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精神科护理

精神科护理

时间:2022-03-27 17:51:34

精神科护理

精神科护理范文1

目的探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精神病患者58例,设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取于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我科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的精神病患者5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调查分析发现,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程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精神科;效果;满意程度

精神疾病患者通常有情绪精神紧张、缺乏自知力及伴随智能障碍、行为障碍及情感障碍等病状表现,因此极易出现自伤自杀或伤害他人等过激行为[1]。基于此,医护工作者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适当的治疗方案的同时,务必要做好护理工作。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我科对在此期间收治的58例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我科于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8例为研究组,另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科于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8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与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在观察组的58例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21~60岁,平均(38.76±3.45)岁;疾病分类:29例精神分裂症,15例心境障碍抑郁症,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4例其他。在对照组的58例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21~63岁,平均(39.02±3.26)岁;疾病分类:29例精神分裂症,16例心境障碍抑郁症,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5例其他。对两组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58例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58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详细措施:①做好对患者的护理规划。结合精神疾病特点,制定与患者病状相适应的护理服务计划,改善精神科治疗环境与护理服务流程。②密切监测患者,加强心理辅导。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自杀、自伤等不安全因素,精神科内的护理人员必须充分利用专业的护理技能,做好护理工作。尤其是新进的护理人员,更应该加强业务学习,多与患者沟通,多观察患者,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以防因个人操作疏漏而导致患者发生安全事件。对潜存危险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予以密切监测,并加强心理辅导,以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③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动态,并给予常规护理、生活护理与健康宣教等,同时还要加强夜班巡查,如发现隐患,当及时排除。另外,还要做好工作交接,严密监测高风险患者,以规避安全隐患的发生。④加强对高风险患者一般情况的记录与护理。在记录护理资料时,要重点对老年体弱患者、伴有肢体疾患、存在暴力或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记录。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来确定其是否为高风险患者,一旦确定,应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以防出现不安全因素。⑤改变护理观念,优化护患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态度要积极,同时还要学会利用沟通技巧,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尽量满足患者所提出的合理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与亲切温暖、平易近人的职业形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患者及家属,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与不必要的忧虑。⑥加强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了使患者尽早治愈,应反复给予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直至患者掌握为止。在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的同时,还应选派资质较深、护理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护士担任专业的康复训练负责人,以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地康复指导。

1.3评价标准。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无需治疗为显效;症状有轻微好转,仍需治疗为有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即为无效。满意度评价标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的评价情况,结果评价标准有满意、不满意两种。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应用软件为SPSS16.0,计数数据行χ2检验,以%表示。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

观察组护理显效3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护理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4.14%,明显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程度:

调查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评价满意的例数分别为56、54、53、57、55例,观察组平均护理满意程度(94.82±2.6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评价满意的例数分别为49、48、45、50、50例,对照组平均护理满意程度(83.45±2.43)%,显然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科疾患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临床直接表现为患者心理及行为紊乱,此类疾病的发生与神经生化、生理遗传及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2]。此类患者通常思想行为失常、接触交谈配合性差,随时有出现过激危险行为的风险,部分患者甚至自伤自杀,所以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时,更应注重护理的精细性、优质性[3]。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优质护理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注重基础护理与护理内涵,全面执行护理责任制,以提升护理服务整体水平、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促进患者康复为目标[4-5]。该项护理模式包含了基础护理、夜间巡查(夜间护理)及心理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及康复指导、健康宣教等内容,用于临床后取得了患者及家属、医护工作者的高度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96.5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94.82%±2.65%)明显高于对照组(83.45%±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程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俊 张瑜 田长亮 韩佳乐 李彦 单位:261医院

参考文献

[1]梁谢群.探讨优质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2(1):155-156.

[2]刘咏梅.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作用的几点思考[J].健康之路,2013,12(11):92-94.

[3]戴妮.浅析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10):100-103.

精神科护理范文2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有各种精神疾病的病人,其中病情严重者,表现思维紊乱,行为怪异,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少病人否认有病,还会造成自伤或影响社会治安。病人的症状往往与生活经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躯体和精神状态及社会环境、职业、文化背景等诸因素有关,因而形成了精神症状的复杂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对护士在道德行为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护士应了解病人的多种需要,不同病种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需要。病人有共同的需要,也有个体化的需要。特别是对病人病史中的隐私和病情应做保密,绝不允许作为嘲笑的话题。如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焦虑抑郁状态的病人均存在需要被承认、被尊重,他们往往容易强调自己的躯体不适感和主观要求,反复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表现焦虑不安,纠缠医护人员,以此得到医生和护士的注意、接纳、承认和支持。此时护士要关心和体贴病人的心理需要和疾病的痛苦,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并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对护士有亲切感和信赖感。恢复阶段的病人,由于错误地认为得了精神病不光彩,被人瞧不起,无社会地位,并担心今后复发、遗传等问题,此时病人常产生自卑和轻生观念,护士绝不能忽视病人此阶段的心理状态和需要,应及时给予正确的疏导,使病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消除各种顾虑,树立正确人生观,同时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杜绝意外发生。

    2.敏锐的观察力,确保病人安全

    审慎思考,认真负责的工作,准确无误的行为,是避免发生差错事故,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也是护理道德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

    观察力是知识和思维的结合,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和正确的判断,并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它体现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其中很重要的技能是观察病人的病情及心理活动。如精神科一级护理中的三防病人(自杀、自伤、冲动毁物、逃跑)护士必须做到坚守岗位,定时巡回,对重点病人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和杜绝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

    又如高度兴奋躁动病人或长时间呈木僵状态病人,其精神症状掩盖了躯体症状,加之病人缺乏主动描述不适体验,易造成躯体合并症而误诊或漏诊,如护士具有良好的医德素质,精湛的业务技术水平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就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杜绝差错或事故发生。

    3.尊重病人的人格

    精神病人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住院后出现新旧角色的冲突,常常不能配合治疗,如拒绝服药或藏药、毁物自伤等一些行为。此外,在护理时,除病情和治疗的特殊需要,应慎用约束。要维护病人的尊严,保护病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并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处理上述护理问题的态度与方法,是尊重病人的人格及护理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

    精神科护士绝大部分工作时间和知、情、意障碍的精神病人在一起,接触密切,工作难度大,而且常遇到病人的病态辱骂或人格污辱,护士能准确对待和处理,使自己在工作中维护正常的心理平衡,促进病人的康复,这充分体现了精神科护士高尚的职业道德及耐心与容忍的心理品质。

精神科护理范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7.335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联系而发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随着医学成长,医学模式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标的转化,人不仅是生物人,而且是社会中的人,人的生物身分、心理身分、社会身分、将影响人的健康,因而精神疾病就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心理是大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在健康的情形下,大脑能够客地反映现实,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况,适应社会,可是人在患病的情形下,不仅有躯体体征,其洞悉能力、情感状况、个性心理特点等心理现象均有所改变。精神科护士在护理模式由生物护理向生物-心理护理模式改变中,在护理体制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改变中能顺应需要,就必需学习心理护理学常识,因为精神专科的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不单要把握正常人的心理规律,还要把握精神患者的心理规律,才能有用地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要改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观念,使其在护理精神患者时看到的不仅是精神疾病,而首要的是要考虑患者社会身分和心理身分对疾病的影响,观察患者心理状况微细变化,这样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1]。作为精神科护士应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才能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护理工作。

住院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

新入院患者心理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对病院的一切都陌生,显示出惊恐、焦虑、猜疑以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况,也有的患者因为受病态支配否认有病,不愿住院而终日吵闹,护士要针对患者的心理,应用恰当的说话技巧去解决患者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护士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向他们介绍病室情形,住院制度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并按照病情安置到合适的病室,向患者介绍同室的病友以求互相帮助,护士应经常收集患者需求,对患者提出的要求能办到的必然要力争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患者解释清楚。使他们在院时能获得医院的温暖而安心住院。

病态行为的心理护理

精神专科与其他综合科不一样,护理的患者都是受症状支配的精神患者,所以应按照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对有冲动、攻击、破坏行为的患者在他们情绪稳定时给予劝解,同时要向患者宣讲住院制度,必要时向他们讲解精神患者也要按照有无责任能力部分或完全责任能力给予赔偿经济损失。这样在很大水平上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控能力,从而减少冲动破坏行为的发生,而对于拒食患者首先分析拒食的原因,按照分析的原因,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对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护士必然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气,主动配合,而且做到能够解决患者的现实问题,使其缓解症状。

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自知力恢复的患者往往都对病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此时往往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种是对未来充满信心,而把未来可能受到的挫折等考虑甚少;另一种则把未来人生看得相当复杂,他们担忧病情再次复发,怕回家后不能适应社会,怕同事亲友另眼看待,甚至感觉往后难以见人,而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发生自杀念头。前者护士应向患者指出任何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有曲折,教他们有战胜困难信念及心理准备。对于后者护士应向他们做好精神卫生保健预防常识宣传,帮助他们找出易诱发疾病的因素,提高他担心病情再次复发的恐惧心理,教会他们如何去看待和处置好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并帮助制定好家庭休养计划,在患者出院前向家人介绍精神病的护理常识和出院的注意事项,使他们在出院后能够达到健康人的心理,而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家庭。

总之,对精神患者的护理要细心周密,常不断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做好心理疏导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他们受幻觉、妄想支配发生的症状,而且按照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工娱治疗、音乐疗法,加以心理治疗和护理使患者的症状得以很快缓解。把握好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心理上给以支持,在临床护理上应想方设法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暗示,应用综合措施收到理想的效果。

精神科护理范文4

【摘要】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精神科优质护理的精细化管理:1精细文化管理 2精细人员管理3精细时间管理4精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5精细安全管理6精细物资管理 7精细绩效管理。

【关键词】精神科; 优质护理; 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41-01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智力等心理过程异常的一类疾病[1]。大部分病人没有自知力,是被家人、亲属、朋友及单位同事等哄骗进入病房的,合作性差,常常发生出走、冲动伤人或自伤等暴力行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论,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精确化、数据化,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我区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试点病区,采用精细化管理对病人施行无陪护的全程护理,开展优质服务取得一些经验。

1 精细文化管理

1.1 转变服务理念: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反复学习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文件,包括卫生部、省厅、市局、院护理部的文件及评价标准。让每位护理人员吃透文件精神,从而在服务理念上有所改变,建立“心中有人”的优质护理服务链,去感知病人,主动为病人服务,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1.2 病区文化建设: 科室制订了共同的护理服务理念,我们的理念是“爱心呵护健康,真情赢得满意”。同时每位护理人员都有自己的服务理念,规范自己的言行,使一切工作的宗旨都以病人安全、满意为出发点[2]。

1.3 美化病区环境: 对病室的墙面进行粉刷,张贴上病区简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主题,医护人员的信息,健康教育版画。同时公示了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服务承诺、服务项目及内涵,将病区布置一新,给病人有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

2 精细人员管理

2.1 人员培训

2.1.1 技能培训: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技能训练,每个操作项目分配给每人进行演示,规范操作流程,要求人人掌握。

2.1.2 专科知识培训: 安排资历较深的护师进行专科知识讲课,要求每人必须掌握专科特点、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情观察的要点、沟通的技巧、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

2.1.3 培训专科护理常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让人人掌握,灵活运用。

2.2 科学合理排班: 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固定的排班模式,采用科学的合理的弹性的排班模式。护士长根据当天病人的人数、病情轻重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人数、班次,比如病人数>45或有危重病人时,加排护士二头班,每天排有备班,保障人力,确保无缝隙连接,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满意度。

2.3 分层次使用: 每个护理人员都有固定的工作岗位,每个岗位都有工作职责和程序。护士长根据护士的能力采用分层次使用,护士长-办公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实行床位责任到人,人人管床,8小时上班,24小时负责制,互为辅助,谁当班谁负责的工作模式,使岗位责任制与护理责任制相结合,提供无缝隙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

3 精细时间管理

3.1 简化交班报告: 交班报告简化到只要将问题交代清楚就行。

3.2 优化护理病历: 删掉了入院评估单和一级护理、二级护理的常规记录。新病人首次主要记录主诉、陪送者、主要病情、阳性体征、护理措施,连续记录24小时,以后有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出院时记录接出院者、疗效、出院指导已做、药已带。经过简化、优化护理病历的书写以后,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将时间还给了病人,体现了护理工作贴近了病人、贴近了临床、贴近了社会,也大大提高了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

3.3 改良了测量体温的方式: 采用电子耳蜗式体温计测量体温,大大节约了测量时间,也杜绝了水银体温计带来的不安全性,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4 精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4.1 保障基础护理落实 人力给予保障,早晚督查护理工作落实情况。

4.2 建立基础护理量化表 每天由责任护士填写,每月总结,与绩效挂钩。

4.3 健康教育的深化 根据病人的需要采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集体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增加了健康教育版画、疾病宣传手册,便于病人和家属更加直观了解精神疾病,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4.4 加强康复训练 成立工休组织、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意见,及时整改,提供优质服务,使病人满意。

5 精细安全管理

5.1 落实安全制度,加强检查力度约束病人与非约束病人分开管理,集体输液,专人看护。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每天进行安全检查。晨间护理工作细化,病房的安全检查、整洁度分配给每位护士,责任到人,培养她们的安全意识。

5.2 安全标识的细化 制定各种标识如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探视规则、防跌倒、防烫伤标识、洗澡流程、告病人书等张贴于病房,让病人和家属了解病区的管理特点和要求,自觉遵守,保证安全。

5.3 家属管理的强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家属宣教精神科管理的特点,检查家属带来的物品,反复强调精神科安全管理的要求,提高家属的安全意识,杜绝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造成隐患。

6 精细物资管理

6.1 硬件管理: 设施、器材、物资分门别类、放置有序,数量充足、完好备用、人人会用,专人负责请领、保养、检查、维修。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清晰、有效期内,高危、抢救药品专柜放置,标识清楚、班班清点。

6.2 病人的物品管理: 病人的食品、香烟、衣服等均写上病人的姓名由总务护士统一管理,分类放置,标识清楚,定时发放。病人的毛巾、牙刷均绣上姓名,集中管理,防止丢失,也保证了安全。

7 精细绩效管理

根据护士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难度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按护理岗位、护理职称进行奖金分配,同时科室还制定了明细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奖惩条例,本月之星的评选,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

8 成效

8.1 满意度提高: 病人满意度从97%上升到100%; 表扬信、锦旗、花、绿色植物比去年明显增多,全年无投诉。

8.2 护士的成就感也大大提升,特别是被评为本月之星时或被病人、家属表扬时。

8.3 无护理缺陷。

参考文献

精神科护理范文5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精神疾病;临床疗效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如何体现人性化护理是护理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人性化护理是以人文本,以患者为中心,消除患者疾病,满足患者需求的一种心理服务理念。在精神科患者的护理不容忽视,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适应社会及家庭生活,难以被家庭及社会所接纳,因此在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要对患者进行特殊的人性化护理,组织患者参加康复治疗护理[1],培养患者的参与意识,并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患者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我院自2009年开始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7月收治的12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23~68岁之间,平均35.7±4.7岁,抑郁症11例,神经症12例,躁狂症5例,精神分裂症32例;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在25~65岁之间,平均36.7±5.4岁,抑郁症10例,神经症13例,躁狂症7例,神经分裂症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行为护理干预及家庭护理干预,应用PANSS减分率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2.1入选宣教 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做好入院宣教,带领患者及家属熟悉病房环境,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介绍医院的安全制度、住院细则,同时告知家属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危害性、特殊性及自杀倾向,无论任何患者危险品都应禁止带入治疗区,如剪刀、绳、针、药物等,

1.2.2心理干预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干预,在进行护理干预时注意不能过分关心患者的临床症状,注意观察能触发患者症状的心理因素,运用心理知识,以科学的态度、语音、音乐对患者的精神痛苦[2]、思想负担进行疏导,善于运用说服、解释、安慰、劝解等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困难,患者的异常行为常被人误解,在社会及家庭中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抑郁等心理变化,为患者排除紧张情绪,树立治疗的信心,鼓起勇气,重新走向新生活,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可以开展心理辅导课。

1.2.3健康指导 服药观察:住院患者大多能主动配合服药,可以将药物交给患者家属或者护士直接把药给患者服下,如果患者拒绝服药,护士要给患者讲解服药的重要性、服药时间存在的差异性及漏服的危险性,患者服药后嘱其多饮水,保证药物能被摄入;饮食护理: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喜好选择饮食,对拒绝饮食的患者要讲解服用精神类药物必须服药的重要性,并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对进行特殊治疗的患者要讲解饮食可帮助其病情恢复,同时避免进食不利于病情恢复的食物[3]。

1.2.4行为护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坚持服用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如何识别和处理疾病的复发,让患者明白遵医嘱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的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行为护理干预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行为护理。

1.2.5出院指导 患者在病情好转出院时,护士嘱患者及家属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及突然停药的危险性,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服药的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咨询或来院就诊。

1.3入选标准 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各类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均经病史调查、常规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排除无恶性肿瘤及其他全身疾病。

2结果

3讨论

人性化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序,精神疾病作为一类特殊疾病,其情感行为、思维行为、意志行为不协调,对疾病缺乏自知力,在社会上经常受到歧视,因此精神疾病患者需要人性化护理干预[4]。精神科患者发病的原因各不相同,因家人反对恋爱致失败、因父母及子女不公平对待,子女对父母产生敌意,因此在家人看望时漠不关心,护士应开导其子女原谅父母,主动与父母进行交心,唤起思念家人的情怀,消除过去的不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精神病患者得到康复必须要加强组织管理[5],并有专人负责,精神病患者出院后,其家庭成员有难以应付的患者重新返回家庭后所带来的心理障碍,对患者的进一步会造成不良影响,通过护士随访针对患者容易中断治疗的环节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增加患者的态度及家庭气氛,减少了不良反应事件的刺激,提高了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6],对患者病情巩固和心理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是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在实行人性化护理的同时要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护士要具备高度责任心及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护理风险。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邢善勇,王玉婷,范红兵.针对性出院指导对分裂症患者近期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0(5):363―365.

[2] 王相立,麻爱华,孙振晓,等.家庭教育首发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8,31(4):263.

[3] 江开达,李淑春,罗星光,等.精神分裂症病人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30(3):167―170.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精神科护理范文6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 年轻护士 防范措施 分析对策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精神科发生安全事件及投诉15例。①护士受伤害5例,占事件发生比例33%;②服务主动性差受投诉5例,占事件发生比例33%;③重患者观察力不足3例,占事件发生比例20%,占投诉比例30%;④法律意识淡薄引发的2例,占事件发生比例13%,占投诉比例20%。

原因分析

理论知识不牢固,年轻护士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对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了解不够透彻,缺乏观察能力,无法了解问题的实质,对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及时处理问题,控制事态的发展。

应变能力差,由于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问题处置不及时,不得力,对各种应急措施的采取应用不恰当,病情观察不到位,无法及时与医生沟通,错过了最佳处置时机,造成事件的发生。

环境角色不适应,精神科护理工作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风险较大,且护理措施及处置与其他科室有很多不同。精神科患者一般缺乏自知力,其思维、行为、情感、感知等方面均存在异常,容易出现兴奋、冲动、毁物、伤人、逃跑等行为,这些行为大多具有不可测性,所以精神科护理是一个特殊的护理岗位,这个角色的适应要比其他科的适应需要更长的时间。

执业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护理岗位工作较繁琐,且精神科护理对象比较特殊,使新护士对职业的满意度大大降低,容易出现消极情绪,使其工作主动性慢慢下降,容易产生急躁情绪,且大多数精神科患者无自知力,无法沟通,不配合管理,就使护士尊重患者的意识淡薄,以致言语粗暴、态度生硬,甚至侮辱患者人格从而导致患者病情突变,发生意外情况。精神科的护士还有特殊的法律风险,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精神患者在症状支配下的冲动行为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患者家属却认为把患者送到精神科就如“入了保险箱”,一旦出现意外就认为责任是医院的。

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由于精神科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科别,技操作运用较少较少,这就造成护士对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专科表格设计不完善,从而造成对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处理经过、结果等记录不完善,未能充分体现护理过程。

对 策

加强岗前培训:使其了解临床护理的重要性及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增加新护士对环境、角色的适应能力及如何应对精神科患者,加强自我防护和患者防护,要教会他们如何缓解心理压力,除此还要认真学习《医务人员行为准则》及其他医疗法律、法规。

加强应急能力培养:制订并让年轻护士学习各种应急预案,让其了解应急事件的处理程序、各种器械、物品的使用方法,要进行模拟训练,也可引用典型事例以加强印象,深刻记忆。

加强技能培训:根据精神科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技能培训计划。首先是各种基本技术操作训练,然后是专科技术操作培训,要定期进行考核,力求人人过关,同时还要利用业务学习、业务查房,让新护士与年资较深的护士相互交流、沟通,尽快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

注意人性化管理:年轻护士上岗后,护士长要多关心、多帮助、多疏导、多鼓励,及时了解她们的心理动态。多疏导,可以及时缓解其心理压力;多鼓励,可增强她们的信心;以帮助其尽快通过适应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压力和竞争,全身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精神科护理范文7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精神病患者;沟通;技巧

精神科护理人员与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是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精神疾病是以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与精神病患者沟通无疑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只有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沟通技巧,才能取得有效沟通的效果,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改善患者病态的心身状况,恢复自尊,发展正向的情感人格的目标。笔者根据临床工作经验,概述了精神科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1语言沟通技巧

1.1善于启发、引导与患者沟通前,护理人员先详细了解病史,对患者情况心中有数,以便在护患沟通中处于主动位置。采取适合患者的接触方式,选择适当的交谈内容,为患者提供乐于接受的护理服务。如:在娱疗室陪患者看电视,就可以和患者谈电视节目的内容,故事里的悲欢离合,引起患者谈话。针对患者的症状和特征,启发引导患者说话。如:对精神衰退或思维迟缓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重复主题,启发诱导患者按主题思路进行沟通;对说话滔滔不切容易偏离主题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寻找机会引导患者把没有表达完的意思继续表达下去。

1.2 善于提问提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开放式的,另一种是封闭式的。因为,封闭式的提问容易使患者限于被动,不能发挥患者的主动性。在与患者交谈中,除了特殊情况之外,应尽可能少用封闭式的提问。开放式的提问能让患者自由地发表意见,可以训练患者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睡眠情况,问患者:"你昨晚睡了几个小时?"这是一种封闭式提问。患者只能回答:"6个小时。"或"8个小时。"如果换种方式问患者:"昨晚你睡得怎么样?"这就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患者就可以把昨晚睡眠的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我们,由患者决定说什么或不说什么,什么事情说得详细,什么事情说得简单一点。这样既了解了病情,也训练患者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3细心倾听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患者述说,适时表达同感心,这样就等于给患者一个良性的刺激,引起他说话的兴趣,加强说话的动力,患者就很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同时要边听边进行分析思考,筛选出患者话语的中心内容及"弦外之音",对于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内容,要反馈给患者,进行澄清,掌握患者的真实思想,以获取诊断所需的资料。

1.4善用美好语言美好的语言,不仅使人听了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而且还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要以安慰、鼓励、积极的暗示和教育性语言为主。即使有不同意见,应采取婉转的方式尽量使患者乐意接受。

1.5表达要明确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说话要明确、正确,要有声有色、声情并茂,不要含糊其词,要避免使用患者听不懂的方言、土语、口头语或不加解释的专业用语,以免患者产生误解或疑虑。

2非语言沟通技巧

非语言因素是指护理人员的仪表、面部表情、目光、手势和身体动作。非语言可协助语言性沟通表达效果,比语言性表达更接近事实。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注重非语言性沟通。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仪表端庄,作风稳健,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给患者以振奋和愉快的感觉,使患者受到良好的刺激和影响。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自然大方的姿势与患者交谈,给患者信赖和安全的感觉。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非语言,以便获得正确信息。

3特殊患者的沟通技巧

3.1兴奋冲动患者伤及他人时,护理人员以镇静的态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另一手轻拍患者的肩,同时用简单、清楚、直接的言语指明伤人的后果,制止患者伤人的行为。

3.2哭泣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采用针对性,有效的方法努力达到沟通,让患者感觉护理人员在他的身边关心他。

3.3严重抑郁状态的患者常是思考过程迟缓,思维内容贫乏,甚至有虚无和罪恶妄想,护理人员只能静静地陪伴患者,要多注意观察,以亲切的态度对待他,慢慢地引导患者注意外界,鼓励患者,使患者感到有人关心,受到重视。

3.4木僵患者表现为不语不动,面无表情,但多数患者对外界仍有一定感知能力,因此护理人员要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贴近患者的耳边,低声与患者说话,有时患者偶尔会回答,从而可以了解病情和患者的需求。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既是收集资料的途径,也是治疗的手段。因此,我们要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学习,注意自身修养,掌握沟通技巧,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症状和特点,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精神科护理范文8

关键词:精神科病防;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48-02

护理风险指护理工作人员从事护理工作所具有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法律风险、人身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在大众医疗保健知识不断增强的过程中,人们的法律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导致护理工作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精神科护理是一项高风险行业的工作,具有冲动性、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另外,封闭的住院环境以及抗精神药物等不良反应,极容易增加自身与他人可能遭受的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护理风险。在病房中,护理人员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每天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长,如果护理措施中存在明显的疏漏,将可能导致更高的风险发生率。实施护理质量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精神科护理人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护理质量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精神科护理人员60名。护理人员年龄为18-46岁,平均年龄为(31.0±2.5)岁。针对该组研究对象开展护理质量风险管理活动。在实施护理质量风险管理前后,该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根据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以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为基本模式;通过制定完善的临床护理工作考核标准。督促、检查和评价全院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保证基本质量指标达标;提出护理质量改进的长、短期目标。实施并指导护理质量改进项目落实;进行质量管理培训和考核。比较研究实验前后研究对象在精神科病房上护理质量风险指标的变化,真实记录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护理的临床效果、护理记录书写的规范、夜间查房的质量等数据信息。针对当前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临床护理安全风险,探讨分析护理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依据这些原因制定安全有效的护理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1.3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都采用了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运用t的检验原理,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2进行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行临床护理质量风险管理办法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显著提高,护理的质量明显提高,效果显著,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书写更规范,夜间查房质量提升,与实行风险管理之前对比,前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科病房的护理工作相较于其他科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危险性。护理人员每天都在于精神科的患者打交道,稍有不慎都会引发自身安全事故的事件。在实施护理质量风险管理活动期间,针对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1精神科病房的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

首先,患者因素。患者因素是护理风险因素中一种常见因素。患者由于精神状态,其思想、意志、情感以及行为等方面都会出现异常。精神状态支配患者自杀、伤人、拒食以及自伤等现象。对于急性患者其大部分都处于无自知力的状态,拒绝治疗,出现较为激烈的防抗。这些都会给护理工作带来风险。同时,精神科病房患者病程较长,以防复发作,患者住院期间家属探视少,关心少,病情好转也不接出院,患者就会出现较为激烈的行为。

其次,护理人员的因素。在精神科病房中,护理人员自身也会导致护理质量风险的出现。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对患者的症状不了解,不能做到高质量的护理,导致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风险,给自身和患者带来危险。同时,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也会引发护理质量风险。护理人员不能及时的查房,患者出现异兆时不能及时发现,也是产生护理质量风险的主要原因。最后,患者家属。患者家属缺乏相关疾病的知识,对病区的安全管理不理解、不配合,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多种不配合治疗的现象。另外,除了人为因素导致风险的出现外,环境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2精神科护理质量风险管理的措施

护理人员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由于多种护理质量风险因素的存在,容易给患者与护理人员带来安全隐患。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加强护理质量风险管理。

首先,建立风险管理组织。精神科病房依据医院科室的设置特点,护理部主任负责护理工作。各病区的护士长为成员护理质量风险召开例会。对精神科病房的护理质量风险进行总结,并依据总结做出相应的风险预报。及时评估半年过去的现有以及潜在性的护理质量风险。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岗位的设立,确保全院护理质量监控、改进和实施,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得到提高。加大管理力度,使护理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了“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落实,提高了护理综合质量。

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护理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是护理实践的依据,是衡量工作数量、质量的标尺和砝码。护理质量标准应以工作项目或管理要求或管理对象而分别确定,是由各种不同项目、种类及一系列具体标准形成一个护理质量标准体系。依据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制定患者自杀、噎食、跌倒等护理质量风险应急预案。增设家属告知签字制度,探视物品签字制度等。

最后,完善环境设施。逐渐改变病区的环境,使其更加符合安全、人性化的要求,加强安装闭路监控系统,方便病区护理人员对整个病区的动态监控。

精神科护理范文9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管理者;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R730.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47-01

一?当前我国精神科护理管理现状

作为精神病医院的管理者,所起到的作用尤为重要?而目前,我国精神病医院的管理存在相当大的漏洞,垂直管理的实施,导致当工作需要和个人需要发生矛盾或冲突时不能给予公平?公正的处理?这样一来,会直接引起不能和谐相处,稳定发展的安全问题?

精神科护理沿用传统分级护理制度?患者的需求很多情况下具有个体化特征,如果一直沿用传统分级护理制度,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不能及时的得到反映和满足?而恰巧精神病患者症状表现更具有特殊性,如抑郁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由于有的精神病患者在病情好转定“二级”或“三级”护理时经常会发生自杀的行为,所以观察病人一定要保持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像这种状况促使护士人力严重不足,再加上大量的时间还要花费在护理记录上,这样就直接导致看护人员不能严格到位的安全隐患?由于精神科安全管理在评估?干预和监管环节不能有效合理的进行,导致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了一些不可忽略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安全评估环节体现的最为明显?随着人们对追求健康的这种意识不断的增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实施,一方面现在的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是不断的提高,促使护理人员难度逐步加大,很易就形成了医疗隐患及纠纷?另一方面,法律法规的健全明确了患者的权力,但由于一些患者及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淡薄,对法律掌握得不够好,很容易和患者产生纠纷?

二?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

(一)护理管理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医院更是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而作为医院的管理者,首先应该具有政治敏锐性,能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及路线?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专科护理的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服务于患者,并且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增加知识储备,增强创造性,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增强责任心,以饱满的热情,最佳的状态对待护理管理这份工作?

(二)护理管理者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做为护理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做到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表里如一?其次良好的信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对待患者的态度,甚至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工作质量?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本来在情绪方面比较悲观,缺乏应有的自信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而外在情感的表现常常会把人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情感反映出来?因此,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增强自身责任感对于精神病患者护理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对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分析,最后总结表明,情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颇深的影响和作用?情商的高低直接反映着管理者情感品质的差异,这对护理管理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工作效益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观自信的情绪不但利己更利人,因此护士一定要具备美好高尚的情操,遇到紧急事情不慌不忙,情绪不能有任何过大的起伏,要充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悲喜适中,始终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带着这种正面?乐观?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精神病患者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赖感,要让他们亲近自己?对于亲自接触患者的护理人员来说,坚持“以人为本”,恪守职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要做到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恪守职责,当患者护理中出现意外状况,不仅要保持平稳心态,更要诚实的向医生汇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从而拉近了护患关系?这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非常重要?

(三)护理管理者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是一门生命科学,所以护理对于患者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技术上不仅要求精湛,而且还需要细致入微,长期临床工作的实践经验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创新意识是提高管理成效的源泉?尤其是精神病患者的身心变化和思想状态,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更显得尤为重要,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专业护理技能是在实际操作中用心体会,一点一滴的积累所得?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熟练掌握急救知识,这些可在当务之急为挽救患者创造最佳时机?

作者简介:叶开群(1970-)大专,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完善,护理人员提高应变能力,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有效地避免了大家不愿看到的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有效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足够安全护理保障?掌握调整的理念,在各种繁杂的事件中一定要理清逻辑关系,层次分明,有因有果,并且及时的调整好处理方式,做到全面?准确的标准?除此之外精神科护理人员还应全面的掌握心理学知识,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他们经常会情绪不稳定,言行不一致,身体上的各种变化不定时发作?有些患者不能准确表达清楚,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就要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患者的面部表情或者肢体动作来大致判断患者此时的身体状态,更准确?安全地服务于患者?

(四)护理管理者需要具有合作精神

人心齐,泰山移?可见合作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合作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护理人员作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重要桥梁,要能够及时的为两者提供重要的准确的临床信息?护理管理者应该为人随和,能够与不同性格?年龄?背景的人沟通,不能歧视患者,要在合作中认真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尤其是对当精神病患者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或举动,一定要给以最大程度的包容和理解,把他们当亲人?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每一位患者自身的性格?病情特点,找准护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要与其他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会谈,此次交流护理经验,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来提高自己?

三?提高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工作能力的措施

(一)打破传统,创新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

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管理理念和方法必须得到相应的更新?积极将人性化服务?开放管理等理性应用到精神科临床管理中,这也是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人性化管理把现代管理与人的情感进行了有机整合,对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对精神病患者加强人文关怀,不但能改善患者焦虑等情绪,而且密切护患关系,避免因为沟通不良引发的护理纠纷?在推行新的护理方法过程中同样又会出现新的安全问题,这就需要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寻找适合护患双方需要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良好的工作方法,这样以来对减少安全问题促进护理工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针对患者需要,优化管理制度制度是质量的保证

精神科安全管理一定要以好的工作方法和制度为生命线?古人云动则变,变则精?不断改革管理制度有利于改进工作方法以及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对于那些传统的制度要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如对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执行多年后有上报受到处罚,促使护理人员知情不报,完成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提升质量的严重影响?徐亚金等研究探索对不良事件上报,并且实行无惩罚制度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发现无惩罚上报制度比有惩罚上报制度更具优势,能有效的规范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统计和应对策略,同时也提升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安全教育与培训

吴晓静等调查发现,护士对以及所在的病房和医院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文化的认知度不高?陈刘莺等的调查也提示护理老师?护生?在职护理人员,这三大群体对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均不是很高?护士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性的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通过教育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对护理安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医院护理安全教育要注重临床老师的胜任能力培和不同层次教育?根据医院护士不同层次的文化结构,制定出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方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今时代的迅速的发展,加强对运行病案的管理不仅是对患者负责?对医务人员负责?更是做为一个医生,一个医院管理工作者对医学事业的钟爱和使命感?我们护理人员也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要时刻有一颗包容理解的心,时刻提醒自己把护理工作做得更好一点?将护理安全管理机制纳入医院工作计划,不断的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方案,将安全危机干预工作同日常护理安全工作紧密的相结合?加强护理安全评估和监督管理,在行业和政府部门的协助下,不断的将推动护理安全工作提高?作为新时期的护理管理者必须勤奋好学踏实认真,对知识孜孜以求,对技术精益求精,只有不断的要求自己,更新专业技术知识,才能提高自己,以适应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需求,才能担当起护理管理者重任,才能带出一支合格的精湛护理队伍,从而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任务,不断地促进整个医疗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玲,裴玉娟,王义梅.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细节管理[J].医学信息,2015,02.

[2] 张花.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探讨[J].循证护理,2014,20.

精神科护理范文10

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管理资源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

结果:60例精神科患者经过循证护理后,46例有效,9例好转,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7%,护理满意度为96.7%。

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模式,不仅对精神科患者病情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科 护理管理 循证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78-02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是遵循循证思想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护理管理工作。通过在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精神科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同时有利于医院护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就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60例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管理资源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在22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岁;病程在3.5至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8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有13例,抑郁症有17例,妄想症有7例,惊恐症有6例,老年痴呆有3例,自闭症6例,疑病症8例。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循证护理调查问卷收集资料。由医院护理部协助发放调查问卷并及时收回。问卷附有调查目的与内容的解释,获得知情同意后采用无记名填写方式调查。资料收集后,采用双盲法对被测者护理疗效进行评定,随后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

1.2 护理管理方法。

1.2.1 健康教育。由于大多数患有精神病病人均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医护人员即使不断重复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能够记住的知识也很少,特别对于痴呆症、精神分裂症等存在认知障碍患者,健康教育与指导效果非常不理想,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护理资源,同时与患者需求相背离。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将循证思想作为临床护理依据,通过对病人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后,选择认知能力良好、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作为健康教育和指导的对象,并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方法[1]。

1.2.2 知识宣传。大多数精神病患者临床症状难以控制,并受到病程的迁延,导致认知功能严重衰退,同时也因为社会、家庭、就业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所以单一性的讲授健康知识宣传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再者,精神病患者由于受到临床症状的影响,常常会对医护人员护理行为做出不理会或者抗拒的心理。为了防止患者认知功能衰退,护理人员在循证思想上,采用图片、影像、杂志等宣传形式,提高患者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1.2.3 分期护理。精神病患者病情变化过程可分为急性发作期、病情稳定期、病情反复期或者病情康复期,且每个时期临床症状均不同。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在循证思想前提下,依据患者临床症状、病情状况等,提出可行性、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解决不同时期存在的护理问题,同时满足不同时期患者的需求,提高了临床护理的人性化和科学性。

1.2.4 护理干预。循证护理,即通过对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验证,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例如,通过循证理论证实,对精神病患者鼻饲插管治疗、缓泻剂合理使用、约束带安全使用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使得临床护理方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又如,精神病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行为紊乱、感知障碍等,在使用药物治疗后,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注重循证护理思想,运用自身护理经验,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评估,并及时发现患者阳性症状,及时给予处理,以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2]。

1.2.5 家属沟通。患者家属的支持和爱护对患者病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家属在看到患者反复发病后,慢慢失去了治疗信心,并感受身心疲惫,甚至对患者不管不顾。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医护人员必须以循证护理思想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并与不同背景、文化层次的家属进行积极交流和沟通,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2 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BPRS减分率≥75%;显效:50%≤BPRS减分率

3 讨论

循证护理主要是指遵循证据的一种护理方法,是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形式[3]。从真实性来看,循证护理可理解为准确、谨慎、合理的运用现阶段最好的护理研究,并依据医护人员临床经验和技能,对患者病情、需求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指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

本研究在遵循循证护理思想上,对60例精神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知识宣传、分期护理、护理干预、家属沟通等护理措施,并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46例有效,9例好转,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7%,护理满意度为96.7%。

总之,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模式,不仅对精神科患者病情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精神科护理范文11

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28例,女性72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40±4.6)岁。选取的精神障碍患者有124例精神分裂症,58例心境障碍,4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4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其中有意外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有108例,占54%。随机将有意外风险发生的患者分为两组,各54例,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方法

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工娱治疗促进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疾病知识讲座、饮食指导、安全护理等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人文关怀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2.1对精神科护士职业素质要求

2.1.1精神科护士要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尊重和关爱患者,要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为患者营建一个温馨、安全、舒适的休养环境。由于精神障碍患者在症状的支配下,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常出现一些伤人伤己等暴力行为,因此护士要正确面对和理解患者的行为,要用温暖的语言去安抚患者激惹的情绪,不要讽刺和讥笑患者,要全身心地维护患者的权益,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患者,要全身心地维护患者的权益,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患者,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1.2精神科护士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

精神科护士要具有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因为精神科护理工作技术操作相对较少,主要是护患沟通与交流,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真正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需求,并给予正能量帮助。除此之外护士还要擅长音乐、舞蹈、绘画、棋艺、体育等,才能指导患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才能提高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

2.1.3精神科护士要有娴熟的护理技能

精神科护士在临床实践中要熟练掌握急诊急救技术、暴力风险防范技能、及各种突发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如触电、自缢、吞食异物等,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2.1.4加强护患沟通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护理人员要从患者的不同表情、言语、行为表现中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心理需求,针对患者合理的心理需求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患者的言行和举止,尤其是新入患者的一切活动都应在护理人员视线之内,以便护理人员详细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使患者和家属感到家庭般的温暖,积极配合治疗。

2.1.5重视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利用影像资料生动细致地为患者讲解安全管理的主要意义,正确引导患者按时服药、就餐、洗漱、就寝以及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尤其对重症精神疾病患者,护士要有耐心,要反复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另外还要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以引导、示范、角色扮演、纠正指导等方法进行强化教育,不断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2.1.6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观察组控制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7%,对照组为14.8%,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8%,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精神科护理范文12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科工作的48名护士。这48名护士均为女性。她们中有护师18名,护士30名,有本科学历者3名,大专学历者23名,中专学历者22名。她们工作的时间在1~25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为8.5年。

1.2管理方法

我院精神科从2014年3月开始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管理法。进行品管圈管理的方法是: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本次研究中成立的品管圈小组由精神科主任、护士长和这48名护士组成。由精神科主任任圈长,由精神科护士长任指导员。同时,我院将品管圈中的48名护士平均分成6个组,每组有8名护士,每个小组由一名工作经验在10年以上的护师任小组长。

1.2.2制定护理计划

在成立品管圈小组后,由品管圈的圈长和指导员先制定日常的护理计划,并将护理计划公开供所有圈员讨论。在讨论结束后,由各小组的组长负责统计圈员讨论的结果,并将讨论的结果上报给圈长和指导员,再由圈长和指导员修改并确定最终的护理计划。

1.2.3实施护理计划

在圈长和指导员确定护理计划后,由指导员负责安排每个品管圈小组的具体护理工作,尤其要重点安排对病情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一般来说,品管圈的指导员会安排组员工作经验丰富、护师数量多的小组专门负责病情危重患者的护理。此外,在护理工作实施期间,由圈长和指导员负责监督护理工作的质量,并对护理工作质量好的小组和圈员提出表扬,对护理工作质量差的小组和圈员进行批评和指导。

1.2.4定期对品管圈组员进行业务培训

在实施品管圈管理法期间,品管圈的指导员可根据每个品管圈小组的工作情况,对其组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进行业务培训的项目主要包括:对病情危重患者的急救方法、对病房进行管理的方法和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技巧等。

1.3观察指标在实施品管圈管理法

3个月后,观察并记录我院精神科这48名护士在实施品管圈管理法前后基础护理工作的评分、专科护理工作的评分、对危重患者护理工作的评分、书写护理记录的评分、对病房环境维护情况的评分、对急救药品和器材使用情况的评分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总评分。其中,护士基础护理工作评分、专科护理工作评分、对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评分、书写护理记录评分、对病房环境维护情况评分和对急救药品和器材使用情况评分的满分均为20分。护士一项护理工作的评分越高,说明其该项护理工作的质量越好。护士护理服务质量的总评分为上述护理工作评分的总和。

1.4统计学处理我们使用

SPSS17.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施品管圈管理法3个月后,我院精神科这48例护士基础护理工作的评分、专科护理工作的评分、对危重患者护理工作的评分、书写护理记录的评分、对病房环境维护情况的评分、对急救药品和器材使用情况的评分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管理法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