元,村民自筹122万元)。将村东70年代种植的600余棵老杨树砍伐,平整土地,规划兴修2条农田路,改造4处,新建1处仿古四合院,栽种了123果苗,海棠果苗,李子苗、杏苗、人参果苗2万棵。以后游人到西地村可春季赏花,夏季看果,秋季采摘,全力打造出我市休闲、观光景区第一村。

提高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

在呼市扶贫办的努力下,劳动力转移培训有了新的变化。2009年,自治区共下达劳动力转移培训费230万元。一是市、旗县区两级同步进行。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市里举办了一期规模小、专业精、质量高的精品培训班,打造劳动转移精品工程。利用网络平台,通知。主要培训30―45岁人员。参加培训人数60人,每人培训基金4000元,分别由国家、扶贫办、企业及个人几方共同出资。培训后按100%签订就业合同,一家公司包揽全部用工。二是积极探索政企、校企、政企校联合办学“订单”培训,直接就业的培训模式。三是培训基金多元化,在上级部门各方支持下,取得了一些起色。但从宏观上来说,扶贫工作是一场持久之战。资金是急需的必须的也是无偿的。而政府是引导性的,还需要集结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给予支持。四是由呼市扶贫办、呼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呼市财政局联合开展的呼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先锋工程”、“雨露计划”资助活动,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转移,是探索呼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新途径。形成一整套以“订单培训、考核发证、高水平就业、培训企业内部消化”的模式,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在采访中,呼和浩特市扶贫办主任荣天富总结到:“扶贫部门是一个综合协调的部门,要整合各方面的培训资源帮农民脱贫致富。”

凝聚社会力量 致力“大扶贫”

社会扶贫工作逐步向“大扶贫”格局转变。一是市本级社会扶贫工作继续组织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包扶工作,共有36位市级领导联系贫困村,135个单位下派135名扶贫队员,15家医院,27所学校组成两个扶贫工作团包扶武川县、清水河县、土左旗的贫困村。二是落实自治区社会扶贫工作促进会“金秋助学”扶困助学行动。协调内蒙古老区建设促进会为土左旗、和林县“一村一品”项目投资40万元。三是协调配合中央国家机关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武川县、托县捐助78.4万元用于教育扶贫。中国中化集团为和林县、清水河县共投入300万元用于当地产业扶持。四是筹备成立了呼和浩特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和呼和浩特市社会扶贫工作促进会。专项财政扶贫、惠农政策扶贫和社会各界扶贫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正在形成。

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6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x办发〔2013〕x号)和《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x发〔2017〕x号)和县委办发【2017】x号文件精神,举全局之力打好今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攻坚战,确保2017年年底我局挂点的扶贫村老庄村整体退出,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结合我局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思路,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根本,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实现至全村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工作原则

1.坚持面上推进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做到面上抓整体推进,点上抓精准扶贫。把异地搬迁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整合多方资源,着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把已建档立卡户作为扶贫开发主要对象,落实好到人到户措施,努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2.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既要着眼长远打牢发展基础,又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把急事、难事放在前面办。同时,把扶贫开发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展致富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动力,为脱贫致富提供最根本的保证、最持久的支撑。

3.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努力帮助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让贫困户掌握过硬的谋生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让贫困户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4.坚持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相结合。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全面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做到“应保尽保”;对因病因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农户,要整合和落实专项政策和救济措施给予优先扶持,做好政府“兜底保障”工作。

5.坚持争取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按照“中央统筹、省级监管、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扶贫工作要求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充分考虑精准扶贫攻坚面临的困难,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强化乡村主体责任,发挥农户主体作用,通过自身努力加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任务,力争至2017年实现《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工作目标,为我局精准扶贫村与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具体达到“五个明显”的工作目标。

(一)减贫进程明显加快。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要求,以县里核定我局精准扶贫村2014年底的x人贫困人口为基数,到2017年底,通过连续两年的精准扶贫攻坚,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到x元以上,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018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的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住房有保障、就业有保障、设施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实现全村整体脱贫,与全省同步小康。

(二)贫困群众收入明显提高。到2017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农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x%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中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x%左右;进一步强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的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

(三)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至2017年,老庄村的村庄整治全面完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居住在不适地区的贫困农户得到整体搬迁安置,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四)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至2017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均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就业技能,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职业素质,确保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贫困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专业合作经营机制较为完善

(五)产业帮扶力度明显加大。

1、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资金使用上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采取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和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对贫困户尤其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金受益方式。对流转贫困户土地的,承租方继续享受流转一般农户土地的补助政策。对流出土地的贫困户一次性给予每亩50元的奖补,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

2、大力宣传涉农资金倾斜支持产业扶贫政策。县里将统筹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产业发展、土地整理等方面政策资金,大力支持贫困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实行直补到户政策。①蚕桑:新建养蚕大棚在原来每平方米补助5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100元;推广方格簇在原来每张种补助15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260元;当年新扩桑园在原来每亩奖补x元的基础上增加到x元(新增奖补面积控制在10亩及以下)。②茶园:新扩茶叶在原来每亩奖补x元的基础上增加到x元(新增奖补面积控制在10亩及以下)。③林果:新扩油茶、果树及林下经济在每亩奖补x元的基础上增加到x元(新增奖补面积控制在10亩及以下)。④蔬菜:新增规模以上蔬菜大棚在原来每只大棚奖补x元的基础上增加到x元(新增奖补控制在每户2只棚及以下)。⑤畜禽:养牛每头奖补x元(奖补控制每户2头及以下);养羊每只奖补x元(实行圈养,奖补控制每户10只及以下);能繁母猪每头奖500元(奖补控制每户1头,其中含个人部分保险费用20元);肥猪每头奖x元(奖补2头起奖,控制每户3头及以下,其中含个人部分保险费用8元)。

3、探索电商扶贫新途径。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贫困村试点工作,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开展贫困村农产品营销,发展订单农业。

四、工作任务

1、协助推进易地搬迁建设,前期已经做好了选址、调规、征地、平整、建设规划等相关工作,今年主要是加强后期建设工程的推进,让13户贫困户能在年底前住进新房。

2、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茶叶种植,规模x余亩,已成立了茶叶种植合作社,茶苗已经栽种,并成立了相关的理事会,贫困户能自由入社,招纳贫困户中有劳动力的人员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年底收入进行分红。

3、协助抓好村组道路硬化9条,入户便道3条,总计2.42公里。

4、进行产业帮扶,经过去年的摸索,计划今年再为有条件的贫困户购买一头小猪苗饲养。

5、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经过摸底调查,不少贫困户有养殖牲猪、养殖家禽、养殖山羊、种植、种植油茶等的计划,我局将与农业局、畜牧局等相关单位取得联系,邀请相关专家定期到村去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让贫困户真正由“输血式”脱贫转变为“造血式”脱贫。

6、为老庄104户贫困户提供一定的扶贫资金平台,并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的情况把扶贫资金进行利益最大化。

7、协助村卫生院及垃圾回收站的建设。

五、保障措施

每位精准扶贫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对精准扶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上来,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以优良的作风、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我局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强化工作合力。按照扶贫开发“县抓落实”的要求,建立三项工作机制,凝聚强大工作合力。一是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胡同志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车幼彬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朱竟成同志为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做好精准扶贫有关日常组织协调工作。选好配强贫困村“第一书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局机关股室负责人以上的扶贫工作机制。局班子领导、副科干部定及各股室负责人定点帮扶2-3户贫困户;四是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开展针对贫困家庭的“一对一”家庭帮扶活动,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做到“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构建“贫困村兴产业,贫困户创家业,帮扶干部干事业”的帮扶格局。五是建立贫困群众参与机制。对贫困户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消除“怕苦怕累不怕穷”的惰性和“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二)强化行业责任。一是编制规划。要按精准到村到户的要求,在摸准帮扶对象的前提下,科学编制精准扶贫攻坚规划及各专项扶贫规划,并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规划要紧紧围绕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目标,落实好“十三五”期间重点是精准扶贫投入,统筹各方面政策、资金和资源实施精准扶贫攻坚。二是争取政策。要在已有行业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本部门加大行业扶贫的特惠政策措施,纳入本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用规划承接上级部门扶贫政策的支持,抓好本行业扶贫任务的组织实施。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7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小编分享乡村干部个人扶贫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总结一

xxxx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切实做好镇村精准扶贫工作。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三 加强领导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我们队员在领导指导下,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黄金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全村仅有两条山沟,因径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设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四是残障、慢病占比大。村共有五保户23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64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意见建议

一是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村“两委”班子是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其抓落实、促发展能力如何,其自身的作风怎样,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村风、民风,直接关系到村上的经济发展。如果村级班子每名成员都能在工作作风、干事魄力、能力水平上“过得硬”,脱贫致富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二是要把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上级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用政策调动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财政、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

三是要把项目带动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撑。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贫困村的项目争取力度,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总结二

一年来,本人始终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政治上自觉做到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敢于争先创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一年工作思路

积极支持和协助**村支部制定脱贫工作计划;了解贫困户贫困现状和原因;摸清该村基本情况,按区扶贫工作队的要求,想办法采取具体措施扩宽增收门路,重点解决无经济收入家庭和村委会实际问题 。

二、强化措施,加强协调工作力度

我坚持把扶贫工作作为全年工作重点,时刻想着*村的154户贫困户,我积极帮助联系工业园区工厂,促成10人进厂上班。帮助该村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克服一切困难促成该村村部得到上级扶持开工建设,多次到村部建设现场指导,至目前,该村村部建设工程共解决:区扶贫办补助12万元资金,市残联协调2万元,我们局又积极主动解决2万元建设资金,总计16万元。3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村部办公大楼已经建成。经过调查了解该村农民**同志计划养牛缺少资金,我又到**镇信用社协调做好扶贫小额贷款投放工作,为该户争取到免息贷款1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xxxx年在扶贫工作方面本人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与上级领导要求还有大差距,主要存在:对扶贫困难户急需帮助找不准,对村支两委脱贫计划指导能力不足等 。今后要努力学习上级扶贫解困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帮扶村的脱贫攻坚方向,指导和帮助困难户尽快脱贫致富。脚踏实地干好工作,我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做好各项扶贫工作,真正达到做老百姓的知心人,贫困户的贴心人,多为农民朋友办实事、做好事 ,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总结三

xxxx年很快就过去了,根据党委的要求和部署,我连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了扶贫攻坚工作计划,以“党员的先进新教育”为契机,以培养典型专业示范户为突破口,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经过一年来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结合我连扶贫攻坚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组织机构健全,制度措施完善。年初成立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措施,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采取一帮一,一带一,所有的贫困户都有党员帮扶,形成了良好的扶贫格局。

二、加强宣传教育,治穷先从治愈开始

制定连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促进我连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1、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导职工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职工。

2、加强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组织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好人好事,弘扬正气,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及时疏导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5、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我连的社会稳定,为职工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6、对群众进行职业培训,提高科技意识、风险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教育干部群众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近期与长远、以及要我发展与我要发展的关系。

三、开发扶贫项目,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根据兵团“1+3”文件精神,结合连队现有自然地理资源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广开门路、多渠道并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种养殖业,拓宽致富渠道,变输血为造血,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解决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问题。

1、清挖沟渠:协调一监区与我连的关系,协调劳力挖渠排碱,降低土壤的含盐量,改良土壤,改造中低产田,从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达到土地增产、职工增收,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2、立足于产业帮扶,支持有实力的大户,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和种殖业。以现有专业户为基础,号召群众养牛、养羊、养牛、养鸡、养猪、种蘑菇以及大棚种植项目,向他们提供部分资金支持,扩大生产规模,培养典型专业示范户。

四、重视对特困户的帮扶及临时性的帮扶相结合:

随时看到和了解到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给与适当的帮扶,以帮他们度过难关,一年来为尽快使贫困户脱贫,除争取贴息贷款、贫困母亲救助等9万元外,加大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今年我连为7个低保户提供互助金12万元,今年受临时救助人员45人次,调整产量指标35人次,组织劳力给贫困户除草、补种、覆土、共计350余人次。各个时期发放救灾、救济粮、款折合人民币近5千余元,扶贫帮困捐款达到2100余元。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8

2020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收官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和党中央脱贫攻坚战部署,扎实推进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根据《打赢脱贫攻坚战气象保障行动计划(2016-2020年)》(气发〔2016〕32号)《山西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气象保障行动计划(2017-2020)年》(晋气〔2017〕98号)要求,忻州市气象局以服务需求为引领,将气象工作融入政府扶贫工作大局,实现气象服务机制长效化、业务集约化、产品精细化、服务本地化,切实发挥气象服务在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过程中“趋利避害、减灾增收”的独特作用。

一、石窑子村村情情况

忻州市气象局本级帮扶村是宁武县东马坊乡石窑只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东南部,海拔1980米的云中山顶,与忻府区、原平市、宁武县相交界,距离东马坊乡政府8.5公里,国土面积5.5平方公里。本村海拔高度1980米,本区域内无河流,自然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低,无任何矿产资源。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 户33人,边缘户3户6人;全村总户数49户、总人口140人。有耕地620亩,主要种植莜麦、大豆、土豆、胡麻等农作物,气候严寒,广种薄收。石窑只村养殖以牛、羊为主,现有牛65头,羊230只,但均以分户散养为主,没有形成农民合作社模式,最多一户养羊180只,牛20头。全村共有党员10人(村里7人,第一书记1人,扶贫工作队2人)。本村于2019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二、2016年脱贫攻坚战以来扶贫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为准确全面掌握石窑只村基本情况,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多次进行调查研究,与乡、村干部和群众广泛接触,了解村情民意,对全村自然条件、人口、土地、贫困户、劳动力构成、家庭经济收入、思想状况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在2016年制定了《石窑只村五年脱贫计划》和每年度脱贫攻坚帮扶计划,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措施,为扶贫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认真做好扶贫政策宣传落实工作。认真组织帮扶干部学习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帮扶干部明白“两不愁、三保障”、教育扶贫等脱贫政策。通过采取贫困户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如走访慰问、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向贫困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把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强农惠农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贫困户,及时将帮扶对象纳入到各项政策保障范围内,帮助农民转变落后观念,消除“等靠要”思想。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定期走访贫困户。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局确定18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为帮扶责任人,各帮扶责任人同贫困户签订责任书,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联系各自帮扶对象。18名干部经常采取打电话询问情况,进村入户走访、深入一线等形式,确保贫困户接受帮扶无遗漏。开展爱心捐款、捐助衣物活动。帮扶人对贫困户进行爱心结对和捐款捐物,累计捐得款物4.3万元。做好扶贫慰问。在重要传统节日(如春节)对贫困户进行慰问,购买米、面、油,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坚持定期入户走访。及时收集汇总走访中发现的贫困户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助制定具体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做到计划到户、措施到户、责任到人。四是加强扶贫村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同结对帮扶村党员共上党课、共过组织生活,加强支部党的建设。组织村“两委”和党员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和政策,制作党建活动展板,购买精神读本、新党章等书籍,开展以“精准扶贫、一对一帮扶”为主题的党日活动。五是依托气象优势,提供气象服务信息。在春耕春播等农业生产关键期,开展农业气象专报服务,发挥趋利避害、减负增收作用。加强宣传,增强村民防灾减灾意识,充分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组织相关气象专家前往贫困村,走村到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六是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莜麦、大豆、土豆、胡麻及牛、羊等特色种养。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增加农户收入。先后有2户贫困户通过贷款入股,分得红利的形式入股山西大象养殖公司。开展技能培训,开展党务培训40余人次,养羊、牛,种植业和教育培训30余人次。七是落实各项帮扶政策。认真落实兜底扶贫。石窑子村有15户为政策兜底户,享受低保、煤补、高龄补等民政政策。深入开展助学扶智。认真落实扶贫助学政策,深入开展各类助学活动。先后为有2户贫困户争取到教育扶贫政策资金,享受“雨露计划”。实施健康扶贫计划,加大医疗救助。按照要求,实施健康扶贫“双签约”全覆盖,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住院医保目录内费用实行“136”兜底政策。八是坚持每年一个扶贫项目。实施公共澡堂和人畜饮水项目工程。先后为石窑只村修建公共太阳能浴室,解决石窑只村人畜饮水问题,对吃水水窖和水房进行维修建设,对水井内外增加保温层,购买砖和水泥进行水井深挖加固,为每户购买2个环保蓄水桶。改善村委会办公和居住环境。为村委会改造线路,增加照明设施,改善办公和居住环境。配置扶贫工作设施,制作脱贫攻坚作战挂图,购买文件柜,档案盒。单位捐赠计算一台用于住村工作队办公和给村民观看科教片。安装广播大喇叭和制作铜牌匾。安装广播大喇叭,全面覆盖石窑只村所有的村民小组,每天播放养殖、种子以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广播大喇叭在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及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石窑只村制作“中共宁武县东马坊乡(镇)石窑子村支部委员会”和“中共宁武县东马坊乡(镇)石窑子村村民委员会”2块铜牌匾。

三、2020年扶贫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是驻村队员分赴结对帮扶村落实护林防火责任。为做好清明节防灭火工作,落实脱贫攻坚中的护林防火责任,自4月3日起,忻州市气象局及所属县局的驻村工作人员深入结对帮扶村,现场蹲点,全方位检查,多措并举确保野外用火安全。市局驻村工作队奔赴宁武县东马坊乡石窑子村,联合村“两委”对山脚、坟场、林区等高风险地带进行检查,向村民宣传市政府野外用火禁令和文明祭祀倡议,引导村民强化风险意识,自觉禁火防火。二是认真组织脱贫攻坚“十个清零行动” 。4月29日,忻州市气象局局长栗永忠带队,组织帮扶责任人对宁武县东马坊乡石窑子村贫困农户开展走访行动。帮扶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贫困户搬迁、养殖、家庭生产生活、成员外出务工等情况,详细了解户内人口结构、经济收入、外出务工、孩子上学、医疗救助等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帮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困难,并鼓励他们树立脱贫信心。三是组织专题学习《决胜脱贫攻坚 巩固脱贫成果》。6月13日,按照一安排,气象局组织召开会议,集体学习省委书记楼阳生署名文章《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市气象局局长栗永忠主持会议,市气象局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上,栗永忠对文章内容进行了传达讲解,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了感悟和体会。四是深入帮扶村开展“夏日送清凉暨入户访民情、听民声”志愿活动 。7月21日,忻州市气象局深入帮扶村宁武县东马坊乡石窑只村开展“夏日送清凉暨入户访民情、听民声”志愿活动,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炜,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杜少佳及党员代表、青年志愿者共1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中,党员代表及志愿者们为贫困村全体贫困户送去绿豆、白糖等防暑用品,让帮扶对象进一步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在入户过程中,挨家入户叙民情、暖民心,开展帮扶政策指导,释民惑、解民忧,进一步凝聚起党员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五是落实帮扶责任,开展节前慰问。9月27日,忻州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栗永忠带队,携市局全体帮扶责任人前往结对帮扶的宁武县东马坊乡石窑只村,对贫困户进行节前慰问,宣讲党的扶贫关怀政策。走访了15户贫困户,向他们送去月饼、水果等慰问品,同时送上节日的祝福。班子成员与贫困户围坐一起,亲切地拉家常,用朴实的话语宣讲党的脱贫攻坚政策,传递党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六是开展了扶贫宣传树典型活动。利用忻州市气象局官网及忻州气象微博、各单位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做好扶贫日系列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营造浓郁的舆论宣传氛围,积极宣传全市气象部门扶贫工作成就、先进典型、成功案例。七是开展捐赠冬衣送温暖活动。动员全市气象干部职工及家属开展捐赠棉衣棉被送温暖活动,为贫因村温暖过冬献爱心。八是第七个全国扶贫日开展系列活动。10月16日,在第七个全国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忻州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栗永忠等局领导带头,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响应,驻宁武县东马坊乡石窑只村扶贫工作队具体组织,踊跃选购结对帮扶村农产品,以消费助力扶贫,共购买土豆6000多斤,莜面100斤,胡麻油100多斤,为村里实现近6000元的农产品销售额。天气渐凉,忻州市气象局全体职工为贫困村捐赠爱心棉服160多件,有羽绒大衣、羊毛衫、毛裤、厚外套等,把温暖送给帮扶对象和扶贫村有需要的乡亲,把爱心传递到村里每一户。

八是开展科普宣传送安全活动。我市气象部门扶贫点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围绕“气象助力精准扶贫”主题,组织气象科技专家深入扶贫点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安排专家在活动地点接受咨询。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象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宣传。

四、开展扶贫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自从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单位职工充分认识到帮助贫困村委会脱贫致富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政府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忻州市气象局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工作有关要求,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单位每月召开一次扶贫领导工作组专题会议研究脱贫攻坚事项,对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充分支持,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为拓宽帮扶领域,深化帮扶内容,提高帮扶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以党建为抓手,构建全局联动。每年年初,忻州市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迅速启动建立抓党建促脱贫党员联帮户机制。领导班子深入帮扶村开展专题调研和工作部署,要求坚持分类帮扶、因户施策,按照“自愿、就近、近亲”的原则, 指导党员代表、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和村民代表等与贫困户、包保干部对接,开展“三联三帮”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效。三是以宣传为先导,营造攻坚氛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扶贫方针政策,使广大群众了解扶贫、认识扶贫、参与扶贫,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营造了全社会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宣传氛围。公开公布领导活动、教育扶贫、医疗脱贫、易地搬迁、社会兜底保障等重点工作,让村民掌握扶贫动态,形成了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四是确立群众主体地位,树立先锋帮扶榜样。通过深入挖掘扶贫工作中的先锋人物和典型案例,介绍一名好干部、一位带头人、一家好能手,讲述一件小事、一片真情,为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树立先锋模范榜样,做到先富带后富,后富学先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五是持续开展走进帮扶村走访对接贫困户活动。忻州市气象局组织帮扶责任人走进帮扶村走访对接贫困户,从精准扶贫开始就坚持“一对一”帮扶,帮扶责任人深入结对帮扶贫困户家中,进行扶贫政策宣传讲解,同他们拉家常询问了解当前家庭状况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帮助整理户容户貌,打扫环境卫生,引导贫困群众注意个人卫生,提振精神面貌,全面推进脱贫攻坚。

五、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不足

一是石窑子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目前主要通过合作社入股新大象生猪养殖收益分红和联村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分红为主。二是村搬迁前部分贫困户在村里搞种养殖,全村在整体易地搬迁后,一部分贫困户在县城居住,种养殖收入降低,暂时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续接维持生活;一部分选择在投亲靠友,生活还有一定困难。

六、2021年目标任务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9

在扶贫调研座谈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是后发展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两翼山区,是扶贫的重点地区。近几年来扶贫工作在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方面,影响极大,是促进我市农业产业调整不可低估的力量。借助这股强风,本人就农业产业扶贫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促进扶贫与农业的和谐共进,为解决**"三农"问题探索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扶贫是贫困落后地区农民脱贫的关键

我市是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但是农业资源不是最贫乏的,德保、那坡、田林、隆林都有不错的资源,可以种植大面积的耐旱粮食、饲草和耐旱的中草药,既保护土地植被又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收入。现在一些被认为贫困的地区其实并不完全是资源贫困,而是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是生产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造成了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所以产业扶贫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国家的扶贫投资主要通过国家各级政府的扶贫机构,把扶贫资金投入到到贫困地区的家庭或企业中。从我们目前的情况看,分散使用国家扶贫资金的结果是贫困地区依然贫困,经济落后地区依然落后。许多具有市场潜力、具有市场效益的农业项目,没有得到规模化发展、推动农民增收所需要的资本金,没有得到国家产业化扶贫投资的有力扶持。

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是脱贫的关键。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就是要解决贫困地区农业产业链中缺口所需要的资本金问题,对现行农业扶贫投资模式进行调整,可以改变当前只有单一部门投入的劣势,可以整合农业、畜牧等部门的资源优势,让扶贫资金可以发挥更大优势,符合市场竞争规律,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财政政策,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二、农业部门在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1、以"农家课堂"为主的人力资源开发,扶优扶贫。"农家课堂"是开展农村主体的精英培训,通过"以一传十、以十传百"的培训,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宣传、培训交流和效益吸引等手段,促进集群技术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发挥规模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各土专家演示与农艺师现场解说结合,并充分利用现场不同生长期作物资源及学员的现场培训操作,作为一个新型农民培训的亮点,体现在"多、快、好、省、土、灵、特"几个优势(一是"多",师资来源多样,有效解决定点"农家课堂"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面狭窄等问题;二是"快",巡回教学快速便捷高效,同样的授课内容相对以往形式可大量减少授课时间;三是"好",直接到农户家中、田间现场授课,减少环节,效果更好;四是"省",有效降低了农民学习成本;五是"土",授课老师主要是土专家、土洋结合教,授课语言主要是本地土话方言,群众感觉亲切易学,授课教材多是经过专家充实过的"土经验"、"土教材",更适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六是"灵",可以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时期和当地农民朋友的不同需求灵活安排授课,真正实现"地头有问题地头解决";七是"特",充分体现农业种植业培训在农村培训中的重要特殊地位,进一步转变农业干部作风,增强为"三农"服务责任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培养大批技术型农村人才,引导大批科技素质较高的人才到农村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实现传统农业基础与现代农业接轨,促进科技型、开发型高效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建基地、兴龙头、拓市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2、在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中,强化科技扶贫。在当前形势下,以科技为动力、为切入点,是实现先进生产力作用、先进文化带动作用,落实广大人民利益的有效方式。通过科技发挥作用,使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渐转变,是农村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我农业部门综合"优粮优经""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等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配套试验示范,推广生态富民"百千万"工程、小蚕共育、应急粮食试验示范、烟稻轮作、油菜+中稻、猪+沼+果+灯+鱼,茶叶综合化工开发、特色立体农业种养、农作物"三避"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技术、中草药gap技术应用与推广、高山玉米高产示范栽培等农业实用综合技术,优先解决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延伸产业链等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并围绕关键技术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的成套实用技术,以优势区域为基地开展技术组装、示范和推广,推动科技资源向优势区域集中,为右江河谷和两翼山区农业产业调整及农民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农业产业化开发建设思路。从20xx年起,**将全力抓好"123456",即重点"构建一轴两翼特色农业产业带,研究好三条发展路子,优化四业并举,深入建设五个基地,提升六大龙头",不断强化农业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工作思路不仅着眼于面上的 产业化发展,还将继续紧跟产业扶贫的思路,捉紧壮大和发展,以面上的发展带动整村推进式扶贫的发展。

三、农业部门在扶贫工作中不可替代作用

1、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能改变,拓展扶贫空间必须加强农业。

**农村人口众多,占总人口94%左右,农户收入仍然是"四为主"的格局,即农户收入仍然以家庭经营为主,占全年总收入的67%;家庭经营收入仍然以农业收入为主,占家庭经营收入的65%;农业收入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占农业收入的78%;种植业收入仍然以粮食为主,占种植业的70%。滞留在农村的农村人口仍以农业的主,因此,农业种植业的基础地位不可能改变,农村扶贫工作中,农业产业发展仍是基础。

从**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型、科技型农业转化的阶段,处于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阶段。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变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解决办法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需要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把当前分散的扶贫项目、个别行为转化为依托农村科技大户和农村行业协会,通过农业部门的技术引导盘活现有农村资源,并兴办农村龙头基地、协会、企业等,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潜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2、种植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通过深入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推动全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全市20xx年将新增水果15万亩、甘蔗10万亩、茶叶2万亩、桑蚕5万亩、剑麻达到20万亩、木薯达到10万亩,优势产业调整优化面积35万亩,新增产值3.9亿元。另外,大力推广良种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节本增收0.42亿元。两项预计促农人均增收140元,超过20xx年预计农民人均增收的42%。而且,农业部门集中了大量的技术基础,一大批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农艺师是农村最信任的技术致富带头人,他们与农村群众关系密切,其中不少人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先头部队,是扶贫战线上的中坚力量。因此,农业种植业还将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仍需要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四、下步工作建议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xujifeia”为你整理了这篇商务局2020年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在以市商务局为首的各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河棚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紧扣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要求,以中央巡视问题整改、省市督查考核发现问题整改为重点,以“四季攻势”活动为抓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标准,持续落细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河棚村是河棚镇最大的行政村,由原河棚村和三湾村两村合并而成。下辖35个自然村民小组,设立25个中心小组。全村共1061户,3510人,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7亩,山场面积9958亩。资源丰富,主产油茶、茶叶和板栗等,其中以油茶为该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德昌苗木有限公司位于于该村境内。

河棚村是舒城县8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17户、970人,贫困发生率27.38%。历年脱贫情况:2014年户脱贫25户102人;2015年户脱贫27户99人;2016年户脱贫75户308人;2017年户脱贫46户166人。2018年年底脱贫155户370人;2019年年底脱贫6户15人。还有未脱贫户6户17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4%。

河棚村现有五保户36户36人,低保户158户179人。脱贫不稳定户1户,“边缘易致贫户”2户。

二、总体思路

以党的、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公共服务一体化奋斗目标,坚持做到“四个不摘、四个不减”,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责任,紧紧围绕“四率一度”,以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和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为抓手,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三、工作成效

(一)年度脱贫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内河棚村在册贫困户中未脱贫户为6户17人。未出现返贫户,已脱贫户持续保持稳定收入,各项扶贫政策有条不紊细化落实。2020年预脱贫户为6户17人。

(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工作推进情况。

严格执行“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脱贫标准,以村组为主体,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般户生产生活、饮水安全、生活保障等情况全面进行了大走访、大排查,逐户精准核实,确保贫困群众吃得饱、穿得暖,安全饮水、住房无忧。经过排查,河棚村未发现相关问题。对全村“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常态跟踪监测,随时发现问题立行解决。

(三)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精准帮扶“三精准”情况。

三年来我们严格落实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按照精准扶贫“五个一”要求,河棚村自2016年以来,到村项目33个。通过对扶贫到村项目、到户资金进行“回头看”,代表评议、公示制度、系统录入及时等程序执行良好,未发现使用不够精准问题,未发现不符合规定用途资金使用问题,并长期坚持。河棚村由市商务局牵头,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县科协、县征收服务中心、县二中等5个市直、县直单位共157名干部,帮扶联系河棚村317户贫困户,每个帮扶责任人帮扶户没有超过3户。通过举一反三、“回头看”,帮扶责任人都能按照要求做好结对贫困户帮扶措施的落实,做到 “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并取得实实在在的帮扶实效。完成一个月一次走访任务,落实微心愿和“五净一有一整齐”工作。结合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落细落实各项政策,精准到村、到户,脱贫成效明显,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四)责任落实、帮扶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三落实”情况。

1、村两委主体责任落实。根据县级党委和政府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政策部署,建立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结合三年行动,专题研究完善脱贫攻坚措施情况、制定年度目标和任务情况、组织部署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等。

2、驻村帮扶责任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按照要求2月17日及时驻村,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指导村开展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工作,参与拟定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推动各项扶贫政策到村到户,监管扶贫资金项目使用、管理、公示,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协助村建章立制,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市商务局开展“六一”看望留守儿童、“重阳节”开展慰问困难老人活动。市商务局帮助特困供养贫困户汪定稳,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县征管中心帮助困难老人黄文芳,维修改造老旧房屋,确保老人住房安全。

3、结对帮扶责任落实。全村317户970人全部对接市直、县直单位157名干部,认真履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双包责任制,帮扶单位班子成员联系结对到所有村民小组,每人每月深入到联系包保村民小组开展“村村到、组组进、户户访”活动,帮助解决脱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结对帮扶人对未脱贫户坚持每月一次入户走访,对已经脱贫户坚持每2个月一次入户走访,每季度与结对户开展一次“同吃、同劳动”活动。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按步骤组织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常态联系,进行政策宣传,保证了各项扶贫政策的细化落实,真正做到用心、用情帮扶贫困群众。

为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帮扶单位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在联系乡镇、村开展“以购促销、消费扶贫”活动,帮助河棚村叶湾组贫困户叶仁周销售白鹅、张老组贫困户张宏政销售土鸡、拐弯组贫困户杜世平销售茶叶、余塝村贫困户廖克流销售牛肉等农产品价值约7.5万元。帮扶联系人主动为因疫情影响滞留在家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帮助联系就业岗位就近就业。

4、扶贫政策落实

一是产业项目扶持精准到户。2020年河棚村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主要包括光伏扶贫和特色种养业。在光伏扶贫方面,今年安排光伏受益贫困户174户,计划拨付光伏收益资金总额60.9万元,户均受益金额3500元。2020年上半年安排产业扶贫到户共计34户,产业扶贫补贴资金4.7万元全部发放到户。第二批产业扶贫到户112户,发放产业扶贫补贴资金9.2万元。

二是实施金融扶贫政策。2018年以来,河棚村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25万元,105贫困户享受贷款贴息每户3000元。今年秋季攻势期间,发放户贷户用贷款7户35万元;近期还将继续摸排贷款需求,扩大扶贫贷款发放规模。

三是就业脱贫精准到人。推荐贫困劳动力参加镇村组织的油茶、茶叶等实用技术培训350人次,帮助210户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脱贫。2020年针对疫情影响,河棚村结合上级政策要求,安排建档立卡户参与各类扶贫就业岗位。其中,利用光伏产业收入设置公益岗93人,落实护林员岗位13人,落实扶贫车间贫困户就业10人,落实扶贫基地就业(德昌苗木)24人,落实就地就近到企业就业5人,落实护路公益岗2人,落实居家就业5人。

四是教育扶贫落到实处、精准到人。全面摸清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底数,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帮助34户中、高职贫困学生34人次申请“雨露计划”补助10.2万元;帮助92名中小学贫困寄宿生申请补助10.18万元;帮助12名贫困家庭学前儿童申请补助0.96万元。

五是危房改造项目精准施策。在前几年大力开展危房改造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又摸排并实施了4户危改项目,目前房屋均已建成或修缮完毕。

六是实施社保兜底脱贫工程。2020年,河棚村五保户36户36人,低保户158户179人,其中增加了对特殊困难户社会兜底力度,比如增加脱贫监测户程帮得户A类低保1人,增加未脱贫户毕长银户A类低保1人。贫困户包玉琪户因大病,为其申请3个B类低保。落实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护理补贴58人,落实低收入老人养老服务补贴37人,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扶贫兜底政策落到实处,确保扶贫不落一户一人。

七是落实健康脱贫政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由政府代缴。大力宣传和帮助实施351、180、300健康兜底保障政策,进一步减轻贫困户看病就医的负担,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贫困人口返贫的机率。积极为残疾贫困人口争取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确保每一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健康脱贫和社会保障范围内。

八是落实生态扶贫工程。村成立党员先锋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居家就业突击队三支队伍,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河棚村选定舒棚路一线、山河路一线周汪湾村民组作为重点治理区域,重点做好“三清四拆”工作,促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协助河棚镇党委政府实施河棚河防洪工程实施,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落实护林员和防火队员13人。

九是抓好基础设施扶贫工程。2020年,河棚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个,其中扶贫项目6个,项目资金总额514万元,分别是拐湾东大塘改造项目,林冲大塘改造项目、周汪湾道路塌方修复项目、东湾路续建项目、河棚水厂扩建项目、河棚水厂取水口项目。

十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河棚村集体经济收入17.3万元。2020年,河棚村新增集体经济项目3个,一是投资50万元的大棚蔬菜项目,目前大棚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是投资80万元的油茶籽加工项目,设备已采购到位。以上2个新项目预计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今年河棚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有望达到25万元;三是第三批产业到村项目——特色中药材产业项目,预投入项目资金85万元。本项目拟流转100亩土地,开展中药材种植,新建500平方米中药材加工仓储用房,购置耕作和药材加工机械。目前,金银花种植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在克服疫情影响上下功夫。要加大消费扶持力度,积极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稳定和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自我创业的信心,利用各帮扶单位资源,进一步带动消费扶贫,力保贫困户收入。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持续做好贫困劳动力到企业工作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基地发展壮大,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支持能人大户发展特色种养殖,带动产业化发展,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要让贫困户受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11

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

3月1日上午,**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召开。会议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精准脱贫攻坚作出全面部署。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委书记***作重要讲话,***委副书记、市长***强作具体安排,市委副书记***主持会议。

会上,曲沃县、尧都区围绕农村工作作了典型发言;隰县、乡宁县、大宁县、浮山县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作了典型发言。

***指出,要坚持以总书记关于“三农”和扶贫工作重要思想为统领,切实增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过去5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脱贫攻坚开创新的局面、取得决定性进展,根本在于总书记“三农”和扶贫工作重要思想的科学指引。全市上下一定要深刻领会思想精髓,准确把握核心要义,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委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和扶贫工作的领导,坚决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持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进步,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市情、农情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但同时也要深刻地认识到,***“三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充分说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格外必要和格外紧迫。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历史方位,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紧紧抓住这一新的历史契机,坚定信心,狠下决心,顺势而为、主动作为,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不失时机向前推进,不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临汾路径。***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临汾路径,实现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农村全面繁荣进步、农民全面富裕发展。一要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特色化、精细化、标准化、功能化的方向,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在扩大规模上做文章、在提升质量上做文章、在科技强农上做文章、在融合发展上做文章,努力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竞争优势。二要扎实推进城乡统筹体制机制建设。一方面,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盘活用好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推进公共服务“上山下乡”。三要扎实推进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要落实退耕还林还草应退尽退政策,认真落实河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建设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太行山水源涵养区、百里汾河经济带湿地植被恢复区三大生态屏障。要狠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四要扎实推进优秀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现代文明要素提升传统乡土文化。要将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作为独特优势和靓丽名片,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要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五要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拓展农村“三基”建设,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抓好党建促进自治,强化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广泛普法严格法治,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农村警务、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建设平安乡村。要树立新风倡导德治,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注重树立宣传典型,感召带动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要求,要准确把握扶贫格局新变化,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以总书记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为榜样,把脱贫攻坚放在全国大局、百年目标、全党使命的高度,准确把握扶贫格局新变化,确保脱贫攻坚战连战连胜,夺取精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努力走在全省前列。一要坚持聚焦深贫,集中攻坚发力。要坚持精准施策,鼓励永和、大宁两个深度贫困县先行先试,形成以改革促脱贫的工作格局。要做好深度贫困自然村整村搬迁,有效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工作。要瞄准全市2.2万深度贫困人口精准帮扶,探索完善、跟进落实保障性扶贫措施,确保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二要坚持质量为先,确保脱贫成色。要加强分类指导,在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的基础上,积极打造脱贫特色县,巩固提升摘帽县,统筹推进非贫困县,确保工作有的放矢,不留死角。要综合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实行开发式帮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行保障式兜底。要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抓好具有普惠性、标志性的重点工作。三要坚持把好标准,保持正确导向。确保脱贫攻坚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准确把握好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三保障”标准。四要坚持自我发展,激发内生动力。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结合起来,加快补齐“精神短板”,坚持正向激励,加强思想教育,引进新思想、新业态、新模式,树立脱贫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鼓励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五要坚持责任到位,持续狠抓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带头落实“双签”责任,层层向下传导压力。要强化督导,改进考核,深化领导联系、单位包村、县际结对、企县合作、专业人才挂职和学校医院对口“六个帮扶”,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落实县(市、区)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倒逼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落实。二要强化规划引领,推进精准施工。要在高质量制定规划上下功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体现乡村特色、展现乡村魅力。三要强化资金支持,确保投入到位。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切实增加各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资金筹措新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四要强化队伍建设,提供干部保障。要真正把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充实力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广纳贤才、广育英才。五要强化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要创新宣传形式,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作用,形成全市人民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局面。

刘予强强调,要抓住重点,强化措施,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突破。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要从实际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切实发挥引领指导作用。同时,同步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专项规划和体制机制创新专项规划“5+1”六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二要聚焦产业兴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以“三区两品牌”(三区:优质农产品出口示范区、黄土高原有机旱作农业先行区、休闲农业全域旅游区;两品牌:“隰县玉露香”和“安泽连翘”两个品牌)创建为抓手,重点发展特色产业,打造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三要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来破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抓好农村土地确权改革扫尾工作、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四要加大环境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突出抓好卫生城镇创建、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着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治理和修复、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工作,推进农村绿色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五要创新人才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培育新时代新型农民,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开展乡村干部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六要强化要素支撑,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要把乡村振兴战略真正摆上优先位置,强化科技财政金融投入,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刘予强要求,要精准发力,靶向施策,确保全市脱贫攻坚连战连胜。一要抓好特色产业扶贫工程,把发展特色产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加快培育、做大做强贫困地区支柱主导产业,促进脱贫增收。二要深入推进贫困村提升工程,重点抓好住房安全、通村公路、安全饮水、物流网络、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抓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信息等公共服务提升。三要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强化规划引领,科学选址安置,规范工程管理,加快资金拨付,建立奖补机制,推进拆迁复垦。四要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程,全面落实“三保险三救助”医疗保障帮扶政策,深化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五要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工程,扎实开展教育扶贫、民政扶贫、健康扶贫、残疾人帮扶四方面24项政策的进村入户,确保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六要积极推进生态扶贫工程,继续实施“五个一批”林业生态建设扶贫工程,推广大宁县购买式造林扶贫经验,大力发展造林专业合作社,实现生态改善与精准脱贫同步推进、同步见效。七要持续推进光伏扶贫工程,严格把握时间节点,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建设,高速度推进,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八要继续抓好金融扶贫工程,建立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新机制,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户和企业贷款难问题。九要深入开展扶志扶智工程,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激发内生脱贫动力,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十要统筹推进社会力量帮扶扶贫工程,特别是要加大企县合作帮扶力度,创新合作方式,完善利益联结,带动群众发展生产就业增收。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12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今天召开扶贫攻坚阶段性小结会,其实就是一个工作督查会,同时也是一个大家相互交流的一个学习会。稍后,辛书记、蹇区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我也会和大家一起来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扶贫攻坚的“3+1”领导机制和“1261”工作机制基本形成。6月23日市委第135次常委会、7月3日市委武隆扶贫攻坚会以后,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全区上下紧急动员,先后两次组织开展深入的调研和实地摸排,基本上摸清了底数,包括基础设施短板在哪里、真正的贫困户有多少、致贫的症结在哪里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3+1”领导机制和“1261”工作机制。具体来讲,“3+1”领导机制就是:以部门和镇街为主体的责任机制,以区领导牵头、帮扶部门、龙头企业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包帮机制,一周一简报、半月一分析,每月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听取一次汇报的工作机制。“1261”工作机制就是:“1个靶子”:就是要精准脱贫;“2个轮子”:《潼南区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和《潼南区贫困救助管理暂行办法》;“6条路子”就是: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困难救济、教育帮扶、法律援助、低保兜底;“10个方子”就是:自种自养、联户带动、土地置换、入股分红、托管代养、退地入保、扶持农场、订单采购、贷款贴息、农业保险。

(二)主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基本上实现了全面启动。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的欠帐不多,主要是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以及赢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交委152公里公路,100万元以下的全部开工,其余标段全部完成了招标。农委承建的320公里人行便道中,有46个村已经开工。扶贫办负责的300公里泥结石公路,100万元以下的全部开工,12个标段在100万元以上,9月10日可实现开标。水务局负责的山坪塘和管网延伸等,也已陆续启动。其它各部门按照职责任务,加紧推进。交委、水务、农委、合作联社等部门主动作为;组织部、文化委、卫计委、商务局等部门自加压力;工商局、金融办等部门创新举措;国土局、林业局、建委等部门深入实际,低调务实。

(三)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发展基本上得到关注。首先是动员了103家龙头企业与50个贫困村对接,土地流转力度更大。其次是各镇街对1484个贫困户制定了帮扶措施,基本上实现了户户有产业,确保了土地不撂荒。

(一)存在侥幸麻木、敷衍了事的情况。是否能脱贫?脱贫质量的好坏,短期脱贫与长效机制关系,有些镇街、部门、单位还存在大而化之、不细不实的情况。在工作的过程中,层层传导压力不够,有的村支书、村主任连基本情况都说不清楚,贫困户家里有些什么人都不知道。

(二)存在送钱送物、一送了之的情况。7月31日,“两个办法”出台后,我们及时召开了培训会,明确了“三个纪律”:捐款纪律、工作队纪律、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纪律。但我在调研中还是发现:有的部门、有的企业把送钱送物当成是主要手段,“6.30”洪灾时直接送钱送物的教训值得深思,要举一反三。这里,我再通报几个数据:14家龙头企业捐款22万,平均每户1826元;社会力量捐款,67个企业捐款91.3万,涉及446户,平均每户2047元。下来后,区扶贫办要摸清情况,给个说法,弄清这些钱到底在哪儿去了?

(三)重项目建设、轻产业扶贫。大家看一下督查通报:送种苗只有3985株,折合起来能覆盖多少亩土地?不到100亩。土地流转仅仅只有260亩,联户捆绑的只有13户,置换土地的15户,入股分红的2户,订单采购的更是为0!在区级层面上,这几个数据确实太小,或许说明我们工作根本就没有开展。

(四)项目质量和资金监管存在风险。不到100天的时间,要完成300公里泥结石路、152公里硬化路、320公里人行便道,整治273口山坪塘,改造194户危房,建设7个便民服务中心、14个标准化卫生室,贫困村广播要社社响。项目多、资金投入量大,关注度高,监管的难度和风险都很大,有的单位甚至打着部分主要领导名义打招呼、揽工程。

(五)按部就班的多,开拓创新的少。特别是对照“2个办法”,没有认真理解、消化,结合贫困户实际,创新的想办法,出经验的不太多。比如:龙头企业包村、联户捆绑、置换土地、入股分红、托管代养这些,目前为止,还没有多少拿得出可示范、可推广、可总结的

成功案例。有的心中无数、不甚了了,说不出个一二三。有的连上报资料,选几个给领导调研的点,都焦头烂额。 (一)必须保证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落实。各镇街、部门、单位还要/!/再动员、再落实,要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分解任务,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示范、亲自督查,不折不扣的落实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各项扶贫政策。

(二)必须保证精准脱贫的时序进度。8月底的时序进度要求是:建设类项目全部开工,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对接全部落实;9月底的时序进度要求是:建设类项目进度完成40%以上,贫困户的在土作物全部落地;10月底的时序进度要求是建设类项目基本完工,要完成对巩固提升户的区级验收。

(三)必须保证农业产业扶贫政策和模式落地开花。我们明确了10条政策,都是真金白银的干货。区农委和区合作联社,务必细化落实,分类指导。2000万的产业扶贫资金,目前的通报中用出去不到200万。各镇街要抓住这个机遇,真正在机制上、长远发展上为贫困户考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走出几条有特色、可总结的产业扶贫模式。特别是企业包村、联户捆绑、入股分红、托管代养模式等等。下一次要召开专门的产业扶贫现场会,好的、差的各选2-3个镇街,请大家来比一比、看一看。

(四)必须保证各类项目的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各镇街、部门、单位一定要落实主体、监管、属地管理等相关责任,尽职履责,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安全生产、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加强资金管理,严格程序,严明纪律,确保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决不允许出现贪污截留扶贫专项资金,决不允许出现“豆腐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