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时间:2024-03-16 08:19:16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手工会计

        1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

        1.1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 经济 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 企业 经济效益。

        1.2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1.3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     

        1.4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都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贮、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     

        1.5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     

        1.6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     

        2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区别  

        2.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权限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初始余额的输入,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数设置到6级以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还设置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2.3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范文2

近年来,无论在教学还是在学术研究领域,人们总是将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相混淆,认为两者是同一概念,没有实质区别,可以替换使用;也有人认为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优于会计电算化,但不知道优在何处,只是在朦胧中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可能会替代会计电算化。笔者认为搞清楚两者的来龙去脉,对两者加以正确的区分,有利于教育教学、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定位甚至学术机构的确切命名。

一、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由来与含义

1979年,计算机应会计工作在我国拉开了序幕,当时人们的认识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学术界并没有提出一个权威性的概念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1981年于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二、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应当看到,没有过去20多年会计电算化所积累的丰硕成果,今天的会计信息化也就无从提出与研究。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没有划定的边界,只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其在会计领域应用深度和范围的不同而在认识上产生了飞跃,两者都以信息技术为特征,所不同的是,由于在不同时代所依托的信息技术迥异而使其各自应用的外延和内涵产生了较大的区别。

(一)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这个阶段的MIS(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产品和概念的提出无不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乎没有用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测技术。

(二)系统地位层次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三)系统目标的区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人们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差异概念。会计电算化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首先强调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改变手工会计的不规范现实,要求会计软件的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按照我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立足于财务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强调会计输出结果的效率和增值性,这种增值效应依赖于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快速搜集、实时传递以及对不同层次数据的深加工。会计信息化的成效依赖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研究。

(四)信息输入的区别。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五)数据处理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批处理方式处理业已发生的数据,而会计信息化使实时处理数据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部门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集成的数据库中,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六)信息输出的区别。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取。随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深入研究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在大型系统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Internet上公布其财务信息。

三、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提出以来,学术领域、教学领域都在同时使用这两个概念,造成的结果是人们疑惑丛生,疑惑之余只能盲从,继续盲从会导致企业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教学概念继续模棱两可、学术机构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向,上述结果最终会影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一)有利于澄清教学中的模糊概念。目前,计算机会计教材比比皆是,名称不一,有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诸多称谓,笔者不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但教学过程的授者是教师,受者是学生,名称和概念过多会导致授受双方无所适从,会使教学缺乏说服力,也会使学术研究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思想,这可能是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参差不齐、内容相左的重要原因。会计信息系统结合了信息论、系统论的思想,吻合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适应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计算机会计教材名称的首选。

(二)有利于企业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1979年我国开始搞计算机会计的试点,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直至1990年国内才推出第一批品牌的会计软件,可以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硬件,找到合适的会计软件已属不易,不存在网络大规模的应用和遍地开花,而且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企业的计算机会计确实是只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徘徊,软件生产厂商开发的会计软件业主要停留在会计电算化上,即能够用软件替代手工完成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工作,阿尼塔・S・霍兰德所谓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手工会计的翻版”即是这个意思。20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大中型、分布式数据库逐步应用于国内信息处理领域;随着F/S(文件/服务器)逐步向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ERP产品推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实力、有能力取得上述技术与服务以后,计算机会计脱离了“信息孤岛”时代,进入了集成财务、生产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的企业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单独地服务于部门需求,会计信息会随着更准确的输入、更深层次的加工、更实时的处理以及满足了更多样的需求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增值服务。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C/S、ERP,所有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信息化程度进行正确定位,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论企业的硬件架构和所选用的软件层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一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可见,会计信息化取代会计电算化已是趋势使然。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范文3

1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由来与含义

1979年,计算机应会计工作在我国拉开 了序幕,当时人们的认识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 用于会计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的工作效 率,学术界并没有提出一个权威性的概念统一 人们的思想认识。1981年于长春召开的“财 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 上,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 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 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 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 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 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 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 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 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 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 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 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 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 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 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 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2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应当看到,没有过去20多年会计电算化 所积累的丰硕成果,今天的会计信息化也就无 从提出与研究。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没 有划定的边界,只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与其在会计领域应用深度和范围的不同而在 认识上产生了飞跃,两者都以信息技术为特 征,所不同的是,由于在不同时代所依托的信 息技术迥异而使其各自应用的外延和内涵产 生了较大的区别.

2.1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

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 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 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 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 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 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 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 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 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 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 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管理信息 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这个阶段的MIS(管理信 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 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产品和概念的提 出无不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 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 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 乎没有用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 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 测技术.

2.2系统地位层次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 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 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 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 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 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2.3系统目标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人们随着信 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 差异概念。会计电算化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 作效率为出发点,首先强调的是会计数据处理 的规范化,改变手工会计的不规范现实,要求 会计软件的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按照我 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立足于财务 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强调会计 输出结果的效率和增值性,这种增值效应依赖 于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快速搜集、实时传递 以及对不同层次数据的深加工。会计信息化的 成效依赖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研究.

2.4信息输入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 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 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 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 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 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 统.

2.5数据处理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批处理方式处理业 已发生的数据,而会计信息化使实时处理数据 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 部门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协同工作,所 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集成的数据 库中,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 的

实时访问,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2.6信息输出的区别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 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 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 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 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 取。随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深入研 究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在大型 系统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 业在Internet上公布其财务信息.

3 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有利于企业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

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1979 年我国开始搞计算机会计的试点,1983年国 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直至1990年 国内才推出第一批品牌的会计软件,可以说到 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 计算机硬件,找到合适的会计软件已属不易, 不存在网络大规模的应用和遍地开花,而且这 十几年的时间里企业的计算机会计确实是只 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徘徊,软件生产厂商开发的 会计软件业主要停留在会计电算化上,即能够 用软件替代手工完成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工 作,阿尼塔。S.霍兰德所谓的“传统会计信息系 统是手工会计的翻版”即是这个意思。20世纪 末本世纪初,随着大中型、分布式数据库逐步 应用于国内信息处理领域;随着F/S(文件/服 务器)逐步向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 器/服务器)体系架构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 ERP产品推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实 力、有能力取得上述技术与服务以后,计算机 会计脱离了“信息孤岛”时代,进入了集成财 务、生产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的 企业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 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单独地服务于部门需 求,会计信息会随着更准确的输入、更深层次 的加工、更实时的处理以及满足了更多样的需 求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增值服务.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比较分析

1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由来与含义

1979年,计算机应会计工作在我国拉开了序幕,当时人们的认识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学术界并没有提出一个权威性的概念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1981年于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2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2.1 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

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这个阶段的mis(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产品和概念的提出无不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乎没有用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测技术。

2.2系统地位层次的区

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2.3 系统目标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人们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差异概念。会计电算化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首先强调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改变手工会计的不规范现实,要求会计软件的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按照我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立足于财务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强调会计输出结果的效率和增值性,这种增值效应依赖于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快速搜集、实时传递以及对不同层次数据的深加工。会计信息化的成效依赖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研究。

2.4信息输入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2.5数据处理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批处理方式处理业已发生的数据,而会计信息化使实时处理数据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部门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集成的数据库中,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2.6信息输出的区别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取。随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深入研究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在大型系统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internet上公布其财务信息。

3 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3.1 有利于澄清教学中的模糊概念

目前,计算机会计教材比比皆是,名称不一,有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诸多称谓,笔者不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但教学过程的授者是教师,受者是学生,名称和概念过多会导致授受双方无所适从,会使教学缺乏说服力,也会使学术研究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思想,这可能是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参差不齐、内容相左的重要原因。会计信息系统结合了信息论、系统论的思想,吻合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适应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计算机会计教材名称的首选。

3.2 有利于企业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

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1979年我国开始搞计算机会计的试点,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直至1990年国内才推出第一批品牌的会计软件,可以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硬件,找到合适的会计软件已属不易,不存在网络大规模的应用和遍地开花,而且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企业的计算机会计确实是只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徘徊,软件生产厂商开发的会计软件业主要停留在会计电算化上,即能够用软件替代手工完成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工作,阿尼塔。s.霍兰德所谓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手工会计的翻版“即是这个意思。20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大中型、分布式数据库逐步应用于国内信息处理领域;随着f/s(文件/服务器)逐步向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erp产品推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实力、有能力取得上述技术与服务以后,计算机会计脱离了“信息孤岛“时代,进入了集成财务、生产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的企业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单独地服务于部门需求,会计信息会随着更准确的输入、更深层次的加工、更实时的处理以及满足了更多样的需求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增值服务。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c/s、erp,所有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信息化程度进行正确定位,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论企业的硬件架构和所选用的软件层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一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可见,会计信息化取代会计电算化已是趋势使然。

3.3有利于学术机构名称和职能的正确定位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社保 基金 管理

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险基金的简称,它的内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五险。社保基金是由单位和个人缴纳、各级政府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管理的专项基金,人们通常把它看作自己的“救命钱、养命钱”。社会保险基金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社会基金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社保基金的完整,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既要严肃纪律,严格执行基金管理法规政策,又要加强基础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凭证完整、记账及时、摘要详细、账目相符,核算准确,报表清晰。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应用财务电算化技术,可以有效的管理好社保基金,防止人为的“跑、冒、滴、漏”。

一、基本情况

目前,淄博市机关事业保险处及各区县机关事业保险经办机构财务均应用了财务电算化技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工完成的对社保基金财务信息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其好处在于:

一是实行财务电算化后,原始会计数据的处理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由于财务软件有禁止修改他人数据资料的功能,避免了实际工作中任意篡改数据的可能性,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是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处理的效率。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经过多方考察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论证,淄博市机关事业保险处申请上了企业网上银行。网上银行的开通方便了财务人员随时掌握基金账户余额、单笔业务的到账情况,方便了银行与单位间的对账工作,减少了人为的出错率,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而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质量,同时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实行财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工作从凭证录入、账务处理到报表制作,完全由计算机完成,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三是能有效提高社保基金监管水平。聘请专业财务编程人员,根据社保财务工作的需要,开发软件将业务核心平台二版与财务软件系统进行了程序对接。经过编程,直接将业务数据转出生成财务数据,不单替换了财务人员频繁录入、计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财务和业务工作中起到了监督与制约的作用。从内部监督的角度讲,财务软件与平台二版的对接,能有效地发现各社保基金的流人流出情况,有效完成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对账,大大提高了社保基金的监管水平。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从我市情况看,在财务电算化上虽然各区县均已应用,但有的区县计算机是混用,这样就很容易泄漏财务数据,降低了财务数据的保密性。另外,部分区县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版本不一,如果安装对接程序,必须要升级或更新版本。个别区县经济状况不是太好,个别社保机构的领导对实行良好的社保基金财务电算化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以为有台计算机就是实现了财务电算化,有的甚至还认为即使使用了更高级的财务软件,也还是记账、算账、报账,况且升级、接程序还要花好多费用,为此投入大量的资金不值得。存在这样的认识,推进社保基金财务电算化完善财务软件系统的难度就增加了。

第二,各保险经办机构财务软件版本不一,不便于财务系统的维护。从当前的情况看,我省金保工程建设取得了大的进展,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也随之成立了信息中心,为全市劳动保障工作搭建起了一个平台,但能支持财务电算化工作的网络系统还没有,市处与各区县保险经办机构间财务业务不能实现共享,即使现在全市各保险经办机构都实行了财务电算化,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还有不足。由于各区县保险经办机构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版本不同,功能和操作上也有差异,不能有效对财务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另外,市处和个别区县虽已经安装使用上了社保财务业务一体化接口系统,但金保工程项目组经常对核心平台数据升级和更新,使得业务和财务数据有时不能有效对接,无法进行数据转换,系统维护不方便。

第三,专职财务人员的配备问题。财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工作,它不仅要求每个财务人员要熟悉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具有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实际情况是,个别区县由于牵扯人员编制和经费的问题,还没有配备专职的财务人员,有的雇用学过电算化会计的I临时工,有的身兼数职同时兼着财务和其他工作,这样带来的问题是责任心不强、创新意识差、工作质量上不去。比如,每月、每季区县要向市处报送财务报表,每次都要催,由于情况各异,各区县报送的方式也各不一样,有的直接送报表,有的发送邮件和传真,汇兑报表时遇到数字不清晰不正确,要一遍遍电话落实,这样很难保证报表报送的及时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因而,缺乏专职、专业的财务人员,成为制约个别经办机构财务电算化发展的障碍。

三、对策与建议

鉴于以上问题,各社保经办机构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

第一,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财务电算化对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应用社保基金财务电算化是一种趋势,是对传统财务工作方式的一种改革,也是适应现代社保基金管理的需要。借助先进的财务电算化技术对社保基金进行管理是明智之举。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范文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具有较大的发展,在当前,会计电算化技术已从先前的记账凭证向电子自动化方面进行发展。有着一套全面的操作系统和流程帮助会计从业工作者更加高效、准确的工作,会计电算化也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会计电算化以有着准确、高效、经济性等显著的特点,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提升经济效益和管理功能,特别是在目前国有企业中更是运用的广泛。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时间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的时间比较晚,相对应的信息技术不够完善和发达,很多功能水平都是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其次,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地域性差异也是特别的大,比如很多发达的地方会计电算化的水平较高,经济区域较差的地方会计电算化的水平相对来说低很多。而后,对于这一问题来说,在当今的企业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例如,外企和国企的计算水平相比一些中小企业要高出一层,为此,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具有非常大的区别。

其次是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不规范和完善,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起步相对来说较晚,因此在电算化软件开发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不足。目前很多市面上的会计功能软件所含有的功能都相差不多,同时还会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用户会提出很多问题,比如信息采集量过小,数据保密性低,功能运用跟不上需求等等问题,这些都最终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

此外,对于这一方面的技术人才,我国是非常急缺的;电算化技术不断的进步将需要相关专业人士可以熟练了解计算机技术,以便其能够更好的使用这一软件系统。然而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接受学习的知识能力比较差,给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瓶颈,进而影响了电算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时,还会很多从业者都熟悉传统的计算方式,不愿意去接受新的操作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不能引起会计人员的关注,从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效果。

三、解决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一)对于会计电算化而言,在我国已经有了将近三十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困境,但同时也获取了一些较好的成绩,首先会计电算化已经在全国各地区、各个行业慢慢开始普及运用了,政府和企业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特别是我国国有企业更是非常重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培训,希望能够通过高效的工作手段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绩。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正视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需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积累优秀的经验,帮助其他同行业更好的发展,争取减少地域及企业之间的差价。从而实现加快各个领域及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争取早日实现高效率的会计工作方式。

(二)目前会计电算化还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不够完善,很多应用软件都是同样的操作功能,对于会计电算化技术而言,它主要借助软件的功能进行运算,为此,在当前的企业中,应加快对会计软件的研究与设计,强化产品的质量问题以及售后的一些服务,进而使其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统一化。为此,我国应加大对资金的投放量,使其具有足够的资金对其进行深入的研发,进而提升该软件的性能。

(三)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栽培,在当前,由于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各行业对一些专业人才需求在不断的提升。为此,我们应加强对一些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而使其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只有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这样在平时工作中才能够更好、更熟练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会计电算化只是一种工作形式发生的变化,但是最终还是需要人去完成工作,所以各个企业想要提升该企业的工作效率最终的重点还是应该加强本企业会计人员的培养。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目前社会發展的必要趋势,也是提升企业财务工作效率的必要手段,目前特别是我国国有企业中已经非常重视相关方面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希望能够不断地完善相关问题进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和会计工作规范化,推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祥.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控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

[2]盛晏.推进中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思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李玉芝.浅谈影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与管理,2006.

[4]李桂媛,迟旭升.基础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范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会计电算化是把当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行业日常工作中的简称。

可以通过计算机代替代手工对账务的建设、记载、计算、报告以及许多可以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的工作。会计电算化最基本的特征是自动化与信息化,可以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劳动,从而自动的实现记账、报账、会计信息统计的分析以及会计报表的生成。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相比,会计电算化具有信息存储量比较大、数据分析能力比较强、运算速度很快、报表制作非常容易的特点,会计电算化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劳动,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是未来会计实物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会计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作用

从形式方面来看,会计电算化职能将之前人工操作的实务工作送交给会计信息系统来完成,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准确度。然而,从实质方面来说,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层面上的自动化,它会造成会计组织结构以及工作人员分工上的变化,促进会计职能方面的转变,推进会计理论与技术方面的发展,使会计工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会计电算化使会计核算的方式、数据存储的方式以及信息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扩大了会计信息领域的范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继而推进了会计理论与技术的进一步改善,促使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总而言之,对会计行业实施电算化,既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劳动,提高会计行业的工作效率,促使会计在职能上发生很大的改变,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了会计人员在管理控制方面的转变,推进会计行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发展,为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过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会计的发展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知识,发展地区不平衡

因为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比较晚,所以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到的是,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不是会计实现发展的目标而是会计实现发展的过程。当前,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很多单位和企业都把会计电算化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很多单位的领导人对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在发展过程中安于现状,没有发展方面的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没有重视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工作,使企业中会计得到的相关信息不能及时准确的传送给上级部门,妨碍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进程。

会计电算化在发展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这些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很明显的体现出来,整理来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企事业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在各个地方发展的程度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其中我国各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很难达到平衡,各地区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导致电算化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作用之一。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企业,电算化发展的效果也比较好,相反地,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和企业,电算化发展的程度也普遍不高。

(二)综合性高素质电算化人才缺乏

会计电算化是最近刚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学科,融合了很多学科的知识,这就为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既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会计学方面的知识,又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当前大多数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都比较低,很多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专业的知识却没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或者具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对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把握的不够扎实,既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会计工作人员比较缺乏,严重的影响了会计行业工作的效率,妨碍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三)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不够健全

许多公司把会计电算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工作效果,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企业只注重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而没有认识到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而档案的安全象征着企业信息的安全,档案管理系统的不完善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分工不够明确,导致档案信息泄露,甚至会被人篡改,给企业的信息安全造成了很大损失。

(四)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和实施,电算化系统的保密性能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会计电算化的口令设置以及对操作人员的分工在工作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对系统的安全性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分别让不同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各有分工,每个人操作的工作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别,重要的是对软件的操作以及管理的权限有着很大的差别,而适当的对权限进行分配能够有效地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当前,很多企业的会计未能依据实际情况对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权限进行适当的分配,各个操作人员在工作内容上存在很多重复,管理权限上也存在很多的重叠,为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很多会计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口令设置的重要意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口令的设置缺乏复杂性,并且没有对口令进行定期的修改和替换,给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能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三、会计电算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政府部门制定优惠政策,加强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认识

政府部门加强对电算化方面的工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和鼓励人们认真学习电算化方面的知识,提高人们对电算化工作的认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处理计算机网络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完善网络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之上,各个企业要加强会计电算化保密方面的系统与定期更新的系统。国家网络安全部门要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不断的优化网络安全的环境,建立国家和企业会计信息方面的保密和维护的系统,国家和企业相互合作使网络犯罪无机可乘。其次,要不断地强化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充分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企事业的工作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大力的进行推广,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投资建设;再次,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会计电算化方面知识的培训让会计工作人员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增加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操作的熟练程度,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信心和积极性。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是要求会计方面的工作人员具有各方面的知识,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首先,企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整体工作需求认真的选择和引进符合企事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人才。其次,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要加强对员工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培训,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学习更多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方面工作的熟练程度,增强会计人员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性;此外,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根据电算化不同岗位的需求分别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做到“因材施教”。增强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交流,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又了解相关计算机操作知识的综合型人才队伍,为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企事业电算化单位要加强对电算化制度的管理,对收集整理过的会计档案建立一个或者多个备份,防止因为各种意外事件导致会计档案信息的丢失。其次,要定期的对保存的信息进行检查,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再次,制定严格的审阅制度,借阅人按照相关的程序获得相关领导人的批准和签字以及自己的签名才能对档案进行阅读。最后,对于电算化操作中的口令要进行定期的修改和更换。

(四)提高对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重视

会计数据方面的信息关乎着企业信息的安全,如果处理的不够恰当就会对企业信息安全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目前,会计行业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很多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威胁着企业信息的安全,企事业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保护系统,加大对内部信息的控制力度,不定时对系统进行安全测试,保障企事业信息的安全。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对于会计行业的发展也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减少会计行业人力劳动,减少生产的成本以及提高会计行业的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企业现代化工作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的电算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加快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现代企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效率,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系统的建设,保障企业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惠俊.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常州联合时装有限公司为例[J].考试周刊,2013(11).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范文8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展的需要。

    一、会计电算化是特区会计改革的需要

    深圳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各方面都要与国际经济渠道对接,仅在经济法规和技术标准上符合国际惯例是不够的,这只考虑到经济活动的静态特性,还必须使特区经济运作速率与国际经济运作速率“同步”,这是现代经济活动的动态特性。当今发达地区的经济信息时效性是以分为标度的,差之分秒,失之亿万。现代经济运作速度达到如此高速境界,是由于采用了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缘故。深圳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必须用信息社会的观念来了解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

    会计是管理经济的一个工具,它本身也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最近,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制度改革,正朝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进行:

    会计改革要与经济特区的经济特点相适应;

    会计改革要与不断深化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会计改革要与经济往来国际化相适应;

    会计改革要逐步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会计改革要运用辩证法,具一定的超前意识。

    这无疑对特区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为满足特区会计改革的需要,就必须采用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的会计电算化技术,来替代落后的手工记帐的会计核算方式,提高微观经济管理水平,跟上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如阿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以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在经济信息管理诸领域中处于领先和核心地位,在整个业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被称之为会计信息系统。它是一个组织处理会计业务,并为人们提供会计信息的实体,它通过收集、加工、存储、传送和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具体说来,会计电算化具有如下功能:

    (一)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就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会计数据在电算化处理过程中始终由计算机控制,数据输出由计算机打印,使会计信息做到了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解决了手工操作中不规范,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

    (二)促进会计人员职能转变

    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由计算机处理,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会计人员从繁杂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不但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以某企业为例,会计核算由计算机处理后,会计人员有了充分时间去做两头的工作,一是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经营的实际,及时组织节约控潜,二是加强经营分析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电算化前后会计人员的岗位和工作内容有了很大变化:

    1.总帐报表岗位改作内部审计岗位。原来在月底,总帐岗位月末结帐、对帐、汇总编表工作忙得团团转,经常要加班,现在这些工作由计算机来做,经验丰富的总帐会计可以改作内部审计工作。

    2.出纳岗位改做内部银行工作。原是两人的出纳岗位——管理现金和银行出纳,电算化后,现金、银行出纳工作由一人来完成,另一出纳改做内部银行工作。

    3.增设责任会计岗位,加强内部控制。过去成本核算岗位是3人,电算化后减为1人。

    另两人搞责任会计,组建起了二级核算、三级管理的责任会计体系。

    4.建立决策会计岗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过去销售及利税核算岗位的2人中,可抽出1人设立决策会计岗位,对市场、生产、销售、资金、成本、利润等在一定的时期内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并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

    5.改变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的职能,扩大其工作范围。电算化后,由计算机完成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以及提取折旧、大修、查询、统计、编制明细表等。该岗位的工作转为技术改造,加强专项工程管理。

    由于会计岗位的重新定岗,原由14人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现只需5人,其余人员把工作重点由会计核算传向现代出管理,即开展预测和参与决策,从而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为企业经营决策起到了参谋助手的作用。

    (三)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核算手段和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变革,它还有利于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引进来,建立预测、决策和管理控制系统,更好地为管理服务。

    会计工作不但要对经济活动有事后核算和分析功能,而且要发展为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这就可利用电子计算机及时处理技术,运用生产过程自控原理,把计划、预算或定额各项数据输入并存储在计算机中,作为标准项。当实际业务发生后,再把实际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自动与计划、预算或定额标准项对比,如有偏离,及时输出信息,对受控系统进行调节,以保证计划、预算或定额的正常实施。为加强预测和决策功能,还可建立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以三库为基础,即在日常核算基础上建立的数据库;把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价值工程、投入产出、回归分析等方法以数学与程序存入计算机,建成方法库;对各项经济业务,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方法库中的方法和数据库中的数据形成各种数学模型,建成模型库。通过数学模型求解,取得各种不同实施方案的预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会计理论研究提出更科学的依据。

    (四)为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就企业而言,50%以上的会计信息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具有涉及面广,辐射和渗透性强的特点。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信息就能及时、准确、适用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力,从而形成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较大和主要的一个子系统,它能完成向企业外部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企业内部起到反映内部经营管理的作用,这为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范文9

【关键词】负荷;变电所;配电箱;编号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05657㎡,地上建筑面积273514㎡,地下建筑面积133261m,主体高度99m。项目组成为:办公楼两座,建筑面积为70841㎡,27 层,标准层高为3.2m;商业综合大楼,建筑面积为201530㎡,11 层,主要为高端商业、餐饮与娱乐等设施组成。建筑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八度;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2.负荷计算

2.1 商业负荷特点

商铺的用电负荷大,中大型商业中心120W/㎡的指标,尤其是餐饮的用电负荷更大,而且不同类型、不同饮食文化背景的餐饮差别也很大;负荷的不确定性大,因为商业地产往往根据市场租户的需求,不断调整商铺的性质,使得负荷总在动态变化之中;目前的规范和技术措施没有对商业项目中不同类别商铺的参数指标进行细化, 工程设计中的负荷计算缺少依据,大多数情况只能靠设计人员凭借以往的工程经验进行计算。

2.2 负荷参数的选择

针对以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负荷计算时,首先与开发商销售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确定各层的业态形式、商铺面积和性质,这是电气负荷计算的基础依据; 其次确定商铺内单位面积参数指标, 也很重要且复杂,因为规范中没有明确的指标可以参考;而且不同城市问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用电指标也不同;便在同一城市,不同区域的消费群体也有差异。因此经过与开发商多次协商最终确定项目的单位负荷指标。

2.3 需要系数的选择

参数确定后,需要进行负荷计算。一般采用需要系数法,计算过程不再赘述。需要探讨的是需要系数的选择,这在各种“规范”及“技术措施”中也没有明确的要求,根据多年的设计体会认为,在配电最末端商铺内户箱或层配电箱计算时Kx一般取1,在各回路干线计算时取0.7~0.8,在变电所各配电变压器计算时Kx取0.4~0.6。

3.变电所设置

根据负荷计算结果, 本工程的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43400kV·A,经与供电公司反复协商,分别在本工程的北、中和南三段设置3 个变电所为三段建筑供电,1 变电所设6 台2500kV·A 变压器承担北段供电;2 变电所设4 台1600kV·A 加6 台2000kV·A 变压器,承担中段的供电,另外还有5 台10kV 高压冷水机组(合计4000kV·A);3 变电所设2 台2000kV·A 加2 台1000kV·A 变压器, 承担南段A、B 两座办公楼供电。本工程配置两处10kV 电源引入点,每处为两路10kV 线路,根据供电公司对10kV 电源容量的规定:每路最大负荷为11000kV·A 左右,两路即为22000kV·A,设计l、3 变电所合用一处10kV 电源进线,总容量为21000kV·A;2 变电所内变压器和10kV 冷水机组共用一处10kV 电源进线,总容量为22400kV·A。在变电所平面布置的设计中,除了满足规范要求以外,还需要考虑高压柜、变压器和低压柜按供电顺序布置,尤其是低压配电柜馈出电缆的走向顺畅,值班人员巡视方便等问题如不认真考虑,会造成施工时电缆交叉多、绕远路、浪费建筑面积以及巡视不方便等问题。

4.较小消防负荷的供配电

在大型商业项目设计中经常会遇到消防用电设备负荷较小且分布较分散,若均由变电所馈出,会使得变电所低压柜馈出很多小电流回路,对断路器分断能力和导体的动、热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本设计中,采用了增加一级配电的方法,即从变电所不同母线段上分别馈出一条消防专用回路,在适当位置设置两台配电柜,再由此配电柜放射式配至末端双电源互投箱,这样既满足了规范对专用供电回路的要求,又避免在变电所级馈出许多小电流回路。

由于商业地产项目房间用途的不确定性,在选择断路器和导体时必须考虑一定的裕量以满足调整造成的负荷变化。根据这一特点,在设计中较多地使用了插接母线供电,既可以满足大载流量的要求,又使供配电灵活性加大,在每层竖井中均预留备用插接箱,以便在变化时,可根据上下层负荷的变化,进行调整。例如:某竖井一段母线负责1~3 层供电,当1 层由于变化容量增大,而3 层容量减小时,就可使用1 层的备用插接箱把3 层富裕的容量配给1 层使用。在变电所这级配电中,选择断路器时要选整定值可调整的断路器, 以便在末端负荷变化时调整整定值;在母线和互感器的选择上一般按断路器框架值来选。

5.层配电箱的设置

根据各层防火分区的划分, 分别在各层编号为A~K 竖井内设置层照明配电箱为各商铺供电, 各商铺的供电采用一对一放射式供电。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各层的业态比较复杂各层的防火分区上、下层不对应,使得有的竖井在负责本防火分区供电的同时,还要负责相邻的防火分区的供电。在设计时,采用了就近原则,同时也考虑到整条干线负担的负荷情况,尽量使各个竖井内负荷比较平衡。

6.公共区域配电箱的设置

考虑到商业的公共区域将来需要二次装修,必须预留电源。此处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电量预留多少的问题,其中照明用电可根据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表6.1.3 及其6.1.8 条,商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计算,高档超市营业厅为20W/㎡,根据“装饰性灯具总功率的50%计人照明密度计算值” 的规定, 采用的预留标准为40W/㎡。为方便装修设计,在每个防火分区内设置了公共区域照明配电箱和应急照明配电箱,以便明确装修设计的电气配电分界点。将楼梯间、储藏问等不需要做装修的部位,单独设置配电回路或配电箱,尽量不从公共区域预留精装用电的配电箱内馈出。公共区域照明的控制,大部分采用两种方式,即C-Bus 系统或BA 系统控制,利用C-Bus的优点是控制比较灵活,可按每一路馈出控制,也可调光控制;缺点是造价较高。利用BA 系统控制优点是造价低,控制简单;缺点是由于交流接触器为三相,控制时可能会三路同时开或者同时关,在装修设计时需将各接触器馈出回路岔开供电,避免造成故障时大面积停电。

7.户配电箱的设计

在商业地产设计中,往往只为商铺设计一个电表箱,而出线回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二次设计,但是商铺内风机盘管的供电很难解决,无法进行空调系统的整体调试。本工程的做法是在电表箱内增加一个断路器为风机盘管供电, 另一路为用户二次设计时使用,如下图所示。

图1 用户配电箱设计

8.配电柜/箱与配电回路的编号

大型项目往往低压配电柜/箱很多,低压馈出回路就更多,往往会出现柜/箱编号及线路编号重复的问题, 造成在设计图中查找及将来维护检修的困难。本工程有3 个10 kV 变电所,20 台变压器,上百台低压馈出柜,馈出回路更多。根据以上要求及地上、地下建筑防火分区和业态形式的不同情况,采用两种略有差别的方式。

9.结语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范文10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手工账务处理; 同步; 中职; 专业业务技能; 实训

1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 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 ② 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 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实施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 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 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 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 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 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 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3小结

将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教学,比只进行传统手工账务实训教学会遇到更大的困难,需要安排较多的教学时间,但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是可以实现的。运用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耀武. 会计电算化[m]. 修订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范文11

二、我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政府管理的背景

我国政府对电算化会计事业的管理主要是指财政部以及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市场等的管理。

(一)我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发展历史概况

十几年前,我国还是一个以计划为主的经济,计划经济的特点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很强,企业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品,因此,政府部门的推动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80年代初,我国领导人提出了“抓住机遇,迎接新技术革命”的号召,引起了全国的普遍响应,掀起了以微机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高潮。一时间似乎不配微机就有一点落后,许多单位微机配上了,但是没有应用,这就带来了80年代中期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的热潮,形成了政府部门“以点带面,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政策,推广会开了不少,但是发展依然比较缓慢。到了80年代末,我国财政部提出了发展通用会计软件的号召,提出了我国会计软件的“十条基本要求”,这是我国第一个会计软件的标准。这短短的十条,为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财政部在推动通用化的同时,特别强调了商品化,会计人员在当时不接受商品化会计软件,不太承认软件的价值。1989年,财政部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提出实行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制度,将“十条基本要求”作为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评审标准,也是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最低要求。

1994年又了《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使会计软件的标准更加细化。1995年,财政部在全国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共200多万人,为会计电算化准备了人才。1996年,财政部又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为各单位应用会计软件的全过程提供了解决方案,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在我国境内无论中资、合资还是外资公司,每年必须向有关部门上缴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一些国外软件由于在数据、计算口径方面的原因,以及本地化方面力度偏弱,根本无法编制完成这些报表,除了Daceasy会计软件外,其他品牌国外会计软件都不能在国内销售。

财政部1984年《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和1996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给了会计软件开发很大的帮助,会计准则使统一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给会计软件的开发带来很大的便利。所以财务工作流程相对稳定,也是商品化会计软件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政府对我国会计人员电算化培训管理

我国政府对我国会计人员及在校学生的电算化会计的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从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教育系统首先开始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教学试点,随后一些重点院校开始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方向,财科所等还招收会计电算化方向的生。对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的培训,财政部及各级财政厅(局)和行业主管部门为了推进我国电算化事业发展,制定了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目标,试行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目前在一些会计电算化应用较好的省、市大多数会计人员参加了初级培训,而且这些会计电算化应用较好的省、市都有一套培训管理办法和一些较好的培训基地,财会及管理软件协会组织也比较活跃,比如江苏省。还有一些专门的有关电算化会计的网站以及专业的电算化会计杂志,如accsoft.com、《会计电算化》等。

(三)政府对我国电算化事业的管理细分

我国政府对会计电算化事业的管理主要分为两方面的,一是对电算化会计软件市场的管理,具体地说就是对各会计软件开发商的管理。为了促进电算化会计的应用普及,规范会计软件行业的行为、确保会计软件的质量、保护最终用户的合法权益,财政部及各级财政厅负责组织会计软件的阶段性评审工作,这就使得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初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国外财务软件进入我国之前,我国财务软件开发商有了近10年的黄金时间来发展自己。在国外财务软件进入我国的头几年,由于本地化和服务工作跟不上,使这些软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进入较早和发展比较快的个别软件,还是因为本地化和服务问题,断送了它们在中国的前途或阻碍了自身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SSA企业管理与控制软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其价格在几十万美元,该软件在我国有上百个用户,应用成功的很少,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外国财务软件进入我国的时候,他们发现国产的财务软件已经占住了脚,这在软件领域是绝无仅有,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财政部门评审的我国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达200多家,且产品种类繁多,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内拥有一定用户。这些用户为我国电算化会计的普及推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对会计软件市场的培育管理方面,我国财政部及各级财政部门从80年代中期至今下发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财会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等相关文件。

另一方面,是对基层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财政部及各级财政部门为了推广和普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财政部及各级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了有关《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

三、现阶段我国政府对电算化会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各管理机构对电算化的管理不能采用相同的管理模式,管理要有“权变”的思想,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政府对我国电算化会计事业的管理主要有如下问题值得商榷。

(一)对企业领导缺少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思想的引导教育培训管理,只重视基层会计人员的应用培训

企业领导的观念需要改变,在许多企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建设缺乏应有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企业领导片面地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会计的电算化,或是办公的自动化等等,不能全面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会计电算化建设的关系。

(二)企业体制及机制的局限

目前,我们的许多企业仍是完全的国有的企业,它们通常具有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明确、政企不分开、管理不科学等特点,没有真正面向市场、真正自主经营,因而缺乏进行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另外,有的国有企业虽然改制成了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却仍是计划经济的那一套,缺乏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需求。具体地表现为许多企业、事业单位不愿意实施会计电算化,等待主管部门来组织培训、统一购买会计软件。即使单位在主管部门的安排下已经购买了会计软件,也有不少单位不使用会计软件,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未遵循市场对软件进行管理

正确引导会计软件市场方面,对会计软件开发商的管理单一,会计软件开发商是,它应该遵循一般的市场规则,政府对会计软件开发商管理过多,会造成会计软件企业过分地依赖政府管理部门,走“行业推广”的市场策略,同时也是形成政府管理部门腐败的一个根源。所以政府管理部门不要搞会计软件的评优、推荐等活动,同时也要规范一些行业协会。另一方面,政府管理的政策随着的以及WTO的加入已不能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而且限制了国外财务软件进入市场。

(四)会计软件的数据格式千差万别

会计软件的标准制定方面,由于国内财务软件公司多达200余家,数据格式也千差万别,导致同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都无法共享,对用户利益造成较大的损害。税收、审计等部门面对的是200多种千差万别的财务信息格式,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税收、审计等部门实现业务过程机自动处理。尽管1998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委托国内软件公司制定了《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但是大多数会计软件公司还没有按照这个标准去执行,事实上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的制定是用户对财务软件的进一步要求,财务软件要与不同牌子的企业管理软件配合使用,这就需要有灵活的接口。而制定《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不能以一个会计软件为蓝本,因为没有一家会计软件能够成为事实上的会计软件标准。

(五)会计电算化证书的效用方面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培训、教材、管理、采用的软件、会计软件等方面存在着利益关系,政府管理部门不能处理好之间的关系,使得省与省之间的会计电算化证书互不承认,甚至省与市之间也互不承认。

(六)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甩账费用较高

有些地方相当于购买一套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价格,加重了企业的负担,造成很多企业不愿甩掉手工账,手工账本抄电脑账。

四、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的一般策略

(一)加强对领导的信息化管理思想的培训

建立CIO、CEO岗位,促使领导观念的转变和思想的解放,企业的主管部门应充分领会国务院有关“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指示精神,认真抓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促使企业领导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使其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企业信息化和电算化会计的建设。企业的信息技术主管领导也要善于引导企业领导转变观念和解放思想,使其做自己的坚强后盾。变被动接受领导为主动要求进行信息化改造,对领导的管理思想的和培训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和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关键。

(二)放开市场,停止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的行为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电算化会计较普及,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较好,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推广力度较大,市场较完善,各会计软件公司市场行为也较规范,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电算化会计的应用水平较低,很多地区还停留在低级手工作业或电脑的低级应用阶段,会计软件市场不发达,很多会计软件公司也不在这些地区投入很多精力,政府的市场管理、电算化推广应用力度也不够,市场经济思想淡薄,往往是对会计电算化投入了一定的财力、物力,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购买了会计软件或委托开发了会计软件但是没有用起来。另一方面各行业之间的电算化会计的应用水平也不平衡,当然这行业“条"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弱了.所以我国要实现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总目标,加快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政策及发展策略,比如,对经济发达的地区政府适当地引导会计软件市场,政府不要干预市场,对一些大集团大公司应站在企业信息化的高度来认识和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组建信息技术机构(信息中心),该机构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既拥有信息收发和技术支持职能,也拥有企业信息管理、信息安全和技术管理职能,否则将很难开展工作。而对于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政府管理部门应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各会计软件公司在当地设立分公司,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会计软件公司的售后服务加强管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基础培训,选择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单位进行包括管理软件在内的会计电算化的建设,也可以选择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行业进行推广,以点代面,逐步推广,对已经购买了会计软件而没有使用起来的单位(有的只使用了报表系统)要限期使用起来。总的来说,为了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增强加入WTO后软件开发企业的竞争力,不能再用“挡”的方法来限制国外会计软件及管理软件进入国内市场,应放开市场,政府不要干预企业的经营行为。所以财政部也撤消了原有的电算化处,下属的各级评审委员会也要撤消,会计软件将是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政府管理部门不再进行“发文”来管理会计软件市场,一些宏观管理应由各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等市场中介机构来承担。

(三)对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不能以增加企业负担为代价

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需要政府部门的甩账评审,甩账评审工作各地方的收费标准不一致,一些地方收费标准接近购买一套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费用,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负担。特别对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的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应用不利,所以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采用企业自行甩账的方式,只需要在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备案,不需要再进行甩账评审,从而企业的更大的自主权,调动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积极性。由于会计信息和会计数据的重要性、会计处理的周期性和实时性,一个企业要想实现会计电算化,一般不会采用盗版会计软件,否则会计软件出现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服务。根据这种情况,建议各会计软件的加密方法采用序列号方式或者不加密,以免因为采用了硬加密而造成各种各样的硬件冲突、软件故障问题,同时也会真正给会计软件使用者更多的选择比较的机会。

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范文12

关键词:教学;结合;集料;级配;电算;级配设计

1引言

《公路建筑材料》课程,集料的级配设计是材料试验的常见项目之一,从数种不同粒级构成的集料中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合成级配,如果由学生来完成这些数据的处理,要手工绘图和反复的试算验证,不但耗费精力和时间,而且计算过程也容易出现错漏。随着一体化教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课教师与计算机教师联合起来,共同在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开发寻求突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会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轻松完成集料级配设计,应用在公路试验检测上非常适合。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总结,结合“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强化对电算表中公式与函数、数据与图表生成内容的学习,掌握了日常试验报表的电算方法,用Excel编制的电算表,形成一个小小的电算程序,可快速解决级配设计问题,原本烦琐的计算、绘图从此变得轻松、简单。

2级配电算表的编制方法

级配设计电算表要解决的问题是当每次改变材料的比例后,能快速计算每一粒级的合成结果,并自动判别该粒级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在图表上显示粒级和曲线位置的变化,根据这些要求,本方法编制的级配设计电算表,只要在电算表中改变任一材料的似用比例,合成级配的结果立即重新计算,级配曲线同步作出修改,对纠正错误输入的数据进行重新计算,也是一样的快捷,有了自动计算,自动绘图的功能,纵使是试算,作为一种科学的手段,结合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学生可轻松完成级配设计。

3级配电算表的应用

每次的集料级配设计,只需打开编制好的电算表,输入拟用材料的名称及通过的百分率、目标级配的上下限值,Excel图表将自动生成材料的粒级曲线和上、下限范围曲线。从每条集料曲线的相对位置可知,曲线越靠右下方粒径越粗,越靠左上方粒径越细,如果全部集料曲线都在上限曲线或下限曲线的一侧,说明拟用的集料过细或过粗,将无法合成在上、下限范围内的级配线,需要改换部份集料。

4制Excel试验电算表的要点

运用Excel不但可轻松完成集料的级配设计,其它试验检测项目的数据处理,同样也可以编制出相应的电算表,如弯沉检测的电算与弯沉图生成;液塑限电算与双对数坐标图的生成;CBR贯入量~单位压力的电算与图表生成;击实试验含水量~干密度的电算与关系图生成;沥青用油量与马歇尔试验指标的计算和关系图等等,完全可以替代人手计算与绘图工作。运用Excel软件编制试验电算表,首先按照试验项目的要求编制基本表格,对需要运算和逻辑判断、绘图的单元格,设置公式、函数和插入图表,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所以要学好公式与函数的设置、数据源与图表生成以及单元格格式的设置方法。

4.1常用函数的运用

①IF(条件函数,如果…)

②ROUND(四舍五入)

③AVERAGE(算术平均值)

④STDEV(标准差)

⑤MAX、MIN(最大值、最小值)

⑥SUM(数值求和)

⑦ABS(绝对值)

⑧AND(取某范围内的值)

⑨&(连接与组合)

4.2设置曲线在绘图区的中间

分别右击X轴或Y轴,在座标轴格式里修改刻度的取值范围,选择合适的最大值、最小值与分格值,使曲线在绘图区的中间位置。通过设置曲线的格式、绘图区网格线和背景,使图表比例得当、美观大方,常常比商业软件的效果还要好。

4.3巧用条件格式

运用“条件格式”功能,设置数值的智能识别,例如设置当H8单元格的值大于上限或小于下限(不符合要求)时,单元格自动显示浅黄色,识别出不符合要求的粒级,让操作人员一目了然。

4.4隐藏行、列、表

试验电算表使用公式和函数处理数据,但有些计算过程无需显示出来,使表格更加整洁,这时可运用表格的隐蔽功能,将行、列、甚至表格隐蔽起来,隐蔽后的表格并不影响电算结果,方法是选定要隐藏的行、列、表格,击“格式”选择相应的对象隐藏即可。

4.5巧设下拉菜单

对要经常输入的内容可用菜单选取方式简化。使用“数据”“有效性”“设置”,在“有效性条件”中选择“序列”,“来源”预先输入常用类型的连续单元格(完成设置后隐蔽),使用时点击输入混合料类型的单元格,即弹出预设菜单,直接从菜单中选取混合料类型,代替每次的输入。

4.6用数据的有效性输入信息或批注作提示

如砼配合比电算表中的用水量单元格,可用“数据”的“有效性”“输入信息”功能,预先输入坍落度、粒径与用水量关系的内容,使用时点击用水量单元格,旁边即会显示选取用水量的相关信息,省去每次使用时翻查规范的麻烦,方便我们选择要输入的参数或作出相关的判断,更好地配合电算的完成。

4.7设定打印区域,避免多余打印。

有时候在表格以外的区域不希望打印出来,可选定要打印的表格范围,击“文件”,将所选范围设置为“打印区域”,对打印区域以外的信息是不会随同打印出来的。

4.8保护公式与函数

每当试验电算表完成后,如果对设置的公式和函数不作保护,当出现误操作时,将会搞乱设置好的公式与函数,造成电算错误,解决的办法很简单,使用保护功能,一旦出现误操作,电算表会提示打开密码才能修改工作表,从而避免误操作或未经授权的修改。

4.9取消单元格显示“0”

在设置公式计算的单元格中,当输入数据的单元格未有数值(空格)时,设置计算公式而没有发生计算的单元格,本应显示空白的却显示一个个的“0”,要不显示这些“0”值可击“工具”“选项”,在“视图”中取消“零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