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时间:2023-08-16 17:29:45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1

1公共园林景观雕塑的观赏性

观赏特性是园林雕塑的首要特性.雕塑家根据相应的特定环境中的性质功能、空间结构、尺度比例及情调气氛,追求布置在特定环境中的艺术效果,雕塑艺术品与它所在的环境紧密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一种公共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如米开朗基罗,他全面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能够从艺术、建筑、环境等诸因素去整体把握作品,使艺术作品与环境达到最佳融合点,留下了许多不朽的雕塑杰作.公共园林景观雕塑主要作用是美化空间环境,满足人的心理美感需求.所以园林雕塑有别于其他类型的雕塑.它的主要功能是让作品更富有美感,令人赏心悦目,强调艺术品装饰的一面.我们现在观赏到的园林景观雕塑大多是以装饰为题材的抽象或半抽象作品为主,它们处在优美而恰当的环境中,在形式上突出它的工艺性,内容上突出它的趣味性,使之在园林中形成一种点缀,成为与环境和谐相融洽的艺术品.

2公共园林景观雕塑的多元性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雕塑的表现范围更加广阔,形态也层出不穷.目前,雕塑的表现形式在不断地向边缘化发展,它从材料的选择、加工制作方法、语言的表达和教育意义等方面全方位审视作品内在的意象美和外在的形体美.它的美感体现在雕塑与周围建筑环境等其他空间物体环境的关系上,给人展现出静态的美感;其体量的大小映照在观赏的视觉角度上,给人产生出距离美;其形体构造与空间景观环境相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带来动态的美感.如今,雕塑艺术为园林设计的多元性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材料的运用又为园林景观雕塑拓展了思路,例如:钛合金、不锈钢、塑料、树脂、玻璃等新材质广泛运用于园林景观雕塑中,极大地拓展了园林景观雕塑使用材料的范围,丰富了园林景观雕塑材料的多样性.在雕塑艺术中材料的运用是非常关键的,材料的合理运用可使环境中的雕塑具有独特魅力.同时,雕塑的形式多种多样,梦幻雕塑、虚拟雕塑、视觉雕塑以及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模拟技术产生的声音雕塑、光雕塑等形式的出现,拓展了雕塑的表现手法,使雕塑不再拘泥于现实的环境空间.因此,我们应该大力促进雕塑的多元性发展,使公共园林雕塑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3公共园林景观雕塑的兼容性

雕塑作品的形式和风格取决于公共环境中的兼容性因素.就传统雕塑而言,雕塑艺术表达往往是人对自然中所有事物的感知,雕塑家创作的是对自然形态有意识的提炼,所以传统雕塑大多有着宗教背景,并且没有走出室内.而现代的雕塑大多是有着一定象征意义的抽象几何体,是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特有观念的表达,在公共园林中的应用也不同于具象雕塑那样给人直观感受,而是多以简洁抽象的形体激发观赏者对美好事物的丰富联想和无限向往,它逐渐地走向室外,并且在现代园林景观规划中应用日益广泛.在园林景观规划中,雕塑作品越来越重视艺术质量并逐渐乐于接受新的艺术倾向,社会的认同感、积极宽容的态度和开放的文化氛围使不同的艺术家以不同的专业手法建构雕塑的空间形态,而观众又以不同的视觉感知来欣赏艺术作品,这种新生的艺术形态使公共园林景观与雕塑作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面貌.

公共园林景观雕塑案例分析———芜湖雕塑公园为例

1项目基础研究

芜湖雕塑公园分为一期和二期两个公园,位于芜湖市鸠江区鸠江北路神山公园内,整个雕塑公园占地9.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2万平方米,园内中外雕塑作品共有109件,是中国“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作品的展出地.

2理念剖析

芜湖雕塑公园将雕塑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既尊重了艺术规律,注重雕塑的质量和内涵,又以轻松和谐的方式融入城市景观规划中.雕塑公园的设计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在体现芜湖江南水乡灵动多姿的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令人喜闻乐见、回味悠长.

3作品分析

与水景结合的雕塑芜湖雕塑公园的景观环境中,水环境无疑是其中的一个亮点.雕塑家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并考虑雕塑本身的朝向、色彩以及与背景的关系,将雕塑作品与水、天空、山坡、绿地结合,构造出一幅幅美丽而又灵动的景色.例如:《涟》这一作品,作者董明光利用不锈钢的造型巧妙地与水元素结合,不锈钢的涟漪置于水中与水中涟漪形成映衬,形成动静与虚实的美.使得环境成为雕塑的构成部分,它们的相互渗透与包容,改变了园林景观的形态面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整体.

与山坡结合的雕塑与山坡结合的雕塑作品,其最大的特点是:由于山的坡度不同而使观赏者的视觉感受不同.在这个大环境中,雕塑的摆放没有那么多的约束,它起到了点缀和装饰环境的作用.例如:①《故乡的云》,作者:施丹,作品以云为主体,将其置放在绿色的坡地上.白色大理石材质的使用,以葱郁的树林和淡蓝的天空为背景,意图传达一份禅意,即在清净雍和的心境中,体验超越凡俗的恬静与愉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②《日神剧场》,作者:唐尧,作品用单纯的几何语言,构建了具有数理美感的雕塑空间.这一结构将随着太阳照射的角度,在绿地上呈现出丰富的光影变化,暗红色的雕塑起到了点缀绿色环境的作用.

与道路、绿地结合的雕塑园林景观中,绿地和道路作为一个联系体,连接了公园里的所有雕塑而统筹形成了一个整体.雕塑公园展示出了绿地和树木所具有的经典公园的景观特点,同时,雕塑家以个人的艺术风貌来表现个人对于自然、文化的理解,从而使这类雕塑更加耐人寻味.例如:①《路边上栽了花》,作者:任世坤,这件雕塑作品形式新颖,铜材质的颜色与周围自然景观环境融为一体.在视觉感受上,与道路、绿地、远处的树林产生错落感,有一种美好的意境.作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追求幸福,吉祥美好的精神家园.②《结》,作者:布鲁斯?比斯利(美国),雕塑的外形会让我们想到它应该是柔软而可流动的,但大理石的材质却将这一艺术形态永久定格,这样就使作品柔软的形态和坚固的大理石之间产生了一个有趣的反差.白色石材的使用在绿地上更凸显了景观雕塑的装饰效果.

与园林环境结合的趣味雕塑园林景观雕塑因考虑观赏人群的特性,一般不宜过于庄重肃穆的主题,可以从民间传说、儿童生活、文学作品和体育舞蹈中选择一些轻松的题材,或者以抽象的艺术语言,结合周围景观环境,给人以趣味性的感受和审美情趣.例如:《岁月》,作者:杨奇瑞,滚铁环是一种旧时的儿童游戏.与当今时代各类丰富多彩的游戏、娱乐相比,它显得尤为简单朴素.铁红色的雕塑作品点缀了绿色的草坪,半圆弧的造型表现出奔跑的动态趋势.一群背着书包的孩子滚着铁环成为城市放飞的风景.

总结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2

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受到了时代背景、宗教文化、哲学思想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雕塑艺术有多种多样的形态,以及丰富生动的雕塑语言,能够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能适应不同的景观环境。本文将探讨雕塑艺术在不同的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以期探究其对不同空间、不同环境的功能。

一、雕塑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景观雕塑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雕塑在城市中以其鲜明的个于周围的环境,其装饰性也在无声无息的补充及完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城市中的雕塑可以生动的记录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也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世界上有很多城市都有其标志性的雕塑作品,所以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中,一定不能忽视雕塑产生的作用。成功的城市景观雕塑作品不仅能够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和美感,还能够向人们传达某种思想和情感,尤其是它置身于外界中,人们能将雕塑作品的每个部分都尽收眼底,并受到人文精神方面的熏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是真、善、美的统一体,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精神需求,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随着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雕塑作品的功能和作用也有了拓展,它的概念不再是一种单一的雕刻品,重在体现艺术熏陶、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当前的城市景观中的,雕塑作品不再是为宗教和政治宣传服务,而是通过其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样式与城市建筑和环境相结合、相统一,强调雕塑作品对人们生活环境的点缀,对人们审美能力、人文精神的影响。正式由于城市雕塑有了丰富的功能,能够记录或再现城市的发展历程,反映城市的文化面貌,所以人们对城市雕塑的美的期待和丑的批评越来越强烈。因此,可以说,一件成功的优秀的城市雕塑,就是一个城市精神的象征、文化的代表,它作为一种纪念,可以使人们加深对一些重要事件、重要历史时刻的记忆,大多数城市雕塑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保护。

二、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园林雕塑是属于园林中的艺术品,一个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的园林雕塑犹如点缀在大地中的一颗明珠,光彩照人,对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景作用。在园林空间中除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外,还可以把外界的景色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在园林空间中形成无形的纽带,引导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使园林从各个角度看都能构成完美的景色,让各个角度的景色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二是观赏作用。园林雕塑小品作为艺术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无论是其造型、色彩、尺度,还是与周围景观的统一结合,通过设计者合理的布局,每一部分都让人赞叹,园林中的雕塑更是一道别致的风景。所以说吗,运用雕塑的装饰性能够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美感,它能让平常的景色焕然一新,让人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中。三是渲染作用。园林景观中的雕塑作品可以起到渲染园林气氛的作用。园林中石桌石凳、草坪和花丛的标识牌、灯具等,雕塑师都把这些很寻常的东西艺术化,设计的非常新颖别致,很有情趣,这些雕塑使园林更有感染力。

三、雕塑在小区景观中的作用

雕塑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而且,从古至今,装饰性都是都是雕塑的功能之一,当代社会,它的这一功能有了更多的发挥,尤其在人们的居住环境中,雕塑的数量、位置、形态对整个小区的布局,以及小区环境气氛的营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与其他环境相比,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强调营造一个能够便于人们交流的场所,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所,因此,小区景观中的雕塑作品应当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创作。雕塑装饰和点缀着住宅小区的环境,但是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装饰品,而是让人们观赏,在观赏过程中使人们的心情放松、身心愉悦,进而使雕塑作品成为人们共同的欣赏物,成为人们交流的纽带。这样,雕塑作品的另一种作用就体现了出来,即让欣赏它的人们在鉴赏过程中相互交流和沟通,了解彼此的爱好,这样,雕塑作品就不仅仅是一种“小区景观”了。同时,正是人们的相互交流和丰富的激情感受构成了富于生机的社会生活。只要有人的存在,无论在建筑内,在居住小区,在城市中心,还是在其他娱乐场所,人及其他的活动总是吸引着另外一些人。人们被另外一些人所吸引,就会聚集在他们的周围,新的活动又会萌发。所以,人们总是愿意到有东西看,有事情发生的地方去。比如,如果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荒芜凄凉,一条充满活力,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也就是说,人是城市空间中最好的风景线。这对于居住区环境中的雕塑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即在设计中考虑的着重点在于创造富有活力的“场”环境。“场”在这里不单指雕塑本身,还指由雕塑和雕塑四周所组成的空间,还指不同具体摆放点的雕塑之间形成的无形空间。小区景观中的雕塑作品要想充分体现出增强环境活力的作用,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导和鼓励居民近距离接触雕塑,不仅要观察、欣赏和触摸它,还要鼓励人们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利用它,并在使用过程中实现雕塑作品与居民的互动、交流。因此,创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择雕塑主题,因为居住区环境中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环境,强调的是营造“温馨亲切”的气氛。这显然与商业环境的热闹、办公环境的明亮、政府大楼的庄严等是不同的。所以这里雕塑所要表达的题材应以人们所熟悉的,所关心的和所喜爱的为主,让人们在这一题材上“愿意说、有话可说、甚至是不得不说”,在人们的述说中交流也就开始了。总的来说,雕塑作为一种美术艺术形式,没有具体的、固定的评价标准,我们需要从艺术的角度,用它所处时代的文化理念来衡量,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它们与周边的环境是否和谐、是否统一,优秀的雕塑作品应当集艺术性、社会性、生态性等于一体。为了打造更具科学、更合理、更艺术的空间环境,当代雕塑创作者和环境设计者应当共同携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雕塑创作、景观设计中,进而打造出更具中国特色的雕塑作品,创设出更加宜人的城市景观、园林景观、小区景观等。

作者:金福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园林雕塑空间

园林,是自然环境经过人们主观意识规划设计,在固定地理位置上构建出具有艺术性、生态化的人文景观。而园林雕塑是整体园林布局的一部分,是园林构成中的重要一环,它特有的外部形式,包容的内涵及文化属性使它与园林建筑、绿地树木、花草相比更富有人性,更能体现某一具体的理念。

园林是一项古老的艺术,在东、西方历史上,雕塑与园林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一直作为园林中的装饰物而存在。在我国,园林格式设计早在距今5500—6000年的黄帝时代就有了,而论及我国早期的园林雕塑,近年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红山文化遗址——在集祭坛、寺庙、陵墓为一体的大型上古文化园林中,有令人振奋惊喜的女神、龙、鸟等雕塑。还值得一提的有春秋时晋灵公墓园雕塑,据郭洪《西京杂记》载:“晋灵公家,甚瑰壮,四角皆以石为攫犬捧烛,石人男女四十余,皆立侍。”这27个字内涵丰富,说明晋灵公墓园的石雕群很壮观。在西方历史上,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勒·诺特式园林中都是如此:自足空间和隔绝空间意识成为雕塑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和价值。但是,最近几十年来,雕塑与园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得它与园林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异已经模糊了。园林雕塑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相当地扩展,如抽象性、大尺度、使用自然材料、融入自然过程等。与园林作品相比较,园林雕塑无论是工作的对象、使用的材料和空间的尺度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这两种艺术的融合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雕塑空间是雕塑形体运动变化下所形成的空间,包括雕塑自身、心理和环境空间。雕塑空间通过自身的造型语言特色,使其感染力远远超出了雕塑自然空间体积。雕塑的空间扩张透过环境,进入人们的视野,激发人们的艺术情感,同时也致使雕塑空间具有融入性——它可以随时融入一个适应自己的环境空间里。

一、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本身就是一门自然的艺术,自然美是园林美的核心所在。园林雕塑的材质丰富多样,木材、石材、玻璃、铸铜、钢材、陶等均为常见的雕塑用材。亨利·摩尔和阿尔普都力图使雕塑在旷野、森林和山川中找到栖身之地,因为自然的力量可以加强作品本身的力量,使其更具完整性。高尔德沃兹的《极岩裂线》,它展示的是从岩石中有规则的留出一条长长的“裂痕”,就如同地裂再现,真实程度令人叫绝。这正是黑格尔所说的:“雕像毕竟还是和它的环境有重要的关系……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塑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园治》所反复强调“景到随机”“因境而成”“得是随形”等原则,也正是考虑园林雕塑立意的过程中,要结合其功能与自然环境这两个基本因素

二、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色彩与光影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除物质需要,也存在强烈的心理需要,其中包括对美的追求。

色彩与光影是创造气氛所必需的。色彩的应用往往受到社会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及心理活动的影响。在环境中,雕塑采用的色彩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在绿色的草坪上放置色彩鲜艳的雕塑,会给人带来醒目、清晰的感觉,如放置色彩暗淡的雕塑会给人带来厚重、质朴的感觉。色彩运用要注意暖色具有扩张感和动感,冷色具有收缩感和静感。光是物体的生命。园林雕塑位于室外,受自然光线的影响较大,每年、每季、每时的光线都不同。作为光源的太阳、月亮或灯光等,照射在雕塑上会使雕塑在形象与体积上发生变化。因此,不同的放置位置,雕塑的处理也会有所不同。在园林雕塑中要结合周围环境的采光度、光源方向等因素,创造出丰富的时相、季相变化。以夜景为主的雕塑则更多考虑灯光的效果。日本有件雕塑《交叉的空间构造》,作品由95个直径14.2米的水晶球构成。作者把一个“水晶细胞”裂变为95个,构成了结构复杂多变的城堡,进入城堡内部就像进入水晶宫,透过玻璃的光线变得五光十色。这是一件很受儿童喜欢的作品,它在审美功能中融入了实用功能。

三、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与人类的亲和力

园林作为满足人们休息、游赏、活动的余遐空间,它是现在城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人们提供“赏心悦目”的场所,其空间和景观本身应具有一定的休闲性、娱乐性。

在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中,富有回味的雕塑,它既是欣赏客体,同时又是交流对象。所以园林雕塑在选题时,应注重轻松愉快的主题。雕塑小品通常与所在环境的空间和景素结合,以夸张的小动物或拟人化的小品作为小尺度空间中的主景,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平时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东西的尺度增大,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营造出诙谐有趣的环境氛围。同时还将一些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塑置于景观之中。这些人物景观雕塑所反映的大多是生活中普通而平常的人,动作也极为自然,这种手法拉近了环境与游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景观的亲切感。如,有一组景观雕塑设计成一组横行的螃蟹从海边爬上岸,这里的雕塑既是作品也是歇息座凳,景致有趣且富于想象。可参与化也是增添雕塑情趣的重要手段,设置在地上的象棋雕塑,使人们不禁想一试身手,平添了一份亲切感、交流感。

结语

空间和人性,是现代艺术家追问的永恒主题。现代园林雕塑创造的空间不是徒具功能外壳或只具精美装饰的空间界面,雕塑空间设计的生命在于,物质围合而构成的空间内容应具有人性化因素。现代园林雕塑在题材上和形式上可以说是各具特色——抽象的、写实的,但无论明确表达了什么,只有雕塑本身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它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满足人们情感的各种需求,才能使人们觉得有种亲切感、交流感,这才达到了园林雕塑的真正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M].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4

前言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园路地形、园林植物、城市景观的建筑和园林小品,它们共同影响着园林景观建设的设计成果,甚至影响一个城市形象的好坏。

“共生性”指一种物体和另外一种物体相互依赖的存在关系。在现代的城市发展环境中,人们生活的质量越来越高,生活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趋向于景观化环境。雕塑在景观小品中作为景观环境画龙点睛的重要设计元素,它们的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却是息息相关,它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在现今社会更是体现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由于雕塑景观小品设计一直无系统的规定,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大量的城市景观雕塑的作品属于低劣或平庸之作,不仅不能美化城市环境,却能影响到一个城市的环境的品质。

1.桂林景观雕塑与城市景观环境分析

桂林作为一个山水城市,城市社区和公园的景观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景观雕塑。一个好的景观雕塑蕴含的文脉信息和寓意,可以提升城市景观的文化品味,甚至会成为地标性形象标志,如:国内的广州“羊城五羊”、深圳“拓牛者”、国外的丹麦哥本哈根“美人鱼”雕塑、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而那些丑陋劣质、粗糙毫无内涵的雕塑则会大煞风景,破坏景观环境的美感沦为建筑垃圾。

景观雕塑作为公共空间中的一个产物,它的表现有时候仅仅成了一种权力表达,风格、造型、色彩多部分是靠部分人喜恶而定。桂林市中隐路的广源国际社区的《扶老》雕塑、象山公园的人物灯雕……这些都是给公众引来热议的雕塑。以上的景观雕塑在创造和选择放置环境时,没有考虑到公众的审美包容度,触碰和挑战公众的审美底线,没有考虑到景观雕塑和其所处的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2.实现景观小品与景观环境的共生性

景观小品是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景观元素之一,或以使用或以装饰的形式存在于各类园林形式中,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示着园林风采和城市形象,园林景观小品设计水平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品味。实现景观小品和景观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公共性。桂林的城市主要以山水闻名,在山水城市的城市公园和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中,保证公园景观小品和周边的山水景观环境的设施和谐一致。在景观雕塑的设计和决策中,加强群众的参与性,保证和桂林城市建设的步伐一致,注重其的在公众视野下的意志表达的艺术方式,需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2)艺术性。桂林要打造一个国际旅游城市,除了自然天成的山水艺术,在人为的景观上也需要与之相衬。我们可以从景观雕塑的选择题材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作为景观环境中画龙点睛的元素,尤其是文化品味的艺术载体,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和教化功能。设计师在景观雕塑作品创作中不能滥竽充数、按部就班,需要对桂林城市的时代动脉、地方文化的精神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合在一起,铸就有灵魂的艺术作品。

(3)地域性。在桂林城市中,每一个景观小品不是孤立的作品,特别是景观雕塑,它的设计更应该符合桂林地域性景观环境,在传承桂林山水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具有隔时空的印记坐标。创作地域性的景观艺术,就要求设计者对城市文化进行研究,可以从桂林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人情等提取桂北文化元素符号,取其文化精髓进行艺术创作,也只有具备本土的文化特征,才能够传承当地的人文精神。

(4)启迪性。景观雕塑是蕴含着作者当时的思想活动,在空间中,给人们无限的瞎想,给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给予无限想象。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就会给人传递一种积极的精神,具有启迪和教化的作用。

结语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5

从中国最早的上古园林时代“,囿”中的灵台、龙、麒麟、白鸟、龟、图腾柱等对神的图腾崇拜,到明清时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中的华表、石刻、灯柱、孤赏石等,再到现代都市园林绿地中的各类坐椅、指示标牌、垃圾箱、园灯等都是园林建筑小品。可见,园林建筑小品无论是在古典园林中还是在现代园林中,都有它不可或缺的地位。

2园林建筑小品的分类从审美、实用的功能划分:

2.1具有观赏价值的小品。观赏小品,如叠石盆景、喷泉及各种装饰物。它的作用就是通过作品自身的美,给人从视觉感官上激发起美的情趣,美的联想,并将环境衬托得更加和谐,更加漂亮,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一般都很重要,大多在景区中心成为主要景观或是全园的构图中心。壁画:壁画在传统园林里常常依托于景墙。我国古代的皇家园林有许多著名的壁画,象北京北海公园里的《九龙壁》就给诺大的一个公园提出了一个亮点。雕塑:雕塑泛指带有塑造、雕凿的物体形象,并具有一定的三度空间和可观性。园林雕塑小品主要是指带观赏性的户外小品雕塑。常见的雕塑主要有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抽象雕塑等。如我市矿工广场的“矿工”雕塑和广场东侧入口墙壁浮雕体现了七台河煤矿工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于进取、吃苦耐劳的伟大精神;桃山公园的“扬起新世纪风帆”雕塑则象征着七台河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熊猫”雕塑和“孕育”雕塑又为公园增添了妙趣;仙洞山风景区的“希望之星”雕塑,气势宏伟,蕴寓着七台河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希望之星,而风景区一广场西侧的墙壁浮雕,画面抽象,仿佛是美丽的凤凰在彩云中飞舞,为整个风景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以煤城历史演变为主题的浮雕水幕墙成为我市城市建设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雕塑小品大多因自身的艺术感染力闻名,从而提高了公园的知名度。石碑刻字:园林建筑小品里有很多历史名人的书法墨迹石刻。比如我市仙洞山风景区中的艺苑,用火烧石、卧牛石和灵壁石精心雕琢了我国自产生文字以来的57件作品,包括真草隶篆名家书法作品22件,篆刻作品35件,打造了一处自然风光和城市园林交相辉映的人文景观,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园林孤赏石小品:我国园林历来将石做为一种重要的造景材料,其造型千姿百态,寓意深刻,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欣赏“石”,非一般之石,不但要怪,还要丑。从我市桃山公园环山路东北侧的4块“龟石”上,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其中的蕴义。中国人欣赏石,不在石头本身的形态而看中神似,从而产生美好的联想。所谓“园可无山,不可无石”,可见石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是多重要的了。

2.2集观赏与实用于一体的建筑小品具有集观赏与实用的功能于一体的建筑小品是指在园林中起到供休息、照明、展示、导游、装饰、服务、及管理的作用的小型园林建筑设施。这类小品是园林绿地中数量最多,体积最大的人工景观。园椅:园椅为高出地面,供人休息、眺望的人工建筑物,它是园林中最普遍的设施之一。一般宜选择在游人需停留休息处以及有景可赏之处。我市桃山公园环山路的10组仿生座椅,与路边的树木相得益彰,达到了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解说牌:解说牌是园林中极为活跃、引人注目的文化宣教设施,它的类型包括展览栏、阅报栏、展示台、园林导游图、园林布局图、说明牌、布告板以及指路牌等各种形式。园灯:园灯既有照明又有点缀装饰园林环境的功能,因此,既要保证晚间游览活动的照明需要,又要以其美观的造型装饰环境,为园林景色添增生气。绚丽明亮的灯,可使园林环境气氛更为热烈、生动、欣欣向荣、富有生机;而柔和的灯光又会使园林环境更加宁静、舒适、亲切宜人。例如我市仙洞山广场中变幻莫测的彩柱灯、华丽典雅的银花灯、造型奇特的宇宙灯、吉祥喜悦的红球灯、玲珑别致的庭院灯就将夜晚的广场烘托得无限温馨、浪漫,别有一番氛围。

3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用途

3.1组景

园林小品在园林空间中,除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把外界的景色组织起来,在园林空间中形成无形的纽带,引导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起着导向和组织空间画面的构图作用;能在各个不同角度都构成完美的景色,具有诗情画意。园林小品还起着分隔空间与联系空间的作用,使步移景异的空间增添了变化和明确的标志。

3.2观赏

园林小品作为艺术品,它本身具有审美价值,由于其色彩、质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点,加之成功的布置,本身就是园林环境中的一景。如我市桃山公园南广场绿地内的梅花鹿、长颈鹿、小鹿、小狗、小羊等仿生动物的设置,使普普通通的绿地富有了生机与情趣。由此可见,运用小品的装饰性能够提高其他园林要素的观赏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美感。

3.3渲染气氛

园林小品除具有组景,观赏作用外,还把桌凳、地坪、踏步、标示牌、灯具等功能作用比较明显的小品予以艺术化、景致化。如水边的两组坐凳,一个采用石制天然坐凳,恬静、祥和可与环境构成一幅中国天然山水画;一个凳面上刻有艺术图案,独特新颖,别具情趣,迎水而坐令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我市湖滨广场的“琴、棋、书、画”象四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广场的画龙点睛之笔,七根图腾柱又勾勒出广场浓浓的文化氛围。因此,构思独特的园林小品与环境结合,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使环境宜人而更具感染力。

4设计

恰到好处的园林小品离不开精心的设计。园林建筑小品具有精美、灵巧和多样化的特点,设计创作时可以做到“景到随机,不拘一格”,在有限空间得其天趣。园林建筑小品的创作要求是:(1)立其意趣,根据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做出景点中小品的设计构思;(2)合其体宜,选择合理的位置和布局,做到巧而得体,精而合宜;(3)取其特色,充分反映建筑小品的特色,把它巧妙地熔铸在园林造型之中;(4)顺其自然,不破坏原有风貌,做到得景随形;(5)求其因借,通过对自然景物形象的取舍,使造型简练的小品获得景象丰满充实的效应;(6)饰其空间,充分利用建筑小品的灵活性、多样性以丰富园林空间;(7)巧其点缀,把需要突出表现的景物强化起来,把影响景物的角落巧妙地转化成为游赏的对象;(8)寻其对比,把两种明显差异的素材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烘托,显出双方的特点。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校园特色、雕塑、景观、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雕塑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ome historical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university old campus began to fac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saturated, land use space extremely limited real obstacle, the old education concept through continuous campus construc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campus the faces are often put too much emphasis on rational and lack of culture to reflect, put too much emphasis on artificial elements and lack of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campus landscape dull, and have to to update and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in facilities culture within th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road. A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of sculpture environment, in university campus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by shenya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campus sculpture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culpture meaning and princi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in the sculpture art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Keywords: campus features, sculpture, landscape, shenya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campus sculptur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校园雕塑的概念、作用、景观特色

1. 雕塑的概念

雕塑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雕、石雕、牙雕、骨雕、漆雕、贝雕、根雕、冰雕、泥塑、面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

校园雕塑作为雕塑中一种特殊而重要的类型,是可长期置于校园空间中供师生观赏的实体造型艺术,因而有着特殊的置放环境和欣赏对象。这类物化了的精神载体以师生等知识人群为展示对象,承载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是校园文化环境不可或缺的建构要素。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往往比较重视校园雕塑的规划和建设,志在凸显特定群体的精神特质、审美取向,以及高校本身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2.校园雕塑的作用

当今校园的雕塑在空间和区域内具有显著的特征标示作用。就校园总体格局而言,校园雕塑的置放可以在校园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强化校园的整体格局,凸显现有的空间特征,烘托高校特有的文化内涵。就雕塑本体而言,校园雕塑往往具有审美和教育两大作用。不少雕塑具有内化的纪念意义和主题寓意,可以创造和烘托某种气氛,对师生起到感染、教育和激励的作用。另外,有些雕塑会被赋予一定的使用功能,并被设计成具有特殊形态的小品。

3.大学校园景观特点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基础上的大学校园,是通过外在物质构成要素的形态来反映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概括起来,这些影响因素可分为自然、人文和社会三大类。在制约校园景观特色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独有的自然条件,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其次,文化背景对校园环境景观的影响是深远而又含蓄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总会在世界各大学校园的环境景观形态上留有痕迹。再次,大学校园建设受政治、经济影响仍然很大。校园规划、建筑单体和环境景观形态都有着清晰的时代烙印。这三类影响因素中的各因子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最终决定了大学校园的环境景观形态。

二.校园雕塑的设计原则

1.总体原则

校园雕塑的研究不应局限于以往“就雕塑论雕塑”的偏重个体创作的微观思路,而最好能坚持宏观格局的把握同微观环境的塑造相结合,将环境规划同雕塑创作相结合”的总体原则。这一原则虽然也涉及校园雕塑的个体创作问题,但更强调雕塑的选题、等级、布点等重要方面。

2.主题突出、内容独特

在作品的选题上,从校园文化中提炼并遴选与本校有关的。知名人士、历史事件,雕塑主题突出、内容独特。如北京大学雕像、清华大学朱自清和吴晗雕像、武汉大学李四光骑驴选址雕像、河南大学林伯渠雕像、中央音乐学院聂耳石雕、南京林业大学及北京林业大学设置的我国著名林业专家梁希教授雕像。同时雕塑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具有个性、时代等特征。如武汉大学闻一多雕像其表现革命者对旧社会的深忧。

3.雕塑选题形式

(1)人物塑像:

人物塑像可分为伟人、历史人物、科学家、抽象人物等形式。如广州、珠海、台湾三所中山大学的孙中山先生塑像。许多院校设置的塑像、厦门大学鲁迅塑像等。有些院校设置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雕像。医学院校设置李时珍、华佗塑像,河北大学设置的祖冲之塑像等等。抽象人物并不涉及具体人物,是以概念化的人物为主题,主要烘托校园的环境气氛。

(2) 纪念雕塑:

纪念性雕塑一般纪念某个人物的历史事件。如清华大学的“三•一八”断柱碑、北京大学“一二•九”纪念碑、天津大学百年校庆纪念亭中的四块纪念碑、西安交大迁校纪念碑。

(3) 寓意雕塑:

利用雕塑的形态表达一个特定含义。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前以钥匙为主的雕塑,寓意开启知识的宝库。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前校友捐资修建的“饮水思源”雕塑,寓意母校的培育之恩。许多院校主题向上的抽象雕塑,寓意积极向上。

(4)装饰性雕塑:

利用雕塑的形态美化环境,创造或烘托气氛。如天津大学建筑馆前,设置了一座中国的斗拱和西洋古典建筑的雕塑,注示了主体建筑的内涵。深圳大学办公楼前以校训为主题的装饰性影壁浮雕。

2.造景手法多样化

从雕塑在校园景观的地位大多为主景,但有少量配景和背景。从雕塑周围环境上应有必要配景。运用创造前景、背景等必要配景手法,既能增强校园雕塑的艺术感染力,又能协调校园雕塑与校园环境,使之融为一体。

另外,在校园内一个小环境里最好只设置一座雕塑,使其成为该环境中吸引人们视线的中心。对校园雕塑,特别是具体校园雕塑,不宜成排成列集中布置,因为每位具体人物的特性等各方面不尽相同,集中布置难以做到协调统一。如果将多座校园雕塑布置在一个小环境中,采用同种雕塑材料及表现形式,必将形成“墓地化”特征,难免会成为败笔。

3.材料应用的多样化

材料应用的多样化是指传统材料(主要有石、水泥、木、铜、。铁等。)和现代材料(塑料、玻璃、钢铁、合金,光、电等)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校园雕塑的取材突破了传统的石、铁、铜等材料,向多种用材方向发展。从而为校园雕塑的创作手法、工艺手段等提供了较大空间。如武汉大学周更生雕像用钢化玻璃刻雕像说文作背景,创作形成新颖。

4. 人、雕塑、环境的互动

人是环境的中心,又是环境整体中的一部分,人、雕塑、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互助并且循环的过程,人创作了城市雕塑,而环境给雕塑提供了“归宿”,雕塑因而成为联系人与自然的纽带。另一方面,环境借助雕塑语言更为深刻明确的思想观念,提升了自身的质量与品位,人又从环境中获得感受与体验、快乐与审美,在满足人们对环境需求的同时,城市雕塑也在不经意中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人塑像了城市雕塑,雕塑也塑造着人。人、雕塑、环境建立了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校园雕塑与人、环境的互动,雕像体验和感知过程,不仅依靠视觉感受,而且依靠触觉的体验,通过对人物实体雕搂一搂、抱一抱、摸一摸,在雕像与人体相接触、相感应、相比较的过程中,引发人心灵潜层本能的情感反应,从而产生互动。

5.适宜观赏位置

人的视角可分平视、仰视和俯视。任何校园雕塑必然存在着一个视觉最好的最佳视角,因此,在确定雕像的具置时,应该把最佳视角安排在人流最大的方向,并且,在雕像周围做一些必要的建筑和绿化处理,以便把人流引导到最佳的方向。

观赏人在不同的观赏距离,获得不同的观赏效果,达到不同的目的。在三倍景物高度的视距时,可观看到景物的全貌及周围环境;二倍景物高度的视距时,基本能看到景物整体;一倍景物高度的视距时,只能看到景物局部或细部。充分利用这一原理,根据校园雕塑的不同表现需要,设置最佳的观赏视距。

三.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雕塑为实例简介

1. 反映“建筑学科”的校园雕塑

2. 反映“科学”的校园人物雕像

3. 反映“工业”的校园雕塑

4. 反映“文化”的校园雕塑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雕塑运用可以提高大学校园本身的育人环境和文化品位,也可以提高大学所在城市的景观品质和文化内涵,培养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形成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我们应敏感地意识到,雕塑是如此紧紧地把校园环境与建设、文化、艺术结合在一起,因此如何利用雕塑来记录大学的人文历史和塑造环境,来反映当代文明的成果,来展示美好的理想,就成为我们每一个景观设计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和应承担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吴少湘,《雕塑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王连之,《整合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合校后武汉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及探讨》,现代园林。

(3)王建国,《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城市规划。

(4)刘晓晖,李先逵,《中国文化语境下的诗意规划思想与方法》,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 年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7

关键词:湖石 雕塑 环境 传统园林 现代景观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098-02

山石是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妙在利用各种石头的不同质地、颜色和形态,艺术地概括和表现自然山川的神奇与秀美,这种用石的方法既体现了自然之美,又具有不落人工再造的痕迹,正如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所言,“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园林中的山石等表达了古人寄情于自然山水的情感归宿,以及崇尚心灵、智慧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交融、并追求自然天成的审美意趣。中国园林讲求神似不求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通过造园之美,抒发一种情怀,体现一种理想,孜孜以求的“意境”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根本目的。

传统园林中用石造景的表现手法很多,其中如独石孤置、点石成景等都是十分出色的造景艺术手法,选作独石和点石的石料则多是以玲珑剔透、形态优美的太湖石为主,所选太湖石应具备瘦、漏、皱、透、拙、丑等特点,历经风浪激打的湖石,形态各异。但要找寻符合造园要求的大型湖石,并不易得,需要采石人,深入水中“度奇巧取凿”,其艰辛度可想而知,且多为可遇不可求,所以为觅得一神形具佳的湖石,造园者常不惜重金相求。品相好的湖石被视作镇园之宝,冠之以美名,倍受呵护。中国传统文化中,善于将自然的事物、无生命的材料加以拟人化的表现和赋予生命的意义,从上古神话到古典名著,尤对本无生命、生冷坚硬的石头,赋予了极大的情感热情,石头作为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代表了坚韧与顽强,但也有孤傲与玩世不恭的一面。人们往往借石为题有感抒怀,理解、体会自然之精神,乐在其中又超然界外。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独石、点石从空间形式看,就是一座座抽象的雕塑,展现了中国造园艺术追求天然之趣的基本信条。

现代环境雕塑依托现代空间环境,是现代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共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西方艺术领域诸多流派异军突起,反传统不再以传统的审美标准衡量艺术创作成为时代的主流,艺术创作呈现出多变的自由化格局,这一时期西方雕塑家阿基本科、利普希茨等人和之后的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就完全颠覆了人们习惯的视觉形式,美国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之“与传统的凸起风格相对抗的雕塑家”,是“具有凹进结构的雕塑品”。相对与传统的具象雕塑,以亨利・摩尔为代表的现代环境雕塑,将抽象的艺术语言运用在雕塑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觉形式表现、赞美生命这一永恒的主题,其极富想象力的形体抽象变形,简约又充满张力的轮廓形态,早已不见传统雕塑的叙事性风格的踪迹,到象是回归到自然状态的“石头”,材料本身的特征具有了象征性,在为观赏者暗示着更深刻的主题,也使我们从中领略和品味到许多中国造园艺术中湖石审美的某些共同点。

1、自然之美的认同与追求

传统园林中的湖石景致,是中国自然式园林颂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与自然之美的相契合,表达了一种情感的寄托,湖石之美是客观存在与主观世界交织共鸣的产物,其基本特征还是对自然美的崇尚,反映了古人亲近自然、观察和欣赏自然的感悟。湖石理水、花木游鱼,这些自然事物与园林建筑相辅相承,共同构建了和谐稳固的空间关系。再观亨利・摩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追求材质自然之美的创作思想,其意义在于将传统雕塑形式感的一贯性,拓展至形式表达的拙象和象征性意义为核心,更多的是关注材料的固有特征,将传统雕塑中材料的从属性,上升到对材料的自身形状、体量、质感、肌理等自然美的追求与表现,使那些利料的形状、体块具有了生命的含义。对于石雕。亨利・摩尔善于度其势揣其量,尝试让石头显现出人物的形态,同时又让石头多保留些自然属性与单纯感,所以摩尔用尽可能简洁概括的造型语言来完成自己的作品,正是这些独特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使他的雕塑看上去既有自然美的奇妙,又如原始图腾神像般透着一股神奇和魔力。所以有学者评论亨利・摩尔的作品是“并不尝试制作一个石头女人,而是制作一块显出女人模样的石头”。

2、两者间形式特点所具有的一致性

乍一听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湖石成景与亨利・摩尔的现代环境雕塑之间,似乎无可比性,一个是自然界的恩赐,另一个是出自一双富有魔力的手所制。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人工与自然。但两者的共同基础,都是源自对自然的亲近与欣赏,重要的是能从自然之中感悟和理解到生命的意义。在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对于自然充满了敬意,道法自然的观念对中国的艺术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依据这样的观念,国人总是将艺术实践行为的最终目标归结于主客观的完美统一,园林中的美意味着感性与理想的和谐一致,同时“美景”不是静止的,随着时间、场所、人们的喜怒哀乐在不断变化。而对于美的表现,则更重视感悟,强调情与景的交融,形式上更重视以抽象的艺术语言传递丰富的精神内涵,形式不求逼真再现,讲求神似无疑是借景抒情的第一需要。以湖石应具备瘦、漏、皱、透、拙、丑等特点来讲,就是对湖石形式美标准的归纳总结。

而在亨利・摩尔的现代环境雕塑中,恰恰也具有这样一些造型特点,首先是“透”,这体现在亨利・摩尔的雕塑上孔洞的运用,对此摩尔称孔洞的存在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实则“孔洞”与湖石的“透”,都使雕塑和石头解决了一个与环境空间相互作用的问题,空间对雕塑和石头这两个实体具有了侵入性,使实体在空间中不再是一种受包围状,而相对与环境更多的呈现融合与接受姿态,结果是雕塑与空间的关系通过这样一个中空形状的运用,十分巧妙的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密切程度,雕塑体现出更多的空间环境属性。其次是湖石的“瘦”与摩尔雕塑的结构特色,所谓“瘦”是指湖石应具有清秀、挺拔不臃肿之品相,“瘦”也体现在石体清晰纵横的纹理脉络,以及道劲有力的石形线条轮廓,湖石麟峋的体态往往是评判石形的重要标准之一。所谓“瘦漏生奇,玲戏安巧”,正是这“瘦”构成湖石形奇的主要形象特征。再看摩尔的雕塑,形态皆“瘦”,从抽象造型的人体,到由骨骼和卵形等生命体构成的抽象形态,无不简洁概括结构精练,如果说西方传统雕塑的“逼真”展示有血有肉的形象塑造,使人忘却了雕塑材料的冰冷,那观摩尔的人体雕塑感受是挤出了人体最后的水分,只剩风骨与生命的气息,摩尔减掉了传统的形式,只保留了人形的基本空间特征,简约的人形“瘦”到透明为止,说表现人不如说表现的是骨骼更准确。

最后是丑与拙的形态追求,对于一块湖石的美,古人常以所谓的“丑”作为是否具有欣赏价值的重要标准,“丑”也是对

湖石瘦、漏、皱、透、拙等艺术特征和形式美的综合概括。“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艺概》刘熙载)。郑板桥也称“……一‘丑’字则千态万状皆从此出。……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而“拙”则体现为淳朴浑厚之美。古人对于石形的审美趣味,反映了一种超越一般世俗的观念。多表现出文人雅士的洒脱,正是由于人的因素,石头这种自然之物,才拥有了这般丰富的精神内涵,其自然品质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应当说摩尔的雕塑主旨是对生命的歌颂,所选的载体也比较简单,那就是人体以及母与子这个不变的主题,由于受非洲和美洲印地安原始雕塑的影响,同时对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独特理解,使得摩尔的雕塑在表现形式上多了一份原始的率真与浪漫,古拙的如石器时代的神像,同时又充满超现实主义的奇异与想象。其作品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美标准和规律,以“一种完美的不和谐”确立了自己的艺术表现风格。摩尔和同时代的现代艺术家更多的关注作品所表达的精神和蓬勃生气,屏弃对原形的“机械复制”,在“生物态抽象”系列的作品中,形式上可能只是一些人形的元素,也或只是由支离破碎的人体器官组成,通过或聚或离的分布,如同点石在空间中的关系。摩尔将这些考验人们心理承受力的元素,通过一种较为平和的手法表现出来,并不刻意追求感官刺激,而是在简约的外表下内含激情。

3、与环境相得益彰

两者的环境属性是共同点,但又有所不同,在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湖石与组成环境的其它要素,如建筑、理水、花草鱼木等,构成了总体的和谐平衡,湖石与建筑的规范有序和装饰风格的雕梁画栋,形成形态上、色彩上的对比性点缀,并且在环境空间中湖石的形态无疑构成视觉上的焦点,它既具有竖向空间的过渡与分割作用,又是自然山水意象的浓缩表现,还象征着一种精神与品格,园林中正是由于石的存在才会有山川的奇峻、独峰的灵秀。我国传统园林的四大基本类型中一半的服务对象是造园的主人及其周围特定的人群,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属于私有空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造园不仅是一个居住、休闲、娱乐的空间,同时也反映了造园“能主之人”的艺术品位和审美需求。而亨利・摩尔的现代雕塑所依托的是现代公共空间环境,雕塑从一开始的构思创作。就注重造型与空间的关系,更强调雕塑放大后在环境中的视觉效果,还有雕塑创作的许多灵感来源于自然形态,使得作品的抽象形式中包含着具象元素,作品具有自然的归属感,所以观摩尔的雕塑给人感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环境属性。其次摩尔雕塑简洁的艺术语言,以及关注、关爱生命的主题,平和自然、亲切易读,又具有深刻的含义,符合现代语境,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最后独特的形式表现,使其作品与环境和谐呼应,很好的纳入在各种环境空间之中,如摩尔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侧卧像,在环境中显得是那样的自由洒脱,在绿地中、山坡上、树阴下似乎雕像可以斜倚在环境的任何地方,自然与环境已成为他雕塑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摩尔雕塑的这种环境特性,成就了他在现代环境雕塑中的独特地位。

湖石与摩尔的雕塑,虽然分属不同的地域、时空和文化背景中,而两者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这不仅表现在都极大的丰富、升华了环境美的视觉效果,更体现在评价美、发掘美的活动中,观念的相一致性,那就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追求美的历程,无疑湖石与摩尔的雕塑分别作为园林时代和现代环境中空间艺术形态的代表,是成功实现以美的理想去改变现实环境的垂范。

参考文献:

[1][美]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1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8

展园以“城在林中、景在园中、人在画中”三个不同的景观层次进行展示。中部以雕塑和广场为主,体现城的概念。造型由“商”字和“鼎“字演绎而来,融入市花“月季”的主题雕塑位于展园中心,中心广场向外发散,体现同根、同源、同祖。

缘园(浙江杭州)

以民间传说白蛇传故事情节为脉络,采用自然写意的手法,分断桥相逢、同心定缘、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四个篇章,粉墙、黛瓦、圆门、方亭、水榭,追忆江南情怀,藉此展示杭州在绿化造园方面的风格和成就。

南粤林苑(广东)

以粤北原生态山林景观,结合珠三角风土建筑和水乡情怀,以粗狂古朴、自然休闲的造园手法,表现“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的广东地理格局。整个园内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并注意与硬质景观的紧密结合,达到步移景迁的效果。

桂林园

运用植物、水系、山体、景石等元素表现出桂林特色的山水园林景观,体现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景色宜人的生态环境。

金陵园

园内三面坡垅一面水,以吟音榭、荷风赏月轩为主体,四周环以丘陵写意、临岩观瀑、松林草地等景点,整体布局取江南传统造园手法,再现南京莫愁湖水苑的局部环境。水苑内设莫愁女雕像,园廊与景墙上印刻莫愁女诗词传说,突出人文主题。

巴西园

浓缩了巴西标志性的人文景观、自然风景以及乡土民俗,奥库喀山的雏形、取形于巴西利亚大教堂构图的阳光景观塔、巴西咖啡王国的象征――咖啡小木屋、巴西的代表――足球、具有土著文化特色的图腾柱和印第安人的热舞雕塑穿插园中,融为一体。

法国路易圣经园

以法国标志性建筑凯旋门作为全园主景,欧式跌水、花钵、凯旋门、欧式雕塑、科林斯柱构成展园的主景轴。主景轴两侧延伸出副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等。道路交叉点的小广场上布置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彰显法国古典园林特色,体现异国情调。

大洋洲风情园

建筑的周边营造或开阔或郁闭的空间展示草原风情及茂林景观,草坪上的袋鼠和绵羊雕塑是澳洲特色风情的体现。植物材料上选取大洋洲特色或相似的树种,构成特有的大洋洲风情。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9

中青年旅日公共艺术家邹东方工作室,就在“梧桐美术馆”的三层楼里,那里摆放着她创作的各种各样的雕塑作品。待人低调、行事干练的邹东方穿着十分随意,透出东方女性特有的艺术气质。她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里的许多雕塑已经放大制作安置在上海、江苏、广西、河南等地,还有些在日本。”呵,想象不出,那些被放大至五六米甚至一二十米高的石头或不锈钢等材料制作出来的巨型雕塑,充满了速度、力度和视觉冲击,怎么可能出自眼前这位文静女性之手?然而,两个矛盾体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让记者充满了好奇。

说起邹东方从事公共艺术的人生轨迹,其实很简单:1961年在上海出生,1983年从上海园林学校毕业后担任市农业科学院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后来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专修雕塑专业,1991年东渡日本在东京艺术专门学校和和光大学美术学部攻读研修生,1997年取得日本艺术家签证。新世纪初,她频繁地往来于中日之间,从事公共艺术创作活动。在偌大的梧桐美术馆工场间里记者看到,为江桥镇人民政府设计的不锈钢材质雕塑《上善若水》(高10米,重约8吨)已经制作完成,只待启运实地安装。这尊雕塑用抽象手法歌颂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良好寓意,它将被安放在镇政府前的草坪上。

对景观雕塑的概括

“有人评价作为雕塑家的您,所做的作品其实是公共艺术。您认同吗?”

“呵呵,‘公共艺术’这个词是我对景观雕塑设计作品的概括。”自信的邹东方笑着对记者说。

在邹东方看来,雕塑作品不管东方还是西方,无非是具象和抽象两种形式。但是纯粹的雕塑张扬的一定是艺术家强烈的个性,园林设计则反映景观的整体效果。公共艺术将雕塑和园林景观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用造园手法将雕塑融入景观之中,创造一个有亲和力的、自然的、有文化品位的地域景观文化。

但是当需要将雕塑作品放置到某一个公共场所时,邹东方说:必须考虑周边环境和题材的需求,而不可能过分强调雕塑家的个性。在某种意义上,雕塑家是被动的,施展的空间也是有限的。“用设计师的眼光、艺术家的心灵,也许才能真正把握公共艺术的真谛。”学习园林专业和后来学习雕塑的经历和知识储备,让邹东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公共艺术领域游刃有余。

上海松江大学城的外贸学院的公共艺术设计,可以说是邹东方的精品力作之一。她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公共艺术作品将成为外贸学院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在题材、形式、尺度上一定要和大学环境相匹配相融合。经过实地调查勘察之后,邹东方决定把绿化景观中的一些元素,如植物、廊架、汀步、置石等,作为造园的必备条件,而把雕塑化为其中的一个元素加以全局规划和设计,以此来体现和营造飘逸书卷气的校园文化。在外贸学院校区,我们看到一块块长长短短的花岗岩石条,不规则却有意识地散列在草坪上,石头上面零零碎碎地镌刻着一些甲骨文、象形文字和现代汉字。它让学子们在这里憩息、玩耍之余,会产生“我们民族的文化从远古走来”的丰富遐想。一尊名为《大地的能量》的雕塑用爵士白大理石制作,高达10米,设计安置在学生上课必经的路上。一棵强劲的幼苗破石而出,两块蛋形石头分裂成两半,一条碎石铺成的小路延伸开来……它象征着莘莘学子在学校里积聚知识能量,双手创造的未来将是无限美好的。寓意深刻的公共艺术作品与校园文化氛围相融合,起到了“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教化效果。

城市公共雕塑与时代共鸣

中国的国情,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需要好的城市雕塑。雕塑家应该用怎样的心灵去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在城市放置的雕塑作品怎样让人们产生共鸣和启迪?这是邹东方经常思考的问题。

生于斯长于斯的邹东方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上海的发展,她要用自己的作品美化和装点上海,为此贡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蓝色的钢板景观雕塑《春水秋波》,是邹东方为上海外滩观光隧道浦东出口处创作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上世纪末,外滩观光隧道建成,浦江之水又一次迎来了暖暖的春意。对上海有着深厚感情的邹东方,此时对改革开放的上海未来更加充满了憧憬,于是创作了这一充满动感和幻想的作品。它在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辉映下,更加衬托出充满活力的上海是那么英姿勃发!

邹东方认为:如果雕塑家要长期从事公共艺术工作,必须具备设计师的逻辑思维和艺术家的真诚心灵。在为上海嘉定、青浦等居民社区进行公共艺术造型设计时,邹东方很好地把握了当代人脉的精神需求,作品不仅要起到调剂色彩、渲染意境的作用,而且还要提供陶冶性情的可能性。居住在嘉宝都市港湾小区的市民,在看到由钢管焊接的3张红色风帆组成的《帆》之后,都会发出会心一笑:“人生好比一艘航船,小区就是停泊的港湾,无论航运多远,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避风的港湾,那就是温暖的家!”

公共艺术凸现个性

邹东方创作并安置在公共场所的雕塑作品,以抽象的形态见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特色,那就是新奇的外形,纤细优美的曲线,简洁大气中透出女性的温柔。熟练地运用多种材质制作各种主题的雕塑,是邹东方雕塑的另一大特点,几块石头、几片钢板甚至几根线条,经过她的匠心独运,会展现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律动。人们在这些雕塑旁经过时,会产生怡然的审美愉悦,或者会心一笑展开无限的想象。邹东方的公共艺术作品有的已成为地区地标性标志,安置在浙江省上虞市解放路步行街的《蝶》、上海中山北一路街头绿地的《情》……据说是当地青年男女约会或者老百姓辨别方向的指路地标,这,是她特别引以为自豪的。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10

【关键字】公共空间设计;景观雕塑;应用特点;发展趋势

如今,随着人口的增加及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引起了公众对公共空间的关注和重视。景观雕塑是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元素,其作为城市建筑的灵魂,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在此状况下,从实践出发,协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讨公共空间设计与景观雕塑的互通性,以及景观雕塑的融合性具有非凡意义。公共空间与景观雕塑的联系,是通过以中外经典实例分析了景观雕塑与自然、文化、空间的相互融合特征来体现的,通过对景观雕塑融合性的探讨,认识到我们必须从自身文化角度出发,更好地将景观雕塑的融合性应用于公众生活。创作出一些符合当代审美观,贴近观众心灵的公共景观雕塑作品。

现代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发展除根植于传统的的风景园林设计外,还受到现代艺术尤其是景观雕塑的颇多影响。雕塑是景观中无法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是艺术在景观中最直观的表现形式。雕塑和园林景观的共同发展过程中,雕塑不仅改观了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而且与其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当下,艺术的接受者较之以往发生了巨变。以当代景观雕塑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在介入公共空间时,就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介入公共空间的有效方式的问题,即怎样有效介入公共空间更有利于当代景观雕塑的策略化生存,并使其艺术传播力达到最大化。于是,关注公共空间视读效果,实现艺术家与公众、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对话交流与互动,已成为当代景观雕塑有效介入公共空间的趋势,今后可能成为一种普泛化现象。让公共接受景观雕塑在公共空间的展现设计理论、可以使当代景观雕塑在公共空间的语境当中,在不断扩大其艺术传播力的过程当中,真正有效地实现其现实意义。

公共空间中的景观雕塑不仅需要能够“静态可望”更应看重其全方位的“动态可游”公共空间中的景观雕塑,不仅仅是一个三维空间的静态物体。而成为有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四维空间。各种行为的介入,由于发挥了行动和触觉的作用。使雕塑的空间,形体,质地,肌理更能产生真切的感受。行为介入使景观雕塑成为人所实际占有的现实环境。进一步和人发生了亲密贴近的关系。景观雕塑作品不再仅仅是物质形式。同时也是对特定环境起调节作用的物质存在。给环境空间带来勃勃生气。

景观雕塑是在空间中具有视觉焦点,和标志性作用。是公共景观艺术中的重要创作手段。雕塑以它独有的空间语言和造型方式出现。让人们近和远的视角都能感觉到它的气势和活力。使观众真正融入到一种愉悦的空间中。景观雕塑对于提升公共空间的艺术性起到很大的作用。雕塑家的创造手法更加丰富。

景观雕塑在现当今社会的趋势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雕塑家不再盲目的追求对于自然的描绘。而是找出隐藏事物内部能激起审美情感的造型语言。并通过这些语言探究造型手法,以象征手法表现雕塑家的内在感情。创作出强生命力的新形态呈现在公众面前。这些形态源于自然同时又高于自然。是高度“简化”与高度“抽象”而得。现代雕塑逐渐趋向抽象化,隐喻化。

图一

图一中的作品是水上公园内的景观雕塑,作品表现手法新颖。作品材质独特,利用动物造型,加以彩绘图案是动物造型活灵活现,独具匠心。在夜幕降临的时刻灯光闪烁更加好看。通过作品本身,蕴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作者无时不刻都在提醒着公众保护自然,珍爱野生动物。是公众在欣赏景观雕塑美感的同时,也能读懂雕塑家的韵意。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11

园林小品是外部环境中的工艺点缀品,有比较强的艺术性,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百姓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百姓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同时,园林小品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建筑,植物等所建造的园林景观,体现的园林艺术的真谛。它的存在已经成为了城市园林不可以或缺的一部分。

1 园林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

1.1 组织景观

园林小品在园林空间中,除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外界景色组织起来,在园林空间中形成无形的纽带,引导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起着导向和组织空间画面的构图作用。

1.2 景观欣赏

园林小品作为艺术品,本身具有审美价值,是提高园林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美感。

1.3 渲染气氛

园林小品除具组织、观赏的作用外,还把桌凳、地坪、踏步、标示牌、灯具等功能作用比较明显地予以艺术化、景致化。

1.4 使用功能

园林小品绝大多数具有实用意义。

总之,园林小品与环境结合,不仅使环境宜人,更具感染力,而且可以满足园林不同的功能需要。

2 园林小品的设计原则

在园林中,小品的数量多、内容广,在形成特有的气氛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园林小品的设计应与所处园林总环境的设计意图相一致。特别是园林小品在衬托环境气氛、加深园林意境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设计中必须做到先“立意”,也就是先有构思,只有做到“意在笔先”,才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比如说儿童活动区的色彩就要相对鲜艳丰富,以达到吸引儿童视线、创造热闹氛围的目的;还有造型上的卡通化,这样容易惹人亲近。荷兰代尔夫特市某居住区附近的一组形状奇特的木与绳组合的攀登架,色彩选用了吸引儿童眼球的艳丽的红色和黄色,收到了很好的景观和实用效果。

园林小品的布局应体现小品本身的功能。园林小品的功能虽简单,布局上仍需从使用合理、便于管理和维护着眼。设计师通过设计表达自己的意图设计作品怎样被人使用。在园林设计中,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中国园林始终表现出人是主体、景为人用的基本特点,总是力求满足人在使用上的生理需要和观赏上的心理需求,并力求使本文由收集整理两者相融合、相吻合。园林小品的设计也不例外,需考虑游人行为需要乃至心理需求,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及行为方式。一个好的园林空间要处处为人着想,真正为人提供舒适、优美的环境。

园林小品的尺度和比例也很重要。园林小品是否美观与其自身的造型和它与环境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同时受人们主观审美要求的影响,在园林中究竟取何比例为宜,决定于与环境配合上的需要。因此,在园林小品设计中不应模仿和抄袭普通小品的比例和式样;而应有所创新,如能创造出具有适当内涵和韵味的比例,取得神似的效果,往往也会别开生面。

园林小品的设计要考虑设置的经济效益,以及施工、制作的技术水平,确保园林小品坚固耐用。“家具要因地制宜,宁少勿多”,有时简单的家具反而能出效果,太多的摆设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园林家具设计也是如此园林设计要简洁实用,切莫只是形式上的繁华和堆砌。

3 园林小品设计的趋势

2.1 对自然的原始材料的偏向

现代园林小品所用的材料越来越偏向自然的原始材料,很少使用诸如钢材、塑料等,这也为小品更好地融入环境开辟了新的设计思路,设计师喜好就地取材造景,木材、石材成为了宠儿。荷兰赖斯韦克市郊树林中的木头装置,既是跷跷板,又是秋千;就地取材,原木制作,位于林中,不注意几乎发现不了。

3.2 设计思路的拓宽

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比如原来固定的现在可以移动,原来只能观赏的现在可以使用等。

4 园林小品设计的生动实践表现

4.1 园椅、园凳、园桌

园椅、园凳是各种园林内和城市广场中必备的设施,也是园林家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湖边池畔、花间林下、广场周边、园路两侧、山腰台地等处均可置放,供游人就座休息、促膝谈心和观赏风景。如果在一片天然的树林中设置一组蘑菇形的休息园凳,宛若林间树下长出的蘑菇,可把树林环境衬托得野趣盎然。在草坪边、园路旁、丛林下适当地布置园椅,也会给人以亲切感,并使大自然富有生机。园桌、园凳既可单独设置,也可成组布置;既可自由分散布置,又可有规律地连续布置。园椅、园凳也可与花坛等其他小品组合,形成一个整体。园椅、园凳的造型要轻巧美观,形势要活泼多样,构造要简单,制作要方便,要结合园林环境,做出具有特色的设计。

在风景游览胜地及大型公园中,园椅、园凳主要供人们在游览路程中小憩,数量可相应少些;而在城镇的街头绿地、城市休闲广场以及各种类型的小游园内,游人的主要活动是休息、弈棋、读书、看报,或者进行各种健身活动,停留的时间较长,因此,园椅、园桌、园凳的设置要相应多一些,密度大一些。园椅、园凳的高度一般取为35~40cm,常用的做法有:钢管为支架,木板为正面;铸铁为支架,木条为面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得;水磨石预制的;竹材或木材制作的;也有就地取材利用自然山石稍加工而成的。在条件允许的地区,还可采用大理石等名贵材料,或用色彩鲜艳的塑料、玻璃纤维来制作,造型高雅、轻巧、美观,也会受到游人的喜爱。当今园椅的形式变化多样,有的仿生造型吸引游人前去休息,有的座椅结合其他设施,体现了园林小品功能的多样性。

4.2 园灯

园灯既可以用来照明,又可用于装饰、美化园林环境,是一种极引人注目的园林小品。它有指示和引导游人的作用,还可丰富园林的夜色。园灯的设计应做到造型美观、装饰得体,其造型布局与所处的环境必须协调统一。如江南古典园林中常用传统的宫灯表现其环境的精细典雅,但在现代城市广场中,则应选择造型简洁质朴的灯饰,表现开阔明朗的特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位置的审美要求,选择园灯的造型、照度、色彩,以及制作材料。

园灯的造型有模拟自然形象的,也有由几何形体组合的。模拟自然形象的园灯使人感到活泼亲切;纯几何形状的园灯,给人的感觉是庄重、严谨。一个造型好的园灯能引起人的联想,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各种灯的高度应根据所处空间的大小而定。在开阔的广场、水面以及人流集中的活动场所,灯要有足够的照度,造型力求简洁大方。园路两旁的园灯要求照度均匀,避免树木遮挡。为防止刺目眩光,常用乳白灯罩;庭园灯的造型精细、小巧玲珑,不宜过高,以便于创造宁静、舒适的气氛。此外,还有用于配景的灯、踏步边的池灯、草坪上的草坪灯、水池边的装饰灯、水池底部的投光灯等,其高度设置都应根据环境空间的情况而定。

园灯的色彩也能给人以精神上的影响。各种色彩配合各种不同的照度,可以形成热烈的或沉静的、张扬的或收敛的、庄重的或轻快明朗的,乃至阴森沉闷的等不同的气氛。在进行园灯设计时应注意运用色彩和光照的特性,以达到预想的设计效果。

4.3 宣传牌、标志牌

各种宣传牌和具有指示作用的标志牌有接近群众、利用率高、占地少、变化多、造价低等特点。除其本身的功能外,它还以其优美的造型、灵活的布局装点美化园林环境。造型要求新颖活泼、简洁大方,色彩要明朗醒目,并适当配置植物遮阳,其风格要与周围园林环境色彩协调统一。

宣传廊、宣传牌的位置宜选在人流量大的地段以及有人聚集、停留、休息的处所。如园林绿地及各种小广场的周边、道路的两侧及对景处等地。宣传廊、宣传牌宜和建筑、游廊、园墙等设施结合,若在人流量大的地段设置,其位置应尽可能避免人流路线,以免互相干扰。

4.4 亭、廊、花架

亭是我国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园林建筑,现代设计中亭子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大小各异,因其供人休憩的主要功能也可以把它算成大型的园林家具。它与山水、植物相结合,巧妙地点缀着园景。亭和其他园林小品一样,具有使用和造景的双重功能。因此,选择建亭的位置,一方面应考虑观景,即可供游人游览路程中驻足休息,眺望景物;另一方面又使亭能点景、造景,使亭与环境结合,形成被观赏的景物。《园冶》中说:“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人想观鱼;倘若沧浪之中,非歌擢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4.5 园林雕塑小品

园林雕塑小品指的是园林中具有观赏性的小雕塑。一般体量小巧,不一定能形成主景,但可形成某景区的趣味中心。大致可以分为:预示性雕塑、故事性雕塑、寓言雕塑、历史性雕塑、动物雕塑、人物雕塑、抽象派雕塑、等等。预示性雕塑,可以安置在公园或庭院的门口,路过此地便知此园,例如在儿童娱乐园入口雕塑一位教师和几个儿童,在院校入口处塑一支笔或一位学者像,体育场门口雕塑运动员像等。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范文12

关键词:建筑装饰;粤中;庭园;岭南四大名园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JO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4-0069-03

作为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文人园林并称的中国三大园林体系,岭南园林的历史可追溯至南越,后经历展,至明清始达繁盛。明清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高峰,在这种背景下,岭南地区的广州、粤中和粤东等地名园大量出现。岭南园林的形式以庭园为主,造园面积不大,这是和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有紧密联系的,除此之外,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也是极重要的影响因素。更由于以上原因,岭南庭园的“文”饰特征突出,这一特征就表现在注重以装饰手段来表达艺术效果。诸多庭园中,建于晚清的番禹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和佛山梁园在突显岭南尤其是粤中地区园林的性格与艺术取向上最为典型,本文即结合这四大名园,试对粤中地区庭园的建筑装饰予以简要梳理并总结规律。

一、粤中庭园建筑装饰的常见形式

在岭南传统建筑中,装饰以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两塑(陶塑、灰塑)最具地方特色(潮汕地区还有嵌瓷工艺);而在粤中庭园中,“三雕”中应用最广的主要是木雕,“两塑”中则多以灰塑。

(一)木雕

岭南木雕历史悠久,最为常见的表现技法除沉雕、浮雕、圆雕外,以镂雕见长,并结合拼接、镶嵌等多种技法。岭南木雕若细分又有广州木雕、佛山木雕、潮州木雕等分支特别突出。潮汕木雕髹漆贴金,工艺精美,在粤中庭园中,此类装饰形式也时可见到。木雕装饰在庭园中的应用主要更集中刊、木作种类,梁架部分虽也有雕饰,但远不如前者丰富多样。

(二)砖雕

岭南砖雕艺术与建筑的结合始于以砖雕模仿木构建筑构件,后在明清不断发展。常见砖雕有圆雕、浮雕、透雕和平雕,岭南地区著名的“挂线砖雕”,其实也是透雕的一种。砖雕在建筑上的应用多见于祠堂庙宇,而在庭园中砖雕的使用有限。

(三)石雕

石材本身坚固、耐风化的特质使其在建筑中多被用在牌坊、门枕石、台阶、柱础等部位,虽然岭南不乏石雕技艺高超的地区,但由于园林建筑本身的性质,石雕装饰在粤中庭园中很少使用,石工艺多体现在对柱础、房屋勒脚的加工方面。

(四)陶塑

陶塑在岭南建筑装饰上多以陶塑瓦脊为特色呈现,所谓陶塑瓦脊,就是指用泥塑好的形象经过窑烧装饰于屋脊及两头的建筑构件,主要产自于佛山石湾。陶塑瓦脊常用在祠堂建筑上,但石湾地区所产的陶塑件、通花陶砖在粤中庭园中则多有使用。

(五)灰塑

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是以石灰、麻刀、纸浆和铁丝等为主要材料,再加上色彩进行描绘或塑造,由此可分彩描和灰批两大类。灰塑在建筑上应用广泛,粤中庭园中的精美的灰塑装饰也不在少数。余荫山房瑜园内庭桥上壁面以“中堂式”灰塑浮雕《牡丹湖石》,原型取于中国传统绘画,设色浓重,两侧有书法对联与之呼应,极为典雅。

除此之外,岭南传统建筑的装饰还有彩绘壁画、套色玻璃工艺及至更晚些的铸铁铁艺。其中尤以套色玻璃成为晚清粤中庭园的代表性装饰品种。套色玻璃的原料依赖于进口彩色玻璃,之后由岭南工匠运用蚀刻技法加工而成,蚀刻技法中“药水蚀刻”的做法较复杂。套色玻璃中以套蓝色和红色为多,图案一般为山水人物、花乌鱼虫或书法古币等。清末民初时装饰玻璃的品种还多了单面压花玻璃。铸铁作为代表西方文明和时代变革的新材料,对它的使用在粤中庭园中也已经出现。(图)

二、粤中庭园的建筑类型及其典型装饰

(一)厅堂

厅堂是庭园建筑的主体,多位于庭园入口和园内主景之间。厅堂有做建筑单体,也有成组布置的,一般厅堂平面多呈长方形,也有其他平面的厅堂,如可园的双清室为“亚”字形平面。对于粤中庭园而言,厅堂最突出的装饰在罩与窗两方面。罩,传统做法将其作为室内空间分隔的构件,但由于岭南地区高温潮湿,建筑要求明朗开敞,敞口厅的厅堂形式多有采用。这是因为罩形体疏朗通透,有利采光通风。罩按造型分有飞罩、落地罩、花罩和洞罩,在厅口以布置落地罩最多见。庭园厅堂中罩面主要以通雕工艺表现吉祥图案、岭南风物,值得提到的是清晖园碧溪草堂厅口所做圆洞罩,用通雕辅以线刻做翠竹一丛,既与槛墙砖雕呼应,也与建筑环境相符。

园林建筑讲究开窗,形态多样,这是因为除了防雨控光的功能,窗在园林中还有观景组景的作用。岭南庭园中厅堂的窗按位置分有墙窗、槛窗、横披窗;按开启方式分则是平开窗、支摘窗/支窗、趟窗和组合窗,这些形式在粤中庭园都可见到。已被视为岭南文化符号的满洲窗,在四大名园中被反复使用。满洲窗得名于清广府“旗下屋”窗棂稀疏的大面积开窗样式,其窗扇的采光材料由早期的油纸明瓦后被玻璃取代。在外观上方形满洲窗多见并作“方斗组合”,每扇窗扇根据“画心”与“衬底”的区分,一般画心部分嵌以蚀刻玻璃,衬底嵌彩色玻璃或磨砂玻璃。满洲窗在建筑内的具体采用也体现了岭南文化务实开放的特征:一有满洲窗与隔扇形式的结合,窗棂间明瓦与套色玻璃并用;二有双层组合窗,室内为满洲窗,室外为由西方引入的百叶窗。百叶窗调节光线、遮挡视线的功能较强,而满洲窗更多起到陈列美化的作用。这种组合窗在余荫山房的深柳堂、临池别馆都可看到。

除此之外,折撑窗在庭园厅堂的使用虽不多但很有特色,可园的可堂次间开窗就布置成对的折撑窗。折撑窗其实是支摘窗的一种,下扇固定,需要时可摘下,上两截以蝴蝶铰相连,再以铰吊装于窗框,开窗时把当中一截往上撑,支撑上截窗扇。折撑窗既可遮挡又利通风,非常适于岭南气候。

罩和窗见于厅堂,除了实用目的,也与粤中庭园自身特点密切相关。江南园林面积较大,注重动态观景路线的组织,而岭南庭园结合起居生活,以静态观赏方式为主。厅堂在静观中是被观赏的重心,同时也是观赏点,采用罩和多样的窗式,构建框景对景,也使空间质感层次更丰富。

(二)亭榭

“亭者,停也”。“榭者,借也”。亭榭属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观赏型建筑。一般说来,亭和榭的功能要求一致,区别在于建筑环境、装修处理等方面。岭南造园注重园林的融合与亲近,庭园围合空间多数偏小,在较大的庭园中亭榭体量也相应加大,以此减少空间距离感。粤中庭园中的亭榭形式大多为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亭还常因依附其他建筑做半边亭式。这就需要指出,粤中庭园的亭、榭常常互相混用。清晖园水庭南侧的澄漪亭,其实就是伸向池中的长方水榭。

说到隔扇,又称屏门,用于内外分隔或室内分隔,多成组使用。隔扇根据边框抹头的数量有二抹、三抹、四抹、五抹与六抹隔扇。粤中庭园中,最常使用的是四抹与五抹隔扇:绦环板用上绦环板或者上、中两道绦环板,以线刻装饰;裙板不做装饰或亦做简单线刻,题材为梅兰竹菊、花卉虫鸟;基于亭榭点景的作用,隔扇的格心既是采光透气的部位,也需是工艺装饰的重点。格心上以斗心组成木条花格,有的还辅以拉花、浮雕或镶玻璃等手法。隔扇在亭榭中的使用,进一步强化了庭园景深。

(三)桥廊

在建筑中,桥与廊的功能有差别,但二者都有交通过渡的作用。粤中庭园也不乏将二者结合的例子。如余荫山房的“浣红跨绿”。浣红跨绿为廊式拱桥,桥廊全长只有20米,却将桥、廊、亭、栏巧妙构筑一体。对于整个庭园来说,它对风格各异的两部分既作区分,同时又使之相互渗透。就建筑装饰而言,浣红跨绿从屋顶形制到檐下挂落横披,包括栏杆的做法,都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桥廊”的形式适应了岭南的自然条件,如果把桥和廊各作为独立建筑来看,廊的装饰在粤中庭园中相对更丰富。

岭南四大名园中,最多用的是檐廊与单面廊。二者都具遮阳避雨的功能,但前者侧重室内外的空间过渡,后者则为引导、展现和衬托的要素。檐廊中,典型装饰在于檐柱和封檐板。檐柱的材质以木为主,也有麻石材质,东莞可园的檐柱还使用地方性的红砂岩。柱础的处理最具地方特色,由于木材在潮湿环境极易朽烂,岭南庭园里的柱础多采用石质高柱础,即柱磺加柱础。造型上极为多样,值得注意的是基座式柱础的束腰往往小于柱径不少,给人轻盈料峭的视觉感受,因而被俗称“一两拨千金”。这种柱础又因截面不同而变化多端,有的还会加上线脚与浅浮雕花饰。

封檐板也是粤中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设于建筑檐下,起到保护椽头、过渡立面的作用,一般采用不怕水的木材。庭园中檐廊的封檐板上,装饰浮雕多为花卉禽鸟题材,与建筑性质保持一致。

在单面廊中,装饰方面除了檐柱和封檐板,还涉及窗/门洞的处理。单面廊是指一侧通透,另一侧为墙或建筑所封闭的廊的形式。可园的环碧廊即为单面廊,将园中东、西、北建筑群组连接沟通成“连房广厦”格局。环碧廊面向园内开敞,墙侧除了单体建筑的开窗,还设置漏窗。其中一种漏窗做法为窗框内琉璃镂雕砖拼砌。这种形式在粤中庭园非常多见,琉璃通花砖有挂绿、蓝色釉的,也有素烧陶砖,图案以菱花、万字绣球最普遍。

廊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往往是厅堂类建筑,中间节点则会视情况用建亭或开门洞的手法。有的门洞内设门扇。门樘用青砖砌筑或石材镶贴的做法,石材有花岗岩和红砂岩等。

此外,粤中庭园廊的屋架结构也多遵从地方特征。岭南文化自古崇蛇,以蛇、龙为图腾,所以夔纹装饰被广泛使用。夔纹在建筑上多见于宗祠寺庙的屋脊,而庭园中则会用夔形屋架及其变体:清晖园和梁园的廊,以夔形重叠组成三角形结构落于梁上,夔形内也有穿插雕刻岭南蔬果的。

(四)楼阁/船厅

一般的说,楼阁在园林中作用有二:一是提供登临游憩的场所;二是形成多变的建筑轮廓。由于岭南庭园用地较少,所以其中楼阁还有扩大视觉景观范围、发展垂直空间的诉求达成。在各种楼阁形式里,岭南园林还包括了一种特殊形式――船厅。

船厅自舫发展而来,是岭南庭园所特有的,往往设于景区的最佳位置。粤中地区几乎是每座庭园都建船厅。船厅的造型可分三种,但主要是以楼的形式呈现。岭南四大名园中,余荫山房、清晖园和梁园景观视点的最高点都集中于船厅及附属建筑。东莞可园则有“迷楼”,是包含船厅在内的组群式楼阁。

船厅与楼阁的功能不完全相同,所以二者在建筑装饰上的做法也存在差异。船厅楼上大都虚前作台,室内因有厅堂之用常以门罩、博古架等做隔断以区分二舱。清晖园的船厅仿珠江紫洞艇而建,室内装修精美,也循此做法。但船厅和楼阁又都有实现空间渗透最大化的目的,所以追求大面积开门、窗,可园的船厅和邀山阁就体现了相似的立面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组群式楼阁除了建筑主体,还包含了如晒台、平屋顶和楼井等空间形式,在这些空间形式中护栏、壁面等部位也会予以装饰。

三、粤中庭园建筑装饰的影响因素及特征总结

建筑装饰要具完备系统性,必然经历长期的过程,就粤中园林的发展来看,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传统是其建筑装饰极为重要的成因,三者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粤中地属岭南沿海亚热带,虽与中原有山岭阻隔,但自汉已通海上贸易,与外来文化时有交流,因而素来重商,受商业实利思想的影响其文化上也有务实取向。进一步来说,粤中庭园发达于明清,而明清时期是中国商业得到较大发展的阶段,由此引发社会结构和文化方面的巨变,园林建筑的定位也由士人的精神追寻转换为士商合流的社会生活。在这种大环境下,粤中名园的主人在庭园上追求通达便捷、平和通俗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体来说,粤中庭园的建筑装饰特征可归结四点:

(一)色彩上艳丽与素朴相互映衬

庭园的建筑是以层次丰富的灰为主色,灰是可以体现材料本质的色彩,灰瓦屋面、灰青砖墙和灰色麻石地面无不如此。在这些灰色间支撑装嵌以梁柱门窗、封檐板等,木质的梁柱门窗和封檐板多见黑色,这自然和岭南从古越始的尚黑传统和五行认知有重要关联,但客观上黑色也与灰色共同成为绚丽装饰的沉静衬托――室内的罩落、套色玻璃和室外的壁饰、楣饰在此之上以迥异的质感、明晰的色彩区分为关注主体提供更多的视觉内容,虽不乏红绿橙青交错乃至贴金、描金,但由于两种色彩倾向恰到好处的制约,总体效果“典雅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激动”。

(二)题材上世俗与文人审美的并重

岭南文化世俗性对造园思想的影响决定了粤中庭园的建筑装饰既存在祈求吉祥的内容,也有关乎生活日常的题材,但除此之外,菊、梅、竹、荷的形象也同样会在装饰中予以表达,这则是文人审美的体现。不同审美取向在庭园装饰的并存有时代大环境的推进,更与岭南园林美学上对世俗和儒家兼而有之相关――梅竹正是儒家用以“比德”的物象。

(三)建筑装饰侧重功能性

虽然粤中庭园受儒家影响也强调“文”饰的多样,但总体而言其建筑装饰是极为注重功能性的,具体说来又可分为两点,一是注意与气候相适应。岭南地区高温多雨,台风频袭的特点,决定了庭园建筑有遮光防潮、内外通透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以门窗、罩落的方式得以解决;建筑的屋顶多见卷棚,屋面线平直,也是为了减少台风来时的受风面;另外,在建筑围庭多见的园林空间中,“庭”的地面铺砌材料,花基的造型、花台的排布都充分考虑了天气条件。二是以建筑装饰强化庭园的渗透性。由于占地有限,追求丰富的渗透就成为岭南庭园的致力所在。就粤中地区来说,门洞漏窗、隔扇花罩、满洲窗扇等的使用,以不同层面辅助建筑营造出渗透性空间,从而使庭园层次重叠、质感细腻,达到最完备的景观效果。

(四)彤式上与时俱进、兼收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