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

时间:2023-10-27 11:09:23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档案管理;分级管理;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09-01

现阶段,档案管理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里理念和管理方式已经不实用现代的档案管理工作,甚至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造成了阻碍,因此需要进行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形成符合现代档案管理工作需求的档案管理模式,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上升。由于档案分级管理模式具有很多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的档案管理中,实践证明,该种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作用,极大的促进我国档案管理的质量。

一、档案管理与档案分级管理的概述

档案管理也称档案工作。是档案馆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档案分级管理是指在企业内由不同部门对各自形成的档案进行管理。优点是分工明确,不足之处是对企业档案管理缺乏整体规划,对跨类别或新型档案的管理往往会出现管理上的空白或交叉,同时也不利于档案的安全和利用。

二、分级管理制度对对档案管理的重大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规定对档案要实行分级管理。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第三条明确规定 :“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家档案局制定。”这是分级管理制度首次写入档案行政法规,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为档案分级管理制度在档案法律法规中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新的高度,也说明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对保护和管理档案具有重大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了档案实行分级管理。档案不仅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还具有珍贵的文物保护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 :“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地收藏的文物,必须区分文物等级,设置藏品档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对于档案必须进行区分,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对具有文物属性的档案进行分级管理。

3、档案的不可复制性要求对档案必须进行分级管理。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档案资源极为丰富。但是档案的保护却存在着各方面条件相对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导致珍贵档案面临损毁、破坏甚至丢失的境地。因此,只有把分级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落到实处,构建档案分级保护体系,才能把珍贵档案与普通历史档案加以区分,更加合理地保护我们宝贵的资源。

4、档案的分级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必依,预防档案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之后,档案管理逐步走上了法制化、正规化轨道,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远没有落实依法治档。这是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对违法分子的法律追究不严格、惩罚力度不够造成的。同时,这样的处罚也不能有效遏制档案违法行为的发生。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被损毁、被盗卖案件的发生,说明要使档案法律法规得以落实,必须实行严格的档案分级管理制度。

三、档案分级管理制度的具体实现

1、档案管理法律法规要做到一致

现阶段,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具有很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对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保证。在依据现有法律法规进行档案分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与相关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相关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需要与司法解释保持一致,各个不同的档案法律法规之间也需要保持一致,并且需要在相同指导思想上保持一致,有助于彼此之间大矛盾的避免。还有就是档案管理过去和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保持一致,使法律法规自身具有的长效性特点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有利于档案分级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2、档案分级管理技术要先进和科学

在对档案资源实现分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由于现代的档案管理的内容不紧仅仅局限于纸质档案,因此档案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广泛的应用现代化技术在管理档案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在进行档案的分级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健全档案分级管理制度,并以此作为档案分级管理的主要依据,而档案的分级管理技术的选择也需要在这个制度的范围内,并在管理过程中爱遵循一定的操作那顺序,从而充分发挥先进科学管理技术的积极作用,提高档案分级管理的水平出,有利于促进档案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通过先进和科学的档案管理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档案资源的检索和使用,同时档案资源之间的相关性也得到的了密切,从而促进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

3、提升档案分级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开展档案分级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档案分级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开展有关的培训活动,增加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提升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档案分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保证档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有助于档案资源作用的积极发挥。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定期对档案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从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了全面的检测,淘汰工作效率低下的工作人员,有利于档案分级管理人员的优化,从而提高档案分级管理工作的水平。还需要看加强专业素质较强的人才的引进,发挥其的价值,并且对其他的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激发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档案分级管理全部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档案具有不可再生性,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在当前有限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下,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档案成为档案管理和研究部门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在档案的保护办法中分级管理无疑是较为有效和现实的途径之一,因此需要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其具有的价值得打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促进我国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为军.浅谈管理沟通的作用及途径[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05).

[2] 马.历史档案分级保护体系构建初探[J].档案学研究.2007(03).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范文2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如今,人才的合理应用与科学调配已经成为社会资源利用关注的焦点。对此,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视角之上,探究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优化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科学发展,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保证社会资源科学利用意义重大。目前,为实现企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日渐提升,应注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的合理建设,以此来保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模式发展科学,能及时精准的为需求事业单位推荐高素质、高能力、高涵养的优秀人才。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是社会资源中重要的劳动资源,其的组成不仅仅是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个体如此简单,在人力资源囊括的社会个体中,存在着形形的劳动型人才,可于各个岗位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优化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人才能力可及时被事业单位发觉至关重要。然而,真正探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性,具体来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科学满足社会的基础需求,确保社会人才供给科学。在社会的基础构成中,事业单位是经济体系不可撼动的利益元素之一。只是,如果单靠事业单位本身,其能发挥的价值微乎其微,对此,若想保证事业单位成为经济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事业单位在人才应用方面应具备高度的认识,选择合适的专业人才成为事业单位关注的焦点。因此,为科学提供人才资料给相关事业单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拟定良好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人力资源信息的科学共享,无论对事业单位优化发展,亦或是人才科学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二,迎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变革需求。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具体来说,以往的人事档案的隐秘性较强,很多社会个体的资料与能力信息并不共享,从而导致人才选拔与人才应用时无法及时考量其能力,从而错失启用其机会;此外,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限。这种有限并不是指其管理能力的缺失,而是意在其不能及时有效的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能力向不同事业单位进行推荐。由于专业性限制促使其无法判断社会个体的实际能力,因此延误了事业单位启用人才。因此,为极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作用,扭转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与时代要求,基于此,创新人事资源管理制度与模式变得十分必要。

人事档案制度与模式的发展创新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迎合社会人才需求及人事档案管理变革需求的过程中,逐步优化与完善发展意识,并拟定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模式,应侧重以下几点方向的变革:

扭转传统管理思维的统一化管理模式。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并未有人事档案分级分类管理模式,所有的人事档案全都汇聚于一起管理,因此造成调阅性不强,管理难度大,管理效果差等现象。此外,由于社会个体的能力差异,身体差异,其档案管理是否存在特殊性皆不确定。但传统管理并未对此分类,从而造成档案管理事倍功半的结果。对此,扭转传统管理思维统一化管理模式,针对不同工种建立分级化管理,确保各工种按照能力等级、身体情况及年龄情况分门别类,有助于档案管理开展的科学。此外,针对社会特殊人员的档案管理相对简单,而一般人员管理则较为复杂,因此在分级管理之外,构筑分类管理模式,将特殊群体与普通群体档案管理分类处理,可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保证档案管理的科学开展。

借助互联网络,建立科学调阅新模式。人事档案管理在制度与模式变革过程中,为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推荐作用,应有效借助互联网络系统,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互联网共享。当然,为保证个人信息的隐私与机密,针对共享性网站的建设与安全防护要科学处置。但是,在此之上,针对事业单位需求信息进行方向性公开,以此来保证事业单位在发展中拥有人才选择的渠道。当然,互联网技术引入人事档案管理体系中还可对社会其他人员信息进行汇总与编排,以便不同机构在调阅人事信息中能更快速及精准。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 现代企业 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326-01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工作,其体制规定了企业档案管理的组织制度和形式,将分级、属地管理和档案行政、现代主管部门管理有机结合。在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和漏洞,亟待找出相应的对策进行预防和解决,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使企业制度更加完善。本文以其概述入手,全面探讨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一、 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概述

在过去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要核心是行政部门的管理,这种管理较为单一化和扁平化,而现代企业制度吓得企业档案管理则更为全面和立体,这种管理制度将多个部门多个管理进行结合,其工作核心由从前单一的行政档案管理专项以资产为桥梁的企业资产档案管理。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这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此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更多的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知识和更高效的技术进行复杂海量信息的管理,这也是区别于传统企业档案管理的特点之一。

二、 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四大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企业档案管理的作用之一就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参考信息,在当下激烈的商业竞争下,一个企业能否做出正确合适的决策取决于现代企业档案管理能否为企业提供正确无误的真实信息。因此,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是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原则之一,在企业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将信息进行过滤筛选,核实其来源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二)系统性原则

要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性,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就必须保证其组织架构完整且完善,这也就是系统化原则的体现。这种系统化原则能够使得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清晰和规范提高企业查找、读取和保存信息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三)全面性原则

在市场经济的全新格局之下,现代企业所需要处理和管理的信息范围极为广阔,当下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互联网逐渐接入到商业社会之中,这让企业的贸易范围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着信息范围广泛、信息成分复杂的严峻挑战,这使得企业档案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单纯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其要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收集和管理。

(四)有效性原则

现代企业的档案管理中一定要遵循信息有效性原则,这种有效性通常被分为两种,信息的时间有效性和价值有效性。互联网时代下,信息通常都具有极高的时效性,许多信息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因此对于现代企业档案管理而言,在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上务必保证时间有效性,这样才能高效进行贸易。第二个则是价值有效性,在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下,存在大量的无效信息需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排除。

三、 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企业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并不能够为企业直接生成经济效益,许多现代企业对于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这项工作的存在必要性不大。这种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企业对于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认识不够清晰和深刻,不明确这项工作的职责所在及其重要性。

(二)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落后于时代

许多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上缺乏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当下,我国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过去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早已落伍,不再适用于当下复杂且海量的信息处理及采集,并且多数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并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随着人事调动,其所管理的档案也将发生变动。除此之外,许多企业在当下社会仍旧采用落后的纸质档案管理,这种档案管理对于如今的海量信息而言效率极低,对企业档案管理造成极大的不便。由于当下许多企业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安全保障。

四、 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应对策

(一)加强企业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企业需更加重视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整个档案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工作机构,加强企业内部对于该项工作的认知和学习,明确其职能和重要性,是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充分意识到企业档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通过这样的手段促使企业完善企业档案管理的制度,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加强对于相关人员的专业训练

企业需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训练,定期举行档案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培训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明确自身职责所在,掌握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相关人员务必专职专岗,保证其工作效率。对于企业的老职工,因主要以企业档案管理的技术转化为主,例如:对他们进行相关的计算机培训,使其掌握现代所需的计算机档案管理技能。而对于新入职的管理人员,则首先需要对他们进行最基础的企业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明确其中的专业性理论知识,可以采用一帮一的模式,让具有工作经验的老职员带新职员,形成互帮互助的模式和学习风气,全方面提升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的办公技术,提升工作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过去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单一的认识已经落伍,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具备与时代同步的工作理念,采用先进的信息化办公方法,将容易腐朽丢失且浪费资源和空间的纸质档案管理转化为高效便捷的计算机档案管理,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培训,运用科学的手段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四)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企业档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保证企业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才能保证企业安全有效地运作。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保密制度,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制度上的约束,以保证其不会在工作过程中将企业档案和信息外泄,一旦发现泄密者,务必严加查办,并给予严厉处分,以保证企业档案的安全性。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也成为了人们的焦点,企业应当积极普及互联网安全知识,让员工了解和意识到网络安全隐患的严重性,加大IT部门对于网络安全工作的工作力度,保证企业档案的安全性。

结束语:

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对于企业的运作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需大加重视,保证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有效性,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从而使得整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据有利地位和极大优势。

参考文献:

[1] 成永付.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建构[D].安徽大学,2007.

[2] 余青雅.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与创新思维[J].攀登,2005,05:161-162.

[3] 郭德洪,王强.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新理念[J].中国档案,2012,04:68-69.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唐代;档案管理制度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盛世,疆域辽阔、经济富庶、军事强大、各项制度逐渐成熟。作为国家管理制度的重要部分,档案管理制度在唐代也有很大发展,各种律法都有相关规定,而且规定之详尽、系统之完善均超过前朝,是我国古代档案管理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一、档案的归档

唐在立国之初就开展了一系列收集档案典籍的工作,为了保证档案收集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了很多规定,对督促各级部门及时上交档案,维护王朝档案的系统与完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归档内容。规定起居注、时政记等皇家记注材料和全国各级官府的档案文书都要定期录送史馆。为了保证这些档案材料能及时、完整的归档,颁布《诸司应送史馆事例》,这是唐代史馆征集档案史料的法律文件,它详细规定了报送部门、报送方法和需报送的内容,如祥瑞、藩国朝贡、州县废置、刺史县令善政异迹等,均要按照要求分别上报。

归档时间。唐律规定:“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凡施行公文应印者,监印之官,考其事目无或差谬,然后印之,必书于历,每月终纳诸库。”从这可以看出,政务文书办理完毕后,勾司在文件上打上红色办讫标记及时间,及时送交库房收存归档。

唐律规定:“凡天下制敕计奏之数,省符宣告之节,率以岁终为断。"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制敕计奏、省符宣告等档案皆以年终为界限,每年都要进行归档并移交。官文书的具体移交日期,则根据办理机构、文书种类及具体内容而有不同的规定,其中京师诸司档案四月一日移交,诸州档案六月一日移交,帝王起居注季终移交,皇太子记注年终移交。如有因毁弃、亡失符节印和官文书而造成无法归档者,唐律中有专条进行处罚。

二、档案的检查与统计

唐朝文书处理完毕后,要对文书档案进行严格检查,以监督其办理情况,称为勾检制度。勾,是专职的勾检官,其职名统称为“勾官", 勾官审核检查文案等事务称为“勾检”,文案监督检查机构称为“勾司”。唐律规定:“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文书形成之后,由勾司的官员检查、审核其是否有错误,若无误,则在文书上做上标记,然后才能放入库房归档保存。

《唐六典》规定“凡天下制敕计奏之数,省符宣告之节,率以岁终为断。京师诸司,皆以四月一日纳于都省。其天下诸州,则本司推校,以授勾官,勾官审之,连署封印,附计帐使纳于都省,常以六月一日,都事集诸司令史,对覆,若有隐漏不同,皆附于考课焉。"每年诸司及诸州县移交档案后,尚书省要对所收档案进行统计,如有隐瞒不报者,将被记录在官员的甲历档案中。这种统计制度的规定,在后期逐渐成为了各类档案管理当中的分类和系统管理的制度,对全国范围内的档案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三、档案的保管与移交

唐代初步确立了档案文书的保管制度,对不同的档案文书根据重要程度有不同的保管年限。如户籍档案,“(凡天下州县)每一岁一计账,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州县之籍,恒留五比,省籍留九比。”户籍档案是国家重要典籍,地方要保存15年,户部保存27年。

在档案的保管过程中还要注意档案的安全。唐律对纸张使用有严格规定,重要文书如皇帝诏令、起居注、户籍簿等必须使用染潢纸,这种浸泡过药水的纸可以长期存放不被虫蛀,有利于档案的长期保存。此外,唐代沿用并重视档案的副本制度,在档案库房放置云香草等,有效的保证了档案文书的安全。

《唐律疏议》规定:“其主典替代者,文档皆立正案,分付后人。”主管文书档案的人员离职时,要对所有文案设立簿册,交给新任保管人员。这样能避免新的管理人员因不熟悉情况而造成失误,也避免了在交接过程中出现档案遗失。如有遗失或损坏,要追究保管人员的责任。

四、档案的保密与利用

唐代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保证档案文书的保密和安全。唐律规定,制书官文书密封流传,且只能由勾检官拆阅,其他人不得擅自拆阅。在档案文书处理、流转的各环节都要求经办人员仔细核查,并在文书上署名,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追溯核实责任,确保文书安全。如有泄密,会受到严厉处罚,“诸泄露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漏泄于藩国使者,加一等。仍以初传者为首,传至者为从。即转传大事者,杖八十,非大事者,勿论。”严厉的处罚,有利于档案的安全保密。

保存档案是为了利用,但我国古代档案往往重藏轻用,有限的利用也仅限于维护皇权统治。利用档案编史修志。唐代设立史馆,形成官修史书制度,丰富的档案文书为修史提供了大量资料,二十五史中唐代编纂的就有《晋书》、《梁书》、《周书》、《隋书》、《北史》、《南史》等8部。利用档案编纂典章制度,如《武德律》、《贞观律》、《唐律疏议》、《唐大诏令集》等。利用档案指导政务。如以讼狱档案为参考,作为判决依据和量刑参考;以官吏的人事档案甲历档案为参考,作为铨选任用官员的依据后和凭证。

五、档案的鉴定与销毁

唐代把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长留和短期(留三年)两种,并每三年进行一次鉴定和销毁。长留的档案文书包括:“凡文案、诏敕、奏案及考案、补官解官案,祥瑞、财务、婚、田、良贱,市估案,如此之类常留,以外年别检简,三年一除之,具录事目为记。其须为年限者,量事留纳,限满准除。"留三年的档案则需要“每三年一拣除",根据情况决定继续保存或销毁,其中标准是:“既是年以应除,即非现行文案。”唐朝律令对档案鉴定方面不仅规定了长留档案的具体种类,还规定了每三年鉴定一次档案,根据要求进行销毁。

参考文献:

[1]《唐会要》卷63《诸司应送史馆事例》

[2]《唐六典》卷1《尚书都省》

[3]《唐六典》卷1《尚书都省》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化;专业化建设;重要性

一、建立制度化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基建档案工作的基础

1.1完善的档案资料收集制度是前提

医院档案资料的收集制度是建立制度化和专业化医院档案的前提,档案只有在全面的、及时的、准确的收集好之后,才能进行更好的管理,一切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工作都是建立在档案收集的基础之上的。首先要确定档案资料收集的范围,确定哪些是应该收集的档案资料,哪些是无用的信息。要将规划设计、调研、审批、施工等各个环节产生的图表、文字、音像形式的资料、图纸、收据等文件收集起来,根据各个项目的规模将资料做好分类,列出清单,做到全面准确,减少遗漏的现象。只有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收集制度,做好档案资料收集的基础工作,才能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建立好档案资料整理立卷装订的制度

在收集好档案资料后,下一个环节就是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将整理好的档案资料整理成卷,再进行装订,这个环节就需要完善的档案资料整理立卷装订的制度对这些环节进行详细的规定,使得档案资料整理的各个环节都按照规定有序地进行。但是目前许多医院都没有相应的档案资料整理立卷装订的制度,档案的整理和装订只是随意进行,致使许多档案资料长期的堆放在办公室,无人整理。有的虽然经过整理,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系统的制度规定,整理的不够规范,不方便档案的查询。因此,全面的档案资料整理立卷装订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有了制度的规范,档案的整理工作就会有序的进行,而且方便档案的查阅。

1.3档案验收移交是保证档案完整的重要环节

档案经过整理立卷装订后,要经过验收的程序,这一环节也需要相关的制度规定,判断整理过后的档案是否符合要求,对于符合要求的档案才能移交。医院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档案管理人员要按照规定的标准验收档案,符合标准的档案可以通过验收,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档案要退回给相关人员重新整理。对于验收通过的档案要及时移交,如果验收过的档案还是堆放在原来的位置,不移交给相关的人员存放起来,档案就得不到很好的保管,很难保证档案的完整和齐全。因此医院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档案的验收和移交,所需要的手续必须齐全,不能遗漏,做好各个环节的签收手续。只有建立完善的验收移交制度,才能做好档案的验收移交工作,确保档案能够及时的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整的移交给相关单位保存起来。

二、有利于明确档案管理的责任

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医院档案管理,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分工合作,明确自身的责任。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医院档案管理,能够明确各个单位、各个科室、每个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每个单位、部门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单位和部门在清楚了自己的职责后才会更加清晰明了的完成自身的任务。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十分混乱,各个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经常会出现工作内容重复,或者某些档案管理工作无人负责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便会互相推诿,档案工作执行起来十分混乱。而医院档案管理进行制度化和专业化管理,就使得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职责明确,积极配合,更好的完成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责任到人、责任到岗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使得档案工作变得清晰明了,能够有序的进行,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

三、有利于促进档案保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多数医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档案保管人员的素质也不高,职业素质较差,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处理不好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致使医院的档案信息经常丢失、遗漏甚至外流,造成严重的影响。档案管理者较低的业务水平会严重影响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有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损害医院的形象,因此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化和专业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促使他们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因此医院要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还应为档案保管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专业素质,严格管理并且完善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提高档案保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优化档案保管人员结构。档案保管人员自身也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严于律己,认真负责,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

四、结语

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化和专业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促进医院档案基础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还可以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和分工,促进档案管理人员提高专业素质,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范文6

1 “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形式

即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委派对象大多是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即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独立,并实行在单位之间定期轮岗制度。

2 “财务集中制”形式

即在基层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不配备会计人员,只设报账员,将招考来的会计的行政关系等转到核算中心,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其服务单位的人事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将会计核算权从单位行政管理权分离出来,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户,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报送财务报告,保管会计档案等财务活动,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

3 目前,会计委派制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3.1 有的会计核算中心没有或不及时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

这不符合《档案法》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结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形成的会计档案是委托单位委托被委托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形成的,尽管会计档案的实体由于保管单位的变更而变更,但他的所有权仍是委托单位,属于委托单位全宗的一个门类,应当保持一个单位全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2 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没有同步归档

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形式到运用电子计算机形式记账,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四章第七条明确指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五条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然而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核算的地区或部门,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形成大量的磁介质会计档案都保存在会计核算中心,即便是定期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的核算中心,也只移交纸质会计档案。

3.3 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

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产物,它产生于会计业务工作中,是会计工作的延伸,也是会计工作的终结。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管理下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的培训与学习。各单位普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在各单位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却忽视制订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把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中。在会计人员上岗前,没有邀请档案专业人员讲授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造成会计档案管理质量不高,封面内容填写不全,装订不整齐,有的分类、排列不规范,无目录等现象,使整理出的会计档案没有达到规范化标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3.4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制度不健全势必造成管理无章可循。不少会计核算中心并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等制度,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整理标准,移交等问题没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只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工作,忽视了会计档案管理,没有把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中,也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

4 针对会计档案管理的上述问题,我认为,医院财务方面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

实行委派制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一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的案卷目录,连同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4.2 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

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范文7

一、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普及情况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国家政策指导、政府带领下,我国农村居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从工作开展以来,各个参与地区都能够做到认识明确,组织有力,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农民医疗保障工作,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累了经验[2]。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报告,截止2011年底,全国开展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已经达到2637个,有效地为8.32亿农村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其中中部地区占比39%,西部地区占比40%,东部地区相对较少。2014年5月份,《关于提高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的通知》明确公布了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方法,进一步提升国家对参与地区的补助比例,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

二、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自2003年开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地发展,空间范围覆盖面也越来越大,为三农的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3]。

(一)相关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参保范围也在不断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但是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作为农村合作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远未跟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步的脚步。主要原因是很多地区对档案管理工作极为不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对档案的建立以及保管工作并不是十分上心。甚至是把档案管理工作看做是一个形式化的工作,使得合作医疗的档案无法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作用[4]。

(二)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合作医疗的档案既包含参保人的个人信息,又包含其以往的病史和诊断方法,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具体细则,这样才能使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但是,笔者进行走访调查发现,我国很多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的地方,仅仅是让一两个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根本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大部分的地区如今仍然采用纸质的档案,完全没有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档案更多的是束之高阁,很少会清理灰尘,做防潮工作,因此很多档案就很快毁坏了,无法长时间的保留。而且,档案管理人员也不一定是医疗人员,他们不会分类整理档案,即使要查找相应的档案,也是非常麻烦的。另外,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工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档案材料排序错误,档案管理期限不明确等情况,大大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三、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首先,各地农村医疗方面的领导阶层要加强认识,并且把档案管理意识传达到相应的管理人员,在加大对各级档案部门的财政投入并完善其人员配置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严格明确责任与惩处措施,只有这样管理人员才会认真的对待档案[5]。另外,在合作医疗宣传方面,一定要保证大部分的人都能够认识到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农民做好监督工作。要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开会座谈、黑板报等手段大力进行宣传。尤其是要提高农村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要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增强农村农民与干部的档案工作意识。

(二)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合作医疗的档案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越来越多,因此在保存纸质档案时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做好分类,而且最好还能够保存一份电子版的档案。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懂得医学知识,还需要学会一定的档案归类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只有建设一支懂档案业务知识、医疗常识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高素质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团队,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各项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制度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实施。另一方面,在乡政府的财力可承受范围内,最好能够为各村镇级别卫生室添置一些信息化设备,或者以卫生室自己添置,政府补贴的方法来购置设备,这样就能够改善硬件条件了。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范文8

[关键词]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性措施,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对于有效地改善农村医疗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该制度在农村居民的疾病医疗和健康保护起方面发挥了显著地作用[1]。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改进。新农合档案,是指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单位在开展新农合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电子文件等不同门类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因此,合作医疗档案是农村医疗各项工作的真实纪录和工作查考的重要凭证,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和参合农民费用报销补偿的重要依据。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是深化农村改革,提升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质量,加快经济发展,服务农民,稳定大局的需要。推进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工作,也是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普及情况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国家政策指导、政府带领下,我国农村居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从工作开展以来,各个参与地区都能够做到认识明确,组织有力,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农民医疗保障工作,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累了经验[2]。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报告,截止2011年底,全国开展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已经达到2637个,有效地为8.32亿农村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其中中部地区占比39%,西部地区占比40%,东部地区相对较少。2014年5月份,《关于提高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的通知》明确公布了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方法,进一步提升国家对参与地区的补助比例,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

二、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自2003年开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地发展,空间范围覆盖面也越来越大,为三农的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3]。

(一)相关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参保范围也在不断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但是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作为农村合作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远未跟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步的脚步。主要原因是很多地区对档案管理工作极为不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对档案的建立以及保管工作并不是十分上心。甚至是把档案管理工作看做是一个形式化的工作,使得合作医疗的档案无法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作用[4]。

(二)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合作医疗的档案既包含参保人的个人信息,又包含其以往的病史和诊断方法,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具体细则,这样才能使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但是,笔者进行走访调查发现,我国很多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的地方,仅仅是让一两个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根本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大部分的地区如今仍然采用纸质的档案,完全没有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档案更多的是束之高阁,很少会清理灰尘,做防潮工作,因此很多档案就很快毁坏了,无法长时间的保留。而且,档案管理人员也不一定是医疗人员,他们不会分类整理档案,即使要查找相应的档案,也是非常麻烦的。另外,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工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档案材料排序错误,档案管理期限不明确等情况,大大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三、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首先,各地农村医疗方面的领导阶层要加强认识,并且把档案管理意识传达到相应的管理人员,在加大对各级档案部门的财政投入并完善其人员配置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严格明确责任与惩处措施,只有这样管理人员才会认真的对待档案[5]。另外,在合作医疗宣传方面,一定要保证大部分的人都能够认识到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农民做好监督工作。要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开会座谈、黑板报等手段大力进行宣传。尤其是要提高农村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要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增强农村农民与干部的档案工作意识。

(二)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合作医疗的档案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越来越多,因此在保存纸质档案时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做好分类,而且最好还能够保存一份电子版的档案。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懂得医学知识,还需要学会一定的档案归类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只有建设一支懂档案业务知识、医疗常识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高素质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团队,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各项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制度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实施。另一方面,在乡政府的财力可承受范围内,最好能够为各村镇级别卫生室添置一些信息化设备,或者以卫生室自己添置,政府补贴的方法来购置设备,这样就能够改善硬件条件了。

四、结语

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是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环节,档案管理工作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新型农业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内容更加繁杂,管理手段更加多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的尽职尽责,抓住农合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等一系列基础工作,那么就是为提升农民健康水平、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打下了基础。本文结合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其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实际情况的改善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也希望能够增加社会大众对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关注。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信息化配置齐全,再加上相关部门不定时的组织相应的培训,相信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档案管理工作会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戴丽娜.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功能及制度建设[J].吉林医学.2010(35)

[2]曾湘平.借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袁妙,胡尊让,李霞.新农村合作医疗与乡镇卫生院的有效互动研究――以陕西省高陵县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1(01)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范文9

【关键词】资料;归档管理;档案管理制度

引言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是东莞市气象局重要的对外服务单位,日常主体业务产生的文书资料、影像资料繁多,为有效管理这些资料,需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来规范业务工作,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务原则。

1 现行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状况

1.1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主体业务资料

防雷所日常工作所产生的资料繁多,主体业务资料包括建筑物年度检测资料,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建筑物新建、扩建报建资料,风险评估资料,雷灾调查资料,内部评审,外部评审,现行规范,内部文件,实验室资质资料,各项工作细则等。

1.2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机构

现行防雷所内的档案管理机构主要是审核组,有一名资料收集归档人员和一名资料归档审核人员。资料收集归档员并非专职,仅对建筑物年度检测资料,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建筑物新建、扩建报建资料,报建审核资料,风险评估资料进行收集归档。

1.3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和专职人员,所内仅对日常主体业务资料进行收集归档,但一些非主流的资料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归档资料的借阅和查阅,资料销毁,仪器报废维修,会议记录,技术讨论结果等等。

2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2.1 档案管理原则

(1)加强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2)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是防雷所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是总和,其中以防雷检测档案为主体,包括:新建防雷设施资料,定期年检资料,化学危险品场所防雷资料,报建资料等等。

(3)档案工作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维护防雷所经济利益、合法权利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工作。

(4)档案工作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5)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按年度立卷,本单位内部机构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都要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分别立卷归档。

(6)结案后及时交专职人员归档。工作变动或因故离职时应将经办的文件材料向接办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擅自带走或销毁。

2.2 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组织架构

建立四级的管理体制。所长统领整个所内的档案管理工作;归档审核员对各项资料结案确认、编号入室;专职资料收集归档员对各项资料进行收集归档提交归档审核员;报建窗口收集新建、扩建报建资料和发票,审核组收集报建审核资料,检测组收集年度检测资料、竣工验收资料和分段验收资料,风评组收集雷击风险评估资料和雷灾资料,办公室收集上级单位的文件、人事资料、各项工作细则等。

2.3 归档资料范围

2.3.1 东莞市防雷检测所各项工作细则

(1)防雷装置报建审核工作细则;(2)防雷装置年度检测工作细则;(3)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工作细则;(4)雷电风险评估业务操作细则;(5)计费、收费和发票管理工作细则;(6)防雷合格证、副证、报告书发放、更改和销毁工作细则;(7)档案管理工作细则;(8)印章使用操作细则;(9)技术规范使用操作细则;(10)图纸使用操作细则;(11)仪器、设备、办公用品购买使用操作细则;(12)内部管理评审工作细则;(13)实验室资质认定操作细则;(14)文件收发操作细则;(15)保密工作细则;(16)公众网信息操作细则;(17)以上细则修改、作废操作细则。

2.3.2 防雷装置报建材料

(1)防雷装置报建登记表;(2)防雷工程专业资质;(3)焊工证书;(4)相关图纸;(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防雷装置报建受理回执 。

2.3.3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材料

(1)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2)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资料补正通知;(3)防雷装置初步设计核准意见书;(4)防雷装置设计核准意见书;(5)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受理回执;(6)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手册;(7)防雷装置检测协议书;(8)缴费发票。

2.3.4 防雷装置竣工检测材料

(1)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2)防雷装置检测报告;(3)防雷装置合格证;(4)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5)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手册;(6)图纸(共 张);(7)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2.3.5 防雷装置年度检测材料

(1)防雷装置检测协议书;(2)交费发票;(3)防雷装置检测报告;(4)防雷装置合格证;(5)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

2.3.6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材料

(1)建设工程立项批文;(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协议书;(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4)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原始记录单;(5)交费发票。

2.3.7 雷电灾害调查材料

(1)雷电灾害调查原始记录;(2)雷电灾害调查报告。

2.3.8 学习、会议记录资料

(1)学习、会议纪要;(2)技术讨论结论记录。

2.3.9 防雷设施检测所人事档案资料

(1)劳动合同;(2)学历资料;(3)职称资料;(4)培训资料;(5)上岗证资料;(6)奖励证书;(7)社保缴交资料;(8)任命文件。

2.3.10 仪器、设备、办公用品资料

(1)仪器、设备、办公用品购买申请、发票;(2)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3)仪器、设备检定证明;(4)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表;(5)仪器、设备维修登记表。

2.3.11 其他资料

内部评审资料,外部评审资料,实验室资质认定资料,现行使用规范,上级部门发放文件,培训学习资料等。

3总结

通过分析东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现在的缺陷,针对防雷所的主体业务和对外服务的特性,依据中国气象局第20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1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和《关于核定防雷设施检测等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复函》粤价函[2004]409号等文件精神建立防雷设施检测所档案管理制度,架设管理机构和规范归档资料,不仅有效规范所内的日常工作,并将日常工作留下的痕迹进行有效归档管理,为实验室资质认定和风险效能防控提供全面真实的资料。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第20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文件,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2]中国气象局第21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文件,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3]《关于核定防雷设施检测等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复函》粤价函[2004]409号,广东省物价局文件,2004年8月1日

作者简介:

朱锦坤(1982—),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防雷减灾工作。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范文10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实践与体会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书档案管理现状

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真实记录,是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既能指导现实工作又能为查考历史提供重要的凭据。如何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共同的责任。目前,文书档案管理的发展与领导重视程度、人员素质、制度建设和业务培训等因素密切相关。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平顶山市卫生防疫站)文书档案起步于1957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上迈进,是我单位历史和现实工作的真实反映。现存文书档案7209卷(件),移交市档案馆196卷。我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上级档案部门的认可。1997年被河南省档案局授予省级档案达标管理先进单位;1999年被河南省人事厅、档案局授予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2年被国家档案局授予科技事业单位“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目前正在努力实现科技事业单位“国家一级”档案管理标准。

二、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实践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维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充分重视此项工作,才能顺应文书档案管理发展的需要,指导和服务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多年来,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文书档案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显著的体现。为此,我中心领导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同时,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一把手亲自抓档案管理工作,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专职档案员为成员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配备了3名专职档案员,其中1人具有档案副高职称,2人具有档案中级职称。各科室指定1名兼职档案员,建立了自上而下覆盖中心所有工作的档案管理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高低,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这是从法律高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的要求。为了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首先加强了档案管理人员爱岗敬业教育,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是加强培训,定期不定期外派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各类档案知识培训学习。再者是外出参观学习档案管理先进经验。

(三)管理规范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也是整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提升中心日常工作质量和效率,对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如何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全面反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工作内容,完整地保存各类文件材料,就要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文件材料的收集。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实际,文件材料的收集采取平时收集和定期收集相结合的方法,专职档案员和各科室兼职档案员共同负责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确保文件材料的真实、及时、完整。2.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保管。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定文书档案的整理工作要求在次年的6月底之前完成。对照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进行整理。按照年度-组织机构-保管期限分类,分永久、30年、10年。形成了管理科学,存放有序,查找方便的文书档案。严格按照档案库房管理制度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确保档案的安全。3.文书档案的编研与开发利用。做好文书档案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其根本目的就是积累和保存历史资料,为借阅者提供信息服务,充分体现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的利用价值,发挥文书档案的后期开发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利用室藏文书档案资源编写了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宗介绍》《组织机构沿革》《文件汇编》《大事记》《年鉴》《论文汇编》《科研成果汇编》《会议简介汇编》《1957-2012年大事记汇编》《1957-1985年站志》和《1986-2005年站志》等。

(四)制度完善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坚持用制度规范人、约束人,用制度规范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实际,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了《文书档案管理网络体系》《文书档案管理办法》《文书档案分类方案》《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借阅利用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鉴定与销毁制度》和《档案统计制度》等,这些制度为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三、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体会

文书档案管理是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其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档案资料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到疾病预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作为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文书档案科学管理水平和为疾控中心服务的工作能力,逐步实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疾控中心和社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文书档案信息资源。

(一)有为才能有位。在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机械重复,繁琐枯燥,只有档案管理工作者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把文书档案管理的每个细节、每个环节做好做到位,才能做出成绩,得到认可,才能引起领导重视,把档案管理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我们在多年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文书档案管理日臻完善。不仅提高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书档案管理水平,而且促进了各项工作争先创优,晋档升级。省、市多个单位来我中心参观学习文书档案管理模式。

(三)加强文书档案开发利用。编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只有加强开发和利用,才能提高文书档案的价值,扩大及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谈新形势下医院文书档案的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5(6):176.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范文11

一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制度建设

为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档案管理的一整套制度。同时建立了各种检索体系,编制了总目录、分类目录、卷内目录、案卷目录等。制定了保密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归档制度、借阅制度、鉴定及消毁制度,为档案工作进入科学规范的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管理。

为了切实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公司成立了由分管工程的副总经理为组长,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有人员变动时及时调整,做到领导力量不减、班子不撤、工作不松,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公司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纳入公司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同时,配备了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工作人员任档案管理人员,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形成了以分管领导挂帅、办公室主任分管、档案室具体负责、各处室协助抓的四级档案管理网络。

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是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筹建处高度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并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初步建立了**水电工程档案管理体系,成立了竣工办,并在综合办公室配备了1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其它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也都配备了34名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二)改善硬件设施。

为保证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筹建处先后制定了《竣工档案验收工作规定(试行)》、《档案借阅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设备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建立了建筑面积为443m2的档案室,其中,档案库房面积386m2;配备档案密集架91列,其中,基建档案50列,文书档案16列,会计档案15列;配备计算机3台,复印机1台,空调11台,除湿机7台。

(三)积极参加档案管理专业培训

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监理单位每月按期组织相关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归档资料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进行整改并在下月检查落实整改情况,确保归档资料检查工作形成闭环。同时,认真开展档案管理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2008年,举办基建档案培训1次,清华紫光档案管理系统培训2次,参加培训人员共计264人次。

三取得的成绩

做好归档工作,确保案卷质量。档案整理由办公室专职档案员负责完成,做到严谨细致地对待每一份材料,对档案管理要求在建工程档案工作同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按照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等6道工序,进行分类整理,使档案资料达到分类科学,排列有序,编号统一,目录规范的标准。截至目前,**水电工程完成94个筹建期合同项目的归档工作,入库案卷5170卷;主体工程正在建设,尚无归档案卷。归档后的档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为我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在省档案局和公司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水电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在档案管理机构、库房设施、人员配备和制度建设、业务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步,但也存在各单位对档案管理重视不够,存在重工程建设、轻资料整理的现象,资料管理与工程建设不同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工程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准确性不高等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认真加以克服。

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范文12

【关键词】医院;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缺陷;对策

文书档案管理是指以书写文件的形式对医院的日常工作及管理活动进行记录,包括认识管理记录、财务管理记录、业务管理记录等。其工作难点在于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分类保管。

一、医院办公室文书及文书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缺陷

(一)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或管理制度不贴合实际管理工作需要,是各大医院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分类保管。需要制定明确的规范制度,对需要进行收集的文书档案进行规定,避免重要文书档案被遗漏,也需要明确地整理分类办法,保证档案文书的妥善保管,方便日后调用。但各大医院目前的状况是缺乏详细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在医院也加入市场化经营的当下,医院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业务效益、轻视档案管理的意识。也有部分工作人员认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意义不大。其工作内容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是比较繁琐。档案文书被收集整理后也很少被调用,利用价值低。在这一系列观念引导下,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由此造成的档案缺失、混y的现象不在少数。

(三)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是医院招纳人才的主要衡量标准以及日后培训的主要内容,医院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通常不是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只是由其他科室临时抽调组成的管理团队。可想而知,这样的文书管理团队缺乏专业的文书管理办法,只是以生活经验和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实现文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和高效调用。医院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整改策略

(一)建立健全文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文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规定,严格制定文书档案等级划分标准,明确每一等级的文书档案的处理办法。对文书档案实施分类存储,根据其内容性质保管到相应部门。同时制定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考核措施,将文书档案管理的职责落实到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实施监督,其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不能达到标准的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通过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的全面落实,提高工作人员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保证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

(二)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提高文书档案管理能力。在制定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管理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其能达到考核制度中的工作标准。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对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视,加大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带动中层干部、基层职工积极开展文书档案管理培训工作。文书档案管理确实不能给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只有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才能给医院其它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也对医院工作进行记录,日后可以有档可查。在文书档案管理培训中,要注意先进管理理念和新管理办法的引入,通过开展培训切实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改善文书档案管理的硬件配置。医院要加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资源投入,不仅是人力资源投入,还包括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办法和设备进行档案管理。在技术上包括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等,实行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利用率。在设备上可以采用先进的电子设备,丰富文书档案的形式,实现文书档案的音像化和影像化。另外对文书档案的存储保管要格外注意,做好防火、防潮、防虫等工作,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防止档案失窃造成重要信息泄露。

三、结语

医院办公室文书与文书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大对文书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优化管理设施,全面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积极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时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让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跟得上医院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军. 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4:85-87.

[2]张冀红. 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档案天地,2012(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