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时间:2022-01-27 07:53:4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范文1

【关键词】创业保障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就业岗位 就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标识码】A

总理在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作出了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部署。为了激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提高社会就业率,政府提出了“大众创业”的新概念。就业和创业是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有超过13亿的巨大人口数,也有着超过9亿的社会劳动资源,如果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政府必须要将这些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政府的服务性特点,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人们在不断地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给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大众创业”需要政府提供监督和指导,让人们在创业的时候不必拘泥于就业时的各种限制,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放心大胆地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挥出来。

“大众创业”的相关概念

概念的提出。在2014年9月达沃斯论坛的开幕式上,总理曾经发表过以下一番演讲:“中国要做一个开放式、学习式和包容式的大国,借着改革创新的契机,并从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掀起一阵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在2014年的国务院会议上,总理又提议政府要逐步地简政放权,将部分的权利返还给企业,激发创业者的智慧,提高大众创业的热情。在201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再次提出,要把“大众创业”当成全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

“大众创业”的内涵。推动大众创业的目的是为了促使经济良性发展,总理曾说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公共服务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一方面,万众创新的理念可以为社会带来新技术、新产品,能够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另一方面,只有推行大众创业,才能给社会经济主体带来更多的市场,给需要就业的人群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给经济发展带来内在的动力。

另外,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有着相互支持的作用,一方面,只有通过大众创新,给需要就业的人群带来就业岗位,才能发挥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市场主体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众创业又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只有经历过创新的创业,才是真正的创业。

大众创新的深层解读。我国以往的经济发展是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但我国想要真正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只能依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不是依靠几家大型企业进行投资就能完成的工作,最主要是依靠市场的调节。

在推行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时,除了市场要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政府也要积极地发挥自身的职能,做好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将市场的功能和政府的职能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我国经济顺利地进行转型。过去,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而现在经济发展需要依靠创新作为驱动,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之中,任何地方只要有一点微小的变化都可以算作为创新。

“大众创业”的推行现状

大众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国政府已经针对大众创业做出了许多调整政策。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曾言道,政府要开设一份权利清单和一份责任清单,也就是要让政府明确权利和责任的界限,要把现任政府打造成一个服务型政府,将权利交还给市场,把利益返还给人民,为中小型企业和广大创业者敞开大门,完善监管和服务职能,建立一个干净的市场环境。

简政放权。我国政府自2014年开始,行政审批开始化繁为简,这一项举措激发了企业和市场的活力。2014年,仅天津就新增了5.5万户民营企业,同比增长了80%,天津全市的生产总值同比增加了10%,排在全国城市的前列。政府在进行简化审批工作的同时,开始着手建立企业的网上信息化管理,将全国不同企业的信息收集到一个网上信用平台,向全国公示企业的信用评价。政府通过建立一份负面清单,来对市场进行监管,并对不法企业严加惩处。

除了完善监管职能外,政府还同样完善了服务职能,我国政府通过建立电话热线和电视问政制度对消费者进行服务,从53个热线号码增加到12315个,都是政府完善服务职能的手段。除此之外,政府还建立了新职业的技能人才培训服务,提升从业者的自身素质。

扶植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是促进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在2014年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要扩展中小型企业的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的负担。营业改革的增试点将纳入建筑、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并免征微型企业和工商个体户的房屋登记费用和手续费用。

综上所述,在政府逐步地将权利交还给市场之后,“大众创业”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期。

促进大众创业的方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范文2

关键词:创业;创新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经济发展业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几十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1 互联网时代

二十世纪中期,人类发明创造的舞台上,降临了一个可以与蒸汽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叫做互联网。

当互联网在西方的实验室穿墙而出的时候,正赶上中国社会数百年以来的第一次主动的向外部世界开放, 历经农业时代的兴盛,工业时代的落后,史无前例的与世界并行在互联网新时代的行程中。

马云:数字的竞争,才是真正未来世界的竞争。我们在工业时代错失了一个时代,我们不应该错失一个数据的时代,而且今天中国,已经有能力把握这个时代。

截止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3.9 %。农村网民规模达 1.95 亿,城镇网民共 4.93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中国拥有全球数量第一的网民,但宽待网速排名第四十二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激活了一个古老民族,中国是一个互联网大国,但中国仍然不是一个互联网强国。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担任组长。在相关会议上,首次而郑重的提出,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将“网络强国”战略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成功举办,出席开幕式并做主旨演讲,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向世界阐述了“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本质及“共享共治”的全球互联网治网理念,从而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正是要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全球互联网话语体系,在参与全球互联网规则制定上发挥主动,抢占先机,逐渐实现由被动到主动转变,由“规则制定好了,我们加入”,到“主动成为新的规则的制定者、主导者”转变。增强互联网国际话语权,是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方面。

2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的创业

走进网络时代,经济在增长,效率在提升,同时,过去的技能面临报废,曾经的岗位日渐消失,这是互联网重组人类整个经济生活之后,创造的另一番难知善恶的成果。互联网并不创造绝对的死亡,也为变革者的新生提供了天地。

高学历、高收益、高雅的工作环境、高贵的人生气度,这个人群构成了整个工业时代社会制度的基石,他们被称为白领,在过去的周期性经济颠簸中,首先落水的是那些被称为蓝领的低收入人群,白领队伍的成员总能安坐船头。互联网时代的就业震荡却不同了,它几乎首先选择与自己功能相似的职业,作为战胜的对手。2013年,仅全球最大的二十九家银行就裁员十六万人。有大约百分之二十八的工作岗位存在消失的风险,在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保险业等等,这些岗位将在五年之内被计算机所取代。

你可以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三十年,直到你五十岁的时候,突然间你被一台计算机给取代了,你甚至会在三十岁就被计算机取代了。这是个绝对丰裕和绝对剩余的时代,最终被剩余的,会是人吗?

机器人将替代人类50%的工作。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代替出租车和卡车司机,记者也有可能下岗,Narrative Science是一款自动叙事软件,只要输入故事的大概,就可以根据原始数据丰满文章。如果有一天此类软件能够集成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就会写成更精彩的文章,编辑和记者就可以下岗了。高考机器人2017年要过一本线,2020年考上北大清华。人类没必要那么惊恐,因为机器人代替人类今天的工作并不代表我们人类明天不能创造新的工作。

新技术、新时代、一定同时在提供着新岗位、新职业,但最终是消失的岗位更多,还是新生的岗位更多,我们还要期待与新时代相匹配的社会调整能力。社会变革要比技术变革缓慢得多,有时甚至一两代人的时间,才能真正弄清技术革命带来了什么。

1.大学生创业

2012年初美国政府宣称,要在未来四年内,在全美一千所大学引入创客空间。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咖啡馆,聚集着一批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只需每人每天一杯咖啡,就可以享用免费的开放式办公环境。

大学毕业生王盛林创办的北京创客空间活跃着八百余人,他们通常都集中在网络平台上,对来自他们周边或自身的需求筛选、创意、设计、制作,试图成为走进别人的生产线的产品。

在一场四十八小时的创客比赛接近尾声时,一款借助传感器以振动方式为视障人士指路的导航手环已破壳而出。

随着3D打印、激光切割机等新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摆脱了资金、设备、场地等老时代桎梏,动手描绘胸中新产品的丘壑。这些无数年轻人无数新念头活跃的地方可能成为新的国家竞争战略的一部分。

目前中国约有5600多个创客团队。南开大学的创客空间达到5000多平方米,天津中医药大学搭建了上千平方米的创客空间,每年设立100万元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制定了鼓励创新创业的制度,通过一整套体系来促进创新创业,并宽容年轻人在创业中遇到的挫折、失败。成功者只是非常低的概率,创业不是简单的事,创业失败是正常的。当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创业观念定位模糊,资金实力相对短板,创业工作经验不足。为帮助在校大学生创业解决创新、技术、场地、融资等问题,一些高校分别出台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政策,为创业路上的学子们保驾护航。

2.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村淘宝自2014年10月开出第一个村点江西桐庐以来,目前已经在全国28个省份300多个县开出了15000余个村点,并摸索出了一套帮助农村发展的经验。不仅有效带动了青年人返回农村创业,提升了政府对农村电商发展的认知和能力,还通过农产品上行实践了一个又一个的电商扶贫案例,并让经验反哺当地,同时通过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物流建设的投入,真正帮助了农村发展。

村淘最大的财富就是现在的1万多个农村淘宝合伙人。合伙人经历严格选拔,他们年轻、懂互联网,对自己的家乡有着天然的热爱,并且迫切希望回乡创业帮助家乡发展。因此他们不仅用心经营村淘服务站,还自发承担起很多的公益项目,成为村里倡导新生活普及互联网的意见领袖。人才的回流是农村未来发展的根本,他们能够带动更多有思想有想法、懂互联网、懂电商的年轻人回乡创业。这里举一个最近的例子,据南充晚报报道,就单单四川顺庆区的“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合伙人”笔试考试现场,就有1600多人竞争33个农村淘宝合伙人的席位,场面壮观堪比“国考”。

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则是农村淘宝成功的重要因素,农村淘宝在任何一个县域落地之前,一定是先和当地政府沟通,给当地政府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农村电商。

农村淘宝吸引了联合国的关注,村淘成功,意味着将来孟加拉国、印度以及南美洲等很多国家都有可能复制我们的模式,能够推动全世界更多的贫困地区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来自埃及、印度等国家的官员纷纷表示希望来中国参观农村淘宝并交流学习。

只有两种国家,高创新型国家和低创新型国家。因此,区分世界的关键已经不再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是哪个国家能够促进更多这个创新火花。

3 互联网时代下的万众创新

全球七十亿人口中,将近三十亿成为网络人口。一家微博网站一天内的信息就超越了《纽约时报》辛勤工作的六十年;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一天上传的影像可以连续播放九十八年;如今两天积累的信息总和,就相当于人类历史留下的全部记忆。互联网时代,教师怎么教书?医生怎么看病?官员怎么做官?法官怎么裁判?印度,@位数学研究生稳定的兼职收益,是为地球另一端的美国学生辅导课程,这位会计师无需与美国的客户谋面,根据互联网及时递送的数据就可以完成为对方申报税收的业务,数以百计的孟买青年会通过网络视频为纽约的豪宅做夜间保安。

1.人人参政议政

实际上,所有的重要国家,在新时代面前,都在被迫或者自愿地采取着新行为,中国有超过五万个各级政府网站。各级部门微博拥有亿万粉丝,英国政府明确规定,各政府部门,都应当在主要社交网站上拥有帐号,每天两条至十条信息。韩国政府,将自己的政务网站命名为“电子政府”,访问者可以通过订阅E-mail,以电子方式,获取政府的各类文件。

微信5亿,新浪微博5亿,QQ8亿,脸谱12亿,这瞬间崛起的不是数字,而是数字背后的声音和人。2014年1月1日,公安部颁布新规,闯黄灯要被扣六分,超过一亿私车拥有量,超过两亿机动车驾驶人,新规实施的早高峰刚过,网络上就开始浪潮般涌出关于黄灯的悲喜剧,带有“黄灯”标签的微博,始终排在热门搜索首位,新浪微博仅1月1日一天,有关黄灯的微博多达近十万条,网友在微博上传的因黄灯急停发生追尾事故有一百多起,在微博上发散着,在论坛里碰撞着,在微信中流淌着,互联网汇聚的声音,瞬间吸引了举国上下的注意力,也迅速从街头路口,汇聚到国家决策层,1月6日,新通知下发,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给予处罚,从新规实施到下发通知修订,仅仅相隔五天。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没有任何媒介能够让任何人,在比自己能够聚集的人群,更大的范围内发表自己的看法,而现在突然之间,你可以在博客、微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数百人,数千人,甚至数百万人都能看到。人人都有自己的声音,即使你是矮矬穷,委身于地下室,你却和那些坐在游泳池里的高帅富,有着同样的声音,只要你能上得了网。现在很多人参与到了决策之中。

2.领导干部常上网看看,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2016. 4.19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要善待、善用、善管、善治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的造福国家和人民。”如今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网络越来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多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传递社情民意的新平台。网络是落实为人民服务理念的重要工具,也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更需要心怀爱民之心,多做利民之事。对老百姓通过网络反映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应切实办理解决;对网民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并尽力落实;对网络上的各种传言,应及时回应,建设“网络新政”。 学会从网络上汲取民意,并积极回应民间的质疑,已成为信息化时代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素质。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重视网络、融入网络、放下“架子”、接触网民,决不能把自己放在网络之外做旁观者。这既是对网民的尊重,也是政治智慧的体现。

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3.工作创新

在家上班。早在20多年前,美国IBM公司便开始了一次全新的探索。它成为最早倡导在家办公计划的全球性公司之一。

在确定的工作日,无论你居住远近,都要在确定的场所去度过确定的工作时间。这成为所有现代城市人运动的铁律。这种力量在所有的大都市里都创造了一个词汇,叫高峰。

今天,IBM共达12800员工开始回家上班,这是它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2011年在美国,IBM的在家办公计划就节省了大约24000多万升的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五万多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惠普,甚至联邦政府,都在探索弹性工作制的实施。在美国不再拥挤在交通高峰,而回到家里工作的人群,已超过1300万,比1999年增长了44%。今天,人们希望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希望工作有更多的灵活性。互联网提供的自由空间,让人们不仅摆脱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人们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今天的美国,有1600万人成为更彻底的自由工作者。他们不再和某一个组织保持归属性的关系,他们为互联网带来的所有机会而工作。新工作就在案头的电脑上,就在掌中的手机里,就在行走的街头,就在被称为碎片化的所有缝隙中运行。

互联网时生的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而同时组织机构的寿命却越来越短。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比我们工作的组织存活的时间长,以前那种一辈子一份工作的情况越来越罕见了。

现在的趋势是,组织更加需要有才华的人,而有才华的人没那么需要组织了,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高效生活。组织需要人才,而人才不再那么依赖于组织。

参考文献

[1]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天津经济课题组 天津经济 2015年05期

[2]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张前荣 宏观经济管理 2015年06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范文3

中国创业天使节围绕“即经实业,再学创投”为主题,与会领导和各界参会人士共同探讨互联网+的创业经验、培育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天使投资领域,助力传统行业转型。

开幕仪式上,与会领导出席并致词,著名创业家、企业家、投资家袁岳、杨振宇、林纹如、沈毅、吴小平、陈荣、陈琦伟、童家威、唐嘉成、杨赞松、丁钢、顾冰等出席创业天使节活动。

5i CENTER:利用存量商业资源发展创客空间

作为上海市正式向全社会宣布关于加快建设面向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后揭幕的第一个创新中心,5i CENTER利用存量商业商务资源发展创客资源的方向具有标志性意义。

闸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斌在5i CENTER开幕仪式上说:“我感觉到创业已经成为我们社会流行的一个认识,创业成为我们整个国家发展的潮流。我们今天这个活动就符合了这种潮流,它一定是有证明力的。目前,主动对接上海优质资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篇文章,是闸北深入贯彻中央市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全新要求。也是闸北积极顺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加快迈向创新驱动的迫切需要。”

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侯劲先生在对5iCENTER的开幕表示祝贺的同时,肯定了飞马旅在众创空间上的新尝试,并表示张江管委会像支持飞马旅一样促进创新创业活动。

5月25日,上海市正式向全社会宣布,上海关于加快建设面向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5i CENTER的揭幕正是在这个意见之后第一个揭幕的创新中心。上海市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女士在讲话中强调:“飞马新立方是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会同各个部门全力支持的第一个利用存量商业资源发展的创客空间,我们希望这个模式不仅在闸北区可以做,而且我们要在上海复制,也希望在全国进行推广。这也是上海服务全国的体现,能否成功,需要市场的检验。”

2015年,飞马旅将把这种“服务”向全国各地进行扩展,通过具体的“空间落点”――飞马新立方,为全国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打下硬件基础。飞马旅CEO袁岳介绍了5i CENTER 24小时创新创业不夜城和“飞马新立方”未来创业青年的潮酷街区概念。一方面是受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商业业态面临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是创业者的生活与工作状态的交融空间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饥渴。袁岳亦表示:“我们希望所有参与飞马新立方,无论是在项目这个角度参与,或者是在融资端的参与,或者是在空间端的参与,我们共同的参与创造超越三方收益,让居民、政府、创业投资人共赢的社区。我们更希望传递一种精神,一个有归属度的动态创业空间。我们飞马旅就是创业者的服务员。”

爱创业:寻找中国新一代天使投资人

创业天使节现场,天使投资大佬倾囊传授天使投资心得,创业者亲历实案分析,并进行现场模拟投资,体验巡城巴士派对,更有数百家创业企业参与创业集市,与消费者互动狂欢。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政策环境下,中国创业天使节的举办成为企业、投资方、媒体人的多方聚焦,飞马旅与股权众筹平台爱创业,协同商海通和万马堂,与亚商、中路、六禾、赛伯乐等天使投资机构,共同发起“寻找中国新一代天使投资人”,帮助传统行业转型,并与互联网行业接轨。

商海通创始人林纹如在活动现场向企业家们分享了为何要再学投资的重要性,她强调,一个好的投资,能够让商业资源对接变得容易,用企业家之间互助的力量推动商业共赢。万马堂创始人、董事长沈毅说:“我们要了解天使投资 的风险,愿意分散风险,愿意为创业项目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在投资实战中汲取经验,掌握创投之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范文4

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意见》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改革推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千千万万创业者活跃起来,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普惠性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

《意见》强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要素的规模驱动力逐步减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结构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和桎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每年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数量较大,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潜力巨大,但就业总量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凸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使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各类市场创业主体“如鱼得水”,通过创业增加收入,让更多的人富起来,促进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创业创新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创业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善于创造、勇于创业的能力不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加强全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厚植创新文化,不断增强创业创新意识,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

《意见》从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创业便利化、优化财税政策,强化创业扶持、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便捷融资、扩大创业投资,支持创业起步成长、发展创业服务,构建创业生态、建设创业创新平台,增强支撑作用、激发创造活力,发展创新型创业、拓展城乡创业渠道,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多项扶持政策。

今天,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构筑的新时代,这注定又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蓬勃朝气将一扫体制机制障和固有利益藩篱,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昂扬向上的正能量。让我们为创业创新者呐喊鼓呼,真诚地尊重每一份奋斗的价值、每一个创造的梦想,共同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中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范文5

关键词:创业;创新;规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当前,全国正在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简称“双创”)工作,国务院、各省市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河北省会石家庄市也结合实际对“双创”系列政策进行了规制。据了解,随着该市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入开展以及一系列鼓励“双创”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该市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大众创业活力迸发。今年以来,该市各类市场主体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截止到2016年4月底,企业数量自2013年底突破10万户后,首次突破2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82780户,占企业总量的91.18%。本课题组拟就石家庄市“双创”制度实施情况作一分析评述。

一、石家庄市“双创”系列政策出台的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主要依靠资源驱动、投资拉动、出口带动实现高速增长。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资源能源负载过重,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和出口红利大为减弱,以政府投资拉动增长的空间也越来越小。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正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为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创新的重要举措,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引擎。意见后,国家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减免小微企业税费、建立创投引导基金等措施,激励全社会在创新中创业、在创业中创新,形成了新的创新创业热潮。

石家庄市积极响应中央要求,制定实施《关于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促进发展,为加快“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提供有力支撑。2015年12月28日,石家庄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实施意见基础上又制定了一系列《实施细则》。石家庄市政府出台的“双创”扶持政策,明确了任务目标,确定了部门工作职责,从创业创新到孵化成长、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落地、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到创新型领军企业壮大,从草根创业到高端人才引进,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持和服务链条,将推进创业创新工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确立了下来。对创业创新政策进行政府规制,为我市推进“双创”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石家庄市“双创”政策规制的思路及亮点

石家庄市“双创”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一条主线”、“两个导向”、“三个统筹”、“四个立足”的基本思路:

“一条主线”就是围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实现协同创新,促进就业。

“两个导向”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目前虽然我市支持创业创新的一些政策措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政策缺乏系统性、落地性较差,创业创新融资供给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孵化水平较低等突出问题,《实施意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操作、能落地的政策措施;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在具体目标设置上既考虑以创业促就业,又考虑以创新促转型,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三个统筹”就是统筹做好既有政策与新出台政策的衔接,统筹推进高端人才创业创新与“草根”创业创新,统筹政策措施的普惠性和发展重点的差别化。

“四个立足”一是立足改革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优化服务,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二是立足创业创新需求,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有意愿、有想法和有能力的人迈出第一步;三是立足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广泛持续参与到“双创”建设中来;四是立足主体责任明确,各个责任部门都要制定可操作、便利化的实施细则,通过网上申报,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为构建有利于“双创”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依照总体思路,《实施意见》从构建一批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培育一批创业主体、吸引一批高端人才来石创业创新、扶持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一批创业创新园区、壮大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做强一批创新服务平台、成立一批创新金融机构、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十个方面制定了“组合拳”式的综合性支持政策。为确保政策可操作、能落地、便民化,石家庄市发改委、科技局、工商局、工信局、商务局、教育局、人社局等牵头部门分别制定了多项《实施细则》,使每个创业创新主体,都能便捷地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热情服务。同时,市政府还决定由发改委牵头,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各部门落实政策情况、资金安排情况进行研究。

总体看,规制后的石家庄市“双创”政策与以往创业政策相比体现为亮点:一是关于众创空间建设方面,每年设立3000万元补贴资金,对创新创业载体和创业群体分别给予补助。二是关于创业主体培育方面,设立1000万元在校学生创业创新基金,支持市级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在校生创业创新;每年遴选50个持有专利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创客,给予4万元一次性奖励。三是关于吸引高端人才方面,提高科技进步奖奖金额度,将科学技术特别奖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由5万元、3万元、2万元提高到8万元、5万元、3万元。四是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方面,对市级孵化器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绩效评价为优秀的专业管理团队给予20万元奖励。五是关于创业创新园区建设方面,对中小企业科技园区(加速器),给予50万元至100万元的奖励;市级创业示范基地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六是关于创新型企业培育方面,设立2亿元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资金池,1亿元用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引导基金,1亿元用于信用贷款风险补偿。七是关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对利用共享资源进行科技研发的“双创”人员给予50%的费用补助。八是关于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对每个产业发展研究院给予200万元注册资金支持。

三、石家庄市“双创”制度实施的主要内容及创新

(一)进一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门槛,为企业创新升级提供新的活力和动力

石家庄市政府大力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登记流程,转变工商职能,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步伐,降低创业门槛,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一是实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首次出资比例、货币出资比例、出资期限等限制条件;二是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允许众创空间等新型市场主体“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支持集群注册;三是放宽众创空间名称和经营范围登记,允许“互联网+”新业态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使用符合国际惯例、行业标准的用语;四是落实先照后证改革,负面清单之外事项,一律不再设置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五是简化审批流程,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试行电子营业执照、“审核合一”;六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将部分登记事项下放到企业所在县(市)、区工商部门或委托给工商分局(所)负责;七是取消对新型市场主体的日常检查,对轻微违法行为实施非强制性行政指导;九是鼓励京津和其他省市在石设立分支机构,快速高效做好京津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登记服务。

(二)进一步加大创业创新金融政策扶持力度,为建立完备的创新创业投融资体系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创业创新中,资金无疑是最大的“瓶颈”之一。石家庄市为创新企业、“创客”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支持,推行了一系列金融政策,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一是设立石家庄市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由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构建支持创业创新企业发展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分段投资体系,由石家庄市财政出资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石家庄市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细则对子基金的设立条件、机构条件、投资方向及退出机制做了详细规定。二是细化创业创新主体政策性担保机制。由市联创担保公司负责受理政策性担保申请,并对担保费率、担保额、风险补偿等内容做出详细规定。三是设立职业院校在校生创业创新专项基金。由市教育局负责落实每年1000万元职业院校在校生创业创新专项资金,用于产教对接平台、教育实践平台、体验中心建设,开展创业创新培训、举办大赛、课题研究等活动。四是鼓励创新型企业挂牌上市、灵活转版。对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石家庄股权交易所等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成功的,分别奖励200万元、200万元、150万元和30万元,并鼓励企业在多层次市场转版,享受差额资金补助。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鼓励创业创新的相关制度,营造最具吸引力的发展环境,激发最大程度的创新创业激情

石家庄市政策通过鼓励离岗创业与返乡创业,大力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致力营造最具吸引力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最宽广的舞台。一是制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政策提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离岗创业,3年内保留其人事关系且社保待遇不变,职称评聘和岗位晋升权利保留,政策有效期5年。二是鼓励返乡创业。政策规定,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创业,除享受国家、省、市规定的创业补助外,另给予不超1年的生活补贴,标准为每人1000元/月。三是加强市科学技术奖励力度,提高市科学技术奖励资金额度,一、二、三等奖由2-5万元提高到3-8万元,特别奖提高到50万元,对于市级创新型企业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激发企业和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积极性。四是制定小微企业和自主创业创客奖励政策,每年遴选50个小微企业和自主创业创客给予4万元的奖励。五是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力度,推进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对入选国家“”“长江学者”和河北省“百人计划”的人才带项目来该市创业工作,分别给予300万元至500万元的经费支持。鼓励高层次人才或团队来石家庄实施科技成果项目转化,对于带动新业产业发展的给予1000-5000万元项目支持资金。

(四)进一步加快创业创新配套平台的建设进程,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为创业创新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石家庄市政府通过着力打造创业孵化平台、发展做强科技创新平台、拓展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搭建创业创新融资平台,努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由市工信局负责落实创业基地建设审核认定工作,制定了申报条件、要求与程序。二是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奖励,增加了优秀管理团队奖项,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于入驻企业达到30家以上的中小企业科技园区一次性奖励50-100万元。三是由市科技局负责落实众创空间的认定,每年新拿出3000万元作为众创空间的专项补贴。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于利用共享资源进行技术研发的“双创”人员给予50%的费用补助。四是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在已建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基础上增设5家,并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五是鼓励建立城市共同配送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对于单个项目给予不超过总项目投资30%、总额分别不超过200万元、5万元、3万元的项目补助资金。五是搭建创业创新融资平台。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以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域名权等知识产权出资,激发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鼓励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新型专营机构,从事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综上,石家庄市多措并举,通过政府规制,不断完善“双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致力于营造统一透明、规范有序的创业环境,打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但应看到,目前石家庄市“双创”的发动面和参与度还不够广泛,推动“双创”持续深入开展的制度及机制还有待完善,相关工作还需加快统筹推进。石家庄市将通过持续开展“双创”宣传引导、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强化督查考核等途径,将“双创”工作推向深入,进而推动新常态下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简介:申玉兰(1962-),法学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法学、社会学。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范文6

关键词:大型设备;国有资产;开放共享;创业教育;循环资源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57-02

国务院于2015年6月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该意见特别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高等院校作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担负着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项国策、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重要职能。同时,随着“985工程”、“211工程”的开展和实施,高等院校利用专项资金购置了为数众多的大型贵重仪器。一方面,这些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高精尖仪器为获得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开放和共享机制缺乏、宣传和推广范围有限等原因,这些贵重仪器常常被高校内的具体院所和科研团队“束之高阁”、“据为己有”,难以发挥其特别是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的功能。因此,如何有效充分利用高校贵重仪器为大众、万众服务,为创业、创新出力是一项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高校大型贵重仪器的社会开放率低的原因

目前,依据各高校的规章,在采购的流程上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实施专款专用。但当正式验收之后,设备的运行监督和效益分析相比之下就显得松散和无序。在使用环节中通常会造成占用大量资金采购到的大型贵重仪器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间接降低了国有资金的使用效率。

1.思想束缚。由于科学研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高校中,众多的贵重仪器都分散在各个下属学院和研究所的各类专业的研究团队中,团队中相关研究人员经过培训,成为该设备的主要使用者。由于贵重仪器的价格昂贵、技术精密,对科研团队又来之不易,而且许多科研团队的设备使用时间也较长。因此,很多的研究团队认为设备应该“归我独有”,从思想上并不认同设备共享的理念。尽管对于贵重仪器,各高校都有相应配套的使用规定,要求将设备向外单位开放,并应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因此,很多设备拥有人只能“勉为其难”地按照规定要求的最低机时进行对外开放。一旦满足了最低标准,就停止开放。而即便是开放,能够做到跨学院、跨所开放的比例非常低,跨学校,甚至面向社会进行开放的实例就更是寥寥无几。

2.考核笼统。贵重仪器通常都由各学校的设备管理处或国有资产处进行统筹管理。尤其在“985”、“211”级别的高校,专业众多、各研究团队各有所长。仅仅依靠学校的管理部门难以对数量庞大、地点分散的每一台设备都进行详细的使用监控。因此,对于校级管理机构,只能利用每年1~2次的设备使用情况考核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笼统的了解。考核一般项目包括:使用机时、获奖、发明专利和论文、校内外测试收入的金额等。从整体看确实包括了设备使用效益的方方面面,但不难发现,其中与对外共享相关的考核仅限于社会服务机时和测试收入两项。而且对这两项的具体数值要求并不高,并不占主要分数。

3.激励缺失。贵重仪器由于其价格昂贵,社会上的设备拥有总量低,造成维修零件和人工的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某些大型设备。一旦需要返厂修复,单单往返的运输费用就十分惊人。而对于科研团队,每年的经费额度和使用范围都有限制,对于突发性的巨额维修费无力支付。除此之外,贵重仪器由于其精密性,在使用和操作方法上也有复杂的要求。如果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先期培训,仅凭个人经验很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贵重仪器的拥有者就更不愿意将其开放共享,缺乏开放共享的激励。

二、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对贵重仪器的需求

今天的大众创业不再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是在互联网+的现代背景下的高素质、高科技的创业和创新。但大众创业的特点就决定了在资金短缺、人才短缺、经验短缺的现实面前,“创客”们不可能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昂贵的贵重仪器中去。但同时,创业者又面临着对这些仪器无法避免的需求。

1.技术需求。创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必然有其先进的一面。而技术先进性是企业能够立足的根本之一。创业公司特别是科技创业公司,必然在技术上要走在行业的前面。从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团队现状来看,尽管许多团队在建立之初依靠独特的创意、团队的拼搏和协作能够在某个领域取得最初的成效。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没有持续领先的技术作为基石,很快就可能会被市场淘汰或被竞争对手超越。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会迫使创业者将技术不断推向更高的层次。高超的技术需要精密的仪器进行支撑。这种技术上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会造成创业上巨大的瓶颈,有可能将已有的领先地位毁于一旦。

2.国际认证需求。新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将地球变为地球村。许许多多的创业者面对的客户不再限于本地和国内,他们将面临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然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首先要满足相应的国际标准和认证。特别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能否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需要从产品原型设计的一开始就对样机进行测试。倘若不在最初的设计中加入这些测试环节,当产品批量生产之后,若因不符合安全标准而造成退货,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而配套测试仪器的往往属于贵重仪器。

3.教育需求。不同的创业者的知识层次不同使得创业的难度和成功率有着极大的差异,因而全国高校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都在逐步增加创业教育的课程和环节。同时,社会化的创业环境需要高等院校回归教育的本质,面对的教育对象不仅仅是在校学生,而可能是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才。创业者需要知识迅速提升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当知识提高到较高的水平和层次就需要利用相关设备对知识进行验证和拓展。而当此时,创业者若能够接触到得心应手的贵重仪器设备,他们会有一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业的感觉。而恰恰是这种机会能够促使他们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三、利用完善的社会共享机制推进创业

高等院校应利用大型贵重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和共享的机会将教育与国家的创业战略有机地结合。针对上述的种种问题,贵重仪器在开放的各个环节可设置完善的机制和措施对现有状况加以改善。

1.政府介入。单凭某一高校自身的规定,难以对设备拥有者造成有力的约束。政府的经费支付机构在给予经费资助的同时应明确完成贵重仪器的社会服务功能是仪器拥有者的基本义务,扭转传统思想。政府或下属机构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在线的贵重仪器登记、注销、查询和预约系统。系统面向社会开放,形成舆论监督和资源共享机制。设备拥有者应尽可能地最大限度提高贵重仪器开放共享时间。公众可以在线对设备基本情况、技术指标及特点进行浏览和对比。对需要使用的仪器进行在线预约。设备拥有者有义务根据自身条件集中或分散地对使用者进行培训,并颁发培训合格证明或安排能够满足公众测试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代替公众进行设备操作。政府可按年依照在线预约的真实数据对贵重仪器的公众开放机时目标达成度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单位或个人,公示并削减其以后的仪器购置经费额度。

2.基金和保险的支持。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政府应在分配设备采购经费的同时按比例匹配维修和维护经费。高等院校获得此类维修和维护经费后,应以学校为单位将资金集中在一起并建立贵重仪器维护基金。基金的主要目的是支付贵重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和损坏维修费用。由于贵重仪器售后维修价格昂贵,可以参照财产保险的做法由政府牵头与保险公司建立贵重仪器保险。高等院校作为仪器的使用管理者按照仪器的使用频率、使用年限和价格强制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服务合同。保险期内若出现损坏需要维修的,由保险公司依照保险协议承担较高比例的维修费用,此举将大大减少仪器拥有者对公众开放后仪器损坏无力维修的担忧。另外,保险公司为避免欺诈行为的产生,会严格仔细地对设备状况、真实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间接对设备购置和使用环节的弄虚作假形成威慑。

3.资源循环。即便是同一间高校,由于设备资源状况不明,下属的不同院系和研究所有时也会在同一或相近的时间段购买相同的设备,造成重复采购现象屡见不鲜。面向公众开放的在线设备登记查询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采购。作为大型贵重仪器的需求者,可以在制订计划前,对周边的相近设备拥有情况进行查询,甚至进行实地考察,若能够满足需求,就可以取消采购安排。即便不能满足全部需求,也可以将购置全套设备的想法改为购买一个现有设备的增值配套部件,从而节约大量的资金。同时,作为设备购置项目的审批单位也可以在批复前,通过开放的在线设备登记查询系统进行比对,以此判定采购的必要性,并作为批复的主要依据之一。

当设备到达使用年限或技术指标下降,难以满足科学研究要求的时候。设备拥有者可以在线登记拍卖。这种方法有以下几点优势:(1)有效避免国有资产的轻易流失;(2)为创业者提供节约资金购置设备的机会;(3)为设备的循环使用,创造环保低碳的社会做出贡献。

高等院校的大型贵重精密仪器管理需要高校和政府加大管理的细致程度,从粗犷式管理发展到精细化管理。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策时,高校也应迎头赶上,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设备优势为全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一柏,温涛,王惠琴,张士杰,周刚,张宇,刘有军.北京市属高校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383-385.

[2]杨敏.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7):45-4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范文7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学生创业 对策

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又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创新创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时展潮流和经济前行引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就业问题更加凸显,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创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双创战略”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烟台作为多所高校聚集的地方,大学生创业风潮涌动,如何更好的提升创业的效果,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一、烟台大学生创业面临良好机遇。

(一)烟特的区位优势适合大学生创业。

地理位置优越。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是全国文明城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绿色食品城等荣誉称号,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工农业水平较高,被称为中国北方水果之乡,苹果、梨、樱桃、葡萄等水果享誉海内外。文化繁荣,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大量的旅游资源。高校林立,有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大学生数量众多,创业市场广阔。

(二)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大力扶持。

为帮助大学生创业,烟台政府出台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包括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各类创业补贴、免费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和项目推介等。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合行动,于2017年3月出台《关于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见》,通过开展专项教育培训、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升级乡村旅游、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积极构建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新格局。为促进女大学生创业,烟台市妇联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女大学生创业推介会,提供大量适合女性从事的创业项目,邀请知名创业导师、职业规划师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指导、政策咨询、素质测评、权益保护等服务。建立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能同时容纳400余家创业企业入驻孵化的“大学生创业园”,被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联合认定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被山东省认定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山东省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烟台高校鼓励大学生创业。

各高校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采取一系列举措:制定创新创业改革实施方案,设立创业学分和资金奖励,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业,举办SYB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教育。烟台大学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设立每年百万元的“思源助梦”创业专项基金,奖励创业大学生。鲁东大学推行完全学分制改革,开设创新创业实验班,招收创业学位。山东工商学院充分利用校友及社会资源促进大学生创业。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服务。

(四)烟台大学生创业氛围浓厚,效果良好。

在政府和各高校设立的创业园里,活跃着创业大学生的身影,他们有的推介营销,有的提供服务,有的开发产品,不一而足,热情高涨。创业园之外,许多大学生尝试自主创业,成效显著。部分大学生开办实体店,经营餐饮、外卖、生活用品等;有的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平台创业,取得不错的业绩。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刘建坤同学注册成立烟文网络技术服务工作室,开办i生活网上餐厅和实体店,提供配送服务,不但自己创业,还带动周围同学就业,其创业项目先后荣获山东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第二届山东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张伟康同学休学创业,先投身于电子商务服装销售,后来加盟58同城项目,成立烟陌科技有限公司,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烟台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创业经验不足。大学生受制于自身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市场缺乏应有的认识,不够敏感,在开发产品和投资项目上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缺少设计、论证和风险评估。虽然有创业激情,但在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还有短板,对政策和法律了解不够,不善于运用政策和法律。

(二)创业质量不高。许多大学生采取摆地摊、开办小吃店、上门推销等方式创业,层次低,效益不高。创业项目形式单一,多数创业大学生从事餐饮、外卖、服装销售、考试培训类行业。没有特色,不能发挥专业知识优势和地域优势,创业产品和服务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做大做强。

(三)创业资金匮乏。要想创业,必须有资金作保障。大学生一般没有资金来源,家长也很少给予支持,筹集资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些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外部融资,但仍面临诸多障碍,并且存在较大风险和隐患,校园贷让许多大学生背上沉重的负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四)创业教育不到位。许多高校重就业轻创业,对学生创业缺乏应有的指导和培训。师资力量不强,大部分教师没有创业经验,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只会纸上谈兵。校企合作还不深入,企业家进学校不够经常,学生的经验阅历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创业人数还偏少,驻烟高校学生近10万人,但据不完全统计,烟台高校创业人数占在校学生总数比例不到2.4/1000,这远远低于全国1%的水平,与西方国家20-30%的比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范文8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辅导员;大学生创业

[DOI]10.13939/ki.zgsc.2017.01.228

自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有效途径,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提出,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而要推进创新创业必须要建设一支有力的后备军,大学生群体有文化有知识、有头脑、有冲劲,无疑是最好的创新创业的后备力量。而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调查数据,2016年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765万人,^2015年增加16万人,就业压力持续增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将继续实施大学生的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据有关数据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201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2.86%,比例增近1倍。而在美国比尔・盖茨创造了微软帝国,也创造了美国大学生创业的神话,美国大学生创业率达20%~30%。远远高于我国,由此可见,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和美国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要缩小,辅导员老师的作用不容忽视。

1 大学生对创业及创业教育认识的现状

选取了江苏几所高校共889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网上填写问卷的形式,保证了较高的效率、回收率、问卷的填写质量,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889份,回收有效问卷889份,有效回收率达到100%。问卷收集后,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大学生对高校培养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情况了解不够,非常了解的人数仅占到3.49%,比较了解的占12.94%,一般了解的占到40.61%,不太了解的占到37.01%,不了解的占5.96%。

(2)据调查,87.96%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创新思维、86.39%的大学生认为合作精神是最重要的创业素质,但是对于求知欲望、感知能力、记忆、动机、积极自觉性对于创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3)对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88.08%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精神方面作用尤其显著。但是对辅导员创业素质教育的满意度调查仅51.86%的学生非常或者比较满意。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辅导员的作用很大,认为辅导员积极组织创业创新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大学生们对于辅导员的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并不高。

(4)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现状方面,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因素方面:73.23%的同学认为是资金、63.67%的同学认为有效的指导是影响创业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的方法上,案例分析、参与组织学生活动、参加科研项目训练被学生认为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在大学生获得创业创新的途径方面,学校组织的活动、学生会或学生社团被认为是主要的途径。

(5)在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中我们看到:大学生们大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据统计,有50.06%的学生会经常对新鲜事情充满好奇心,偶尔有好奇心的占到48.26%,只有1.69%的人没有好奇心,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发明创造东西的有67.6%的人,不喜欢的只有32.4%的学生,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对发明创造比较感兴趣。当与别人有不同观点的时候,41.84%的学生会立刻提出,只有3.49%的同学不会提出。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只有很少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差。

(6)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中显示:有创新实践的机会时,有91.34%的学生能积极争取,8.33%的学生从不争取,这说明大学生在创新教育中的积极性较高,大学生比较愿意参加创业创新实践。遇到难题时,经常想尽办法得到答案的有97.42%的学生,只有少数2.59%的学生遇到难题就放弃了。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和完成事情的毅力。经常喜欢和别人一起做研究的学生约有58.04%,39.03%的学生偶尔会和别人合作,只有2.92%的学生从不和别人合作。这说明:大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专业课程优秀的学生约占37.57%,57.26%的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一般,5.17%的学生有不及格的课程。学习专业课程之外知识的情况,经常学习的只有24.41%,从不学习的只有1.69%,大部分同学偶尔会学习。整体来看,只有少数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广,大部分同学的知识学习情况不容乐观。经常与别人有不一样观点的有32.85%的学生,从来没有的只有1.24%,大多数的学生偶尔会有与别人不一样的观点。大部分学生对新鲜事物能够很快掌握,只有2.02%的学生不能很快掌握。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具有对新鲜事物的很强的接受能力。想象力很丰富的学生仅有约33.97%,有4.05%的学生想象力不丰富。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情绪的占2.92%,大部分的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大学生只有50.62%,一半的同学比较迷茫没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经常能够相助,只有非常少数1.01%的学生从不相助,说明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总体来看,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较高,愿意参加创业活动,创业的能力质素比较高,探索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合作能力较强。但是在创新创业的行动实施上容易随大流,墨守成规,有所顾忌。

2 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困境

(1)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间接导致他们对创业教育投入的时间有限。辅导员一个人带几百个学生,天天都会面Ψ痹拥氖挛裥怨ぷ鳎往往工作压力过大,疲于应付,而如此被事务性工作困扰的辅导员们就失去了对创业教育投入的时间。

(2)辅导员对创业教育投入的结果不被肯定和赞誉形成了他们对职业期待的落差,从而不愿意对创业教育投入更多精力。创业教育潜移默化的教育成果往往不容易显现,于无声处有声、于无为处有为的创业教育工作,学生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很难用量化指标体系来考核其效果。投入的不被肯定导致辅导员们不愿意在创业教育中花费太多的精力。

(3)辅导员自身实施创业的可能性较低,自身对创业认识的不足使得他们对学生的辅导和影响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加上有些高校对辅导员缺乏相关的创业培训,导致辅导员自身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够。

3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作用定位

虽然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面临着重重困境,但是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甚至起着主导作用。

3.1 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传播者

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文件中有着对辅导员的定位是德育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辅导员更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德育教育、信念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将创新教育贯穿于理想信念的教育的始终;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将创新创业与大学生未来的前途相结合,将创新创业与现代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三是将国家创业创新的政策传播给学生们,让他们更加了解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有利条件。

3.2 辅导员是大学生创业创新潜力的发掘者

大学生们的能力普遍较强,大学时期学生人格的可塑性也很强,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辅导员还必须加大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各种方式发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组织各种活动,如邀请校内教师、企业家、政府官员、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咨询师为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知识讲、创新沙龙、创业论坛等,在活动中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让同学们燃起创业的兴趣,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潜力。

3.3 辅导员是大学生创业创新行动的指导者

指导者的实质就是要履行雕琢者的任务,大一的大学生就如同刚开采出来的玉石,价值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如何雕琢。辅导员应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指导者,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地树立创新创业目标,设计好适合大学生锻炼创新创业能力的种种方案,将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创新创业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对于大学生的求知欲望、感知能力、记忆、动机、积极自觉性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情况加以指导,从而改善大学生的创新质素,在行动上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3.4 辅导员是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的服务者

服务者角色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理念下辅导员的又一重要角色,而且是核心角色。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可谓是零距离接触,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的定位与趋向研究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因此,辅导员要在创业的道路上服务学生,为他们铺设道路、创造机会、心理调适,扫除创新创业中的一切障碍,努力支持学生,促进每一位创业的学生能够顺利,能够走向成功。

3.5 辅导员是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资源的获取者

创业资源获取的方面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创业教育资源的获取,也有创业实践有利资源的获取,其中后者是实际中最重要的。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种对创新创业有利的资源:如提供政策法规咨询,帮助想创业的学生申请创业贷款,收集创业所需的顾客信息、产品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环境信息等创业信息的咨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辅导员还是各种资源的获取者。

3.6 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的引领者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年轻有活力,也有变数,常常会思考创业创新的很多问题,在开拓创新和按部就班之间左右摇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左右摇摆,必然会产生困惑、焦虑与不安。辅导员理所当然成为解决这些疑惑的主导者,责无旁贷担当起引领学生人生发展的重任,这种引领者的角色具体体现为辅导员本身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辅导员对创业创新的态度,对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对理想与人生的态度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的引领者。

4 结 论

如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理念下,辅导员的确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他们与大学生零距离接触,最贴近交流,是大学里最有利于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让高校辅导员走出创业教育的困境,对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上有所作为非常必要。

首先,高校应当给辅导员“减负”,将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创业教育,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的选择。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做好大学生创业潜力的发掘机。

其次,对辅导员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给予肯定和奖励,从精神上和物质上支持辅导员的创业教育,充分调动辅导员在创业教育工作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有信心,成果上有作为,可以有效地做创业教育的指导者和服务者。

最后,高校应当加强对辅导员的创新创业技能培训,使得辅导员了解创业的最新政策形势,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信息传播功能、实践服务心理引导功能。并且可以由辅导员带头创业,搭建创业教育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创业咨询的良好环境,做学生创业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J].工作研究,2012(3).

[2]李岩,李莹,刘哲.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1).

[3]高世杰,赵红灿.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3).

[4]张兆强,杨林.高校辅导员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2).

[5]茆汉成,王欣.文科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中):70-71.

[6]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范文9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宽带网络是信息社会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创造就业机会、支撑科技产业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基石。

作为推进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战略选择,国务院的“宽带中国”战略,加强了中国宽带网络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构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力。

4G商用一年半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力地带动了我国ICT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目前,中国企业正成为4G标准的领跑者和产业主导者。在全球LTE网络建设中,随处可见中国企业的身影,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出口结构的优化,为国家“走出去”战略开辟了新空间。依托高速4G网络,移动互联网正打开新的上行空间,智能家居、移动医疗、车联网、智慧矿山……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所创造的价值将更为可观。

自2013年底第一批4G LTE牌照发放以来,中国的4G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4G基站超过123万个,4G用户数达到2.25亿,占所有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17.4%;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流量达到321.5MB,同比增长83.7%,比去年年底增加116MB;4G月均流量达到700MB左右。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信息消费蕴含着巨大的需求和潜力,同时也应看到我国4G发展还处于用户培育和收入增长的起步阶段,户均流量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提速降费”仍然是4G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的网络覆盖还需要不断的补充、优化和完善。在技术上,超密集组网等也成为了5G的关键技术之一,产业界正在积极开展研发工作。

在中国市场的强力带动下,TD-LTE全球市场发展全面提速。据TD产业联盟统计,截至2015年6月底,全球已有63张TD-LTE网在37个国家商用,另有140张TD-LTE网络正在计划部署中,建成后将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59个国家和地区,全球TD-LTE用户超过2.62亿。TDD制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信在5G时代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年,LTE网络创新研讨会已经举办到第六届了,可以说每一届研讨会都见证了我国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在TD-LTE网络技术创新不断开拓的道路上,本次研讨会的举办非常及时也很必要。希望通过深入研讨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不断将LTE网络技术打造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到各行业和服务中,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有力地支撑移动通信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信息消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良好的基础设施平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范文10

【本刊讯】2015年8月下旬,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精神,共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人社部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并由国家发改委主任担任召集人,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人社部、财政部、工信部分管负责人担任副召集人,其他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

联席会议工作职责包括: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协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工作,研究和协调《意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强对《意见》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加强有关地方、部门和企业之间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的信息沟通和相互协作,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提出政策措施建议;完成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人社部:高校就业服务月启动

【本刊讯】2015年9月3日,人社部启动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确保有就业见习需要的毕业生都能得到见习机会,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组织参加创业培训,提供开业指导等创业服务。

服务月活动期间,各地要开发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岗位,确保有就业见习需要的毕业生都能得到见习机会。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组织参加创业培训,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对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农村贫困户、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要建立专门台账,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和帮扶。对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服务、落实政策以及帮扶就业等情况,要及时补充更新。

江西省:实施未就业大学生“定制服务计划”

【本刊讯】江西省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建设高校毕业生数据库,实施“定制服务计划”,帮助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实现就业。

江西省人力资源市场依托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展开了实名普查行动,摸清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为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定制服务”,广泛宣传就业优惠政策,将招聘网站、微信、大学生就业QQ群等网络传播渠道,与求职大厅、校园招聘会等传统招聘渠道相结合,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资讯。

上海市: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实施办法

【本刊讯】近日,上海市印发办法,实施更加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办法明确,对经上海市人社局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可持推荐函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申请办理5年有效期的工作类居留许可;工作满3年后,经用人单位推荐,可按规定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申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上海还放宽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工作年龄限制,明确已连续在上海市申办过两次工作类居留许可的无违法违规问题的外籍人员,可直接向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申请有效期5年以内的工作类居留许可。

青海省:5项“政策红包”支持就业创业

【本刊讯】近日,为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全省就业创业工作,青海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就业创业者发放了多项“政策红包”。具体内容为:小微企业获“从钱到智”扶持;省级创业扶持资金奖励创业者;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为10万元;创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后置;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辽宁省沈阳市:5000万元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

【本刊讯】日前,辽宁省沈阳市设立5000万元“大学生及青年创业就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大学生及青年创业。计划3年内扶持青年创业项目600个,带动就业岗位2万个,推动1万名大学生参与创业,建成“青创空间”20个。

这是沈阳市政府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政策性基金,按照“政府政策性、项目公益性、运作专业性”的原则,基金下设两个分项,1000万元为政策性创业贷款扶持,4000万元为引导性创业股权投资。沈阳市将严格有序地将基金运营收益反哺大学生及青年创业扶持,提供创业素养提升培训,搭建创业交流平台,举办创业创新活动,依托创业带动就业。创业贷款使用周期为1~3年,额度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为5万~50万元;间接投资的基金对单个子基金出资参股比例不超过单个子基金的30%,不超过基金间接投资规模的20%。

湖北省武汉市:启动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

【本刊讯】近日,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将启动对2015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创)业援助行动计划,毕业生申请后可获创业培训、推荐见习岗、直接经济资助等援助。

据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介绍,2015年9月30日起,2015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直接登录武汉人才网报名,需提供本人毕业证、报到证、未就业证明等一系列材料,申请就(创)业帮扶。对有创业需求的,可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开展数期相关培训。对有就业需求的,可推荐进入武汉市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实习。对于低保家庭未就业、因残障不能正常就业、自身因不可抗力原因(生病)导致暂时不能工作或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则直接给予经济资助,人数为60名。

湖北省谷城县:“线上+线下”模式助4294人就业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范文11

很长时期以来,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直定位在“培养少数创新人才”的层面,这是与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并不旺盛的大工业生产相匹配的创新教育思路。可是当我们进入信息社会,进入到一个创新能力与民族发展高度相关的时代,“培养少数创新人才”的目标显然已不能满足要求。面对这样的挑战,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是“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这其中既有对创新精神一以贯之的鼓励,也有战略重心的转移――创新精神成为对大众(而非少数“精英”)的期待。这对教育的影响巨大。面向每一个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的创新教育,必须在培养目标中加入“个体”维度的考量,剖析“全体认同式”教育培养目标对个体创新精神培养的束缚,以及个体在教育群体中的生存境况,从而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

一、教育培养目标的“个体维度”概述

教育培养目标是对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而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 ]。因此,培养目标表达的就是具体化的目标要求和评价依据,既有上位的国家层面的培养目标,也有依据上位目标所拟定的不同层面的下位的培?B目标。前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5年修正)》中明确规定的:“义务教育必须……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后者如各地区、各学科、各学段甚至各学校,在此规定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个性化表述。后者必须基于前者之上,不能与之相违背。

毫无疑问,目标本身是有价值取向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我们对之进行比较社会学这类关涉价值的研究时,这种取向本身就值得深入分析。它的目的是反思目标价值的合理性,寻找更为合适的价值目标。但当我们对之进行形式社会学这种无涉价值的研究时①,这一目标作何表述、价值几何就可以撇在一边,暂且不论,而只审视“培养目标”与对象之间的形式化关系。

那么,培养目标指向哪里呢?无疑是特定的受教育者群体。但“目标”与“群体”却并非这一问题结构的全部构成,因为群体又由个体组成。2013年3月17日,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时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 ]。国家梦连着个人梦,个人梦连着国家梦。“个人”追逐自己的梦想,本身就是构成“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在这里“中国梦”就是一个简略表达的群体目标,它需要被不断充实和完善;“个人梦”表征的就是个体目标,无数的个体目标是群体目标达成的“基石”。由此可见,教育培养目标的问题只有包括了“个人”的维度,才相对完整。

据此看来,在制定培养目标的时候,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努力接近培养目标的时候,在阶段性评估教育结果是否达成培养目标的时候,我们都无法只着眼“目标”本身这单一的维度,必须将这一问题加以整体考虑。本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只针对制度化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言,重点关注学校和班级层面日常可感的形式化“目标”,以此为切入口展开论述,因为讨论包容所有层面的目标问题是笔者力所不及的,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可能的。

确立了教育培养目标的个体维度之价值以后,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教育场域中个体、群体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我们的教育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没有把绝大多数的“个体”导向对创新的热衷与追求?有没有阻碍创业品质的形成和创新热情的生长?有没有培育好服务创新的土壤?此等问题都亟待反思。因为我们今日不断遭遇的现实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涌现出的一批创业精英,包括摘取诺奖的著名文学家(他们无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代表者),当初都没有在既有的教育制度中获得成功,甚至无法融入其中,继而分道扬镳。“假如莫言读完了高中大学他还能否获得诺奖”这样的提问虽没有现实基础,但对现实的教育实践却是严重的挑战(类似柏拉图的理想政治国度对所有时代政治制度的挑战一样)。我们在落实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有没有为创新、个性、批判、反思、否定留下精神空间?有没有鼓励思想与精神的自由生长?如果不能重新审视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受教育者群体与个体之间复杂的关系,继续沿用多年以来在工业化管理意义上“行之有效”的培养思路,就会在不经意之间,在觉得理所应当之间,在善意的“启发诱导”之中,损害“大众创业”的土壤,阻挠“万众创新”的实现。

二、忽视“个体维度”的教育培养目标为何难以达成

站在个体维度考察过往的教育培养目标能够发现,长久以来我们面对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所能做的,就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通过语言、仪式、活动等多种途径,对“全体成员”施加影响(几乎不允许有例外),力图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从“内心认同”这一目标,以此来求得培养目标的达成。可是从现实的层面上看,“全体成员”“发自内心认同”的目标并没有实现,不仅出现了反教育、反体制的极端个例(比如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的悲剧),即使大多数的“合格毕业生”也远没有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如此这般地去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有充分的理由吗?

这里首先凸显的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合法性问题②。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教育培养目标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设定依据的,而能够设定培养目标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的某些价值、知识、措施被教育的主体人群(支配阶层、教育行政、课程专家)所选中,而成为一种标准性知识。而一种知识如若成了标准,它将在知识生态圈中拥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值得教授、必须教授,什么知识没有价值,不宜宣扬、禁止传播,都由这个标准裁定。这就是目标的导向性,甚至是霸权性。它所要达成的是普遍性,即需要受教育者群体普遍认同。可是,这种普遍性在社会学视野中是十分可疑的。因为知识都有其特定的人群属性,服务于特定的阶层和群体,其所具有的普遍性根据都是这个知识背后的人群所自我宣称“自我定义”的 [3 ]。

将来自由特定群体的知识所支撑的教育培养目标普遍化为全体受教育者的学习目标,会带来无法回避的问题。第一,从目标本身来看,既然你的普遍性只是自我宣称而获得,那么为什么被舍弃的其他特殊性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他们的目标”)就只能是“非法的”或“不合理的”呢?我们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中教育孩子,听到最多的就是来自孩子的抵抗性质疑:“凭什么我非得如此这般呢?”这其实就暗含了对合法性的挑战。因为普遍性是以舍弃特殊性为前提的,而对特殊性的舍弃,必定遭到其所?偃禾宓姆蹿涤氲种啤5诙?,从受教育者群体来看,每个人拥有的认识能力往往有着无法抹平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个体结成班级时,相对于教育培养目标而言是先在因素(不是时间上的在先而是逻辑上的先在)。当构成群体的人数上了一定规模,想要对教育培养目标拥有高度的共识,是很困难的。因为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和判断,都是基于他的智商(不可避免会有先天差异)、生活阅历(绝无可能相同的生活史)、思维方式(不同向度的广度与深度)等,这些差异会使得他们对学习目标有不同的判断,不同的理解方向,从而导致不同的接受程度。即使都认同某一目标,也可以做出千差万别的解释。因此,教育培养目标所期望的“影响全体”是否能够达成,就成了问题。

那么,撇开对全体要求的正当性不谈,在部分认同教育培养目标的学生中,有可能“发自内心地认同”吗?他们有可能从内心里,充满真诚、毫无批判、毫不怀疑地认同某一种教育培养目标并付诸实际行动吗?从现实的观察来看,只有“极端的、原教旨主义色彩很浓的组织”(吴康宁语)中才存在这种程度的目标认同。这种群体中的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到群体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他们为着目标为着信仰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即使要献出个体生命也毫不畏惧③。近些年日益猖獗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策动的各种“独狼式”的自杀式恐怖袭击,都是以袭击者的生命去实现他们心中所谓的那个“共同目标”(一种更具组织化的群体目标)。这样的情况还在哪儿存在呢?除了这样极其少数的情况,在现实的考察中的确很难再找到类似案例。为什么内心的共同认定很难呢?这在“个体维度”中可以找到解释。

一方面,对于内心认定的目标,个体往往要让渡自己的利益,甚至是不同程度的牺牲。“认定”本身就有“落子无悔”之意。你既然认定了某一种价值,那么就等于为自己选择了一把丈量行动的标尺。凡是符合这一标尺的价值才值得追求,凡是符合这一标尺的行为才值得提倡,而所有不符合者,无论多么符合我(或者你或者他)的个人期望,也是必须放弃的。可是放弃利益往往是无比艰难的。李克强总理在谈到改革进入攻坚期时说,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4 ]。这就可以看出,让渡利益有多么艰难,共同认定就有多么不易。

另一方面,即使个体不顾一切地放弃了利益去追求目标,也是难以为继的。因为支撑内心狂热认定的基础,往往不是理性而是激情。激情虽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但其产生却往往也有社会的缘由,比如群体的信仰受到威胁,重大社会事件的刺激等,都会引发个体的激情。而激情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激情有强烈的力量,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情绪状态,有“激动性”与“冲动性”;二是激情具有强烈的指向性,它是奔着一个特定的目标去的;三是激情的发作较为短促,冲动容易弱化 [5 ]。由此可见,之所以“毫无保留地认定群体目标”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是极端的、少数的,就是因为激情不可能是常态,它是“外界超强刺激使大脑皮层对皮下中枢的抑制减弱甚至解除,使情绪中枢强烈兴奋的结果”。情绪的兴奋就会压抑理性,使得处于这一状态下的个人不太容易去“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相反,处于激情中的个体,内心是沸腾的,目标往往是排他的,是不可调和、不愿妥协、不能半途而废的。而这种不顾一切的状态,常人是很难进入,更是难以保持的。

假如我们再后退一步,撇开牺牲个人利益和激情状态维持的困难不论,我们的教育就奇迹般地培养出了一大批发自内心认同既有教育培养目标的学生来。他们无比坚定地践行着某种价值体系,不予反思,不加批判。那紧接着就要面对的问题是,对于追求创新精神的教育而言,这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无批判的认同”不正是理性精神、创新精神缺失的写照吗?而创新的教育,就是为了促进个体的发展。每个个体要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这种更加美好从何而来?就是带着批判精神审视当下,从而找到改良的方向。如果缺少了反思、批判、怀疑的维度,只剩下确信、赞扬、维护的一面,创新从何而来?理性缘何而生?而缺乏这种精神气质的个体,即使将来走上社会可以谋生,恐怕大多也只能重复别人的经验,而彻底与创业、创新无缘了。

三、教育培养目标如何作用于个体生存境况

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要求受教育群体(如学校、班级)中的全体成员发自内心地认同教育培养目标这条思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同时考虑教育这一培养人的、面向未来的事业的特殊性和群体中个体的差异性。在笔者看来,如此坚定、彻底地追求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不现实的,也是缺乏正当性的。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机器。人的特殊性在于不仅有必然性,也有可能性,因此培养目标不能只是“必须如此”的刚性目标,还应有足够多的“尽量如此”的弹性目标,这首先就需要做出区分。而面对这两种目标,个体又会出现“认同”与“抵制”的不同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大致区分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情况,群体的培养目标是刚性的,而个体又恰好认同这一目标。所谓“刚性”,就是“必须如此”。它坚决地要求群体中的个体予以认同,否则会有不同程度的惩罚措施(比如被排除在群体范围之外)。个体对这种目标采取认同的态度时,是一种信奉的状态,将其奉为圭臬,他对目标和规范的态度是遵从。

比如相对于班级这个群体而言,“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看作是一种刚性目标,如果班级成员压根就不学习,是会被班级群体边缘化甚至排斥的。从个体的角度来看,进入学校接受系统化的教育对于自身成长与发展是有益的也是必需的,因此这一目标如果被个体认同,其内心是不怀疑的,是会付出努力积极去达成的,对为着这一目标而制订的各种规范也会努力去遵守、顺从。但我们同时又看到,不少老师并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对师言师命过于亦步亦趋,而往往更喜欢一些适时适度会“自作主张”的孩子,因为他们知道,完全“听话”的孩子很难有更长足的发展。因此,对于这种将班级目标奉若圭臬的学生,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往往会及时唤起他们心中的“自我意识”,刻意让他们从事一些求异求新的学习活动,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得这份遵从中理性的含量越来越高。

第二种情况,面对群体的刚性培养目标,个体是对抗的。这时个体的内心完全不认同群体目标,呈现一种对抗的状态,但为了能够安全地留在群体之中,不失去“受教育者”的身份,它又必?接受这一目标,因此他只能委曲求全,将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在完成群体目标任务时,采取懈怠、逃避的方法,此时他对由目标而制订的规范的态度是屈从。

比如班级中常有这样特别的学生,他的想法或者行为与大多数孩子不同。当教师用唯一的既定的目标和统一的思路来管理班级时,他就非常不配合,并常常捣乱,但最后又不得不屈从于某种权力的压制。这对于教师的教学管理来说是一种“麻烦”,但对于这一特殊的个体学生来说,则是他的灾难。他就是被大多数人压制的少数派,因为无论社会还是学校,民主的逻辑总是服务于大多数的。我们按照大多数人的习惯建立的目标、规范,对少数人来说就可能是一种伤害。西方20世纪70年代开始反思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④。除了中间水平的孩子,处于两端相对少数的特长生和后进生,对于学校既定目标的适应过程,就如身处牢笼一般。所以,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教育需给予补偿。不是经济补偿,而是在人格的尊严、精神的全面伸张上,给予其他方面的可能空间作为代偿。不能让这种委曲求全成为学习生活的全部。前文提到的这些选择离开体制教育的创业精英们,其离开的理由,往往就是无法忍受这种没有精神伸展空间的刚性压制。

第三种情况,培养目标是弹性的,个体也是认同的。所谓“弹性”就是“尽量如此”。它争取获得群体中个体的认同,但对于认同并不做排他性(非如此不行)的规定,也不对个体的认同程度做硬性要求。个体面对这样的目标时,可以有所思考,有所选择,而不必完全、彻底地依循它。所以此时个体的认同不同于“遵从”状态的认同,而是一种基于认可的服从(前者没有选择,后者是经由理性思考基础上信服的选择性认同)。

班级的社会化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民主生活的能力⑤,所谓民主生活,首先就需要基于理性的、协商的共同选择。比如年级较低的时候,班级目标制订可能还是以教师为主,但随着学生的成长,加之网络社会的到来,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信息,更多地了解世界,因而教师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逐步放开班级目标的制订权,让学生共同参与和商议。这种情况下,灌输、强制、解释既有目标就不再是教师所关注的方面,相反教师会更在意培养学生质疑、比较、选择、权衡、责任等品质,而这些正是当下的教育实践中亟待关注的方面。

第四种情况,群体的培养目标是弹性的,但个体仍然是拒斥的、不合作的。由于弹性目标并不对个体做苛刻的要求,因而此时个体与群体目标是一种分离的状态。他可以将之抛诸脑后,游离式地行走在群体之内,并不为群体目标付诸努力和奋斗,群体也并不对其施加压力。他对由目标而制订的规范态度是拒从的。

这是最让教师头痛的情况。但就如前文所言,如果不是底线的问题,班级的目标也好,依照目标制订的规范也罢,总体上应尽量开放,给这种拒从的个体留下空间,并且不是区隔化的空间。我们看到很多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孩子,往往被教师出于管理的便利而与其他孩子区隔开来(所谓“最后一排现象”),以达到不产生坏影响的目的。问题是,这种已经处于群体边缘的少数派,如果再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如何能够产生丝毫的认同感呢?对这部分孩子来说,发自内心的不认同是最为根本的。这种“不认同”靠外力是无法改变的,必须深入内心才有希望转变,因此教师对其严加规训往往并不奏效。而有些老师采取“吸引”的策略(即让他看到某种规范引导下的学习生活的趣味及意义所在),往往收效不错。这就是孔子说的“近者说(悦),远者来”(《论语?子路》)。你要吸引他,但不必强制他。当他发现了你所引导的生活魅力所在时,自然会改变主意。但退一万步说,如果教师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赢得其认同怎么办?我们只能说,在一个底线之上尽量宽容他,让班级群体能有一席之地包容这一类个体。当然,如果超出了底线,制度化的教育仍然有它的强制性的。

以上四种类型,可以用表1表示。

四、融入个体维度的教育培养目标当如何改进

借此,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践达成问题,更需要反思在教育培养目标的达成过程中,如何与万众创新的社会期待相呼应的问题。究竟该选择一种什么样的路径,才有可能在不违背教育本义的基础上来达成既定的教育培养目标呢?我们过去的方式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努力让学生认同,凡是与总体性目标不一致的想法都被压制或者排斥,以此来集中力量,增大认同的广度与信服的程度。但事实上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我们可能有意无意地排挤了具有创造潜能的个体,另一方面我们又驯服了个体的独特思维与创造冲动,使得我们的教育最终培养出的个人,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中,失去了这股冲动与能力。因此,在笔者看来,固守这一目标达成的实践思路是行不通的。教育面对的学生何止千万,目标的达成固然要考虑国家整体发展的利益,但只有这一个维度的标准是不够的,必须要同时考虑个人的维度,因为教育说到底是要成就人而不是伤害人的。如果这一点能够被承认,在教育实践中就需要突破原有的思路来进行。

第一,受教育者在组成一个团体进行学习的时候,也是要考虑个人利益的。这里的利益不限于经济利益,主要是精神成长、意见表达、思想自由等方面。完全不讲“利益”的联合,是缺乏基础的。相反,基于利益的联合并不卑鄙,它更接近一种自然选择。譬如自古时起,人就发现自己个体力量的弱小,面对诸多生存问题时需要寻求合作。就如荀子所说,“人生不能无群”(《荀子?王制》)。群体存在是人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今天的班级授课制,其功能也已经从满足大工业生产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变成为主要促进成员的社会化了(吴康宁语)。而在这种班级群体之中,应当是人人获益的,即使某些个体无法从班级的共同认知活动中获得共同利益,也应当允许他借助班级的共同生活达成他自己某种无害他人的利益目标。通过群体生活达成各自利益的状态应当被允许,而不是高举某种意识形态话语,对之进行声讨。因为一旦基于某种政治正确的理由,忽视、否定群体中的个体利益,最终还是会影响到整体目标的达成。

由此可以引出第二点,对群体目标付诸努力的过程中“受到伤害”的个体应给予补偿。这里的补偿不限于经济方面,教育中的补偿更有必要,因为它针对的不是具体的金钱物质,而是心灵。今日很多走向极端的个体行为(比如投毒、伤害同学),当初都曾有心灵受伤的经历。因此,在实现教育培养目标过程中受到伤害的个体是不能被忽视的。他们在某些目标的达成上没有获益,教师需要创生出新的精神空间,让他们在其中感受到群体生活的美好。比如有的学生成绩不好,在知识学习的目标上屡屡受挫,如果教师以此为唯一的判断标准,将其打入另册,较少给予关心帮助,那转变他的希望就极其渺茫。相反,如果在学习之外,寻找到他可以发挥的自由空间,比如艺体、劳动、社会实践等等,让他获得成就感、价值感,那也是教育的巨大成功。

第三,尽量将教育的刚性目标转化为弹性目标,给不同意见者以生存的空间和转化的时间。受教育者个体的变化是逐渐发生的,增加目标的弹性,提供更大的空间,能够体现出“教育”(相对于“改造”)更为人性的一面。

至此,我们可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结构。教育是针对特定人群的,但教育培养目标的达成是不能撇开群体中的个体的。个人的天性、个人的利益、个人的价值诉求,是教育培养目标达成过程中完全撇不开的。一味寻求全体的彻底的认同,无限拔高人的思想境界,很像是孟子性善论的思路,即所谓“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但这恰恰缺乏了现实基础。相反,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荀子的思路更加可信可行。他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荀子?礼论》)今天我们来看这一观点,即使不去争辩人的天性是否好利,但至少也会承认,撇开个人利益不顾的方式,对群体的培养目标达成而言,未必有益。通过协商、规范尊重各方利益,从而在共同努力达成群体利益时,实现各自的目标(包括利益),更有现实的可行性。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中也有体现:“既然各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相同的,既然他们的利益是相同的,他们的敌人也是相同的,那么他们就应当共同战斗,就应当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抗各国资产阶级的兄弟联盟。” [6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6 ]能够将各国工人兄弟组织成一个群体的方式还是“联合”,而联合就是一种可行的荀子方案的体现,也??是一条达成教育培养目标,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与种子的可行之路。

(本文的观点萌生于吴康宁教授“社会学理论与教育研究”课程学习中,吴老师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了他关于“共同目标”的认识,引发了我的思考。文中引用了吴康宁老师在研讨中阐述的一些观点,深表感谢。)

注 释:

① 形式和质料(内容)是人们把握事物的一对基本范畴,齐美尔借助康德的思路,在他《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一书中指出,“社会形式”是社会所以可能的先天条件,是社会的本质因素。此处的“形式”表示抽离质料的一种社会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代表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② 合法性质询并非指向是否需要教育培养目标本身,一项育人的事业必定需要明确的目标,但对“什么样的目标才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却值得一问。如果一项事业的目标并不具有天然的合法性,那就是值得质疑的。因为质疑可以增进它的发展。

③ 这里仍然采用形式社会学的思路,无论其成员接受群体目标、内化目标为个体信仰的过程,是通过合法的途径还是通过非人道的误导、恐吓等手段,最后达到的状态就是如此。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范文12

中国正走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口,经济由高速发展进入新常态,相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是一切改革闯关的基础,进入“创时代”的中国,应能很快找到应对新经济挑战的新钥匙。

2015年的这个春天,中国正式进入了“创时代”。

自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首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克强经济学”关键词之后,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提升到了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中国大地正席卷着一股“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2014年,在总理主持召开的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18次提到鼓励创业,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浪潮并非完全由国家意志推动,更多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股力量交合的结果。这也可以视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践行的有力注脚。

因此,我们看到总理在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快改革步伐,简政放权,给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留出空间。通过政府放权让利的“减法”,来调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的“乘法”。

事实上,纵观许多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繁荣,无论是美国的硅谷模式、德国或日本模式,都不是完全依赖技术和资本,而是由创业为第一要素驱动的,现在基本上走上由“大众创业”到“大众创新”的发展阶段。而中国经历改革开放黄金30多年的发展,进入“大众创业”的“万事”已经具备,又恰迎国家改革“东风”。

可以判断,“大众创业”浪潮具备成为改革30多年第三次创业潮的应有潜质。中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式的创业潮、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中各式各样“网络精英”式的创业潮后,“百万富翁梦”“中国首富”“上市神话”“马云传奇”等一批批创业神话激发着13亿国民的财富想象,只要敢为“梦想”先,聪明的中国人中也能诞生乔布斯、比尔・盖茨和马斯克,何况我们已经有了马化腾、李彦宏、马云等等。

尤其是经历了空前广度、深度和速度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所创造的世界奇迹之后,远远滞后于电子商务发展的传统配套产业,和与互联网行业相关的众多服务领域释放了巨大市场红利。仅仅一个2013年兴起的020(线上与线下互动)概念,就造就了不少创新企业,且不说目前风生水起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等。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力度,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释放了大量的改革红利。在精简审批、注册制等制度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风起云涌,百花齐放。从数字上看:2014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175万。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2014年,在企业孵化器的作用下,中关村新增科技企业达1.3万家,培育形成了以创新工厂、车库咖啡、创客空间等为代表的众创空间。而放眼中国,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了三大创客文化圈,成都、杭州、重庆等也成为创业之城。

不错,正如总理在报告中所强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全社会每一个细胞都激活,整个经济机体会充满生机,进而汇聚成巨大的推动力量”,国家的繁荣源自民众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中国正走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口,经济由高速发展进入新常态,相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是一切改革闯关的基础,进入“创时代”的中国,应能很快找到应对新经济挑战的新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