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

时间:2024-01-18 14:36:06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范文1

当你高考填完志愿后,七大姑姨们陆续上线,会有诸如“植物保护?是去沙漠种树的吗”“学这个好找工作不”等问题等着你。那么,你要如何“高逼格”地说出:“我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

守护植物的医生

植物保护(以下简称“植保”),又名植物医学,属农业科学类专业,主要研究如何减除或减轻植物病虫害,为植物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从而拯救濒危植物,以及保证经济作物的产量。简单地说,植保专业的任务主要是治疗植物的疾病,跟医生比较相似,只不过它是植物界的医生,不仅要治好植物的疾病,还要研究相关的药物,甚至是帮植物做手术。在过去,有的植保站就叫“植物医院”。

田间地头出真知

我们在大二学年有一门叫“植保田间实践”的课程,需要到田间进行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等作物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实践。对,你没有理解错,这门课程的主题就是“种田”。实不相瞒,我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也曾觉得种田很辛苦,但随着课程的推进,我渐渐发现了它有趣的一面:同学们一起为植物除草、浇水,守护植物生长,当看着自己种出来的油菜花向阳盛放,美丽的花海引来众多市民前来拍照时,内心的自豪感和欣慰感爆棚;初夏时分,玉米结出果实,每位同学都能分到玉米,能品尝到自己种出的玉米也是一段奇妙而美好的体验。

玩转科技,尽享精彩

诚然,我们专业的同学不仅要在田里实践,还要在实验室里玩转科研。作为具有农科特色的专业,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细胞、研究植物病害性状是必修内容。时下,根据基因来改变植物性状,从而抵御病虫害的侵袭是世界上主流的植保研究方向(对,你没有理解错,这个技术就是转基因)。例如我们在高中生物课本上学习过的“抗虫棉”,就是通过植入BT毒蛋白基因,在棉株纤维中合成伴胞晶体,伴胞晶体被害虫吞噬后在其体内水解为毒性肽,从而使害虫死亡的。

我国是人口大国,如何养活众多的国民?依靠减少作物病虫害来保持并提高作物产量是必由之路。因此,植保专业技术人员任重而道远。现代植保工作一直受到各国重视,在国际上有国际植保科学协会(IPPC)等相关组织。国际植保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是各国植保工作者交流的重要平台。

分数不够,植保来救

跟时下热门的商科类、工科类专业相比,涉农专业相对来说要冷门许多,所以有很多同学都是通过调剂进入植保专业学习的。如果想学习生物类专业,分数却不是很如意的话,选择植保专业是条捷径,因为生物类专业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有一个植物生物类学习方向,其研究的内容与植保专业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

大部分植保专业的毕业生会选择考研,在实验室里做更深入的研究。若本科毕业就踏入职场,可以在海关、检疫局、质检局、农业局、环保局等事业单位就业,也可在相关企业从事种植指导等基础工作。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范文2

【关键词】植物标本馆 标本维护 发展方向

植物标本馆中存放着大量的植物标本,而这些植物标本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标本馆内的植物标本都是通过采集和干燥后,再被装订在硬纸板上,贴上相关资料。在植物标本馆的日常工作中,标本维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有些植物标本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地理环境不好、保存方法不当以及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很多植物标本受到损坏。因此,植物标本馆的标本维护十分重要,应引起重视。

一、标本馆的起源和功能介绍

标本及标本馆起源于人类文明社会。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采集自然界的植物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自然界植物的特征和特性以及与同伴分享经验和植物知识,他们把植物保存下来以供研究和参考。这就是标本馆最初的起源和实践应用。

通常而言,植物标本馆是用来存放植物标本的地方。植物标本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植物特性,同时也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多样性。植物标本记载着某个时期的植被种类,同时也反映着不同时期植物种类的变化a情况,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标本馆的功能类似于博物馆,它的价值在于它馆内所收藏的那些植物标本。标本馆是撰写各类植物志和植物专著的重要基地,它同时也是重要的科普和教学基地。

二、植物标本馆的标本维护

最新版的《世界标本馆索引》共收录了2639家标本馆,来自全球147个国家。这其中的标本收藏数目大的惊人,总标本数目为272800926份。数据显示,植物标本馆的标本维护是一项重大工程。做好植物标本的维护工作应从植物标本馆的标本管理和标本保存两个方面下手。

(一)植物标本管理和使用原则。标本馆对来访人员实行登记制度,所有到访人员都应在登记簿上记录出入馆时间,工作单位和研究类别。接待工作会有专人负责。同时,对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开放方式。例如:资深的植物学家可以进入标本库自行查看、非专业人士应由管理人员配合一起查阅等。不得随意撕毁标签,不得涂改标签上的内容。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拍照。

(二)植物标本的保存方法。植物标本保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使植物标本保存的时间更长久,要做到随时警惕,确保保存的标本不受到损坏。这些损害主要来自于标本馆害虫和菌类以及鼠类等的侵害,在这其中,对植物标本损伤最严重的是标本馆害虫[1]。针对标本维护,很多标本馆所应用的方法有:使用驱虫剂、隔绝虫源和净化、改善馆内条件、真空处理技术等。为了防止害虫对标本的损害,在标本入库前要对标本进行杀菌处理。如:喷射化学制剂、涂抹化学药品、熏蒸等。这些方法可以阻止新虫源进入馆内。另外,国外的一些标本馆除了使用低温冷冻的方法净化标本以外,还使用了电子、微波和光波杀虫等方法[2]。严格控制库房的照明、防潮、温控等。对库房进行防潮设计,改进换气设备,装备中央空调以调低库房的温度。同时配置密封性较好的密集柜,达到好的保藏条件。对遭受害虫危害严重的标本,采用真空压缩技术,抽掉空气,进行封口处理。然而,由于真空膜时间久了会老化,所以应定期检查和更换真空膜。对新标本进行隔离,因为新标本味道新鲜更易吸引害虫来产卵,遭受害虫侵害最严重。定期对新标本进行检查,有问题及时处理,降低受损害的几率[4]。

对于有些标本数据的处理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人工处理起来比较繁杂,可以录入到计算机里,将其制成电子数据,这样更利于统一管理。

三、植物标本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数字植物标本馆。现代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这使得标本馆的标本资料的信息化和共享成为了可能。数字植物标本馆是指把植物标本转化成图片和数据存入到计算机内供人查阅。在网络上,数字植物标本馆可以被远程用户存取,这种方式非常方便。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后已经开始了对数字植物标本馆的探索和研究,如今我国的生物标本数字化发展迅速。“九五”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内有多家标本馆参与了软件开发和数据录入以及汇总,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3]。“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HV)是由很多部门共同组建的网站,它基本包括了国内主要的标本馆,存储的数据量巨大。它自2006年成立以来,网上的访问量达几千万人次。CHV的建立,加快了标本馆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对促进标本馆的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有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植物标本馆的未来发展方向会朝着数字植物标本馆迈进。

四、结语

植物标本馆所存放的植物标本数量巨大,因此在日常的标本维护工作中,标本馆的工作人员不仅应做好标本馆的管理工作,同时也应做好植物标本的防虫工作。不断改善馆内的环境,对入库标本进行净化杀菌处理,防止新虫源进入馆内。引进国外先进的杀虫技术,做到更好地防止害虫对植物标本的损害,将损失降低到最少。除此以外,相关研究人员要不断革新标本维护技术。与此同时,对标本馆的管理工作也很重要。重视标本馆和植物标本存在的价值,努力做好日常标本维护工作,各馆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开发新的数据存储技术,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旧有的理念,与国际接轨,更好地维护植物标本。

参考文献:

[1]曹飞燕,叶华谷.植物标本馆防虫方法[N].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0,11(3):271-274.

[2]马波.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馆藏标本网络数据库的构建[N].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6):839-843.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范文3

关键词:大崎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垂直分布带谱

中图分类号:S759.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712-05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作为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人们的高度重视[1]。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种质资源,而植物群落类型的划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的基础[2]。不同的生态环境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植被类型是认识一定区域内植被研究的基础性工作[3]。近年来,对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较多,构建合理的群落结构是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因此植被保护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湖北大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北部,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素有“鄂东泰山”之誉,属华东植物区系和华中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地理坐标为30°48′12″―30°52′51″N,115°04′20″―115°10′06″E,保护区总面积为1 745.9 hm2。大崎山为大别山的一支余脉,山体呈东西走向,属低山地形,海拔大多在400~700 m,最高峰龙王顶海拔1 041 m,最低点杜家冲海拔107 m。大崎山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于长江中下游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具有优越的山地气候和森林小气候特点。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势地貌类型,多样的山地气候,孕育了大崎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和植被类型的多样性。保护区四季光热界限分明,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林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保护价值。在对大崎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进行了详细的综合科学考察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大崎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大崎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的类型、生境和地理分布等情况,为大崎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4]。

1材料与方法

1.1样线调查[5]

按照线路设计的合理性、均匀性、可行性原则,对大崎山自然保护区沿海拔自下而上共设计了16条线路,调查范围覆盖了保护区的各种植被类型,并将植被类型勾绘在1∶50 000的地形图上。

1.2样方调查[6]

分别在不同坡向、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群落类型的代表地段上,采取典型选样的方式设置样方28个,调查样方面积乔木层为20 m×20 m,灌木层为5 m×5 m,草本植物层为1 m×1 m。调查记录的内容包括样方内所有植物种类、株数或多度、层盖度或郁闭度、胸径及高度,其中乔木树种高度小于3 m的归入灌木;同时记录群落的生境特征,如位置(经纬度)、地形、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土壤与地质条件等。主要调查内容为:

1)乔木层的调查。对样方中胸径大于5 cm的所有乔木进行每木调查,记录其种名、胸径、高度、冠幅等因子。

2)灌木层的调查。记录样方内胸径小于5 cm、未记录在乔木层内的所有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的幼树和真正的灌木,记录因子包括种名、株(丛)数、高度、基径、冠幅等。

3)草本植物层的调查。记录因子与灌木层一致。

4)层间植物的调查。对样地中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及附生高度作详细记录。

1.3数据处理[3]

植物种的数据采用重要值作为综合指标。在每个样方内计算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重要值:

乔木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

灌木和草本植物重要值=(相对盖度+相对多度)/2。

根据植物种的数量特征确定群落的建群种、各层的优势种及其他成员树种,由此确定大崎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分类系统并对其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植被分类

通过分析样方实地调查数据并参考文献[7],按照《中国植被》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8-10],将保护区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26个群系(表1)。

2.2主要植被群系概述

大崎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为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草丛等7个植被型,各个植被型以1个群系为代表概述如下[11-14]:

2.2.1暖性针叶林――马尾松林(Form. Pinus massoniana)样地位于堰家,海拔477m,地理坐标115°06′59.60″E ,30°50′59.61″N,坡向南,坡度28°,郁闭度约70%。马尾松林林冠疏散,外貌呈翠绿色,层次分明。分析结果表明,该群系乔木层以马尾松占绝对优势,掺杂有少量的枫香、杉木,乔木层平均高度16 m,盖度为65%;灌木层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盐肤木(Rhus chinensis)、红脉钓樟(Lindera rubronervia)为主;草本植物层有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深山堇菜(Viola selkirkii)、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等,并伴生有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凤尾蕨(Pteris nervosa)。

2.2.2温性针叶林――黄山松林(Form. Pinus taiwanensis)保护区的温性针叶林可以分为黄山松林和柳杉林,多为人工栽种的纯林。黄山松林是保护区主要的森林群系,主要为人工纯林,生长态势良好,分布于海拔650 m以上地区;柳杉林分布于海拔400~800 m的山谷及山坡中,主要为人工纯林。

代表群系黄山松林样地位于海拔992 m、地理坐标115°05′32.80″E、30°51′35.24″N、坡向东南、坡度20°的龙王顶以及海拔803 m、地理坐标115°05′38.21″E、30°52′31.91″N、坡向北、坡度24°的塔湾。根据在龙王顶及塔湾的样方调查资料,黄山松林成层现象比较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3个基本层次。灌木层植物种类最为丰富,主要有绿叶胡枝子(Lespedeza buergeri)、盐肤木(Rhus chinensis)、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等;草本植物主要有辣蓼(Polygonum flaccidum)、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深山堇菜(Viola selkirkii)、紫萁(Osmunda japonica)、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等。黄山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没有天然林高,但比天然林生长快、成材早[15]。对两个样地数据进行比较发现,黄山松林在保护区内分布于海拔650 m以上地区,其中海拔650~800 m的黄山松生长不旺,但次生现象明显;海拔800 m以上的黄山松长势苍劲,株株挺拔。

在大崎山主峰龙王顶和大崎山林场接天山有大片保护完好的黄山松古树林,均为人工栽种,面积达42.7 hm2。分布于龙王顶的黄山松古树有306株,最大树龄达284年,树高均在18 m以上,胸径均在30 cm以上,最大的胸径达75 cm,黄山松古树虽经百年风雨,仍枝繁叶茂,苍翠挺拔,枝干遒劲,长势犹健,成为大崎山独特而神奇的森林景观,在清朝年间就被誉为“崎山八景”之一[13]。

2.2.3常绿阔叶林――青冈栎林(Form. Cyclobalanopsis glauca)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较广,由常绿的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的乔木树种为主要建群种,在保护区内呈镶嵌状分布。代表的群系有青冈栎林,多分布于海拔500~800 m的山谷或山坡下部,沿着沟谷两侧成带状分布。

样地位于海拔407 m、地理坐标115°04′43.09″E、30°51′49.94″N、坡向西北、坡度35°的桂两尖。根据在桂两尖的样方调查资料,总盖度约90%,乔木层盖度约80%,高约15 m,除建群种青冈栎外,伴生树种有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冬青(Ilex purpure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等;灌木层盖度约40%,高1~3 m,主要由山胡椒(Lindera glauca)、细齿叶柃(Eurya nitida )、羽脉新木姜子(Neolitsea pinninervis )、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等组成;草本植物层盖度8%~10%,草本植物比较贫乏,常见种有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周毛悬钩子(Rubus amphidasys)、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liusculum)等。

2.2.4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青冈栎-槲栎-栓皮栎林(Form. Cyclibalanopsis glauca、Quercus aliena、Quercus variabilis)保护区内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无明显的优势种,林冠郁茂,参差不齐,呈波状起伏。该植被型分为栓皮栎-枫香林和青冈栎-槲栎-栓皮栎林两个群系,常常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的沟谷或沟谷附近的山坡上。常绿阔叶树一般在落叶阔叶树之下。

代表群系青冈栎-槲栎-栓皮栎林样地位于海拔499m、地理坐标115°05′05.31″E、30°51′19.90″N、坡向东南、坡度25°的邱家里,总盖度约90%。乔木层盖度80%~85%,高15~17 m,常绿阔叶树种以青冈栎占优势,此外还有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落叶阔叶树种以槲栎(Quercus aliena)、栓皮栎(Quereus variabilis)为主,此外还有短柄栎(Q. serrata)、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君迁子(Diospyros lotus)、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等;灌木层盖度约40%,高1.5~3.0 m,主要组成树种有红果钓樟(Lindera erythrocarpa)、华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山胡椒(Lindera glauca)、绿叶胡枝子(Lespedeza buergeri)、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等;草本植物层盖度一般不超过5%,种类不多,常见种有苔草(Carex tristachya)、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层间植物有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和野葛(Pueraria lobata)。

2.2.5落叶阔叶林――枫香林(Form. Liquidambar formosana)大崎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落叶阔叶林所占的比例最大,而且种类最多,组成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主要以壳斗科的栎属、栗属、水青冈属等为主的落叶树种,其次是桦木科的桤木属树种、金缕梅科的枫香属、喜树属等树种。保护区内落叶阔叶林植被型可以分为麻栎林、短柄栎林、栓皮栎林、江南桤木林、枫香林、喜树林、化香-栓皮栎-茅栗林等7个群系。

代表群系枫香林样地位于海拔430 m、地理坐标115°04′49.19″E、30°51′29.5″N、坡向西、坡度35°的长冲。枫香林外貌呈青绿色,物种组成较复杂,林冠参差不齐。乔木层平均高16 m,盖度达88%,主要树种为枫香,乔木亚层平均高9 m,盖度为10%,主要种类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灌木层物种较丰富,平均高5m,盖度40%,主要有木姜子(Litea pungens)、五叶木通(Akebia quinata)、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宜昌楠(Machilus ichangensis)、青冈栎(Quercus glauca)等;草本植物层发育良好,盖度65%左右,主要种类有山酢浆草(Oxalis griffithii)、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中国繁缕(Stellaria chinensis)。分析其组成与结构可知,枫香的幼树较多,更新良好,是一个正在演替中的种群类型。

2.2.6 竹林――毛竹林(Form. Phyllostachys pubescens)在大崎山自然保护区,竹林有时构成大面积的单优势种群落,有时与其他阔叶树种混生,禾本科竹类单优势种群落外貌整齐,终年常绿,形成单层水平郁闭,林下灌木数量很少,草本植物层种类也不多。保护区内的竹林可分为毛竹林、刚竹林和水竹林3个群系,其代表群系毛竹林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海拔8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村旁山坡等处,群系结构单一,生长旺盛,有时与青冈栎、栓皮栎、化香混生,一般为纯林。

代表群系毛竹林样地位于海拔769 m、地理坐标115°05′48.98″E、30°51′51.59″N、坡向西、坡度10°的安基林场。群落中毛竹为绝对优势种,偶而零星分布有杉木(Cu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uninghamia lanceolata),总盖度85%~95%,高8~20m,胸径可达20 cm,林下空旷,灌木和草本植物较少;灌木层有山胡椒(Lindera glauca)、瓜木(Alangium platanifolium)、茅栗(Castanea seguinii)、野桐(Mallotu japonicus)、菝契(Smilax china)、六月雪(Serissa foetida)等;草本植物层有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贯众(Cyrtomium fortunei)、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等。

2.2.7灌丛和草丛

1)灌丛――胡枝子灌丛(Form. Lespedeza bicolor)。保护区内的灌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森林线以下的地段,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发育的一种不稳定的次生灌丛;另一种是在山地垂直带谱中森林线以上,由于热量、光照、空气等生态条件的制约发育的山地灌丛。保护区的灌丛共包括继木灌丛、胡枝子灌丛、映山红灌丛、野山楂灌丛、美丽胡枝子-野山楂灌丛和黄荆灌丛6个群系。

代表群系胡枝子灌丛样地位于海拔503 m、地理坐标115°06′09.50″E、30°51′23.84″N、坡向西、坡度30°的粘山。调查结果表明,灌丛的优势种为绿叶胡枝子、美丽胡枝子等胡枝子属的植物,偶有杉木(Cuninghamia lanceolat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零星分布,常与山胡椒(Lindera glauca)、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短柄栎(Quercus serrata)和李叶绣线菊(Spiraea prunifolia)等伴生;草本植物层常见植物有辣蓼(Polygonum flaccidum)、球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一年蓬(Erigeron annuus)、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等。胡枝子灌丛分布于保护区的山地林缘、林隙或空旷地带,多是森林人为砍伐后发育起来的次生植被,处于植被演替阶段。

2)草丛――白茅草丛(Form. 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白茅草丛广布于大崎山海拔400~800 m的中低山地,多生长在向阳山坡和撂荒地。在白茅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中,其盖度可达90%,高度达90 cm,伴生有少量野大豆(Glycina soja)、荩草(Arthraxon hispidus)和莎草科(Gyperaceae)植物,伴生植物生长较差。

2.3自然植被分布规律

大崎山自然保护区由于自然条件复杂,沟谷纵横,群落间过渡和变化界限不明显,加之经纬度跨度小,水平分布无法体现植被分布规律性。随着海拔的增高,自然植被依据山地生态条件与植被历史发生特点,演替成不同的植被带,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其垂直带谱由3个主要的植被带组成:海拔600 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带;600~800 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林带;海拔800 m以上为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带。在大崎山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植被的垂直带谱中以落叶林占重要地位(图1)。

3讨论

通过对大崎山自然保护区的28块样地的分析,根据生态外貌及群落特征,将森林群落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26个群系。

1)大崎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种多样,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其群落结构和组成呈典型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2)黄山松林是大崎山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均为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面积大而成片,保存完好,黄山松古树群落更是大崎山最具特色的植被类型。在海拔650 m的地带虽不能旺盛生长,但天然更新良好,高海拔的龙王顶,人工栽种的黄山松古树虽生长年代久远,但长势犹健,不仅证明了大崎山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良好,而且对研究当地古气候、古人文、古地理等生态和植物群落的形成、演替具有重要的意义[16]。

3)大崎山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分布,使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变化界限不明显,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自然植被垂直带谱中以落叶林占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任久长,巩玉华.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建设与管理[J].大自然探索,1997(2):103-106.

[2] 王惠.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调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127-131.

[3] 马克平.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4] 苏长华,刘希成,张柠檬.辽宁努鲁儿虎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特征[J].河北林业科技,2010(5):15-18.

[5] 李朝阳,刘恺,陈勇.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点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0(2):32-35.

[6] 蒋宏,闫争亮.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7] 王映明.湖北省大别山植被[J].武汉植物学研究,1989,7(1):29-38.

[8] 侯学煜.中国植被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9] 吴征镒.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10]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1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5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2] 郑重.湖北植物大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13] 胡知定.湖北珍古名木[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4] 张晓丽,彭林.青崖寨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其区系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1):239-243.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范文4

关键词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现状;趋势;问题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动植物安全的重视,世界各国对农药的使用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农药使用技术不断向低量、精确的方向发展,以确保农药在限制的用量范围内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农药使用安全法律更加强调对农药使用者的安全保护,减少人与农药直接接触的机会。这些要求促进了植保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完善。

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但农产品的产量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农药残留超标事情经常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作物在种植与生长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对其进行保护。使用的植保机械作业效率低、性能差,农药使用技术仍停留在大容量、大雾滴喷雾技术水平上。中国农药的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而有效利用率只有10% ~30%,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平均水平[1]。因此,研究设计制造具有自主产权的植保机械,解决植保机械的增效、雾化和漂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

1.1发达国家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

欧洲与美国是目前国际上最主要的生产植保机械的国家与地区,其产品覆盖了全球的主要市场,其技术与设备都代表着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欧美国家的植保机械大主要分为四大类:喷杆式喷雾机、风送式喷雾机;小型植保机械。

(1)喷杆式喷雾机。欧美国家的喷杆喷雾机已由传统的机械传动、控制向液压传动、电气传动和控制转换。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已大量应用;大型自走式机具大多采用四轮液压驱动,喷幅达到10~40 m,中型自走式机具采用先进的变速箱和发动机制造工艺,减震效果好、噪音小,操作舒适。

(2)风送式喷雾机。欧美国家的风送喷雾机设计制造工艺十分先进,其喷射部件、风筒可做成各种形状,机具的风筒可以根据作物的形状任意弯曲、组装,可任意调节喷洒方向进行针对性喷洒,风管可任意弯曲、组装,以适应不同作物的喷洒要求;风机和喷射部件可任意旋转,以适应远程喷雾和射高喷雾,最大程度地提高了风能的利用率和雾滴的穿透率、附着率,反映了发达国家在设计理念上的先进性。

(3)小型植保机械。小型植保机械主要包括背负式喷雾机和手动喷雾器2类,以日韩等人口多、土地少的发达国家为主,此类机具在欧美国家主要用于卫生防疫、庭院花卉施洒,数量和品种虽少,但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从材质上看,以工程塑料为主,耐腐美观;从加工水平来看,无论是光洁度还是尺寸精度,都反映了较高的加工水平。

1.2中国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展现状

中国常用植保机械主要以小型背负式喷雾器为主,大中型植保机械市场几乎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国产大中型植保机械,主要以仿造为主,难以形成自主产权,其核心部件如液泵、喷头及变速箱大部分靠国外进口。但自“九五”开始,国家加大了对植保机械的扶植力度,植保机械的设计制造正迎来较快的发展。“九五”期间,中国研制了系列低量喷头和24 m风幕式喷杆喷雾机;“十五”期间,中国研制出自动对靶喷雾机,利用红外线电子眼探测靶标[2]。目前,中国植保机械的种类和水平可归纳如下。

(1)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目前在中国占绝对地位,占整个市场份额的80%左右。国产小型喷雾器产品制造技术水平低,喷射部件品种单一,喷嘴型号不全,整体加工质量不高;施药量大,雾化不良,作业功效低,农药浪费现象严重,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大中型喷雾器。以悬挂机型为主,喷杆长度一般在12 m左右,机械结构比较简单,喷量、喷杆高度、喷杆的折叠和打开大多由人力调节或操作,自动化程度较低[1]。部分植保机械公司生产的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大都模仿国外机型,关键零部件的质量和种类受到了限制,使喷雾质量难以保证。

2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展的趋势及研究领域

2.1国外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1)计算机信息技术化。在发达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到植保机械上。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rs技术主要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它可以通过接收到作物反射光谱的变化,及时而准确地预报病虫害发生的时间、规模、品种。二是gps技术可用机、大型喷雾机等大面积作业的植保机具的定位、导航、导向。欧美国家大多数大型植保机械都配有gps接口和gps接收器。三是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gis技术主要用于建立动态的地理信息资料库,这些资料与有害生物的发生息息相关。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当时数据的采集及与库存标准资料的对比、分析,可以及时准确地对有害生物灾害提出预警。

(2)喷药技术智能化。智能化技术也称为自动对靶施药技术,是近几年才应用到植保机械上的一项高新技术。所谓智能化技术,就是让植保机械具有识别能力,此图像识别技术系统由摄像头、图像采集卡和计算机组成,计算机把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与图像库中的资料进行对比,确定对象是草还是庄稼,或者是何种草等,以控制系统自动决定是否喷药[3],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靶喷雾。

(3)安全保护绿色化。一是保护性喷洒。采用环保型的喷射部件,增加喷洒防护装置,防止雾滴外逸,这些防护装置有喷头防护罩(主要用于手动喷雾器)、喷杆防护罩(用于喷杆喷雾机)、防护刷等。二是循环式喷雾机。作业时,该机具可以把未击中靶标的雾滴进行回收,循环使用,在节省了农药的同时,又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农药注入(dis)和自清洗系统。方便、准确、快捷地对农药进行注入混合,并在操作完成后对药箱进行自动清洗,减少操作人员对农药的直接接触,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农药中毒的可能性。

(4)零部件生产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欧美先进国家植保机械生产,基本都实现了社会化大协作和零部件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主机生产厂商只需考虑如何把先进的零部件按市场需要组装成整机,并体现出先进的设计理念,而零部件生产厂家则在零部件生产中精益求精。这有利于提高植保机械零部件科技含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2.2中国植保机械的技术发展方向及研究领域

根据国际上植保机械的发展趋势、方向及中国的国情(中国农村将来走农户联合作业方式),大力发展大中型植保机械、兼顾小型植保机械是必然的选择。中国植保机械的研制与开发的发展方向及重点领域如下。

(1)中国植保机械技术研究发展方向。一是开展超低量喷雾和变量施药技术研究,重点研究超低量喷雾技术的雾化原理及雾化部件的性能与结构参数,研究变量施药技术决策及执行系统,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法和手段。二是开展防雾滴漂移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影响雾滴漂移的主要因素及防止和减少雾滴漂移的方法,研制喷杆喷雾机专用防漂移喷头;继续加强对静电喷雾技术的研究,尽快推出实用产品[3]。三是加强植保机械制造材料和工艺的研究,如工程塑料、陶瓷、聚甲苯和玻璃钢等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研究和运用;创新实用新型技术,加强物理、生物等绿色、环保、无公害防治技术和机具的研究开发。

(2)中国植保机械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一是加强基础工作部件的研制与开发,重点加强液泵、喷头及车辆的车架、驱动系统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提高中国植保机械基础工作部件的配套性能,增加配套附件、扩展机具的通用性和一机多用性,并提高机械产品的产业化,特别是要加快喷头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以满足各种农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配套需要。二是加强新产品的研发,研制开发与蓄电池配套的节能型小型便携式低量喷雾机;适合于水稻田使用的水旱两用的远射程宽幅喷雾机;果园专用型风送式喷雾机和小型低底盘自走式果园喷雾机系列新产品;以及整地、施药、播种、施药等复式作业机系列新产品等。三是进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研制与开发,设计具有知识产权的自走式底盘总体配置技术和自走式底盘四轮液压驱动技术,重点研究自走式底盘机架悬挂及减震技术和自走式底盘操纵与控制系统,加强喷杆自动平衡机构及液压折叠机构的研究。

3中国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存在的问题

国内植保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植保机械产品系列化程度较低,国内的系列化程度不高,无法提高竞争力,不能保证系列产品的供应,无法减低生产成本;产品品种规格少,不能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不同病虫害的防治作业需要[4];制造设备及制造工艺相对落后,加工精度低,成本高,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跑冒滴漏”严重,喷嘴喷孔加工一致性较差,机具故障多,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较低;因技术开发基础薄弱,从事植保机械研究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研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中国植保机械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进以及植保机械整体水平的提高[4]。

4参考文献

[1] 孙文峰,王立君,陈宝昌,等.农药喷施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9(9):225-228.

[2] 何雄奎.改变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严重落后的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13-15.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范文5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林业;营林技术

在人类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在现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如何修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使生态环境可以良好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目标,而林业则是一种平衡社会发展需求及自然环境需求的重要产业。在现今营林的过程中,其不仅仅是简单的植树造林及林业经营活动,其还需要考虑如何促使生态环境可以健康、持续的发展,而保护植物多样性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则少不了营林技术的应用。

一、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为大多数陆生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以及能量来源。因此,森林植物多样性是构成世界生物多样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绿意,促进了我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与推进,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以及气候异常等原因限制,不仅破坏了森林植物的生长环境,同时也使诸多生态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机,为从根本上保障人类正常生产生活与现代社会的全面进步,保护植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工作刻不容缓。首先,植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园林的重要指标,是城市的“天然净化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前提,是保证城市绿化建设工作顺林开展、保证城市园林协调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当今文明城市评比的重要指标。其次,植物多样性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生态系统别是植物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持水土、改善区域天气气候、促进能量物质的循环与流动,同时也有利于维持森林资源中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区域环境多样化,对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整体水平,改善林业植物生态功能,构建和谐、稳定、有序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具有重要意义。

二、植物多样性保护中的营林技术分析

在保护植物多样性上我国林业部门开展的不够深入,其主要受相关研究不够充足、技术不够全面及造林科学性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在营林工作中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营林工作的研究,并不断的提升相关的营林技术,对于在保护植物多样性中可以应用的营林技术以下通过对林业发展特点及发展需求的分析及研究提出了几点可以在实际中应用的建议。

1、营造混交林,构建良好的植物生态群

(1)营造混交林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一个有效方法。通常在林业造林工作中主要以纯林为主,这样便于造林工作的进行,但是在实际中此种形式的树林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并不利于树林形成完整的生态环境,为此在造林工作中应根据实际的地理情况、造林需求来进行混交林的种植,这样可以保证树林结构的完整,有利于树林形成完整的生态环境,为促进植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条件。

(2)必须对人工造林进行一定的混交。主要是考虑到肥沃土壤的原因,易分解的腐殖层就是由于混交林内的枯枝落叶层形成的,这种腐殖层能够使林区的土壤变得更为肥沃。从而为植物生长创造更好地生长环境,这就有助于植物的多样性得到保护。另外进行混交人工造林的作用,还在于可以去除一部分害虫的生存寄托,也就无法再作祟了,有助于良好森林环境的形成。

2、特e要对苗圃建设加以重视

在进行育苗的过程中需要对苗木进行全面的检疫,由于一些种子可能携带病虫或病原等,由于林木幼苗抵抗力较低,若是在苗圃中种植带有病虫害的种子可能会造成其大面积受到传染,因此在实际中需要重视对种子的消毒工作,同时苗圃中的土壤也可能会存有一些病原微生物或是其它病虫,为此在进行育苗之前需要在苗圃中进行整地工作,并对土壤进行彻底的消毒,避免病虫害威胁到苗木的出苗率,另外,在苗圃的日常管理中还需要注意肥料的使用,同时定期的进行苗圃的除草工作,以此来保证育苗工作的有效进行。

3、合理借助营林技术防治植物病虫灾害

植物病虫害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既危害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造成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的巨大损失,合理、适度选择与采用营林技术可以有效防治植物病虫害,促进植物的良性生产与正常更替。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增强森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识,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综合方针,标本兼治,适度放弃一些化学药剂传统治理法,开发生物防治法,建立科学、安全、有效的营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其次,林业管理部门要注重植物疫病定期检查工作的彻底贯彻,严格监督疫情监测、检查工作的正常执行,同时要加强病虫害疫情区域的隔离与监管,隔断疫情传播渠道,减少疫情危害度。

4、定期实行封山育林政策,为植物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周期,只有在尊重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实行封山育林政策,减少人为破坏与意外灾害的发生,才能有效保护植物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要设置防护栏,避免因为管理不善导致牲畜随意破坏、践踏植被;在人迹较多或是珍惜植物生长区域用显眼标识提醒行人禁止入林、砍伐,排除人为因素的植物破坏。

5、综合采用多种营林技术,趋利避害,科学管理森林资源

当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事实,再加上诸多环境污染、化学位置侵蚀等等,土壤与气候条件大大降低,必须尊重植物自身的性能特征,科学管理森林资源。首先,要根据植物对生产环境的需求、病虫害抵抗力情况、对水和热敏感度等等,选择不同的植物种植规范方案,使植物处在良性生长系统中。其次,可以通过安装摄像头、安排专人定期检视的方式要实时关注植物的成长过程,并根据植物的成长状况调整后期管理计划,提高森林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保障植物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保护植物多样性的营林技术研究对于生态环境的发展与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该研究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同时也比较复杂,再加之我国营林技术领域对于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技术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而不利于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所以,在今后林业技术的发展中,要加强对保护植物多样性营林技术的研究,并且要从植物多样性的多个角度,从营林技术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营林技术,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董海杰.现代营林技术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J].黑龙江科学,2016,7(10):60-61.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范文6

关键词:铁路施工;风沙防治;防护工程;高立式沙障

和若铁路是新疆铁路铁路网主骨架“四纵四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地区干旱少雨,气候极端恶劣,风沙流动破坏道路基础,影响铁路运营。为了确保铁路的正常运营,减轻沙漠地区风沙对沿线铁路运营的不利影响,文中提出使用工程防沙与植物防沙相结合治理措施对铁路沿线沙漠地带风沙进行综合治理,现场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成果。

1研究区概况

中铁五局集团和若铁路S4标段所处区域常见干旱,年降水17.8㎜,天气过程频繁,沙尘天气多,大风、沙暴等灾害性天气较多。全年浮尘、扬沙日数平均为96天、31天,沙暴日数15天。研究区域地势平坦,具有典型的戈壁地貌特征,地层土壤松散、质量较差、较为贫瘠,为土壤风蚀提供了良好基础。区域内植被种类、数量等稀少,以耐寒的小半灌木、早生灌木等为主。为确保若铁路S4标段正常使用,需要针对性对风速进行治理。

2铁路沿线风沙综合防护治理技术

2.1治理工艺原理

铁路沿线风沙综合防护采取工程防沙与植物防沙相结合的阻沙、固沙措施。在有灌溉条件的长大连续风沙段落以及受沙漠地区风沙影响的地段采用植物防护对风沙进行综合治理。植物防护主要采用高立式沙障、草方格、乔木、灌木,高立式沙障、草方格,主要作用为前期阻沙,乔木、灌木主要作用为后期阻沙、固沙。植物防护前期利用高立式沙障的阻沙作用以及草方格的固沙作用以达到对植物的保护,最终实现植物防护防风沙及经济效益。工程防护主要施工为高立式沙障、草方格,高立式沙障位于铁路路基两侧最外侧,当风沙到来时高立式沙障能达到一定的阻沙作用,为延长高立式沙障使用寿命,使用的沙障有一定的透风性,当风沙透过高立式沙障后草方格将发挥其对风沙的阻沙作用,最后风沙停留在草方格内。

2.2风沙综合防护施工技术

2.2.1场地清理使用推土机将沿线的场地整理平整,小沙丘推平小坑洼填平尽量使场地达到平整。对林地保持其原有状态不做破坏,对范围内的乔木灌木都保持其原本状态不做破坏。2.2.2芦苇方格施工施工纵向便道修通后即可开始做芦苇方格施工,作为低立式沙障。芦苇方格施工方便,见效快。芦苇方格沙障在沙丘上总体呈网格状分布,单个芦苇方格的一个行带与主风向垂直,草方格为1m×1m。施工方法为:在地面上划分出芦苇方格网的位置线,将一薄层芦苇按与位置线垂直方向整齐排放,并位置线用力将芦苇压入沙层,两边拢沙使用的成品芦苇包标准长度为145~150cm,采取均分3段,每段长度控制在47~51cm,施工后确保露出地面不小于0.30m,埋入沙中不小于0.10m,铺设时随地势起伏,露出地面部分保证整齐美观。具体现场施工完成的芦苇方格见图1所示。2.2.3高立式沙障高立式芦苇阻沙沙障强度大、寿命长等特点。沙障由芦苇排、木杆、钢丝等构成,机制芦苇束帘为6道双股14#铁丝缠绕绑扎芦苇束而成,每束直径约3cm,束与束空隙约2~3cm,透风率控制在40%~50%,每延米芦苇束数量不小于17束,重量不小于3.5kg。立柱间采用12#铁丝对称斜拉2道(放置于背风侧方向),机制芦苇束帘铁丝与斜拉铁丝交叉点,采用16#铁丝进行绑扎固定,每个立柱与机制芦苇束帘铁丝交叉处采用12#铁丝牢牢固定,不得移位。具体高立式沙障结构见图2所示。在沙障位置每隔4m挖1个40cm×30cm×80cm坑,将长2m、直径7~8cm的木杆埋实,埋置深度0.8m;在沙障位置挖深30~40cm沟槽,将长4m、高1.5m的芦苇排竖直摆放在沟槽中,埋置深度0.3m;用铁钉将芦苇排固定在木杆上,芦苇排尽量在同一高度施工。沙丘地段设置的对称斜拉铁丝放置于折角处,拉线设置于折角外侧,与沙障走行方向位于一条直线。2.2.4滴灌管道施工滴灌管道是确保苗木成活的关键,在和若铁路S4标植物防护滴灌管道中干管采用Pe100级1.0PaDe250管材、Pe100级1.0PaDe200管材等规格,支管采用Pe100级1.0PaDe75管材,滴灌管采用0.4MpaDe20压力补偿式毛管,滴头间距同苗木栽种间距。绿化给水支管、干管应在低点加设泄水阀。滴灌管道管网附属阀门井与泄水井均采用成品树脂阀门箱。在滴灌管道施肥泵根据植物对肥料的需求预先设定比例,定量精确施肥。2.2.5苗木种植路基两侧防护遵循以阻沙为主、固沙结合的原则,采取工程防沙与植物防沙相结合的阻沙、固沙措施。灌木树种采用怪柳、梭梭、山拐枣,乔木采用胡杨。实生苗应为两年生裸根苗,根系长度(自地表根茎向下)不小于20cm,苗木地上高度不小于30cm,胸径不小于2cm。苗木种植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在3月8日~3月25日,秋季在10月20日~11月15日。栽植时要求倒坑栽植,全过程保湿,座水栽植并覆抗旱土。为保障植物的成活率,采取芦苇束绑扎植株根部土球的措施,降低风速,保证幼苗根部的水分及稳定植株根系。在和若铁路S4标种植乔木数量为213.2千株,补栽乔木127.92千株,种植灌木数量为1350.79千株,补栽灌木405.24千株。确保植株后期交付验收时成活率不小于85%,植株高度不下于1.5m,确保线路开通时植物条带能够取得防风固沙的作用,保障铁路运营安全。具体现场苗木成活情况见图3所示。

3结语

(1)为降低风沙对和若铁路S4标段影响,提出使用工程防沙与植物防沙相结合的阻沙、固沙措施,其中工程防沙措施包括有高立式沙障、芦苇方格进行前期固沙;通过种植乔木、灌木等进行长久固沙,并使用滴灌为植被供水,提高植被成活率。(2)依据和若铁路S4标段现场实际情况,对工程防沙以及植物防沙施工方案进行设计。现场应用后,和若铁路S4标段沿线风沙取得较好治理效果,可满足和铁路通车需要。

参考文献:

[1]顿耀权,屈建军,康文岩,王涛.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护体系研究综述[J].中国沙漠,2021,41(03):66-74.

[2]韩庆杰,郝才元,屈建军,张宏杰,周福成.临哈铁路典型路段风沙防治工程的三维气流场特征与防沙效率[J].中国沙漠,2020,40(06):1-12.

[3]李飞鹏.风沙突害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及机械沙障防护效应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0.

[4]张凯.格库铁路青海段风沙灾害工程防治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9.

[5]张克存,屈建军,鱼燕萍,韩庆杰,王涛,安志山,胡菲.中国铁路风沙防治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9,34(06):573-583.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范文7

关键词:野生;木本观赏植物;雷公山

中图分类号: Q949.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7.048

1自然环境概况

雷公山部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雷山、榕江、剑河、台江4县之间。地理位置,东经108度5分~108度24分,北纬26度15分~26度32分,总面积47300公顷。雷公山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高地,地势高耸,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海拔650米,相对高差>1500米。地貌类型以剥蚀侵蚀高中山和中山为主。雷公山属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山麓为14℃~16℃,山顶9.2℃,年降水量1300~1600毫米之间[1]。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

2木本观赏植物的种类

根据现代园林建设用途,雷公山木本观赏植物目前有421种[2-7]。按观赏种类:常绿乔木79种,落叶乔木158种,常绿灌木150种,落叶灌木34种;按观赏类型:观形类有107种,观叶类有98种,观花类有115种,观果类有43种,树桩盆景类有58种。

3木本观赏植物的类型

3.1观形类

这类植物要求树形美观,叶色浓郁,有107种。主要有铁坚杉、柔毛油杉、黄杉、杉木、秃杉、金叶秃杉、柏木、福建柏、翠柏、三尖杉、粗榧、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穗花衫等。

3.2观叶类

要求叶片有条状披针形、裂叶形、扇形单数羽状复叶和针形等,有98种。例如中华石楠、光叶石楠、枫香、尖萼厚皮香、青榨槭、红翅槭、花榈木、交让木、异叶榕、变叶榕、华桑等。

3.3观花类

花有钟状、长圆状卵形和矩圆形等,有黄、红、白等颜色,有115种。主要有武当木兰、凹叶厚朴、黄心夜合、阔瓣含笑、乐东拟单性木莲、紫花含笑、金叶含笑、长柄含笑、李、石斑木、中华绣线菊、山茉莉、香港四照花、桃叶杜鹃、大白杜鹃、大钟杜鹃、映山红、长蕊杜鹃、四川杜鹃、异形玉叶金花、香果树等。

3.4观果类

果实为圆形、椭圆形和四棱形等,有58种。主要有大花枇杷、枇杷、石灰花楸、湖北花楸、桃叶珊瑚、猴欢喜、湖北山楂、合轴荚迷、板栗、薯豆、青钱柳、红豆杉、穗花衫等。

3.5树桩盆景类

植物要求适应强、根系浅、耐干旱和瘠薄,叶细质厚、耐剪、萌芽力强、寿命长,花艳果美、病虫害少,有38种。主要有银杏、长苞铁杉、红豆杉、野蔷薇、垂珠花、野茉莉、南方六道木、黄杨、白瑞香、水青冈、虎皮楠、红皮树、雷公鹅耳枥等。

4保护和合理利用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建议

雷公山自1982年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来,在野生木本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已作了长足性的探索,与有关科研院所对一些珍稀的观赏植物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秃杉作了长期的研究和培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雷公山的一些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具有食用和药用等多种综合利用价值,致使这些木本观赏植物遭受到一定程度的乱挖滥采,资源浪费十分严重。今后,应加强社区群众对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认识的宣传教育和严格执行国家林业法律、法规,将由被动保护转变为主动保护,形成自觉自愿的行动,促使区内的木本观赏植物资源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和持续的合理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结合本区实际,提出如下开发利用建议:

开展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本底调查,进一步摸清家底,了解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做到科学、合理、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发利用。

根据本区的水、热、土等自然优越条件,充分发挥保护区的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优势,建立培育基地和交易市场,大力开发拳头产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当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

保护好本区各种木本观赏植物的物种基因资源,重点对一些珍稀、濒危、观赏性大、经济价值高,同时又具有药用、食用等多种价值的木本观赏植物资源进行研究和管理,以保护物种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周政贤,姚茂森.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熊济华.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董保华.花卉及观赏树木名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第1册-第5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1976.

[5]朱富寿.贵州主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2):37-40.

[6]金炳武,金明植,郑明善,朴惠善.长白山东北坡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01):27-30.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范文8

植物医生以“高山植物 纯净美肌”的品牌理念,在市场表现、发展潜力、质量水平及品牌建设等方面表现优秀,良好的产品品质保证、周到的服务打造的品牌信誉,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让植物医生的品牌魅力在民族护肤品领域独树一帜。

2015年6月28日,由亚洲品牌协会联合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导报社、CCTV《赢在品牌》栏目发起主办的“2015北京品牌100强会暨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植物医生DR PLANT护肤品品牌与北京电视台、北大方正等知名品牌共同进入2015年“北京品牌100强”榜单,这是对植物医生护肤品牌的高度认可,标志着植物医生DR PLANT品牌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据悉,此项荣誉综合考评了数千家公司,植物医生以“高山植物 纯净美肌”的品牌理念,在市场表现、发展潜力、质量水平及品牌建设等方面表现优秀,良好的产品品质保证、周到的服务打造的品牌信誉,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让植物医生的品牌魅力在民族护肤品领域独树一帜,顺利进入2015年“北京品牌100强”榜单。

植物医生成立20年来,始终致力于植物护肤研究,采用顶级高山植物原料打造高品质护肤品,坚持为消费者提供最安全有效的植物美肌方案。不同于化妆品行业普遍打价格战、广告战和制造营销噱头,植物医生始终坚持“不请明星代言、不打广告、不打折”的三不原则,依靠公益事业和口碑营销,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上不计代价地投入和严苛要求,真正打通了产业链、做实定位,成功地从一片价格战和广告战的化妆品行业中脱颖而出。此外,植物医生配备整套完善严格的服务标准,免费提供专业水平的皮肤检测,并对店员定期进行免费知识培训,聘请自身业内精英驻点指导,确保店员快速掌握技巧,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目前植物医生DR PLANT在全国已拥有门店数量近1800家,覆盖中国300多个城市,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单品牌护肤品专卖店,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品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精进的探索研究中,植物医生DR PLANT发现,高山植物因独特的地域性,具有海拔高、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远离都市污染源等自然特点,所处领域的植物富含生物碱、黄酮等药用功效的次生代谢物质,具备了更纯净的、可被肌肤所吸收的天然活性养分,可以更加有效的应用于植物护肤研究中。2014年植物医生DR PLANT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成立“植物医生研发中心”,启动化妆品连锁企业与部级科研力量的合作模式,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了“原材料培育和采集――研发和生产――品牌和包装――销售和服务”完整的全产业链模式。这一模式使得植物医生DR PLANT掌握了稀缺的高山植物原材料资源、部级的科研资源,从而使得产品功效更加显著,质量更加可控,利润链更加丰富,成为高山护肤品品类的领导品牌和最具中国代表性的植物护肤品牌。

在国内护肤品高速发展的10年,植物医生DR PLANT严把产品品质,关注消费者体验,坚持全心投入植物护肤科学研发,力求将最好的产品回馈给消费者。此次植物医生入围“2015北京品牌100强”,既是一项殊荣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植物医生DR PLANT愿始终为消费者打造最专业、纯净、有效的美肌方案,为肌肤提供最天然的高山植物美肤之道,引领高山植物纯美肤新风尚,让中国品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范文9

关键词:除害技术;检疫;植物害虫;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防止国外有害生物入侵我国,并且同时防止我国的检疫病虫害蔓延和扩散到其他国家,就需要靠检疫除害处理这个基本手段来加以防范。植物的深加工过程中,农业的有害生物会通过这个过程作为产品、填充物、包装材料以及土壤及排泄物等方式达到另外的地区。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这些东西就能进行大量繁殖。从而对于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在这样的前提下,各国都将检疫除害处理技术来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加以重视。随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的进一步融入,还有人们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急需建立相关的植物害虫检疫处理技术,来实现有机提升植物食品的质量。

1 植物检疫的概念和发展

1.1概念

通过立法手段防止植物和产品在流通环节里传播有害生物的措施,就是植物检疫。它具有从宏观的整体上预防一切,尤其是在本区域范围里没有有害生物的传入、定植和扩展等,而不单单只是植物保护工作一个方面。

1.2发展

植物保护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植物检疫,这是一个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物保护方针的一项根本性的举措。国家为了阻止危险性的病、虫、草害等的传播蔓延,进而制定出一整套的法令法规,这就是常说的植物检疫,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农业生产和促进对外贸易,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环境、大格局下,要根据法律法规做好相应的受检疫的植物产品、种类和禁止植物检疫对象的传入和传出等相关工作。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地物资交流日益频繁,在进出口的农副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上增长都十分迅速,因而危险性的病、虫、草的传播机会更多,对于植物检疫工作的加强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非常必要。因此,国内植物检疫部门正采取各类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促进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良性发展。

2 植物除害检疫处理原则

要达到预期的检疫处理目标,对植物的害虫检疫处理还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

2.1这些检疫 处理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必须源自充分的法律依据;

2.2处理措施 要恰当,把损失应当要降到最小;

2.3处理方法 尽量干净、彻底,杜绝后患;

2.4在处理方 法环保无残毒等副作用影响的前提下,还应该注意不降低植物产品的品质、风味及营养价值。一般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检疫处理即可,但是却需要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协调处理植物保护的对应措施。

3 植物除害检疫处理的方式

3.1采用物理处理的方式

对于植物害虫检疫处理的方法,采用物理处理的方式包括:低温处理、热水处理、速冻处理、辐照处理、湿热处理、干热处理、高频处理、微波加热处理、水浸处理等多类方式。在这当中,辐照处理是个不错的选择。由于辐照处理具备不受季节条件限制、处理快速迅捷、没有化学残留和环保安全等多个优势,在经过60多年的研究和技术不断升级后,这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必定更加广泛应用于今后的检疫除害的处理技术中,从而为替代溴甲烷熏蒸以及保护臭氧层发挥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2采用生物处理的方式

另外,对于一些带有病毒苗木来进行苗木的脱毒处理,需要把带有检疫性的病虫的货物运到生态条件对这个病虫发生不太适宜的地区,这就是对于植物的害虫检疫采用生物处理的方式。这里可以举些简单的例子,比如对于一些寡食性和单食性的害虫活寄主范围单一的病原物的植物产品,就有必要把它们运送到没有这一类的病虫的寄主植物分布的地区,并且来进行加工和销售,这类方式一般主要针对于名贵的植株来进行,对于它们的根尖和茎尖进行脱毒培养。

4 植物害虫检疫处理技术的分析和未来展望

对于贸易活动的影响,从植物害虫的检疫处理技术的效果就可以直接决定其成败。因而各国加大了在此领域的投入和开发力度,并且对于处理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和研究高度重视,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国际上对于各类相对成熟的处理方式,已经指定了相应的国际标准和适用各国的国内标准,这些措施都对于规范植物害虫检疫处理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目前还无法彻底消除有害生物的影响,并且一些处理方式对于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对于检疫除害技术的充分完善和开发新型处理技术,就是当前该领域科研人员要着重研究的重要课题。

5 结束语

物理方式需要比较高的技术和设备,化学方式则能对环境产生相应的破坏作用,生物方式的处理非常有限,这就需要在对于植物害虫的检疫处理中,通过结合实践并且根据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选择、综合运用各类方式达到检疫的目标,在保证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实现最大的成效。

随着近年来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快速应用,我国的植物害虫检疫处理技术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和进步,但是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差异。虽然目前我国的相关科研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提高了进出口的效率和缩短了海内外进出境的实践,极大满足了对外检疫的要求,但是我国农业科学基础仍然相对薄弱,对此研究和投入仍然明显不足,国际间的合作也比较少,需要对此领域的合作空间进行大力拓展。

参考文献

[1]姚文国.我国植物检疫的现状及技术进展[J].植物保护,2007(05) .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范文10

关键词:公路路域;植物筛选;评价;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交通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伴随而来的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有对于公路沿线的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不同的跨越不同自然带的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各不相同,植物在各路域生态工程中的应用也有较大的不同。本文主要探讨了路域生态工程中植物的筛选研究与综合评价。

1 植物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概述

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是指根据公路建设和养护特点,遵循系统优化原理和生态学原理,运用工程技术、生物措施与农艺措施,在完成公路工程建设的同时,对路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恢复或重建,使公路基础设施作为一种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在更大范围内融为一体的工程方法。

1.1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的研究目的

通过综合考察和调研把握西部公路建设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主要技术问题,从坡面保护和后期养护三方面提出解决坡面保护与水土流失防治、植物群落设计与土壤养分供给、植被养护与节水抗旱技术、设计标准和施工工艺,并通过典型路段工程展示工艺流程和工艺效果,进而提出有关技术参数和施工技术指南。

1.2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的研究研究理念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着重考虑人类因素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

(2)可持续发展。公路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为公路建设与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必须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

(3)投入产出合理化的原则。路域生态系统的建设活动不仅是一种环保事业,更是一种生产事业,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经济性评价有利于资金的合理流动。

(4) 维护公路的使用性能。建设合理的路域生态系统可以对公路的使用产生很大的益处,如维护边坡的稳定性、形成局部温和小气候,避免路面处于极端气候条件等。

2 植物在不同的路域生态系统中的筛选研究

2.1 西北区植物资源筛选

(1) 从表1可以看出,适应西北黄土地区的主要灌木植物有柠条,唐古特白刺,怪柳,紫穗槐,榆树,沙冬青,沙地柏,苦豆子。草本植物有骆驼蓬,紫花苜蓿,赖草,沙打旺,无芒雀麦,红豆草等。

表1:

编号 植物名称或组合 覆盖度 表现 种植方式

1 沙冬青 20% 长势良好 人工撒播

2 紫穗槐+柠条 40% 柠条长势良好,紫穗槐一般 人工穴播

3 紫穗槐+白刺 30% 紫穗槐表现良好 人工穴播

4 沙蒿 10% 盖度

5 小冠花+无芒雀麦+五叶地锦 100% 小冠花为优势种 人工撒播

6 白茎盐生草 10% 一年生植物,存活植株生长较好,年纪差别大 人工撒播

7 怪柳+紫穗槐+榆树+苦豆子 40%

优势种怪柳 灌木鱼鳞坑栽植,草本撒播

8 柠条+榆树 35% 长势及覆盖度良好 鱼鳞坑栽植

9 紫花苜蓿+扁穗冰草+无芒雀麦 85% 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为优势种

坡面有微喷设施

(2)西北地区乡土植物筛选方案

a. 受干旱与盐碱等条件制约,除了养护条件相对较好的互通立交区外,高速公路各功能区的乡土植物选择范围较小。

b. 该区可选用的乔木有四种:侧柏,桧柏,圆柏,榆树;灌木有八种:枸杞,怪柳,刺枚,连翘,四翅滨藜,榆叶海,沙棘,紫穗槐。皂荚,刺槐,火炬,垂柳,旱柳等乔木树形高大,饱满,景观效果好,适宜作为行道树。

2.2 青藏高原区植物资源筛选

(1) 青藏高原乡土植物资源筛选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在青藏高原地区,随着黄土高原地带向青藏高原地带的过渡,植物种类变得单一,群落结构简单,逐渐由乔冠草混交植被向灌草混交植被、纯草本植被过渡,而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生态恢复难度也逐渐加大,公路生态环境建设应以草皮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再利用为主。

(2)在此以青海省适用草种为例,说明植被恢复可以采用的植物种类及其组合,见表2:

表二:

分区类型 适宜种植的草种 建议混播方式

寒冷-半干旱区 垂穂鹅观草,紫羊茅,老芒麦,冷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糙茅鹅观草,洽草 1.30%的垂穂鹅观草+35%的紫羊茅+25%的老芒麦+10%的洽草

2.50%的冷地早熟禾+25%的老芒麦+25%的糙毛鹅观草

寒冷-半湿润区 冷地早熟禾,草地早熟禾,紫羊茅,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老芒麦,垂穂鹅观草,糙茅鹅观草,洽草,同德披碱草 1.30%的冷地早熟禾+40%的紫羊茅+15%的老芒麦+15%的垂穗鹅观草

2.35%的草地早熟禾+35%的中华羊茅+15%的垂穗披碱草+15%的老芒麦

冷温-半湿润区 无芒雀麦,布顿大麦草,冷地早熟禾,草地早熟禾,中华羊茅,老芒麦,中华羊茅 1.30%无芒雀麦+20%冷地早熟禾+50%中华羊茅

2.30%布顿大麦草+35%草地早熟禾+35%紫羊茅

3 路域植物在公路路域生态系统中的评价

为了使植物在路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必须首先对其生态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先建立指标评价体系然后确定评价集合以及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实施评价。在整个过程中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

3.1 指标体系指标的选择与体系的建立

(1)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

a. 降低公路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b. 可操作性强

c. 保护生物多样性 d. 融合当地自然景观

(2)指标体系的建立

从路域植被护坡工程生态评价的内容出发,按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结合西部公路植被护坡工程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坡面植被群落的特点,提出14项指标:坡面植被覆盖度、坡面植被地下地下生物量,坡面豆科植物的数量、坡面地上生物量、坡面本地植物物种数、坡面群落多样性指数、植被生活型构成、坡面土壤有机质、坡面土壤pH值、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级别、不同下垫面温度标准差、不同部位1.5m温度的标准差、不同季节植被与路面温度差、景观综合指数

再建立公路路域植被护坡工程生态效果评价要素集,从而建立指标体系。

3.2 评价集合的确定以及最终评价的实施

(1)评价集合的确定与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a. 为了确定路域植被护坡工程生态效果状况,建立评价集V= {v1, v2 …} ,将路域植被护坡生态效果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

b. 为克服经验确定权重值的主观性,提高权重值的科学性,依据层次分析法原理,通过分析每两项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得出比较矩阵,再计算矩阵的标准化特征向量,求出各评判指标的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使结果有效。

(2)评价的实施

批判的实施就是根据路域植被护坡工程生态效果的各种实际调查数据、实验数据、工程基础数据,采用模糊数学和精确数学方法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估算,然后由判断专家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根据已确定的评价等级对各个指标进行评价,得出最终的判断矩阵。

4 结语

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路域生态的保护与恢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植物在其中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本文提出了路域生态植物的筛选方案以及最终生态效果的评价方法。在实际生产中,还应结合具体实际选择最符合当地情况的公路路域生态技术。

参考文献: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范文11

关键词:植物保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S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植物保护是一个面向基层的实践应用型的农学类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生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林业、出入境检疫、商贸、环境保护、食品卫生、防疫、园林绿化、园艺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植物保护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认知能力,因此,教学实践体系的建设是植物保护专业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目前,我国高校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呈现出向两极发展的趋势重点农业大学偏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地方性农业院校则侧重于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与开发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石河子大学隶属于兵团,办学宗旨定位于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备一定病虫草害识别诊断及防治能力的人才,是植保系培养人才服务于兵团建设的工作目标之一。

根据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对植保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将相关的课程进行了重新规划,凸显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认知能力的培养。其中,把植物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杂草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和植物保护专业生产实习整合为综合性的“病虫草害认知实习”体系来建设(表一)。建立一个科学的“病虫草害认知实习”课程体系和合理的实习运作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实习硬件条件的建设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我国对植保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植物保护学科无论在高等农业院校还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有良好的硬件支撑条件(王洪亮 等,2011)。

1.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实验室建设

标本观察需要有良好的仪器,利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病虫草的特点时,只能依靠自制的挂图,或在黑板上自行绘制,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的病虫, 更加形象、直观和生动, 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病虫害具体形态特征掌握情况,标本观察特征实时指导,教师还可以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科研中一些前沿性的成果,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标本实验室建设

植物保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包括昆虫学、病理学、农药学。在昆虫学和病理学的学习中,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标本及实物的认识,才能掌握病虫的特点及发生规律,这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标本实验室建设可分为3个层次,即标本保存室、标本形态室和标本博物馆。病虫实验标本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标本保存室:目前植保系有昆虫、植物病理标本保存室,草害标本和农药理化标本实验室尚在建设中。

标本形态室:就是我们熟悉的教学实验室,主要针对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标本和认知标本,需要大量的挂图和一定良好的观察设备,。

标本博物馆:对外开放,用于教学和参观。目前建立了昆虫博物馆和植物标本馆。

3.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实习环境需要一个教学实验基地。目前正规化以大学试验场为依托,建立教学实习基地。

二、 实习软件条件的建设

有了良好的硬件条件,还需要配套的软件条件才能支撑硬件工作。(王俊刚 等, 2009; 杨德松 等,2011; 高峰 等,2013)

1.制订病虫草害认知实纲,编写实习指导

病虫草害认知实习是一个渐渐提高,层层深入的过程。它是由单程课程实习向综合实习到体系实习的深入过程,从学生的简单认知到为使学生对病虫草害综合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过程。必须有一个完整配套的实习方案及培养手册,才能达到从书本到生产,从理论到实践,从认识到认知的统一。

实习本身就是专业课教学的深化环节,需要与课堂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与本地区生产中发生的主要病虫草害结合起来。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兴趣结合起来,增加学生选题的自主性,将以往一般认识性实习向深层次做引伸,通过认识现象、发现问题、研究对象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因此在制订大纲时要考虑到专业基础课教学、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之间的层次和深度。它包括实习的目的、要求、内容、组织方式等等。此外,还需要一本实习指导,保证学生实习的内容和质量。

2.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确保实习效果

良好的考核C制是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识别病、虫、草害的相关特征,而且要求其掌握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实习的考核指标力求灵活、新颖、多样,加大过程考核,同时加大实习成果的考核。成绩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按4个部分进行考核:标本采集的种类及数量20%;标本的整理20%;标本的鉴定35%;考勤纪律10%;专题报告15%。

三、 实习的运作模式

认知体系实习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实习模式,由专业课实验,到专业课教学实习,再到生产认知实习,层层深入,逐步提高。这三个实习需要统一规划,明确任务,形成系统。需要改变学生被动参与实习的模式,即全程由指导教师讲解的实习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应采用了一套旨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习运作模式。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别标本的方法,而且需要强化学生认识新疆常见的病虫草害。三个层次各有重点,专业课实验:重点掌握各种病虫害识别分类的基本特征;教学实习:重点把握各种病虫草害的基本分类系统;认知体系实习:重点掌握具体病虫草害种类的特征及其习性。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业取向等确定研究方向、制订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结合相关的调查资料,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1)实习动员。实习前,通过已制作的“病虫草害认知实习”介绍实习点的生境,标本采集的工具及方法,标本制作的方法以及标本鉴定的方法,使学生对实习的方法步骤及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实习解答。教师补充学生讲解的内容,并讲解常见病虫草害的重要种类及其分布,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病虫草害的种类及其分布。

(3)综合评议。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指导教师交换意见,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专题研究。

(4)制订计划。根据选题,拟订小组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调查地点、调查内容和指标、组员分工等,学习科学研究计划的制定。

(5)专题调查。按照制定计划调查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方案,学习病虫草害吮静杉、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生物的现场认知。

(6)资料整理。整理资料和调查数据,学习病虫草害标本的制作、分类与鉴定,认知生物,锻炼学生对资料的取舍技能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7)撰写论文。撰写实习报告和实结,受到科技论文写作的训练。

(8)专题报告。组织小型的研讨会,由各组汇报本组的调查或研究结果,同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锻炼学生科学论文的答辩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俊刚,李亦松,李鲁华.2009.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01):112-114.

[2]王洪亮,王丙丽.2011.对地方本科院校植保专业实践教学的分析与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7):68-69.

[3]李凯,张志翔,贺伟.2005.林业基础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生物认知实习课程体系建设.中国林业教育,(04):19-21.

[4]高峰,彭小玲,张伟.2013.植物保护专业生产实习管理方法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2):165.

刘兴泉,冯震,马新颖,刘亚慧.2011.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01):178-179.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范文12

云南南是世界知名植物王国,也是热带植物繁盛之地。19世纪以来,西方植物学者就先后潜入这块蕴藏着无数珍稀植物的“诺亚方舟”采集种子制作标本,悄然进行研究,无论其出发点如何,弗雷斯特,金顿,沃勒等西方植物学家很早就在云南开启了植物学研究的序幕。而从1930年代蔡希陶教授奠基中科院昆明植物园开始,直到1958年在西双版纳葫芦岛筹建中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中国人对云南的植物研究才真正走上了轨道。历经几代人的努力,身处云南的研究者们在广袤大地上的孜孜不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指导下引入的橡胶、咖啡、甘蔗、烟草等作物的迅速发展,对云南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但这仅仅是植物学家们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而已,事实上,云南的植物学研究尤其是热带植物研究,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时光走到今天,新一代的研究者们,仍在孜孜不倦地关注着这片绿色大地上的奥妙之处,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样在继承了前辈丰碑的基础上,穿越雨林华盖,在世界热带植物研究上产生着重要影响。当然,如果不走近他们,普通人并不一定了解。

本刊记者最近采访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青年专家范泽鑫,得以对这些动态窥豹一斑。

32岁的范泽鑫博士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生态学硕士学位。2005年n月获得连续3年德国马普学会博士奖学金资助,在德国埃朗根纽伦堡(Erlangen-Nurnberg)大学地理研究所从事博士研究工作,期间在我国横断山地区开展了利用树木年轮技术重建区域历史气候的研究,于2009年7月获得该校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自2009年12月起,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作,任助理研究员,2012年1月晋升为副研究员。2012年6月组建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树木年轮与环境演变”青年科学家小组,担任组长。2011年入选首批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并担任“青促会”单位活动小组组长。范泽鑫同时是亚洲树木年轮协会会员,云南省生态学会会员。曾在Journal of Ecology,Globaland Planetary Change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曾被邀请作为第32届国际地理学大会(ICC,2012,德国科隆)专题主持人。

谈及当前云南热带植物学研究现状时,范博士介绍道:当前云南植物学研究与国际合作颇多,并不断有丰硕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世界著名植物园——英国邱园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一直保持很好的合作交流关系,版纳植物园的多名科技人员曾到邱园进修、学习和访问。邱园也多次派科研人员访问版纳植物园。国际著名植物学家、英国皇家邱园植物园前任主任Peter R.Crane是版纳植物园的咨询专家,并曾两次访问版纳园。2009年10月,当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建园250周年时,西双版纳植物园陈进主任(研究员)还专程前往英国参加了重要会议。同时,陈进与Charles Cannon研究员、胡华斌研究员在国际植物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Trends inPlant Science(《植物科学趋势》)上共同发表了题为《热带植物园:应站在就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前沿》的论文。巧合的是,这一年也是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建园150周年,同时还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和《物种起源》问世150周年。

同年11月,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李德铢研究员和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HughPritchard教授也在《植物科学发展趋势》(Trends inPlant Science,2009,14:614-621)上发表了共同撰写的综述“The science andeconomics of ex situ plantconservation”。文章中介绍了英国千年种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美国国家农作物种质库、中国国家农作物种子库和挪威斯瓦尔巴德全球种子库(即挪威诺亚方舟种子库)在植物种子收集和保存的最新进展,及其对实现《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和确保世界粮食安全方面的重大意义。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是继英国千年种子库之后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又一重大计划,并且因为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云南而备受国际关注。

与此同时,王博、顾丁、曹坤芳等植物学者也陆续有研究成果在国际生态学刊物上发表。让人头疼的紫茎泽兰,一度在云南泛滥成灾,在这方面的研究上,云南植物学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由冯玉龙研究员与美国蒙塔纳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和印度德里大学的科学家合作的研究成果《入侵植物氮向光合机构和细胞壁分配的进化权衡》,被评价为“使生物入侵机理研究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橡胶需求大增时,云南南部的橡胶林也开始大面积种植,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受到广泛争议。云南植物学家从目前备受争议的橡胶林种植对水资源影响的角度出发,利用西双版纳生态站15年的持续径流监测数据,基于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框架,得到橡胶林大面积种植导致西双版纳旱季用水短缺的结论。这一成果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报道,为发展橡胶产业和生态保护之间如何求得平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范泽鑫认为,云南热带植物学研究未来的主要趋势在未来将会出现几个热点:1)热带森林物种共存机制研究,2)全球变化对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3)热带基因组学研究;4)热带森林动植物关系研究以及地上地下相互作用研究;5)热带森林整体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些研究,都将对云南热带植物的保护贡献重要的理论成果,并在实践中对热带森林的可持续保护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31年前,时任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长、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吴征镒在踏遍青山之后,来到哀牢山中段景东县高海拔群山中一个叫做徐家坝的地方,发现一处中山亚热带丛林群落,堪称生态研究的绝佳场所,当即决定在此建立生态所。当时,吴征镒为哀牢山生态站制定的战略目标和目的是:为合理开发热带、亚热带山区的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水平,搞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科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