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时间:2023-08-20 15:01:14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1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和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有着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大的特点,因此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本研究主要研究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0引言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追求产品质量达到更高标准的有效方法,它的主要观点在于过程管理,使产品能够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现阶段它已经成为了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1]。持续质量改进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将提高护理质量作为中心任务,保证全体护理人员的广泛参与,全方位的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整个护理过程都要保证以患者为中心[2]。手术室的工作节奏非常快,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因此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改善手术室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重新划分岗位职责,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一套新的管理制度,例如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核查制度、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以及手术室器械清洗灭菌检查追踪制度、手术室工作防护制度以及层流手术室管理制度等[3]。完善手术室的护理操作标准,建立健全手术室工作流程。

2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应该遵循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术前、术中、术后都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制定术前方式工作的相关流程与细则,在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手术完成后进行回访调查[4]。手术前也要做好相应的访视工作,制定护理评估以及护理诊断标准,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根据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实施护理,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缺陷,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计划。

3做好危机管理

根据手术室的工作特点,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来应对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例如手术过程中突然停电、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医疗器械准备不全、患者心跳突然停止、突发火灾、患者误吸等[6]。其次,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危机培训,使其能够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强调将相应的医疗器械以及药品准备到位,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4加强人员培训

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新技术培训、围手术期护理培训、心肺复苏培训、法律法规培训、专科知识培训、手术室操作培训等[7],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可以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方案以及考核标准,在培训之后,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做到全员培训与全员考核,采用培训的方式来扩展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确保护理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改进。

5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传染源、易感人群以及病毒传染途径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针对这三个环节,要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且严格按照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相应的工作,例如进行空气以及相关物品的消毒与隔离工作,遵循医用垃圾管理制度以及废弃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用垃圾的管理以及废弃物的处理。腔镜的消毒方法要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相关标准来进行,防止院内感染[8]。

6结论

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术前访视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信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协助患者脱离危机状态,根据手术前的风险因子,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制定出对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往的护理管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过程术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在这种传统的护理模式下,很难发现潜在的问题,因此严重缺乏预见性。手术室护理安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手术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及早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要将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杜绝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潘桂芝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杨秋凉,伍晓莹,陈晓峰,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护理杂志,2013(04):63-64.

[2]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05):14-16.

[3]魏薇萍,秦逸,金霞,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2013(32):2986-2987.

[4]唐文珍,张琳.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2(14):1376-1377.

[5]杨秋凉,伍晓莹,陈晓峰,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护理杂志,2013,25(4):63-64.

[6]朱劲松,黄秀娟,董晓红,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8(17):4118-4119.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2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措施

作为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优秀的操作技术和各种应变能力。各个科室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理论水平,掌握新的科学技术、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只有从根本解决护理人员的技术问题,才能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操作应手,有条不紊,顺利的进行手术。随着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护理效果也会随之改善。

1 人员素质管理措施

1.1 巩固基本技能,加强技术训练 制定完善的“护理操作程序及考核细则”,明确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每年多进行几次护理比武活动,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并且把工作成绩与经济效益挂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以此产生竞争效应,科室与科室比,护士与护士比,使人人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此外,每次考试成绩要张榜公布,以督促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

1.2 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医疗向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必须有高水平的护理来保障。对自身基础好的、成绩优异的护士实行重点科室的轮岗,如普外科、骨科及医疗重点科室等,利用各科室患者在护理方面的不同点,培养她们综合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实用性护理人才,以适应现代医疗护理工作的特点。

1.3 严格管理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保证手术安全 尽责、献身、仪表端正、热情和蔼、技术精益求精,是每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手术室尤其重要。由于手术室工作特点是紧张连续、不分昼夜地协助医生抢救危重患者,因此,应要求每个护士都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除此以外,还需动作灵敏,沉着果断,能迅速地处理意外情况。这些都要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教育和训练,使之逐步形成。此外,护理管理者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 对于围术期的质量管理手段

2.1 术前探访 根据国际手术护士协会(ANRN)规定[1]:护士的术前访视是护士的重要职责和责任之一。在手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可以进入病区对手术病人进行访视。可以查阅病人的相关病例资料,了解病人的病情状况;通过对病人展示图片和进行文字讲解,可以让病人了解手术室的环境、注意事项、麻醉过程、医生的操作水平等等。虽然病人家属不能进入手术室进行视察,但是巡回护士可以像亲属一样寸步不离守护患者,患者有什么需要可以向巡视护士提出来,巡回护士在不违反手术室的相关规定的情况下,都可以为各位家属和患者满足,使病人及家属以良好的心态去等待手术的结束。

2.2 对手术环境要进行严格检查 手术室内要保持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等等的清洁,而且还要有相关的标志说明,清扫用具要分开放置,定期对用具进行清理和维护。手术室必须每天进行消毒清理一次,而且每个月还要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和培养。对于那些一次性使用的用具也应该进行抽样进行细菌检测,由护士长监测最后的数据,妥善管理和消毒手术室内的卫生环境。每个月要对手术室进行抽样化验,看是否合格,如果出现问题应该及时的改善,制定相应的手段,监督每个人都积极实行[2]。

对于手术机械用具应该保证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能够正常的使用。一些精密的仪器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放置,并且对其正常运行的使用也要保证,时时进行检修维护,对于一些无菌的手术用具和已消毒的用具应该放到无菌室,有效期是一个星期,每天清理过期的用具,敷料一次。

2.3 手术配合的操作管理 手术配合是指在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的全部过程中。洗手和巡回护士手术前要核对患者的病情状况、手术部位、操作方式、手术名称,对患者做好相关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护士还应该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准备,做到意外情况不慌张,保证手术的正常运行。

2.4 术后清理的质量管理 手术结束后,要严格控制手术间的闲杂人员流动,认真的对室内的地面、血迹清理洁净,更换所有的床单被褥。对于一些传染和污染的疾病手术,手术后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杀菌处理,例如用氯制剂进行清理消毒,彻底的阻断各种传播途径,防止病毒的传播。对于普通的手术没有危害性的,手术后进行消毒清理干净后再用层流消毒机器消毒30min。对于手术过程中一次性的手术用具及时处理,非一次性使用的用具进行仔细的消毒处理,对于那些有传染病使用的用具必须进行特殊消毒后再进行消毒处理,没有使用的一次性用具进行消毒放入无菌室,以方便下一次使用。

3 结语

总而言之,手术室内的清理必须严格保证其质量,管理人员要负起责任,保证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运行,培养有技术和素质的下一代接班人。管理人员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也要时时的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和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其管理能力,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合理管理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3

关键词:纸塑包装袋;护理;质量管理;手术室

手术过程中术前器械物品准备完善是保证每台手术顺利完成的必备条件,是每个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工作目标。手术室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护理质量不仅表现在术中护理对象提供直接的护理,也包括术前、术中各环节的间接护理服务,如术前物品准备、术后器械的清洗灭菌等,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度每月选择Ⅲ、Ⅳ类腔镜手术100例,妇科腔镜手术60例:其中宫腹腔镜联合手术4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0例、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10例;外科腔镜手术40例,其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取石术10例、经皮输尿管肾镜取石术20例、腹腔镜下胃肠手术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之间病历的选择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麻醉方法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布包装各种手术包,未使用医用纸塑包装袋,对照组全年600例手术中,术前器械物品准备完好情况统计: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足46例,术式改变和意外情况发生器械物品不足23例;观察组:在采用传统的棉布包装各种手术包的基础上,使用医用纸塑包装袋,常规的手术器械采用传统的棉布包转灭菌方式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不常用的器械用单一或小包装方式纸塑包装进行高压蒸汽或低温灭菌,观察组600例手术中明显提高了术前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好率,仅术式改变和意外情况发生器械物品准备不足6例,中心供应室消毒供应不及时4例,低温灭菌器正在运行而器械无法取出等待灭菌时间1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术前所有器械物品常规用双层棉布包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观察组:在采用传统方法常规器械物品用双层棉布包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基础上,把术中可能运用的手术器械且不常规使用的器械进行纸塑包装,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器械及物品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医用纸塑包装袋,运用德国进口医用DAHLE508封口机封装后进行山东新华SHINVA型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灭菌,不能耐高温的器械采用凯斯普低温灭菌,运用凯斯普医用封口机纸塑封装后行凯斯普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GASP———120灭菌。

1.3评价指标

护士长设计每台手术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器械的处理及维护,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工作情况等。每项考核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x100%。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例手术结束由巡回护士负责本例手术的满意度调查,由主刀医生填写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并提出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护士长负责收集资料,并监督和追溯资料的准确性。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手术纸塑运用效果观察组术前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好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

3讨论

3.1对照组护理质量满意度低的原因

3.1.1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足

是造成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不满的主要因素。

3.1.2低年资护士占比过高

成长期护士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认识不足。

3.1.3住院医师手术名称书写不规范

手术医生术前通知单上手术名称填写不完善,造成术前器械准备不足。

3.1.4器械周转数量不足

下送供应室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时程较长。

3.2医用纸塑包装袋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

3.2.1杜绝了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足的现象

由于手术室需灭菌物品种类多、数量大、有的器械物品使用频率低,以往用双层棉布无菌包灭菌有效期短而频繁灭菌,增加器械物品的损坏程度和护士的工作量,为节约科室成本,不常用的器械物品没有常规灭菌,术前临时准备手术所需的所有器械物品,由于低年资护士对各专科知识掌握存在偏差,加上术中术式改变和意外情况发生,值班护士对专科急诊手术配合不熟练等导致器械物品准备不足等现象时有发生。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强调术前认真准备,但是每位护士的在手术室工作年限不同,掌握各专科手术的熟练程度不同,再加上手术室业务繁忙,工作量大,精神紧张,稍有疏忽将造成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足。护士长从源头抓起,解决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足的根本问题,对以往工作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改进,将所有不常用的器械物品采用单一包装或最小包装,根据各专业组需求分类放置管理,评估下送中心供应室消毒灭菌时间,增加器械物品周转的数量,确保手术器械物品充足,避免由于术前准备不足而延误手术。

3.2.2强化对低年资护士的专科知识培训

本科共19名护士,其中2011年7月新入科护士6人,2012年7月新入科护士3人,2013年不满3年的低年资护士有9人,占手术室护理人员总人数的47.37%。护士长根据目前科室存在的问题组织全科护士加强学习和培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制定各种手术常规器械物品图谱和可能使用到的器械物品,术前准备由高年资护士负责承担,合理安排参加手术人员,每台手术必须有1名高年资护士参加手术,手术开始前再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认真核对,发现器械物品遗漏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启用纸塑包装的备用物品。纸塑包装袋的运用减少了器械物品的漏备率,有效的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2]。

3.2.3加强与手术医生沟通

备物护士和值班护士加强与手术医生沟通,明确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使用的物品,并要求手术医师对术中可能使用的特殊物品需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手术通知单需要上级医师的签名,提供准确的手术名称,确保每台手术顺利完成。纸塑包装袋应用于手术器械物品的管理避免了由于急诊手术和突发事件时器械物品准备不足的现象,为急诊手术和意外情况的抢救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2.4医用纸塑包装袋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成效

以往器械物品灭菌多采用双层平纹棉布包装灭菌,有效期为7天,反复高压灭菌缩短器械物品的使用寿命和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增加消毒灭菌的成本。医用纸塑包装袋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由于纸塑包装袋有效期长达半年[3],解决了以往棉布包装反复灭菌的困扰,运用纸塑进行小包装或单一器械包装灭菌,针对临床手术使用少而需要备用的器械使用带来便捷,取用方便,节约成本[4],避免了术中器械不足临时灭菌、手术医生等候器械的现象。本院妇科为全国重点不孕症专科,妇科腔镜手术在闽北处于领先水平,腹腔镜手术器械精细且昂贵,完善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精通的术后器械清洗-消毒-维护是每位护士的责任和义务,纸塑包装袋的运用避免了器械反复灭菌带来的损坏,延长了器械物品使用的寿命,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通过观察组600例腔镜手术的实践证明,医用纸塑包装袋的运用使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96.2%较对照组84.8%明显提高。

4小结

观察组根据不同性能的器械物品和临床手术需求选用不同方式的纸塑包装灭菌,能有效的降低术前器械物品的漏备率,杜绝术中意外情况时无器械物品的现象,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力.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0.

2王雪晖,姚丽花.纸塑包装袋在手术室物品保存中的应用的现实意义[J].护理杂志,2004,10:94~95.

3周琴.纸塑包装植入性钢板在手术室的应用[J].中华伤残医学杂志,2013,8:56~57.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4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山东济南 250011

[摘要] 目的 总结并探讨手术室潜在安全隐患及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 取我院收治的各类手术患者9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对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收到预期治疗效果极为重要,通过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可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效保障了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

关键词 ] 手术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068-03

在医院各科室中,手术室是其中既重要又较为特殊的一个,同时也是医院护理质控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抢救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直接影响。此外,手术室管理工作质量同时也是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1-2]。手术室要想正常、高效运作,必须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并加以健全,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开展创造基础和前提条件[3]。基于此,本文总结并探讨手术室潜在安全隐患及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2年5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各类手术患者9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46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7.5±3.4)岁;手术类型如下:10例胸腔手术、36例普外手术、20例妇科手术、14例阑尾切除术、10例脑部手术。本次研究均已征得入选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6.8±2.4)岁,实验组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37.0±3.7)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因而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术前常规巡视,严格查对,并对患者个体情况展开全面评估,若患者伴有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症状应及时予以纠正,提高手术耐受性;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应再次确认患者疾病类型、手术类型以及其他资料,谨防出错。术中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及时传递手术器械,并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应即刻协同手术医师予以处理。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手术室潜在安全隐患及相关影响因素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由科室领导组成巡查小组监督工作人员是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组织手术室人员参与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强化责任心和安全意识。②术前与患者积极沟通,加强人文关怀。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对于患者合理的个性化需求应尽量予以满足,并善于听取患者主诉,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因手术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同时应确保手术室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在排班时应参考手术量,采取弹性排班制度,做到强弱搭配,新老结合,实现护理工作人员的动态化、合理化配置,严禁疲劳工作。③术前做好全面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严格查对,并对患者体表标识予以细致检查;注意重症、昏迷或者婴幼儿患者的手术部位,谨防手术部位开错;术前应妥善准备手术用物,仔细清点物品并正确记录,避免手术用物去向不明而造成医疗事故;确保准备的各项物品及手术器械符合手术所需,避免出现缝针、剪、刀不锐利,器械性能不佳、消毒质量不符合手术要求以及钳端夹持不稳等问题;确保麻醉药品、抢救仪器等处于应急状态,随时准备抢救。④应妥善安置患者体位,转运过程中应注意妥善保护患者,进出电梯和手术室门口时应竖起床档,避免患者被碰伤或者摔伤[4];术中更应注意科学摆放患者体位,以免导致压疮、韧带拉伤以及神经受压等解剖及生理并发症,或者导致患者呼吸以及循环功能受损。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麻醉诱导,协助给药,严格遵循医师口头医嘱。若术中需要更换患者体位,护理人员应谨慎操作,避免各种导管弯折堵塞或者脱落;若手术中使用了止血带,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时间并告知手术医师,避免止血带崩扎时间过长导致患者肢体缺血甚至坏死[5]。此外,在使用电刀的过程中应稳妥固定负极板,避免患者体表直接接触到手术床金属区域而导致被电灼伤或烧伤。

1.3 效果评定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是否及时迎接患者、是否妥善准备手术用物、摆放体位满意与否、护理人员是否全程坚守并细致看护、是否表现服务态度、手术室环境是否舒适等。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调查问卷的发放、指导填写和回收。患者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层次,满意率为满意例数/单组人数。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2。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3。

3 讨论

3.1 手术室安全隐患与影响因素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手术部位错误、接错手术患者、未妥善安置患者体位导致患者呼吸与循环功能收到影响,出现压疮、拉伤等并发症、或输血、用药未严格查对、未妥善准备手术用物、未仔细清点手术物品、术中缺乏严密看护、未妥善保管病理标本等等,均会给手术以及护理工作带来不同程度影响,甚至导致医疗事故,造成医疗纠纷[6-7]。笔者从护理工作实践出发,总结了几点手术室护理相关影响因素如下:①未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手术室工作责任较大,任务相对较重,且较多急诊手术患者,加之手术时间以及种类往往难以确定,导致护理工作人员在术前需要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经常加班而导致无法按时吃饭,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导致护理人员难以有效集中注意力,由此容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②缺乏有效的护理沟通。与病区护患关系相比,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术前与患者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缺乏对患者的一些必要了解,如生活习惯、既往病史以及病情发展等等,术前也没有详细告知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围手术期应注意事项,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心态波动较大,治疗依从性不高,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③患者自身存在较大风险因素,例如不少患者自身存在精神障碍、身体缺陷等问题导致其无法有效地配合手术开展;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护理责任心、专业技术水平不足也会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随着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不断发展,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也应不断丰富,而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如果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操作熟练度不足或者缺乏实践经验均会给手术安全带来风险。④部门、科室之间缺乏配合。对于手术室工作而言,其他科室医护人员的配合、后勤保障部门的支持极为重要,各部门之间若缺乏有效配合和协调,未给予手术室工作足够的支持,也会对手术进度与结果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3.2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1)完善并落实手术室管理制度。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确保医疗护理行为更趋于规范,避免出现差错事故,为手术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此同时还应根据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开展教育培训,并组织专人负责检查和监督各项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规范操作规程;手术室全体人员应树立严格无菌观念,确保手术安全性。

(2)人员素质培养。通过知识讲座、技术操作示范、岗前以及岗位培训等不同方式组织护理人员参与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训练,不断完善个人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明确护理人员、患者家属以及患者之间的相关权利与义务,时刻谨记安全护理,坚持人文关怀,保持严谨、科学的作风,对待病人时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与同情心。

(3)定期检查,做好各项防范工作。①避免接错患者或者开错手术部位。术前常规访视,巡回护士应在术前1d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核对手术通知单、围术期记录单、护理风险告知同意书等文件,确认患者信息;同时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开展术前宣教,以缓解其不良情绪;进入手术室前应查对基本信息,确认手术时间、名称、部位、腕带信息以及手术标识等;分别在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开始前以及手术开始前由专人负责各项信息查对,以免出错[8]。②防止体位不当、碰摔等导致患者压疮。在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为患者提供妥善保护,避免碰上其手足头部;应制动固定转运车或者手术床,以免患者滚动摔伤;应保持轻巧、稳妥动作搬运患者,运送过程中应将床档拉起,上约束带;巡回护士应注意照顾患者,不可远离,若有可要则考虑采取保护带固定,以免患者坠床;定期对转运车性能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9]。以手术部位为参照在保证充分暴露术野、患者呼吸不受影响到前提下,尽量确保患者处于合理舒适体位。上肢外展应小于90度,不可过紧固定束缚带,以免对患者造成神经损伤;取软枕垫于骨隆突部位,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颜面部、乳房以及腹部会阴部不受压[10]。③避免出现输血、用药不当的情况。应严格管理手术用药,并按照查对制度严格查对,注射类药物在应用前应先行核对瓶签,未核对药物剂量以及浓度前严禁使用;手术过程中应集中精神,听清、看清用药名称;抢救过程中执行口头医嘱用药时应复述确认一次;固定放置使用后的药瓶,手术完成后及时查对;静脉用药和外用药品应分类放置,清楚标识药品基数。此外还应严格管理用血,确保严格查对,取血时应对供血信息与患者信息进行细致核对,确认相符后方可取用,取血时由护士自查,用血前由麻醉医师和护士共查,完成输血后做第三次查对;在取用血样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操作流程;输血完成后应标记血袋,在4℃环境下保存,并于24 h后送交检验科。输血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反应,若有异常应立刻告知手术医师进行处理。④严格查对手术物品。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开始前整理手术敷料及各类手术器械,同时严格执行“两人四清点”制度并准确记录,确认无误后再行缝合体腔。若手术过程中需要加用其他物品,护理人员应随时记录以免遗忘。

(4)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应成立质控小组,严格质量控制,定期检查并询问,确认护理人员理解并掌握安全理论知识,确认消毒隔离、查对、交接班以及抢救等各项制度得到切实落实,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此外,还应重视围术期访视,在对患者病程、病史以及生活习惯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给予个性化健康指导,做好心理护理,同时积极与患者家属展开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充足的心理支持,以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工作对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收到预期治疗效果极为重要,通过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可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效保障了手术成功率。

[

参考文献]

[1] 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84-1886.

[2] 王伟红.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786-789.

[3] 张小玲,叶锡银,王三贵,等.分析保胆取石手术配合评价手术室推行专科护理的医疗绩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43-44.

[4] 刘燕,梁秀红,韦凤平,等.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3):347-349.

[5] 张航.手术室优化护理对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4(2):233-235.

[6] 许家丽,杨红叶,顾超琼,等.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手术患者中的实施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5-1206.

[7] 王稚慧,彭春华.浅谈手术室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219.

[8] 宋晓焕,王倩.手术室对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相关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75.

[9] 肖玲莉.手术室责任小组对手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41-42.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5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无菌质量、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生满意度评分为(97.90±1.20)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9.20±0.6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40±4.20)分和(91.00±2.00)分(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质量;规范化管理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由于手术的特殊性,也由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多为危重患者,所以患者从进入手术室起到手术结束,期间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手术室护理质量往往体现了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做好手术室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规范化管理也被称为制度化管理或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强调的是制度的稳定性,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有效避免变异的发生[1]。在医疗行业规范化管理同样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就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46例;年龄22~69岁,平均(43.50±12.90)岁;手术类型包括甲状腺手术、胃肠手术、胆道手术、腹股沟疝等普外科手术。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麻醉方案、手术方案和医护人员基本保持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措施。

1.2.1工作环境管理

重视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对手术患者接送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相关科室的制度进行调整,尤其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确保能够快捷、安全地运送患者。临床科室加大配合力度,尽早做好手术前准备,手术室护士要准时到达临床科室,提前做好运送途中环境的排查,确保电梯设备等随时待用,减少接送途中的阻碍。安排专人负责手术室环境管理,每天对手术室内的各项指标进行核对,及时进行调节,对手术室物品进行规范管理,一切以方便、安全为最高标准,做好各项手术仪器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设备定点摆放,专科手术时间固定,各类无菌物品应当用醒目标识进行提示,营造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

1.2.2规范护理行为

手术室护士与临床护士不同,和患者接触的时间较少,这导致护士缺乏与患者之间的必要沟通,对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十分不利的。针对此手术室召开全体护士专题培训会议,针对护理服务行为进行培训,转变护士的服务理念,加强对护理着装、礼仪、规范用语、人性化服务、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培训,要求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正确服务理念,提倡人性化服务、主动服务,积极主动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要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做到微笑服务,从细节上感动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手术室等候区要设置各项人性化服务措施,安排护士进行等候区巡视,耐心解释原因,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1.2.3建立规范化流程

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建立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要求术前对各项手术器械进行检查,确保手术器械齐全、完整待用,检查各项仪器的功能是否完好,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访视,向患者说明手术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通过健康宣教促进护患关系。手术当天要在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双人核对检查患者的各项信息,核对无误后双人签字确认,尤其对患者的各项管道管理情况进行确认。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后配合医生完成切口缝合,用温水擦拭患者身上的血迹及消毒液,妥善固定引流管,与病房护士配合送患者回到病房并完成交接。术后认真核对各项信息,确保手术器械齐全,及时补充一次性手术用品,做好清洁灭菌工作,进行术后接台准备。

1.2.4优化排班制度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也为了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实行弹性排班,确保护理工作连续性的同时又能使护士得到充分的休息。根据手术室以往的数据,分析出手术高峰时段,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护理资源,根据护士能力进行团队分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护理质量评价包括无菌质量、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五项内容,各项均以百分制计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医生和患者满意度同样采用百分制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无菌质量、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医生满意度评分为(97.90±1.20)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9.20±0.6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40±4.20)分和(91.00±2.00)分(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各种医疗资源密集的单位,是抢救患者和进行手术的重要科室,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重视手术室管理工作[2]。从以往的工作情况来看,手术室管理缺乏条理性和规范性,分工不够明确,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手术质量。规范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各个领域均有较好应用。规范化管理强调的是制度的合理性、规范性和执行力度,首先要求管理层必须充分考虑工作需求,制定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做好制度的落实工作,要求员工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避免变异的发生。在医疗行业中,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规范性,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黄旭辉等人[3]的研究显示,手术室实施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住院安全性,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这说明,规范化管理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从本次研究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对无菌质量、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医生、患者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生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规范化管理为护士提供了参考依据,使护士能够遵循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同时针对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培训也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针对以往因护理工作过于繁重导致出现差错,手术室实行了弹性排班,有效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也从侧面提高了护士对规章制度的执行率。综上所述,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琼,杨红霞.护理程序应用于术前访视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分析[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3,23(12):2908-2909.

[2]武朝辉.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用于改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河北医学杂志,2015,43(11):1568.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6

关键词:主管护师;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04-01

手术室是医院工作中的最重要场所,对于病人的治疗和抢救大多在手术室中进行,除了医生的治疗外,手术室中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控制、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使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就此问题,我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护理改革,即分组工作,建立质控小组,也由此探究主管护师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1 对象和形式

1.1 研究对象:主管护师20名,年龄32~40岁,均为女性,其中16名为本科毕业,4名专科毕业。

1.2 研究形式:根据20名主管护师的不同特点和业务特长,将其分为6个小组,分别为:质量控制小组、院感监测小组、讲学带小组、手术患者访视小组、仪器监管小组、敷料制作及物品的准备小组。根据不同小组的分工进行各自的工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手术护理。

2 研究方法

2.1 质量控制小组:质量控制小组,简称质控小组。本小组的工作职责力在对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控制。手术室护理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配合手术对病人做好积极的护理,这其中还包括在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工作,还有手术结束后的处理工作。这三个环节对于病人来说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护士严格遵守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项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认识到手术人员在质量控制中起到的作用。

2.2 院感监测小组:院感监测,顾名思义,要求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室中做好各项细菌等的监测工作并及时进行消毒、灭菌。在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室的卫生环境和病人及医生所接触的环境是具有极高的要求的,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病人伤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这就要求监测小组要及时做好监测工作,对手术的空气进行消毒检测、对手术室物品的表面进行生物检测,确保手术室消毒效果过关。同时也要对消毒液进行定期更换,手术器皿等定期检查、灭菌等。

2.3 讲带学小组:讲、带、学是医护人员提高护理水平的三个步骤。讲,即为带教组长对缺乏经验的新手护士以及实习护士进行有计划、有质量的讲解和培训,对他们做好传授的工作。带:即带领,指经验丰富的护士带领实习护士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参与,在带领其进行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使其不断增加经验,学会手术中的配合。学,即为学习,指新手护士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步骤可有效的提高护士的整体业务水平,使其更快的成长和进步。

2.4 手术患者访视小组:对于手术患者的访视是具有很高的标准的,它不仅仅是对病人的安慰和访视,更应该站在一种执法的高度。对于护理人员来讲,高度的责任心和行业自律性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手术患者的访视也是护理工作安全性的体现。访视小组应在手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访视,给予病人以安慰,并对其讲述手术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给患者树立信心,使其配合手术治疗,消除恐惧情绪。另外,访视小组的人员也应认真填术护理记录单,以增加其规范性和标准性。

2.5 仪器监管小组: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生命的挽救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对于精密仪器的保养和管理是不容忽视的。这个小组要对手术设计的仪器、器械进行严格的检查和保养,并且按操作规程进行准确操作,避免损坏,如有发现仪器损坏,应立即进行修理。确保仪器的完好状态,以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2.6 敷料制作及物品的准备小组:此小组的人员要定期的对敷药和物品等进行清点和整理,并且及时购买,以保物品有足够的手术供应。

3 体会

3.1 提高了护理质量:责任心无论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工作者来讲,还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讲,都死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素质。通过对护理工作进行分工配合,大大的增加了大家的责任心。对于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大家都能认真有效的去完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对新手的培训和讲、带、学的帮助,也提高了老工作者的责任感,对于年轻护士言传身教、细心培养。由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也就自然提升,使大家都提高了管理和护理的意识。

3.2 提高了工作效率:与以往的一条龙式的工作方法相比,这个方法分工明确,大家各自完成做好自己的工作,条理性强,工作压力小,可以使大家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时间思考,不至于由于工作环节繁杂而出现疏忽和漏洞。同时,由于大家的密切配合,这种流水式的工作方式也大大减少了时间的浪费,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病人来讲,时间就是生命,工作效率的提高,对病人的治疗和挽救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3.3 提高的病人的满意度:在对大家进行分工以后,每个人都认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与病人相关的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这将提高对病人的护理效果。由于保证了护理工作中的各项制度和护理措施的有效进行,病人也会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在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人文的关怀和善意的提醒以及无微不至的护理会让患者得到更大的满意。

3.4 提高了护士长的工作质量:以往护师长一人需要负责许多工作,还要带领许多护士和新手进行学习和工作。而实施主管护师负责的制度后,就可以有效减轻护士长的压力,并且依然确保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这样,能够使护师长的工作更具条理性和科学性。

4 结语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主管护师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调动主管护师的积极性,增加主管护师的监管范围,对于提高手术室质量来讲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能更好的协助护师长进行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对于分工明确的工作方法来讲,更能提高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对于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来讲也是有益而无害的。对于一些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来讲,主管护师对其的传帮带帮助也使其更快的成长起来。总之,主管护师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陆云.量化考核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64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7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手术室,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 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资料回顾性选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根据院内手术室情况创建6个质量控制小组,构建专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护理质量监控,比较质控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和季度检查质控评分情况。结果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均少于质控前(P<0.05);质控前各组评分均高于质控前(P<0.05)。结论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显著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趋向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增强手术科室专业发展动力,最终促进医院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

关键词 ]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10-02

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护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关键手段。手术室由于护理人员较多、工作时间相对集中且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单纯依靠护士长或专科护士长个人能力难以对护理质量进行科学、有效控制[1]。因此该院从手术室实际情况出发,自2012年起成立6个质量控制小组,针对“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回顾性选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该院住院部床位数1800张,手术间35个,每年手术量约2万次。该院手术室共有在职护士135名,年龄21~52岁,平均(36.28±3.57)岁,其中副主任护师9名、主管护师26名、护理师77名、护士23名,专科护士长与护士长各设1名以配合专科手术。

1.2方法

创建质量控制小组:根据该院护理部实际情况,于本科室创建6个质控小组,分别为教学组、管理组、压疮组、“五常法”组、消毒隔离组和护理文书质检组。每个小组分配2名质控员,并形成专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护理质量监控。各小组职责分别为:教学组,检查护理培训计划落实情况,记录并检查学习任务安排;管理组,检查科室内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应急预案等落实情况;压疮组,评估、预防并登记压疮情况;“五常法”组,检查手术室各区域划分、物品摆放、环境、标签等是否合规;消毒隔离组,检查手术室卫生和无菌操作情况;护理文书质检组,核查术中需注意内容和护理记录单内容。设立质控标准:具体质控标准详见表1。

1.3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2 结果

2.1质控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均少于质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质控前后评分比较

质控后各小组评分和总平均分均高于质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高低关系到患者对治疗、护理效果和医院整体水平程度的高低,更关系到患者生命质量水平的高低,因此对护理质量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2]。传统护理质量监控工作通常由专科护士或护士长个人完成,但由于手术室工作量大、细节处繁琐,且实际评价时质控人员容易不自觉地带入个人情感,易导致不公正情况出现,单纯专科护士或护士长难以顺利完成质控工作[3]。因此本院从手术室实际情况出发,自2012年起成立6个质量控制小组,针对“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最佳护理质量控制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采用6个由专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对各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系统化、综合性监控,由于6个小组共同监控,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质控中,可有效避免个人情感因素造成的评价偏差,并体现评价标准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客观性[4]。

经研究可得质控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质控评分两项结果,其中分析前者可知,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均显著少于质控前,这表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整体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分析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质量控制小组由护理人员、专业质控人员两类专业人士组成,可使管理人员的质量和素质得到保证,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参与管理后,可充分发挥个人护理才能和管理潜能,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整体质量,并培养具有管理才能的护理骨干,再加上各小组成员均遵照具体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可使管理过程趋向标准化、制度化,因此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作为理想的护理质量监控手段广泛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5]。同时,分析后者可知,质控后各小组评分和总平均分均显著高于质控前,这表明手术室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后,各小组监控到的手术室各领域护理质量均显著提升。分析原因主要是质量监控针对手术室内教学、管理、压疮等各领域进行监管,因此可有效提升各领域的护理质量[6]。该研究由于该研究的受样本数量、时间、环境等因素限制,未能对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深入探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手术室内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不仅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整体水平,而且能够公正、客观地评价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从而将公平、公正理念贯穿于医院整体质量监管中,促进医院护理、医疗水平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别逢桂,李柳英,王文平,等.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596-597.

[2]李建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3):164-165.

[3]张俏霞,吴卫娟.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411-412.

[4]伊学珉,朱学玲.“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140-141.

[5]刘靖萍.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19):4366-4367.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8

【关键词】 腔镜资源整合; 手术室; 护理质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133-03

doi:10.14033/ki.cfmr.2016.28.074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腔镜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中,但由于腔镜设备费用高、日常维护使用专业性强,传统的腔镜设备管理、使用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不影响正常科室使用的基础上,如何最大效率的发挥腔镜设备的效能成为医疗机构管理的难点[1-3],为最大限度发挥腔镜资源的效益,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腔镜资源整合管理模式,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63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男197例,女166例,年龄23~74岁,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36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72例患者,患者手术时间为2014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未实施腔镜资源整合管理措施,男94例,女78例,平均年龄(42.5±2.7)岁;手术部位:腹部手术者77例,关节手术者59例,头颈部手术者26例,胸部手术者10例。对照组对应护理人员38名,男2名,女36名,平均年龄(29.7±2.1)岁;

工作时间2~15年,平均(6.9±1.4)年;受教育程度:中专12名,大专19名,本科7名;职称:护士32例,护师6名。观察组191例患者,患者手术时间为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已实施腔镜资源整合管理措施,男103例,女88例,平均年龄(44.2±2.3)岁;手术部位:腹部手术者84例,关节手术者61例,头颈部手术者31例,胸部手术者15例。观察组对应护理人员43名,男4名,女39名,平均年龄(30.2±1.9)岁;工作时间3~13年,平均(6.5±1.7)年;受教育程度:中专14名,大专20名,本科9名;职称:护士38例,护师5名。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腔镜资源管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未实施腔镜资源整合管理措施,观察组手术时间已实施腔镜资源整合管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成立资源整合管理小组,成立专业的腔镜设备管理小组可利用最大限度利用腔镜资源,笔者所在医院选拔相关的护理人员组成管理小组,选拔范围尽量涵盖外科、骨科、妇产等各科室专业护理人员[4],小组组成人员选拔完成后由专业腔镜设备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授设备的使用、维护、简单维修等知识,教授采用理论考核、实践操作相加的方式进行,确保腔镜资源整合管理后各科室使用设备效率大大增高[5-7];统一采购及使用设备,各科室使用腔镜设备改变以往由各科室单独采购的模式,而由各科室申报设备采购,根据医院整体发展规范统一安排采购设备,以此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避免有限的医疗资源被浪费[11],各科室使用腔镜设备由手术室统一调配协调,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腔镜管理小组也可统一维护保养设备,确保设备正常高效运转[8-9]。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手术效率、医患满意度、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护士职业倦怠感及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评分。(1)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手术室管理、病房管理、服务态度、无菌操作、护理文书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理论知识考核、健康教育、预见性护理、工作责任心及解决问题能力[10-11],每项护理质量指标按照10分制进行评价,每项指标评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2)手术效率观察指标包括术前准备时间、手术衔接时间及平均手术时间[12]。(3)医患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类,医生的护理满意度为在笔者所在医院随机抽取的100名医生作为调查对象[13]。(4)术后切口愈合分为甲级、丙级及乙级,其中甲级愈合可视为手术切口愈合良好,而丙级愈合则可视为手术切口感染[14]。(5)护士职业倦怠感采用MBI-GS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总分为100分,评分在85~100分表示重度倦怠,70~84分表示中度倦怠,50~69分表示轻度倦怠。(6)患者术后心理健康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量表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抑郁和焦虑程度越严重[1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手术室管理、服务态度、护理文书记录及无菌操作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手术效率及医患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手术衔接时间及平均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医患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术后切口愈合及心理健康状态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而SAS量表及SD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护士职业倦怠率比较

观察组护士职业重度倦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文试验结果显示,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腔镜资源整合管理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手术效率也显著提高,其中手术准备时间、衔接时间明显缩短,护理质量和手术效率的改善利于提高医患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腔镜资源整合管理能高效管理和科学调配腔镜设备,从而极大提高腔镜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在新型医疗机构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娴,黄志发.综合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9):99-100.

[2]武朝辉.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用于改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河北医学,2015,21(6):1015-1017.

[3]黄旭辉,温泉.整体护理及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质量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11(2):65-66.

[4]邓灵.针对性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190-191.

[5]邓风.量化考核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440-1442.

[6]段道朋,冯丹,王丽娜.探讨细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对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6):231-232.

[7]付兴娟.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7):701-702.

[8]黄锦芬.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8):1129-1130.

[9]黎估芳,王淑和,陈月媚,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情况[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0):210-211.

[10]吴琦,黄丽华.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5,14(9):831-833.

[11]夏晓红.手术患者访谈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76-177.

[12]刘贵琴.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46-48.

[13]李海英.腔镜资源整合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6): 242-243.

[14]陈飞燕,金红兰,虞晓玲.基于权重分析的某院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杂志,2015,32(12):56-58.

[15]陈芋玉,吴应虬,黄爱丽,等.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3):41-43.

[16]周小芳.层级护理模式对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8):164-166.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9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质量;素质;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b)-096-01

手术室是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在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手术室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一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

1.1 对实习护士的培训

实习是护士走向临床的一个必须尽力的过程,因为手术的护理技术比较繁琐,所以护士所有的操作必须重新学起,所以为了提高实习护士在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尽快掌握手术室护理技术,我院采取的是带教培养,通过示范和引导,使实习护士能够很快熟悉手术环境并进行全程管理,同时又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护士在手术室的重要作用。

1.2加强管理制度,提高手术室护士素质教育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会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安危。所以,手术室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1.2.1增强道德品质,提高服务质量手术室是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抢救的重要科室,所以工作不分昼夜,且工作繁琐而紧张,这就要求每一位护士都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素质,对待工作能够积极热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并且拥有熟练的技术水平,动作敏捷,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意外情况。

1.2.2加强无菌操作,实行监督管理在手术室内工作的一切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树立无菌观念和掌握无菌技术。严格遵守手术室的一般规则,如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换用手术室的专用衣、帽、鞋和口罩;保持手术间清洁,对室内设备物品定时进行清洁;患皮肤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不得进入手术室等。保证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等关键时刻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定,同时加强无菌操作的监督管理,降低手术感染几率[1]。

2手术全过程的护理措施

2.1术前准备的质量管理

①要求护士能够在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②严格分离洁、污流线。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以保证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③做好器械的质量管理,术前准备主要包括手术室(间)、手术所需器械、物品的准备。所有手术器械须经过清洁、消毒、灭菌三个步骤[2]。

2.2手术配合中的护理质量管理

手术配合需要技术熟练、精细,以取保手术的成功。所以护士应该能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认真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指征。同时保持良好的手术环境。另外要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手术室每位工作人员的每一操作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造成手术感染。因此,无菌技术的认真执行要依靠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完成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进行无菌操作[3]。

2.3术后处理的质量管理

术后要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的流动,对手术室的物品做相应的处理,尤其是对术中所使用的器械物品,非一次性的要认真清洗干净,传染病手术的器械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备后用。对一次性使用物品应做预处理后再进行销毁。

3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5-6],如果护理措施不当将会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程序、制订技术规范等措施,加强感染监控管理及手术室质量监控管理。同时对待护理工作也要不断更新、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4]。

[参考文献]

[1]何永会.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9,14(1):86-87.

[2]梁萧媚.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措施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1):118-119.

[3]袁小兰,李红霞,李莹,等.手术室患者手术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6):570-571.

[4]薛玉文,王桂芳.手术室护士的素质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5):98-99.

[5]沈新花,徐君,秦晓云.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122-123.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10

【关键词】同行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选取

2013年度和2014年度两个阶段的手术室护理各项资料为分析对象,分析同行评价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和2014年2月~2015年2月两个阶段的手术室护理各项资料为分析对象。护理同行评价小组(2014年)成立,组员共12名,其中心胸组、五官科组、普外科组等专科组长共10名,护士长3名。每位组员均符合同行评价的标准,所有组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工作。护理部在此期间进行辅助。1.2方法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项目:环境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质量、护理服务规范质量、院内感染控制质量、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质量评价方式:专科组长对实施术前、术中、术后过程评价,进行相应的重点评价,评价以反馈和培训考核方式实施。①反馈:通过填写质控反馈卡反映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情况(护理服务、急救管理、护理安全、满意度、病区环境、护理台账、专科护理、护理带教)。以质控反馈卡为有效依据,定期总结和分析解决问题[1]。②培训考核:针对本专科轮转的年轻护士,在入科和出科时进行相应的实践能力考核。考核以临床实景考核、个人绩效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在培训考核过程中,同行评价员和护士长均参与。在培训考核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护理部需进行信息管理,以确保计划和管理措施顺利实施。1.3评价指标①手术室护理质量;②医生满意度:≥75分为满意,<75分为不满意;③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同行评价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见表1.2.2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2013年度手术室实施手术1200件,不良事件发生12件;2014年度实施手术1312件,不良事件发生4件,同行评价实施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减少。

3讨论

手术室护理期间,护理安全管理是实施各项手术的基础。只有抓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才能规避护理安全管理隐患[2]。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或者以管理手段解决质量问题是保证高效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3]。作为护理管理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护理质量控制有效方式是建立以护士为主导的自下而上护理同行评价体系。以护士为主导的自下而上护理同行评价体系为依靠,组织护理人员全面参与,不仅能够培养护士管理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同行评价有确保护士基本工作水准达标,提升护理实践技能,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的作用[4]。在确保护士基本工作水准达标方面,同行评价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使得护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在提升护理实践技能方面,同行评价通过临床实战以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质量问题,从而有利于及时纠正改进;在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方面,参与评价的人员由于熟知工作流程与要求,对于被评价人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参与评价的人员与护理管理者相比,针对科室的日常检查监控相对更容易。此外,同行评价有利于护理人员从细处着眼分析问题的根源,把掌握的新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工作中。护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质居多的工作,其结合专业性和管理性为一体,最终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因此,同行评价是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的过程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手段。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包含环境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质量、护理服务规范质量、院内感染控制质量、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等方面。本文通过对2013年度和2014年度两个阶段的手术室护理各项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应用同行评价后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同行评价后的手术室环境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质量、护理服务规范质量、院内感染控制质量均比同行评价实施前有提升;医生的满意度有提升。在同行评价过程中,主要以专科组长对实施术前、术中、术后过程进行相应的重点评价。评价以反馈和培训考核方式实施。在护理同行评价期间,护理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护理同行评价需要在各个层面支持下才可顺利实施。因此,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时间保证;②调动护士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③建立绩效奖励和表彰机制[5]。除了在这几方面做好工作之外,在手术室质控管理中,同行评价方法要不断地深入挖掘,以确保评价体系的完善性。通过同行评价方法的应用,使手术室质控管理达到互动地可操作参与的目的。质控实时记录卡和质控评价是达到质控的实效性、高效性、优化性的有效方式,因此需多加注意。

参考文献

[1]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14-16.

[2]伊学珉,朱学玲.“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140-141.

[3]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0):167-168.

[4]林燕.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0):65-66.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1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手术成为多种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室通常是骨外科、普外科、脑外科等诸多手术科室的汇集地,进入手术室的患者来自于不同的科室,由于患者的病种、个人体质等方面具有差异,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需要在不同的、不同的麻醉方式下进行手术,这直接导致手术室的工作量繁琐[1]。此外,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维权意识逐渐提高,加之社会舆论导向的偏颇,社会对医护工作者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无论是医患纠纷的发生率还是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都是衡量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有效保障之一。该文综合近年来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目前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现状,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1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管理因素

由于手术室的工作量较大,特别是在三甲医院的手术室中,每天每个术间会安排至少两台接台手术,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一天的工作中除了必要的生理活动之外几乎都是连续8h以上在术间中工作。在强大的工作量与连续作业的双重压力作用下,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手术室护理操作的时候有时不会完全按照操作规章进行,致使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增加[2]。同时,手术室中为了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以及照顾手术患者家属的情绪,不允许患者陪护一同进入手术室,而患者自身进入手术室之后会因手术的需要限制患者的行动与感官,患者及其家属不能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操作程序缺失的原因之一。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导致程序缺失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量较大,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通常各司其职,缺少相互之间的监督。因此,管理因素是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2制度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手术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例如,腔镜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手术过程中新仪器以及新设备的应用等,都使手术室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习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手术室管理制度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先进的手术需求,导致手术室制度落后,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手术室护理操作的时候无章可循,仅能通过日常习惯来进行操作,在操作的程序过于随意。目前,手术室护理制度中不仅缺少与时俱进的操作规程,也缺乏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制度,不能对手术室护理操作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与控制。

1.3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包括人员的责任心、人员的专业素养、人员配置等因素。手术室护理不同于病区的护理,手术室护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位患者会配备一位器械护士,1~2名巡回护士,有条件的医院还会配备麻醉护士,虽然护士在同一术间工作,但是每名护士有每位护士的职责,相互之间是协作的关系,除了清点器械与纱布之外,其他工作只有对接没有交集,这就导致护士几乎是独立完成自身的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高度紧张的责任心[3]。同时,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是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决定其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其实践能力决定其护理操作的质量,其敬业精神决定其护理操作的态度以及责任心等等。此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配置也会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手术室的工作量较大,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会导致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而在大工作量的压力下,手术室护士为了工作数量会有工作质量下降的风险。

2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2.1完善管理体系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大的社会背景下,医疗技术以及医疗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手术室护理管理体系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可以采用科室、分组、个人三级管理的方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这种层级管理制度会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约束,而这种外在的约束力也会使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发扬慎独精神[4]。同时,要加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监控,定期对手术室护理操作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探讨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改正。此外,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完善人才培养与流通体系,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防止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过大导致工作人员疲乏或焦虑。

2.2健全管理制度

根据手术室的实际需求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如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仪器物品管理制度、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等不同班次的职责以及不同手术室护理操作的规范术前访视制及手术室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对护理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管力度。

2.3提高人员素养

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素养是手术室护理风险不安全因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素养。①要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新护士的岗前培训以及带教工作,以此来学习、强化并弥补专科业务的不足,夯实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基础[5]。②要强化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同时对以往的护理差错事件或是护理事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最大限度防止手术室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③可以采取分级、分科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先从专科护士做起,快熟掌握专科器械、仪器的使用,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再逐渐学习其他专科的手术室护理知识,管理者根据护士责任心、年资、能力、悟性与岗位要求,实行分级培训,针对不同的专科,将人员进行分组,定期轮换,提高护士配合手术的能力。开展新项目要预先培训学习,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保证新项目的安全实施。

2.4其他

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工作环境等也会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保持手术室护士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创建良好的手术室工作环境也可以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①加强自我修养、自我磨练是培养护士高尚情操的、保持护士良好心态的重要方法之一,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应理智对待自己和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到工作中,以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服务,担当自身的护理职业角色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6]。②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会影响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心态,手术室要考虑到无菌的需求而进行空间的密封,同时,由于不同手术的不同需求,术间会要求有不同的温度,例如进行体外循环的时候室温可能会要求在18℃甚至更低,此时应注意为护理工作人员配置保暖衣物,以减少寒冷对护理工作人员思维的影响,术间中的仪器、设备的噪音、空气的温湿度等均会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心态产生影响,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③各方面关系的协调与否也很重要,其中包括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护士与麻醉医生之间的关系、护士与外科医生之间的关系、护士之间的关系等,轻松、和谐的关系会使护理工作人员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来面对工作,增加护理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爱程度,进而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小结

手术室是医疗机构中承担最大风险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理安全的要求较其他科室护理安全的要求更为严格。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包括管理、制度、人员等多方面因素,防范手术室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也要从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等多方位着手,以期达到降低手术室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青青.风险因素管理护理用于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管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2):243-245.

[2]赵艳梅,孙丽,王梦竹,等.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与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343-344.

[3]徐华,王翠平,徐鹏,等.探析手术室影响护理差错事故出现的因素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2,24.

[4]叶,黄俊武,张梓童,等.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干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3215,3218.

[5]李燕.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4(16):118-119,128.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12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的效果。方法 通过建立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制订岗位职责,并且制定有效的排班系统,以此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有效的管理。结果 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得到明显提高,通过这样的管理,让护士本身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保证了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安全度。结论 实施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可利用有限的管理条件和资源,优化手术室护理专业的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当前医学层级管理中,各施其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建立护理人员的层级管理制度显得十分必要,其一方面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等级设定不同的管理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护理人员能够享受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可以更好的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病人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

    对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让手术室的工作落实到人,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相应的职责, 这样一来,在手术中,我们就可以使每例手术能够安全、快捷、有序的进行,同时,也可以让患者接受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那么,针对于现在的状况,如何对手术室的护士进行分工才可以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们做出了以下的分析。

    1 运作小组的组成

    手术室护理专业护士层由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组成。

    2 组成员的作用

    2.1 护士长 。

    在层级管理中,作为手术室护理团队的核心人,是整个手术室工作能否正常运行的组织者和安排者,一方面要提出手术室护理工作目标,落实各项职能,提供资源,促进全员参与,另一方面,作为护理工作管理者,还应亲自检查绩效,组织实施与改进,落实工作,用自身的领导作用带动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努力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2 高级责任护士。

    高级责任护士作为工作中的领头人物,通常由资历高且工作经验丰富,业绩出色、熟悉医院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高级责任护士在一个组织内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作为高年资的护理人员来说,其在工作中一般都起着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手术室工作的运行起监督作用;对手术室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起参谋作用。同时,在质量管理方面起沟通领导和群众之间的渠道和纽带作用;起内外接口的作用;在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起事实作用。

    2.3 初级责任护士。

    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层中资历最低的一层,是手术护理专科的小组成员。需要高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服从组织机构分工,从基础做起,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轮转期间按阶段由浅到深参与专科小组的日常手术配合,并参与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工作,处理护患关系,互相监督小组成员工作等。并且在高级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的协同安排下完成岗位职责。

    3 实施效果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层管理,有效的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以后,医院的手术室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包括手术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感染控制、急救技术、病历书写等质量考核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工作质量上实现了极高的跨度,以此带来的病人满意度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层管理,使得工作更加的具有系统性。护士长把握护理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制定专科护理工作目标,革新护理服务理念,重点加强对高级责任护士的管理,充分挖掘高级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高级责任护士作为手术护理团队的中坚力量,对科室管理链起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对手术医生提出的建议及需求能及时解决,参与制定各种手术配合流程指引,设置培训计划,掌握下层级护士的专业成长状况,根据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专业能力给予不同的系统培训及指导。初级责任护士在上级护士的带动下接受系统的手术室专科培训。掌握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了解手术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供系统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以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手术室护理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可以让其按级别上岗、责任到人,使每一名护士均能在团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成就感。

    4 总结

    总之,通过对手术室护士的分层级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可以看出,通过一系列措施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上已经小有所成,一方面是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专科医生的满意度,让手术室专科护士在层级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明显的体现,发挥每一个护士在护理团队中的作用,激发了努力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转变了服务理念,将以前的对待病人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服务水平,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程度;而对于一些资历较高的护士来说,通过这样的分工,更加强了他们的责任心,从而担负起带领及指导初级护士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其工作的潜能,临床经验丰富和护理专业知识全面,也让他们在工作中充分的加强人际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对工作充满成就感的同时,也为年轻的护士起到带动的作用,并创造更加安全规范和轻松的工作环境,确保其护理的质量。而对于护士长来说,作为手术室护士团队的领导者,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指导者和手术室管理的核心人物,起着带动全局,影响全局的作用,是手术团队能够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由此,这也就对当前手术室各层级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个岗位各施其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安排每周工作重点,锻炼思维及提高总结能力。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当注重自身业务素质能力的培养,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要善于积累工作经验,在危、重症病人及特殊病例的护理实践和对下级护士的指导中获得锻炼及成长,充分发挥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让患者满意、让整个手术团队满意。

    参考文献

    [1] 汤秀云,汤银惠,许志军.层级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2010,16,9,100—101.

    [2] 林岩,潘丽芬,谭淑芳,彭刚艺.手术室专业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阶段性效果评价[J].护士学报,2010,17,03:044.

    [3] 叶灵芝.层级培训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实践[J].全科护理,2010,08,1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