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

时间:2022-02-13 13:18:00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范文1

1、物资部门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及升级改造的重要性

计算机是物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铁路物资部门是路局较早实现计算机辅助办公的部门之一,通过长期的应用,计算机在物资部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简单的收发料统计到复杂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都离不开计算机系统。但是,由于资金紧张致使铁路部门计算机使用周期较长,有些站段业务部门目前使用的计算机早已不能胜任当前繁重的运算和大量的数据流处理。因此,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由于硬件老化日趋严重,计算机的不稳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所带来的危害更是层出不穷。系统的故障,大多可以通过重装系统解决,但是,硬件引起的故障,则会直接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例如,硬盘数据丢失,会使多年来保存的各种数据、重要文档资料等丢失。尽管现在物资部门有比较完善的数据备份制度,但是,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是没有任何预见性的,由此可见计算机硬件系统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为了配合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物资部门的推广和应用,物资处专门为各段业务部门进行了计算机设备的更新,高性能的计算机早已全部配备到位,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必将会使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更流畅,数据保存更安全,计算机系统运行更稳定。

2、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网络上各种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铁路系统各部门纷纷通过网络技术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网络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各项工作的拓展,由于个别人计算机病毒防护意识较弱,致使计算机病毒在铁路系统内部网络上大范围的传播,从而影响了网络整体的速度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用开放网络便利的同时也涉及到了网络数据的安全问题,即在向外部共享自己的公共数据的同时,怎样保护内部私有数据,诸如部门业务信息等不受外部网络非授权的非法访问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物资部门专用软件的稳定运行,也关系到物资重要数据的保存和传输安全。面对如此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就使得我们在网络应用的开展中不得不对数据安全问题加以特殊重视。物资部门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技术改造已经使数据传输和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了显着的提高,但是,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3、加强物资人员培训,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路局物资处每年都要举办多次物资管理人员培训,这足以看出物资部门对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视。随着物资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培养物资部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训也会越来越多。

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多种资源整合的过程,管理、信息、人员、事务……都要通过信息化整合在一起。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策划和设计要从应用者和应用环境的实际出发,做好“微观对接”。但是,目前物资部门既懂得业务知识又懂得信息化的人才稀缺,人才匮乏已经成为物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瓶颈。因此,对拥有单科知识和多维知识、网络知识和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最急迫的。我们应尽快完善物资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发展战略,选;隹一个切入点,并且开始大力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骨干的培训,尽快建立起物资部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信息经济和物资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4、加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自2006年在物资部门正式运行至今已经4年了。在这4年中,通过物资管理人员和系统开发人员的不断改进及完善,已经能很好地适应物资部门的日常工作。但是,由于程序开发较早,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基于C/S模式的应用程序,这种模式给系统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基于B/S模式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正在研发中。物资管理信息系统C/S模式与B/S相比较,主要存在两个重大方面的区别:一是技术上的区别;二是软件模型上的区别。在技术上,B/S模式采用了W ebBrowser/Server技术,这是一种以服务器集中/多用户并发为主技术。随着lT技术的飞速更新,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软件将是未来软件系统发展的主流,而且随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铁路系统对路局物资管理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应用需求。整个物资部门使用统一的软件,可以加强对全路物资采购及配送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物资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物资配送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

5、加强物资部门与路内其他单位间的协调和沟通

工作协调是做好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物资管理工作是个特殊岗位,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十分重要。应正确处理好物资采购与物资配送的关系,积极宣传和强调两项工作同等重要、相互依存,不存在谁是第~、谁是第二的问题。

由于物资管理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应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和学习。好的工作方法和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相互借鉴、相互讨论,必将会加强各单位物资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好的工作方法和科学的管理理念也将会在物资部门间广泛传播。

结语

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巨大工程,物资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的后勤部门,除了要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物资采购和配送流程,还应以服务为宗旨,全心全意为铁路各基层单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物资管理信息可以成为连接多个部门,实现物资合理分配使用的纽带。物资管理工作者是铁路中长期规划建设的后勤保障部队,不但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克服保守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克服守旧观念,强化创新意识,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多种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范文2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制约因素;措施研究

一、影响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公路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

1.思想认识方面的制约因素。在新时期,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不断深化发展,但同时也受到思想认识方面的制约,我国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在高速公路经济效益方面并没有实现最大化和最优化。面对新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变化带来的高速公路经济发展理念创新,部分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领导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没有深刻认识到区域经济高速公路产业带结构调整变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模式的变化,拘泥于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观念,对于高速公路的经济发展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和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在工作过程中,思想观念的制约导致了在管理工作模式上的滞后,难以保障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在经济发展中的实际效益,更谈不上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实现。

2.传统思想观念守旧。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公路效益发展的制约表现在拘泥于传统的思想观念中,对于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发展带来的产业带的变化,以及大量的人流物流的集聚没有进一步深化到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发展规划中。在工作观念和管理理念中,始终受到高速公路建设投资规模大的影响。为了保证实现高速公路在经济效益的上的回报率,在高速公路经济带发展上,始终考虑经济效益回收期较长,开发调整周边高速公路网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等原因,不肯进一步深化发展。高速公路产业带的经济效益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受到传统的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观念理念的制约,过分考虑到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的投资发展带来的风险,制约了高速公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3.管理体制的制约。在高速管理体制方面的制约,也进一步限制了区域高速公路经济产业带的发展创新。在行政管理体制中,高速公路部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效益存在阶级差的问题认识不深刻,有些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为了实现所谓的经济效益,对于高速公路一些收费站乱收费、超载现象治理不严格等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大大制约了高速公路区域经济的发展。管理体制的漏洞进而影响到经济投资主体对于该区域高速公路的投资信心。高速公路的管理主要是依靠国家行政部门的管理,在管理体制中的不合理、不科学、不规范的做法进一步影响到对国家财政部门投入资金的调动,往往不能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发展建设之中,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和高速公路产业带发展缓慢。

4.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最大化、最优化原因还在于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受到传统的思想观念制约,在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中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固步自封,在接受新观念、新理念方面的适应期较长。高速公路作为国家大力资金投入建设的国民经济项目,是国有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由政府部门管理进行高速公路的运营。一些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还来自于面对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产生的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变化加大了经济管理投资的风险,不能够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为了保住高速公路这个“铁饭碗”,在高速公路管理改革中不肯突破创新,导致了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始终得不到最优化发展。

5.投入资金的制约。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发展,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才能够保证高速公路经济网直接的产业集聚和功能辐射。但是,我国在高速公路管理中,每年的财政资金投入是有限的,财政资金运用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工资发放、高速公路的运营养护、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处理以及相关行政治理中,所剩下的资金很难应用于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发展建设中,制约了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高速公路是国家管理控制的国有经济部门,在资金投资主体方面主要还是来源于国家,对于非国有经济投资主体以及投资控股方面管理严格,也大大制约了相关民间投资方对于区域高速公路经济带的投资。

6.养护管理成本提高。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发展效益缓慢,还受到了高速公路本身发展条件的制约。高速公路相比于普通公路,具有线路长、道路平稳、运输速度效率高以及能源消耗低的优势。但是,由于在高速公路运营中,汽车、货车等交通运输工具行驶速度的加快,导致了高速公路运营中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而大型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造成区域内高速公路的封闭,影响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为了保证高速公路的平稳,汽车在进入高速公路运输效率的提升,需要对高速公路定期进行养护以及面对大型交通事故造成的路面破环处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资源进行管理维护,也成为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发展制约的因素之一。

7.人员管理的制约。人员管理也成为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随着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和区域高速公路产业带之间的建设,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到管理运营中。高速公路部门管理人员过多,造成了管理成本的增加。同时,由于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一岗多工的局面被打破,管理工作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力过剩增加了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管理运营的成本。同时大量劳动力过剩增加了部门管理的成本,人员冗多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管理工作岗位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区域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很难得到提升。

8.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才能保证实现区域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快速发展。而目前一些管理部门和工作部门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工作管理方式和工作理念创新上较为滞后,在认识新理念,创新工作新方法方面有待提升。同时,大部分高速公路管理人员在岗位操守、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能力不能与时俱进,拘泥于传统的、陈旧的职业职能认知和工作思路模式。因此,在区域高速公路经济发展转型,区域高速公路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速公路经济全面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必须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区域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二、提高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公路经济效益的措施

1.突破思想观念的制约。突破传统思想观念制约,积极创新改革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加快出台并实施国家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发展规划政策,形成我国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从国家管理层面上实现工作方式理念的创新突破,从而保障我国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建设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区域高速公路管理理念上不断与时俱进,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发展区域高速公路的先进经验与管理模式,从思想观念上摒弃传统的、守旧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组织广大员工积极学习先进思想,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渗透到广大员工中,提高广大员工在新时期对于区域高速公路经济快速发展的认识。

2.不断改进管理方式。高速公路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加强区域高速公路的管理运营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和建立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发展管理体制,根据制度做事、管人。同时,根据本部门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发达国家或地区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工作管理方式上不断创新调整。在高速公路不断提升工作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在人员设置、资金投入方面实现科学合理调度,不断规范各区域经济带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将新型的工作管理模式和方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另外,根据部门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提升经济效益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发展效益。

3.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线形好,起伏小,路面平整的发展特点,加大对高速公路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在道路运输管理中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的运输率,促进高速公路在经济运营模式中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投资经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国家政府部门投资占主体地位的情况下,鼓励多元投资化建设发展,积极引进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投入到区域高速公路经济发展运营中,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主体在区域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为区域高速公路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增强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领域,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

4.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在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定期开展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发展的新工作宣传讲座,统筹兼顾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案,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组织开展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从科学技术、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模式上进一步加深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员工之间的认同感,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员工的职业学习情况和职业能力提升情况。对于在工作领域有重大突破、有创新型的员工要给予奖励,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构建区域高速公路经济网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管理方式的创新为道路运输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在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合理、科学地调整配置区域高速公路资源,加快构建高速公路产业带,有利于促进整个高速公路系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徐晓清.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财经界(学术版),2015(5)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范文3

路与实施情况,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与步骤,使该厂修旧利废工作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循环利用 修旧利废 吨煤材料费

1 概述

车集选煤厂物资闭路循环利用管理体系是在循环经济模式的指导下把原来物资管理由供应科车间之间单线条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如图1所示的供应科、车间、生产技术科之间闭路循环的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物资效能,减少吨煤材料费,为企业尽可能的多创造财富。

通过物资闭路循环利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可最大限度的节约生产成本费用,对设备、备品备件、原材料、工器具等材料的使用与消耗进行严格控制,使之与每位员工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节奖超罚,可极大的鼓舞员工参与节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降低物资损耗和维护费用。

2 实施背景

2.1 在 “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成本理念的倡导下,深挖内潜,节支降耗

物资闭路循环利用管理体系主要运用于修旧利废工作,从源头挖掘修旧的空间,能修复利用的坚决修复循环利用。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对修旧利废这项工作一直比较粗放,采用的是车间自己能修复的自己修复,其它部门不予参与。有很多车间因为技术或其它的原因,稍微有点困难的待修复物资就直接当成废品处理,造成了部分物资的浪费。

2.2 修旧利废工作是企业提高员工技能的需要

在修旧利废日益被重视,提上日常管理行程的时候,对员工的修复技术也就有了新的要求,修旧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焊裂口、换零件,而是对损坏部位的准确判断,做一个好的设备“医生”。近几年全国各地以及公司技术比武中处理设备配件疑难故障并加以修整已经成为技术实操的主体,这充分说明物资循环利用已经成为物资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员工修旧利废技能也已经成为选拔技术型人才的一大标准。

3 基本思路

物资闭路循环利用管理体系是一个闭合的物资管理过程,以物资在各部门的流通为主线来进行,其基本思路如下:供应科发放――各车间回收(出现故障)――生产技术科鉴定――车间修复――生产技术科发放。

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生产技术科主要起到使用监督、召集人员进行损坏物资鉴定、修复、定价、登记的作用,是物资循环利用管理体系的主体,在不断完善《大修、维护、管理费考核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对选煤厂大修、维护费用,按项目、工程量测算后进行层层分解承包。费用指标细化到个人,使人人肩上有任务,费用的节支情况与部门职工的奖金挂钩,实行节奖超罚,把部门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效益捆在了一起,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都成为成本的直接控制点。

通过物资闭路循环利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可使整个选煤厂各车间各班组纷纷将成本控制纳入经济责任制管理,鼓舞起员工参与节约的积极性,做到物资循环利用无一疏漏的严格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物资损耗以及提高备品配件的利用率。

4 实施做法

根据管理需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具体分工如下:

4.1 生产技术科职责

4.1.1 负责制度的修订完善。

4.1.2 召集技术人员对废旧物资进行鉴定,确定修复价值。

4.1.3 负责对修复物资进行鉴定,并对修复好的物资进行质量检查。

4.1.4 对部分可修复物资进行管理、登记入账。

4.1.5 协调运作过程中各部门工作。

4.2 协办单位职责

4.2.1 各生产车间:对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修复。

4.2.2 企管科:对修复物资进行经济核算。

4.2.3 供应科:负责供应修复工作所需物资,对经鉴定无法修复的物资进行保管。

4.3 废旧物资鉴定

各车间将换下材料、配件及时上报生产技术科,由生产技术科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上报厂领导,由厂领导进行审批。

4.4 废旧物资回收

4.4.1 生产技术科负责对全厂修旧利废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确保废旧物资的回收与利用,最大化降低生产材料成本。

4.4.2 各单位检修更换下来的材料配件,经鉴定以后确认为废旧物资应及时上交供应科,由供应科进行存放,并登记上账。

4.4.3 废旧物资上交时必须做到能入袋的入袋、能捆扎的捆扎,同时交放到管理员指定地点,以便存放、管理。

4.4.4 废旧物资应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管理,废旧物资必须分类摆放,做到码放整齐、账务准确。

4.4.5 回收的废旧物资经确认有修复价值的,由生产技术科办理交接手续,无利用价值的作为废品销售。

4.5 修旧利废

4.5.1 对于经确认有修复利用价值的废旧物资,由生产技术科下达修旧利废计划,各部门按照计划进行修理,如无修理能力,则考虑委外修理。

4.5.2 修复的物资需经生产技术科验收,确认合格后可由车间进行使用。

4.6 具体操作步骤

4.6.1 每月各车间上报的再修配件,经确认有修复价值的废旧物资配件,可进行修复再利用。

4.6.2 修复的物资须经生产技术科验收,经确认合格后可由车间进行使用。

4.6.3 经确认无利用价值的废旧物资,经由厂领导审批,再上报永煤公司,由永煤公司统一销售,或经永煤公司批复后,由车集选煤厂供应科统一组织销售处理。

4.6.4 在物资闭路循环利用管理过程中,由生产技术科全程进行跟踪管理,对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厂领导进行解决。

5 实施效果

5.1 通过物资闭路循环利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车集选煤厂一年内的修旧利废工作共计为企业节省成本费用30余万元,极大程度的降低了选煤厂生产成本费用,有效的促进了节支降耗工作的开展。

5.2 通过物资闭路循环利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可充分利用车集选煤厂现有工具器械和操作技术熟练的技术个人,对修旧物资继续进行回收和修复,积累工作经验,为企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型员工。

6 结语

在选煤厂消耗的各类配件中,有很多物资具有修复后可再利用价值。车集选煤厂通过物资闭路循环利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逐渐让广大职工形成了惜“旧”如新的观念,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节能降耗意识,充分调动起了员工对修旧利废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的生产运行大大节省了成本费用。

参考文献:

[1]周国勇.浅议企业修旧利废[J].财政监督,2012(02).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范文4

关键词:铁路建设甲供物资管理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2015年国家在铁路建设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1.8万亿元。2016年我国铁路建设将再次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会使得铁路技术与管理等方面迅速发展创新。在铁路建设总投入中,工程材料的费用占到70%左右。铁路建设物资管理工作不仅直接影响到相关各方的利益问题,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对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产生重要影响。铁路建设物资管理要以服务工程建设为中心,以保证供应为目标,坚持“两个遵循”、“四个依靠”、“四个原则”、“一个承诺”的指导思想。夯实管理基础,精细内部管理,实施透明采购。实现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快速有序、高效优质地组织好物资采购供应工作。

1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能

1.1明确物资管理指导思想

要把管理标准定位为及时、准确、优质、优价,把工作职能定位为指导、协调、服务,确立“两个遵循”、“四个依靠”、“四个原则”、“一个承诺”的指导思想。两个遵循:遵循注重物资质量、优质优价的工作理念;遵循依法合规、阳光采购的工作流程。四个依靠:依靠上级物资管理部门的指导运作;依靠公开招标方式优选供应商;依靠各级物资人员确保组织供应;依靠内部互控机制提高质量。四个原则: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工程需要出发的原则;坚持有计划有监督的精细管理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个承诺:优质优价、及时供应。

1.2健全物资管理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是物资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铁路建设管理机构要结合工程实际,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要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管理的根本性工作来抓,形成“以物资管理办法为核心、专项管理办法为支撑、具体实施细则为补充”的物资管理制度体系,实现管理对象、管理范围、管理内容、管理过程的全面覆盖,为确保物资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1.3建立协作互控联动机制

铁路建设物资管理涉及面广、专业多、要求高,必须建立协作互控联动机制,依靠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开展物资管理工作。物资设备部是物资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物资采购、供应、验收、结算等全过程管理;工程技术部负责物资技术标准、需求计划的审核;计划财务部负责物资概算控制和资金管理;安全质量部负责对现场物资质量实施管理。施工单位负责制定物资用料计划、验收、使用和管理工作。监理单位对进场物资质量实施监控。物资服务公司负责组织物资招标采购、合同履约、驻厂监造、协调物资供应、出厂验收及结算等工作。

2夯实管理基础,推行精细管理

2.1做好资源调查,掌握资源分布状况

开始物资采购时,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对施工全线大宗或重要物资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充分掌握物资资源分布情况,从全线资源的总体需求量及分布现状通盘考虑物资的采供方案。全面掌握各种大宗物资资源厂的综合生产能力、供货能力,产能配置、产品性能、服务质量等多方面S的第一手材料,为铁路建设全线大宗料统配及招标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2.2做好市场调研,合理设定供应商资格要求

在物资招标采购前,对潜在投标人资格要求的设定预先做足功课。着重对供应商的经营状况、生产能力、产品用途、性能、质量、价格、销售业绩、资质情况、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详细充分调研,收集资料,认真分析,合理设置供应商资格条件。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供应商积极参与到建设物资招投标活动中来,打破市场垄断,创造充分竞争条件。

2.3加强预算管理,合理制定采购供应实施方案

物资预算管理是根据工程进度和采购供应周期,制定采购供应实施方案的管理过程。要结合工程进展情况、招标程序和采购周期的要求,充分考虑物价波动、征地拆迁、组织供应、有效储备及施工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紧紧依靠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支持,做到主动介入、早计划、多协调,科学安排采购供应时间和批次。对轨道结构材料、特殊桥梁支座等生产周期较长或运输条件受限制的甲供物资须提前对生产厂商或供应商报送用料计划,预先做好现场准备工作。

2.4加强采购管理,严格招标采购程序

物资招投标工作政策性强、程序严、要求高。在招投标工作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步骤都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铁路总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力争从源头上堵塞采购漏洞,使采购工作透明、公开。充分做好招投标前准备工作,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招标采购方案,通过组织严密的招标、评标程序,确保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2.5加强日常管理,掌握物资供需情况

日常物资管理工作要做到“六清晰”“五准确”“两协调”“一追踪”。六清晰:工程节点清晰、市场资源清晰、需求计划清晰、结算程序清晰、供应动态清晰、库存情况清晰。五准确:计划用量准确、结算价格准确、品种规格准确、供货期准确、产品质量准确。两协调:协调供应商和施工单位的计划、供应、质量和现场服务。一追踪:追踪产品服务质量。对重点部位的物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为物资供应和调度决策提供参考数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6加强合同管理,注重合同履约率

一是健全合同管理机制,强化合同意识,严格合同审查,规范合同签订程序,完整准确体现采购需求。二是按照合同规范落实履约责任,定期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三是加强合同及相关采购档案管理,实现物资采购全程可追溯。四是在签订物资采购合同的同时,要求物资供应商签订质量终身责任制承诺书。五是克服当物资市场价格涨跌幅度大、受国家政策性等因素影响,造成供需严重失衡,导致不能正常供应的情况。

2.7加强资金监管,促使资金有效使用

一是在做好供应计划管理的同时,注意生产、供应和消耗这3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物资供应闭环管理。二是以满足基本需求为原则,严格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各类需求计划,统筹调度与供应,确保物资采购资金的有效使用。三是在合同履约和结算过程中,对合同中所涉及数量、单价、运杂费等要素均要仔细审核,严格把关。四是实行物资供应结算和质保金据实签认制度,设专门质检人员验收,相关负责人确认,确保证质保金退还与现场物资质量相符。

2.8加强跟踪检查,建立供应商考核机制

对供应商考核要把好五道关:一是资质关;二是业绩关;三是人员素质关;四是监督关;五是现场管理关。从准入、评价、采购、运输、储存直至现场使用等环节入手,严格程序,谨慎操作,使之始终处于严密的跟踪和监管之中。

3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铁路建设涉及专业多,工作要求高。物资管理人员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才能满足铁路建设管理的需要。要从学习物资相关技术要求,关注供应商信誉状况入手,丰富提高产品质量、物流知识、谈判技巧、政策法规等相关内容,落实“依法合规、优质优价、及时供应”的承诺,为确保项目的百年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4加强监督检查,共筑廉政防线

物资管理人员要做好“四防”。一是制度保障防线。对物资招标文件、采购合同等采购资料实行会签制度,使商务和技术条款分头把关又互相制约;对物资验收和资金拨付实行会审制度,使“验工”和“计价”各负其责,有效互控。二是质量保障防线。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确保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三是思想教育防线。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觉悟,强化思想防范是勤政廉洁的固本之举。四是检查考核防线。这道防线其实就是落实责任,追究责任。这四道防线,环环相扣,层层落实,才能固若金汤。

5做好应急预案,提高物资供应应急能力

一是要建立物资供应应急机制,制定物资应急供应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不可抗力的紧急情况,保证建设项目物资供应需求。二是要定期组织演练,保证应急预案有效运行而配备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所需的物资,提高物资供应的应急能力。

6结束语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范文5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经济;发展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我国早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我国公路的建设也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发展机遇的过程中,我国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的建设速度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公路建设的范围也从以往的城市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公路经济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广泛讨论。公路经济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连,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我国目前公路发展的主要现状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显得过时。特别是在现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公路的建设已经到了一个全速发展的新时期,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不管是高速公路,还是普通的公路,建设的数量都是十分惊人的。但是就算有着如此惊人的发展,我国公路发展由于起点低、限制因素多等方面的原因,总体的发展现状仍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有着诸多可以进步和上升的空间。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分布范围很广,公路的建设分布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性。很多海拔较高的区域,公路的覆盖率仍然比较低,不能完全满足当地居民对于公路的实际需求。同时,我国公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面对着很多的问题,其主要突出表现在建设施工质量上、公路经济体制不健全、公路建设人员素质偏低等多方面。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公路事业的整体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值得我们研究和讨论。

二、公路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主要关系

(一)公路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公路经济属于市场经济范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市场经济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更是无与伦比的。换言之,公路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与社会的繁荣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要想市场经济能够得以高速发展,公路经济也必须走上正规,与市场经济在相辅相成的氛围中协同发展。

(二)公路运输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现如今,物流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想要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而在物流领域中,运输业又是关键因素所在。繁盛的公路运输业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路建设能够让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让各地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地域居民的需求。同时,与其他运输模式相比,公路运输门槛低,费用合理,是我们目前最为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公路运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健全公路运输业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

(三)便捷高效的公路运输能够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往,我国市场经济之所以迟迟得不到发展壮大的一大限制原因与公路建设的不理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现如今,随时我国公路建设里程数的不断增加,由于交通不便带来的各种限制与瓶颈逐渐得到克服,其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得到了扭转。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过去由于交通的不畅,经济发展的速度十分缓慢有的甚至几年几十年都得不到丁点的发展。同时由于没有畅通的道路,当地居民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外面的资源无法到达山区,而山区的一些资源也无法外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因为欠缺了公路的建设,这些地方的区域经济根本无从发展。但是自从有了公路建设之后,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公路就像一座桥,让山里山外的沟通变得顺畅。两地的资源通过公路可以自由便捷的进行传输,偏远地区不再仅仅是一个封闭无知的”不毛之地”。相反,有了公路的沟通,偏远地区逐渐“摘下”了贫困的帽子,并逐渐积极的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洪流中,并凭借自身的优势资源,完成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应尽的力量。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经济长远发展的必要性所在

现如今,我国对于公路经济的需求和渴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公路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是愈加明显。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城市、农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而只有在可持续发展公路经济战略的指导下,相应的经济目标才能得以逐步实施完成。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领略了“公路先行”的重要性,对各地的公路运输、公路收费、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公路经济相应指标的逐一实现也使得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且多渠道。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下,以往短期的、盲目的公路经济模式已经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公路经济模式。只有在维护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让公路经济与市场经济都充分发挥效用,最终造福于当地的居民,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四、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长远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建立健全科学规划的公路管理体系。首先,在进行公路经济管理中,应该始终维持公路发展的正面形象,避免在管理中存在的乱收费、不作为等行为的发生。同时,为了保持公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设一整套与实际相贴切的公路管理体系。通过体系制度的约束,让公路经济的发展之路变得更加顺风顺水;其次,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公路经济中各个人员的行为规范。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理念的约束,部分的公路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端正,使得公路经济的发展十分不顺畅。为了扭转这一窘境,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进行及时的管理,并对照相应的规章制度重新树立公路经济管理人员的形象,并通过有效的财政制度避免工作中出现乱收费和公款私用的现象;最后,建立健全公路管理体系,只有严格进行质量控制,才能有效保证公路建设的质量,让公路建设的理论寿命和使用寿命之间的差距降至最低。换言之,科学规范的公路管理制度体系对于公路建设与公路管理的意义十分重要,也是提升我国市场经济效益的有效策略之一。

(二)通过具体的措施提升公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相关公路部门必须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对于各级员工的教育培训,通过过硬且到位的思想培训,让员工的思想得到彻底解放,相应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增强。同时,工作责任心也不断提升;其次,除了针对与普通员工的教育之外,对于公路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与培训也是不容忽视的。领导是每个部门的领头羊,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连领导的思想和工作思路都存在偏差的话,其带给员工的负面影响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应该经常对单位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工作,让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成为普通职工的榜样,并让普通职工争相学习学习和效仿,进而在单位内部逐渐形成一个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再次,公路经济要想始终保持长远的发展,对于懂技术、懂科学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始终不能停歇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相关公路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的人才需求,不断招贤纳士,让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加入自己的队伍中,助力公路经济的发展;最后,公路相关部门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岗位培训模式,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组织在岗职工参加一系列的岗位培训,提升职工的业务素质,通过培训让职工时时掌握最前沿的行业资讯,有效的提升我国公路建设的质量与效率。

(三)强化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力度。首先,公路相关部门必须明确认识,重新定位,将公路养护工作摆在一个不容忽视的位置上。很多公路部门往往非常重视公路的前期施工建设环节,而对于公路的养护则显得漠不关心,很显然,这种思想观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公路经济的发展;其次,相关公路部门还必须合理控制安排公路设计、施工、养护各个阶段的费用开支。避免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公路日常养护得不到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短缺。而造成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即为资金安排的不合理;最后,在实施公路养护的过程中科学合理方法的选取也是十分重要的。公路养护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一项预警工作,其应该渗透到公路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而非仅仅是为了应付所谓的检查,临时抱佛脚而已。相关的公路养护人员应该在工作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严格检查,并制定出相应的预警措施。同时,在开展养护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保障公路路面的平整度和完整度,并关注路面排水系统是否完好等。对于公路的日常养护而言,对于公路排水系统的维护维修往往是重点工作之一。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公路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积水问题,最终导致公路路面出现严重的损坏现象。特别是在雨季时节,对于排水设施和系统的建设和养护更是十分重要,做好了相关工作之后,公路才能得以正常发挥作用。

(四)强化物流业的发展。要想实现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强化物流业的发展非常关键。第一,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在政策上重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与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于区域货物资源分拨中心的建设,加大对于当地物流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第二,要想让市场经济下的公路经济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创新建设物流发展新模式也是一条可以逐渐摸索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认真思考,严格探索,构建和谐健康的物流发展新模式,进而助力公路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物流业的良性带动,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有着科学严谨的依据作为最终方针政策。

结束语: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有了更多的机会与保障。在当前公路建设不断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等都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公路经济与公路管理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科学规范的公路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公路经济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燕. 浅谈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J]. 轻工科技,2015,12:158-159.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范文6

论文摘要:从“人一制度一执行机制”三个重要方面,提出了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整体思路,根据整体思路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了方案设计,同时阐述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优化的具体措施。

我国高校教学资源的利益效率与发达国家大学有很大差距,这不仅制约了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步伐,也不符合高等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时代要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学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审视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即将各种资源分配到各个组成部分中去,保证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对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研究对提高我国高校整体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1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思路

首先,实行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要有学校管理层的全力支持,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前提。同时全校教职工的配合也至关重要,推进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要动员全校的力量,由学校管理层倡导,全校教职工全力配合才能使整合优化工作开展起来。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相关制度。最后是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就是对整合优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的活动。

2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原则

2.1目标导向原则

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要有一定的目标导向,这个目标导向为整合与优化提供了方向和考核的标准。把目标导向转换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就是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主观能动性,组成多功能团队,提高科技攻关能力。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时也是以此为目标,重点考核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并采取相应优化措施使物力资源和教师资源得到整合与优化。

2.2人人参与原则

人人参与原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这需要高校内部各个成员共同努力,严格贯彻执行,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上到学校领导,下到学校教职工,都要参与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各个环节,将整合与优化的观念融人到工作当中,使整合与优化相关制度、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2.3效益原则

效益是衡量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结果的最直接的指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为了提高教学资源的投人产出效益和利用率,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处处体现了效益原则。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手段,使得教学资源的产出效益或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就可以认为教学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因此,效益原则是衡量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结果的最佳标准。

3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方案设计

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方案设计是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整体思路得到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设计的,只有总体上有制度上的保证才能使整合优化方案顺利实施。

3.1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步骤

首先,由学校管理部门对全校教学资源进行清查,通过投人产出效益评价和利用率状态评价对教学资源进行状态分析。其次,根据分析结果将教学资源进行初级分类,分为:可优化资源和不可优化资源,然后对可优化资源中投人产出存在问题或利用率较低的资源细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再次,根据资源的性质采取相应优化措施进行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资源再次进行效益评价和利用率评价,回到最初状态。这个方案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直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止。

3.2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其核心是要确立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性地位,加快高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把“为教师提供一流服务”作为学校机关职能部门和全体管理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工作的出发点,在考虑问题、计划工作时要以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为重、为先。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服务,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总而言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意味着必须提高广大教师参与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在学校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着眼于人才资源的开发,致力于人才的合理利用,做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要始终坚持尊重教师的意愿、了解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转变高校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职能,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现代师资管理模式。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转变.

其次,完善学术团队的激励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加人科研团队,必然要在学校政策和考核机制中体现出来,对科研成果的考核要将个人业绩与团队价值结合起来进行考核,构建学术团队考核指标要将能学术团队的组成和效益进行细分,使其反映学术团队的价值。

3.3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打破部门界限,深化共享意识。二是共享资源IR的公开传播。

肖先.打破部门界限,深化共享意识。资源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最有效的办法,资源共享可以促进创新、提高办学效益。而日前学校中大多数教学资源分属于各学院或部门,如大型仪器设备分配后通常归各学院的实验室所有,即使在闲置期间也不能由他人使用,甚至出现单人专用的现象,仪器设备的使用封锁在小团体或个人的小圈子里,导致了其利用率低和重复购置的现象。实现资源共享是提高物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首先必须更新‘伪我所有、为我所用、于己方便”的旧观念,从全局的层面上看待物力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物力资源共享及其管理机制的建立不是大学领导和某一部门的行为,而应是从领导到教职工的普遍行为,而这种行为的实现,必须以更新旧观念为先导。另外,建立共享机制不是简单地将物力资源集中起来,而是管理方式的改变和使用上的开放。

其次,共享资源信息的公开传播。物力资源不仅可以实现校内各部门共享,也可实行对外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来补贴物力资源的成本。而采取这些措施的前提是使共享信息得到传播,包括校内公开通知和社会宣传。共享资源信息的公开传播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若信息没有流通,没有人了解有哪些资源可以共享,就不会有人来提出共享要求,使共享无法实现,最终使资源共享变成了一种口号。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范文7

一、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进展情况

1、村庄建设规划进度加快。

2、示范村庄建设进展顺利。

二、主要措施、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成立了**县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制定并印发了《**县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县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管理标准》和《涉农部门工作职责》,并于4月28日召开了全县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管理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下发了《任务书》,层层明确任务、职责到人到点,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管理工作的领导。

2、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凝聚合力。

开好“六个会”即全县动员会、镇党委会、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一事一议”会和群众会,刷写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图片和资料,广泛宣传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区市县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扶持政策,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形成上下强有力的行动合力。

3、坚持群众主体、多元化融资,为庄点建设整治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区、市、县、乡镇、部门、农民、社会七级融资投资体系,广辟融资渠道,切实加大实物补助力度。凡在规划点按区市农宅设计图纸新建、翻建的农户,每户以水泥实物补助形式补助水泥5000元,对于有条件且积极性高的各点政府将在安装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和数字电视上予以重点支持。纳家户新村、西和4队新村的农户每户补助10000元(其中补助农户水泥实物5000元,公共设施建设补助5000元)。群众筹资筹劳坚持“一事一议”、因地制宜,统一标准,统一监督使用,做到公平、公正、透明。

4、坚持新建与整治并举,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着眼“五新一好”(发展新产业、培养新农民、打造新风貌、建立新机制、建设新家园,创建好班子),以望远镇政权5—8队和纳家户新村、西和4队新村为重点,依托区市、县包村部门的有力支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树立样板,以点带面。

5、集体购买、互换、转让与群众无偿拆除、退出相结合。对于沿路废旧房屋、空壳房实施集体购买,作为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对于事实倾占道路(诸如围墙、门楼、厕所、房屋)的农户自己无条件拆除。

6、强化规划审批、管理,分类指导,保证质量。突出全面、超前、综合配套、地方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严把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关、示范点的确定关和施工技术关,统一组织,统一施工,四级监督,分类指导,确保技术不走样,进度和质量不降低。

7、加强资金和水泥补助监管,严格执行自治区《2007年“塞上农民新居”建房农户实物补助实施办法》,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8、建立县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干部包点责任制度,联系会议制度和定期观摩、评比、检查督导制度,强化督导、检查,及时纠正,力求实效。

9、建立考核及奖惩激励机制。将把庄点建设整治管理试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成员单位、包村部门制定考核细则,严格进行综合考评,对完成好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表彰奖励。

10、树立典型,强化宣传推广。定期登陆各大网络、深入施工一线,搜集、挖掘新农村庄点典型经验和做法,及时编发信息宣传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工程的全面发展。目前,共编发《**县新农村庄点建设整治管理专报》7期,发放参考资料500余份。

三、存在的问题:

1、区、市补助物资迟迟不能到位,导致各点水泥严重短缺,施工受阻,进展缓慢。目前,各点所需水泥完全依靠领导的人情关系赊购就急,加上水泥紧缺购买难的影响,各点面临停工,急待协调解决。

2、道路硬化点多、线长、任务大,农民负担重,筹资抵触情绪大,工程进展缓慢。

3、搅拌机、震动棒、模板等施工机械普遍缺乏,租借困难,路面质量不高。

4、各乡镇观望和畏难情绪大,组织群众出工力度不大,大多数示范点停留在筹资筹劳阶段。

5、个别包村部门人员、资金不到位。

四、下一步打算

1、建议县委立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认真分析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拿出有效的补助办法和工作措施。

2、继续深入做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尽快落实资金、物资,抓住有限时间,克服困难,精心组织,全面启动两个新村建设、县域道路硬化、围墙、门头改造、沼气池建设和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工作。

3、加大督导、检查、通报力度,落实乡镇、部门人员和资金,形成合力,加快工程进度。

4、合理调度水泥,强化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5、加强工程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打造优良工程。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范文8

长期难产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PE基金在业内和媒体大多被称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在有关部门被称为产业投资基金。据报道,2008年7月28日,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指导小组(以下简称“指导小组”)召开第五次工作会议,研究起草《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有关事宜。其实,早在1995年国家就对产业投资基金予以高度重视,着手产业投资基金立法工作,并授权国家有关部门起草相应管理办法,历经12年未果;2007年转向起草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总体方案;如今又回归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老思路之上。

回首产业投资基金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认为,长期以来以国家有关部门主导的关于产业投资基金的监管思路和试点工作是基本失败的;从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思路和实践来看,有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基本概念的探讨与反思:

正本清源回归市场

总结并反思中国PE投资基金发展的监管实践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尤其是对产业投资基金本身。回顾产业投资基金名称的出台过程,不难看出产业投资基金(在英文只能翻译为Industrial Investment Fund)其实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属于中国特有。国外通常称为私募股权投资,即Private Equity,简称PE,根据国际相关研究机构的定义,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90%是社会的公共机构投资者。由于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较大,信息披露不充分,故往往采取非公开募集的形式。近年来,出于对流动性、透明度和募集资金的考虑,上市的PE管理公司的数量有所增多,如2007年6月在纽交所上市的百仕通集团就是一个例子。

在我国,PE又被流行地称为产业投资基金,追溯概念的形成与流行,首推有关部门主观主义先行的一意孤行。有分析论者认为,产业投资基金是一个莫须有的概念,股权投资基金并不是如福利基金之类的资金集合体,而是特指由两个以上的多数投资者通过稽核出资而形成的“集合投资计划”。有关部门之所以强调并坚持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其实质想法是偷换概念借“管理产业”获取行政前置审批权。

因此,在有关的基本概念方面,我们需要还事物之本来面目,并在概念上与国际通用概念相接轨,即倡导以私募股权投资替代产业投资基金的流行;同时有关监管部门应当据此而摈弃落后过时的行政审批的监管思路,尊重市场规则。这是我们对12年来PE发展的总结与反思过程中,需要把持的第一个原则。

监管实践的回顾与总结:

“兜圈子”的困境

在上述混淆的概念指导之下,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即前文所论的产业投资基金)的行业监管思路基本可以说是经历了长达12年之久的从起点回到原点的迷途之旅,陷入了一个曲折式徘徊的迂回怪圈之中,其间的问题出现在哪里?我们进行一下简要回顾,可以将相关的监管思路归纳为“立法说”、“管理办法说”和“总体方案说”三种。

其一,立法说。其中,关于主张修改证券投资基金法,加入私募股权投资的章节,笔者认为很难行得通。首先,证券投资基金与PE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极度不匹配,难以统一协调立法和执法工作。证券投资基金经过5年多的立法之后的发展,全国59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超过2万亿元的基金净资产,基金份额超过2.167万亿份。而产业投资基金经历12年的徘徊,从第一只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作为第一批试点,到如今的第三批试点,共十多只基金,仅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募集了60多亿元,其余募集工作至今未见完成。PE试点落后之现状可见一斑。其次,当初的立法障碍依然存在,必然造成长期争论不休而步入死胡同。

其二,管理办法说。自1995年由原国家计委着手研究至今,主张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有关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说与国务院的个案特批试点相伴而生。事实是,“管理办法”千呼万唤出不来,见到的只是国家个案特批的模式,批准的10只基金带有几个共性特点:行政性、地方色彩和行业局限为主等特点,市场化特征明显不足。从某些方面来说,可以认为是试点工作的基本失败:

1.基金借用了地方政府的行政资源,将来的运作必然受到政府的限制。以渤海基金为例,其投资选择就受到较大的限制,要求50%以上资金投资于天津;限制其投资方式会影响运作效率。2.国务院个案特批模式的选择,及其“先基金,后管理人”的模式同样会影响基金的运作效率。而管理人通常夹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诸多掣肘,难以履行勤勉尽职的义务。3.更大的障碍是,PE的监管牵涉多个政府部门,它们的思维往往遵循“屁股决定脑袋”的法则,导致无法达成一致,这个“症结”已经在试点中暴露:多个部门权力的不配合导致筹备中的“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的难产。

管理办法说产生的大环境和基础在于有关主管部门首先混淆私募股权投资的基本概念,创造了中国特有的产业投资基金概念,然后坚持“通过立法设置行政权力”的原则,对一个市场化的产物强行带上了前置性行政审批的紧箍咒。这样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不符合PE的实践和发展规律,而先行实验的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又严重扭曲PE的面目,不能为“管理办法”提供经验,又不承认失败并总结吸取教训,只好长期“兜圈子”,耽误了PE发展的大局,以至出现外资PE在中国“一枝独秀”的不利局面。

其三,总体方案说。在管理办法说、立法说相继失败的背景下,由发改委牵头,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下称一行三会)、商务部和国务院法制办等七部门成立了“产业投资基金部际指导小组”,一方面负责拟订产业投资基金的试点总体方案,另一方面在总体方案获批后,部际指导小组将承担产业投资基金的核准权。该种方案和监管思路摈弃了国务院个案特批的办法,认为根据PE的市场化特点,现有的法规已经足够规范和调整,无需另行出台法律或管理办法。应该说这种模式属于一种比较符合现实和市场特点的监管模式,是一种进步。

虽然在2008年春节前总体方案上报了国务院, 但仍然保留产业投资基金的称呼受到市场质疑,而且七部委意见不统一和操作不配合的情况依然存在;在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停止审批、总体方案议而不决、终被放弃之后,对未来之路彷徨之下,又迂回到先前的“管理办法说”的老路上了。

以上在监管思路和模式上的反复曲折,不得不让人深思:我们的监管思路是不是出了问题?有关部门是不是违背了市场发展本来规律,以部门利益为先,扭曲PE本来面目,从而妨碍了行业的发展呢?或者,是否陷入各相关部委之间的协调难以解决的困境?

思路与出路:

创新思维放松管制改变起草办法

通过上述对基本概念的探讨、监管思路的回顾、当前困境的深度解析,我们认为推动我国产业投资发展的正确监管模式应当首先从思路上变革并创新地寻求出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权力协调不是硬道理;立足于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而不是人为计划市场的发展。针对有关主管部门的担忧,如果先放行后立法有可能导致一哄而上的问题,由此而强调前置审批、强化监管等行为,我们认为这是不符合金融创新的规律的;更多的有危言耸听以包藏部门垄断利益之嫌。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金融创新,都必然受到市场的检验,诸多问题都是在后期市场实际运行过程中逐步解决的。国外成熟国家的金融市场如此完善,其间也是历经诸多检验,并不断修正的。即使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来看,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了诸多问题,诸如“基金黑幕”、“老鼠仓”问题、基金业绩不良问题、粗放型管理问题等等各种弊端。证券投资基金行业主管部门采取了发展的眼光,在发展中不断改善监管,至今成绩是肯定的,机构投资者的队伍得到了充分发展。

回看PE,我们的PE发展还在婴儿期,我们没有必要担心这个婴儿是否会得老年痴呆症。我们需要服务市场的发展,让PE得到市场的锤炼才可以发展壮大,不需要政府凭空杜撰一个市场来,然后天真地认为由政府审批出来的一定会得到市场的认同。总之,以发展作为硬道理,许多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第二,要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当前的难题。

如前所论,12年过去了,PE的产业发展和监管思路办法久拖不出,问题长期悬而不决,其关键在于国家有关部门“屁股指挥脑袋”的思维定势,坚持维护本部门的权力和利益是问题难以解决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需要以创新的思维解决当前的困难,这个思维的核心就是以“市场指挥脑袋”为原则。按照党中央十七大精神,政府运作的宗旨在于权为民所用;在PE基金的发展历程中,坚持先审批后发行的陈旧思维定势导致了个案特批的监管模式,市场要素得不到充分发展,这种与国际成功经验背道而驰的监管思维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有关部委对私募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故意混淆,对基本事实和规律视而不见,实乃中国PE行业发展之怪现象,个别部门垄断利益居上的思维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却依然在那里掩耳盗铃式地固执己见。

第三,坚持市场化原则,放松管制,还PE以本来面目。

私募股权投资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化的产物,说到底在于成熟老练的投资人(机构投资者和富有个人),其本身具备市场风险的鉴别和判断能力,有能力选择相关的管理人和团队,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违背这个市场规律,人为设置审批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在市场的运行过程中增加了扰动因素,干扰了成熟老练的投资人的判断和鉴别。

我们都知道,股权价格反映的是历史和投资者可以获得的全部信息的综合;同理,投资人对管理团队的信任和鉴别也是如此。政府缺乏市场判断和市场风险的鉴别能力,却滥加审批,对投资人来说,从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政府对他们所审批的投资基金投了信任票。但是政府仅仅管了审批,政府却不投资,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为管理公司背书,反而容易误导投资人的决策。因此政府的监管应当从金融服务的角度,借鉴英国金融服务局的经验,施行软监管,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

第四,在明确上述思路与原则的同时,需要考虑如何起草管理办法的问题。经过12年的起草管理办法的徘徊不前,我们有理由怀疑本次管理办法的起草也是难有结果的。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范文9

随着市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商贸流通业已被提升到国民经济战略的高度,全国各地纷纷把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一选择,商贸流通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市作为州府所在地中心城市,发展商贸流通业,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就业,增强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和竞争力,应对未来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和谐发展、使*市成为滇中物流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商务局对全市发展商贸流通业进行了初步调研。

发展商贸流通业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商贸流通业是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兴服务业,它的发展将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汇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市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发展商贸流通业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和商务成本。商贸流通业以整合各种物流资源为手段,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目标,将运输、仓储、交易、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有效地改善区域投资创业环境,降低区域商务成本,带动了餐饮、住宿、维修、保险、通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展商贸流通业有利于培置税源和改善投资环境。良好的流通业发展态势,可以整合流通企业货物信息。同时为企业节省交易成本,增强地方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企业驻足,在税收方面也有巨大的潜力。

一、*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商贸流通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1、市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流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市处于*、*、*、*、*、*、*、*的黄金旅游线上,320国道、元双公路、安楚高速公路、楚大高速公路以及广大铁路穿境而过,是通往滇西七地州市、南亚、东南亚的必经要道和北上四川省、南达思茅和西双版纳的重要通道,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有西、南可出国,北可出省、东可进昆,有*后花园、滇川大通道、南亚铁路圈、入藏新干线的区位优势,以铁路、公路为主体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滇中经济圈是*市的重要增长级,聚集了绿色食品工业园、医药工业园、冶金建材工业园、富民轻工园四个工业园区,形成了烟草及配套产业、天然药业、畜牧及绿色加工食品业、机械制造业、冶金建材业等产业群。*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29870万元,比上年增14.2%,工业总产值1218657万元,比上年增16.6%,农业总产值208533万元,比上年增7.1%。完成财政总收入153215万元,增长52%。

据统计,*市区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个,总经营面积22万平方米。有各类商品批零贸易、餐饮、服务等网点9214个,总营业面积15.85万平方米,人均商业网点面积0.68平方米。市区范围内,人均零售商业网点面积0.93平方米。

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药品“两网”工程建设,已在全市农村建成农家店258个,农资店73个,工业配送中心1个,农资配送中心1个,药品供应网点1个。完成全市15个乡(镇)2442个商业网点调查工作,在全州率先组织了《*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评审,为全市商贸流通业规划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2、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流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商贸流通企业改制全面完成,流通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流通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内外贸一体化和流通服务业宏观管理为特征的商务主管部门已经组建并正常运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在全市流通领域快速发展,全市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动了连锁经营向农村发展;积极探索整合物流资源的有效形式和途径;特别是公共商务信息平台的建设,推动了电子商务在流通领域的运用。

*年我市面临11.02特大自然灾害、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困难,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489万元,比上年增长22%,批发零售贸易额368401万元,增长21.2%,住宿餐饮零售额39061万元,增长14.6%,非公经济零售额368907万元,比上年增长21.2%,非公经济零售额占零售总额比重达89.4%。截止*年底,我市共有规模以上流通企业53个,个体工商户10206户。呈现出城乡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共同繁荣的可喜局面。

3、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流通企业效益逐年改善。

我市*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259万美元,比上年增15.8%,其中:出口额1717万美元,比上年增13.2%;进口额542万美元,增长25.2%。市属企业外贸进出口总额1533万美元,比上年增9.1%。

流通企业平均资金周转率、成本利润率比上年提高近1倍。出口商品也由单一的松茸增加到现在的钢坯、牛肝菌等几类商品,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

(二)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曰益突出。

1、商贸流通业已成为吸纳新增就业人员的主渠道。据不完全统计,*年我市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为11.7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34万人的34.4%,比上年增54.1%,商贸流通业已成为吸纳新增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2、商贸流通业对财税收入贡献不断增长。*年我市(不包含*卷烟厂税收)工商税收收入99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0%。

3、商贸流通业作为先导产业的作用日益显现。商贸流通业的先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循环、调整产业结构、加速社会资本周转等方面。*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通过流通业进入各类市场实现销售,创造了360848万元利税。据统计,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52.4%、41.4%。而我市商贸流通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3%。

二、*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商贸流通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价值形成理论的影响,目前仍有不少人认为商贸流通业只能实现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忽视了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生产轻流通、重外贸轻内贸”的倾向。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使我市近年来在强调“农业富民”和“工商强市”的同时,放松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使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与我市在全州的经济地位和交通区位条件不相适应。

(二)对*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目标定位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我市地处滇中经济圈与滇西经济圈的结合部,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是北上四川、西出滇西和东南亚的重要物资集散地。随着我省连接东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流通业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并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缺乏重大项目作支撑。

(三)流通企业的规模较小,专业化水平较低。

目前*市的商贸流通企业虽有所发展,但总体上,流通企业规模相对都比较小,服务水平普遍偏低,“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结构单一、缺乏网络、经营秩序不规范)。各类专业营销人员更少,从而制约了我市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规范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商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政府流通主管部门对市场运行监管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有的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

企业与企业之间在某一区域进行低价位、低水平的竞争,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贸流通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加之物流配送功能不健全,一条龙、全方位的服务难以到位,以致流通企业的规模较小,专业化水平较低。

(四)规划实施力度不大,经费投入不足。

我市虽然在全州率先通过了《*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评审,为全市商业流通服务业规划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但是按照《规划》组织实施的力度还不大,部分单位对发展流通业目标不明、思路不清,办法和措施不多。目前商品市场和流通业多数还处在自由发展状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城市商业网点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建设、重复投资的问题,而农村市场建设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绝大多数仍处于以路为市、监管力度不够的状态,农村流通设施亟待改善。

(五)债务负担沉重,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历史、经营不善等多种原因,流通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加之商贸流通企业多属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可用于抵押或担保的资产不多,银行贷款较为困难。

(六)对外贸易规模小,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我市外贸出口商品品种不多,结构单一,易受国家宏观政策、国际关系影响,加之对外贸易规模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七)流通工作环境有待改善,职能部门宏观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规范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商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作为流通主管部门的市商务局成立时间短,部门新,地位弱,工作协调难度大,全市商贸物流业发展设施滞后,物流企业散、小、弱。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企业管理职能被弱化,重生产轻流通,重要商品储备体系缺乏,促进“三外”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供销社商务局合署办公后,虽然可以较好地“利用供销资源做好商务工作和利用商务职能发展供销合作事业”,但是体制机制未完全理顺,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差,按职能任务要求,商务局是一个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涉及法律法规41部,拥有执法权109项,但目前*市商务局还不是市政府组成部门,对市场运行监管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三、加快发展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目前,我市加快发展流通业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现在的关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全市上下形成加快发展流通业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就是要“明确一个目标定位,深化一个理论认识,树立一个思想观念,走出一个认识误区,克服两种思想倾向。”

1、进一步明确一个目标定位。就是要使各级各部门明确把*市建成依托*、面向滇西和东南亚的物流基地这一目标。提出这一目标定位是完全正确的。一是随着昆(明)一楚(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和昆(明)一广(通)铁路复线的修建,作为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对*等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将进一步扩大,部分资源加工型产业将逐步向周边地区转移,从而使*成为昆(明)一瑞(丽)经济带上的新型工业重镇融入滇中经济圈的核心区;二是随着大(理)一丽(江)铁路、大(理)一瑞(丽)铁路、丽(江)一香(格里拉)铁路及滇西正在规划的几条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我市与滇西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的空间距离将进一步缩短,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这些有利因素使我市有条件建成依托*、面向滇西和东南亚、南亚的物流中心。对这一目标定位,不仅要在我们市内形成广泛共识,而且要通过努力形成省、州有关部门的共识,并纳入滇中城市群建设规划。

2、深化一个理论认识。深化一个理论认识,就是要深化对价值形成理论的认识,形成流通业也同样创造价值的理论观点,进一步提高对流通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为加快发展流通业消除理论障碍。

3、树立一个思想观念。就是要牢固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思想观念。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已经从产业供给扩张变为需求拉动,商贸流通业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要充分认识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牢固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思想观念,通过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促进大发展。

4、走出一个认识误区。就是走出“市场万能”的认识误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不少人片面认为:市场是万能的,任何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和调节,因而,政府无须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实践证明,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失灵。中央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要正确认识市场机制的优势和不足,重视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工作,使“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时发挥作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5、克服“两种倾向”。就是要克服“重生产轻流通、重外贸轻内贸”的思想倾向,做到生产与流通并重、外贸与内贸并举。

(二)科学规划布局,扩大流通领域对内对外开放,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进程。

按照“物流快捷化、管理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依托过境的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围绕烟草及配套产业、天然药业、畜牧及绿色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建材业等产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规划布局建设相应的“物流经济带”、“物流配送中心”、“综合物流园区”。即“楚(*)广(广通)、南(南华)楚(*)两个物流经济带,生产资料配送、农产品加工配送、日用品、建材、汽车及配件、废旧物资回收等物流配送中心和一个集农业物流、工业物流、商贸物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核心园区。把轻重化工、矿产品运送以及商贸流通企业做为龙头,发展物流商贸业,使其形成集物流设施、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商贸流通基地,通过核心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辐射带动,努力使*市成为*州及周边地区重要的现代商贸流通业基地。同时明确近期起步阶段、中期拓展阶段和远期完善阶段的发展目标和要求,通过分阶段、有重点的运作,逐步提升*市流通业的增长速度,最大限度地推动*市现代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要将商贸流通服务业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积极引进大型流通企业的资本、技术和管理,提升我市流通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加大市场招商力度,支持国内外营销企业在我市设立物流配送中心,增强商品聚散能力;要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突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鼓励深加工农产品、生物制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要建立外贸出口补助专项资金,对外贸出口企业或产品给予适当补贴和奖励。

(三)创新经营方式,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1、加快发展连锁经营。规范农资、药品、石油、图书行业的连锁经营行为,大力发展以农产品、食品、日用品零售和餐饮业连锁经营,在租赁、家政、维修、废品回收等服务行业引入连锁机制,不断提高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2、加快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以《*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为指导,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整合流通资源,鼓励仓储、运输、邮政等企业走联合发展道路,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配送企业。

3、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做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电子商务示范,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商务的应用规模,鼓励连锁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便民服务,促进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化。

4、大力发展便民服务业。支持发展社区便利店和便民服务店,鼓励发展社区家政服务业。建立废旧物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便民利民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

5、加大对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基地、大型连锁配送中心、农村流通设施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建设市场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构建完善、畅通、安全及信息共享的城乡现代市场体系。

(四)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1、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按照商务部农家店建设标准,进一步在全市开展“推广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建立以配送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集日用消费品、药品、农资销售、农副产品收购为一体的城乡流通网络。

2、构建新型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组织实施“双百市场工程”。支持市场经营者完善仓储及预冷保鲜设施、加工配送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培育标准化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建设乡村农贸市场。

3、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和农产品流通协会,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服务。

(五)创造优良环境,促进流通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1、营造良好的“活商”氛围。各级政府要把商贸流通业发展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促进政策,为流通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导向作用,为流通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为商贸流通业的大发展营造的良好工作氛围。

2、设立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市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和物流市场基地建设、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重点流通企业和重点批发市场的现代化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乡村流通工程”配送中心及乡村连锁经营网络建设等影响大、带动强、示范效应好的重点项目贷款贴息或补助。各乡镇也要安排一定的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商贸流通业发展。

3、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对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申请设立企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及时办理营业执照。加快商贸流通基础设施项目储备、立项、申报工作。

4、推行联合检查,减轻流通企业负担。对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式、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的连锁经营企业和管理机构健全的商品市场,工商、环保、城管、物价、消防等部门要依法行政,加强协调,推行多部门组织的联合检查,把重点放在总部和配送中心,减少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多头、重复检查。

5、改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要合理增加对流通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信贷投入,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流通企业的贷款支持。

6、做好服务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做好对中小流通企业的服务工作,努力为流通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开展面向中小流通企业的投资咨询和职业技能等方面培训,提高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

(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1、建立流通业增长考核奖励机制。为促进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应建立流通业增长考核奖励机制,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税收、就业人员、连锁经营及物流增加值增长等指标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2、切实加强对流通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流通工作的领导,把发展流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流通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作为主要经济指标和政绩进行考核,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使流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现代物流业中的引领作用。在其最初发展阶段,必须用政府行为、政策手段加以引导与推动,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由自发状态变为自觉状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从管理的角度看,商贸流通业是一个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的新兴产业,至少涉及发改、财政、交通、经委、商务、公安、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但目前一定程度上存在职责不清或协调不够等问题。建议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商贸流通业推进协调机构,下设商贸流通推进办公室在*市商务局,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并作为牵头部门,负责规划制定、组织协调和工作落实,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综合协调全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研究解决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各乡镇应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加快流通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专门工作机构的职责,定期研究流通业发展发展情况,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范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道路运输经济宏观调控,转变道路运输发展方式。以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为目标,规范道路运输经营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落实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的源头监管和动态监管,确保道路运输市场和谐稳定。

二、整治重点及内容

全市道路班线客运企业,旅游客运企业,危化物品运输企业,二级以上客运站,客运车辆、危化物品运输车辆、校车及相关从业人员,道路的险路、险段及交通安全设施。

三、整治时间及步骤

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为期3个月。

(一)宣传发动阶段(10月31日前)。召开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行动动员大会,整治公告,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积极争取广大经营者和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促使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二)集中整治阶段(11月1日至12月31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按照荆州市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以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落实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规范运输企业经营行为,落实《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整治道路通行秩序等为主要内容的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活动。重点强化公路客运车辆、旅游运输车辆、校车和危化物品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加大对驾驶员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诚信考核力度,加强道路的险路、险段及交通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1月1日至1月15日)。分为自查自改和检查验收两个阶段。在自查自改阶段,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集中整治方案要求对各自整治工作认真组织自查自改,并形成自查报告,于2012年1月10日前上报市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此基础上,市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对各县市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四、整治措施

(一)清理审查道路客运及危化物品运输企业资质。交通运输、工商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对全市道路客运及危化物品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进行清理审查。交通运输部门要对现有客运及危化物品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进行重新审核和认定,督促运输企业加强自有运输车辆规范化经营管理,禁止挂靠经营,严禁以包代管、以租代管;对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清理道路客运及危化物品运输企业的准入条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客运及危化物品运输车辆严格注册登记,将车辆违法信息通报有关部门,并加强对客运及危化物品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检测工作的监督和日常管理,完善客运及危化物品运输车辆动态管理档案。

(二)营运客车上牌实行宏观控制。加强营运客车的宏观控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新购客车上牌时,车主申请为营运性质的,应当审查是否有运管部门出具的“新增”或“更新”客运车辆购置证明。

(三)旅游客车实行专牌管理。为了加强旅游客运车辆的识别和管理,将现有的全市旅游客运车辆统一换发专用牌号,编号为“”。

(四)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湖北省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会同公安部门深入开展校车隐患排查整治,科学核定校车及接送幼儿车的座位数量,建立校车管理档案。公安、教育部门要按照《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的要求,继续开展学校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做到逐级签订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严格落实学校和幼儿园的校车管理主体责任。公安交管部门严格执行校车资质和行驶线路的审查备案,严查校车超速、超载、乱停靠上下学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公安、安监、教育等部门要加强联合检查力度,强化校车隐患排查整治,对使用报废车、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车辆等非法接送学生的,强制扣留和拆解车辆;对使用低速载货汽车、机动三轮车、拖拉机等非法接送学生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强制扣留,限期购买规范的校车。

(五)加强旅行社旅游用车的管理。旅游部门要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旅行社在租用旅游客运车辆时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旅游客运公司;选择技术状况良好、手续齐全的旅游客运车辆和责任心强、技术过硬、具备合法从业资格的驾驶员;签订规范的旅游运输合同,坚决杜绝租用无证牌和“带病”的客运车辆。旅行社配备的导游人员要具备合法的导游资格,在旅行途中,导游人员应作为旅游客运交通安全监督员,监督驾驶员不超载、不超速、不疲劳驾驶,做好全程安全监督工作。

(六)加大客运、危化物品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及驾驶员诚信考核力度。交通运输部门要按照《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和《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重点加强客运和危化物品运输企业及驾驶员的管理。对单车违章记分达30分以上的客运车辆停班整改,并在整改期内停办相关业务;交通运输部门要将客运及危化物品运输驾驶员在道路经营活动中的安全行车、遵守法规等情况作为诚信考核的重要指标,进一步推进驾驶员诚信考核工作,对在异地获得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在本地从事客运及危化物品运输驾驶工作达3个月以上的必须到本地运管机构备案,并提交相应的从业资格管理档案。

(七)加大危化物品运输车辆及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对辖区内危化物品运输车辆及其驾驶员、押运员、装卸管理人员开展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逐车逐人建立管理档案。交通运输部门要对危化物品运输车辆及其驾驶员、押运员、装卸管理人员从业资格进行调查摸底,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公安部门要重点对危化物品运输车辆定期安全技术检验情况及驾驶员交通违法记分情况开展清理排查,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对逾期未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危化物品运输车辆,严禁上路行驶;对交通违法行为未处理、违法记分满12分的危化物品运输车辆驾驶员,及时通报交通运输部门和所属企业,督促其接受处理。

(八)整治客运车辆通行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道路客运交通事故分析和交通安全形势研判,针对事故易发地区、时段,科学制定防范措施。交通部门要建立完善道路客运企业重特大交通事故快报和分析制度。公安、建设部门要按照规范的标准和要求,优化完善城市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实施道路交通隔离和渠化,科学规划设置停车场。

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道路执勤执法,集中力量整治客运车辆通行秩序,对城市快速路和郊区道路要加强城市公交车通行秩序的管理;要认真检查客运、旅游车辆配备的所有驾驶人驾驶资格、交通违法信息及车辆乘载人数、审验情况、安全设施配备情况,发现有非法营运行为的,及时告知同级运管部门,运管部门应严格依法处理;要集中警力和装备,加强对客运、旅游班线集中和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巡逻管控,严查客运、旅游车辆超员、超速行驶、疲劳驾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超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并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记分情况通报交通部门,并于每月底将当月具有超速50%以上或超员、记分周期内交通安全违法记分满12分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负有重大交通责任事故的客车驾驶人名单汇总后,通知其车属单位并抄送交通运管部门,进一步落实客运车辆交通违法抄告和转递制度。要会同交通运输、安监部门,组织客运企业、旅游运输企业在班线沿途合理设置休息站点,建立到站换人制度,严防疲劳驾驶。要加强校车和危化物品运输车辆通行秩序管理,严厉查处无证经营、不按指定线路行驶及超速、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通行秩序。

公安交管部门在专项行动期间,对辖区道路特别是通行客运车辆的道路及其道路交通安保设施状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排查。对需督办整治的危险路段、桥梁要列出整治计划,明确整治期限,报同级政府安监部门,由安监部门督办整改措施的落实。落实的总体原则是:国道市政府负责,省道县市区政府负责,县乡道路乡镇政府负责。各地要在专项行动期间完成一批危险路段、桥梁的整治,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危险路段、桥梁由道路主管部门设置警示警告标志,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大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力度,凡无《道路运输证》的客运及危化物品运输车辆均不得从事经营。对班车不按核定站点停靠、沿街揽客、不按批准的线路行驶,对包车未取得包车客运标志牌,不按照约定的时间、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运行等违规经营,对危化物品运输车辆未按规定悬挂危化物品运输标志、驾驶员和押运员不具备从业资格等违规行为,一律从严查处。

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汽车客运站认真履行安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配备安全检查人员,严格落实“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安全工作制度。

对在整治期间发现的不具备安全生产营运条件、安全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客运及危化物品运输企业,安监、公安、交通部门要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整顿仍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取消相应经营资质。对因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道路交通事故的,所属客运企业1年内不得新增客运班线(旅游客运企业1年内不得新增车辆);1年内发生两次及以上死亡3至9人道路交通事故的,或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所属客运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客运班线(旅游客运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车辆)。

(九)加强运输企业安全监管,落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公安、交通运输、安监部门要按职责对客运及危化物品运输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反复排查和整改,督促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客运及危化物品运输企业要落实GPS监控24小时值班制度,利用GPS监控平台,加强内部运输车辆实时监管,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或超速行驶。客运车辆每日运行里程超过400公里(高速公路直达客运超过600公里)的,客运企业应当配备两名以上驾驶员,驾驶员连续驾驶不得超过4小时,24小时内累计驾驶不得超过8小时,客运企业要制定严格的防止疲劳驾驶措施,创造条件安排长途驾驶员落地休息。客运及危化物品运输企业要完善运输车辆日常安全检查和维护制度,落实专人负责车辆安全工作,按规定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和二级维护,并记入车辆档案,确保车辆定期参加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依法投保承运人责任险、交强险等法律规定的险种。

(十)增强客运企业抗风险能力。一是设立道路客运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政府在银行设立专户,由各级财政预算补贴一点,各道路客运企业出资一点,社会各界人士捐助一点。实行专款专用,作为本市道路客运企业发生交通事故处理应急资金。二是提高承运人责任险保险额度。各地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要督促企业全面提高旅游客运车辆、省际客运班车、卧铺客车、市际客运班车、危化物品运输车辆等承运人责任险现行投保标准。三是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积极推行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责任险。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道路运输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成立荆州市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组织和领导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行动的各项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和工作专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要制定好本地区的道路交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把整治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周密安排部署,紧密配合行动。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按照安全工作职责制定具体整治措施,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通过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的意义,宣传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提高道路运输经营者、驾驶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整治氛围。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范文11

碧波万顷耀银光,鱼欢蟹肥捕捞忙,这是我县每年仲秋时节湖区所呈现的繁忙景象。经过数年的沉寂和期盼,历经风雨的××水产业在2008年再现曙光,呈现出继1994年之后最好的形势。全县水产品产量达到71160吨,其中河蟹产量2000吨,实现渔业总产值7.5702亿元,上交渔业规费1302万元,渔民人均纯收入6588元。之所以在事隔多年之后××水产业能重塑辉煌,笔者结合目前我县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到湖区养殖企业和渔民中进行了的调研。不难看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县委政府各级部门、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是分不开的,但笔者经过调研得出这些成绩的取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出的“保护渔业资源,走水产富民强县之路,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所产生的结果。以下结合调研情况就我县这些年来的成功做法发表些浅显的看法。

转变观念,提高保护渔业资源环境的认识。多年来,县委政府和主管部门一直坚持树立“保护渔业资源是水产业的头等大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护渔业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政府各部门不断强化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推进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渔业执法管理机制,加强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尤其是在沿江沿湖从事渔业生产者及广大渔民中形成了共识。

突出重点,加大保护渔业资源的力度。严格实行“禁渔期”制度。县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充分利用水面资源优势,发挥水产生产潜力,使水面大县向水产大县迈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将水产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起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实际,确定禁渔期和护草期,划定禁渔区、养殖区、增殖区和实施轮休轮养的制度,实行鱼、蟹、虾等水产品的混养,通过食物链的有效连接,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草资源和渔业食物养分。开展普法工作。如何提高养殖单位、生产经营者和个人的法律意识,自觉地依法生产,以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和发展生产,这就要加大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每年,我县结合《渔业法》宣传及专项治理,印发宣传材料,在报纸、电视台同时刊载播放,提高了广大生产经营者的水面、资源国有化意识。人工增殖水产生物资源。为了有效地增殖大湖渔业资源,确保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产主管部门在对全县渔业现状的充分考察的同时,拿出专项资金对大湖进行人工增殖放流。使渔业资源保护费真正做到“取之于渔,用之开渔”。水产部门引导明星企业对大湖进行增殖,全面推行“种草移螺”工程,推广“湖泊生物资源快速修复与渔业利用技术”科研成果,加大资源修复工作力度。2008年度在泊湖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大赛湖水产开发公司等明星企业的带领下,全年共注入“种草移螺”等资源恢复资金600多万元,投放螺蛳286万公斤,移植草种52900公斤,复植面积达25.1万亩,使大湖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修复,从而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之路,创造了“投入小、产量高、效益佳”新的经营模式。加强国有水面监管力度,全面实施养殖证制度。县委、政府在转变工作思路的同时将规范国有水面使用权的管理作为产权改革的突破点和起步点,由直接指挥水产经营转到宏观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县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提出新时期发展思路和操作原则,实现国有水面的使用制度改革。按照市场规则运作调整国有水面,实现国有水面政府高度垄断,“一个龙头放水”的基本目标,使国有水面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改变“甩手”承包、“官倒”的现象,遏制酷捕滥捞,“吃资源饭”的境况。开展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工作。××湖泊是长江河谷洼地经长江圩堤封闭而形成的水流冲积湖为过水型湖泊。湖内水质优良,无工业“三废”污染。ph.1—7.8,水体透明度1.5—2米。是养殖开发的优良水域。虽然目前境况很好,但主管局及渔政管理部门“居安思危”,通过深入细致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域检测标准,依法查处、监控生活污水、船机修理等对水域造成污染的案件,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营造稳定和谐的渔区环境。县级水产部门及渔政执法管理单位是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渔业资源的执法主体,本着“严查、严管、重点打击和普遍教育”的精神,采取划分区域、责任到人、普遍管理、重点突出、联防治理、死看硬守、经常管理与临时出击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国有渔业资源不受损失。

加强领导,形成保护渔业资源环境的强大合力。县委、政府和主管局均高度重视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每年的禁江禁湖、《渔业法》宣传及专项治理工作均由分管领导挂帅,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水产、公安、司法、工商、宣传等部门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制定切实可行的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方案、措施并加以落实,水产部门及其渔政执法管理单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加强监督执法管理。公安部门全力配合渔政部门搞好执法检查。工商部门协同渔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农贸市场、集市的有关水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司法及宣传部门广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和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及时报道执法、检查情况。各沿湖乡镇人民政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采取可行措施,加强本辖区内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

目前,全县上下已形成“切实保护渔业资源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氛围。2008年的成绩的取得也正是这个氛围缔造的结果,政府和部门要一如继往,长此不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资源保护,任重道远。我们在加快渔业致富工程建设步伐,走水产富民强县之路的同时,要吸取资源保护的成功经验,增强水产开发的信心和决心,保护好渔业资源,走水产富民强县之路,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细致地实践到水产开发中去。

物资部门工作思路范文12

负责通风、空调、给排水、消防等专业的创优工作,协调业主及物业公司,组织原相关专业施工单位,依据“北京市竣工长城杯”标准对工程实体及内业资料进行整改、完善,并同步完成了对 “凯晨物业”的移交工作。

2012年7月,经评定,凯晨世贸中心获“北京市竣工长城杯金奖”。

a.配合商务部门完成光华世贸中心d座通风专业的对业主方的竣工结算工作。

b.协同赤几前方,完成“马拉博国际会议中心项目”通风、空调专业初设图纸的会审和空调水工程量的统计工作。

c.协助机电经理,完成《项目策划――马拉博国际会议中心(机电部分)》的编制。

3、 赤几马拉博国际会议中心(2012年7月3日到达赤几)

a.协助机电经理,协调中建国际c板块(采购部)及其它相关部门,依据赤几公司及会议中心项目部的要求,完成第一批进场物资的请款及相关工程物资及施工机具申请计划的编制或审核。

b.协调西南院设计,对设备参数等设计图纸细节问题进行协商、确认。

c.鉴于成本角度考虑,建议西南院设计调整了部分管材、保温等材料。

d.协同中建国际qs板块(成本、测算部),完成《机电固定总价部分成本预算初稿》的编制。

e.协助会议中心项目商务部门完成第一批机电到港物资的清关手续的办理及到港物资的清点及运输协调工作,并针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公司采购部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详见附件1《对船运物资控制的几点建议》)。

f.建立《机电第一批物资进场台账》,并依据同江苏建兴劳务分包合同中的约定,同步完成了对分包的移交手续,明确了劳务分包对进场物资的保管职责。

g.组织机电各专业工程师会同土建技术部门完成第1~4批精装图纸的会审工作,并形成《图纸会审纪要》发相关单位。

h.组织机电各专业工程师完成《机电结构预留洞综合图纸》、《机电综合吊顶天花检修口排布图》、《会议中心b 区管廊部位机电管线综合剖面图》,并报相关单位审核。

二、2012年工作心得体会:

1、 召集会议

开会之前,缕清思路,具体工作合理分配、落实到人,敲定完成时间,会上把整个思路清晰的传递下去,细节交代清楚,责任明确,不能模糊,这样大家干着才有劲。

2、 技术工作

抱着真正要解决问题的心态,逐项一步一步落实,不能仅局限于发函、“踢皮球”。发正式文函只是解决了法律上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跟踪解决,真正做到有始、有终、有成效。

3、 成本控制

贯彻领悟以成本控制为管理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思路,将技术控制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优化技术措施及施工工艺,全方位、多角度降低工程成本,创造实现“阳光下的利润最大化”。

4、 团结同事、努力营造快乐、和谐的工作氛围

首先学会让自己快乐,然后用自己的快乐影响周围的人,也一定让别人也快乐,从而创造出快乐、高效、和谐的工作氛围,使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完成工作、成就项目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三、2012年工作展望:

2012年将是“马拉博国际会议中心项目”机电工程真正进入角色的一年,预计在7、8月份进入攻坚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的前期物资材料的准备和技术方案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到位,要把问题想在前面,常规问题提前准备,难点问题则要群策群力,用创新思维来解决。

主轴:以保障工期为第一要务,技术管理和成本控制为辅。

具体工作思路如下:

1、技术管理

a.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详尽的《机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要有可操作性,在计划中要能够发现问题,提早想出解决办法。

b. 在结构预留阶段,组织机电深化设计的工作。结合精装图纸,重点部位出综合管平、

剖面图。深化图纸要务实,“求准、求好、不求多”,对施工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c.分项工程技术方案要详尽,要有创新。争取在项目结束时,能过出2~3项技术方案(如《大型国际会议中心噪声控制》、《大型国际会议中心大会议厅弱电系统的控制》等),报公司技术部,争取入选公司优秀技术方案。

2、成本控制

a.依据《机电项目成本预算》,进行成本的分解。分解、落实到相关工程师,让每一个人都有成本意识,大家共同努力,在过程中实现成本控制。

b.将技术方案与成本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技术与成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争取在项目结束,形成正式的总结――《国际会议中心项目技术方案对成本控制的支持与影响》。

c.以工期保障为核心,以整体成本控制为主线。单项成本让位于整体成本,整体成本让位于整体工期。工期缩短,同样可以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