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

时间:2023-10-27 11:09:23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案例教学;科研能力

一、引言

探索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激发创新能力、提高培养质量一直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点。如何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如何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一直是研究生教育中的研究课题。在研究生教育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体现出研究生教学的特点。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生教育应注重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发展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放在首位。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从教学的角度而言,要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既要优化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事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就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探讨案例教学在研究生教学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作用。

二、研究生教学中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研究生科研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的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等。因此,研究生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把握问题的准确性;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它是研究生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科研能力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的标准。在研究生培养整个过程中,应把研究生放在科研环境中,让他们主动参加科研实践,在实践中培养独立选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从发现科学问题到解决这个科学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艰辛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科学实践,就不可能解决科学问题。大部分高校导师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让研究生参与到其中来,分担子课题的研究,并结合导师课题开展毕业论文,这为研究生创造了科学实践的机会,增加研究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

研究生教育是在发挥“导帅主导,研究生主体”的前提下,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求知过程,也是师生围绕问题共同展开对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而相互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活动。因此研究生教学的教学组织应提倡开放性,教学方式应注重自主性,教学活动应注重实践性。研究生教育应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自主意识、探索激情、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责任心,强调研究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案例教学法及应用步骤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依托,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交流为手段,以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高校开展案例教学源于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1980年,案例教学被引入中国教育,已在管理学、法学和很多学科领域广泛应用。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要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地或个人、或小组协作解决问题,并从这一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经验。这种方式是现行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既注重提高学生自主科研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案例教学中,应预先说明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和进行过程及主要内容和学习目的,其次,分发案例,阅读案例并解释学生不清楚之处;再次,案例教学注重个人分析,主要分析问题点、事实及原因、对策。较难的案例要在课前进行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同时案例教学注重小组讨论,组内个人发言,对讨论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列出,探讨原因,研究对策。案例教学要求各小组发表自己整理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小组问相互质疑,提出建设性意见。最后,案例教学注重讲评。将各小组方案中较好之处综合。

(二)案例教学法中科研能力的培养

从案例教学法应用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要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地或个人、或小组协作解决问题,并从这一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经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帮助学生利用所学把问题具体化,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良好的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吸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又可影响到学生的治学态度。因此,案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学中注意到师生双方的情感互动,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能更好地体现研究性教学的意义。案例教学强调对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注重学习过程中研究生的实践与体验,侧重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与内化,因此,案例教学法利于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对于实现高校培养目标与提高研究生质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教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变抽象谈论为分析具体问题。把“知”与“会”有机结合起来。在讨论中学生既要分析问题,又要尽可能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即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知”与“会”的结合。在案例教学讨论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从教师那单学到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比“教”更关关键。案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培养思维习惯,领悟理论真谛。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促进研究生养成科学的严谨态度;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合作精神。通过经常开展讨沦,研讨,交流分享信息与研究成果,培养合作精神。

四、研究生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构成教学良性循环的一个系统。案例教学使研究生巩固了所学理论,培养和锻炼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的能力。在研究生案例教学中,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代表性案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案例选择应紧紧围绕着如何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要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教学的案例可以来自导师成功的课题,也可以来自经典的案例。例如,哈佛大学所用的教学案例是在近百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二)成功的教师引导

教师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关键。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交互式教学,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应具有极强的实践经验。例如,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教授是从中请者中严格选定,实行聘任制,并进行严格绩效管理的,大多具备在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任职的经历,有的甚至是兼职授课。

(三)宽松的科研学术氛围

宽松的科研学术氛围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好的、宽松的、自由的讨论可以使学生畅所欲言,极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思维想象。教师提供大量的案例,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大胆想象、分析、判断。这种环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四)结合使用其他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作为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并不排斥传统教学。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案例教学同启发式、讲授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在研究生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应该采用个性化原则和互动性原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爱好,选取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和教学目标要求准备合理的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得出有用的结论,从中学到知识。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既表现了自我,又锻炼了思维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通过师生互动,更好地发挥了案例教学的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案例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符合研究生教学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参考书目:

1.王根顺,李立明,从案例教学看研究生教学改革方向,《中国电力数育》,2011.4

2.胡凯,试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黑龙江教育》,2006.7

3.崔新霞,浅析研究性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中国校外教育》,2011.3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范文2

1.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与理论工作者的问题研究相比,中小学教育研究中的问题研究是为了改革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小学教师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能碰到大量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成为研究的资源,关键是对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加以分析和界定,形成特定的问题域。而要分析问题,就必须对教育事实进行调查,了解问题的成因。其次,要检验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也要回到教育实践中。研究者要在教育实践中搜集证据以说明教育措施的效度。总之,关于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一切假设都要到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这其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教育实际。下面简要介绍一个问题研究的实例:

(1)问题的发现:高一某班学生M在期中考试前后的表现极为不同。

根据学籍档案的记载,M以较高的分数考进高中。在班主任老师的印象中,M性格开朗,学习认真。但是,期中考试后不久,M变得寡言少语。为什么?

(2)问题的症结:问题的成因。

在家长会上,班主任教师与M的母亲交换了意见。据M的母亲说,在初中的时候,M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是名列前茅的,这次期中考试是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考试,M没有想到自己仅是处在班级的中等水平。看来,M从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来到市重点高中后,没有适应“高手”如云的学习生活。又据家长介绍,M的数学是弱项,为了考取重点高中,家长专门请了家教来辅导数学。进寄宿制高中后,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跟得上,就没有再请家教。

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班主任认为M来自一所普通初中,优势意识过强。尽管以较好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也有家教的原因。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M还未适应,加之这所中学是以数学特色闻名,数学尖子很多,而数学正是M的学习弱项,这也正是M期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原因。另外,M还未适应学习强手如林的班级生活。

(3)问题的解决:帮助M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生活。

班主任与M的家长交流信息以后,对M情绪出现反常的原因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形成了如下教育方案:一是找M进行个别谈话,帮助M客观地分析自己,对自己在班级的状况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二是请家长多关心M,帮助M尽快实现初中到高中的转变。三是请各科教师帮助分析M的学习情况,尤其请数学教师分析M在数学方面的处于弱势的原因。经过老师们和家长的一致努力,M走出了心情的低谷,灿烂的微笑又洋溢在青春的脸庞。

(4)反思:教育入是一个情感与理智相互交融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家长和教师集体的共同参与。对于学生行为中出现的异常行为,教师要及时地把握,并进行准确地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教育措施。

2.教育个案研究

若从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教师就要把工作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全过程记录下来,成为教育个案。这种个案研究类似于医生的“病例研究”、律师的“案例研究”。于是,有学者也把教师进行的个案研究称之为“教例研究”。

总结延安中学教师的教育案例研究体会,主要是把教育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教育案例”,然后围绕案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形成教育案例研究报告。

通过案例研究,中小学教师把实际工作与教育研究相结合。教师围绕教育个案进行分析,并形成研究报告。教师从中可以发现新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同类个案的比较研究,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大量案例研究的积累可以总结出诸多的教育策略。这就为教育行为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使教育逐步摆脱对经验的依附。

以上文中提及的解决学生M的问题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案例写作的一殷要求。一是背景描述,对学生M所在学校、班级的概况以及学生M表现出的问题作简要介绍;二是特定问题的分析,对学生M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三是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四是结语,对于教育方法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性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在线案例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3041-02

A Review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On-line Case-based Learning

ZHAO Jun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China)

Abstract: On-line case-based learning can provide the real learning context, the fully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effective learning resource and flexible learning mode, which can help learners not only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but also improve the high-order ability of problem-analysis and reflec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at, the online case study learning resources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ses, case management platform database development, and online case studies to support and so on.

Key words: case; case-based learning; on-line case-based learning

案例在国内外应用于教育领域始自19世纪。案例教学由70年代美国哈佛法律学院Christopher Langdell首创,因当时的教学效果显著,便被广泛的运用于法律、商业、医学学生和师范生的教育训练课程中。现在案例教学在哈佛商学院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约占总课时的85%以上。我国在案例教学的开展方面起步较晚。“1980年美国商务部与中国经贸委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中美合作MBA培训项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第一次系统介绍了西方工商管理教育的课程和案例教学。” 短短的二十多年,案例教学走进了教育教学的很多领域。

国外对案例教学的研究也受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研究的视角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移。早期的研究多以教师的视角出发对课堂的案例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对于如何进行案例的开发、课程的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及案例教学的评价都有了深入的分析。例如, McNair和Hersum发表于1954年的研究专著《The Case Method at The Harward Business School》中,对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进行了系统介绍。由于受到认知学习理论的影响,研究者不再只是关注案例“教”的方面,而逐渐转向了学习者进行案例学习的方面,深入到对学习者案例学习认知模式的研究。

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 CBR)是当前国内外案例学习的一个热点。1982年Schank 在其论著“Dynamic Memory”中首次提出CBR的概念,其后Kolodner等人在1983年开始在计算机上实现,现在,CBR已经发展成为创设智能系统的模式。大多数传统的认知理论都强调一般的抽象符号是怎么形成和运用的。作为一种认知模式,CBR重具体甚于抽象,主张个体用案例进行思考,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个人如何发展成长,专家如何运用自己和他人的经验进行推理和学习。基于案例的推理明确将记忆、学习和推理整合到一起,提出认知的三要素为案例、案例索引和案例处理器。

自从案例教学被引入中国以后,许多的研究者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内研究者大多认为案例学习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差距,能够呈现教学中出现的两难问题,帮助学习者象专家一样去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2000年郑金洲教授在《案例教学指南》一书中界定了案例的定义,研究了案例教学的功能、适用范围和局限,就如何教案例、如何学案例及如何写案例做了深入的探讨。2002年徐延宇在研究论文《案例教学及其运用》中,系统地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运用原则进行了归纳。2005年阎志明在论文《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的案例教学设计研究》中,提出了在教育技术素养培养中整合问题解决的案例教学设计模式。赵凯斌的论文《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研究――地理教学个案分析》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传统课堂案例教学中学习者分析案例的步骤和案例学习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国外对案例教学的研究也受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研究的视角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移。早期的研究多以教师的视角出发对课堂的案例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对于如何进行案例的开发、课程的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及案例教学的评价都有了深入的分析。例如, McNair和Hersum发表于1954年的研究专著《The Case Method at The Harward Business School》中,对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进行了系统介绍。由于受到认知学习理论的影响,研究者不再只是关注案例“教”的方面,而逐渐转向了学习者进行案例学习的方面,深入到对学习者案例学习认知模式的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73-02

一、案例教学

1.案例教学研究现状。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新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也是适应新课程的一种必然产物。案例教学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廖哲勋教授曾这样论述:教学案例的内涵是在特定教学背景(包括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师、学生等要素)下产生的案例,是教育工作者经过研究、总结、提炼之后反应课堂本质的教学。优质教学课堂主要集中于两类:一类是教学前的案例设计,是教师在课前的所授内容的一种详尽的讨论和对融入新教学理念的探讨,这一类型常见于竞赛课和公开课等,但备课量非常大,准备时间从一个月到几个月不等,而且一般是集中了一个备课组或者是教研组的集体智慧,而教学设计一旦完成,课堂质量和效果都很好。另一类是教学后的反思型教学设计,这一类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具有普遍性,着重点在于教师教学后的反思和总结,甚至在两堂课之间的思考和处理教案都是案例教学的缩影。

早在1870年,哈佛法学院就曾使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在我国直到这次新课程改革实验深入开展后,案例教学才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形成了案例教学的热潮。经过笔者的调查后发现,在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等地有针对性的研究,也达到了一定的实践效果。特别是在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著作《案例教学指南》,使案例教学研究形成一定的模式。

2.案例教学的特点。①较强的代表性。案例是典型且代表性的事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讨论案例,并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严密的推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②客观真实性。所选案例是真实的,不加主观的评论和分析,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③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种,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

二、案例教学的研究价值

1.案例教学在一线教师与教育研究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案例教学的出现实际已经解决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如何沟通与共同促进发展的问题,案例教学承载着教育研究者与我们一线教师共同的梦想,即如何把抽象的教育理念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给教师解决教学与科研共进的两难问题提供了途径;同时,案例教学研究成为促使教师角色转变和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样使案例教学的存在价值得到了体现。

2.案例教学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进一步的拓展。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不仅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

3.案例教学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郑金洲教授曾对这个问题做过针对性的研究,案例教学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形式的应用,可以发展被培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可以促使被培训教师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

4.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形成良好教师文化。在互相交流研讨、听课、评课等教研动中互相促进提高,以教师群的合力一起深入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最终提高自身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等的综合素质。

三、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1.教师对案例教学课堂操作待改进。首先,教师不能怀着畏难情绪抵制案例教学的开展;其次,教师缺乏从学生角度对现行案例教学体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案例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和合理定位。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了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而在案例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走到学生中间,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设置精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另外也要防止教师任课堂讨论自流,使得教学内容不能完成,达不到教学目标。加强教师职业培训,也是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对学生学习的新思维,尽可能让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真正占有主体地位的参与者。在课堂上,必须积极思考、发言,并与他人展开辩论。学生既可以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能够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学生领会的就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面的研究,使案例更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地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总之,案例教学将推动教学多边活动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推动学科综合化与教学模式最优化的研究与实践,推动各种教学理论的融合及在实践中的发展与丰富。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理论的繁荣和教学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哲勋.关于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3,(6):20-25.

[2]杨晓英.谈生物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中学生物学,2005,21(2):22-23.

[3]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7):36-41.

[4]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商利民.试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案例及其研究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6):56-60.

[6]于忠海.案例教学应用于新课程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5(4):46-48.

[7]黄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案例教学的实践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8]高玉娟.新课程高中生物学案例的筛选和案例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教学 案例研究 解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194

案例教学以其丰富性和实际性以及对学生掌握课堂内容的重要作用受到教育界和广大教师的亲睐,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级各科的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初中数学因为其学科本身的较强理论性和抽象性,更需要案例教学通过提高教师教学示范性和数学理论应用性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1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就是生活中的某个情景所包含的一个或某个疑难问题需要以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理论来解决的案例。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一般由学校管理者和初中数学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和描述,初中学生按照学校或教师设定好的方案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学习、掌握和巩固课堂内需要学生当堂掌握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引入案例、讲解基本理论、利用基本理论解决案例包含问题的基本案例教学步骤,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素质和能力,也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示范性教学的落实,促进改革课堂教学背景下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实践。[1]

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方法及案例类别

按照案例的制作方式、设计内容以及不同案例比较方式的不同,案例研究包含很多方法。按照案例形式、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别。

2.1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方法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案例研究方法可以有不同的类型。按照案例制作方式的不同,案例研究包括课堂实录与分析点评方式、访谈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案例设计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概念教学、定理法则教学、数学知识应用教学、专题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按照案例研究对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设计同一内容的不同案例比较的同课异构和对同一案例进行不同比较和研究的同课同构两种模式。由多位初中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某一理论或某一环节案例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设计和研究就是同课同构模式。

2.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类别

数学教学案例应用于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久,因此在我国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对其分类尚没有确定的标准。按照案例形式的不同,数学教学案例可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可视案例两种。所谓描述性案例,是将数学教学的某一环节或过程描述成相关的文章,可视案例是指将某一理论或数学专题的名师教学案例制作成音像制品,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应用。按照其内容不同,可以将数学案例大致分为片段案例和完整课型案例两类。顾名思义,片段案例是指关于某一教学情境或环节的案例,包括情境引入、问题解决、思维发展、合作交流和课外活动等多种类型;完整课型案例是就某一数学专题的完整教学内容,包括概念、复习、应用、探究等多种课型。应用课型方面又因为涉及内容的不同分为公式法则应用、实际问题应用两种;探究型课型包括数学知识探究、解题方法探究以及实践应用探究等。[2]

3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制作要求

3.1 案例制作的基本步骤

案例制作包括案例主题或案例背景、情景描述、问题讨论、诠释与研究、案例分析点评等基本步骤。具体来讲,主题既包括当堂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还包括一定的教育主题和教育思想。主题是案例制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背景是引入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状况和学教冲突。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主题,也必须考虑相关背景;情景描述是对说明问题实质的具体教学过程的描述,要求明确、详细、客观、详略得当,具有示范功能;问题讨论主要是案例作者通过比较过去教学与当前教学的异同阐述某一问题的认识过程。比较需要详实、可信。诠释与研究是指把一把数学问题升华为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并通过研究和反思得出更高、更深、更丰富的数学见解,以现代数学理论和语言概括和诠释所得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案例教学产生作用的重要环节,也是案例教学的精髓。案例分析点评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对案例中的教学方法特点阐述、与传统教学相比优劣比较分析以及对通过案例得出的新见解进行证明和总结。[5]

3.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举例

3.2.1 案例主题与背景

平行线的性质。希望学生通过本节学习掌握平行线性质相关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进行证明和解题,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证明中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建模能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2.2 情景描述

本内容的学习采用“引导发现”和“动像探索”两种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量角器等学具,通过屏幕投影进行展示和讲解。[4]

3.2.3 问题讨论

通过数形结合,对平行线性质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要求学生动手,任意画两条平行线,并画一条与两条平行线相交的截线,引导学生寻找同位角并通过运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学生通过度量得出“两条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结论,教师运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学生的猜想。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另外两条重要性质。

3.2.4 诠释与研究

教师总结平行线性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参考文献:

[1]徐素娟.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2).

[2]钟振权.数学新课程中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3).

[3]王炼.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课堂特征的案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范文6

案例教学在20世纪20年代以来因其独特的互动性与多元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是职业技能领域培养的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后来也逐渐地在教育学领域中所运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和交流等,交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1]。

师范生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区别于其他综合类高校的一个显著特点。案例教学在高师音教专业中对培养师范生适应音乐教育实习和满足将来进行的音乐教学工作需要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一、案例教学是连系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桥梁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实验对基础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思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是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协调衔接好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的关系,如何能够使高师的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毕业后能更好地为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服务,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通过案例教学搭建起连系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有关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现状的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在高等院校学习期间,即可对将要接触的基础音乐教育实际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及时调整音乐教育学习方式和策略,以适应未来的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及教学工作的需要。例如,在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中通过对“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的优秀教学案例获奖案例进行分析,师范生能够获得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信息,是帮助师范生了解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现状的有利渠道。

二、案例教学是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相互联系的有效方式

笔者在师范生实习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师范生在中小学校实习中感到:“站在音乐课堂中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设计一堂音乐课,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如何管理好学生”,出现不能将在高校中所学的音乐教育理论如何运用到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造成了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脱轨”的现象。而案例教学是一种对实际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它从鲜活的案例出发,要求学生综合已经拥有的经验和相关的理论与原理,对案例进行具体的实践实例的诊断与分析,最终形成结论或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2]。例如,笔者在音乐教育学课堂中讲到音乐教学方法的理论知识时,通过借助“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中《永远的莫扎特》这一优秀教学案例,要求师范生仔细观察并分析授课教师的设计理念与意图,研究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师范生学习音乐教育的兴趣

笔者身为高师音乐院校音乐教育学的教师,在课程讲授中感到师范生学习音乐教育积极主动性严重欠缺,缺乏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音乐院校的大部分师范生在其主观态度上偏重于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于音乐教育理论的学习主观认识上比较欠缺,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主要是以专业技能练习为主,缺乏音乐教育学习的兴趣。 通过采取案例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甚至可以模仿教学案例中教师的上课方式,深入到案例中体验教学实践,使师范生对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真正掌握形成的自我实现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师范生在参与案例教学过程中与同学、教师产生思维碰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有效提高师范生学习音乐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案例教学是培养师范生音乐教育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音乐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是对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师范生毕业后具有基本的音乐教学能力和音乐专业知识,还要求师范生必须具备对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教学实践过程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进行音乐教育研究及音乐教学创新设计的能力。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师范生为主体,要求师范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际的音乐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从鲜活的教学案例出发,在综合已经拥有的音乐教学经验和相关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原理,对教学案例进行观察、分析、讨论与评价,最终形成结论或达到音乐教学锻炼能力的目的,在一系列的研究过程中全方位地激发师范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对师范生音乐教育及音乐教学实践研究能力的提高,因而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师范生来说,案例教学是培养师范生具备音乐教学研究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范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育硕士;教学方式

教育硕士是一种面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性质上不同,它以培养实务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1]。生物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面向生物教学基础教育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要求毕业生不仅懂得现代教育和生物教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还能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生物教学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满足生物教育硕士的求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述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亦称个案教学法,是指运用来自于实际和具有仿真性的案例,使学生进入教育案例和管理事件的情境中,通过对事件的诸方面因素的关系及发展过程的研究,提高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3]。该教学法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蓝德尔(Langdell)1870年首次提出,在20世纪20年代受到哈佛大学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Doham)的推广,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学特色。1984年,随着“世界案例教学法应用与研究学会”(WACRA)的成立,案例教学法在美国、英国、法国和挪威等西方国家高等教育中逐步占据主流地位,在法律、医学和师资培育等专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一般常用的举例说明,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自地深入案例,充分地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人翁[4]。因此,在生物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与“学者型”的教师转变[5]。

二、生物教育硕士课程建设中案例库的构建

精选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等相关因素,精选相应的教学案例。同时,精选的案例还应多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前沿,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遵循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等特点,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结合生物教育硕士培养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了一系列教学案例。

1

教学技能型案例

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6]。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多种媒体演示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技能等九项基本技能,单项教学技能的训练是生物教育硕士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7]。在构建此类型案例库时,我们首先收集了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生物教学技能大赛(如“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中的精彩比赛视频,然后按照技能类型进行剪辑、整理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的视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相应技能的基本概念、作用、使用策略方法和应用原则与要求等,以供相应章节的教学使用。

2

课堂教学型案例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有目标、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如何上好一堂生物课是生物教育硕士都必须学习并掌握的技能。这类案例的主要来源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的优质课视频,收集到资源后按不同类型的课型进行分类编号,包括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等,同样精心设计问题串,以供专项学习使用。

3

试题编写型案例

试题的设计关系着测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好的试题通常是通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的,能有效地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所以将具有参考价值的试题搬到课堂中,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学习到试题编制的过程与方法。试题编写型案例主要来源于历年高考试题和省级示范学校的月考试题,并结合具体的章节教学内容,设置了相应的问题。

4

实验操作型案例

中学实验操作能力主要表现在实验材料的选取、药品的配制、实验工具的操作及实验过程的处理等各方面。实验操作型案例的来源主要来自各高校真实的实验课堂实录,将影像文件或者图片文件进行整理归纳,然后寻找实验教学中的亮点与创新点,构建一系列探究活动,让生物教育硕士在掌握生物学实验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和实验动手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生物教育硕士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在具体的生物教育硕士课程教学中,通常按照以下的教学模式进行案例教学法(见下图):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流程

1

精选案例,创设情境

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精选合适的案例,本研究结合生物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构建了一系列教学案例,以供选择。随后,教师再结合案例材料,营造真实的冲突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把科学知识放在特定情境中教学,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获得系统性的知识,而非零乱分散的知识内容(施瓦布)[8]。

2

阅读案例,思考问题

这一阶段要求学习者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并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设身处地分析思考案例线索。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 运用所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 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手段。

3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分组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具体知识水平将学生进行分组,通常把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和任务,组织学习讨论,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造一个“整体参与、充分民主、鼓励竞争”的开放式课堂,力保讨论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9]。

4

班级讨论,分析总结

本环节是小组讨论的延伸,由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全班同学对小组或者个人遗留的有争议或者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摆到全班同学面前共同思考讨论,得出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全班讨论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辨与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合作中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营造出一个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

5

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在案例教学总结与评价的环节中教师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环节与重要信息,深刻地与学生讨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亮点。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一点极其重要。对讨论过程中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肯定;对发表独到见地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暴露的典型思维(正确或者错误)予以客观评价,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中提高思维能力。在鼓励思考、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寻找最佳方案,让学生逐步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从各个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10]。第二,对案例本身蕴藏的道理进行总结与评价,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深入的思考、分析、解决的能力,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思维。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思考等多种参与性方式,使学生主动的体验学习的乐趣,主动的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但案例教学法在生物教育硕士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 还存在诸如教学模式的创新等问题亟待解决,希望在随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邬志辉,戴继天,唐德先.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01).

Mary Selke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Practitioners Masters Degree. European Journal,2001.

靳玉新.案例教学原理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工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育研究,2000(07).

吴黛舒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探析教育研究,2006(06).

张从容高校实践教学实施策略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8(04):76―78.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8―206.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范文8

[关键词]西部 校本研究 农村 中小学 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028-04

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是一个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教育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教师,教师是教育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力量和主要参与者,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他们工作在教育第一线,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推手。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教学的成效,关系到学校能否为社会培养出思想品德高尚、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技能熟练、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教师的专业要持续发展,就要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寻找各种条件和机遇,探索发展的途径。西部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使用于教育的经费受到限制,这给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教师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研究,走自我发展的道路。开展校本研究,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能推动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不断往前发展。

一、校本研究的含义

所谓的校本,源自英语的“school-base”,意思是“以学校为根本”或“以学校为基础”。20世纪初,欧美的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探索解决学校教育实际中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改革从最初一些学校的“小打小闹”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校本研究指以学校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基础,以学校主要负责人、教学人员为研究主体力量,针对学校存在的各种教育教学具体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其主要含义涉及for school(为了学校)、in school(在学校中)及based on school(基于学校)等三个层面。“为了学校”,指的是研究的目的旨在解决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课程改革中所碰到的问题和挑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校与教师的双重发展。“改进”是校本研究的主要特征,研究既要解决学校和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各类问题,也要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校本研究的问题一般不涉及宏观问题,而是涉及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强调具体问题的解决,把具体问题的解决放在首位。强调从具体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把决策和理论体现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修正、补充和完善。“在学校中”指学校自身的问题由学校的人解决,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构成解决问题的主体力量,他们组成研究共同体,分析研究问题的原因,寻求问题解决的渠道。学校领导和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体验和观察研究活动的变化情况,以实践的方式检验理论、方案、计划的效度。“基于学校”的意思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切都以解决学校的问题为核心,围绕学校具体问题开展,“组织的各种培训、开展的各种研究、设计的各门课程等,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的种种潜力,让学校的资源能被充分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力释放得更彻底”。(许伟等,2009:34-35)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自身存在问题的研究,是一种以学校管理者、教师为研究核心力量,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的研究。其目的是改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发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以学校的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为研究主体力量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校本研究的以学校和教师问题为研究基础的教育研究模式有着与专业研究工作者的教育科学研究不同的本质和特征。

二、校本研究对教师发展的促进

教师发展也称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所从事的学科及其相关专业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方面的发展,即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成长过程。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界加大了对教师发展问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成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话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中小学教师开展课程改革所需的素质已不再是传统上学历层次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获取,而是教学能力与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实现的是由“教学型”到“教学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问题解决的一种校级课题研究活动,对促使学校问题的解决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一)促使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施能力

“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包括教学监控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方法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师激励评价能力、分析反馈能力,等等。”(贺永旺等,2011:15)校本研究的过程是教师反思、研究和总结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提高的过程。在研究中教师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按新一轮课改要求,用新的理念和理论观点审视、评价和分析自己教学行为,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

(二)促使教师学习新理论,以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校本研究要求教师带着有关案例问题,深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先进的理论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的理论学习旨在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学习的目的比较明确,学习愿望强烈,往往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研究学习,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成效。

(三)促使教师研究解决问题,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校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教学实际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论文及课题研究材料的撰写,这些工作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论文是教育教学案例研究成果最好的表现形式,课题研究材料是教育教学案例的一种升华,案例研究能给论文和课题研究提供翔实的材料。校本研究使教师把教育教学行为与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育教学做到有机结合,促使教师拓宽研究的思路,开阔研究的视野,扩大研究的渠道,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解析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构成要素包括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反思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评价能力及交往能力等,核心要素是教学实施能力。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大都位于偏僻的乡镇,办学经费紧缺,教育发展困难,教学实施能力和教育研究的能力整体不高。不少教师教学思想保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安于现状。面对新课改,教学方法简单,没有创新精神。教学手段落后,无法较好地利用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能效。他们不写论文,不做课题研究,不知什么是科研,也不知道要研究什么。总体说来,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体现在施教能力、反思和研究能力、技术手段运用能力等方面。

(一)教学能力整体不高

教师的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教学选择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校教师受办学经费的限制,个人专业长期得不到发展,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主要表现为:教学选择能力不高,教学设计能力低下,教学实施能力不足,教学评价能力不强,教学创新能力不够。教师教学选择能力不高指的是在选择用于教学的资源时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选择教学的目标、合适的教材、有用的资料、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设计能力低下指教师不能根据选择的资源及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创设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采用有效的策略,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教学实施能力不足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没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不高,缺乏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沟通能力,缺乏课堂协调能力和指导学生的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不强指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有限,评价方法较为简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够客观和恰当。教学创新能力不够指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保守,教学没能体现新课改要求,热衷使用老的方法,采用 “灌输式”、“教条式”等方式教学。

(二)反思和研究能力不足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能力。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精神较弱,不少教师的反思限于教育教学问题,方式较为简单。邓泽军教授做的调查发现,“53.7%的教师在遇到教育问题时趋向于与同事讨论,而查阅书籍报刊以及自己摸索这种内省式反思方式仅占14.4%和3.5%。”(邓泽军,2013:40-41)大多数教师不做教育教学研究,缺乏科研成果。邓泽军教授的调查还表明, “从未发表过论文和著作的教师比例占到了49.4%,其中38.8%的教师写过论文但未发表。”(邓泽军,2013:40-41)

(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不强

西部农村学校由于信息技术建设起步较晚,硬件设施配套不足,很多学校只配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极低,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意识比较淡薄,有效运用能力普遍偏低,难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邓泽军教授的调查表明,“西部农村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电教设备的较少,仅占调查总人数的27.9%,而不太会用、从来不用、很少使用及学校没有的比例则高达54.5%。” (邓泽军,2013:41-42)

四、开展校本研究的策略

西部中小学教师能力现状不能令人满意,需要通过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小课题研究等研究方式,梳理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难题,从中寻找有价值的研究论题,探究问题解决的路径,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促进自身发展。开展基于本校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使自身专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研究的方向和合适的研究方式。

(一)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把教育行动与教育研究结合起来的一项研究活动,可以用“观察”、“反思”和“运用”等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研究的特点包括“为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和“由行动者研究”三个方面。“为行动研究”指的是研究的目的旨在解决教学的实践者及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建构新的学术理论,其具有实用性和即时性。“在行动中研究”指的是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研究的环境就是研究者即教师所处的教育教学工作环境;研究过程就是研究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研究者行动的表现。“由行动者研究”指的是研究的主体力量是在一线工作的教师,不是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研究的问题是学校特有的问题,属于个案研究。研究结果是解决问题,在小范围内有效,不值得推广运用。教师是行动研究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面临许多问题,应认真梳理,从中选择研究的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是:发现问题 (确定问题)、分析问题 (界定并诊断问题的初步原因)、拟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与实施计划、检验措施的有效性、依据效果修正原始计划、整理研究成果。行动研究能使教师能自觉地从事研究,培养教师感知问题的敏锐性,增强教师对学生需求的关注,随时收集资料并思考其意义,发展其在教育活动情景中分析、反思和决策的能力。

(二)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事件中发掘隐含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教育的本质与规律。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研究者既是教育教学事件的叙述者,又是事件的记述者。如果叙述的内容是叙述者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那么这样的教育叙事研究就可以被看作是叙事行动研究。这种研究方式旨在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者只是教育教学事件的叙述者,而事件的记述者由其他教师或教育研究者承担。这种研究方式常被专职的教育研究者所采用,通常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从教师的叙述中,或从教师所提供的资料(如备课本或工作日志)中分析和归纳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解释或揭示教育教学的规律。叙事研究的过程通常是:确定所探究教育现象之中的研究问题―选择研究个体―搜集故事,建构现场文本―编码并重新讲述故事―确定个体故事包含的主题或类属―撰写研究文本,确认与评估研究。

(三)教学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case)指的是已发生的、真实的、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包含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教学案例则是对教学活动中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教学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和分析,其一般是课堂教学发生的真实故事,是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困惑所做的真实记录。其内涵包含五个层次:1.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不是虚构的。案例的撰写者为当事人或者直接的旁观者,其亲历事件的发生过程。2.所描述的事件或情境中包含有矛盾冲突和普遍性的疑难问题。3.反映的问题必须是典型性与普遍性问题。4.案例所描述的事件以及所反映的主题能给人们带来思考,给其他教师带来借鉴。5.案例的叙事性。案例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出来,或以理论逻辑的方式将事件概括出来。教学案例的结构: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

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教学中的某一现象即教学案例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讨论、查阅文献等分析和研究,以一定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是教师提升教学成效的一种方式,在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他人的教育教学进行剖析,也可以以“当事人”的身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享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析诊断问题并寻求对策,自觉调整、改进、完善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案例研究的步骤是:明确案例主题―精心设计―进入教学―反思教学―撰写案例―形成案例。

(四)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属于校级课题研究的范畴,与“学术派”的教育理论层面研究不同,它“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可以直接被应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并取得实效”(徐世贵等,2011:25)。小课题的显著特点是研究的范围小,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短,用于研究的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其研究的问题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在教学实践遇到的,可以是某个单元、某个环节的问题,也可以是某些现象、案例。课题的研究形式多样化,可以申报立项,也可以不申报立项。研究的内容和时间自主,研究什么、何时研究、如何研究由教师自主决定。研究的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小组行为。研究的问题源于实践,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指导具体教学实践。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反思自身教学行为,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对各种疑惑进行研究。

小课题的研究方案:问题现状―成因解析―研究目的、内容与对象―研究时间―采取措施―成果预测―研究成员。

五、结束语

教育要发展,其根在改革。改革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力,没有改革,教育的发展就会停滞。教师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力量,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方面遇到不少困难,应在现有有限的条件下,树立教育科研意识,根据新一轮课改要求,立足本校问题实际,开展校本研究,以科研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施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推动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

[ 参 考 文 献 ]

[1]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许伟,胡庆芳,等.校本培训创新:青年教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 贺永旺,等.提升教师教学实施能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范文9

关键词:撰写意义 如何撰写 经验总结 案例型

一、论文撰写的目的及意义

从教师来讲是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能力的需要。教育科研能加速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要实现好这一转化就必须走教育科研这条充满挑战和智慧的道路。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如果你想让教师上课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从学校来讲:这是增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的需要。教育科研能造就名师,可以创造名校。

从学生来讲:学生是教育论文的直接受益者。我们教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大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或者是对教材教法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运用到实践中去,直接得益的首先是自己所教的学生。

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方法

(一)经验总结型教育论文的撰写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是中小学教师和领导最常写的一种教育论文,它将在教育(包括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实践中,获得的一些成功的做法、体会、认识或教训,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使之成为条理化的理论性总结。

(二)案例型教育论文的撰写

1.案例型教育论文的类型

案例型专业论文,其关键词是案例,主要包括:课题实践案例、教育叙事案例、说课案例、课例评析案例、教育教学片断反思、课题活动心得体会、教改感悟、问题探讨、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等。

2.案例型专业论文的格式与写法

案例型专业论文的表现形式体现为多样性,写作格式也很灵活,经过罗列、归纳、整合,我们分类来看:

(1)课题实践案例的写作格式:可以参照调查报告或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格式

进行。

(2)教育叙事案例=背景+事件叙述+反思评述。

(3)课例评析案例=课例+评析。

(4)教育教学片断反思=片断+反思(归入3)。

(5)课题活动体会=活动+体会(举例:《换一种方式来教育》)。

(6)教改感悟=一两个鲜活的小故事+一段感悟总结。

(7)问题探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8)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教育现象引发较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找出有普遍意义,反映本质问题的话题。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范文10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药学;专业学位;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5(a)-0136-04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case method in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DENG Youcai LI Xiaohui LIN Yongyao LI Jin ZHOU Xing

College of Pharmacy,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is cultivating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withstrong capac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to becompetent for drug production, use, circulation, supervision and service. Different from 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 class design for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to solve practical issues. In order to integrate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under limited teaching conditions, hot topic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were introducedin class forguiding the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by themselves via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pharmaceutical theories. This teaching method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degree and applicableabilit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practice, which indicated that teaching case method is a good way for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Key words] Teaching case method;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Teaching model

2010年起教育部新增学硕士专业学位,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于药学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完善了我国药学人才培养体系[1]。传统的药学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科研型人才为主,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则为培养应用型的药学人才为主,其培养目标是以药学职业实践为导向,培养具有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3]。然而,由于我国药学专业学位设置较晚,在教学方法、方式与模式方面仍整体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适应现代化药学的发展需求,其课程设置仍面临诸多改进的方面[3-4]。特别是在现有教学条件下,探索一条连接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有效纽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则十分重要[5-7]。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引入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基于所学的知识与资料背景就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操作,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8-12]。为探索案例教学法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组以新型药物递送系统课程为中心,引入药剂学领域中的热点案例,在案例分析、讨论与总结等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理论应用、问题分析、语言交流及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现将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及应用情况陈述如下,为广大药剂学教育工作者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时作参考。

1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1 启发式教学思路

传统的药学理论课教学大多是教师讲解式的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导致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教学效果较低。而通过在传统的讲解法中穿插与理论知识具体应用相关的案例教学,则可增强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和总结所学理论知识的具体含义、适用范围等,从而促进学生对于药学中各项基本理论的理解深度[12-13]。案例教学法将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互动式教学方式,强调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师生双方的互动性。不仅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是促进了其对所学知识的可实践转化性。这将进一步促进学生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而培养了其开拓性思维。

1.2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理论教学在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缺乏关注。而药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药学人才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突出的问题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法可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引进实际案例将药品设计、研发、生产与流通等药学上下游活动真实生动的呈现于课堂。而将分析问题与研究对策的空间交由学生,根据案例中所描述的情景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中的情形进行分析判断[13-15]。这将有助于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进行升华,同时增强学生对药学理论学习的兴趣。

1.3 有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案例教学法最早应用于管理学的教学中。据报道,哈佛商学院采用案例教学法后,学生毕业后最多经半年实习即可快速进入企业管理者的角色中,这显示出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应用人才中的突出优势[16]。应用型药学人才必须在文献学、药学、管理学与统计学等方面具有综合型素质,并融合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药学各专业的多学科知识。在实际案例中往往涵盖了多学科的内容,需要学生融合所学的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辨别与融合,从而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并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而在学生自行对实际案例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同时,还涉及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写作、决策、理解、协调、沟通、管理、说服与演讲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药学专业应用人才。

1.4 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于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调整[17-18]。为上好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教师在课前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药学发展动态与理论课要求,从文献、新闻、科研实践与药企车间等多个渠道挑选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并提前对学生可能发散的多个领域进行知识与背景的补充[19];在课间,教师工作更具挑战性,需要随时跟踪学生的发散思维,结合不同学生的思维与反应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获得知识。整个过程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远远超过传统的理论教学,从而在挑战中助推教师素质的提高[14]。

2 案例教学法在药学课程的开展

2.1 案例准备与展示

首先,教师应在相应章节的理论课前2周开始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所学理论课程和药学最新发展前沿遴选并撰写3个合适的教学案例,并于理论课开始前一周将案例内容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投票选择出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作为课堂上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案例,其余2个案例作为选修案例,课后讨论。在确定主要案例后,在课堂开始前3 d提出学生预习案例的要求。

在正式的案例教学中,教师把精选的案例通过纸质材料、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案例情景去探讨问题,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融合贯通,或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引导。另外,课前教师还应根据案例与所涉及的理论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探索与运用理论知识,让学生在生动的案例情景中,去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发现案例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2 案例讨论与对策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对案例理解后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精华部分。在案例讨论后,教师将学生按3人小M进行分配,提出若干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多学科内容对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分析与讨论。在实际开展中,分析与讨论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小组讨论、资料查询与集体讨论等多种方式。在学生讨论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名代表对该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陈述与总结,并在陈述后适当的添加全班讨论与辩论的内容。教师在此期间加以引导与启发,使学生在案例讨论中互相启迪、摩擦火花。

2.3 案例的总结点评

学生与教师互为课堂的主体与主导,在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解析并提出对策后,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此外,教师应对学生讨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教会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包容其他意见,在综合大家的方案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以助于其分析和解决未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涉及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药剂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药剂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案例示例

3.1 选题来源

资料来源于公开文献与FDA数据库:

①2006年9月美国辉瑞公司曾首次推出了吸入型胰岛素Exubera。

②2007年10月吸入型胰岛素Exubera在上市1年后惨淡的推出了市场。

③2014年6月27日,MannKind公司研发的新型超速效吸入型餐时胰岛素制剂Afrezza被美国FDA批准上市[19]。

3.2 内容摘要

2014年6月27日,MannKind公司研发的新型超速效吸入型餐时胰岛素制剂Afrezza被美国FDA批准上市。这是自2007年辉瑞公司撤市以来,又一次在吸入性胰岛素制剂方面的重大尝试。相对于皮下注射胰岛素,Afrezza为新一代吸入型超速效人胰岛素,以非侵入性给药方式为亮点,满足了部分需要餐前胰岛素而又不愿意进行皮下注射的患者的需求,不仅和传统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疗效相当,并且具有模仿生理浓度的优势。然而,Afrezza目前在市场上的表现仍举步维艰[20-21]。本案例将通过探讨吸入型胰岛素制剂的发展与潜力,使学员可以充分认识剂型设计和开发的重要性,提高对剂型设计时所需注意事项的理解,可以获得一次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剂型设计理论,解决吸入型胰岛素制剂困境的机会。

3.3 预习问题

①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使用现状?

②胰岛素临床使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③吸入型胰岛素制剂失败的原因及其改善方向?

④你认为胰岛素未来的制剂发展方向是什么?

3.4 本案例的针对性

本案例基于对目前药学领域中最热门、最具争议的胰岛素吸入给药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在实际的热点问题中引导研究生自主总结胰岛素吸入给药的优势和缺陷,自主分析胰岛素吸入给药走进困境的内在原因,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胰岛素吸入给药困境的新思路。从而让研究生从实际问题中更加深刻理解剂型与药动、药效和安全性的关系,剂型与经济效益,以及剂型与患者依从性的关系;同时增强研究生在未来实践中面对新型剂型设计时对药动、药效、安全性、药物经济学和患者依从性等多方面因素时,通过综合衡量最终选择合理剂型设计的能力。

4 教学效果评估

4.1 学生参与课程讨论的积极性提高

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对于新型药物递送系统课程的热情。在案例选择上,学生们积极查询资料,相互讨论,在投票中表现出对药剂领域热点案例的关注。同时,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已对案例内容熟记于心,并已查询和了解大量的案例背景相关知识,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学生们争先发言,热烈讨论,课堂气氛良好。此外,通过学习兴趣提升度、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方法满意度等项目做调查问卷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对案例课兴趣浓厚,知识掌握程度高,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非常满意。

4.2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案例教学法关注于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后,发现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课程结束后学生提交的综述写作中,相比于以往传统教学法的学生,学生在寻找药剂学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在分析该领域发展的前景与困难中均体现出更强的逻辑与总结能力。部分独特的见解令教员们普遍感觉到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高的积极价值;另一方面,在企业见习期间,学生主动的发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受到企方导师的一致好评。

4.3 案例教学法的不足及注意事项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需为学生讨论提供大量课时。这与有限的课堂时间形成了矛盾,在课堂上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意见与问题。其次,对于案例教学法而言,参与的学生与教师均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教师需要按照课程需要在课前查询大量资料、思考问题来设计案例,保证案例的新颖性、真实性、代表性与理论相关性,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要兼顾案例的理论意义。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自身在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在药学相关学科与研究背景方面具有深厚的知识积淀与热点跟踪。对于课堂中而言,不同于传统教学法以讲授为主,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与发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讲,还要听学生讲;不仅要自主分析问题,还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为保证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有效性,应将案例教学中案例准备到总结等多个环节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如学生讨论与交流的制度化、案例编写与质量评价的规范化以及相关奖惩机制等。此外,为保证教学质量,也应对案例教学的开展进行适当的教学控制与质量规范,但应注意控制的尺度与方式,以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教师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引导与监督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应成为教学准备中对重点关注的难点。

5 小结

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是以药学职业实践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多学科交叉专业知识,并具有分析与解决药物生产、使用、流通、监管、服务等各环节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3]。药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其基本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则是药学理论知识的来源与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的讲授,而无法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关系。在理论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正好在课堂教学中为实践与理论连接了一条纽带,相当于实践推演;而在实践过程中,借鉴经典案例的经验则相当于理论形象化后的理论指导,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效联系。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药学各领域热点问题的案例教学,系统的引入有针对性、贴近时代和生活的药物案例,作为一种联系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桥梁,进而在案例分析中体现药学研发、生产等实践中的问题,在案例对策中反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促进以应用型药学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袁小量,刘强,陈玉文.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5(2):142.

[2] 龚受基.对药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2,40(13):200-201.

[3] 徐蓉,李伟,李晓波,等.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问题的探讨与思考[J].药学教育,2011,27(5):1-4.

[4] 刘水冰,杨奇,王东光.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0):75-78.

[5] 胡晋红,汪玲,何珂,等.以专业学位发展为基点构思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 14(6):401-405.

[6] 刘耀,邱学文,夏培元.关于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6,27(6):851-853.

[7] 章登飞.谈药学专业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23-124.

[8] 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7-11.

[9] 邓月仙,宝,刘文宝.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62-764.

[10] 董世芬,张硕峰,吴金英,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151-152.

[11] 来丽娜,郑王巧,郭春花.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0,12(2):149-151.

[12] 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7-11.

[13] 曾碧映,陈畅乾,唐元兢,等.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2):91-92.

[14] 李春艳,王莺燕,刘丹,等.案例教学法结合PBL模式在医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36):126-128.

[15] 祁秀玲,陈俊荣,,等.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44-145.

[16] 杨群.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优点及存在问题[J].考试周刊,2009(35):187-189.

[17] 张志强.教师素质是决定“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1(2):47-48.

[18] 卢明东,孙维建,柯将琼,等.基于标准病例的CBL教学法在普外科见习教学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2):130-132,137.

[19] 林水森,郭幼红,许嵘.校企合作下高职药物化学案例教学控制的实施[J].海峡药学,2015(2):228-230.

[20] 李玉红.吸入型胰岛素新制剂:Afrezza[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6(2):81-85.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范文11

摘 要: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能否实现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改变研究生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式教学,真实、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改变刻板的和缺乏想像力的教学方式,而且还能唤起研究生对篮球理论课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勇气,并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来,从而培养和锻炼研究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研究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新时期篮球专业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篮球教学;篮球专业理论;案例教学法;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2―0224―03

体育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在不断的训练、比赛和管理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特殊“案例”和事件。往往这些案例和事件并在其后有着不同的背景和发生路径,自然就产生不同的具有特殊意义结果,会给人以不同的启示。运用这些不同的案例,对研究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高层人才进行具有启发意味的教学,就会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研究生篮球理论课上运用“案例”教学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探索活动。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法学和经济学领域内已是运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方法。早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就已经这些领域内运用“案例”教学,井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对某件事件的了解、分析和讨论,进而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研究生教学是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的学习。在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后,通过特别的教育方法,以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经过对“案例”教学法的学习和了解,发现用典型的“案例”来进行特别的学习,剖析案例背后所隐藏的问题,了解事件的真相,可以达到提高研究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满足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需要。

为此,在研究生篮球专项理论课中实行部分内容的“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手段,真实、客观、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改变刻板的、没有朝气的和缺乏想像力的教学方式,而且还能唤起研究生对篮球理论课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勇气,并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来,从而培养和锻炼研究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法 本文采用实验法对2004级篮球专业研究生进行部分内容的两轮案例教学,对其常规教学和“案例”教学效果来进行检验。

1.2 问卷调查法 本文对常规和“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法,以得到本文所需要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思维能力等。本文发放了28份调查问卷,回收28份,回收率为100%(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为了填充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缩小它们之间的巨大差距,人们开始考虑运用特殊的事件和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作为一个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剖析,从解剖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这个教学方法表现出如下的特点:

1)更大地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由于案例教学是用那些真实、生动、鲜活的事例,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与课堂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会主动开动脑筋,引发思路。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的出发点是剖析一件件不同的事件,从这些事件中感悟不同的道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产生互动。这种教学不但只是教师在讲授,而是教师和学生在进行交流、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分析问题,使得课堂的教学是在一种互动的情景下进行。

4)案例教学的形式是集体合作而非个体单干为主。在案例教学中,同学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合作,进行讨论和研究。

5)案例教学是从事件的背后进行反思,强调的是批判,从中领悟,拒绝教条。

2.2 高层次篮球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上对于高层次的篮球理论课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往往是对研究生进行新一轮的基础理论的灌输。了解案例教学的特点之后,更为有信心进行一些教学改革。

高层次的课程主要是指学完本科后,进入研究生学习的理论课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对知识的掌握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了解更高的理论知识,更深一层的实践问题。要完成这些任务,实施案例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

对于研究生的学习仅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在高层次的学习中需要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在案例教学中,学习是通过讨论、分析的方式进行,从这个过程中,研究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才华。案例教学为研究生发挥才华提供了平台。

2.3 “案例”教学的操作模式

2.3.1 编写“案例”范文 首先对要成为“案例”的事件文字的描述,编写成一范文。这样的范文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标题:案例应该有标题,要借助标题反映事件的主题或形貌。一般地说案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事件作为标题,即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二是用主题作为标题,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分离出来倌为案例的标题。这两种定标题的方式都是可行的,也各有千秋,前者展示的事件,吸引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后者反映的主题,能使学生把握事件要说明的是什么。

引言: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主要描述以下事件的大致情景,引言既可以使学生或读者对案例的主题有些大致的了解,同时引言还可以起到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学生有一种学习或阅凄上的心理准备。

背景:案例中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的,是依托一定的背景的,在案例的叙述中,对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案例中问题解决的方法得当与否的分析、评判都离不开背景。背景的叙述可分为两个部分,即:间接背景和直接背景。所谓,间接背景是指与事件相关联但关系程度并不直接的背景。所谓,直接背景是指直接导引事件发生与事件关系甚为密切的背景。在直接背景与间接背景的描述上,一般描述间接背景在前,粗略写;而描述直接背景在后,详细写。

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在论述中,需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展示案例的核心问题。

问题的解决:问题发现以后,解决问题就成为重要的一环。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的描述,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

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等。这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案例教学的主体,切忌把解决问题简单化、表面化。案例这种教学法之所以与其它教学法不同,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于它对事实记叙得十分详细,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描述得非常细致。

2.3.2 集体阅读“案例” 为了使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整个过程,就要阅读范文。应该把事件的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有一个比较详尽的描述。

2.3.3 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有,问题解决中有那些利弊得失?问题解决中还发现存在哪些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新的问题?问题解决中有哪些体会、启示等。

2.3.4 教师点评 为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讨论中和结束后,教师应做适当的点评。点要到位,而不要过透,评要到理,而不要多,适当的留有余地,达到启发的目的。

2.4 篮球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初步成效

2.4.1 篮球案例示例 题目:《令人不可思议的25.5 s》

――记2002年亚运会中国男篮与韩国男篮争夺本届亚运会冠军的最后25 s。

引言:中国篮球运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经过几代篮球人的努力中国男、女篮已经冲出亚洲,多次取得亚运会和亚洲锦标赛的冠军,应该说在亚洲中国篮球可以称霸天下。特别是中国男篮,自从有了姚明,在亚洲的各类比赛中,男篮的这块金牌应该是囊中之物。

然而,在2002年的亚运会上却演绎了一场令人不可思议的比赛。

背景:2002年亚运会中国男篮与韩国男篮争夺冠军之战,这是一场决定谁是亚洲男篮霸主的比赛,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作为有小巨人姚明的中国队,从势力上说应该略强于对手。多年对阵也是中国队胜多负少。在心理上,中国男篮由于有了姚明已经在心理上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再加上有胡卫东、刘玉栋等老将辅佐,全队上下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外界和球迷也看好中国队胜。

综观中、韩两国男篮比赛的全过程,客观地讲两队在比赛中都较好地发挥出各自的水平和特点,中国男篮应该说发挥得更好一点,在比赛中中国队虽然领先不多,但――直处于领先地位。当距全场比赛结束只剩25.5 s时,中国男篮领先对手7分,按常规讲中国男篮已经稳操胜卷,亚运会的桂冠即将戴在中国男篮小伙子们的头上。

然而,就在这仅有的25s之中,就演绎出篮球战例史上少见的一幕。战局瞬间突变,优势转瞬即失。

此时,出人意外的是,韩国队发前场界外球,中国队员还没有找到自己应该防守的队员,韩国队员趁机空切上篮得2分,此时时间只过去1.5 s。

又是出乎意外,中国队在端线掷界外球,球一传出就被对手抢断,并将球传到三分线外的队员,该队员接球后即投篮命中3分,此时时间只过去3 s。

还是出乎意外,中国队再次端线掷界外球,而对手犯规,中国队获得两次罚篮。此时,时间又过去了4 s,距全场比赛结束还剩17 s,中国队还领先2分并获得两次罚球的机会。可是中国队两次罚球都没中,而且篮板球还被韩国队获得,这又给了韩国队反败为胜的机会。韩国队利用这仅有的17,组织了一次有效的进攻,当全场比赛只剩2 s时将球投中,时间已到,比赛平局。加时赛时中国队负于韩国队。

问题:为什么在短短的25 s,中国队出现如此多的错误?这件事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感悟到什么东西。

2.4.2 “案例”教学的效果 从试验的结果可以充分证明,案例教学在高层次的理论上有着明显的效果(表2)。其表现在:

2.4.2.1 “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和教师一起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分析作为案例的事件,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听讲者变成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从课后的效果来看,90%的同学认为案例教学使他们积极参与到问题分析与讨论中来。认为案例式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与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并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想像性,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取长补短、教学互补、教学共长之目的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研究生的教学中。

2.4.2.2 “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从实验的结果看,完全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大多数的同学认为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表2)。

在现代的教育中,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应体现在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对知识的重复和灌辖。而案例式教学正是充分利用篮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的某些特殊事件作为案例教材,利用案例教学形式来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提供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平台。与此同时,在发表自己观点和意见的同时也培养了研究生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4.2.3 采用“案例”式教学提高了理论课的欢迎程度 在对学生进行的课后调查表明,97%的学生欢迎在今后的篮球专项理论课中更多地运用“案例”教学的形式。这说明案例式教学能够被研究生所接受,并希望在今后的篮球专项理论课中更多的采用“案例”式教学(表2)。

2.4.2.4 “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实施“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被调查人中有93%的人认为案例教学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项调查显示案例教学能够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更容易接受(表2)。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个事件的实际情景描述,通过对事件产生、发展的历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认识事物,培养思维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产生互动,以集体合作而非个体单干为主等特点。

3)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发言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说明“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学生欢迎和认同、是可行的。

3.2 建议 为了不断地提高研究生总体素质水平,应善于观察并抓住在日常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形成一个个很好的“案例”,然后在讲课中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范文12

关键词:语文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程式要诀

现代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学课程是中文师范专业学生一门重要课程。在语文教育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教育活动能力进行培养,进而提高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信心,和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力。近年来,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使得语文教育学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语文教育学中,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在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程式要诀进行探讨,十分重要。

1对案例法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案例”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案例,就是一个具体的事件,在这个具体的事件中,含有详细的问题和教学情境。案例具有的主要条件有:①问题:教学案例中是一定要包含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只是对一个事件的单纯叙述,那么只能称其为事件,而不是案例;②选择事件要具有典型性: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所选择的事件需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只有利用典型的事件,才能够对某一道理进行反应,进而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③在语文教育学教学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必须是真是发生的事件,而不能是老师主管随机捏造的故事,只有真是的案例采具有说服力,才能让他人信服。一个教学案例所包括的三个重要条件如上,那么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研读,就是要对案例中的问题和事件进行分析,教师对案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就能在课堂上准确的使用案例,也就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指导,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因此,语文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育学老师对案例的掌握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努力掌握案例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能够引出案例中的额问题,进而对案例中的背景及教学观点进行研究,调动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对案例进行整体设计,需要针对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规划与设计,将案例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常规的课堂设计之间存在不同。案例教学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将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材料,并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笔者在对语文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法教学应用其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要对教学案例的类型进行确立。语文教育学的课程教育中,要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评审,教师将案例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学生讲解,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析与决策,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案例的具体内容,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优势会存在教师无法控制的现象,如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主题,导致教学质量显著下降。故而,在语文教育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教师提出了有关案例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种:(1)教学案例中的重要问题种类有哪些?(2)案例中老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哪些?(3)你又怎样的应对措施?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努力发挥案例教学的引导作用

在语文教育学教学的过程中,将案例法教学应用其中,能够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对案例进行研讨,是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还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研讨作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措施进行探讨。2.1建立高效的学习小组。在语文教育学中,学生要对所选的案例进行有效的探讨,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小组件的交流,进而有效保证了小组的学习质量。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对小组人员进行安排,保证小组成员中的能力、性格和性别平均,组间能力相当。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观点能够充分融合,并让每个小组的观点不断完善和成熟。2.2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控制。在语文教育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行强调,但是如案例阅读时间果过分强调二者之间的互动,就会使教学节奏变得异常混乱。因此,需要教师准确的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学生阅读案例时间和研讨案例的时间),这就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将案例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2.3重视教师的辅助作用。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语文教育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教学工作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需要找出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分析结果和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避免出现个别学生“垄断”发言的局面产生。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语文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案例法教学应用在语文教育学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语文素养,为语文师范专业学生的日后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语文教学人才。

作者:李伟 单位: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范蓓蕾.案例法与语文教育学教学方法变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