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

时间:2022-07-04 23:41:31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范文1

3月12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09个基点,跌幅之巨为汇改后罕见,据《财经》记者统计,在3月前13个交易日中,中间价隔日波幅均值约为89个基点,远高于2月份29个基点的均值。

一位接近央行系统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波幅扩大主要是为打消市场对人民币的单边预期。”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从最近交易特征来看,人民币中间价的“跳涨跳跌”,已令汇率呈现出波幅扩大的趋势。

“只有中间价波动了,日间波动才有意义。”上述接近央行系统内部人士解释称,“不管日间有多大波幅,如果第二天中间价还定在‘附近’的话,银行很容易做错方向。”

在央行3月12日的记者会上,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易纲回答记者关于汇率扩大波幅的提问时表示,“无论从国际收支平衡看,还是从市场的预期看,现在的条件是日臻成熟的。”

在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崔历看来,汇率波幅的扩大,宏观层面上能减少人民币单向升值预期、缓解热钱流入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独立运作空间,同时亦可提高市场参与者避险的意识、增加相应的金融产品成长空间。

隔日波幅扩大

“从3月5日起,人民币中间价波动幅度明显拉宽,对国际市场美元涨跌变得较为敏感,3月12日人民币中间价甚至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超过200点。”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撰文指出,“这种现象是2005年汇改以来十分罕见的。”

相对于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兑美元0.5%的日间波动区间限制,央行对于隔日汇率波幅并无约束,但此前隔日汇率日均波幅十分有限,今年3月以前,隔日波幅多在0.1%以内,如此狭窄的空间既影响了商业银行外汇交易,也无法反映供求关系。

“去年12月人民币多次盘中跌停,曾出现银行持有外汇头寸,却不愿意出售的现象,因为虽然当天跌停,但银行担心次日开出的中间价仍然升值。”上述接近央行系统内部人士表示,“如果银行头一天卖了,第二天用什么价格买回来啊,这种定价下,银行没法操作。”

在此前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下,银行所持外汇头寸大多逼近下限,若当天售出而次日无法补回的话,银行就不得不持有负头寸,而这将受到外汇主管部门相应处罚。

2011年10月,银行间市场中间价与香港即期汇率定盘价一度背离,由于后者市场化程度高,而前者易受央行掌控,因此,市场当时对银行间市场中间价质疑不断。

这种情况在最近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进入3月份以来,随着隔日波幅的扩大,中间价与定盘价的价差逐渐缩小,变化方向基本一致。

在隔日波幅扩大的背景下,日间波动区间的扩容也被论及,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全国“两会”上表示,今年人民币汇率兑美元的波幅可能从0.5%,扩大到0.7%或者0.75%。

2007年5月,央行出于进一步完善汇率浮动制度的考虑,曾将日间价波幅由之前的0.3%扩大到0.5%。

刘东亮在上述文章中表示,由于日内上下0.5%的波动区间并未用尽,暂无扩大日内波幅限制的必要,相反,以中间价的波动引导即期市场的波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汇率趋向均衡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有涨有跌”的走势在近期愈加明显,截至3月21日,在三月份前15个交易日内,中间价出现了7次涨跌幅的转向,隔日波幅亦有所扩大。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上述记者会上表示,人民币汇率越是接近均衡点,市场供求就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周小川亦称,央行在市场中的参与和干预的程度会有序地减弱,以便更好体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一位国有大行资深外汇交易员对《财经》记者证实,央行虽仍能够影响中间价的制定,但通过交易形式直接干预汇率价格已经很少。

在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看来,汇率趋近均衡时扩大波幅,可以避免对外汇市场产生大的冲击,“相反,在汇率高估或低估时放开干预,均可能出现价格‘一边倒’的局势”。

事实上,波幅的扩大也有助于寻找均衡汇率,上海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王幸平对《财经》记者表示,央行在试探一步步开放,以期通过波幅扩大而达到汇率均衡水平。

自2011年9月底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逐渐趋近均衡。这种变化直接体现在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上,2011年四季度,外汇占款连续三个月减少,当年10月、11月、12月的减幅分别为249亿美元、279亿美元和1003亿美元。

今年1月,外汇占款虽然出现了1409亿美元的增幅,但到了2月,增幅又萎缩至251亿美元,与此前动辄数千亿美元的月均增幅相去甚远。

近年来,随着大量外部流动性涌入,外汇占款成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但为防通胀,央行不得不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冲,然而,在去年四季度,央行曾持续卖出美元,这种操作为近十年来的首次。

崔历认为,扩大汇率波幅,可以减少人民币单向升值预期,缓解热钱流入和央行对冲压力,并增加利率政策的独立运作空间。

单边升值预期的改变,还影响了企业结售汇意愿,收汇结汇率和付汇售汇率分别反映企业结汇和售汇意愿,从这两个指标近期波动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预期明显。

去年10月份,付汇售汇率在时隔16个月后首次高于收汇结汇率,短短3个月之后,收汇结汇率在今年1月份再次超过付汇售汇率,二者如此频繁“换位”殊为罕见,自外管局2010年1月公布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之后,由于单边升值预期,收汇结汇率此前长期高于付汇售汇率。

国际收支谜局

外管局2月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1年四季度,我国资本金融项目呈现474亿美元逆差,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双顺差趋势终结。

在上述接近央行人士看来,一段时间内,这种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国际收支形势仍会维持。

然而,2月份贸易逆差数据的公布却加深了市场的担忧,海关总署3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2月,货物贸易进出口呈现314亿美元的逆差,1月-2月累计逆差为42亿美元。

数据甫一公布,汇率市场立即反应。3月12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跌幅达209个基点,与此同时,香港即期汇率定盘价也大跌160个基点。

“外汇市场上的各种交易商,对每个月所公布的货物贸易的平衡状况非常敏感,因此往往货物贸易的数字一公布,市场上立刻就有反应。”周小川在上述记者会上表示。在他看来,市场供求关系对汇率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经常项目的平衡就是重要的观察数据。

“年初的逆差应是暂时的。”崔历对《财经》记者表示,“季节因素之外,包括铜、原油等原材料进口增长持续强劲,反映了企业对后市需求的信心。”

她预计,2012年全年贸易项下仍会呈现小幅顺差,进口强劲而外需疲软的情况会有一定缓解。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上述记者会上也表示,未来出口数据的变化还需要时间观察。

可资对比的是,2011年一季度,我国贸易也曾出现10.2亿美元的逆差,但全年仍录得逾1500亿美元顺差。

在1月7日-8日举行的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上,易纲曾表示,2012年全年外汇资金总体保持净流入,但流入总量将大大低于过去几年的平均水平。

易纲当时亦将今年外汇收支形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外汇收支可能基本平衡,个别月份出现小幅净流出。第二阶段外汇收支走势将取决于届时国际金融市场状况。

未来汇率走势

人民币汇率 “涨跌互现”的走势,也让市场破费心思。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中国经济仍将维持7.5%以上的高速增长,加之出口顺差会得以维持,未来人民币会呈现“小升”态势。

尽管升值被认为是大趋势,但年初以来的市场却表现出了人民币小幅贬值,3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3092,人民币较3月初贬值76个基点,较年初贬值91个基点,与此同时,香港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远期也显示出人民币小幅贬值趋势。

在刘东亮看来,年初预估的3%升幅可能过于乐观,今后升值或进入到在剧烈震荡中缓慢爬行的阶段,并间或创出新高。

崔历表示,中国的国际收支基本面仍较好,如果国内通胀得到有效抑制, 人民币应不会相对一篮子货币持续贬值。若美元走弱,人民币中长期相对美元仍会走强,但是升值速度减缓,双边浮动增大。

近日,美元指数重回80以下,结束了之前数日的连续上攻态势,由于美元在一篮子货币中权重最高,因此,其走势对未来人民币升值与否关系密切。

人民币汇率范文2

[关键词]参考一篮子货币;钉住单一美元;钉住一篮子货币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何我国选择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有何作用?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选择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理论依据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指出,在固定汇率制度、自由资本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之间存在三难选择。①如要想选择独立货币政策和固定汇率制度的政策组合就必须放弃资本自由流动,实行资本管制。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前选择的一种政策组合,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背景下,我国再选择这种政策组合已不合时宜。要想选择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政策组合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20世纪90年生的一系列货币金融危机说明,这种政策组合的危害决非货币政策无效这样一个温和的负面影响,固定汇率制度在开放的资本账户下往往伴随着货币冲击和货币危机,从而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动荡,使经济时时处于不稳定的威胁之中,从长期来看,我国也不宜选择这种政策组合。要想选择独立货币政策和自由资本流动的政策组合就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应当选择的一种政策组合。这种政策组合符合我国的实际,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必然是我国的现实选择;另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开放资本账户,实现资本自由流动也是大势所趋。据此,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应是浮动汇率制度。

但从国际金融经验来看,汇率急剧变动和不稳定往往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和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完善。②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尚欠成熟和完善,人们对金融避险工具的认识还需要有一个过程,金融监管也比较薄弱。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的国有企业仍面临着诸多困难,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还缺乏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可见,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可能会导致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不仅无助于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而且还将大大增加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成本。为此,我国采取了较为缓和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另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美元的相对稳定性,美元确实在世界范围内起到了各国货币标尺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美元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同时欧元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代表性国际货币。因此,我国政府根据整个国际经济形势和美元地位的变化,放弃了钉住美元汇率制度,选择采用了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这可以削弱长期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过度影响,更好地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性。

二、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从汇率形成机制来看,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不同于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和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

在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下,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供求变化并不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钉住美元汇率制度下,外汇市场上美元的供给大于需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会下跌,人民银行就会买进美元卖出人民币,从而使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反之,人民银行会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以使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另外,在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下,美元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变化也不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是由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和美元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套算而得。如果美元对非美元货币升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会维持不变,而对非美元货币会升值;反之,如果美元对非美元货币贬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同样会维持不变,而对非美元货币会贬值。

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是使人民币相对于几种货币(或一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保持不变的一种汇率制度。为更好地理解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内涵,我们假设人民币货币篮中只有美元和英镑两种货币,W$。为货币篮中美元的数量,W£为货币篮中英镑的数量,ER/$和ER/£分别表示人民币对美元和英镑的汇率,人民币与美元和英镑的加权平均汇率为ER,则:

ER=W$·ER/$+W£·ER/£

(1)

其中,ER是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的价格。所谓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是指保持ER不变,即ER为常数E③。

从公式(1)可以看出,与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不同,在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尽管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同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的供求关系同样无关,但篮子中美元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变动,不仅会引起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波动,而且会引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例如,在上述以美元和英镑构成的虚拟货币篮中,由于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的价格钉住不变,因此,当美元对英镑升值时,人民币对英镑汇率会升值,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会贬值;当美元对英镑贬值时,人民币对英镑汇率会贬值,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会升值。可见,在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的可能性皆有。

与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相比,在人

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仅受货币篮中美元对非美元货币汇率变动的影响,而且与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的供求有关。例如,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下,当美元对其他货币升值时,人民币对美元应该贬值。但在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考虑到外汇市场上存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压力,人民银行可能不是根据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要求,通过干预外汇市场,使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相反,人民银行可能不干预外汇市场或仅进行小幅度的干预,而听任人民币在市场供求作用下升值。“参考”意味着人民银行有了决定汇率水平的较大灵活性

三、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作用

(一)有助于稳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产生影响的是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钉住单一美元汇率制度,尽管可以稳定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名义汇率,但在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发生较大波动时,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不变,因此,美元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波动完全由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波动吸收,从而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大幅波动,进而引起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较大不稳定。因此,在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对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的稳定,不仅不能稳定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反而可能会造成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更大不稳定。

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汇率制度,因为人民币对货币篮中任何一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变动,经过权数(小于1)化后传导给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的影响大大缩小了。例如,在上述以美元和英镑构成的虚拟货币篮中,如果美元在货币篮中的权重是50%,那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变动10%,只对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影响5%。此外,由于货币篮中各种货币的双边汇率的变动,向上的变动与向下的变动对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的影响可能会相互抵消,从而使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相对稳定。可见,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可以有效克服钉住单一美元的弊端,保持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性。

与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相比,在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由于允许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进而引起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会有适度波动。但与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相比,正是由于在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限定了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的浮动范围,从而使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幅会较小。由于实际有效汇率是名义有效汇率扣除物价因素后的有效汇率,因此,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亦有助于稳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可见,与人民币钉住单一美元?[率制度相比,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有助于稳定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从而有助于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健康发展。

(二)可以有效配置资源

微观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均衡价格是对供需双方最有利的价格。尽管单纯从供应方看价格愈高愈好,单纯从需求方看价格越低越好;但是从整个经济来看,一定是供需均衡的价格最好,因为它能最优配置资源。人民币汇率也是一种价格,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也是均衡汇率最佳。人民币汇率低估或高估(相对于均衡汇率)都不利于我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般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相对于均衡汇率)会促进出口,但人民币汇率低估也会提高进口成本,从而不利于进口。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进口大量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人民币汇率低估尽管有助于出口,但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可能会扭曲价格机制,使人民币汇率丧失在资源配中的积极作用,造成资源浪费。另外,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会减少贸易伙伴国的市场占有份额,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报复,这不仅会抵消人民币汇率低估的积极效应,而且还会损害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从而可能会对我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带来新的问题。

同样,人民币汇率高估对贸易双方国家也都是不利的。首先,人民币汇率高估会抑制出口。其次,人民币汇率高估尽管有助于降低进口成本,促进进口,但人民币汇率长期高估也会扭曲价格机制,从而降低外汇资源的使用效率,造成外汇资源的浪费。另外,如果我国出口产品是贸易伙伴国消费者欢迎的商品,那么人民币汇率高估也会损害贸易伙伴国消费者的利益。如果人民币汇率长期过度高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大幅下降,那么贸易伙伴国对我国的出口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

可见,人民币汇率是把双刃剑,人民币汇率低估或高估对我国和贸易伙伴国经济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人民币均衡汇率也是一个双赢的汇率,对我国和贸易伙伴国经济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实行钉住单一货币汇率制度,则本国货币政策将依附于钉住货币国的货币政策。当钉住货币国提高利率时,本国中央银行就必须提高利率,否则就会产生套利,资金就会外流,本币就会贬值,为维持钉住汇率制度央行就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出外币,回购本币,这会减少货币供应量,最终会导致本国利率上升;反之,当钉住货币国降低利率时,本国中央银行也必须降低利率,否则投机资金就会大量流入境内,冲击国内金融市场,本币升值的压力就会增大,为维持钉住汇率制度央行就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出本币,购买外币,这会增加货币供应量,最终会导致本国利率下降。同样,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我国继续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那么当美国调整货币政策时,我国货币政策也必须作出一致的调整,否则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将难以为继。

在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相比,在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即使我国货币政策与美国货币政策出现了偏离,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仍会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减轻了人民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负担,增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相比,在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由于允许以人民币表示的一篮子货币价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从而使我国货币政策获得了较大的独立性。

(四)会增加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

在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货币篮中各种货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钉住一篮子货币,它还要将市场供求作为另一重要依据,并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种缺乏明确汇率形成规则的汇率制度会增加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一些消极作用。1.不确定的汇率形成规则会损害企业的投资行为。汇率形成规则的不明确会导致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进出口价格随之不确定,这直接影响到利润的不确定,增加企业选择投资的难度。2.不确定的汇率形成规则和远低于市场预期的升值幅度会增强市场预期,刺激投机资金流入。不确定的汇率形成规则,会增强人们对人民币汇率随意猜测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央行公告指出,新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状况仍是调节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基础,那么目前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的情况,必然会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刺激投机资金的流入,对国民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人民币汇率范文3

关键词:人民币 汇率 走势 经济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一、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理论分析

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资产市场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即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国际收支理论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当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大于求,因而汇率下降;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汇率上升;如果外汇收支相等,汇率则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资产市场理论认为各国货币的比价决定于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是由于投资者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关系造成的,这种调整往往引起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对汇率发生影响,而相对利率水平是资金在国际间大量流动的原因。

二、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分析

面对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 依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内外失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预期。我国的贸易顺差没有得到改善,而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继续攀升。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增长;国际上不断给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由于人民币实际汇率存在贬值现象,即美国自2007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国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并存,导致美元贬值压力不断增强。在美元和日元加速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不是在升值而是在贬值,这也是国际上不断给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的原因之一。基于以上原因以及近期汇率走势逐渐升值的分析,我们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将继续攀升。 现阶段,我们不仅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基本稳定的水平上,同时要改善我国的内外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强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深化程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现人民币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弹性化,使人民币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增强。在当今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逐渐深化的国际环境中,这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

1.采取多层次的政策组合

我国\"双顺差\"的失衡经济结构以及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由深层次制度因素和结构因素造成的。促进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平衡和实现汇率均衡,要求合适的政策组合。这种政策组合至少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实际汇率调整和名义汇率调整相结合;二是汇率政策和外贸、外资、投资、产业等宏观政策调整相结合;三是结构调整与制度变革相结合。毫无疑问,单项政策的调整或单纯依靠汇率升值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而应从围绕以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外资优惠政策、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等结构性政策以及汇率浮动等方面共同入手,多管齐下进行调整。

2.适时调整汇率水平

汇率政策的核心是汇率水平的调整或汇率变动。汇率作为一揽子政策的组成部分,之所以能够在调节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关键在于适时地采取合适的调整方式来调整汇率水平,即通过汇率水平的调整来适当发挥汇率政策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所谓采取合适的调整方式来调整汇率水平,就是指在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不一致的情况下,央行根据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要求,以适应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调整名义汇率或调整实际汇率,或调整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相结合。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汇率政策的操作将采取实际汇率调整和名义汇率调整相结合的方式。

3.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体系

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逐步放开外汇交易已成为大势所趋。由于我国采用了更为灵活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幅度将逐渐增大,汇率风险问题会显得更为突出,迫切需要开办银行间、银行与其它交易主体间的远期交易、调期交易、货币互换、外币期货、期权等金融风险管理业务,增加外汇交易工具,以满足企业对冲外汇风险的要求。要将以银行为主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扩展到银行、企业和个人均大量参与的完善的外汇交易市场,并适当放松资本管制,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目前,各类企业按实需原则均可开立外汇结算账户,并且企业可保留的外汇额度相当大,这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一条途径,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持有外汇头寸的风险。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外汇经纪商制度,让更多的企业能够通过外汇经纪商来规避汇率风险,并进一步使手中的外汇保值增值。

小结 在现行货币政策下,人民币升值在中长期内是可以期待的,但短期内应当保持汇率水平的相当稳定。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必须的,应当积极推动汇率的市场化进程,尽可能快地形成合理、均衡而又具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但是这一进程需要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金融体系的健全作保证。

参考文献

[1]胡琴. 现行人民币汇率稳定机制探讨[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1, (03)

[2] 赵允.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9)

人民币汇率范文4

在分析FDI流入问题时,一般会考虑到汇率所起的作用。而人民币汇率制度又有其独特的变化路径:1994年汇率并轨后,至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前,人民币汇率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实际上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围绕一揽子货币上下浮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波幅增大。

一、汇率水平与FDI流入

汇率水平变化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使同一产品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需求的国际转移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效应。汇率水平变化的竞争力效应会对FDI产生影响:对“市场导向”型FDI而言,东道国货币贬值将提高进口产品相对价格、降低出口产品相对价格,从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这也会吸引FDI的流入。当然,若企业投入品来源主要依赖于进口时,东道国货币贬值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削弱了企业竞争力,这又会抑制FDI流入。对“成本导向”型FDI而言,东道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成本导向型FDI的流入,而东道国货币升值会抑制FDI流入。对中国而言,大量流入的FDI中成本导向型居多,一般认为人民币贬值有利于FDI内流。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以间接标价法表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增加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减少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因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FDI应该呈负相关关系。

二、汇率波动与FDI流入

汇率波动率一方面反映了汇率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反映了一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尽管灵活的汇率会促进国际资本尤其是证券投资资本的流动,然而,与证券投资资本不同,对FDI这类长期资本而言,由于存在较高的沉没成本,投资者多为风险规避者,过高地汇率波动率会抑制FDI的流入。因此,一般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率与FDI呈负相关关系。

三、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错位与FDI流入

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长期处于错位状态,对FDI的流入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认为,当人民币被低估时,FDI流入会增加;而当人民币被高估时,FDI流入会减少。

四、国内开放程度与FDI流入

国内开放程度对FDI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的效应:替代效应和补充效应。

由于GDP没有月度数据,无法计算进出口贸易总额在GDP中的比重,因此用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同比发展速度作为变量。进出口贸易总额当月值数据也是以美元表示,但在求同比发展速度时已经去除了计量货币的影响。另外,由于这一数据也是以现价表示,所以同样要利用CPI进行调整。由于此处采用的是同比发展速度,所以只需要用CPI的同比指数调整。

五、结论

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以间接标价法表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增加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减少意味着人民币贬值。这与我们的理论预期不太一致,其原因可能是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计算中,由于美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占较大权重,而人民币名义汇率长期以来主要盯住美元,不能很好地反映货币本身的价值,所以得到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没有与FDI流入呈负向关系。这种影响也通过汇率错位反映出来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错位十分显著,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确实对FDI的流入产生了影响。国内开放程度与FDI流入呈负向关系,这表明国内开放程度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大于补充效应。

人民币汇率范文5

出乎外界的预测,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以来首度访华,在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并没有谈及人民币汇率问题。而此次亚洲之行前,奥巴马曾对外表示,将会谈及人民币汇率问题,这被外界解读为,美国将再次敦促人民币升值。

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施特劳斯卡恩,也在奥巴马与会晤当天宣称,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中国应促使人民币升值越快越好。

这使得全球投资者重新充满期待,人民币事实上盯住美元长达14个月之后,会否重启升值之旅?

这一预期还缘于此前中国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所做的铺垫。该报告在货币政策前瞻部分对人民币汇率的最新措辞称,要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对此,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从用词转变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将主要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民币升值。

但最终结果却让做多人民币的投资者失望。在中美联合声明中,并没有提及有关敦促人民币升值的强烈措辞。奥巴马在与会晤后的新闻会上表示,中国已提及更多地面向市场的汇率机制。

汇率管理面临再调整

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一直处于升值通道中,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升值幅度达到21%。但此后的14个月里,人民币汇率和美元走势亦步亦趋,基本上维持在6.8300这一水平上,事实上重返了盯住美元的策略。

对此, IMF总裁卡恩最近表示,“从长远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被低估的货币都会越来越强。”

据IMF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2月达到近年来高点126.09后,从3月开始,环比连续五个月下跌,虽然8月份小幅回升,但美元弱势使得反弹成为昙花一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受累再次走低,10月份达到115.16,跌幅达到8.67%。

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走势和实际人民币有效汇率走跌,引起了发达国家的不满。 除美国总统奥巴马外,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欧元集团主席贾克和阿尔穆尼亚11月底也将前往中国,磋商汇率事宜。

但以实际有效汇率来论证人民币均衡汇率可能有失偏颇。 英国剑桥大学管理学会温建东最近撰文称,均衡汇率的定义在理论上尚无共识,均衡汇率的测算在实践中也无一个可操作的模型。

此前,在IMF举行有关均衡汇率研讨会上,大多数专家认为IMF提出的均衡汇率理论和宏观经济实际运行并不吻合:最简单的就是发达国家的汇率基本符合随机行走原理。

其实,如果读者细心,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还能发现,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最新措辞中,有关“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惯常字眼也不见了。

中国在2005年7月21日推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时,提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无独有偶,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11月9日表示,应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要求某一国货币升值是不适当的。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汇率主管部门有了新的思考,未来的人民币汇率管理,将会有不同于以前的方式?

从争议到协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志杰表示,用词转变显示,中国政府已准备好结束自2008年中期以来人民币实质上盯住美元汇率的做法。中国央行或许将继续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以促使其更具弹性。

中银国际经济师程漫江表示,中国央行用词转变,与中国货币政策将随着危机结束会逐步回归“常态”有关,未来人民币可能重返2006年和2007年的升值态势。

但就近期来看,苏格兰皇家银行贝哲民认为,出口行业仍面临大量挑战和利润率压力,这使得人民币重启升值步伐可能不如预期的快。

尽管中国当前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率更节节攀升,前三个季度依次为6.1%、7.9%、8.9%。但这主要由投资推动,贸易贡献还为负值。当前投资又由政府主导,投资回报率及其增长的可持续性让人颇为忧虑。

如果中国短期内允许人民币大幅升值,一个后果就是引起国际热钱大量流入,来博取中国经济增长和币值上升双重收益,从而推升中国的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破坏中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基础。

热钱大量流入状况可以从外汇占款变化上管中窥斑。 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是包括人民银行在内的中国银行体系因净结汇而投放的人民币。该数据能表明流入银行体系外汇规模。

今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的新增外汇占款在连续8个月维持在1000亿-2500亿元的水平上,但9月徒然大增至4068亿元的高水平,这相当于银行体系净购汇额达到596亿美元。同期,中国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FDI)贡献的外汇仅约208亿美元。两者之差高达近400亿美元。其中,热钱混迹其中不言而喻。

尽管10月份外汇占款新增水平有所降低,但中金公司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 十一假期较长,中国公司海外并购,QDII出海等都在推低当月新增外汇占款,但总而言之,国际资本净流入中国大趋势并没有发生改变,且还有加速态势。

中国央行官员近日也表示,国际资本流动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中国央行将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似乎也成了题中之义。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问题,还事关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整体布局。就当前而言,就是关乎经济增长基础是否能得以巩固。要知道,中国政府为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冲击,推出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和投放了近9万亿元的银行信贷。

人民币汇率范文6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 市场

人民币交易存在两类市场: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在岸市场也即国内的人民币交易市场,可分为银行间市场和结售汇市场。离岸市场则指在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地交易的人民币市场。目前,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交易量已经超过在岸市场,但是在岸市场的人民币存量远远高于离岸市场。

一、在岸人民币市场

1994年以前,我国外汇管理采取收付留成制,给予企业自主使用外汇的权力,企业之间调剂余缺的需求由各地的外汇调剂中心满足。但是全国各地的外汇调剂中心数量较多,分散且不联网,其调剂价格与官方汇率存在差异,形成所谓的“双轨制”。

1994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在上海设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进行统一。在岸人民币市场体系(CNY市场)形成。

(一)在岸人民币市场分为银行间市场和结售汇市场

商业银行与外汇交易中心之间的银行间市场,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银行间市场的外汇价格大多通过做市商之间相互询价产生,即期汇率也可以通过竞价交易产生。

结售汇市场,企业、居民基于自身的外汇需求,按照银行挂牌汇价向银行结汇或售汇。主要业务包括即期结售汇、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外汇掉期、人民币外汇期权等。

(二)人民币价格体系

央行首先按照一定规则确定中间价,然后银行间市场与结售汇市场的主体参照中间价进行报价,但须在其一定幅度范围内,最终形成即期汇率价格。

1.当前的中间价形成方式。2015年8月10日最新的一次改革,要求做市商报价时参考银行间市场上一日的汇率收盘价,综合考虑供求变化与国际汇率价格自主报价。当前的汇率中间价部分反映了市场供需情况,但是仍然以政策意图为主。(如表1)

2.在岸即期汇率围绕中间价确定。在岸市场的中间价格由做市商询价得出,操作过程不透明,往往被认为包含着政策意图。在岸即期价格围绕中间价在一定幅度内波动,因此,在岸即期价格水平由中间价主导。不过由于中间价被认为包含政策意图,即期汇率与中间价的偏离可以反映出市场预期与政策意图的偏差。

即期汇率围绕中间价的波幅在逐步扩大,1994 年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是 0.3%,2007 年扩大至 0.5%,2012 年扩大至 1%,2014 年 3 月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幅度扩大为 2%。

3.远期汇率以升贴水形式报价。在岸市场远期汇率是以升贴水的形式报价,基差(远期汇率减去即期汇率)为正是升水,代表人民币贬值;基差为负是贴水,代表人民币升值。

二、离岸人民币市场

(一)CNH市场取代NDF市场

最早的离岸人民币交易出现于1996年。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先后推出了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该产品的特点是到期不交割本金,只结算差额(以美元计),以此解决人民币套保需求和离岸人民币稀缺,交割标的严重不足的矛盾。NDF市场交易量逐渐活跃起来,至2008~2009年,NDF市场日均成交量在100亿美元左右。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拓展了离岸人民币来源渠道。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协议,使香港人民币存款可于银行间往来转账并取消了企业兑换人民币的上限,离岸人民币交割成为可能。香港离岸人民币(CNH)市场快速发展,替代人民币NDF市场。香港已经成为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新加坡超过伦敦,成为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中心。(如表2)

(二)离岸市场的价格体系

H定盘价开启离岸市场汇率独立的形成机制。2010年CNH市场刚开始建立之时,离岸市场人民币较为稀缺,市场多买入人民币,因此离岸市场汇率相对在岸价格贴水,也即升值。此阶段离岸汇率以盯住在岸汇率为主。

2011年6月份,香港财政公会推出CNH定盘价,由指定的 18家银行报价,剔除最高、最低各3个报价后取中间报价得到。离岸人民币及其衍生品交易均以其为参照标准,由于具有完善的汇率形成机制,CNH 即期汇率开始能够独立的反映离岸市场的供求状况。

H-DF取代NDF成为离岸远期价格代表。CNH可交割远期汇率(CNH-DF)由于具备可交割的条件,无本金交割的 NDF 成交量逐渐萎缩,可交割远期产品迅速发展。2013 年其日均成交量已经上升至 84 亿美元,远高于NDF 8 亿美元的成交水平。目前, CNH-DF 已经成为离岸市场最重要的人民币远期价格。

三、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关系

(一)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比较(如表3)

(二)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差异(如表3)

(三)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产生差异的原因

1.资本管制。人民币可以在境内和香港之间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两个市场的价格应该相同。因为如果CNY与CNH即期汇率产生差异,任何价差都会被两地间的套利活动迅速填平。但现实是,CNY与CNH总是保持价格差异。

CNH市场上的人民币供给大部分通过贸易结算流入,在经常项目可兑换下,CNH与CNY几乎是等价的,但是由于资本管制的存在,CNH市场上有部分人民币是通过非贸易项目流入的,所以,CNH汇率与CNY汇率整体上走势一致,很少出现大的背离,但是价格会有微小差异。

2.投资者结构。外汇市场上的参与者分别是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机者。CNY市场上的外汇交易要求有贸易背景,参与者多数是套期保值者,需求比较稳定。CNH市场上除套期保值者外,还有大量套利者和投机者,需求波动相对较大。CNY市场上有央行干预稳定机制,而CNH市场没有央行干预。

3.交易时间和信息来源。CNH市场的交易时间是24小时,其信息来源多来自境内;CNY市场的交易时间是10:3~16:30,其信息来源多来自境外。由于交易时间和信息来源不同,两个市场的参与者的反应灵敏程度存在差异。

(四)在岸与离岸汇率的相互关系

1.在岸锚定价格、离岸放大波动。离岸与在岸汇率虽然有差异但是基本趋势保持一致。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由在岸市场决定,历史上,当离岸价格大幅偏离在岸价格时,最终会向在岸价格收敛。原因可能是在岸人民币的存量高于离岸市场,且在岸市场以实际需求为主,投机需求相对较少。

离岸市场的参与者还包括套利者和投机者,缺少央行干预稳定机制,离岸市场通常对信息冲击过度反应,离岸市场的波动率大于在岸市场。

2.离岸汇率波动向在岸汇率的传导渠道。第一,预期渠道。近年,离岸市场人民币交易量迅速上升,日交易量已经超过在岸市场,离岸市场的汇率大幅变动会导致在岸市场升贬值预期的同向变化。第二,套汇渠道。在资本管制的背景下,套汇行为需要通过贸易结算渠道,主要是进出口商参与,成本相对较高。当CNY与CNH出现价差,套汇行为会持续带动CNY价格与CNH价格相互收敛。

3.离岸价格对在岸价格影响加大。离岸市场人民币的大幅升贬值能够对在岸市场的预期产生影响,尤其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突发变动时,影响更加明显。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套汇行为和投机行为也会开始影响在岸市场价格。

(作者单位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晋斌,倪颖.人民币在岸市场已经是一个非完全定价中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5(03).

[2] 杨荣.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J].上海金融,2009(03).

[3] 汤莉,翁东玲.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比较与前景[J].亚太经济,2015(05).

人民币汇率范文7

人民币名义汇率(即人民币比美元)自2014年1月14日开始贬值以来,从1:6.04到1:6.9,已贬值10%。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元仍有继续走强的可能,人民币和世界各国货币贬值的压力仍存。

为此,笔者进行了一系列计算。第一,2010年用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

汇率为外生政策变量,假设一次性升值有5种情景,即5%、10%、15%、20.2%(1:6),33.5%(1:5),测算结果如下:1.人民币升值10%,GDP降10%以上;升值20.2%,GDP降20%以上。2.人民币升值5%,社会总投资降3.89%,总消费降3.77%。升值到1:6,投资消费降15%。3.人民币升值5%,农业出口降13.69%,采掘业降7.55%,制造业降7.84%,一次性升值到1:6或1:5,出口将下降40%-50%。4.人民币升值拐点所在区间:1:5.77-6.23,中位数为1:6。

结论是:人民币急剧大幅度升值有巨大负面影响,只能逐步升值,最高限度是1:6。实际结果完全如此:人民币升值的拐点出现于2014年1月14日,最高点为1:6.04,从此即掉头向下。

第二,2011年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开始贬值。

我们发现,中国农业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从2005年由负转正,年增9.29%。2005年左右越过刘易斯第一拐点,农业剩余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向有限过剩。

回归结果,制造业工资每提高1%,实际汇率贬值1.56%;服务业工资每增长1%,实际汇率升值1.84%。2008年以前,中国服务业工资增长幅度大于制造业,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都升值。2008年以后,制造业工资大幅度提高,工资增长率高于服务业,实际汇率没有升值空间。

2008年以来的工资上升,从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价格开始,然后是农民工工资上升。 2005-2010年,制造业工人工资提高80%。另一方面,传统出口产业饱和,生产率难以继续提高。可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与工资弹性相比不再上升,工资提高开始快于生产率提高,这是中国经济重要的历史拐点。

第三,2015年基于BEER模型,测算1985-2014年人民币均衡汇率,发现已高估5%-10%。

这一结论很快就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同。2015年5月26日,IMF承认2014年由于新兴市场货币大幅度贬值,使得人民币均衡汇率升值。国际权威机构一直以“购买力平价”为依据,认为人民币应升值到1:4-5,10年来它们首次修改了看法。

随后,中国央行指出,人民币离均衡水平不远。8月11日,中国央行修改汇率形成机制,要求做市商每日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提供中间价报价。以后出现人民币贬值预期,12日人民币贬值到1:6.4510。

根据我们的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2012年高估1.15%,2014年扩大到9.35%,2015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为 1:6.1428,如向均衡汇率靠拢,按贬值9%-10%计算,2016年年底应为6.8。

2016年4月,我们对人民币走势进行预估,假设2016年GDP增速为6.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10%,出口下降18%,进口下降10%,净出口2000亿美元,发现2016年均衡汇率贬值到1:7.14,如2017年人民币名义汇率向均衡水平靠拢,应贬值到 1:7.2左右。

第四,2016年基于社会核算矩阵,分析人民币贬值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民币贬值可促进出口,降低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政府消费,不能明显促进GDP增长,对房价产生下降压力。这就是说,2014年开始的人民币贬值有基本面基础,在外部冲击面前,不可以硬撑。2017年如美元指数再上升10%-15%,人民币应贬值7%-10%,到1:7.5左右。对于货币篮子的贬值,大约为对美元贬值的一半。

人民币汇率范文8

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浮动、以及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问题,日本人首先发难,要求中国强制使人民币升值。其实日本自己国内的货币政策并不成功,再加上日本经济十几年病泱泱的样子,所以他们的高论实在没有让人瞟上一眼的兴趣。而最近,美国人也前来凑热闹,向“人民币升值”施压。美国人在战争上确实表现出了“高智商”,但这丝毫不能掩饰小布什政府在刺激经济方面的“低能”。也难怪,在飘摇的美国经济面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都显得多少有些“无可奈何花落去”,其沧桑程度不亚于当年为纪念黛安娜王妃而演唱“风中之烛”的英国歌手爱尔顿.约翰。

遗憾的是,国内的一些专家和媒体也总是站在“国际主义”的高度来探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结论和建议自然不会少,只是鲜见有价值的东西。核心的问题在于目前的汇率制度下对中国的市场和政府的影响。

汇率稳定的影响

有人说美元贬值是中国在经历“非典”时期的一个意外的果子。由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浮动幅度较小,美元汇率下跌,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汇率也随之下调,这将会促进中国对非美元地区的出口。比如,中国同欧盟之间的贸易逆差(见图所示)。相应地,中国对美元区的出口,则因为对非美元区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而得到间接促进。另一方面,美元贬值使得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在中国进行投资,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建成世界加工厂的速度。所以,从中国的企业攻占国际市场的角度而言,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制度下的美元贬值是有着不小的好处的。

诚然如此,“人民币并非解决当前全球经济问题的关键。”高盛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的观点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中国经济虽然增长迅猛,但其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球总GDP的3.5%。中国的对外贸易额虽然在迅速扩大,但依然只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不具备影响世界市场价格的能力。

同时,国际贸易顺差和外资大举流入被央行购买形成外汇储备,或被商业银行吸收形成外汇储蓄后,需要向国际金融市场进行投资。然而我国结算货币大部分是美元,外汇资产经营管理时,因投资分散化的需要须将一部分美元兑换成欧元等外汇资产,在美元汇率下跌的情况下,兑换成本的确高昂。

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说,人民币汇率重估论者的理由有缺陷:一、中国的出口在快速上涨的同时进口也在快速上涨,中国巨额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源于资本净流入而非贸易顺差。而且中国出口产品的对外竞争力不是靠贬值得到的,而是来自大量非国企进入国际贸易市场,来自拥有大量低成本、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二、尽管中国对美国保持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但其中许多是在中国的美方企业或与美国进口商相联系的生意往来。有鉴于此,并不清楚人民币汇率重估将对美国有多大益处,反而有可能伤害美国消费者。三、那种认为因为中国经济比其他国家增长快,所以人民币应该升值的逻辑有问题。谴责中国是世界通货紧缩之源的理由有缺陷。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并非是所谓的“中国输出通货紧缩”之过,这种将国内问题国际化的手段不见得事事有效;自己在十几年前曾吃过货币升值的苦,不能让别人也跟着尝。更为重要的是,即使人民币升值也不能拯救世界经济,相反会加重世界经济的衰退。作为世界经济中的惟一亮点,中国经济的持续走强将为世界经济尽快复苏做出贡献。

如果人民币升值

现在我们假设,如果人民币万一升值的话,会产生什么后果?

首先是贸易领域,人民币升值,出口肯定会下降,只是下降幅度有多大的问题。低劳动力成本与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各自究竟有多大?如果前者占主导地位,那么,人民币升值对降低出口的影响并不大。只有在汇率变动与出口间的正相关关系大的情况下,汇率调整才会对出口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人民币事实上也出现了大幅升值,但出口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这说明决定我国出口的因素并非汇率因素,而是低劳动力成本及技术的进步。从那时到现在,仅隔了五年,在这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大的改变,因此人民币升值并不会减少中国的出口。

二是对国内物价及经济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相当于人民币购买力增强,进口增加,国内的物价水平明显会下降,这对于刚走出通缩阴影的中国经济来说,又要重新面对通缩压力。但是,如果增加的进口主要是为了改进设备和生产力,并有利于出口的增加的话,那么,对国内物价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降至最低程度。

但从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市场庞大,而且消费者仍偏好进口货,因此,消费品的进口可能会超过生产资料的进口,从而产生通货紧缩的风险。不过,这里还有短期和长期的效果问题,短期内消费品市场对物价的影响会大一些,而从长期来看,生产资料市场的进口对物价的影响则会显现。

三是对金融领域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话,外管局在升值后要购买与现在相同数量的外汇,则所需要的人民币数量会减少,从而减少国内基础货币的供给,降低国内货币供应和金融控制的难度。

除了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外,还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不过,这一影响主要发生在境外,而不是在境内,因为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正规完整意义上的外汇市场,居民和企业还不能自由买卖外汇,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相反,在境外,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人民币交易市场,如不交收人民币远期合同交易。如果人民币升值,在这些市场上已经买入了人民币的交易商将是受益者。而且,我们也不排除此次向我国施加压力的就有这部分人在内。

中外专家的认同

“部分国家希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经济不利,中国在目前情况下应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而现有人民币汇率水平是很合适的。没有任何理由证明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这是被称为“欧元之父”,并且获得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在前些日子的这样表示。

蒙代尔认为,人民币升值是不太合适的有八点理由:第一,中国人民币不是可兑换的,慢慢地放开人民币兑换的范围,同时保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这样可以减少市场对于汇率改变的压力。第二,如果人民币升值就会加速中国的通货紧缩,对中国经济造成更大压力。第三,人民币升值会减少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外国直接投资会减少。第四,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利润率。第五,人民币升值会减少经济增长。第六,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失业压力。第七,人民币升值会增加财政赤字。第八,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人民币政策的不稳定。人民币目前的汇率是适合的,既不要升值也不要贬值。

人民币汇率范文9

(三)、汇率水平该如何确定?人民币汇率低估了吗?我们知道汇率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比价。要确定一个国家的均衡汇率水平,不仅要弄清楚决定均衡汇率的因素是什么,还要运用有效的测算来出均衡汇率。决定一国汇率水平的因素是复杂的,从长期来看,决定一个国家均衡汇率水平的根本因素是该国体制优化、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从中短期来看,该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国内外利差、资产价格、投机资本流动以及公众预期、甚至上的博弈都会对汇率水平产生。我国自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巨增,并且这种形势将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持续,人民币均衡汇率长期升值是不可避免的。人民币币值低估,名义汇率偏离实际均衡汇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内外专家学者看法比较一致。但争论较多的是人民币币值低估的幅度到底是多少?人们用不同的方法测算的结果也大相径庭。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的张斌(2003)运用单方程协整均衡汇率模型对我国均衡汇率进行了测算,认为1994—2001年均衡汇率累计升值了20.6%,平均每年升值2.6%。

(四)、我国以促进出口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应当转变?在过去20多年中,以出口导向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就业功不可没,但也给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中国对外开放度为20%以上,外贸依存度达到50%以上,经济增长和就业已经越来越依赖出口。我们知道贸易的目的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获得贸易顺差不应该是一个国家从事国际贸易的目的。通过低估人民币币值增加贸易顺差,但我国的贸易条件却恶化了。据经贸部的一份研究报告,1993—2000年中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了13%。贸易条件越恶化,中国就必须出口越多的产品。而升值恐惧症,正是我国目前这种尴尬处境的反映。同时,人民币币值低估还会扭曲资源在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配置和抑制技术创新的动力,不利于企业长期保持竞争力,对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不利。因此,通过低估人民币促进出口,不仅会减少社会福利,而且还会扭曲资源配置和抑制技术创新,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同时,我国每年吸引大量的直接投资,这样双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到2003年9月已达3839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我们知道吸引直接投资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弥补国内储蓄(资金)的不足;二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对于我国来说,不存在国内储蓄不足的问题,我国居民存款已逾10万亿人民币。巨额储蓄无法转变成投资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存在着严重的金融压抑,金融无效率。我们可以通过金融深化,提高金融效率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各地竟相吸引外资,把吸引外资的多少作为政绩,是极不正常的。有的为外资提供超国民待遇的优厚条件,与国内企业不平等竞争,已引起了不良的社会反响。尤其是国外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向我国转移,严重污染了我国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尽贡献为负。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吸引的直接投资存量约4000亿美元左右,按照10%的汇报率算,每年将有400亿美元的利润汇出。现在他们大多数都以再投资的形式留在国内,一旦他们将利润汇出,将对我国的金融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逐步放弃以出口导向和直接投资驱动的发展战略,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尽早实现向平衡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过渡。

(五)、增强国民防范汇率风险意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又恰恰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大小,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人们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在加入WTO前,全国人民都在喊“狼来了!”,但加入WTO一年多来,实际上“狼”并没有来。因为我们做好了对付“狼”的准备。而今年春天,当人们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时,SARS这只“猛虎”却搅乱中国,乃至世界的秩序,给人们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震荡,对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冲击。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为什么?因为SARS来得出其不意!同样,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提高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做好防范汇率风险的准备,提高防范汇率风险能力,就可以大大减小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冲击。令人遗憾的是,据笔者调查了解,人们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非常薄弱!当问及人民币升值对该企业又什么影响时,一些企业领导竟说人民币不会升值,从未考虑过汇率波动的风险。这是非常危险的!我想这与我们舆论导向和强制结售汇制有关。我们舆论一直宣传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同时,在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下,企业不拥有外汇,企业所得外汇直接按照固定得比例兑换给国家,自己从未经历过汇率波动得风险。那么人民币汇率真的一直不变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从人民币汇率的来看,汇率几次变动也是巨大的。即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严格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也允许有±1%的浮动。其实人民币现在只是对美元保持汇率不变,但对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每天不都在变动吗?即使人民币目前不升值,但是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对外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浮动是一种必然,汇率风险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笔者再次呼吁:加强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和防范汇率风险技术,已是刻不容缓!首先,在舆论导向上,要宣传防范汇率风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健全外汇交易市场,为人们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场所和工具。最后,企业管理者应当增强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学会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技术。如果大家能够作到有备无患,即使人民币有限升值,也不会对我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人民币汇率再一次考验中华民族的智慧!我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高度负责的民族,她一定会为人民币汇率求出一个最优均衡解,实现多方共赢,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均衡向前发展!

主要:

[1]胡六祖:《人民币:重估抑或浮动?》,《财经》2003年2月20日总第77/78期。

[2]麦金农:《世界美元本位和东亚汇率困境》,《比较》,中信出版社2002。

[3]麦金农、施纳布尔:《中国是东亚地区的稳定力量还是通缩压力之源?兼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比较》,2003年第7期。

[4]关志雄:《为什么人民币需要升值:中国才是真正得受益者》,《比较》,2003年第7期。

[5]张斌:《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实证模型研究》,《世界经济统计研究》2003年第2期

[6]张斌、何帆:《人民币应该升值吗?》,《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7]覃东海、何帆:《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18,2003。

[8]李多佳:《人民币汇率近期观点综述》,《金融时报》,2003年8月11日。

[9]余永定:《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实现向经济平衡发展的过渡》,《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0]张斌、何帆:《人民币升值的策略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1]王宇:《如何从钉住汇率制度中退出》,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2]MorrisGoldstein,"China''''sExchangeRateRegime",2003

[13]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Two-StageCurrencyReformForChina",2003

[14]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AModestProposalforChina''''sRenminbi",2003

人民币汇率范文10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外贸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7-0080-02

当今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已成为最为普遍的事情了。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都会涉及两种不同的货币。因而,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都有一个汇率。虽然汇率只是个简单的名词,但是围绕它,中美两国的争端就一直存在。原本汇率问题仅仅只是经济问题,但是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个中美之间的政治问题,同时它也是中美之间错综复杂关系中的焦点。

1 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的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于中美之间的汇率之争,还是要从2000年以后开始说起。2000年以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地。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在世界的另一端,恰逢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2001年,美国经济大幅滑坡,新经济的破产给美国带来了大量的失业,新经济下滑导致美国经济下滑了三分之一。到了2002年美国的形势非但没有得到好转,反而经济数据更加糟糕,据美方公布的贸易逆差高达4683亿美元,其中,中美贸易对美国所造成的逆差额为1031.15亿美元,占贸易逆差总额22%。由于计算方法及各方面的因素,按照中方的统计,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实际上只有427.21亿美元。

然而,让我们做一下深入的分析,其实可以发现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失衡和人民币的汇率没有较大的关系。美国对华的巨额贸易逆差其实是有四大真正的原因的。

第一,中美在文化差异和社会福利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美国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就进入到主要以消费为核心的社会,并主要是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中国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缺乏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融资渠道的不畅通等,导致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储蓄观的不同。美国是高消费,低储蓄。而中国则是刚好相反。第二,中美经济在世界经济产业链中的分工与合作的高度互补。中美两国之间并不是同一水平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而美国则是以高科技产品如:飞机,通信设备为主要出口产品。但是,由于美对华实施严格的高技术出口管制,限制了美国的优势项目的充分发挥,因此难以达到密切的合作关系,也造成了如今中美的较大的贸易逆差。第三,包括美资在内的大量在华企业对美国有大量的出口。中国近些年来似乎成了发达国家的超级加工厂。这些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绕过了关税,从中获得了高额的利润。然而,这无疑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这种简单进出口贸易计算方式,并未能真实地反映真正的经济关系。第四,美国外贸统计的双重标准。

综上分析,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的失衡真的没有美国认为的联系。但是,美国人急于为经济衰退找到理由,因此他们仍然把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的中国当成了替罪羊。

2 中美汇率争端被政治化

如今,人民币汇率问题更是演变成了中美之间的政治问题。各路政客为了己方的利益,在必要的时候就拿人民币汇率问题做文章。当美国国内的政治出现了波动的时候,为了缓和美国国内的矛盾,美国当局就做出强硬的姿态向中国施压,谴责中方操纵人民币汇率。有时候,为了不伤害在华的美国企业的企业利益或和解中美的关系,美国又放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端。美国政界的如此反复,只能说明关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显然已经成为了美国政府手上的筹码。

也许很多人在疑惑美国一直向中方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他们究竟能从中得到什么呢?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如今我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一债权国,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美元贬值了,美国的巨额外债负担就在一瞬间减轻了很多。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为了挽救自己和中国存在的较大的贸易逆差。当人民币值钱后,我们的产品就不能再走我们一贯走的低价路线了。国外的市场大大缩小,外国人购买中国的商品必将减少,中国人购买的外国货必会增多。

3 权衡人民币升值的利和弊

要回答人民币应不应该升值,我们必须权衡一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利和弊。

首先,谈一谈人民币升值的好处。第一,从宏观的方面考虑,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从2005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二,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进口,升值可以降低部分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惠及国内消费者。并且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也下降,企业进口原来同样多的货物可以少支付人民币,同时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将走出国门,将自己的事业范围伸向国外。

第三,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意味着我们老百姓手中的钱更值钱了。由此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好处。降低了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中国老百姓走出国门。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等。

人民币汇率范文11

人民币到底应该升值,还是维持原状?

汇率制度的选择不能脱离现实的经济环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调整汇率的目的是要创造出有利于其经济增长的环境。

汇率的变动会调整一国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促使这些要素从使用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使用效率较高的部门,从而影响该国GDP的增长。

对贸易部门来说,汇率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为防范汇率风险,企业运用各种金融衍生物,由此产生的费用会增加到成本上去;此外,成本核算的不确定性也会造成账面损失等等。商品成本的变动直接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Balassa-Samuelson)的波及效应理论,在劳动力可自由流动的经济内,各个经济部门的工资会趋同,所以贸易品部门工资的提高,会带动非贸易品部门工资的提高。因此,汇率波动也会影响非贸易部门工资以至整体物价水平,可以让一国长时期内丧失竞争能力。

日本是前车之鉴。日本贸易部门的企业诸如索尼、松下、日立等公司一直保持很强的竞争力,然而,与出口无关的非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却没有相应提高。尤其是日本的服务业,其劳动生产率并不显著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高,却拿着高于他国几倍的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的工资水平固然无可非议,但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无关的工资上涨却拖累了整个日本经济。日本整个劳动力市场的成本难以降低,导致不得不把工厂迁移海外。国内制造业数目的减少加上工资上涨的刚性,使得日本经济出现所谓的“空洞化”。日本的失业率一直处在战后最恶化的状态。

一般来说,一国与贸易部门相关的企业是该国最有竞争力的部门,本来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就很大。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贸易同非贸易部门生产率差距呈现扩大势头,波及效应在高速增长的国家比较明显。这正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所出现的情况。

美国经济学家Richard C. Marston研究发现:在1973年~1983年期间美国贸易部门生产率相对非贸易部门高了13.2个百分点,而日本高了近73.2个百分点。贸易品部门工资的提高,带动了非贸易品部门工资的提高,其幅度超出了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的上升,这使1973年至1983年期间日本以贸易品衡量的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了56.9%,而同期美国仅上升了12.4%。这样,尽管日本的贸易品价格由于其生产率上升而下降,却无法抵消非贸易品价格的上升,从而导致所有日本人相对于全世界给自己增加了工资。

而此后日元汇率的上浮则把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原有的差距更加扩大化了,最终导致日本经济整体的成本过高,进一步失去竞争力。

中国的情形与日本当时的情形在某种程度上类似,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贸易部门的生产效率的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其价格趋于下降;而非贸易部门(如住宅和服务)的价格虽然目前略低于国际水平,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其上升幅度却甚至可能高于发达国家。所以从长远看,和日元当时的情况类似,人民币实际汇率有上升的趋势。

更为迫切的情况是,中国已进入新一轮的失业高峰期,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大量下岗和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每年来自学校的大批毕业生加入劳动市场。所以,一方面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固然要依靠国民经济的长期繁荣,另一方面,中国决不能忽视汇率传导机制对本国就业的影响。

目前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不仅会使许多加工产品难以出口,而且会赶走一大群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国直接投资者,恶化中国的就业状况。所以,至少在目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顺应着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和就业的需要。

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中国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首先,中国需要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指依靠内需推动的经济增长,它区分于依赖外资流入和出口带动型的经济增长。

依赖出口推动的国家(排除那些通过本币贬值手段的国家)则会发生实际汇率上浮的情况。因为随着出口收汇的增加,贸易收支盈余,如果中央银行仍然维持原有的名义汇率,则出现本币的实际升值现象。

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应该视中国GDP增长的驱动因素而定,这些因素包括利用外资、出口导向、启动内需占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比重。

其次,只有持续的经济增长才能推动本币国际化(即本币国际借贷能力)。汇率究竟能在多大幅度内浮动最终取决于一国的国力。凡是能够成功控制浮动的国家大都是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并且在其进出口中本币的使用都占据一定的比重。

企业不可能对所有风险都进行对冲。不管他们如何调整外汇头寸,最终还是要将其兑换成本币,因为其最终消费支出是在国内。所以外汇风险难以避免。要想减少汇率风险,惟有推进本币国际化,在本国的进出口中增加使用本币结算的比重。本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是该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的支持,有较高的人均GDP。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政府被迫采取钉住的固定汇率制,以便在本国金融市场成熟之前替企业和国内金融机构承担汇市波动风险。这种办法不是最优,但可以说是“次优”。

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汇率的稳定,而不是货币升值。GDP的增长是稳定汇率的最主要因素。经济持续增长提高了汇市内生的稳定性,否则,不管外汇市场的机制是多么健全,如果出现经济大崩溃,也难独善其身。这里经济基本面决定市场信心,而信心又直接影响投资、消费和对本币的预期。

短期而言,避免人民币升值和贸易摩擦的途径是让中国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中国近年来一直保持了经常项目的顺差,累积了3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这是“人民币升值论”的一个重要依据。事实上,中国已经在六个省市进行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的试点。随着结售汇制度等资本管制的逐渐放松,目前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得到缓和。

人民币汇率范文12

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人民币升值;汇率形成机制

一、汇率调整义务的触发机制:全球经济失衡

2005年全球经济面临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经常账户的巨额逆差,从2000年的4160亿美元飚升至2005年的8065亿美元;二是亚洲国家经常账户大量顺差,对美贸易顺差,2005年达到了3500多亿美元。而美国的2005年对华贸易逆差达2016亿美元,因此当今世界的经济失衡与中美两国高度相关。中国汇率改革在这种形势推动下展开,2005年7月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之路,确定以市场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实现更加平衡的经济发展。

经济失衡美国方面原因:(1)储蓄率下降是造成经常账户逆差的主要原因,过度消费、储蓄不足,吸收国外储蓄以维持美国的经济增长,形成巨大的经常账户赤字;(2)投资储蓄战略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刺激了投资支出扩张,收入与资产价值快速增长扩大了消费,减少了储蓄,引起了储蓄与投资状况的关系恶化;(3)美国以货币资金为基础的储蓄战略向以资产为基础的储蓄战略转移,促进了经常项目赤字扩大与储蓄率的下降。

中国的贸易顺差不仅是汇率的问题,且包含其他多种成因:(1)对投资的过分依赖,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弱;(2)对出口的过分依赖,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国民实际生活水平提高较慢;(3)缺乏可持续性,经济增长一直是靠高投入、高能耗来维持,经济增长的效益与质量较差,消费增长慢,一直在生产的体内循环。而且非科学均衡的经济发展模式给我国带来了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分析中美贸易失衡,发现美国的经济结构失衡所造成的全球经济失衡具有长期性,且取决于世界经济与货币制度的演进趋向,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对于世界经济的冲击具有短期性与非制度性的特征,因为其实际上是世界经济制度的接受者而非领导者。2006年基金组织提出解决世界不平衡问题的“联合战略”,要求美国压缩财政赤字,增加国内储蓄,日本和欧元区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增加汇率的灵活性和扩大国内需求。

二、内生性的汇率调整义务

(一)汇率正常化

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影响外汇供求关系及汇率变动,具有推动本国货币汇率走强的效应,但外汇储备的增长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与汇率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决定一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两种货币购买力或两国物价水平,即购买力平价理论。我国经济的一个悖论是经常账户顺差与FDI持续流入的长期并存,表明本国储蓄相对于投资是过剩的,即应输出储蓄,同时吸引大量的FDI。意味着在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融资时又将国内高收益率的投资机会提供给了国际资本。RMB低估是一个重要原因,抑制了对进口品消费,增加对FDI诱惑。RMB价值回归,是实现以本国储蓄为基础发展经济,替代依靠外资发展经济的关键。

RMB相对低估源于美元的贬值,不是RMB汇率的主观操纵,体现了钉住汇率机制的内生性不足。国际大循环中,汇率不仅是体现为直接的两国关系,也间接反映一国货币在整个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元的贬值不应是RMB贬值的免责理由。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宏观经济政策的外部影响也越来越大,应在纠正全球经济失衡的努力中承担相应的义务。事实上我国的汇率改革也伴生着国际社会对我国政府央行维持名义汇率稳定的可信度下降之风险。RMB汇率的让步,对世界经济的稳定有积极的意义。

(二)汇率稳定性

《基金协定》赋予了成员国对于自己已确定的货币平价予以改变的权利,附录C第6段规定:“成员国除非为了纠正或防止出现基本的不平衡,不应提出改变其货币平价”。成员国从事的影响外汇汇率的行为目的不是调节国际收支才是被允许的。但成员国建立平价制度要有共同的标准,不能以黄金或任何一种货币为实行或恢复外汇固定平价制度的共同标准。成员国在改变平价制度外汇汇率等方面享有较大的自由,其唯一的约束条件是为了维持国际金融制度,特别是汇率制度的稳定。另外赋予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制度中央货币的职能,势必使该货币发行国取得优于其他国家的地位,等于从法律上认可了该国货币的特权及其与他国货币的不平等竞争,承认了国际货币制度安排与一国的经济发展、金融政策联系在一起,这不符合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及各国平等发展的国际义务要求[1]。

美国早就坚持国际社会所需要的并非稳定的汇率制度,而是汇率的稳定制度,它指出浮动汇率可以是稳定的,特别是在汇率变动和汇率危机频繁发生的情形下更是如此。

三、外生性的汇率调整义务

(一)汇率调整与可持续发展

汇率体现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同时还是一种经济杠杆,不但能改变我国经济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之间的关系,也影响国内外价格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汇率低估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但不利于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汇率高估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有抑制作用,但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有刺激作用。所以汇率政策本质上是短期的经济增长速度与长期的经济增长质量之间进行权衡,阶段不同,汇率政策的选择不同。目前国内资源相对于经济增长的需求已捉襟见肘,为解决经济发展的困境,需发挥汇率的杠杆作用,汇率改革的目标是改善贸易条件,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能力。

(二)汇率调整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行业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创造外汇的制造业快速发展并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不能创造外汇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而汇率实质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价值之比。如果缺乏汇率价格杠杆的调节以及税收、用地等方面对制造业政策倾斜的纠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不平衡发展格局反映到外汇市场上是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的增长。进入90年代中期后,新增就业机会多源于服务业,在两者不平衡的格局下,服务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能力受到了遏制,恶化了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同时通过就业方面作用传导对于消费能力产生了消极作用。所以汇率调整有利于遏制经济过热现象,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汇率适当提高有助于服务业发展。

(三)汇率调整与货币政策独立性

1993年我国的汇率为5.762,RMB汇率处于市场高估的状态,当时出于对汇率稳定的追求,使汇率作为政策工具的外部经济平衡作用基本缺失,也干扰了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负面效应是:(1)央行调控货币供给量主动性下降,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困难加大。(2)以外汇占款为主渠道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及收回再贷款的冲销方式给国内造成资金供给的结构性失衡,给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困难。

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国际货币金融市场的发展:(1)可防止国际金融市场上大量游资对硬货币的冲击;(2)可防止某些国家外汇储备货币的流失,浮动汇率制度下,国家是没有义务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用外汇储备货币去买进被抛售的本国货币,不会出现国家外汇储备货币大量流失。

1994—1997年从央行干预实证可看出由于体制原因,我国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联度并不大,没有完善与健全的汇率与利率调节机制,成为利用利率手段调节货币市场进而调节外汇市场的严重阻碍。国内短期资本流动是政府最难控制的,尤其是在政策限制了汇率灵活性的场合,此问题解决须依赖于财会政策的紧缩和增长汇率的灵活性,须利率市场化与汇率的弹性化,真正实现利率变动—资本流动—汇率变动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四)汇率调整与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的内涵包括了静态金融资本的国际流动与动态金融风险发生效应机制的同化。全球化进程中,要求各国尽量实现货币的自由流动,但实现货币的自由汇兑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国家要具有有效而灵活的调控国内国际平衡的能力,涉及宏观经济政策,合理的汇率机制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汇率的市场化更能体现实际的汇率趋向,应建立RMB的实际汇率政策,以银行与企业之间通过竞价形成市场汇率为基础建构汇率形成机制。

固定汇率制与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这就是所谓的三元悖论,而现实是这一矛盾已经使很多国家放弃了单一的固定汇率制。资本项目的自由化促进储备的更为有效的全球分配,有助于资本的最有效益的使用,激励经济增长和福利实施。因此我国应加快汇率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