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15 15:34:41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1

论文摘要:信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给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乃至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档案管理相当于将各类知识进行浓缩、融汇,是信息的传承。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档案,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与知识的结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化,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分析,加以提取并利用,既能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又能降低档案管理的成本,还能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可谓一举多得。

1对档案信息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所说档案的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档案对于本单位的价值,另一个是档案对于其他单位的利用价值。从这两个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对档案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档案的可利用价值。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的法则下,适者才能得到生存,与时俱进的强者才能得到发展,这就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高明的智者或聪慧的企业家都能做到与时俱进,并高效地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1档案信息的生命力源于开发与利用

首先,要重视推广交流以及服务环节的紧密连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企业就要重视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这是保障企业与时俱进的需要。因此要立足于广泛地搜集信息,其中包括政策、高科技、新的管理模式、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各方面的信息持有,并从中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归档以及动用网络平台进行录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信息。

其次,在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的时候,要注意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甄别和求证,不断提高分析、整理的能力,使其信息开发与利用功能得以释放,进而提高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工作价值。因为你提供的信息有吸引力、现实性强、参考价值大,就必然会引起领导者的注意和研究,这也是信息开发利用重要性的一个方面。

1.2 提供的档案信息要及时准确

信息重要性具有可采用性和价值性。为此,档案工作者要在浩瀚的信息之海中,应以猎人般的敏锐嗅觉、科学工作者般的缜密思维去汇集有用的信息,还要善于用档案管理系统的网络进行收集。为了确保信息的及时与准确就要定期举办各单位兼职档案员培训班,着力宣讲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信息收集及时准确的必要性、档案信息申报标准及要求。以此来提高信息提供者的素质,力求信息提供的质量高、可信度强,从而保证信息提供的时效性。

2 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平台的重要性

2.1 建立信息网络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档案信息网络平台是适应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新科学、新技术不断涌现的需要。因为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就有可能被时展的大潮所淘汰;只有跟上时代的速度,适应时展的步伐,才能积淀发展的实力。为什么有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而有的企业可以发展到跨国公司的高度?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企业领导者重视信息开发利用的程度。运用网络平台资源共享,其效能是显而易见的。

2.2 建立档案信息网络,做到信息共享,共同开发与利用

企业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工作有其独到的地位与作用。为了使企业领导者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体现其科学性,可行性,就必须发挥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功能作用。档案信息系统在大范围集成化、凝聚信息量,利用计算机管理就能使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档案信息的总量也出现了惊人的增长速度。所以运用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就能使档案信息达到图、文、声一体化,并在视觉和心理上,引起了领导者的关注。同时也体现出了档案信息存储量巨大、保管时限长、存储成本低和调用与参考及时的显著优势。

转贴于

2.3 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强化档案管理功能的需要

作为档案管理部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这就是掌控大量的资料,存储相当多的信息。因此,要把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纳入现代化管理工作之中,并不断强化档案管理的功能,提升档案信息管理的质量。企业建立档案信息网络,就为企业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提供一个平台。档案管理者利用网络获得大量信息,对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开发编著。把企业内部网络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相关公开信息的链接就可以共享资源,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把信息公开职能逐渐迁移到档案管理信息网络中,让档案信息利用者形成一种意识,有利于档案管理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各职能部门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与开发,从此提高其工作效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为企业增创效益。档案管理部门要精心地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依据企业生产特点,切实搞好跟踪服务。对企业的基建、技改措施、科研等项工作。需要档案管理部门主动上门服务,以保障档案收集信息齐全,这样才能保证及时了解需求,提供必要的资料。例如:一个大型基建项目,从项目立项开始,档案管理人员就要事先编制归档工作计划、标准及要求,事中进行跟踪管理,参与计划与鉴定,事后进行归档资料的审查与验收。凡是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都应为档案收集的内容,以保证馆藏质量。以此享有丰富的信息量,开发才会有丰富可采用的信息,利用才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职能的加强,就在于把档案开发利用的价值植于生产,科研的建设之中,从而将档案知识财富及其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从而获得新的效益。

3着力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及信息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档案的管理部门在认清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同时,也理应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科学性,信息开发与利用的价值性和独特性进入深入研究,在保管好大量信息的前提下,应及时地进行分类、鉴别及收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为此,要强化五种意识:

3.1 强化学习与运用现代化管理知识的意识,提升档案管理的能力

档案工作者有别于其他专业,不仅专业性强,也要求其涉猎现代化管理知识,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等。应当提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修提高的机会,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其作用是活用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让档案信息所具有的功利性能有效地激活并开发与利用,为企业发展服务。同时也要在电子档案管理上有所创新。

3.2 强化超前意识,丰富档案信息

档案管理人员要了解和熟悉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掌握企业基本的生产属性,了解企业产品更新与发展的动态,以便随时地介入,以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要坚持做到三优化:第一,优化档案材料的征集范围,制定详实的工作标准。第二,要优化接收征集工作程序,明确重点、解决疑点、理顺难点。第三,要优化整理归档分类登录等工作,做到精化,细化和量化,使档案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企业相关部门,为理顺企业管理服务。

3.3 强化精通业务意识,不断吸纳新的管理工作标准与要求

业务学习要融会贯通,善于捕捉新的相关知识并适时地补充,以此来提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有效地盘活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4总之,企业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工作是现代化管理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要在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管理工作标准,提高管理质量。因为这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围绕管理,生产和效益这三个基准点,审时度势地进行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以此推动企业管理在质与量上有一定的提升,进而使企业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聂云霞. 信息公开环境中信息服务之对策思考[J]. 档案学通讯,2007(6):37-39.

[2]李金峰.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档案学通讯,2007(3):27-29.

[3]周毅. 档案信息化中的信息技术外包策略[J]. 档案学研究 ,2004(1):54-56.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一、充分认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决"策随意、制度不严、财务账目不实、采购和销售"暗箱操作"等问题仍很突出,严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改善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管理信息化能够大大提高企业收集、传递、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增强制度的约束性,提高管理的透明度,是解决企业管理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三)推进管理信息化需要转变经营观念,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严格规章制度,分流富余人员。因此,推进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对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改造过程,是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是一场革命。

(四)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管理创新。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综合性管理信息化系统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对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各项管理业务的协同性要求很高,这些综合系统的实施将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推进管理信息化是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和各项管理工作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五)推进管理信息化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涌现出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等一批先行企业,通过管理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水平,改善了经济效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但总的看,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有的企业只能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有的企业在局部应用了信息技术,但信息不能集成、共享;有的企业虽然实施了ERP等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广大企业尤其是国家重点企业要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充分认识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明确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六)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通过加快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

(七)推进管理信息化要以实现管理科学、向管理要效益为宗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改善营销服务,增强透明度,加强内部制衡,完善决策程序,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创新。管理信息化要与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技术进步相结合,通过管理信息化促进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八)推进管理信息化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既要加快步伐又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讲究实效,防止走形式。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扎实实地做好管理信息化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确保质量,及时改进,不断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九)国家重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起点要高,步伐要快。到"十五"末期,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要基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其中制造类企业可以应用ERP为主,同时结合自身情况选用SCM、CRM、PDM等管理信息化系统,并取得显著成效。

(十)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努力实现比较完善的财务、营销管理信息化,建立企业网站及主页,不断拓宽和提高电子商务的范围和水平。

三、切实做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

(十一)把管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工程"。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增强信息化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坚定推进管理信息化的信心,重大事项要亲自决策,重点工作要亲自推动,人力、财力上要予以保障。要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抓,企业信息主管负责实施的组织领导保证体系。

(十二)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劳动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经贸企改〔*〕230号)的各项要求,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要狠抓经营思想的转变和更新,改变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管理方式和流程,为实现管理信息化创造条件。

(十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定额、计量、标准、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的规范化管理。对照先进企业找差距,提高定额、计量、标准的水平。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录入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和适时性,重要数据要尽量实现自动采集和生成。建立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内标准和有关规章制度。

(十四)把人才培养作为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引进和培养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努力培育和建立自己的软件开发、应用和维护队伍。对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人才,要加大收入分配方面的激励。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十五)建立企业内部单一的、可拓展的公共基础网络,增强网络的智能服务功能,确保各软件之间的兼容以及管理系统的相互对接和有效集成。采用先进、高效的方式,将企业内联网与外联网包括互联网连接。运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等,实现数据全面整合和信息共享。运用先进的防火墙、过滤网等系统安全技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四、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十六)推进管理信息化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整体规划,避免孤立地设计或实施某项管理,防止形成信息孤岛和重复投资。整体规划要以应用综合性系统为重点,实现主要业务流程电子化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配置和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

(十七)在整体规划和健全信息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施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管理流程变化和工作量大小,根据企业承受能力分系统实施;对于有多个功能模块的综合性系统,可按功能模块分步实施,确保实施一个,成功一个。

(十八)积极引入国内外管理思想先进、水平较高、便于应用且价格合理的管理软件。引入管理软件要注意区分离散集成生产与连续流程生产企业的不同特点,比较不同软件的实际应用效果。有条件的企业可自主开发管理软件,但要注意融入先进的经营思想和理念。对引进或自主开发的管理软件,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创新。

(十九)充分认识管理软件应用于管理业务的艰巨性,企业的业务部门要同信息技术部门密切合作并发挥主导作用。狠抓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施,确保管理信息化系统上线成功运行。认真梳理和改造现有业务流程,调整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实施"扁平化"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对设计、采购、加工、库存、销售、配送、财务等业务运作进行系统整合,提高业务运作的效率,确保在交货期内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二十)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企业内部各单位应使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财务会计部门要能同步得到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每一次业务活动的信息,并实时进行核算,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严格控制录入数据的更改,对更改的数据要作特别标识以备核查,做到会计核算包括生成会计报告的软件程序不可随意更改,杜绝人为调账,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实行目标成本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反映和分析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及时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实施预算管理,把采购、销售等环节的各项资金的收支纳入信息化系统,进行集中、实时的监控和调度,使不进入系统或不符合规定的开支无法实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

(二十一)实施采购管理信息化系统。采购管理要实现内部各相关程序和权力的公开、透明和有效制衡,采购物资的价格、质量等信息要在企业内部网上公开,做到采购人员掌握的信息,监督和管理人员也能掌握,防止"暗箱操作",堵塞采购漏洞,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物资质量,防止过高的库存。有条件的企业要通过互联网及其他专业网络广泛收集采购物资的市场价格和质量信息,努力实现网上招标采购;其他企业要实现比质比价采购。

(二十二)实施营销管理信息化系统。营销管理要建立覆盖各销售网点的计算机网络,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客户需求、市场变化等信息纳入计算机网络,即时进行监控、调度、响应和分析。防止个人垄断客户资源,杜绝挪用、占用货款,避免人为压价,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开展网上营销、企业对企业(BtoB)、企业对消费者(BtoC)等电子商务。

(二十三)实施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质量管理的业务流程要符合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采购、加工、检测、出厂、售后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或重要工序的质量数据,以及大型、复杂机电产品的逐个产品的质量档案,要纳入管理信息化系统,实行动态分析和监控。

(二十四)管理信息化要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促进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信息化。要重点推广管控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CAD、CAPP、CAM、CAE一体化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

五、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政策措施

(二十五)组织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及时总结管理信息化先进企业的经验,通过新闻宣传、经验上网、现场培训、交流会等各种形式,大力传播和推广先进企业的经验。

(二十六)从履行出资人职能出发,各级政府可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容、质量、进度等提出要求,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便于外部实施监督,增强内部制衡,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不做假账。

(二十七)企业可以将管理信息化资金列入技改项目总投资。今后新建项目要安排一部分管理信息化配套资金。对于经营管理比较好、选用软件水平高、整体规划比较完善、组织得力的国家重点企业,其管理信息化技术改造项目,将给予重点支持。

(二十八)对于水平较高、适应性强、具有示范或推广价值的管理信息化系统或软件的开发,各地可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必要资金进行导向性资助。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应用要求;改进方法

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对于企业发展和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要提高企业的总体市场竞争力,就要在企业管理中运用好新技术,积极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解决好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的不足和矛盾问题,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机制。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技术运用尚不够完善和成熟,但不少企业已经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中。但由于我国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运用经验不够,不能构建长久有效的应用机制。某种程度上,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较好地理解和把握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方法,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1]。在日常的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层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持保守态度,不能实际开展信息化管理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无法做到认真落实。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形势了解不够,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仅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信息系统和程序,就以为完成了信息化处理。还有一些公司在进行信息系统处理时,只选择性地使用对于公司当前利益有效的方法,看似满足了公司眼前发展的需要,但是对于公司长远发展存在局限性,使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受限。这种狭隘的思考方式只关注到了信息系统的使用功能,没有考虑公司长久的战略性发展,不利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发展和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2]。

(二)实力不足,好高骛远

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不是为了赶潮流,需要考虑到公司自身的发展需求,从实际的综合情况出发,客观评价自身的实力。企业需要在内部培养、组建人才小组,针对公司内部情况开发实用性软件。但主要问题就是,公司平时不注重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虽然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投入和应用信息化的想法,但总体水平欠缺,无法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软件系统。因而要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就需要从长远考虑,首先从增强内部信息技术的实力开始。另外,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多数企业要求公司内部各部门自主提供各自所需的软件,进而针对性开发和使用。这就造成各部门之间联系松散,个性化突出,没有一个有序、系统的管理方法,有些没有太多必要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也运用其中,造成了工作的冗杂。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盲目地好高骛远地使用计算机信息化处理工作,是缺乏实际性的表现[3]。

(三)管理不足,认识不清

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方面,许多企业还存在认知上的缺陷。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使用信息化系统处理工作,企业的关注度和重视度都还不够,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在项目的开发上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调整,这就使得实施信息化管理人力资源缺乏条理性。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会导致系统的开发目的模糊、应用程序混乱,等到实际运用到工作中会发现信息大量重复,甚至会出现许多无效信息,造成工作量加大、数据更新缓慢、降低工作效率,严重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要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首先就要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序运用的目的,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和针对性的开发。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的主要方法

(一)企业领导要足够重视

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一定要首先认识到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重视信息化在工作中的应用地位,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公司的管理人员需要具有独到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解放思想、勇于创新,重视人才的信息化管理。很多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来完善人才管理工作,但是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方面关注度较弱,即便是配备了人员和设备,但资源管理人员持消极心理,最终还是不利于人才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因此,企业高层领导需要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倡导、鼓励,才能最终推动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合理应用。

(二)管理部门要优化机构、规范流程

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发展,使得我国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中,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不断提高,企业原有的生产、管理模式也产生了很大变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原有的工作模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通、整改,需要企业督促优化管理机构,不断强调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化应用也需要企业不断加强员工技能的培训、不断更新技术,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需要管理技术的不断强化,提高信息化应用的实用性才能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的规范性要求

要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对于企业自身来说需要信息应用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需要跟上时展的潮流,将信息化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公司管理机制中,并且在此基础上,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扎实的管理基础,还要具有专业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水平,要对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能够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基础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要想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就要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基础性工作的有序进行,才能进一步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人力基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手段创新方法、积极思考、研究策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企业综合发展的关键,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规范性,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萍.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浅谈[J].中国商贸,2014,(28):56-57.

[2]李伟.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10):25-26.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会计信息;企业管理;应用

0引言

2014年10月22日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了《全球管理会计原则》,确定的四大原则的首要原则即为:“提供相关信息”.2014年10月31日“管理会计之中国实践”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刘光忠作为中国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会计学会秘书长在讲话中强调,“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就是管理会计,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必须加快形成.基于此,理论界与学术界应以理论指导实践,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建设与学术交流进行大力推进.”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应用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越来越为学术界、理论界、企业界所重视.

1在企业管理中会计信息的作用

通过企业管理实践已证明,在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管理离开信息就会失去方向. 而运用会计信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对企业目标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就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企业各个级别的管理人员,应依据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对管理会计信息的价值观进行加强控制,及时调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工作从信息论观点而言,就是运用会计的特定技巧与专门方法,以信息变换为特征,对会计信息进行传递、分析、处理、记录,进而提供可靠而真实的依据,保证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投入产出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协调,更好的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信息控制管理最大作用,是引导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方法,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

2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2.1 会计信息价值不足

会计信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质量上,会计信息有意造假就是信用价值不足的重要表现,企业对会计信息造假,从根本上看,无非是维护少数人经济利益,骗取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的信任. 若会计信用一旦不足,就会导致社会对金融证券市场丧失信心,使投资者对会计执业界、资本市场及上市公司的信心一落千丈,严重影响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其次,由于会计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较低,且未能有效的参与组织的经营管理决策,使得会计人员难以从管理层的视角审视、提炼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从而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2.2 信息相关性不足

近些年来,我国会计行业在法律法规、行业准则和制度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提升,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不注意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是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只是按照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对外报出. 其次,不同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企业按照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较为单一、滞后且对不同的报告使用者而言,存在会计信息缺失,不能为不同的报告使用者提供充足的、相关的会计信息.

2.3 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足

首先,多数会计人员对复杂的会计业务无法有效处理,其业务不精,会计知识较为薄弱,导致经常发生计信息错误情况. 其次,职业道德欠佳也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部分会计人员成为企业管理层操纵、粉饰财务报告的机器,协同企业管理层舞弊,造成会计信息失实,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 从我国实际情况而言,会计后续教育和专业教育对职业道德的重视不够,缺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的教育力度,导致专业技能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形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隐患.

2.4 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重视不足

对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我国企业管理者缺乏真正的认识,导致企业财会人员观念陈旧,不够重视会计信息,对人员的后续培养提升不足,对会计信息应用水平较低,专业知识较为浅薄. 在日常财务资料处理过程中,多数企业财会人员管理意识与分析能力较差,仅限于事后记账,很难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会计信息.其次,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重视不足,也导致管理者不能重视会计人员及财务管理工作,大大削弱了会计人员的核算、监督及管理的职能.

2.5 管理者利用会计信息决策水平不足

会计人员为管理层提供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是期望这些会计信息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而使决策建立在科学、理性和效益之上. 但目前我国企业的大多管理者缺乏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恰当决策的水平,原因有几点:一是不懂会计信息;二是不重视会计信息;三是不能有效运用会计信息. 目前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管理层重视并利用会计信息决策的意识较为薄弱、水平较为不足,导致在企业管理中会计信息的价值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3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会计信息面临的挑战

3.1 建立与定位会计信息及企业管理体系

现阶段,将会计信息应用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多数是沿袭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理念、方式和方法,而未形成与自身国情、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相适应的会计信息及企业管理体系,其理论研究、体系建设及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定位成为首要挑战.

3.2 运用大数据工具的能力

在大数据背景下,作为管理会计的有力工具,对运用管理会计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不仅仅要具备大数据的处理技术与能力,也要具备较为扎实的财务处理能力.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既给管理会计工作带来了挑战,也给管理会计工作带来了机遇.

3.3 整合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能力

数据就是发挥大数据作用的前提条件,管理会计既要对环境、竞争对手的数据进行及时获取,也要有效掌握企业内部的各种数据,并通过不断的积累、清理这些数据,来提供重要的依据,保证企业作出更好的决策.在筛选有用数据过程中,通过各种技术传递海量数据和不断的储存与收集,对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确立,这也是数据清理的主要目的. 所以,管理会计必须对大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在企业中将其具有的主动性与战略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4 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战略会计转型

单纯的财务会计信息已无法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要求,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多且全方位、综合性强,其主要作用在于将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的技术水平、专业能力等有效整合,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内部信息用战略观点来看待,就是所谓的战略会计,其主要是帮助企业制定卓越战略,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比较重视运用,是全方位变革管理会计的重要手段,从而使企业赢得主动权,在竞争中谋得先机.

4如何发挥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会计信息的信用价值,针对特定的管理目的提供相关性、有效性、充分性的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2)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角色就是会计人员,在对社会经济生活监督、反映、核算等过程中,其担负着重要的职能作用.企业应培养高级复合型财务人才,明确目标,立足长远,让其更好的掌握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提炼与分析水平,熟练应用会计信息化推动企业信息化. 同时,财务人员在大数据背景下,既要掌握财务大数据的处理技术与能力,也要具备扎实的财务处理能力,特别在近年来,大数据处理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要想达到财务管控目的,就必须对大数据进行信息加工,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要想转变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就必须通过参观学习、培训、宣传等多种手段,提高他们对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利用水平. 尤其是对会计信息化正确的理解方面,企业高级领导层必须加强重视.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关培训,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更好的认识信息化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二是定期组织培训企业财务人员、技术骨干、IT 部门负责人、中级管理人员等;三是大力开展信息应用与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管理参与、决策参与水平,提高企业广大员工整体素质.

(4)随着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会计管理职能不断深化,结构不断调整,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补充和更新,不仅对于个人发展,还是会计职业发展都日趋迫切. 提高信息化水平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论与创新意识;②熟练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③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自律性和敬业精神;④重构会计人员职责分工、信息提供及分析模式以形成新的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形成新的企业智慧.

(5)提高企业管理者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可以对新兴技术社会网络、移动互联、大数据以及云计算为代表催生的新IT 时代进行很好的适应.新IT 时代企业信息化俱有以数据重构产品、经营、服务理念与商业模式的典型特点. 企业信息化在大数据时代下,强调以移动应用、社会网络、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机作为基础进行架构,用新技术帮助企业实现差异化创新,不断颠覆传统企业的运营模式. 在管理会计上,当财务和大数据碰撞时,大数据发挥的作用较为明显. 管理会计在大数据方面既要敢于突破,也要灵活应用. 实际上大数据可以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大数据中使管理会计得到还原、显化、解读以及客观分析,从而扩大管理会计的适用范围.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会计信息,仍需要管理会计人员不断创新与摸索,未来前进道路还有很长.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对会计信息的推广不能放弃,管理会计人员要负重前进,构建出一套符合企业生存的管理方法,以此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凤娥.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J].商场现代化,2017,(11):185G186.

[2]吴迪.关于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J].中国商论,2017,(24):106G107.

[3]宫晶晶.论会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J].财会学习,2015,(17):115+118.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信息安全;企业管理;经济

信息管理高效的经济信息管理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要想实现高效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安全性的管理与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管理理念的不断丰富,对信息管理中的信息安全性控制也在不断强化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信息管理涉及的因素较多,导致目前仍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经济信息管理中的信息安全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企业经济信息管理的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力度不足

企业管理力度不足是信息管理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导致企业信息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部分企业将管理重点放在了人员管理与财务控制方面,忽视了对经济信息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专业素质与工作经验的缺乏,对信息安全管理没有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导致信息安全管理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价值,进而导致信息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总之,管理人员与管理制度是导致企业管理力度不足的重要因素。

(二)缺乏总体规划

在企业管理中,对经济信息的管理涉及到许多因素,所以高效的管理需要一个科学的总体规划。对于企业来说,经济信息管理不是单个部门或人员的工作,而是需要整个企业人员都具有信息保护的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或工作重点不同等原因,使得不同的员工与信息安全的意识程度不同,所以管理效果也难以达到最佳状态。考虑到这些问题,企业在进行经济信息管理时就需要制定一个整体规划,但许多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仍有不足。(三)对信息安全不够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此时保证企业的经济信息安全是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竞争中,许多企业对经济信息的安全保障意识不够强烈。只是单一的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而没有完善的管理系统,难免会导致信息储存或管理出现一定的问题,甚至造成企业关键经济信息的泄露,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另外,信息管理中管理人员作用的发挥也非常重要。部分企业没有重视到这一点,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升速度较慢,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

二、对企业信息管理安全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许多企业将管理重心放在了市场拓展与产品优化等方面,出现了先重视产品与业务,再考虑信息安全的现象,导致信息安全管理滞后于业务的进行,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环境对企业的信息管理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企业的业务流程对信息管理体系的设置与实施有着一定的影响。此外,部分企业虽然重视对信息安全的管理,但由于防范体系的不够完善等原因,使得安全责任没有落实到具体,这些都是导致经济信息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

(二)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经济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是接触机密信息的直接人员,这部分工作人员若是出现刻意泄露或工作疏忽等现象,极易导致企业关键经济信息的泄露,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技术人员也是人为因素中的重要部分,技术人员主要对相关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也能够直接接触到关键信息。需要维护的设备较多,但部分企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让同一个技术人员负责多个设备的维护,导致技术人员的工作难度增加,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

(三)技术因素的影响

信息安全技术是保证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在这方面管理中比较重视的一部分。具体来说,技术因素对信息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软件方面影响,包含了设计漏洞或技术缺陷,以及杀毒软件更新较慢或临时发生的运行故障等问题,这些都是对信息安全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二是信息管理体系的设计方面,包含了风险评估数据、业务流程数据、测试数据、访问权限设置以及对信息资产的保护程度等。这些因素导致信息管理体系存在必然的安全隐患或漏洞,而这些漏洞将会为整个企业管理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强化企业经济信息管理中信息安全的必要性

(一)企业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

企业信息管理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具有保密性,这是信息管理的基本特征,也是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各个部门负责的事项不同,部门人员只能获取应当了解的信息,而不能越权了解其他私密信息。第二是完整性。保证经济信息的完整是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保证信息具有基本的完整性,才能更加精准地获得数据价值,从而发挥其作用。第三是可用性。只有具有较强的可用价值与企业的私密信息,才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价值,才能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其本身的作用。

(二)强化信息管理安全的必要性

正是由于经济信息具有的这些特征,才使其有了明确的强化必要性。首先,强化信息安全的管理有助于保证数据的保密性与完整性。只有保证信息的完整与私密,才能促使其在企业竞争中充分发挥价值。其次,信息的高效运用与价值发挥的实现,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网络条件,而网络环境比较复杂,所以对数据的安全保护就显得十分关键。例如,不法分子的信息盗取、网路黑客的恶意攻击等,都是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所以,对信息安全管理进行加强,是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提高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安全性的建议

(一)健全经济信息体系的安全保障

构建健全的经济信息体系的安全保障,是实现高效经济信息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信息管理制度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健全管理体系的保障过程中,最为首要的任务,即是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就强调安全性。从目前来看,由于市场的宽容度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由于部分企业对信息安全的认知不够明确,或者管理制度不够合理等因素,导致其经济信息管理制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需充分明确自身实力与发展情况,确定当前发展中的关键,设计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具体来说,企业可加强对进入内部信息系统的准入设置与权限、增加必要的保护屏障技术等。另外,还可借助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指纹识别等运用到信息管理中,以保障管理制度的安全性。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企业重要的经济信息泄露,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即是工作人员的刻意为之或工作疏忽导致的。因此,在企业的经济信息管理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安全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一项措施。一方面,企业可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促使其对信息安全有明确的认识;同时,还可借助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风险意识。另一方面,管理责任的落实也十分重要。企业的经济信息涉及到许多企业的重要信息,要在日常管理者中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心。此外,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综合素质等,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信息管理效率。

(三)强调对硬件的安全管理

在信息安全这个问题上,管理设备与硬件条件的强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说,硬件设备是高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基础。首先,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可淘汰一部分功能比较传统的设备,购进更先进、安全保障程度更高的设备,进而促使设备在信息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其次,在运用过程中,随着运用时间的增长硬件设备的损耗程度也更大,所以对硬件设备的维护工作必须得到重视。企业可安排专门的维护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或零件更换,避免因硬件系统而导致的信息泄露等问题。同时,还可对维护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技术水平。此外,合理的安全屏障与接入控制、禁止未授权访问或下载文件等措施都是硬件强化中的重要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经济信息的安全保障。

(四)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保证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企业对经济信息进行的管理是根据本身的信息安全需要、业务分析以及风险预测等的结果,并结合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实现的信息管理。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能够为信息管理提供包括设计、运行等各个方面的安全保障,并有效避免因安全隐患导致的各类安全事故。一方面,企业可建立起相关的安全管理体系与防范制度,加强对关键数据的保存与备份,以保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弥补,避免业务受到影响,进而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另一方面,还可建立起集中的管理控制体系,将经济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并借助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对其进行管理。

结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强化企业经济信息管理中的信息安全,不仅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方法,更是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通过健全经济信息体系的安全保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强调对硬件的安全管理,以及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方式,从企业管理的各个角度强调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信息管理中的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马志程,张磊,王琼.基于ISO/IEC17799标准体系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新模式[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80-83.

[2]梁俊荣.基于信息安全的企业经济信息管理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5):335.

[3]刘晓松,郭玲玲.基于管理因素的企业信息安全事故分析[J].企业经济,2013,(1):55-58.

[4]孙波.基于现代网络信息安全的信息管理分析[J].信息通信,2013,(2):134-135.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6

一、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一)档案分散管理模式

档案分散管理模式即是企业档案在企业各个部门中进行分散管理,企业档案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多是以企业部门划分原则来对企业档案信息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下,档案分化管理的实现,使档案信息较为明确,但由于企业档案分散于不同的部门,这就导致企业档案总体管理目标不明确,档案应用程序较为繁杂,影响了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不利于企业档案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档案集中管理模式

档案集中管理模式是企业通过集中管理所有档案,以此来实现对企业整体档案的管理和运行。但由于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较为庞杂,而且信息种类较多,这也导致企业信息档案管理资料十分混杂,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三)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其与传统档案管理方法有效结合,以此来综合掌握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资料信息的有序管理,并根据各部门特点来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划分,针对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来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

二、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注重企业档案管理传统模式与创新思维的结合

在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与创新思维有效结合。即在企业档案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依据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档案管理,通过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管理,并利用企业档案分散重审的优势,明确划分企业档案各部门的职责,全面提高企业部门档案管理水平,保障档案管理的逻辑性要求;另一方面,应当结合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创新模式,将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保存手段,实现企业资源管理“双重性”,一份保存在企业的总体档案管理中,另一份保存在企业的各个部门手中,形成档案资源信息的双重保险,这种档案管理办法能够确保企业档案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尽量降低企业档案信息失真带来企业信息丢失,造成企业产生经济损失。

(二)创新企业档案工作平台

实现新时期的创新管理,企业应在传统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并在新思想新观念的指导下,建立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系统来重塑计算机管理工作流程以支持现代化的档案工作管理。也就是说这些先进的信息系统正是企业档案电子化的实现与进步,它们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更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数据信息工作管理平台,满足了企业活动对信息流向规范、控制集中、表单定制多样、利用方式灵活等要求,使档案管理实践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三)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机制

在当前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档案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充分的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在计算机硬件环节方面将不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阻隔,以此来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同时不宁重视档案工作流程、文件信息和信息保管方式的重审,确保档案信息能够流畅、安全、可靠的运转。另外,还要针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制定具体的应急措施和保护方案,定期对档案信息进行安全检查,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来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建立严格权限管理机制,对档案信息数据的转移、加工程序进行规范,全面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四)企业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首先,全方位提供服务。在现代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纸质档案越来越无法与当前企业电子文档的日益增加的发展形势相适应,因此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来讲,需要通过实施全方位的档案资源服务,进一步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因此在实际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树立服务大局观,具备竞争和协调的理念,通过创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档案运行管理机制,以此来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其次,??建信息开放中心。在当下网络信息爆炸时代,若想提高企业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构建基于Web平台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全方位开发利用企业档案资源十分必要。实现信息的全方位开发利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建立有登录系统的网上信息查询方式,针对有远程信息利用需要的客户提供跨越空间、时间的服务,定期更新档案服务数据包,及时构建档案数据库等。另外,企业也应重视对档案资源的编研和利用,相关部门可以对档案的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开发其利用价值,以形成信息含量高、针对性强的档案资源。

最后,进行深化层次编研。档案信息主要是用于企业的日常运营以及实际的数据和运行需要等众多方面,因此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所需的信息进行整理,整理过程中应注意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以保障企业的档案编研符合企业的利益需要。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注意:①档案资料的处理要以优先级的方式有序进行。②请具备丰富经验的档案专家来整理,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合理性与科学性。③对来自企业管理部门或国家行业协会的指导性文件档案,应定期编研汇总。④档案资料也必须按照周密的时间流程来进行,保证编研资料的全面性和概括性。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7

关键词:知识管理 档案 信息资源

一、提供档案信息与“知识产品”服务

档案信息服务是指为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所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促进档案信息流通。企业档案部门最大化的开发档案价值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把隐藏于实体中的档案信息转化为“知识产品”提供对内服务。而在知识管理的背景条件下,档案信息服务将不拘泥于传统的、单一的方式,将所有创新并趋于多元化的发展。由传统的被动提供服务向主动提供“知识产品”服务模式转化。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转化服务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潜在信息。另外,服务内容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形成数字化档案信息,通过网络和数字载体,提供多元化的档案内容的服务。

二、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活动是为了获取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为了企业重要经营活动服务,促进企业整体发展。企业档案部门是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在促进企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与实践价值是有目共睹的,有其重要的作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就是“企业档案部门及其合作伙伴,为保证企业内部或社会的利用需求,而通过编目、编研和提供利用等形式,将其有关档案信息挖掘出来,以充分实现企业档案价值的过程。”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主体主要就是通过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合作、沟通,做好开发利用工作。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可以实现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作用。档案信息资源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与其他物质资源相比,有一种特别的价值,即有用性。它需要与其它资源相结合才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价值可以放大档案资源本身的价值。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给用户利用的过程中,档案信息资源本身的价值也得到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经营决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档案资源,并运用科学系统的交流,可以提高正确决策的科学化和准确度。总之,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最大化的利用档案信息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提升企业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三、构建企业知识库

企业知识库即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每个岗位需要的掌握的技能及评价方法、组织机构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历史资料、客户信息、研究文献、报告等众多方面,且拥有动态的结构。在建立企业知识库以后,应当采取措施将日常文档的电子化作为企业制度固定下来,使各部门业务中新产生的知识在知识库中得到积累。企业与外部机构合作或交易而产生及获得的数据库也链接到知识库中。这样的知识库与以往的数据库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包含了专业知识和业务数据,也成为管理流程的一部分而容纳了管理过程文档,由于鼓励个人隐性知识的分享而容纳了有针对性的技巧建议,知识库的层次更丰富。企业知识库的建立是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的要求,也是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的需要,也为企业给各个部门同时提供知识服务提供了信息资源库。企业知识库是企业各类信息的有序整合的整体,包括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知识,是把信息组合起来的有序集合,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之一,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是对企业档案信息的知识的收集与管理

以知识管理为导向进行创新拓展,实现从企业知识管理环境下的企业档案收集与管理的过程,这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档案信息资源收集与整理,即企业档案部门及有关部门对知识信息进行的收集与管理的环节。企业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以知识管理为手段进行管理手段与模式的创新发展,是企业从实现知识管理环境下的企业档案收集与管理的过程,这也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档案管理的对象是对企业内部的显性知识记录的载体一文件、档案进行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强调信息、知识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共享共建信息资源化平台对企业业务管理活动服务。企业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以知识管理为手段进行管理手段与模式的创新发展,实现企业档案信息知识的收集与管理,要求企业档案工作人员重新审视传统的文件归档和档案收集的范围,拓宽档案收集整理的范围,把隐含信息资源作为归档范围进行有效地管理。企业知识管理要求整合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全部信息、知识资源,以便于信息、知识共享与开发利用。通常意义而言,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价值重要,包含的信息量大,对企业经济发展能提供更有效地帮助。但是隐性知识的隐蔽性、不稳定性使它难以被企业获取、传播与利用。隐性知识管理强调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即将隐性知识“编码化”或“固化”于文件资料之中,使之转化成为可供使用的显性知识,通过文件的传递与利用实现显性知识的传播与利用,实现隐性知识的价值。以知识管理为发展方向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企业档案信息知识的收集与管理创新拓展成为知识积累,固化隐性知识;扩大文件归档范围,控制内源显性知识;收集外部信息,获取外源显性知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管理是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应该“以知识管理为导向创新拓展档案管理”。

在当前全球都重视知识管理的背景下,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应充分认识知识管理在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作用,建立企业知识库,使档案信息资源成为企业共有的知识财富;使企业的内、外部信息资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有利依据。

参考文献:

[1]徐拥军.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J].山西档案,2008-01.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8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日益完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沟通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沟通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能实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指导。然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沟通障碍问题普遍存在,加强对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克服沟通障碍,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加强沟通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从员工管理、绩效管理、企业决策和文化整合等方面着手。

二、现代企业加强沟通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中,沟通是指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信息、思想和情感传递过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沟通的目的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对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达成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共识。卓越的思想只有传递给他人并获得理解,达成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共识才有意义。变化,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新时期,市场瞬息万变,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对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速度,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这就要求加快企业沟通的速度,实现企业沟通管道的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的人员结构变化较大。同时,现代企业员工日益呈现出知识化和年轻化的特征,现代企业员工更多地追求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加强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

三、企业管理中的沟通理论

(一)沟通的功能

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来看,实现控制、激励和协调作用是沟通的主要功能。控制是指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权利等级、行为规范以及正式指导方针,企业员工必须遵守和执行。实现现代企业的控制作用有赖于高效的沟通。企业必须加强沟通,实现企业方针政策对员工的有效传递,并实现企业员工抱怨和不满对企业管理层的及时反馈,为企业提供适时调整的依据,确保真正实现控制作用。激励是指企业要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改进措施,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有赖于持续高效的及时沟通。协调是指在企业管理上实现企业行动的一致性。企业协调的基础和方式是沟通,沟通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协调。企业的协调要求企业行动一致,企业行动一致有赖于思想统一,企业思想的统一需要充分发挥沟通的功能。另外,沟通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情绪表达。沟通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情绪表达机制,有利于企业员工及时释放在工作中的挫败情绪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增强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信心。因此,高效的沟通有利于控制和激励企业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企业心理环境,促进企业员工的发展。

(二)沟通的要素

完整的沟通过程由三个必要的因素组成:一是要有信息的发送者,即信息源,二是要有信息的媒介物,即信息通道,三是要有信息的接受者。只有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三者实现合理匹配才能形成高效的沟通。在完整的沟通过程中,信息源的作用和地位举足轻重,信息源决定了信息和信息通道的选择。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表达的逻辑性与技巧性,受信息发送者价值观和知识、态度、技能的影响较大。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也深受发送者价值观和知识、态度等的影响。

(三)沟通的方式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常见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方向性沟通。企业管理者或领导将工作目标、注意事项分配告知下属属于自上而下的沟通。员工将工作情况、意见和建议汇报给上级属于自下而上的沟通。在企业同等级员工之间存在的横向沟通属于水平方向的沟通。二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要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正式沟通渠道,突出领导地位,以实现对信息精度和速度的保障,采用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实现各方的相互交叉。非正式沟通是指信息传递与交流不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内,而是借助于非正式场合的交流和信息传播。三是文字沟通和口头沟通。文字沟通是通过各种书面文字形式实现的沟通,比较严肃和直接,具有较快的信息传送制度,但反馈效果较差。而口头沟通相对耗时耗力,但是具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效果。

四、沟通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沟通理论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由各个不同的部门组成,企业的正常运转有赖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企业各部门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对各部门的差异性进行协调,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求同存异,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对于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强沟通理论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实现对各部门之间差异的迎合,促进各部门对企业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从而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依据,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有利于实现高效的企业运转,加强对企业部门的管理。

(二)沟通理论在企业文化整合中的有效应用

文化整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良好的文化整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然而,企业员工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企业要求企业员工实现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对企业员工进行文化整合,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这就需要加强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促进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使企业员工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形成共识,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

(三)沟通理论在企业决策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是企业决策的基础,企业决策的效果有赖于信息的反馈。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反馈有赖于高效的沟通。为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企业决策要准确快速地对市场作出反应。准确的企业决策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信息,迅速的企业决策离不开信息的快速传递。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有赖于沟通管道的通畅,沟通管道的科学选择决定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要加强对沟通通道的建设,实现沟通通道有效的信息过滤。在企业决策中,充分的沟通有利于准确快速地把握信息,增强企业对信息的理解,有利于企业决策的有效执行。另外,企业决策过程中的沟通能有效反馈相关意见,实现对企业决策失误和偏差的有效纠正。

五、结语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9

一、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和问题

软件业的发展也给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为企业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其次,我国企业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计算机信息化管理需要企业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企业应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必须完善和全面,因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提醒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应用周期比较长,应用风险比较大,这些因素使得很多中小型企业直接放弃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模式;第二,我国计算机技术应用起步比较晚,在信息领域的专家和管理者比较匮乏,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受到了阻碍;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依托于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而我国大多数企业依然延续着旧的管理模式和体制,这使得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受到了阻碍,旧的管理体制和新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之间存在着冲突和不能磨合之处;第四,我国各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这使得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我国各地区开展的进度和速度极为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个地区的信息资源丰富,享受着国家宽松的经济政策,这部分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处于领先状态,而与此相反的西部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信息资源较匮乏,会抑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二、计算机信息化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该从思想高度上意识到计算机信息化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于员工起到带头垂范的重要作用,他们的思想从全局上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进步和好坏,也影响了员工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和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制定企业发展计划,计算机信息化在此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该根据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其次,培养合格的信息化人才。企业应该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合格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普遍存在人才的缺乏等问题,因此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企业计算机信息化建设面对的重要问题。对企业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化培训主要包括对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培训以及对员工的培训。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通过计算机信息化培训能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员工通过计算机信息化培训能够在理念和技术方面有所提高,从而促进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建设有效实施。我国企业目前对计算机信息化的关注主要是集中在系统软件的开发和硬件的配置上忽视了对企业管理者、决策者和员工的培训,员工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会对计算机信息化介入企业管理所带来的工作方式、业务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变化不适应,这些都会阻碍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最后,企业应该加大预算和资金投入,使得计算机信息化发展摆脱资金不足的困境。计算机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受到资金不足的影响,这要求我国的企业必须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去思考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为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将,企业可以进行股份制公司改造,向社会公众或者企业内部原有股东和员工进行资金筹集,企业也可以向银行贷款进行信息化建设,政府应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大力支持和给予补贴。在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其一,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不高,起点比较低,而要大力发展计算机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使得企业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如果政府能够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那么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发展则会顺利很多;其二,政府可以根据各地区的计算机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设目标,引导企业进行计算机信息化的有步骤的改革,政府要加强典型企业示范效应的推广,并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实现企业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计算机信息化使得企业的运作方式、生产经营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市场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渐渐被市场所淘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企业如果不能实现计算机信息化,那么企业基本上就丧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商品交易已经不再是企业的主业,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在企业管理水平上缩小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企业就必须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变革,这变革的重点在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作者:王璐单位: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10

引言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知识和信息经济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这也意味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有利于企业实现生产经营及管理的信息化,从而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研究企业信息化管理对其竞争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第一,企业缺乏管理信息化意识。

在部分企业中仍旧存在对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的现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应用不够广泛,有些企业在部分管理中使用了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但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对管理信息化的投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合理配置资源,这不仅阻碍了企业提高办事效率,而且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增长。

第二,网络应用技术不够成熟。

虽然在一些大型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公司局域网络,但是企业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服务的层次较低,应用网络资源的技术不够成熟,导致竞争力低下,这不仅阻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广也降低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第三,信息化技术应用滞后。

信息技术在近几年飞速发展,信息化产品价格也在不断下降,但我国信息技术与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信息化管理系统竞争力低下,尤其是在服务器和交换机等方面的竞争。其次我国高端技术人才匮乏,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后续维护和研发工作缺乏人才保障,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实现信息化,无法实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对竞争力的影响

第一,信息化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首先企业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有研究表明在企业生产和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减少企业产品设计的错误率,降低成本投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其次,利用信息技术记录一些需要大量人力记录的进出货数量,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企业管理成本降低。最后,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改善企业在交易过程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通过商务电子扩大交易空间,从而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由此可知,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信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信息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所谓的企业信息能力指的是企业收集和处理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只有提高企业的信息能力才能力提高企业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提高企业信息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在管理中实现信息化,可以扩展企业获得信息的渠道,提高企业利用信息的效率,从而为企业提高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信息化促进组织结构优化。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可以为企业组织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渠道,从而提高企业组织办事效率,降低企业信息成本,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这是因为信息化管理能够缩减企业管理层次,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的变形,提高信息传播速度,使得企业管理适应信息时代管理的要求,从而实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发展。

第四,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管理的创新提供动力和借鉴,在企业中形成新的学习型组织,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有利于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实现企业部门之间交接的流畅性,提高了企业信息反应能力,增加了企业决策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上升,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第五,促进企业价值链的优化。

众所周知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会受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影响,所以必须保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完整运行。企业信息的流畅传输以及处理是价值链环节完整运作的关键因素,企业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实现价值链机构的重组,减少信息延误造成的决策错误,从而帮助企业加强相应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的策略

第一,制定信息化管理目标。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由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推陈出新速度加快决定的,所以企业必须制定一个长远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信息时代要求企业之间形成相互合作又能随时分离组合的合作又竞争的关系,所以企业应该学习成功企业的经验,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依据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并逐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为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提供有力的后盾。

第二,实现企业信息管理对核心业务的促进作用。

企业在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资金利用的科学性,资金应该用在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上,从而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因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企业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根本保障,所以企业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利用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大的信息技术支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三,科学的实现管理信息化。

在企业实现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管理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投资的正确性,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决策者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根据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和政治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水平和管理的具体情况,尽量避免信息化决策中的风险,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降到最少,尽可能的减少企业损失,建立符合企业发展且风险系数低的信息化系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四、结语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11

一、“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挑战

在“营改增”政策全面实施之前,建筑施工企业是全面缴纳营业税。在全国正式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同时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状态是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税负减轻的目标。主要的原因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性会面临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同时从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行模式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大都是通过招标取得业务,从而进行后续的工程实施。增值税的一大特性就是可以进行抵扣,在企业进行招标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将是工作进行顺利的基础。虽然“营改增”政策初步体现出了减轻税负的作用,但是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施工过程中造成亏损的因素较多,生存问题将是一大挑战。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就是前期投入的资金过多,回收工程款的周期较长,在这期间很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出现。

二、“营改增”之后财务信息化的作用

(一)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适应能力

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信息要素是经济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在政策变化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同时又受到“营改增”政策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营改增”政策的大环境中,建筑施工企业想要更长远的发展就要使自身有着政策适应能力和自身的生存力,在财务信息化的管理下,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准确的把握新政策的要求和财务变化,从而能显著的提升市场生存能力。在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下,能增加建筑施工企业对新政策的适应能力,也是面临“营改增”挑战的重要手段。

(二)提高税务核算的准确度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数据信息化是财务信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会计数据信息处理的时间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为税务数据的实效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化管理之后,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明显提升,税务数据的分类也简单快捷,减轻了人工的工作量同时又增加了工作效率。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财务信息化的使用使税务工作变得尤为快捷,具体表现为在输入数据后,能自动的生成财务报表,大量的数据也不影响税务数据的提取和分类,在这个基础上不仅增加了效率,准确度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确保税收筹划的有效性

“营改增”政策全面实施之后,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企业的税务管理中,要对可以进行抵扣的发票要重点管理,同时对销项税的管理也不容忽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充分的规范税务管理工作,具体表现?槎粤鞒痰南附诠芾怼2莆裥畔⒒?管理的作用不止一个,其中能够在整个税收工作中发挥出它对事情的控制能力和为数据提供支点。使税收筹划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总之,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不言而喻,能够为“营改增”之后企业面对的挑战提供中坚力量,同时也能够为企业提供管理依据,并细化管理中的流程,从而确保税收筹划的有效性。

三、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议

(一)重新认识财务信息化

财务信息化是建筑施工企业面对“营改增”挑战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个“重要手段”在进行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因为建筑施工企业一直都是营业税的纳税人,对营业税的管理制度已经烂熟于心,但是变成增值税纳税人之后有明显的不适应感。原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形式化较强,项目的负责人往往就担任了财务管理的负责人。这就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不能更好的为企业所服务,这就使得建筑施工企业从新认识财务信息化,明白它的重要性,在进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重对会计工作的审查和财务信息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改变项目负责人的思想,使项目负责人重视财务信息化管理,从而在项目中将这项管理贯彻落实。同时提高施工企业管理者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也非常重要,可以使整个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重新全面的认识,为以后这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的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也必不可少,总之面临“营改增”政策的挑战,企业全体员工对财务信息化管理进行从新认识是有可行性的,这样可以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执行力度。

(二)对财务信息化进行全面整改

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它含盖了会计、财务、审计、财务报表系统、税务管理系统等。每一个系统管理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营改增”政策的实施直接冲击了税务管理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财务报表方面要更加细致的完成,对各项数据准确性要求也更为严格。“营改增”改变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指标,企业在考虑财务指标的同时,也要充分的考虑“营改增”带来的种种变化。换个角度来看,对成本管理系统和税务管理系统之间的联系也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也是重中之重的调整目标,供应商能否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成为了具体的审核标准。“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迎合新政策,对财务信息化进行全面整改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各个模块之间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分配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

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12

【关键词】成长性企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经济建设

在我国全球一体化经济建设发展的目标下,国内近几年不断涌现出许多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快速带动了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同时,这类成长性企业要想快速达到国内经济平均水平,其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成长性企业而言,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成长性企业管理组织形式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在发展阶段都如同商品一样有属于它们的周期性,早在1989年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伊查克爱迪思就在其的著作中提出了企业的周期性理论,并且将企业在经营中的周期性细化分为成长性及老年化两个重要的阶段。在企业的成长性阶段中,主要包括了企业的孕育期、婴儿期、幼年期、学步期、成长期、成年期几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国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将企业的成长期化分为主要的四个阶段:创造期、成长期、发展期、老化期。同时,从企业的生命发展周期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成长性企业主要是指企业从创造期到成长期这一企业的发展阶段。另外来说,成长性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通常在每一个阶段性的表现都会有所不同。这就如同为企业划分的生命周期一样,成长性企业的发展阶段也是有着具体的划分的。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组织学家LE就将企业的成长性管理划分为具体的五个阶段,即企业依靠创新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引导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国家授权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协调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合作成长的阶段。而从阶段性的另一层意义来划分的话,某些经济组织学者则认为可以将成长性企业的发展分为六个具体的阶段,即低级成长阶段、中低级成长阶段、中级成长阶段、中高级成长阶段、高级成长阶段、超高级成长阶段。另外,我国知名企业金碟企业的总载徐少春曾在《成长性企业的管理变革》一书中指出,企业的要想成长,必须要经历五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创业阶段、集中制阶段、规范化管理阶段、信息化管理阶段、合作化管理阶段。徐少春还在书中将成长性企业的五个阶段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说明:第一,创业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是非正式性的,而企业的高层决策者用于管理企业的模式主要以崇尚个人风格及创业精神为主要的依据,在管理体系上,也主要是以追求最大化的市场经济效益为前提。因此来说,在企业创业式阶段中,高层决策者所要求的经济报酬无非就是这个企业的创业经营权,而这一阶段性的主要任务则是对企业的管理以及经营销售的利润所得。第二,集中制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管理的模式已经逐渐转化为集中式管理模式或是职能型管理模式,而在这一阶段中,高层决策者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也由传统的转变为引导式管理,同时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的管理控制体系也已建立起初步的雏形,高层决策者所要求的利益报酬也在创造拥有权的基础上加上了企业发展经营中的所有利润所得。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中,成长性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在于强调企业商品的经营效率。第三,规范化管理阶段。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其内部的管理组织模式已转变为一种分散式管理体系或是以地域为单位的中心制责任结构体系。同时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的决策管理者不在事事亲力亲为,而是采用一种广泛授权的管理形式将企业的发展经营权下放给下属的子公司,同时再利用定期的述职报告及利润中心责任制手段对其进行考核。在这一阶段中,企业高层决策者所看中的是强调企业内的经营绩效。也就是说,该阶段企业所要突出的重点是大力扩展经济市场。第四,信息化管理阶段。这在一阶段中,成长性企业的管理组织形式变得越来越完善,体系建立也越来越趋于完整化。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的管理重点目标是根据企业自身商品的特征建立对授权后的下属公司的监督体系,以便企业高层决策人员能够清楚地掌握下属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情况。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企业要利用先进的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督控制能力。换句话说,在这一阶段中,企业在通过信息化管理体系对计划中心、利润中心、责任中心、成本控制中心以及投资中心进行监管,这种模式可以使企业高层决策者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成长发展中,并在参与利润分享的同时拥有企业的股份权。第五,合作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管理所着重的目标在于结构化的管理,而此时企业高层决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管理在于调动所有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所有员工都能够加入到企业的成长发展中来。同时企业高层决策者与企业员工共同制定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重心及目标,并且保障企业员工薪资所得,建立一个完善系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就是说,此阶段的成长发展重点内容在于解决复杂化的企业矛盾与问题。

二、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方式

成长性企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整体的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速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成长性企业管理发展中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是必要的形式,同时相关部门人员根据成长性企业发展阶段性的不同,制定出了不同阶段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方案措施。具体如下:

(一)创业管理阶段

企业创业管理阶段是员工增加速度最快的一个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管理信息化中要拥有一个具有职业化才能的领导人对企业员工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随着成长性企业的发展,企业高层决策者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想要掌握更多的企业经营状况,就必须要掌握企业更多的信息。因此,创业管理阶段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主要在于企业创业者对企业的需求。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之间则通过更多的科技化手段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在企业创业阶段中,根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安排,企业内核心的部门均开始使用财务信息化软件,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逐渐由人工传递方式转变为办公信息自动化模式,从而实现了企业初步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二)集中制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建立已基本完成,员工人数也大量增加,因此就需要在此阶段对企业内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部门之间进行集中式的管理。而此阶段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目标的重点在于在原有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面向基础化信息管理的ERP信息化办公系统,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商品进销物资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内各部门的物资信息化管理制度。

(三)信息化管理阶段

成长性企业在此阶段发展中,对商品物资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企业自身的结构组织建设也日趋完善化,并且在此阶段中企业高层决策者已将企业经营的部分权限授权给下属的子公司。因此为了更好地对授权子公司进行管理,企业就必须在原有信息化管理流程的基础之是进行优化建设。也就是说,此阶段中企业要将ERP办公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大力加强人事、薪资、培训以及员工绩效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使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模式更加智能化。

(四)精细化阶段

在成长性企业此阶段的发展中,由于规模及组织结构上的增多及优化,企业需要将分散化的组织结构进行集中式管理,也就是将以往分散化的组织结构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联结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企业完善的产业链。也因此在此阶段的成长性企业发展中,需要的管理信息化模式更完善,它需要将企业的销售、市场、服务以及客户有效地关联起来,并同时制定出完善的CRP协同信息化办公系统。

(五)合作阶段

在此阶段中,成长性企业的结构体系模型不断扩大,并且均不断向国际先进企业的方向发展,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公司的发展。而此时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大且内部的形式较复杂化,因此很容易造成企业因负担过于沉重导致的发展缓慢现象。在此时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并达到目标要求的话,就必须要将完整的公司模式拆分成为几个小型的子公司模式,并采用小公司的经营发展理念运作多元化的企业,从而才可以恢复企业原本的经营动力和激情,也才能满足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在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中,考虑到管理的实际情况,所采用的管理信息化模式必须同时满足成长性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还要适应于电子商务化时代的企业发展需求。因此,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建设中必须要首先满足信息化平台的多样化需求,利用信息化软件的多样化、功能的灵活多变性以及信息化系统的开放性特征来建立成长性企业的管理信息化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利用信息化模式对成长性企业进行管理对成长性企业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成长性企业在进行发展及管理中,必须首先清楚自身发展中的几个必经阶段,有针对性地建设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才能有效地促进成长性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庆萍.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4,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