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

时间:2023-08-03 17:27:33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1

【关键词】  健康教育;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引起的基层脑表面或脊髓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综合征[1],以起病急骤、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40~70岁发病多见,发病前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特点,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

患者除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外无中枢性瘫痪,使患者易忽视治疗、护理和预防措施,加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健康宣教对治疗、护理、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科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对40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均由头颅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其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35~75岁,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8例,病情危重合并脑疝抢救无效死亡2例。

2 健康宣教的目标

健康宣教的目标是使患者获取健康知识,进一步改变健康行为,我们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育计划,使患者达到以下目标:(1)保持良好 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及各项检查;(2)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3)教会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如何预防再出血;(4)出院后能遵医嘱服药,定 期随诊。

3 健康宣教的步骤

(1)第一步:入院健康宣教:入院须知、环境介绍、责任护士及主治医师介绍、休息与饮食,使患者熟悉环境,心态平稳。(2)第二步:住院健康宣 教:疾病的特点与基本知识、相关药物知识、再出血的防治,使患者懂得疾病的特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及预防再出血的因素。(3)第三步:出院健康宣教。出院 后要继续服药的目的和方法、休息和饮食、门诊随访,使患者能遵医嘱服药,定期门诊复查。

4 健康宣教的方法

健康宣教应按宣教的步骤以循序渐进、重点强调的方法来完成整个健康宣教的过程,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学习兴趣等具体分析,采用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书面交流、书刊杂志等多种方式,使健康宣教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5 健康宣教的内容

5.1 饮食与休息 急性期遵医嘱指导患者暂禁食,24~48 h后根据病情予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有高血压者限制钠盐的摄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4~6周,告诉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切不可因症状轻 过早下床活动,减少近视,一切治疗和护理都应在床上进行。指导患者翻身时避免头部转动幅度过大,床上使用便器的方法、勿用力排便,如便秘可告诉医生、护 士,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告诉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素的食品[3]。

5.2 心理疏导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由于头痛剧烈易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的情绪容易诱发再出血加重病情,我们要告诉患者头痛是因为脑出血脑水肿致颅内压增高,血液刺激脑膜或脑血管痉挛引起的,随着出血的停止,血肿的吸收,头痛会逐渐缓解,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用热情、亲切的语言为他介绍本病的发生、发病规律及情绪对本病的影响,以轻巧、娴熟的操作为患者服务,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从而稳定情绪,使患者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

5.3 并发症的治疗 主要是预防再出血,告诉患者再出血多在发病2~4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为诱因,因此,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排便,防止再出血,告诉患者及家属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当突然再次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

5.4 用药的宣教 遵医嘱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时应快速静滴,使用尼莫地平等缓解脑血管痉挛的药物时,可能出现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胃肠不适等反应,应适当控制输液速度,不要擅自把避光用物撤开。药物不可渗出血管外,以防组织坏死。

6 小结

两年来,在SAH患者中的健康宣教表明,经过护理人员耐心宣教,患者住院期间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出院后能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门诊复查,复发率降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率提高,加大了护患关系的亲和力[2],有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0.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2

【摘 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本院住院治疗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检测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06例患者中2012年8月前入院的51例为对照组,之后的55例为试验组。结果:两组康复指标中试验组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急性心血管疾病[1]。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2]。对患者抢救的及时性抢救治疗的效果起着决定性影响。本次研究对急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的抢救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2011年6月-2013年6月两年期间在本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 106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检测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06 例患者中男64 例,女42例,年龄在37-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7岁。合并高血压者58 例,2型糖尿病病者28例。我院在2012年8月份开始引进急诊护理路径方案,所以106 例患者中在2012年8月之前入院治疗的51例为对照组,之后的55例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及病程等方面差别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抢救治疗和护理,是依据传统的急诊室护理流程,入院前抢救并及时急诊接诊患者,护理人员依据急诊医嘱对其抽血检查,建立相应的静脉通道,行心电监护以及卧床休息等抢救急诊护理措施,患者确诊为心肌梗死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

试验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和抢救,首先我科成立了急诊护理路径小组,做好了分工合作安排。在事件发生后护理人员需要计划并分析以及充分运用资料。形成了等级责任制兼并专职化急救护理方案,定期对本次抢救模式进行安全管理及考核检查。急诊护理路径具体实施:患者到医院后由急诊分诊护士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接诊,其步骤是初评、早期检查和评估,在刚接诊的 30 s内边走边问进行快速评估,立即启动急诊护理路径。对患者行先抢救、后登记,必要的情况下开放绿色通道。分诊护士接诊后立即将患者转送入抢救室,通知相应的医师抢救。在进行抢救中通知心血管专科医生急会诊,并配合溶栓及除颤等治疗,严密观察患者心肌梗死的进展及其并发症,在抢救过程中一旦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及时协助医师抢救,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好介入手术的术前准备工作。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方式下进行治疗,康复指标中试验组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的短(P

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运用使急救护理的程度规范化合理化,使急救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了个人能力的大小,发挥了集体的能力,多步骤的紧急救护操作同时启动,使抢救时间更充分,抢救工作达到最优化[4]。急救护理路径进入临床强化了急诊医务人员的诊治过程中的时间观念,由于辅助检测项目的及时运作。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避免了临床上常见遗漏护理项目,护理效果得以提高,同时使护士增强了工作自律性,使护理人员能以主人翁的心态坚守自己的岗位,以饱满的热情做好护理工作。此次试验研究结果中康复指标指示试验组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的短(P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3

大多数高血压病人的植物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高血压病人多具有脾气急、肝火旺、心跳快、四肢凉、血压升等特点,尤其是初发高血压的中壮年人,其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状态更明显,情绪稍激动,血压就会骤升。而老年高血压病人由于对环境适应力较差,植物神经容易失调,也容易出现血压骤升。因此,高血压病人在情绪激动时,应及时自我监测血压,一旦血压骤升,应立即口服一种短效降压药(见表),以防意外事件发生。

高血压病人个体差异很大,每个高血压病人在血压骤升时的自我感觉不同。有的人毫无感觉或仅轻度心慌、头晕、头痛等,但自测血压高达180~200/90~120毫米汞柱;而有的人平时血压不十分高,如130~150/80~90毫米汞柱,当血压突然升高到180/120毫米汞柱时,就会天旋地转、恶心、呕吐、耳鸣、四肢冰冷。这两种病人都必须去医院看急,应服降压药后再去医院,因为路途颠簸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

当饱餐后突然心慌憋气胸部闷痛时

高血压病人饱餐后或急行走时突然心慌、憋气、胸部闷痛,此时应急测血压,若高达180/100毫米汞柱以上,应考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因为饱餐后胃肠道血流量增加,运动后四肢血流量增加,相对冠状动脉血供不足,而高血压病人多存在冠状动脉硬化,因而更容易出现症状,引起心绞痛。心绞痛时病人处于紧张、烦躁的应激状态,因此血压相对也会上升,尤其在冬季气候寒冷时,血管在硬化的基础上又收缩(痉挛),更加重了心肌缺血。这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一般一分钟左右起效,也可含服消心痛一片,一般30分钟起效。由于过高的血压也会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缩,所以还应该使用既能治疗心绞痛又能降血压的药物,如缓释恬尔心(艾克朗),一天两次,或硝苯地平速释胶囊普通片等钙离子拮抗剂。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连含两片硝酸甘油后胸闷仍然没有缓解,病人应到医院急诊接受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同时接受监护,及进一步治疗。

当半夜突然惊醒不能平卧时

高血压病人在高血压病程不十分长或血压轻中度升高的早期,心肌收缩力一般还没有减退,心脏也没有变大,只是心脏的室间隔可以变厚一些,心肌有些变硬、纤维化。随着病情的进展,心腔内压力会逐渐升高,血液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时渐渐受阻,病人可伴左心房变大。在临床表现上,初期病人可以毫无症状,但随着血压持续升高,年龄增加,病人就会出现上楼气短,夜间阵发性胸闷气急,不能平卧而必须坐起,再进一步发展,可致心肌收缩乏力,心脏变大,稍稍活动即感呼吸困难,甚至日间也不能平卧,全身浮肿。

当高血压病人半夜突然惊醒不能平卧而必须坐起片刻时,病人的心脏已经开始受累。此时,病人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口服消心痛,并测量血压。同时口服可以减轻心脏负荷的卡托普利或卡维地洛。心率增快时,还可以选择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洛克,以减少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的这种憋气在夜间经常发生,应该到医院做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了解心脏情况。

当突然出现言语欠佳活动障碍时

高血压病人突然出现头晕、半身麻木、活动不灵或言语欠佳时,应特别当心急性卒中(中风)的可能。中国人卒中发病率远高于西方,尤其是脑出血与高血压的关系更密切。此时,家属应立即给病人测血压,若血压大于220/120毫米汞柱,并开始出现神志障碍,应立即口服一种短效降压药(见表),待血压下降到160/90~110毫米汞柱左右,可以到医院急诊做CT检查,以鉴别是否脑出血。有时,医生也建议病人做脑磁共振检查,因为脑磁共振在6小时就可发现病灶,作出诊断,比CT更敏感,而CT检查在最初一天内常不能诊断缺血性脑梗死。需要注意的是,若在家自测血压比平时偏高,如血压在160~200/100~120毫米汞柱,先别忙着服降压药,以免将血压降得太低,扩大脑梗死的面积,或使脑出血周围发生缺血。

当夜间起夜突然跌倒时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4

【关键词】 心肌梗塞;观察;治疗;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25-02

急性心肌梗塞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脂、高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使得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急骤上升,猝死病人增加,发病趋于年轻化。笔者体会到只有早期普及心肌梗塞防病知识,可降低心肌梗塞发病率。良好的护理、及时的治疗可减少死亡率,因此做好心梗护理尤为重要。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1 先兆表现 约半数病人发病数日或数周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好,或有乏力、胸闷、心悸,气急、烦躁、等前驱症状。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大汗和血压波动、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

1.2 疼痛 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难以忍受,病人常烦躁不安、大汗、恐惧、频死感,多无明显的诱因,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经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1.3 胃肠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尤其是下壁心肌梗塞当膈肌受刺激时可表现为脸突下或右上腹剧痛,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2 完善相关检查积极配合治疗

2.1 心电图检查可见病理性的Q波,ST段呈弓背上移,T波倒置。

2.2 实验室检查常见白细胞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心肌肌钙蛋白I或T的出现和增高。肌酸磷酸激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等升高。

2.3 一般治疗 休息、吸氧和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呼吸心率的变化。

2.4 解除疼痛 遵医嘱给予吗啡、杜冷丁注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2.5 再灌注心肌

2.5.1 溶栓疗法 在起病6小时以内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溶解冠脉内的血栓,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使心肌得到再灌注。

2.5.2 急诊PTCA或支架植入术。

2.6 消除心律失常、控制休克、治疗心力衰竭

2.7 其它治疗 抗凝疗法、-受体阻滞剂和极化液疗法。

3 护理措施

3.1 止疼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吗啡、哌替啶止痛,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严重者可行亚冬眠治疗即哌替啶与异丙嗪合用。烦操不安者可遵医嘱肌肉注射安定10mg,及时观察和询问患者疼痛及其伴随症状有无好转,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新功能的变化,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加强监护意识密切注意溶栓后的副作用。

3.2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心肌梗塞病人由于冠状动脉急剧闭塞,心肌供血骤然下降、氧气供应不足,若加机体的活动量,则更能加重缺血缺氧,使梗塞面积扩大。

3.3 应常规给予间断或持续鼻导管面罩吸氧,每日更换鼻导管或面罩。

3.4 心理护理 允许病人表达出对死亡的恐惧,接受病人的行为反应如[1]、易激怒等。尊重、倾听病人提出的问题,耐心向病人解释,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给予安慰和情感支持[2]对个人隐私感的患者要注意遮蔽,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理解并鼓励病人表达恐惧。

3.5 改善活动耐力 护理:第一周病人完全卧床,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进行,尽量减少病人的体力活动。进食不易过饱,可少量多餐,食物以含必须的热量和营养,易消化,低钠、低脂肪而少产生者为宜。忌食刺激性食物,切忌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水果,食用适量的蜂蜜,并强制戒烟第二周病人可在床上坐四肢活动。第三至四周帮助病人逐步里床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根据病人的病情适当增加活动量为妥,运动量以不引起心脏不适或气短为指标。但病重者卧床时间宜适当延长。抗凝治疗者,注意有无皮肤黏膜出血,血尿、黑便等。

3.6 防止便秘 每天摄水量为1500ml,多食富含纤维。

3.7 加强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如喂饭、喂水、喂药、洗漱、更衣;大小便护理等。

3.8 心肌梗塞健康教育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终身随诊、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并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紧张激动。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良好心态,控制情绪。随身携带药物和保健卡,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卧床休息舍下含硝酸甘油。待症状缓解立即来医院就诊。

4 体会

作为一名护士,要具备全面的医疗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护理素质,在护理心肌梗死患者时,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只有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运用一系列综合护理手段,及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才能提高AMI患者治愈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使用适量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疾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5

1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健康宣教

1.1 做好心理疏导 患者认为自己病情严重,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抑郁、悲观心理。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明病情与情绪的利害关系,安慰患者不要悲观失望,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使其树立乐观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自觉、主动配合治疗,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1.2 休息 发病后24 h内,绝对卧床休息。病房应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休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一环,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一切日常活动,如:洗脸、刷牙、吃饭、大小便、翻身等均有他人协助完成。对于那些心肌梗死发作时疼痛并不剧烈的患者更应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绝对卧床期后可根据患者病情、耐力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在第一周若生命体征稳定可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洗漱、自己进食,开始为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24h后,可让患者坐在床旁椅上15~20min。

1.3 氧气吸入 急性期患者应给予高流量(4~6 L/min)氧气吸入。病情稳定或疼痛减轻后,间歇给予(3~4 L/min)氧气吸入。维持1~2 d。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缩小梗死面积,提高血氧含量,减轻疼痛。鼓励患者坚持氧气吸入。

1.4 保持情绪稳定 急性期谢绝探视,避免情绪激动,诱发心律失常。

1.5 饮食与大小便 饮食应少食多餐、低热量、保证足够的维生素等,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饱餐。为防止便秘、腹胀,保持大便通畅,急性期3~4 d内给予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果病情稳定,可以半流质饮食,也可口服缓泻剂,以减轻因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导致死亡。

1.6 皮肤护理 绝对卧床期间,应避免压疮的发生,应每1~2 h翻身一次,按摩保护受压部位皮肤,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1.7 及时止疼痛 疼痛剧烈常使患者极度不安、烦躁,从而加重心肌负担,并易发生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故应尽量消除。可以给予杜冷丁肌肉注射或吗啡皮下注射止痛,同时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

2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稳定期的健康宣教

2.1 心理护理 消除顾虑,坚定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找出致病的高危因素,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2 活动 发病后第2~3周,可站着穿脱衣服,病区内缓慢行走,独立上卫生间。

2.3 环境 提供安静、安全、舒适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室内设置和谐,物品摆放整齐、协调。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宽松。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健康宣教

3.1 活动 第4~8周,可缓慢上楼梯,做轻微的家务、淋浴,适当的轻度户外活动如:缓慢散步、轻度的四肢活动。第9周以后,可以做如铺床、拖地的家务活动,上下楼梯,提10 kg以下的重物。进行轻到中等度户外活动如:步行、体操、太极拳、慢步交谊舞等。每天活动2~3次,步行是最简便的运动方式,有家属陪伴,运动时心率≤120次/s。

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在饭后2 h开始运动,遵从运动的三步骤:5~10min热身活动后,开始运动,5~10min凉身活动后停止运动(热身及凉身活动是指轻微的四肢准备活动或慢步);通过监测症状和心率调节每天活动量、强度和时间;避免屏气用力和肌肉长时间收缩的活动如游泳、爬山等,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

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减缓活动进程或停止活动:胸痛、心悸、气喘、头晕、恶心和呕吐;感到疲劳、肌肉酸痛、或紧张、压力大;感冒未愈;休息时心率>100次/min或心肌梗死3周内活动时,心率或血压变化超过20次或20 mm Hg,心肌梗死6周内活动时,心率或血压变化超过30次或30 mm Hg。

3.2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坚定信心,避免高危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低盐低脂饮食,限制热量摄入,减少刺激性饮食。鼓励吸烟患者戒烟,同时也应避免被动吸烟。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睡眠,节制生活中不恰当的活动,日常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饱餐,防止便秘。坚持服药,避免过度激动。调整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并告诉家属,对患者积极配合和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修养环境。

3.3 定期检测脉搏和了解异常症状、体征。若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服用硝酸酯制剂疗效差时,应及时就医。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6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护理配合

前列腺增生(BPH)是广大老年男性常见的生殖疾病之一,目前手术治疗是前列腺增生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法。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全新的手术疗法,而手术全程护士专业配合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于2009年11月――2013年3月对行TURP治疗BPH的8例患者配合护士护理操作,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男科2009年11月――2013年3月收治的8例行TURP手术治疗的BPH患者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依据病史、超声检查、尿流率测定和直肠指诊等予以确诊。其中合并高血压2例,膀胱结石1例。所有患者经直肠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为63-152mm2,平均87mm2。重27-97g,均重46.0g。8例患者年龄65-77岁,平均70.5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4.7年。随机分为观察组4例和对照组4例,观察组给予护士专业手术护理配合,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护理配合。2组两组在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士专业护理步骤①术前专业护理。依据手术要求对患者生面体征主要包括神志、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等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老年患者普遍对电切术不了解,术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影响对患者的休息与手术与麻醉等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因此给予适当心理疏导和安慰,促其保持心情舒畅。二是术前准备。检查患者心、肺、肝、肾等功能,查找是否存在并发症。对有高血压合并症患者先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实施手术。②术中护理配合:准备好手术需要的无菌包、无菌物品、无菌冲洗液、瓶装物;将内窥镜摄像系统机器推入大无菌手术间,开机备用,各参数取默认值;将核对好的手术患者接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和输氧,帮助术者取硬脊膜外麻醉穿刺位;手术过程中,内窥镜摄像系统机的光亮度、色度、电切灌洗液的滴速等根据手术需要再调整;手术完毕后,护士应谨慎将光源线、摄像头放入抽屉内。电切镜全套、电切环、艾利克冲洗器按灭菌式内镜清洗标准清洗好。然后交于护士长专管;将电切灌洗液换成等参冲洗液,协助术者穿裤,送术者回病房。将前列腺标本交至病人家属手中并签名,交代术后注意事项,与病房护士床头交接班。③术后护理。术后去枕平卧6-8h,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取舒适,协助患者适当床上活动,术后6h无恶心,呕吐者,可进流食,禁饮水。l-2d后无腹胀且排气后可恢复正常饮食。鼓励患者多进易消化、富含促纤维食物;二是提肛功能训练。拔管前1d应先夹管每2h开放一次,以锻炼膀胱功能。护士要指导患者坐、站或躺均要有意识的做收缩括约肌的动作;三是并发症预防。前列腺患者年龄普遍偏高,循环系统功能差,术后若坐卧不动会引起坠积性肺炎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此护理人员要提醒患者及家属禁止吸烟,协助翻身拍背及双下肢功能锻炼,2次/日,辅以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四是出院指导。护士要嘱咐患者多饮水,以防泌尿系统感染,多食蔬菜、香蕉等果蔬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到医院来复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配合。

3讨论

从临床应用来看,行TURP治疗BPH已成为公认的黄金标准。不过,对许多BPH患者,尤其是重度BPH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常伴有高血压等疾病,因此在行TURP术治疗过程中存在术中出血量大,手术风险高、患者耐受性差等问题。一般而言,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和患者耐受性等是干扰手术安全性和进程的主要因素,而术中大量出血会干扰到术野的清晰度,而术野不清晰又会直接影响手术时间。因此,本文通过在行TURP术的过程中配合护士专业护理操作,从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手术准备到术后基础护理、提肛肌恢复训练、并发症预防到出院前的健康宣教等一系列阶段性步骤,为手术营造适宜的条件,保证手术正常进行,也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利于减少并发症和死亡发生。

综上,提示在行TURP治疗BPH过程中,护士依照从术前到术后针对性的护理步骤实施护理,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疗效,建议临床加强对护士专业护理在手术中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研究。

参考文献

[1]秦晓涛,卢一平.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21(1):60-62.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7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c)-122-0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病死率高[1]。由于本病的诸多特点,在临床上仅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及卧床休息已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而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越来越值得重视。我科于2005~2007年对2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重视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35例,其中,男165例,女70例;年龄46~79岁,平均59.7岁。基础疾病:冠心病116例、高血压病78例、风湿性心脏病20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12例、心肌病9例。均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确诊,心功能分级Ⅱ级59例、Ⅲ级104例、Ⅳ级72例。本组患者经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护理措施,227例康复出院,8例死亡。死亡者均为年龄较大且同时合并肺内感染的患者。

2护理

2.1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为慢性疾病,反复发作,病程长,需多次住院,患者多担心疾病转归及经济困难,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抑郁、焦虑。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要,根据其病情、性格、习惯等特点,给予关心、鼓励及支持,耐心向其讲明该病的基本知识、主要治疗方法和必要性及注意事项,尽力协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让其安心养病,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不良情绪导致病情恶化。

2.2休息和活动指导

传统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强调卧床休息,但长期卧床可引起远期的运动耐力下降、静脉血栓、肺栓塞、肌肉萎缩、胃肠蠕动减慢、坠积性肺炎、压疮等非心原性的循环功能减退,反而加重心衰,增加病死率。因此,目前临床上提倡早期康复活动,即在卧床休息的基础上增加适度的运动强度,应用循序渐进的递增运动量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及肺通气量,逐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促进心肌的侧枝循环建立,降低血液黏稠度。患者病情稳定后,首先指导其在床上起坐,活动头颈、躯干、四肢各关节;如果患者无不适感觉,自己可以进行刷牙、洗脸、进食等活动,进而在床边轻微活动,如站立、床边坐椅、室内或走廊步行,并进一步指导其逐渐自行洗澡、入厕等;若患者活动中出现头昏、胸闷、心悸、气促、乏力等不适,则应适当减少活动量或延慢开始运动的时间。

2.3饮食指导

提倡清淡、易消化、低脂、低钠饮食,钠摄入量≤2~3 g/d;指导患者注意食品的标签说明,以了解日常食物的成分和钠含量。每天监测体重,控制液体的摄入,口渴时可以用冰水和凉果汁适量润喉,以代替大量饮水,夏季可以少量饮用无糖薄荷水;应适当进食富含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忌饱餐及进食刺激性、易产气的食物,如辣椒、咖啡、甜食等。

2.4 睡眠障碍的护理

由于身体上的不适如呼吸困难、心悸、咳嗽、腹胀、恶心等,精神上的顾虑、忧郁、紧张等因素,再加上许多患者需要夜间的治疗护理,以及医院内的噪声、光线等不良刺激影响,大多数慢性心衰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2]。因此,医护人员应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因为良好的睡眠质量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如患者有呼吸困难、心悸、胸闷、气促等,应协助其取高枕或半坐卧位,予以吸氧;症状严重者及时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协助患者在睡前做必要的生活护理,如擦身、温水泡脚等,加强心理支持,保持住院环境的安静、整洁、舒适,适当予镇静剂。

2.5排便指导

特别要对患者强调避免用力排便,告知患者排便时的屏气用力是导致心力衰竭或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的原因;指导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并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多进食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6出院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坚持继续服药治疗的重要性;教育患者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3],特别是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药物对心力衰竭的发展至关重要;教会患者数脉搏、心率的方法和识别洋地黄中毒及低钠、低钾时的不适感觉及症状;要关注体重及尿量的变化;避免快速改变,以防性低血压致突然晕厥等意外的发生;洗澡时浴室保持通风,浴室门最好不要拴上,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获得救治;多进行一些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适当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避免受凉感冒、过度劳累及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教会家属掌握相关的急救技术。

[参考文献]

[1]戴闺柱.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1):7.

[2]胡经文,冯玲凤.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数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3):23.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8

【摘要】目的:总结心肺复苏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6例心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技术。结果: 36例心脏骤停患者中14例复苏成功,成功率38.9%。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迅速的抢救治疗与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护理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抢救心脏骤停患者36例,现将心肺复苏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共收治心脏骤停患者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5~76岁。病因:冠心病21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脑血管意外3例。

1.2护理方法

1.2.1心肺复苏的方法与护理

尽早施行基本的心肺复苏对心跳骤停患者非常必要,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头后仰卧在硬板床或平地上,且平卧去枕,口鼻、呼吸道异物需立即清除,打开气道的方式可采用仰头举颌法。现场急救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但要在呼吸道通畅的条件下。

1.2.2神经系统观察与护理轻度低温有助于减轻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在心肺复苏成功后应立即进行头部降温和全身降温,心律、血糖、出血等情况是护理人员在低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监测的[1]。护理人员须监测患者的神志、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的变化及是否抽搐以尽早发现及防止脑死亡。患者处于恢复中的神经系统状态是由浅昏迷转为昏睡,四肢有屈动。

1.2.3尽早电除颤临床治疗中基本生命支持的重要部分是电除颤。除颤越早则成功率越高,施行除颤的最佳时机是在心跳骤停后3min内[2]。除颤的原理是用除颤器以较高电压和短暂的适量电流通过心脏,全部除极所有的心肌纤维,窦房结无病变者心搏由窦房结控制,然后心律恢复正常。首次除颤直流电应为200J,300~400J可用于首次无效者,临床上,350~400J为首次最大的电功率,另外重复电击除颤可在一次电击除颤无效后配合应用肾上腺素使用,也可能出现多次除颤失败的情况,护理人员应把呼吸道阻塞、心脏按压的效果、酸中毒、内出血、体内缺钾等原因仔细检查。另外,电除颤的适应证要掌握,下列情况严禁除颤:心脏电机械分离或心室停颤。原因是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会因电除颤引起副交感神经介质释放而降低[3]。

1.2.4静脉通道和气管给药护理人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便于抢救用药,上腔静脉系统尤其肘窝静脉为首选,因为心肺复苏进行时不会因穿刺血管而影响成功率。远端静脉给药一般不宜选用,因为复苏患者远端肢体尤其是下肢血流减退[4]。开通静脉之前,气管内给药可在紧急情况下选用,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药物可经气管通过肺吸收,但禁用碳酸氢钠等。气管内给药时各种常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方式和副作用等护士必须熟悉,以便输入抢救药物时能快速、准确、无误。

1.2.5营养支持静脉营养支持及肠内营养支持一般被复苏患者采用。一般用鼻饲的方式肠内营养,鼻饲输注时应少量、缓慢,不能过快,避免胃内潴留的发生,若出现胃内潴留严重的症状,应让肠道休息再重新缓慢恢复喂养。此外,出现下列情况考虑暂停营养支持治疗:导管感染、严重水电平衡紊乱、难以控制的高血糖及氮质血症等。

1.2.6心理护理心脏骤停患者的家属都避免不了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开导,安慰患者家属。应使心肺复苏后神志恢复的患者感到医护人员时时刻刻在身边,使患者感觉到安全、温暖,同时,患者通过体态语言传递的信息需准确把握,为减轻孤独感,增强患者治疗信心,让患者与家属在探视时间多接触多沟通,从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2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心肺脑复苏抢救成功14例(其中3例为入院时呼吸心跳骤停、4例呼吸抑制、7例呼吸循环衰竭者),成功率38.9%;死亡22例(均为入院时呼吸心跳停止10min以上者)。

3讨论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5]。因此,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各种急救器械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密切配合医生,提高复苏抢救质量。

参考文献

[1]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2005,112(suppl I):Ⅳ-1-Ⅳ-85.

[2]倪海滨,刘汉,张铮.心肺脑复苏规则新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 2006, 22(1): 94-96.

[3]方向韶.心肺脑复苏研究的现状和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 1) : 8.

[4]邹向阳,齐立军,崔华荣. 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机制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 6) : 652 -653.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9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至今,我科共收治7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40~70岁。其中顽固性大咳血患者3例。经过精心护理治疗,全部治愈出院。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培训出精湛的护理急救人员。

大咳血病人的急救护理要点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防止重要脏器的损害,至少应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遵医嘱给药。

保持呼吸道畅通:肺结核大咳血病人常有血痰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的危险,应随时备好开口器、舌钳、压舌扳、吸引器、气管切开包等器械物品,一旦出现窒息,立即将气管中的血痰吸出,若窒息不能消除,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然后再行吸痰,使呼吸通畅无阻。

立即给氧:大量咳血的病人,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脑部缺血缺氧,为提高血氧含量,纠正脑缺氧,并观察给氧效果,应立即给予鼻导管氧气吸入一般4~6L/分,并观察给氧效果。

急救完毕,将病人安置在单独的房间或急救室,减少探视,绝对卧床休息,大小便应在床上进行,减少搬动。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4小时测量1次。随时观察面色、神志,建立特护记录单,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制订护理计划,为抢救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加强基础:①口腔护理:咳血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洗净牙齿各面和舌面上的血液,帮助其漱口,清除积血,消除血腥味,减少细菌在口腔内繁殖,保持口腔清洁,使病人舒适,避免口腔炎的发生。②住院环境:要清洁、干净、舒适、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因大咳血时突然喷血,往往污染被服,床单以及周边的桌椅,而患者又不宜马上搬动,可用床单或卫生纸将血液污染处掩盖。还可用20%的来苏消毒水擦净床边的桌椅,倒掉痰盂中的血污,待病人病情稍稳定后再换掉污染的被服和衣服,以除去血腥味对病人的恶性刺激,使患者处在清洁,舒适的休息环境,利于病情稳定。

合理饮食:大咳血适应暂禁食,待咳血停止后可进易消化的温饮食,逐渐进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蔬菜和水果,增强其抵抗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禁止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诱发咳血的因素,以确保病情稳定。

心理护理:大咳血病人均有恐惧心理,悲观失望,因此我们在抢救过程中应做到动作敏捷,沉着冷静,紧张而有序地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给予护理急救处置,操作中力求做到熟练、准确无误,以便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充分信任。同时对病人要忍让、关心,主动与其交谈,给予安慰和鼓励,创造适应患者需要的客观环境,稳定患者的思想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10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到来,老年人骨折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临床逐渐增多[1]。本院骨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住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7例,采用卧床垫枕、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相结合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病人中男14例,女33例;年龄53~87岁,平均71.5岁,致伤原因:跌伤18例、搬运重物11例、坐车颠簸9例、锄地、拔草等4例、自主弯腰过程中3例、不明原因2例。住院时间7~35d,平均19d。

1.2 临床特点 病人均有腰背疼痛,脊柱活动障碍和局部压痛,绝大多数伴有腹部坠胀感。X线、CT表现为椎体骨质疏松和退行性变,骨折部位为T7~L5,单个椎体骨折35例、多个椎体骨折12例,均为单纯压缩骨折,压缩程度为1/4~2/3椎体厚度。

1.3 疗效评定 根据病人主诉疼痛程度,腰部坠胀感,脊柱活动及X线、CT复查椎体压缩度变化情况分级计分。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1年分别评定疗效。出院时脊柱活动一项不参与评分,总分7~8分为优,5~6分为良,<5分为差;6个月~1年总分9~10分为优,7~8分为良,<7分为差。

表1 分级计分表

临床表现评分2分1分0分腰背疼痛无轻度明显腰部坠胀无轻度明显脊柱活动不受限轻度受限明显受限局部压痛无轻度明显椎体压缩改善无改变加重

出院时此项不参与评定,评分及总分标准均扣除2分。

出院时47例病人疗效评定,优2例、良27例、差18例。随访6个月~1年31例,其中优13例、良15例、差3例。从两次疗效评定来看,6个月~1年后疗效明显高于出院时。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本组病人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突发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加之知识缺乏,易出现焦虑、忧郁、悲观、消极情绪,丧失治疗信心。针对病人心理状态,除给予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外,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做好家属工作,与家属共同安慰病人,解除其顾虑,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疾病的机制,介绍治疗方法、时间、效果、治疗费用等,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 专科护理 采用垫枕与功能锻炼结合的方法。目的是促进骨折膨胀复位,加强腰背肌力量,避免进一步丢骨及骨质疏松的发生[2]。病人平卧硬板床以骨折处为中心,腰背部垫一5cm高软枕,在护士及家属协助下进行挺胸功能锻炼,臀部、肩部不离开床面,使脊柱、胸腰段离床面约3~4cm,入院当天就可开始,3~4次/d,每次20遍左右,垫枕与锻炼初期,可能会出现腰背疼痛轻度加重和不适感,可根据其承受度不断调整运动量,随症状缓解可逐渐加大锻炼量,垫枕高度逐渐增高可达10~15cm。伤后1周可采用5点支撑法练习。方法:病人仰卧,用头部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2~3周可采用3点支撑法练习。方法:病人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伤后3~4周可采用4点支撑法练习。方法:用双手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一拱桥状。伤后5~6周可采用飞燕式练习。方法:俯卧位,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一软枕,头部与肩部尽量后伸,在上肢、头与背部尽量后伸的同时,下肢伸值后伸全身反弓,仅腹部着床,呈一弧形。锻炼时间一般需1.5~3个月。

2.3 药物治疗与饮食调节 常规给予降钙素、钙剂、维生素D,伤后初期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加用止血消肿镇痛剂,饮食上要注意进食牛奶、豆类、鱼、海带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及粗纤维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促进钙质吸收。

2.4 并发症护理 (1)腹胀、便秘:胸腰椎骨折后,由于腹膜后水肿压力增高,刺激肠系膜交感神经,使胃肠功能减弱[3],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较差,加之卧床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易发生便秘。预防方法:①指导病人饮食上多食植物油可起到润肠作用,多食含纤维的蔬菜、香蕉、蜂蜜等具有通便作用的水果和饮品,多饮水可防止大便干燥。②指导病人每天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避免腹胀加重。方法:用掌根部按顺结肠方向由右下腹向上、向左、再向下按推,反复多次。③腹胀严重可行腹部热敷,持续肛管肛门排气,必要时灌肠。④必要时给服清宁丸、通便口服液、番泻叶代茶饮等,用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情况。(2)压疮:胸腰椎骨折后由于疼痛,病人不敢也不愿翻身,加之需要绝对卧床,腰骶部及双侧肩胛部因长期受压,极易因局部缺血而产生压疮。预防方法:①常规协助轴线翻身1次/2h(肩髋部同时翻身)。②用红花酒精2次/d,按摩骨突和受压部。(3)尿潴留: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要求严格卧床,病人因不习惯卧床小便,加上因腰骶部疼痛不敢用力排尿可造成小便困难,甚至尿潴留。预防方法:①做好病人思想工作、两病床间用屏风或床帘隔开,解除患者紧张情绪。②诱导排尿。③必要时行导尿术,留置导尿时间<3d,导尿期间做好会阴护理、嘱多饮开水,以免泌尿系感染。

老年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支肺心病等合并症,同时要监测病人血糖、血压等,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预防呼吸道感染。

2.5 出院指导 从疗效评定表说明本病的治疗康复需要较长时间,由于本组病人住院时间偏短,为巩固疗效,出院时,必须给病人及家属作详细的出院指导,交待病人需继续卧床进行胸腰背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指导其使用胸腰围长期支持上身;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继续调节饮食,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3个月内禁止一切弯腰动作,更不能负重行走,不要骤然前屈脊柱,不要作跳跃动作[2]。

3 小结

胸腰段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骨伤科常见病,通过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增加信心,主动配合治疗。腰背肌功能锻炼,简单易学,病人易接受,锻炼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4]。药物治疗与饮食调节也是促进钙质吸收,控制骨质进一步疏松的有效手段。制订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正确的出院指导,能使病人完成常规治疗,巩固疗效,是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吕铁民.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70.

2 唐顺礼,陈静.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1):1938.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11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效果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1-02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内科危重症中较为常见,病情危重,对护理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加强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54-80岁,平均(61.9±2.5)岁。均与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依据临床表现,经心肌酶谱检查、心电图检查确诊。心肌前壁梗死21例,心肌下壁梗死30例,心肌广泛前壁梗死21例,心肌前间壁梗死28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下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行灌注治疗,推入监护病房后,积极吸氧,并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水平等临床体征指标的连续监测[1]。建立静脉通道,依据病情制定饮食计划,摄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防止便秘,并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术前护理干预 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包括急救用品、冠状动脉造影等,可加强抽血准备,以用于血细胞计数,对血电解质、心肌酶、肌钙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加以测定。造影剂依据皮试结果进行选择[2]。患者多存在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主动沟通,就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告知负情情绪对疾病康复的不良影响,消除患者焦虑情绪,提高配合依从性,以积极主动应对治疗。

1.2.2 术中监测干预 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时,受造影剂及导管的刺激影响,患者易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率减慢等症状,需积极对症干预。同时,在监测冠状动脉内压力时,冠状动脉压可因球囊导管对冠状动脉的堵塞扩张而降低。故需加强冠状动脉内压力及心电图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1.2.3 并发症观察及干预 造影剂过敏、血肿、心包填塞为常见并发症。造影剂过敏以皮疹、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呼吸困难甚至休克。血肿多为股动脉穿刺失误所致。心包填塞以脉压差缩小、血压下降、心音遥远为主要表现[3]。故需加强临床表现的观察,积极对症治疗。提醒手术医生加强造影剂用量的控制,遵医嘱对症处理异常。

1.2.4 术后卧床干预 术后需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避免移动,强调多饮水,以及时排出造影剂。对有尿潴留或排尿困难者,需热敷下腹部,必要时请泌尿外科会诊,并加强患者并发症、病情、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完善生活护理、行健康宣教。多食新鲜水果蔬菜,饮食宜清淡,少量多餐,活动量循序增加。避免患者情绪波动,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以加快机体康复进程。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发心肌梗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离床活动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冠心病严重类型的一种,为严重且持久的心肌缺血造成的心肌部分急性坏死。以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极易造成心脏猝死等危险事件发生[4]。在积极有效的救治同时加强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加强围治疗期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积极并发症,包括充分准备、密切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并发症观察及预防等,结果显示,临床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加快机体康复进程,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柴湘平,贺志飚,彭再梅.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1,24(8):564-565.

[2]陈良侠,崔守信,刘维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防治[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4):2094-2097.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12

    1临床资料

    我院是全区唯一有收治孕产妇资格的医院,承担着全区的急、危、孕产妇的诊治工作。妇产科自2010年1月~12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l56例,年龄19~38岁,急诊剖宫产32例,择期剖宫产124例。

    2剖宫产术中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关原因分析

    2.1恐惧,焦虑大多数剖宫产患者都会有恐惧,焦虑,导致血压高,心脏速率。手术及麻醉想象的很可怕,担心麻醉,麻醉药会影响胎儿的智力进入手术室,陌生的环境,不适和手术器械的碰撞躺在手术床,会产生恐惧和紧张感母性。原因分析:剖宫产相关知识的缺乏,恐惧,不能耐受手术疼痛,陌生的环境,恐惧,怕胎儿畸形。

    2.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产妇仰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几率是50%,麻醉后的发病率较高。产妇大部分发生在麻醉成功,麻醉注射到患者取仰卧位,几分钟后,患者表现为降血压,恶心,呕吐,精神恍惚。原因分析:孕妇仰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增加,血容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孕妇血压下降,尤其是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交感神经被阻断,血管扩张剂,直接影响胎盘和胎儿的血液供应,造成胎儿窘迫。

    2.3发抖发抖操作过程,表现为上唇患者全身肌肉不自主收缩,也是最明显的,经常发生在手术区皮肤消毒和胎儿娩出后。畏寒可以提高代谢率,产妇心脏负荷增加,也将影响液体的输入和操作流程。原因分析:①和热损失。交货胎儿和羊水液,胎盘,失血在该地区的热损失;麻醉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增加了散热;③医源性因素,如环境温度,冷却液静脉滴注,冷刺激消毒剂。

    2.4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一个重要原因。原因分析:①胎儿窘迫,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绕在脖子上,胎膜早破;②伴有产妇仰卧位,仰卧位,子宫体的机械压缩下腔静脉,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压下降,导致仰卧综合征;③子宫切口,主要是因为巨大儿,胎儿间隔延长交付诱发胎儿臀位是困难的,医务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④和新生儿姿势不当,如平卧位头部前屈羊水吸入,相关性和分娩方式,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因为没有产道挤压鼻,咽和肺内积聚流体是不易排出。

    2.5术中出血剖宫产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治疗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可能危及产妇生命。其病因分析:造成胎儿多由子宫肥大,弹性下降,保留胎盘,结扎是不完整的,子宫收缩乏力等。

    3术中常见问题的护理措施

    3.1对恐惧焦虑患者的护理热情接待患者人手术室,详细了解产妇既往身体状况,过敏史,对剖宫产手术的了解程度,对手术的需求等。根据产妇对手术的恐惧,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介绍手术的必须性,对产妇和婴儿生命的安全性以及手术者、麻醉师的资历。并对手术室的基本情况向产妇作简单介绍,使产妇愉快而充满信心地接受手术。安全、准确、迅速地将患者安置于手术床上,静脉输液前告知患者输液的必要性,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减轻其疼痛,以免其恐惧心理加剧。医护人员时刻注意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从而使产妇放心,手术开始可适当与产妇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降低其恐惧焦虑程度。

    3.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在麻醉置管后迅速协助患者平躺手术床的同时将手术床呈左侧倾斜30度,并加快输液速度。以减少患者低血压的发生。并随时观察患者有无心慌,呛咳,呼吸困难,血压有无下降等异常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发现异常,及时和麻醉师共同处理。如有呕吐,立即使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3.3寒战的护理手术日提前将手术室内的温湿度调至适宜,室温为24~26℃,湿度在40%~60%.术中所输入的液体及冲洗体腔所使用的液体应提预热至35~37℃,以免不必要的热交换所引起的体热散失,有效地预防体温降低、热量丢失,减少寒战的发生率,同时缩短术前消毒时间。避免胎儿、胎盘娩出时羊水及血液流人手术床,术中及时吸净羊水,保持无菌布类及手术床铺的干燥。器械护士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巡回护士注意查看患者的肢体末梢温度,减少皮肤暴露,做好保温工作。术后立即擦干血迹,协助医师包好切口,及时盖好被褥,必要时预热水袋。

    3.4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护理对疑有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人室后,立即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从而改善胎儿供氧、母血循环;新生儿娩出前应备好用氧、新生儿辐射台、低压吸引器、复苏器具及药品等;麻醉后产妇取仰卧位,手术床左倾2O~30度,并用约束带固定,使子宫左移,免除对下腔静脉的压迫,防止胎儿缺氧;提高手术技能,洗手护士熟练手术步骤,做到正确、主动、敏捷传递器械,缩短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间隔;新生儿出头后拭净口鼻粘液,再娩出儿身,以免吸入;娩出后立即取平卧头后仰、倒置位,用一次性吸痰管将口鼻部粘液吸净,同时给予面罩吸氧,注意保暖,尽快擦干皮肤,必要时刺激足底、气管内吸引、吸氧等新生儿复苏的抢救。

    3.5术中出血的护理术中出血应根据出血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胎儿娩出后立即在宫底注射缩宫素20mg,必要时静脉注射缩官素20mg,迅速细致结扎子宫血管;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的完整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用大纱布条清理官腔;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胎儿娩出后安抚产妇情绪不要太激动,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引起出血;需输血者做好输血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