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时间:2022-08-08 02:20:5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1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成本探究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行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我国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存在着各项服务没有安全落实到位、投入机制、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一些问题,阻碍了我国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进行研究,对于政府的经费投入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某市598家社康中心中随机抽取50家,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结合文献研究、专题讨论以及德尔菲法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1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探究方法

结合文献研究以及专题讨论两种方法,提出社区基本卫生服务情况的反映指标,并通过两轮德尔菲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标准进行确定。本文从某市598家社康中心中随机抽取50家,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来确定每项卫生服务工作的强度和时间,进而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各服务项目的成本和工作量计算出来。

2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探究过程

2.1工作时间

5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2014年度的公共卫生服务时间为854204.7h,为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的不同工作强度体现出来,各项目实际的工作时间需通过工作强度的调整系数加以调整。某一项目的调整时间=(某项目工作强度的实际分数/工作强度的平均分数)赘孟钅康氖导使ぷ魇奔洹5髡螅际鹾扛摺⒀沽Υ蟆⒎缦沾蟮南钅吭黾恿斯ぷ魇奔洌ぷ髯苁奔湓诘髡昂偷髡蟮谋浠⒉淮螅髡蟮墓ぷ髯苁奔湮?56124.7h。

2.2服务成本

人力成本、材料成本以及运营成本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

(1)人力成本:人力成本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且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单位工作时间的价格确定依据就是人力成本。对于社区服务工作人员而言,2004h是其法定的工作时间,根据年收入标准即可将每小时人力成本的价格计算出来。本文中提出的人力成本价格有四种,以供参考。一是随机抽样的50家社康中心工作人员的平均收入,二是某市全部社康中心工作人员的平均收入,三是基层公益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平均收入,四是专家建议成本。本文的人力成本为每小时74.5元,50家社康中心在2014年的人力成本为6405.6万元。

(2)材料成本:材料成本的计算依据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的实际耗用量进行,经计算可知,50家社康中心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在2014年需由国家财政拨款的材料成本为35.3万元。

(3)运营成本:现场搜集的2014年该50家社康中心的财务数据,得出其2014年的运行成本为2882.4万元。根据50家社康中心在2014年度的医疗时间和服务时间分摊运营成本,得出50家社康中心在2014年的运营成本为646.5万元。

上述三项成本的总成本为7087.4万元,50家社康中心服务的总人数为104.8万人,由此可算出平均每人每年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是67.6元。

2.3单位成本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象成本也即社区卫生服务单位向某类对象提供单位卫生服务所需要的成本。其涵盖人力成本、材料成本以及运营成本三个方面,表达式为一年中某服务项目的成本与服务对象总人数的比值。

3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探究结果

目前来说,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知识普及教育、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的防治、老人、儿童及孕妇保健等,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公益性的项目,应免费提供给城乡居民。我国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到位,而其影响因素之一就在于经费得不到有力的保障。本文得出的2014年某市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均成本应不少于67.6元,该市的实际投入成本与其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得不到保障是阻碍我国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政府应加大其投入力度。目前,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人力成本方面的补贴不到位,造成各项服务无法完全落实到位。工作压力和劳动薪资不成正比是造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进而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该市的经济较为发达,人力成本较高,因而本研究得出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均成本相对较高,卫生服务经费也偏高。

4结语

本文从某市598家社康中心中随机抽取50家,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结合文献研究、专题讨论以及德尔菲法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进行研究,我国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存着卫生服务经费不到位,各项卫生服务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的问题。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确保人力成本的补贴,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待遇,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以促进我国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非衡,朱磊,杨烨.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研究现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07):123-12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2

一、健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直接面向农村居民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第一类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第二类农村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包括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慢性病和精神病防治及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等;第三类农村居民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包括对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等。其主要内容为:

(一)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村村设置健康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户户获得健康教育资料,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与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育龄妇女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与教育等。

(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它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三)配合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其他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做好妇女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建卡率90%以上;向孕产妇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向已婚育龄妇女每年提供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等。

(五)做好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向0—7岁的儿童免疫提供省免疫规划规定的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开展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服务,0—3岁儿童在首次体检检查时建立系统管理档案,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等。

(六)进行慢性病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精神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和治疗指导;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定期随访等。

(七)加强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主要包括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和职业卫生监督监测等。

(八)做好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主要包括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及时掌握食物中毒、职业危害及饮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来人员等信息,每月5日前要及时上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月报表,并自留一份备查。

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

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按农村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8元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主要用于镇、村卫生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其中用于对乡村医生的防保补助经费不低于30%。卫生局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考核管理,落实政府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规范和保证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对不提供有关服务的不给予资金补助;对服务质量不到位的,扣除相应补助资金。

三、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

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是政府向农村卫生机构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资金的使用实行项目管理。

(一)市财政局、卫生局将专项资金纳入财政社保补助专户管理,实行专帐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二)镇(中心)卫生院和卫生防保所于每年年初编制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计划和用款计划,报市卫生局审核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审批。

(三)市级财政将上级财政补助和本级财政配套安排的资金,按照项目用款计划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要求及时拨付到有关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单位。

(四)各镇、村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及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定,保证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合理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项目内容规定用途以外的工作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支的其他费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抵充行政事业经费;不得用于各种罚款、偿还债务、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支出。

四、明确政府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3

一、总体目标

2014年,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35元,为全县居民免费提供公平、有效、方便的11类43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影响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达95%,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项目内容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非户籍居民)。服务项目和内容:1.建立健康档案;2.健康档案维护管理。

(二)健康教育。服务对象是辖区内常住居民。服务项目和内容: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发放印刷资料和播放音像资料;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服务;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5.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

(三)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是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服务项目和内容:1.预防接种管理;2.预防接种;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和处理。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0~6岁儿童。服务项目和内容: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生一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2.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镇区卫生院进行随访;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在镇区卫生院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服务项目和内容:1.孕早期健康管理,为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随访,孕妇在接受第1次产前保健时,得到比较全面的健康检查服务,包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健康指导,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等实验室检查;2.孕中期健康管理,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3.孕晚期健康管理,督促孕产妇在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随访,对高危孕妇增加随访次数并及时转诊;4.产后访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5.产后42天健康检查。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服务项目和内容:1.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2.体格检查,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3.辅助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4.健康指导。

(七)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分别是辖区内35岁及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服务项目和内容为:1.筛查,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门诊就诊免费测血压,对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并根据血压、血糖控制、用药和并发症等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3.健康体检。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服务项目和内容: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管理,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并按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3.健康体检,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九)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服务人口。服务项目和内容: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在规定的报告时限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上报,对报告错误和漏报的订正和补报;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救治和管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开展疫点疫区处理、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和宣传教育工作。

(十)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对象是辖区内有关单位。服务项目和内容:1.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及时报告食品安全危害的线索和事件;2.职业卫生咨询指导,开展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并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3.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协助开展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安全巡查、饮用水水质抽检和业务培训;4.学校卫生服务,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防,及时报告问题隐患,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和业务培训;5.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防,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十一)中医药服务利用。服务对象是辖区内65岁用以上常住居民和0-36个月儿童。服务项目和内容:1.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健康指导,频率为每年1次;2.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包括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主要工作目标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群等为重点,扩大健康档案覆盖面,以镇区为单位,居民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率≥85%。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居民健康档案格式,填写项目真实、准确、完整,健康档案合格率100%。及时更新档案内容,提高健康档案使用率,居民健康档案使用率、更新率100%。

(二)健康教育。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有设施齐全的健康教育场地,每年提供12种以上内容的印刷资料,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要有音像播放记录。镇区卫生院宣传栏不少于2个,宣传栏内容每月更新1次,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和18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宣传栏不少于1个,宣传栏内容每月更新1次,每年至少举办9次健康知识讲座。要为辖区居民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并开展养生保健知识等中医健康教育。

(三)预防接种。适龄儿童预防接种证建证率达100%,11种一类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加强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定期开展漏种排查并及时补种。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新生儿访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95%、儿童系统管理率≥90%。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相应年龄,为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提供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评估、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于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按规范要求为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保证孕产妇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和2次产后访视服务,确保早孕建卡率、产前健康管理率、产后访视率均≥95%、妇女住院分娩率≥99%。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如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率≥90%。规范组织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保证老年人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项目,体检表完整率≥90%,并做好检查结果反馈工作,实行分类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七)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35岁以上人群门诊就诊血压测量率≥95%,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提供4次面对面的随访,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包括病情评估、生活和用药指导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70%,规范管理率≥90%,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60%。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辖区内重性精神病人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和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体检率≥90%,规范管理率100%。

(九)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均达100%。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率达100%。

(十)卫生监督协管。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100%,对饮用水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采供血)开展巡查,并做好业务培训和巡查登记工作。

(十一)中医药服务利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分别达80%。

四、职责分工

(一)县卫生局科室工作职责

1.项目管理办公室。县卫生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公卫科,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协调、政策调研、组织实施、信息监测、汇总、督导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

2.公共卫生科。负责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预防接种、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报告和处理、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具体服务项目。

3.医政科。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服务利用等具体服务项目。

4.爱卫科。负责健康教育具体服务项目。

5.卫生法制监督科。负责卫生监督协管具体服务项目。

6.财务管理科。负责项目资金管理。

7.办公室。负责宣传报道,相关资料印刷。

(二)县直相关单位工作职责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所、县中医院、县第三人民医院等机构在县卫生局领导下,负责对各项目实施单位的业务指导、信息收集和项目督导检查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中职业卫生咨询指导的业务培训、现场指导、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2.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卫生监督协管中食品安全、公共场所等信息报告并规范处理,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报告的业务培训、现场指导、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3.县妇幼保健所。负责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2个项目的业务培训、现场指导、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4.县中医院。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所对老年人、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2个项目的业务培训、现场指导、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5.县第三人民医院。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项目的业务培训、现场指导、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职责

1.镇区卫生院。负责11大类43项指标的具体实施、数据收集汇总、质量控制等,并负责辖区内镇、村两级项目实施的业务培训、督查考核等工作。

2.村卫生室。负责居民健康管理及重点人群管理等工作,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不少于总量的40%。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县卫生局已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促进项目的组织、部署、实施,并健全项目技术指导组织及项目管理办公室,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适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全县项目实施的组织化程度和执行力;同时,明确局职能科室以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强化项目分工协作机制。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项目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到人,严格标准,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周密实施,保证质效。各镇区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切实转变服务模式,巩固拓展“三位一体”服务功能,率先试点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深入服务家庭,做到公共卫生服务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个项目不漏,提高服务频次和服务质量,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工作指标落到实处。

(二)强化队伍建设。镇区卫生院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战场,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挑选能力强、业务精、素质好的人员实施项目工作,项目人员定岗定职,定岗后原则上3年内不得变动岗位。要切实强化项目培训,县项目办要通过不定期召开推进会、现场观摩会、举办综合培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根据项目分工开展条线专题培训;镇区卫生院要积极参加上级培训并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通过多层次培训,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镇村项目服务人员参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的目标,使服务人员真正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流程和方法,提高项目实施能力,夯实项目工作基础。

(三)强化措施落实。健全县基本公共卫生例会制度、县专业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指导员制度、镇区卫生院院长基本公共卫生巡查制度,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县、镇区、村分级管理分级实施体系;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突击月、质量提升月、考核评比月,提升项目实施内涵,挤水份、讲实效,将项目做真、做实。

(四)强化宣传公示。各项目单位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短信、报刊等媒体,以及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群众真正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动参与,不断提升群众的健康生活质量,让全县居民了解项目的服务内容和免费政策,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鼓励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做到“六公开”,即在镇区卫生院、村卫生室、村(居)委会、居民住宅区等范围内公开健康管理团队人员名单、工作职责、服务项目、服务热线、服务时间、考核结果,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方便居民开展健康咨询,接受群众监督。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4

中医药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财政部、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联合发出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其中,通知要求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5

 

 

2015年,高新区汪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严格按照《关于做好201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辽卫发【2015】51号)文件的规定开展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我中心以糖尿病、高血压的规范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及精神病、结核病患者的规范管理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妇保、儿保、计划免疫与老年人体检与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一、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已拨付126.98万元

2015,国家规定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40元,按照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进行拨款。我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人口为5.83万人,截止到2015年12月末,我中心全面完成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因高新区不是独立的行政区,高新区的卫生监督工作由立山区承担)。高新区已经拨付我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资金126.98万元,到位率为55%。

二、健康档案建档率达标

2015年我中心为辖区内居民建立纸质版健康档案5.42万份,已经建立电子档案3.54万份,基本完成鞍山市建档率达到80%以上的要求(齐大山镇齐欣、齐矿与齐选3个社区与桃山庄村的健康档案一致在立山区管理,未交付我中心)。

三、深入社区、农村,为60岁以上老人开展免费健康体检

2015年,为高新区60岁以上老人进行系统的健康体检9818人,按辽宁省标准对老人进行血常规、肝功、血脂、血糖、心电图、B超、X光等检查。对老人的健康情况进行系统评估,为每一位体检老人书写健康体检报告,及时将老人的体检结果返回各社区与村部。对高新区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进行中医中药健康指导,纠正一部分老人中存在的中药无毒不听从医生指导随便用药的倾向,指导他们合理服药,为老人的健康提供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健康生活理念,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四、进一步规范慢病管理,提升生活质量

2015年,按照国家慢病管理规定,我中心对高新区内5460名高血压与3081名糖尿病患者进行每季度一次的随访,及时跟踪他们的血压与血糖变化情况,对他们的服药、饮食进行健康指导,延迟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症的出现时间,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其中,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3880人次,规范管理糖尿病患者2188人次。高血压与糖尿病的规范管理达标率超过35%。

同时,我中心充分利用10月份鞍山市分级诊疗工作全面开展的契机,主动与分级诊疗上级对口医院鞍山市肿瘤医院医务科联系配合,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充分利用健康体检的契机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关的医疗、预防、生活保健常识,减轻这2类慢性病及其合并症的危害,保证他们生活质量。

五、妇幼卫生工作全面达标

(一)、2015年,我中心的计划免疫接种门诊于10月份正式开诊。该门诊完全按照辽宁省规范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的科室布置、人员配备的标准进行计划免疫工作。新的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包括候诊室、登记室、核对与接种4个窗口,设立了候诊区、留观区、资料室,配备4名医务人员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接种门诊的硬件和软件配备达到省规范计划免疫接种门诊要求。

2015年,我中心对辖区内2334名0-6岁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接种11478人次(不含齐大山防保站)。

(二)、2015年,我中心新建儿童保健册386份;为辖区内新生儿童进行访视、健康体检近350人次;抽调专人利用半年时间对辖区内的全部幼儿园进行幼儿健康体检1190人次。

(三)、2015年,我中心为辖区内346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按辽宁省孕产妇期间免费检查的时间和项目对346名孕妇开展免费检查。同时利用下午时间对高新区内产妇进行随访,指导产妇正确哺乳,帮助产妇进行产后体质体质恢复。

六、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我中心充分利用为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的时机,采取深入社区、农村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2015年,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12次,健康咨询8次,滚动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9份。与鞍山市肿瘤医院积极配合,开展慢性病预防与治疗、肿瘤的早期发现与预防等相关知识的宣传;聘请鞍钢铁东总院的眼科邱主任深入中港社区开展糖尿病眼病、老年性白内障与青光眼等眼科顽症的预防与治疗讲座与咨询,获得居民一致好评。

七、全面开展重症精神病、结核病的网络直报与管理

2015年,结合高新区重症精神病、结核病实际分布情况,我中心与高新区文教卫生局、街道、齐大山镇、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全面开展重症精神病的普查工作;同时加强结核病等传染病的网络直报管理工作。针对春季、夏季传染病多发的趋势,有针对性的对辖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与健康体检,避免发生重大疾病的流行。

2015年,我中心对辖区内116名患有重症精神病的居民基本情况逐一进行摸底调查,与鞍山市精神康复医院逐一核对,规范重症精神病人的管理。

八、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

我中心严格执行鞍山市基本药物管理制度,对所使用的基本药物全部在辽宁省基药统一采购平台进行采购,基本药物实行零加价。

九、多种方式协助高新区各部门开展医疗保健工作

2015年,我中心积极配合高新区各部门开展医疗、保健工作。我中心在高新区参加市运动会运动员体检、9.9老年节狮子杯舞蹈比赛、春季防火救灾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医疗部门的后勤保障作用,为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以上九方面是我中心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情况完成总结。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6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一、加强领导,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一是制定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精神,针对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城市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需求,我们制订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确立了到2012年在全市构建起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总目标;确立了由扩展到三个县级市,再扩展到6个县,分阶段实施,逐步覆盖的发展战略;确立了以公立医疗机构领办或创办为主、社会力量创办为辅的发展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网点布局、功能定位、科室设置、人员和设备配备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我们把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与整合卫生资源、调整医疗网点布局紧密结合起来,对医疗网点过密的社区采取以现有医疗机构整体转型为主的方式设立,对缺乏医疗网点的社区采取以新建为主的方式设立,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新的浪费。目前,三市一区的1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是由国有二、三级医院领办或整体转型举办;3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企业卫生所转型和社会力量承办,业务上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对新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我们坚持严格把关,要求在网点布局、房屋面积、科室设置、人员数量和资质、药品和设备配备上必须全部达到规定标准,否则不予审批。

二是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市委、市政府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精心研究部署并认真组织实施。市委连续六年把社区卫生服务列为全市的大事大项,由市委督查室跟踪督办抓落实。每季度听取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每半年进行一次实地检查,每年年终进行一次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市委胡世英书记经常过问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并多次深入到等地视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市政府主管领导始终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抓在手上,不但定期听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汇报,每年都深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检查指导,并现场办公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政府对这项工作也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了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纳入了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在规划和建设各社区服务机构办公用房时,专门预留出1000平方米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并通过政府投入、领办医院投入等形式先后投入210万元,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置了心电机、B超、血球分析仪、电冰箱等仪器设备;在没有上级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共投入资金715.5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其中财政连续3年共投入资金430万元(350万元用于业务用房建设,80万元用于设备配置),领办医院自筹资金285.5万元(208.5万元用于业务用房建设,77万元用于设备配置),建设了3所高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是积极开展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市辖区进行了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2009年这项工作在我市三市一区全面铺开。在开展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前,各市、区政府专门出台了《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核定暂行办法(试行)》和《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暂行办法》,提高了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为确保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取得实效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加强管理,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精神,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生厅下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实施细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要求,坚持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和功能性质。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具备全科诊室、预防保健室、治疗观察室、资料室、健康教育室等必设科室,人员和设备等必须符合标准要求。并把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管理、疾病防治等多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交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针对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工作上偏离社区卫生服务宗旨的现象,我们多次召开会议,严格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坚持公益性质原则,必须坚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必须发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并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与管理规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检查评估标准》等9个文件,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管理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国家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下发后,我们按照新标准要求,对全市原有的社区卫生机构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全部进行重新审核,对经整改后仍达不到新标准要求的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坚决给予撤销。

为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效果,我们按照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城市社区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制定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根据此标准对我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不仅将服务项目数量、质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考核的科学性和指向性,同时,采取“面对面”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满意度,并将满意度测评结果与拨付政府购买资金挂购,强化了对购买服务的社会监督,增强了评价效果的公信力。制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明晰和规范了每一个项目的工作内容、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和评价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按照考核的标准,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力地保证了社区卫生公共服务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创造条件,积极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根本目的在于让居民能够就近获得及时、方便的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身心健康。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之初,我们就要求各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深入到社区和居民家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妇幼保健、儿童计划免疫、疾病防治、双向转诊等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3月,市卫生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切实承担起公共卫生服务职责,按上级要求,全面落实好各项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我们着重抓了五项工作:一是认真开展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与社区办事处沟通,由社区委员带领中心社区工作人员逐家逐户开展健康调查,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将调查上来的资料统一输入到省厅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档案111万册,建立电子档案75.2万份,同时重点为已经进行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残疾人和低保贫困人群建立了档案。对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冠心病及其它慢性病人、社区低保贫困户、残疾人建立了专项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三市一区共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为85 %以上。二是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按照上级对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积极开展了为社区居民创建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和义诊活动,定期为辖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讲座等。同时,还抓住各种有利时机,主动配合有关单位,深入社区开展了艾滋病和甲型流感防治、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等主题宣传活动。让社区居民更多的了解和掌握健康养生和卫生防病知识,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加强了对慢病病人的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加强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的管理,通过入户调查、开展义诊活动,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建立专项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询问病情,监测血压,督促服药和进行健康体检,并指导饮食。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为35315名高血压病人、19615名糖尿病病人、2771名重性精神病人建立了管理档案。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动态管理率达85.9%,糖尿病患者动态管理率达81.9%。此外,在辖区内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病筛查,结合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对心血管疾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重点慢病患者实施了规范化管理。对已确诊的慢性病病例建立档案,每半年随访一次,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四是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认真贯彻医改方针,积极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常规项目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五是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我市的肇东市、海伦市、明水县和北林区先行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各试点县(市)都成立了以发改委牵头,以财政、人事、卫生等为成员单位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绩效考核办法和采购、管理、监督等项规章制度。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始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并将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药品加成、配备使用等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定期对各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以确保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到实处。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7

一、福建省卫生监督体系发展现状

为推进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福建省从2003年开始启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卫生监督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1.卫生监督网络逐步建成

目前,福建省已建立省级、9个设区市和84个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在300多个乡镇、街道启动了农村卫生监督协管工 作,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网络。

2.卫生监督队伍初步建立

福建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共核编2000名,现有在岗人员1848名,通过实行统一着装与标识、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塑造了良好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形象。同时,严格准入标准和培训教育,目前全省卫生监督队伍中76%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为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

3.监督执法范围不断扩大

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范围由单一的公共卫生监督逐步扩大。具体包括依法监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公共场所、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传染病防治、为医疗服务市场的正常运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对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各级别的卫生监督机构至上而下共同承担着全省30多万家监管对象的经常性或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较好地维护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秩序。

二、福建省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1.卫生立法不完善

目前,福建省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早期制定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时期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行政处罚的手段和效果也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不能有效的起到预防的目的。卫生立法是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基础,只有卫生立法不断完善,才能保证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在建设过程中有法可依。

2.业务用房短缺

据统计,福建省84个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中,有73个县没有业务用房(占86.90%),均为通过临时借用或租用场所办公,监督机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与标准相比缺口近80%。业务用房不足,造成功能分区缺失和混乱,给案件受理、证据保存、行政许可受理等业务带来了不便,制约了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

3.基本设备、装备配置不足

福建省目前大部分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车辆、取证工具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等严重缺乏和落后。目前,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快速检测设备配备率约为5%-15%,执法取证工具和办公设备的配备率约在35%-50%之间,执法车辆配备率约35%。基层监督机构的基本设备、装备低于国家的装备标准,制约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4.卫生监督力量不足

5.卫生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卫生监督专业有着技术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在执行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时,都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作为支撑。卫生监督人员不但要具备相当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计算机应用的相关技术。在社会发展迅速的新时期,基层卫生监督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专业不够丰富,结构不够合理,整体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分析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基本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院前急救和采供血,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在2011年,卫生部又进一步扩大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将由0-3岁扩大到0-6岁,增加孕产妇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此外还将为农民工及其子女等特殊人群提供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服务,为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的流动人口提供建立健康档案、老年人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等服务。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

不断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范围和内容也将不断的完善和扩大。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内涵分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第一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人生健康的权利。这意味着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都是相同的;第二是明确合理、规范、有效的服务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是依据广大公民对健康的需要和政府的财力确定的,既有面向普遍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也有面向单独个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疫苗接种)。所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内容上是依据公民的健康需要提供,而不是每个个体都将得到完全无差别的公共卫生服务。

3.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关系

(1)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目前,我国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多一部分就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基层开展进程缓慢,实施起来有许多困难。所以要想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必须从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着手,打好现实基础。

(2)完善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具体体现。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导致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要想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首先就必须从条件较为落后、卫生事业发展较为滞后的农村出发。而完善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正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基层的具体体现。

(3)提高基层卫生监督技术是有效率地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效率低下、重复浪费的情况。而提高基层卫生监督技术,保证了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展开,无疑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特别是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从根本上为基层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提供了保障,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更快地实现。

四、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1)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关键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政府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

(2)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上的主要责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在政府保证了财政投入下,努力加强机构建设、设施设备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狠下功夫,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取得预期效果。

2.加快和完善卫生立法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只有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卫生法律法规的新需求,才能切实做到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卫生立法部门应当根据社会的现状,逐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使卫生法规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各项卫生工作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才能不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的有效性。

3.加大基层地区财政投入

城市与基层地区县在基本公共卫生的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实践中,应该根据基层地区的卫生监督队伍建设状况和医疗状况加大对基层地区的投入力度,为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1)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部门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加大基层卫生监督资源的投入,解决卫生执法专项经费、人员和工作经费问题,积极做好基层卫生监督执法办公用房、执法车辆、取证、快速检验监督设备、通讯工具、防护装备、网络

建设经费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层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提供物质保障。

(2)健全基层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促使政府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从而能加强政府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根据经济水平、医疗技术水平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的发展,建立稳步的筹资增长机制,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提供。

4.建立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

鉴于目前我国卫生人员在培养、配置与流动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对我国现阶段卫生人员提出的种种挑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利用开发,以促进基层卫生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尽快实现。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8

一、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内涵

(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含义

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计划首次提出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其补充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除了将财政政策的完善放在首位以外,还将教育、卫生和文化纳入公共服务范畴。2007年,十七大提出: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

此外,国务院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根据小组意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公民健康权角度来讲,健康权是基本人权,每一位居民都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权利。从服务的角度来讲,公共卫生服务是根据政府的财政情况和公民的健康需要所决定的。公共卫生服务可分为两类:一方面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卫生服务,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另一方面应面向特定个体的服务,如疫苗接种、慢性病人管理。均等化并不是指每一个人都应该享受同样的服务,而是指根据个人具有平等的获得服务的机会。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分为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近期目标是自2009年起,制定并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逐渐为城乡居民提供相应服务。到2011年,城乡和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差距逐渐缩小。长期目标是到2020年,公共卫生服务政策趋于完善,服务内容进一步增加,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2]。

(二)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我国居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具体来讲,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可以改善民生,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健康需要。第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可以加速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我国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均和贫富差距大的状况,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隐患。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可以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从而提高社会公平性。第三,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可以减少居民疾病负担。卫生部统计中心专家曾指出,我国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的变化趋势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充分的卫生服务可以减轻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3]。

二、国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践

(一)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情况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在八十年代,美国政府尝试在较短期限内提高医疗卫生政策的覆盖率,但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困难使该行动很快失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医疗卫生资金、设备和服务在东西部有较大差距。美国顶尖医院和设施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和远西部地区,西北部和南部地区较差。九十年代初期,为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覆盖率,美国制定了六方面的内容和十方面的政策。

(二)加拿大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情况

加拿大的医疗保障体系非常完整,在全国不分地域实现“国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一名公民都可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加拿大的每个省都要各自承担本省的医疗服务建设和服务供给。公民医疗服务的范围包括初级医疗诊断和进一步的诊断治疗,包括门诊、看病、化验、护理和放射等其他诊断方式[4]。

三、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政策

为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从四个方面做出了规定:进一步详细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突发性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加强考核。国务院印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则从服务项目、服务内容、能力建设和经费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规定。

(一)对公共卫生服务进行项目化管理

对公共卫生服务进行项目化管理,有利于服务的均等化。项目化管理通过确定目标、制定方案、落实措施、考核评估,可以实现工作实效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国家确定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包括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检查、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糖尿病、精神病、艾滋病和结核病等患病人群管理;开展健康教育等。截止2011年,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残疾人等群体的健康档案建档率接近90%,其他人群的档案建立率接近30%。对近5000万的婴幼儿进行了生长发育检查,对2000万孕妇进行产前检查[5],较好的实现了既定目标。

(二)增加重大疾病及重大卫生服务项目

政府通过增加重大疾病服务项目和重大卫生服务项目,可以减少因昂贵的疾病治疗费用给人们带来的经济压力。例如,对于全体儿童实施的疫苗预防接种,对艾滋病人实行特殊关怀政策,对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治疗政策。对传染力强的疾病加强免疫,使大量传染性疾病得到控制。自2009年开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孕妇补服叶酸防止胎儿出生缺陷、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和农村改善用水厕所环境等也纳入了实施计划项目。

(三)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促进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必须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强妇幼卫生、精神卫生和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重要子体系的建设;加强重大突发性社会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应对能力建设;强化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和保健方法;完善医护人员激励政策,尤其是传染病医院和血防机构的工作人员。

(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政策

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需要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连续稳定的财政支持政策是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收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9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作为医改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实施项目,有利于确立政府责任,改进卫生服务平等性与可及性,提升卫生服务质量,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毋庸置疑,近几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涉及健康档案建档率、合格率、使用率及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因此本文主要就《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现状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形式单一、缺乏活力、组织难度大;其次宣传资料及板块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效果不佳;最后缺乏音像资料。解决办法是:依据各个地区的特征成立不同的健康教育小组,制定统一的宣传方式与宣传资料;从多个途径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开展。

预防接种:考核指标主要涉及适龄儿童的建证率应达至100%,脊灰、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应高于95%,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率应高于90%等。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各责任主体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第二查漏补种难度较大;第三流动人口儿童的查找工作较艰巨;第四缺乏健全的预防接种体系;第五难以及时发现预防接种异常现象。解决办法是:创建各责任全体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责任主体之间的交流,全方位管理流动人口及漏种儿童;强化疫苗购买、输送、保存等环节的管理,定期安排儿保医生参与培训。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解决:考核指标主要涉及传染病报告率与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等,存在的问题是:首先难以监测全人口的传染病;其次病人与疫点的解决有待进一步规范。解决办法是:创建传统病信息网络直报体系与相P制度;强化传染病人处理与疫点解决的培训;加强信息共享。

特殊人群健康管理:这里所提及的特殊人群主要涉及0-6岁的儿童、老年人与孕产妇,特殊人群健康管理直接影响着整体居民的健康管理水平。考核指标是:儿童注重的是访视率与管理率等;老年人注重的是体检率与管理率;孕产妇注重的是建册率与管理率等。存在的问题是:第一难以获得完整信息;第二现有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第三流动人口管理难度法;第四老年人健康体检的工作量较大;第五老年保健信息宣传力度有待提升,效果不佳。解决办法是:将市视作单位,创建统一合理的妇幼内容平台,实行信息共享;针对特殊对象制定合理性措施;加强和妇幼保健相关的机构协调体制的合作;创建老年人协会,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

慢病患者健康管理:考核指标主要涉及管理率、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等,存在的问题是:第一慢病患者较多,专业医师较少,很难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第二无法实行全民体验;第三慢性病管理的执行难度较大;第四对慢病患者的危害性缺乏成分的认识;第五慢病患者的管理形式较单一。解决办法是:定期安排易患人群或3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普查合理分类慢性病,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对于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实行上门指导服务;依据慢性病特征及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并进行有效评价;加大政府对慢病管理的投资力度,引进优秀人才,定期安排现有医生参与专业培训,购置相应的医疗器材。

加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对策

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各级政府是加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的责任全体,只要各级政府用心付诸行动,采取形式多样的手段,逐渐落实,促进既定目标的实现。政府还应及时落实项目资金,并配以设施设备。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创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方法、程序与指导体系的目的在于制定相应标准,但在实际考核系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指标与实际不符、实际操作难度大,所以我们应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实行统一管理:当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涉及的部门与单位较多,为此应创建多部门、单位的联合办公,加强密切合作,实行统一管理。

创建统一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只有创建统一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才能促使更多功能的实现,县、区应依据实际情况创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专项专家组,统一制定多项操作方式与样板,并处理实际问题。

创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创建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基础,既可以准确获得基础信息,又可以合理落实多项干预措施。

转变观念:我们需要主动转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下辖站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有效集合人力、物力与财力,在了解与掌握十类四十一项实际要求的基础上科学配置与应付七项重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除了要加强和卫生行政部门或专业机构的有效联系,还要切实深入基层,推动公共卫生网络创建,认真落实每项工作,摒弃传统工作方法,主动克服困难。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10

一、深刻认识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意义

第一,正确把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本内涵。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干预措施效果,确定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针对主要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和严重威胁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置需要,制定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政府责任,对城乡居民健康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城乡居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第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必然要求。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落实预防为主工作方针,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省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是新老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我省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有420万人,每年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有2.2万人,艾滋病、布病等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形势依然很重,非典、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也给社会和群众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主要健康问题。我省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据专家估计,我省约有700万高血压患者,有140万糖尿病病人,如不及早进行干预控制,将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极大的负担。三是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差异明显。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衡量国家健康水平的指标,在我省依然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高于城市。四是老龄化进程加快。据统计,2008年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已达到11.1%,高出全国3.4个百分点,老年人患病率高、病程长、行动不便等特点,给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于有效控制疾病流行、提高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间差异、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三,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幸福。一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利于改善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制度的重大变革。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城乡居民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利于提高卫生服务效率。我国人口众多、卫生资源相对匮乏,优先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将疾病预防关口前移,既体现了卫生工作的内在规律,又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负担,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三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利于医改重点工作的整体推进。人民群众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十分关心,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标志着医改工作在贯彻落实上取得又一重要进展。启动这项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到各级政府在切实履行承诺、扎实推进改革工作,有助于提振群众对医改的信心,从而理解医改、支持医改、参与医改;也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全面推进医改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9个项目,按人群和疾病划分,具体包括三类服务。

第一,针对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两项服务:一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今年,全省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要达到70%以上,农村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要达到15%以上,要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实现全省城乡居民健康“一卡通”。二是开展健康教育。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要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时更新内容,广泛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第二,针对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三项服务:一是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二是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三是老年人保健。对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服务。我省现有65岁以上老年人约428万人,年内要完成全部免费健康检查任务。

第三,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四项服务:一是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二是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人进行治疗管理。三是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四是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也可提供。为落实这些任务,国家和省里已经安排专项经费。今年全省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各地务必按照统一部署,尽快组织实施。

三、认真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今年,国家按照医改近期重点工作安排,先期启动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涉及我省的主要有5项。

第一,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世界的1/3,扩大乙肝疫苗接种范围是控制乙肝流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国家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1994年至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经统计,我省需补种乙肝疫苗人口为55.7万人,三年完成全部补种工作,今年国家安排我省35.9万人,占应接种人群的65%。

第二,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宫颈癌、乳腺癌是威胁农村妇女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今年,卫生部、财政部和全国妇联联合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早诊早治率。我省拟对35岁以上农村妇女进行基础筛查,据统计,我省应筛查对象为450万人。2009年至2011年国家项目支持我省宫颈癌检查16万人、乳腺癌检查4.2万人。今年,完成1/3项目任务,分别在尚志、克东、东宁、富锦、宝清、密山、安达等7个县市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总结经验,进一步探索适合基层的“两癌”检查服务模式和优化方案,逐步扩大检查范围,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第三,农村孕妇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国家计划对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省今年需要补服叶酸的农村妇女约20.8万人,年底全部完成。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组织人员培训,加强基层预防出生缺陷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妇女健康卫生知识知晓率。

第四,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国家利用三年时间,对目前全国现有和当年新发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解决他们因经济问题给生活带来的困难。我省今年共需要完成白内障复明9 020例,国家为每例补助800元。要通过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力争使符合手术条件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第五,农村改水改厕项目。部分农村地区使用非卫生厕所,是造成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地区进行无害化厕所建设,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农民健康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至2011年,国家下达我省农村卫生厕所建设项目27.5万个,今年下达我省农村卫生厕所建设项目15万个,将较好促进我省卫生厕所普及率。同时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今年国家下达我省水样监测项目4 600个,努力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群众受益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制度设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落实,稳步推进。

一要统筹协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中央资金和地方配套经费及时到位,共同做好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要按照国家和我省的统一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好本地区实施方案。要分解、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任务和指标,合理安排进度,认真组织实施,努力实现各项目标。

二要搞好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和技术规范组织实施,保证服务质量。要充分调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各项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确保群众受益。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11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全面落实2015年各项基本公共卫生任务,督促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认真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根据《XX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细则》,结合2015年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绩效计划

2015年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公共卫生服务关键绩效指标,以下简称KPI),共5类,分别是疾控类、妇幼类、监督类、精防类、中医类。

(一)各类KPI权重。XX区卫生局在2015年2月10日前确定2015年各类KPI权重及分数。

(二)各项KPI权重。各公共卫生指导机构在2015年2月20日前确定2015年各项KPI权重及分数。

(三)婚检、新生儿筛查项目由区妇幼保健中心承担,其余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

(四)2015年各KPI目标、权重及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口基数,各人群概算比例等详见《XX区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KPI目标表》。

(五)2015年XX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奖励项目、分值考核细则详见《XX区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奖励分表》,奖励分值不得超过各业务职能部门所扣分值。

(六)经费预拨。2015年公共卫生经费预拨,按照2014年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分数排名,按照《XX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细则》中的级别确定方法,A级别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拨按照辖区常住人口基数核定的公卫经费60%,B级别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拨按照辖区常住人口基数核定的公卫经费40%,C级别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拨按照辖区常住人口基数核定的公卫经费20%,D级别不预拨经费。

二、绩效辅导与沟通

(一)2015年严格实行例会督导制度,卫生局每月召开1次社区例会,各公卫指导机构、各街道主中心参加;

各街道主中心每月召开1次社区例会,下辖各社区机构参加。

(二)各公卫指导机构每季度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督导,形成绩效督导报告,每季度报XX区卫生局。

(三)各街道主中心每月自检自查,形成公共卫生自检自查报告,每月报XX区卫生局。

(四)各街道下辖社区机构每月自检自查,形成公共卫生自检自查报告,每月报各街道主中心。

三、绩效考核

(一)考核时间

暂定2015年12月。

(二)考核方式

1.区卫生局抽调各公共卫生专业指导机构组成考核小组,对各街道主中心进行考核,并协助各街道主中心对下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核。

2.滇源、阿子营、双龙、松华卫生院下设各村卫生室由各卫生院按照《XX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细则》自行考核;

区考核小组对考核结果不少于20%的比例进行复查审核。

(三)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按照《XX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细则》中的考核方法进行。

(四)考核结果及兑现补助经费

1.根据考核KPI分值排名,确定级别。A级别占机构总数的23%, B级别占机构总数的23%,C级别占机构总数的45%,D级别占机构总数的9%。

2.按照《XX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细则》的规定在2016年2月前核拨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

3.对于D级别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卫生局限期下整改通知书,并进行公共卫生兑现金额惩罚,惩罚点数为:[30%-70%],连续两年处于D级别的按照《XX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细则》进行清退。

五、组织保障

XX区卫生局成立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管理小组负责。

组  长:

成  钢    (区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

孙  扬    (区卫生局副局长)

廖  敏    (区卫生局副局长、卫生执法监督局局长)

邵建兵    (区卫生局副局长)

谭劲涛    (区卫生局副局长)

成  员:

杨  砚    (区卫生局规财科科长)

何丽明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李春阳    (区妇幼保健中心主任)

包新任    (市精神卫生防治医院院长助理)

吕红波    (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王仁杰    (区卫生局医政科副科长)

         任世钟    (区卫生局基层卫生科副科长)

         杨菊华    (区卫生局基层卫生科科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局基层卫生科,办公室主任由任世钟担任。

六、工作要求

(一)考核部门及人员要严格财经纪律,规范资金使用,实事求是开展考核工作。

(二)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严禁弄虚作假,套用补助资金。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12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公益性;策略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医疗服务与民众切身利益关系最为密切,同时社会关注度也比较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作为公益性的组织机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正在不断减弱,这导致了民众的诸多不满,同时也与此类组织机构的基本定位相违背。在广大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突出的情况下,我国正在大力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均衡的问题,力争让民众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价值准则,不以盈利为目的,追求全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这是其基本经营宗旨,因此加强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利用绩效考核来进一步的增强此类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居民健康权基本保证。 

一、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坚持公益性,国家这些年在的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建设了一大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在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绩效考核是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面对目前这些机构公益性不断削减的情况下,需要在绩效考核方面进行调整。从公益性角度来看,当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考核指标中缺少公益性指标 

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依据,绩效考核指标体如何直接决定着绩效考核的重心以及方向,从目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来看,效益性指标明显占据主导地位,而公益性指标明显较少且权重比较低。举例而言,绩效考核指标更多的是考核医护人员创收多少,而不是服务质量如何,对于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来说,考核结果往往与经济待遇挂钩,如果绩效水平比较低,自身的经济待遇就会受到影响。在这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下,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自然忽视公益性,而强调服务行为的经济性,导致机构的公益性受到负面影响。 

2.绩效考核主体缺少公众这一群体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公众,因此公众低于机构公益性如何最有发言权,目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主体包括上级主管部门以及自身,但是唯独缺少了公众这一考核评价主体。在公众考核主体缺失,对于这些机构的公益性没有发言权的情况下,就更难发挥考核在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 

3.缺少第三方绩效评价机制 

从目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信度来看,考核信度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领域没有引入更具有中立性以及公正性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自身公益性评价方面存在的失真的情况,这会影响到这些机构公益性发挥。 

二、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策略 

针对目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拖累机构公益性的问题,需要我国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绩效考核问题的解决,构建更加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引导、监督作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公益性。具体来说,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升公益性指标权重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中,需要增加公益性指标,提升公益性指标的权重,同时将公益性指标的完成情况与职工薪酬相挂钩,这样才能给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更多的压力以及动力去改善服务质量。另外,上级部门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状况进行拨款,给予公益性履行较好的机构更多的拨款。 

2.纳入公众绩效考核主体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主体方面需要将公众纳入其中,积极开展360度绩效考核,注意分析公众对于公益性指标的评价,让公众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价方面有更多的发言权,从而提升这些机构的公益性。 

3.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方面需要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选择那些社会公信力强、有良好中立性,在此工作开展方面具有良好经验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履行方面评价,从而提升评价结果的可信性。 

参考文献: 

[1] 王凤娥.论突出公益性强化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J].医学信息,2014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