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29 17:59:08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范文1

教材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仔细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本课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观察、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10个生字。

2.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出句内停顿、句末押韵,背诵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4.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调查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儿歌《蒲公英》、同学们,听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那么,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读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你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2、指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1)植物妈妈有些什么办法?

(2)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

(3)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逐段出示课文

(1)这段话会读吗?请你借助拼音练一练。遇到生字,要把生字所在的词语多读几遍。

(2)谁来读?

提示:评价学生朗读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通过范读与跟读等方式把语段读正确、读连贯;用同样的方式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练习朗读其他语段。

2.隐去拼音出示词语。

(1)现在,课文上的拼音都已经消失了,你们还会读吗?先练一练。

(2)谁来试一试?

3.隐去熟字出示词语。

(1)现在只剩下这些词语,你还会读吗?先练一练。

提示:隐去熟字,剩下生字组成的词语,例如“如果、四海为家、植物”等。

(2)用开火车朗读等方式,把生词读熟练。

4.隐去熟字只剩生字。

(1)现在只剩生字,你还会读吗?

(2)重点教学“刺、察、旅、离”:谁能给这几个生字组个词?

提示:教学“刺”字,可借用仙人掌等图片引导学生组词;教学“察”字,可借用人物观察图引导学生组词,让学生了解“察”的意思是仔细地看;“旅”和“离”可联系学生生活组词,例如“旅长、旅游、旅行、分离、离开”等。

三、情景朗读:

1、朗读课文

①听读课文,提醒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共有()小节、写的是()()()3种有办法的植物妈妈,告诉我们:只要()还会发现许许多多的知识。

四、学写生字

1.学写“法、识、她、娃、如、知、脚、它”。

(1)出示“法、识、她、娃、如、知、脚、它”: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2)教师示范书写并提示书写要领。

要点:“法、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齐平;“她、娃”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女字旁”撇点张开、折处不顿、点画要长、第三笔横变为提,要“避让”右边部分;“如、知”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右部“口”包紧;“脚”左中右结构、结构紧凑、错落有致;“它”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宝盖头”先写俯点,再写左点,然后写横钩。

2.学写“毛、更”。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关键笔画。

(2)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毛”)独体字,竖弯钩竖画向左挫进,弯处要圆转而无棱角。“更”撇和捺左右舒展,重心平衡。

五、作业

抄写10个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

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植物旅行准备离开观察办法娃娃知识如果毛发手脚炸开

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读第一节。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2)、教师指导读准“得”的音:dêi就得dé得到de打得好

2、指导学生思考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1)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呢?(学生自读课文,用笔在文中画出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2)教师指导读第二小节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3)出示蒲公英图片,理解降落伞

(4)理解“轻轻、纷纷”

做动作体会“轻轻”,这句诗怎么读呢?(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一个蒲公英娃娃出发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都在风婆婆的帮助下,像降落伞一样飘飘悠悠地离开了妈妈。这就是纷纷出发。下雪了,雪花纷纷飘落。秋天,,树叶黄了,从树上纷纷飘落下来。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5)学习第三节

a、指导学生读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b、出示苍耳图片,认识苍耳,理解“铠甲”: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这里指的是苍耳坚硬的外壳。

c、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到田野,到山洼,树林、花园,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以四海为家。

(6)教师引导学生读第四节诗歌理解:

a、指导读句子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b、思考:豌豆妈妈是怎样想办法传播种子的?在学生回答后出示豌豆炸开的图片加以理解。

C、比较句子:

(1)“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2)豆荚炸开,孩子离开妈妈。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第一句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以及孩子们离开妈妈时动作及心情)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他们去干嘛?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该怎么读,试一试,谁把两句连起来读。

d、小结:蹦到哪儿„„跳到哪儿„„他们也四海为家。

(7)教师引导学生读第五节诗歌理解:

a、指导读句子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b、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许许多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她们的办法都很好,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能把你知道的分享大家吗?

2、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跟大家交流

(1)椰子靠水传播

(2)柳絮靠风传播

(3)葡萄、樱桃、石榴通过小鸟的粪便传播

3、试着照课文的样子,用诗的形式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3、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降落伞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范文2

如何改变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课堂模式,使语文课堂多一些动感、生气与活力,并由此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呢?下面作者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的几种师生课堂模式。

一、小老师进课堂

很多小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像我们班老师那样的老师。老师这份工作对许多小学生来说是很崇高的、令人向往的,能够到讲台上当小老师对许多学生都有吸引力。针对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时可让小老师课前自己制作生字词卡片,课堂上由小老师来组织字词教学。小老师教的还有模有样,由读音、结构、识记方法到组词、造句等,小老师教得认真,其他同学也学得兴致盎然。

二、小演员进课堂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教师出示植物头饰,说:“同学们,大家上一节课学课文表现得可出色了,植物妈妈看到你们这么爱学习,都悄悄地来到了咱们的教室,瞧,它们就在这里!等一会儿我们要来演一演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送孩子们去旅行的情景,现在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为了一个细节的至善至美,“导演们”争得面红耳赤,“演员们”不厌其烦地多次排练。在成果展示中,我又惊喜地看到学生卓越的才华。

三、小画家进课堂

教材中某些文章写得很美,通过对文字的感悟,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就更美了。教学《黄山奇石》时,教师引导:作者概括地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后,就迫不及待地带我们去看岩石了。在这篇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仙桃石……这些岩石真奇呀!去画一画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再给它们取些有趣的名字吧。这样,学生学起来兴致盎然,既深化了课文的学习,又使创新思维得到了训练。

四、小作家进课堂

写话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教师谈话:“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见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说天无边无际,大极了。青蛙不信,还说小鸟弄错了。”那么,当青蛙跳出井口一看,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接着往下写…-,

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型的开展,不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更是激起了同学们对于语文这一门课程的热爱,使他们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爱学”“乐学”,同时,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兴趣;自主学习

现代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就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思维想象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深挖学生的学习潜力,为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所以说,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措施。

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的语文教学,使其与学科互相融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

一、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都知道,只有兴趣才能吸引学生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最优化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参与学习。充分利用图形、图像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语文教W,突破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的限制,通过开放性、立体性、全方位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在学生读书的同时,播放配有音乐的桂林山水的录像片。音像同步,学生身临其境,使之眼到、耳到、心到,以充沛的热情投入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更深入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大大开阔了视野。

又如,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使用电教手段,根据命题的内容和要求,选择一些画面,以生动、真实的情境感染学生,则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写作热情。如写《家乡的美景》,由于学生年龄小,平日里观察不够深入,不知以哪里作为切入点。这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的街道、河流、村庄、农田等,再现学生的回忆,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自然地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二、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目前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这种教育形式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且强调了学习的主体从教师变为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是在多媒体与语文教学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根据个人学习的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以及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多选式的学习环境中会主动参与进来,便进入了自主学习的领域。

例如,在课文《伟大的爱》的教学中,多媒体播放歌曲《妈妈的爱》,让他们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带着激情和好奇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妈妈平日里细微的爱,学生的思想之门就会被打开。此时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语文课堂中徜徉。

三、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全面性、反馈性等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有不少图画展示的是静止动态,学生看到的只是瞬间信息,图画毕竟无法展示过程。若学生对该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理解时势必毫无计策。此时,将有些过程制成动画展示出来,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范文4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学科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 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 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 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关注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尽量宽容对待学生

在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假若这位教师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顾走自己的“路”,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吗?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评价制度的特色又从何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课改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笔者认为: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 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实施策略如下:1.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教学中,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 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 精心设置, 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我在教学课文《鲸》时, 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 然后叫学生议论, 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 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 “鲸字有鱼旁, 但鲸不是鱼。”有的说: “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 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 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 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 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 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 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引导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首先抛论文格式出趣味性浓的问题:“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 1.学生自由朗读。2.自读自说, 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办法。3.教师指导两读: 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 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 ( 关心、喜爱) 4.大家练习, 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 表演动作)如此引导、熏陶,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 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 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什么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 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 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3.培养审美情趣, 熏陶道德情操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渲染教学氛围, 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有如体会: 1.因势利导, 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2.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作者的生花之笔, 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饱含丰富的情感。

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努力推行自己的“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 取得良好的成效。当然, 课堂教学策略将是我们永远讨论的话题。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范文5

2012年9月14日,风和日丽。上午7点,北京西四环外武警总医院8层的移植科病房、手术室和通道已经被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家媒体挤满,全国首例肝脏交换移植手术将在这里进行。手术的对象是两个未满一周岁的孩子哲哲和团团以及他们的母亲罗丹和尹希。罗丹和尹希将切下部分肝脏移植到对方孩子的身体里,这对于随时会失去生命的哲哲和团团来说,无疑是最好最完满的结局。

最美妈妈罗丹:

“只要他活着,我就感觉好高兴。”

2012年1月,哲哲出生40多天后,新生儿黄疸不但没有减退,反而越来越重,同时开始拉白色的大便。作为母亲的罗丹有些担心,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

那时的她对这种病还一无所知。回到家,上网一查才知道这种病有多么可怕,她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今年23岁的罗丹,在哲哲之前,曾经怀过一次孕。

那时,她和老公远离家乡四川一直在天津打工。怀孕后,罗丹并没有太当回事,一直坚持上班甚至加班,想多为孩子赚点奶粉钱。可是,怀孕3个月的一天,工作中的她突然大出血,被送到医院抢救后不但没有保住胎儿,还被医生判定以后很难再怀孕。

一年后,当再次怀孕时,她惊喜万分并当即辞了工作在家养胎,决心好好守护这个孩子。哲哲出生时,罗丹由衷地感到了做母亲的幸福和满足。这个胖小子的出生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喜悦,只是,这喜悦持续得太短。

哲哲被诊断为“胆道闭锁症”后,开始频频感冒和发烧。罗丹心急如焚,很快根据医生的建议带哲哲做了肝门空肠吻合手术(即葛西手术,可以恢复正常胆汁流动,以实现肝功能的改善)。她傻傻地等在手术室外,一动都不动,医生的刀落在哲哲身上,疼在罗丹心里。

可是,手术后仅仅十几天,哲哲就再次出现了发烧的症状。这时,医生委婉地对罗丹说:“你这个孩子情况不太好,如果继续坚持治疗的话很有可能人财两空,你还年轻,以后还能再有孩子。”罗丹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她激动地对医生说:“求求您,不管花多少钱,我都愿意给儿子治!”

而此时,一大家子人也开始轮流做罗丹的思想工作,劝她放弃,但罗丹充耳不闻。白天,她到处打听哪家医院能治哲哲的病,夜里,因为发烧和胆管发炎,哲哲常常哭闹不停,罗丹就整夜抱着儿子,一边哄他笑一边自己哭。一个月后,丈夫刘祥也忍不住了,他嗫嚅着对罗丹说:“老婆,这么折腾也没什么希望,要不,咱还是不治了吧。”罗丹听了,哭着说:“你看看哲哲,看看他的眼神多亮,你看他这么小的身体这么长的疤痕,我的心太疼了,你让我眼睁睁地看他死吗?我真的做不到。”刘祥不说话了。

每天,罗丹把很多时间花在上网查找信息,她加入了一个胆道闭锁患儿的QQ群。在群里,同是患儿的家长,大家每天都在交流着各自孩子的情况,努力为孩子寻找生路。哲哲4个半月大时,罗丹打听到北京武警总医院治疗这种病很有经验,并通过一名患儿的家长联系上了“天使妈妈基金会”寻求帮助。

2012年4月,罗丹一个人带着哲哲住进了武警总医院的肝移植病房,胆道闭锁症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只有肝移植,这之前,罗丹早就做好了为儿子捐肝的准备。可是,等她迫不及待地做了配型检查后,却得知B型血的她无法为O型血的哲哲移植肝脏。拿着检查结果,罗丹立即打电话把老公叫到了北京,可是A型血的刘祥同样无法为哲哲移植肝脏。拿着两张化验单,罗丹说:“那一刻觉得天都要塌了,怎么会这样?命运啊,你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

无法为儿子移植,罗丹只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等待肝源上。武警总医院8层的肝移植病区,到处都是像哲哲一样苦苦等待肝源的孩子。可是残酷的现实是,由于肝源紧张,每一个肝源都有150人在等待,移植的希望非常渺茫。

每一次在QQ群中听到有孩子去世的消息,每一天看着脸越来越黄、肚子越来越大的儿子,罗丹都感到恐惧和焦虑。晚上从睡梦中醒来,她做的第一件事都是小心地贴近儿子确认儿子还活着,罗丹说:“只要他活着,我就感觉好高兴。”“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在绝望里挣扎的她不停地这样告诉自己。怎么才能救活儿子?这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她甚至把QQ签名都改成了“无钱,无肝源”。

一天,常规检查后,罗丹意外发现病房里另一对不能配型的母子,母亲是O型,孩子是B型。一个念头突然闪进脑海,与其被动等待渺茫的希望,为什么不主动找个妈妈互助捐肝呢?

罗丹向那个妈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竟然得到了对方的同意。那一刻罗丹兴奋地想要尖叫,她欢天喜地地给家人打电话报告了这一喜讯。可是当医生说为孩子移植肝脏要切除胆囊时,出于身体的种种考虑,那个妈妈反悔了。

刚刚升起的一线希望又被灭了。医生诊断说哲哲的情况不大好,恐怕无法坚持到一岁。罗丹终于感到了绝望,她看着儿子不停地落泪和自责,“都是妈妈不好,妈妈太没用了”,她一整天不吃不喝,也不敢给家人打电话告诉这个坏消息。

可是,她肚子里已经积压了太多的委屈和压力,她觉得必须找个人说一说,不然就要疯了。晚上9点,罗丹拨通了另一个病童妈妈尹希的电话。

最美妈妈尹希:

“他活多久,我就陪他多久!”

尹希出生于1991年,作为胆道闭锁症QQ群里一起为孩子战斗的妈妈,罗丹和尹希之前已经在网上相识半年了。尹希的儿子团团比哲哲小两个多月,症状较轻,换肝还不急迫。

情绪崩溃的罗丹,哽咽着讲完了互助捐肝被拒的事。电话另一头的尹希,一边跟着哭一边安慰罗丹。等到罗丹的情绪稍稍好了一点,尹希问了罗丹和哲哲的血型。这时,她想起自己是O型血,而儿子团团是B型。知道了这个巧合,尹希对罗丹说:“你别哭了,她不救哲哲我救,我跟你换肝!”

尹希答应得痛快,可是,真的能那么容易吗?罗丹自己都不敢相信,害怕再一次受到打击。

尹希和丈夫罗开志结婚时,即将迎来四世同堂的罗家,对高挑漂亮又心地善良的新媳妇满意得合不拢嘴。团团出生两个月后,出现了和哲哲相似的症状,随后被诊断为胆道闭锁症,从此,罗家对尹希的态度急转直下。

罗开志的家在云南的一个偏远村子,得知团团生病的消息,村里人议论纷纷,说罗家上辈子没积德这辈子遭报应孩子才得了这种怪病。街坊四邻非议就算了,有一次婆婆也忍不住对尹希说:“谁家都娶媳妇,哪个女人都生孩子,怎么就你生出这么个怪物孩子呢?”胆道闭锁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病因至今尚无定论,婆婆把团团的病因全都推到尹希身上,这让她既生气又委屈。

自从团团确诊后,尹希就带着他踏上了寻医治病之路,从云南的县医院到市医院,从重庆到上海,她带着儿子辗转于一个又一个城市,一个又一个病房,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尹希和罗开志是闪婚也是裸婚,家里本来就没什么积蓄,为了给团团治病小夫妻俩借遍了亲戚,到处求人,光欠条都攒了一盒。罗家认为尹希给孩子坚持治病就是白白糟蹋钱,因此非常不满。尹希一个人带着团团在重庆医院的几个月里,罗家没人看过她一次。

决定和罗丹互助捐肝后,尹希先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她这个决定。那时,尹希的爸爸已经是肝硬化晚期,离不开人照顾。对女儿不放弃给团团治病,尹希的父母很支持。但是听到互助捐肝后,尹希的妈妈还是充满了担忧:“做手术也不等于一定能治好,万一孩子没治好,你的身体却受到影响,可怎么办呀?”“妈,如果团团是我,你会不会为我割肝?”不擅表达的尹希没有安慰母亲,而是抛回去一个同样的问题,妈妈也用行动给了尹希答案—陪她一起到北京。

来北京的前一天,罗开志的奶奶打通了尹希的电话:“我们都知道你舍不得孩子,要不这样吧,你把孩子送回老家,我们给你带,你和小志安心在重庆打工。”奶奶说得委婉,可意思很清楚,希望尹希放弃孩子,别再治了。尹希觉得很失望也很生气,团团是自己的孩子,也是罗家的孩子,她要为儿子捐肝,这个时候,就算听到的不是一句支持,起码该是一句安慰。放弃自己的亲生骨肉不救,尹希觉得这样的父母丧尽天良,“只要他活着,他活多久我就陪他多久!”尹希回答奶奶。

管不了年轻的媳妇,罗家上上下下对罗开志进行了严肃的“教育”。最初,尹希和罗开志说好了,如果尹希配型检查不顺利,罗开志就接受检查给团团多一个可能和机会。但是,罗家谈话之后,罗开志选择了沉默,再也没提过做配型的事。这让尹希对老公也有了几分隔膜和不满。

来北京,最大的困难还是钱,为了给团团治病,能借钱的地方罗开志和尹希都跑遍了。团团的病是个无底洞,知道了这点,亲朋就没人愿意再借钱了,对夫妻俩都躲得远远的。好不容易凑够了路费,尹希决定立即动身,到了北京再做打算。

全国首例互助捐肝:

几多挫折几多争议终获完满

尹希来到北京后,罗丹就像拨云见日,天天笑得合不拢嘴。“我费那么大劲把他生下来,就要全力把他治好。儿子,治好了咱们吃肯德基去!”罗丹开心逗着哲哲。

罗丹觉得,既然两个人都愿意捐肝,哲哲就有救了。可是,这一切真的有她想的那么简单吗?

尹希顺利通过了检查,可罗丹却被查出肝上长了一颗不大的肿瘤。尹希是O型血,作为万能血型自己给儿子捐肝也是可行的。得知罗丹的检查结果后,尹希的妈妈和老公坚决反对互助捐肝。刚刚建立起一些感情的两家有了矛盾和隔阂。

罗丹被这意外击得六神无主,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时,主治医师李威说:“肝上长肿瘤的情况并不少见,能不能捐肝还要看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这时的罗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只是害怕尹希会反悔。面对这个意外,尹希只好说:“咱们还是等等检查的结果吧。”

接受肿瘤化验的那天,罗丹郑重地把哲哲交到尹希手中。尹希带着两个孩子,一会儿抱抱这个,一会儿抱抱那个,一会儿干脆一手抱着一个,她在走廊里来来回回地走着,心情和罗丹一样的紧张和焦灼。

幸运的是罗丹的肿瘤是良性的,并不影响移植。可她却没感到轻松,医生说良性的肿瘤并不影响手术,尹希的家人仍旧强烈反对互助捐肝,怕有个万一。那时的罗丹真想跪下来求尹希答应,可是,她最终还是忍住了。同样身为母亲,她觉得尹希懂得她的心情,不如给尹希多一点时间考虑。

经过激烈的争论,尹希以坚定的态度说服了家人。然后,她找到罗丹:“来之前,我们老家的亲戚都说,做肝移植手术要好大一笔费用,大人和孩子都有危险,而且手术之后孩子一般都活不了几年。可是咱们都是妈妈,我必须救孩子。反正都要捐肝,两个都能救不是更好。我既然来了,就给他一个希望,也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为了拯救孩子,两家人抛开隔阂再次团结在一起。罗丹和尹希盼着手术日期的确定,她们常常抱着孩子到办公室找李威医生询问各种术前术后事宜。但她们并不知道,等待她们的还有一场更严峻的情与法的考验。

根据国家规定,捐肝手术必须取得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简称伦理会)的认可。《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证明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显然,罗丹和尹希的情况并不符合。

伦理会由医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并采用一票否决制。9月3日的伦理会,有7名专家参加。针对罗丹和尹希换肝救子,委员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其中一名委员出于两点考虑表示了反对:一是换肝手术万一一个孩子成功另一个不成功,怎么跟人家妈妈交代,人家要找医院闹事怎么办?二是一般来说一天进行一对母子的换肝手术,万一第二天没做手术的那个反悔了怎么办?

主治医生李威介绍说:“交换器官移植在很多国家都存在,比如韩国、英国、美国,国外都可以做了,国内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呢?而且,虽然肝移植交换是国内第一例,但是在2006年《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出台前,武汉同济医院就已经做过肾移植交换手术。2007年底,类似的亲体肾移植交换被广州一家医院的伦理委员会以8比1的投票否决,手术没做成。后来这两对夫妻去了海南一家医院,伦理会通过了,手术也很成功,当时也有很大的伦理争议,但是他们确实不涉及器官买卖,都是自愿交换救人。”介绍完这些,李威表示采纳这名委员的建议,两台手术同时进行,以防反悔,最后这名委员签字同意。

通过伦理会审查之后,李威把手术的日期定在了9月14日,罗丹和尹希高兴了一阵就又开始着急了,十几万元的手术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考虑到两家都是普通家庭,为了给孩子治病早已负债累累,武警总医院为他们减免了3万元,但手术费用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特别是家在农村的尹希,从亲戚那里已经不可能借出钱来了,无奈之下,罗开志回到重庆贷款凑了4万元。

最后两位妈妈还是向天使基金会发出了求助,很快天使基金为她们凑齐了剩余的手术费用。

为了这场特大手术,李威从外地请来了自己的导师—沈中阳教授。作为肝移植行业的权威,沈教授从事肝移植研究已经近30年,做过几千例移植手术,经验丰富。

一切都准备就绪。手术前一天,罗丹开心地和儿子玩做一团,很兴奋。而尹希的反应则完全不同,这个“90后”的年轻妈妈有点忧心忡忡,担心手术不顺利,担心手术后团团能不能恢复……甚至担心从没离开过自己的团团手术醒来看不到自己时会哭闹,但她唯独没有担心过的是自己。

2012年9月14日,20多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医护队伍,经过17个小时努力,4台手术最终圆满成功。手术结束时已是凌晨一点,整个城市在路灯的光晕里安静、祥和,两个孩子、两个家庭就这样迎来了黎明和新生。

在采访中,罗丹一再对记者说:“感谢所有的人,他们才是最伟大的。我自己不算什么,我尽的就是一个当妈的责任!”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范文6

在电影刚诞生不久。爱因斯坦、爱迪生、鲁迅和蔡元培就梦想和预言,今后电影要成为学生的课程。老师推荐学生看几部好电影,这并不是新鲜的事。但是大规模地从全世界100多年的电影中反复筛选适合学生的电影,大规模地在全国26各省市自治区的500多所中小学中实验实证17年,这是全世界都没有人做过的。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报》和《中国教育报》以同样的标题发表文章《电影课催生交响课程新时代》。10月2日北京电视台举行《北京市青少年公益电影节》闭幕式,全场用“电影课”贯穿。程前扮演成电影课老师主持,台右三排学生表示教室。我也被邀请上台给大家上了一分钟的电影课。“我们现在的电影课,是语文、历史、自然、生物、地理,美术、音乐,全都可以上。每课,百分之九十多的课程,都能用电影和书本一起来上课。今天呢,我们大家关心一下,来看一看我们的北极熊。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极的冰正在消融,北极熊已经抓不到海豹,饿着肚子游泳了一百多公里,好不容易来到了一个有海象的地方。但是海象的皮太厚,它吃不到海象。它没有饭吃,它已经走不动路了。我们的气候变暖,一个又一个的北极熊都饿死了。它们现在开始自相残杀。北极熊也是地球的公民。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我们人物都是地球的公民。让我们把我们的科学课和我们的电影课结合起来!”

电影课受益学生成了国际公民

电影课开设17年来,当时的小学生多已大学毕业。其中有的成了国际公民,在网上重新找到电影课研究组织,回顾当时电影课对自己的影响。加拿大华裔小姐桂冠获得者温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武赫、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洪文婷,就是他们的代表。洪文婷在武汉大学时便在有澳大利亚大学、台湾辅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的“四大名校杯”国际辩论赛中获“最佳明辩奖”。高中之前创办过一个谰湖文学社,主编了一个社刊《新星》。现被授予电影课形象天使称号。她回忆道:“与电影课的相遇其实带有某些戏剧的色彩,像误入森林的孩子无意中发现了一块风景如画的世外桃园,于是一见钟情,从此不能割舍。不论时间的洪流如何翻滚,岁月的烟尘如何侵蚀,那些惬意与温情的时刻却永远镶嵌在记忆的深处,成为心底里最为珍贵的一张明信片。事实上,10岁之前的我是一个相当平庸甚至有些懦弱的学生,成绩中等,能力平平,却和所有同龄的小孩一样热衷于日本的动画片并且乐此不疲。”

唤醒激情的课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书里有一课叫做《世界多美呀》,讲的是母鸡孵小鸡,小生命出世,发现世界多美呀。第一堂课,学生们在教师讲完生字生词后,大声多遍朗读课文,然后就打开自己的电脑自由观看精彩的小生命出世的电影记录短片,鸡、鸭、小鸟、鳄鱼、企鹅、海龟、螃蟹出壳诞生,蝙蝠妈妈、羚羊妈妈、人类妈妈的婴儿胎生出世,螳螂、蝴蝶、黄蜂,破茧出生。还有恐龙出蛋壳的动画片。第二堂课,行动课程,学生课外行动,根据本地条件,分别参观养鸭场、养鸡场孵蛋,参观牛、马、羊、狗、猫、猪、兔等家畜胎生小生命,在家孵蛋,养蚕,观察卵变蝌蚪,蝌蚪变青蛙。第三堂课,再度朗读课文后,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作语、作文、作画、作秀、作歌、作舞、做摄影、做小品、做手工,或者下次再做。什么叫“作语”?你们见过赵本山的作文吗?语文语文,为什么只有作文?没有作语?噢,原来你说的不就是说话吗?是呀!你如果用专业的统计学方法,区统计现在在任的部级高级官员、亿万级大富翁、国际明星大腕,他们写过多少作文?说话使他成功的次数大约是作文的一千倍或者一万倍。在电影课中,老师只须点评,表扬,成为主持人,不必再口干舌燥地讲个满堂。原来也是三课时,现在也是三课时。比较一下,全班无差生,大家都兴奋,教师很轻松,养出创造性。

还有每个礼拜看一部到两部整部的好电影。排在课程表里的电影课,总是被学生们掐指计算,盼望着下一堂电影课。生病在家的学生,被同学背来学校上电影课。别的课可以拉下,电影课不能拉。

以前泡网吧着了迷的学生,不泡网吧啦。问他为什么?他说,电影课更好玩。

一直当着小皇帝的独生子女,放学回家给爸爸倒开水,给妈妈倒洗脚水,把父母吓坏啦。这孩子今天怎么啦?打电话问学校,哦,原来在学校看了一场电影。湖南湘潭机电小学四年级一个同学,妈妈得了癌症,他上学前放学后一直护理妈妈,倒水吃药,洗脚捶背。电影课家长会上我也见到了这位妈妈。电视台采访他时,妈妈还活着,她感到好多安慰。现在妈妈已经去了,但孩子坚强地活着。

学生在看完画家凡高的故事片后,临摹凡高的画。日本朋友问一位女生,她说凡高的一生虽然悲惨但也活得很精彩,所以她会感动。教育部的一位官员问她,如果不看电影也临摹,有什么不同吗?她说她只会知道是一个名家的画,不会有感情上的冲动和感动。

每个学生手里都拿着一本《外星人》电影课试用课本,那里面有全世界外星人系列电影的介绍,图文并茂,一部必修课电影,三到四部选修课电影,更多自助餐电影。那里有各种各样外星人的形象,也有这些学生自己画的崭新的独创的外星人形象设计。这书,是学生和老师们一起编写的。他们参加了“开发一课,共享百课”的活动。全国学校编写的这类电影课图书,有113种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展出。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学散文《蟋蟀的住宅》,编进了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学生们观看了几十种昆虫小鸟做窝筑巢的精彩记录片片段。他们为那些笨鸟屡败屡战、百折不饶所震动,被那些做了窝再采花美化的聪明鸟而激发。原来小小生命可以有大大的艺术创作,原来弱弱生命也有顽强的生存意志。一个学生突有所悟,站起来发言:我发现,做窝筑巢怎么全是男生的事!引起哄堂大笑。

在校园里,满墙满墙的电影画,是学生自己的创作,使校园洋溢着生气。一个一个学校的校园电影节,把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作水平提到了新的高度。

在幼儿园里,看环保电影,送青蛙回家。六岁女孩画《我为地球洗个澡》,大象鼻子喷水,地球洗淋浴。我送给日本的小朋友,被登在他们的报上。观看体育电影,开展体育运动,培养体育精神。一部《海底总动员》,被幼儿园找出若干兴奋点:亲情、友情、勇敢精神、合作精神、海洋知识、色彩绘画、音乐素养……

学生的名言在诞生。“上了电影课,想叫我变坏也变不了。”他们被问卷,问最喜欢上哪一门课?统计结果,电影课高居榜首,遥遥领先,独占鳌头,成为学生第一热爱的课程。

一位教师说:“电影课悄然改变着学生。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努力,学生们已经改变。我发现自己也悄然地发生了改变。”

一位校长说:“我们一直在寻找,希望找到一个让学校整体提升的平台。找来找去,找到了电影课。电影课把全校工作都带动起来了。考试成绩也自然而然大提高,同时又实现了减负。”

另一位校长说:“我们不管参加了中央或省市的多少个研究课题,都可以用电影课去支持那些课题锦上添花。”

于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导研究员施建农在为电影课专著写序时,标题就是《唤醒激情的课程》。

《电影伴我快乐成长》在北京市青年宫开展

2009年6月1日,在北京市青年宫,数百对母子母女聚会在电影院,观看《植物妈妈动物妈妈人物妈妈精彩电影片段集锦》和故事片《一个独生女的故事》。人物妈妈可以把孩子送出去当兵、上大学,而植物妈妈既不会说,又不会走,怎么办呢?小学语文书里有一课《植物妈妈有办法》。蒲公英妈妈让孩子生出降落伞,蔓藤妈妈为孩子长上翅膀,喷瓜妈妈和喜马拉雅凤仙花妈妈则用喷水枪把孩子喷射出去。小鸟在巢里被太阳晒得要死了,鸟妈妈用嘴带了水回来给鸟宝宝淋浴,再张开自己的大翅膀为孩子搭个凉棚。恒鸟妈妈看见自己正在孵化的蛋窝不远处来了一只黄鼠狼,立即假装翅膀受伤,引诱黄鼠狼来抓自己,把敌人引到远离鸟蛋的地方。这些纪录片使母子母女们看得入了神。这时,儿歌《小乌鸦喂妈妈》响起来,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

看着10岁的独生女鸣鸣,失去了爸爸,妈妈又生重病,她学会了生火做饭,冒着大雨为妈妈换氧气袋,照顾住医院的妈妈,还要努力学习,几次累倒,病倒,但是还为节日准备了一个很幽默的小品,用东北话演出《超生游击队的子女》。大家流着眼泪的脸,不禁哭笑了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主持人的问话,他们被感动了,他们激动了,他们拥抱自己的妈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史占彪副研究员博士作为大朋友说:爱,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源泉;也要象鸣鸣那样学会求助别人,接受帮助。

史博士说,为大家选这些电影的雷祯孝教授,一定是“别有用心”,让大家流泪。我说,选这些电影是经过全国400多所中小学看了10多年,在很多部妈妈电影中反复筛选出来的。有很多学校发生过几乎同样的故事:被娇惯的独生小皇帝,以前回到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突然有一天,孩子回去为爸倒茶,为妈妈端洗脚水,把父母亲吓得,不知出了什么事?第二天去问学校,才知道昨天大家看了一部电影《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这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

在学校里,妈妈电影是三个大包。一包是整部电影,如《妈妈再爱我一次》、《漂亮妈妈》、《人证》、《下辈子还做母子》等。第二包是精彩片段集锦,海龟妈妈、鳄鱼妈妈、鲑鱼妈妈、蝙蝠妈妈、羚羊妈妈、海狮妈妈、人类妈妈生宝宝,几十种妈妈的纪录片;小爱迪生用镜子反光为妈妈抢手术时间,小卓别林为妈妈救台表演,小安徒生为在冰冷水中洗衣挣钱的妈妈买酒。第三包是学校关于妈妈的学校资源。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与妈妈有关的课文,包括孟母三迁;关于妈妈的歌曲、妈妈的诗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还有许多学校编辑出版的《感恩》、《亲情》等电影课书籍,学校获得全国大奖的开展亲子爱心感恩活动的录像。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关于妈妈的电影课资源包。学生可以在自己有兴趣时,自由点播观看。这样的课程资源包还有多少个呢?1000多个,而且日新月异,与日俱增。爸爸、朋友、师生情、梦想、信心、独立、创业、智慧、生命、财富、诚信,可以说差不多应有尽有。老师们可以任意点名要求赠送一课电影资源,到电影课网站省略参加“2009全国电影课大赛”。

六月一日的活动是一次试验和尝试。类似的活动第一次是2008年春节后在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妈妈带着孩子们看《小生命的诞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近100条纪录片片段,精彩绝伦,看得母子们心花怒放。大会看没过瘾,下半场在几十台电脑上自由点播。

由我们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电影教育专业委员会选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点评的这个活动,将在北京市青年宫开展10个月。

中国较大规模实验实证将电影全面引进中小学课程

2003年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电影课实验在中国》,扉页上写道: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书,对你讲述的是一个事实,而不仅仅是一种主张。在19世纪末,人类发明了电影;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公元的千年之交,中国大规模地实验将电影引入教育。

2006年1月7日CCTV新闻频道《小崔说事》,崔永元说:“爱因斯坦的想法,鲁迅的想法,都没有实现。但是雷老师把它实现了。他开了一门课就叫电影课,而且很受欢迎”。

截止到2009年6月底,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469所中小学、21所幼儿园相继成为电影课课题学校,近80万在校学生3万教师成为电影课的开拓者。历年来超过200万学生直接受益。中央电教馆评选了97所电影课优秀学校,527位电影课优秀教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评选授牌8所电影课示范学校。

CCTV阿丘主持的《社会记录》,日本国家电视台NHK以及日本映画学校副校长博导千叶茂树拍摄的48分钟的纪录片《中国的电影课》,较全面地介绍了电影课。

中国教育部将电影课作为三个五年计划的规划课题。2008年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联合发文:“将影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并于同年和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电影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也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电影课课程研究》立项为《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

在电影课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后,很多热心人在资料中发现了电影课的先驱。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范文7

时间:2005年8月16日

地点: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某酒店

人物:珊珊妈妈(政府公务员)、珊珊(4岁)

珊珊妈是政府公务员,爸爸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

家里的经济环境非常优越,对珊珊的早期教育也非常舍得投资。令珊珊家长感到欣慰的是,珊珊聪明伶俐,特别喜欢看书。

珊珊妈始终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次,珊珊5岁的表姐来家里玩儿,两个孩子开心得好像过节似的,把家里的闹腾得七零八落,就差把房顶掀翻了。可是,当表姐把珊珊的故事书拿起来时,珊珊马上急了,用力把表姐推到一旁,把书抢了过来,放回了书架。

“不可以动我的故事书!”珊珊义正辞严地说。

“不动就不动,”表姐小声嘀咕着,“有什么了不起。”

小姐俩就这样闹翻了,一连几天谁也不理谁,直到表姐快走的时候,珊珊才和表姐和好如初,还把自己最心爱的一本故事书送给了表姐。

珊珊的确很喜欢故事书,她知道,妈妈给他讲的那些故事,都来自于那一本本故事书。每天晚上,如果妈妈或爸爸没有给她讲故事,她就怎么也不肯安安静静地睡觉。

珊珊妈觉得这是件好事。

平时,珊珊爸和珊珊妈工作很忙,也没时间更多地照顾珊珊,恰好,今年六一儿童节时,他们两人的工作都告一段落,空出了一段时间,就打算带珊珊出去好好玩玩儿。本想去动植物园,不过,经过珊珊妈仔细思考,最终还是选定了市里最大的书城。珊珊妈的想法是积极的:“既然孩子这么喜欢书,对故事书有兴趣,家长就要引导她的兴趣。”

珊珊妈带着珊珊在书城里呆了一天。珊珊开心得不得了,在书架间跳来跳去,抓住一本感兴趣的书,就看了起来。珊珊妈并没有阻止她。珊珊虽然年纪还小,可是,由于珊珊妈给她讲故事时,教她认识了不少字,相信珊珊自己根据文字和旁边的配图,也能够看得七八分明白。

珊珊妈也为珊珊选了很多书,除了故事书,还有智力游戏图册,对认字、开发智力有一定帮助。

晚上,回到家里,珊珊洗了澡后,就跑到了自己房间。

珊珊妈拿着新买的书,跟在她身后走了进去。可是,最喜欢听故事的珊珊却显得有些无精打采。珊珊妈刚讲了一半,她就睡了过去。而以往,珊珊是不会这样的,她往往嫌听一个故事不过瘾,还要求妈妈再讲一个。

这一天,是个中转站,珊珊从此有了个360°的大回转。她再也不喜欢看书、认字、听故事了,反而对电视里的动画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天,珊珊妈叫珊珊过来听故事,可是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珊珊好像没听到似的,动也不动,脸上还不时随着动画片变化着表情。珊珊妈有点气,走过去,拉着珊珊坐到沙发上去,把手边的故事书摊开,指着上面的文字给珊珊读故事。珊珊似乎在听着,眼睛却不时地偷看电视屏幕。

珊珊妈气坏了,“啪”地关掉了电视机。

“好好听故事,”珊珊妈气冲冲地说,“你不是最喜欢听故事的吗?”

“坏妈妈,”珊珊哭起来,“你是坏妈妈,我不听你讲故事!”

珊珊妈边哭边像头发了狂的小老虎似的冲到电视机前,把电视重新打开。珊珊妈更生气了,她还从没有遇到过珊珊这种表现呢。她拉过珊珊,把她横摆到沙发上,在她的小屁股上狠狠地打了几巴掌。珊珊哭叫起来,几乎有那么一瞬间,珊珊妈以为,她会因为哭泣而哽住呼吸。

自从这一次被打之后,珊珊对书本更不感兴趣了。

她爱上了看动画片和在电脑上玩泡泡龙的游戏。

珊珊妈非常清楚,这两样东西对孩子学知识没有什么好处,只会伤害到孩子眼睛。可是,现在她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她打过珊珊,可是并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她一心对孩子好,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孩子现在抗拒学习,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吗?

情感交流缺少:

解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已得到了科学的认定,而家长们也很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但是,家长大多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早期智力教育混为一谈,说到早期教育就认为是上学之前能识多少个字,背多少首古诗,算百以内数字的加减法。其实,这些知识教育,甚至也不是智力教育,而是一种经验的传授,仅仅是对孩子的记忆力有一定的扩展功能。孩子天生就具备学习的本能及兴趣,他们乐于学习一切对他们而言新鲜的事物。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抗拒家长的教育呢?原因有二:其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受到了打击,就像吃一餐肥肉,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再也不想闻肉味了;其二,家长忽略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站到了孩子的对立面,把孩子学习的兴趣转变成了对孩子的压力。第一种属于早期教育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家长可以通过调节学习进度等得到解决,而第二种情况,就需要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情感建设。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只有孩子对某一样东西感兴趣,同时,他信任家长的指点与引导,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不然,早期教育必然南辕北辙,家长虽然又气又恼,下了十足功夫,也终将与期望目标相距越远。

我成了讨厌的爸爸

时间:2005年8月20日

地点:湖南长沙某小区

人物:亮亮爸(某企业副总)、亮亮(4岁半)

亮亮爸很忙,陪亮亮的时间少,但他自认为是个好爸爸。因为,他把所有他能帮亮亮办到的事情,都办到了。亮亮玩的,永远都是最好的玩具;亮亮用的,永远都是广告中刚刚出现的东西;亮亮吃过的东西,很多都是其他小朋友见都没见过的……亮亮爸很爱亮亮,亮亮爸身边所有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亮亮也很爱爸爸,这一点,亮亮爸感触也非常深。

2005年7月19日,亮亮爸出差去郑州,一去就是四五天。那天晚上,亮亮爸正和几个客人在酒店吃饭,忽然,他的手机响了,是亮亮打来的。亮亮在电话里对他说,爸爸,要少喝酒,多吃点菜,要早点回来。说到要早点回来时,亮亮的声音哽咽了,听得出,他的确是很想念爸爸的。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亮亮爸放下手机,对身边的客人们感叹了一句。

亮亮爸感到幸福的同时,也觉得对不起亮亮。他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平时,都是亮亮妈在照顾亮亮。亮亮上幼儿园这么久,他连幼儿园大门向哪边开都不知道。他给亮亮买了好多零食,可是,从来没有亲自给亮亮撕开外包装;他买了很多玩具给亮亮,却从来没有和他一起玩过;虽然他给亮亮用的,都是最新的用品,却从来没有亲自照顾过他……亮亮爸觉得欠了亮亮太多。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亮亮。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亮亮爸特意加快了工作的节奏,把手头的工作进度往前赶,一定要赶出时间休年假,多陪陪亮亮。经过努力,亮亮爸终于拿到了年假,15天,虽然不多,但亮亮爸还是很开心,终于可以有大块时间可以陪亮亮了。

可是,亮亮爸万万没想到,这个年假本是为亮亮休的,却因为亮亮惹了一肚子的气。亮亮一直是由妈妈照顾。亮亮妈对亮亮,可以说百依百顺,所以,亮亮就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亮亮爸原本是军人,对作息时间,还有生活习惯非常重视,不但自律,也看不惯其他人的不良习惯。

休假第一天,亮亮爸早早就起床,锻炼身体后,推开亮亮的房门,打算亲自送他去幼儿园。可是,无论怎么叫,亮亮就是不愿起床。亮亮爸急了,一把掀开了亮亮身上的被子:“快,快起床!”亮亮揉着眼睛坐起来。这时,亮亮妈也跑了过来,忙把被子裹在他身上,白了亮亮爸一眼:“你干嘛,别把孩子冻坏了。”

“妈妈,我不要爸爸管,”亮亮扑到妈妈怀里,“我不喜欢爸爸。”

亮亮爸更生气了――你不要我管,我就一定要管你。所以,他拉开亮亮妈,一定要让亮亮自己穿衣服。亮亮平时都是妈妈帮他穿衣服,现在由自己穿,当然没那么顺利,边穿边哭了起来,弄得亮亮妈也觉得眼睛酸酸的。亮亮吃力地穿着衣服,把袖子绕在了胳膊上,弄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穿上。

“重新穿,”亮亮爸一定要让亮亮自己穿衣服,“不然上幼儿园迟到,就是你自己的错了。”

“不去幼儿园,”亮亮的眼泪还没干,喊起来,“我不去幼儿园,不去。”

亮亮的脾气和亮亮爸一样倔强,虽然衣服最终在妈妈的帮助下穿到了身上,可是他就是坐在床上不肯下来,怎么也不去幼儿园。亮亮爸觉得,孩子的习惯养成是件重要的事情,决不能一时心慈面软,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长大后的发展。

亮亮爸决定,用这15天的时间,改变亮亮的坏习惯。从衣食住行入手,直到亮亮彻底改正为止。为此,亮亮爸还设定了严密的计划……

15天很快就过去了。

这15天里,无论亮亮爸要求亮亮做什么,亮亮都持抗拒状态。

原本是想用年假多陪陪孩子,可没想到,父子间的感情却受到了伤害。

亮亮爸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

情感交流缺少:

解析:孩子的早期教育,不应该像做工作一样,一样一样地完成,当某一方面成熟了,再进行另一方面的培养。早期教育是种综合艺术,其中包括对孩子良好的性格、品德、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习惯方面包括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等,能力方面包括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齐头并进,孩子的综合素质才能得以全面发展。然而,家庭早期教育培养的基础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就像文中的亮亮爸,在没有大块时间陪孩子时,孩子对他的感情是种牵挂,但当他发现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时,马上介入教育,并且完全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没有任何交流和情感的培植,这种情感无法与孩子同母亲建立的情感相比,教育的结果也自然无法与母亲的溺爱相抗衡,孩子对他教育的反抗也就是必然的结果。此时,家长需要做的是,与孩子之间搭建完整的情感基础,然后建立多种交流渠道,了解孩子,并以适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难捱的七天假期

时间:2005年8月24日

地点:上海市浦东区某商场

人物:芸芸妈(工人)、芸芸(5岁)

“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放假,”说到五一七天长假,芸芸说,“放假最没意思了。”

芸芸这话说得像是一个成年人。其实,芸芸是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的。由于妈妈要考成人高考,把芸芸送到了她奶奶家,由奶奶负责接送她去幼儿园,负责她从幼儿园回来后的衣食住行。芸芸想妈妈,想得做梦都想让妈妈抱抱。五一放假,妈妈的成人考试也通过了,芸芸终于可以回家,和妈妈好好地呆上一阵子了:让妈妈带她去游乐场玩一圈,到动物园转一转,还有,最好能给她买一堆好吃的……

这是芸芸的想法。

芸芸妈的想法和芸芸截然不同。

芸芸妈只有高中毕业,毕业不久进了工厂工作,受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和她一同入厂的同事,因为有大学学历,只是在车间里走个过场,就被调进了办公室工作。有些虽然没有大学学历,因为会吹拉弹唱,也调进了厂里的宣传部门。所以,她才把芸芸放到了奶奶家,自己努力考自学考试。她的自身经历,让她意识到,芸芸一定要从小就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五一长假,芸芸妈早已计划好了芸芸的安排。

她为芸芸报了个小提琴学习班,打算让芸芸学习小提琴。芸芸喜欢音乐,二三岁时,就能自己随着音乐的节拍扭来扭去,节奏都不会乱。有一次,听到隔壁的小哥哥吹口琴,就非拉着人家,要和人家学,没想到,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学了个似模似样。芸芸妈觉得,芸芸是有音乐方面的天赋的,可是口琴毕竟只能是爱好,不可能有大发展,所以,芸芸妈才自作主张,为芸芸买了小提琴,报了小提琴学习班。

芸芸妈认为,她抓到了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所在,一定能把芸芸培养成功。

第一次去上课,芸芸见到学习班里有那么多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能拉出动听的音乐,开心得不得了,对学习小提琴的兴趣很浓,一个劲儿地让老师快点教她。芸芸妈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她对授课老师说:“我们芸芸还不错,有天份吧?老师您一定要好好教她。”

老师没说话,这样的孩子,她见得多了,刚开始,还是有兴趣的,随着课程深入,很多都失去了兴趣,只上了几天课就再也不来了。

芸芸并没有逃出老师的预测,没到第三天,她就被那些枯燥的指法练习弄得头晕脑涨,再也不想学下去了。芸芸妈不同意,逼着她一天至少要练两个小时的琴。

芸芸拗不过妈妈,只能想办法偷懒。练了一会儿琴,就跑到洗手间里去呆一阵儿。芸芸妈马上意识到,她这是在逃避练琴,就限制了她去洗手间的次数。芸芸坐在椅子上,怎么坐怎么不舒服,练指法,实在是个单调的事情。

“妈,我要去洗手间。”芸芸提出了要求。

“好,”芸芸妈头也不抬,“去吧。你上洗手间的次数用完了。”

芸芸趁妈妈不注意,把一本卡通书放到了口袋里。坐在洗手间里,芸芸翻开书,看得津津有味,看到有意思的地方,不由得咯咯地笑出声来。在客厅里的芸芸妈,见芸芸进了洗手间,半个小时都没有出来,急了,敲开门,发现芸芸正在看卡通书,气得好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这孩子,太伤人心了,花钱让她学琴,她竟然这样对抗。

芸芸妈狠狠地打了芸芸的手掌心,让她不要再玩花招,认真练琴。芸芸哭了一通,哭完了,只好又拿起了琴。不过,从那以后,芸芸的小提琴就开始隔三差五地就出毛病,不是断弦就是裂口,总之,芸芸无法再练下去。每当这个时候,芸芸就特别开心,恨不能把电视搬到眼睛里去看。

芸芸妈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她开始留意芸芸的举动。当她看到,芸芸竟然背着她,用小刀子割小提琴弦时,她再也忍不住,冲出去打了芸芸,回到自己房间,哭了起来。

情感交流缺少: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范文8

生命对生命的呼唤:

儿子的歌声拯救了妈妈

今年39岁的涂清辉家住贵州省遵义县。1996年,她的大儿子王成云开始读学前班。这个孩子学什么都很快,老师在学校教的儿歌,讲的故事,他回家就能绘声绘色地给母亲和弟弟完整地重复一遍。看着聪明伶俐的儿子唱歌时那纯真的神情,涂清辉乐得合不拢嘴。

为了让儿子更像一个歌唱家,涂清辉还学着电视里的样子,把床让给儿子作舞台,让他站在上面表演。每次等儿子唱完,涂清辉又学着电视里的样子,拉着小儿子一起,使劲地给“台上”的大儿子鼓掌。在母亲的鼓励下,王成云学习、唱歌两不误,每学期都能捧回“三好学生”的奖状。

1998年6月,头天刚下了一场大雨。吃过中午饭,涂清辉告诉王成云,她要去附近的那片原始森林旁边采些蘑菇。当地一到夏天,常发生人被蛇咬伤的事故。已经上小学三年级的王成云很懂事,他叮嘱妈妈:“别进森林深处,小心被蛇咬!”涂清辉听后很欣慰。

下午4时,王成云放学回家,看到弟弟一个人在家饿得哇哇叫,却没看到母亲像往常一样在家忙碌着。王成云猜想妈妈肯定是采蘑菇还没有回来。“我去接妈妈!你在家别乱跑!”说完,他就直奔森林方向。

可是,他四处找个遍都没有看到妈妈。“难道妈妈真的走进去了?”王成云禁不住着急起来。这片森林实在太大、太茂密了。几番思忖,王成云还是决定试探性地进去找一找。王成云一边大声地喊着:“妈妈!”一边不时回头看看,他害怕走得太远了忘记出去的路。走走停停,十几分钟过去了,王成云还是没有看到妈妈。森林里阴森景象吓得他胆战心惊。

为了给自己壮胆,王成云轻声唱起了歌。唱着唱着,他突然想到,平时妈妈那么爱听他唱歌,现在大声唱出来,说不定妈妈能听到。这么一想,王成云就激动起来。他边走边大声地唱着:“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他一口气唱了五六支平时经常唱给妈妈听的歌。就在王成云刚唱完了那首《红星闪闪》时,突然听到前面传来妈妈微弱的声音:“云娃,妈妈在这里!”

王成云兴奋极了,赶紧跑上去。可眼前的妈妈却让他吓得目瞪口呆:只见涂清辉非常疲惫地躺在一棵树下,腿上扎着一块布,小腿肚上有个地方还渗出了黑色的血迹。王成云扑到妈妈身边哭喊起来:“妈妈,你怎么了!”

原来,涂清辉看到森林外面的蘑菇已经被别人采得所剩无几了。她只好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往森林里走,没想到里面的蘑菇实在太多了……她正全神贯注地采着,突然感到小腿肚子上一痛,低头一看,一条灰色的、足有胳膊粗的蛇飞快地窜进草丛中不见了。

“我被蛇咬了!”当涂清辉明白这一点后,一股巨大的恐惧感袭来,她顿时直冒冷汗。短暂的恐惧过后,她很快反应过来自己该怎么做了。她一边撕下身上的衣服将伤口上面的部位紧紧包扎起来,防止蛇毒往上蔓延;一边又用力挤压伤口,希望将毒液挤出来。

做完这些工作后,涂清辉慢慢地往前走着。可刚走了几步就感觉到头晕,两条腿越来越沉重。凭直觉,她知道毒性开始发作了。她不敢继续走了,只好就近靠在一棵树旁躺着。她知道,身体动得越快,毒性就发作得越快。

涂清辉的脑海里交替出现死神那恐惧的面孔和两个儿子那充满期望的眼神!我还要等丈夫回来,我还要给儿子做饭啊!可渐渐地,她感觉到意识越来越模糊……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歌声像是从天边传来,使已经晕过去的涂清辉突然惊醒:“是儿子,是云娃在唱歌啊!”当辨明歌声的来源后,涂清辉的精神奇迹般地又振作起来,同时嘴里发出了微弱的呼唤……

靠着儿子用歌声传递给她的那股巨大的精神动力,涂清辉硬是从死神手中逃回到现实之中。在儿子的帮助下,涂清辉慢慢地往森林外面走去。刚走了不远,正好遇到前来寻找他们的丈夫王东全。

涂清辉在当地一位老中医的救助下终于转危为安。这位老中医告诉她,被毒蛇咬了后这么长时间,不但没有死,还能苏醒过来,这是他行医几十年,都没有遇到过的奇迹!也许是母子间的那股神秘的血缘关系和亲情力量,才使涂清辉听到儿子的歌声后能醒过来吧。

从鬼门关上走了一遭的涂清辉自那以后,对生死似乎有了全新的体验。再看到儿子王成云唱歌时,她也干脆跟着儿子学唱起来,并且还开玩笑地说:“妈妈也来学唱歌,以后用歌声找你们,你们听到我唱歌要赶紧回家啊!”

几年过去了,涂清辉母子会唱歌、讲故事的名声传了出去。有时一到晚上,有的邻居还专门跑到他们家里看这对母子的表演。

歌声对歌声的回报:

母亲要用歌唱救醒儿子

2005年5月30日,上初二的王成云放学回家时,在马路边上突然被一辆微型货车撞倒在地,生命垂危,当即被送往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抢救。经过CT检查,医生发现王成云头部受创、颅内淤血,已经陷入昏迷状态。

医生沉重地告诉涂清辉说:“现在孩子的病情就相当于植物人,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很小。”涂清辉听完这句话后,大脑“轰”地一声响,当即软瘫在地。

涂清辉知道,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儿子多交流,多说话,以此希望儿子醒来。可是,该如何交流呢?涂清辉却是一片茫然。看着躺在病床上不省人事的儿子,此时此刻,这个做妈妈的,心里恨不得能和儿子换个位置,让自己来承受儿子的那份痛苦啊!

突然,涂清辉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几年前那次儿子用歌声救了她的事。“既然儿子能用歌声救我,我为何不能再试试用这个办法救儿子呢!”涂清辉在为这个想法激动之余,更是暗自庆幸自己跟着儿子学会了那么多歌。打定主意后,涂清辉又和丈夫商量,将儿子安排在一间单人病房里,这样她在给儿子唱歌讲故事时,不会影响别的病人休息。

最初对于涂清辉用歌声唱醒儿子的想法,同医院的许多病人和家属都视之为笑话。“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可是,当他们看到涂清辉真的为儿子唱歌时那流泪的脸颊,专注的神情,听着那充满了母爱的歌声时,大家都纷纷被感动,甚至被震憾了……

从涂清辉开始为儿子唱歌那天起,病房外面总会站着几个病人或者家属默默地看着这感人的场面。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儿子在妈妈的歌声中没有丝毫反应。看来奇迹不是那么容易发生的啊!那些表示理解和同情的医生及病人都在心里暗暗叹息。可是,涂清辉没有放弃。她下定决心,只要儿子还有一口气在,我就绝不停止唱歌。

为了让儿子听到自己的歌唱,涂清辉不愿错过每分每秒的时光。每天她除了吃饭,上卫生间外,其余时间全部呆在儿子身边。一首歌唱完了,她喝口水,然后又接着给儿子讲故事。为了刺激儿子,她在讲故事时,还故意模仿儿子当初给她讲时的那般神情和语气……

丈夫要挣钱给儿子治病,病房里就只有靠她来照顾。往往一天下来,涂清辉累得疲惫不堪,嗓子也像着火似的说不出地难受。可到了夜里,昏迷中的王成云时常流口水,喉咙被痰堵住,涂清辉还得随时留心听着。一个晚上,她往往要被惊醒七八次。

有一天夜里,她起来上卫生间,实在累得不行了,竟然就蹲在卫生间里睡着了。一阵晚风吹来,令她一下子惊醒过来……第二天,这位母亲又开始新的为儿子唱歌讲故事的旅程。她不知道,这个旅程还要走多久。可是,她知道自己必须走下去,因为躺在病床上的是自己的儿子!

10天,20天过去了,王成云还是没有丝毫反应。

一转眼,到了2005年6月末,距王成云变成“植物人”已经过去30多天了。涂清辉已经基本上把儿子熟悉的歌曲都唱了一遍,儿子还是没有任何反应。下一步该怎么办?是再重复唱,还是另想办法?

涂清辉开始想方设法将以前给儿子讲过的故事,编成歌来唱。比如《狼和小羊》的故事,涂清辉直接将内容当歌词唱起来:“有一天,狼来到河边喝水……”这个对乐理知识一窍不通的母亲就是用这种笨办法,不断给儿子唱着他熟悉的歌,熟悉的故事。

当故事也被“唱”完了后,她又回忆起儿子刚升入初中时,学了英语回来就给她唱26个英语字母歌。可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她,当时虽然学会了,可时间一长,不唱就忘记了。为了再给儿子多唱一首他熟悉的歌,涂清辉又找到年轻的医生,请他们再教一次那首英语字母歌。那些医生感动之余,都尽心尽力地教她唱着:“ABCDEFG……”多日的劳累,涂清辉的记忆力已经不如以前。一次没学会,医生护士们又教她第二遍,第三遍,直到她学会为止。事后为了加深记忆,涂清辉连上卫生间都在不断地小声哼唱着,以至于有一天撞到了墙,头上鼓起了一个包。

有一天早上,她实在想不出该给儿子再唱什么歌了,突然看到外面不知哪个单位在做广播体操。涂清辉又猛记起儿子平时喜欢给弟弟喊广播体操的口令。于是,涂清辉又在病房里自己一边喊广播体操的口令,一边做动作。此后,每天早上,只要一听到外面单位开始做广播体操,涂清辉就会和着广播里的口令,自己在儿子跟前大声地边喊边做。

奇迹对奇迹的传递:

妈妈的歌终于唤醒儿子

6月5日,是涂清辉小儿子12岁生日。可她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啊!当丈夫带着小儿子前来医院看望他们时,丈夫王东全恰巧看到妻子正在给病床上的儿子做广播体操。这个性格内向、老实的农村汉子想起自孩子出事以来,妻子所做的一切努力,心中一阵酸楚,顿时泪流满面。他再也忍不住,急步上前,一把抱住妻子失声痛哭起来,涂清辉也紧紧抱着丈夫泪水涟涟……

吃过了丈夫送来的两个馒头后,涂清辉喝了口水。对王成云说:“今天是你弟弟的生日,妈妈没钱给他买蛋糕,就给他唱那首《生日歌》吧!希望你也和妈妈一起唱啊!”接着,涂清辉就唱起了《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唱着唱着,涂清辉似乎看到儿子的眼睛动了一下,接着又动了一下。

“儿子的眼睛动了!”丈夫也看到了,顿时,涂清辉喜极而泣。自儿子出事后,她已经唱了整整35天歌,今天终于看到儿子有所反应了。虽然儿子这个变化经医生观察后,认为只是一个微弱的小小变化,可对这位母亲来说,却是无比的惊喜啊!那天,涂清辉深情地凝视着儿子说:“妈妈一直在等你醒来,不管你什么时候醒来,妈妈都会等着,你要和妈妈一样有信心啊!”

一天,涂清辉给儿子唱完了一支歌后,又开始给他讲故事。当讲完了一个关于钓鱼的故事后,涂清辉突然想起,儿子出事以前就喜欢和弟弟钓鱼,如果有一条真鱼在这里,让儿子闻到鱼味,或许会增强故事的现场感。于是她又从很紧张的治疗费中挤出钱来,托人买了一条1公斤多的鲤鱼,将鱼提到儿子面前,指着鱼对儿子说:“这条鱼是你弟弟今天钓起来的,好大哟!你要是不信,可以闻闻味道。”说完,她还将鱼凑到儿子的嘴边……

奇迹再次发生了,只见王成云的嘴竟然开始动了,不停地咂来咂去,好像在咬什么东西似的。涂清辉愣了愣,看看手中的鱼,又看看儿子,大笑起来……医生和其他病人都被这个母亲独特而又感人的救子方法感动得热泪盈眶。

7月10日,住在100多公里外的“祖祖”(涂清辉的奶奶)来看王成云,已经90多岁的老人抚摸着孩子喃喃自语:“娃啊,你快醒来吧,你的妈妈为你吃了好多苦啊!”

老人说着说着,不禁老泪纵横。站在旁边的涂清辉发现,儿子眼睛转动着看着“祖祖”,不知不觉也跟着流泪了!

目睹此情景的涂清辉高兴得跑到病房外面大叫:“天啊,我的娃儿会哭了!”闻讯赶来的王成云的主治医生、脑外科专家王玉玉在检查后告诉涂清辉,王成云的眼睛有神,会转动,会流泪,嘴巴也能主动喝下牛奶等液体食物了,只是喉管做了手术,暂时不能说话。从医学上讲,这些已经证明,病人成功地摆脱了“植物人”状态,如果后期治理得当,完全恢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范文9

作为可口可乐研究院仅有的五位院士专家之一并兼任全球外部技术引进总监,黄晓燕走上了一条科学探索的“十四苦路”,那是一条《圣经》里耶稣为信仰而殉难的小路,但却激奋世人。2006年,黄晓燕和她的研发伙伴为了降低饮料瓶对石油的依赖,突发奇想地尝试用植物替代石油来做瓶子,从“痴人说梦”到最终成为让可口可乐几万名员工骄傲的产品,黄晓燕很懂得如何把梦想“推销”给别人。

推销“梦想”的人

当黄晓燕端着餐盘出现在可口可乐全球高管峰会的午餐厅时,她简直就是这个西方男性世界里的异类,一道道狐疑的目光扫射过来,这些高管在记忆中找不到她的存在。虽然这些质询的目光最后都收敛回去,黄晓燕还是紧张地吃不下饭。

“你们可能会猜,哪来的中国女士在吃我们的食物?”下午会议开始时,黄晓燕站在可口可乐全球大佬们面前俏皮地开了一个玩笑。她只是可口可乐研发中心一名普通的科学家,本没有资格走进这间会议室,她的上司,可口可乐的首席技术官坚定地认为黄晓燕研发的植物环保瓶能否获得下一步的研发经费,获得全公司高管的认同,这将是个关键时刻,非得她本人出场。

黄晓燕的演讲时间安排在下午第一场,穿插在CTO一小时的演讲中。“我今天只有十分钟来讲清楚这个植物环保瓶为什么对我们那么重要,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能听懂,如果您不懂……”黄晓燕微笑着停顿了一下,眼光扫过四周,人们分散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回她的身上,“那是因为你们在看黑莓。”一屋子的人哄堂大笑,大佬们很不好意思地纷纷放下手机。

黄晓燕在中国可口可乐植物环保瓶会的采访室回想起这段场景时依然乐不可支,这是她第24次讲起这个笑话,但用中文讲还是第一次,因为含有30%植物材料的环保瓶已经在23个国家上市。

“我觉得沟通特别重要,一定要有激情,还要有……”晓燕的同事们不等她说完,跟着她一起笑着大声说:“感染力!”

“晓燕是个敢说敢做的人。”一旁的同事们这样评价。

晓燕不否认,接过话茬说:“有了想法后你得打通资源,沟通的技巧特别重要,我想是我的激情在演讲中感染了他们,我的激情来自于为地球环境做出贡献的使命感。”

其实该不该开这个玩笑,晓燕是经过仔细思量的。会议之前她有机会提前10分钟进场,在候场的当口,她仔细观察与会者的神情,发现他们之间的互动性很好,可以开个笑话来活跃一下气氛,于是她灵机一动便想出了这个段子。

2006年晓燕加入可口可乐时,这位聚酯材料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心怀梦想,要用植物来代替石油制造塑料瓶,简单说就是让植物变成瓶子,瓶子废弃后又可以参与大自然的循环。

相信奇迹,相信科学,相信疯狂点子的美国人有时未必相信一切,至少暂时还不相信植物能变成瓶子。当黄晓燕开始跟人沟通这个想法时,面对的是一片迷惑、愕然、糊涂的表情。

有一天晓燕又像往常那样给一个部门做植物环保瓶的知识普及,PPT大大地投影在屏幕上,听众一头雾水,晓燕依然精神饱满。这时环境副总裁正好路过,他一抬头看到屏幕上植物变成PET(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瓶的动画过程,迟疑了一下站在原地没动,安静地听完晓燕的演讲。“人与人真是有缘分,其他人讲半天没反应,他一听就很有感觉!”“贵人”就这样从天而降。在公司上层能有一位坚定的支持者,研发工作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化,这是一条长长的链。产品研发只是第一步,能否投产则要考虑生产成本、材料的可获得性、对环境影响的评估,还有市场的认可。采购部、环保部、市场部、法务部、财务部都将是黄晓燕谈判说服的对象。虽然说大公司有一套完整的运作机制,但是事情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个人。

2008年,当黄晓燕在实验室做出含有30%植物的环保瓶样品时,她盯准的第一个说服对象就是采购部。

这一选择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黄晓燕是PET材料领域的专家,采购部的同事经常会来请教她一些材料的特性,一来二去,她帮助采购部做了很多额外的工作,彼此之间的合作颇为默契。当黄晓燕需要采购部的同事帮助解决植物环保瓶的材料采购问题时,他们自然愿意倾听,也乐于提供帮助。“在公司要建立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帮助别人,当你有需要时别人自然会提供支持。”

就在2010年黄晓燕走进可口可乐高峰会议的会场前,含有30%植物的环保瓶已经投产,并且在部分国家上市,但是声势和响动还没有那么大,而黄晓燕要说服全球大佬的是,她要申请更多的研发经费开发百分之百的植物环保瓶,这个计划此前虽然得到CEO的支持,但其他高管并不十分了解。

黄晓燕坚信,这将是改变世界的10分钟。而这10分钟该用什么方法来吸引高管并且让他们理解,这非常考验演讲者的功力。

黄晓燕选择用卡通画来表达,一边展示如何利用植物的根茎或是废料来变成瓶子,捕捉二氧化碳后分解回大自然的过程;另一边则展示石油制瓶是如何导致地球乌云密布的。人们立刻明白了植物瓶给人类环境带来的深远意义,虽然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谈到深奥的化学名词,但这无关紧要。10分钟后黄晓燕讲解完,她问与会者有没有问题,结果静默一片。

人生只有一个选项

如今黄晓燕已经是可口可乐科学院仅有的五位院士专家中的一位,但是黄晓燕不认同自己女博士、女科学家、女院士的头衔给自己可能带来的“科学怪人”的标签。她是一个感性到极致,又“固执”到极致的人。

在美国留学攻读化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时,她遇到了现在的同学、爱人,仅仅因为他会做包子,黄晓燕顿时对他产生了“化学反应”。“一个包子就把她掳走了。”黄晓燕的同事笑闹着形容她嫁人的情形。读博士前,晓燕的妈妈最担心她因为学业而耽误生孩子,规定她无论如何要在30岁前把孩子生了。于是在读完博士的那一年,晓燕有了第一个孩子。有时做科研晚了,孩子晚上哭闹,实在疲惫不堪的晓燕索性往被子里一钻,让爱人去照顾孩子。这些故事都成了晓燕幸福生活的缩影,有计划有规划,从一而终。

在做不做化学家这个问题上,黄晓燕从来都没有犹豫过。1984年从北大化学系毕业又在北大读了两年高分子硕士后她自费赴美攻读博士学位。有不少同学留美后出于就业的目的,很快就转学美国的热门专业,或者转读计算机专业,或者转做精算师,这些都是美国最热门,收入也颇丰的行业。晓燕认真地想了想自己的人生,从高中时代起她就热爱化学,本科、硕士学的也是化学,差不多有九年的时光沉浸其中,如果再转学其他专业,所付出的沉没成本不可谓不大,而最重要的是,晓燕知道自己热爱什么,她的梦想是通过科学研究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事,而算账实在不是自己的特长。

“我的生活中没有‘放弃’这个词。”晓燕对化学的热爱到了“固执”的程度。她专攻聚酯材料研究,经年累月地在这个细分领域发展,渐渐地开始崭露头角。而那些曾经放弃自己的热爱转而去做赚钱行业的人反倒被生活打磨得平平庸庸。

人生就是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利益在诱惑人心,让人不停地在A与B之间做出艰难抉择,一个错判,一个诱惑,人生的梦想可能就无法走到终点。

黄晓燕只有一个选项—化学,并且一路坚持。她最乐意与儿子们分享的是:“真正能做出不同凡响事业的人往往特热爱自己的事业,所以坚持你们的爱好!”去国二十年,晓燕的一口京味始终未改。

曾经黄晓燕在事业和育儿之间很是纠结,她整天忙于科研、出差,因此而忽略了孩子们的成长。但是孩子的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居然也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变化,妈妈管得越少,孩子们也越独立,孩子们越独立,晓燕也越放心。植物环保瓶研发成功后,市场部的同事提出要采访她的孩子。晓燕想了想,决定让擅长沟通的老二来接受这个采访。稚气未消的老二面对镜头时果然表现得镇定自若,在视频的最后他说:“我要照着妈妈的脚印去走,因为妈妈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听到这话时,晓燕感动地难以言表:“‘身教’对孩子们成长的影响有时比监督还管用。我特别想告诉孩子们的是,上班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在实现你的梦想。”晓燕梦想的副产品诞生了,如今老大已经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专业的学生了。

爱因斯坦说:一切都是相对的

随着植物环保瓶的,黄晓燕开始奔走于世界各国,爱人说她像卫星绕着地球转。做个旅人是黄晓燕的另一个梦想。

自从去年用了iPhone,黄晓燕会时不时地在Facebook上她的行踪。在耶路撒冷,晓燕震撼于人们的虔诚和信仰,在Facebook上了一系列照片和感想,有个平日不声不响的犹太朋友在这些照片后留下自己的感言—摩西说法律是一切,基督说爱是一切,马克思说钱是一切,弗洛依德说性是一切,爱因斯坦说一切都是相对的。这句颇有深味的留言让晓燕回味良久, “一切都是相对的。”

在科学研究中,成功和失败本就是相对的。“爱迪生说,我成功地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直到证明那些材料是不可用的。”科学探索的历程犹如《圣经》里耶稣走过十四苦路,在找到正确的材料之前,黄晓燕和团队成员的心情永远在失落和兴奋中振荡,无数次的实验只为证明失败的正确性。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范文10

西安市××幼儿园 何丽萍

答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都小同,所以,面对困难挑战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比较胆小,做事谨慎,而对没有做过的或者有难度的事情轻易不敢尝试。代替孩子做事不如教会孩子做事的方法,当家长或者老师给孩子布置了小任务后,首先要让孩子明确“做什么”,然后再引导孩子开拓思维,寻求方法,不要一股脑命令后就不管不顾了,到最后还对结果指手画脚不满意,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注重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好习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些计划和秩序的建立容易帮助孩子理清思维过程,从而指导行动,发现困难后容易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和根源。在遇到困难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情绪开始波动,家长要耐心鼓励,并陪伴他。比如在引导过程中,家长多用“我们”这个词,让孩子从心里感到自己不是孤军作战,还有家长在身边。针对困难和问题,家长可提供线索甚至方法的启发。当点点只绘制了前两页内容,思维受到局限时,家长可以转换角度,提示:你的书名是《我的朋友》,你画的乐乐和笑笑都是你生活中的朋友,那你还有没有其他朋友?小动物?植物?常用物品?等等,它们都是你喜欢的,都对你很重要……或者和点点聊天,了解“你和朋友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后来怎么样?”等等,这样慢慢地就开阔了孩子的思路,丰富了内容。降低任务难度。当孩子对任务和方法的理解都没有问题,而且也乐于操作时,可做上去还是有点难,那么家长就要考虑降低难度。比如案例中的点点制作图书时画得不太好,折得电困难,那么就启发她运用粘贴,贴图片、贴照片等等,转换-种方式,孩子也能成功。

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每次给班里的幼儿布置的任务,总会有没完成的幼儿,他们便将责任推卸给别人。如让幼儿第二天带一件东西来幼儿园,结果对忘了带的幼儿询问其原因时便会说:“爸爸没给我准备”或者“妈妈忘了给我拿”等,而不会想到是自己的责任。在小组活动时与同伴发生争执,这些幼儿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不对,自己没错,随之将责任全部推卸给同伴。面对这样的幼儿,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呢?

河南省南阳市××幼儿园 李雪梅

答对幼儿而言,责任感是指什么呢?是指孩予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应完成任务时的自觉态度和行为,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通过树立榜样,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幼儿与老师每天朝夕相处,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的模仿对象,如果老师做事虎头蛇尾、丢三拉四、不守诺言、推卸责任等,幼儿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行为习惯,以身教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幼儿以教师良好的责任感为典范,在自己行动体验中巩固对老师的学习,使责任感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同伴也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对责任心强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的动机。就地取材、随机培养幼儿的责任认知,增强责任情感体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针对幼儿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时进行教育,教给幼儿一些积极的、正确的责任认知,培养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好习惯。如:让小班的幼儿自己收拾玩具就是培养孩子具有责任心的重要举措之一,老师可以把收拾玩具当作游戏,满怀热情地教他们如何摆放玩具。如“方块积木排在这儿”,“小汽车停在车库里”,“把洋娃娃送回到她自己家里”,这样就渐渐养成了自觉收拾玩具的好习惯。对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培养责任心的机会就更多了,如:让幼儿学会叠被子、衣服、系鞋带、种植小植物、养殖小动物等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但也有些幼儿虽然有了正确的责任认知,知道一些规则、道理,比如,看见了椅子倒在地上,但没有做出行为,其原因在于他缺乏做出责任行为的内在动机,即责任情感体验,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培养幼儿有正确的情感体验,使幼儿体会到做出责任行为会感到高兴,未做出责任行为会感到惭愧。例如:班上经常有幼儿不爱惜班级物品、扭桌子、摇椅子等现象,可以让幼儿玩模仿椅子摇的游戏,当他们摇了一会儿就觉得很累的时候,教师随机进行启发:“你们坐在小椅子上,趴在桌子上,桌子、椅子已经很累了,你们还要摇它们,它们会觉得怎样?”这时幼儿会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 “椅子、桌子会很累,不舒服、不开心,不和我们交朋友了。”有的说:“以后,椅子倒了我就把它扶起来,我再也不扭椅子了。”正是因为体验,幼儿才真正明白了怎么做才是对桌椅负责任。

如何改掉孩子动作慢的习惯?

我女儿3岁4个月,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人叫了才懂得去做,而且速度很慢。今天早上我叫她去找一个东西,已经告诉她藏在被窝里,她只用一只手把被子拉了拉,就说没有,叫她用手伸进去摸,她只摸一个位置就不摸了;糖掉了好几颗,叫她捡,就捡一颗。看到比她小的孩子动作都比她灵活,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请问这样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榆林市××幼儿园 贾媛媛

答案你认为孩子做事速度慢、不主动,也许是成人本身的生活条理性很强,无形中经常包办代替,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发展机会。通常邋遏的孩子都有一位酷爱整洁的妈妈,磨蹭的孩子都有一位雷厉风行的妈妈,爱忘事的孩子都有一位记忆力好的妈妈……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如何与她相处的?可利用父亲的介入来做一些弥补,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大都是父母的态度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很忙,孩子如果表现好,父母不会太关注:相反,她磨蹭、动作不灵活,父母免不了唠叨、责骂,她吸引注意的目的就达到了。

孩子动作慢,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强化,经常夸奖她已经做到的部分。比如,她捡起一颗糖,告诉她你非常高兴她捡起了这一颗,当她的行为被接受和赞同,做事情的兴趣就会增加。还可以采用“代币疗法”。比如,当她可以快一点做完事情,可以给一个小小的奖励或答应她一个小要求。平时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她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托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托班是幼儿跨入正式教育机构、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第一步。幼儿第一次离开家长过上集体生活会面临各种适应问题,其中由于家庭个别教养与幼儿园集体教养模式导致的关键问题

之一就是交往能力的缺乏。那么,如何在托班日常教学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陕西省榆林市××幼儿园 贾媛媛

答幼儿在进入托班前,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交往经验不足。进入托班后,一目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幼儿交往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增加交往经验。当幼儿在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不要急于介入,可以先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借助这种小冲突让幼儿了解彼此的想法,逐渐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慢慢削弱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积累相互理解的交往经验。除了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区域与同伴进行游戏,幼儿还可以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再现生活经验,从中体验更丰富的交往活动。

托班幼儿之间的交往矛盾往往源于“争抢”,培养幼儿的分享交流意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交往矛盾。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每天带一个玩具来幼儿园,在自由活动时间同伴之间可以交换玩具。当班上的幼儿出现了主动分享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虽然分享对托班幼儿来说有时较为困难,但教师如果在托班时期就在幼儿心中埋下分享的“种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这颗“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并逐渐成为幼儿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

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以及词汇量的缺乏,托班幼儿之间的交往常常会出现一些困难。词汇的贫乏造成了幼儿间交流的障碍,所以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可以教给幼儿一些同伴交往中的常用语及礼貌用语,如“我来帮助你!”、“你能把玩具借给我玩吗?”、“谢谢!”、“对不起!”等,提升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的表达及沟通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投放一些书籍、动画片等,通过提供良好的示范引发幼儿学习词汇的兴趣。在交往过程中,除了表达自己的意愿,善于倾听他人说话也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倾听既是一种收集信息的途径,也是对说话者的一种尊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倾听游戏,帮助幼儿意识到倾听在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范文11

今天,当这份年度排行榜揭晓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宝宝、书和您将会有怎样的惊喜,怎样的反应。

上篇:揭晓2011年度童书排行榜

《图书馆狮子》

文/(美)米歇尔・努森

图/(美)凯文・霍克斯

翻译/周逸芬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榜理由:图书馆来了一头狮子,大家吓了一跳。幸好狮子很守规矩,不吵不闹,孩子们很喜欢它,觉得它是馆内最舒服的靠垫。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安静的狮子不顾一切地大吼起来……

作者米歇尔・努森,美国知名童书作家,在图书馆工作多年,她认为 “图书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无限可能性,它敞开大门,欢迎所有的人光临”。画家凯文・霍克斯,是美国知名童书插画家。从小喜欢画画、玩黏土,大学主修插画。《图书馆狮子》使他想起孩提时代的图书馆,在那单纯的日子里,去图书馆就像去动物园一样令人兴奋。

《田鼠阿佛》

文、图/ (美)李欧・李奥尼

翻译/ 阿甲 南海出版公司

上榜理由:冬天来了,田鼠一家开始忙着采集玉米、坚果、小麦,只有阿佛坐在那儿,不干活儿。同伴们问:“阿佛,你在做什么呢不干活。”“我在采集阳光,因为冬天的日子又冷又黑。”“我在采集颜色,因为冬天是灰色的。”……当小老鼠们啃光了几乎所有的坚果,他们想起了阿佛采集的阳光、颜色和词语。一起来看看阿佛是如何给大家分享他的采集的。

本书透过了田鼠间的互动、对话,与阿佛独树一帜的思维,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人际互动,更切入了孩子在童年时代可能发生的种种相处模式:排他性、英雄主义,以及互助与合作。这值得大人与小孩深深体会、细细品味。

《先左脚,再右脚》

文、图/ (美)汤米・狄波拉

翻译/ 柯倩华河北教育出版社

上榜理由:爷爷巴柏现在有了一个最亲密的朋友,那就是自己的小孙子巴比。巴比学走路的时候,巴柏耐心地说:“先左脚,再右脚。”巴比就这样学会了走路,并且还有一个特别古老的游戏只能和巴柏玩才有趣。可是后来,爷爷巴柏中风

了,回家后不会走路也不认得巴比了。巴比又在教爷爷走路:“先左脚,再右脚。”

作者汤米・狄波拉,从1965年出版第一本图画书至今,已创作近300本作品,曾获凯迪克大奖、纽伯瑞大奖及入围国际著名的安徒生大奖,被公认为美国童书界的常青树。

《好朋友》

文、图/ 赫姆・海恩翻译/ 王真心明天出版社

上榜理由:公鸡咕咕、小老鼠强强和小猪波波是好朋友,每天早晨小老鼠强强和小猪波波帮公鸡咕咕完成叫醒农庄其他动物的工作,再一起骑上脚踏车在晨光里兜风。它们一起做决定,玩一个成为海盗的游戏,再公平地分吃采来的樱桃……太阳落山的时候,3个好朋友都不舍得分开,于是它们决定都住在小老鼠强强家,结果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德国作家海恩用自己的画笔创造了一个充满欢笑、自足又和谐的友谊世界。他的幽默感还在书中3个小伙伴吃多了樱桃的情节上体现了出来,小读者看了会很有同感。

《米米系列绘本》

文/周逸芬图/陈致元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上榜理由:这套米米系列共有《米米说不・特别纪念版》《米米爱模仿》《米米坐马桶》《米米学收拾》。其中《 米米爱模仿》是一本贴近孩子生活的图画书,附赠活泼有趣的说故事CD,特别邀请资深戏剧工作者罗北安为孩子幽默献声,精彩诠释这个好听的故事。《米米坐马桶》说中了孩子的心声――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尿湿裤子;正要开口说,尿就跑出了;我想练习坐小马桶,可是我更想玩啊。

作者周逸芬女士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从事童书编辑工作十余年,曾获金鼎奖最佳主编奖。图画书作品有《米米说不》《米米爱模仿》《冬冬的第一次飞行》。

《由近到远,由远到近》

编绘/(法)赫内・梅特勒翻译/ 代维明天出版社

上榜理由:这是一本认知类图画书的精品之作,书中画面呈现的景象从非常近的距离开始,一页页拉远。从画面白色框线里的景象与前页的全幅画面进行比较,传递了空间距离和比例的概念。再从飞机的高度向下看,画面中的景物反向由远拉近,然后一页页放大,又体会了 放大和缩小的效果。仔细观察每一幅画面,才发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以及一些有趣的情景。

《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

著/(瑞士)约克・米勒南海出版公司

上榜理由:画面从1953年5月6日,星期三开始。一幅绿草茵茵充满田园风光的画面展现在眼前,看着小朋友在河边嬉戏,牛儿在草地悠闲地吃草,不需要文字,你可以想象那是一种多么舒服的生活氛围。然后就是1956年8月16日,1959年11月……一直到1972年10月3日,那一幅画中没有了乡村气息,换来的是超级市场、高楼大厦和水泥混凝土筑成的高速公路。这本由7张挂图组成的书,虽然没有文字却传递了更多的信息让读者去思索。

《圣诞老人的王国》

原著/(日)松本智子 一色恭子

改编/(日)嘉纳纯子图/黑井健

翻译/ 猿渡静子海南出版公司

上榜理由:平安夜那天圣诞老人特别忙。想不想知道平日里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呢?培养驯鹿,打理红色圣诞装,还要准备一大堆的玩具……当然,也可以在夏日里度个假。接着圣诞老人怎么知道谁是认真学习、好好帮妈妈干活的乖孩子呢?今年你会得到什么礼物呢?这么多的孩子,一个圣诞老人来得及去送礼物吗?

作者黑井健,自1973年起开始从事自由创作,为绘本、童话做了大量插画工作,主要作品有《小狐狸买手套》《大家大家去找吧》《生日大餐》,画集《密西西比》《单轨铁道》等。

《一粒种子的旅行》

文、图/(德)安妮・默勒翻译/ 王乾坤

南海出版公司

上榜理由:我们可以借助很多交通工具去远足旅行,自行车、火车还是飞机或者走路,而这些手段植物都不曾有。但我们常常会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植物的影子,比如在石墙的缝隙里、高高的房顶上、广场的角落里……它们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

德国作者安妮•默勒在这本书里向我们介绍了植物的种种“旅行”手段,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种种奇妙的方法展现出大自然神奇的力量,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文/(法)阿兰・塞尔图/(意)西尔维娅・博南尼

翻译/ 武娟河北教育出版社

上榜理由:如果有一天,我们人类没有了水、空气、树木、植物和动物,我们手中只剩下钱和金子,钱和金子又不能换来吃的和空气,那会怎么样呢?除非这一天,还有一个小孩,口袋里装满了生命的种子。

作者阿兰・塞尔,是一位法国作家和出版人,他创办了世界之路出版社已出版了两百多部作品,并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图画书出版社之一。绘者西尔维娅・博南尼,意大利艺术家、儿童插画家。她希望孩子们可以重新认识日常物品的回收价值,利用生活中的可回收物品进行创作,共同爱护地球。

《天啊!错啦!》

文、图/徐萃 姬华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上榜理由:一阵风吹落了晾衣架上的一条红色裤衩,小兔捡到了,戴在头上正合适。“哦,这是一顶帽子。”大象、小松鼠、母鸡、山羊……森林里大大小小的动物们都分别试戴了一下这顶红色的帽子,只有驴子很有学问地说:“这是一条裤衩。”于是小兔又是一番尝试,结果如何呢?这本书给孩子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思考,世间没有一样东两是一成不变的,对不同的人来说,只要适合自己就是对的。

这是一本原创图画书,作者徐萃、姬华是一对不断思考的人。《天啊!错啦!》是他们的第一本图画书,在美国和加拿大首次出版以来,获得了读者和专业人士的好评。

特别推荐

《漏》

图/梁川明天出版社

上榜理由:山里住着一对老夫妇,他们养了一头小胖驴。山上的老虎一心想吃这头小胖驴,山下的小偷也惦着偷来这头小胖驴卖个好价钱。老虎和小偷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不约而同地来到小胖驴住的地方,结果听到:“管他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于是,故事进入高潮,可怕的漏一直如影随形。最后一句“唉,怕漏,还是漏了……”让故事又回到平平常常的日子。

本书改编自民间故事,图的作者梁川,生于广西梧州。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他的国画作品曾参加2002年江苏美术馆“状态”艺术展,2003年上海国画院作品展。

《春神跳舞的森林》

文/严淑女图/张又然河北教育出版社

上榜理由:小男孩阿地有一片干枯的樱花瓣,那曾经是奶奶最宝贝的东西。回想起去世的奶奶告诉他的话:“这片花瓣是一群很特别的朋友送给奶奶的礼物,在冬天最后一个满月时,所有的好朋友都会回到樱花树下,等待樱花精灵唤醒沉睡的春神,让春天又回到人间。”阿地怀着对奶奶的思念,去阿里山找寻樱花精灵。

整本书的画风像胶片版一样细腻、宏阔,作者张又然多次登上阿里山,花了6年时间完成这部力作,带小朋友一起感受自然和人文的美丽。

下篇:人和书的化学反应

让我们一起来寻寻,做童书翻译多年的资深人士,将童书带入创想教育课程的创办人,和孩子一起爱上图画书阅读的妈妈,以及将推广图画书阅读作为一个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让我们来问问,这些和书打交道的不同领域的人们都和书有着怎样的化学反应?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在图画书阅读里又都收获着怎样的快乐。

法律专业毕业,从创办红泥巴开始,童书阅读推广、外国经典童书翻译,阿甲老师一直沉浸在童书中。

阿甲:最大的乐趣是一种境界……

当我读童书或是在翻译童书时,就好像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在童书的领域里,我感到自然、舒服和满足。

人和书的化学反应案例一:图画书阅读不分年龄

女儿筱音不会把图画书当做一本有年龄界限的书。记得我在看《小鼠波波》这套书时,筱音也会看。这是一套低幼的书,建议阅读年龄是在4岁以内,也是入围童书排行榜2期的一套书。这套书对将要上中学的莜音显得有些幼稚,一页一句话,字还老大老大。有一天晚上她一定要我读给她听。我虽然觉着这么大了读图画书可以,但是读这么低幼的还真没想到。那天听女儿对她妈妈说:“妈妈,你知道吗,读图画书是不分年龄的。”真的很有道理。

一个12岁的女孩真的喜欢《小鼠波波》好像也没有坏处。睡觉的时候或者是休闲画画的时候,她会看一看,这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女儿很享受图像的阅读,我觉得这是我们家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可以保留着很好的阅读口味,什么书都能读一读。包括我现在有时候也拉她找一点相对比较简单的原版的书,让她去读一读。只要觉得这个话题有趣,即使里面有好多单词不认识她也可以读。

人和书的化学反应案例二:发烧友,愿意为书献出一切

最近我新译完的《彼得兔》系列出版了,现在想来这套书的翻译真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我能够把它译下去最大的原因不是为孩子,而是自己觉得乐趣无穷。如果自己不觉得它有趣,只是觉得那不过就是为孩子完成的一个任务,我会觉得很无聊。而这种无聊、枯燥的情绪就会被带进书里,读者也会不知不觉接受这种情绪,感觉这个世界真的很无聊。那就一定不是这套书的原创作者和我这个译者所想看到的。

在译这套书之前,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发烧友,愿意为了这样的书而献出一切。有几位也和我一样喜欢这套书的人,我们这群发烧友在一起讨论,希望它能够至少是比较忠实于原著,不能说百分之百没有问题,但是尽可能把错误改正到接近于零的译本,大家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

翻译中为了一个词、一个句子,我要花好几个星期去研究,这在别人看来是毫无必要的,但回头说起来都是很好玩的回忆。比如这本书里很多地方出现的一个词,如果直译就是“兔子烟草”。什么是兔子烟草,我到处查资料,最后发现它其实是一种植物,是长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这种植物的样子特别像兔子的长耳朵,所以就叫它兔子。当这个植物干了之后当地的小孩会把它卷起来,学大人当成烟抽,它的俗名就叫兔子烟草了。

向华:第一次用图画书进入创想教育

被孩子们称为“鸟老师”的汉苗创想园创始人,是一位半岁孩子的父亲,他和图画书又有着怎样的反应?

每次上课前,孩子们推门进教室的第一句话就是:“鸟老师,今天我们上什么课?”所有的孩子在进教室前,都不知道要上什么课。每一次课我都会先做一个道具,把这个道具放在教室中间,用布盖着。孩子们的一堂课都是从道具开始。

人和书的化学反应案例一:很不错的道具――《和甘伯伯去游河》

《和甘伯伯去游河》是一个很欢快的故事,我觉得这本书很好,就把故事里的核心场景做出来当道具了。先折了一个特别大的船,再找张纸画一条河,然后用一些硬纸连折带画,将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甘伯伯、男孩、女孩,还有山羊、绵羊、小猫、兔子、牛、狗、鸡都做出来分别摆在做好的河的两岸。当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进来时,我们就一起从这本书的故事开始。

小朋友们分别扮演河边两岸不同的小动物,等着船划过来的时候上船。小朋友们都很投入,跃跃欲试地等着上船。船已经很满的时候,最后轮到的那个小朋友问:“这还能装下吗?”其他小朋友们会说:“能装下,挤一挤就装下了。”故事很快就讲完了,就像我和小朋友们在正式上课前的一个热身。在孩子们都状态很积极的时候,我建议小朋友们开始做一条自己的小船,他们不仅自己会叠,还要教我各种其他船的叠法,有不带棚的还有折成船两头都有棚的。不光是这样,自己的船自己做主,叠完了还可以画,有的孩子用蜡笔将船涂成一个颜色,有的用水彩画成水粉那种有过渡的感觉,孩子们就这样热热闹闹地一边做,一边回味着刚才讲过的故事。

这是第一次用图画书做道具,想不到小朋友们玩得都特别开心。他们做完了自己的船,还可以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讲这个故事,一起回味故事里的欢乐。

人和书的化学反应案例二:和刚出生的儿子看书

儿子尘尘出生一个月的时候,我试着和他翻看的第一本书是《植树的男人》,这是一本颜色以灰色为基调的书。

那时候我也只是试,起初我没指望他能看,就给他唱着读;后来发现他还真看,最早是只是1页,唱也是只唱一句、两句。慢慢地,可以到2页、3页,后来发现他眼睛跟着脖子都不怎么动,就是躺着的时候可以听一听。当尘尘长到到两三个月的时候,就很明显地在听我读。尘尘睡醒的时候,自己能够躺着在那儿掰着脚笑,这样可以玩一个小时。当我拿本书躺在他旁边,他就停下自己的游戏,听我讲。我知道讲到什么程度尘尘就开始走神了,这时我就不讲了,对他说:“你自己玩吧,不打扰你了。”

小逗逗妈:和女儿一起迷上图画书

三叶草故事会珠海站负责人,美术专业毕业,后从事专业设计。现在是一位热爱给女儿及身边的孩子们讲故事的故事妈妈,这样一个为艺术的华丽转身,有着怎样的执著和快乐,

第一次和逗逗看图画书,我就被书里的画、语言以及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从此,我和女儿就一起读书,一起选书;接下来女儿上了幼儿园,我还特意带着一本图画书给逗逗班的小朋友们讲。

人和书的化学反应案例一:王逗逗和《快乐爸爸》

一天早上醒来,逗爸伸个懒腰,扭扭脖子,视线恰好触及王逗逗的床头书架,不由得在心里叹一声:壮观!于是顺手从逗逗的书架上取下一本《快乐爸爸》,就此逗爸与图画书结了缘,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了和逗逗一起看书的快乐时光。

逗爸首先翻到一页,看到一句让自己偷偷的抿嘴微笑的一句话:“你不觉得,他多少有点儿喜欢我了吗?”那种笑容,一看就是找到知己后发自内心的表情。记得逗逗还不会开口说话的时候,逗爸曾经很紧张女儿不喜欢他,如果逗逗在他抱着的时候哭了,可转到我这里却笑了时,他就会无比的沮丧。

还有这一页是典型的爸爸式幽默,书中的这句话也是我特别感慨作者的智慧。“等你长大了,有一天,你会到游乐场买5张,然后大哭一场。哈哈,因为你什么都没中。知道吗?这就是生活?”逗爸读到这儿的时候,没有给逗逗做任何解释,只是满脸地认同,我还在想逗逗会明白这是在说什么吗?这个疑惑没过几天就得到了答案。一天,逗逗去洗澡,说洗澡水流得很小,洗澡用的香皂也只有一点点了,说完了最后还跟着一句:“唉,这就是生活。”我们当时听得很惊讶,逗逗接着就说:“这不是快乐爸爸说的

话吗?”

是啊,这就是书的魅力。有让逗逗和逗爸开怀大笑的直观情景和语言,也有让我们一同思考并可以理解地接受这个世界并不是事事如意、完美,即而调侃地一笑。这种快乐不仅仅只有哈哈哈地一笑,也会有一份宽容的胸怀。

全家人看一本书是一种快乐,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分享又是读图画书的另外一种快乐,这种快乐不仅包括找到一同读书、爱书的认同感,还会从书中找到更多更好玩的乐趣。

人和书的化学反应案例二:故事妈妈的故事会

这是关于云的一次主题绘本故事会,在进入主题绘本之前,故事妈妈先展示一些美丽的云朵照片。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不同认识。

当《7号梦工厂》在孩子面前展示的时候,孩子们惊呼一片。这是一本无字书,故事妈妈在现场采用了互动阅读的方式。这次故事会共有12个孩子参加,从第一个孩子开始,请他讲述第一页上他所看到的场景,然后故事妈妈将他的语言稍作整理后又请第二个孩子接着讲下去。然后故事妈妈将孩子们的讲述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当和孩子一起读完《7号梦工厂》后,就进入了这次故事会的主题创作环节。在小朋友们按故事妈妈要求紧闭眼时,每个人都分到一些看起来像云朵的棉花。孩子们可以依照自己的想象和喜爱做出自己的画和云朵。最后听孩子讲述自己的作品,这已经成了故事会上孩子们最自豪的事情。听孩子们的讲述,也是我这个故事妈妈最惬意最享受的时刻。

快乐小陶子:把书带给更多的人,把快乐传给更多的人

常常有人说,做公益的人容易做得苦巴巴的,但我觉得,如果做得苦巴巴的,这个事就是最不可持续的,所以我把快乐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所以我的快乐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如果让小孩爱上读书,那就是给他找了个最好的老师。所以我的公益项目的方向就朝着阅读靠了。

人和书的化学反应案例一:欢乐、思考和感慨

我读的第一本图画书是《蚯蚓的日记》,自己看完了就和我儿子看,有一只蚯蚓问那些蚂蚁早安问了一个上午,我们俩个人就是在一起笑,每个人都问:“早安、早安!”有一次去一家绘本馆,随手拿起了一本书叫《我等待》,读完后觉得这本书太好了。《我等待》书里是这么写着:我等待快快长大,等待临睡前的吻,等待周末厨房里妈妈亲手制作的蛋糕,等待下一个春天悄然来临……特别简单的一个绘本,但是寓意太美好了。那些新闻里报道的跳楼的孩子不过二十一二岁,他们一定还没有谈过恋爱,没有生孩子的幸福,很多东西都没有经历。我觉得那些人如果读到这本书,或许就不会选择放弃生命了。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农村的孩子光着膀子,皮肤黑黑的在那儿读书的情景。那一次我们带的书分两档:玩具书和2岁以上的通用书。当我们的书摆出来后,本来应该去庄稼地干活的年轻人一看有这么好的书也忍不住坐在那儿,年龄大一些的盘着腿给那些小小孩儿读书。记得其中一个小孩看《100层的房子》这本书,这本书是竖开本,每一页的画面上都很丰富,他就蹲在那儿一页一页很慢地翻。还有一些来这个村走亲戚的人看到这些书,也停下来和村子里的人一起看,看完还互相交流一下他们看书的心得,并询问下次这些书什么时间会到这个村子。我当时想:让这些孩子觉得有一个世界特别美好,就好像为他们打开一扇窗一样。

人和书的化学反应案例二:毛毛雨和沙棘

当我的项目――流动儿童图书馆拿下来后,我就将自己比做是儿童阅读领域里的毛毛雨。我希望我是那个可以在更多地方都有的毛毛雨,虽然不像暴雨那么解渴,但所覆盖的范围能更大些,至少可以将童书阅读的这个氛围带给孩子。

亲子阅读不是一顿多么丰盛的法式大餐,而是妈妈每日都做的口味不同,很普通的家常菜,需要妈妈每天都给孩子10分钟的时间一起共读。我就希望能慢慢地把这种价值观念传递到更多的家庭里,想尽办法让这个亲子阅读变得很流行、很时尚,让妈妈们觉得和孩子一起读书简直是一种美容方案,一定要有亲子阅读的感觉。

这个项目确立以来,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有农村的志愿者跟我申请建站。因为我们这个项目要求志愿者有微博和博客更新的能力,这在城市里是一件很容易实现的事情,但在一个偏远小村里,一个月徒步去最近的县城上一次网是事实。所以,我更希望这个项目的志愿者就像是在沙漠里可以生存的沙棘,不仅可以在恶劣的环境里生长,还可以不断地绿化沙漠。

安庆华(快乐小陶子),传媒大学毕业,现投身公益事业。近期的一个项目“快乐小陶子流动儿童图书馆”已开始一年半的时间,欢迎感兴趣和献爱心的人参与。

联系方式: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范文12

一、运用夯实理解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语文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的能力”。理解是学习的基础,运用才是最终目的。检验学生是否理解的最佳手段就是“运用”,学以致用就是表达本位的最好体现。

师:通过预习查资料你弄懂了哪些词语?

生:我弄懂了“嫁接”这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把要繁殖的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体上,使它们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立生长的植株。(学生是在“照本宣科”)

师:生活中你能举几个嫁接的例子吗?(小声讨论后回答)

生:春天的时候可以进行桃树嫁接。

生:白果树嫁接后就可以长出很多的白果。我爷爷就会嫁接白果树,我也会一点点。

师:你能稍微讲述一下吗?

(生讲述所知道的嫁接程序,其他学生们也积极发言补充。)

理解是知识基础、表达运用是能力体现。如果单纯是理解,不与生活联系,学生即使学会了知识,也只是书本获知、教师讲解,却远没有自己亲身历练获得的印象深刻。以上《神奇的克隆》案例中,学生虽然说出了词语的意思,但是仅仅停留在一知半解上,根本不能算真正懂了。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却会让学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语文生活化理解的效果。

二、补白优化感悟

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它蕴涵于课内课外,隐藏与文本中的每一处。教师只要潜心钻研文本,找出文本空白点,进行有效拓展训练,就能开拓学生思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师:诗人兴致勃勃地来游园,主人却不在家,大门紧闭。诗人一抬头看到了什么?

生:一枝杏花伸出墙外来了。

师:看到伸出墙外的杏花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园内的春景。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园内会有一番怎样的景色呢?

生1:我想园内会有垂杨柳。

生2:园内会有池塘、鸭子、鱼儿等等。

生3:园主人肯定热爱花草,他的园子里肯定会有小花园,里面有许多争奇斗艳的花,还有蝴蝶翩翩起舞……

师:真是春色满园啊!这么盎然的春意院墙能不能关注?

生:不能。

师:齐读一枝红杏出墙来。美好的事物总是无法阻挡的。

古诗的语言是凝练的,意境是深远的,理解了古诗语言大义,却未必能体味出其隽永的内涵。只有找出古诗语言与意境的有效结合点(空白点),才能再现作品的情景,还原作者的心境,从而拉近学生与作者的时空距离、现实生活与诗歌意境的文本距离。以上《游园不值》案例中,教者通过研读文本,抓住园内景色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实现有效拓展,从而真正理解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探究催化朗读

技巧性的朗读是由外而内的处理,而与文本思想共生的有感情朗读却是由内而外的真实流露。这就需要教者引导学生对文本换位解读,向文本的深度探究。以求与作者共思想、与主人公同呼吸,自然也就能有感情地宣泄了。

师: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我也没告诉爸爸,那他是怎么知道妈妈生病住院的?

生1:爸爸发现饺子不是妈妈包的。

生2:爸爸很了解我,从我的话音中他听出了有问题。

生3:爸爸看到了此情此景,感觉出妈妈生病住院了,说明爸爸和妈妈的心是相通的。

师:请你读读这段话。(生读得入情入境,很有韵味。)

以上《爱如茉莉》教学片段中,教者以“爸爸怎么知道妈妈生病住院的”这个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感知父母之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从关键词语中体会出爸爸对妈妈的真心关注,再以有感情朗读体现自我感悟,在朗读的同时体味这朴实的爱,真正做到了文道合一。

四、延伸锻炼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新课标》也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