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医药职院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创新研究

医药职院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创新研究

时间:2023-05-05 09:23:02

医药职院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创新研究

[摘要]本文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角度探索医药职院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通过对工匠精神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耦合基础分析,针对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剖析,构建黄炎培职教思想视域下医药职院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创新模式,培育学生成为行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关键词]黄炎培职教思想;医药职院;工匠精神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重大,任务艰巨;如何有效地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首要的就是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本文分析了黄炎培职教思想与工匠精神的关联耦合,结合学校提出的“厚药德、明药规、强药技、懂智造、接国际”的药学行业高素质应用型工匠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探寻如何更好地培育工匠精神。

一、黄炎培职教思想与工匠精神的理论框架研究

(一)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时代特征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他对职业教育的研究非常深入,关于职教方面的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既有针对性和时代性,又有实践性和持久性。他认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学习能获得谋生的方法,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并且能通过就业服务社会;为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他提倡不仅要注重理论,实践同等重要,要注重技能的培养;主张“职业教育者,同时必须注重职业道德”。这些主张在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所具备的专注认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乐业敬业、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素养。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工匠精神”这个关键词,随后党和国家的文件和重要讲话都提到了“工匠精神”。我国已经确立到2050年实现制造业强国的远景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重要就是要弘扬工匠精神,更多培养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

(三)工匠精神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耦合基础分析黄炎培职教思想与新时代工匠精神有内在关联性。黄炎培职教思想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理论溯源、价值追求和方法角度,新时代工匠精神是黄炎培职教思想在现代的继承与发扬。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指导思想契合。黄炎培实施职业教育目的是开辟出一条救国之路,他教育学生要有爱国之心,适应社会需要,择一行报效祖国;要有职业责任心,深刻理解各行各业的使命和职责,发扬吃苦耐劳、干一行爱一行的品格。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任务就是通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因此,他们两者的指导思想契合,都是通过做好职业本行服务社会、报效国家,救国强国。

2.价值追求一致。“敬业乐群”指的是每个人对工作充满热情,对职业怀有敬畏之情,先敬业后乐业,专注工作,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一份力量。这一思想是黄炎培职教思想中的核心内容,贯穿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各个方面。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产品质量的完美,这也是“敬业乐群”理念的价值追求。大国工匠必然是过硬的技术与工匠精神的结合,是由“心”向“技”到“道”的融合过程。工匠精神的培育从心的感受开始,由心的感受走向技的训练,再走向与“道”合一的最高境界。因此,两者的价值追求一致,热爱从事的职业,具有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

3.强调实践应用。黄炎培职教思想强调教育与生活联系;教育与劳动结合;注重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要让读书的人动手实践。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将理论知识融入并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技术,磨练技艺,总结经验,实现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创新,达到知行一致。因此,两者在强调实践应用的方式,注重技能的磨砺、教学做合一的要求完全一致,具有融通性。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视域下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问题剖析

(一)工匠类课程体系未设立,“凝匠心”效果不佳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专工匠类型的课程,无法对工匠精神进行系统的讲授,大部分高校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中,但融入的力度还不深入,只是浅尝辄止,学生对工匠精神感悟不深,并未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时代特征,导致情感认同不够,“凝匠心”效果不佳,也就很难形成学生良好的工匠品行。

(二)匠技实践体系未完善,“践匠行”评价体系缺乏由于很多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工作还处在摸索阶段,存在“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实践体系,有效地进行“践匠行”锻炼。随着国家的提倡,职业院校开始思考如何在实践方面加强培育工匠精神,比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提前近距离接触工作内容,是锻炼“匠技”的有效形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是所有专业全覆盖,且一般大三才有相应的锻炼机会等。还有一些高校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有限,对实践内容、实践要素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三)联动协作体系未构建,“铸匠德”需全方位培育格局工匠精神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效果,需要政府、高校和家庭共同协作,制定具体而详细的计划,按步骤缓缓推进。目前政府对工匠精神的政策指导和保障力度不够,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对工匠的高度认同。高校则没有做好顶层设计,进行制度的保障和经费的支持,影响到工匠精神培育的实际效果;有些职业院校也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策划等,学生在“匠心”的凝练和“匠技”的磨练上有进步,但还是很难从“知行合一”达到“品德”的养成。而家庭则认为学校承担学生教育教学的重任,家庭教育无关紧要。

三、黄炎培职教思想视域下医药职院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创新机制

工匠品德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学生要树立工匠意识,对工匠精神强烈认同;再经历不断磨砺匠技的过程,达到娴熟的程度;“知行合一”,才能让学生坚定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养成良好的从业道德,从“凝匠心”向“践匠行”到“铸匠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成长为行业“匠才”。

(一)构建课程体系“凝匠心”,培育学生工匠情怀

1.紧抓思政课教学主阵地,培育学生树立职业情怀思政课是青少年核心价值引领的主阵地,通过案例讲授、分组讨论等发挥学生主体性,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摒弃工匠职业地位低下等错误观念,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坚守良好的职业道德,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思政必修课《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授课内容中有“敬业”相关内容,在内容的讲解中可以通过布置小组作业:由学生来分享行业“大国工匠”的故事,通过英雄人物、身边人物的榜样事迹来感召学生,让学生树立职业情怀,为将来走上就业岗位做好准备。

2.挖掘专业课程工匠元素,强调学生重视工匠品行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是培育工匠思想意识和情感的重要渠道。工匠精神资源在各个专业课程中都有相内容,要在课程讲授中积极挖掘并在实践操作中加以运用。如在实验操作中强调学生树立实事求是、严格遵守规则、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专业技术领域则要树立职业道德,保守企业机密的意识;用教师的热情授课、实验中的专注认真等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如讲授《药事法规》《中医药基础》《GMP实施与验证》《医疗器械法规》等药学专业核心课时,用药品生产、药品流通、药品销售、药物研发等领域发生的“药害”事件为例,让学生讨论谈感受,用反面例子引起学生警示;通过分享药德故事正面激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观,自觉抵制医药行业不良风气。

3.开设工匠特色课程,增强学生工匠职业认同思政课和专业课对工匠精神的解读比较零碎,为了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讲授,应该开设工匠类特色课程。目前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拿出一定课时系统讲述工匠精神的含义、时代价值;工匠精神的理论依据、历史溯源和现实发展;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思考如何从社会、政府、学生层面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开展教学,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认知工匠精神,增强对工匠精神的思想认可,情感认同,厚植学生职业情怀。同时高校还可以结合各行业领域的榜样人物,尤其是平凡岗位涌现的“大国工匠”。编写相关的教材讲义,比如浙江就可以将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宁波帮精神、枫桥经验等内容编入教材,以家乡生活为题材,以微故事形式启发学生,提升工匠课程亲和力。

(二)拓展实践平台“践匠行”,磨砺学生工匠技能

1.搭建实践模拟平台,设立匠技考评体系搭建专业课程相关实训模拟平台,创建工匠精神培育的真实场所,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技术、提升专业技能。通过不断练习与体验去感知工作诀窍,通过纠错与改进提高自信心,从模仿到创新,从一无所知到技术高超者,通过“践匠行”逐渐提升工匠的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如学校对接医药产业,建立开放、共享的实践平台,成立了食品药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省级食品药品智慧监管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这些药学类、医疗器械类专业均建成部级、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在校内成立了四明大药房药店及仓库。药店不仅承担销售药品的经营职责,给师生提供便利;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药店工作环境中,由学生担任药店店员,教师开展实地教学,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清晰明了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践行工匠行动,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并且高校应根据磨砺工匠技能的要求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将学生在“践匠行”中表现出的劳动态度、工匠认知、技术的熟练度等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将工匠技能与理论知识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改变普遍存在的“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提升“磨匠技”的实效性。

2.校企协同育人,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职业院校重要的特征就是“社会化”办学,因此必须与企业通力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互惠共赢。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提前在校内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各类“订单班”“准员工班”等,由企业专家与高校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中凸显工匠精神培育。实践教学采取现代学徒制方式,由企业技术骨干带领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完成,企业教师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提前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感受,“近距离”接触工作器械和工作流程,实现学生对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可以推动地方支柱性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广泛吸纳企业的劳模、工匠,充实师资队伍,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3.组建社团开展第二课堂,通过竞赛磨匠技高校社团在大学生群体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社团开展相应的工匠活动。组建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文化社团,比如中医药研究社团、营养协会、化妆品社团、医用电子仪器社团等。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匠技”培训,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比匠技”活动,如药物制剂技术竞赛、医用电子仪器维比赛、药品检测技术、中药调剂员比赛等。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进一步磨练“匠技”,体会工匠精神的核心“创新”的重要性,在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比赛中不断磨砺,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不断超越。通过比赛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交融,产生更好的效果。在比赛中各个团队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中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培养团队之间和团队内部师生间的协作精神,这些与工匠精神中蕴含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尊师重道,不断创新的精神理念相吻合,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热爱劳动,增强职业自信,做好职业规划。

(三)构建联动体系“铸匠德”,全方位培育学生工匠品德

1.校园文化无形浸润,激励发扬工匠精神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家,美丽舒适的校园环境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影响学生。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环境,渗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校园环境体现工匠精神。园匠创造和维持着美丽的校园,大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园匠的劳动成果,欣赏劳动实践创造的美丽,无形中让大学生感受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其次,校园的景观环境中融入工匠元素。可以建设工匠文化广场,用行业“大国工匠”人物命名校园道路及景观建筑,让校园的一景一物都带有工匠元素。如学校培育的主要是食品药品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学校景观有著名药学家屠呦呦、顾方舟、孙思邈命名的教学楼、景观湖、医药文化墙,校园道路以“药德大道”命名。再次,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校内技能大师和学生中的优秀工匠,在校园宣传栏展示校园工匠典型及与专业相关的工匠人才,激励更多的师生发扬工匠精神,争做“能工巧匠”。最后,举办工匠精神宣传讲座,邀请“大国工匠”就新形势下行业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监管形势等开展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领域最新前沿动态和就业前景、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初步培养学生工匠品德。

2.构建三重协作联动体系,设立全方位培育格局高校工匠精神培育要取得成效,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建立健全三重联动机制。首先高校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培育。要做好顶层设计,有制度规范和经费保障,有一支有力的工匠培育队伍,包括学校党委,行政处室、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学院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他们各司其职,将工匠精神灵活运用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其次,社会要塑造价值导向。政府要加强宣传,普及工匠精神。街道社区人员中有很多各行业的工匠人才,他们热心公益又有真才实学,可定期举办社区工匠学堂,让这些工匠人才现场传授技艺;在社区老人活动室或图书馆等公益场所进行工匠精神宣传板报,让广大群众了解行业工匠,扭转对工匠社会地位低下的误区,引导人们形成“我是工匠我光荣”的价值导向。在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开设“工匠专栏”,让全社会参与“我身边的工匠达人”评选,上传工匠达人微视频,让默默无闻的人物走进人们的视野,营造爱岗敬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后,高度重视家庭的辅助培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和学校经常沟通联系,加强家校联合,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且在家庭生活中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树立孩子不攀比物质,艰苦奋斗、自食其力的思想观念。

3.扩大网络育人实效,创新工匠精神网络载体发挥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等优势,在学生的网络生活中有意识地融入工匠精神主题活动,通过各种智能平台、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工匠品德。在课程的学习中,可以利用学习平台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进行刷脸签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纪律的意识品行。在学习通中通过互助学习、小组作业让学生培养自我思考、共同协作精神。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网络平台创建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学院文化,在文化中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克服困难、大胆创新、学以致用等品行,从而为养成优良的职业品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谢长法.教育家黄炎培[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

[2]陈汉新,肖志坚.黄炎培职教思想对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与启示[J].高教学刊,2020(3):62.

[3]孙凯宁,孙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1(12):91.

[4]陈瑶.医药类院校“三课堂联动”药德教育模式应用与实践[J].中国药业,2018(6):96.

[5]教育部等九部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EB/OL].

[6]陈瑶.红色文化与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的耦合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2020(2):104.

作者:陈瑶 陈慧 单位:浙江药科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