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专业论文

档案专业论文

时间:2022-10-05 11:05:49

档案专业论文

档案专业论文范文1

【摘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大力提高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品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档案学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总之,政治理论知识扎实,档案专业知识深厚,科学文化知识广博,是一个档案专业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档案政治品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

档案管理工作是由档案、必要的物质条件、档案专业人员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人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要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既要具备良好的政治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又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当前档案事业的规模日益扩大,档案内容日益丰富,档案信息载体日益多样化,档案管理现代化逐步推广,对档案提供利用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使之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势在必行[1]。

1档案专业人员的政治素质

1.1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维护档案真实和历史真实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档案工作的政治性、服务性,决定了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此外还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品德素质。档案专业人员的政治品德素质是指政治态度、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它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大力倡导和坚持立档为公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的真实面貌,满腔热情的为社会各个方面提供档案服务,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对自己从事职业执著的追求,始终以旺盛的精力、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档案专业和其他各种事业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使档案专业人员有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决心。

1.1.2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档案专业人员的责任心就在于把党和国家的宝贵文化财富自觉的管理好、利用好、维护好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实事求是、严守国家机密”等工作作风和思想道德情操都来源于档案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

1.1.3要有勇于创新精神。树立勇于创新的进取心,才能使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大胆开拓,勇于尝试,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改善档案管理条件,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1.2档案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档案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根据一般社会道德结合档案工作职业特点提出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是职业道德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1.2.1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热心服务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对象和工作手段决定了它本身是一项服务性、条件性很强的工作。而档案工作与其他服务性工作的不同在于它不能通过服务对象直接产生效益,而是通过服务对象利用档案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体现。不为名利、勤奋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周到的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档案专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1.2.2尊重档案,尊重历史档案职业道德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维护档案和历史事实的原貌,既不能任意篡改和歪曲档案的内容和特征,也不允许主观臆断随心所欲的鉴别档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据实立档,据实用档,尊重历史,忠于职守,维护党和国家档案的历史真实面貌,同一切篡改档案、歪曲历史的行为作斗争。

1.2.3遵纪守法,严守党和国家秘密由于档案工作是不同于其他服务性工作,档案工作者对于利用者不能“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必须克服主观随意性,按照法律和工作纪律的要求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当前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都在日益扩大,外事活动不断增加,这给国外敌对势力窃取我国的高科技技术提供了可乘之机。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必需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保密习惯,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确保档案在政治上的安全。

1.2.4工作作风要严谨细致档案工作是一项科技性、服务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繁琐的工作,它要求我们在区分全宗、分类立卷、编目、鉴定、确定保管期限、汇编、注释档案内容、利用档案咨询及信息反馈等各个工作环节中,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2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

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指的是一个档案专业人员从事本职工作应该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面。一般的说,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2.1政治理论知识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和思想,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指南。档案专业人员只有努力学习,掌握并正确运用马列主义、思想,才能确定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科学的探索、总结档案工作的规律,保证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2.2档案学知识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档案学知识,具有较全面扎实的实践技能。档案学理论来源于档案工作实践,档案工作实践又迫切需要档案学理论的指导。档案专业人员要了解和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一方面,档案是一种知识载体,档案专业人员要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就要熟悉档案的内容,掌握档案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另一方面,档案专业人员在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编研、提供利用中始终贯穿着分析、研究、综合、判断等各种科学的研究活动。档案专业人员只有熟悉和掌握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档案专业人员应重点学习、掌握《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文书学》、《档案分类学》、《档案目录学》。这是档案专业人员必学具备的专业知识。

2.3相关科学文化知识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作面广,知识门类繁多,特别是在各门学科相互渗透的今天,仅有档案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比较全面系统的文史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胜任档案工作。

2.3.1掌握文史知识。语言文字与档案管理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搞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晓历史,才能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的熟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书写水平也很重要,因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2.3.2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档案专业人员应有重点的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贸、法律知识。

2.3.3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复印、缩微、音像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2.3.4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知识。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扩大,档案专业人员掌握和熟悉一门或多门外语知识,以确保外文资料的管理与开发利用的顺利进行。

2.3.5掌握宣传知识。改革开放的形势强烈要求档案专业人员走出“馆堂”,面向社会。档案部门要借助各种媒介宣传档案工作,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档案专业与其他相邻专业的渗透与联合,培养自己的信息编研、开发能力,成为能够胜任“办公文秘—档案管理—信息开发一体化管理多面手”,并逐步使档案管理工作从经验型的手工操作模式向现代型的技术操作模式转变[3]。综上所述,政治理论知识扎实,档案专业知识深厚,科学文化知识广博,是一个档案专业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

3档案人员的身体素质

档案专业论文范文2

>>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 我国科技前沿领域博士学位论文概况分析  对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电子文件保护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我国档案学硕博学位论文研究热点透视 2001—2010年我国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被引频次统计分析 2008年~2012年我国高校档案学研究生统计分析 我国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调查分析 从博士学位论文看我国近年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 我国首批武术博士学位论文在沪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的总结与思考 我国档案学教育论文计量分析 我校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的实践与探索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计量分析与思考 近十年中国旅游类博士学位论文分析与展望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生物学类)获奖的要领剖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计量分析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校际与省际分布特征分析 2006-2011年比较方法在我国档案学研究中的应用统计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9]蒋冠.政府信息公开目标取向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10]候卫真.论政府信息化取向与信息能力构建[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11]谭必勇.政府信息资源的目录控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8.

[12]王少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7.

[13]邵华.档案学的逻辑起点与学科建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4.

[14]高大伟.档案学的元问题及可能的形而上[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1.

[15]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5.

[16]蔡梦玲,高俊宽.从档案学硕博招生看档案学研究的发展走向[J].档案学通讯,2014,04:21-26.

[17]胡莹.档案学视野下的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4.

档案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档案学;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7-141-04

课程体系,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由包含某一方面教育内容的课程相互组合构成的有机系统。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是为了实现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而构建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档案学专业能否为我国的档案事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构建课程体系的方向和灵魂,也是一个专业存在的基础。其次,分析学科内容,建立学科内容体系。学科体系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关键所在,是课程体系的骨架。再次,以学科体系为基础,设置具体课程。最后,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也不例外。

一、档案学学科体系的现状分析及体系重构

(一)档案学学科体系现状分析

对于档案学的学科体系,虽然档案界有所争论,但公认度比较高的是冯惠玲、张辑哲的分法。他们将档案学学科体系分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学应用理论、档案史学、档案应用技术和档案学交叉与边缘性学科研究等五个部分。其中,档案学基础理论包括档案学原理、档案术语、档案法规、比较档案学等;档案史学包括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事业史、档案学史等;档案学应用理论包括档案事业管理、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档案文献编纂等;档案应用技术包括档案保护技术、档案缩微复制技术、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等;档案学交叉与边缘性学科研究包括记录信息管理、文件管理、档案社会学、档案心理学等。

这一学科体系为档案学学术研究划分了层次,指明了研究方向,有利于档案学进行有条不紊的学科建设;同时,它也为现有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搭建了内容框架,最底层的支流学科基本上每个对应一门课程。但是,笔者认为,以上学科体系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把档案法规和比较档案学归人档案学基础理论之下是比较牵强的。档案法规的存在依据是为了给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秩序,即“维系之道的道之维系”。研究档案法规的价值在于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档案法规及其实施方式。’档案法规的研究要借鉴档案学和法学的相关理论,因为,要制定出科学的档案法规,一方面要不违背档案的本质属性和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要合乎法理。所以,档案法规是以档案学基础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它本身并不属于档案学基础理论。比较档案学是以比较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充其量也只能算作一种研究方法,怎么能归入档案学基础理论呢?而且,这种研究方法既可以运用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又可以运用到应用理论的研究,还可以运用到其他方面的研究,所以,把它归入档案学基础理论是很牵强的。其次,这一学科体系的建立更多的意义在于,为档案学学术研究进行整体规划以促进学科发展,带有很强的学术性,而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完全面向学术的,更多的是面向档案事业或档案工作的某一方面,以这一学科体系为框架建立起来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难免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在学科体系与培养目标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课程体系发生混乱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二)档案学学科体系的重构

经过上述分析,笔者将档案学学科内容归纳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档案技术、信息法规与政策、档案与历史文化等五个方向。其中,档案学基础理论涉及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档案管理包括传统的档案室管理和档案馆管理以及电子文件管理等;信息资源管理包括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档案知识管理等;档案技术包括传统的档案保护技术、缩微复制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以及电子文件环境下的系统设计、技术鉴定等相关技术等;信息法规与政策除了研究档案法规政策,还涉及普遍的信息法规政策;档案与历史文化涉及档案事业史、档案与历史研究、档案与其他方面的学术研究的关系,以及档案的文化缔构功能等。这就是一个面向培养目标的学科体系:

二、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的现状分析

按照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文科专业目录,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培养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从当前的理论及实践情况来看,这一培养目标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当时确立的培养目标在今天看来已经显得过时

对人才需求方来说,单纯的信息资料保管者和被动服务者的价值越来越小,不是说这项工作不再重要,相反,在信息社会中这项工作的价值只会越来越大,而是说传统的信息工作者(包括传统的档案工作者)的传统业务工作被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档案工作者的角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档案学界而言,界内学者或第一线的工作者也意识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档案工作及档案工作者带来的冲击。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果档案工作者固守传统的工作方式、不去转变观念锐意进取的话,那么,他们将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在这种外来压力推动下,一些档案学者一方面对以往的理论实践进行反思,另一方面不断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理论,比如在电子文件管理中。反思了以往的来源原则,提出了新来源观;反思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文件连续体理论;反思了职能鉴定论和双重价值鉴定论,提出了文件宏观鉴定论,甚至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档案工作方式和理念的“后保管范式”。同时,借鉴了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不断拓展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积极转变角色,倡导变被动的信息提供者为主动的知识服务者,主张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打造新的档案工作方式。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人才需求方和人才培养方的价值取向都发生了转变,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过时了。

2.这一培养目标过于笼统,缺乏指向性

诚然,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工作是档案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但同时也可以是其他相近学科的培养方向,如图书馆学、情报学。而且,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工作也不是档案学的唯一使命,档案学的使命不仅仅在于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现时的业务活动提供信息保障,还在于维系整个社会的记忆、参与社会文化的构建以及学术研究活动。这个培养目标的着眼点应该是微观层面的档案室工作,而忽视了整个宏观层面的’当案事业。即便把信息服务及信息管理工作作为培养目标,也没有明确指出是什么样的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工作,是传统的资料整理者,还是现代化的知识提供者。

(二)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在现有的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的机制可以大致概括为:对档案学学科内容进行细分——划分支流学科——把支流学科设为课程。这样设置好课程之后,为了突出重点,同时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档案学专业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层次划分,如表1所示。

表1为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这是一个三层结构的课程体系,基本上可以作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表1的第一列的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其次为专业指导性选修课,再次为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显然,专业必修课是档案学的主干课程和社会上能力需求强的课程,如Ⅶ程序设计和档案微机管理,应该是档案学的精华所在;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相较于专业必修课,多为档案学的支流学科和相近学科;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为档案学的相关学科和社会上能力需求较弱的学科。对每一类课程的课时、师资投入也是按照层次区分的,由内向外依次递减。这样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之后,再以学分制来保证学生对每一类课程都修满一定的数量,并达到一定的质量。

这样的课程体系有一定的优势。第一,层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机制有利于突出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档案学理论、技能,又掌握一定的相关性知识,培养出通用型的档案专业人才,满足档案工作的要求。第二,这种层次式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档案学所处的学科环境,有利于档案学广泛汲取营养,促进自身学科发展。.但是,这种课程体系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割裂了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如计算机绘图是科技档案管理学的辅助学科,却被分散到两个不同层级的课程类型中;同属于技术类型的课程被分散在三类课程类型中;档案法规与信息法学联系密切却相隔极远;等等。诸如此类的做法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零碎混乱,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培养。第二,课程分布凌乱,不同类型、不同方向的课程杂糅在一起,使得学生难以进行有意识的选择,难以有针对性地培养能力。多数档案学专业的学生选课是盲目的、被动的,或者说,仅仅为了修满学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三,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的又一个后果是,对档案学每一个方面的学习、研究都难以深入。比如,档案管理技术方面的课程包括很多方面,有程序设计、档案管理软件、网站建设、计算机管理等,但涉及的相关技术只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档案工作中遇到的某些技术性问题而抓取了相关学科的一些现成方法,并没有与档案管理的相关理论切实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浅尝辄止、“两张皮”的感觉。又如,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这几门管理性质的课程,在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犹如“鹤立鸡群”,虽然理论上认为管理学与档案学有密切关系,但在实际课程中,管理学的思想仍然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档案学中。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第四,过分轻视档案与历史文化方面的课程。课程体系中涉及历史文化方面的课程有中国档案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文化概论、档案与文化、档案文献编纂学、社会学概论,其中主干课程两门,其余均为任意性选修课程,投入的力量较少,而对档案业务管理方面的课程却很重视。这样容易造成档案学专业人才类型单一的问题,不利于学科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档案事业使命的充分实现。

三、信息化背景下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的完善

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的灵魂,因此,要想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就必须科学地规定培养目标。完善档案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1.增强培养目标的适时性

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社会生活中任何一个部门的信息化都要靠信息技术的支撑,档案工作自然也不例外,档案工作者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仅仅作为“故纸堆”的看守者和整理者,必须要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档案工作信息化要求把信息技术和谐地融人档案工作中,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出色的档案人员应该有能力根据组织的文档管理特点自行设计文档管理系统、建设档案网站。这应该成为信息化背景下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

2.增强培养目标的系统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培养目标应该是由多个分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这样才能有步骤地实现整体目标,同时这也是由档案学学科内容的多方向性决定的。每一个分目标都有明确的指向性,对应学科内容的某一个方向,这样就提高了实现目标的可操作性。基于上述分析,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总目标,培养档案事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人才;分目标1,掌握文档系统开发、档案网站建设、档案系统网络建设等系统的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分目标2,掌握信息法规、政策的一般理论以及档案法规政策的特色理论,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引导及法制规范;分目标3,掌握与档案及档案工作相关的历史文化理论、社会学理论,培养档案界的文化建构者;分目标4,掌握档案室文档管理理论及档案馆档案管理理论,能够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分目标5,掌握信息资源管理及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能够整合各类型信息资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二)课程体系的重构

在梳理学科内容、明确培养目标、分析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就顺理成章了。表2为笔者对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结果。

表2中第一行的课程为档案学基础理论(专业英语除外,但因其具有通用性,故列入其中),以基础理论为核心分出五个方向,其中的课程为该方向所开设的课程。

(三)实现课程体系的保障

要保证课程体系的实现,必须从资源和制度两个方面人手。只有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开设相应的课程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只有具备合理的教学制度,才能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

与课程体系相关的教学资源有很多种,大体可归为两类,即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包括教学空间、设备、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软件资源包括师资、教材、课件、教学方法等。硬件资源是课程体系的基础资源,而软件资源则是决定课程体系质量的关键资源;在软件资源中,师资资源又是一切资源中的核心资源。与课程体系的实现相关的教学制度有学分制和评审制。学分制适用的对象是学生,主要是引导或规定学生修习某些方面的课程,并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以是否达到学分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知识能力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评审制的适用对象是教学人员,通过设置一系列量化或非量化的评审标准来衡量教学人员的科研教学水平,促进师资质量的提高,进而保证相关课程的质量。基于资源和制度两个方面的考量,档案学专业要保证课程体系的实现,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1.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各方向的平衡

由于硬件资源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变性不大,因此,这里重点论述软件资源的整合。从表2的课程分布情况来看,档案管理和档案技术方向课程数量最多,其他三个方向的课程数量都较少,研究的热度也不及档案管理和档案技术方向。这说明,当前的课程体系还是注重培养档案管理方面的人才。这种不平衡不利于档案学专业的整体发展,应适当增加信息法规政策、档案与历史文化、信息资源管理方向的课程。另外,档案管理和档案技术方向的课程很杂乱,应加以整合。比如,把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整合在一起,把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整合在一起。在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按方向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应该设立面向各方向的专业教学小组,并由各方向的权威科研教学人员组织档案学专业的教材编写委员会,各专业小组研究选择适于本专业方向的教学方法。通过以师资资源为核心的资源整合,达到提高各个方向课程质量的目的。

2.改革当前的学分制,保证课程体系的实现

当前档案学专业的学分制适应于层次式的课程体系并保证其实现,如果不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改革旧有的学分制,新课程体系的实现是无法保证的。在明确了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方向性之后,应该以相应的学分制引导并规定学生按方向选课。具体来说,档案学基础理论为专业公共必修课,学生可选择一个主修方向,该方向中的课程均为必修课;另外,还需选择非主修方向中规定数量的辅修课程以开阔思维;最后,以是否符合学分结构和学分值来判断学生是否完成任务。

档案专业论文范文4

【摘要】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大力提高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品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档案学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总之,政治理论知识扎实,档案专业知识深厚,科学文化知识广博,是一个档案专业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 档案 政治品德 职业道德 专业知识

档案管理工作是由档案、必要的物质条件、档案专业人员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人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要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既要具备良好的政治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又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当前档案事业的规模日益扩大,档案内容日益丰富,档案信息载体日益多样化,档案管理现代化逐步推广,对档案提供利用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使之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势在必行[1]。

1 档案专业人员的政治素质

1.1 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 维护档案真实和历史真实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档案工作的政治性、服务性,决定了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此外还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品德素质。档案专业人员的政治品德素质是指政治态度、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它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大力倡导和坚持立档为公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的真实面貌,满腔热情的为社会各个方面提供档案服务,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1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对自己从事职业执著的追求,始终以旺盛的精力、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档案专业和其他各种事业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使档案专业人员有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决心。

1.1.2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档案专业人员的责任心就在于把党和国家的宝贵文化财富自觉的管理好、利用好、维护好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实事求是、严守国家机密”等工作作风和思想道德情操都来源于档案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

1.1.3 要有勇于创新精神。 树立勇于创新的进取心,才能使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大胆开拓,勇于尝试,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改善档案管理条件,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1.2 档案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档案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根据一般社会道德结合档案工作职业特点提出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是职业道德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1.2.1 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热心服务 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对象和工作手段决定了它本身是一项服务性、条件性很强的工作。而档案工作与其他服务性工作的不同在于它不能通过服务对象直接产生效益,而是通过服务对象利用档案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体现。不为名利、勤奋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周到的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档案专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1.2.2 尊重档案,尊重历史 档案职业道德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维护档案和历史事实的原貌,既不能任意篡改和歪曲档案的内容和特征,也不允许主观臆断随心所欲的鉴别档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据实立档,据实用档,尊重历史,忠于职守,维护党和国家档案的历史真实面貌,同一切篡改档案、歪曲历史的行为作斗争。

1.2.3 遵纪守法,严守党和国家秘密 由于档案工作是不同于其他服务性工作,档案工作者对于利用者不能“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必须克服主观随意性,按照法律和工作纪律的要求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当前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都在日益扩大,外事活动不断增加,这给国外敌对势力窃取我国的高科技技术提供了可乘之机。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必需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保密习惯,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确保档案在政治上的安全。

1.2.4 工作作风要严谨细致 档案工作是一项科技性、服务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繁琐的工作,它要求我们在区分全宗、分类立卷、编目、鉴定、确定保管期限、汇编、注释档案内容、利用档案咨询及信息反馈等各个工作环节中,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2 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

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指的是一个档案专业人员从事本职工作应该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面。一般的说,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2.1 政治理论知识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指南。档案专业人员只有努力学习,掌握并正确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确定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科学的探索、总结档案工作的规律,保证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2.2 档案学知识 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档案学知识,具有较全面扎实的实践技能。档案学理论来源于档案工作实践,档案工作实践又迫切需要档案学理论的指导。档案专业人员要了解和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一方面,档案是一种知识载体,档案专业人员要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就要熟悉档案的内容,掌握档案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另一方面,档案专业人员在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编研、提供利用中始终贯穿着分析、研究、综合、判断等各种科学的研究活动。档案专业人员只有熟悉和掌握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档案专业人员应重点学习、掌握《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文书学》、《档案分类学》、《档案目录学》。这是档案专业人员必学具备的专业知识。

2.3 相关科学文化知识 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作面广,知识门类繁多,特别是在各门学科相互渗透的今天,仅有档案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比较全面系统的文史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胜任档案工作。

2.3.1 掌握文史知识。语言文字与档案管理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搞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晓历史,才能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的熟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书写水平也很重要,因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2.3.2 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档案专业人员应有重点的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贸、法律知识。

2.3.3 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复印、缩微、音像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2.3.4 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知识。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扩大,档案专业人员掌握和熟悉一门或多门外语知识,以确保外文资料的管理与开发利用的顺利进行。

2.3.5 掌握宣传知识。改革开放的形势强烈要求档案专业人员走出“馆堂”,面向社会。档案部门要借助各种媒介宣传档案工作,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档案专业与其他相邻专业的渗透与联合,培养自己的信息编研、开发能力,成为能够胜任“办公文秘—档案管理—信息开发一体化管理多面手”,并逐步使档案管理工作从经验型的手工操作模式向现代型的技术操作模式转变[3]。综上所述,政治理论知识扎实,档案专业知识深厚,科学文化知识广博,是一个档案专业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

3 档案人员的身体素质

档案专业人员应当具有强健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档案管理工作要长期收集、加工、编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连续性,这些都决定了做档案工作要有一个适应紧张工作的精神状态,而良好的精神状态皆来自健康强壮的体魄。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与健康的身体密切相关。从档案工作目前的情况看,不仅有脑力劳动,也有大量的体力劳动,因此,在档案专业人员诸素质中,健康的身体素质应成为重要的一个条件。

综上所述,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这是由档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为了发展我国的档案事业,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

参 考 文 献

[1] 朱祥.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8,(5):145.

档案专业论文范文5

笔者从因特网上浏览了2000年来全国一部分省(直辖市)和市、地区、县以及某些专业系统的档案网站,对其刊登的关于档案继续教育的内容作了些简单的梳理。国内档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如下几大类: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

这部分内容是完全适应社会和档案工作发展需要的。由于档案工作在国家信息化系统中有一定的地位,档案部门必须紧跟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了落实国家档案局信息化建设纲要,各地、各系统的档案部门近年来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单位行政工作、业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在各单位形成和使用的文件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也日益显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快、更新快;为此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形势发展、满足工作需要。

二、国家及档案系统对档案工作的新标准与新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为了适应档案工作的发展以及满足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国家档案局了相关的标准与规章。而这些新的标准与规章既是以往教材中未曾包括的内容,又是在现实档案工作中必须遵守或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因此在档案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应该将它作为必学内容之一。

三、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

档案鉴定是档案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一个环节,因而档案价值鉴定也就成为我国档案学中一个具有较高难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管理理念也为档案工作所不断吸纳,档案工作信息化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而我国现有的传统意义的档案鉴定工作目标仅针对档案存毁,已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研究与探索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所需要的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在现实中一方面是档案工作者(主要是具有初级或中级职称的档案工作人员)面对大量的文件、档案很难仅以以往十分简略的《归档与不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来进行鉴定工作;另一方面是许多档案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对档案鉴定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不少专著与大量的论文,这些论著中有创意的观点应该到实际工作中去验证、有价值的内容应该推广。继续教育是这两者连接的桥梁,将档案鉴定理论研究成果通过继续教育的途径向档案专业人员介绍、推广。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作为档案干部继续教育的内容除上海市,在湖南、浙江、江苏等省和全国环保等系统均有采用。

四、档案工作新动态、发展趋向

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和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专业人员应该对影响档案工作发展的环境与各种因素有所认识与了解,更应该了解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前进方向、改进自己的工作、激发自觉的学习愿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五、与资格证、职称考试相关的内容

有些省市将与资格证、职称考试相关的内容也列入档案干部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

笔者曾先后给上海市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做过3个专题讲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介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介绍》、《档案鉴定新论》。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继续教育的内容从宏观方面看应该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新信息”,而在此前提下,具体的教学内容应做到:来源于实际需要、与实际工作关系紧密、能满足档案专业人员工作直接需要。超级秘书网

档案专业论文范文6

自从中国人民大学1982招收首届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以来,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截止于2010年底,在全国开设有档案学专业的32所高校中,共有24所高校招收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占70.5%。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大量非档案学专业背景的学生成为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众多跨专业学生的涌入在给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带来充足生源及多学科知识的交汇对档案专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其档案学知识背景的缺失也使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尚未引起充分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本文不揣浅薄,旨在抛砖引玉。

2我国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概况

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是指非档案学专业考生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成为档案学专业的研究生。为了解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客观情况,笔者选择四川大学、上海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辽宁大学、苏州大学、湘潭大学等10所高校作为样本,通过阅览网站的信息、电子邮箱联系等方式,获取了10所高校2009-2011年的招生总人数、跨专业人数等情况。

2.1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人数状况10所高校2009级、2010级、2011级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人数与总人数的具体情况见表1。

在表1的基础上,笔者分别统计了10所高校2009级、2010级、2011级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所占总人数的比例见表2。

由表1和表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从总体上看,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占总人数的比例较高,三年均超过了50%。2009年、2010年、2011年10所高校的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分别是80人、73人、74人,总人数分别为137人、143人、126人,所占比例则分别是 58.39%、51.05%、58.73%。

二是从个体上看,各个高校之间存表3

在较大差异。三年平均比例最高的达75.38%(安黴大学),最低的则为30%

(武汉大学),相差45.38%。其中,南京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的比例分别为42.11%、32.08%、31.03%、30%,均低于50%;安黴大学、山东大学、湘潭大学、辽宁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的比例分别是75.38%、72.97%、71.79%、71.67%、64.52%、56.52%,均高于50%。究其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所办专业水平、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招生规模等。如南京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的比例均低于50%,可能与它们地处我国最发达经济区域,就业前景看好,能较好留住自身本科生的同时,还较能吸引外校档案学专业本科生报考有很大关系;武汉大学为享有很好社会声誉的著名高校,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多年在全国排名第一,档案学专业水平也仅次于中国人民大学而位居第二,虽然位居中部地区,但仍能吸引大量档案学专业本科生报考,故比例较低。与此相对照的是,安黴大学、湘潭大学、辽宁大学均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档案学专业又具较高水准和较大影响,故比例较高。

2.2专业背景来源状况

经不全面了解,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十分广泛,横跨多个学科门类,如以安黴大学为例(见表3),其学科背景涉及管理学、法学、经济

学、工学、文学等5大门类,不过管理学背景的学生人数占跨专业总人数的58.82%,属大多数,与档案学属同一学科门类。

2.3跨专业报考动机分析

经调查分析发现,跨专业考生报考档案学的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内部因素来源于考生自身,主要有:一是档案学专业属冷门学科,学科内涵不高;报考人数较少,竞争程度较低,考取难度较小;就业不差,“性价比”较高。二是为了改变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这源自于一些考生高中阶段对大学专业不甚了解,所学本科专业或者没有报好,或者不感兴趣,希望通过考研找到自己认为更适合的专业。[3]三是部分考生结合档案学专业的特性,想通过档案学专业考取公务员。四是少部分考生喜欢档案学专业。外部因素是指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一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学历是提高竞争力的渠道之一,考生将档案专业作为跳板获得硕士学历;二是就业压力,为逃避就业而选择读档案专业研究生。档案学考研的难度相对较小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

3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析

3.1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

从培养现状来看,多数跨专业硕士生应当体现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应有的潜力也没有被真正的激发出来,个别研究生在三年的专业训练中甚至一直处于困惑、迷茫状态。[4]各高校对跨专业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采取的是“一视同仁”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在导师的选择上没有考虑跨专业因素,由于大部分导师只有单一学科背景,这就导致导师不能很好地帮助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发挥其原有知识结构的优势,更不能做好其他专业知识与档案知识的连接以及重组。不具差异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当前的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令人担忧。

3.2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为档案学科队伍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亦对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提出挑战。针对跨专业生源这一特殊群体的培养问题应采取的对应措施是几乎为零。下面从跨专业学生自身、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导师制度等方面讨论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3.2.1跨专业学生自身

从报考动机方面看,多数跨专业考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少数属跨专业调剂生,他们对档案学专业并不了解,使得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存在诸多障碍。档案学专业基础知识、思维能力以及档案实践能力的缺乏,使得这些跨学科背景的学生容易陷入迷茫状态。他们在课程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节奏,在学术交流讨论上无法与老师沟通,这些使得部分跨专业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自卑,并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态度,对研究有畏难情绪,甚至个别学生从心里抵触档案学科。

3.2.2培养目标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目前各高校将培养档案学学术型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如武汉大学就要求学生“具有独立从事研究、教学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注重学生“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档案学基础知识薄弱,要想建立完整而又科学的档案知识体系尚需多年的学习积累,他们较少有机会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就算参与,也只是负责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在当前的形势下,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要想成为档案学学术型人才困难相当大,脱离实际的培养目标使得他们陷入尴尬境地。

3.2.3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档案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各高校课程基本模块大致包含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个别高校(如辽宁大学)针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立专业补修课,总体上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缺乏实践教学课程或者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导致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欠缺档案工作的基本技能,不利于个人未来职业发展。各高校档案学专业课不尽相同,均带有浓厚的院系背景色彩。总的来说,档案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并不多'而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开放性要求程度更高,没有足够的选择空间,无法满足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及发挥跨学科优势。3.2.4导师制度

如今高校教师资源紧张使得一个档案学的硕士生导师一届带4?6个学生是较正常的事,精力所限,无法给跨专业研究生“开小灶”,以致面对跨专业研究生,许多导师在培养过程中表现得“力不从心”。同时,由于每一个导师不可能涉猎所有学科,只能在其专业领域内具有较深学术造诣,这样就无法帮助跨专业学生做好知识的连接与融合,甚至由于跨专业学生缺乏档案学基础知识,和导师之间的交流都存在障碍。

4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对策4.1正确自我定位、注重自主学习由于缺乏基本的档案学专业基础知识,缺乏专业思维能力,跨专业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跟不上,吃不下”的情况常常发生,对此,跨专业研究生一方面要积极调整学习心态,认清差距,科学地分析自我优势与劣势,克服消极、悲观的情绪,做好自我定位工作;另_方面就是注重自主学习,激发对档案学专业的学习热情,确定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比如在研究生刚入学阶段就自觉补习档案学专业基础知识。总之,在正确自我定位、注重自主学习的帮助下,跨专业研究生可以通过对专业基础知识的不断学习,结合跨专业优势,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研究能力,成为档案学专业优秀人才。

4.2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制定差异化培养方案针对跨专业研究生应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在毕业后实际从事的不是教学科研型工作,而是应用性工作,因此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上。差异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是指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就业或者读博),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方案,最终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或者学术型人才。既然是不同的培养目标,那他们的课程设置、导师培养方式、实践活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对于应用型学生,应设置较多的实践性课程,以来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走学术之路的学生就侧重培养其研究能力。如此的分流方案才有助于提高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4.3优化课程设置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是培养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重中之重,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金波认为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呈金字塔形状,[8]这种金字塔式的课程体系更适合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笔者认为:金字塔课程体系中“塔底”是工具类、方法论课程,这类课程目前开设的很少[9]。档案学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可以由以下课程组成:(1)管理研究方法,(2)信息检索技术与方法,(3)文献计量分析,(4)社会调查方法,(5)应用统计学;[1°]第二层开设一级学科相关的课程,以专业基础课的形式开设有关课程如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信息咨询等;第三层是档案学的专业课程,可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档案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的丰富化非常重要,这有利于学科研究多方向性;“塔顶”就是前沿性和跨学科性选修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可以了解各专业领域学术研究热点、专业研究新动向,帮助跨专业研究生拓展非档案专业领域的知识,帮助他们延伸自己本科专业领域知识。

在金字塔课程体系中还要补充的是教学实践环节,加强档案技能培训,才能更好地培养档案应用型人才。考虑到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在金字塔的第三层专门可以为跨专业学生开设专业补修课,如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文书学等课程。

4.4建立导师组

单凭一个导师的力量不足以帮助跨专业学生发挥他们的优势,不足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在档案学科中的定位,建立导师组是解决问题的较好办法。导师组可由2名高校老师和1~2名档案实践部门的专家组成,高校老师由一名档案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加上一名其他专业老师组成,其他专业老师是根据跨专业研究生自身特点而安排的,比如本科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配备一名研究信息管理的老师。小组内指导老师分工负责,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各自发挥自己的学术特长,互相配合,对研究生的学习进行集体指导。

4.5搭建学术交流、社会实践平台

要想培养高质量的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就必须有好的学术氛围、足够的实习平台。参加学术活动是研究生提高学术水平,产生创新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生学习的生活不能仅仅是课程学习、课程论文,加上几场学术报告会。学校应积极搭建供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平台,以便广泛展开各种学术交流,鼓励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多多参与档案领域及其他领域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平台可以是不同学科的专题讲座或者师生学术交流沙龙,也可以是供各专业研究生交流的网络论坛等。对于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不能仅限于本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应多参与跨学科学术论坛,寻找本专业与其他专业切合点。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使用学科,社会实践平台主要是为培养跨专业档案学研究生的档案工作技能服务的。高校应充分发挥研究生创新基地的作用,让研究生带着研究课题到档案工作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铺垫。

档案专业论文范文7

2011年底,国家档案局立足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战略高度,从国家层面对专业档案和专业档案工作给予了最新定位。主要是分两批下发了《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明确界定了100种国家专业档案,提出了专业档案工作的要求。其中,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将专业档案定位于“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指出了100种专业档案是为满足各项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必须建立的档案种类,并要求各专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把专业档案工作列为监管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对北京市专业档案工作的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在理论研究、制度建设、管理模式、保管空间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加强理论研究、推动专业档案制度建设、加快国家专业档案馆建设、加大对库房安全检查的力度等措施。

一、专业档案工作的基本现状

专业档案在档案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专业档案也呈现出新的特征,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对北京市专业档案工作的基本现状梳理如下:

(一)专业档案种类众多,资源极大丰富一是从种类上看,专业工作所涉领域较多,使得专业档案种类繁杂。目前,北京市的专业档案共计105种,分布在50余个专业主管机关和专业系统中。其中,一部分专业档案直接由市级专业主管机关统一管理,另一部分专业档案由市和区县两级机关管理,还有一部分专业档案则只在基层单位形成。二是从数量上看,专业档案数量巨大。专业档案数量与专业机关、系统、部门的工作职能、管理范围密切相关,与该系统或该单位的管理对象、工作事项一一对应。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专业档案数量约为2亿多卷(件),排架长度约2000公里。

(二)专业档案制度建设得到强化,管理愈加规范专业档案自身的特点,要求专业档案的管理必须要有符合专业特性的、统一的制度来进行约束。由于每项专业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在对其进行归档、管理、利用等工作中也会有较大差别。例如,在档案整理方面就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以“案件”形式整理,有的以“法人单位”形式整理,有的以“自然人”形式整理,有的以“项目”形式整理。近年来,从国家到北京市也都越来越重视专业档案制度建设,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专业部门联合或单独制发了一批专业档案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建设在规范专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制度建设的推动下,目前,北京市已经制发了50多个规范全行业系统的专业档案管理办法,理顺了专业档案管理体制,提出了管理要求,划定了归档范围,确定了保管期限,规定了整理方法,明确了归属流向。同时,一些专业主管机关还采取培训、达标验收、工作考核等方式,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力地促进了专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三)专业档案利用工作服务于民的作用更加突出一是涉及民生的专业档案数量众多。在《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的100种专业档案中共有48种直接涉及民生,北京市105种专业档案中,直接涉及民生的49种,将近半数。二是利用工作开放活跃。专业档案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或是公民到主管业务部门办理有关审批、登记、备案事项的真实记载,如社会保险档案、公证档案、婚姻登记档案等。这些专业档案对建设和谐社会、造福民众、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作用。

二、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理论研究滞后开展专业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滞后于实际管理工作。主要体现为:科研项目少、研究成果少、理论书籍少、发表文章少。由此造成了实际工作中专业档案概念不清晰、界定不明确、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例如,在名称上存在着“专业档案、专门档案、业务档案”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再如,档案虽然被列入了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但是按照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规定,各立档单位将形成的档案划入文书档案范畴来进行管理。

(二)专业档案制度建设有待加强专业档案有其自身特点,不能简单套用文书档案管理的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管理,因此,专业档案在收集、管理、利用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对规范专业档案工作尤为重要。目前,专业档案制度建设还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还有一些专业档案管理制度出台时间过早,内容趋于陈旧,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

(三)管理模式限制了专业档案的利用服务档案室是立档单位内部设置的集中管理本单位档案的专门机构,近年来随着专业档案的发展,档案室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专业档案发展的需要,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特别是“摊大饼”式的分散管理、分级管理模式,限制了专业档案的利用服务。档案室是机关内设机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是现行档案,主要供本机关和上级主管机关使用,不属于开放范围”。目前专业档案的利用情况更具开放性,多种专业档案的利用范围不仅限于本单位内部使用,上下级机关、纪检审计机关、公检法机关,甚至公民个人都可利用。由此可见,档案室的管理模式限制了专业档案利用服务的程度。此外,完备的专业档案工作需要建章立制、督导检查、鉴定销毁、信息化建设等,档案室的机构设置和有限的人员配备难以支撑起如此巨大的基础业务工作。

(四)档案库房严重不足,条件简陋,影响档案安全专业档案基数大,增速快,档案库房面积却十分有限,随着专业档案数量的增多,这一矛盾还将突出。一些单位档案保管压力大,不堪重负,只得将办公室改造成库房,或者在办公楼地下室存放档案,这样的库房先天条件不足,难以达到“八防”要求;还有一些单位甚至采取外包和托管形式,外租楼房、平房、仓库保管档案,两地办公,人档分离的现象给档案安全造成了巨大隐患。

三、加强专业档案工作建议

(一)加强专业档案管理理论研究,并指导管理实践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专业主管机关应及时总结多年来专业档案工作实践经验,针对专业档案管理的概念、特征、价值、作用等进行理论研究,不断丰富理论成果,以促进专业档案实际管理工作目标更明确,手段更清晰,作法更合理,效果更有效。

(二)以“全覆盖”为目标,大力开展专业档案制度建设以强化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出政策、出规划为核心,各专业主管部门出办法、出规定为延伸,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搭建起专业档案工作制度体系,在专业档案制度建设方面做到无盲点、无空白。在制定和修订各专业档案工作制度时,从管理体制、收集与归档、整理与保管、归属与流向、鉴定与销毁、利用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制度建设,保证专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三)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重点,以监督指导为抓手,加快北京市国家专业档案馆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统筹规划、科学设置并严格审批建立同级专业档案馆,明确规定档案接收范围,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分散”,北京市专业档案工作应该以此为目标,加强对国家专业档案馆的行政管理。一是依法确定北京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国家专业档案馆、企事业单位档案馆的设立及各自职责。对1992年出台的《北京市档案馆设置与布局方案》进行修改与调整,并着重在国家专业档案馆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并赋予应有地位。二是制定出台有关国家专业档案馆设立的审批标准,明确国家专业档案馆与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关系,科学把握好国家专业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范围,力争建设若干个符合要求的国家专业档案馆,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涵盖各级各类档案馆的档案馆群,确保国家档案资源的合理分布。三是进一步强化北京市专业档案工作,以监督指导全覆盖为手段,重点推进专业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工作。突出抓好“三项建设”,重点把控“三个环节”。“三项建设”即专业档案的制度建设、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三个环节”即专业档案的收集与归档、鉴定与销毁、归属与流向,不断丰富国家专业档案资源,不断提升全市专业档案工作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专业档案的服务效能。

档案专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素质工作职责

班主任对毕业生的评语、学校结论。在作四个结论时,要求求真防假,不溢美,不隐恶,实事求是;要求概括具体,不讲大话,优缺点分明,特长突出,结论明确不含糊,为用人单位提供对毕业生使用、培养发展的可靠依据。笔者曾发现,有的班主任喜欢搞一点论,对喜爱的学生溢美隐恶,对不喜欢的学生在评语中出现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的语句,甚至无优点可寻论文。有的班主任在评语中喜欢讲大话、空话,什么“高举”、“坚定”、“最最”等词语。对于这样的评价,学校在审核把关时,应推倒重来,对个别评价不妥当的,应由主管学生管理工作的校领导亲自把关修改、签章。对学校结论,要慎之又慎,对于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个别有专长、技能方面突出的学生,要在一般结论基础上,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于犯错误和不能毕业的学生,都做出慎重的签署。在作结论时,可遵循下列原则:自己认识了的错误从宽,固执己见、拒绝承认的从严;历史的从宽,现实的从严;结论从宽,批评和自我批评从严;已经改正了的从宽,重犯的从严;坚持不改的必须作结论。.严肃认真地做好毕业生资料的归档工作。毕业生资料归档是建档工作最后一个环节,关系到建档工作成败,也关系到用人单位对资料的使用和掌握。归档工作的具体程序是:第一,组建好建档工作队伍。成立建档工作机构,选拔办事认真、细心,有统计、书写专长,有教学管理经验的人组成,派专人负责,人数一般三至五人,不宜过多。因为建档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疏忽,不能出现错统、错登、错装、漏装现象。第二,做好成绩、奖惩的核实誊写工作。这项工作任务大,因为每个学生每学期的期评成绩要誊写到每个毕业生登记表的成绩栏里,每个学期的奖惩情况要誊写到奖惩栏里,这就要求建档工作人员要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作风正派,避免差错和失误。第三,对毕业生登记表里的四个结论逐个检查,检查的内容是:领是否审查,是否签字盖章,年月日是否按规定的要求书写。第四,整理、装订成册,填写卷内目录。把学生每学期的总结鉴定表、实习鉴定表、毕业生登记表、技术等级审批表、入学时的新生登记表、体检表、团员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等,按时间顺序一一整理,装订成册,填写卷内目录。第五,装袋,封口。装订成册的毕业生材料,装进每个学生的档案袋里,档案袋的名字一定和毕业生材料的名字相符,然后封口,盖封口章。综上,可见做好技校毕业生的建档工作是极其重要的,步骤也是十分复杂的。作为技校的档案工作者,在技校已经面向市场的情况下,要使劳动力更好地在社会让渡,就要重视技校毕业生的建档工作,不断提高建档工作的要求,要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为技工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作出新的贡献。

一、在高校档案馆建立专题馆员制度的必要性1.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高校对学科专业作了相应调整,一些专业得到加强,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应运而生,这就对高校档案馆信息服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建立档案馆专题馆员制度恰好可以满足档案文献信息服务的针对性、科学性要求。档案馆可以遴选具有丰富专业知识、较高信息专业水平,熟悉对口服务单位档案资源建设,能够有效提供信息服务的专题馆员,与用户建立直接联系,深入了解对口服务单位的档案利用需求,有的放矢,提供有针对性的对口服务。为了应对专题馆员制度的建立,档案馆的服务重心也要由一般服务向信息咨询服务转移,同时,专题档案馆员要深入教学科研、管理一线,紧密追踪教学、科研动向,多层次、全方位运用多种手段开发馆藏,在档案馆和各对口服务单位之间建立一个动态的、交互的信息服务模式,真正为教学、科研起到信息导航作用。2.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有利于提供个性化的档案利用服务。当今社会是充满了个性化特色的社会,高校档案馆也是一样,要想办出特色,必须想方设法提供个性化的档案信息利用服务,而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恰好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档案馆以“专题馆员”为纽带,在档案馆和各对口服务单位之间架起一座个性化的服务桥梁。专题馆员在掌握对口服务单位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动态的同时,针对服务单位的工作重点、难点和中心工作提供二次、三次文献编研资料,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3.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有利于档案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档案馆的自身发展需要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做支撑,近年来,高校档案馆的人才队伍已逐步出现了一批年轻化、专业化和高学历化的人才。这类人才恰好为专题馆员制度在高校档案馆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储备基础。专题馆员的工作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胜任的,这种制度对馆员的学历、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相应的信息检索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和积极主动服务的能力。这种人才实际上是一种知识型馆员,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追求职业发展前景的欲望,注重强调工作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注重团队协作、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换,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喜欢不断学习,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只有这种知识型人才,才能够适应专题馆员的发展要求。专题馆员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对口服务单位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利用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带动馆内其他同事参与到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之中,从而有效提升档案馆员工的整体素质。

二、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应具备的素质专题馆员一般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具备档案专业或信息管理专业学科背景,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驾轻就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能力和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好的计算机、外语运用能力,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提供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在具备这些基本素质的基础上,还应具备档案信息导航素质、档案信息挖掘素质和公共关系拓展素质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才能为档案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和谐统一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1.档案信息导航素质。面对庞杂、浩瀚的档案信息资源,高校档案用户总是感觉仅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素养获取档案信息,一般都难以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全面的、有效的档案信息资源。而档案馆专题馆员恰恰具有档案用户所不具备的优势,能够利用自身对档案库藏资源了如指掌的优势,帮助用户有选择地采集、存贮、组织、控制和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帮助用户在多样化的档案信息资源中快捷、准确、全面地获取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意识反映了人们对信息工作的性质、作用的认识程度,是关系到能否发挥信息能力的先决条件。随着高校教学、科研的迅猛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日益膨胀,要在各种堆积如山的档案信息资源中有效地获取、评估、开发、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有价值的信息中分辨出核心信息,必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而档案信息导航素质就是明确要求专题档案馆员要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和敏锐的信息洞察力,要善于捕捉、发现、挖掘和利用档案文献信息。只有具备档案信息导航素质,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口服务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2.档案信息挖掘素质。随着高校用户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层次化,用户对档案需求在综合性、适用性、有序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已不满足于对档案信息线索和数据的单纯获取,而是要求档案馆提供有深度的,对馆藏档案信息进行分析、筛选、编研之后的利用价值较大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只是提供简单的一次文献查询,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从各种档案信息资源中检索、挖掘出来的专题汇编、调研分析或者预测报告、决策参考等。这就要求档案专题馆员在熟悉对口服务单位档资源建设的基础上,从教学院系、职能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组织、分析、提炼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并将加工编研后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对口服务单位,有效实现专题馆员的职责。同时,随时掌握对口服务单位的工作进展动态和学术研究动态,组建相关的教学、科研专题数据库,对对口服务单位的主要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比、归纳和提炼,形成档案文献综述和文献评介,使庞杂的档案信息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最大限度地方便高校档案用户,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3.公共关系拓展素质。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档案馆的工作也要紧随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主动开发、拓展新的信息服务项目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拓宽档案工作的影响力,争取学校领导及各院系、职能部门对档案工作的更多支持。要做到这一点,专题馆员就要发挥比较大的作用,因为,他们不同于普通的馆员。专题馆员的身份给予了他们和各院系、职能部门交往的机会。作为档案馆与对口服务单位之间的桥梁,专题馆员必须建立与对口单位的紧密联系,和用户进行经常性的对话、交流,真诚地听取用户的意见和批评,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分析用户的需求,了解用户的心理,及时改进服务工作。

三、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的工作职责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以下几种:(1)建立档案馆主动了解用户需求的交流机制,专题馆员负责定期与对口服务单位进行固定的工作联系,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服务单位的沟通,诸如参加院系的相关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跟踪工作进展等。(2)负责搜集、鉴别和整理对口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并在档案馆网站上建立对口服务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专题信息。(3)协助对口服务单位进行教学、科研、行政事务等专题档案文献检索,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行政单位提供定期服务和决策参考服务。(4)为对口服务单位提供档案信息咨询服务,通过电话、电子邮件、面对面咨询等方式及时满足用户查询档案信息的需求。在档案馆网页上设立“专题馆员咨询园地”,公布专题馆员的个人联系信息,并借助网络技术,提供多种在线咨询服务。(5)提供用户利用档案的指导与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层次用户的培训活动,指导用户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经常向用户宣传推广档案馆的信息资源。专题馆员制度的建立需要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详尽的岗位职责、科学的考核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高校档案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实施该项制度。专题馆员制度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工作和毫不气馁地努力争取。笔者深信,高校档案馆只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推行该项制度,就一定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促进高校档案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谭浩娟.中外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比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

[2]韩翠峰“.学科馆员”制度的管理模式探析[J].甘肃科技,2005(11).

[3]祝玲娟.图书馆学科馆员现状及发展方向[J].图书馆管理与实践,2005(4).

档案专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素质工作职责

班主任对毕业生的评语、学校结论。在作四个结论时,要求求真防假,不溢美,不隐恶,实事求是;要求概括具体,不讲大话,优缺点分明,特长突出,结论明确不含糊,为用人单位提供对毕业生使用、培养发展的可靠依据。笔者曾发现,有的班主任喜欢搞一点论,对喜爱的学生溢美隐恶,对不喜欢的学生在评语中出现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的语句,甚至无优点可寻论文。有的班主任在评语中喜欢讲大话、空话,什么“高举”、“坚定”、“最最”等词语。对于这样的评价,学校在审核把关时,应推倒重来,对个别评价不妥当的,应由主管学生管理工作的校领导亲自把关修改、签章。对学校结论,要慎之又慎,对于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个别有专长、技能方面突出的学生,要在一般结论基础上,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于犯错误和不能毕业的学生,都做出慎重的签署。在作结论时,可遵循下列原则:自己认识了的错误从宽,固执己见、拒绝承认的从严;历史的从宽,现实的从严;结论从宽,批评和自我批评从严;已经改正了的从宽,重犯的从严;坚持不改的必须作结论。.严肃认真地做好毕业生资料的归档工作。毕业生资料归档是建档工作最后一个环节,关系到建档工作成败,也关系到用人单位对资料的使用和掌握。归档工作的具体程序是:第一,组建好建档工作队伍。成立建档工作机构,选拔办事认真、细心,有统计、书写专长,有教学管理经验的人组成,派专人负责,人数一般三至五人,不宜过多。因为建档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疏忽,不能出现错统、错登、错装、漏装现象。第二,做好成绩、奖惩的核实誊写工作。这项工作任务大,因为每个学生每学期的期评成绩要誊写到每个毕业生登记表的成绩栏里,每个学期的奖惩情况要誊写到奖惩栏里,这就要求建档工作人员要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作风正派,避免差错和失误。第三,对毕业生登记表里的四个结论逐个检查,检查的内容是:领是否审查,是否签字盖章,年月日是否按规定的要求书写。第四,整理、装订成册,填写卷内目录。把学生每学期的总结鉴定表、实习鉴定表、毕业生登记表、技术等级审批表、入学时的新生登记表、体检表、团员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等,按时间顺序一一整理,装订成册,填写卷内目录。第五,装袋,封口。装订成册的毕业生材料,装进每个学生的档案袋里,档案袋的名字一定和毕业生材料的名字相符,然后封口,盖封口章。综上,可见做好技校毕业生的建档工作是极其重要的,步骤也是十分复杂的。作为技校的档案工作者,在技校已经面向市场的情况下,要使劳动力更好地在社会让渡,就要重视技校毕业生的建档工作,不断提高建档工作的要求,要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为技工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作出新的贡献。

一、在高校档案馆建立专题馆员制度的必要性1.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高校对学科专业作了相应调整,一些专业得到加强,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应运而生,这就对高校档案馆信息服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建立档案馆专题馆员制度恰好可以满足档案文献信息服务的针对性、科学性要求。档案馆可以遴选具有丰富专业知识、较高信息专业水平,熟悉对口服务单位档案资源建设,能够有效提供信息服务的专题馆员,与用户建立直接联系,深入了解对口服务单位的档案利用需求,有的放矢,提供有针对性的对口服务。为了应对专题馆员制度的建立,档案馆的服务重心也要由一般服务向信息咨询服务转移,同时,专题档案馆员要深入教学科研、管理一线,紧密追踪教学、科研动向,多层次、全方位运用多种手段开发馆藏,在档案馆和各对口服务单位之间建立一个动态的、交互的信息服务模式,真正为教学、科研起到信息导航作用。2.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有利于提供个性化的档案利用服务。当今社会是充满了个性化特色的社会,高校档案馆也是一样,要想办出特色,必须想方设法提供个性化的档案信息利用服务,而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恰好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档案馆以“专题馆员”为纽带,在档案馆和各对口服务单位之间架起一座个性化的服务桥梁。专题馆员在掌握对口服务单位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动态的同时,针对服务单位的工作重点、难点和中心工作提供二次、三次文献编研资料,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3.建立专题馆员制度有利于档案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档案馆的自身发展需要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做支撑,近年来,高校档案馆的人才队伍已逐步出现了一批年轻化、专业化和高学历化的人才。这类人才恰好为专题馆员制度在高校档案馆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储备基础。专题馆员的工作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胜任的,这种制度对馆员的学历、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相应的信息检索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和积极主动服务的能力。这种人才实际上是一种知识型馆员,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追求职业发展前景的欲望,注重强调工作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注重团队协作、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换,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喜欢不断学习,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只有这种知识型人才,才能够适应专题馆员的发展要求。专题馆员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对口服务单位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利用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带动馆内其他同事参与到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之中,从而有效提升档案馆员工的整体素质。

二、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应具备的素质专题馆员一般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具备档案专业或信息管理专业学科背景,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驾轻就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能力和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好的计算机、外语运用能力,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提供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在具备这些基本素质的基础上,还应具备档案信息导航素质、档案信息挖掘素质和公共关系拓展素质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才能为档案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和谐统一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1.档案信息导航素质。面对庞杂、浩瀚的档案信息资源,高校档案用户总是感觉仅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素养获取档案信息,一般都难以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全面的、有效的档案信息资源。而档案馆专题馆员恰恰具有档案用户所不具备的优势,能够利用自身对档案库藏资源了如指掌的优势,帮助用户有选择地采集、存贮、组织、控制和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帮助用户在多样化的档案信息资源中快捷、准确、全面地获取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意识反映了人们对信息工作的性质、作用的认识程度,是关系到能否发挥信息能力的先决条件。随着高校教学、科研的迅猛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日益膨胀,要在各种堆积如山的档案信息资源中有效地获取、评估、开发、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有价值的信息中分辨出核心信息,必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而档案信息导航素质就是明确要求专题档案馆员要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和敏锐的信息洞察力,要善于捕捉、发现、挖掘和利用档案文献信息。只有具备档案信息导航素质,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口服务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2.档案信息挖掘素质。随着高校用户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层次化,用户对档案需求在综合性、适用性、有序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已不满足于对档案信息线索和数据的单纯获取,而是要求档案馆提供有深度的,对馆藏档案信息进行分析、筛选、编研之后的利用价值较大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只是提供简单的一次文献查询,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从各种档案信息资源中检索、挖掘出来的专题汇编、调研分析或者预测报告、决策参考等。这就要求档案专题馆员在熟悉对口服务单位档资源建设的基础上,从教学院系、职能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组织、分析、提炼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并将加工编研后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对口服务单位,有效实现专题馆员的职责。同时,随时掌握对口服务单位的工作进展动态和学术研究动态,组建相关的教学、科研专题数据库,对对口服务单位的主要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比、归纳和提炼,形成档案文献综述和文献评介,使庞杂的档案信息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最大限度地方便高校档案用户,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3.公共关系拓展素质。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档案馆的工作也要紧随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主动开发、拓展新的信息服务项目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拓宽档案工作的影响力,争取学校领导及各院系、职能部门对档案工作的更多支持。要做到这一点,专题馆员就要发挥比较大的作用,因为,他们不同于普通的馆员。专题馆员的身份给予了他们和各院系、职能部门交往的机会。作为档案馆与对口服务单位之间的桥梁,专题馆员必须建立与对口单位的紧密联系,和用户进行经常性的对话、交流,真诚地听取用户的意见和批评,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分析用户的需求,了解用户的心理,及时改进服务工作。

三、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的工作职责高校档案馆专题馆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以下几种:(1)建立档案馆主动了解用户需求的交流机制,专题馆员负责定期与对口服务单位进行固定的工作联系,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服务单位的沟通,诸如参加院系的相关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跟踪工作进展等。(2)负责搜集、鉴别和整理对口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并在档案馆网站上建立对口服务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专题信息。(3)协助对口服务单位进行教学、科研、行政事务等专题档案文献检索,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行政单位提供定期服务和决策参考服务。(4)为对口服务单位提供档案信息咨询服务,通过电话、电子邮件、面对面咨询等方式及时满足用户查询档案信息的需求。在档案馆网页上设立“专题馆员咨询园地”,公布专题馆员的个人联系信息,并借助网络技术,提供多种在线咨询服务。(5)提供用户利用档案的指导与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层次用户的培训活动,指导用户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经常向用户宣传推广档案馆的信息资源。专题馆员制度的建立需要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详尽的岗位职责、科学的考核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高校档案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实施该项制度。专题馆员制度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工作和毫不气馁地努力争取。笔者深信,高校档案馆只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推行该项制度,就一定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促进高校档案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谭浩娟.中外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比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

[2]韩翠峰“.学科馆员”制度的管理模式探析[J].甘肃科技,2005(11).

[3]祝玲娟.图书馆学科馆员现状及发展方向[J].图书馆管理与实践,2005(4).

档案专业论文范文10

关键词:档案的作用,档案管理,改善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档案是指学校从事党务、行政管理以及教育、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中等职业学校档案包括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财务档案、学生档案等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它具有原始性、客观真实性、信息性和知识存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1.中等职业学校档案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1.1学校档案工作是指运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学校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它是学校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反映和维护学校历史真实面貌、为教学服务、为学校经济建设服务、为学校管理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学校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日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等。档案管理业务的各个环节,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即档案基础工作和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档案基础工作为提供利用工作创造条件;提供利用工作则反映了档案基础工作的成果,同时也向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的作用

档案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它不仅记录了历史活动的事实经过,还记录了人们在各项活动中的思想发展、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及科学研究和文化艺术的创造成果。

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充分有效地开展档案工作,无论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掌握教育工作规律方面,还是在维护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合法权益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档案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计划和管理依据,有利于学校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档案可以作为学校各项工作查考的依据,有利于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三是利用档案为学校历史、理论研究和科技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教学科研事业服务;另外,在教育竞争激烈的今天,档案在扩大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争创教育品牌、促进学校发展、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论文参考网。

3.中等职业学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3.1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

从思想认识方面看,一部分同志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重教学、轻档案”的意识还存在,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中专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识不到档案对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总认为学校档案管理没必要要求得那么严格,甚至有人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有部分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也不够重视,对档案工作不理不问,将一些责任心不强、年龄偏大的人员安排在档案工作岗位上。上述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的思想认识,导致档案归档意识不强、档案证据不足,许多资料已经丢失,或者一时找不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最终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3.2档案管理方法陈旧落后

目前,中等专业学校档案工作的管理方法陈旧落后。文件立卷归档后不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加工、调整与编目。这样的管理模式,致使档案管理人员无暇顾及对某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开发利用,而且因管理方式落后,导致在查阅档案时候速度慢、准确率低。同时,很多中等专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工作上也只是“你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中等专业学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成为中等专业学校工作发展的关键。

3.3档案立卷工作不规范

档案立卷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领导机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收集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等相关内容不齐,没有形成完整的档案利用和管理体系,比如: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基础数据汇编、专题概要等。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录人不规范。对本单位自制档案资料的收集不齐,整理不规范,电子文档的挂接不全,特别是对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录入有些学校还未进行整理。

3.4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近几年,学校档案人员的学历、职称虽然都有明显提高,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档案技术人员却相当匮乏。学校档案人员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培训力度不够。档案人员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档案培训,尤其是档案保管技术专题的培训相当有限。这些原因都明显的制约了档案管理的专业性。

4.中等职业学校加强档案工作建设的途径

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主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工作,切不可等闲视之。论文参考网。搞好中专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件有利于科学育人。有利于科学管理,有利于后人且造福后代的大事,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领导重视是关键,要加大中专学校档案管理的检查与考核力度,配置专业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对管理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各中专学校要有专门的档案室或档案橱,学校也要把档案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责任负责制。

同时,确实提高和增强中专学校全体教职工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论文参考网。要认真学习国家《档案法》,在广大教职工中深入进行档案法律知识的普及学习与宣传,使学校领导干部和全体师教职工都普遍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扎扎实实搞好档案工作,建立严密的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按照《档案法》的要求规范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和管理,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档案专业论文范文11

一、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目前档案高等教育主要由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几个阶段组成。从教育目标来看,它们分别是为了培养操作型、综合型和研究型的人才,而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课程设置方面,专科和本科区别不大,理论知识学的很浅显,实际操作课程又都是浅尝辄止。新生入校,最开始接触到的都是专业基础课,如《档案学概论》、《中国档案事业史》、《档案管理学》等。这些课程理论性较强,趣味性不高,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后期《档案保护技术学》、《科技档案管理》、《档案编撰学》等课程,针对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相对要强一些,但是许多高校由于条件限制基本都只是以课堂教学的模式,实践机会很少,导致现在很多被认为是“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上往往茫然无措。《电子文件管理》、《档案计算机管理》等课程教材往往跟不上日益发展更新的专业操作技术,而档案专业到计算机化这一块跨度较大,知名的学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好的教材亦屈指可数。教材编写的周期需大幅度缩短,质量也有待提高。盲目的扩招,又使得研究生门槛大大降低,加之本身理论研究乏善可陈、实际操作鲜有创新,档案专业理论人才的质与量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二)档案学教育的专业性与宽口径之间的矛盾现在全国开办档案学高等教育的30余所高校中,大部分为了学生更好的就业开办了相当丰富的课程。除了档案学方面的基础课程及信息学、电子文件、专门档案等专业课程以外,还开设了图书馆学、秘书学、管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其实很多并没有系统深入的讲解,学生也没有认真的去学习,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意义并不很大。毕竟这些专业背景相对深厚,完全可以根绝学生的兴趣选修即可。档案学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相关专业档案门类众多,人事档案、金融档案、工程档案等各类科技档案种类丰富,想要学生高质量的学好这么庞大的课程,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实践。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把档案学真正当做一个管理学科来对待,从基本理论到实践操作到编撰研究,是有很深层次内涵的。在抓专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文化素质的教育,注重能力和个性培养,全面的实行因材施教。把教育的目标定位于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全面的档案管理研究人才。

(二)建立科学的课程设置首先对原有课程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和更新。对骨干课程要注意删除老化的内容,以新的研究成果补充,授课教师亦应多角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技术性课程比重应该增强,如档案保护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多多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然后专业课的比重要大大加强,尤其是本、专科教育,一般一星期一门课就两到四节,考试应付完毕就万事大吉,重要基础课程必须加大比重,增加课时及考试的难度与深度,让学生真正潜下心来学习研究。此外学生实习这一块应加强重视,校方应多多跟业务单位交流,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亦应该多多关注学生实习期间的业务操作情况,让学生第一次真正的在专业岗位上得到好的历练。

(三)完善教育结构目前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健全的教育结构,但是目前的结构完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也是档案专业生源紧张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认清社会对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当前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大多不是专业人员,因为目前我国的档案机构从事的大部分工作还是管理档案,而没有上升到档案开发利用的层次,对人员的要求不高,一般人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胜任。

(四)提高档案高等教育师资队伍质量目前高校档案师资队伍的主干大部分是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一批档案学者,传统的档案基础仍是主干课程。电子文件管理,档案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相对比较薄弱。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铺天盖地的今天,档案学高等教育也需要多多引进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才,以适应社会对新型档案专业人才的需要。

(五)加强校际合作和国际合作档案专业在全国来说是一个小专业,目前也只有30多所学校开设,力量单薄,要发展起来就必须加强合作。努力建立学术交流机制,分享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改变各自为政的现状。另外各专业还应该发扬“走出去”的战略,与国外的同行建立联系,学习国外的先进成果,使我国的档案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

作者:晏红莲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档案室

档案专业论文范文12

60年代来,我们刊物在曾三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指示、爱护下,在历任局长关怀、支持下,经过编辑部一任又一任正、副主编和一批又一批编辑人员辛勤劳作、苦心经营,杂志茁壮成长,版面逐渐扩充,从24页到48页、68页、92页,由16开报纸到大度16开铜版纸;栏目随档案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由最初的几个到二三十个;制作由黑白铅排铅印到激光照相胶印,最后实现了铜板全彩色印刷,紧紧跟上时代潮流;发行量由肘份增加到几万份。《中国档案》作为国家档案局的机关刊物,已成为我国档案界创刊最早、历史最长、发行量最大和有最大读者群、最具影响力的核心刊物。它肩负着历史使命,为全国广大档案工作者服务,为档案事业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指示、决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

杂志一直把宣传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档案工作的指示、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基本原则和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放在首位,及时、准确地档案领域的法规制度、工作标准。在1951~1965年间,杂志全文刊载了42件相关法规。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共中央和省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195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1959年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指示”等都及时在刊物上公布。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恢复、发展和改革全国档案工作和开放历史档案的重要批示、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也都及时在刊物上公布,并且陆续发表了有关的宣传解读文章和贯彻执行经验的报道,为全国档案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档案事业建设和依法治档工作。党和政府对档案工作的指示、方针政策,一经刊物发表,立即与广大读者见面,得到贯彻落实,这是发文件、开会议难以比拟的。刊物是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有力工具。

二、传达国家档案局的重要指令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指导全国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杂志作为国家档案局的机关刊物,总是及时传达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决定、指示,规章制度、业务标准、工作规范。如上世纪60年代的《省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县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机关档案室工作通则》、《技术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80年代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等,都在刊物上公布,并及时报道各地贯彻执行情况,使全国各个领域的档案工作都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保证了档案工作的正常运行。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工作加强了标准化建设,在“法苑”;“法规建设”、“法规与标准”等栏目,了部级和行业的各项标准,如《档号编制规则》、《档案分类标引规则》、《全宗指南编制规范》、《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杂志都及时公布并配合发表有关文章,促进了这些标准、规范的实施和推广。在《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制定和出台前后,杂志就连续发表了十篇系列谈,进行了讲解宣传,有力推动了《规则》的贯彻实施。

三、报道全国档案工作的重要会议、工作动态,介绍和交流各地经验,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杂志对国家档案局召开的全国性会议和各种专题会议,都跟踪进行宣传报道,使各地及时了解会议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如对1959年6月全国档案资料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1979年全国档案工作恢复后第一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和80、90年代几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暨表彰先进会议的宣传报道,都做得很出色。杂志开设的“机关档案工作”、“档案馆工作”、“科技档案工作”、“乡镇档案”、“档案保护技术”、“档案宣传教育”等栏目,一直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各时期业务建设重点,以大量篇幅介绍档案工作各个领域的实践经验。如20世纪50年代关于文书立卷归档、征集革命历史档案、清理历史档案、整理“积存档案”、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经验,80年代关于档案工作恢复与整顿、档案馆丰富馆藏、科技档案和各种专门档案管理、开放历史档案、评定业务职称、业务干部培训以及档案工作改革、计算机和缩微技术应用等方面经验,杂志都有较全面、系统的宣传报道。在80年代,杂志还连续三年对各省区档案工作报道了一遍,后来又对各专业系统的档案工作进行了系列报道,交流了经验,加深了读者对各省区和各专业档案工作的整体认识,对它们工作的特点也有所了解,这样的宣传报道影响较大,效果也好。90年代以来,关于企业档案管理、农业管理档案和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关于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杂志都不遗余力地做了宣传,帮助各地各部门互相学习,彼此借鉴,提高业务水平,推进了档案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杂志是交流经验沟通思想的桥梁,一些对档案工作有独到见解的思想、一些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经过刊物与广大读者见面,使新手可以学习,使识者可以琢磨,使同类单位可以移植,使专家学者可以研究,杂志所起的作用是非同小可的。

四、宣传档案战线优秀典型、先进人物的思想、作风和事迹,振奋档案工作者的精神,促进了档案部门政治思想建设

杂志设置的“无名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兰台经纬”、‘‘人物纵横”等栏目,发表了许多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的专访和报道文章。20世纪50年代对梁天才和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的档案界25名先进单位代表人物的宣传,80年代对“”中坚守岗位保卫档案优秀人物的宣传,90年代以来对国家发明奖获得者李玉虎、全国优秀档案工作者崔新一的宣传,对三次全国性表彰先进档案工作者会议上经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档案局授予一百多个“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一百多个“先进工作者”的宣传,特别是2009年向受到总书记关怀、表扬的军队优秀档案专家刘义权学习的宣传报道,引起了全国广大档案工作者的热烈响应,极大地彰显了兰台人的崇高精神。杂志对许许多多热心档案事业,不为名不为利,甘当无名英雄,埋头做好档案工作的模范事

迹的宣传,都深刻启迪了广大档案工作者,激励他们端正事业思想,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鼓舞他们献身档案事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杂志成为对广大档案工作者进行思想教育的阵地。

五、传播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组织专题讨论,培养档案工作者素质,提高业务能力

在《材料工作通讯》和《档案工作》创刊初期,主要是介绍、传播苏联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我国建立档案工作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i953年,刊物组织了“档案工作怎样为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讨论,并由编委会做了总结。讨论中,没有原则性分歧,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在过渡时期,应当克服当时工作中的缺点,使档案工作从分散走向集中,从不科学走向科学,从单纯管理走向组织应用,使苏联经验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应当培养干部,建立档案机构,并开始集中历史档案。后来,杂志又开展了“领导指导类文件如何立卷归档”、“档案术语通俗化”、“文书处理工作重要不重要”、“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制度”等问题的讨论。在60年代,刊物曾就政治与业务关系问题开展过“红与专”的辩论,还连续刊登了由档案学研究室组织编写的《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讲话》,局业务指导处编写的《文书处理工作基本知识讲话》和《技术档案室工作基本知识讲话》,对我国广大档案工作者学习我国自己的档案业务知识起到良好作用。

在1980年杂志正式复刊后,就开始连续刊登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教师编写的《文书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讲座》,还连续刊登了《科技档案专题讲座》、《档案保护技术专题讲座》。在“档案史话”栏目中,还介绍了不少我国古代档案工作中的人物和故事,增进了档案工作者的档案历史知识,提高了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后,杂志刊登了很多文章进行解读,连载了关于《档案法》的系列讲话材料。此外,杂志还刊登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档案专业学员的系列辅导材料。

90年代以来,杂志开展过《中国档案分类法》应用范围、档案工作改革、档案专业人才外流问题、有偿立卷问题的讨论,引导档案工作者关注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讨论;在“新知密集架”、“论坛”和近十几年在“业务”、“事业”大栏目中刊登的文章,也介绍、宣传了许多有关现代化管理、计算机和微缩技术应用、档案工作标准化方面的知识,丰富了档案工作者的科技、文化和档案专业知识,为做好档案工作增添了助力。杂志成了广大档案工作者学习业务知识的大课堂。

六、坚持“双百”方针,开展档案学理论探讨和业务研究,提高档案工作的科学水平

早在《材料工作通讯》创办初期,杂志上就开展了“档案与资料区分问题”的讨论,这是档案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涉及档案学的根本问题。当时,刊物发表了曾三等老一辈“关于档案室工作的几点意见”等重要文章,为建立和发展我国档案事业提供了重要理论观点。

在50年代,杂志开展过“档案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的讨论,明确了学习苏联档案理论的是非问题。杂志还曾发表“关于档案学问题”和“努力发展档案学”的文章,引起了争论。60年代,开展过关于科技档案性质、特点和档案自然形成规律问题的研讨。60年代和80年代,杂志曾开展了关于文书立卷的两次学术性大讨论,影响深远。1980年,杂志开展了档案定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对档案的本质属性进行了比较集中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在60年代以后,杂志还开展了关于档案工作的目的和规律、档案馆建设、档案工作改革和档案管理标准化、现代化,关于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等方面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在“问题研究”栏目和“档案学研究”栏目,都发表了许多研究档案学理论、方法、技术方面的文章。1990年,“档案学研究”栏目发表了8篇有关文章,1992年达到15篇,以后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发表。2000年后,在“论坛”栏目,继续发表档案学理论研究文章。此外,杂志还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钆从50年代起就注意介绍我国古代和近代与档案工作有关的历史人物,如司马迁、刘知几、郑樵、章学诚、梁启超等人有关档案学的思想观点,特别是对章学诚还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杂志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传统,紧紧把握档案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发表评论进行舆论引导,使杂志成为档案界学术争鸣的园地,为档案学成为专门学科独立于科学之林,为我国档案学研究繁荣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我国档案学理论建设作出了贡献。

七、介绍外国档案工作经验和理论,供我国档案界学习,借鉴,促进了我国档案事业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杂志从来注意介绍外国档案工作经验、理论、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50年代,主要是介绍苏联档案工作关于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原则,关于全宗理论和文件立卷等方面的知识,后来也介绍了一些人民民主国家如南斯拉夫、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越南等国的档案工作,也介绍过少数西方国家如意大利等国的档案工作情况。80年代以后,开始介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关于档案来源原则、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管理、计算机和缩微技术应用以及自动化、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方法。80年代以后,杂志设置了“国际档案界”栏目,经常不断地刊登外国档案工作的文章,1981年有5篇,1982年有10篇,1993年有16篇,后来每年都有10篇左右。特别是1996年我国主办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前后,杂志对会议筹备、开会实况、会议总结等方面都做出了充分的宣传报道,为我国广大档案工作者学习外国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为外国了解我国档案事业扩展了窗口。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参加国际档案管理事会活动。1979年,国家档案局响应国际档案理事会倡议,举办了一次“国际档案周”活动。1980年1月,我国家档案局正式加入该组织,参加了历次国际档案大会及各种专门会议,杂志都及时作了相应的宣传报道,同时我国还多次派档案代表团出访了几十个国家,也接待了许多外国档案代表团来访,杂志都同样进行了宣传报道。还发表了许多有关文章和译文。国际档案理事会领导人曾赞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却做出了发达国家的档案工作。

八、立足档案,面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增强社会档案意识,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989年4月,全国档案宣传会议确定“立足档案、面向社会”的方针以后,杂志专门设置了“档案与社会”栏目,宣传档案的价值与作用,宣传利用档案发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使人们认识档案,了解并支持档案工作。1990年,这一栏目发表了38篇文章,到1993年共发表了113篇有关文章,后来这一栏目每年都发表二三十篇文章。进入21世纪,杂志更进一步明确这一栏目要结合社会的热点、焦点,从档案角度反映社会生活,也请社会知名作家知名人士从档案角度撰写有关社会记忆的文章。杂志也注意宣传各地档案馆藏珍品和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档案、手稿背后的故事,宣传在征集档案工作中的新发现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大显功力的档案,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60年的历史相当漫长。一个人到60岁就进入了老年,一个刊物生存60年则老当益壮。《中国档案》作为我国档案事业的记录者,它的成长历程是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发展的历史缩影和历史见证。60年,它一路走来,造就了宣传档案事业的响亮喉舌,造就了档案工作业务指导的有力工具,造就了档案工作者学习、研究档案学的百花园地,也造就了向国内外宣传档案事业的明亮窗口。60年,它把一个美丽的名字献给了我国广大档案工作者,献给了我们的国人,献给了国际档案界,这个名字就叫《中国档案》。它还期待着美好的明天,为服务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而贡献力量,再创辉煌!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