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时间:2022-04-24 22:44:57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改革;拐点

1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备等货币功能,最终成为被国际市场广泛使用和持有的国际货币的过程。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就是看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具备国际货币的特征和功能的程度,其度量指标由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备的国际化指标以及国际经济政策工具的指标这四大指标构成。

2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要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里程。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20世纪70年代中,人民币汇率分为人民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和对苏联等东欧国家货币的汇率。

首先,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1949年至1972年间,人民币对西方国家汇率是以国内物价对比为依据来制定的。从1973年到1980年则根据“一揽子货币”以及我国政府政策要求具体制定。

其次,人民币对苏联等东欧国家货币的汇率。人民币对前苏联卢布首先采用人民币、卢布对美元的套汇汇率来确定,后来再采用黄金平价的办法来确定。人民币对其他东欧国家货币的汇率,是采用人民币对苏联、东欧和蒙古等国的货币汇率,经过双方货币对卢布的汇率套算来确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外贸经营体制的改革,人民币汇率也进行了改革。1979-1993年是汇率双轨制阶段;1994-1997年属于浮动汇率制阶段;此后汇率基本稳定。

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席卷了几乎整个亚洲,很多国家的经济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蹶不振,但中国凭借其高强度的国家外汇管制以及得当的政策措施免于此劫。但也陷入了将近5年的内需不足和增长放缓。在朱镕基总理一手操刀下,中国痛定思痛,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以及国企改革。但是困难重重,成果可喜亦不够理想。随后不得不施以一系列的宏观调控,鼓励刺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可喜可贺的是,在国际经济复苏以及内需拉动作用逐渐显现等其他因素的拉动下,国民经济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但是,持续的增长带来的不仅仅是国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外汇储备在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以及股市、楼市大量吸引国际热钱进入等的作用下大幅上升,一万亿似乎不是什么值得眷恋的关口,一万五千亿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从2003年开始,国际上就不断的有各种各样的压力要求中国进行金融改革,尤其是外汇制度改革。

在经过了漫长的博弈之后,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外汇制度改革成了一个开始。在随后的半年内,又陆续推出围绕汇率形成机制这一核心涉及汇率水平调整、外汇交易品种、汇率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措施。2007年5月18日,央行又推出新举措,扩大了人民币汇率弹性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幅从±0.3%扩大到了±0.5%。

从2005年开始,人民币在股市的牛气冲天,楼市的升升不息,CPI的灼灼逼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新高不断等等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了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双面人民币,人民币正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币的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是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并存的直观表现。”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与人民币尚未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两大特殊因素,决定了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仅限于相对货币之间(如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人民币汇率升值很难达到提升国际购买力的效果,反而会由于外资的涌入,导致流动性泛滥,进而使物价上涨,引发人民币对内贬值。

结合众多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每一种货币在其国家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下,出现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双面货币现象是其国际化的一个前兆。今天的人民币我们很难排除这种可能性。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的人民币的正处于这个关键的拐点上,人民币国际化已不再是幻想。

3社会各界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反应

就目前而言,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尚且不能感受到其真正的意义所在。当然这也就只局限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或许我们感觉人民币升值是件好事,但为什么我们目前深有体会的却是物价的不断上涨呢?人民币升值了为什么我们的钱反倒不值钱了呢?

其实,人民币升值也仅仅是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日元和港元等货币的升值,相对于欧洲货币甚至是贬值的。也就是说那是一种在相对货币之间的升值,而不是绝对的升值。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兑欧元贬值了约3%。并且,同期美元指数贬值9.2%。这暗示着人民币兑美元自汇改以来的升值其实是美元等个别货币贬值的结果。

首先,生活在底层的工薪阶层以及广大农民,他们对于这种似乎不着边际的升值并不会有什么反应。因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对他们生活、工作的影响是微乎其微或者说是非常间接的。但是实际上,人民币的持续坚挺给中国普通民众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人民币升值后,海外原材料进口价格将更便宜,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对经济的影响将有所减弱,百姓可以分享更便宜的海外商品。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购买力增强,中国百姓也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出国旅游和求学。

其次,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如果他们不是直接或间接从事外贸方面的生产贸易活动的话,他们对人民币目前的境地不会过多在意。

再者,对于那些大型企业以及一些直接或间接从事外贸生产贸易的中小企业来说,在大部分以美元结算的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于汇率上涨、人民币相对升值以及美圆持续贬值的影响,其生产经营活动会受到一定影响。也是他们对人民币的升值最为敏感。

最后在目前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迅猛,国民经济出现过快甚至过热势头,在贸易顺差以及外汇储备剧增的情况下,世界上部分国家的政府机构或者非政府组织出于对自己国家经济以及自身利益的顾虑担忧,开始利用现有的国际贸易条例和惯例,针对中国的贸易行为和商品进行有意或无意刁难。自从中国加入WTO,2006年成为中国受到国际贸易纠纷最多的一年。而目前,这种情况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诸多矛盾可以瞬时爆发。政府一方面针对国民经济过热的势头,先后利用金融财政手段进行干预,十七大更是将控制目前的经济势头列为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之一。另一方面,面对接踵而来的贸易纠纷,出于维护国家利益以及保护公民利益,政府不得不马不停蹄地奔赴各个国家地区,协调处理相关事件。

4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源

在目前,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有升值压力;而在国内货币流通领域中,则存在贬值压力。之所以出现这种双面货币的现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缘由。

首先,近十年来,由于此前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外汇是由中央银行负责兑换成人民币给出口部门。伴随我国的贸易总额的持续大幅上涨,贸易顺差也水高船涨。2006年超过1000亿美元的顺差,如此大的外贸顺差,本身就会造成对外汇的巨大需求。另外,由于中国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国际资本不断涌入中国进行投资,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伴随这些国际经济活动不断增强。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受到追捧,双顺差导致人民币的汇率稳步上升,尤其是对美元的升值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其次,从2002年开始,有大量的不明外来资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热钱”涌入国内。“热钱”通常可以用外汇储备的当年增量减去贸易顺差及外商直接投资这个办法来粗略估计。这些“热钱”还是需要被中央银行或者黑市兑换成人民币,然后才能进入国内投资。近年来,从合法或非法途径进入中国境内的“热钱”已经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国民经济,从中国楼市、股市等领域的火热及疯狂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的经济正在被一个巨大的幕后黑手影响着。

有大量的用于对外直接投资,这样在外汇市场对人民币造成了巨大的升值压力。

还有就是全球经济的失衡。目前,全球的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美元发行不受约束,全球流动性大大增强,致使真实经济与虚拟经济加大背离;二是美国持续的高消费与低储蓄率,造成其财政和国际收支账户双巨额赤字;三是我国高储蓄、高投资、出口导向和消费不足等导致的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和国际收支巨额盈余;四是全球贸易形成了美欧地区以美国为主的净进口和亚洲地区以我国为主的净出口持续扩大的格局。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随着经济实力以及政治实力的提高而不断上升,人民币借助这波经济浪潮“奋起直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经济对于国际经济发展以及政治格局的影响已经引起了诸多大国强国的重视甚至担忧。

5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我国经济长期增长和政治实力提高后的必然选择。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也意味着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通过参与制定国际金融规则来实现国家长远利益和经济目标。但与此同时我国也要为此付出一定的成本。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①获得铸币税收益。铸币税收益是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带给我国的最大收益。

②促进我国金融业的体制改革。

③降低汇率风险。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可以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之一。

④节省外汇储备。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后就可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减少了我国对外币储备的需求。

⑤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货币的国际化是一国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

①遭遇“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是偿还能力与持有者信心之间的两难境地,任何一种货币来充当国际货币时都存在“特里芬难题”。

②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弱化。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因为一个高度开放的不受管制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价值的稳定是国际货币的基本标准,根据“三元悖论”(是指一个政府不能同时维持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而只能在三项中选择两项),政府只能在维持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三项中选择两样,这样人民币就面临着失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代价。

③投机冲击成本增加。人民币国际化将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国际化后的货币将很容易成为一种传导工具,其他国家的经济危机、金融风险会沿着人民币引入国内,使本国经济遭受外来冲击。

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贸易顺差大国,本币升值对众多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是无法回避的。

通过上述分析,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应该对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验证,把握好这个“拐点”,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6人民币国际化的出路

纵观国际经济发展历史,结合众多发达大国的货币发展道路来看,当一国经济实力增强以后,本国货币必然要走国际化道路。人民币在目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其国际化必然是我们应当考虑的事情之一。

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硬通货,能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国际结算、国际储备和执行价格标准。目前,在世界范围作为国际货币的货币有美元、英镑、马克、日元、法郎、瑞士法郎、欧元、SDR等不足10种,比较通用的有美元、马克、日元和欧元。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一国货币在没有强权压力情况下被其他国家广泛接受,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流通条件,即雄厚的经济基础和高度开放的经济、金融体系;二是调控条件,即足够完善的银行体系和充分的货币清偿能力;三是稳定条件,即相对平稳的宏观经济政策;四是保障条件,即强大的政治力、军事力等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虽说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一定道路要走,但是由于凭借着国民经济的强大后盾以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首先,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针对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结构以及制度上存在的不尽合理之处,我们不应该避而不谈,我们应该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契机,积极改革,引入国外先进的金融管理体制,深入开展广而精的改革。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的调控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加大力度培育和完善外汇市场,改进和完善中央银行的汇率干预机制,减少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条件,积极推进中国经济向全球扩张。保持汇率的稳定,对应付金融危机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人民币的升值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路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所以,针对目前的情况,中国政府应该对外汇惯例制度进行完善改革,以保持汇率的稳定,防止因汇率受到某些国家以及国际游资的影响而大起大落,从而引起国民经济的震荡。

其次,要加快金融市场和国际化金融中心的建设。高度开放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将使一个国家,包括其货币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和枢纽,它是一个国家货币进行国际兑换和调节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除了上海和香港勉强能够符合条件之外,我们很难再找出其他好的例子。但是,鉴于目前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金融市场的需求是巨大的,这是一个很难的的机会来发展我国的金融事业。所以,对于上海以及香港,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支持,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物质条件。除此之外,对于北京、广州等外资集聚的城市,也应该加以重视,积极营造氛围,鼓励金融企业立足一线城市,逐步发展,并向内陆地带扩张。

再者,我们要改变我国的投融资观念和制度。渐进开放资本项目,实行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在货币政策方面,考虑降低存款利率或者提高贷款利率。在大量引入国际资本的同时,我们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在新的阶段,除了我们要继续引入优质国际资本促进国内高新产业发展之外,我们还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有实力的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加大对外投资力度。

还有,就是改革现行的储备制度和储备政策,加大战略物资储备,减少经常项目顺差。对于石油以及重要矿藏资源我们应该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行情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已有国际资源,实行大量进口,减少国内相关资源的消耗,缓解国内相关市场对这些重要资源的敏感程度,为国民经济打好“预防针”。

另外,缩小我国劳动工资成本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内在原因之一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中共十七大召开之后,中共当局已经开始重视工薪阶层特别是大量廉价农民工劳动力的薪酬福利问题,将最低报酬制度落实到社会各个层面。尽管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这样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优势,但是却能够从长远角度出发,解决当前紧张的劳资关系以及敏感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缓解现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舆论以及政治压力,减少相关贸易壁垒。

最后,时刻注意贸易平衡问题。目前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大幅增长以及外汇储备数目庞大而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当前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点上,政府应该运用多元化的政策鼓励国内有能力公有制以及私营企业积极实行“走出去”的战略,促进自身外汇储备的消化。另外,出于对国内相关夕阳产业的及时淘汰和规范若干能耗大污染严重的行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对相关行业实行出口关税措施,引导其向对社会有利的方向前进。

7小结

无论日本、欧盟、墨西哥还是巴西,他们的发历程都表明,本国货币与美元“全球化”列车捆绑在一起会失去货币政策的主动权和独立性,市场动荡也必然是本币国际化的最大破坏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尽量避免历史重演。我们的人民币有能力也有信心避免其他货币在国际化过程中遭遇的“美元困境”,自主走出前所未有的国际化道路。我们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把握好这个难得“拐点”,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国际化创造条件。

相信在我国持续增长的国民经济的推动下,加上我们的企业积极相应全球化的竞争,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会相应的提高,最后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不再是理想。从来我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者,我们不畏惧人民币国际化甚至中国国际化过程中的困难,我们有信心也有实力在前人历史教训的教导下,积极探索,实现我们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肖顺发.论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汇改的人民币升值[J]金融经济,2007.

[2]孔繁荣.当前人民币升值的成因、影响及缓解对策分析[N].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

[3]张燕,双面人民币:“见怪不怪”国际金融报[N].2007-09-12.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人民币市场,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监管,市场工具

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进化推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监管框架必然需要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动态进行调整,因为政府所监管的对象将是不断国际化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这从监管体制、监管手段和监管目标等方面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

监管体制:国内协同与国际合作

货币的国际化会不断提高原来相对分割的不同地区的金融市场的互动程度,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推动金融机构的国际化业务不断扩张,同时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互动和联系也会随之增强。这就对监管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虽然目前看来并不大,但是从趋势上看正在快速上扬。海外人民币市场规模的扩大,客观上要求传统的局限于国内市场的人民币监测体系能够进一步延伸到海外市场,否则,国内货币政策的制定就会缺乏完整的判断依据。不仅如此,监管和调控体系之外的大量人民币流动,也可能为投机者提供工具。

建立这样的监测体系至少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进出口贸易的海关统计。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区域化阶段,在边境贸易中充当支付媒介和计价单位仍然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动力。在支持人民币成为边境贸易通行货币、促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实现“区域化”的同时,加强海关统计中的人民币跨境流通情况的统计,有助于掌握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量和存量,为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积极与周边国家建立双边贸易结算机制。通过双边贸易结算机制,促进利用双边货币进行边境贸易,利于人民币现金更活跃、有序地跨境流动。同时,将人民币纳入双边贸易结算机制也有利于监测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对我国国际收支头寸的影响,这是构建我国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体系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已与越南、蒙古、朝鲜、俄罗斯、老挝、尼泊尔等边境贸易活跃的周边国家签订了双边结算与合作协议。

三是将人民币的跨境流通纳入商业银行体系。银行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将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和兑换从“地摊银行”等机构中纳入商业银行等合规的金融监测体系,而且为人民币的流出和回流提供了便捷安全、可监测的渠道。目前,我国与越南等周边国家的边贸口岸中人民币的兑换汇率仍然受“地摊银行”的操纵,所以需要扩大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或者行网络覆盖范围,将人民币跨境流通纳入商业银行体系,提高人民币国际清算服务的便捷程度。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也是人民币业务、机构、交易网络国际化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也使国内金融体系在国际市场范围内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暴露。为了更好地提高国内外市场的有效性和应对新的风险,需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作为市场影响不断扩展的国际货币其外部性也不断增加。人民币货币政策、汇率走向等在调节国内经济的同时也会对国际上相关国家的经济造成影响,如何协调可能的政策目标冲突,使人民币在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好地担负起国际货币的义务,正成为货币监管部门的新课题。从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看,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可选方式有:

一是建立双边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截至2008年1月24日,中国证监会已经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签署了双边合作监管备忘录。上海合作组织中专门设立的经贸部长会议,为亚洲主要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正式渠道。自2003年6月“清迈倡议”通过建立备用贷款基金作为区域危机解救机制以来,东盟与中日韩(10+3)自由贸易区的经济金融合作有了实质性进展,加强了贸易投资合作和金融市场开放,建立了亚洲债券基金,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定,从而搭建了一个初步的合作框架。

二是加入国际性金融组织。中国于1999年加入20国集团(Group20),该组织成员国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每年会晤一次,欧美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这一平台上,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等问题进行对话、寻求合作。我国也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互换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等机构,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就金融监管展开对话与合作,审慎、合理地采纳国际通行的监管标准。另外,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6月29日成为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正式成员。这些都是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重要形式。

三是积极参与和履行金融监管的国际性协议,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以及世贸组织的相应规定。这些协议和准则推动了我国金融行业在经营和监管方面的变革,对在国际视野下实现有效的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我国金融监管国际化的水平。

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国际化市场工具

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债券,提供人民币计价金融工具的流通市场。这个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促进人民币资金的有效配置。2007年1月10日,国务院同意内地金融机构经批准可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2007年6月份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发行了总额为10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这是内地金融机构在境外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有益尝试,为人民币债券扩大国际发行和流通范围积累了宝贵经验。

逐步培育离岸金融市场。在我国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开放的条件下,人民币在国际地位中的提升,有赖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海外对人民币的需求有所增加,为非居民提供进行人民币投资或筹集资金手段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出现和壮大将成为必然。在香港培育和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不仅有助于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指标体系,而且可以为国内的外汇市场调节提供参照,并带动中国与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深度。

发展外汇市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是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其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都有赖于完善有效的外汇市场。

一个国际化的货币,首先必然要求有一个国际化程度更高的外汇市场来作为市场支持。从1994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以来,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迅速,2007年4月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人民币外汇即期、远期、掉期交易和外币交易的统一的外汇交易系统,并于8月17日开始,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五个货币对的货币掉期交易。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不断健全,产品不断创新和丰富,市场规模、流动性和规范性都不断提高,成交量整体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不过,与中国庞大的进出口贸易规模、资本流动规模以及GDP规模相比,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和交易种类都远远不能跟上市场的需求。因此,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加快外汇市场这一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监管目标:“三元悖论”下的经济政策抉择

“三元悖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20世纪90年代末分析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时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三大金融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而放弃另外一个。为分析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选择问题提供了简洁而有效的分析框架。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3

1.对境外人民币的监管不好把控。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世界硬通货,世界上将有不少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那么发行人民币的国家中国,对本国外使用人民币情况如各国拥有人民币数量、流通量就不好把控,也就是说对人民币在世界上的流通量、流通细节不好把控,对境外人民币的监管不好把控。外国毕竟是外国,不是中国,因此对人民币成为世界硬通货后的境外流通几乎是无管制,不受人民币发行国中国的约束状态。2.对把握人民币的汇率变化需要更加重视。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世界硬通货后,世界各国将人民币当作储备货币储存、使用,人民币也将成为外汇市场上投资币种,世界各国的投资客将参与对世界硬通货人民币的投资与投机。这样,作为人民币发行国中国,对内人民币使用情况可以相对了解,但境外使用人民币情况不好把握,万一给国外投机客看上,操纵人民币汇率,就将造成不少损失,如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一样。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根据中国金融信息网介绍2014年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稳步增长,人民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截止3月末全国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11.8万亿元,同比激增60%。分析人士认为,国际上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和投资结算的意愿不断增强,凸显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强劲趋势。而且有至少40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在人民币上进行了,还有更多中央银行正在准备采取同样的措施。这个趋势在新兴市场以及发达国家同时出现,这些中央银行正在向其他货币靠拢,很多中央银行正在把人民币加入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指出,美元依然是全世界最被广泛持有的储备货币,截止2013年结束的时候占据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接近33%。不过这个比例相比2000年时候的55%已经大幅度减少。各国对储备货币多元化趋势,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世界硬通货。截止2013年末,中国累计与23个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过2.5万亿元。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相继与英国中央银行、德国中央银行签署了人民币清算与结算协议备忘录,欧洲人民币离岸业务加速推进,标志着人民币走出去又向前迈进一步。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报告显示,2014年3月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排名回升一位至第七位,市场占有率升至1.6%,已连续五个月成为全球十大支付货币之一。同时,新加坡已超越伦敦,成为全球第二大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仅次于香港。新加坡金管局局长孟文能表示,新加坡市场2013年已发行4只人民币债券,金额达25亿元人民币。RQFII试点也已扩展至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参与银行和商业银行如今也可按中国在岸汇率进行人民币贸易清算,新加坡将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寻求更多机会。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又一个硬通货。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在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蒙古国、越南、老挝、缅甸、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日本等国,人民币使用率高,还有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国机场以及饭店都有人民币业务,使用人民币。人民币汇率变化看,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一直处于强势升值状态,美元兑人民币由2005年的1美元兑换成8.27元人民币,到2014年1美元兑换成6.15元人民币。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少国家的投资客大量投资于中国人民币,而且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三、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1.国内商品质量并不是国际领先的商品,有碍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国内生产的商品绝大多数不是世界领先的商品,与西欧、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商品相比质量、品种上都落后不少,因此出口商品看的话都是中低档商品,以价廉的优势向国外出口。意味着国际上中国经济并不是处于领先的地位,这有碍于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世界硬通货。西欧、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的质量好、技术含量高,意味着经济实力强大,有能力引领世界经济,定价上有话语权,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成为了世界硬通货,成为世界各国的储备货币,并成为世界贸易中使用的货币。2.在国外支持中国人民币成为国际硬通货的国家并不多。中国建国后到1979年为止一直实行了计划经济,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组成,其中资本主义阵营里的国家占多数,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国家是少数,因此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世界上的友国并不多。实行改革开放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少帮助。经济改革开放30年来,成果不少,成长了不少,但是也与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冲突,如原来西欧、美国、日本主导的世界经济,现出现了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而且挑战着原有龙头地位的美国、日本、西欧。这些原来经济霸主地位的国家和地区不会喜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会喜欢中国抢占他们原有的市场,更不会喜欢看到中国的人民币成为国际化成为世界硬通货。再看其它发展中国家,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地和地区,都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帮助,去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与中国打交道的并不多,甚至认为中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当前不会喜欢中国成为另一个经济霸主,更不会支持中国的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化的货币,成为世界硬通货,因此在发展中国家来看支持人民币成为国际化、成为世界硬通货的国家并不多。3.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够大,有碍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定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一起属于发展增速相对快的金砖五国。中国当前在各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引领世界经济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相对弱的,相应地对世界各国的贡献方面还是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国际影响力还不够大,有碍于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有碍于中国人民币成为世界硬通货。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宰着,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指挥权仍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微乎其微,没有中国的参与,国际社会在西方发达国家指挥下仍然会转,不会有大的影响。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当前来看只是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商品,还参与了一些国际维和,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贡献还是相比不了。

四、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

(一)扩大商品进出口额扩大商品进出口额,对提升中国经济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其中出口13.72万亿人民币(折合2.21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12.11万亿人民币(折合1.95万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2597.5亿美元,增长12.8%。12月当月,出口增长4.3%,进口增长8.3%。外贸运行主要呈以下特点:一是对欧盟、美国、东盟贸易的增长。其中,与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5590.6亿和5210亿美元,分别增长2.1%和7.5%;对日本的贸易额为3125.5亿美元,下降5.1%;欧美日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3.5%,同比下滑1.7个百分点。同期,中国对东盟、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进出口额分别为4436.1亿和651.5亿美元,分别增长10.9%、8.6%。二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迅速。2013年,中部地区外贸增长13.6%,西部地区外贸增长17.7%。其中重庆、河南、安徽、云南、陕西、甘肃、贵州等7个省市外贸增速都在15%以上,占全国进口总值的5.7%,比上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外贸增长6.6%。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和福建等7个省市进出口总值达3.29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9%,比上年回落了0.9个百分点。三是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加工贸易增速放缓。2013年,一般贸易进出口2.2万亿美元,增长9.3%,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52.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1.36万亿美元,增长1%,占比32.6%,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四是机电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步增长。2013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12655.38亿美元,同比增长7.3%,占出口总额的57.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603.4亿美元,同比增长9.8%。同期,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618.4亿美元,增长10.3%,占出口总额的20.9%。五是消费品、部分资源性产品进口增长较快。2013年,中国进口消费品2322.9亿美元,增长24.6%;进口原油2.8亿吨,增长4%;铁矿石8.2亿吨,增长10.2%;煤炭3.3亿吨,增长13.4%。此外,机电产品进口8400.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口5581.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3%和10.1%。总的来看,进出口额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但是要让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成为世界硬通货,当前的进出口额规模还是不够的。中国有13亿多人口,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且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因此,外贸进出口额还要放大不少,才有利于中国的人民币成为国际化,成为世界硬通货。今后进出口方面建议如下:1.丰富国内产品种类,形成出口商品多样化。目前中国出口的商品并不是世界一流的商品,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鼓励创新,研发出世界一流的技术与产品,扩大出口,服务于世界。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能够抗衡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进而有助于人民币被世界各国接受,并成为国际货币,成为世界硬通货。2.进口货物,要趋向于原材料和高尖端产品。进口货物上要鼓励进口原材料和高尖端产品。原材料往往是有限的资源,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来说是少的,而境外不少地区和国家的人均原材料很丰富可以大量出口该国的原材料,如澳大利亚铁矿丰富、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西亚石油资源丰富等等。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中国要利用好国际贸易的好处,大量进口原材料,为自己用或者再加工后出口到别的国家。目前中国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并不是世界顶尖的产品,不少发达国家禁止出口尖端产品,因此,中国要努力于引进世界尖端产品、设备,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从中学习先进技术,壮大自己,这样有益于人民币国际化。

(二)部级领导频繁在国际社会上亮相,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国家首脑外交是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国家首脑是一国的领袖,其外交过程中可以宣传对世界各方面的中国的立场,宣传中国的国情,并且在国际外交过程中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建立友好的关系。中国首脑特别是要在已加入的各个世界组织中发挥大国的风范,言出必行,在国际事务上要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而且要以事实与表现证明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是负责任的,有能力妥善解决国际问题。中国首脑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首脑间的联系,相互互访,相互交流,要频频表现出中国对国际事务的立场,听取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首脑们的对国际事务的立场与判断,相互交流。要融入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努力于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发言权、有一定影响力的的国家,这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首脑要与发展中国家的首脑加强联系,毕竟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出身,而且正在向发达国家迈进,中国不应忘记发展中国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强联系,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更多的国家使用、储备中国的人民币。

(三)让人民币与主要硬通货之间的汇率稳定地波动在一定范围之内汇率的稳定,对中国的外贸非常重要,特别是人民币与世界上主要硬通货之间的汇率要相对稳定。究竟要与美元、欧元、英镑等世界硬通货之间的汇率要在什么范围内浮动很重要。当前1美元兑换成人民币6.15人民币,1英镑兑换成人民币10.36元人民币,1欧元兑换成人民币8.50元人民币,1加拿大元兑换成人民币5.62元人民币,1日元兑换成人民币0.06元人民币。那么与主要硬通货的话要与主要经济体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要保持一定的波动区间,究竟要波动在什么区间,是一个问题。自从2005年中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一直保持了升值态势,美元兑人民币由2005年的1美元兑换成8.27元人民币,到2014年1美元兑换成6.15元人民币。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应该保持什么状态,人民币兑美元应浮动在什么范围一直没有定论,美国是想让中国的人民币继续升值,而中国也想让人民币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硬通货,而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波动应保持什么幅度,这是让有关人士头疼的事情。2013年世界GDP排名看美国是16.57万亿美元排名第一,中国是9.40万亿美元排名第二,日本是4.70万亿美元排名第三;而人均GDP看,美国是48387美元,中国是5414美元,日本是45920美元。从GDP和人均GDP看,似乎与汇率没有多大关系,汇率要走市场化,这是国际上采用的方法。购买人民币的越多,人民币就升值,抛售人民币的越多,人民币就贬值,这是汇率市场化的道理。国际上流动的人民币标价的中国产品越多,中国发行的人民币需求就越多,人民币就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是可以廉价地采购世界上的商品,可以廉价地消费世界上的各种服务,而且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争相购买人民币,使用人民币,储备人民币。因此,我们要扩大GDP总量,赶超美国,而且出口产品应不要继续以廉价取胜,要以质量取胜,而且出口的产品种类要多,要达到世界上没有中国产品的替代品。在提高各种产品质量,提高GDP总量的情况下,人民币将会和主要世界硬通货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与世界硬通货一样成为世界各国储备用的货币,交易用的国际硬通货。

(四)继续加强军事力量,保证中国自卫能力,并维护世界和平上做贡献中国主张和平崛起,但是要有自卫能力,有了自卫能力才能保证中国的存在,才能保证人民币的存在,因此要发展军队,发展军队现代化,形成在什么恶劣条件下,也能形成自卫能力,保护国家安全的局面。中国正致力于长期全面的军事现代化建设,并希望借此提升军力,赢得短时、高强度局部冲突。仍是关注的核心焦点,也是中国军事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但随着中国利益范围的扩大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其军事建设越来越注重发展远离本土的作战能力,并广泛开展了打击海盗,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援助/救灾和地区军事行动。其中一些行动助于国际安全环境的改善,但有些则仅着重于中国自身的利益和目标,如解决领土争端和加强海外影响力。为了更好履行新使命,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建设(理论人士称为“反干预作战”),继续加大对对中短程常规弹道导弹,对地和反舰巡航导弹,反太空武器和网络战能力的投入。还继续提升水下作战能力,有限区域力量投送能力(首艘航母服役)和核威慑与远程常规打击能力;加快先进战机研制和一体化防空系统建设;完善指挥控制及三军训练演习体系。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崛起,但是在中国崛起过程中,肯定会受到一些动机不纯国家和地区的阻碍,因此要重视军事的发展,维护自己的自卫能力。在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谈判解决,不动武力。中国的和平崛起,将对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而且拥有先进的军队,能维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能维护世界和平上作贡献,如在联合国的指挥下派兵到局势动荡的国家和地区维持治安,保护世界和平,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再如与军事发达国家举行联合演习,提高实战能力,提高中国的知名度,提高中国发行的货币人民币的知名度,有益于人民币国际化,有益于人民币成为世界硬通货。

(五)与中国贸易密切的国家结算时使用人民币结算欧盟、美国、东盟、日本是中国的主要贸易国,而欧盟、美国、日本的货币是世界货币,国际贸易当中使用他们的货币。因此,要让这些国家和地区使用、储备人民币的话,需要让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产生兴趣,尝到收藏人民币的甜头,就是让人民币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满足其投资、投机的需求。与此同时,要鼓励欧盟、美国、日本,与中国做贸易时候,与他们的货币同时使用人民币,这样的话,能够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频率。这些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发达的地区和国家,是世界经济中心一样,他们使用上了人民币,如同向全世界把人民币做广告一样,能够提高人民币的知名度,有益于人民币国际化,有益于人民币成为世界硬通货。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没有一个是世界硬通货,这些国家和地区做国际贸易的时候往往换成世界硬通货后进行国际贸易,因此我们要鼓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要这样,我们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鼓励他们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使用人民币,而且鼓励他们把中国的人民币当作储备货币储备。

(六)扩大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数量,并培养成宣传中国、宣传中国产品的国外人员来中国的留学生可以为中国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甚至可以成为向全世界宣传中国产品的境外人士。来中国的留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中国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与自己的国家相比找出不足的一面,在中国努力学习,回本国后,可以为自己国家做贡献,同时可以与学习地中国保持友好的联系。这样,中国可以利用这些留学生,向全世界宣传中国,并鼓励他们使用人民币,宣传人民币,提高人民币国际上的地位,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

(七)加强与拥有国际硬通货的国家的联系,学习其先进经验拥有国际硬通货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具备关于使用世界硬通货的先进经验,中国应与他们学习先进经验。这些国家和地区往往是发达国家,人民币要走国际化道路,肯定会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产生摩擦,中国要减少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摩擦,走向共赢的道路,顺利地使中国走向国际舞台。为此,中国要学习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做好准备。

五、结语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4

蒙代尔引用保罗•沃尔克所说:“全球化的经济需要一种全球化的货币”。创建世界货币的问题由来已久,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时候就呼吁创立一种世界货币。当时对于创立世界货币有两种方案:英国的方案与美国的方案。英国的方案由凯恩斯主笔设计,其设计的世界货币的单位为“bancor”;美国的方案由当时的美国财政部亨利•迪克特•怀特主笔设计,其设计的世界货币的单位为“unitas”。但到了1944年,创立世界货币的进程中止了。纵观历史,世界大国都拒绝创建世界货币。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创建世界货币虽然减少了各个经济体之间的交易成本和风险,但却要承受货币政策难以在执政地域范围内顺利施行的种种压力。经济大国的执政当局都不愿扛起这个艰巨的使命。蒙代尔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70年后的今天,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货币区可以联合起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欧元区和美元区的经济总量加起来至少占据了全球经济总量的40%。如果欧元和美元能够合并成为一种货币,它将会成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柱货币”,即世界货币,并成为全球经济稳固的核心。历史上国际性的经济危机都伴随着主要货币间汇率的剧烈波动,最近一次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元对欧元急剧升值30%。如当年能及时控制汇率的动荡就可削弱接踵而至的欧债危机的惨痛后果。因此,蒙代尔提出建立美元—欧元的稳定机制,重塑国际货币体系。保持固定汇率的美元—欧元自然就成为特别提款权SDR的核心组成部分。蒙代尔还指出中国的经济总量及出口额日趋庞大,建议人民币自由兑换并加入协调机制。提出人民币与美元、欧元一起形成DEY货币区(Dollar-Euro-YuanArea)的设想。这个货币区需要共同的货币政策以维持其稳定性,同时DEY货币区将占据全球50%以上的出口量。

二、当今经济大国的实力对比以及相应的货币格局

笔者认为,一国的经济实力与其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之间具备相辅相成的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用特别提款权作为衡量各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标准。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SDR,亦称纸黄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SDR可以作为成员国现有的黄金和美元储备以外的外币储备。SDR最早发行于1970年,采用一篮子货币的定值方法。货币篮子每五年复审一次,以确保篮子中的货币是国际交易中所使用的是具有代表性的货币。2011年1月起,IMF公布的“一篮子”货币在SDR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美元41.9%、欧元37.4%、日元9.4%、英镑11.3%。而人民币所占比例非常少。笔者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关于世界概况(TheWorldFactBook)网站公布的数据,将现今主要国际货币国家一些重要的经济数据与中国对比,整理如表1所示。表1中,GDP指的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观察这些影响国际经济格局的主要数据,中国在国内生产总值、出口额、进口额、外汇及黄金储备量的对比中,均排在世界各国排名的前三位。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理应在SDR中所占的比例要多于日元和英镑。而由于人民币未实施自由兑换的政策,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未被普遍认可。但从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看来,人民币应该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涵义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经济大国,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第一,中国政治局势稳定,世界各国投资客对中国的政治环境具有足够的信心。第二,如前所述,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第三,中国的国际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量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回顾近代的货币发展史,一国经济实力与其货币国际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最新情况

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逐步授权发展人民币对几种货币的直接交易(如表2所示)。另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上海自贸区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贸易格局下突围的重要一步。《纽约时报》称:“上海自贸区释放出金融改革信号,这里将成为放松资本管制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桥头堡。”如此等等,这些标志性事件都意味着政府支持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真正迈进了起步阶段。

(三)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是“双刃剑”

人民币国际化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机遇:1.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3.可以减少汇率风险;4.降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成本等。同时,它也带来很大的挑战:1.它的发展会给中国年轻的金融市场带来不少的冲击;2.增加货币宏观调控的难度;3.更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危机的波及;4.难以调解“新特里芬难题”等。笔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市场选择为主,政府支持为辅,要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程度关键取决于适度原则。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广东自贸区 港澳 货币平价 国际元

自2003年大陆和香港签订《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后,广东与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并且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试验将是自贸区核心内容之一。那么,广东自贸区试验区申请成功后,推行广东自贸区和港澳货平价是否具有可行性?

一、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理论模型的构建

货币平价理论又称为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简称PPP),首先是由Cassel于1981年提出来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是采用一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来确定各种货币之间的比价的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指出,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是以美元为基础,即1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为参考基数;故1国际元(即“国际货币单位”,缩写ICU)等于1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因此很多情况下,购买力平价直接使用US$计[1]。

因此,第 个货币区的购买力平价表示为:

其中,表示第i个货币区的单位国际元值,即该货币兑换美元的平价,USD为美元的购买力。

2.数据的处理

本文中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年平均价、港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年平均价、澳门元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年平均价的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外币兑换率,由于人民币有1985-2012的数据,而港币只有1997-2012年,澳门元只有1997-2012年的数据。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本文取1997-2012这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3.模型的实证分析

灰色系统GM(1,1)[2] 模型是依据系统中的已知的多种因素的综合资料,将此资料的时间序列按微分方程拟合去逼近时间序列的动态过程,进而达到预测的目的。本文运用GM(1,1)对人民币、港币和澳门元国际元进行预测,预测未来3年其变化趋势。

(1)人民币-港币-澳门元的国际元变化趋势

通过将人民币、港币和澳门元国际元近16年平均价的数据画图,得到如图1所示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1996-2012年来,港币的国际元和澳门元的国际元一直保持着一致,两者的波动特征相同,波动幅度较小,而且国际元大小相似。而人民币国际元的波动于港澳国际元的波动差距较大,波动幅度较大,在1996-2005年间,人民币国际元高于港澳国际元,自2007年起人民币国际元逐渐低于港澳国际元且有差距不断增大之势。从目前情况看,人民币与港澳货币难以实现货币平价。

图 1 人民币、港币和澳门元国际元真实值及预测值走势图

(2)人民币-港币-澳门元的国际元预测分析

从历史数据来看,近几年来人民币国际元与港澳国际元的差值不断增大,且受国内外正在经济环境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然后,随着中国逐渐实现市场化经济,我国的金融项目逐渐对外开放,国内与港澳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大,中国大陆地区已经成为香港的第一大进口贸易伙伴。那么,在未来的几年,当广东自贸区试验区实行后,广东自贸区和港澳地区是否会实现货币平价呢?

通过图1中人民币国际元、港币国际元和澳门元国际元的近3年预测走势图可以看出,未来的3年内,人民币会进一步升值,这个与当前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相同,而港澳国际元将持续保持比较稳定的数值。说明在未来3年内,人民币与港澳货币实现货币平价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1997年-2012年人民币、港币和澳门元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得到人民币、港币和澳门元的国际元,并分析了其在近16年来的发展趋势,发现港币和澳门元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数值,而人民币国际元不断下降,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近几年来人民币国际元与港币、澳门元国际元的差距逐渐增大。随后预测了未来三年三种货币国际元的变化趋势,发现港澳货币国际元将仍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变化范围,而人民币国际元将不断下降,人民币与港澳货币的差额将进一步扩大。广东自贸区与港澳货币平价目前难以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资本项目下逐渐开发,人民币与港币、澳门元的兑换日趋频繁,在未来广东自贸区人民币有可能会与港币、澳门元实现货币平价。至此之前,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汇率制度 外汇占款 出口 充分就业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从一般的货币国际化的理论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不断地成为政府、公众和学术届讨论的话题。中央政府也以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逐步渐次地推动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乃至国际化的实质性步伐。2008年10月,中俄两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双方有将近2000亿美元的20年石油采购合同;2008年12月与韩国签订了金额约为27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而在东盟诸国,中国与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都有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订了200亿元人民币兑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使得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从周边拓展到欧洲。2009年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人民币的互换协议;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共同公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官方令人目不暇接的政策推动下走向了实质性步骤。

显然,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成功,能够成为像美元那样的国际上清算货币、储备货币,将会重新确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影响到各国央行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并得到铸币税利益,不仅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对中国的经济以及国际政治地位是大有益处的。但是,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政策的推出是否适宜?在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的条件下,在中国现有的要素禀赋和大量人口存量失业的硬约束下,在巨量的外汇占款面前,在中国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贸然地将人民币推向国际化,挑战美元霸权是否是明智的?而作为人民币迈出了周边化、区域化乃至国际化的实质性步伐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实施的政策效果又是否显著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贸易额的增长呢?本文试就以上疑问作出分析,并辅以实证检验来佐证分析结论。

文章的结构如下:首先实证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政策效果。然后结合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困境。最后总结了结论:人民币国际化在现在过早地实施还缺乏现实的基础。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政策效果实证分析

从央行和财政部的政策意图上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帮助进出口企业节约汇兑成本,降低汇率风险,优化汇率风险管理,减少货币错配。据估计,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会为企业降低2%~3%的换汇成本,那么如果这一政策果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有力地提振中国的出口额。而在考虑《办法》对出口的影响时,必须将实际有效汇率的因素剔除。此外,判断实际有效汇率(以贬值为例)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还需要注意“时滞”问题。

二、数据描述和回归估计模型

本文使用2009年1月份至2010年6月份的月度数据。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

回归模型式为

其中是出口额,是迟滞一期的出口额。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

为了研究政策实施对出口的影响,加入了虚拟变量,它以《办法》实施的2009年7月为界限,2009年7月前虚拟变量值为0,之后为1。是实际有效汇率和虚拟变量的交叉项。

如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实施显著地促进了出口,那么虚拟变量的系数将显著地异于0。

三、实证结果

下表给出了OLS的回归结果

***表示在1%的置信度下显著异于0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前的系数值符号为正(1.18),显著异于0。这表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会大大地促进出口贸易额。

下面着重关注虚拟变量前的系数。虚拟变量前的系数表明的是政策的实施会多大程度上刺激出口额。检验的零假设是。实证检验表明,虽然该虚拟变量的系数为正(135082.6),但t检验值只有1.135459,比较小,即使在10%的置信度下依然不能拒绝零假设(拒绝的概率是0.2784),即在统计上不显著异于0。即,政策的实施对出口额的促进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

交叉项前的系数在统计上也是不显著异于0的,交叉项对出口的影响也不是显著的。

四、结论

根据上面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实施并没有像政策制定者希望的那样,显著地提振出口。可能的原因是贸易伙伴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较低,在东南亚虽有“小美元”之称,但毕竟尚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对人民币的不偏好抵销了一部分汇兑成本降低带来的正面作用。另外,政策的实施是否真的降低了汇兑成本和风险,降低多少,成本降低的正面影响是否足够大,这些都值得商榷。比如香港的进口商进口大多是为了出口,用人民币结算反而转接了汇率风险,增加了汇兑成本。

参考文献:

[1]Kristin J. Forbes,Why do foreigners invest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0

[2]马章良.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金融与经济.2009

[3]郑鸣等.汇率稳定.货币市场均衡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009

[4]杨小军.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与人民币国际化.上海金融.2008

[5]华民,刘佳.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和中国的应对.世界经济情况.2008

[6]华民.中国通货膨胀的性质及其治理的方法.世界经济情况.2008

[7]华民.从越南的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学到点什么?世界经济情况.2008

[8]华民.美国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与中国的对策.世界经济情况.2008

[9]蒋云明,张爱武.外汇占款的流动性过剩效应.一个基于交易方程式的度量方法.财贸经济,2008

[10]华民.应对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开放战略.学术界.2007

[11]何慧刚.中国外汇冲销干预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研究.财经研究.2007

[12]李治国.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结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13]何国华.西方货币国际化理论综述.经济评论.2007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7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际贸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必然要求。针对人民币资本账户尚存在管制的现状,本文通过重新界定货币国际化与货币自由兑换的关系,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举凡大国经济,均对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持有浓厚兴趣。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影响力日益提高、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这些都使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金融领域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目前,在人民币资本账户尚存在管制的情况下,探寻人民币的国际化策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货币国际化与货币自由兑换关系的再认识

在货币国际化的含义中,对“国际货币”的理解是个关键。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的发展和扩大的结果,最初是依赖于货币本身的价值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自由货币”。但随着经贸发展和政府的经济干预职能的强化,货币就越来越依赖于政府信用和政治权力的支撑,“自由货币”逐渐过渡到“国家货币”。而国际性货币是随着各个经济体合作和依赖关系的加强,由某国货币突破该国国界进入流通范围形成的。

最初的国际货币本是信用货币,凭借其银行券身份可自由兑换成金银而被人们信任。但黄金非货币化后,国际货币因退化成不兑换纸币,其本身价值微乎其微,已经不可能有自由货币所具有的价值尺度、价值储藏以及世界货币的职能。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对应于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国际货币也就可以分别使用于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和国际投资三大领域。因此,从货币的需求和货币购买力的角度,国际货币可定义为在世界市场上被普遍接受并使用的,能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三大领域中承担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职能的货币。

从国际货币的定义出发,所谓货币国际化是指某种货币由国内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的过程。从货币国际化的程度上看,有部分国际化和完全国际化之分。部分国际化是指该货币在国际经济中发挥有限的作用,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或贮藏手段;完全国际化是指该货币在国际经济中,既是流通手段、又是支付手段、而且还是贮藏手段。笔者认为只有完全国际化的货币才能称之为国际货币。

而货币的自由兑换是指一国货币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货币,不受限制地按市场汇率兑换成他国货币的过程。一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第二阶段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第三阶段是政府对并不发生跨国交易的、境内居民的本外币自由兑换也不进行限制,即充分的可兑换阶段。一般而言,一国货币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即为可自由兑换货币。

一段时期以来,许多理论工作者把货币自由兑换作为货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其实这是由于混淆了国际货币与货币国际化的概念形成的误区。根据上文我们对国际货币与货币国际化概念的界定可知,货币自由兑换是国内货币转变成国际货币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实现自由兑换的货币才能在国际经济中充分地发挥货币职能。相反,由于货币自由兑换和国际化都是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结果,货币的自由化是有层次的,货币国际化作为一个国内货币向国际货币转变的成长过程,也是有阶段性的,两者有着时空上的伸缩弹性,因而可以在时间空间上同步推进。所以货币自由兑换并非货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在货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之前,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策略推进货币国际化的进程。

二、资本项目管制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我国经济长期增长和政治实力提高后的必然选择,符合我国国家发展的战略利益需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意味着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的确立,表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参与制定规则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一种国家政治力量的体现,也是一种潜在的国际经济资源。

人民币目前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由于理论误区的存在,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受到极大限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早在1996年底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前几年,人民币已经在周边国家中开始流通。如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边境贸易中,人民币是唯一能接受的支付和结算货币,而且还形成非正规汇市行情;有的国家(如越南,缅甸),人民币甚至可以全国通用。香港澳门回归后,人民币俨然已成为当地的合法货币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远快于人民币自由化进程。可见,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不严格受限于资本账户的可兑换。从主要国际货币的形成历史看,一国货币国际化应具备的条件主要有:经济规模以及外贸规模在世界总量中占的比重大;在世界政治中具有较强的地位且能保持长期的稳定;该国货币的价值长期稳定且国际信誉良好;货币和金融市场发达等。结合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不难看出人民币的国际化已初步具有了现实基础。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强劲,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经济总量和贸易规模仅次于美、日和欧盟。商品进出口大幅增长并持续保持顺差,国外对华直接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2002年后我国年吸引外资都在500亿美元以上,稳居世界第二位。此外,中国在海外兴办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经营也由单一贸易性逐步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中国在海外的企业遍及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总资产已突破2万亿人民币。外汇储备增长十分迅猛,国家外汇储备名列世界第一。充足的国际储备为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外汇市场和汇率的相对稳定打下了基础。由于有了这样迅速增强的经济基础,尤其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多年顺差,使人民币长期处于硬通货地位,大大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我国金融制度与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1996年12月,我国成为IMF“第八条款”国,人民币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金融法规,为金融机构运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规范和保障,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正朝着有利于人民币自由兑换乃至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三、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资本项目管制的放开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欧洲国家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走到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平均花费了16-20年的时间,因此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为此,从目前到资本项目全面开放之前,我国宜结合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1.继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从根本上是该国经济实力的一种反映。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实力越强,越不易受到经济波动和各种外部风险的影响,其货币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强,给交易者带来的信心越足。另外,规模大的经济实体在国际交易中的规模往往也大,交易规模的大小与交易成本的高低成反向变动关系,交易规模越大,交易成本越低,给货币使用者带来的收益也越大。因此,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减少人民币开放的不利影响,我们必须选好今后的工作方向,挖掘增长潜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谋求周边贸易投资结算的人民币化。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声誉,与这些国家的边境贸易额不断扩大,人民币计价的直接投资也开始出现。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发展与这些国家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和投资,把与我国接壤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作为近期的阶段性目标。为此,我们应加强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和金融往来,研究相关策略。具体实施上,我国可有选择地建立自由贸易区、投资自由化等形式的合作机制,鼓励和推动在与我国边境接壤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与直接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并通过签订正式协议的方式,建立有约束力的规则,使人民币境外流通由民间走向官方,率先在周边接壤国家和地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3.积极稳妥地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还不具备同时完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但这并不妨碍我国有选择、分步骤地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具体的策略安排上,我国可以从资本账户的具体子项和具体国别两个维度,选择资本账户的某些子项,适度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同时选择人民币流通范围较广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试点区域,间接地推动与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4.加快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建设。只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才能为交易者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货币和资金到该市场上,从而为该国货币的国际化创造条件。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目前要做的是:(1)加快人民币国债市场的国际化。国际化的国债市场一方面可作为一个可靠的“资产池”,吸收境外人民币回流,解决突然的回流可能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支持。(2)建设国际化的金融中心。我国应积极推动国内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鼓励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积极发展境外人民币业务。积极创造条件,在一些开放度较高的城市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推动其金融市场功能的国际化。(3)建设人民币的离岸中心。中国可以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把香港培育成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发行国际化的人民币债券,提供人民币的贸易信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5.加强和改进我国的金融监管能力。(1)积极消除金融隐患。近些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始终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银行资产质量不高、地方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立法和执法疲软等。这些金融隐患不消除,将严重削弱我国的金融监管能力。(2)健全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要改变现行的以封闭型、分散型为特点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和健全一体化的开放性金融监管体系,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统一的有效监管,形成稳定的金融市场秩序,保证货币国际化目标顺利实现。(3)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制度。要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统计和监测制度的研究,防范和减少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货币政策决策和保持金融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钟伟.略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J].世界经济,2003,(3).

[3]李瑶.非国际货币、货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J].金融研究,2003,(8).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8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结算货币 产品差异 汇率波动

引言

2013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强贸易大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谋求与世界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关注的热点。我国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一直持谨慎态度,直到2014年4月在证监会批准“沪港通”试点的公告中称沪港通的三方面积极意义之一为“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才首次正式对外直接使用“人民币国际化”的表述。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而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出口商在出口时有三种结算货币选择方式:以本国货币结算(producer currency pricing,PCP);以进口国货币结算(local currency pricing,LCP);以第三国货币结算(vehicle currency pricing,VCP)。在众多的国际结算货币中,为什么要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的内在推动因素是什么?探讨一国货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影响因素的文献有许多,从Swobada(1968)的交易成本说到Grassman(1973,1976)经验法则再到Mckinnon(1979)的出口商品差异性和市场地位决定国际结算货币选择以及Krugman(1980)的国际货币惯性作用。但是早期的研究都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国际结算货币选择分析框架和理论。Obstfeld、Rogoff(1995)的新开放经济宏观学(NOEM)为国际结算货币选择提供新的研究范式。此后有关国际结算货币选择的研究大多从企业出发,研究在企业利润最大化前提下的国际结算货币选择的决定因素。

本文将借鉴Bacchetta与Wincoop(2005)的理论模型的分析结论,来研究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影响因素。Bacchetta与Wincoop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先通过假定汇率波动是唯一不确定变量,其他变量均为常量的情况下,采用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国际结算货币的选择,然后通过放松假定,引入货币供给冲击,建立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分析了国际结算货币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他们认为出口商品的差异性、汇率的波动、出口商品市场份额及出口国经济规模及货币交易成本都会影响国际结算货币的选择。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根据Bacchetta与Wincoop的研究结论,本文认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与中国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出口商品差异性、汇率的稳定性及中国经济规模的大小和货币交易成本的大小有关。在此,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影响因素:

中国经济规模的大小。一国的经济规模越大,表明其经济实力越强,对于进出口商来说,用该货币进行计价、结算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容易在对外贸易中被接受。因此,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小会对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产生直接影响。在此用对我国的名义GDP取对数后与美国名义GDP取对数后的比例来衡量我国经济规模的大小。因所得的两国名义GDP的数据均为季度数据,在此,我们采用高铁梅的插值法将季度数据转换为月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该指标用Rgdp表示。

出口商品的差异性。本国商品的差异越大,出口商将拥有较高的定价权,即采用PCP定价结算。因此,本文在此拟选用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作为衡量产品差异度的指标。产业内贸易指数主要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SITC5-9分类商品的进出口月度数据计算整理所得。产业内贸易指数(Iit)的计算根据巴拉萨(B.Balassa)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

汇率的稳定性。对于汇率的波动性采用人民币与美元的月度名义有效汇率作一阶差分再求标准差来衡量。我们用Ev来表示汇率的波动性。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

交易成本的大小。成本低、便利的交易流动性是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重要条件,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进入国内需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而形成外汇占款,在此,我们使用外汇占款(Fofe)来衡量流动性的大小。外汇占款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为分析需要,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用Lfofe来表示。

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水平的衡量。由于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地域实现路径为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所以,让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是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行的。因此,我们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Cbtt)来衡量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能力。由于我国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业务结构与我国进出口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不适宜使用我国全部的进出口贸易额来考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影响因素。目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主要发生在周边地区和国家: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东盟地区,因此选取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对以上八个地区与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来衡量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发展水平。我们用Rcbtt表示。其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上述各量对应的数据的区间均为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考虑到月度数据有季节变动的因素,故在此采用Census X12方法中的乘数模型对数据进行季节调整。

据此,本文构建如下实证模型:

Rcbtt=α0+α1 Rgdp+α2 Iit+α3 Ev+α4

Lfofe+μ (1)

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因使用非平稳数据而产生的“伪回归”的现象,真实反映各变量间的关系。本文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所选取的5个变量进行ADF检验的统计量均大于临界值,说明序列均存在单位根,数据序列不平稳。因此,需对各变量取一阶差分后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各变量的一次差分序列的ADF检验的统计量均小于临界值,此时该序列变为平稳序列,各变量为一阶单整序列。

(二)协整检验

由于上述变量是一阶单整的,说明该时间序列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对此本文拟采用Johansen检验来判断。采用有二次趋势、存在截距项和线性趋势的检验对方程Rcbtt=α0+α1 Rgdp+α2 Iit+α3 Ev+α4 Lfofe+μ作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表的结果说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本文所研究的变量存在1个协整方程。正规化后的长期协整关系式为:

(2)

上述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经济规模的大小、出口商品的差异性、汇率的稳定性以及流动性的强弱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三)误差修正模型估计

根据Johansen检验结果,Rcbtt、Rgdp、Iit、Ev、Lfoef这五个变量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为说明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我们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来反映。经过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的形式如下:

D(Rcbtt)=-0.015781-0.004024D(Rgdp)-0.304369D(Iit)+0.200239D(Ev)+0.161488D(Lfofe)-0.2426313D(Ecm(-1))

其中Ecm为协整检验后的残差项,结果显示,误差修正系数为负,说明在短期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机制(向量误差修正机制)。误差修正系数为-0.246,说明在每个月,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对其长期均衡的偏离有24.6%得到纠正,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在受到短期冲击后,很快会回到长期增长的路径上去。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进一步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在时间上存在着先导-滞后关系,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来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的结果可知,汇率的波动性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格兰杰原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是出口商品差异性的格兰杰原因。其它变量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间不存在明显的领先-滞后关系。

(五)实证分析结果

1.经济规模的扩大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提供了物质基础。 从协整检验的结果来分析,从长期看,国民生产总值占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会引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占比增加0.006个百分点,经济规模的扩大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提供了物质基础。首先,一个国家庞大的经济总量可以为该货币的购买力及信誉提供保证,市场更容易接受该货币;其次,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拥有比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更能抵御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干扰,一国货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意味着境外有大量的该国货币存量,较大的经济规模可以提供宠大的国内市场,使国内的宏观经济不会因为境外货币的回流而受到影响。

2.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是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重要保证。由协整检验的结果可知,汇率波动预期升值一个百分点,将引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增加0.737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是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重要条件。《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白皮书(2013年度)》中的调查报告显示七成受访境内客户将规避汇率风险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首位优势,多数境外客户则将币值是否稳定列为是否接受人民币的最重要考虑。在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8.2765,2013年12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0969,在此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5.7%。不断升值的人民币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声誉,相对于主要国际货币的走势疲软,不断升值的人民币无疑是重要的“避险货币”,这将提高境外对人民币的持有意愿,有助于提高人民币的境外接受程度。

3.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将对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产生直接影响。作为衡量商品差异性的重要指标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指数为增加一个百分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增加1.588个百分点。在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中,要提高我国在出口商品中的结算货币的选择权,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出口商品的差异化来提高出口商在结算货币选择上的谈判权。

因此,上述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看,经济体大小、汇率的升值预期、外汇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的增强、出口商品的差异程度都将对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产生正向的作用。

而在短期内,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对其长期均衡的偏离有24.6%得到纠正,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在受到短期冲击后,很快会回到长期增长的路径上去。此外,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汇率的变动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占比的变化间存在领先―滞后关系。

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Bacchetta与Wincoop的对国际结算货币选择的研究结论,利用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实证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一国经济体规模的大小、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出口商品的差异性、汇率的波动及货币交易成本的大小都将对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产生影响。其中出口商品的差异性、汇率的波动特别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及外汇市场人民币交易的活跃程度对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影响更为显著。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大都具有滞后性且对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波动做出解释。

(二)对策建议

1.提高我国与新兴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额,巩固人民币的周边化、区域化的成果,提升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份额。21世纪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不断崛起,其经济与贸易规模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国际贸易格局,还将对国际货币格局的调整产生影响。金砖国家有许多共同的利益,其合作亦由政治走向经济。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与金砖国家间的经贸关系,促进贸易规模的增长,积极推动运用双方货币进行计价结算,提高人民币在金砖国家间的贸易结算比重。此外,应该充分利用我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互补的特点,积极参与“东亚10+3”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促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降低人民币的交易成本,提高区域内人民币结算的吸引力。

2.稳步开放金融市场,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发达与开放的金融市场是推动人民币国际计价结算的重要条件之一,虽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自开展以来进展迅速,但是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滞后将影响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进一步发展,为促进人民币在境内外的互动流通,我们应建立起具有一定广度与深度的开放的金融市场。此外,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促使贸易伙伴接受人民币的重要因素,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弹性目标不是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风险,而是稳定的人民币弹性。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下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则有助于抑制投机,减轻“国际热钱”对汇率的扰动。

3.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的议价能力。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商品中占有较大份额,我国应对这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较强的商品在产品设计、品牌塑造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生产和销售,确立其在外贸中的定价权。此外,还应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商品的附加值,促使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动现有国际贸易结算体系改革。现有的国际贸易结算体系诸如SWIFT系统和CHIPS系统都是基于美元和欧元的结算,这相当于对人民币进行结算设置了进入壁垒。我们应该由政府主导来改革现有国际结算体系,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美元跨境支付结算系统(CHIPS)的相关经验,采取商业模式操作,建立新的跨境贸易人民币支付系统CHIPS(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s System),提高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资金的效率,降低清算成本。

5.有序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全球布局,增强人民币的流动性。在中国境外投资迅猛增加、跨国公司主导贸易以及中国资本账户有所管制的情况下,人民币发达离岸市场将是中国境外企业、主要贸易伙伴获得人民币资金、进行人民币投资的主战场。由于中国与拉美、非洲的贸易、投资关系日益紧密,人民币贸易结算和金融产品交易规模快速增长,仅依靠中国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来提供各种服务已经大大不足。因此,要大力推动中国台湾、新加坡、伦敦等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加快在非洲、拉美等更广泛的范围内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例示布局,提供多样化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及人民币衍生产品,增加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的流动性,提高使用人民币的便捷性和效率,为增强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吸引力提供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Bacchetta、Philippe、Eric van Wincoop.A Theory of the Currency Denom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5,67(2)

2.殷剑峰.人民币国际化:“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还是“资本输出+跨国企业”―以日元国际化的教训为例[J].国际经济评论,2011(4)

3.李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2)

4.余永定.从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看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经济评论,2012(1)

5.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许祥云.国际贸易中标价货币使用的理论进展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上海金融,2010(1)

8.李建军.对人民币国际化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的研判[J].国际金融,2013(2)

9.谢清河.跨境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商业研究. 2012(4)

10.罗忠洲.跨境贸易计价货币选择理论:文献综述[J].国际经贸探索,2012(6)

11.魏巍.跨境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第一步,谋求人民币跨境结算新机遇[J].资本市场,2009(8)

12.马骏.亟需建立新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J].新财经,2012 (6)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9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收益;成本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分析:一个文献综述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4日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贬值,欧洲债务危机也使欧元非常脆弱。大家都普遍意识到以第三货币交易的危险性,因此希望改善国际货币环境,推出新的世界主导货币,而人民币在此时跃入人们的视野。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目前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同时也是因为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责任感和魄力。2000~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超过20%,高于美国。在全球贸易下降12.9%的情况下,中国进口值仍然超过1万亿美元,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本文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进行一个简单介绍,然后主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风险进行综述。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在1996年中国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正式拉开序幕。目前人民币主要是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作为计价单位,在境外的流通也主要是在这些国家,而且作为贮藏手段,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逐步上升。此外,我国还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央行货币互换协议。

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需要一个离岸企业和机构能够进行人民币买卖、投资和避险的场所,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成为必然的选择。2011年我国开始允许试点境内企业以人民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这是央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项重大举措。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依然处在初级阶段,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不仅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差距,而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差距,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杨成长、单豪杰,2011)。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许多专家学者都已经进行了分析,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将会降低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国际贸易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这不仅使企业免于遭受汇率波动的损失,同时还减少了货币兑换的成本(高海红、余永定,2010;李嘉,2011)。出口企业用美元结算手续比较繁琐,而且还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些成本对处于微利的企业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人民币结算减少了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曹红辉,2008),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郑锐敏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大大减少我国因为使用外币所造成的财富流失,同时为我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从而有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显著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从而大大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推动我国金融服务行业的扩张(李琳,2011)。因为在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之后,我国金融机构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更容易获得人民币资产。郑木清(1995)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的海外投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在国际上的投资地位逐步上升,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海外投资收益,同时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还会加速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高海红、余永定,2010)。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后将有助于我国分享国际铸币税(高海红、余永定,2010;李嘉,2011;李琳,2011)。Cohen(1971)认为,一国所获得的国际铸币税的规模从根本上取决于该货币的国际垄断地位,垄断地位越高,铸币税收入越大,可替代货币越多,净收益就会越少。经我国一些专家测算,一旦人民币国际化以后,我国每年从中获得的铸币税收益至少可以达到25亿美元。高海红、余永定认为,尽管我国目前还没有收取国际铸币税的计划,但这至少可以减少我国对美国支付的铸币税。张宇燕和张静春认为,国际货币发行国除了可以获得铸币税收入和本国金融收益外,还可以影响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获得国际货币市场的定价权。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实现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值保值。(高海红、余永定,2010)。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有收益也就必然会有成本,人民币国际化也是如此。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目前我国只开放了经常项目和部分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并未完全放开,虽然这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充分条件却是一项必要条件。资本项目自由化和本币一定程度的可自由兑换是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我国目前金融体系尚比较脆弱,资本市场的规模有限,任何重大的跨境资本流动都有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而且容易遭受国际投机者的攻击(高海红、余永定,2010)。尤其是当人民币国际化后,如果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偏离名义汇率,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此外,王向龙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加大,增加了汇率的不稳定性。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必须不断买入外汇,这将导致经济稳定和汇率稳定之间充满矛盾。

其次,李嘉认为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首先必须输出本国货币,为他国提供足够的流动性,这就势必会使我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和资本外流,也势必会恶化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降低国内可用资金量。但我国的金融机构竞争力不强,金融体系仍然很脆弱,资本市场不发达,资本项目放开后大量资本流动会冲击我国金融体系。何帆、张斌等也认为过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中国政府必须加快开放资本项目,国际资本在短期内大量流入新兴市场国家会使中国面临更大规模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冲击。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后可能会增加征服宏观调控的难度。李琳认为,在“三元悖论”存在的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人民币国际化后,在国际金融市场流通的人民币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减弱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钟伟也指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的金融政策就要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失去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三、结束语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极其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李稻葵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15年。人民币国际化必将会受到很多阻碍,由于我国现在的汇率管理制度和利率体系,使用人民币结算会为投机和套利提供机会,使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难以持续下去。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给我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国际化带来的收益远大于其成本(高海红、余永定、李嘉等)。人民币国际化起步阶段虽有风险,但也应考虑到潜在的长久收益(王信,2011)。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经之路,也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然结果(李嘉、马章良、任哲等)。

虽然目前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成果,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入,势必会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由于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中很多问题难以量化,因此现在的研究中几乎都只能进行定性研究,而很难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着重分析从数量角度以更加明确具体的方式来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及收益,保证其客观公正性,从而有助于我国为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准备,顺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稻葵,刘霖林.双轨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J].中国金融,2008.10.

[2]马章良.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09.5.

[3]任哲.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及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8.12.

[4]高海红,余永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J].国际经济评论,2010.1.

[5]凌敏.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J].现代商业,2009.4.

[6]李嘉.人民币国际化分析及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11.9.

[7]李琳.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分析及推进策略[J].金融纵横,2011.2.

[8]杨成长,单豪杰.证券市场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9.

[9]何帆,张斌等.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现状、前景、问题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1.3.

[10]郑锐敏.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收益分析[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7.

[11]王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收益研究[J].国际贸易,2011.8.

[12]张宇燕,张静春.货币的性质与人民币的未来选择[J].当代亚太,2008.2.

[13]曹红辉.人民币区域化的新进展及发展态势[J].中国金融,2008.10.

[14]钟伟.略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J].世界经济,2002.3.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10

关键词:人民币跨境使用 MEC均衡 “不可能三角”理论

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试点,三年来,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已超过4万亿元,跨境投融资人民币结算也在稳步推进,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国际结算的第二大币种。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关于在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全实现之前,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顺序是否合理、步伐是否过快的质疑。持汇率市场化优先的观点认为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有风险的,只有价格合理以后,资本大进大出的可能性才会消除,大量的投机活动才能够避免,这两者完成后方可考虑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持资本项目可兑换优先的观点认为只有实现了可兑换,供求充分表现出来,汇率找到真实的价格水平,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和资源配置的功效,其后方可考虑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还有观点认为人民币跨境使用会放大资本流动风险,增大货币政策调控难度,降低政策有效性,因而主张谨慎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跨境使用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之间是否有必须遵循的先后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如何,对货币政策调控有怎样的影响,可能基于不同的立足点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本文以“不可能三角”理论引申的MEC均衡为前提,构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衡量模型,通过将汇率纳入模型进行理论推导,证明汇率弹性增强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提高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也即人民币跨境使用,但相互间不存在先后关系。利用开放经济IS—LM模型研究人民币跨境使用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人民币汇率弹性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均是积极正向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改善了MEC均衡,提高了政策组合的效率。

一、“不可能三角”理论及MEC均衡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实现两个,即“不可能三角”理论。

蒙代尔本人曾强调“不可能三角”理论体现最好的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他们均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在实施财政扩张时能够保持货币紧缩,很少有发展中国家适合同样的结论。国内有观点认为,在全球化和资本高度流动的今天,即使浮动汇率制也不能保证资本流动均衡,更不能保证货币政策独立性,“不可能三角”可能已演变为“不可能两边”,即独立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的选择,甚至“不可能一点”,即不可能有完全独立的货币政策。还有观点认为欧元区的实践似乎否定了“不可能三角”,欧元区实行统一货币,相当于各成员国保持一比一的永恒的、固定的货币兑换关系,等于是固定汇率的极致形式;由于是同一种货币,所以资本在各成员国之间流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相当于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欧洲央行的存在,使得各成员国完全丧失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的这个三角组合,就是固定汇率、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完全丧失独立的货币政策的结合,但欧元区还是陷入了目前的困境。

“不可能三角”理论认为政策组合只存在三种情形,也称“角点解”(如图1),区域4为不可能三角,1、2、3部分是相互兼容的三角形,各代表一个角点解,其它政策组合都是不存在的或不可持续的,导出的政策涵义就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实际情况更多的是政策间彼此的协调和折中,即“中间解”。构造指标体系(M,E,C),分别衡量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资本流动自由度,M、E、C∈[0,1],将“不可能三角”扩展,即从角点分析扩展为量值分析。如图2所示,三角形中任意点Y(M,E,C)到三边的距离分别是1—M、1—E、1—C,设等边三角形的高为1,可以得到(1—M)+(1—E)+(1—C)=1,即M+E+C=2。不论三个变量取值如何,MEC等式暗合了“不可能三角”的内涵,处于均衡状态,称之为“MEC均衡”,均衡的具体形态因变量的值不同而有所差异。

利用MEC均衡,可以对一些经济事件的内在成因进行新的解读。比如目前欧元区的困境,虽然欧元区国家在欧元区内以汇率固定、资本自由流动和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组合实现了MEC均衡,但在欧元区外,却以欧元与其他货币汇率的不稳定、欧元区内外资本流动不完全自由和欧元区国家普遍丧失独立货币政策的形式违背了MEC均衡,危机的发生从而不可避免。同理,对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的观点认为是钉住汇率制度,有的观点认为是资本项目尤其是离岸市场开放过快,等等,而从MEC均衡来看,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在于实施盯住汇率制度的同时过快开放资本项目,导致了对均衡条件的偏离,是政策协调而不是单一政策出了问题,危机实质上是对这种偏离的一种破坏性修正。

由此可以看出,汇率、资本项目可兑换作为单个政策变量处于什么状态不应该成为界定其是否合理的标准,必须在MEC均衡的框架下,才能说政策组合达到了最优。这启示我们就人民币跨境使用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关系看,未来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会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会日益完善,这些将为人民币跨境使用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但在承认MEC均衡约束存在的前提下,C和E两个变量值的变化势必导致M即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变化,使货币政策操作相应进行调整,对人民币跨境使用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到底如何,本文将通过构建人民币国际化定量指标来进行推导。同时,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扩大,将使我国经济主体越来越多地以本币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和国际借贷,从而增强应对汇率波动的主动性,提高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需求、货币供应量、资产价格冲击的有效性,改进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即会优化MEC均衡。

四、结论

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先后关系,目前我国同时推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跨境使用,既符合我国的国情,有效利用了外部机会窗口,也是具有理论基础的。持续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主要障碍不是汇率是否自由浮动、不是资本项目是否可兑换,而是我国能否协调处理好改革开放的整体关系,确保我国经济实力的全面稳定增长和战略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国峰.第一排:中国金融改革的近距离思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380

[2]易纲,汤弦.汇率制度“角点解假设”的一个理论研究[J].金融研究.2001(8):5—17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11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结算;国际化指数;货币互换协议

1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概念解析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我国的人民币不受世界各国的限制,在中国境内外进行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可以用来计算商品的价格、进行国际贸易结算以及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个过程。根据人民币国际化定义可以看出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民币可以在境内和境外自由流通,消费时可以直接用来支付。第二,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人民币作为计价单位,用于中国的产品进出口贸易买卖双方都同意使用的计价货币;可以用人民币进行国际贸易的结算。第三,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可以维持我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对于衡量人民币国际化,人大的国际货币研究所编制了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该指数能够客观的描述我国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当中实际使用程度的一个综合的量化指标。一国的国际化货币应该行使的功能如下:一是值尺度职能,在国际贸易中作为计价货币;二是交易媒介职能,政府可以干预外汇市场以及把国际收支逆差进行融资;三是价值储藏职能,是人们愿意持有的在需要消费时才使用的货币。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有以下四点:第一,大大降低人民币汇率风险;第二,有效的降低外汇储备或外汇储备增量;第三,增强我国的金融机构在全球的竞争力;第四,继续建设和完善我国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此外,还有降低中国企业交易成本、加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坐收铸币税等说法;无论如何,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是降低汇率风险和减少美元外汇储备(增量)似乎是各界的共识[1]。

2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

如今,我国作为全世界的第二大贸易国,人民币也成为了各国融资和经济贸易支付的货币。2009年以后我国和多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这可以保障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2017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新西兰储备银行续签了有效期为3年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为250亿元人民币/50亿新西兰元。从2009年3月11日中国和白俄罗斯签订了3年期的200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起,我国陆续与世界各国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规模达35352亿元,中国通过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可以规避贸易结算过程中出现的汇率风险。实施货币互换可以有效缓解汇率波动问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简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稳定性和公信力[2]。2016年10月1日,我国人民币正式进入SDR成为储备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且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快速的发展,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中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最后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也在不断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也与2015年在上海正式运行,提升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效率和安全性。中国也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有力的支撑。一国的国民生产总收入也影响货币的国际化,而张光平(2011)使用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中的交易占比也描述了货币国际化程度,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的整体国际化程度[3]。表1是2015年世界前20个国家的国民总收入和2016年该国的货币在外汇市场交易比重分布,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5年美国的GNI仍为世界第一,我国仅次于其后;我国在外汇市场交易比重和美国英国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3国产航母和C919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3.1国产航母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从全球来看,美国作为世界强国让其美元不仅成为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最多的货币,而且也是外汇交易使用的货币,美国使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与美元挂钩。美元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世界货币,美国不仅有其经济实力和相关法律的保障,还有其强大的军队来维持其国际主导地位。2017年4月26日我国国产航母成功的下水,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的军事实力,航母的建造能够有效的保护和支持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不断前进。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对外贸易中安全地使用,只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保障贸易中的安全,美国的航母为美元在全球贸易中提供了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逐步前进,不论是在贸易方面还是在海外投资方面,我们需要自己的航母来保护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海上贸易之路,从而顺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因此,国产航母对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来说起到了保护和促进的影响。

3.2C919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加强,也促进我国产品不断出口到其他国家,提高了我国的经济。随着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款国产民用飞机顺利起飞,意味着我国航空业又进入跨时代的阶段。它的成功首飞,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如今全球订单达517架,这极大地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同时也会促进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加强人民币在国际上地位。作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的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直接投资流入国和第三大的直接投资流出国。因此,C919的成功首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4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意义

4.1从经济方面分析

(1)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增加铸币收入,如今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因此美国才可以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正如2003年伊拉克为美国提供了铸币税;如果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来提高收入。(2)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有效的降低我国外汇储备的损失,目前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外汇储备压力,人民币国际化后就会成为一种储备货币,因此以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能够有效的减少和降低我国外汇储备所面临的外汇风险。(3)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合理有效防范和降低面临的汇率风险。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下,我国贸易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在国际贸易仍然以美元结算,这就增加了汇率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可以进行国际结算,降低了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中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和货币交易成本。

4.2从政治方面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增强我国的影响力。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国,较快的经济增长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同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的举行,也使得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更加密切,这有利于我国对外经济水平的提高,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交往中获得更大的政治经济话语权增加筹码。

4.3从社会方面分析

在当今世界多元化条件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会选择出国旅游或者求学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兑换外币,这无疑会增加出国的成本,如果人民币国际化后人们能够在境外直接使用其支付,这会大大的降低出国换汇的成本。

5促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提出:“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可兑换、可自由使用程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人民币资本走出去。”展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使用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双边货币合作将继续稳步开展,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规模将进一步增加(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我们知道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是离不开承担国际货币的国际贸易计算价格,国际计算和支付,最后成为储备货币的这些重要功能,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要使人民币币值更加稳定。蒙代尔认为,一国货币想要成为国际货币,取决于人民对该货币稳定性的信心[4]。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构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汇率体系,使人民币区域化,继续和周边国家或地区签署货币协议,鼓励人民币在海外的流通,实现更多的人民币自由兑换;也要促进金融市场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不断发展,在经济方面,应该逐步开放我国的资本项目,促进对外投资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周边国家用人民币购买我国政府债券或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所谓强国出强币,货币的问题也是一国政治问题,因此我们还应该继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实力。尤其一个国家的政治实力因素是该国本币推行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而一个国家政治实力的构成不仅包括该国的政治、经济因素,也包括该国的文化因素[5]。同时一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结语

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我国在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我国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人民币的币值,人民币国际化也应在加强中国经济实力和经济影响力的基础上,循序渐进[6]。纵观全球,人民币国际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抓住全球化机遇,只有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军事实力来保护我国的利益,这样才能增强人民币在国际的地位,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让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这一中国梦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余永定.再论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经济评论,2011(05).

[2]陈海然.谈人民币国际化问题[J].时代金融,2011(02).

[3]张光平.货币国际化程度度量的简单方法和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升[J].金融评论,2011(03).

[4]顾嵩楠.浅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J].东方企业文化,2013(05).

[5]张群发.美元霸权和人民币国际化[J].经济经纬,2008(02).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12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外汇储备

前言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不断升温。国内外一些主流经济学媒体、政府官员以及著名的经济学家都纷纷加入到人民币汇率的大讨论之中,对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观各方争论观点,主要有三种:人民币升值论、人民币稳定论和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人民币温和升值论)。

一、人民币升值论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较早言论,一是2001年8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中国的廉价货币》;二是在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上的文章《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中国的升级》。其后,2002年10月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在《中国因素》一文中提出“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观点,认为亚洲生产商在当今生产全球化的环境下,已经能够影响世界商品的价格水平,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低价输出商品,对世界通货紧缩的影响越来越大,是造成全球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原因。接着不少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政府官员开始在不同场合纷纷鼓噪,力促人民币升值。2002年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HaruhikoKuroda)及其副手河合正弘(MasahiroKawai)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全球性通货再膨胀正当其时》;2003年2月22日,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MasajuroShiokawa)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2003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输出了通货紧缩”。同时,在欧美,健全美元联盟(CoalitionforaSoundDollar)、经济学家毕格斯(BartonBiggs)、伯格斯坦(FredBergsten)、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芬里顿(EamonnFingleton)等以及美国财长斯诺、欧洲央行总裁德伊森贝赫和欧洲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等均认为人民币存在着严重低估,而且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国际清算银行(BIS)在2003年年度报告中,批评了亚洲国家不惜余力地阻止货币升值获取外贸顺差的行为。

主张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原因。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的强烈反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持续低迷,给日本国内的就业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进入21世纪美国新经济的破灭,美国经济进出了衰退期,世界经济走向了萧条,全球笼罩在通货紧缩。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好象黑夜中的一颗明珠,特别引人注目。他们认为是中国向世界输出大量的廉价商品,是造成世界性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第二、持续的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的直接理由。他们认为中国通过严重低估人民币币值,一方面提高出口竞争力,向世界大量输出廉价商品,获取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凭借廉价劳动力吸引大量外资,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巨额双顺差,是造成美国失业增加的原因。第三,他们还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好处。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中国外债压力,可以提高人民收入,用来购买更多的进口产品,可以增加中国货币的吸引力,为国内经济向制造高质量产品转轨提供条件,以进一步加大中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少投机资本的流入。

二、人民币稳定论

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我国政府和国家高级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声明,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安排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选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后我国将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也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本野村证券、蒙代尔(RobertMundell)、麦金农(RonaldMckinnon)、谢国忠等国际机构和学者以及国内学者李扬、光、华民、干杏娣等都认为必须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升值百害而无一利。

他们反对人民币升值,主张人民币币值稳定,主要有以下理由。一是人民币升值信号“失真”,人民币汇率走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存在被严重低估的问题。他们认为在双顺差的构成中,主要是资本、金融项目下的顺差,对外贸易顺差占的比重不大,并且外贸出口增加往往是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增加拉动。二是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他们认为人,首先民币升值会造成出口顺差减少,甚至会出现逆差,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不利于吸引外资。经济增长速度将由此而下降,并对就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其次人民币一旦升值就会形成升值预期,升值预期将导致大量投机性资本流入,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冲击,加大了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最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外消费需求和国内投资具有抑制作用,将导致通货紧缩恶化,甚至会步日本后尘,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困境等。三是中国汇率政策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根源,不能夸大中国通货紧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全球性通货紧缩的灵丹妙药。另外有的学者(如徐明棋)还认为主张人民币升值,是西方国家想搞跨中国经济的阴谋诡计。

三、人民币温和升值论

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人民币温和升值论)的国际机构和学者都认为人民币币值存在低估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中国金融体系的尚不健全,监管能力不高,同时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或自由浮动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们认为应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短期内温和升值,并放宽浮动范围。近来,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张志超、刘遵义、胡六祖、余永定、杨帆、张纪康、许少强等专家学者。

主张人民币温和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一是人民币温和升值对出口和引进外资影响不大。余永定(2003)认为中国对外贸易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导,一般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相当低,在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出口加工企业的赢利性和中国贸易状况不会受到很大影响。胡六祖(2003)也认为,人民币汇率出口弹性非常小,汇率温和调整不会带来出口很大变化。强永昌和尹翔硕(2003)通过实证分析也认为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对出口造成影响。张纪康(2003)认为对华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是追逐市场效应和资源要素效应,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对吸引外资造成很大影响,他认为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正逢其时。二是温和升值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许少强(2003)认为可以通过人民币温和升值,让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逐步释放,以免长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积聚,集中释放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余永定(2003)认为:“认为同坚称人民币不升值相比,人民币小幅升值将大大强化升值预期,从而导致短期投机资本进一步大量流入,以及我们对这种流入无能为力的观点是缺乏理论和实际依据的。反之,人民币小幅升值,逐步释放升值压力则应该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三是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使通货紧缩加剧。王任言(2003)通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与通货紧缩没有必然联系。四是人民币温和升值,可以促使企业技术创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有利于经济长期持续发展。

四、对人民币汇率争论的几点思考

汇率政策只不过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汇率的波动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在一个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人们往往不会太关注日常汇率的波动(除非是剧烈的震荡,对金融体系造成严重的冲击)。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能够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