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畜牧业产业规划

畜牧业产业规划

时间:2023-09-21 17:55:56

畜牧业产业规划

畜牧业产业规划范文1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畜牧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创新发展模式,强化现代养殖意识,以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1.树立产业化理念,谋划标准化规模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础,推行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途径。洮北区是国家确定的半农半牧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农民增收的最大产业空间,应充分利用全区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把建设现代畜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谋划洮北区畜牧业发展,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全力推进传统畜牧业改造升级,形成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发展格局。要把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促进分散养殖、家庭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变,逐步淘汰分散饲养、粗放经营的传统模式。以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载体,推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创建示范典型,引领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

2.规范养殖行为,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在养殖场(小区)建设中,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及标准化养殖“六化”要求,合理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规范养殖场区布局。制定养殖场规范化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种畜禽调运审批制度,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制度,养殖档案登记制度,兽药、饲料使用制度,畜禽防疫、检疫制度,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强化生产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档案,严格免疫程序,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严防违禁添加物质进入养殖环节。

3.培植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规模养殖

在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中,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骨干力量。要积极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规模养殖,做强优势产业。要围绕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养殖,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订单生产、产销联建等形式,巩固龙头加工企业与养殖基地的生产关系,形成共同发展的产业整体。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基地,龙头企业在壮大主业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规模养殖,扩大一体化生产规模,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要密切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的利益关系,龙头企业负责向规模养殖场提供种苗、饲料、防疫、技术、融资、产品保护价收购等服务,规模养殖场负责按企业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形成龙头企业与规模养殖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稳定发展。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开发、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壮大集体力量,抵御抗风险能力,积极培育市场营销主体,支持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参与畜产品流通,以信息化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4.治理养殖污染,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

畜禽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以及孽生的病原微生物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危害人、畜健康,畜禽养殖污染是社会的一大公害。要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目前,主要推行下列四种治理模式:一是农牧结合模式。养殖场(小区)建设要考虑周边土地的粪污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农田、林地、果园、菜地对经过沉淀发酵的畜禽粪污进行消纳利用,实现种养区域平衡一体化。二是沼气配套模式。利用畜禽粪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是解决畜禽养殖粪便污染的有效方法,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而且沼渣可以直接肥田,沼液还可以用来养鱼,形成养殖与种植、渔业紧密结合的物质循环生态模式。三是有机肥加工模式。在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利用生物工艺和微生物技术,将畜禽粪便经发酵腐熟后制成复合有机肥,进行产业化开发。四是微生态养殖模式。利用锯末、秸秆等原料作为垫料,添加微生态制剂制作发酵床,在发酵床上养猪,微生态有益菌将猪床上的粪便降解,使猪舍免清粪,免水冲洗,猪场没有粪尿排出,也没有冲圈产生的污水,养殖环境无臭味,实现粪污“零排放”,达到清洁、环保、生态养殖的目的。

5.实施科技兴牧,支撑标准化规模养殖

牧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科技兴牧,加大畜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群众需求,创新技术推广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使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操作。引导养殖户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先进技术,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建设,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推广冷配技术,满足畜牧业发展对良种的需求,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搞好疫情监测预警,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和消毒灭源工作,严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

畜牧业产业规划范文2

自2003年以来,各级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以深化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科学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有效地保障了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如期实现了畜牧业倍增目标,为实施辽宁省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一)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建成。(二)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明显提高,重大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三)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供种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肉牛、绒山羊新品种、新品系培育取得较大进展。辽育夏洛来牛新品种培育工作已进入审定阶段,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新品系选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四)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全省累计建成畜禽养殖小区8698个,规模饲养场(户)发展到4J4万个,肉蛋奶总量的70%来自规模饲养,标准化规模生产已成为拉动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累计建成投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63家,年加工能力近400万吨,畜产品加工率近50%,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五)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药残控制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全省饲料总产量800万吨,产值180亿元,饲料产量、产值在全国饲料行业排名分别由五年前的第11位、第10位,跃居到第5位。到2007年全省已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335个,认证无公害畜产品80个,认证产品产量40万吨,年销售额36亿元。(六)畜牧兽医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依法行政理念不断加强。五年来,国家出台了《畜牧法》和《农产品安全法》,修订了《草原法》和《动物防疫法》。省政府加大了地方配套立法力度,2005年制定了《辽宁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实施办法》,2006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辽宁省畜禽产品药物残留管理办法》,2007年制定了《辽宁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七)全面完成倍增计划目标,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据省统计局统计公报,2007年全省肉、蛋和牛奶产量分别为395万吨、252.2万吨和99.6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加46.2%、57.8%和2.2倍;肉、蛋、奶产量在全国分别排在第7位、第4位、第8位,分别比2002年前移3位、1位、5位。2007年全省畜牧业产值为730亿元,增加值为360.1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102%、141‰2007年全省外销生猪850万头,牛羊410万头(只),禽9500万只,分别比2002年增加1.5倍、3.5倍、1.2倍;外销猪肉30万吨,牛羊肉11.5万吨,禽肉87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加12倍、6倍、5.4倍;外销禽蛋66.5万吨,比2002年增加3.4倍。

几年来,全国畜牧业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畜产品需求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部分畜产品出现供给不足,“区域性生产、全国性消费”的趋势日益明显:重大动物疫情日趋复杂;落后的生产方式、薄弱的监管力量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

今后五年,是辽宁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以实施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统领全局,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以实施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为主线,全面提升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和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全省动物卫生组织体系的作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今后五年,要通过实施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把辽宁省建成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大省。具体目标是:到2012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27万吨、267万吨、172万吨,年均分别增长6%、1%、10%,畜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饲料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饲料工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全省畜牧业初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完善,保证重大动物疫病处于可控状态。无疫区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猪、鸡、大牲畜死亡率控制在5%、13%和1%以下。规模化畜禽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80%的规模养殖场和饲养小区全部达到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标准,规模养殖场和饲养小区生产的畜产品要全部通过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兽药生产企业全部按照GMP标准组织生产,兽药经营企业全部达到GSP标准;畜产品中“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检出率在百分之一以下。

实施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动物卫生基础建设,建立健全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升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构建现代畜牧业发展体系。

――完善现代畜牧业保障体系。

――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健全现代畜牧业预警预报体系。

――探索建立现代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

――推进现代畜牧业政策支持体系建设。目前,国家和省两级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畜牧业政策支持体系。实施良种补贴、母畜补贴、强制性免疫疫苗补贴、疫病扑杀补助和政策性保险制度,扶持标准化、规模化和健康养殖,奖励畜产品调出大县。我们要在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扶持的同时,认真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各项扶持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争取进一步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尤其是要探索建立畜牧业风险补偿机制,逐步形成稳定规范的制度。

为实现目标,完成任务,辽宁省针对目前产业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拟采取七项主要措施。

(一)实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计划。

(二)实施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计划。

(三)实施动物疫病防控工程推进计划。

(四)实施畜产品安全推进计划。

(五)实施现代草业发展推进计划。

畜牧业产业规划范文3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中心,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构筑*现代化畜牧经济新格局,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进而实现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重速度数量向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内贸为主向内外贸并重发展,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末,全市基本建立起畜牧业结构明显优化,规模布局科学,经营机制灵活,综合素质较高,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畜牧业经济新框架。到20*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40万吨、42万吨、13.9万吨;分别比*年增长25.8%、1%和95.7%。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65%以上;畜产品深加工率50%;科技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300元以上,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明显提高。

二、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

(一)稳定猪、鸡等食粮畜禽的规模和数量,推进规模经营,提高质量品质。生猪生产要大力发展三元杂交猪,努力提高出栏率、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并发挥*肉联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开发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分割肉、冷却肉、精小包装和方便即食类肉制品,实现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二)巩固扩大现有肉牛生产基地,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加快品种改良步伐,不断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品质。同时,要大力推广波尔山羊、小尾寒羊杂交改良,使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三)按照产业化的组织形式,采取龙头带动、科技引导和增加投入等综合措施,力争到20*年全市奶牛存栏量超过5万头,使奶业成为*市农业和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要结合推广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实现奶制品结构多元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

(四)根据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适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引导扶持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种植生产,形成科学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以商河、济阳为基地,3年内全市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以历城、章丘为重点,在*机场周边与济青高速公路两侧实施秸秆养畜示范区工程,实现种、养、加有机衔接,生产、生态和生活兼顾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完善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建立畜禽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和管理服务体系是畜牧业增效的关键措施。有关部门要根据全市畜牧业发展规划,以市畜禽良种繁育中心为龙头,尽快建立完善畜禽良种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畜禽良种管理。

(二)建设高效安全饲料生产和质量监管体系。根据畜牧业结构,分类建设饲料生产基地,开发饲料新品种,加快饲料工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鼓励饲料企业整合,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要切实加强对饲料生产经营的监管,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检测标准,坚决查处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要根据饲料工业发展的需要,尽快建立饲料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提高饲料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要制定防治计划,实施强制性计划免疫,力争“*”末把*市建设成无规定疫病区;稳定防疫队伍,切实稳定并不断加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大畜牧执法力度。尽快建立注册兽医制度,全方位加强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产地和屠宰检疫,并加大对伪劣兽药、饲料的查处力度,确保畜产品卫生安全;要加大资金投入,对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经费,按规定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保证有充足的储备;要积极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市里将建设畜产品监测中心,以加强对畜产品质量的检测监督。

四、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

要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采取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和推广实用技术等多管齐下措施,积极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各级政府要把畜牧科技示范园(区)作为扶持的重点,逐步建成引进高新技术的窗口,科研开发的载体和实用技术推广示范的基地。要坚持实施科技带动计划,力争三年内全市畜牧科技带头人达到100人,畜牧科技园(区)达到1000家,畜牧科技示范户发展到10000个,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系的科技推广和示范体系。同时,要结合实施“绿色证书”制度,加强对畜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五、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各级政府要引导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采取依靠市场运作,政府给以扶持的方法,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区域畜牧经济发展。市里在重点抓好佳宝乳业、华鲁饲料、绿色兔业、维尔康肉制品和市畜禽良种繁育中心等畜牧龙头企业的同时,将扶持一批畜牧饲养、畜产品加工和运销大户。各县(市)区也应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区域性畜牧龙头企业。要搞好畜牧饲养小区建设规划,引导养殖农户向饲养小区集中,不断提高畜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

要把畜产品市场建设纳入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产地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初级农贸市场相配套的畜产品市场网络。鼓励产销自挂和连锁经营,开设“绿色通道”,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同时,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等中介,提高服务水平。

畜牧业产业规划范文4

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洮北区现代农业发展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1.注重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用产业化思路谋划畜牧业发展

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推行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途径。洮北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吉、黑、蒙“两省一区”的交界处,为白城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幅员面积2568.8平方公里,总人口50.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8.9万,农业人口22万,全区辖10个街道、5乡6镇和镇南种羊场。洮北区是国家确定的半农半牧区,农业生产的强项在畜牧业,优势在畜牧业,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点也在畜牧业。省政府今年启动现代畜牧业4年提升计划,为畜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本文由收集整理动力,推进洮北区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利用洮北区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自然优势,把建设现代畜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谋划洮北区畜牧业发展,围绕提质增效,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奶牛、肉牛、肉羊三大产业,兼顾其他养殖,全力推进传统畜牧业改造升级,形成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发展格局,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建设优势突出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区域优势、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要把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促进分散养殖,家庭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变,以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建设为载体,推进畜牧业规模经营,逐步淘汰分散饲养、粗放经营的传统模式。在基地建设中,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要求,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的禁养区、限养区,遵循选址科学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原则,创建典型示范户,引领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打造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畜牧业增长点。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发展畜牧业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建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先决条件,要把稳步推进资源整合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辐射带动面大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拉长畜牧业的产业链条,使畜产品在多层次、多环节中增值,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引导带动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鼓励现有龙头企业改造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订单生产等方式,参与畜产品基地建设,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农户紧密连接、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使广大养殖者更多地分享产业化带来的经营成果。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开发、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壮大集体力量,抵御抗风险能力,积极培育市场营销主体,支持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参与畜产品流通,以信息化推动畜牧业现代化。

3.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

进一步完善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功能。要突出科技兴牧,加大

畜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群众需求,创新技术推广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传递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养殖户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先进技术,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以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产技术的革新推动畜牧业发展,改变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凭经验养殖、饲养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佳的传统模式。大力推进良种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区、乡家畜改良网络和服务体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坚持“引育繁”相结合方针,推广冷配技术,满足畜牧业发展对良种的需求,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基层畜牧兽医站建设,充实加强力量,保障工作经费,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要贯彻“预防为主”和”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的方针,严格执行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起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全民参与的防疫机制,搞好疫情监测预警,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防严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安全奶”。注重环境保护,强化养殖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实现清洁养殖,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4.政策引导,强化畜牧业发展保障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政府部门要把扶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增加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环境,动员、引导、组织广大农户大力发展畜牧业,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充分利用国家惠农兴牧政策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养殖。三是依法治牧。相关部门要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普法力度,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严格行政执法,打击违法经营行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畜牧业产业规划范文5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正经历深刻变革,如何引领新常态,畜牧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畜产品消费增长动力减弱,畜禽养殖利润空间遭遇到价格“天花板”下移和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挤压;畜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养殖密度较大的传统产区大幅削减养殖量给保供给带来了较大压力;城乡居民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各类突发事件冲击生产和消费,非传统风险因素明显增加;国内外主要畜产品价格严重倒挂,进口增加的势头难以逆转。面对这一系列现实挑战,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奋发有为,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提高畜产品竞争力。2015 年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畜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任务,紧紧抓住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坚持以调结构转方式、稳产提质增效为主线,进一步增强畜禽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切实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努力实现畜牧业“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目标,为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统筹谋划,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

1. 组织召开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现代畜牧业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新时期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研究部署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提高质量效益、促进生态环保、完善支撑体系等工作。

2. 抓好畜牧业“十三五”规划编制。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加强协调衔接,统筹推进全国生猪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 年)、全国草食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的编制工作。

3. 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实施力度,创新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实施方式,加快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强经验交流总结,进一步提高示范场辐射带动效果。

4. 加快建设现代畜禽牧草种业。实施生猪、奶牛、肉牛、肉鸡、蛋鸡遗传改良计划,研究制定肉羊改良计划,提升自主育种能力。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编制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继续实施畜禽良种工程、畜牧良种补贴和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项目,提高畜禽良种供应能力。加强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培育推广,提升牧草良种覆盖率和自育草种市场占有率。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畜禽良种繁育和牧草种子繁育基地项目,建设一批优质稳产的地方特色畜禽和牧草良种繁育基地。

二、种养结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5. 稳定畜禽基础生产能力。结合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畜产品供需平衡的调查研究,综合考虑生产、消费、进出口、临时储备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类主要畜产品自给水平,明确发展的优先序。尊重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配合发改委等部门适时开展市场预警和综合调控,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综合运用政策手段、技术手段和信息引导服务手段,稳定种畜禽生产,努力避免市场剧烈波动造成生产大起大落。

6. 大力发展草牧业。总结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制定《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在农区、牧区、垦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展现代草牧业发展试验示范。加快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和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继续组织实施肉牛基础母畜扩群增量项目,提升肉牛基础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进一步挖掘秸秆饲料化潜力,创新秸秆养畜示范模式,推进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在河北、黑龙江、山东、河南4 省试点开展青贮专用玉米推广应用示范,扩大青贮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组织研究草业产值核算方法和指标,积极配合协调将草业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7. 引导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组织开展畜牧业优势区域布局重大战略研究,科学确定主要畜产品自给水平,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指导畜牧业主产区根据本区域资源禀赋、产销状况做好畜牧业“十三五”规划制定,引导优化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畜产品生产布局,逐步推进畜产品生产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与消费市场相对接。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畜牧业主导产品和特色品牌,推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产品适销、竞争力强的畜牧业品牌。

8. 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开展不同地区畜牧业发展土地承载能力研究,探索推进农牧结合的有效路径。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结合畜禽粪污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加强指导和服务,总结和推广高效适用的粪污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

9. 加快奶业转型升级。引导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快推动奶牛养殖小区向规模养殖场转变,探索种养结合、为养而种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和种、养、加一体化发展路径。制定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管理办法,指导提高生产性能测定结果的应用率,支持优质胚胎引进和后备种公牛培育。组织开展奶业培训,帮助牧场和奶农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及时调度生鲜乳购销情况,推动有关部门出台保护奶农利益和奶牛基础生产能力的政策。

三、强化监管,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10. 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继续组织开展《规范》示范创建,对示范企业进行现场验收,在各地树立一批样板。总结示范创建工作经验,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指导各地有序推进《规范》实施工作,督促获证饲料生产企业全面建立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11. 加强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组织开展饲料产品质量卫生状况监测、饲料中禁用物质监测和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监测,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以饲料产品中非法使用新型添加物、饲料原料中潜在污染物为重点,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和预警监测,提高主动防控风险的能力。

12. 继续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生猪、肉牛和肉羊产业各环节的监管措施。针对重点地区、关键环节和重要时节,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力度。健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工作机制,发现“瘦肉精”违法线索第一时间移送公安机关,跨省销售的活畜检出“瘦肉精”第一时间通报产区畜牧部门追查。

13. 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监管。完成“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实现奶站信息化管理。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重点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监测抽检,加大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力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深入开展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制定生鲜乳运输车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严厉打击非法收购、运输生鲜乳和各种违禁添加行为。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涉及幼儿配方乳粉奶源的奶站、运输车、奶牛场(小区)都要建档立案,纳入重点监管。及时跟踪舆情,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生鲜乳质量安全事件。

四、多措并举,切实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14. 稳定和完善草原补奖政策。继续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坚持把政策资金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草场和牧户。加强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开展政策实施研究评估,总结取得的成绩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下一周期稳定和完善政策的对策措施建议,争取在政策创设上有新突破。

15. 加大草原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力度。组织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草原治理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推动实施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草原防灾减灾和南方草地保护建设工程,着力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推进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加强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防控。开展草原自然资产摸底调查,推进编制草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草原生态红线划定技术路线。

16. 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在主要草原牧区省份选择有基础的旗县,开展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积极稳妥地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工作,依法赋予广大牧民长期稳定的草原承包经营权,夯实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畜牧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基础。

17. 加强草原法制建设。配合开展《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推进条例立法进程。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和村级草原管护员队伍建设,充实执法人员,改善装备条件,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依法开展草种监督抽查工作,通报抽查结果。强化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的犯罪行为。

五、突出重点,切实强化畜牧业信息化建设

18. 大力推进畜牧业信息化。总结各地在畜牧业信息化方面好做法、好经验,组织进行经验交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畜牧业行政管理、生产经营、为农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创新,以信息化引领畜牧业现代化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金农工程二期等信息化项目的设计论证,积极争取对畜牧业信息化的资金支持。推进畜牧兽医行政许可、监督管理等政务信息系统的横向协同,逐步实现基础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促进依法行政和便民服务。

19. 加强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畜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主动适应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新形势,扩充一批畜禽规模养殖场开展生产跟踪监测。

选择奶牛主产省份开展生鲜乳收购站生产经营数据自动采集报送试点工作,依托生鲜乳收购站系统准确把握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和价格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制定畜牧业统计监测的组织机构编码规则标准、指标体系编码规则标准、软件平台对接与共享建设标准,为最终实现部省信息共享和在线形势会商奠定可靠基础。

20. 强化畜牧业形势分析和信息预警服务。坚持月度专家会商、季度企业家座谈和半年度全国形势分析会议制度,通过多部门、多渠道联合会商,提高生产形势判断的准确性。加强对敏感时节和重要关口的畜牧业生产和市场运行情况研判,及时报送和信息。依托新软件平台,建设畜牧业信息集成窗口,面向全社会开展畜牧业信息服务。探索建设面向养殖企业的畜牧业生产网络实名动态调查系统,建立信息采集和反馈服务互动机制。

六、与时俱进,着力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21. 加快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组织开展畜牧业适用技术需求调研,研究制定畜牧业“十三五”重点推广技术模式和重大技术问题解决方案。针对养殖场户需求,协调组织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和产业技术体系,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帮助养殖场户提高科学饲养水平。总结成熟适用的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组织编发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用技术丛书。

22. 健全完善畜牧业政策支持体系。开展畜牧业重大政策评估,深入开展典型地区居民主要畜产品消费状况与趋势、地方特色畜禽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以市场化为导向,研究调整畜牧良种补贴实施方式。总结肉牛基础母畜扩群增量、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青贮专用玉米推广应用示范等项目实施情况,协调加大项目实施力度,推动落实牛羊养殖大县等政策。继续加强与金融保险等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金融保险支持畜牧业力度。

23. 强化项目资金监督管理。以畜禽良种工程和畜牧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重点,继续组织开展畜牧业基本建设项目专项检查,选择部分已抽查项目开展“回头看”,确保已抽查项目整改落实到位。组织开展畜牧良种补贴专项督查,调查了解良补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政策资金落实不缩水不走样。举办畜牧业系统计划财务工作培训班,加强畜牧业系统计划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畜牧业产业规划范文6

1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

3发展对策

3.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3.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

畜牧业产业规划范文7

一、制订完美现代畜牧业开展规划和施行方案

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科学规划结构是前提和根底。财产构造上,要依据区域资本特点、畜牧业开展根底,充沛应用国度搀扶畜牧业开展的政策办法,连系《畜牧业开展“十二五”规划》、《国度优质商品猪计谋保证基地建立规划大纲》、《汶川地动灾区开展复兴规划》、《成渝经济戋戋域规划》等,确定有利于进步畜牧业资本装备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财产构造,明白具有比拟优势的主导畜禽种类和特征种类。财产结构上,要与地盘应用规划、新乡村和城镇建立规划相联接,从有利于动物防疫、生态平安和财产化运营的角度动身,科学规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合理结构养殖基地,一致圈舍建立规范,推进畜禽养殖向优势产区集中。选址规划上,既要有利于畜禽粪污管理应用,与水资本和地盘对粪污消纳才能相协调,完成种养轮回,实在维护生态情况,又要充沛思索天然灾祸要素,进步养殖小区抗灾避灾才能。省局专家组要增强指点效劳,协助各地制订完美规划。各地要在制订完美规划的根底上,树立优质种畜禽场、规范化养殖小区项目库,在当局组织下共同环保部分一致做好环评任务,并制定施行方案,强化政策指导,分年度推进现代养殖基地建立。

二、具体推进适度规划养殖规范化创立工程

推进畜禽规范化适度规划养殖是我省改变畜牧出产方法的基本义务和改变开展方法的要害地点,是现代畜牧业提质转型的根底性工程和长时间计谋义务。容身省情,我省畜牧业开展要走规范化为根底、适度规划为主导、种养连系、生态轮回的开展路子。上一年农业部启动了全国畜禽养殖规范化示范创立运动,省局一致设计了各类畜禽圈舍规范。本年上半年启动了省级畜禽养殖规范化示范创立工程,编制了创立规范和验收要求,全省部、省两级畜禽养殖规范化示范小区新增102个,到达164个,局限掩盖21个市(州)、48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培养县(牧区试点县),种类包罗猪、牛、羊、禽、兔等10个种类。各地要把省局制定的创立规范和验收要求印发到各养殖小区、专业协作社、适度规划养殖户,环绕畜禽良种化、养殖设备化、出产标准化、防疫准则化、粪污无害化“五化”内容,硬件和软件建立相连系,做到“物有技能规范,事有治理规范,人有任务规范”,起劲将规范转化成养殖人员的盲目行为。要增强达标示范小区的动态监管和推行,鼎力履行“龙头企业+专业协作社+适度规划养殖农户”共建或集中联建养殖小区开展形式,加大对现有养殖小区的规范化革新力度,指点农户按创立规范改扩建养殖小区,完成本地畜禽主导财产均有示范小区(场),推进规范化适度规划养殖由点到面开展。要依托养殖专业协作社,组织养殖户到现有示范小区(场)观摩培训、仆从进修,真正做到树立一个示范小区(场),培训一批主干,带动一片农户。要经过施行畜禽规范化适度规划养殖创立工程,推进无公害畜产物、绿色食物、有机畜产物和畜产物地舆标记“三品一标”建立,打造当局主导的平安优质畜产物公共品牌。“十二五”时期,全省畜禽规范化规划养殖比重每年进步4个百分点,52个县年均进步6个百分点。

三、出力增强出产运营主体和要害环节才能建立

从当时山区到城镇从事养殖农户递减和农人工返乡创业增多的实践动身,查询把握区域内有养殖志愿的农户状况,有方案分批组织起来,依托乡村阳光工程、畜禽规范化养殖示范小区、各类养殖专业协作社等载体,整合各类乡村人才培训资本,增强政策律例、规范规程、适用技能培训,进步农牧民饲草料出产、畜禽养殖和运营治理程度。要考究办法,既要抓好集中培训,更要注重组织农户参加养殖专业协作社,就近到规范化养殖小区或种畜禽场仆从进修,让养殖农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懂、用得着,纯熟把握出产防疫技能方法和操作流程,积聚养殖经历。要高度注重畜牧专业协作社的开展,充沛发扬其为农效劳、教农学技、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的效果。国度和省上搀扶畜牧业开展的项目,要优先布置给有前提的专业协作社组织施行,推进农人专业合经济组织与畜禽财产化基地互动开展。加速推进养殖专业协作社标准化、实体化开展,指导同业业养殖专业协作社以县(市、区)为单元组建结合社,扩展掩盖局限和组织带动面,加强好处协调联合和组织纽带功用。优质种畜禽场是推进财产疾速安康开展的主要前提。各地要出力培养开展与主导财产相顺应的优质良种场,起劲完成就近繁育推行,扩展自繁自养面,进步出产才能和养殖效益,降低出产本钱和疫病传达风险。

四、鼎力推行有利于“两个带动”的开展形式和机制

在畜牧财产运营中鼎力施行“两个带动”,即带动农人开展现代畜牧业,带动农人继续不变增收,是省委、省当局推进现代畜牧业开展的一项主要行动,也是新期间推进畜牧财产化运营及“三农”任务的根本偏向和出力重点。各地要把进修借鉴和复制推行“两个带动”效果凸起的开展形式和机制造为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精确掌握资阳“六方协作+保险”、遂宁完全“四六开零风险协作”、温氏订单养殖、寄养托养、联户共建等开展形式机制的推行要件,针对性地发明前提,量体裁衣地选择推行,进步这些形式机制的掩盖面、带动面。当前来看,温氏订单养殖推行带动结果较好,区域上已从、德阳扩展到南充、巴中等地,种类上首要包罗肉鸡和生猪,方式上一致规范和规划,签约农户超越3000户,户均年纯收入超越5万元。综合剖析现有的各类成功形式和机制,最主要的是抓好政策指导、完美配套效劳系统,引进培养开展包罗种畜禽场、饲料企业、专业协作社、专业市场、加工企业等各类带动主体。各地要仔细落实省委、省当局关于“两个带动”的政策办法,把施行“两个带动”的实践成效作为支撑带动主体的一个根本前提,对带动结果凸起的龙头企业、专业协作社、基地建立项目,在国度项目资金布置上赐与倾斜支撑。经过带动主体的打造,加大各类形式机制的推行力度,出力构建带动主体与农户优势资本互补、互相依存、好处共享、风险共担的财产开展框架系统。

五、探究处理制约现代畜牧业开展的凸起问题

无论从全省面上,照样三市试点和各重点县建立状况看,我省加速改变畜牧业开展方法,加速推进畜牧业现代化,都面对着一些亟待处理的凸起问题,集中显示在开展规范化适度规划养殖融资坚苦、用地严重、环保本钱高、市场风险大等方面。各级畜牧兽医部分在深化试点和提质扩面中,要积极争夺当地党委当局和相关部分支撑,执行好国度和省当局搀扶现代畜牧业开展的政策办法,增强体系体例机制立异,起劲探究处理这些问题的办法和路子。融资上最直接、最有用的支撑方法是当局主导树立借款担保公司,为农户开展规范化适度规划养殖供应借款担保和贴息。用地上要落实疆土资发〔2010〕155号文件关于设备农用地的各项规则,保证农户规范化适度规划养殖出产和隶属设备用地。环保上既要在养殖小区、栽种基地配套完美沼气池及管网设备,鼓舞开展有机肥加工新兴财产;又要经过当局支撑,实在处理好专业协作社开展规范化适度规划养殖小区环评费过高的问题。市场风险防备上,要经过专业协作社树立由种畜禽场、饲料企业、加工龙头企业和适度规划养殖农户等财产链各环节一起出资的以峰填谷风险防备机制,一起抵挡市场风险。

六、实在抓好当时几项任务

畜牧业产业规划范文8

近年来,县畜牧业生产,围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两大任务,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服务与监管并重,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持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牧业龙头企业,有力的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1、大力招商,引进牧业龙头企业。该县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全方位引进畜牧企业。一是承接上海奶牛产业转移,引进达诺乳业,建成3个标准化奶牛饲养场,现有奶牛1210头,建成达诺乳制品加工厂。二是引进广东温氏食品集团2个子公司投资数亿元发展肉鸡、生猪产业化,并初步建成年产3000万只苗鸡的小王种鸡场和活鸡交易中心,正在建设喻河祖代种猪场,年可饲养种猪2400头。三是引进雨润集团福润禽业有限公司,年宰杀能力3000万只规模的加工厂正在建设中。这三大引进,为该县畜牧业产业化提供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2、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据第三季度统计,全县生猪饲养量32.4万头,有规模养猪357户,养猪15.4万头,占47.6%;家禽饲养量1500万只,有规模养禽1263户,养禽1316.2万只,占87.7%;肉用羊饲养8.6万只,有规模饲养272户,养羊8.2万只,占94.9%;饲养肉用牛有28户,养牛396头;奶牛养殖场3家,存栏1210头。该县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正方兴未艾。

3、畜禽良种全面推广。通过“畜牧良种工程”的实施,县内现有34个养禽合作社和绿健种猪有限公司以及石沛联盟种猪场等20个标准化养猪场为中心的供种,基本满足现有养殖需要。到去年底全县“三元”杂交猪占88%,优质黄羽鸡占73%,波尔山羊杂交占85%,荷斯坦奶牛普及率达91%。随着温氏集团种猪、种禽场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加快全县畜牧良种化全面普及和提高。

4、畜牧业的品牌意识显著增强。几年来,该县创立了“达诺”和“妙客”乳制品,“管坝”牌五香牛肉、“咯咯宝”牌鸡蛋、“未来”牌系列饲料等优质品牌,并获得国家著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通过打造品牌,不断赢得了市场,使畜禽规模化优势、产品优势、竟争优势得以发挥。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打造省畜牧业发展大县,还有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一是畜牧业用地矛盾日益显现。建设大中型畜禽场规划、布局受制于选址困难,违章建设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环保压力不断加大,主要是畜禽粪便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没有跟上,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日渐加剧。三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一些养殖大户存在选址、布局缺乏规划,圈舍设计不够合理,条件简陋,设备设施不全,缺乏必要的消毒、隔离条件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四是畜牧业抗御风险能力不强,特别因自然灾害和因病致死畜禽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养殖效益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较大等。

三、共识与建议

调查认为,县打造畜牧业发展大县的条件基本具备,优势明显,领导有方,干群努力,措施可行,用3—5年时间,在2008年的基础上,畜牧业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畜禽总量翻番,畜禽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实现年出栏肉用猪50万头,肉用家禽5000万只,肉用牛1.5万头,肉用羊20万只,蛋品1.5万吨,奶牛发展到1.5万头(包括已意向引进蒙牛奶牛1.0万头)。肉类总产量由2008年4.1万吨增加到13.0万吨。达到上述目标,即可进入畜牧业十强县之列,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中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村域经济最具活力、最强大的支柱和主体,必将大大促使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尤其畜牧业依赖专业合作组织、牧业企业化、牧业产业化、牧业集约化带动和辐射力更加突显,这已成为该县畜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依据和归宿。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畜牧业和农业一样纳入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实行农牧并举、农牧结合,把牧业用地列入农业用地之中,划出牧业专用地,让有经营能力的专业合作组织或专业大户进入这个牧业功能区(园)内大显身手。针对牧业企业或牧业“龙头”产业化向新农村延伸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应给予规划好、布局好,留有足够发展空间,让更多的农户在统分结合的原则下,与他们结成联合体,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较为明析的不同区域、不同形式、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畜禽生产联合体和新的产业链。

2、发挥优势调整结构

鉴于该县畜牧业资源配置优势明显,以鸡、猪为主导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首先要充分发挥温氏和福润“龙头”企业的作用,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防疫灭病、统一收购畜禽产品,把猪、鸡产业链做大做强,千方百计促成温氏年产肉猪30—40万头,肉鸡3000万只,和福润年宰杀3000万只家禽既定目标的实现。其次,要着力发展草食动物,把奶牛业摆上重要位置,抓紧引进蒙牛集团万头奶牛投放本县,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矢志把建成华东重要奶源基地之一。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山区、丘陵和稻产区草多优势,加快发展肉用水牛和肉用山羊产业。

3、转变方式提升水平

畜牧业的发展,正在由传统饲养方式向现代饲养方式转变,要适应这种转变,就必须抓好“四大体系“建设,即良种繁育体系,养殖规模体系,饲养标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所谓良种繁育体系,就是要按照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体系要求,把种源的繁育交由“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组织承担;而商品代则由养殖大户承担,实行统一供种,确保质量。养殖规模体系,就是各类畜禽都有一定比例的规模饲养要求,做到分级供种,有计划、有序列、成比例,配套生产。饲养标准体系,就是各类畜禽都有分阶段(生育期)的饲养标准,必须按标准配合饲养,既要确保生长发育有足够的营养,又要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就是指各类畜禽从品种繁育到饲养出畜禽产品,都有规范的科学技术标准可循,不可渝越,要以低成本、高产出、高质量为目标,提高综合效益。通过这“四大体系”建设,实现管理科学化、产品优质化、效益最佳化。

畜牧业产业规划范文9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全会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保障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畜牧业产销一体化经营;优化区域布局,构建优势产业带。坚持依靠科技,鼓励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畜牧业竞争力。坚持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强化草原资源保护,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政府扶持,鼓励多元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生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总体目标。到“”末,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实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目前的50%上升到55%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目前的34%上升到38%以上;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饲草饲料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草原生态保护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加快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

(四)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要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带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畜产品产区。大中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畜禽种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东部沿海地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要加强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发展外向型畜牧业,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中部地区要充分利用粮食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西部地区要稳步发展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

(五)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稳定生猪、家禽生产,突出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家畜,大力发展奶业,加快发展特种养殖业。生猪、家禽生产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奶类生产要加强良种奶牛基地建设;肉牛肉羊生产要充分利用好地方品种资源,生产优质牛羊肉。

(六)加快推进健康养殖。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按照市场需求,加快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全面推行草畜平衡,实施天然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推广舍饲半舍饲饲养技术,增强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能力。

(七)促进畜牧业科技进步。加快畜牧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培育畜禽新品种。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草原建设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畜牧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畜牧业高新科技企业。

(八)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鼓励企业开发多元化的畜禽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调整畜产品出口结构,实现出口产品、出口类型多元化,不断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要创造条件,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维护其合法权益;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管理及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民利益。

三、建立健全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

(九)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畜禽改良中心和一批畜禽原种场、基因库,提高畜禽自主繁育、良种供应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能力,建立符合我国生产实际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普及和推广畜禽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积极推进种畜禽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相结合,逐步形成以自我开发为主的育种机制。加快种畜禽性能测定站建设,强化种畜禽质量检测,不断提高种畜禽质量。

(十)构建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饲料标准试验中心和饲料安全评价系统,制订饲料产品和检测方法标准,强化饲料监测,实现全程监控。加大秸秆饲料、棉菜籽饼等非粮食饲料开发力度,支持蛋白质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加快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增强优质草种供应能力。在牧区、半农半牧区推广草地改良、人工种草和草田轮作方式,在农区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加快建立现代草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推动草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十一)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做好畜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控工作。做到种畜禽无主要疫病,从源头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逐步实行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加强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监控,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稳定畜牧兽医队伍。

四、加大对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

(十二)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管理,完善检测手段,加大对畜产品质量的检测监控力度。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

(十三)加强畜禽屠宰加工环节监管。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扶优扶强。全面开展屠宰加工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技能培训,继续实行屠宰加工技术人员、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坚决关闭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的屠宰场(点),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及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

(十四)加强畜产品市场监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严禁地区封锁,确保畜产品运销畅通。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衔接产销的作用,促进畜产品合法流通。落实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保证上市肉类的质量。加强对液态奶和其他畜产品的市场监管,完善液态奶标识制度。

(十五)加大畜产品进出口管理力度。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努力扩大畜产品出口;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出口畜产品生产加工管理模式。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备案制度。加强对大宗畜产品进口的调控与管理,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内生产和市场稳定。严厉打击走私,有效防止境外畜产品非法入境。强化对进口畜产品的检验检疫,完善检验检测标准与手段,防止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

五、进一步完善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六)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小区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畜禽健康养殖。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强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保护和建设草原,加快草业发展。探索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维护生态安全。

(十七)扩大对畜牧业的财税支持。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畜禽良种推广、种质资源保护、优质饲草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等方面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及人畜饮水等专项资金时要对畜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继续清理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不合理税费,继续实行对饲料产品的优惠税收政策,减轻养殖农户负担,降低生产成本。“”期间引进优良种畜禽、牧草种子,继续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调整完善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

(十八)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改善服务,提高效率,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对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畜牧业生产者与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养殖。要引导、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大力开发畜牧业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加快畜牧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十九)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范围内需要兴建永久性建(构)筑物,涉及农用地转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

六、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把发展畜牧业摆在重要位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扶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畜牧业产业规划范文10

*政府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期,召开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工作会议,十分及时、非常重要。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就全力做好灾后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作简要发言。

一、客观分析,准确把握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面临的形势

今年以来,我*多灾频发,继年初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后,又遭受“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灾害。“地震灾害对农业影响特别大,损失最大的是畜牧业”。地震导致畜牧部门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及设备设施损毁,大批畜禽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3.82亿元。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全*畜牧兽医系统特别是灾区广大干部职工,忍受着家人伤亡、房屋损毁的巨大痛苦,以对党的事业高度忠诚和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发扬坚韧不拨、奋不顾身、顽强拼搏、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压力,舍小家顾大家,服从指挥,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得力、工作扎实,主动把灾后重大动物疫病消毒灭源工作纳入灾后卫生防疫保安全的大范畴,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了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工作。全*灾区仅用20天时间,无害化处理大牲畜229.1万头,禽兔2068.6万只,环境消毒面积累计13.3亿平方米,紧急免疫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炭疽等人畜共患病动物184.1万头(只),畜牧业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没有发生一例人畜共患疾病和重大动物疫情,得到了农业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畜牧食品局向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畜牧兽医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随着灾民安置和废墟清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抗震救灾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由于受灾范围广、死亡畜禽多,污染源分布广泛,加之天气炎热、汛期将至,灾后疫情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持久战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委、*政府抗震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抗震救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一是政策有力,市场有利。在政策和市场双重拉动下,今年我*以生猪为主的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二是国家和*政府灾后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大,有利于我们优化生产布局,加速生猪等优势产业的发展。三是这次地震就全*而言,不是全局性的。以生猪为例,因灾损失仅占全*生猪存栏总量的5.7%,能繁母猪损失仅占全*能繁母猪存栏总量的2.9%。四是我们拥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畜牧兽医干部队伍,有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前期抗震救灾工作较好的基础。

二、突出重点,全力抓好当前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按照“大灾之后无大疫、重灾之年少减产少减收,努力实现不减产不减收”的总体要求,当前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要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切实抓好中央和*上扶持政策的落实。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围绕“重灾区少减产少减收,轻灾区不减产不减收,非灾区大增产大增收”的目标,认真落实国家已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抗震救灾扶持政策,宣传贯彻*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15号),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快促进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一是管好用好中央和*上已下达的项目及资金。二是对国家和*上资金尚未到位但项目已经下达的,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贴息支持,抢时间、抓进度,先期推动项目实施。三是提前做好项目规划、设计、论证等基础工作,主动对接国家抗震救灾专项资金。四是结合各地实际,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的具体办法。

(二)切实抓好灾区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灾区各级畜牧部门要把恢复动物防疫服务功能作为首要而紧迫的任务,积极争取市(州)、县政府的支持,在本月内落实受灾市、县、乡畜牧兽医系统亟需的冰箱、冰柜、冷藏包、疫苗等动物防疫物资以及存放物资所需的过渡房,并保障用电,确保灾区紧急免疫工作需要。二是及时无害化处理废墟清理中发现的死亡畜禽,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灾区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不留死角。三是6月15日前要完成以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链球病、炭疽等人畜共患病为主的动物紧急免疫。各地要切实加强犬只的管理和免疫工作。灾区要首先从人群密集区和灾民集中安置区着手,对有主犬要逐一登记、紧急免疫、挂牌确认、进行栓养,对流浪犬和无主畜禽要果断处置。要以人口密集地附近的生猪规模场为重点,开展猪乙型脑炎紧急免疫,并加强蚊虫等传播疫源的消杀。阿坝州要以牛羊为重点加强炭疽的紧急免疫。资阳、自贡、内江、遂宁等地要强化猪链球菌病的紧急免役。

(三)切实抓好夏季动物防疫工作。全*畜牧兽医部门要坚持依法防疫、科学防疫和群防群治的原则,从今日起到7月15日,用40天时间,集中力量抓好夏季动物防疫工作。一要精心组织。做到认识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物资到位、工作到位。二要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的免疫密度必须到100%,有效抗体合格率必须达到农业部规定标准。三要加强疫情监测。各地要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疫情信息网络,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大动物疫病的病原学监测,及时与卫生、工商、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互通信息,提高预警能力。四要强化应急处置。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果断处置疫情,坚决控制在疫点上,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严格做到封锁要严,不留漏洞;扑杀要严,不留尾巴;销毁要严,不留后患;消毒要严,不留死角;紧急免疫要严,不留空白点。五要是坚持专群结合。发挥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疫能力,营造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的社会氛围。

(四)切实抓好畜牧科技助农减灾行动。全*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尽快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灾区,进村入户,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圈舍修复、综合饲养技术的指导和推广力度,广泛开展畜牧科技助农减灾行动。重灾区要重点帮助畜禽良种场(户)、规模场(户)修复受损圈舍及供水供电设施,尽快恢复仔畜禽苗供应能力和商品畜禽生产能力。轻灾区要重点支持种畜禽场修复加固扩大圈舍,扩大生产规模和数量,增加仔猪、禽苗的生产和市场供应。非灾区要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养殖者及时补栏、适时出栏,全力增加供应,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各地畜牧部门要落实人员,及时掌握受损饲料加工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恢复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向地方政府反映,争取支持,加快恢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促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要配合有关部门,尽快修复受损交易市场,加强畜产品产销信息、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恢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

(五)切实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灾之年、奥运之年,各地尤其要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一是按照标准化健康养殖要求,抓住新建、扩建、修复机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二是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监管力度,从源头上保障投入品安全。三是继续推进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规模场养殖记录制度,加强对禁用药、限用药和休药期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四是加强检疫,严格执行病死畜禽“四不一处理”规定,在全*范围实施“放心肉”工程,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频次和检测结果公布频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统筹兼顾,科学编制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促进我*畜牧业生产恢复重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高度重视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政府的要求,*局正在制定畜牧业灾后重建规划,重灾区市县畜牧部门也要加快推进此项工作。规划编制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畜牧业应急保障等服务设施和种畜禽苗的生产能力以及标准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养殖场;坚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坚持统筹兼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具体要把握以下四点:

一是统筹兼顾。养殖小区的规划布局要与灾民安置重建方式相结合。农民分散重建,圈舍建设要做到人畜分离;农民新村集中重建,则需高标准规划养殖小区建设。种畜禽场、规模场规划布局要坚持“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生态安全”。

二是科学评估。要成立专门的规划工作组,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畜牧资源分布情况,进行灾害评估和政策研究,确保依据充分,体现科学性。

三是分步实施。坚持近期恢复和长远发展相结合,整个畜牧业重建规划分两个阶段,*年—2010年为恢复重建阶段,目标任务要明确具体,措施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2011年—2015年为发展提高阶段,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要紧扣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体现战略性。

畜牧业产业规划范文11

1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多目标、多功能、多层次、多成分的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关系协调、能协同发展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江夏区是国家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区)、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及湖北省优势农业板块基地(生猪)。近年来,江夏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畜牧养殖大区的优势,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突破口,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畜牧业集约化和企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并且逐步向生态化迈进,呈现出生产发展、效益增加、生态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当前,我区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场)92个,发展畜禽专业户2 000户。建成大型沼气工程41处,大型生物发酵床养殖小区32处,万头猪场千亩以上种养循环生态农业园(场)3处。2010年全区生猪出栏90万头、家禽1 900万只,肉蛋产量12.48万t,畜牧业产值20.5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的32.5%,增加值达到8.3亿元。

2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成效

(1)坚持科学发展,调整养殖结构。为寻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平衡点,对养殖结构和区域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充分发挥比较效益。一是调整优化规划布局,将武汉外环线以内和梁子湖、斧头湖沿湖岸线1 000m范围划定为畜禽禁养区;将江夏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区域划定为畜禽限养区,将外环线以南的南部乡镇划定为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区。二是调整优化畜种结构。集中精力,专心发展生猪、肉鸡、肉鸭,限制发展草食家畜。三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家畜良种推广工程,引进美国、丹麦、瑞典冠军种猪以及印尼、印度高端种牛,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5%。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实现规模化前提下,注重标准化,2010年,怡山湾猪场、省农牧安山猪场、省畜科所猪场通过农业部全国首批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认证;巩固温氏活禽、贺站仔猪交易市场谋划生猪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巩固现有屠宰能力,积极推动中粮150万头屠宰扩能生产项目,注重“新”、“深”,培育品牌。五是调整优化养殖结构。从单纯的畜禽规模养殖,向花园式生态型循环农业园(场)扩展,成功建设怡山湾、金林、光辉三个万头猪场循环农业示范园(场)。 转贴于

(2)坚持集约养殖,续建专业小区。2010年,以“亿只鸭工程”契机,着力建设肉鸭养殖小区,先后建成单批5万只和10万只养殖小区分别为22、2个,在建8个。目前畜禽规模养殖小区92个,其中万头生猪养殖小区40个,30万只肉鸡养殖小区12个,30万只肉鸭养殖小区32个,万只蛋鸡养殖小区4个,种禽、种牛、奶牛养殖小区4个,全区生猪、家禽集约养殖所占比例分别达到85%、95%。

(3)坚持资源循环,提高综合产能。为促进资源循环使用,将“两型”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跳出畜牧业,谋划畜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一池三改”、沼气能源与有机肥生产。全区37个万头生猪小区采用红泥塑沼气技术,建成3 000~12 000m3沼气池35座,采用中温发酵技术,建成发酵塔2座,37处特大型沼气池年产沼气3 000万m3。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已经建成中化东方、鄂美等4处有机肥场,年产有机肥25万t。二是积极探索以生猪规模养殖为核心,以废弃物治理利用为载体,以土地流转经营为依托,以迁村腾地建设农民新村为手段,以助农增收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先后建成怡山湾生态农场,金林生态农场,光辉生态农业园。

(4)坚持环保养殖,实现生态发展。一是发展生态化基地建设。沿山边、林边、苗木基地边、蔬菜基地边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沿湖塘库坝边发展水禽养殖,沿107国道发展肉鸡养殖。二是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和生物减排技术。在6个万头生猪小区和32个30万只肉鸭小区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同时推广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降低废弃物中氮、磷及有机质含量,改造空气环境,达到减排目的。三是力推花园式养殖。在现有92处规模养殖园区,广植桂花、玉兰等名贵苗木,既美化了畜禽养殖小区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坚持品牌培育,增强竞争能力。通过培育一批养殖业品牌,做好产业链延伸,推进项目引进建设,增强了畜牧产业、畜牧品牌、畜牧产业链的竞争力。一是通过中粮集团、温氏集团等知名品牌企业进驻,带动我区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和快速发展。二是培育“金林”种猪、“家佳康”肉品、“自然源”蛋品等自有品牌,提升江夏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能力。三是不遗余力推进“三品”、HACCP、龙头企业、示范场等认证认定,提升江夏区畜牧产品竞争软实力。四是做好新闻宣传,多方位展示畜牧业发展成果,为畜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

(6)坚持防检监管,确保稳定发展。防检稳畜牧、经营活畜牧、发展强畜牧,是我区畜牧系统和畜牧行业一贯坚守的工作理念和发展思路。实际工作中注重两手抓。一手抓基础工作,确保两个100%,即确保农户散养基础免疫100%,规模场程序免疫100%。一手抓规范管理,确保“十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基础免疫、责任落实、工作计划、监管网络、巡查督查、检疫程序、畜产品监测、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十个到位。全区2010年全年无一例重大动物疫病疑似疫情,无一例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成功检出并规范处置瘦肉精阳性猪191头。

(7)坚持助农增收,改善生产生活。畜牧业发展为农民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规模养殖占比大、底盘稳,又增强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虽然历经洪灾、畜禽市场低谷期,但盘点全年,畜牧业仍然是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区2010年畜牧产业链实现产值48亿元,其中养殖环节产值20亿元,畜产品及饲料加工环节产值25亿元,三产服务业产值3亿元,畜牧业为全区40万农业人口人均创造养殖环节产值5 000元,畜牧产业链为全区40万农业人口人均创造产业链产值12 000元。

3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江夏区生态畜牧业发展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得到快速发展,但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畜牧业发展的矛盾,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与防疫监管、畜产品安全执法之间的矛盾。今后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促进生态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进一步合理调整畜禽养殖业布局,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畜禽养殖业合理的空间布局、科学的种养结构、稳定的生产能力、与环境和谐的生态关系,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要按照2010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合理调整畜禽养殖布局,划分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区。

(2)进一步坚持监管并重的原则,推动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畜禽粪便综合治理要从末端治理转移到综合治理;要从工程建设转到建管并重,重在管理;要从单纯的畜禽粪便治理转移到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要从单纯靠政府投资转到以政府引导,养殖业主为责任主体,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新路子,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畜牧业产业规划范文12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畜牧业发展,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养殖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现就关于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升畜牧业生产能力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重要性的认识

畜牧业作为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目前正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快速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牧养殖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对于加快我市实现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目标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近几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不断发生,给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安全造成一定影响,而疫情隐患多源于饲养管理粗放和社会散养畜禽。因此必须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统一畜禽饲养标准和防疫程序,才能有效控制畜禽疫病的交叉感染,提高管理水平和畜禽抗病能力,从生产源头预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二是有利于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近年来,在盈泰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畜禽产品出口量大幅增加,但屡屡受到国际市场技术壁垒的制约。从表面上看,产品出口受阻是由疫病和药残问题引发的,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我市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由小规模和管理落后的生产技术生产的畜牧产品,难以经得起严格的市场检验。只有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影响畜产品出口因素的制约,提高畜产品竞争力。三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具备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设施装备和生产管理方法,不从生产方式上得到根本转变,现代畜牧业难以发展。四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增加农民牧业收入的需要。畜牧业要担负起农民增收主导产业的重任,必须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能力,靠规模谋发展,向质量求效益。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确保产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以推进畜禽规模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重点围绕肉鸡、肉兔、肉牛养殖小区(场)建设,兼顾生猪、蛋鸡等品种的规模养殖,采取政府扶持的办法,引导社会力量发展畜牧业,以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发展为重点,以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把动物疫病防治控制与畜牧业投入产品监控结合起来,建设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生产安全。

2、坚持把提高生产能力与畜牧科技推广结合起来,着力构筑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体系,增加畜牧业科技含量。

3、坚持把畜牧业生产发展与畜禽养殖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环境与生产条件的同步改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4、坚持把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要求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养殖户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建设内容

1、以标准化畜牧小区为主要载体,推进畜牧业饲养方式的转变。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畜牧业的发展,实现畜牧养殖的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原则,引导庭院养殖向村外畜牧小区发展,大力推进标准化畜牧小区建设。每个畜禽饲养基地一般安排饲养户5-10户,每户占地不少于1亩,年饲养畜禽按类别达到以下规模:肉牛出栏量300头,奶牛存栏量50头,肉羊出栏量500只,生猪出栏量1000头,肉鸡、肉鸭出栏量8万只,蛋鸡存栏量1万只,肉兔出栏量5000只,毛兔存栏量5000只,其他特种经济动物参照执行。

2、以建设动物防疫体系为契机,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转变。认真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加快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应急性动物防疫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动物防疫体系。今年,全市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动物防疫员,具体负责本村畜禽疫病的防控工作,重点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3、以发展畜牧业合作组织为纽带,推进畜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通过培育畜牧合作社、养殖协会等组织形式,把基地内的饲养场(户)、加工运销企业、投入产品供应企业、技术信息单位等组织起来,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整合,为饲养者提供销售、技术、资金、社会协调等方面的服务。要充分发挥盈泰集团实施的“公司+农户+标准化”和“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壮大肉鸡、肉兔合同养殖队伍。肉牛、生猪产业要以龙阳绿色优质肉牛养殖合作社、木石民族力源牛业合作社和界河春蕴生猪良种推广协会为基础,引导农户加入协会,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4、以畜牧科技为动力,推进畜牧业生产管理方式的转变。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畜牧科技推广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加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进程。借助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重点推广肉鸡肉兔标准化生产技术、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饲养技术、瘦肉型猪规模生产技术、优质肉牛肉羊生产技术、优质禽生产技术、秸秆青贮利用技术、配方饲料生产应用技术等,不断提高我市畜牧养殖业综合生产能力。

5、以循环经济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畜牧业生态化的转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畜牧业的标准化、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形成“养鸡(猪、牛)-粪-沼气-发电、取暖-养鸡(猪、牛)”和“粮食-饲料-养鸡(猪、牛)-粪-沼气-肥料-粮食”的生态型循环产业链条。建设粪便沼气综合处理系统,利用沼气发电供热,供照明、取暖,把沼液、沼渣用于粮食、蔬菜生产,控制畜牧业环境污染,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综合利用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任务,制定规划。各镇街要按照全市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措施。要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搞好养殖小区规划和技术指导工作,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二)落实政策,加大扶持。要认真贯彻《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在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按照畜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发展畜禽适度规模养殖以及建设畜禽养殖小区所需的土地列入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持农民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和滩涂发展畜禽的适度规模养殖。加大金融机构对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坚持和推广小额信贷,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通过金融贷款、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畜牧养殖者引进优良畜禽,搞好良种繁育,改善生产设备,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担保体系,龙头企业可根据国家规定成立担保公司,为所带动的农户提供担保贷款,扩大基地规模,做大做强企业。

(三)健全体系,强化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市场信息、资金筹措、科技推广、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解决一村一户一企不好办或办不好的事情。畜牧兽医部门要搞好畜牧发展规划、良种供应、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控等服务。金融部门要扩大信贷规模,解决好畜牧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畜产品加工企业要与农户建立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公司+农户”利益运行机制,把畜产品推向市场,把农民带入市场。村级组织要重点在水、电、路、地等方面提供服务。各镇街和职能部门要重点搞好市场建设,建立信息网络,加强市场动态预测,为企业和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