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

时间:2023-10-12 09:41:27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范文1

关键词 初中生 课外阅读

1 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看似未成年人,但内心却蕴藏着巨大的精神需求,需要全社会共同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帮助,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而课外阅读对于他们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从而使之受到思想教育与熏陶。同时阅读还能促进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现阶段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目的、阅读动机等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进行改进,使初中生能有更好的发展。

2 对课外阅读的定义

2.1 已有的对课外阅读的界定

对于课外阅读,现阶段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大多是从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上进行阐述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经指出:“在国文教本之外,教师必须指导学生看旁的书……关于修养的书、关于社会科学的书乃至于关于自然科学的书,都可以作为国文科的课外读物”。但仅仅是说明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韩和鸣也指出,课外阅读,特别是相关的课外阅读(这里的相关,是指围绕一定学习内容的相关),能充实学生头脑中的己知成分,增加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与了解,提高教材的可懂度,从而为课堂学习提供较好的认知准备。这个界定是从课外阅读的作用而言的。到目前,对课外阅读的精确定义的讨论仍在持续。

2.2 本研究对课外阅读的界定

要对课外阅读做出客观而科学的界定,首先要对阅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研究比较认同张定远对于阅读下的定义:阅读,是指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得意义的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是以了解意义为中心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这个定义比较完整而且精辟。首先它认为阅读是对文本的理解,其次认为阅读是一个阅读者的内心积极主动的过程。

3 初中生课外阅读研究的现状

3.1 国内外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研究的历史

国外对于课外阅读一直是很重视的。在早期的柏拉图的思想中就有所体现。柏拉图说:“你怎样研究你根本不知道的东西呢?在这些你所不知道的东西中,你该把什么作为你要研究的对象呢?惟有看。”[4]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研究员多利斯・布朗花了20多年的时间,对205名入学前己经学会阅读的孩子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开始让他们读书,并使他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前苏联有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研究认为:课外阅读为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并“能发展学生的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要积极的提倡课外阅读。

3.2 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研究现状

有关我国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都普遍认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郝忠勇经过教学视导,发现多数学生在正常的读书期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由初中生的课程表上看,他们根本不具备‘课外’的空闲和时间,校内的课外阅读只是一种处于夹缝中苟延残喘的松散状态。”李玉英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一种“浅阅读”状态,他们的阅读内容以休闲报刊、教辅材料、卡通动漫和畅销书为主;阅读动机感性、随意,阅读方式、习惯不良。陈发兵认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最太少,面太窄。“许多学生不愿读、不会读课外书。即使读也只是一些武侠言情类的小说,甚至只是对一些漫画卡通书乐此不疲。不要说语文素养的提升,就连基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都没有形成。” 蔡伟观察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着程度不一的不良心理行为,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为:盲从心理、浮躁心理、慵懒心理、敷衍心理、偏爱心理、功利心理、破坏心理。

4 研究趋势

课外阅读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众人皆知的。因其重要,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因其重要,才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课外阅读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一线优秀教师的目光。尤其是近些年最受国家重视的基础教育己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给基础教育的投资虽不及发达国家,但与上世纪相比,确实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有利于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各地经济条件较好,实力雄厚的学校图书大楼拔地而起,即使是老少边穷地区,也有希望工程、救助基金会及一些慈善机构从各地募捐而来的图书被送往那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充实了这些学校的图书资源。

就目前课外阅读研究现状来看,大多专家学者把注意力都投入到了课堂阅读教学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去了,只有少部分关注课外阅读的理论研究。一线教师恰恰相反,他们因教学实践的机会远多于理论研究的机会,故而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外阅读的实践指导研究上去了。因而关于课外阅读的研究出现了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操作研究相脱节的现象。合理之举是把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紧密地与一线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一线教师的实践,以实践验证和丰富理论。

另一方面。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影响上,而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则很少涉及;其研究也大多建立在书刊这一纸质媒介上,而对于网络阅读和MP3电子书阅读等媒体的研究很少,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初中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草甫、商金林.叶圣陶教育文集[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182

[2] 韩和鸣 谈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7月

第17卷第3期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能力 策略

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①。然而当下许多初中生无法达到这个要求,原因很多,有的是家长持反对态度,许多家长坦言“不希望孩子课余时间看些与教材无关的书”。并表示“让孩子学习一门才艺远远比坐在家里读课外书有用得多”,因此,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才艺班占满。也有的是语文教师不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认真掌握课本内容,大量做各类练习册,将课余时间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上。当然,也有学生自身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为阅读既费时又费力,对阅读产生了倦怠心理。

那么,如何改变现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家庭要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

首先,家长应督促孩子制订并完成课外阅读计划。家长应多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然后督促孩子结合自身情况制订课外阅读计划。譬如每学期要阅读哪些书目,安排在什么时间阅读。计划制订完,家长还应督促孩子按时完成阅读计划。有的初中生自制力不强,计划刚制定完的几天做得十分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督促不严时,学生就不按计划执行了。因此,家长在孩子的课外阅读管理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私立学校做兼职教师时,执教的班级中有位女生的母亲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她经常向我了解女儿在各阶段应阅读的书目,然后给孩子购买相关书籍,同时经常向我反馈女儿课外阅读的情况,以及其在辅导女儿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在这位母亲的配合下,该女生的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写作水平及口语交际能力也得以提升。

其次,家长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读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笔者执教班级的学生经常向笔者反映,放学回家后家里总是乱哄哄的,使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学习、阅读。笔者在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许多家长在下班后习惯回家看电视,邀请朋友来家中聚会,有些家长甚至每晚玩游戏、打麻将到深夜。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学生的确很难做到专心阅读。家庭阅读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效率。一个安静的房间,一张干净的书桌,一个满是书籍的书柜,那种温馨、宁静定会让孩子漫游书海,置身其中便手不释卷。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每天在孩子阅读时关闭电视、电脑,让孩子能够坐下来静静地品味书香。

二.学校要给学生课外阅读以正确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内阅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课内阅读,可将课内与课外阅读进行整合,找到彼此的联系,从而充实课堂教学,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达到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目的。

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如教师在给学生解读一位作家作品的同时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笔者在讲解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时,就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让学生感受同一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魅力。教师也可将课内、课外阅读中主旨相近的文章进行联系阅读,如讲授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时,可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黄药眠的《祖国山川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凡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师也应阅读,这样能起到师生共同提升的作用。在师生同读中,教师可与学生在阅读方法与经验上进行交流,学生也可将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更细致地阅读。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有了目标,既扩大了阅读量,又加深了对课内文本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善于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一些活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引导。如教师可定期召开好书竞读、竞荐会。让学生从课外阅读的书籍中选择喜欢的文章或片段,进行比赛式阅读,或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向同学推荐。在笔者执教的班级,学生们在好书竞读、竞荐会中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个发言的同学都能神采飞扬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中的片段,或极力详尽地阐述自己推荐书籍的原因,通常是一个同学刚坐下,另一个同学就站起来发言。这种竞读、竞荐会正是利用初中生的表现欲、好胜心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目的。

笔者在执教班级还采用了“口头读后感”的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即让学生把阅读一本课外读物的感受与思考口述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领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再次,教师要善于利用传播媒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由于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日渐盛行,其共享性及信息的丰富性、新颖性等特点十分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有很多学生选择上网阅读文学作品,更有大部分学生热衷于当下热播的影视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利用传播媒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只要引导正确,网络文学、影视文学一样能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

如笔者执教班级中的男生十分喜爱网络文学作品《悟空传》,笔者就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悟空传》中的悟空形象与《西游记》中的悟空形象有何异同?学生带着问题对比阅读两部作品,就会对文本有更细致、深刻的理解。同理,学生爱看动画片《名侦探柯南》,笔者就推荐他们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让学生比较柯南与福尔摩斯谁更有智慧。

除了教师要给学生课外阅读以正确的引导外,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大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②因此,学校应努力通过建设并向学生开放阅览室,在每个班级设图书角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物质条件。

只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2页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范文3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据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何况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品味低下的卡通漫画、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书籍,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

一.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环球时报》《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

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校图书馆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3.组建班级网络读书沙龙

鉴于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上QQ,我班在网络上建立一个阅读QQ群,推选出群主,负责日常事务。课余时间,学生们都可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外阅读交流:畅谈读书的收获与感受,提出读书的疑问与困惑,相互推荐好书。班级网络读书沙龙的组建,为班上学生提供了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精神动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范文4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一)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2周去1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1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二)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三)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省略)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

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

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范文5

“阅读指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得意义的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阅读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其本质是对语文教材的分析和学习,即指课本阅读,而课外阅读是指教材以外的各种阅读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但凡喜爱看书、阅读大量的孩子,学习语文都比较轻松;而老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并引导得当的,其语文教学效率就高。而近年来,不断进行的教育改革,也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大意义。但在教学实际中,课外阅读教学依然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指导方法与实际练习的脱节

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指出:“编课本的初衷,我想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以示范引路,这只是‘一掬水’,课本之外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水’。” 由此可以看出,课本只是起到“纲”的作用,更多丰富具体的内容要到课外读物中寻找,二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和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促进理解和把握,强化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的,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并自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课外阅读中进行实践和印证,由此可以促进知识的拓展、能力的迁移。因而,大力提倡课外阅读,无疑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语文老师已经开始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读,有时能围绕考试要求推荐一些书目,或者讲一些“阅读有种种好处”的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而缺乏在阅读方法上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羊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学生从中汲取的养分能有多少、收获能有多大,我们都无从知晓。由于教师在课外阅读中作为指导者这一角色的缺失,导致课外阅读的效率必然低下。

(二)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匮乏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阅读目标”部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当下对于读书的方法,语文老师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有条理的、浅入深出的传授给学生,而是东一榔头西一棒,遇到相关问题说两句,零零碎碎,学生也只能零散接受;而老师对于自己所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往往缺少及时、有效的检查,实践中,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兴起时提两句,检查一下学生的阅读情况。这种没有完善监督和评价机制的课外读物,学生会逐渐失去兴趣和热情,最终半途而废。

(三)阅读的功利性

语文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阅读是吸收知识,写作是运用知识,号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写作起着正向迁移作用”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习作中语言优美、构思巧妙,且联想丰富,常使人耳目一新。而那些阅读量少的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物,通篇皆是口语。

中学生这一时期的世界观还没定型,心灵处于逐渐丰富的阶段,那些内容健康、思想积极的读物可以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中。“榜样”的形象栩栩如生,丰富多彩,潜移默化中,他们会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趣。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一个懂文学的人比不懂文学的人感情世界更为丰富多彩,心里结构更加完善,通过文学阅读,人们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更好地调节自我的心理素质。” 鼓励中学生热爱生活,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从此奠定在人生道路上知识和情感的基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包括考试内容的改革(现代文取消课内语段)和《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数量的明确要求,以此观之,在教改方面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依旧存在上述课外阅读教学中的种种弊端,现分析原因如下: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许多初中教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大量地读课外书没用,一是浪费时间,见效慢。二是与考试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关系,对提高成绩帮助不大,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在各级考试中,文学名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盘锦市的中考吧,考纲规定:学生在初中阶段,阅读十部名著,分值是3-5分,但考法相对比较简单。学生无需阅读作品,只要看一看故事梗概或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和动画片,记住作家、国籍、主人公和主要情节就可以了。这种考试方式,再加上初四要面对应对中考的铺天盖地的模拟题、分类题,老师还哪有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只求题海挣扎之后中考取得好成绩,让更多的学生走过通往重点高中的独木桥,至于对文学兴趣的培养,只能靠学生自己了。而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初一、初二阶段,学校的周考、月考不断,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依旧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准,学校、家庭逼得学生课余时间都去了数理化补课班,理科可以立竿见影得高分,对课外阅读这种长线工程自是无暇顾及,语文这一科也自然要被打入冷宫了,要想让大多数的学生能真正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让孩子真正在快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需要彻底改革教育和教学评价体系,但这不是靠一个或几个语文教师的个人行为所能达成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

(二)成功经验探索的缺失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要倡导大语文教育”,所谓的大语文教育,即把语文课堂教学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学校与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整体的培养和训练,具体说来,就是让学生走上课堂,广泛阅读。对于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寻求探索,且有一些经过不断地实验、完善,已经形成比较系统地训练程序。学校几乎每年都要对老师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学科也要举行年会,但大多数是听课和参加一些流于形式的报告,很少有关于指导课外阅读的经验交流会,如果我们能多听多看一些成功的案例。那我们也会站在巨人的肩头。否则仅靠那几名特级教师,惠及的也不过几千学生。希望教育部门、学校领导能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定期地对语文教师进行成功经验的介绍,专业知识的指导,我相信,会激起更多的教师投身科研的行列,不断地尝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那样我们的课外阅读教学会更加行之有效,取得丰硕的成果。

(三)教师的自身条件受限

语文教师应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要担负起这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能够与时俱进,积极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文化现象,但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却根本达不到上述的阅读要求。

首先,语文教师的负担过重,就以我所在的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为例,我们学校只能是主科教师当班主任,因此大多语文教师都是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班主任。每周一般都在18节课以上,除了日常的作业批改,月考、监考、批卷等教学任务,还有繁杂的班级事务。这样一来自由支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却还要经常应对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参加各种培训和考试,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天下来身心疲惫、心力交瘁,回家还有家庭琐事,哪儿还有心思去读课外书,可是教师若不能先饮“弱水三千”,如何能自如地给学生一瓢饮。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范文6

要提高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教师要从激发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一、选择适合初中学生实际的读物

目前,我们不仅要用好课本、读本,更要有目的地选好课外读物。因为现在的文化市场鱼目混珠,特别是网络小说盛行,不仅错字病句连天,还有一些情节低级趣味,不适合学生阅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选好用书,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介绍书目时分清主次,突出经典名著,辅之以时尚刊物,意在相辅相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阅读范围,我们还推荐学生阅读名家名篇,其中最主要的是历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如刘心武《钟鼓楼》、路遥《平凡的世界》、古华《芙蓉镇》、阿来《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刘玉民《骚动之秋》等。另外,还可以结合时尚介绍课外读物,介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优秀刊物。特别注意的是,在推荐阅读过程中,尽量全班读同一本书,这样便于开展阅读活动,便于相互交流,帮助学生更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个性化、多视角、有创意的阅读。在刚开始的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我遇到问题主要是怎样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难题。经过实践,我认为应先让学生读一些感兴趣的,内容比较浅显的书籍,让他们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要多开展阅读活动,多让大家分享阅读带来的乐趣,要肯定学生阅读的价值。正是利用学生的阅读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势利导,慢慢地就把他们的阅读兴趣给引导出来了。同时,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每个学生都备有一本专用的读书笔记本(或制作读书卡片),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好的用词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将收获一笔不小的知识财富。同时,引导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

要引导学生博览,但是博览不是随心所欲地乱看一气,什么书都看。正确的做法是在博的基础上,要逐渐学会选择、整理。要想达到良好的课外阅读效果,更要处理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学生往往“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我们可以利用课内阅读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教《童年的朋友》,可以先让学生看《童年》,教《在烈日和暴风雨下》,可以推荐《骆驼祥子》,还可以组织阅读一些专题性作品。这样既扩大了学生课外的知识面,反过来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做到事半功倍,作为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三、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读书有两种方法,一种叫“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另一种叫“泛读”,就是泛泛地阅读。无论精读、泛读都得讲质讲量,没有认真深入广泛的阅读,就不可能读懂文章,不可能理解涵义,更不可能提高语文素养,所以我们得正确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随随便便地叫学生去读,那是浪费时间。正确的做法是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通常的做法是在读之前布置有关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去背诵、记忆,或要求学生去想象、表达,或要求学生去判断、分析,提出疑问,发表见解,表述观点。但是我更主张没有要求的阅读,阅读应该是在一种平和的,没有压力的心境下进行,如果心头背负着一块大石头去阅读,能读出趣味,读出哲理来吗?既让学生们去阅读,又提出一些“难堪”的要求,学生们会认为你“心怀不轨”,反而会产生一种抗拒、不合作的情绪,这又何苦呢?我们不妨采取老子“无为而治”的做法,把“速成”的幻想丢掉,让知识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心田。

要用多种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时可以采用阅读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课外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记录、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等。有人督促的课外阅读,效果一定是很好的。同时,要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纳入学生的语文课程评价之中,这样的评价才是积极的、全面的,科学的。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知识、借鉴文章表达方式、建立语感、文体感、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大量的课外阅读带给学生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学生发展所必需的,让我们一起来打破阅读的瓶颈,让阅读之花绽放。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范文7

一、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阅读不是简简单单为一个文字识别活动,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语言文字符号承载的信息进行解码,利用已有的知识体验去感知眼前的文字,并获取作者想表达的信息,这样才能达到理解。因此,阅读者个人体验的丰富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对所阅读文字的理解,阅读者的生活体验越丰富就越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所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在阅读中,学习者的阅读技巧、方法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高,这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与发展。

2.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习者惟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更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将有利于学习者将来自主学习最新的知识,特别是来自于国外的先进成果。

3.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取胜。在现行的高考中,阅读理解(含阅读、信息匹配、完形填空)等都需要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后方能选择到正确的答案,这几部分所占的分值占了整份卷的近50%,可见阅读理解在高考中的分量有多重。因此,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上好了阅读课对于学生在高考中能否取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除课堂内阅读外,课外阅读量的大小将决定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量越大,学生在高考中取胜的几率就越大。近几年的英语状元在谈到学习经验时无一不强调课外阅读对他们成绩取得的决定性作用。

二、英语课外阅读资源

1.英文报刊杂志。英语课外阅读的资源丰富多彩,最方便快捷的莫过于英文的报刊与杂志。学生可以通过邮局征订或到报刊亭购买等方式获得资源,一旦拥有就可以随时随地携带阅读。学生还可以在报刊或杂志上做划线或打圈等标识。除了方便快捷外,报刊杂志还有“与时俱进”的特点,题材比较新,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英文小说。英文小说主要有两种形式:简易读本及原著。简易读本上有中英对照,比较适合初等水平的学生,看不懂时可以参考译文。阅读原著对于大部分的高中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一旦喜欢上了它,就会乐此不疲。阅读原著最大的好处在于培养学生的耐性,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看不懂,但还要坚持,直到完成为止,无形中已经使得学生更有毅力。看完一章或一节之后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3.英文网站。中国日报、21世纪报等都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的网站,登录主页后就可以自由阅读了。有娱乐、体育、文化等栏目,题材新颖多样,更贴近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缺点在于一定要有电脑才能阅读,从而在时间及地点上限制了高中生的阅读。因此,笔者建议布置学生回家阅读。阅读时会碰到很多生词,金山词霸等可以帮助解决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只要把鼠标放在不懂的单词上,屏幕上就会出现单词的中文意思,很方便阅读。同一个生词出现的频率越多,学生点击的机会越大,记住这个单词的机会也就越大。

三、促进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方法策略探析

1.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笔记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好词好句。笔记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5个或5个以上的好词,第二部分是5个或5个以上的好句,第三部分是模仿造句。

2.Talent show。Talent show的内容主要来自于课外阅读,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making a speech、telling stories、read a poem等。Talent show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daily report,也可以是集中展示――专门划出一个时间段给学生集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范文8

【关键词】课外阅读 习惯 英语学习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形象阐明,行为习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可谓终身受益。英语新课标告诉我们: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知识和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英语阅读非常重要。但是,英语阅读在学生中往往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多数学生阅读不能持续,经常半途而废,以致收效甚微。因此作为英语老师的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课余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讨论,以期能使读者获取少许启发。

1.改善和重视课堂阅读教学

1.1积极主动参加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传统英语教学中,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枯燥乏味,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且具备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学好的一门学科。通过开展英语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提高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日常生活的英文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这样,学生就能克服阅读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逐渐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进而养成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1.2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消除阅读障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阅读文章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无法体会到文章的主旨意思,进而影响对阅读理解和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生活习俗、道德规范、传统节日等文化背景及与中国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这样能帮助学生提高知识面,增加阅读的流畅性和愉悦性,准确把握文章大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阅读时的理解障碍,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3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在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帮助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将直接影响到初中英语教学的成败。初中英语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后增设了阅读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阅读练习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突出实际功能。在这方面,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词汇的巩固力度,把握好词汇关,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词汇外,还应对现有词汇进行扩充,让学生理解和灵活应用,扩大词汇量。其次,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要从传统说教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给学生足够的而时间,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2.加强教师指导作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意识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相结合,通过课内精读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完成文章,巩固词汇,锻炼阅读能力;通过课外泛读,使学生对所学的词汇和语言基础知识进一步熟悉和加深认识,培养阅读习惯。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谈谈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2.1建立课外阅读小组,营造英语阅读氛围

教师要督促和帮助学生成立课外阅读小组,使课外阅读材料能够共享,积极营造一个好的英语阅读氛围,并鼓励学生多多交流一些在阅读中的心得体会,做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另外,教师可以每周固定一定的时间,成立英语角,对课外阅读的内容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课外阅读应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切不可一味强制施压或者放任自流,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应该让学生从最初的督促到自觉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完善奖惩机制

英语课外阅读往往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所以在刚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部分学生往往会不主动或者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教师要制定和尝试各种方法激励他们,尤其在初期阶段,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所定指标和要求,并引进评价机制,增强竞争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实现由被动消极阅读到主动快乐阅读。

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非在一朝一夕,其成果也非立竿见影,所以教师要坚持督促和指导,积极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交流,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去学习,久而久之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一种习惯,最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艳华. 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课外自主性阅读的习惯[J]. 学生之友(初中版), 2011(02).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范文9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历史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6-020-1

笔者是一名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每当在课堂上要涉及课外知识或历史人物时,课堂下总是一片沉寂,煞是难堪。我们学生的知识面太窄了,几乎不知道中学课本以外的其他历史知识,这种学科知识功底显然不能适应新课标下的历史学习。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历史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但可惜的是这把金钥匙却常常被遗弃在角落里,其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一、学生历史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为了更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历史课外阅读的现状,笔者对本校近1000名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方面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果:

每天阅读时间:15分钟以下的约占82%,15分钟以上的约占18%;

每周内阅读量:极少阅读的约占40%;

阅读书籍范围:课内的读物约占72%,课外的读物约占28%;

课外读物种类:历史故事、小说类约占92%,历史文献类约占8%;

部分名著阅读情况:《岳飞传》、《三国演义》看过的约占8%,《汉武大帝》看过的约占5%,《史记》看过的几乎为0;

历史课外阅读缺乏原因:无兴趣的学生约占44%,没时间进行阅读的约占49%,其他原因的约占7%。

二、学生历史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反思

(一)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少

据调查数据统计:学生一周内阅读量极少的约占40%。每天阅读时间在15分钟以下的占82%。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量和时间都是少的可怜!反思此类现象,原因大致如下:

1.书源不足。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和藏书量的不足,各级的重视力度不够。许多农村初中由于经济原因,学校忙于房屋、教学设备等硬件的添置,而无力购置新的类似于图书的软件。有的学校根本没有组建图书室(馆),有的图书室仅被作为“摆设”而已。

2.家庭重视不够。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把学生观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视为是浪费时间,把学生进行历史课外活动视为不务正业。一句话,凡是“不用考的就不准读”。而学生大多数的课外阅读都应该是在家中进行的,如果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家长的正确理解与支持,那么课外阅读是根本无法正常进行的。

3.被其他信息渠道抢占。多数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忙于外出打工赚钱,致使家庭教育的管理出现真空状态。因而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不好的学生便会以电视、游戏作为自己在家休息的主要内容。

4.课业负担偏重,能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学生在校的课外时间(尤其是后进生)多数被老师“好心”的辅导和补课所挤占。而回到家则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完成,哪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5.年级越高历史课外阅读量越少。据调查,经常阅读历史课外书的学生,随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不同学段学生的历史课外阅读频率和痴迷程度极不平衡。尤其是初三年级学生,学业负担尤为繁重,那些“主科”“大科”已把他们累的够呛,哪还会有时间理会历史课外阅读啊!

(二)学生历史课外阅读兴趣不浓

造成学生历史课外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自身对历史课外阅读的兴趣低。据问卷中“是否有意坚持自觉地进行历史课外阅读”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给出否定回答的学生占68%,为了出历史手抄报和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选择进行历史课外阅读的人占79%。

笔者反思这一问题的出现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掉以轻心,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八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习题,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而对于面临中考的学生来说,基本上就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了。除了必要的体育课外,他们都只能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不仅强占了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而且还扼杀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缺少必要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调查中发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对如何有效地阅读历史课外读物这类问题大都未能很好作答。他们对历史课外书的阅读随意翻翻者居多。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来看,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意识日益强烈,他们也都在教学当中或多或少地围绕活动课开展了一些历史课外阅读活动。但更多的是,许多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在他们的教学计划中,既没有学生的历史课外阅读计划,也没有学生的历史课外阅读活动。而对于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是很少去关注和尝试。这导致学生的阅读活动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阅读所应有的功能。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范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范文11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能力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广大教师要结合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状况如何呢?如何在初中生中加强读的训练进而培养其阅读能力呢?下面是笔者的一点点看法。

一、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状况

在中考应试模式的背景下,许多学生会重视知识点的学习,而对自身语文能力发展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学生缺乏阅读时间。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考试不会只是考语文,还会考其他比语文难度大得多的科目。鲁迅说过:“时间如海绵里的水,可以挤出来的。”可是,学生千辛万苦才挤出来的时间怎么会去阅读呢?因为这在短期又提高不了成绩。

其二,学生自身缺乏阅读兴趣。据调查,74%的学生表示会看些杂书,如:报刊,杂志等。15%的同学表示现在科技发达,不必每天捧着一本书读。想要看书,上网便可,看电视也可了解不少信息,既方便又快捷,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7%的同学认为花大量的时间看本“闲书”是浪费时间,更有甚者认为读书只要读好语文课本上的即可。

其三,学生无法认清阅读对其本身的重要性。虽然全国大力宣传素质教育,但试题也不可能是从课外各类读物中选择。理智的学生怎会肯浪费时间来拿自己的命运作赌注呢?有些同学认为课外阅读可以在将来、在大学、在工作岗位上花时间补足。

其四,学生不能掌握科学的阅方法。阅读应当结合目标任务选择最恰当的阅读方法,如略读、详读、精读等。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的时间限制,都应当成为科学的选择阅读方法的参考依据。很多初中生在阅读活动中,没有能够优化筛选出最恰当的阅读方法,导致阅读效率低下。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其课外阅读能力的措施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状态,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可以从以五个方面入手。

其一,老师指导选择课外读物,布置成学习任务,在语文阅读课上读。对于学生而言,好读书只是开始,读好书更至关重要。教师应选择进步的、健康的、有益身心的读物让学生读,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选择符合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读,如《青年文摘》、《读者》等,学生只有对读物感兴趣,才能主动去阅读,积极去思考,才不会把读书当作是一种苦事、一种负担。

其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直觉,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所学文章中的突破点、爆炸点。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要坚持天天阅读,一天也不停,固定时间,雷打不动;而且每天要有一定的阅读目标,可按年级不同适当提出要求,可做知识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教师要经常检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及时鼓励,不要批评,要鼓励、鼓励、再鼓励。

其三,思想上要足够重视。现在无论中考还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量在加大。没有一定的阅读水平,怎么能在有效地时间更快更好地完成试题呢?何况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向往真、善、美,摈弃假、恶、丑;有助于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有助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老师要求学生必须强化课外阅读意识。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范文12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激发;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90-01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是基础教育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外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可能阅读的不足与局限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众所周知,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心理还是观念上都面临着剧烈的转型期。就思想观念而言,特别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感染,毕竟他们在这一时期的思维是活跃的,对一切事物依然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在语文课外阅读课堂上,教师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实践教学相节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想象力更为丰富。

一、针对性的选取好课外阅读素材,让学生对此充满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自主选择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要帮助学生选择好的课外教材让他们阅读。因为,如果是一些适合学生看,但是又很高雅的阅读作品让学生阅读,必然会让他们感到无趣。学生看不进去,课堂目的教学目的也就没有达到。如果有可以让学生感到充满兴趣的阅读素材,必然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得到了津津有味的体现,脑子里也想着文章的内容,想象着如果他们是文中的主人公,他们该会怎么做等等,这在无形中就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在上阅读课的时候,我不会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或者两节课中看国内外名家的作品,因为他们阅读还会有写吃力。虽然这些作品需要挑出一些精彩的段落让他们阅读,但是这样由于没有之前的内容补充,所以看起来往往不会让他们有太多的想象力。我认为,阅读课的目的就是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通过阅读而产生遐想,因此我给他们看的主要是一些杂志、美文期刊等,比如《读者》、《意林》、《视野》等。通过一个个很短的心灵鸡汤故事让他们对这些故事充满好奇,由此让学生设想将自己放在故事中的话,他们会如何去做等等,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让学生对于他们感兴趣的文章可以尝试着续写故事

学生对一则美文或者一个故事进行续写,如果能续写下去,表明他们的想象力已经体现在写作之中,潜能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如果学生能续写的很好,表明他们的想象力已经变得十分丰富,思维的到了一定程度上训练,有益于作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很喜欢一些玄幻小说,虽然在阅读课上我也会让他们看相关的杂志,但是又想,既然让他们这种类型的文章,就不能让他们没有收获,所以我决定让学生对于他们感兴趣的文章可以尝试着续写故事。

例如有的学生在看连载小说《船长的故事》,讲述的是以十七世纪的大航海时代为背景,海盗船长杰克带领他的船员在大海上航行,经历一些列曲折离奇的事情,通过事情反映人生的哲理。学生们看起来津津有味,但是因为是连载小说,所以往往看完后面的剧情就没了。因此,我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的续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看杰克船长在自己的笔下会遇到哪些离奇的事情,这样就很容易对学生的大脑进行开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中翱翔;此外还有一些穿越故事,学生看完后仍然觉得不过瘾,总觉得剧情不如自己想的好,我趁机又鼓励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设计的剧情写,并且比一比谁将剧情设计的好,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在兴趣的感召下,他们的想象的思维很快的被激发出来。

三、鼓励学生多看不同种类象,不同风格的文章和小说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被灌输一种思维模式,长此下去,他们就会在脑海里形成一定固定僵化的模式,不利于他们想象力的发挥。毕竟,人的一生中想象力最为丰富的也就是初中阶段,如果错过这一阶段,以后想象力就很难有复发的可能性。思维要激发活力需要不同的思想之间不停地碰撞,这样才会想成自己的独特观点,想象力更是如此。试想,在人的一生想象力最为活跃的初中阶段,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善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他们就如同给学生的想象力加上加速器一样,让他们的思维飞的更高更远,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我在阅读课上很鼓励学生看不同种类象,不同风格的文章和小说。例如让他们看琼瑶那种缠缠绵绵的文章的同时又鼓励他们看鲁迅那种痛快淋漓的文章,在让他们看类似于《哈利波特》那种充满奇特幻想的文章的同时又让他们看一些写实的、反映社会真实情况的小说。就这样,用不同种类象,不同风格的文章和小说对学生的大脑进行轮番的轰炸,让他们感受不同的味道。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学生看一种类型或者一种风格的小说会很快的被吸引,但是经过我的鼓励,学生开始尝试看不同口味的文章,长期下去,他们的大脑中很快的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在无形中就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利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我采用了针对性的选取好的课外阅读素材,让学生对此充满兴趣、让学生对于他们感兴趣的文章可以尝试着续写故事、鼓励学生多看不同种类象,不同风格的文章和小说在能的诸多手段进行课堂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好效果。我一直认为,在课堂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固然重要,而如果让学生想成自己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自己激发想象力,想成自己独特的额观点,这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史建国.如何追求学生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J].人民教育.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