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行业的发展

会计行业的发展

时间:2023-09-01 16:57:02

会计行业的发展

会计行业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会计电子化;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信息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在会计领域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在给会计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基层会计工作带来了挑战,会计电子化可以使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统计中的各项工作实现自动化,大大节省了相关部门的人力成本。同时,会计电子化也是当前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要符合时展潮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相关部门必须正确认识会计电子化并采取措施推进会计电子化进程。

一、会计电子化的内涵

会计电子化是指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藉此带来会计组织工作和人员方面的改变,有利于节省会计工作人员的精力和工作时间,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目前,我国会计电子化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从简单电子化到复杂电子化,与会计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不断进步,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总的来说,我国会计电子化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一致。

二、会计电子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提高会计数据处理效率

会计电子化是会计工作方式的一次变革,电子化发展使会计人员无需再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等繁琐的细节工作,会计电子化可以让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等自动生成并存到计算机中,从而节省会计工作人员在这类基础性工作中所耗费的时间,使其有更多精力研究资金分析、测评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而促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水平整体的提高。

2.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会计电子化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繁杂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有效减少了工作中的人为疏漏和低级失误,促进了会计工作准确性的提高。同时,计算机网络因其特有的共享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会计数据传送到管理部门,使相关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并掌握相关数据,较早地发现问题并采取解决措施。由此可见,会计电子化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加强和控制制度的完善。

3.会计电子化的不足及风险

当前,我国会计电子化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些企业对会计电子化的重视程度低。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将计算机应用到了会计工作中,但多数仅停留在表面工作,把计算机看作一种辅助工具,忽视了对其作用的深度挖掘。第二,会计电子化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很多企业针对计算机会计系统都没有构建完整的管理体系,造成会计手工和计算机运作相结合的局面,不利于节省成本。第三,企业缺乏专业的会计电子化工作人员。虽然很多企业都对会计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但其会计操作水平仍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不利于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会计电子化在会计行业中的发展前景展望

1.侧重于提供决策支持

由于我国会计电子化的起步时间较晚,很多企业领导者都不能很好地认识会计电子化的重要性,为了推动国家会计电子化的整体进步,企业领导者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会计工作人员学习电子化方面的知识,并给予一定的技术奖励和政策支持,以切实推动本企业会计电子化发展。

2.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

对会计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离不开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同时需要相关会计工作人员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独立高效地运用计算机处理系统,将所需处理的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输到计算机上并尽快完成一系列操作,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优势,有效节省企业的人力成本,促进信息处理效率的提高。

3.会计管理一体化趋势

完善会计电子化的管理制度,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运用新型管理机制,采纳新型管理办法,并对已经确定的管理办法加以监督实施。同时,企业还要制定与企业经营特点相符合的电子审查规则,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设计会计管理制度,促进企业会计电子化的规范化发展。

4.处理方式网络化趋势

面对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飞快发展,以往缺乏前瞻性和开放性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为了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化,企业必须及时建立更加透明、高效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积极引进计算机和各种网络化管理软件,促进企业会计管理和信息处理工作朝向网络化发展。

四、结语

总之,会计电子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符合时展潮流的先进趋势,其发展步伐会伴随企业发展而不断加快。在当前信息时代中,有关会计工作者要运用超前的眼光和思维,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与会计电子化相关的问题,采取必要措施解决电子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建立更加高效、科学的财务会计工作系统,使其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颖,孙晓雯.信息时代会计电子化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J].网络与信息,2011(09)

会计行业的发展范文2

一、“互联网+”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用“互联网+”带动经济发展,给各行业带来新的活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当下,网络系统日益完善,“互联网+”应用后,可以改造传统行业,给传统行业的发展创造机会,加快形态的变革,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互联网+”对会计行业的影响是它会让行业有新的发展内涵,促进传统会计行业的突围,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模式。即进入信息社会后,市场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决策者只有及时收集各项数据,调整企业的运行模式,重新梳理与布局,才可以适应社会发展。这要求转化会计工作的职能,保证会计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传统行业也会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因势而变,加快互联网+的进行。“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实现传统行业的数据化。由此,“互联网+会计”的发展模式诞生,加快了会计信息的流动与整合,让其向高级化演变。

二、“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

(一)提高法律的执行效率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企业经济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很多新的市场工具,会计行业所处的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与社会发展不符。就像是“互联网+”下的新会计领域,给企业原有的会计管理方式带来了冲击。而与此同时,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会让会计工作的落实有法可依,完善会计工作的管理,并完善法律中的漏洞,明确某些内容的规定,使法律有明确的定位。但法律的制订要远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会随着社会发展进一步补充,所以,在“互联网+”的影响,企业会充分运行法律法规,从企业管理中体现出来,以做到权责分明,防止重复监管。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水平与能力

进入“互联网+”时代,每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都要由注册会计师审核,只有经过审核,才可以公布,即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工作最后一道“关卡”。这一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会对财务报表审核,从中总结出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情况,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其中,需要控制的对象是审计行为,主体是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本人。因此,利用“互联网+”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培养力度,可以从理论、实践等方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素养,让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的知识与审计技巧,提高个人能力与水平,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创新会计教学新形态

“互联网+”下的会计教学模式,会把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其可以自由选择上课的教师与时间,建立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实时授课时,会设置一个学生间、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分析案例,从案例中得到启发。同时,从实际操作中,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水平,为进入社会打下实践基础。所以,教师需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给学生帮助,及时发现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深化其对知识的记忆。

(四)树立新的思维形态

“互联网+”可以促进传统会计行业的突围,打破行业原有的限制,让自身树立新的思维形态,以改良固有的会计行业发展的模式。同时,其也会参考其他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后建立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市场格局的变化,从而减少人才的流失。此外,企业也可以以互联网为载体,构建信息操作、管理的平台,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让信息处理向智能化、便捷化转变,帮助决策者决策,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3]。

(五)优化内控制度与管理流程

“互联网+”的环境下,数据的查询与更改更加便利,增加了错报的可能性,财务舞弊出现的概率提高,并且,错报与财务舞弊更难发现。对此,需优化内控制度,明确管理流程,从源头上消除两者出现的可能。也就是说,设定会计人员操作的权限,每一层的操作人员都有自己的操作方式,与自己的职位相符,并要求内部操作人员互相监督,防止各职员互相配合,篡改会计数据。同时,对于业务流程,需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以确保操作流程符合实际操作,从而提高业务效率。

(六)加大会计信息安全建设的力度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类数据中在网络中快速传播,信息的安全性与真实性受到影响,所以,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是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会计从业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必须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大会计信息安全教育的力度,同时,优化会计软件的防护工作,提高硬件与软件的安全性,并不定期更换密码,升级系统的防火墙,最后,定期备份数据,尤其是重要的数据,避免因为不可抗力破坏信息的安全,减少影响。

会计行业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记账行业;现状;对策;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077-02

记账是由经批准的代账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社会咨询服务公司,接受不具备设置专职会计人员条件的小型经济组织或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的委托,签订合同,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的会计核算工作。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是: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以及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资料等。

一、中国会计记账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有的地区发展较快,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记账机构发展势头强劲,例如,上海市今年5月公布的具备记账资格的单位已达400多家,广州的会计机构也有300多家,而在江苏的苏南,例如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地平均每个县市的记账机构都在二三十家以上。在这些会计公司中,有的已经走向了规模化经营,例如,北京的春雪会计公司经过七年的发展,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北京所有区、县,目前设有28个连锁办公地点,专职会计从业人员达600多人;北京信海诚财务公司才成立五年,客户已近上千家;上海宜旺财务咨询公司目前有客户100多家,公司年营业收入达500万元,服务对象甚至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江苏太仓最大的会计服务公司已有30多个分部,记账业务已经延伸到乡镇。但是大部分地区记账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记账机构运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各地经济发展差距大,记账机构的发展不平衡。目前,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推行力度不一,记账行业的发展也极不平衡。中国有的地区记账机构数量较少,行业发展缓慢,有的地区财政部门甚至连记账许可证都从未审批过,更谈不上发展了。从总体上来讲,中国的记账行业目前发展极不平衡,规模普遍较小,业务拓展困难。

2.记账机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有限。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根据盐城市财政局统计数据,经盐城市各级财政部门审批成立的88家记账服务机构中,有61家公司的从业人员都在5人以下,17家配备的人员仅仅能满足最基本的人员设置要求(3人),88家记账机构中从业人员超过10人的仅有两家,全市记账机构平均从业人员为4.7人。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盐城市的记账机构规模偏小,缺少规模较大的“集团”式的示范公司,从而降低了记账机构承担法定责任的能力,也使得记账机构从事记账业务和个人兼职记账相比并无绝对的优势。

3.会计记账被认知的程度不够。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但记账依然是一个新鲜事物,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首先,作为记账的主管部门在宣传和推行的力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会计法》第36条规定,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根据法律的规定,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个人兼职记账在某种意义上是否合法还是值得商榷的。会计主管部门在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上是到位的,但对于个人兼职记账方面的管理还有待加强,这不仅干扰了法律的严肃性,而且容易派生出许多其他问题。其次,记账的中介机构本身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也不够。从客观上来说,这固然和大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但主管上也和记账机构缺乏必要的经营能力和本身固有的缺陷有关。

4.记账中介机构本身存在的缺陷制约了记账行业的发展。从目前记账的实际业务来看,记账范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虽然记账公司列示的范围很多,但是真正被广泛的内容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登记总账、报税、报表等内容。记账中介机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机构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二是机构从业人员配置不符合要求,三是委托行为不规范,受托人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四是记账业务质量难以保证。

二、会计记账业务规范发展的对策

1.实行记账业务准入制度。针对目前记账行业比较混乱的现状,对开展记账业务的机构和个人实行准入制度。对开展记账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营业执照》、《记账许可证》等,并对已经批准的准入许可证件实施严格的年检制度,规范企业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根据机构的年检情况,评定信用等级,对于评定不合格或记账过程中有重大差错的,坚决取消其记账资格。记账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单位财务人员,在未取得记账资格的情况下,承担多家企业的会计记账工作,这既严重干扰了法律的严肃性,同时也派生出许多其他问题。比如,一方面,会计人员对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的了解程度不同,可能导致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漏洞百出,给企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是同一竞争行业,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机密的泄漏等。因此,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于未取得记账许可证的机构和人员开展记账业务的行为,要按《会计法》的规定给予处罚,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了较为规范的准入制度,一方面可以对取得准入资格的机构和个人实施长期有效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规范机构和记账行为。

2.政府部门应积极宣传记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一方面,由财政部门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会计人员学习相关的财务会计知识和财务会计法律法规,使每位会计人员能依法执业;另一方面,积极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的支持,组织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小型经济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学习《会计法》和《记账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记账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以及记账的法律地位,提高社会对记账的认知度。

3.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积极做好政策引导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首先,要加强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财税部门应该积极研究扶持记账行业发展的措施和方法,适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推动记账的实施。尤其是税务部门,要利用同小规模经营组织联系紧密的优势,帮助推广记账。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有关法规及其实施细则,明确委托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双方以合同形式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并进一步规范记账机构的设立、审批、年检、业务管理等工作。最后,要强化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记账机构的监督管理,对所有从事记账的个人和机构进行全面清理,建立记账机构档案库;建立定期检查和年检制度,对未通过检查或年检的记账机构进行整顿;规范记账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行为等,促进记账行业的健康发展。

4.对记账业务双方实施规范有效的承诺机制。开展记账业务,必须办理委托手续,签订业务委托书,委托单位承诺提供真实、有效、合理、合法、准确、完整的全部会计资料,受托单位承诺按照《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双方签署业务委托书,是业务委托正式生效的法律依据,同时,双方的承诺也是今后发生纠纷双责任确定的依据。只有委托方提供了真实的会计资料,受托方才能依据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核算委托方的财务状况,得出有效的经营成果,委托方才能得到企业决策所需要的真实、准确的资料。规范有效的承诺机制,也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企业提供虚假的会计资料,就失去了委托会计记账的意义。会计机构如果不能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委托方也就无法得到想要的数据。同时,有效的承诺机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机构的法律地位问题。机构按照《记账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会计核算过程负责,而不需要对企业提供的会计原始凭证的真实性负责。

5.加大监督,建立健全规范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财政部门应在全面了解掌握记账机构发展动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记账业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记账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以及记账业务操作流程与规范、业务质量控制等相关制度,规范记账业务。健全的业务流程和规范,可以保证企业和机构之间的交流和记账过程中的一些必要规范得到实施。从企业取得原始凭证开始,到机构制作凭证,编制报表,档案的保管等,涉及到许多凭证和资料的交接,人员责任的确定,收费的标准等工作。没有一个规范的业务流程,无法在整个过程中分清责任,会导致档案的流转无序化;没有一个健全的业务规范,无法在过程中规范机构的操作,会导致过程的不规范化。各级财政部门作为会计机构的直接管理机构,必须在实施会计制度过程中,制定一系列规范的操作规则,让委托方和机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在对机构的业务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6.配置合格的人员。记账机构应自觉按照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规定,配置合格的会计人员,提高记账机构的可信度。另外,记账机构应注意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1)加强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多元化教育;(2)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谢梅芳.浅谈中国中小企业记账的发展[J].发展研究,2010,(1).

[2]崔秀芹.浅析会计记账业的问题及其对策[J].财会通讯,2008,(11).

会计行业的发展范文4

金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所占地位有目共睹,因此加强商业银行的自身建设与管理不仅有利于自身同时也大大强化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以及国内经济建设及发展的科学性。而管理会计作为近年来不断受到人们关注和热议的原因也就在于管理会计不仅仅是强化了会计实务操作的质量,更加能够帮助管理者和决策者做出科学发展决策。然而,管理会计虽然具有自身优势,但想要切实实现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有效应用还是需要我们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研究力度。

二、管理会计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的运作离不开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而在过去资金管理主要是由财务会计来完成,但是随着商业银行各项服务的不断推进与完善,单纯的实务性资金管理及操作已经无法满足商业银行在管理工作方面的具体需求,现代财务会计管理应该更多的侧重于对于银行全面管理的协助与参与,所以管理会计也就在财务会计核算及实务操作的基础之上应运而生。管理会计不仅关注实务更加关注经营管理,能够通过各种管理技术及方法为领导层和决策层提供更多支持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同时也能够通过工作开展实现银行内部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能够实现对工作开展的监督、控制、评估以及考核,能够分析出当前管理中的问题并帮助管理者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实现整个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管理会计更侧重的是管理,是对商业银行赖以为继的客户群、产品及业务的全面管理与控制,是提升商业银行管理质量与市场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

三、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现状分析

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推行与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管理质量与效率,扩大了市场份额、提升了市场综合竞争实力,但是管理会计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仍然较短,仍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加大工作力度的方面。我们想要切实提升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有效应用就必须从这些问题的分析入手,找到问题所在,进而寻找解决办法。

(一)隶属不够科学

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管理部门的一个工作分支,然而由于管理会计的特殊作用,在隶属方面又不应该按照普通的上下隶属关系进行划分。但是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内部仍然普遍存在着管理会计受财务管理部门制约,无法在工作方面显示出足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特点,从而影响了对其他部门的有效监督与评价,同时也无法将工作结果及数据直接呈报给最高领导层与决策层,造成数据收集及传递的滞后,影响了管理会计效力发挥。

(二)核算不够精细

管理会计的管理工作开展应该以有效而科学的会计核算作为基础,只有数据科学有效才能够让管理会计的工作开展不会出现偏差与错误。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许多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及基础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会计核算工作不够精细化、规范化与系统化,在核算项目的设置方面也趋于笼统,无法就商业银行所需的具体核算数据进行分类有效核算,从而难以为管理会计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进而造成管理会计工作的假大空。

(三)缺乏有效市场分析支持

管理会计不仅仅是帮助管理层和领导者更好的实现内部管理,同时也在市场发展及未来决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市场分析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从而让管理会计工作经常处于闭门造车的窘境,如此一来,不论管理会计工作开展多么严密科学都难以与市场有效接轨,难以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更科学、合理、具有经济价值与发展潜力的服务项目及产品计划,进而也无法实现帮助商业银行立足市场的重要目的。

(四)缺乏有效监督和考评

监督与考评是确保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监督不力、考评侧重不准的问题仍然十分明显的表现在管理会计及相关工作方面。尤其是考评工作未能立足管理会计所需的工作层面及内容从而造成考评工作难以推动管理会计持续提升的问题。

(五)缺乏信息化手段有效支持

管理会计的工作基础是财务会计信息数据,而想要提高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效率仅仅依靠人脑和人手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持必不可少。但是就当前来看,许多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的初级阶段,不仅没有加强管理软件的开发及应用,在网络建设方面也显得颇为滞后,从而不仅影响了数据的传输与收集,在信息记录与汇总过程中也往往容易出现延时、错漏等,给管理会计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影响。

四、强化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措施研究

前文对商业银行当前管理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的内容也是繁多的,但是我们只要从这些问题入手,必然能够在工作当中不断获得新的成绩。

(一)完善管理体制

管理会计虽然隶属于财务管理工作部门,但是由于管理会计的自身工作特点及工作目的,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所以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突出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部门的相互独立性,管理会计应该直接对最高领导层负责,应该以制度的形式将其独立性、严肃性与自主性固定下来,从而保证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在管理会计的具体制度建设方面也要进一步实现细化,完全管理会计工作流程,要从数据收集、报告编写、管理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与协调,从而实现管理会计与各部门运作的有机结合,凸显管理会计的实际作用。

(二)加快市场分析机制建设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推动商业银行更好的在市场中获得发展机会,因此对于市场的有效分析必不可少。市场分析机制建设首先要拥有自己的分析机构及专门人才,同时要按照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情况及未来市场发展可能性进行有效分析,分析项目可行性、潜在客户需求、市场变化规律以及同行业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从而为管理会计在发展决策支持方面提供更多可用信息,确保其工作的有效与及时。

(三)强化监督考评

监督机制建设应该分为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外部监督环境打造两个方面,内部审计需要我们加大专门人才引进力度和积极与社会专门化审计机构的合作,从而即保证审计工作适应商业银行自身运作特点同时也不会出现脱离市场自说自话的问题。外部环境打造主要是要通过加强与社会媒体沟通协作来完成,通过提升社会大众的监督权力履行意识来强化企业的管理自觉性与自律性。考评机制建设要围绕管理会计主要工作内容进行设计,突出重点、关键点,并将绩效考核与管理者、工作者的个人利益相互挂钩,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与责任感。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会计行业的发展范文5

1、 传统审计业务审计收费下降,按原有收费标准执行已不现实。

2、 岗位竞争加剧,许多外企CFO面临失业压力,也转行加入该行业。

3、 经营环境恶化,导致企业的持续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加大,审计风险增加。

值此经济寒冬,我们注册会计师行业该怎么样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真正担负起监督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职责呢?我认为,金融危机下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其他鉴证业务带来了更好的机遇与挑战。

到20世纪90年代,注册会计师传统的审计业务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入出现了难以增长甚至下滑的局面。边际利润的日益减少迫使注册会计师不得不另辟蹊径,拓展其业务范围。但注册会计师业务的纵向拓展(即提高审计的有效性)很难大幅度地增加其收益,相反还增加了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的拓展更多地转向了横向,即拓展到新的业务,以开创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新空间。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另辟蹊径,向其它鉴证性业务进军,从而导致其它鉴证性业务迅速崛起,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新宠”。这些业务相对于传统的审计业务而言,风险相对较小、边际利润较大,也更受客户欢迎。因此,有人将传统审计鉴证业务称为“夕阳业务”,而将这些新兴的业务称为“朝阳业务”。

从最近几年看,大大小小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在向管理咨询业务大举进军。过去,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曾认为,只有大型的事务所才可以利用品牌优势提供咨询服务,但如今的事实表明,中小事务所也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能力提供咨询服务来大大提高收入水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注册会计师咨询服务逐渐成为最具潜力的增值服务,咨询业务收入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就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审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70%下降到近年的30%,而咨询服务收入则从不到15%跃升为40%以上。1997年的国际“六大”会计师事务所中,除永道外,其它五大即安达信、安永、德勤、毕马威和普华的咨询业务收入均已超过审计收入,其审计、咨询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54、38/39、40/41、40/41、37/40。1996年英国的研究机构“Key Note”在对英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未来发展进行预测时,也认为未来几年传统的会计审计业务虽仍会保持增长(增长率为18.5%),但增长的速度将趋于缓慢,而增长速度最快的将是管理咨询(增长率32.3%)与公司理财(增长率34.1%)等咨询服务业务。 而最近二年的的调查显示,在“四大”中,传统业务收入仅占30%左右,而其他业务收入已远远地稳居上分。

注册会计师在长期提供审计服务的过程中具备了一些自身优势,这为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的拓展提供了可能,因为他们接触的跨行业的机会挺多,各种各样的案例都有机会碰到,而在金融危机环境下,扩大“内需”固然可以解决一部分易于转型客户的订单问题,但大部分企业还是认为在金融危机下,整个大环境一片凄迷,靠 “开源”-增加企业订单,增加收入显得不太现实,因为他们不敢再盲目投资,怕投出去的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故他们对“开源”大部分无太多积极性,抱观望的诸多,反而更希望从 “节流”方面着手,进行治理整顿,降低固定成本。

为什么现阶段“节流”对企业有着生死攸关是重要影响呢?金融危机下,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许多企业的心声是能保本经营,尽量接些订单保留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以求 “寒冰”融化了再东山再起。但是,目前的整体经营环境变化实在太大了: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原先简单地成本加成模式在如此环境下已显得过时很苍白无力了,可是,怎样尽可能的做好一份内部成本分析,再更新一份准确性较高的报价给海外客户呢?这个问题变成了很多客户目前客户管理层的“瓶颈”了,毕竟,经营管理者中“专于算术”、“精于时势”的“全人”还是不多,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脆弱,更需要被人施以援手,帮助他们分析:预计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汇率变动会是怎样?政策的影响,如免抵退税的退税率的变动会有多大?目前这份订单的报价,是接还是不能接?所以用他们自己的话:这个时候有单做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报价不准确,企业越做越亏,如款收不回来,企业死得更快!他们更关注的是订单大幅下滑下的生产能力变动,资金回笼的时效性以及可能性,没有一套从接订单到采购到生产到发货到收款跟踪环环相扣的内控体系,企业随时会陷入瘫痪状态,所以,在这种时刻,他们更希望专业人士的介入,帮他们“把脉”,分析内部问题,共渡难关!而这些,是时代附予我们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责任。

金融危机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本人觉得,对大型跨国公司来说,最有震撼力的是2009 年 1 月 8 日的国税发[2009]2 号文件中正式印发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此法让我国税务机关在转让定价、资本弱化、一般反避税和受控外国公司等领域进行特别纳税调整构建了法规基础,但对大型跨国集团来说,面对我国政府出台的此份切实可行的国际反避税法,怎么及时准备好同期资料,及时对内部集团的定价基制作一次摸底,走在前面,减少不必要的税收滞纳金的损失,是需要我们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鼎力相助的。我们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尽快走出只有“四大”才能做到的阴影,及时应变,争取与“四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尽量争取到需要提供服务的客户群,因为我相信我们本土注册会计师绝对有自己的优势:我们通晓中国的各项法律,我们的服务态度更加贴心,而且,我们将会以比较合理的价格去承接,这对于金融危机下,影响最重的大型企业来说,是很具吸引力的,关键是看我们本土注册会计师的应变能力。

金融危机下,政府为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措施,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在这关键时刻,更应该关注管理咨询业务,为企业第一时间送上最新的财税政策咨询,行业政策的变化与分析,宏观环境的发展与应对,以及针对行业的、地区的优惠政策,对企业提供贴身的建议,尽量帮助企业通晓内外行情,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让企业增加自身的免疫能力,因为“雪中送碳”远比“锦上添花”更能深得人心。

以上是金融危机下宏观方面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在非鉴证业务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微观方面,该怎样更有效地帮企业节流呢?我认为我们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做的二件事是:

1、以我们的专业水准,真正帮助所服务的客户群“量体裁衣”地内控升级,让其建立健全并运行有效,因为忙的时候大家都忙于低下头来做事情,现在“闲时”倒可以对内部经营管理作一次“透视”,用心来挖掘经营管理之中的小问题大问题,查漏补缺,对“继往”进行检讨,以便更好的展望未来。

2、真正分析所服务的客户群的行业特征,运营模式,为更多遭遇“寒流”袭击的客户提供最贴心的管理咨询服务―最新财税政策的提供,帮助其理解消化,对号入座地看有无可以对得上号的优惠政策、资金扶助,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降低运营成本,便是最好的节流方式,以及分析企业现阶段运营中存在的误区。

综上分析,金融危机下,特定的经济环境给我们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了特殊的机遇,我们该怎样把握机会,以求在逆境中更好地发展,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呢?我觉得我们更需要增强自身素质,分析总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虚心向企业人员学习,随时收集、关注最新资讯,并在内控分析方面多下功夫。

本人有过一段从企业会计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再到企业会计最后又重新回到审计岗位的职业经历,在此搬出来,只是想说明:不管用什么样的途径,我们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都需分析、整理一套“内部控制”的思路,此经对我们专业人才将会受用一生,对我们的客户也会经久具有吸引力。记得我刚出“道”时,不知天高地厚,以为会做全盘账,每月会出几张会计报表便是会计人员的最高境界,考完会计师便进了会计师事务所,才发现面对各行各业的客户群的咨询,我自己太“小儿科”!连“转厂业务”都没法诠释,又怎么样让客户信服啊!于是痛下决心要潜心向学再回企业去修炼,这一去去了三年多,还好,我很幸运,此次前去的是一个内控很健全的跨国公司,让我明白了会计不仅公意味着做账,更重要的是跳出来看账,信息分析,对比,寻找数据波动下的隐含信息,那便是审计的高度-每月出完报表,我们便是着手做数据分析:分部门、分个人的成本费用项目需本月实际数、本月预测数、本年实际数、本年预测数,上年同期数据的指标分析,资产负债每个明细项目的分析,对现金需求的分析,对废品、损耗的分析,对单位产品用水用电用气的分析,数据出来后,就象电脑疾病论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目了然。问题出来,奖罚分明,因为绩效工资制,谁不紧张啊!于是,各部门会自动经常一起坐下来分析、总结、检讨,如此运作,内控得以有效循环,健康发展,会计信息质量自然无需质疑!经过这三年多的锻炼再回会计师事务所,我发现,这段经历让我如虎添翼,终身受用,因为我懂得了内控设计,懂事了ERP系统-计算机信息在会计、审计系统中的运用,所以,这使得现阶段我服务的客户基本是有增无减,他们看重的是我的附加的增值服务-审计时通过分析财务数据,给他们一份内控的论断,再给他们一些适当的改善“处方”,他们自是感激!因为,发表四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每个注册会计师都会,但真正能走进去,提供贴心的内控建议,让他们及时发现运营中的重大问题的,却还不多。

在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多年,我已听到了许多骇人听闻的内控“失控”状态下企业遭遇的惨剧,最近刚接触到的,是一家内资有限公司成立了四年,会计报表从来未经审计,他们会计人员分工不明确,出纳兼管银行印鉴章与报税,所以每次买支票时她便帮自己买一本,每月她会去银行打印对账单,但她会将真正地藏起来而自己打印一份给会计做账,四年来提走了企业近四百万元人民币的现金,让各股东愁云惨淡,他们总结出的是:赚再多钱都不够填内控“失控”的洞!以后该多多与你们专业人士沟通,从会计原理学起!

最近,我还听说了一个由于财务与关务内控脱节而倒致企业濒临倒闭的事例:2008年7月开始,出口收汇核销要求延期核销需在外汇局网站上备案,而在免抵退系统中退税流程中暂不参考“单证收齐”则黄单没收齐的信息,而该客户财务负责免抵退及正常报税工作,退税款还能如期退回企业,关务负责外管局的出口收汇核销,对延期不报备政策的后果也没深虑,各行其是,但出口退税政策的基本要求没变,还是自出口之日起180日内收回核销款才是退税的条件,否则要视同内销补税,退回的税款需再退库,该企业半年来有近2000万的出口收入,照此数据计算,内销需补税金额有100多万,退税需退库金额有几十万,本来就是一个严冬中摇摇欲坠的企业了,一下子去哪儿筹集如此天文数字的税款啊,现在对于他们只有坐以待毙的份了,出现这种事,真叫人痛心啊!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管理咨询业务的增长对审计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上。因为管理咨询的收入高,同时受到客户的欢迎,因此注册会计师很是看重管理咨询业务,有的甚至把提供审计服务仅仅当作是争取或维持客户管理咨询业务的一个工具。因此,很多人开始担心,注册会计师在拓展服务领域的同时,能否还象过去一样保持超然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美国证交会(SEC)曾于去年准备出台新的有关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规定,拟禁止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对同一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这一规定受到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SEC不应采取行政手段干预注册会计师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服务结构调整,这不仅对客户不利,更有碍于注册会计师行业通过开拓富有盈利潜力的领域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今年年初,迫于美国注册会计师界的压力,SEC在最后出台的独立性规定修改稿中做了很大让步,放弃了对注册会计师向审计客户提供管理咨询业务的禁令,但这并不表明SEC已彻底放弃了他们的立场,从一开始他们的强硬立场看,他们目前的妥协可能只是暂时的,可能是目前尚未找到对注册会计师下达禁令的最充分理由,或者是时机不成熟。尽管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咨询业务所占比重尚小,事务所的业务仍然以法定审计业务为主,而且通过近年的脱钩改制,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得以较大改善,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问题似乎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但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迅速发展,咨询业务也必将占有重要分量,许多国外问题很难说不会很快成为国内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也很有必要关注独立性问题的国际动态,并加以研究。

会计行业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油气田企业 安全生产费用 提取 使用

一、管理会计在保险行业的应用现状

(一)保险行业中战略管理会计务必以精算内控为基础

在保险公司的管理的各个过程中精算部门都有涉及,新产品设计产生伊始,从积累的数据中企业相应的精算部门都会进行费率的准确整理制定,随后对产品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风险的大小,从而计提相应的准备金,一般情况下,企业中的风险一般都是由计算部门来测量和解决的。在保险公司中计算的内部控制系统一般分为宏观的环境分析,产品设计,资产和负债评估,风险评估、偿付能力、资金监控等。

(二)管理会计在保险公司环节中的应用

保险公司会根据目前公司所处的内外额度环境进行提炼和分析,从而给公司制定出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保险公司会从核心竞争力、顾客的价值、资源的规划几个相关的部分,对市场进行预测以及保险种类的规划、销售的重心、核保、以及理赔等过程进行层层的分析,这样的话,可以更加及时了解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问题,另外保险公司动态的财务管理将会更好地促进公司的资金的流转,让公司的的资金流量的运营效率更高。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引起了理论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来,可以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管理会计的实践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

(三)相关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保险公司建立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依据巴塞尔协议的方式,制定出多种评估方式,对相应的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其中的差距,通过分析,选出符合公司发展的内部评价系统。

二、管理会计在保险行业中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外部原因

第一,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我国很多的企业经营者的头脑里扎根的是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这就使得管理者的决策依然受宏观经济决策的影响,忽视管理会计对于真实的市场信息的引导作用。第二,我国法律的影响。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定的相对较晚,因此还有很多的不足,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还是在摸索中前进,所以经济领域的控制方面还比较薄弱,另外执法者的执法力度不足,这就会让市场经济的发展处在一个不平等、不灵敏的环境中,而这恰恰是管理会计能够获得正确市场信息的必备条件。最后是固定思维模式的问题。会计和领导者决策相对独立,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同时在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使得很多的管理者难以做到公平合理,这就大大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实施和推广。

(二)企业内部原因

企业内部管理者的素质差异也对管理会计的普遍应用有着很大的影响,管理者把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结合的同时,也就是把会计和管理结合起来,不过大部分企业家不能够做到这一要求。在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另外一个使用者就是企业的会计人员,由于他们职业能力有限,往往使得做出来的市场信息夹杂了许多人为的干扰,可能造成信息失去参考价值。另外,会计电算化的限制也使得管理会计人力和财力的需求增加,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这就说明公司缺少合适的会计统计软件。综上所述,这些问题都会限制管理会计在保险行业中的发展。

(三)管理会计本身的缺陷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自身的约束,管理会计的本身也会有很多自身的缺陷和问题,具体的表现是所研究模型比较理论化、信息获取的严重滞后性以及研究领域的狭隘性。比如管理者要对未来一个月的发展情况做出预测就要参考本月的市场信息数据,通过数据信息对下个月的公司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做出规划。如果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在管理者需要的时间内无法提供,这种信息的滞后性将会对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造成巨大影响。

三、管理会计在保险行业中的发展研究

管理会计的应用使得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从而把过去独立的财务会计账务的处理变成了公司决策者进行管理公司的一个依据,进而能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

(一)组建预算科目体系

管理会计在保险公司的应用中能够更好地建立预算,可以合理地提供成本费用的相关信息。所以,一方面要做好相应的成本会计管理的工作,建立一套符合公司发展战略要求的对外的一套会计报表科目,这样就更加细化了管理会计的科目体系,从而使得公司的成本中心体系更加完整,可以和公司对外的数据保持一致性。另一方面,公司也要对费用预算做好规划,让各个分公司的费用的预算有一个特定的模式,完善费用预算,并将每次的费用做好明确的规定。

(二)归口管理部门统筹安排归口费用预算

公司可以依据费用属性和管理要求的不同,将费用划分为归口和部门两个费用,归口费用就是通过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从而使多个部门受益的费用,归口部门就是统一管理这个费用的部门。而对于部门费用则是一个或者多个部门通过分别的管理,使得管理的本部门的收益或者公司的整体得到受益的费用。比如招待费用等,就是多个部门分别管理的本部门受益的一个费用。

(三)保险公司的准备金的计提

保险公司都是会对于风险计提一定金额的准备金来应对风险,所以它作为保险公司的所有负债中最多的一项负债,不仅仅对公司的负债和偿还能力,而且还对公司的税收方面、红利方面和损益方面等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计提准备金是保险公司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对于非寿险的公司来说,值得考虑的是平衡准备金的情况,虽然我国对于这个准备金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目前在有些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就是这个准备金。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监督管理模式主要也是借鉴欧洲的模式,所以这项平衡准备金的建立对于我国的保险公司也具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在国际偿付能力委员会的准备金工作组的解释下,平衡准备金一般都是在巨大灾害发生的时候才会被使用。笔者认为平衡准备金对于评价内部的管理具有很大的用途,应该作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会计的内容,计提平衡准备金发生的概率都很小,但对于赔付很大的险种,比如地震、洪灾、爆炸等事件,对于平衡准备金的计提,一方面是公司的经营风险的真实反映,另一方面又可以体现公司的赔付能力。

(四)管理会计中资产和负债的匹配

管理会计在与保险公司的结合发展中,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需要匹配。保险公司中的原材料,固定资产等占公司资产的比重很小,但各式各样的长短期的债权股权等投资类占公司资产的很大一部分,保险公司为了能够确保及时赔付客户,维护公众的信心,对于传统的观念更加偏重于负债的管理,但是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金融产品种类增多,保险公司的投资选择也越来越多,所以投资的收益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一部分美国的保险公司在保费收入和赔案赔付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公司仍然可以正常运行,这其中投资的收益就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大部分寿险产品被运用到了投资,因此近些年来,资产和负债的匹配管理模式就从银行界就被引用到了保险界,管理会计对于保险公司的管理作用也越来越大。

通过保险产品的组合来使得资产和负债得到匹配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也就成了重要的内容,对于国内非寿险的产品,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和利率的不确定性,但是利率和投资经常会与宏观的经济环境等不确定因素有很大的影响,为了降低此类风险,提高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对保险产品进行组合来实现,就保险公司不同的险种来说,保险公司具有很好的运作空间。保险公司会依据盈利的状况把有效的利差返回到保单的保额里面去,这样的话就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投资组合类的保险产品可以让客户相互享受到投资收益的同时也承担投资的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期根据资产负债的需要开发新的保险产品,避免将保险风险归集到某一种的产品上去,从而使得公司的系统风险下降。

公司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时,目前管理会计中的权责发生制对于确认与计量保险公司业务来说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权责发生制指的是理论上的资金的运作形式,从权责发生制情况下的资产负债表看出,它并不能够准确反映出公司资产的流动性。从一方面来说,权责发生制的负债项中各种准备金占比例很大的是精算的负债,但它其实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负债,不过它对于公司的现金的流出有很大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看,对应与未满期责任的准备金部分的负债将会以投资的方式存在,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而我国的保险法规定保险资金只能投资于国债和金融债券、投资基金等,所以保险公司的资金还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的。

(五)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与公司成本控制相结合

在保险公司的经营过程中,保险公司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这需要公司业务、财务、理赔、精算等部门的共同发力,提前规划和安排好计划和预算。快速发展的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把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之下,只有公司成本降低,销售额加大后才能够稳定公司的经营基础,从而促进公司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管理会计更倾向于保险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组织的体制和结构以及面对的市场环境具有依附性。所以,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管理会计的发展产生作用。管理会计为了适应经济组织内部的管理和发展需要逐步形成,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供企业管理者需要的数据资料。管理会计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公司的管理人员更好地决策和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这个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伴随着我国的深化改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管理会计在保险行业的运用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形成符合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一套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从而能够适应我国的保险行业经济管理模式,使管理会计和保险企业的结合更加地紧密,管理会计和保险企业的结合,将会对我国保险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律.精算教育的新发展――精算内控制度[J].精算通讯,2001(6).

[2]刘运国.论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J].当代财经,2002(4).

[3]李红漫.保险业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商业保险,2003(2).

[4]D・法尼(著),张庆洪、陆新等(译).保险企业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2-11.

[5]杨公遂,孙.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山东社会科学,2010(11).

会计行业的发展范文7

关键词: 证券市场 CPA 需求

中国证券市场是在我国经济改革初次高潮到来之际诞生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而将企业推向市场,让企业自行解决其融资问题而产生的。可以说,它是在计划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而在西方,则是在纯市场经济的发展下,融资渠道的拓宽而产生的。证券市场产生后就有了向广大投资者公布公司信息的需求,于是产生了对公司信息进行鉴证的注册会计师。由于证券市场的起源不同也就导致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非市场选择的结果,而只是国家的强制性规定而已。它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很多不同。

一、证券市场的起源所导致CPA行业起源的不同

企业最早起源于英国的探险活动。当时企业是非持续经营的,它的资金来源一般是一些贵族投入,在探险活动开始时,就约定好其收益和风险。在探险结束后,就会将所获得的盈利按当初约定的比例瓜分。1720年,"南海公司"事件产生了第一位民间审计职业者。在此之后,英国政府颁布法令抑制了股份公司的发展。在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从手工业向大工业发展,产业的规模扩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这促使了股份公司的重新兴起①。在初期,主要通过银行这种中介机构。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仅有银行就难以承担这种中介任务。于是,产生了可以直接融资的证券市场。在证券市场里,筹资者在市场上直接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有价证券,许以较高的回报,获取自己需要的资金;出资者购买这种有价证券来获得更高的报酬。证券市场的产生,提高了资金的流通速度,相应的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效率,更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它是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自然演进而来的。股份公司导致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和债权人不可能接触经营的各个方面,因此产生对外部力量来了解经营情况的需求,于是针对上市公司信息鉴证的外部审计应运而生。当时,尽管股东拥有获取准确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权利,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著名公司并没有全部发行年度报告书,只说明了企业的概况,而没有揭示财务信息,只公布了资产负债表,而没有发行利润表。1929年纽约证券市场的价格暴跌,揭开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的序幕。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美国政府意识到了正确可靠的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于是产生了一系列法律来要求任何一家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必须正常、准确和及时地向公众披露融资信息,其中有两个尤其重要的法律。其一为1933年颁布的《证券法》,它控制所有新证券的发行,另一为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由这一法律产生了联邦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SEC得到授权修改1933年的条例,并将之延伸到规范那些已经发行并已交易的证券。法律要求发行公司必须由一家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他们进行年度审计等方面。法律使会计职业成为了独立的裁判员。

而在中国为了配合改革开放,财政部1979年10月在上海进行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试点,并于1980年12月颁布《关于设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以此,我国正式恢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在这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的范围仅限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及少量的内资企业。90年代初,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融资的问题,成立了上交所和深交所,证券市场蓬勃发展,国家也规定了申请上市的公司和已经上市的公司要提供由注册会计师审核过的会计报表。到了1998年底,财政部又明文规定国有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由注册会计师审计之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恢复以及20多年的发展,可以看出,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恢复以及初期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市场中各类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而是政府;不是出于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关系,而是出自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需要。

二、中外CPA行业所表现出的一些不同

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恢复、发展表现出一些与西方发达国家(在这里,我们主要指美国)很大的不同:

(一) 政府部门是注册会计师职业服务的最大需求者,而在美国则为广大的股民、机构投资者以及管理当局

1、业务与服务对象的不同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的还是法定业务,如验资、年检等,其中验资、年检服务于工商部门,外汇年检服务于外汇管理部门,而1999年开始实行的国有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等服务则直接服务于企业的主管部门,我国最大的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尽管目前作为大股东的政府也需要信息,但是国有股和法人股都是不流通的,因此他们就不会向普通股民一样关注会计信息。

同时,在中国,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管理层的任命更多的是一种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管理者只需要花精力应付好上级领导,而无需接受市场评价和对企业经营好坏负责;另一方面,大部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持股比例非常低。据统计,我国1997年底在上海和深圳上市并了1997年度报告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其高层管理人员平均持股比例仅为0.0448%,其中14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平均持股为0,706家公司中持股为0的高层管理人员占所有高层管理人员总数的34.27%。持股比例过低不能形成对管理者的有效激励,也无法显示出与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②。因此,他们也不会关注公司的会计信息,信息对他们的工薪不产生影响。

在美国等私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事务所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非法定业务,如管理咨询等。会计师主要是为各个利益相关者服务,如债权人,股民,机构投资者,银行等等。

对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里,对经理人员的报酬激励也是多种多样的,除薪金、奖金之外,还有股权、股票期权等形式。工资与薪金是经理人员的基本报酬,与企业经营绩效无关,是一种稳定、有保障的收入。奖金则一般与企业经营绩效直接挂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股权是对公司制企业经营者的一种报酬激励,与奖金一样,将经理人员的报酬与经营绩效挂钩。那么,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就会比较关注公司的会计信息。他们对准则制订机构的游说就反映了会计信息对他们是有影响的。

2、服务质量的不同

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作为一种产品,究竟谁是用户,与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关系,若市场需要高档次优质产品,生产者就会向优秀方向发展;若用户需要处理品,生产者就会向假冒伪劣方向发展。由于市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需求者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可能需要事务所的服务就是欺骗股东,即他们需要假冒伪劣产品。

对于国有企业的股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而言,它们不可能向私人企业的股东那样关心每一特定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鉴证质量。评价国有企业的标准,除了其经营业绩外,还有其他非经营因素,如社会责任的完成甚至人际关系等。对于国有企业最大的债权人的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制之前,由于承接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对企业的会计报表不甚关注,它的贷款业务不是主要考虑到经营情况和偿还能力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经济政治目标和官员的主观意愿。商业化之后的四大银行可能会因此而关注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在我国大部分的贷款都属于抵押、担保借款,对于信用贷款开展的较少的情况下,银行对会计报表以及报表质量的关注程度是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还值得怀疑③。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其上市之初,由于上市资格的有限,各地政府部门、主管机关都会想尽办法对公司进行"包装"使其达到上市要求。既然是包装,他们肯定不愿意事务所出具真实的报表而是经过一些修饰的报表。在上市后,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股票为非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他们都不希望股价的下跌,而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一旦公布,就会出现他们不想看到的结果,故他们也不想要真实的报表。上市几年后,为了继续从股市上获得资金,又为了达到国家的要求,在自身经营业绩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这样的话,他们不希望因为真实的会计信息而导致公司股价下跌,故他们会对事务所施加一定压力(如更换事务所、压低审计费用等)以此获得他们所想要的会计信息。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在国内,对不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更强烈。既然如此,事务所肯定会按此需求而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在国外,则不一样。

在国外,证券市场相对而言更完善一些,而且各种法规也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出具经过认真审计过的报表。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左右在金融市场上出现了投资机构。基金会、保险公司、抚恤基金会、投资公司和类似机构都成了拥有巨额投资基金的大型企业。这些投机机构都拥有精明能干的管理者和巨额投资资金。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获利。这些机构投资者都需要会计信息来了解、分析他们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他们有要得到真实信息的要求,同时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资金供应者,公司也必须对他们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另一方面,同时存在的财务分析师会对报表进行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师起到了一个制衡的作用。

3、收费的不同

在我国,审计收费还是采取政府指导价,由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授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指定行业的审计收费标准,以指导事务所的收费行为。在1999年12月22号的2255号文件《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中第六条(三)规定:对检验、鉴定、公证、仲裁收费等少数具有行业和技术垄断的中介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而美国采取的则是市场调节价,发挥了市场在会计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二)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会计信息不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而在美国,会计信息直接影响着股票价格的升跌

在我国,由于股市发展时间较短,很不完善,如今的股票市场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干预。从证券市场作为重要的资源配置场所对国民经济运行有直接影响的意义上讲,政府的干预有一定道理,有时甚至是必须的。但敢于应该是有限度的,不能违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扭曲证券市场的内在机制。中国的股票市场现今基本上还属于"政策市"和"消息市"。同时,市场主体,即市场双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行为不规范。上市公司只把股票市场当作筹集长期资金的场所,股票市场并未达到其制约上市公司,实现"两权分离"、优化资本和人才配置的功能。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方面中小投资者并不关心公司的真实价值,而更热衷于去相信庄家的举动、更相信小道消息,以此进行跟风炒作,获取股票买卖差价(如ST股票的一个又一个涨停版)。另一方面,某些机构投资大户在炒作股票的同时,还利用自己的信息有时和资金实力操纵股票市场,进行内幕交易,破坏股票市场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基本原则,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在中国还不存在真正的机构投资者,有的只是和上市公司勾结起来炒作股票的庄家。

而在美国,大众投资者一般都是在机构投资者行动后开始买卖,以此影响股价的高低。机构投资者则非常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Zeff论证讲"会计信息是有经济后果"的,原因就在于此。会计信息在股市上能起到一种信号作用,人们根据公司的情况来作出相应的买入或卖出的决策,以此带动股票价格的变动。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既然需求者不要求高质量的报表,事务所何必费老大力气去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还得不到大家的满意呢?

因此,我认为我国要从源头上改变这种情况,如果大家都要求真实的会计报表,我相信中国的注册会计师有能力来提供真实的报表。高质量的需求必定会带来高质量的服务。

三、几点思考

(一)推进企业的改革,形成真正的委托关系

如果企业的主管部门真正将会计报表中反映的信息作为评价、任免企业管理者的重要依据之一,就不会轻易选择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而不考虑其服务质量。同时,对于监管机构而言,一旦发现有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数据的情况,要追究公司主要经营管理者的责任,其次要追究公司监事会和董事会的责任,加大处罚力度,使中国证监会颁布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

(二)银行真正以报表的信息来作为是否贷款的依据

随着四大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加速,我们认为银行为了减少呆帐、坏帐,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会计信息的依赖。在今年的2月5-7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及其后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2年工作会议上作出了一些重大的决策。在几天的会议中,最重要的是,首次明确承认了银行是企业。这就意味着国有银行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为"拉动内需"服务的政策性贷款将会大大减少,也意味着银行今后产生政策性不良贷款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④。作为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银行将会认真对待它的贷款业务,提高对要求贷款公司的会计报表信息的需求。一旦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建立起来,会计师事务所就必然要提高自己的执业质量,否则就有可能失去市场最后导致停业。

(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要改革

国有与法人股票不上市所造成的股市功能性缺陷,产生多重负面效应。从股民来说,只关心自己的"权利"(分红配股等等)或者投机收益,而不关心甚至干脆放弃自己作为股东的监督权力;从国家来说,代表国家行使监督权的政府部门,只关注国有资产是否流失,而不太重视和关注上市公司的资产的增值。因此,减少国有非流通股的数量,让在市场中流通的股票来决定其价格是很重要的。同时,对于国有股的减持,确定减持的适当的价格以及适当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真正的机构投资者,形成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

在我国的投资主体中,个人投资者一直占绝对多数,机构投资者比重很小,致使流通股的持有显得非常分散。而在股份制度成熟的证券市场上,都是机构投资者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如美国机构投资者已经持有50%以上的上市股票,日本的机构投资者也占据主导的地位。机构投资者由于其在股市的控股比例的提高,他们不可能用传统的抛售股票的办法来保护起资本的价值,因为他们所持有的大量股份不可能在不引起股价大跌的情况下顺利抛出。这样,机构投资者就转而采取一种积极干预的方法,向董事会施加压力,迫使董事会对经营不善公司的经营战略和关键人事做出新的安排,以确保公司的健康发展⑤。这些说明,机构投资者能比中小投资者更关心公司的经营绩效,也更关注公司的信息质量。

在国际证券市场上,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互助投资基金是最重要的三大机构投资者。对于中国而言,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社保基金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允许进入证券市场的比例也将越来越高。目前,太平洋保险公司已经获准将入市资金比例由5%提升至15%,扩大投资证券市场比例,加快保险基金入市步伐⑥。这无疑是保险基金寻求投资出路、实现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促进股市的发育和成熟,促进其有效运行。

(五)国家加大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提倡真实的会计报表

对于中国的投资者而言,投资渠道相对于国外而言窄很多。既然提供不了更多的渠道,国家有义务保护在证券市场上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参考资料:

1、文硕,《审计发展史》,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

2、"国有股减持"课题组,《国有股减持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改革》2001年第4期

3、陈武朝 郑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需求的特点及其影响的探讨》,《审计研究》2001年第1期

4、李利明,《当银行成为企业》,《经济观察报》2002年2月25日

会计行业的发展范文8

关键词: 证券市场 CPA 需求

中国证券市场是在我国经济改革初次高潮到来之际诞生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而将企业推向市场,让企业自行解决其融资而产生的。可以说,它是在计划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而在西方,则是在纯市场经济的发展下,融资渠道的拓宽而产生的。证券市场产生后就有了向广大投资者公布公司信息的需求,于是产生了对公司信息进行鉴证的注册会计师。由于证券市场的起源不同也就导致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非市场选择的结果,而只是国家的强制性规定而已。它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很多不同。

一、证券市场的起源所导致CPA行业起源的不同

企业最早起源于英国的探险活动。当时企业是非持续经营的,它的资金来源一般是一些贵族投入,在探险活动开始时,就约定好其收益和风险。在探险结束后,就会将所获得的盈利按当初约定的比例瓜分。1720年,"南海公司"事件产生了第一位民间审计职业者。在此之后,英国政府颁布法令抑制了股份公司的发展。在革命后,世界经济从手工业向大工业发展,产业的规模扩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这促使了股份公司的重新兴起①。在初期,主要通过银行这种中介机构。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仅有银行就难以承担这种中介任务。于是,产生了可以直接融资的证券市场。在证券市场里,筹资者在市场上直接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有价证券,许以较高的回报,获取自己需要的资金;出资者购买这种有价证券来获得更高的报酬。证券市场的产生,提高了资金的流通速度,相应的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效率,更利于财富的创造。它是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自然演进而来的。股份公司导致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和债权人不可能接触经营的各个方面,因此产生对外部力量来了解经营情况的需求,于是针对上市公司信息鉴证的外部审计应运而生。当时,尽管股东拥有获取准确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权利,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著名公司并没有全部发行年度报告书,只说明了企业的概况,而没有揭示财务信息,只公布了资产负债表,而没有发行利润表。1929年纽约证券市场的价格暴跌,揭开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的序幕。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美国政府意识到了正确可靠的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于是产生了一系列来要求任何一家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必须正常、准确和及时地向公众披露融资信息,其中有两个尤其重要的法律。其一为1933年颁布的《证券法》,它控制所有新证券的发行,另一为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由这一法律产生了联邦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SEC得到授权修改1933年的条例,并将之延伸到规范那些已经发行并已交易的证券。法律要求发行公司必须由一家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他们进行年度审计等方面。法律使会计职业成为了独立的裁判员。

而在中国为了配合改革开放,财政部1979年10月在上海进行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试点,并于1980年12月颁布《关于设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以此,我国正式恢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在这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的范围仅限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及少量的内资企业。90年代初,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融资的问题,成立了上交所和深交所,证券市场蓬勃发展,国家也规定了申请上市的公司和已经上市的公司要提供由注册会计师审核过的会计报表。到了1998年底,财政部又明文规定国有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由注册会计师审计之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恢复以及20多年的发展,可以看出,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恢复以及初期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市场中各类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而是政府;不是出于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关系,而是出自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需要。

二、中外CPA行业所表现出的一些不同

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了我国注册师行业的恢复、表现出一些与西方发达国家(在这里,我们主要指美国)很大的不同:

(一) 政府部门是注册会计师职业服务的最大需求者,而在美国则为广大的股民、机构投资者以及管理当局

1、业务与服务对象的不同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的还是法定业务,如验资、年检等,其中验资、年检服务于工商部门,外汇年检服务于外汇管理部门,而1999年开始实行的国有会计报表的审计等服务则直接服务于企业的主管部门,我国最大的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尽管目前作为大股东的政府也需要信息,但是国有股和法人股都是不流通的,因此他们就不会向普通股民一样关注会计信息。

同时,在,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管理层的任命更多的是一种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管理者只需要花精力应付好上级领导,而无需接受市场评价和对企业经营好坏负责;另一方面,大部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持股比例非常低。据统计,我国1997年底在上海和深圳上市并了1997年度报告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其高层管理人员平均持股比例仅为0.0448%,其中14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平均持股为0,706家公司中持股为0的高层管理人员占所有高层管理人员总数的34.27%。持股比例过低不能形成对管理者的有效激励,也无法显示出与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②。因此,他们也不会关注公司的会计信息,信息对他们的工薪不产生。

在美国等私有制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事务所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非法定业务,如管理咨询等。会计师主要是为各个利益相关者服务,如债权人,股民,机构投资者,银行等等。

对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里,对经理人员的报酬激励也是多种多样的,除薪金、奖金之外,还有股权、股票期权等形式。工资与薪金是经理人员的基本报酬,与企业经营绩效无关,是一种稳定、有保障的收入。奖金则一般与企业经营绩效直接挂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股权是对公司制企业经营者的一种报酬激励,与奖金一样,将经理人员的报酬与经营绩效挂钩。那么,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就会比较关注公司的会计信息。他们对准则制订机构的游说就反映了会计信息对他们是有影响的。

2、服务质量的不同

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作为一种产品,究竟谁是用户,与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关系,若市场需要高档次优质产品,生产者就会向优秀方向发展;若用户需要处理品,生产者就会向假冒伪劣方向发展。由于市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需求者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可能需要事务所的服务就是欺骗股东,即他们需要假冒伪劣产品。

对于国有企业的股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而言,它们不可能向私人企业的股东那样关心每一特定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鉴证质量。评价国有企业的标准,除了其经营业绩外,还有其他非经营因素,如责任的完成甚至人际关系等。对于国有企业最大的债权人的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制之前,由于承接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对企业的会计报表不甚关注,它的贷款业务不是主要考虑到经营情况和偿还能力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经济目标和官员的主观意愿。商业化之后的四大银行可能会因此而关注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在我国大部分的贷款都属于抵押、担保借款,对于信用贷款开展的较少的情况下,银行对会计报表以及报表质量的关注程度是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还值得怀疑③。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其上市之初,由于上市资格的有限,各地政府部门、主管机关都会想尽办法对公司进行"包装"使其达到上市要求。既然是包装,他们肯定不愿意事务所出具真实的报表而是经过一些修饰的报表。在上市后,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股票为非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他们都不希望股价的下跌,而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一旦公布,就会出现他们不想看到的结果,故他们也不想要真实的报表。上市几年后,为了继续从股市上获得资金,又为了达到国家的要求,在自身经营业绩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这样的话,他们不希望因为真实的会计信息而导致公司股价下跌,故他们会对事务所施加一定压力(如更换事务所、压低审计费用等)以此获得他们所想要的会计信息。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在国内,对不真实信息的需求更强烈。既然如此,事务所肯定会按此需求而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在国外,则不一样。

在国外,证券市场相对而言更完善一些,而且各种法规也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出具经过认真审计过的报表。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左右在市场上出现了投资机构。基金会、保险公司、抚恤基金会、投资公司和类似机构都成了拥有巨额投资基金的大型。这些投机机构都拥有精明能干的管理者和巨额投资资金。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获利。这些机构投资者都需要会计信息来了解、他们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他们有要得到真实信息的要求,同时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资金供应者,公司也必须对他们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另一方面,同时存在的财务分析师会对报表进行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师起到了一个制衡的作用。

3、收费的不同

在我国,审计收费还是采取政府指导价,由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授权注册会计师协会指定行业的审计收费标准,以指导事务所的收费行为。在1999年12月22号的2255号文件《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中第六条(三)规定:对检验、鉴定、公证、仲裁收费等少数具有行业和技术垄断的中介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而美国采取的则是市场调节价,发挥了市场在会计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二)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会计信息不他们的投资决策,而在美国,会计信息直接影响着股票价格的升跌

在我国,由于股市时间较短,很不完善,如今的股票市场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干预。从证券市场作为重要的资源配置场所对国民运行有直接影响的意义上讲,政府的干预有一定道理,有时甚至是必须的。但敢于应该是有限度的,不能违背市场经济的一般和扭曲证券市场的内在机制。中国的股票市场现今基本上还属于"政策市"和"消息市"。同时,市场主体,即市场双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行为不规范。上市公司只把股票市场当作筹集长期资金的场所,股票市场并未达到其制约上市公司,实现"两权分离"、优化资本和人才配置的功能。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方面中小投资者并不关心公司的真实价值,而更热衷于去相信庄家的举动、更相信小道消息,以此进行跟风炒作,获取股票买卖差价(如ST股票的一个又一个涨停版)。另一方面,某些机构投资大户在炒作股票的同时,还利用自己的信息有时和资金实力操纵股票市场,进行内幕交易,破坏股票市场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基本原则,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在中国还不存在真正的机构投资者,有的只是和上市公司勾结起来炒作股票的庄家。

而在美国,大众投资者一般都是在机构投资者行动后开始买卖,以此影响股价的高低。机构投资者则非常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Zeff论证讲"会计信息是有经济后果"的,原因就在于此。会计信息在股市上能起到一种信号作用,人们根据公司的情况来作出相应的买入或卖出的决策,以此带动股票价格的变动。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既然需求者不要求高质量的报表,事务所何必费老大力气去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还得不到大家的满意呢?

因此,我认为我国要从源头上改变这种情况,如果大家都要求真实的会计报表,我相信中国的注册会计师有能力来提供真实的报表。高质量的需求必定会带来高质量的服务。

三、几点思考

(一)推进企业的改革,形成真正的委托关系

如果企业的主管部门真正将会计报表中反映的信息作为评价、任免企业管理者的重要依据之一,就不会轻易选择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而不考虑其服务质量。同时,对于监管机构而言,一旦发现有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数据的情况,要追究公司主要经营管理者的责任,其次要追究公司监事会和董事会的责任,加大处罚力度,使中国证监会颁布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

(二)银行真正以报表的信息来作为是否贷款的依据

随着四大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加速,我们认为银行为了减少呆帐、坏帐,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信息的依赖。在今年的2月5-7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其后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2年工作会议上作出了一些重大的决策。在几天的会议中,最重要的是,首次明确承认了银行是。这就意味着国有银行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为"拉动内需"服务的政策性贷款将会大大减少,也意味着银行今后产生政策性不良贷款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④。作为真正的金融企业,银行将会认真对待它的贷款业务,提高对要求贷款公司的会计报表信息的需求。一旦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建立起来,会计师事务所就必然要提高自己的执业质量,否则就有可能失去市场最后导致停业。

(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要改革

国有与法人股票不上市所造成的股市功能性缺陷,产生多重负面效应。从股民来说,只关心自己的"权利"(分红配股等等)或者投机收益,而不关心甚至干脆放弃自己作为股东的监督权力;从国家来说,代表国家行使监督权的政府部门,只关注国有资产是否流失,而不太重视和关注上市公司的资产的增值。因此,减少国有非流通股的数量,让在市场中流通的股票来决定其价格是很重要的。同时,对于国有股的减持,确定减持的适当的价格以及适当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真正的机构投资者,形成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

在我国的投资主体中,个人投资者一直占绝对多数,机构投资者比重很小,致使流通股的持有显得非常分散。而在股份制度成熟的证券市场上,都是机构投资者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如美国机构投资者已经持有50%以上的上市股票,日本的机构投资者也占据主导的地位。机构投资者由于其在股市的控股比例的提高,他们不可能用传统的抛售股票的办法来保护起资本的价值,因为他们所持有的大量股份不可能在不引起股价大跌的情况下顺利抛出。这样,机构投资者就转而采取一种积极干预的,向董事会施加压力,迫使董事会对经营不善公司的经营战略和关键人事做出新的安排,以确保公司的健康⑤。这些说明,机构投资者能比中小投资者更关心公司的经营绩效,也更关注公司的信息质量。

在国际证券市场上,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互助投资基金是最重要的三大机构投资者。对于而言,随着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社保基金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允许进入证券市场的比例也将越来越高。,太平洋保险公司已经获准将入市资金比例由5%提升至15%,扩大投资证券市场比例,加快保险基金入市步伐⑥。这无疑是保险基金寻求投资出路、实现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促进股市的发育和成熟,促进其有效运行。

(五)国家加大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提倡真实的会计报表

对于中国的投资者而言,投资渠道相对于国外而言窄很多。既然提供不了更多的渠道,国家有义务保护在证券市场上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资料:

1、文硕,《审计发展史》,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

2、"国有股减持"课题组,《国有股减持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改革》2001年第4期

3、陈武朝 郑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需求的特点及其的探讨》,《审计》2001年第1期

4、李利明,《当银行成为企业》,《观察报》2002年2月25日

会计行业的发展范文9

    一、新业务需求市场分析

    (一)企业需求分析

    1.国际化需求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集团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趋势将更加明显。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迫切需要注册会计师行业为其提供海外市场分析、并购重组及海外投融资方案设计、国际化营销及管理战略等高附加值服务。

    2.信息需求

    信息具有价值和成本两个特征。生产、营销、财务曾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三大支柱,然而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也逐渐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甚至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信息是有价值的,企业界已达成共识。经济环境变化迅速,信息也是瞬息万变。能否跟上信息变化的步伐,对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非常关键。决策者信息的获取是存在信息成本的,而注册会计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获取相关信息相对容易。因此,企业对注册会计师信息需求业务大幅增加。

    3.融资服务需求

    融资难是我国经济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并引起了一定社会问题,如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的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依靠自身努力打通融资渠道,如构建诚信机制、融资方案设计等。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借助会计师事务所搭起信用体系桥梁,打好融资基石。企业也可以借助注册会计师的专业优势为其合理设计融资方案,实现融资综合成本最小化。

    4.税务服务需求

    税收也是影响企业投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税收政策也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如我国于2012年在部分地区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我国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配套实施诸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特殊区域,诸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云南“桥头堡”建设等税收优惠区域。有志于投资特殊区域的投资者对税务咨询、纳税筹划、税务外包等业务需求极大。

    5.会计与财务外包需求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主流观点,也被大多数企业采纳。许多企业选择了自己擅长的产品业务,而将会计、财务等业务进行外包,进而实现共赢。中注协为支持该业务发展,专门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探索在新形势下,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加强合作,从而实现共赢。我国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不断扩容、升级,会计、财务外包需求将进一步增强。

    6.内部审计外部化需求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监督企业管理、财务等制度的执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效果及财务信息质量。而现实存在的情况是:企业内部审计或多或少会受到内部干扰,影响其独立性,甚至出现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作舞弊,共同应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情况。内部审计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因此,将企业内部审计外包,也是企业自身为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的明智选择。

    (二)政府需求分析

    1.政府审计外部化

    当前,政府职能正在由“管理”向“服务”创新转变。这要求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服务领域,向社会事务管理不断延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和完善基金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通知》等的,要求医疗机构、高校、基金会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其财务报表,完善相关报表审计制度,这些都是政府审计外部化的探索。随着探索效果的凸显,政府审计外部化的范围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2.产权改革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我国经济的一大主题。2012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上,国资委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公众化、市场化,即通过资本市场上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是国有产权改革事业成功的关键。中注协于2011年4月与云南省注协、云南省国资委共同成立了云南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探索注册会计师为国有企业提供内控体系建设和执行效果评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境外投资管理、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执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业务。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将对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产生极大需求。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服务

    我国区域经济规划可谓遍地开花,目前是深圳等经济特区、上海浦东等新区、云南桥头堡等沿边开放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并存,各地方还有自己规划的经济区。经济区域划定之后,如何规划,如何组织,如何建设,建设过程的配套服务如何开展等都是各大经济区面临的挑战。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区的建设将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更加宽广的业务拓展空间。

    4.监管机制的完善

    监管制度是市场正常运行的保障机制,但是并非监管制度越多,市场运行得就越好,监管制度应兼顾效率。我国存在多头监管制度,不同监管机构的具体要求也不同,如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就存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其运行监管,国资委对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监管,国税局与地税局对其税收分头监管等。而事实上这些监管之间存在许多共通之处,比如都需要依据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独立性特征与其专业性强的优势可以接受不同监管部门的共同委托,兼顾各自需求开展业务,实现其各自目标,从而实现监管制度的联动效应。

    二、新业务供给市场分析

    (一)供给动因分析

    1.获取竞争优势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8026家会计师事务所(含分所)。审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审计边际贡献不断降低,尤其是随着21世纪审计诉讼的不断出现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审计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局面难以维持。因此注册会计师行业有必要借鉴国际事务所的经验,积极拓展新业务,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2.风险管理

    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诸多风险,能否开发出新客户存在风险,客户自身风险也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执业过程中存在风险,执业后还面临诉讼风险等。因此风险管理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永恒主题。投资学理论告诉我们: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展的不同业务对其自身而言也是一种投资,也可以采用业务多元化进行风险组合来降低其风险。尤其是当前审计业务边际利润降低的情况下,如何拓展新业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风险管理的关键。

    3.优化人才结构

    在现代经济背景下,传统的审计业务对注册会计师能力的要求也早已超出的财务、会计、审计等知识领域,已经涉足到计算机、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因此,注册会计师拓展工程审计、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网域鉴证等业务一方面是会计师事务所增收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注册会计师自身适应当前业务的需要,更是注册会计师行业优化人才结构的需要。

    4.做强做大注册会计师行业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正在大力实施做强做大战略、国际准则趋同、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新业务拓展等五大战略。这五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做强做大是核心,准则趋同是前提,人才培养是基础,信息化建设是配套,新业务拓展是具体实现方式。而新业务拓展又严重依赖于整个行业的做强做大,依赖于人才、信息化、准则趋同等,五者关联度十分高。

    (二)供给能力分析——基于SWOT分析

    市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存在大量需求,注册会计师行业对拓展新业务又有强大的内在动力。注册会计师行业能否适应市场需求提供相关服务,其自身能力是关键。

    1.优势(Strengths)

    (1)良好信誉和质量保证。注册会计师享有独立、客观、公正和良好执业行为等社会声誉。注册会计师取得执业资格具有严格的条件,尤其是200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后,实行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的实施,我国新审计准则的出台,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已经形成了以职业道德守则为核心,以业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为主体,以后续教育为补充的完整体系,从而保证了服务的高质量。

    (2)相对稳定的市场。由于客户转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约束和中注协将年报审计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其重点监管对象两方面原因,会计师事务所客源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相对稳定。市场的稳定性又加深了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客户的经营方式、业务流程、发展战略等的了解,由此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也使得其拓展新业务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得以提高。非审计服务的提供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更加深入了解企业的风险领域,更好地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同时可以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声誉资本投资,进一步开拓新业务市场。

    (3)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实力增强。前百强事务所业务收入的连续增长,且高端收入事务所比重呈上升趋势。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9.39亿元,增幅为4.8%;2010年在此基础上增长了24.93亿元,增幅为12.1%。其中2010年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事务所数量为38家,比2009年增加了4家;业务收入超过5千万元的事务数量也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0家,达到67家。特别地,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即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达到10.4亿元。

    与此同时注册会计师人数增多,人均业务收入也持续增加。2010年前百家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总人数在2009年23124人的基础上增加了1844人,发展为24968人,增幅为8%;而人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3%。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实力增强,为新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劣势(Weaknesses)

    (1)缺乏新业务准则、指南。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够受到社会的认可,与我国权威的审计准则是分不开的。新审计准则不仅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进行了规范,而且使得实务工作更具有操作性。如针对现在企业扩张的现实背景,专门制定了企业集团审计准则用以指导对控制关系比较复杂的母子公司、总分公司的业务审计,从而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而目前新业务方面的准则却很少,使得注册会计师拓展新业务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规范的新业务工作底稿、业务操作指南、报告标准,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注册会计师开展新业务。

    (2)内部治理存在缺陷。特殊普通合伙制组织形式是其他几种组织形式的综合创新,在强调注册会计师无限责任的同时,又主张区分注册会计师本身是否存在过错、过失的责任,区别对待有过错与无过错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责任,充分体现了“人合、事合”的统一。然而,我国事务所采用此种组织形式的比重较小,大多选择有限责任制,弱化了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降低了风险责任对执业行为的高度制约。

    3.机会(Opportunities)

    (1)政策支持力度大。我国自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战略实施以来,作为配套措施的新业务拓展战略也得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医疗机构、高等学校、基金会报表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推行。尤其是2010年中注协将新业务拓展战略上升为行业战略之后,出台了许多与之配套的政策,如新业务拓展网站建设、会计服务基地建设、新业务指导目录等。

    (2)强大的智力支撑。我国从1991年开始为选拔优秀人才而实行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制度,至2011年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20次注册会计师考试,并且报考人数与合格人数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为配合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中注协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人才培养战略。目前正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以国家会计学院为依托,培养会计、审计领军人才;通过中外合作项目联合培养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通过高校会计学CPA专业方向项目培养CPA行业后备人才。这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新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3)社会宣传力度大。中注协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加大了宣传和经验交流力度。中注协以“新业务拓展网页”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网上服务平台”为主阵地,加大对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工作成果宣传推介力度;以举行新业务拓展论坛为平台,加强交流。如中注协2011年组织完成新业务拓展有奖征文评选和刊发工作,编辑出版《新业务拓展战略:政策、理论与实践》特刊,成功举办2012年首届“京交会”会计服务系列活动展,加大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推介力度。

    (4)行业信息化战略启动。2010年中注协将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战略上升为行业战略。2011年2月,行业信息化战略正式启动。2011年12月,中注协出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信息化战略的启动和实施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新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4.威胁(Threats)

    (1)独立性威胁。我国于2010年7月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 职业道德守则》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做了相关规定,其中《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1号——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第三章规定:“第十条,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和审阅业务以及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从实质上和形式上保持独立性,不得因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其客观性。第十一条,会计师事务所在承办审计和审阅业务以及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从整体层面和具体业务层面采取措施,以保持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的独立性。”这些规定对保持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新形势下,非审计业务类型多,具体业务对独立性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因此过于粗糙的独立性规定在新业务拓展过程中运用有一定的难度。

    (2)行业竞争激烈。由于我国加入WTO与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持续趋同两方面原因,越来越多国际会计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国际会计公司在资金实力、高端人才、执业能力、公关能力、品牌效应等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无法与四大匹敌,临着巨大冲击和竞争压力。

    通过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SWOT分析(见表3)发现,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有着自身优势和良好机会。在政府与行业协会支持下,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新业务战略的实施将会有实质性的突破。

    

    三、会计师事务所新业务拓展方向建议

    (一)深化、延伸传统鉴证业务

    鉴证业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定业务,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鉴证业务的关键是如何拓展、深化该项业务。我国审计体系由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三个有机部分构成。随着我国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政府审计业务倾向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来执行。目前已在医疗、教育事业单位试点,将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领域延伸到行政事业单位。注册会计师行业应主动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如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评价、企业破产及重组过程中的评估、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战略咨询等。同时,为提高企业的管理,内部审计外包业务也成为大型企业的选择。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借此机遇,大力拓展原属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

    (二)创新税务服务

    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大力拓展涉税服务。通过成功的涉税服务,反过来可以促进审计等业务的拓展。随着我国企业跨境投资的推进,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熟悉投资国的法律、政策,而这些都具有动态特征。能否跟上法律、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投融资、税收等方面政策的变化,对于企业海外投资的成败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事务所提供国际投资、税收咨询、筹划等服务成为服务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三)充实管理咨询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企业面对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其高层次的管理咨询需求日益增多。注册会计师可以持续跟进企业,针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提供不同的服务。在企业开业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为企业承办开业事宜,如工商、税务登记、涉及企业内部控制等;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为企业承办提供综合秘书服务、内部控制评价、投融资方案设计、会计财务外包服务、业绩评价等管理咨询业务;在企业重组改制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并购对象,设计并购重组方案等管理咨询业务;在企业破产、清算和结业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为企业提供破产管理人业务。

    (四)参与区域经济规划服务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十八章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紧密结合国家对区域结构调整方向重点,拓展战略咨询、产业规划、专业鉴证支持服务,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及其重点产业布局,提供专业服务支持。

    (五)完善其他专业服务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对城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不断推进,城中村改造以及开发区征地拆迁等的开展,使注册会计师拓展城市、开发区拆迁补助审计,维护城中村村民、开发区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为可能。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建设,以及国家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不断完善,居民投资规模将会增大,借此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拓展个人理财规划业务。

    四、完善新业务拓展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新业务需求与供给桥梁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行业协会优势,充分搜集并及时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战略、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信息;另一方面,要提供各种政策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增强拓展新业务的供给能力,如通过组织相关培训,包括业务技能、信息化手段、国际经验等,以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保证新业务质量。

    (二)完善新业务执业标准

    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新业务,大多数属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应的标准指导,因此中注协应当组织新业务拓展方面的课题研究并及时总结探索阶段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新业务遇到的问题,特别是会计服务基地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以便尽快出台相关业务的业务约定书、业务执行规范、业务工作底稿、报告等标准以更好地指导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

    (三)完善监管制度

会计行业的发展范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发展对策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s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computer of contemporary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he abbreviation in accounting work, it is to use computer to replace artificial record keeping, and partly replace the human brain complete to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alysis, forecast, decision-making.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ccounting wor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 and work efficiency, better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accounting.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n the popularity of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bring convenience to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quick and efficient work force type at the same time, no doubt, also increases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Of course, everything is not perfect, we only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ization, set up a clear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implementation, strict oper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practical to implementation,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of th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system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for enterprise's management to provide accurate and timely decision inform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enterprise value goal. Set up a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system for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proble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来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2.会计无纸化存在的问题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均记录于纸张之上,这些数据若被修改,则容易辨别出修改的痕迹;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k狗音乐对数据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样就很难辨别是否是业务记录的“原件”。因此,确保这些电子数据是原始数据,是无纸信息系统的关键。

3.电子数据的审核和确认

在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多数会计还保持着传统的凭证审核和编制方式。K我音乐盒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原始数据经审核和确认后,就可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而由这些记账凭证直接生成的账簿和报表都是派生性的数据。所以账簿和报表的正确性、真实性完全取决于审核和确认的电子数据。

4.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安全问题

现有的会计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阶段普遍存在重功能轻安全的现象,以致软件投入运行后暴露诸多隐患,如数据库呈开放状态、易于打开等。这类现象和问题目前尚未得到彻底改变。

5.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问题

(1)不少企业的各级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中药材天地网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手段,是会计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2)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目前企业管理都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上,要改变形成的习惯方式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二、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解决方案

1、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策随着企业会计工作的变化,及时研究内部监控新方法,建立一套适合电算化要求的会计内控机制非常必要。上述内部控制现状,就其产生的原因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这就要求从内外两方面加强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2、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设计、执行的,缺乏高素质的人员,任何控制制度措施的效用都将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企业必须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学习,使计算机操作水平上档次,同时注重管理者管理风格、企业文化意识等精神层面的软控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3、业务程序标准化,严把会计核算控制质量关会计核算控制是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内容。会计核算结果是会计预测、决策、分析的基础。必须保证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规范性、真实性。原始凭证经过审查,在录入处理前一切经济业务处理必须经过相应的权级审批,简明、准确、完整地填制与录入。不正确的业务更正与删除,待解报单的处理等都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充分保证计算机账务处理不错不乱。无论是静态审核,还是动态审核,都要仔细核对输出的账务凭证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一致。会计数据输出必须进行严格审核并签章,认真做好会计数据日备份和月末备份,并坚持双重备份制度。从核算环节把关,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做到数据真实、完整和安全,业务处理合法、有效。会计核算控制是防范和化解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4、控制与会计是不可分割的。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建立较为健全的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组织、程序、手段的总称,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则是随着IT技术特别是以Interent为代表的技术的和应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现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企业授权与执行、审计线索、会计信息安全、内部控制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才能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经济信息,更好地实现其管理和决策的职能;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才能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及管理人员素质;才能利于审计及其他部门开展工作,推动现代审计的发展;才能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增强各种信息输出和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可靠性;才能使诸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得以贯彻执行;也才能确保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各单位经济活动能够正常、安全、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会计行业的发展范文11

关键词:企业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分离;必要性;对策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产业结构革新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税收体系、会计行业职能、财政制度、税收法律法规的深化改革与规范化发展,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二者之间的工作职能、工作性质愈发明朗可辨。我国对会计行业以及财政部门的分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分离不仅符合时展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管理质量,对我国税收、财政、企业的发展均有重要推动作用。

1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概述

企业税收会计是基于财务会计全面发展与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得以形成与发展的一门全新会计学科内容。企业税收会计,主要是指通过利用会计学基础理论与主要方式,在基于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会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会计学方法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资金流动过程中关于企业涉及税收活动,包括纳税申报、税款计算、缴纳税收行为的监督与综合性、全面性、规范性、协调性、系统性管理的会计学科[1]。由此可见,企业税收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基础核心项目,对企业管理、经济规划、投资预测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百度百科中,对企业财务会计内涵的解释则为:以为与企业经济效益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人员与机构(投资人、债务人、政府财政与税务等有关机构)提供企业财务实际发展情况以及企业经济运营能力等与经济、财务有关的信息为主要目标,从而对企业已完成的资金活动进行全面、准确、系统核算与监督的专业性经济管理活动[2].

2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重要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领域的全面发展,以及税收立法制度的细化,我国企业税收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企业税收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对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体系的发展,以及行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有关资料与实际会计工作发展现状,对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2.1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是我国会计体制深化改革的客观需求

在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环境中,我国会计行业以及财务税收律法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取得了优化发展。会计在企业发展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越发明确,且实施更为灵活多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财务会计与税法的目标,产生了差异性,与此同时会计行业管理与运行事项更具有针对性、独立性和客观性[3]。在此发展趋势下,将企业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实行有效分离,有助于企业财务会计迎合现阶段会计行业发展趋势,符合会计学发展规律,推动会计改革深化发展。

2.2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是我国税收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会计行业深化改革的同时,我国财务税收相关法律制度与税收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与细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财务管理与国民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了助力,为企业税收收入的强化、税务缴纳行为的规范以及纳税人税务会计监督与核算的稳定提供了执行标准。而传统的财税一体化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则无法准确性、全面性满足企业税征的各项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资金流动的回转与优化。而企业财税分离则有助于推动企业税务会计依法、准确、合理、科学的核算,避免企业出现缴纳税收的争议、纳税行为的违法与纳税资金的浪费等现象,与此同时,对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并进一步推动我国税收制度深化改革的实行。

2.3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是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基于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发展空间逐渐加大,外资企业的引进与投入日渐增多,并在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为迎合社会经济体系的发展需求,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促进我国税收与国际发展要求的接轨,并有效保障企业利益与我国经济权益,构建良好的贸易发展环境,避免企业国际避税行为的产生,建立完善而独立的税务会计已成为社会经济体系发展的必然需求,对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2.4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是企业管理优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企业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资金流动与运行所产生会计信息的有效核算与监督管理,企业财务会计的开展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从而提升企业运营与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然而,企业财税一体化发展时,企业会计无法在基于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税收的要求上提供会计信息,其会计信息存在一定的倾向性,不利于企业管理的优化发展[4]。这就需要将企业税务会计从企业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使企业会计项目活动得到明确开展,为企业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各项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提供可行性,从而保障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科学与优化发展。

2.5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是会计学科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财税会计分离一直是我国会计行业与财政部门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原则、会计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税收机制的系统化发展,税收会计已实现从财务会计中的分离,并逐渐形成了独立且完善的会计体系,成为一门新兴的专业会计学科分支[5]。税务会计将财务会计的基本需求以及财政税收相关准则与法律实现有效的融合,由此可见,企业财税会计的分离,是企业行业与财政税收优化发展以及会计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展的选择。

2.6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是企业信息管理质量提升的必然趋势

企业财务会计是在基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已完成资金运行的核算与监督,其目的在于为企业投资人、债务人提供会计信息需求。在基于我国经济体系的转型发展、经济政策的完善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下,我国税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建设,在我国经济市场中,出现了多种经济并存的情况。在此发展环境中,如若依旧执行财税一体化会计模式,则会计人员将无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全面、连贯、准确、科学的核算与监督,从而导致会计信息无法准确、客观、真实反映企业运营情况[6]。因此,要想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企业应实行财税会计的科学分离,实现企业自主化管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明确性、客观性与真实准确性,为企业投资管理以及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提供便利。

3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对策分析

3.1建立健全企业税务会计机制

要想实现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真正分离,需在税收法律与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税务会计机制,实现企业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构建,形成专业化税务会计模式。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应有效借鉴发展优秀国家的相关经验,制定出迎合时展需求与国际标准的税务会计制度与税务会计模式;政府有关部门应基于经济市场实际情况,明确经济职能,通过采用一定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对市场经济与企业投资行为进行调控,用以保障企业会计工作的深化发展,实现企业财税会计的科学分离。

3.2加强高素质、高职能会计人才的培养

人力资源是保证企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高素质、高职能会计人才是保障企业实现财税分离的重要影响因素。道德素质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优秀的税务会计人员,有利于提升企业税务会计质量与水平,推动企业税务会计独立、全面、完善发展。对此,可通过再教育、企业培训、高校培训、自我教育等形式与方法来转变税务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强化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促进税务会计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3.3促进税务制度的深化改革

税务制度的深化改革对推动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当今企业竞争激烈、企业管理工艺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对企业所得税制进行改革,实现企业各项所得税税收的融合发展,构建统一的缴纳税收制度;对企业流转税制进行改革,实现流转税制的一体化发展,推动企业增值税的优化建设;对行为税、目的税、财产税等各项资源税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改革,实现资源税的规范化、科学化征收[7]。其次,我国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并规范税收征税行为,从而为税务会计提供有力支持。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经济需求,建立多元化税收管理制度,从而保障企业税务管理优化运行,推动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

4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是我国会计领域与财政部门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现代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领域的不断完善、会计学科规模化与系统化发展以及我国税收制度的细化,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已成为时展的必然需求,是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企业结构优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会计领域与税收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确企业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的重要性,对其分离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雨佳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贾曦,廖彩霞.国企税务会计筹划及管理工作的问题研究——以重庆珠华光缆公司为例[J].中国商贸,2014(32).

[2]郏伟伟.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与协调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02).

[3]赖新英.探究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与企业税收[J].经济研究导刊,2016(21).

[4]吴其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与协调路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3(23).

[5]邓志勇,朱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系统性评价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3(05).

会计行业的发展范文12

[关键词] 企业管理;设计管理;会展设计

一、前言

会展业从19世纪中叶英国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正日益成为全球信息交流、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技术进步、旅游观光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并成为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热点。随着会展经济的迅猛发展,会展行业也越来越细分化,衍生出众多新兴行业,会展设计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如今,会展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会展经济和会展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展设计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会展设计的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随着国际性会展活动的不断举办,以及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观念的改变,会展设计的概念、对象、思维方式和设计手段也都相应的发生着变化和发展。但是,会展设计行业的发展却极为缓慢、不成熟,并已经成为制约会展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据分析,我国会展设计行业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行业发展前景光明,但企业经营现状惨淡

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目前,全国每年举办的各类会展数超过1200个,是改革开放前20几年内国内会展数量总和的10倍。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蓬勃发展的会展业又给会展设计行业带来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据调查至今国内都没有几家成功的、上规模的会展设计企业。而且,较活跃的会展设计企业基本上都是近几年才涌现出来的新兴力量,以前活跃在会展设计舞台上的“著名”企业已经寥寥无几,不是已经转行就是处在倒闭、利润微薄的惨淡经营状态下。

2.社会对行业认识不足,行业内部竞争恶劣、市场混乱

在国内,会展设计虽然被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但仅被认为是一种包装、展示或宣传所进行的辅助性工作。一般参展企业并没有把会展设计当成关系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认识不足、投资不足的现象,不能发挥会展设计应该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多数设计企业对自身的定位不够准确,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特色的设计与服务风格。为了生存经常自贬身价,同样的项目报价从几十万到几千不等,甚至存在设计不要钱,只赚搭建费的悲壮之举。不正当的经营行为导致行业内部竞争恶劣、市场混乱。

3.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

会展设计行业由于行业的特点,导致一般企业的企业主、经营人、甚至是创作总监、制作总监都是同一人。因此,一旦企业人数超过个人控制管理能力后就会出现企业效率降低、质量下降、客户流失等一系列问题。据调查,以个人为核心和品牌的、有效的会展设计企业最好的人数为10人以内,不超20人。这种企业更像是一个团队、一个作坊,永远与规模化、企业化搭不上边。同时,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导致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市场微小的波动,都能给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4.企业管理模式不健全

我国会展设计行业至今没有形成一套专门的、科学的、规范的、可复制的、流程性的有效管理模式。普遍存在人才配置不合理,部门之间缺少沟通、流程混乱,成本控制薄弱等问题。企业主为了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毫无节制地增加设计师的工作强度和时间、减少员工福利、满足客户无理要求、偷工减料、甚至不愿意给设计者署名权。从而导致从业者与企业主之间矛盾激化、从业者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工作热情减弱、创意枯竭。整个企业处于疲惫不堪、丧失企业文化、信誉、核心竞争力的恶性循环状态中。

5.行业人才匮乏

会展设计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社会本身没有专业人才储备,而相关的教育培训又跟不上。现有的行业人才主要是从平面广告设计师、室内装潢和展示设计师、软件设计师等渠道转型而来。因此,不仅是高级设计人才稀少,就是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人才也不多。据调查,目前全国会展从业人员约有100多万人,从事经营策划、设计、管理的人员约15万人以上,其中会展设计人员不足1%。业内人士预测,我国今后3年内会展市场需要的会展设计人员将达200万人以上。会展设计专业人才的匮乏也已成为制约我国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

6.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水平下降,行业地位下滑

“当天接案、连夜创作、天亮投标、连续攻关”的现象在行业里屡见不鲜。从业者完全处于一种机械化的工作状态中,从“脑力劳动”变为“体力劳动”,根本谈不上创意、品质和责任心。同时,由于企业的不当管理,导致从业者感觉工作不稳定、没有前途,个人作坊增多,职业道德下降,也失去了上进心和从业的欲望。会展设计行业是服务性的第三产业,核心生产力是人。当其根源出现问题的时候,势必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下降,地位下滑。

7.行业机制不规范,政府支持力度小

目前,中国会展业尚未制定专门针对会展设计公司的竞争机制、评价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等。这是导致会展设计行业发展缓慢、不健康的微观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政府对会展设计公司的扶持政策不到位,社会准入机制不完善、市场运作不规范、政策和法规不健全等原因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在我国要促进会展设计行业快速、稳步、健康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以不确定、不连续的经营环境为前提;注重监控企业外部环境变化;重视企业整体性综合管理、战略管理;追求企业长期生存、发展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会展设计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战略要素包括产品与市场领域、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4个方面。战略过程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三个相互联系、循环反复、不断完善的环节。

2.建设企业文化与品牌

会展设计企业的文化与品牌是和企业取费标准、核心竞争力、市场受尊重程度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包含企业的经营理念建设、价值体系建设、历史传统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企业精神的最高境界和集中体现。企业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 ,是一种承诺,是信誉积累的长期过程。品牌就是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就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竞争力。企业品牌的建设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规划 、品牌形象、品牌扩张等过程。建设必须以诚信为基础、产品质量和产品特色为核心,才能培育消费者的信誉认知度,企业的产品才有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3.加快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建设

中国加入wto后,国外会展设计公司大举进入国内市场。我国会展设计公司想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快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建设。按照会展设计行业的行业特点,我们不可能走传统的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路线。但是,可以实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组建集团,实现资本扩张,扩大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借鉴国外成功的路线一般为两种,一种为联盟制,一种为联合制。联盟制是由若干家独立的公司统一在同一个品牌下,实现品牌、形象、价格体系的统一。联盟企业一般不在同一城市经营,甚至可以分布在全球,但是共同分摊建设成本,自负盈亏。联盟企业个体规模一般较小,但是经过联盟之后就成为了一个跨地域的大公司。联合制的企业成员一般在同一城市经营,但是从事不同的工作领域。比如一个展示设计团队、一个平面设计团队、一个搭建工程团队、一个礼仪服务团队组织在一起,使用共同的品牌、办公场地等基础设施。联合企业也共同分摊品牌成本、经营成本,以统一的公司形象面对市场。

4.设计人员参与管理,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

会展设计行业一环扣一环。从接到项目开始,流程一般为:首先,设计人员和客户沟通,开始设计工作;其次,设计人员与工程制作人员、材料员沟通设计意图与要求,开始搭建工作,并全程控制施工时间和质量;再次,监督工程符合国家安全和消防要求、展馆和组展方要求;最后,协调工程管理人员、组办人员、馆方人员、特别是客户,使项目能够持续地掌握在本企业手中。每个环节都缺少不了设计人员,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参与管理。并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一种秩序、习惯和方法,促使它有利于设计人员的管理工作和生活。

5.加快、加强行业人才培养

会展设计行业人才属于综合性人才。不但需要美术和材料学等基础,设计和施工等专业技能,协调和管理等综合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加快和加强会展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学校系统教育和社会辅助教育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学校教育一般较为系统和全面化。但是教育过于理论化、缺少实战训练,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投入有效的工作。因此,在学校教育时间段内进行课程改革,插入社会辅助教育,增强实战训练,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另外,学校教育短则需要3-4年的时间,长则需要5-6年的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有关部门应及时组织和举办针对现有会展设计从业人员的短期专业培训班和讲座,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加快他们成为行业专业人才。

6.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倡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会展设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从学校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例如开设职业道德、礼仪和沟通等教育课程。在进入社会后仍需要不间断的提高,例如通过再培训、良性竞争等人才管理手段。在培养和提高过程中,注重团队的合作精神。促使从业人员放开思想、共同进步,并通过团队知名度效应,提升设计者个人价值,提高行业服务水平。会展设计业属于第三产业,关键在于人、在于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水平的提高,势必会促使行业地位的升高。

7.成立相关行业协会,加强政府支持

行业协会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行业自律;加强企业间的关系协调、信息传递;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秩序;实现市场规范化,与国际接轨完善行业服务与管理等。因此,会展设计业应该尽快成立相关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发展。另外,行业的发展光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使行业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结语

除了以上几点外,加快会展设计行业快速、稳定和健康发展需研究的内容还有许多。会展设计是会展产品对外展示最直接的手段,同时也是政府和企业对外形象宣传的平台和窗口。对此行业发展的对策的研究和运用,势必会成为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突破口,并将在今后的会展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陈春花.企业文化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荆雷.设计概论[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