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

时间:2024-02-24 09:42:53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社会工作

2003年的“孙志刚案件”促使国务院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简称“旧办法”),代之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新办法”),我国的救助管理制度开始从强制收容遣送向自愿接受救助转变。

一、新救助管理办法的改进

新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体现了我国在法治时代对人的权利的尊重与保护,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社会救助与社会管理的新探索,体现了政府自身正在由管制型的权利政府向服务型的责任政府的转变,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与旧的收容遣送制度相比,新办法在以下几方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一)从强制收容遣返向自愿接受救助转变

旧办法规定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必须被强制收容遣返,不考虑当事人是否愿意。而新办法强调,任何人不得强制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同时,受助人员也可以自愿放弃救助,告知救助管理站后即可离站,救助管理站不得限制。新办法明确规定的自愿受助、无偿受助的原则,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否接受救助意愿的尊重,流浪乞讨人员有权利选择救助也同样有权利选择放弃救助,他们的意愿和选择都必须得到尊重。

(二)从维护城市管理向提供救助服务转变

新、旧办法在制定之初的基本出发点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收容遣送办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城市的社会秩序和安定团结”,而“救济、教育和安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只是手段,也正因为如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制度最终异化为以维护城市社会秩序为其唯一目标,并最终引发了孙志刚事件。新办法明确了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是其唯一目标[1]。在其第一条明确指出:“为了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制定本办法。”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单纯追求城市社会秩序安定而导致制度功能异化,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三)更加强化了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约束

新办法在内容规定上更加具体和细化,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强化了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约束,而减轻了对受助人员的约束。在旧办法中,由于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城市治安管理,所以将受助人员仅仅作为简单、被动的管理对象而对其附加了种种限制条件和要求,如“及时把他们遣送回原户口所在地”,收容人员“必须服从收容、遣送”等。

新办法明确规定,救助站工作人员“不准拘禁或者变相拘禁受助人员;不准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或者唆使他人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不准敲诈、勒索、侵吞受助人员的财物;不准克扣受助人员的生活供应品;不准扣押受助人员的证件、申诉控告材料;不准任用受助人员担任管理工作;不准使用受助人员为工作人员干私活;不准调戏妇女。”并且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于当地救助站工作人员负有教育、培训和监督的职责与义务。

(四)内容规定更加人性化

除了对于提供的基本救助内容做了具体规定外,新办法还体现出了更加人性化关怀的一些方面,如“救助站为受助人员提供的住处,应当按性别分室住宿,女性受助人员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就体现了对处于弱势地位女性的特别保护;“救助站应当保障受助人员在站内的人身安全和随身携带物品的安全,维护站内秩序”对保障受助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做了明确要求,防止各种危害和伤害的再次发生。

此外,新办法也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表达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对寻求各方力量、积极有效参与社会保障新途径的尝试和探索。

二、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特点

自新办法实施以来,各级救助管理工作稳步发展,成效显著。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当中,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与此同时,流浪乞讨现象亦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出现的新问题

1.出现管理盲区

流浪乞讨人员的构成非常复杂,有因灾害或生活困难而流浪乞讨者,他们确属社会救助的对象;有以乞讨为生财手段的好逸恶劳者,属于特殊教育的对象;有以流浪乞讨又无理上访或偷摸拐骗从事违法活动者,属于社会治安管理对象;有少数犯罪逃逸或流窜者,属于刑事惩治的对象。对于拒绝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公安机关、城管等部门在管理中,均存在缺乏执法依据和执法手段的问题,那些特殊教育的对象、治安管理对象、刑事惩治的对象,已经成为管理盲区。

2.自愿求助者少

在实地调查访谈过程中发现,在救助站接受救助的人员,大多数是从别的救助站转来的需要本救助站进行安置的流浪乞讨人员,仅有一小部分人是自己寻求救助的。而在这一小部分自愿寻求救助的人当中,大部分属于暂时还没有流浪乞讨的投亲不着、务工不着、无钱看病、从家里走失、被偷盗等有临时困难的人,真正有长期生活困难的人,反而选择在外长期流浪乞讨,拒绝进站接受救助,救助管理站也因此曾经一度出现无人可救的局面。

3.管理救助方式简单

对待进站受助人员,救助管理站的工作程序几乎无一例外的为接收进站——采集信息——联系流出地政府或流浪人员家属——送其回家或由流出地政府接其回去。工作人员几乎不跟受助人员进行与采集信息无关的交流,也从来不去了解不同受助人员的特殊需求,缺乏对不同类型受助人员的生理、心理、文化水平、个性特征等分析和交流,特别是在救助中依然把求助者置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给予施舍性的物质救助,使求助者难以接受。

4.缺乏专业工作人员

目前的救助管理站尚未完全脱离原先收容遣送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工作人员也都是原来收容遣送站的工作人员,虽然机构性质发生了改变,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他们在长期工作当中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养成的工作态度已经很难改变,有的工作人员习惯了对受助人员冷言冷语,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和现行的新办法发生冲突,但事实上与社会的期望和要求相距甚远。

(二)呈现出新的特点

伴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城市流浪乞讨现象也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如乞讨人数剧增,多数乞讨者只以要钱为唯一目的;职业化、团体化乞讨比重增加;经营乞讨人员的现象增多;乞讨群体的年龄结构向低龄化发展,等等。

三、完善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们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国家的经济条件尚不足以令我们像某些西方国家那样,将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工作转变为一项福利事业。目前,在我们国家,救助管理站实际上充当的只是一个救助“中转站”的角色,而不是长期的福利机构。因此,就如何做好这个“中转站”,如何尽最大可能地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提出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

首先,尽管国家在2003年相继出台了两个法律文件,但过于原则化的条款内容,使得救助管理工作操作性不强,落实难度大。其次,对于出现的管理盲区,也应当从立法的角度予以增补和完善,如将职业乞讨人员纳入救助体系,使得对职业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有法可依。最后,新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必须注意和《残疾人保障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的相互衔接与配套。

(二)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救助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第一层面是对其基本生活进行救助,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以保证其能够维持生存;第二层面是对其进行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救助,以帮助他们自食其力、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目前,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停留在第一层面,忽视了心理层面的救助工作。而心理救助需要将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方法,主要侧重于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精神慰藉等精神层面上的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正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工作应当高度关注并提供帮助的对象。

(三)救助站与高校联动,建立互惠合作关系

缺乏高素质、专业的工作人员是救助站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可以在高等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利用高校资源,通过救助站与高校的联动,建立一种互惠合作的良好关系。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有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也就意味着这些学校在这几个领域拥有比较充足的师资力量以及一定规模的在校学生,这对于救助站来说,也是一项可加以有效利用的宝贵资源。

(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除了依靠国家财政外,还应当呼吁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加入到救助工作中来,争取捐款捐物,缓解资金压力;向社会招募义工,缩减开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方式筹得的资金,其使用都必须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公开,定期向社会公布,让社会各界的爱心落到实处。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人才培养;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考评

2015年12月20日,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说到,“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可见人才培养对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而作为城市管理考评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一、城市管理考评工作的重要性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但实际操作中,管理往往退让于建设,甚至倒置成“七分建设、三分管理”,这种倒置如要“扶正”,需要一种综合的调节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要“加强城市管理效能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城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原住建部部长陈政高[1]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改革城市执法体制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文章,指出“现有的城市执法体制和城市管理工作,一些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一些地方习惯于运动式管理,热衷于突击性整治,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督管理和评价考核机制。”显然,综合调节机制的内容就应该包含“日常监督管理和评价考核机制”。城市管理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城市管理考评的重要性却相对弱化。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如城市管理者对考评工作重视不够,对考评所起的督促作用看得不清;被考评者有不同程度的抵触,如社区卫生保洁,原来社区自扫自管,而现在却有考评机构出台考评标准,定期考评并向社会公示,社区工作者自然会有所抵触;城市管理范围广,量化考评难度大,推进难且需长期持续抓,还“吃力不讨好”等等。要像绣花一样精耕细作地治理城市,每个“郡县”管理者在思想上真重视、在行为上真落实,并建立对应考核评价机制成为了必然条件。

二、泉州市城市管理考评人员现状

建立城市管理考评机制需要人才做基础。从泉州的市本级来看,泉州市城市管理考评中心的考评工作人员有120个,其中实际在编人员20个、聘用制人员100个,如果除去后勤保障人员及驾驶员,实际参与考评的仅有82个人。考评人员分为24组,每组每月根据任务量和覆盖区域要求,按标准对每个考评项目进行考评。不足100个人每月却要覆盖考评泉州超过1.1万平方公里区域,涉及的对象包括所有社区、村、道路、住宅小区、海岸线、单位庭院、公厕、内沟河、公交车、公园、在建工地、跨境流域、市政设施、交通设施等所有城市管理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等。经过分析发现,泉州市级考评力量有5个方面不足:①从学历专业来看,与城市管理相关度不高。82个考评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77人、大专学历5人,而专业分布却“五花八门”,涵盖了近50个专业,比如安全工程、治安学、档案管理、电子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会计、种子科学、英语、心理学等,城市管理相关的专业寥寥无几。②从专业技术来看,技术水平整体偏低。有专业技术职称仅9人,且集中在经济师(人力资源)、工程师,最高只有专业八级,而聘用制员工大部分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即使有也无法聘任。③从工作经验来看,对城市管理熟知度偏低。1990年以后出生的59人,占比72%,且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对城市管理认知度不高,如道路管养方式、社区保洁模式、住宅小区管理、园林绿化管养以及城市管理各类问题责任分工不清,考评过程中常混淆责任单位。④从具体考评来看,过度依赖考评标准。现场考评时,由于缺乏经验,考评员对着标准比照问题扣分,缺乏主观能动性和整体感观判断能力,容易出现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的现象。⑤从流动性来看,更新换代过快。由于待遇低、工作量大、晋升渠道窄、工作枯燥等因素,聘用制员工每年流动率到30%以上。县(区、市)级来看,泉州市下辖的13个县(市、区)均有成立考评机构,总在编人员61人、聘用人员55人。市级考评力量的5个不足方面县(市、区)考评机构均存在,而更为糟糕的是,不管是从人员数量、专业分布、技术力量,还是从知识水平、学历程度等方面来看,县(区、市)级的城市管理考评各方面力量均比市级更弱。综上,泉州市城市管理考评人员有以下特点:专业结构与考评工作匹配度不高、技术力量与城市精细管理不相适应、基层力量与实际考评需求不成正比、临时用工多造成流动性大、考评人员缺乏城市管理知识、考评人员综合能力水平不够等等。

三、城市管理考评人才培养模式及泉州对策

城市管理趋于精细化、智慧化、科学化、人性化,正从粗放式向“绣花式”转变。这一趋势倒逼城市管理考评人才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目前人才培养的研究有多种模型,比如素质模型、人才盘点模型、人才梯队建设模型、人才能力模型等。本文跳出模型概念,以具体培养为落脚点,针对城市管理趋势,探析考评人才培养方法,提出以下6种模式。(1)人才购买式培养。①引进第三方考评组织,充分利用第三方人才优势,发挥市场人力资源灵活配置作用,如厦门思明区城市管理考评工作即委托第三方开展。但目前第三方考评机构不够成熟,且主要集中在城市管理案件问题采集上。②第三方人才派遣,由考评机构提出考评人才需求,按照既定的专业学历技术等方面要求,建立第三方人才派遣机制。由于事业单位编制数量限制,通过人才派遣,可有效缓解人员紧缺问题,考评机构管事而不具体管人,人员如不符合岗位需求,随时可更换。但由于人与事不统一,考评人员可能会出现归属感不强、工作积极性不够等现象。③人才聘任制,考评机构根据需求,借鉴“公务员聘任制”办法,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以合同的方式聘用所需人才,利于吸收高水平人才。但由于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问题,人才聘任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较大阻力和困难。(2)人才合作式培养。①与高校合作,当前不少高校有开设城市管理专业,考评机构可参照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与高校联合培养具有实践性的考评人才,建立实践基地。学生可在校学习专业知识,又在单位实践操作,毕业后如符合条件,考评机构可采用人才购买模式引进。优点是可为考评机构输送人才,但有的辖区内高校没有相关专业,而跨省市合作培养较困难。②与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合作,考评工作现场感强,不能脱离实际,否则都是纸上谈兵。可将考评人员派往城市建设管理规划等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相关工作,深入了解城市建设管理规划等步骤。有助于考评工作的开展,增强考评人员对城市管理的熟知度。③与基层合作,建立结对共建机制,特别是街道(镇)、社区(村)是城市管理一线工作者,考评人员不仅要听取建议,也要加入工作队伍,与基层一起探讨解决实际工作碰到的难点问题,如针对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难建立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对策。优点是考评人员可以真正了解问题本质,利于考评工作开展。④与群众合作,通过畅通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渠道,如24小时举报热线、微信公众平台、政务微博等,收集市民群众反映的问题,选择一些共性多发易发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热心市民,考评人员要主动去深入接触。这样有利于从群众的需求角度来增强考评质量,倒逼考评队伍水平的提高。(3)人才对应式培养。根据精细化科学化的城市管理趋势,考评人才可按照目标管理办法对应精细的内容来培养,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根据市政基础设施、环卫基础设施、排水排污设施、园林绿化设施、交通设施等公用设施的精细目标,设施类考评人才即可按目标要求来培养。比如根据住宅小区、主次干道、社区等公共区域的市容环境卫生的精细程度,市容市貌类考评人才可按程度需求来培训。对应式培养利于推动城市精细化考评人才的培养,但不利于综合性管理人才储备。(4)人才激励式培养。与企业较为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现有的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传统僵硬,但激励式培养同样适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斯金纳强化理论、麦戈雷格XY理论、赫兹伯格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佛隆期望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等均提供很好的理论参照。当前,大多数考评机构均为公益事业单位,相对应的激励措施不必过于拘泥,可通过相对灵活的薪酬、晋升、思想、竞争、培训、荣誉、目标、需求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实行激励式培养。激励式培养有助于考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特别是聘用制员工,但往往制度受限于既有的体制机制。(5)人才递进式培养。根据不同年龄、专业技术、层级、业务的实际和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培养模式。如吴小东[2]总结出的“选、育、墩、用、管”五位一体递进式培养工作法,就非常实用,其主要有五个结合,即将储才与引才结合起来、将不同年龄和不同阶段结合起来、把接地气和开眼界结合起来、把提拔与使用结合起来、把严管与厚爱结合起来等。考评机构要善选、善育、善墩、善用、善管人员,才能培养好用可用的城市管理考评人才。递进式培养利于解决考评人才青黄不接或流动性大的问题,但培养流程相对复杂。(6)人才梯队式培养。建立人才梯队建设机制,一层一层地培养考评队伍,一层成熟后自动跃进到下一层级,能够让考评机构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并储备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通过层级不同目标要求和考评工作所需要素,不断激发被培养者的创造精神,为城市管理考评提供源源不断人才保障。梯队式培养利于人才库建设,但是所需时间较长,且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泉州市考评队伍建设水平与城市管理发展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以上探析的六种培养模式各有长短,单一模式不合泉州实际,而应多种模式相结合,互补利弊。一是针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考时间长、程序复杂的问题,可以采取人才购买式和人才合作式培养相结合,引进专业相关度高、城市管理熟知度高、技术水平高的人才;二是针对聘用制员工较多的情况,可以出台灵活式的人才激励培养制度,并建立聘用制员工职称评聘制,提高考评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三是针对与城市管理专业关联度低、专业人才欠缺等问题,制定递进式和对应式的人才培养计划,逐步形成专业结构合理、精细管理考评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四是针对人才源头不足、人员断层等情况,可以从长远考虑,结合合作式培养,制定梯队式培养机制,形成人才梯队合理、结构适当的团队,打造城市管理考评人才资源池。

四、总结

本文以泉州为例,探析城市管理考评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对策,意在指出城市管理考评的重要性,进而分析考评人才各种培养模式及其利弊,并对应提出策略。旨在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考评工作能力,最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把城市打造得更接近群众需求,让城市更安全、更整洁、更有序、更舒服。

参考文献

[1]陈政高.改革城市执法体制改进城市管理工作[N].人民日报,2016-01-12.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范文3

活动背景:在当前全国上下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各个领域不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尤其在城市管理方面,部分城管人员的行为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在大学生中间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很多学生都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时间“城管”成为争议最大的焦点。城市管理现状会不会成为妨碍和谐社会建设的阻碍?城市管理制度是否要更新?城管人员的形象到底是怎样?大学生能否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面对一系列问题,我们有必要利用暑期时间做一番调查。

活动意义: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总结不同等级城市管理制度的差异,了解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城市管理制度的漏洞并找出相应的弥补措施,总结出一套更加合理的制度交予相关部门反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城管人员和部分市民的矛盾冲突,推动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建设。

活动目标:通过此次调查我们的队员能更好的了解城市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制度的变化,能了解相关制度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并能为完善城市管理作出完善方案。我们将会把我们的方案反馈给调查地希望能为当地的城市管理作出一定程度的贡献,并通过自己的网络日志及相关媒体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城市管理的关注推动各地对城市管理的改革,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社会实践时间:xx.7.5----xx.7.18

团队成员:王金涛、翁继军、孙万霞、鄂玲瑜、王毅、李金峰、郑福禄

活动地可行性分析:

东营:学校所在地,队员对城市较熟悉。东营市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各项城市指标都相应的迅速增长。城市管理制度在城市的发展中必然要相应的进行调整,利用这个时段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处于发展阶段的城市的管理制度的变革,了解到更多的市民意见,对于总结和查找制度具有良好的条件。

济南:山东省会城市,适于近距离展开活动。城市各项指标发展成熟,城市管理制度也相应健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通过对该城市的调查可以在获得城市管理制度调整的过程中的经验,为完善不同城市的管理制度提供借鉴。

湖州:属于南方城市,并且具有一支具有由高校学生组成的城管义工队。相对于单纯由相关部门组织的城市管理制度,该制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于城市管理制度的变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与济南和东营形成南北对比,从而有利于了解不同区域的城市管理差异。

活动具体流程:

1、活动前期准备:(xx.7.5之前)网络信息调查,调查问卷制作,联系相关媒体。

2、活动实施阶段:

东营站:时间安排:xx.7.5---xx.7.6

活动实施:1.队员分两路深入车站和主要的商业区运用随机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市民对东营市城市管理的看法意见建议等(联系东营电视台或东营日报)。

2.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出主要数据。

3.跟东营市城管部门联系,通过与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了解他们工作的重点、工作制度及处理情况的方案等。

4.汇总信息,将市民调查信息与城管部门信息进行比较、关联,寻找东营地区的城市管理制度的弥补方案。

济南站:活动时间 :xx.7.7----xx.7.11

活动实施:1.(xx.7.7—xx.7.8)调查当地城市格局,锁定最易出现城管与市民发生冲突的区域。

2.(xx.7.8)在锁定地区采取随机访谈,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店铺的形式收集市民对济南市城市管理的看法意见建议等。

3.(xx.7.8)设法与当地的城管部门联系,了解当地独特的城市管理制度和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管制度的变动及所需城管人员素质的变化情况,了解城管人员的来源变化及于市民关系的变化等。

4.(xx.7.9)汇总信息,整理出济南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管理制度的变化倾向,提取可借鉴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方案。5.(xx.7.10)反馈信息给济南市城管部门。

湖州站:活动时间:xx.7.11---xx.7.17

活动实施:1、(xx.7.12---xx.7.13)考察湖州市城市布局,选定调查地点。

2、(xx.7.14)在选定的地点进行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增加对湖州义工队的相关调查。

3、(xx.7.14)整理相关信息整理出重要的数据。

4、(xx.7.15---xx.7.16)联系湖州城管义工队的城里人或重要负责人及志愿者,与他们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城市管理中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机及积累的经验,在工作中的感触等。

5、(xx.7.17)汇总资料,将义工队的经验进行系统化整理,选取出可取之处,并进行相应的补充。

活动总结阶段:(xx.7.18---xx.7.20)将活动中的资料加以整理上传网络,联系报纸加以发表,以引起社会关注。并将相关的信息反馈给东营、济南、湖州的城市管理部门,并致信表示感谢。

预备方案:假如与城市管理部门的联系失败,就采取网络搜集信息远距离加追随城管工作的策略,以便获得当地城管人员工作的真实情况。

活动预算:火车票15*6(济南)+ 160*6 (湖州)

住宿:300 *6

材料费:100

公交车:200

避暑药:30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范文4

一、当前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对滞后。

今年我县虽然建设了几个大型的公共社会停车场,但有的位置较偏,难以满足停车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部分车辆占用城区道路现象发生。城区主要商业路段停车位不足,无法满足私家车快速攀升,而目前城区公共交通的发展暂时还不能满足人们出行需要,行车难、停车更难的状况日益凸显。城区有两座较大规模的集贸市场,改造前存在卫生状况较差、管理不够规范、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等现象,难以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目前正在改造当中,暂时不能投入使用,从而导致城区占道摆摊设点现象较为严重。

(二)城市管理工作社会关注度高、工作压力大。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群众对此高度关注。从全国各地新闻报道来看,有些媒体对城管报道不客观,大量城管负面报道见诸报端,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城管几乎成为负面形象代言人。尤其是少数媒体借助网络大肆炒作,片面舆论报道,极大的伤害城管工作人员自尊心,给城市管理工作造成巨大压力。城市管理的主要对象大多是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以及孤寡残弱等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为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在人员密集场所、市区繁华商业路段、集贸市场等场所摆摊设点、少数人抱有侥幸心理,为了多获得一些收益,沿街叫卖、占道摆摊、乱搭乱建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往往对城市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执法人员在正常执法时,一些市民受同情心驱使,盲目同情违章经营者,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被管理者的抵触情绪,致使阻挠执法、抗拒执法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发生暴力抗法事件。据初步统计,我局每年有超过20人在执法过程中人身受到不同程度威胁、殴打。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给城管执法带来较大困难。

(三)行政法制不健全,缺少相关执法保障。

由于城市管理体制未理顺,关系不协调,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城市管理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形成共同负责,共同参与管理的制约机制,严重阻碍了城市管理走上科学、长效的管理轨道。开展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是新时期我国行政处罚体制的一次改革,目前全国县城以上的城市几乎都在开展该工作,但中央和省里没有统一模式,没有具体的主管部门,也没有具体操作方法和经验可循,各地都是根据本地实际开展工作,造成政策不统一。由于全国还处在处罚权集中行政的试点阶段,没有一部统一的全国性法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使得城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进程缓慢。

(四)城管执法部门强制执行权有限,执法难度大。

城市管理相对人大部分处于弱势地位,这部分人又最难管理,往往说服教育为主又不能奏效。城管执法部门为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必须加大对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法律依据不足,强制执行权有限,导致处罚力度小,履行难度大。对于乱倒垃圾、乱扔果皮、纸屑等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处罚时,相对人不履行,根本没有强制手段;对于非法营运、乱停乱摆等违法、违章行为,没有强制执行权,相对人一耍赖,很难自行处理。城管部门不能依法拘禁人,遇到突发事件或暴力抗法事件时,往往没有合适的处理办法,遏制不了事态的扩大和发展。一线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城市管理体制纵横交错,法规缺乏、法制不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现象普遍存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说起来齐抓共管,实际是相互扯皮推诿,削弱了管理合力,使城市整体功能难以得到发挥,城管部门难以解决很多实际困难。各系统之间缺少协调配合,整体运行效率不高;城管执法难度大,执法力度又不够;城市管理中运动式、突击式执法比较普遍,常态式、长效式管理机制不健全,城市管理综合效能不高。

(五)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相对不足,工作强度大,任务重,人员流失快。

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有执法人员编制115人,在编人员109人,县里其他工作抽调我局执法人员次数多,实际参加一线城市管理工作人员不足70人,加上城市管理涉及的违章建筑、市容市貌、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占道经营、流动摊贩、户外广告管理等12项职能,工作任务重,呈现点多面广、工作时间长、人数相对不足的局面。另外,由于城市管理日常工作繁琐、任务重、时间长、休息少、待遇低,很多正式执法队员不能安心工作,人员流失现象严重。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较低等严重影响城管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六)干部职工履职能力有待加强

一是在思想认识方面,文明执法、服务管理的意识淡薄。没有用理解的心情、文明的语言、规范的程序去执法管理,没有把被管理者作为服务对象去热情对待。二是在执法管理方面,不规范、不文明,方法简单粗暴。在执法管理时要么乱作为,要么不作为;要么简单粗暴,要么畏首畏尾,说到底,就是没有真正地理解、把握、做到文明执法、服务管理,从而影响了城管队伍的整体形象。三是在客观原因方面,缺乏深入、细致、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少数城管执法人员不能耐心地把城管相关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宣传给市民群众,工作简单,造成管理对象反感,矛盾激化。四是在工作中只注重于秩序管理,忽视案件的查处,只注重于原大队的职能,忽视划转的处罚权,只注重于处罚,忽视法律文书的制作,只注重于处理结果,忽视执法程序。

二、2015年工作目标

(一)围绕“城乡同建同治”统筹发展,在提升城乡环境和城区市容面貌上求突破。进一步拓展范围,提高标准,强化督导,推动“同建同治”工作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变花园”大行动的深入开展,加强市容环境管理,努力营造整洁、有序、优美、宜居的城区环境,确保创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在探索市容管理长效机制上求突破。深入开展城市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城管综合执法,探索城市管理顽疾源头治理措施,深化数字城管建设,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建立“主动发现、精确指挥、快速处置、有效监督”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和常态化水平。

(三)围绕城市管理工作重心,在优化管理模式上求突破。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以“敢为、善为、有为、”的工作作风和“公平、公正、和谐”的执法理念,建立完善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和监督考核体系,强化部门配合协作,发挥管理、执法两个合力,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能。

(四)围绕作风效能建设,在提升队伍整体形象上求突破。紧扣“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强化日常教育培训,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行为,常态化的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增强队伍凝聚力,提升服务质量,塑造城管队伍新形象。

(五)围绕城管工作中心,在提升对外宣传效果上求突破。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加大对城管重点工作的宣传力度。健全城市管理宣传教育网络,强化教育引导,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2015年工作思路和建议

管理好城市,创造良好的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环境,是广大市民的共同期盼和要求。对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破解影响城市管理发展瓶颈,切实做到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网格化、常态化。

(一)理顺体制,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高规格的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定期研究城市管理的重大事项,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将市容、园林等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所有职能统一划归行政执法局,将车辆乱停乱放的执法权、处罚权和扣分权一并移交给我局,在减少执法矛盾提高管控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管综合管理和执法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扯皮推诿、效率低下的弊端,着力构建“大城管”的综合管理体制。

(二)广泛动员,进一步发展全民参与。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决定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通过开展各项互动活动,抓好街道、村(居)委、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动,充分调动团委、妇联、志愿者等组织作用,动员引导全社会力量自觉参与到治理占道、出店经营现象、规范广告信息传播、禁燃烟花爆竹等城市管理工作中来。同时加强宣传引导,重点做好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和城区市容规范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每学期开设一定课时的交通安全和市容规范教育课程;利用各类媒体曝光不文明行为,通过正反典型教育,激励和引导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参与城管工作,引导广大市民文明经营、文明行车、文明走路,全面提高市容文明参与意识。建立有奖举报机制,鼓励对违章建筑、渣土泼洒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一经查实,兑现奖励。积极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三)整合力量,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加强与交管、交警、公安、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将更多警力、队员部署在城区管理一线,建立联合巡查制度,重点治理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以及占道、出店经营等行为,严厉打击非法改装运输车辆、沿路泼洒等行为。公、检、法等部门都应为城市管理提供有效保障,建议由公安部门抽调一定的警力(10名公安干警)与我局成立联合执法警务室,共同参与日常执法,及时处理执法工作中所遇到的突发性事件,形成城管执法、公安护法、法院司法“三位一体”的城管行政执法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移交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及时处理暴力抗法问题,对不法分子予以严厉打击。

(四)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管理水平。以强化城区全时段、全区域综合执法为抓手,积极探索违章搭建、流动摊贩、早餐夜市违规经营、乱贴乱画、渣土施工车辆抛洒滴漏等城市管理顽疾源头治理的新方法、新机制。

一是依托城市管理工作向社区延伸,建立完善对违法建设的巡查发现和快速处置机制,加强同属地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的协调配合,加大拆违执法力度。二是对流动摊贩、早餐夜市违规经营等乱象的易发地区、易发时间、人员构成等各类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实行弹性工作制和错时工作制,通过不间断整治与巡查管控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处罚力度,逐渐消除违规情况,落实长效管理措施。三是加大对城区“牛皮癣”的治理力度,要通过堵源头、查窝点,建立违法人员黑名单制度等措施,进行依法严厉打击。同时,在公共场所和住宅小区设置公共信息栏,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多管齐下,遏制乱涂贴小广告蔓延之势。四是加强同住建、公安交巡警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全面掌握城区建设工地和施工单位、施工车辆的动态信息,主动上门宣传,按照建设工地防污染设施的设置标准,针对天气变化和施工工期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加强巡查管控,加大对施工车辆抛洒滴漏、带泥行驶的查处力度。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范文5

城市城镇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意义深远的工作,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城镇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城市城镇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加快我区经济发展步伐的重要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城市城镇管理工作,有利于推进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增强城市城镇发展规划的权威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建管并重、以管为主”的思想,把加强城市城镇管理上升到建设责任政府的高度来认识,将城市城镇管理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我区城市城镇管理水平。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化城市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和优化资源,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行依法管理、标准管理、严格管理和群众管理,切实解决城市城镇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城市城镇管理工作中的职责,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突出区政府的责任主体作用和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组)及相关职能部门在城市城镇管理中的实施主体作用。实行行业管理先行、部门联动与乡镇(街道)辖区负责、日常管理结合,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由区城市城镇管理委员会、区级部门、乡镇(街道)构成的组织体系,构建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城镇管理新格局,强化综合协调职能,整合管理资源,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

2.建管并重、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将建设和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快形成建设与管理“功能互补、有机衔接、优势整合、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按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调动各级、各有关方面参与城市城镇管理的积极性,做到责、权、利相统一,防止工作脱节。

3.加强监督、公开透明的原则。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政务公开力度,接受社会各界对城市城镇管理从决策到实施的全过程监督,让群众参与到城市城镇管理工作中来,推动和谐管理、互动管理。

4.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推进政企、政事和管养分离,加速推进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经营进程,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方参与的城市城镇管理新途径,建立和完善城市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政府与市民的沟通,引导广大市民增强社会公德和城市城镇管理意识,形成“宣传舆论有力、市民认识到位、公众监督广泛、社会共驻共建”的城市城镇管理氛围。

三、明确城市城镇管理工作的职责

区政府对各单位的城市城镇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区城市城镇管理工作部门主要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全区的城市城镇管理工作,对各责任单位进行考核监督,对各乡镇、街道和区级部门开展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协调服务。各乡镇、街道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对各自范围内的城市城镇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一)区城市城镇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负责对全区城市城镇管理工作进行宏观决策,编制中长期管理规划,制定年度城市城镇管理任务,将任务分解下达到各相关单位;制定全区统一的城市城镇管理标准,明确责任单位,对涉及跨部门、跨地区维护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和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协调;建立城市城镇管理考评机制和经常性监督检查机制,对各相关单位在城市城镇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和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实施考评、检查、监督;及时协调组织各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的城市城镇管理工作;牵头组织对涉及城市城镇管理的突出问题和重要区域进行综合整治。

(二)区级各职能单位主要职责。制定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城市城镇管理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积极参与对热点难点问题和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的联合执法;对乡镇、街道开展城市城镇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协调。

(三)各乡镇、街道主要职责。建立专门机构、充实人员,做好辖区内的建设、城市城镇管理、环保等工作;编制辖区的城市城镇管理工作的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按照“五不准”和城市城镇管理相关标准,开展辖区内的城市城镇日常管理;协助区级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及相关维稳工作;城市城镇管理工作资金投入及时到位,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信息、服务、宣传、执法等城乡网络体系;牵头组织实施辖区内城市城镇管理突出问题和重要区域的综合整治。

四、突出抓好城市城镇管理工作“六个到位”

(一)体制改革到位。改革我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体制,调整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和维护职能,将原属区建设局管理范围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职能划入区城管执法局,区环卫站划归区城管执法局管理。今年开始,从区级到乡镇要积极推进环卫、市政、绿化等作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改革作业模式,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推进我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市场化运作,节约财政支出,建立“以事核费、以费养事”的环境卫生经费保障体系。同时,将规划执法、户外广告、占道经营摊点摊位的审批集中到区城管执法分局,水电气、电信、广电等杆管线的定点行政审批实行城管、建设联审制度。整合乡镇村镇办、乡建办、城管中队的人员和资源,成立城市城镇管理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重新进行定员定编定责,提高运行效率。招收一定数量的城市城镇管理协管员和交通协管员,充实城市城镇管理工作力量。

(二)履职问责到位。各乡镇、街道及相关责任单位要明确专人、专门机构负责该项工作,乡镇、街道设置的城市城镇管理机构采取区城市城镇管理委员会和乡镇、街道“双重管理”模式。各单位严格按照《城市城镇管理标准》、《责任区域划分》、《城市城镇管理目标方案》等要求,结合行业职能和属地管理开展工作。对城市城镇管理目标考核采取平时检查与年度考核结合、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结合的办法,年度考核结果与各单位党政综合目标考核挂钩。同时要完善上级监督、行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手段,切实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监督考核体系。区监察局围绕该项工作责任的落实情况,对相关单位工作不力、履职不到位的进行责任追究,做到有责必究,罚则必严。

(三)联动执法到位。创新执法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建立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单位之间协作,实现跨乡镇、街道、部门的集中执法,实现人员、车辆和执法装备的资源共享。由区城市城镇管理委员会牵头,从公安、建设、工商、交警、文体、环保、市场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抽调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组成城市城镇管理执法联动工作组,集中解决好城市城镇管理和执法过程中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及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问题。探索由低保巡逻队、社区(村组)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等公众共同参与的管理联动模式,不断提升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水平,降低城市城镇管理的工作难度和执法成本。

(四)综合整治到位。城市城镇管理工作要日常管理与综合整治相结合。一是实行重点整治。集中力量对城市城镇的重点区域、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综合集中整治。近期主要解决主街大道、旅游景区、城市节点、中心场镇出入口等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问题。二是分类管理。将我区城市城镇管理工作细化为城区、一类乡镇、二类乡镇和三类乡镇等几个层次进行管理,集中有限财力、人力改善重点区域环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我区城乡环境的根本改善。三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行城管进社区,将管理触角延伸到社区(村组),探索建立城市城镇管理信息监督员制度和城管协管员队伍,实行前置管理、人性执法,逐步形成群众参与城市城镇管理的“互动机制”,对重点管理地段实行“错时”值班,实现管理工作由突击转向长效,粗放转向精细,单一转向互动,实现长效管理。四是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探索设立社区城管服务室、社区城管义工等途径,切实加强执法单位与社区、物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和快速处理机制,不断提升城管工作的服务性与亲和力,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全员参与到位。实现科学、长效、有序管理城市城镇,不仅仅是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还要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要广泛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标语等平台,通过开展城管执法周、“爱我家园、清洁大安”、“城管执法进社区、到工厂、下乡镇”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宣传城市城镇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等,让广大群众知晓和了解,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增强公众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载体资源,探索建立健全城管信息(监督)员、校外辅导员、社区(村组)城管执法网络等,形成市民与城管良性互动的格局,谏言献策,共建共管,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水平。

(六)资金投入到位。城市城镇管理工作经费要随建设加快、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养护标准提高和管理手段更新而适度稳定增长。实行区、乡镇两级预算,确保城市城镇管理资金落实到位,为城市城镇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区对各乡镇的补助经费与各自城镇管理水平、基础设施维护管理质量挂钩,各乡镇要将城市城镇管理工作作为重点专项工作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城市城镇管理的资金投入。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对城市城镇维护管理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确保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益。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城镇管理资金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和管理资金,提高工作效率和投资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范文6

数字城管又叫做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网络及移动通信方式等信息化手段来对整个城市进行管理分析,就城市的交通、物资、人员等方面问题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同时也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1-4]。

(一)政府方面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政府要求树立“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围绕建设以现代化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工作目标,实现城市管理的转变。数字管理成为芦淞区城市管理的最有效方式,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很多问题是市民反应或是出现投诉,职能部门才去解决,导致问题发现晚、解决问题周期长,处理问题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二)民政方面

芦淞区全区面积21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8万人,暂住、流动人口30万人。面对商圈多、流动人口大这一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对策并加大宣传,各街道、居委会派专人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将政府部门的相关制度及体制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传达给市民,希望民众能够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彻底全面地将数字城管工作深入实行。

(三)监督机制方面

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保障数字城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芦淞区政府了《芦淞区数字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将数字城管工作列入考核并制定问题处置执行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各处置责任部门的职责清晰、结果规范。

二、数字城管的必要性研究

根据调查发现,笔者认为城市管理目前逐渐走向一个误区,大部分民众抱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态度,数字管理的过程中不论是关注度还是配合度都不够,可是当问题真正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市民又会通过投诉甚至上访的形式来解决。正如城管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做了一个恰当的比喻:“我们买了一个电视机,他们摔坏了,再买一个又摔坏了,而且嫌买的电视机不够大不够好不够多”,目前的城市管理便陷入这样一个怪圈[5-6]。

(一)民众的意见表达

数字城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发现并处理问题,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理念,能够将问题更及时、真实、透明地呈现出来。经过调研发现,很多情况下当发现问题时,市民的反应往往比较偏激,认为一定是城管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出现带着情绪看问题,无理取闹、误听误传等现象,容易引发更大的矛盾。

政府和市民如果能够明白城市管理的真正意义以及数字城管工作带来的便利,当发生问题时双方能够抱着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推卸责任,这样不管是对于加强城市建设还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政府职能的完善

经过走访调查,株洲市暂住、流动人口达30万人,再加上芦淞区商圈众多,更是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对一些少数民族流动商贩的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尤为严重,往往会出现矛盾激化甚至将问题上升到民族宗教问题的现象,使城市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这样无疑给城管工作增添了难度。

城市管理是一项制度、一种约束,而不是法律。当城市执法人员前去管理和约束时,商贩和执法人员则会出现“猫和老鼠”的关系。作为政府部门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制定相关政策,提高管理质量。

三、数字城管的基本要求

自2005年在全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来,数字城管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开环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全面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要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循序渐进、视实效、坚持创新、群众参与、科学评价、整合资源、厉行节约[7]。

(一)城管系统的信息化

按照标准规定要求,需建设数字城管中心机房、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来满足监控的需求。株洲市芦淞区城区目前已基本覆盖摄像头,并由专门电脑配合监控。

(二)监督机制的透明化

建立数字城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核查案件等一系列内容的城市管理监督制度体系,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处置部门的职责清晰、结果规范,并制定各执行部门和监督机构的考核制度体系,以保证监督、处置、考核机制长期发挥效能。

(三)建立官方平台

建立官方平台,可以通过网站通信方式信息,并成立单元数据库和时间数据库,便于后期的使用和保存。

四、数字城管的具体实施

(一)安装摄像头

株洲市芦淞区城区37.1平方公里共有115个摄像头,其中有70个自行车系统监控专用摄像头,10多台电脑配合摄像监控工作,监控系统主要负责监控市容和环卫两大方面。

视频监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芦淞区指挥中心还配有50名流动信息采集员,配备手机(活动探头)进行巡查拍摄,对部分路段及地区进行监管,负责立案、考核、结案工作,问题解决过程由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并进行反馈。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指挥中心数字城管平台的监管作用,而且避免了指挥中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弊端[8]。

(二)精简办事机构程序

芦淞区指挥中心操作系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信息采集员上报案卷、市民短信举报和上级部门督办三个渠道。

信息采集员上报案件处理流程如下:

信息采集员上报问题中心坐席员部门处理信息员核查问题

市民短信举报案件处理流程如下:

市民上报采集员核实中心坐席员部门处理信息员核查

1.建立一套领导系统

芦淞区城市管理工作考评委员会主任由芦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担任,其余委员分别由各部门及街道、乡镇重要领导组成。各部门领导都十分重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作调研、方案制订、编制设立、资源整合等各项工作,保证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强力推进。

2. 各环节透明化公布

芦淞区作为株洲市区域面积最大且又是老城区的地区,从2009年10月进入数字城管平台试运行阶段,初期建设投入450万,此后每年的维护费用为200万左右。面对较大的资金投入,需要进行整合资源,更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

经调研,芦淞区政府在数字城管系统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开通城管短信平台、微信平台以及市长热线等服务热线,实现数字化城管与市民零距离沟通、零距离互动。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 城市规划通讯. 2009(15):8.

[2]崔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研究与设计[D].黑龙江:东北石油大学.2013.

[3]郝力.数字城管:革新城市管理模式[J]. 建设科技.2010(23):20-22.

[4][美]戴维・R・摩根(David R. Morgan). 城市管理学:美国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车正光,赵广成.破解城管执法困境的建构主义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20-24.

[6]关于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Z].北京:建城[2009]119号.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范文7

一是要紧扣构建和谐社会主题,树立科学理念,提升城市包容度。倡导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针对摊点管理、停车管理等日常城市管理难点,实施摊群点自治管理,在城区规划设置早餐点;开辟“自产瓜果销售绿色通道”,设置自产自销瓜果销售点;合理设置停车泊位、协调启用社会地下停车场、设置自行车停放点;以有效化解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做到既方便群众,又加强管理。

二是要倡导亲情执法的理念。把群众满意作为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以教育为主,对轻微违法行为和违反规定的下岗工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坚持零处罚,重在教育。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的包容性,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

三是倡导和谐城管的理念。开展“城管六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地、进机关、进商户、进家庭)、“我为市容建言献策”和“我做一日城管”等城市管理互动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与相对人进行沟通合作。以真诚的服务,人性化的关怀,博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良性互动,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城管执法体系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从体制上确保城市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建立高效的协调配合机制,明确城市管理执法机构的职责权限,规范与城市规划、园林、市政、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的职权关系。注重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积极争取配合支持,提高执法管理效率。建立城管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双向告知制度,形成联动执法机制,确保部门间城市管理工作衔接有序、运行顺畅,以解决噪音污染、油烟污染、乱扔垃圾、乱泼污水等问题。

二是建立完备的执法管理体系,完善执法标准,建立健全裁量权基准制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明确适用规则。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搭建依法行政的制度平台。

三是建立科学的考评考核机制。围绕各种行政执法行为的环节和流程,研究制定执法基本要求和标准,并以案例评析、以案说法等多种方式,指导行政执法工作。制定岗位责任量化考核标准、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执法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制度,签定执法岗位目标责任书。强化执法案件质量监督,开展执法检查活动,提高执法人员办案水平。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执法工作效能

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因此,城市管理者要不断探索管理方法,完善内部运作,提高工作效能。

一是实施网格化管理。划分管理责任区,按照“定人、定责、定岗、定时”的要求,实行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建设城市管理监控中心,对市区重点地段进行24小时监控,实现城市管理的全天候、无缝隙、全覆盖。

二是建立快速反应工作机制。成立“城管110”等应急机构,24小时接受市民群众的投诉、建议、举报和求助,形成受理投诉服务、应急指挥、快速协调、及时解决的城管指挥调度机制。

三是开展综合治理。要围绕市民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实行综合治理,开展户外广告、空调室外机侵占城市空间和热污染、车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饭店油烟污染、噪声污染等整治活动,有效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四、强化一流意识,提升城管队伍形象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因此,城市管理者要始终坚持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着力打造纪律严明、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敢打硬仗的队伍。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严把培训上岗关,对录用人员进行军事化训练,加强政治理论、法律知识、组织纪律、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才可上岗。建立学法用法制度,采取以会代训、以执代训等形式,突出对一线执法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法律素质和执法管理水平。

二是强化队容风纪。开展“百日文明执法竞赛”、“摘星扛旗”等争先创优活动。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基本行为规范,以军事化的标准规范队员的言行举止,打造执法形象,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建立考核管理办法,制定文明执法工作制度,面向社会公开聘请政风行风义务监督员。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关部门、新闻媒体和群众投诉热线的监督作用,以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自觉性。

四、小结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范文8

以目前城建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情况看,基层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是推进城建档案的实际推动者和执行者,无论政策、管理方针如何制定都需要基层城建档案人员的推进。所以要提高城建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应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1制定具体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守则,选择专业化城建档案管理人才。

挑选优秀的城建档案管理人才是确保城建档案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保证。首先,我们要根据城建档案部门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管理人员守则,做到管理的有理有据。再次,我们应加大人才的招募,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建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注意培养年轻员工。

1.2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建档案工作也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挑战,所以必须加强对城建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培训,以保证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更好的社会的发展。同时由于城建档案工作涉及重大,城建档案管理不当发生错误可能会决定城建工作的成败,所以在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培养员工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的品质。

1.3宣传贯彻法律法规,明确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目前具有信息化和法制化的特点,为此我们在城建档案管理中也要宣传和贯彻法律法规,使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熟知城建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城建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因此,对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

1.4加强对基层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引导,使其明确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基层的城建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是保证最终管理效果的保证,如何激发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其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灌输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是全面提高城建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2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要有明确的服务管理理念

在城建档案的实际工作中,要想做好任何工作,必须具备明确的服务意识,从某种角度来说城建档案管理业属于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服务管理理念的选择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确定主动服务的理念。

主动服务的对象是城建档案的利用人员,服务的内容很多元化,各类城建档案都包括其中。可以用查询、复制等方式对城建档案信息进行推广,使可利用城建档案者拥有高效、便捷的服务。主动服务是一个创新理念,是新形势城建档案工作的必经之路。当前城建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强化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要从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向城建档案信息系统管理过渡,改变以往仅限于提供城建档案原件的低层次的被动服务状态。

2.2确定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理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城建档案工作由手工操作向现代化方式转变,由实体化管理向信息化管理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对我国目前的城建档案工作现状来讲,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兴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重新定位,做好过渡时期城建档案信息利用工作。实践证明,没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应用于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就根本谈不上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城建档案信息,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能力和效率,从而提高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3.3确定提供优质的城建档案信息的理念。城建档案信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服务的基础,在新环境下工作人员应该抛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机制,积极的开发、大胆的应用新的档案管理方法,搜集有价值的信息,用优质的信息资源回馈社会、服务社会。

2.4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既要分析现有问题也要制定具体解决措施。

在现阶段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由于一些体制原因和管理手段的制约,导致城建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太低,新鲜血液基本很难输入。由于管理制度很难在根本上得到改善,在一些城建档案所,看管疏忽,甚至无人看管的情况非常严重,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城建档案管理的投入。

2.5城建档案管理体制不成熟,城建档案管理制度需要统一和细化。

在目前城建档案管理中,受到城建档案管理体制的制约,城建档案管理体制还不成熟,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也没有做到统一和细化,由此导致了城建档案管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效果不理想,有时甚至还出现冲突。为此,我们必须对现行的城建档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必须要建立完善统一和细化的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保障城建档案管理的有效进行,使城建档案管理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取得预期的效果。

3结语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范文9

关于上半年工作

(一)、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氛围

一是统筹协调,落实责任。以“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契机,以“创城”活动为动力,按照“决心要大,标准要高,行动要快”的要求,实行领导责任制,建立起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城市管理责任体系,围绕解决城市管理的“顽症”以及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长期困扰城管工作的难题,制定下发了《城市管理年活动实施意见》、《河滨路、福海路道路管理办法》、《城市管理重治严管活动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细化责任,量化指标,将城市管理年工作目标落实到23个责任单位,从人、财、物方面保障城市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推进城市管理年活动的开展。

二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市民群众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营造城市管理工作“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我们将有关城市管理法规、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向市民宣传,使城管法律、法规为群众所共知,并共同遵守。在区电视台开设了“城市建设管理视窗”栏目,及时宣传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报道城市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展示城管队伍的良好形象,对影响城市形象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促进了城区居民城市化意识的提高;局里组织人员每周五上午对城区主干道、广场等主要路段进行督查,将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每周一次以《城建工作》的形式,通报各单位、科室;印制15000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的宣传材料,发放到沿街门市和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并出动宣传车在城区主次干道及周边社区不间断巡回宣传,倡导市民文明之举,营造一个人人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氛围。

(二)、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力度

结合城管执法工作实际,在明确工作责任和突出工作重点等方面下气力,持续抓好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的有机结合,有效保证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到位。

一是持续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首先,强化日常管理。按工作职责及责任区划分,结合门前“五包”责任制的要求,与临街业户居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签定《福山城区沿街店铺、单位门前市容秩序公约》,围绕“不搞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等14项内容,加强日常管理,重点在早、中、晚的违规行为高发期巡回检查、纠章,通过集中巡查、错时巡查和延时巡查等多种形式,加大市容环境监管力度。组织各部门1900余名机关干部走上街头,对城区的大街小巷、路面、路牙、路桩根、人行道等进行了彻底清扫,较好地遏制了影响城市文明的问题发生。其次,突出整治重点,下大气力治理损害城区容貌形象的违规行为。违章建筑等乱搭乱建现象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顽疾,我们组织专门人员摸底排查,主要有2起强占土地建房案,涉及房屋面积276.5平方米,围墙7800平方米;在租赁土地上建房11起,涉及房屋面积970.5平方米;在工厂或住宅内违章建房9处,涉及房屋面积2370平方米。目前,我们依照程序,严格执法,已经责令拆除违章建筑22处,正在查处的违章建筑有44处,其中,已经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3份。同时,加大对占道经营、乱贴乱画和运输粘带、车辆撒漏、露天烧烤以及清晨溜狗和破坏市政设施等严重影响城市文明行为的集中整治。上半年共开展集中整治活动4次,清除野垃圾场2个,取缔占道经营和露天烧烤摊点2700处,清理乱堆乱放、乱吊乱挂问题600处,清理乱贴乱画和“野广告”17000多张,制止公共场所乱扔杂物、践踏草坪150起,查处违章撒漏、运输粘带和乱倒垃圾问题178余次,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二)进一步加大城区主干道、广场等重点区域的严管力度。强化措施,规范管理,全面落实《河滨路、福海路道路管理办法》规定,坚持服从、服务于区级重点工程,克服今年城区主要路段改造工程给城市管理带来的诸多困难,对河滨路、福海路以及广场等路段和区域实行重治严管,我们把三名正式队员、十二名协管队员摆放在福海路,把三名正式队员、六名协管队员摆放在河滨路,配备了12辆执勤摩托车,在每天正常值勤的同时,坚持在早晨5:30-8:00,中午12:00-14:00,晚上5:30-10:30,定点看护、管理和巡查。上半年,查纠在人行道板上违章停放机动车辆8000多车次;制止纠正了路旁店铺乱倒垃圾、炉灰的现象;严格户外广告的审批管理,19家未办审批手续、擅自安装的广告牌匾,审核指导14家业主安装配有霓虹灯的高标准牌匾;协助取缔清理福海路、河滨路两个路段临街花圈店14家,封堵河滨路原花圈店地下室敞口15处,在河滨路、福海路上杜绝了店外经营现象,较好地保证了两条主要街道的市容市貌。(三)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全面加强马路市场的管理。一是对#等马路市场进行专门整治。我区原有织布厂、东关、城西、太华路等四处马路市常其中,太华市场是依托#临街而成的马路市场,由于经营业户素质的参差不齐,一度造成市场周围环境脏乱差,群众反映强烈。为此,我们把对太华市场的治乱治差和退路进厅工作,作为推动马路市场整治的切入点,从今年3月开始,采取分批入市的办法,将#马路市场67个业户搬迁到福新市场,城管大队组织人员,加强搬迁后市场秩序和卫生管理,有效遏制了进厅出厅和治差再差的反复问题,巩固了整治效果。二是对流动摊点进行合理疏导整治。针对流动摊贩大多为“弱势群体”的特点,坚持因势利导,堵疏结合,合理开辟新摊点,在#市场又增建10个标准化棚亭,在#等地划线定位,合理设置摊位,引导流动摊贩进入经营。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和实际管理情况,抓住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加强八小时以外的巡查管理,对问题突出的路段和部位进行反复整治。5月以来,针对瓜果上市量大、流动经营现象突出的特点,我们组织力量,通过错时巡查和弹性管理,先后劝导300多进城农民入市经营,没收不听劝阻的经营工具40多件,有效地遏止了流动经营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首先,健全制度,严格管理。结合《进一步规范机关管理的若干规定》,本着科学化、规范化的原则,在理顺原有的机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对廉洁勤政、城管队员和协管员管理、岗位工作考核、严格执法和错案追究制等34项制度进行规范完善,统一印制了《#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制度汇编》,人手一册,遵照执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监督考核工作力度,突出从考勤、考纪、考绩三方面加强考核,实现目标量化,责任细化。考勤方面,每天上午7:50和下午1:50前在大队办公室统一签到,其他时间由各中队考勤登记;考纪方面,由各中队根据大队规章制度和21项禁止行为随时对队员的违纪行为进行登记,大队随机抽查中队考纪和队员执纪情况;考绩方面,按定岗定位路段落实管理区域,根据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大队制定的24项市容管理标准进行考核。采取随机抽查、每月总结的方式,加大考核力度,全体人员每人每月拿出100元、大队拿出200元作为考核奖,依据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劣,按月兑现,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充分调动了全体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今年以来,全体城管队员早上岗晚下班,中午坚持轮流值勤,每人每月平均只能休息一天,但大家毫无怨言,树立起了良好的城管队伍形象。

其次,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素质。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集中学习、座谈讨论、外出观摩和帮贫解困办实事等方式,引导队员强化服务观念,淡化权力意识;强化责任观念,淡化功利意识,做到自重、自盛自警、自励,在工作中体现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同时,加强执法培训,切实提高队员的执法水平,坚持聘请专家和市支队领导,持续加大法律、专业法规和从业道德规范的培训力度。截止5月底,共举办行政法律、法规培训班三次,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析案讲法八次,提高了执法人员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体队员依照“执法要严、处理于公、服务于优”的要求,不徇私情,秉公执法,努力为市民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进一步树立起城市管理法规的权威。

关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力量薄弱,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城管大队现有在编人员##名协管员,管理着2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的市容市貌。各中队管理区域复杂,科室内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普遍感觉人力不足。我们感觉,在我区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面前,执法力量显得有些单薄,管理起来捉襟见肘。队员的综合素质现状与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不相适应。

(二)违法违规现象严重,查处困难较大。一是市民素质不高,加之部分违章者自身存在的陋习,使其对城管执法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抵触,无形中增加了管理难度。二是市场培育乏力,以退路进厅为重点的马路市场整治短时间难以完成。特别春、夏、秋三个水果上市旺季,大量农民涌入城里势必导致流动经营增多,管理困难。三是城区道路渣土撒漏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随着我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开工工地较多,工地所需的大量沙土和施工后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需要运进运出,管理困难较大。四是违法建设现象严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短时间查处困难很大。

(三)齐抓共管力度不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协调和解决好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例如城市的公共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管理、社区物业管理、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造等,已经越来越超出了单纯城管部门能力所及的工作范围。城市管理还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共管合力。今年的城市管理年活动虽然把城市管理的责任层层落实到各级各部门,但由于缺乏工作落实的钢性力度,没有把城市管理工作象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那样纳入部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或增加考核权重,导致城市管理工作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合力不强。三、下半年工作打算下半年,我们将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城区道路改造后棚亭规范设置与管理和三路两街经营业户退路进厅以及增强城市管理齐抓共管合力和创新学习型城管队伍建设四个工作重点,全面提高我区城市管理的档次和水平。一是持续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城市管理年活动”为重要载体,针对活动中发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巩固活动成果。同时,将先进性教育与文明执法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执法水平,努力使全体队员做到执法得当、程序规范、事实清楚、用法准确。二是调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抓好临街单位、居户维护市容秩序公约的签订工作,对企事业单位,争取以区政府名义签订。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其他执法部门的配套联动,改变城管队伍孤军奋战的不利状况。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引导城区企事业单位和村居“管好自己的人,维护好自己的环境”。同时,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城管氛围,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和理解城管工作,增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城市管理的工作格局。三是整合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水平。首先,狠抓建章立制、队伍整顿和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激发城管队员干事创业、赶超发展的积极性。其次,狠抓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提高城管工作在广大市民中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同时,狠抓大局意识的养成,着力提高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第三,结合城市管理年活动,突出“治乱”,着力“治差”,突出做好改造后重点路段的严管准备和城区出入口以及健身广尝河滨广场的重点整治工作。同时,根据季节特点和市场经营规律,适时开展对各类违章经营和破坏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现象的集中整治工作,确保城区经营秩序文明规范,市容环境整洁亮丽。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城管新形象。把全面提高管理和执法人员理论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好城市管理这一生产力的作用。同时,把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把好执法尺度,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树立诚信的城管形象,为创造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做出新的贡献。

_--------------------------------------------

各位领导:

首先,让我代表建设局党委向来攸县指导工作的在座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诚恳地请求各位对我们攸县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多提宝贵意见。现在,我就攸县城市管理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单地汇报,不对之处请予以指正。

攸县位于湘东南部,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全县辖25个乡镇,500个行政村,总人口75万人。到目前为止,全县建制镇达18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72%,其中,城关、酒埠江、皇图岭、网岭、黄丰桥等6镇跨入省“百强镇”行列;城镇居民达22.4万人(其中,县城区常住人口达成1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0.5%。全县30%的人口创就了全县75%的国内生产总值、72%的工业总产值和79%的财政收入。先后获得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县城荣誉称号,县城被列为全国文明卫生城镇示范点。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3.19亿元,工业总产值56.5亿元,财政收入2.69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3元,农民人均可纯收入4077元。

一、抓改革,不断理顺城市管理体系

建立高效、灵活的城市管理体制,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今年,我们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狠抓城市管理体系改革,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方面推行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针对城市管理上,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重复管理和管理主体不清等问题,今年我们在探索和建立新的城市管理体制上,逐步建立起以综合执法和专业执法相结合,权力监督与群众监督及社会监督相补充的执法监察的框架体系。本着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了涵盖城管、环卫、市政、客运等多个部门职能的“大城管”格局,将城市管理权与处罚权相剥离,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从体制上形成行政处罚职能相对集中,执法机构相对独立,执法主体相互制约。运行以来,较好地解决了我县城市管理中“体制不顺、职责不分、保障不力、机制不活”等问题。另一方面,突出了清扫保洁模式创新。积极推行了路段负责制、质量检评制和服务跟踪制,将原来的每日“两清扫两保洁”提高到每日“两清扫三保洁”,每周定期组织环卫管理层开展捡垃圾行动,有效促进了“人人讲卫生,个个爱环境”社会大氛围的形成。

二、抓整治,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我县城市管理走到今天,从老城区灰尘满天、无处落脚到基本整洁优美、应该说绝大多数市民对城市已培养了认同感、归宿感。抓城市管理,已经不再是县委、县政府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是着力改善城市面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素质、吸引投资的有效手段。为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今年,我们以“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为契机,从整顿城市秩序入手,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以抓好摊担归位、商品归店、集贸归市、车辆归道的“四归”和整治车辆乱停、摊位乱摆、垃圾乱倒的“三乱”为重点,从交警、城管、建设、工商、交通等部门抽调专人,定期进行大规模的集中整治,不定期开展拆违扫障活动。依法取缔各类摊点200多个,违章临街雨棚、违章建筑、违章广告牌100余处,残疾人非法营运叭叭车30余台,清洗“牛皮藓”广告3000余张,规范各类水果经营摊子20多处,对县城夜市进行划片管理,确保夜间城区街道清洁美观。通过一系列的整治和规范管理,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抓创建,不断增强城市居民素质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这一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把开展各种创建活动作为管理城市的重要一环来抓,每年都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城镇、文明窗口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居民城镇意识、守法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城镇管理,自觉维护城镇环境。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形成了“人人都是城市主人,个个都是管理主体”良好氛围,有效提升了县城的文明程度。目前,我县涌现出部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30余个。通过强化管理,小城镇的文明形象得到了提高,全县18个建制镇宛如18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镶嵌在攸县大地上。

四、抓配套,不断注入城市发展活力

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不断注入城市发展活力,确保城建各项事业持续、健康、有续发展。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范文10

一、基本概况

我局成立于2003年,2008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行使城市管理领域中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现有公务员6人,下设三股(法制监察股、市容管理股、综合协调股)、一室(办公室),二个执法大队(城管大队,城警大队),一个环卫所。城管大队属差补事业单位,定编16人,负责城市管理领域的行政执法工作,现有执法队员26人,经费由财政差额补助,下设二个中队,管理城区10.5平方公里。城警大队定编5人,现有3名干警,实行双重领导。环卫所为财政全供事业单位,现有人员16人,负责城区的环境卫生工作。

二、市容城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管理工作簿弱

1、管理制度不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强,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有令不行政令不畅。一是未建立外部管理长效制度,如具体路段没有创建执行标准和办法,“四旁三包”责任制尚未建立。二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如考勤制度缺乏操作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奖惩激励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尚未建立。

2、机制不顺,人手不足。

(1)管理机制不顺,经常造成管理缺位和越位。我局在08年对环卫作业进行了市场化运作,执法大队的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解决了环卫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但环卫所管理人员没有彻底从以往的管理模式解脱出来,管理员还和以前一样督察到环卫工人,弱化了对保洁公司的管理,这样督察员又成了保洁公司的管理员,造成了管理越位,结果该管的不该管的都没有管好。执法大队通过内设机构的调整,战斗力和应急能力得到了加强,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巡查制度,经常造成管理缺位。

(2)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造成工作上推诿扯皮。一是环卫所和大队之间的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就以渣土和乱扔乱倒的治理来说,两家相互扯皮的事情时有发生,降低了办事效力。二是部门职责没有履行到位,造成部门职责不清。因为大队要以收费、罚款维持运转,造成股室职能被占,职能股室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三是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奖励约束机制,因利益分配不公经常引起部门之间的矛盾。

(3)管理任务与执法力量严重失衡,造成管理质量不高。目前我局执法队仅有26人,一线管理队员不到20人,却要管理10多平方公里的整个城区,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管理水平低。

3、底子不清,基础工作差。我局成立已将近七年,有些基础工作还是一片空白,主要表现在执法台帐、行政许可管理台帐、环卫收费台帐、摊点群管理台帐等尚未建立,行政许可具体情况不清,执法档案不符合标准。

4、装备、设施配套不够。

(1)执法装备投入少,造成管理效率低。一是取证工具配备不足,仅有两台相机和一台摄像机。二是无通讯设备,信息不通。三是执法车辆仅有一辆能够运行,队伍的机动性差。

(2)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是规划滞后。近10平方公里老城区未设停车场,城区主干道无公厕、垃圾中转站、果皮箱。二是城区道路网络不畅。如人民路与孚玉路仅靠15米宽的园林路连通。且城区泥巴路较多,“雨天是池州,晴天是徽(灰)州”。三是道路地下管线建设滞后。如电信、电视、供水、燃气、电力等没有配套到位,造成天上“蜘蛛网”,地下随意挖的现象。

(二)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环卫管理方面。一是底子不清,造成收费上的随意性,如在环卫收费中,收人情费、面子费等,都没有及时严肃查处,导致收费秩序混乱。二是执行制度不力,如在环卫督察中不能按《督察办法》兑现奖惩。三是放松对清扫、保洁的管理,“脏”的问题突出。

2、执法管理方面。一是重收费,轻管理。“以收代管,以罚代管”严重。收费定任务,管理靠自觉,为解决经费问题,大队对中队定收费罚款任务,但对管好市容未定目标任务,中队收费积极性高,管理热情低。二是巡查机制落实不到位。发现问题靠领导,解决问题要批示,对违章行为,往往要等局长发现才解决,要等群众投诉,局长批示才处理,后来发展到县长、局长批示的案件都长期得不到解决。三是没有建立考核责任追究机制。责任在队长,自己不负责,出了问题,有中队长和大队长兜着,队员不用负责。在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下,经常出现管理缺位,有事无人管的现象十分突出。

(三)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1、执法环境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一个新生事物,社会和市民认知度不高,认识上不同程度带有较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管理过程中难以赢得社会和市民的理解、支持。

2、部门职责不够明确,职能划分不科学。一是“管罚分离”引起的“管罚脱节”现象较为普遍,最典型的要算城市道路挖掘,经常是批而不管,当我们对擅自挖掘者给予处罚时,审批部门违规补办许可,并将许可日子提前,导致矛盾集中到城管局,而很多问题要彻底解决并非城管局一家可以做到。二是

“管罚分离”后,管理部门容易将责任推给城管局,造成管理“缺位”。三是职能划转不彻底。按照国务院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规划执法必须划转,我县却没有划转,造成管理上的失控。四是责任范围划定不科学,从体制上忽略了镇党委政府以及社区的责任与作用,主要表现在门前三包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卫生责任区的划分不科学,如绿化带的管理,建设局在整理绿化带时,产生的污染从来都没有清理过,经常造成路面污染。

3、保障不力机制不全。一是人身安全无保障,由于城市管理工作,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城管本身无强制手段,虽然我县成立了公安执法大队,但没有独立办案的权力,导致暴力抗法事件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二是执法经费无保障,城管执法大队(差补),现有职工26人,各项支出75.9万元,财政补贴只有27.6万元,环卫运行支出210万元,总收入只有129.8万元,机关支出49.81万元。全局支出335万元(不包括财拨工资),总收入192.1万元,资金缺口142.9万元。我们只能靠罚款、收费活命,这样能保证执法的公平、公正吗?

4、缺乏科学的协调机制。要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需要建设、经济、政法、宣传等多个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同时又涉及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因此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而我县尚未建立有效协调机制。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剖析,认真研究,我们认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客观上说: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不能持之以恒,措施不能落实到位。二是经费投入不足,保障不力,为保运转,只能采取重收费,轻管理的政策,导致管理效能低下。三是设施不配套,规划滞后,如全城无停车场、城区主干道无公厕,无垃圾中转站、果皮箱。四是各职能部门配合不力,履行自身职能不到位,大家都是好事争着做,难事都不管,相互推诿扯皮踢皮球。五是社会认知度不高,城市管理对象成分复杂,矛盾比较集中,管理相对人抵触情绪大,在管理过程中难以得到社会和市民的理解、支持。从主观上说:一是职工对做好城管工作缺乏信心,工作无目标,认为这项工作没有前途,做事没有成就感。二是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拖沓能胡就胡,得过且过。三是缺乏责任感,相互推诿扯皮,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四是制度缺乏执行力,造成管理混乱,政令不通。

三、搞好城市管理措施与对策

(一)摸清底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开展全城脏乱差摸底行动,建立管理台帐。四月份我们:一是对全城的店外经营、洗车、修车场地、建材市场、马路市场等进行摸底登记,建立台账。二是对城区的卫生死角、建筑垃圾的分布进行排查摸底,建立档案。三是对各类摊点进行登记,建立档案。

2、开展环卫收费摸底调查,建立收费台账。一是对08年的收费情况进行清理登记。二是对08年未交环卫费的居民户进行排查完善台账,查明欠费原因,做到应登尽登、应收尽收。

(二)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

一是在大队和环卫所实行路段长负责制,推行“责权利”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城区区主要路段和管理的重点部位集中整治后,颁布质量标准,进行科学划分,责任到人,实行徒步或骑自行车巡查。

二是建立多层次的督察机制,包括社会和媒体监督,重点查人员到岗和工作质量,拟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做城管监督员,动员一批热心市容、城管工作的退休老人和市民加入城管行列当协管员,既当监督员又当管理员,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建立坚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建议县政府:一是赋予城警大队独立办案的权力,对暴力抗法的行为要及时查处,打击到位。二是保障市容城管经费供给,首先要解决执法大队财供问题,才能杜绝执法、收费养人现象的发生。此次要把城管执法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三是执法装备投入基本到位,形成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执法公平、公正。四是改变上门收费方式,适时调整环卫收费标准(目前执行的还是96年标准,物价、工资已翻了2倍),提高环卫工人待遇。

(四)建章立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一要强化目标考核,按照“责任目标化、目标数字化”的要求,将考核从定性型向定量型转变,建立数字化的量化考核体系,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将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对城市管理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二要严格奖惩措施,把激励机制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无论是日常管理,还是重点工作,都要有考核

、有奖惩,以考核为依据,通过物质、精神等多种手段进行奖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活力。二是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考勤请假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三是建立有效的外部管理制度。主要是要研究制定“四旁三包”责任制、城市容貌标准等。

(五)适当调整职能,建立科学领导和协调机制。

建议县委政府对没有划转到位的职能划转到位,对不科学的职能设置要进行调整。成立县级层面上的协调机构。对“管罚分离”的职能要建立部门信息互通机制,实行许可备案制度。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范文11

制度化、标准化的智慧城管实践探索

上城区是国家首批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其智慧城管也具有制度化、标准化的特点。依据法律法规和市、区城市管理的有关要求,上城区制订了《城管执法智能管控规范》、《城管执法智能管控指挥中心工作规范》、《城管执法智能管控平台立案查处考核办法》、《城管执法智能管控系统发现、处置、解决城市管理问题考核办法》等标准化制度文件,成为城市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智慧城管四级管控平台。《城管执法智能管控指挥中心工作规范》从区、区城管局、街道和科室四个层面确定了智慧城管四级智能管控指挥平台。包括上城区政府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指挥中心、上城区行政执法局指挥中心、各中队指挥台、各科室督察指挥台。

智慧城管四化管理机制。所谓智能城管系统,是一种将多种管理需求整合于一体的新型管理措施,包括统计分析、视频监控、巡查处理等。上城区智慧城管建立了队伍建设制度化管理、行政执法规范化管理、市容秩序长效化管理、工作绩效量化管理等四化管理机制。

智慧城管五大基础数据库。上城区采用集中调度监管模式,以巡查路线信息库、车主车牌信息库、执法队员信息库、沿街店家信息库、辖区道路信息库等五大信息库为基础,建立了查询功能,使指挥决策平台形成动态、实时的通讯、数据共享与交换数据库,有利于进行调度人员和车辆、发现和处理案件、对人员进行考核和应急事件的分析处理等监管工作,确保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并且公开公正,大大提高了事件应急指挥效率和信息查询能力。

智慧城管四大应用系统。根据《杭州市智慧城管建设整体规划(2013-2015)》,2014年4月,杭州市城管委正式推出的“贴心城管”APP软件,并在上城区率先推进应用。通过这款软件,市管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城市管理业务数据的服务作用,拉近居民与城市的距离,让居民更好地了解城市,促使居民加入治理城市的行列中。为了更好地落实市里的部署,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惠民生,上城区除应用“贴心城管”APP外,还积极构建了四大应用系统。包括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系统、城管执法运行质量评价系统、智能公厕管理系统、数字市政管理系统。例如,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系统,就是以上城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上城区社会管理联动指挥中心“双平台”为依托,搭建的一个以街道所辖社区的行政区域为基础网格的“管理信息平台”。把辖区内易发生情况的地方标志出来,如繁华地段、桥下积水点等,让执法者更准确、详细地掌握辖区情况。又如,数字市政管理系统则是通过安装能自动报警的电子标签,对市政设施实现远程智能监管,可以对井盖、排水或排污管道等设施安装电子标签。井盖被盗、被破坏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安装电子标签后,井盖一旦缺失,管理后台就会显示出井盖的相关信息,便于及时修复。而管道上的电子标签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找出堵塞的源头。现在一旦有污水漫过污水管和雨水管之间的节流堰墙,电子标签就会发出警告,并通过后台显示其堵塞位置,易于工作人员疏通、维修管道。

降成本、提效率,智慧城管成效显著

降低行政成本。以智能管控平_为例,总投入800万元,用于指挥中心建设和软件开发550万,其它采用租赁的方式投入,每年租用费用250万元。通过运用传感器等高科技机器,节省人员费用500多万元。另外,节省市政公用设施维护费用50万元。

全局工作规范有序。内外部管理信息真实准确、处置各类城市管理秩序问题及时有效。工作计划执行过程可追溯,区行政执法局每日工作动态适时掌控、信息及时,从而执行时达到精准。

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上城区城管行政执法局实现了单位时间管理力量的相对均衡,达到了路面管控人数的最优。2010年前,平均每日参加管理的队员(协管员)为260人,月平均工作时间为218小时。2014年至今,落实了长效管理机制,每日有效管理时间为17小时(早7时~晚24时),每日参加管理的队员(协管员)为136人,月平均工作时间为195小时,充分利用科技化管理手段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

投诉量下降,群众诉求有效解决。智慧城管平台的有效运行推动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快速反映。对于交办件、投诉件,严格执行“半小时快速反映机制”,对于各类市民诉求,第一时间到现场了解情况,第一时间处置解决,第一时间沟通答复,平均处置投诉案件时间在15至20分钟,这样能及时缓解群众的负面情绪。

增加社会和谐度。在智慧城管平台支撑下,增加了“非现场执法”的处置手段。如南星中队运用固定监控观测视野范围内的出店经营店家,一旦发现问题从沿街店家信息库中调取违法当事人的联系方式,以电话的方式第一时间要求其整改违章行为。此举避免了与相对人的直接接触,消除了相对人的抵触情绪,增强了相对人的配合,以较为温和的方式有效缓解原先难管控、易返潮的难点问题。目前该地区出店经营行为减少了50%。

实现长效管理。在智慧城管平台的综合运用下,形成新的市容管理工作机制。同时,新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城管执法观念的转变,以及个体工作行为的转变,通过控制过程、手段创新,减少了大量市容秩序问题的积累,由“冲冲杀杀”突击整治的事后管理,转向更和谐的事先预防和规范。由个体素质起决定作用的个人执法行为,转向每个个体行为均受到监督的统一标准,变得更理性。

通过职能转变,畅通诉求渠道,提升治理水平

智慧城管有效地将处置违法行为与消除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将提高行政效率与提高群众的满意程度统一起来,是城市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有利于推进政府数据公开、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创新城市管理举措,形成“政府引导、市民自治、全民共管”的智慧城市管理模式。

智慧城管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智慧城管不但利于更好地履行好城管部门的职责,还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引导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智慧城管的理念与工作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务人员的工作方法。无论是管控平台、管理机制、基础数据库还是四大应用系统,其核心都是为了市民服务,这就很好地突出群众的重要性。

城管人员管理制度范文12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众多城市提出了城市管理“服务年”口号,城管工作正被重重地搬上政府工作台面,其地位、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今年,长安街道城管执法工作要在去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城市管理办的中心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纵向进取,横向拓展,力争把队伍做大做强,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新成绩,创出新辉煌。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城管工作新篇章。

1、整合城管队伍,理顺管理思路。受街道领导的关心和街道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街道城管部门将对城管队伍进行大范围的整合,扩大数量,充实力量,拟建立一支15人左右的城管执法队伍,充分保障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对城管执法队伍工作面进行拓宽,以违法建设专项整治为重点,全面协助街道创建工作;管理上与惠山区城区城管中队紧密协作,对长安街道和惠山城区区域实行穿插管理。

2、创新管理理念,稳步推进建站计划。城管中队建立健全后,要改变过去人少吃“大锅饭”的管理模式,推行建立城管工作站进社区进村服务,将管理重心移至基层社居委,将城管队员推上一线前沿开展工作。计划2至3个自然村设立一个城管工作站,派遣城管人员2至3人,工作站点利用各村现有的警务站。管理上以站点为班组,分片包干,强化管理责任,加强与基层居委的沟通。城管中队同时设立一个巡查组,加强对重点区域和地段巡查,解决一些突发性问题。届时,一个覆盖全街道城市管理的网络将全面建成,并提供强有力地管理,以地推动街道整体建设上新台阶。

3、迎难而上,承担更多管理责任。长安街道处在撤村建市的大发展时期,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和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城管执法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拆迁安置诱发的矛盾已成为社会通病;受利益驱使,违法建设屡禁不止,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村的部分历史违章建筑需要拆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等;同时,城管中队在创建工作中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从过去“五乱”治理执法,扩展到对“路长制”、“河长制”和环境卫生等内容的管理,每个城管队员既是执法者又是管家人,全面为城管办中心工作服务,为街道城市管理工作整体提升作努力。

二、建章立制,健全管理体系

城管执法队伍直接代表长安街道的形象,十几名队员整天工作在外面,与单位脱离,与外界广泛接触,如何规范队员的行为,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形象良好的执法队伍,必须有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

1、规范日常工作秩序,从严要求。建立严格的日常工作制度,包括上下班制度,日常工作制度,值班制度和城工作站管理制度。执法中队正规日常工作秩序,每日召开早会,总结讲评,安排工作;各工作站每日下午向中队汇报情况等。

2、落实责任制,逐级订责任书。城管中队各工作站班组长与中队签订相关目标责任书,班组与各自成员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管理职责和工作目标,使班组、个人都有责任,多挑担子,以调动全体队员工作积极性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自觉服从管理。同时,每个城管队员需向中队写份承诺书,加强自勉,达到更高的标准。

3、加强责任考核,让成绩与工资待遇挂钩。中队制定对城管队员工作考核细则,每季度进行一次评分考核,年终根据各季度成绩汇总,总评成绩直接与年终经济分配挂钩,以经济手段加强对队员的管理。对年终评分末位人员进行重新考察,不合格的人员将实行淘汰。

4、加强装备管理,厉行节约。执法中队车辆实行定人定车使用和管理,加强日常保养,每月集中一次装备养护,确保性能完好。严格车辆使用管理,不准公车私用,下班后车辆必须停放单位车库,特殊情况需请示批准。油料使用按行程公里数核算,超出部分不予报销。车辆定点修理,费用由中队定期统一结算。对私自损坏车辆的修理费原则不予报销。

三、提高素质,改善服务,构建和谐城管

1、抓文明执法、树城管形象。改变原来“以我为主”的单向执法模式,注重与被管理者的交流与沟通,实现管理者与市民关系的和谐。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百姓工程,作为城市的管理者,首先要清楚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直接代表政府和街道的形象,要切实转变观念,着力打造“和谐城管”的形象。

2、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使广大市民和违法违章者了解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让市民充分认识到城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城管执法人员履行职责的艰苦和困难,使之更加支持和配合城市管理工作,营造齐抓共管、从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全街道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共建和谐城管。

3、抓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一是加强城市人员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的转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施人性化执法,规范执法程序,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水平。努力做到“办案零差错,热法零投诉”。二是加强体能训练,提高军事素质。中队每月进行一至二次军事训练,必要时聘请部队人员进行示教,确保城管队员有过硬的素质,一有行动拉得出、打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