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与审计专业

会计与审计专业

时间:2022-05-18 01:19:46

会计与审计专业

会计与审计专业范文1

高职院校作为实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当然要承担为会计与审计系统输送各种类型的、掌握会计与审计专门知识和能力的人员的重任。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为如何培养合格的会计与审计人才进行积极探索。根据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对会计与审计对象的选择,对合格会计与审计人才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会计与审计人才总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在总体数量和总体结构上要满足不同会计与审计主体对相应会计与审计对象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有效实现其审计目标的需要,培养的审计人才既要满足企事业单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不同需要,也要满足各个重要行业的特定需要。二是会计与审计人才个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满足财政财务信息真实性、财政财务活动合法性、经济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复合性要求,无论是会计、审计人员,都必须掌握相应知识和能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折射出现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弱点。

针对行业的需要,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很早就认识到会计与审计教育事业的产品是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和会计与审计事业的发展。为此,我院会计与审计学专业不断研究审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以此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

根据国家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预测,会计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增多,审计机关审计人才,尤其是高级审计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随着审计业务比重的增加,审计机关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因此,会计与审计学专业立足国家审计,开发特色课程,实施特色教学,树立专业品牌,近年来该专业先后开发了基础审计、财务审计、审计电算化等特色课程,与时俱进,重点突出会计与审计实训。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企业制度的建设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将有明显增加。据了解,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只有执业人员5万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位居榜首。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就业层次较高,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我院现况

资料显示,我省十所高职院校里只有有2所设置审计专业或审计专业方向,有6所设置了会计专业,这只是会计与审计学科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设置在管理学专业之下,从2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设置来看,对会计与审计人才以培养社会审计人才为主,而这种专业设置,缺乏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专门审计人才培养的功能,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审计人才总体合格性的要求。

可以推断,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总体结构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一些高职院校要么没有会计与审计类专业,要有就是注册会计师培训;缺乏所有会计与审计主体人才的培养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政事业会计与审计、财政税务会计与审计、金融保险会计与审计、工程投资会计与审计等所有会计与审计门类人才的培养功能。二是我国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以管理学专业为背景,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中难免受管理学理论、思想、的制约,以管理学为背景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机制,难以培养出既有会计操作技能,又能进行财政财务审计,又有绩效、效益审计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作为学科来说,也难以形成促进审计与会计以外的其他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平台。

三、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调整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与审计专业优势经过多年建设,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品牌专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划分为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资产评估四个专业方向,体现了审计学专业结构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特点,突出了审计本质性的内涵,而省内开设了同类专业的其他院校,大多将其定位在社会审计方面,与之相比较,审计学专业整体架构比较合理。财会知识只能作为审计专业的基础之一,而不是全部内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内容,现代审计理论要求我们审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在文、史、哲和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教学前提下,向经、管、法方面延伸。为此,会计与审计教学内容设计也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原则,强调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培育其猎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调适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优良政治素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审计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 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税收实务、经济法、资产评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也包括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暑期社会实践、会计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等。我院2009年该专业的就业去向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其中,在各级机关就业的占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事业单位占15%,各类企业占55%,金融单位占20%。

四、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发展展望

1 充分认识管理学在会计与审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管理学是现代审计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关注管理学发展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影响,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也就是说,要从现代经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角度认识会计与审计的重要性,从会计与审计的对象、会计与审计的定位、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与管理学的关系、审计与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审计与法学的关系等等认识现代会计与审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特别是要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方面准确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同管理学科的联系和区别。对会计与审计的专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在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今天,可以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其他学科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学与经济学与审计学、管理学与审计学以及法学与审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科学把握审计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趋势。这样,在不会把会计与审计单独认为成为“大会计学”。

3 按照现代社会需要优化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首先,要重新设置会计、审计专业作为管理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强化经济学和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科,满足专业培养对基础理论的需要。其次,重新确定专业主要课程,满足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要。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胜任会计与审计工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执业训练。在会计与审计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模块教学,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增加学生对流程、会计、审计程序等的具体认识。同时,在本科教学的后期,可以把学生安排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机构财务部门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既保证了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的效果,又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是一举两得的。

会计与审计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学科必须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培养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与审计人才,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颖.对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Zz66免费论文资源网.

会计与审计专业范文2

[关键词]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审计定价;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审计收费溢价

一、 引言与制度背景分析

在发达国家,审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将行业专门化行为作为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很多学者认为行业专门化投资会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份额提高,并使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本文所关注的是,在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也进行了行业专门化投资,发挥了行业专家才能?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发挥了行业专家才能是否能够提高审计收费?

在注册会计师行业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审计市场结构的演变规律是日趋集中。早在1932年,美国注册会计师的排行榜便凸显出“”会计师事务所的强势地位。截至2002年底,“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美国审计市场的份额为78%,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会计师事务所开始走行业专门化的发展道路。

目前,在我国困扰会计师事务所的无疑是与审计工作如影随形的审计风险。在多变的经营环境下,在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中,在违规技术手段越来越“高明”的会计舞弊行为中,会计师事务所接连发生审计失败。2001年,我国中天勤会计公司未能深入了解天津广厦公司“萃取技术”方面的行业相关知识,导致审计失败;负责蓝田股份公司审计的沈阳华伦会计公司则由于行业知识的欠缺而未能从毛利率、现金流量、行业应收账款周转期与收入的关系等方面判断出水产品业绩的异常。为此,自1998年以来我国了一系列推动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政策规定,尤其是2000年3月由财政部的《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和2000年6月由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的《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大大推动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进程。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强强联合或组建集团扩大了规模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005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多项审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在这些征求意见稿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审计师的行业专长,比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明确要求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环境。2006年财政部也了多项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都要求关注特殊行业情况或行业中的特殊事项。由此可见,审计监管政策也逐渐肯定了行业专长在审计中的重要作用,审计监管也要求审计师培养自己的行业审计专长。2007年5月26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发《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准备用5至10年的时间培育100家左右具有一定规模、能够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供综合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并在此基础上培育10家左右能够提供跨国经营综合服务的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持续合并与规模扩大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行业专门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那么,在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中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行业专门化?行业专门化能为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吗?

二、 行业专门化投资与审计收费溢价的理论分析

行业专门化行为需要花费高昂的专用投资成本,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是一种沉淀成本。从理论上说,它必然要求相应的回报,相对于非专用性的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收费更高,获得溢价[1]。shaked(谢克德)和sutton(萨顿)建立和发展了一个纵向差异化模型,表明企业通过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从而收取了更高的价格和获得更多的利润[2]。但是,他们的模型假设质量的生产不需要成本,即生产高质量和低质量的厂商单位生产成本是相同的。这个假设过于理想,在现实中,提供不同质量厂商的生产成本可能是不同的。为此,我们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允许提供不同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生产成本不相同。假设消费者消费一单位的审计产品,其质量为?q?,支付价格?p?;如果不购买该审计产品,则为0。对质量的喜好参数?θ?,均匀地分布在??θ??≥0和?θ=?θ??+1之间的消费人口中,其密度为1。

假设有两家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i?的审计质量为?q??i??,这里?q??2?>q??1??,即会计师事务所2通过行业专门化投资提供了比会计师事务所1更高的审计质量,令δ?q=q??2?-q??1??,表示审计质量差异,会计师事务所单位生产成本为?c??i??。

令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u=θq-p,如果消费者购买质量为q,价格为p的?产品

0,如果消费者不购买

假设1:??θ??≥?2?θ??,即消费者差异性足够大。

假设2:?c??2?-c??1??3δ?q?+?2?θ?-θ3(q??2?-q??1?)≤?θ?q??1?,?这保证了在价格均衡中,低偏好的消费者会选择更低质量的审计产品,从而市场“被覆盖”。

令δ?q=q??2?-q??1??,我们首先寻求一个市场被覆盖,两家会计师事务所争夺消费者的均衡。质量喜好参数为??θ?的消费者购买高质量的审计产品,质量喜好参数为?θ?的消费者购买低质量的审计产品。当且仅当θq??1?-p??1?=θq??2?-p??2?时,参数为θ的?消费者将对这两种产品无差异。解得??θ?=p?2-p?1q?2-q?1?,因此,??θ?>p?2-p?1q?2-q?1?的消费者会购买高质量的审计产?品,而?θ?<p?2-p?1q?2-q?1的消费者会购买低质量的审计产品。由于参数θ是均匀分布的,且?密度为1,因此,我们得到两家会计师事务所的需求函数为:

?d??1?(p??1?,p??2?)=p?2-p?1?δ?q?-??θ??(1)

?d??2?(p??1?,p??2?)=?θ??-?p?2-p?1?δ?q?(2)

在纳什均衡中,每家会计师事务所?i?选择?p??i??以最大化利润?(p??i?-c??i?)d??i?(p??i?,p??j??)。

反应函数为:

?p??2?=r??2?(p??1?)=(p??1?+c??2?+?θ??δ?q)/2?(3)

?p??1?=r??1?(p??2?)=(p??2?+c??1?-?θ??δ?q?)/2(4)

联立方程(3)和方程(4)

得?p??1?=2c?1+c?23+?θ?-2?θ?3?δ?q?,

?p?2=2c?2+c?13+2?θ?-?θ?3?δ?q?

两家会计师事务所的需求为:

?d??1?=c??2?-c??1??3δ?q?+??θ??-2??θ??3,

?d??2?=2?θ?-?θ?3-c??2?-c??1??3δ?q?

进一步解出,两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利润为:

?∏?1(q??1?,q??2?)=19(?θ?-2?θ?)?2?δ?q+2(c??2?-c??1?)(?θ?-2?θ?)+(c??2?-c??1?)?2?δ?q?

?∏?2(q??1?,q??2?)=19(2?θ?-?θ?)?2?δ?q+2(c??1?-c??2?)(2?θ?-?θ?)+(c??2?-c??1?)?2?δ?q?

因此,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价格差异为:

?p?2-p?1=c??2?-c??1?3+?θ?+?θ?3?δ?q?

两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利润差异为:

?∏??1?(q??1?,q??2?)-∏??2?(q??1?,q??2?)=13(?θ?-?θ?)?2?δ?q+23(c??1?-c??2?)(?θ?-?θ?)?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差异化程度越大(δ?q?越大),其所收取的价格越高,利润也越高。此外,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价格溢价与利润,也取决于他们的生产成本。

1. 如果两家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单位生产成本相等,即?c??1?=c??2??,那么,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2比提供低质量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1收取了更高的价格,也赚到了更多的利润。

2. 如果生产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2的成本高于生产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的成本,即?c??2?>c??1??,那么我们看到,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2收取的价格明显高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且价格差异比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单位成本相同时更大。

但是,此时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获得的利润取决于消费者的质量喜好参数、质量差异与两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差异比较。

当?(?θ?+?θ?)-2(c??2?-c??1?)>0,即0<c??2?-c??1?<?θ?+?θ?2,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2获得的利润大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

当?c??2?-c??1?>?θ?+?θ?2 时?,即使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2的价格高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但此时会计师事务所2所获得的利润小于会计师事务所1,这意味着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并不必然给会计师事务所2带来更高的利润,会计师事务所2在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同时,必须要控制成本,否则成本增幅过大将会抵消价格的增加所带来的利润增加,当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成本过高时,纵向差异化将变得无利可图。

3. 如?果c??2?<c??1??,即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2的单位生产成本小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的生产成本,那么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利润一定显著高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但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2的价格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的价格差异是不确定的。

当??θ?+?θ?>c??2?-c??1?时,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2的价格p??2?高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的价格p??1?,而当?θ?+?θ?<c??1?-c??2?时,p??2?<p??1??。

4. 纵向行业差异化模型表明,具有行业专门化投资行为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是高于不具有行业专门化投资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但是更高的成本却不利于消费者需求的提高,从而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利润。?当c??2?-c??1?>?θ?+?θ?2? 时,会计师事务所将不能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产品而获得比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更高的审计利润。为此,会计师事务所在提高审计产品质量的同时,要降低成本。

具有行业专门化投资行为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利润,可以由两方面实现。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行业专门化投资达到更高的审计质量差异,但这会使审计固定成本提高;另一方面,行业专门化投资帮助审计降低边际成本。因此,行业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价格行为与利润获得取决于这两方面的权衡。这使具有不同投资成本的行业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价格行为不一致,可以高于,也可以低于非专门化会计师事务所的价格。如果行业专门化投资行为的会计师事务所2在提高审计产品质量的同时单位审计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即当?0<c??2?-c??1?<?θ?+?θ?2? 时,其价格和利润都将会高于提供低审计产品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1。如果行业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2的单位审计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即c??2?-c??1?>?θ?+?θ?2?时,其价格就会高于会计师事务所1的价格,但利润小于会计师事务所1,这样会计师事务所2对行业专门化投资将由于成本的显著增加而变得无利可图。而当?c??2?<c??1??时,即使行业专门化投资的会计师事务所2的价格低于会计师事务所l的价格,其利润也大于会计师事务所1,此时需求的显著增加使实施行业专门化投资行为的会计师事务所2仍然有利可图。

实证的研究也证实了以上模型。craswell(克拉斯威尔)对澳大利亚审计市场的研究发现了具有行业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3]。mayhew(梅休)对1991年—1997年美国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研究发现,那些在行业中占据领导地位且其市场份额远远高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而其余不是行业领导者的行业专门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下降[4]。

上述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表明,不同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的投资帮助其获得了审计收费溢价。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我们将对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投资行为进行研究,从实证角度来验证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市场上是否存在行业专门化投资带来的审计溢价。相对于年报审计市场而言,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审计市场,该市场上的审计收费远高于年报审计市场的收费,而且会计师事务所一旦参加了一家公司上市过程的审计,就很容易与之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因此每个审计师都非常看重这个市场的业务。此外,在普通的年报审计市场上,客户在选择审计师时需要考虑变更成本,而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上审计师与客户是初次合作,客户在选择审计师时不需考虑变更成本,所以这个市场上的竞争激烈程度是高于年报审计市场的。

三、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变量的定义

1. 因变量及其设置

由于本文研究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中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因此本文以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金额的自然对数形式作为因变量(lnaf)。

lnaf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金额的自然对数。

2. 实验变量

sp为测试变量。当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师为其所在行业的行业专家时specialist=1,否则为0。我们将某年度特定行业中的最大行业市场份额(该会计师事务所在该行业所审计的客户资产总和占该行业全部客户资产总和的比例)的会计师事务所界定为该行业的行业专家。基于上述理论模型分析,我们预期 specialist与lnaf存在正相关关系。

3. 控制变量

(1) 审计客户规模。审计客户的资产规模越大,预期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越高。francis(弗朗西斯)等人用修正过的simunic回归模型考察了澳大利亚审计市场,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反映上市公司经济交易或事项复杂程度的变量(控股子公司个数)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5]。我们采用审计客户上市前最后一期期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来反映审计客户的规模。

lnta=审计客户上市前最后一期期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

(2) 审计复杂程度。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审计的复杂程度越高,预期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越高。年报审计收费通常采用审计客户在被审计年度末所拥有的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数目作为衡量审计复杂程度的变量。考虑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提供3年或3年为一期的审计服务,我们使用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所拥有的、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数目合计的平方根来衡量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审计的复杂程度。

sqsubs为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所拥有的、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数目合计的平方根。

(3) 财务状况。firth(弗思)通过对新西兰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应收款项与总资产的比率是影响审计收费的最重要变量之一[6]。simunic(西蒙克)发现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是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之一[7]。因此,我们设置了如下变量:arta=每期期末应收账款/每期期末资产总额;avarta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每期arta的算术平均值;invta=每期期末存货/每期期末资产总额;avinvta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每期invta的算术平均值;curratio=每期期末流动资产/每期期末流动负债;avcurratio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每期curratio的算术平均值;longdebt=每期期末长期负债/每期期末资产总额;avlongdebt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每期longdebt的算术平均值。

(4) 经营成果。simunic(西蒙克)发现上市公司前两年的盈亏状况与审计收费相关[7]。通常上市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越高,审计风险也就越低,预期的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也就越低。考虑上市公司普遍采用非经常性利润进行盈余管理、调节盈利能力,我们采用扣除其他业务利润后的营业报酬率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

roa=(每期营业利润-每期其他业务利润)/期末资产总额,

avroa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每期roa的算术平均值。

(5) 盈余管理迹象。伍丽娜研究发现公司盈余管理的表现之一,即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牌”区间,与年度财务审计收费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8]。盈余管理迹象是衡量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参照teoh(特诺)等对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盈余管理的研究使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占总资产的比重来反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迹象。该指标越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迹象越明显[9]。对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计算,我们使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总应计利润采用资产负债表法计算(因为部分公司部分年度的现金流量表不可获得,我们无法使用现金流量表计算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则是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获得:

?nda??t?=α??1?(1/a??t-1?)+α??2?(?δ?rev??t?/a??t-1?)+α??3?(ppe??t?/a??t-1?)?

上式中,?nda??t??是经过第?t?-1期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t?期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δ?rev??t??是第?t?期收入和第?t?-1期收入的差额,?ppe??t?是第t?期期末总的厂地、设备等固定资产价值,?a??t-1?是第t-1?期期末总资产,?α??1?,α??2?,α??3??是不同行业、不同年份的特征参数,其估计值根据以下模型,并运用经过行业分组的不同年份数据进行回归取得。

?ta??t?/a??t-1?=a??1?(1/a??t-1?)+a??2?(?δ?rev??t?/a??t-1?)+a??3?(ppe??t?/a??t-1?)+ε??t??

上式中?,a??1?,a??2?,a??3?是α??1?,α??2?,α??3??的ols估计值,?ta????t?是第t期的总应计利润,ε??t??为剩余项,代表各公司总应计利润中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部分。

dac=首次公开发行期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首次公开发行期末总资产

(6) 审计师特征。审计师的规模或审计师声誉对审计收费是有一定影响的。francis(弗朗西斯)和stokes(斯托克斯)通过考察规模最大和最小的各96家澳大利亚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情况发现,对于规模小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较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要高,证明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高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10]。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质量相对较高,谈判能力较强,所以预期的审计收费也较高。我们将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的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分为两类: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bigaud=1表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审计的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0则表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审计的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为其他会计师事务所。

(7) 是否同时提供了其他服务。会计师事务所在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可能还会为上市公司提供盈利预测、验资等服务。这些服务的提供会不会影响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呢?为此,我们设计了两个虚拟变量:

forcast为1表示会计师事务所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为上市公司提供盈利预测服务;为0则表示未提供盈利预测服务。

verify为1表示会计师事务所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为上市公司提供验资服务;为0则表示未提供验资服务。

(8) 公司在上市前已成立的时间。existime为公司在上市前已成立的时间。

(9) 公司所在的交易所。excahange为1表示上市公司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0则表示上市公司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10) 上市公司上市的年度。从2004年起我国上市公司采取保荐人制度,这会对承销费用和审计费用产生影响。我们设置了虚拟变量yr1,其为1表示上市公司为2004年以后上市的公司;为0表示上市公司为其他年度上市的公司。2001年前上市的公司其上市条件与2001年后上市的公司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我们设置了虚拟变量yr2,其为1表示上市公司为2001 年前上市的公司;为0表示上市公司为2001年度以后上市的公司,以区别不同年度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差异。

(11) 上市公司所在地区。考虑我国不同省份经济水平的差异,我们将上市公司所在地分为两类,prov为1表示公司所在地为贵州、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之外的省份;为0表示公司所在地为贵州、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我们预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会高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12) 公司上市的方式。部分公司在上市前通常要进行资产重组或剥离,以改善自身的业绩,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而主审审计师则要参与公司资产重组或剥离,帮助上市公司剥离资产,编制会计分录和相应的财务报表。由于剥离也是上市公司包装的一种重要手段(这是年报审计市场上观察不到的现象),因此上市前进行资产重组或剥离的公司其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工作量和风险都高于上市前未进行资产重组剥离的公司。

reform为1表示公司在上市前进行资产重组或剥离,为0表示公司上市前未进行资产重组或剥离。

(13) 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是否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的行为。一些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可能会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的行为。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附件的规定,上市公司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应由具有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拟购买、出售、置换的相关资产最近3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出具审计报告。这无疑会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工作量和风险。

bigchange为1表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上市公司发生了重大资产收购、出售或置换;为0表示未发生重大资产收购、出售或置换。

(14) 审计工作量。由于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通常是审计1年以上的财务报表,审计师的工作量要大于年报审计工作量。公司特定期间的资产是通过以往各个会计期间长期积累而成的,因此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当年年末的资产与上市后的近两年内年末资产的差异不会很大,从而我们无法更好地衡量同一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与年报审计的审计工作量的差异。而主营业务收入则通常随着公司经营活动的扩展而增加。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收入环节和生产成本环节的审计构成会计报表审计的工作重点,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和年度的差别大致体现了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与年报审计的工作量的差异,我们使用了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主营业务收入合计/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末总资产的指标来衡量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审计的工作量。

turnover=首次公开发行期间主营业务收入合计/首次公开发行期末总资产。

(二) 检验模型设定

本文以defond(德福特), francis(弗朗西斯)和wong(王)等人的模型为基准[11],建立如下模型:

?lnaf=b??0?+b??1?lnta+b??2?sqsubs+b??3?avarta+b??4?avcurratio+b??5?avroa +b??6?dac+

b??7?bigaud+b??8?reform+b??9?bigchange+b??10?avinvta+b??11?forcast+b??12?verify+b??13?existime+b??14?exchange+b??15?yr1+b??16?yr2+b??17?prov+b??18?avlongdebt+b??19?turnover+b??20?sp?

(三)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我们从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收集、整理了上市公司披露的2001年—2009年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数据。

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数据整理过程中,我们剔除以下观察值:第一,没有披露审计收费数据的观察值。个别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明确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所以剔除这些观察值。第二,披露混合服务收费数据的观察值。在上市过程中,上市公司除了要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外,还需要提交一系列申报材料,例如注册会计师关于发行人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报告、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报告、盈利预测报告等。在信息披露中,某些观察值可能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验资和盈利预测的混合收费金额,而非分别披露。这样的观察值很可能造成样本

之间的不可比,因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审计以外的其他专项报告收费将干扰审计定价本身的决定模型(我们无法将其他专项报告导致的工作量在审计定价决定模型中用适当的变量加以控制)。第三,金融类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的观察值。因为金融类上市公司与其他上市公司在经营业务和风险方面有很大差异,所以我们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审计收费的观察值。第四,同时发行b股和h股的公司。

根据以上程序,我们最终选取了254例样本公司,这些样本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2001年—2009年的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会计报表审计,且我们可以确切获得它们的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定价数据。

(四) 描述性统计

本文按照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对各行业的行业专门化审计师进行识别,共分21个行业(金融业除外,制造业按二级划分,非制造业按一级划分)。表1给出了1997年—2009年各行业专家的行业市场份额(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客户资产之和占该行业所有客户资产总额的比例)。craswell(克拉斯威尔)等以行业市场份额是否大于20%定义行业专家[3]。从表1可以看出,有50% 以上的行业专家其行业市场份额大于20%。

四、 回归结果

表2显示了审计定价模型对客户的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调整后的r??2?为31.2%,f统计量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由表2可知,在回归中,sp的系数为正且其p值为0.03。因此,经验结果表明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上,行业专门化的审计师可以通过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战略获取审计收费溢价,进而获得超额利润。这与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从事行业专门化投资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行业专门化投资获得了市场的认同。

在控制变量中,审计客户的资产规模与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与传统的审计定价研究是一致的,但是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数量在10%的水平上不显著,这可能与上市公司刚刚成立或上市,子公司数量较少有关。在衡量审计风险的变量中,avlongdebt虽然在5%的水平上显著,但符号为正与预期的相反。衡量盈余管理迹象的指标dac符号为正,在10%的水平上不显著,这可能说明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对风险不敏感。

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变量bigaud符号为正,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我国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上收取了高于一般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溢价。衡量其他服务的变量forcast符号为负,在10%的水平上不显著。这说明在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提供盈利预测并没有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变量verify符号为正,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在同时提供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与验资服务的情况下,审计收费定价更高。衡量上市交易所的变量excahange符号为正,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定价更高。年度变量yr2符号为负,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2001年以前上市的公司审计收费定价明显低于2001年以后上市的公司。

五、 结论与政策含义

行业专门化可以被视为一种相对于非行业专家审计师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它既可以导致差别化的能力,又可以导致规模经济优势。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中,行业专门化的审计师可以通过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战略获取审计收费溢价,进而获得超额利润,这表明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上,行业专门化的发展道路可以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行之有效的一种竞争战略。

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近年来为鼓励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经营而做出的一系列政策安排。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为其行业专门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能通过合并实现行业的整合,突出专家才能,这一方面将使得国内审计师有能力提供品质差异化的审计产品,从而在审计市场需求环境改善的过程中有所表现,另一方面与发展行业专长相伴随的规模经济卓越的经营效率表现出的高利润和低定价则意味着整个审计市场福利的增加。我国监管当局应当鼓励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自身发展专门化经营来吸引客户,允许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行业内的市场扩张,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同时启示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考察行业特征因素制定经营战略,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craswell a t, francis j r, taylor s l. auditor brand name reputations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5, 20:297322.

[2]shaked a, sutton j. multiproduct firms and market structure[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0, 21(1):4562.

[3]craswell a t, francis j r, taylor s l. auditor brand name reputations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5,20:297322.

[4]mayhew. audit firm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s a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evidence from fees charged to firms going public [eb/ol]. [20020711]. papers. ssrn. com/so13/papers. cfm?abstract_id=319147.

[5]francis j r, maydew e l, sparks h c. the role of big 6 auditors in the credible reporting of accruals[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1999,18(2):123132.

[6]firth m. an analysis of audit fees and their determinants in new zealand[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1985(4)2337.

[7]simunic d a. the pricing of audit price: theory and evidenc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0, 18(1): ?161180?.

[8]伍丽娜.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3(1):113128.

[9]teoh s h, welch i, wong t j.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long?run market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journal of finance,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1998,53(6):19351974.

[10]francis j r, stokes d a. audit price,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scale econom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6,24(2):77110.

[11]defond m, francis j r, wong t j.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hong kong [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2000(19):4966.

cpa firms? industry specialized investment and its auditing pric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auditing market for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and listing stacks

li shuang??1?, li xiao??1?, zhang yaozhong??2?, sun na??3?

(1. school of accounting,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uditing, nanjing 210029, china;

3. beijing purple light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limited company, beijing 100084, china)?

会计与审计专业范文3

论文关键词: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进行教学改革。会计与审计专业是自治区的特色专业,我校根据本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强化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将工学结合作为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建设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

会计与审计专业设置明确,办学定位准确多年来,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教学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推进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自2005年以来,会计与审计专业通过专家论证等多种方式,与企业专家合作,不断修订专业培养标准,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一技之长的创业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比较成熟的“双线双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006年以来,我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结合经济发展及社会对会计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了会计与审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师资团队结构合理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现有专职专业课教师11人,其中副教授5人,占45%;11个专职教师都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3人,占27%;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人(含在读1人),占55%;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5人,占45%。除此之外,从行业企业聘请了5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目前,会计与审计专业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社会声誉高、充满活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实训实习条件可基本满足职业教学需要为配合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校积极加强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校外企业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会计与审计专业拥有3个校内实训室,9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模拟实训室设备先进,实习实训资料齐全;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正常,基本上可满足学生观摩、顶岗实训实习的需要。

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我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尤其是不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合作单位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核心、行业积极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改革的措施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从2007年开始“2+1”专业改革的试点工作,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改为两年,一年为顶岗实习时间,但是试点一年后,我们还是恢复了三年制,因为在体制和机制上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原有课程取舍、教学课时增减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2008年开始,我校按照“知能兼备,德业双馨”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要求,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双线双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三年学制内,按照“双线双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第一至第四学期,主要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开设的课程有《会计职业基础》、《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实用企业会计》、《成本会计实务》、《纳税实务》、《经济法实务》、《财务管理实务》等,这些课程在具体实施中,按照“15︰3”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前12周主要进行课堂教学,后3周在校内实训基地集中进行实践实训;第四、第五学期主要实行滚动式生产性实训,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记账公司,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各班进行3~4个月的滚动式企业实际业务的记账训练,第六学期安排3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

大力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我校围绕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方法、安全和管理进行综合安排,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落实校内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训计划,加强管理,保证教学功能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也要形成系统,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为行业培养完整的“社会人”,而不是片面的“职业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将会计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全过程,合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是培养“就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的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的关键措施。为体现基于会计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之中的职业情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和更新教学实训项目,我校充分利用学院校内会计综合实训基地,并综合运用其他校内实训室如商务模拟公司实训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实行课程实训、专业实习、单证模拟实训、税收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手工、电算化)、生产性实训、毕业前半年全真职业环境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以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校企深度合作,互惠双赢我校于2004年与乌鲁木齐和正财务咨询有限公司签约,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多年来,双方密切合作,企业接收我校毕业生顶岗实习、提供就业岗位上百人次。2009年4月,学校与乌鲁木齐和正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达成了初步意向,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成立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和正记账中心,将乌鲁木齐和正财务咨询公司的部分记账业务打包引进学校,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和员工(学生),由企业提供业务和技术支持,校企双方共同管理,由专业教师负责对学生的业务操作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场所,提供真实业务操作的平台,同时提高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水平;企业通过这种合作模式节约了场地租金,节约了聘请员工的成本,学校与企业实现了互惠共赢。

校政合作,服务社会为加强会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会计专业人员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完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机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与乌鲁木齐天山区财政局协商,充分利用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雄厚的师资力量,于2008年1月成立了乌鲁木齐天山区财政局会计事务服务中心。中心承担了天山区的会计从业资格报名、会计职称考试报名、会计从业资格办证及普查工作等,并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会计实用技术培训、会计职业资格考前培训等项目,成为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校政联手、服务社会的一大特色。一年多来,这些专业项目的开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专业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辐射面不断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已经体现出了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与辐射功能,发挥了强大的社会效益,提高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为今后广泛开展专业社会服务提供了平台。

教学改革的启示

我校开展教学改革以来,一些工作未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其原因,一是教学改革没有找到合适的深度合作的企业;二是学校人员的重视程度及教师的投入参与度不高。许多教师工作中存在惯性与惰性,不能及时根据社会需求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法,也成为教学改革成功的障碍。要使教学改革取得成功,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要有效解决高职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要寻找到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具有共识的、有较强的培训和管理能力的合作企业,只有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才能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会计与审计专业范文4

摘要:自2012年国家审计署要求实施“金审工程”以来,我们与福建省审计厅商讨筹划开办计算机审计学专业。2013年度开始招生。本文主要探讨计算机审计学专业的建设情况,具体内容是:“金审工程”建设亟需计算机审计学专业人才;计算机审计学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以“金审工程”建设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关键词 :“金审工程”;计算机审计学专业;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环节

《审计署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审办计发﹝2012﹞119 号)明确指出,“金审工程”二期和三期衔接期间审计信息化工作有十五项。单从技术上看,主要有:加强审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应用力度、继续完善审计管理系统功能、研究提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功能、逐步扩大联网审计范围、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等等。在这个背景之下,2012 年11 月福建省审计厅与我校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之后,我们就把开办计算机审计专业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开始调研与组织申报工作。2013 年4 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3〕4 号),我校申报的计算机审计学专业获批。2013年9 月我们已经录取了64 名计算机审计专业的新生。现将我们对于对计算机审计学的专业建设、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情况简述如下,以供大家讨论、参考、赐教,帮助我们办好这个全新的专业。

一、“金审工程”建设亟需计算机审计学专业人才

现在,许多被审计单位正广泛地采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采用集成电子信息系统,尤其是大中型企业都在使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这样企业经济交易就处于无纸化的信息环境之中,审计对象及其载体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有效执行审计的要求。因此,只有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工具(ComputerAssisted Audit Techniques and Tools,以下简称CAATs),才有可能对那些高度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及其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并搜集证据。这就需要审计人员掌握必要的CAATs。换言之,CAATs 已成为审计人员特别是CPA 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福建省的高校教育还无法满足审计人员对于CAATs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省内几所高校的本科会计教育是培养审计人才的主要场所,但会计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务的现象,学校的会计与审计的实践课与目前的“金审工程”严重脱钩。在我省各地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就业的会计学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在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方面一般是能够胜任的,但是遇到采用先进而复杂的信息系统的被审计单位时,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集成在一起,数据库结构非常复杂,大学里根本没有接触过,毕业生就会显得束手无策。目前,我省审计系统与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招不到掌握CAATs 的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只能是先聘请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再对其进行会计、审计专业知识方面的进修与培训,然后才可以勉强上任工作。因此,在“金审工程”的压力之下,我省审计系统不得不对于本系统的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成立了由会计学教授、计算机学教授、审计厅计算机处专家等资深专家组成的计算机审计学专业专家筹备组,进行了10个月的调研活动,制订了具有福建特色的计算机审计专业培养计划。

二、计算机审计学的专业建设

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是按照社会对不同岗位的专门人才需求来设置的。计算机审计学专业建设应侧重于把计算机与审计两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二为一的课程设置、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等三个方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的。本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制订等等。重点是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计算机审计学专业是把传统的审计学与计算机科学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学科,也是在我国目前“金审工程”的大好形势下催生的新型专业。计算机审计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审计工具执行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的审计方式。通俗地讲,计算机审计的内容与对象包括两个方面:(1)管理数据的计算机;(2 )计算机管理的数据。因此,当前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以多学科为基础,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我国传统的审计工作是以财会人员为主的查账小组进行的一年一度的财税大检查。审计人员主要来源于财会队伍,其知识结构是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核心能力是帐薄检查和财会资料分析。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以及审计业务的发展,目前审计功能与审计对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审计功能从原来的经济管理控制与财务监督扩大到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经济鉴证、认证服务、公共绩效审计等功能;审计对象也从单一的财务角度的检查转变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核算、对比、评价。由此可见,审计学是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体,客观上要求我们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以多学科为基础,打破文理科的界限,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制订高质量的具有计算机审计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使计算机审计专业既培养应用型人才,也培养研究性、创新性的人才,提高研究性的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比例,正确认识、恰当处理学历教育与国内外执业教育的区别与联系,避免走进以国际执业教育课程代替计算机审计专业课程教育的误区,联系实际而不流于实用主义,会操作同时也具备开发与研究能力。

(二)以审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与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为重点,构建课程体系

我们专家筹备组调查的结果是,目前多数高校的审计专业是按审计三大主体来建设专业主干课程的,即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这种设置的内容没有问题,但是,如何审计这些内容?以什么方式、什么手段、什么技术来进行审计才可以达到最佳的审计效果?譬如,我们的审计人员掌握了会计软件,就可以审查这一台计算机里的经济业务与会计数据,但是,在无纸化交易的条件下,舞弊者(或黑客)通过舞弊程序以及远程控制方式,可以随时篡改,或者已经篡改了你的这一台计算机里的经济业务与会计数据,那你怎么办呢?结论非常简单:审计人员仅仅掌握软件应用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我们以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为重点的直接原因。

课程是按教育规律对学科中相对稳定的知识进行

取舍、剪裁、排列、组合的。学科发展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在以财务审计与审计方法(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计算机审计的学科建设的条件下,专业主干课程就必须相应地以学科为导向进行设计与调整。所以,最能体现计算机审计学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的专业主干课应包括两大类课程:一是审计学原理以及方法的课程(传统审计学专业课程);二是电子审计工具方面的课程(计算机专业课程)。此两大类课程是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比较全面地诠释了计算机审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必须指出,传统的纸质的审计专业方面的技术和方法也非常重要,谁也不可否认。但是,我们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无纸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三、计算机审计学专业的课程建设

我们对于计算机审计学课程建设的研究,是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开设课程的标准,通过合理设计计算机审计课程及其开课顺序,认真协调各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得专业知识结构合理,课时安排适度,开课先后顺序正确,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的计算机审计专业的公共课程是按照教育部规定开设的,在此省略。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是我们设计的专业课,希望专家与教授赐教。

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会计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规划(ER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企业资源规划(ERP)、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可视化编程技术、财务报告分析、计算机审计、内部审计等。

系级选修课有: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成本会计、专业英语、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经济效益审计、政府审计、舞弊审计、可视化编程技术、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基础会计模拟训练、管理信息系统模拟实验、高级语言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会计信息系统模拟实验、审计模拟实验、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计算机审计实务、内部审计案例分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四、以“金审工程”建设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缩短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差距。所以在计算机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计划以“金审工程”建设为中心,以计算机课程为基本平台,以现实的审计业务为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实践环节或实践课程。

1.重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国外高等教育中一种非常成功的教学法。计算机审计学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其在学校接触不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因此,今年(2014)我们通过福建省审计厅广泛收集、认真遴选、精心编写计算机审计教学案例,尽量使案例教学的内容具有典型性、综合性、理论相关性。通过省审计厅目前“金审工程”的平台,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也不断充实与完善了计算机审计案例教学的内容。

2.强化实验课

实验课是增强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计算机审计实验课程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有助于学生实现从审计理论到审计实践的跨越,增强计算机审计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并且有利于他们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从而适应“金审工程”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实验课程设置方式有三种:一是手工模拟实验(由审计学专业老师负责);二是实验室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实验(由审计学专业老师负责);三是参与“金审工程”建设的实地试验(由省审计厅计算机处专家、计算机专业教授、审计学教授等三方专家与教授负责),这种试验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实验目的、不同的功能分别设计为验证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在这个模式下,教授可以申报研究课题,可以带学生一起做课题,使得产、学、研相结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老师的科研能力。

3.逐步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在分析“金审工程”的发展对计算机审计学专业学生专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以实际应用为最终目的,确定审计软件实训过程中应重点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审计软件,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与操作审计软件的基本技能,通过相应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审计信息化的素质。

课题名称:

本文系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为E0500353)《计算机审计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会计与审计专业范文5

随着我国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对各种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将逐步放宽,从而必然对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

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专业人员从事各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动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经验,作出取舍的决策,由此看出审计专业判断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审计专业判断有下列几个特点:

1.审计专业判断受主观因素较大

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及性格、习惯、心态等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去,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相同的事物由于判断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审计专业判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等相关专门知识,并且达到一定熟练的程度。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2.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

模糊性是相对精确性和肯定性而言的,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有不清晰性、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带有许多人为和估计的成份。由于会计信息是经过估计、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近似结果,信息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可靠。由此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和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会计法规的弹性对会计信息的模糊性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审计来讲,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提高,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大量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之间做出判断,确定其适当性,由此提高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要求。

3.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

(1)计划阶段

①运用专业判断确定是否接受委托。会计事务所承担任何一项审计业务,都应当与委托人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根据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在签署审计业务书前,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业务性质、经营情况、经营分险,以前年度的审计情况、财务机构及组织工作等,根据了解的情况,审计人员动用专业判断来决定有无能力胜任,被审计单位的素质如何等,进而决定是否接受委托。若接受委托就可进一步安排审计工作。

②制定审计计划。接受了委托就应着手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人员必须运用专业判断为计划制定搜集适当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等。

(2)实施阶段

这是整个审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必须运用各种会计知识,审计知识,相关知识及审计经验为审计目标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审计的选择,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何时进行实质性测试,是采用统计抽样还是采用非统计抽样等,都必须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3)完成阶段

整个实施过程结束后,审计人员就应根据收集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根据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那么审计证据是否如此,审计人员须运用专业判断,如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审核,通过三级审核可以判断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至于出具何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也须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4.审计专业判断失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未能发现财务报表有虚假不真实的情况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的原因综合起来有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过程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

5.审计环境对审计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环境的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角色。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过程和

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必须对有关独立审计准则的遵循和会计报表的表达作出专业判断。因此,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内容可以分为有关审计准则的专业判断和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其过程可概括为:审计质量根植于审计准则对特定项目及会计报表整体作出判断提出审计意见。具体内容为:

有关审计准则的整体判断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

__决定审计重要性水平_____是否存在重大错误?

__确定审计风险_____是否符合合法性?

__搜集审计证据与评价_____是否符合公允性?

__评价会计原则的_____是否符合一贯性?

__评估重大估计

(一)有关审计准则的专业判断1.决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专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对重要性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动用专业判断,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2.确定审计风险

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3.搜集审计证据与评价

审计活动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这些都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质与量的判断受到重要性、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及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等因素的影响。检查风险往往产生于审计人员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做出的错误判断。有一些错误源于抽样风险、审计人员没有选中存在错误的业务样本,检查风险也可能是非抽样风险,如:审计程序安排不当;没有发现样本中存在的错误等。审计证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4.评价会计原则的应用

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前,须运用专业判断,评估被审单位会计原则应用的恰当性。国际审计准则和美国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表明:“审计还包括评价管理当局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因而,被审计单位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己会计原则。但是选用特定的会计原则必须能符合企业的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客观地表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评估重大估计

在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中,存在着一些管理当局所作出的“重大估计”,这就意味着会计报表本身也并不是完全依据事实来编制的,为此,国际审计准则和美国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评估管理当局所作出的重大估计。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对一些费用和损失作出重大估计,也并非完全排斥对能够确定的可能收入的预计,而是要求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全面考虑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慎重地作出根据的判断,评估被单位管理当局作出的重大估计的可靠性。

(二)有关报表的专业判断

对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主要有:

1.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缺乏经常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了解重要的舞弊风险因素并能引起职业怀疑,然后利用专业判断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就能够减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风险。

2.确定是否符合合法性。

确定会计报表是否合法性,是指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判明,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其财务处理是否遵循了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法规的规定。

3.确定是否符合公允性

企业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后,会计报表使用人十分关注这些报表是否做了公允的反映,有无夸大业绩和资产,隐瞒亏损和债务等财务情况,审计人员的意见应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4.确定是否符合一贯性

这实质上是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者确定已审会计报表可靠程度的另一方面,即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可比性的。根据企业准则要求,一贯性原则应包括两方面的:一是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应前后期一致;二是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如果发生变动,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如果在所审计的会计核算期内没有遵循上述原则,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意见中予以揭示,以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

(三)审计报告类型的选择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七号明确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表示何种审计意见,然而,从的规定来看,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区别仅在于程度不同,对于“个别”、“局部”、“重要”、“严重”等措辞的把握在实际操作中须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来完成。

三、专业判断因素的

制约专业判断合理性的因素很多,但下列因素应加以注意:

1.公认审计准则。公认审计准则提供了统一运用审计证据数量及质量的要求,阐明具体审计应达到的目标及达到的目标技术。审计人员若偏离准则的要求须给以妥善的说明。

2.审计职业的竞争。审计职业的竞争增加了成本——效益意识,这就使有的会计公司可能以较少的审计成本来完成审计业务,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对每一具体业务缺少足够的把握。

3.诉讼与职业管理。倘若发表审计意见的根据不是很充分,则有可能招致各种审计报告使用人的错误决策而起诉审计人员,同时,职业管理委员会(如同业互检委员会)也可能会给以处罚。

4.管理人员的道德行为。审计证据中的一大部分来自于受审单位管理人员提供的有关信息,假如证据的提供人——管理人员行为不轨,缺乏应有的正直性,审计人员应明确要求他们提供可靠的证据。

5.相关团体的业务。相关团体业务所产生的固有风险大大高于非相关团体业务,因为这其中业务双方的一方有可能左右或影响另一方,比如,母公司左右子公司的业务。对此应注意收集适当的证据。

6.受审单位的性质。一般地,审计人员对国有公司比私有公司需要更充分、确切的证据,因为审计报告使用人对国有公司有较大的信任度。

7.财务状况。破产的威胁迫使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合理性进行主观评价。因为受审单位一旦破产倒闭,各种依靠审计报告的受害人,必然指控经审计人员审查过的财务报告未充分揭示潜在的风险。对此,审计人员就要保证其工作质量,为审计意见辩护。

1.张彤:审计专业判断基本探讨:《审计与》2001(5)

2.秦荣生: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中国注册会计师》1999(5)

会计与审计专业范文6

审计队伍职业化是目前审计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有助于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因此,本文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然后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内容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一、引言

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办48号)中提出“强化审计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新形势、新任务下,政府审计工作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充,不仅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越来越多的是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审计任务的日益重大与审计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因此,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

早期的一些文献将专业胜任能力写成胜任力或者胜任能力。国外对于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较早,一些文献给出了专业胜任能力的定概念。DavidMcClelland(1973)将胜任力表述为: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9)指出,专业胜任能力指以一种能干、高效和恰当的方式履行高质量职责的能力。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2000)认为,专业胜任能力包括技术知识、一般管理、领导能力、职业观。这三个定义都没有针对政府审计人员给出相应的定义,而是一种通用胜任能力的定义。随着胜任能力问题研究的深入,近几年,国内的一些文献给出了针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定义,宋夏云(2006)认为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指,在既定的标准下,国家审计人员担任某一角色,并顺利完成某项法定任务的综合能力。这个概念缺乏对既定标准的解释,过于空泛。宋夏云(2007)完善了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给出了可行的既定标准,比如责任、目标、任务、角色,并指出专业胜任能力的强弱高低关乎国家审计功能的发挥程度。宋艳(2011)认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政府审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等特征。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政府审计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在职责、目标、角色或者任务的专业标准下,合格胜任工作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

三、专业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

自DavidMcClelland提出胜任能力这一概念以来,许多学者提出了胜任能力模型,大致有以下几种:上述的几种模型不仅列示了包含的要素,也体现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冰山模型是按照要素的显隐性划分的,行为表现是显性的能力,能力和职业素质就是隐形的能力;洋葱模型是按照培养的难易程度一层层划分的,处在的知识、技能最容易培养,中间层的态度、自我形象、社会角色和价值观次之,内层的个性动机是最难改变的;再比如陈佳俊的飞机模型,就指出职业道德是基础,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作为飞机两翼在职业道德的约束下发挥作用。各学者的模型虽然在构成上不尽相同,代表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但各要素大抵可以包含在知识、技能、品质这三类。随着通用专业胜任能力的深入研究,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对各领域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探究,其中不乏学者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宋夏云(2006)通过能力要素法构建了一个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三个一级要素的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模型。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又对每个一级要素包含的各二级要素进行罗列与分析,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各一级、二级要素的重要性,统计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出,一级要素中专业品质最重要,各二级要素中,会计与审计知识和政策与法规知识属于核心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是核心技能,独立、客观和公正属于核心品质。上海市审计局的黄莺(2009)对审计人才评价和能力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又利用SPSS软件对各要素进行因子分析以及因子差异分析,探讨了首席主审、高级主审、主审和助审的测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与分级的能力模型。对不同层级审计人才需要具有的能力素质作了分析,建立了审计人才能力素质模型,自下向上分别是审计人才特质、审计基础能力、审计工作能力、审计领导能力。对于不同层级的审计人才来说,级别越高,较上层的能力相对来说就越重要。宋艳(2011)认为政府审计人员基准胜任力是多维的,政府审计人员胜任力水平受现实个体水平差异的影响。在关键事件访谈、审计案例分析以及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政府审计人员胜任力水平受现实个体水平差异的影响。

同时,分别分析了职称、职级和学历的不同在个体胜任力水平上出现的明显差异。最后得出结论在遴选审计人员进入审计项目的时候,应考虑不同层级的小组成员间能力上的搭配与互补,使得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能够配合默契。黄子明(2015)从审计的范围和对象、内容、审计的评价及责任界定、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审计实施的组织方式五个方面分析了得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挑战,从而突出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理论上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素养。其中,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宏观经济管理知识,经济法、商法等法律法规,环境保护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等。职业能力包括审计查账能力,对经济活动与经济决策的审计能力,良好的表达与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等。职业素养则包括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和职业谨慎等。最后结合审计人员能力现状,提出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对策和途径。结合前人的研究不难发现,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构建不外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这三个要素,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的基础是专业知识,核心是专业技能,专业品质也必不可少,是完成审计工作的保障,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至于详细的二级要素,各位学者的研究虽略有不同,但是由于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也是大同小异。目前的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中比较重要的要素;第二类是建立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框架,用软件分析框架中的要素指标,研究要素指标的对不同层级的人的差异性。目前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文献比较少,建立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也多用于分析要素的重要性、差异性,缺乏系统地建立量化的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框架。

四、发展方向

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深入研究可以在五方面推进审计职业化,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保障更好的审计质量。第一,有助于审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很多审计专业的学生入职后,需要经培训才能胜任审计工作,可见审计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实践,过分偏重理论,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可以为审计教育的课程设置提供建议。第二,有助于审计人员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完善。专业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界定了审计人员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品质,为审计人员的自我完善、平衡发展指明方向,更易找到自己从业的薄弱点并加以学习完善。第三,有助于优化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可以为审计人才的教育培训指明方向,使得审计教育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也使得教育更贴近实际工作,更加关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为将来的政府审计部门提供更优秀的审计人才。第四,有助于建立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相关认证。审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缺乏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相关认证,或者说是准入标准,会阻碍推进审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可以为准入标准的制定、资格考试的内容提供指南,优化审计人员的选拔。第五,有助于遴选适合的审计人员。因为审计人员在知识、技能、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各审计项目差异也很大,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对政府审计项目的人员选择也有益处,可以帮助遴选出最适合该项目的审计人员。所以,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非常重要,后续的研究应该联系理论与实践,拓宽关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不再仅仅致力于分析重点要素,建立一个有指标、有测度的系统化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给政府审计人员的学校教育提供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为政府审计人员的自我提高指明提升的方向、使得政府审计人员的工作培训更加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以及辅助政府审计项目人员遴选。

参考文献

[2]黄莺.审计人才评价与分级的能力模型———一项探索性研究[J].审计研究,2009(1):27-31.

[3]黄友,周海彬.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效用均衡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5):62-68.

[4]黄子明.试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J].商,2015(22):136、138.

[6]刘成立.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法律风险与审计质量[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3(3):48-55.

[8]宋夏云.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基于江西政府审计机关的调研证据[J].财会学习,2010(11):44-46.

[9]宋夏云.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64-66.

[10]宋夏云.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基于国家审计人员的调查证据[J].财会通讯,2007(11):17-20.

[11]宋艳.关于政府审计人员胜任力的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1(6):14-17.

会计与审计专业范文7

一、建立审计专家库的理论支持

根据《审计法》、《招投标法》、《审计署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可以从外部聘请人员参与审计工作。《审计署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审计署遇有审计力量不足、相关专业知识受到限制等情形时,可以从社会中介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聘请或者直接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含专项审计调查,下同)工作。审计署在《“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审计队伍建设”中写明: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工作、人才工作方针政策,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审计事业科学发展需要的干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科学利用外部人才资源,探索建立外聘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制度,不断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二、国内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一些省市探索开展了建立审计专家库的做法。经过归纳,可以分为东北模式、西北模式和东南模式。东北模式以沈阳市审计局为代表;西北模式以新疆审计厅、西安市审计局为代表;东南模式以南京市审计局、绍兴县审计局为代表。

1.东北模式:沈阳审计局的做法是局机关成立审计专家管理委员会,局长任主任,副局长任副主任,各处室负责人任委员。专家管理委员会对其所建专家库及专家的管理,但不得以任何名义干预或者影响专家的具体活动。审计专家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人事教育处,负责组织审计专家的推荐、使用、考核、解聘以及专家库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审计项目所需的审计专家,从组建的专家库中抽取或招标产生。

2.西北模式:新疆自治区审计厅的做法是在政府投资领域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专家库并实行专家论证会制度。专家库的专家由全区交通、水利、工民建等行业工程管理的权威人士(含已退休专家)组成。

3.东南模式:南京市审计局出台了《审计咨询专家库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审计咨询专家库人选为具有审计所需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在某个领域具有一定权威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员,具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相关行业、专业领域工作10年以上,在相关行业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专业技能,并有相应的知名度或影响力。审计咨询专家库成员的主要职责是:为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提供专家意见;对重大审计项目、行业审计项目、绩效审计等项目的实施方案提供专家意见;对涉及审计结论、审计评价的相关专业技术、专业管理问题提供专家意见;对审计课题研究提供咨询意见等。审计咨询专家库成员要履行好一定的义务,特别是应按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对有关审计事项做出专业判断,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情况、揭露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建立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审计专家库

组建顾问专家库可以采取“但求所用,不求所有”的灵活运作模式,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专家进入、退出、激励及淘汰机制,把社会上的专家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并且利用电话、电子邮件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保持专家与审计人员之间的畅通交流。专家库成员的遴选可以采取如下办法,将审计工作的重点领域划为若干个行业,然后在每个行业中挑选5~10名优秀专业人员。同时在机制设计上进行科学统筹,使得顾问专家的工作仅限于提供针对性建议,而并不涉足任何与审计相关的其他环节。

会计与审计专业范文8

[摘要]国外近二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的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随着审计行业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审计事业的迅速发展,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应成为我国当前审计理论研究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各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将逐步放宽,从而必然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与特征

1、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

国外近二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审计专业判断也正在成为理论界的一个关注热点。学术界对审计专业判断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决策时对各相关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过程。审计人员的错误判断会导致不恰当的审计结论。

(2)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在长期业务培训实践中形成的感性认识,因人脑的作用带有一定的预见性。

(3)审计专业判断指运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与经验,从多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做出取舍的决策。

(4)审计专业判断是确定被审事项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就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给出一个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中必须强调如下因素:一是判断的主观性,这是审计专业判断的本质属性;二是判断的普遍性,即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可以说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三是判断的重要性,审计师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不仅明显地影响着审计效率和效果,而且是审计师专业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由此,笔者认为如下描述可以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专业判断的概念: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基于审计师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的本能判断,它广泛地存在于审计的全过程并且极大地影响着审计质量。基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对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

2、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

(1)审计专业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乃至性格、习惯、心态等个人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去,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相同的事物,由于判断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审计专业判断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并且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例如,一位经验丰富而机警的审计人员能很快地浏览一页记录并马上发现异常的事物,还能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诊断并无任何不可思议之处,审计人员只不过是综合运用了他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正常与否或可信与否。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2)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

模糊性是相对精确性和肯定性而言的,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有不清晰性、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带有许多人为和估计的成分。由于会计信息是经过估计、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近似结果,信息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可靠,由此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会计法规的弹性对会计信息的模糊性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会计法规的弹性增强,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会明显提高,从而加大了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对于审计来讲,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提高,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大量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之间做出判断,确定其适当性,由此提高了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而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也就会因此受到更多的重视。

(3)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都要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在计划阶段,要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在审计实施阶段,要确定审计重点,收集审计证据。确定审计重点时,要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弱和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特点;收集审计证据时,要考虑有关材料和被审计项目的相关性,考虑证据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在审计完成阶段,要对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照审计标准,对问题加以定性,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这些都依赖于恰当的专业判断。

(4)审计专业判断失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未能发现财务报表有虚伪不实的情况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的原因综合起来无外乎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程序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的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是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另据美国TreadwayCom-mission研究报告指出:66%对注册会计师的控诉案件显示审计人员未搜集充分而适当的证据;36%对注册会计师的控诉案件显示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过程所发现的潜在问题未能提高警觉或给予足够的专业怀疑。而审计师这些方面的能力恰恰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蒙哥马利审计学》序言中有这样一段:“审计失败通常是由于管理当局的狡诈舞弊所致,或由于对于客户有意无意地随意运用或误用会计原则,审计人员缺乏高明的判断所致”。

(5)审计环境对审计专业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环境的发展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在此背景下,审计职业的地位以及审计环境正处于转变之中,因此,研究环境因素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审计专业判断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专业判断的过程进行描述,确定信息的某些特征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影响

它包括如下内容:分析审计人员在进行专业判断时需运用的信息种类;研究审计人员对不同种类信息的信赖程度;探讨审计人员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加以综合的方法;确定信息选择和信息处理之间哪一个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功效影响更大;分析使审计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原因。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找出专业判断失败的原因。

2、研究审计专业判断的认知过程

它主要分析不同的知识和记忆在审计专业判断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完成不同的审计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种类以及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对这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如何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审计工作中;探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对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及搜集信息等工作所起的作用;分析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记忆的因素,确定这类记忆对审计人专业判断产生的影响;研究专家与初学者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的方式存在的差异及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

3、评价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

评价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通常要调查审计师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审计师对于某项客观情况判断的准确性、审计师在较长时期内进行类似判断结果的稳定性,以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程度。它将有助于审计理论工作者以及审计实务界人士及

时确定审计工作需要改善的环节,以及是否需要制定补救措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会计学教授Trotman认为,在中国,审计人员在某些重要的审计专业判断上的一致性是审计专业判断研究的一个适当的出发点。同时,他认为由于审计专业判断在中国的历史不长,在开始进行这种判断的几年中,审计一致性可能相对较低,会计师事务所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审计意见出现分歧的领域的培训和复核过程上。

三、审计专业判断的作用重点

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所需做出的专业判断主要包括建立重要性水平、评估项目的审计风险、判断企业控制的可靠性程度、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在分析性复核中确认显著性波动的原因、评价客户解释的合理性以及审计意见类型的确定等。

1、建立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决定审计风险以及检查范围、程序的直接依据之一。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专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对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企业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运用专业判断,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2、确定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例如,如果评估结果表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较高,审计人员就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将检查风险尽量降低,以便使总体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反之,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行之有效,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较低,审计人员即使冒较大检查风险,但总体审计风险仍然较低。

3、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与审计密切相关,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能够及时提供企业内部差错和舞弊行为的专门分析资料,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通过专业判断正确确定内控系统的可靠性是审计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内容。对内部控制可靠性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对内控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但根据国外的审计实践,在对小型企业进行审计时,不管实际情况怎样,一般都将控制风险定为最大值,他们认为,在很多情况下,高估控制风险,免去符合性测试而扩大实质性测试的选择更为经济。

4、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

审计活动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这些都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证据质与量的判断受到重要性、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及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等因素的影响。检查风险往往产生于审计人员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做出的错误判断。有一些错误源于抽样风险,审计人员没有选中存在差错的业务样本,检查风险也可能源于非抽样风险,如:审计程序安排不当;没有发现样本中存在的错误;没有正确修正检查出的错误等。审计证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

5、审计程序的选择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具体实施审计时所采取的详细步骤或工作细则。在实务中,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6、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

分析性复核的目的是初步判断审计约定事项的重点区域和审计风险,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指标对比,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判断和确定重要的审计项目。但研究表明,除非被审计单位资讯健全以及审计人员有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否则,分析性复核的作用不大。也就是说,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7、审计类型的选择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明确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表示何种审计意见,然而,从目前的规定来看,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区别仅在于程序不同,对于“个别”、“局部”、“重要”、“严重”等措辞的把握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来完成。

8、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缺乏经常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了解重要的舞弊风险因素并能引起职业怀疑,然后利用专业判断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就能够减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风险。

四、审计专业判断质量的评价标准

对于审计人员所做专业判断的质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价:

1、审计人员意见的一致性程度

一致性是指多个审计师对同一审计问题所做出的专业判断的相似程度,它是用于评价审计师专业判断水平的最常用标准。当审计人员遇上审计诉讼时,论证其他审计人员在类似的环境中亦会做出同样的专业判断可以保护审计师,使之免于承担责任。同时,在会计师事务所中,设置诸如员工培训、审计手册及分级复核等制度的原因之一,就是提高事务所内部审计人员所做专业判断的一致性。

2、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精确度或与某一特定标准一致。理论上应以判断的准确性作为客观的、可衡量的标准。但是,在许多专业判断过程中,并不存在一个一目了然的所谓正确答案来作为评价的标准。因此,在审计实务中,一般以一组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的共同判断作为评价的标准,即将某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与一组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所做的统一判断进行比较来衡量该判断的准确程度。

3、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在不同时间里,同一审计人员针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专业判断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在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虽然时间不同或被审计单位不同,对同一问题应该做出相同的处理或反应。

4、可防卫性

对于报表使用人对审计报告的质疑,审计人员必须对其所做专业判断的理由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而避免诉讼失败,这就是审计专业判断的可防卫性。高质量的审计专业判断应该具备较强的可防卫性。

[参考文献]

[1]KenT.Trotman.AuditJudge-mentResearch-OverviewAndOpportu-nitiesForResearchInChina[J].ChinaAccountingandFinanceReview,Volume1,Numberl,March1999.

[2]W.RobertKnechel.AuditingText&Cases[M].Northeast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Press,1998.

[3]R.K.Mautz.FundamentalsofAuditing[M].NewYork,JohnWileyandSong,Inc,1954.

[4]张立民。西方审计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5]莫茨,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6]秦荣生。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注册会计师,1999,(5)。

[7]孙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决策[J]审计研究,1998,(2)。

[8]蔚晶。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9,(3)。

[9]刘国常。论审计判断及其作用[J]广东审计,1999,(3)。

[10]姚立中,任鹏。论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与失真[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2)。

会计与审计专业范文9

1.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企业自发展以来至目前为止,大多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的独立的会计审计机构。一直以来,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都是由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来进行的,这种会计审计方式虽然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但是,这种会计审计方式对于要完成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存在很大的压力,进而降低企业会计审计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会计审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会计审计这项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企业需要设立一个独立的会计审计机构,才能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的利用率,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增强会计审计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2.现代企业会计审计缺乏建立健全的审计体系。

现代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会计审计机构,制定完善的审计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增强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能有效规范会计审计的工作顺利进行,增强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提高会计审计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然而,在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实际工作过程中,会计审计的相关体系并不规范,审计工作与管理工作内容相互混合,工作职责分配不明确,工作人员责任意识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计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现代企业会计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由于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审计这项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然而,大多数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均缺乏专业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企业也没有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大多会计审计人员证件不齐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计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大对数现代企业至今仍使用传统的会计审计方式,大大降低了会计审计的效率与质量。

二、现代企业会计审计的相关措施

1.现代企业建立健全独立的会计审计机构。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会计审计的重视,设立完善、独立的会计审计机构,肯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对会计审计工作进行合理的干预,为会计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会计审计部门的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审计体系。

现代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审计体系,首先要保证会计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避免部门与部门之间职责分配不清以及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其次是要运用完善的体系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科学合理地进行工作分配,保证会计审计工作顺利完成。

3.增强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会计审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会计审计这项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才能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的利用率,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增强会计审计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因此,企业应加强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有针对性的相关培训,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审计人员自身要增强职业素养与技能意识,通过规范的相关程序拿到相关证件,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与专业水平。此外,现代企业应根据当今经济发展的形式创新会计审计方法,提高会计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

三、结束语

会计与审计专业范文10

[摘要]国外近二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的理论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随着审计行业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审计事业的迅速,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应成为我国当前审计理论研究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各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将逐步放宽,从而必然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与特征

1、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

国外近二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审计专业判断也正在成为理论界的一个关注热点。学术界对审计专业判断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决策时对各相关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过程。审计人员的错误判断会导致不恰当的审计结论。

(2)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在长期业务培训实践中形成的感性认识,因人脑的作用带有一定的预见性。

(3)审计专业判断指运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与经验,从多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做出取舍的决策。

(4)审计专业判断是确定被审事项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就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给出一个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中必须强调如下因素:一是判断的主观性,这是审计专业判断的本质属性;二是判断的普遍性,即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可以说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三是判断的重要性,审计师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不仅明显地着审计效率和效果,而且是审计师专业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由此,笔者认为如下描述可以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专业判断的概念: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基于审计师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的本能判断,它广泛地存在于审计的全过程并且极大地影响着审计质量。基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对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进行进一步。

2、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

(1)审计专业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乃至性格、习惯、心态等个人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去,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相同的事物,由于判断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审计专业判断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审计、等相关专门知识,并且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例如,一位经验丰富而机警的审计人员能很快地浏览一页记录并马上发现异常的事物,还能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诊断并无任何不可思议之处,审计人员只不过是综合运用了他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正常与否或可信与否。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2)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

模糊性是相对精确性和肯定性而言的,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有不清晰性、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带有许多人为和估计的成分。由于会计信息是经过估计、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近似结果,信息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可靠,由此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会计法规的弹性对会计信息的模糊性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会计法规的弹性增强,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会明显提高,从而加大了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对于审计来讲,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提高,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大量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之间做出判断,确定其适当性,由此提高了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而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也就会因此受到更多的重视。

(3)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都要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在计划阶段,要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在审计实施阶段,要确定审计重点,收集审计证据。确定审计重点时,要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弱和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特点;收集审计证据时,要考虑有关材料和被审计项目的相关性,考虑证据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在审计完成阶段,要对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照审计标准,对问题加以定性,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这些都依赖于恰当的专业判断。

(4)审计专业判断失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未能发现财务报表有虚伪不实的情况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的原因综合起来无外乎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程序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的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是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另据美国Treadway Com-mission研究报告指出:66%对注册会计师的控诉案件显示审计人员未搜集充分而适当的证据;36%对注册会计师的控诉案件显示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过程所发现的潜在问题未能提高警觉或给予足够的专业怀疑。而审计师这些方面的能力恰恰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蒙哥马利审计学》序言中有这样一段:“审计失败通常是由于管理当局的狡诈舞弊所致,或由于对于客户有意无意地随意运用或误用会计原则,审计人员缺乏高明的判断所致”。

(5)审计环境对审计专业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环境的发展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在此背景下,审计职业的地位以及审计环境正处于转变之中,因此,研究环境因素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审计专业判断研究的主要

1、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专业判断的过程进行描述,确定信息的某些特征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影响

它包括如下内容:分析审计人员在进行专业判断时需运用的信息种类;研究审计人员对不同种类信息的信赖程度;探讨审计人员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加以综合的方法;确定信息选择和信息处理之间哪一个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功效影响更大;分析使审计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原因。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找出专业判断失败的原因。

2、研究审计专业判断的认知过程

它主要分析不同的知识和记忆在审计专业判断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完成不同的审计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种类以及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对这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如何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审计工作中;探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对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及搜集信息等工作所起的作用;分析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记忆的因素,确定这类记忆对审计人专业判断产生的影响;研究专家与初学者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的方式存在的差异及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

3、评价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

评价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通常要调查审计师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审计师对于某项客观情况判断的准确性、审计师在较长时期内进行类似判断结果的稳定性,以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程度。它将有助于审计理论工作者以及审计实务界人士及时确定审计工作需要改善的环节,以及是否需要制定补救措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会计学教授Trotman认为,在,审计人员在某些重要的审计专业判断上的一致性是审计专业判断研究的一个适当的出发点。同时,他认为由于审计专业判断在中国的不长,在开始进行这种判断的几年中,审计一致性可能相对较低,会计师事务所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审计意见出现分歧的领域的培训和复核过程上。

三、审计专业判断的作用重点

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所需做出的专业判断主要包括建立重要性水平、评估项目的审计风险、判断控制的可靠性程度、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在分析性复核中确认显著性波动的原因、评价客户解释的合理性以及审计意见类型的确定等。

1、建立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决定审计风险以及检查范围、程序的直接依据之一。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专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对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企业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运用专业判断,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2、确定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例如,如果评估结果表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较高,审计人员就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将检查风险尽量降低,以便使总体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反之,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行之有效,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较低,审计人员即使冒较大检查风险,但总体审计风险仍然较低。

3、判断内部控制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与审计密切相关,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能够及时提供企业内部差错和舞弊行为的专门资料,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通过专业判断正确确定内控系统的可靠性是审计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对内部控制可靠性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对内控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但根据国外的审计实践,在对小型企业进行审计时,不管实际情况怎样,一般都将控制风险定为最大值,他们认为,在很多情况下,高估控制风险,免去符合性测试而扩大实质性测试的选择更为。

4、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

审计活动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这些都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证据质与量的判断受到重要性、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及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等因素的。检查风险往往产生于审计人员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做出的错误判断。有一些错误源于抽样风险,审计人员没有选中存在差错的业务样本,检查风险也可能源于非抽样风险,如:审计程序安排不当;没有发现样本中存在的错误;没有正确修正检查出的错误等。审计证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

5、审计程序的选择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具体实施审计时所采取的详细步骤或工作细则。在实务中,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6、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

分析性复核的目的是初步判断审计约定事项的重点区域和审计风险,采用这种通过指标对比,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判断和确定重要的审计项目。但表明,除非被审计单位资讯健全以及审计人员有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否则,分析性复核的作用不大。也就是说,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7、审计类型的选择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明确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表示何种审计意见,然而,从的规定来看,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区别仅在于程序不同,对于“个别”、“局部”、“重要”、“严重”等措辞的把握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来完成。

8、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缺乏经常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了解重要的舞弊风险因素并能引起职业怀疑,然后利用专业判断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就能够减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风险。

四、审计专业判断质量的评价标准

对于审计人员所做专业判断的质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价:

1、审计人员意见的一致性程度

一致性是指多个审计师对同一审计问题所做出的专业判断的相似程度,它是用于评价审计师专业判断水平的最常用标准。当审计人员遇上审计诉讼时,论证其他审计人员在类似的环境中亦会做出同样的专业判断可以保护审计师,使之免于承担责任。同时,在会计师事务所中,设置诸如员工培训、审计手册及分级复核等制度的原因之一,就是提高事务所内部审计人员所做专业判断的一致性。

2、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精确度或与某一特定标准一致。上应以判断的准确性作为客观的、可衡量的标准。但是,在许多专业判断过程中,并不存在一个一目了然的所谓正确答案来作为评价的标准。因此,在审计实务中,一般以一组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的共同判断作为评价的标准,即将某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与一组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所做的统一判断进行比较来衡量该判断的准确程度。

3、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在不同时间里,同一审计人员针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专业判断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在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虽然时间不同或被审计单位不同,对同一问题应该做出相同的处理或反应。

4、可防卫性

对于报表使用人对审计报告的质疑,审计人员必须对其所做专业判断的理由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而避免诉讼失败,这就是审计专业判断的可防卫性。高质量的审计专业判断应该具备较强的可防卫性。

[]

[1] Ken T.Trotman.Audit Judge-ment Research-Overview And Opportu-nities For Research In China[J].China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Volume1,Numberl,March 1999.

[2] W.Robert Knechel.AuditingText&Cases[M].Northeast Universityof Finance&Economics Press,1998.

[3] R.K.Mautz.Fundamentals ofAuditing[M].New York,John Wiley andSong,Inc,1954.

[4]张立民。西方审计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5]莫茨,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6]秦荣生。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注册会计师,1999,(5)。

[7]孙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决策[J]审计研究,1998,(2)。

[8]蔚晶。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9,(3)。

[9]刘国常。论审计判断及其作用[J]广东审计,1999,(3)。

[10]姚立中,任鹏。论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与失真[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2)。

会计与审计专业范文11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审计专业;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154-01

1 发展高职审计专业的现实意义

近10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数313万人,在校生965万人,为国家培养了超过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社会提供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9月13日―14日,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工作会在杭州召开。全面部署未来10年高等职业教育战线发展战略。会议指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审计专业作为典型的职业教育专业,特有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教学的特点,面向社会需求、面向职业岗位、面向工作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和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的审计人才是高职审计专业改革的目标,突出审计职业技能训练,强化职业岗位实践能力是高职审计专业改革的基本要求。

2 高职审计人才的就业导向

(1)高职审计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审计工作的就业岗位有:企事业单位稽核岗位、内部审计岗位。会计中介组织的助理审计岗位等。目前,我院会计专业已经毕业的学生,就有在企业担任内审工作及在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助理员的。根据财政部令2009年第55号《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的规定,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的中国公民可以报名参加考试,审计为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之一。200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了[2009]5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我国大、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科学引导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发展”。并对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定位,指出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重点是小规模企事业单位、基层和农村组织。提供的主要服务品种是专项服务。要求在提供财务审计、记账、税务外包业务、IT支持、个人理财、社区事业等鉴定和咨询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承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账乡管”、“乡财县管”相关会计服务,努力成为面向小规模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农村提供优质服务的主体力量。这些也意味着,审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审计工作方面的就业和发展有更多的空间。

(2)虽然学生毕业后不一定都会从事审计工作,但审计课程的内容,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部分,与会计核算的各岗位内容紧密相连,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况且,几乎所有的企业每年都要接受至少一次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会计人员负有提供会计资料、协助编制明细账、协助资产清查的责任。作为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这类程序和要求。审计课程的内容对会计人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从个人专业发展来说,也是必需的。因此,这门课程如何教好和学好,对会计专业而言,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审计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及其相关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在专业的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既要运用之前开设过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等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同时,又要为后续课程,如审计案例分析的开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审计也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中的一门必考课。学好这门课,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等于拓展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即使学习该课程,目前还不能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但是在现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等于给学生提供了更宽阔的就业渠道。学生毕业后,除了适合从事会计、出纳等岗位,还具备了直接进入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注册会计师助理工作或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一定能力。因此,该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3 高职审计专业教材现状及改革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200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4.2%。高职教育占高等教育份额49%。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现代资本市场的建立,现代技术和管理经验被大量吸收进来,审计课程知识难度对专科层次学生来说越来越大。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审计教材偏向于以理论为主,大篇幅的章节还是仅仅围绕概念阐述,缺乏适当的案例,高职所有教材多为本科教材的压缩本,忽视了对高职学生技能实践的培养。我校从2008年开设审计专业以来,经过近3年的教学摸索中总结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的几点基本经验:

(1)审计学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应以最新的审计准则、会计准则、税制等为依托,把审计实务中已成熟的经验总结成理论,贯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的脉络。使教材内容充实、富有时代气息,并且教材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教材的编写按照课程项目化的设计要求,立足于审计职业岗位要求,遵循项目学习内容与审计工作岗位过程相对应原则,以审计程序为导向,针对典型的企业五大循环审计工作项目,围绕审计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设计教材编写项目。在项目是采用业务循环法还是报表项目法的抉择中,笔者认为虽然按照报表项目安排,每个项目可以做到完整、清晰,学生在学习完财务会计等会计基本课程后能较容易的找到对应关系。但是,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不能很好地衔接上。所以笔者倾向于按业务循环安排审计项目,然后每个业务循环内可按报表项目安排实质性程序,以求二者的统一。当业务循环法下跨循环的项目界线不易界定时,应以“抓主要矛盾”为原则:把某一科目根据在业务流程的不同阶段的表现不同,分别放在不同的业务循环或单独安排。

(3)目前,从教材内容上看,理论性过强,案例资料较少。案例还仅仅局限于实务部分,审计基本理论案例教学研究开展的较少;有的案例资料或时间滞后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不能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审计理论、审计方法,更无法在将来胜任复杂环境的审计工作。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以案例进行引入,案例的选择不仅注重典型性还要考虑时效性,选择较新的案例,打破传统教材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从而达到注重实践教学、培育实用型审计人才的目的。

(4)逐步编写成套性的高职审计教材。审计学教材不仅要有《审计学基础》和《审计实务》课堂理论教材,还应有配套的《审计模拟》、《审计案例》、《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审计学教学参考》和《审计学学习指导》等。注意教材相关辅助资料的建设,实现各种教材内容与功能的互补。

参考文献:

[1]周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实践与建议[J].商业会计,2009(16).

[2]梅丹.我国高等审计教育改革探讨:兼谈南开大学审计教学的发展[J].教育财会研究,2009(3).

会计与审计专业范文12

随着我国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对各种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将逐步放宽,从而必然对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

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专业人员从事各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动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经验,作出取舍的决策,由此看出审计专业判断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审计专业判断有下列几个特点:

1.审计专业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及性格、习惯、心态等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去,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相同的事物由于判断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审计专业判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并且达到一定熟练的程度。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2.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

模糊性是相对精确性和肯定性而言的,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有不清晰性、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带有许多人为和估计的成份。由于会计信息是经过估计、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近似结果,信息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可靠。由此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和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会计法规的弹性对会计信息的模糊性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审计来讲,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提高,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大量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之间做出判断,确定其适当性,由此提高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要求。

3.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

(1)计划阶段

①运用专业判断确定是否接受委托。会计事务所承担任何一项审计业务,都应当与委托人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根据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在签署审计业务书前,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业务性质、经营情况、经营分险,以前年度的审计情况、财务机构及组织工作等,根据了解的情况,审计人员动用专业判断来决定有无能力胜任,被审计单位的素质如何等,进而决定是否接受委托。若接受委托就可进一步安排审计工作。

②制定审计计划。接受了委托就应着手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人员必须运用专业判断为计划制定搜集适当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等。

(2)实施阶段

这是整个审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必须运用各种会计知识,审计知识,相关知识及审计经验为审计目标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审计方法的选择,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何时进行实质性测试,是采用统计抽样还是采用非统计抽样等,都必须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3)完成阶段

整个实施过程结束后,审计人员就应根据收集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根据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那么审计证据是否如此,审计人员须运用专业判断,如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审核,通过三级审核可以判断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至于出具何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也须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4.审计专业判断失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未能发现财务报表有虚假不真实的情况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的原因综合起来有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过程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

5.审计环境对审计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环境的发展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角色。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过程和内容

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必须对有关独立审计准则的遵循和会计报表的表达作出专业判断。因此,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内容可以分为有关审计准则的专业判断和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其过程可概括为:审计质量根植于审计准则对特定项目及会计报表整体作出判断提出审计意见。具体内容为:

有关审计准则的整体判断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

__决定审计重要性水平_____是否存在重大错误?

__确定审计风险_____是否符合合法性?

__搜集审计证据与评价_____是否符合公允性?

__评价会计原则的应用_____是否符合一贯性?

__评估重大估计

(一)有关审计准则的专业判断1.决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专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对重要性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企业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动用专业判断,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2.确定审计风险

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3.搜集审计证据与评价

审计活动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这些都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质与量的判断受到重要性、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及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等因素的影响。检查风险往往产生于审计人员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做出的错误判断。有一些错误源于抽样风险、审计人员没有选中存在错误的业务样本,检查风险也可能是非抽样风险,如:审计程序安排不当;没有发现样本中存在的错误等。审计证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4.评价会计原则的应用

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前,须运用专业判断,评估被审单位会计原则应用的恰当性。国际审计准则和美国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表明:“审计还包括评价管理当局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因而,被审计单位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己会计原则。但是选用特定的会计原则必须能符合企业的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客观地表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评估重大估计

在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中,存在着一些管理当局所作出的“重大估计”,这就意味着会计报表本身也并不是完全依据事实来编制的,为此,国际审计准则和美国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评估管理当局所作出的重大估计。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对一些费用和损失作出重大估计,也并非完全排斥对能够确定的可能收入的预计,而是要求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全面考虑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慎重地作出科学根据的判断,评估被单位管理当局作出的重大估计的可靠性。

(二)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

对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主要有:

1.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缺乏经常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了解重要的舞弊风险因素并能引起职业怀疑,然后利用专业判断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就能够减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风险。

2.确定是否符合合法性。

确定会计报表是否合法性,是指审计人员应用专业判断判明,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其财务处理是否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法规的规定。

3.确定是否符合公允性

企业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后,会计报表使用人十分关注这些报表是否做了公允的反映,有无夸大业绩和资产,隐瞒亏损和债务等财务情况,审计人员的意见应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4.确定是否符合一贯性

这实质上是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者确定已审会计报表可靠程度的另一方面,即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可比性的问题。根据企业准则要求,一贯性原则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应前后期一致;二是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如果发生变动,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如果在所审计的会计核算期内没有遵循上述原则,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意见中予以揭示,以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

(三)审计报告类型的选择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七号明确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表示何种审计意见,然而,从目前的规定来看,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区别仅在于程度不同,对于“个别”、“局部”、“重要”、“严重”等措辞的把握在实际操作中须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来完成。

三、专业判断影响因素的分析

制约专业判断合理性的因素很多,但下列因素应加以注意:

1.公认审计准则。公认审计准则提供了统一运用审计证据数量及质量的要求,阐明具体审计应达到的目标及达到的目标技术。审计人员若偏离准则的要求须给以妥善的说明。

2.审计职业的竞争。审计职业的竞争增加了成本——效益意识,这就使有的会计公司可能以较少的审计成本来完成审计业务,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对每一具体业务缺少足够的把握。

3.法律诉讼与职业管理。倘若发表审计意见的根据不是很充分,则有可能招致各种审计报告使用人的错误决策而审计人员,同时,职业管理委员会(如同业互检委员会)也可能会给以处罚。

4.管理人员的道德行为。审计证据中的一大部分来自于受审单位管理人员提供的有关信息,假如证据的提供人——管理人员行为不轨,缺乏应有的正直性,审计人员应明确要求他们提供可靠的证据。

5.相关团体的业务。相关团体业务所产生的固有风险大大高于非相关团体业务,因为这其中业务双方的一方有可能左右或影响另一方,比如,母公司左右子公司的业务。对此应注意收集适当的证据。

6.受审单位的性质。一般地,审计人员对国有公司比私有公司需要更充分、确切的证据,因为审计报告使用人对国有公司有较大的信任度。

7.财务状况。破产的威胁迫使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合理性进行主观评价。因为受审单位一旦破产倒闭,各种依靠审计报告的受害人,必然指控经审计人员审查过的财务报告未充分揭示潜在的风险。对此,审计人员就要保证其工作质量,为审计意见辩护。

「参考文献

1.张彤:审计专业判断基本理论探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5)

2.秦荣生: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中国注册会计师》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