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

时间:2023-09-26 09:34:35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1

【关键词】 创伤护理程序; 中重度创伤; 儿科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rauma care program in the advantages of reducing the save tim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hildren survival,reducing children mortality.Method:156 children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7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8 footwork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 care program of pediatric in our hospital,and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conventional nursing process.The injury to reception time,effective rescue time,rescue success rate,mortality,length of stay,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Resul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jury to recep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using 8 footwork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 care program of pediatric in our hospital,the effective rescue time and length of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5.8%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morta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5.2%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rauma care program;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 Pediatric

First-author’s address:Children’s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14,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5.029

创伤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儿童发生创伤的几率更高。每年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交通或生活造成的中重度创伤性损伤而接受住院治疗。中重度创伤后的6~8 h是第二死亡高峰[1],被称为抢救的“黄金时间”,患儿的生存率取决于入院前的抢救和护理,如果患儿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实施救治,错过抢救的“黄金时间”,很可能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一个系统、准确、快速、有效的创伤护理程序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描述了本院儿科8步法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在儿科中重度创伤中的应用实例,为儿科护士在中重度创伤患者抢救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中重度创伤患儿156例,其中男91例,女65例,年龄4~12岁,来诊时间为伤后15 min~6 h;其中交通事故伤136例,坠落伤12例,机器轧伤8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两组病例均符合中重度创伤标准[2](Injury Severity Score,简称ISS;ISS≥16分),患者的年龄、性别、来诊时间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照组按照急诊常规护理程序实施护理[3],即: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处置或术前准备,入手术室、入院以及各项护理记录。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实施护理,该程序为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8步法,流程为外观伤情评估,保持呼吸畅通,监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协助医师处置或术前准备,入手术室、入院,各项护理记录,其具体内容如下。

1.2.1 外观伤情评估 接诊后首先按照创伤护理ABCDE法则(A气道;B呼吸;C循环;D神经损伤程度评估;E全身检查)进行检查。患儿能否说话,呼吸是否通畅,循环是否正常,运用Glasgow意识程度评分或AVPU系统评估法迅速做出神经功能评估[4]。脱去患者全身衣服,充分查找可能的损伤部位,但要注意保暖,防止患儿体温过低,制动前需特别注意有无颈部或脊椎损伤。同时灵活使用视、听、嗅、味、触等感觉,望、触、叩、听、嗅等体检技巧,以及交谈等方式采集到患儿的资料,迅速对患儿的伤情以及严重性进行正确评估,妥善地安排好各部位的处理,对患儿的主要受伤部位和重要脏器功能及可能发生的病变做出果断的预判,确保对患儿生命威胁最大的创伤得到优先处理。在评价患者的病情时要有全局观念,整个初步检查过程应不超过2~5 min[5]。这就要求护士要有专业的急诊知识、敏捷的思维、对患儿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对患儿外观预测指标特殊的敏感性。

1.2.2 保持呼吸畅通 由于婴幼儿及头、鼻道和舌体相对较大,多经鼻呼吸,下颌角过大,喉头偏高,会厌相对较大并呈“U”型,环状软骨是喉部最狭窄的部位,从而限制了气管内导管的直径,尤其新生儿,气管只有约4 cm长,只能容纳直径约为2.5或3.0 mm的气管内导管(成人气管约12 cm长)[6],如需要气管插管,对10岁以下的患儿应避免使用带套囊的导管,减少声门下肿胀和黏膜溃疡发生的机会。婴幼儿经口气管插管较经鼻气管容易。

1.2.3 监测生命体征 一般情况下中重度创伤患儿伤情复杂,病情多变,进展迅速,并发症多。中重度创伤患儿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休克,而休克是导致该类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护士需随时严密细致地监测患儿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尿量、神志等[7]。一般每30分钟测量患儿生命体征1次,始终保持收缩压在10.7~12.0 kPa,这样能降低出血量,提高患儿早期存活率;同时检测凝血功能,警惕DIC发生[8]。抢救可使用复温输液装置对重度创伤患者保暖。

1.2.4 开通静脉通道 中重度创伤多伴有大量失血,因此开通静脉通道至关重要[9]。护士在建立静脉通道的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婴幼儿和青少年因其生理发育特点,其抢救过程中的开通静脉通道方式略不同于成年人[10]。首先应以置入两个内径较大的套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原则,首先穿刺周围静脉,尽量避免深静脉置管。最佳的置管位置是位于踝关节的大隐静脉和位于腹股沟的股静脉。避开穿刺骨骺生长区选择胫骨结节下胫骨的前中平面作为骨内输液通道进行液体输入相对较安全也较有效。输液的目的是婴幼儿的尿量维持在1~2 mL/(kg・h)或者青少年的尿量维持在0.5~1 mL/(kg・min)。

外伤出血造成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容易发生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低温和酸中毒又能抑制凝血和纤溶酶原激活,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加重了创伤症状[11],因此需及时大量补血,输注20 mL/kg的全血或10 mL/kg的浓缩红细胞,也可在患儿血色素和血型配型结果未出时以代血浆应急。抢救过程应注意保护患儿外露脏器,出血处加压止血包扎,然后进行伤肢固定,并视患儿状况给氧。

小儿体温过低是一个中重度创伤抢救的主要问题[12]。小儿经头散热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正常人。所以注意保温在儿科液体输入时也很重要,查体时,也应特别注意保暖。

1.2.5 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 在护送患者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需要配备抢救药物和器械,确保途中止血包扎,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急诊科护士需熟练掌握各种创伤的搬运技巧,防止由于搬运不当引起的继发性伤害,并在转运过程中做好转运生命体征监测,急诊科护士还需熟练掌握各种创伤的发展,对患儿的病情有一定的预见性,一旦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同时还需做好抢救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儿科创伤患者由于其身体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时,往往焦虑、紧张、惊恐、哭闹,有些患儿会出现情绪失控、抵触治疗的情况,这时候儿科急诊护士在抢救过程中应该对患儿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生活照顾以及适当的心理疏导。护士应用从容镇静的态度、熟练的技术、整洁的仪表、稳重的姿态等非语言手段,给患儿以信任和安全感,以诚恳的态度、温和的语气安慰患儿,树立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或减少患儿的不良生理因素,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应关心患儿家属,主动与其交流,说明患儿的病情、发展、预后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力争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理解和支持,提高急救护理效应,改善护患关系。

1.2.6 协助医师处置或术前准备 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要求护士精通业务,熟练技术操作,积极协助医师进行抢救。遵照医嘱对急诊患儿进行处置:如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注射、各种皮试、导尿、心电图、X线、B超、CT等[13];并及时向医师提供有效的监护数据,同时做好采血、检查、记录、交叉配血、备血等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1.2.7 入手术室、入院 中重度创伤的急救水平,主要在于急救的反应速度和质量,因此争分夺秒地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或办理住院手续,以尽快地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救治,争取在“黄金小时”内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4]。

1.2.8 各项护理记录 各种记录:护理记录单、体温单、护理记录等的填写要规范、及时、准确,避免伪造涂改,以防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以来诊至术前或入院前的抢救时间、患儿生存质量评分、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及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受伤至接诊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比较 两组患儿的受伤至接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死亡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生存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中重度创伤患儿的发生率迅速增高,特别是在伴有大出血或者休克时,有些严重危及生命,抢救的医护人员稍微延误可能就会造成患儿死亡,因此及时、准确、快速、有效地采取救护措施是挽救患儿生命和保证后继治疗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快速、准确、高效的创伤护理程序不仅体现在流程的科学性上,也要求护士有较高的专业素养[14],业务精通,现代化医疗器械操作技术熟练,能够全面熟练地掌握创伤专科理论和技能,有独到的急救意识和观察力,并且能够了解儿科患者的特点[15],快速敏捷地做出抢救反应。同时要求急诊科各班护士需分工明确:一班护士负责确保患儿呼吸道畅通,准确抢救药物和器械,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并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另一班护士负责开通患儿静脉通道,协助医师进行各项处置,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加快抢救节奏;各相关科室协调工作,密切配合,缩短辅助检查时间是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的保障。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中重度创伤患儿的抢救过程中采用了创伤护理程序8步法,在实施生命体征监测之前,先进行了外观伤情评估和保持呼吸畅通,通过对患儿外观伤情进行评估,结合采集到的患儿资料,得到准确的伤情判断及严重性评估情况。护理人员根据正确伤情等的判断,合理对各创伤部位进行针对性护理,节省了抢救时间。本研究中,通过系统的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8步法护理的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本院的创伤护理程序通过快速、准确、高效的实施抢救,使急救护理工作规范化,大大缩短了中重度创伤儿童的救治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同时该创伤护理程序的实施还大大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意识,抢救过程动作更迅速敏捷、观察能力更强、急救技能更高,而且提高了中重度创伤儿童的抢救成功率和生活质量,改善了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者的态度,对于护患关系的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爱芝.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应用高级创伤护理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35):171-175.

[2]余翎.ISS与CRAMS创伤评分法在急诊多发伤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04,16(2):99-101.

[3]沈淑芬,陈冰玉,汤萍.儿科病房护理人员分层管理中绩效模式的构建与成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4):108-111.

[4]陆小琼,郭亮,谭素贞.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73.

[5]张莉.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21):4816.

[6] Ramasubbu B,McNamara R,Deiratany S,et al.An evaluation of the accuracy and necessity of fracture clinic referrals in a busy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J].Pediatr Emerg Care,2015,20(4):521-523.

[7] Mattsson J,Forsner M,Castrén M,et al.Caring for children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an observation study focusing on nurses’ concerns[J].Nurs Ethics,2013,20(5):528-538.

[8] Conner N E,Uddin N.Predictors of intention to refer to pediatric palliative or hospice care[J].Am J Hosp Palliat Care,2015,26(6):210-224.

[9]尹红,李娜,马玉容.集束化护理在CABG围术期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5):16-19.

[10] Moyer D L,Carpenter J M,Landon M A,et al.Nonaccidental trauma:guidance for nurses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15,27(2):167-181.

[11]李桃梅,王元凤,董佳丽.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策略[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77-78.

[12]魏宝英.预见性护理对ICU患者气管插管期间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24-25.

[13]杜佩红,魏薇萍,王飞燕,等.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实用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32-34.

[14] Kassam-Adams N,Rzucidlo S,Campbell M,et al.Nurses’ views and current practice of trauma-informed pediatric nursing care[J].J Pediatr Nurs,2015,30(3):478-484.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2

关键词:健康教育;常规护理;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护理工作越来越被关注,不再局限于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护理操作,而是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身心兼顾的整体护理。对我院100例产妇实施实施全程护理告知程序和健康教育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生产的100例足月产妇,产妇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8.2±1.3)岁,产妇平均住院天数5.5±1.5)d,将产妇随机为两组,观察组产妇50例,产妇年龄(27.9±1.6)岁,产妇平均住院时间(5.3±1.7)d,对照组产妇50例,产妇年龄(28.3±1.1)岁,产妇平均住院时间(5.2±1.4)d,200例产妇中无1例病理疾患产妇,无1例产妇存在沟通障碍,两组产妇年龄、产次、分娩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比较,(P>0.05)可比较。

1.2方法对照组50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察组50例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全程护理告知护理,由护理组长带领1~2名责任护士负责观察组50例产妇,首先按照互利内容的重要程度对护理内容进行组合,组合之前对产妇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了解,以便实施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教育,同时也可以采用书面教育和公示告知等教育方式。全程护理告知程序包括:入院告知程序,疾病告知程序,护理操作告知程序,出院告知程序。

1.2.1入院告告知入院告知程序主要是为了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使产妇能够尽快的熟悉医院环境,保持产妇有稳定的情绪,包括各种日常用品的方式,以及告知产妇以及产妇家属如何查询费用等。

1.2.2病情告知病情告知程序环节的内容相对较多,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①合理的饮食与清洁卫生指导,告知产妇在各项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介绍母乳哺育胎儿的优点;②为产妇树立起分娩的信心,尽量使产妇接受自然分娩,同时告知产妇如何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等;③产后要及时为产妇进行示范以及指导训练,嘱咐患者合理休息,迅速调整睡眠,学会自行护理以及康复按摩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④及时告知产妇护理新生儿的技巧,以及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发生和常见并发症的方法[1]。

1.2.3操作护理告知在护理产妇之前要采取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并及时告知患者各项检需要配合的事项。护理人员在产妇出院之前要仔细告知产妇,出院之后的康复注意事项,为产妇仔细讲述母乳哺育的好处,及时指导产妇避孕。

1.3护理评价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立各项知识和护理操作的掌握情况,在回收调查问卷后,对比产妇各项知识、护理技巧以及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包括饮食原则掌握情况、用药知识的掌握、异常情况识别的掌握、婴儿护理知识及方法的掌握、伤口护理的掌握以及母乳喂养方法的掌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50例产妇在实施全程护理告知程序后,饮食原则掌握产妇45例,43例产妇良好掌握用药知识,36例产妇掌握异常情况识别,掌握婴儿护理的产妇43例,掌握如何护理伤口的产妇42例,母乳喂养重要性以及喂养技巧掌握的产妇44例,40例产妇出院后及时掌握了康复训练。对照组饮食原则掌握产妇37例,32例产妇良好用药知识掌握,28例产妇掌握异常情况识别,掌握婴儿护理的产妇72例,掌握如何护理伤口的产妇69例,母乳喂养重要性以及喂养技巧掌握的产妇35例,29例产妇出院后及时掌握了康复训练。观察组住院期间患病产妇1例,占(2.0%),3例婴儿患病,患病率6.0%,对照组8例(16.0%)产妇住院期间患病,11例(22.0%)婴儿患病,观察组产妇各项知识以及喂养技巧和护理技巧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告知是医、护、患沟通的纽带,是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体现,是减少护患矛盾,防范护理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护理告知程序体现了护理人员告知的义务、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充分调动了孕产妇及家属主动配合护理工作的积极性[2]。

护理告知有着预防患者并发症发生的作用,现今新健康观念提出之后,护理学也由此翻开了新编章,围产期保健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便是产褥期,此期间亟待解决的母婴保健问题也较多,因此健康教育就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护理告知模式中的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健康认知能力,迅速提高产妇自我保健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要依据产妇自身的文化以及需求,对产妇适时开展甲亢教育。

护理告知还有着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的重要作用,在实施全程护理告知后,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起到了规范护理工作的作用。先前的护理工作中,往往护理人员时时刻刻都在护理操作中忙碌,而忽视了孕妇的切身感受以及心理变化等。全程护理告知能够使护理人员更加注意孕妇,在通过和孕妇不断的沟通之后,便能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总之,通过实施护理告知程序能有效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本研究结果清楚显示出,观察组产妇在接受全程护理告知和健康教育之后,产妇各项知识、护理技巧以及喂养知识明显优于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产妇,(P

参考文献:

[1]殷秀珠,陈小荷,胡善荣,等.全程护理告知程序对产科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090-1091.

[2]李丽花.全程护理告知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3,21(6):318-318.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3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病毒性脑炎;患儿;手足口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89-02

临床路径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为了顺应医院内外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使用图标结果管理和形式管理有效结合的科学方法,是一种设计好的多种专业协同合作的标准计划成本。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体制的深入发展,其快速成长了起来。本文对2010年7月――2012年11月80例确诊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选择80例确诊的手足口病和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18例重型,22例轻型,年龄在1-5岁之间,体温为(391±06)℃,实验组男28例,女12例,17例重型,23例轻型,年龄在1-7岁之间,体温为(393±08)℃。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性别,年龄以及体质量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没有明显差异。

12 方法 两组都采用儿科的整体护理程度和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评估,在评估后,根据临床路径护理的内容确定护理的具体实施,同时填写临床护理路径表格,主要有以下几个项目:惊厥护理、口腔护理、输液护理、健康指导、高热护理、脑内压观测、饮食护理、个性化方案、消毒隔离。将表格放入患儿的护理病历当中,为了便于患儿家属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充分理解护理的目的,护理人员要详细向患儿家属进行讲解。同时,要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并且做好相应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将资料整理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3 讨 论

护理程序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计划,有目的的行动和步骤,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生理、心理、发展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护理,是一种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而临床路径是一种符合效益、成本规律的高质量管理模式,是为特定的单病种疾病提供的标准化护理治疗。指一组人员针对某一病种的康复、监测、治疗及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延迟、资源浪费,以及服务对象得到最好的医疗护理服务为目的。整体护理的开展为临床护理路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某一病种而言,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临床护理路径以特殊及常规检查、入院评价、治疗、医嘱、饮食指导、出院计划、诊断、活动、护理、教育等为纵轴,以住院时间为横轴,针对特定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群体,形成计划表,对具体什么时间做哪项治疗、检查及护理、病情程度、出院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说明。对于与标准路径略有差异的部分患儿,可运用预测差异、早期干预等管理方案,要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让护理工作脱离传统的机械式模式。同时也要积极有效的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明白日程安排,主动参与到计划当中。这样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记录时间,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观察患儿的病情上,既避免了护理人员的随意性,也可以及时遏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培养和训练新护理人员时,让其短时间内掌握医护规范及诊疗流程,可以避免处理不当,进一步减少医疗事故,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认可度、工作主动性、工作成就感以及工作满意度。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在缩短了住院时间的同时也减轻了经济负担。主要是因为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患儿家长在明确护理计划目标后,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护理工作中。例如:呼吸道的管理是最有效的预防肺部感染的方法,在制定此护理计划时,采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及时吸痰、定时拍背等方法;对于有可能会坠床的患儿,可使用床栏进行防护,或者使用约束带等等,要预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状态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问题,做出合理评价,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避免发生一些并发症,缩短住院的时间,让疾病能够按照预期进行治疗、护理以及康复,这对于预防意外事故与院内感染是极为有利的。服务的规范化程度与满意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护理人员对疾病知识的诠释,所提供的规范化服务,可以帮助患儿家长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可以加强他们对健康教育以及所患疾病的了解。

参考文献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4

【关键词】 护理程序;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作用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的丙类传染病[1]。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我院按照护理程序对 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35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到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135例,其中男82例,女53例,年龄0.5~12岁,平均2.91岁。陪护家长一般情况:父亲16人,母亲30人,爷爷18人,奶奶47人,外婆18人,外公6人。陪护家长学历结构:中专及以上40人,高中及以下75人,文盲20人。陪护家长职业情况:农民25人,个体30人,教师15人,工人35人,无业30人。患儿籍贯:本地常住75人,外来人员60人。

1.2 方法

1.2.1 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需求评估、诊断、计划

1.2.1.1 责任护士根据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患儿家长在入院第一天进行相关评估,内容包括:患儿及家长的一般情况、家长的疾病基本常识、家长的消毒隔离知识、家长对患儿的护理知识、家长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等。调查时向陪护家长进行必要解释,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1.2.1.2 对问卷调查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经评估,有90.3%的患儿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缺乏,依次为缺乏消毒隔离知识(98.3%)、缺乏护理知识(92.3%)、缺乏疾病基本常识(80.3%)。89.6%家长有焦虑恐惧心理。78.6%患儿家长要求图文结合的健康教育形式,75.3%患儿家长要求示范操作的健康教育形式。

1.2.1.3 责任护士根据家长不同的文化程度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对文化水平低、不易理解的家长,采用图文结合、示范操作、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语言进行一对一的宣教,必要时反复多次进行,直到其掌握为止。

1.2.2 根据计划实施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

1.2.2.1 教育方法 ①文字图片教育 把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等知识打印成册,发给住院的患儿家长。同时利用病区走廊设置宣传栏,加强宣传力度。②形象教育 把手足口病的全过程制作成幻灯片或录像定时放映,使患儿家长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更直观、更形象。③示范教育 护理人员在病室内张贴标准规范的六步洗手法,亲自教会患儿家长正确的洗手方法,注意指甲沟、指间、腕部按顺序清洗,并示范各种分泌物消毒处理方法,使患儿家长能较快掌握。

1.2.2.2 教育内容 ①疾病基本知识 向患儿家长提供有关控制和预防手足口病的专业知识,帮助其认识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重症病例的早期临床表现。②临床用药知识 向患儿家长介绍所用药物的疗效、服用方法、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指导患儿家长按时、按量给患儿服药。③饮食指导 指导家长给患儿进易消化、清淡质软、清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喝温开水,少食多餐。④护理知识 指导患儿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宜宽大柔软,经常更换。指导家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的双手,防止抓破皮疹,患儿手足有疱疹时应注意少接触水,避免交叉感染。臀部有皮疹时每次便后应保持臀部干燥清洁,避免皮疹感染。保持口腔清洁很重要,指导患儿家长每日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漱口,已有口腔溃疡者,取西瓜霜或锡类散涂搽口腔患处,以消炎止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⑤消毒隔离知识 ①告知家长病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卫生,病室内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避免继发感染。②用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彻底消毒患儿用过的玩具,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后煮沸消毒20 min后使用,餐具用有效氯25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 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③患儿个人的卫生用品专用;洗手池用后要清洗、消毒一次,用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擦拭30 min。④患儿使用固定便器,粪便、呕吐物等用1∶1有效氯2000 mg/L的消毒液,搅拌均匀后60 min倒入卫生间。⑤卫生间使用的抹布、拖把采用1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 min后,清水清洗;未经消毒处理的抹布、拖把严禁拿到别处使用。⑥擦拭患儿粪便、呕吐物的污水,按每升投加2片泡腾片搅匀作用60 min后倒入卫生间。⑦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要佩戴口罩和手套,处理完毕应及时清洁双手。⑧对被患儿污染的生活垃圾,用10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 min后再丢弃。⑥居家隔离知识 指导家长将患儿家中衣物在阳光下暴晒,嘱患儿在出院后居家隔离2周。

1.2.3 评价

1.2.3.1 提问法 责任护士在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或教育结束后,通过及时询问家长及家长复述、解释来评价其知识、态度目标是否达标。

1.2.3.2 观察法 责任护士通过直接观察患儿家长的行为,如消毒隔离、护理、饮食等来评价行为目标是否达标。

1.2.3.3 问卷法 在患儿出院前,责任护士向陪护家长再次发放问卷调查表,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回收率100%。

2 结果

利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后,本组患儿家长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教育前。其中97.6%掌握了消毒隔离知识,96.3%掌握了护理知识,95.9%掌握了疾病基本常识。98.6%的家长缓解了焦虑和恐惧心理。135例患儿家长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对手足口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提高了自护能力。

3 讨论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逻辑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和工作方法,它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同样适用于健康教育。手足口病患儿家长文化层次不同,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恐惧情绪,医护人员应理解、关心、体贴、安慰他们。通过系统地、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本病的疾病基本知识、消毒隔离知识、护理知识和饮食宜忌,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的知晓率,使家长建立此病可防可治的信念,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强了家长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使患儿得到更好的照顾[2]。本组结果表明,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后,家长对本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焦虑情绪明显改善,对护理工作满意。护理人员为了满足不同的健康需求,需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有利于提高护士业务水平。

参 考 文 献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5

关键词:院校合作 儿科护理 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是国内外职业教育成功的本质与精髓,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在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典型体现是医院和学校的合作,简称院校合作[ 1 ]。《儿科护理》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培养具备儿科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护理人才,形成护生、医院、学校三赢的局面,我院以院校合作为切入点,自2008年起与襄阳市中心医院、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三家三甲医院合作开发岗位任务引领型《儿科护理》课程,实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1 院校合作开发任务引领型《儿科护理》课程的模式

“4343”模式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即把课程开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三个步骤、四个核心环节和三个转换。“四个阶段”是指学习培训-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模式论证-课程开发;“三个步骤”是指改革课程建设理念-开发任务引领型课程-构建保障体系;“四个核心环节”是指岗位调研确定相关专业岗位-分析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确定课程单元-反复论证形成任务引领型课程;“三个转换”是指从典型工作任务到职业能力的转换-从职业能力到课程单元的转换-从课程单元到教学活动设计的转换。

2 院校合作开发任务引领型《儿科护理》课程的具体做法

2008年上半年,我校儿护专职教师和行业技术专家组成课程开发组,学习高职教育改革相关文件,转变教育理念。首先,对襄阳市三家三甲医院和我院历届毕业生进行社会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所对应的专业岗位。然后,课程开发组对儿科护理岗位

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提练出典型工作任务。随后,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参照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充分考虑小儿生长发育特点,重构教学内容,确立课程单元。最后,在我院07级、08级高职护理班中选取2个班按照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在实践中论证和推进改革,体现出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相对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3任务引领型《儿科护理》课程的构建内容

3.1课程内容的选取和序化课程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保证,课程内容重构是高职护理教学改革的关键[ 2 ]。本课程以儿科护士主要就业岗位新生儿ICU病房、儿科病房、儿童保健站、防疫站4个工作岗位的主要护理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为载体,参照护士执业资格标准,选取教学内容,按照新生儿期到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进行序化,确立本课程的4个课程单元:新生儿护理、社区儿童保健、儿童疾病预防、儿童疾病护理。在课程内容选取上紧扣培养目标,淡化学科意识,以典型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发展综合职业能力,克服了传统学科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或围绕知识内在逻辑设计课程内容的缺陷,改变把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传统格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实现了学习内容由学科性向职业性的转变。

3.2教学活动的设计

3.2.1教学活动模式教学活动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为主线,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来组织教学。本课程每个学习任务均是由临床真实病例导入,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患儿存在的健康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制定护理计划,并辅导学生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最后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价,按照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真实工作过程展开学习与训练,将知识和技能学习融入到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把学习与工作过程联系起来,解决了学习与岗位工作脱节的问题,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3.2.2教学活动形式依托校内仿真教学环境和行业资源优势,将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在学校和医院交替进行,具体教学形式包括:校内课堂教学、床边与现场教学、周末临岗见习、顶岗实习等。教学进程采取学生入学后先临床见习1周、校内学习配合周末临岗见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这样让学生早期接触患者,增强岗位体验,巩固专业思想,体验护士角色,培养在特定临床情境中质疑推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3.3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本课程形成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多样式教学法,即案例教学配合实战演练、回忆学习、捆绑式教学、仿真教学、床边教学、换位教学、角色扮演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科学地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教学,以达到最佳效果。如儿科常见疾病的学习以案例教学和床边教学为主,在教学中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工作任务挂起钩来,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如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的学习以案例教学、捆绑式教学和实战演练相结合,学生3~6人为一捆绑小组,到社区幼儿园为不同年龄小儿进行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等项目的测量,以小组展开讨论,评估小儿的营养和发育状况,给出健康指导,在习得知识的同时,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如青春期健康指导的学习以回忆学习和换位教学相结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正处于或刚刚经历过青春期,由学生回忆自身的健康隐患,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多样式教学法,改变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我学习,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

3.4考核体系的构建考核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保证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本课程采用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并用的考核体系。终结性考核仍以期末笔试为主,形成性考核包括操作抽考、阶段测验、临床见习表现、平时学习表现的综合评价,考核场地以学校和医院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技能单一的考核方式,坚持“注重过程考核、突出技能培养”的原则,真正做到了淡化知识,突出能力,注重过程。

3.5学习资源的建设专职教师和行业技术专家合作开发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基本学习资源和扩展学习资源。基本学习资源有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校本教材、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活动设计、PPT课件、综合测试等,扩展学习资源有动态指导、技术图库、病例库、热点专题等。所有学习资源均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儿科护理》精品课程网站上,学生可在学校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通过网络进一步学习《儿科护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平台。

4 讨论

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其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重新构建课程。本研究以院校合作为切入点,开发任务引领型《儿科护理》课程体系,实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其成功首先在于学校领导对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并编制了《课程开发指导手册》作为课程开发的工作依据和行动指南。其次,襄阳市三家三甲医院有“依靠教育贮备人才提升能力”的理念,重视人才、支持教育。最后,课程开发组成员有明确的课程开发思路,有较强的改革与创新意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工作经历。任务引领型《儿科护理》课程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足之处在于对教学过程考虑过少,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才能很好地将改革成果引入教学,目前,我们正在考虑将改革成果上升到操作层面和实践层面上进一步探索,以利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陈敏,冯维希,张海云,等.院校合作下学习情景建构与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09-211.

[2] 涂明华.高职高专教育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6

【关键词】新生儿科整体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86-01

1 新生儿科整体护理要点

1.1、合理排班,实施弹性排班。 合理的人员配备,是确保整体护理开展的基本要求,一是增加全院护理人员数,二是护理部经常深入临床一线,根据治疗、护理工作量,随时调配护士,同时要求各科室实行弹性排班,星期天、节假日应有较充足的护理人员数,以保障系统的护理程序为病员服务。实行病房护士分组管理,将病房护士分成 5―6个小组[1],由学历高的或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任组长,每组负责一定数目的病人(根据床位数而定),为病人做好各种治疗、护理、宣教,主动做好各种护理。

1.2、按病人病情实施分层管理。 严格按患儿病情轻重,进行分工,对危重症及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高的患儿由护理组长或执行护士进行护理,病情平稳及恢复期患儿由助理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以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以保证护理安全。做好科内护士的临时调配及调配登记工作,严格按护理部要求合理排班,做好弹性排班工作,做到护理组长责任制,根据科内实际情况,下半年进行护理组长竞聘。人员到位的情况下,增加中夜班护士人数,保障护理安全并提高夜班工作质量,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关心护士的生活和身心健康,保证同工同酬,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为护士工作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2]。

1.3、加强护理质量监控。 加强质量控制与评价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整体护理质量标准为依据,建立护理质控组,护理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检查,检查时注意患儿的实际效果,反映护理工作的有效性,通过询问,听取患儿家属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

1.4、注意护理工作实效。 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接受完整的健康教育,完善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护理工作程序、质量评价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规范护理记录,设立健康教育答询护士,让护士有限的时间用在患儿的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上。

1.5、组织管理落实。,在原来整体护理小组的基础上,增加小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医院整体护理实施方案,指导和督促科室的工作,协调解决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护士长加强节假日及晚夜班查房力度。护士长参加每日晨间护理,参加晚夜班值班,节假日值班,督导薄弱环节护理工作质量,确保节假日安全。

1.6、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护士素质。 将整体护理的内涵落实到对护士的素质评价、护理诊断率、护理措施以及病人的满意率等方面,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让病人评选“最满意的护士”,使护理人员看到自身价值体现,从而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新生儿科整体护理体会

2.1 促使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护理程序 整体护理病房要求护理人员为病人解决各种护理问题,对病人进行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进行休息、饮食、服药、特殊检查前及出院指导,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就无法做好这项工作;护理人员认识到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积极学习整体护理相关知识及专科理论,提高了理论水平,,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于临床。

2.2 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护士长每天进行两次以上护理查房,检查护理人员工作情况,促使责任护士全面了解患儿病情、治疗情况,主动观察病情,及时解决护理问题,技术操作精益求精,不断地改善服务态度,主动关心和体贴病人,加强了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3 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护理查房能够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程序的失误或遗漏,便于及时纠正或弥补,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2.4 提高了护士长的自身素质 护士长检查护理程序运用情况及病房管理,促使她们需运用新的思维方法,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更新知识,掌握更多的现代医学及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使护理工作更加正规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7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72-01

儿科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础,以住院患儿以及家属为教育对象,增进健康知识[1],改变患儿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健康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儿科护士面对的是语言交流能力不足或理解能力有限的患儿,因而存在诸多与其他专科不同的特点、难点。对此,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儿科健康教育的难点

1.1 儿科护理工作方面。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任务重、要求高、护理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致使健康教育时间减少。(1)静脉治疗耗时多,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因小儿好动,致针头脱出需重新穿刺[2]。用药复杂,输液速度要求严格。(2)治疗护理时间护患不易同步。在常规治疗时间内,患儿可能在进食、排泄、睡眠、游戏,打乱正常工作程序。(3)基础护理量大,需占用大量时间。

1.2 患儿自身因素方面 婴幼儿尚无语言交流能力,对教育方法无法理解。学龄前儿童对健康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注意力易转移。学龄儿童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要求;使健康教育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1.3 家长方面 因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等的不同,其语言理解与接受能力和对健康知识的重视程度差别很大。其次 陪护人员多,不固定 小儿自理能力差,生活护理需成人帮助完成,其需求也要成人代为表达。陪护对患儿照顾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陪护相对固定,便于对小儿的习惯、心理、需要有较多的了解,及时提供患儿准确情况或信息,便于在短时间内学会必要的护理技能。陪护时常更换,健康教育难以做到连续、系统、巩固。

1.4 住院时间短,周转快,护士在短时间内需对多个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没有足够时间与患儿沟通。如腹泻患儿,脱水体征纠正,精神较好时,家长会很快要求出院,这样就没有足够时间进行常识性教育,如合理喂养、添加辅食、皮肤护理等。

1.5 农村患儿久治不愈,情绪急躁,难以配合教育,农村患儿大多是经过基层医院久治不愈或未能明确诊断的患儿,家长期望高,心情急躁,由于对病情一知半解,常认为护士了解健康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当过高期望不能很快实现,又失去治疗信心时,不能很好配合。

1.6 护理人员方面 大多数护士的学历层次偏低,以及多年功能制护理养成的勤于动手、疏于动脑,使护士的理论基础和学习动力不足,知识储备不足,能力欠缺,主动进行交流沟通和开展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够。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家属的情感、爱心、耐心尚不够,情商培养有待增强[3]。其次由于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较忙、护士用于教育的时间有限、不易寻找护患双方均适宜进行教育的时机。

2 护理对策

2.1 儿科属综合性科室,工作任务重,对护士的知识面要求广,护士学会科学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如晨间护理时,询问患儿睡眠情况,解答生活问题;静脉输液时,讲解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防治,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

2.2 了解年龄段小儿的心理特征,投其所好进行沟通,护理患儿时,要面带微笑,目光慈爱,对年幼儿多接触,陪其游戏,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需要;年长儿表达及理解力较强,富有竞争性,应多表扬、讲道理;长期住院的慢性病患儿,应多关心、鼓励和沟通。教会其自我护理技能。尽量注意患儿的非语言行为、表情、目光、体态等,及时发现健康需求。

2.3 针对患儿住院时间短、周转快的情况,我们应找出影响患儿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如高热、惊厥的患儿,主要讲解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意义,抽搐时的紧急处理及注意事项;对急危重症患儿的健康教育,应把握时机避免产生逆反心里。

2.4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除入院介绍外,不在刚入院时教育。刚入院时,患儿家长急切希望患儿得到及时的诊治,加之对环境,人员均陌生,此时宣教效果大多不佳。不在患儿病情变化或哭闹时宣教。此时患儿及家长注意力完全在患儿的身上和其病情上,很难听进其他解释和说明。不作长篇大论的讲述,一次内容不可过多,简明扼要便于记忆。可选择下午治疗任务少,患儿及家属情绪稳定的时候进行。

2.5病区的走廊设板报,卡通画、漫画,宣传科普知识,将教育信息浓缩成精炼的科普短文,简炼、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便于记忆,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疾病进行预防保健知识宣传。

2.6提高自身素质、培养高尚情操、尽量满足患儿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技术水平,掌握健康教育的时机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提高儿科健康教育的关键;充分发挥陪护人员的作用,是儿科健康教育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2.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8

【关键词】Pierre Robin序列征;护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畸形

1 病例简介

患儿,男,1月3天,3.2kg,因咳嗽3天入院。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生后既有鼻塞、呼吸急促,无窒息抢救史,出生体重3.2kg,人工喂养,奶量30ml/次,6~8次/d,吃奶时伴有呛咳。入院时:体温36.2℃,心率150次/min,呼吸52次/min,血压82/52mmHg,SpO2 90%,反应好,前囟平,低耳位,小下颌,高腭弓,舌后坠,呼吸急促,鼻塞,三凹征阳性,漏斗胸,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胸骨左缘L2-4肋间可闻及III/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肋下2cm,质软,脾无肿大,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入院后查心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1.03cm)、室间隔缺损(膜周偏流入道,1.05cm)、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轻度返流。胸片:肺炎。巨细胞病毒抗体测定IgM 阳性;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入院后予鼻导管吸氧,氧气雾化吸入,电动吸痰,泛生舒复抗感染,维生素C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入院第2天下午,患儿于吃奶后突发呛咳及呼吸暂停,青紫明显,立即予吸痰,皮囊加压面罩给氧,SpO2不能维持,波动在60~95%。告知家长需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转监护室进一步治疗,患儿家长商量后决定放弃救治,自动出院。

2 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本例患儿有小下颌、漏斗胸,存在下颌骨及胸腔发育不良,如果采取仰卧位则会加重舌后坠和呼吸道的阻塞,使呼吸困难加重。因此,我们采用俯卧位及侧卧位交替进行[3]。患儿侧卧,抬高头颈肩部(睡于枕头上),枕部、后背垫一软垫以维持;制定翻身卡,每2小时更换。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即可以减轻舌后坠程度,降低膈肌,还可以防止呕吐时的误吸。但要注意俯卧位时避免患儿颜面被捂住。

2.2 及时清理呼吸道

本例患儿有咳嗽、鼻塞、喉头可闻及痰鸣音,遵医嘱与沐舒坦氧气雾化吸入后拍背、吸痰,一天4次。吸痰前禁食2小时,选用8号一次性吸痰管,负压为-0.01~-0.015MPa,每次吸引时间

2.3 纠正缺氧

本例患儿入院时呼吸52次/分,SpO2 90%,三凹征阳性,遵医嘱予持续鼻导管吸氧。选用改良鼻导管,氧流量为0.5L/ min,哭吵时、吸痰前后均予以提高氧流量。监测SpO2维持在95%~99%。患儿入院第2天下午吃奶后突发呛咳及呼吸暂停,青紫明显,测SpO2 48%,立即予电动吸痰,吸出较多奶汁后,给予皮囊加压面罩给氧,SpO2不能维持,波动在60%~95%。告知家长需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家长表示拒绝。

2.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本例患儿入院后即给予持续心肺监护,SpO2监测,加强巡视。由于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存在呼吸道的畸形,予以密切观察有无呼吸费力、发绀等上呼吸道梗阻表现。当出现呼吸费力、发绀表现时,应及时调整,解除气道梗阻,必要时立即吸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物。观察喂养耐受情况。如每次喂奶量、喂奶时间、有无吃奶呛咳及呕吐、观察大便性状、吃奶时有无呼吸困难,若呼吸困难明显、吃奶呛咳,应在喂奶前后给氧或改用鼻饲。

2.5 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示范拍背手法,直到家长掌握。由于家长要求自动出院,告知危险性,要求其院外继续治疗,并强调保持合适和耐心细致喂养的重要性。(1)教会家长更换卧位的方法,遇到变换也无法改善舌后坠情况时,可将舌用毛巾包裹轻轻拉出口腔以改善通气。(2)避免直接母乳哺喂,可将奶汁挤出后放入奶瓶内喂养。喂奶时也采取侧卧位,速度宜慢,少量多餐,并注意有无呛奶。发生呛奶时应及时调整卧位,俯卧或侧卧头低位拍打背部。奶瓶喂养困难时,可给予滴管或汤匙喂养[4]。(3)尽量避免患儿与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接触。(4)告知除内科治疗外,还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较为常用的手术治疗包括下颌骨牵拉性骨成形术、气管造口术等[5]。

参考文献

[1]Richard E,Behrman,Robert M,et al.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M]. 16th ed.USA:W.B.Saunders Company, 2000: 1113.

[2]洪庆成,江敬铭.临床儿科综合征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翻译出版社, 1991: 253-254.

[3]马美丽,项伟菊. 6例新生儿Pierre Robin综合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2): 135-136.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9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场所,患儿及家长流动量大,患儿抵抗力较低,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儿科近三年通过开展整体护理,采取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等措施,既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又大大降低了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输液室常年输液量都在每天都在几百人次以上,其中 90%为儿科病人。由于婴幼儿口服用药的配合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但因为患儿对输液存在恐惧心理,怕痛,易动、易哭,往往不予配合,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有多年门诊输液室工作经验,总结了门诊儿科病人的几点输液护理管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1控制医院感染措施

1.1.1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对医护人员重点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熟悉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有效浓度,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无菌技术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1.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树立安全护理意识

检查待输入药物的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药物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瓶身有无裂缝、是否做过敏实验及患儿的姓名、年龄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加强责任心,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合理选择静脉,尽量由远心端由细到粗的原则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避开感染、神经、关节、受伤部位 。

1.1.3 特殊患者分室输液:为肠道疾病患者、发热患者单独设一间输液室。成人与儿童输液,采用分室输液方法,减少交叉感染发生,这对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1.1.4 严格监测制度:我科规定.每个月对输液室空气、桌面、无菌液、无菌物品进行1次培养,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500个/m3。各类物品表现和护理人员手细菌总数不得>8个/cm2,各种消毒物品及消毒液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各种监测须有记录。

1.2 整体护理

1.2.1 护理评估:从患儿及其家属到达输液室起,护士就开始对患儿进行评估,如年龄、性别、诊断、病情、药物的剂量与年龄是否相符、药物有无配伍禁忌、血管情况、对输液治疗的心理反应。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对患儿接受穿刺的心理反应、照顾患儿的能力、经济状况、有无担心的问题及需求,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1.2.2 环境准备:输液室要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设有紫外线灯,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输液室,以降低交叉感染。输液室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患儿游戏,墙壁有色彩鲜明的健康教育专栏,配备电视机,播放动画片,供患儿及家属消遣,分散其注意力。

1.2.3 物品准备:输液室要为家属及小儿提供相应的便民服务,如放置儿童玩具、24h供应开水、一次性纸杯、手纸、被子、针线盒、书报、意见本等,处处体现出方便病人的服务宗旨。

1.2.4 心理护理:护士以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接诊患儿,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关系。多数患儿对打针有夸大的想象,常常一见到护士阿姨就哭闹,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患儿特点,灵活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①淡化式心理干预:鼓励患儿勇敢,用其曾经经历过的疼痛来形容打针的疼痛程度;②转移式心理干预:在穿刺时问患儿的学习、生活、兴趣等;③趋利避害式心理干预:告诉患儿打针能治好疾病,接受打针治病的事实;④渐进式心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采用讲一示一做法;⑤鼓励式心理干预:穿刺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赞扬患儿;⑥重视首过效应:对第1次接受穿刺的患儿力求一针见血,避免负面影响。帮助家属正确认识小儿治疗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家属配合治疗的语言、行为及时地予以赞扬和鼓励。

1.2.5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我院输液病人多而且小婴儿偏多,就诊时间短、门诊辅助检查少、流动快、观察时间少、住院床位有限。病情判断有出入(如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等),需要留观的病人,如发热抽搐、反复高热、腹泻脱水、轻度哮喘、新生儿、病因不明(如嗜睡、胸闷等)、专科病人(血液、先心病、遗传代谢病等)、发生输液药物过敏,门诊较重病人的后续治疗不完善,以上问题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要求巡视护士在早期识别重危病人,输液时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1.2.6 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法,如电视媒介、黑板报、画报、健康教育处方、口头宣教等向家属传授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知识;交代输液的注意事项,讲解患儿所患疾病的病因、发展及治疗药物的特性等;根据不同季节的疾病特点,定期更换宣传栏宣教内容,内容侧重于宏观卫生知识和季节性常见病的预防;指导家属掌握一些急症病及常见病的护理,如感冒的预防、腹泻的喂养、发热的护理、气管异物的急救,惊厥的处理等。

2 结果

在儿科输液室应用整体护理的模式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有条不紊的输液秩序、一针见血的操作技能、耐心周全的心理护理、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科学的组织管理能缓解家属的焦虑心情,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和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加强了对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树立了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效地预防了交叉感染,杜绝了医源叉感染。使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为零。

3 体会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解决病人问题为导向,满足病人需要为目的,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系统化的模式,其内涵即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为病人提供精神上、文化上、情感上的服务[1]。儿科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开展整体护理,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1种主要传染病,其中经空气传播的就有14种,占首位[2]。儿科门诊输液室在人员持续不断流动的情况下,无法持续进行紫外线消毒,仅靠一天两次的紫外线消毒是不能保证空气质量。自然通风降低菌落数的效果较持久。我们采取上述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和方法大大地降低了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学习任务;学习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141-03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知识够用、实用为限度,以掌握职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为依据。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知识目标放在第二位,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系统的专业知识;针对能力目标,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掌握知识服务于职业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岗位专业知识为目标,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形成。如何利用三年学习时间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高职高专医学人才呢?我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进行了探索。

明确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教学思路

针对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为本的观念,我校儿科护理学课题组通过对实习医院的深度走访调研,对护理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总结本岗位主要的职业岗位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护理、住院病人护理及常用辅助检查、防治措施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临床护理基本技能操作、常见疾病的护理和危重症抢救的护理知识。职业技能包括:能对患者健康状况作出评估,对个体、家庭、社区进行健康指导和卫生宣教;会运用护理程序、操作规程对常见病和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能够与患者、家属及社区群体进行有效沟通;具有初步开展临床护理研究、护理管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职业素养包括:具备救死扶伤、勤恳敬业、关爱患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严谨细致、判断敏捷、反应迅速的工作作风;善于沟通、学习、创新,实施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基于对护理专业主要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结合专科办学特点,我校大专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服务区域经济,具有扎实的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的医疗护理、应急抢救、病房管理、初级卫生保健、健康指导和卫生宣教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遵循以人为本、人性化医疗服务的理念,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和能力本位的教育观,确立本课程的教学思路是:树立整体护理、以人为本、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护理理念;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根据护理岗位任务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内容设计学习内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

护士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课题组通过与实践专家座谈调研,将护士职业生涯划分为4个阶段的成长历程:护理人员进入工作岗位最初5年的职业确定阶段,即毕业生到医院各科室轮转,承担病房助理护士工作,完成对医院及组织的认知,完成个人的组织化过程和护理职业定位。通过专科护理进修,在第5~15年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在此阶段进行专科护理或到ICU等特殊科室承担主管护师工作,经验不断积累,技术日益熟练精湛,相应的人际关系网建立起来,并形成自身发展优势。第15~25年是职业中期危机阶段。此阶段主要承担病房责任护士、副主任护师工作,成为专科护理专家或护理管理者。25年以上为维持阶段。此阶段主要工作岗位是承担病区责任护士、护理导师、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工作,并力争维持现有地位。具体如表1所示。

临床护理属于技术复杂、服务个体差异大、综合能力要求高的职业,从业者必须经历3年以上的专业学习,考取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后方能从业上岗。护士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心理和社会状况),提出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在医嘱引导下拟定护理计划、护理目标,在护理导师指导下实施最佳的护理措施,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完成健康指导。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作出护理评价,通过评价发现新问题,作出新的护理诊断和计划,或对前期方案进行修改、补充,使护理程序持续进行下去,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护士职业水平和护理质量。具体如表2所示。

开发以岗位任务为引领的学习领域,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我校儿科护理学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是:学生在医院带教医师指导下,借助护理专业临床见习、实习指导等资料,熟悉儿科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进行儿科疾病整体护理,即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和评价,熟练进行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开展儿科急症的抢救和护理;初步具有进行儿童保健宣教的能力,能够针对儿科常见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初步具有进行儿童保健宣教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疾病进行健康教育;知晓儿科病房概况、病房设备和各项制度,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并具有不断学习、归纳提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学校课题组通过多次与医院儿科临床实践工作者共同对护理专业儿科岗位进行主要任务分析,结合本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选取了护理专业职业生涯前3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选取每个学习领域中具有代表性、同时具有学习价值的职业活动为载体进行学习任务设计,从儿科基础到儿科各系统疾病护理,设计出3个项目共10个学习任务。将儿科护士岗位的主要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融入课程中,开发以岗位任务为引领的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主要岗位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主要学习任务,强调儿科常见疾病护理的学习和儿科常见“四病”的预防。注重夯实临床基础,强调体液紊乱患儿的静脉补液及护理内容,使学生熟练达到岗位要求,掌握临床护理要素,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注重服务西部工作岗位群,在学习任务上加强了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学习,以利于学生毕业后服务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岗位群。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以及启发式、引导式等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于教学相应环节。通过本课程常用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各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实现“工学结合和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能够进行儿童常见病症护理。

同时,将儿科护士的日常工作任务转化为第三学年儿科毕业实习的主要实习任务。具体包括:(1)正确判断各年龄小儿生长发育情况;(2)开展儿科常见“四大”疾病的病情观察和一般护理;(3)正确测量各年龄期小儿体重、身长、体温、呼吸、脉搏及血压,并进行异常判断;(4)进行小儿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整体护理;(5)进行小儿常见传染病的病情观察、隔离、消毒及护理;(6)进行小儿各种化验的留置法及静脉穿刺;(7)参加小儿各种诊断性穿刺的准备及护理;(8)进行小儿常用药物剂量的换算和配制;(9)开展小儿哺喂技术及喂药技术培养,并指导家长;(10)参与儿科协助治疗的准备和技术操作;(11)进行儿科常见症状的护理;(12)参与儿科常规护理和交接班记录等。通过贴近岗位的培养,培养职业实用型人才,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设计实践能力培养三环节,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建设三环节情境式学习环境,即多媒体辅助――以临床典型病例为载体的实践课程教学环境,全仿真实训中心和工学结合――医院临床见习学习工作环境,以及医院顶岗实习环境。第一环节通过多媒体、典型病案、疾病教学光盘等辅助课程教学,在熟悉“必需,够用”的儿科护理学理论知识基础上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初步了解岗位情况。第二环节借助全仿真实训中心、模拟病人、标准病人、电子标准化病人集合训练系统、工学结合和假期社会实践等与第一环节交叉进行,对职业岗位的认识逐渐清晰。第三环节在教学或实习医院顶岗实习1年,全方位、“零距离”地熟悉本职业岗位。

通过仿真场境、真实任务的完成,学生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总结、改进和提高;通过完成贴近临床岗位任务需要的综合性职业任务,学生职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与升华,达到从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发展、学会创造,适应就业后职业岗位发展的需要。教学中加强校企合作,规范校外教学和实习医院管理,形成校内外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把专业实践课程与直接获取医院临床实践经验的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结合,使学生按典型实习工作任务要求,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临床护理技能,强化职业能力。同时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习环节、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以整体护理、人性化、个性化服务贯穿于“教学做”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评价内容职业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加强对学习和实习全过程的监督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由浅入深的学习方式体现循环递进

课程学习按照各疾病的临床过程、护理程序相同,内容不同的多个循环来组织。第一个项目(任务1~5)是基础,包含儿科基础和部分疾病护理。在第一个项目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掌握儿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入疾病学习,教师在疾病学习中给出每一种疾病明确的整体护理程序,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并实施,领会制定护理方案的基本方法。第二个项目(任务6~8)的每一种疾病给出2~3个不同的护理方案,要求学生讨论选择最优方案并实施。第三个项目(任务9~10)要求学生自己制定各疾病的护理程序并组织实施,教师给予评判,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循环递进(如表3所示)。

顶岗实习按照儿科护理职业日常工作流程设计出的12项主要工作任务来进行,临岗学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循环递进地训练学生的临床职业能力。

加强工学结合,突出职业教育的开放性

儿科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由于大专学历教育时间有限,早期安排学生以“职业人”的角度利用假期到医院、社区卫生中心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尽早体会护士职业角色,熟悉儿科护理学知识,掌握技能,贯穿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并将人文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知识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善良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校内学习与护理实训基地学习结合、校内学习与临床教学和实习医院见习工学交替,临岗学习与顶岗实习结合,临床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强化儿科临床能力和常用护理操作技能。

我校儿科护理学通过岗位任务分析,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学习领域。由于典型工作任务本身是贴近医院临床岗位任务需要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职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方式,突出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学习效果明显提高,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学生顺利实现由护生向护士的转变,为独立胜任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栋,潘寄青.对德国职业能力本位观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23-27.

[2]郭贵龙,李卓英,胡孝渠.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外科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OL].(2010-09).省略ki.省略/Article/CJFDTotal-YXJT201009026.htm.

[3]陈莉,许涛,许晓倩,等.发展医学模拟教学,提高临床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112-113.

[4]钟玉杰,王敏,李勤.从10年文献回顾分析我国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9-261.

[5]马一倩.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体会[J].全科护理,2009,(11):3083-3085.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11

【关键词】 妊高征;并发症;预见性护理程序;临床作用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以妊娠20周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脑出血、心力衰竭、胎盘早剥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引起死亡,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实施预见性的护理程序,对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并发症尽早采取措施,实行有计划地超前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病情转归和早日康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科收治的妊高征患者400例,随机分为预见性护理研究组200例,其中初产妇144例,经产妇5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41岁,平均28.2岁。对照组200例,其中初产妇141例,经产妇5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2岁,平均29.8岁。妊娠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6版,所有病例均排除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妊高征治疗和护理,包括解痉、降压、镇静治疗并施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抽搐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

1.3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1.3.1 入院前准备 病室除清洁、舒适、安全、温湿度适宜外,必须是安静的单人间,光线宜暗,避免声、光刺激并床边加床栏,防止孕妇跌伤。准备急救器材,如开口器、压舌板、吸痰器、氧气等。有义齿者应事先取下。

1.3.2 评估患者 既往病史有无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及糖尿病,有无家族史,此次妊娠经过,出现异常现象的时间及治疗过程。除评估患者一般健康状况外,系统的评估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每日详细的体检和病情记录,包括是否有头痛、视力紊乱、上腹痛以及快速的体重增加;(2)入院体重以及入院后每日的体重记录;(3)入院后的尿蛋白检查以及此后至少隔日进行尿蛋白检查;(4)测定血浆或血清肌酐、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血清肝酶,根据高血压的轻重决定检查的频率;(5)临床或超声的方法密切监测胎儿的大小和羊水量;(6)血压的检测:每4 h一次的坐位血压检测,不包括深夜和凌晨;了解血压变化与自觉症状的相关性:重度妊高征患者血压呈现节律性,自觉症状明显者血压波动大,血压波动大可以导致器官损伤,而且其重要性不亚于血压升高。

1.4 列出患者现存及潜在的护理问题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1)体液过多、水肿;(2)焦虑;(3)潜在并发症:子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急性肾衰、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母亲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表1 两组母亲并发症的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对比,*p<0.01表2 两组围产儿并发症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对比,*p<0.01

2.2 两组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见表2。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孕产妇的危害甚大,也是造成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有效地做好产前检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早期发现、早期积极正确处理,预防病情加重,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预见性护理程序即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变化特点、预料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运用预见性这一理念,采取了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针对常见并发症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更加责任化、系统化、规范化。通过加强妊高征的观察,及时发现母儿并发症的征兆并经过正确治疗及时有效护理,使她们心情平静,焦虑情绪已减轻或缓解;患者没有因护理不当而发生母婴并发症(表1,2);产后子宫收缩良好,阴道流血不多,出院时母婴健康状况良好。预见性护理程序能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最佳护理服务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常规护理的内容相对比较随意、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预见性护理程序[2]是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护士独立思考、处理问题和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突出特点:以症状护理为依据,主动对患者进行循环评估管理,按流程实施稳健有序的救治,一方面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每接收一位患者对护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是一种提高。另一方面,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有充分认识,通过全面评估患者,制定出系统的科学的个体化护理计划,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干预[3],并能有条不紊地配合、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治疗和抢救,医护配合默契,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及护理,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12

【关键词】门诊;就诊流程;特色科室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门诊是医院的招牌,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医院的形象。患者来门诊部就诊,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尽快得到满意的治疗,等待时间过长无疑会让患者产生心理压力并且很可能对医院产生不满情绪。所以简化门诊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对医院门诊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1 传统的医院门诊流程分析

现在很多医院的门诊流程过于复杂,患者在就看病过程中要经历将近四次排队(挂号、候诊、付费、配药),付两次费(挂号费、药品费),就诊过程中多次往返于各部门,加上不同疾病的患者在一起排队挂号候诊,相互之间产生影响,这必然延长患者排队的时间;反复的排队、等候、大量的时间精力消耗于非诊治过程,必然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可能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影响到医院的声誉。许多医院的营业额因此而受到很大的影响。

2 门诊就诊流程适宜性探索

建设和谐医患关系,方便快捷的门诊就诊环境将对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发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安心放心的就诊。因此,减少门诊就诊流程中的环节,提高服务的水平,将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改善医院的声誉,从而增加医院的门诊量,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使医院的经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为了优化门诊就诊流程,做到方便快捷,让患者满意,从适宜性流程的角度,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传统的就诊流程进行改进。

2.1 设置候诊序号单 在候诊大厅增设候诊序号单打印机,患者来到医院,在候诊序号打印机上取领候诊序号,在打印机的电脑屏幕上,患者只要用手触摸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就诊的科室,而且还可以选择当天坐诊的医生。通过候诊序号单的数字,患者看可了解到前面有多少患者候诊,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焦虑急噪情绪的产生。在打印机旁边安排一名护士指导不熟悉使用的患者使用打印机,并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指导其选择相应的科室。在候诊序号单的设计上,采用上下联的方式,中间一条黑线,划分上下两联,上联由医生保管,留作患者挂号的凭证,下联由患者交给收费人员以确认挂号交费。

2.2 设置计算机排队呼叫系统 在医院候诊大厅设置计算机排队呼叫系统,在医生看完一个患者之后,按一下桌子上的按扭,排队呼叫系统的广播就呼叫下一个患者的候诊序号,这样患者在取了候诊序号后,只需坐在候诊大厅等候诊疗。这样既方便又快捷。

2.3 特色科室设立专门的候诊收费厅 对于某些患者较多的特色科室,可以设立专门的候诊收费厅。例如:儿科患者最多,排队时间最长,如果不单独设立候诊收费处,将延长其他患者的排队时间,加上许多儿童看病时常会哭闹,这些也会影响到其他患者的情绪。为此,要设立儿科候诊收费专厅,在儿科候诊收费专厅里,设置专门的可以调控儿童桌椅,可根据儿童的身型调整桌椅的高度,旁边增设家长的椅子。在儿科候诊收费专厅里安排一名护士,为需要帮助的儿童及其家长提供服务,并且维护候诊厅里的秩序。通过设置专门的儿科候诊收费厅,可以使得其他人数相对较少的科室的患者的排队时间缩短,得到及时的治疗,这样可以稳住其他病种的患者,增加医院的门诊量。同时,由于设立了专门的儿科候诊收费厅,里面有儿童专用设施,使得家长更放心,减少儿童哭闹的频率,也可以加快排队收费的速度,提高收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立特色科室候诊收费厅,既分流了排队人数,缩短了患者的排队时间,又提高了医院的声誉,使特色科室更有特色,同时还可以增加其他科室患者的满意度,增加医院的门诊量。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改进,医院门诊的就诊流程就可以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患者来到医院之后,只需通过下面几步就可以完成看病。

第一步:领取排队序号单。领取候诊序号单速度快,几乎不需要排队等候。

第二步:诊疗。患者在候诊大厅听到呼叫后,拿着候诊序号单去相应的科室看病。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后,使用电脑开出处方,处方开完后,电脑里会自动计算出所开处方的价钱,这样可以方便医生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调整处方里的药物,使处方的价格患者能承受得起,这样不至于使有些患者在划价缴费时候发现价格太贵,无力承担而换医院就诊。医生开完处方,只要在电脑里点击确定,挂号收费处的电脑里就接收到医生所开的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