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

时间:2023-08-02 17:16:50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1

【关键词】综合护理;卧床老年患者压疮;护理效果

压疮即指皮肤和软组织坏死、溃烂的一种疾病,严重者可导致继发感染进而危机生命。而源于老年人群的抵抗力低下,皮肤弹性不好,身体各器官功能减弱,致使压疮在老年群体的发病几率较高,且恢复缓慢。为此,笔者结合多年老年压疮患者的护理经验,对卧床老年患者压疮采取综合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某院21例老年卧床压疮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在62岁-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岁,卧床时间为3-12个月,平均卧床时间为5.5个月,病程0.7-2.6个月,平均病程1.6个月,压疮分布如下:髂前上棘l例,肩胛部2例,背脊部3例,臀部2例,骶尾都6例,足跟部7例,其中伴有冠心病1例,贫血2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3例。

1.2压疮分期标准I期压疮皮肤完整,有红疹出现;Ⅱ期压疮皮肤表皮或部分真皮损失,出现表皮水疱破裂和黄色渗出液;IIl期压疮虽创面未穿透筋膜,但表皮完全损失,并有脓液覆盖,且坏死组织侵入皮下组织,真皮下层和肌肉层均受损,IV期压疮即在上述基础上筋膜被穿透,而且深入骨质或关节面。依此压疮分期标准,选取的21例卧床老年压疮患者处在I期的为10例,Ⅱ期的为8例,Ⅲ期的为2例;Ⅳ期压疮l例。压疮创面面积在2.5cm×3cm-8cmX12cm之间。

1.3护理方法

1.3.1压疮护理根据处于不同压疮期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压疮护理对策,①I期压疮护理:对于I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的护理应根据其症状较轻的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法,增加患者的翻身次数,即通过物料疗法促进患者压疮处血液循环,只此即可有效遏制患者牙床病情恶化,其护理关键即做到及时,以避免因拖延导致患者软组织损伤[1];②Ⅱ期压疮护理:即根据Ⅱ期压疮判断标准,应将护理重点集中在保护创面上,除了防止创面进一步扩大之外,还应进行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以免创面感染,其中,对于水疱尚未破裂的病人,可采用酒精对水疱进行消毒,然后用注射器抽出创面处脓液,最后用呋喃西林溶液进行涂抹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即可,而对于水疱破裂的病人除了对其进行上述必要的消毒创面外,还要对水疱周围3cm以内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再红外灯照射治疗的协助下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③Ⅲ期压疮护理:其护理关键在于去除创面的坏死组织,控制感染扩大,以及防止穿透筋膜三个方面。为此,可以采用络合碘对创面的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在清除其坏死组织,待清理干净后再进行创面消毒,然后用氯霉素、胰岛素和生理盐水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将纱布浸润后添堵创面,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一般情况下,这种护理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而定,比如每2El换药1次或每El换药1次;④Ⅳ期压疮护理:患者创面已深达骨质或关节面,常规护理已无效,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理,避免伤及骨质[2]。

1.3.2护理护理即采取调节的方式,对老年卧床患者而言,采取经常翻身的方式是间歇性解除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预防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重要方法。比如2或3h翻身一次,若患者条件允许,可让患者每小时进行一次翻身换位,同时在进行护理时应在老年患者身体的隆突处涂抹少量的剂或者在适当部位加垫软枕,以减少摩擦,一般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应保持床头太高度在30°以下,以侧卧位为佳。与此同时,护士应密切关注老年卧床压疮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等情况,当发现异常时,应立即予以干预,对于情况严重的应及时联系医生。

1.3.3其他护理在对卧床老年压疮患者进行压疮护理的同时,还应注意在其他护理方面予以配合,进而达到综合护理老年压疮患者的目的。所以,在压疮护理之外,还应对患者的四肢关节进行必要的按摩,进而增强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提高组织供血功能,比如护士可同时用手掌大小鱼际处紧贴患者局部受压处皮肤进行轻柔的按摩。除了按摩之外,还应对卧床老年压疮患者提高饮食护理,鉴于老年卧床压疮患者大都基础病多,营养状况较差的情况,而饮食提供的营养对老年压疮患者的组织修复又尤为重要的状况,护士可针对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对老年患者提供饮食护理,而且应采取量少次多的方式让患者进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吞咽困难的老年病人应给予相应的静脉营养支持,从而保证老年病人的营养摄入量。老年卧床压疮患者多行动不便,因此对于老年病床的卫生一定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擦洗、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柔软和平整,以便在为老年病人提高舒适环境的同时避免加重压疮。

1.4护理效果判断治愈标准为创面皮肤恢复正常,创面结痂,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好转为创面面积缩小,创面脓液减少或消失[3]。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各组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护理效果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对各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得出P<0.05,即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卧床老年压疮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两周后,Ⅰ期病人皮肤状况大都恢复正常,治愈率达到88.6%;II期病人中,有5例病人在1周内创面愈合,治愈率为62.7%;Ⅲ期2例病人的创面均已结痂,且肉芽组织生长良好;Ⅳ期的1例病人由于创面较深,在综合护理的同时亦给予了吹氧治疗,并在第9天后发现病人炎性液体显著降低,且创面面积也得到缩小。总之,检验证实各期老年压疮病人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3讨论

压疮是老年群体的多发病,治疗期限长,护理方式多样且繁琐,除了进行必要的压疮护理外,还需针对老年的特殊群体特点,针对性地进行饮食护理、护理、卫生护理以及健康宣教。通过上述综合压疮护理对策在老年卧床压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见其对压疮的组织恢复及痊愈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妍妍.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331-332.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2

【关健词】 骨科卧床病人 便秘 相关护理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和手术部位的持续牵引、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肛门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术后镇痛泵中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可刺激胃肠道的收缩,增加胃肠张力,增强肠腔内压,使胃肠推进性蠕动减弱,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骨科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中,老年病人占了很大一部分。饮食过于精细少渣,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科新入院或骨折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1.6 环境因素:骨科卧床病人面对生活的改变,不适应床上排便而容易造成便秘。体位的改变,使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的便意 。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使患者尽快地熟悉环境,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可让家属、探视者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必要时可用屏风遮挡;打开窗户和收音机、电视机,利用芳香剂除臭剂,避免患者因担心排便声音及气味影响同室其他病人而抑制排便;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宣教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尤其是早餐后,“胃- 结肠反射”最敏感,最易建立生理条件反射,引发排便 ,可使患者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另外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晨起和晚餐前各饮水300ml温盐水以清洗肠胃,促进肠道蠕动。

2.5 按摩

2.5.1穴位指压按摩法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于每日排便前10 分钟进行, 取穴位天枢穴( 位于脐中旁开2寸)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由轻而重, 逐渐加重,3~5分钟后可有酸胀酸痛感和肠蠕动, 每次按压可持续数秒至1分钟。支沟穴( 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 尺桡骨之间) 手法同上, 3~5分钟后见效, 如一次按压效果不佳时, 可反复交替按压, 直至排便[3]。

2.5.2 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4]。

3小结

近年来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骨科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1] 石敏.骨科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21

[2] 张 丹,李一凡.排便训练法预防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学,2010,34(12):945-946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3

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用来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手段,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判断冠状动脉腔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最准确方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内支架术(STENT)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MI)的主要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可使梗塞相关的冠状动脉获得更早和更完全的再通,使各种并发症减少,降低病死率[1]。冠状动脉介入术,因具有诊断准确、创伤性小、安全、疗效肯定、成功率高等特点,使患者易于接受。目前,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总结我科在2006年3月~2007年6月行介入手术126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

1 资料与观察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在我科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126例患者,其中年龄38~83岁,男100例,女26例,文化程度:小学一高中,行冠脉造影术126例,其中造影术后行PTCA30例,均无神经系统及其它严重并发症。随机分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6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临床观察

1.2.1观察方法

1.2.1.1对照组

向患者讲解术后卧床时间及卧床的重要性,卧床期间给与生活护理,如协助进食、排便、洗漱、按摩腰背部及肢体。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术肢伸直制动24h,卧床24h后下床活动;PTCA2~4h拔出鞘管后穿刺点加压包扎并用1公斤沙袋压迫穿刺部位,术肢伸直制动24h,卧床24~48h后下床活动。

1.2.1.2观察组

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介入导管室环境,介绍手术使用局部麻醉,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清醒状态。鼓励患者放松;讲解术后卧床时间及卧床期间因不能随意变动而产生的不适,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积极配合。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12~24h及1公斤沙袋压迫穿刺点6~8h,此期间可平行移动身体,术侧肢体伸直,可采取平卧与侧卧位交替,肢体变动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准,卧床时间24小时可下床活动;PTCA于2~4小时拔鞘管后加压包扎12小时,此期间可平移动身体术侧肢体伸直,采取自由卧位24小时可下床活动。

1.2.2评价方法 冠脉造影术后12小时,PTCA24小时评估两组患者的舒适度。采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2]在标尺的两端:标有从0~10的数字,轻微不适1~4、中度不适5~7、重度不适8~10(无法忍受)。

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评价:(包括腰酸背痛、尿潴留、失眠、烦躁、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

2 讨论

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均从股动脉穿刺,单纯冠脉造影术后需卧床24小时,对PTCA因术中肝素化,术后需继续抗凝治疗,为防止伤口出血、血肿。术后一般需用绷带压迫包扎24小时及沙袋压迫穿刺点6~8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患者处于较长时间强直、全身肌肉关节张力增加,生活需要依赖他人,使患者产生较大的心里压力和明显的躯体不适。

护理学认为,舒适是没有痛苦折磨,心情愉悦,精神放松的良好体验,任何破坏这种状态的因素都可以造成不舒适[2]。传统护理方法使许多介入诊疗术后患者因不适而产生烦躁、焦虑。因此需向患者仔细讲解相关知识,尤其是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卧床产生的躯体不适,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降低术后心理不适。

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烦躁、排尿困难、腰酸背痛、失眠等不适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均P

3 护理对策

3.1心理护理 预行PTCA、认真评估,作好宣教工作。除进行PTCA知识的教育外,重点宣教术后注意事项,使病人在术中术后与护士配合,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已发生并发症的病人要耐心疏导,减轻心理压力,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3.2饮食护理 术前3天进少渣食物,术前进餐宜5~7成饱,术前、术后以清淡、易消化、产气少的食物为主。减少动物脂肪及胆固醇的摄人量,提倡进食鱼类、蔬菜、水果和豆制品,提高膳食中钾、钙、纤维素和蛋白质,以降低血清胆固醇。

3.3术前观察与护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反复介绍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术是判断冠状动脉腔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最准确方法及PTCA术是一种创伤小、痛苦小的手术。可以完全开通血管,保证狭窄远处心肌的有效供血,改善症状,治疗益处远远大于风险,解除患者心理上的压力,配合治疗。

术前护士向患者讲明术侧肢体制动的重要性、术肢制动时其他肢体活动方法、饮食宜忌,并在术前2天训练患者卧床大小便,防止术后排便困难及尿潴留。

术前遵医嘱常规用药及检查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血糖功能、电解质、术区双侧腹股沟和会备皮。

3.4术中观察与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主要是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在冠状动脉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时,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促,心前区疼痛,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并观察其呕吐及小便情况,防止呕吐物反流、窒息及防止尿潴留。

3.5术后观察与护理

3.5.1术后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尽快适应监护室的环境,消除其紧张情绪。

心电监护24~48小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律等指标,观察患者心前区疼痛情况。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次量不超过200ml,4~6小时饮水1500~2000ml为宜。使造影剂迅速从尿中排除,减少造影剂对肾脏等脏器的毒性。

3.5.2观察患者出血倾向 预防穿刺出血、血肿,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患者送回病房,立即检查局部出血及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每30分钟查一次,连续2次,然后每小时一次,连续3次,观察肢体循环状况,注意穿刺点周围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及张力,并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痛、胀、麻感觉。如果出现皮下瘀血或血肿,首先判断有无继续出血,发现出血,可用手指用力压迫穿刺点上1~2厘米处直至止血。足背动脉搏动异常,立即通知医生,以便及时发现血栓栓塞的并发症。术后以1kg左右沙袋压迫穿刺点6~8小时,嘱患者肢体伸直位。不得翻身、立起及抬高和弯曲患肢,卧床24小时后方可下床活动,并向患者强调保持术侧肢体伸直位的重要性。

3.5.3术后护理 术侧肢体伸直,但可平移,其它肢体可自由活动,股动脉鞘管拔除2小时后可平卧位与术侧卧位交替,也可将床头抬高

3.5.4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防止感染

3.5.5术后宣教十分重要,这是确保患者按时复查,做好自我观察护理的措施。患者因文化素质不同,对各种药物的使用理解也不同。必须向患者介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为了防止血栓的形成,术后要指导病人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物。用药期间,要按时测凝血酶元时间。

【参考文献】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4

2005年1~12月,我科共收治长期卧床患者350例,脑出血患者152例,脑梗死患者198例,其中男192例,女158例,年龄45~86岁,卧床时间3~135天,平均23天。

护理

评估:①患者的评估:询问患者的起病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既往史。做好神经系统的评估,重点注意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吞咽、咳嗽反射是否存在,它是导致坠积性肺炎的重要原因。本组患者昏迷有149例,最长卧床时间135天。循环系统的评估重点在于了解发病前有无心脏方面的疾病,有无肺瘀血,本组病例发病前有心脏病史者79例。特别是要做好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X线检查的结果,发病前有无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有无长期吸烟史,有无呼吸功能方面的检查与测定。本组患者发病前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者52例。其次全面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以确定该患者是否为坠积性肺炎的高发人群,为做好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②护理人员能力的评估:根据本科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力和工作等特点,合理选择安排人员,选择业务技术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高学历或高年资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及时发现护理的潜在性问题,保证高质量的整体护理的实施。③可利用护理资源的评估: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及态度,以及经济状况,以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同时注意评估本科室具有的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仪器设备、药物等资源情况,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护理诊断: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诊断侧重于患者的意识、行为、认知、心理等方面。与坠积性肺炎有关的护理诊断为:①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丧失有关。②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平衡能力低下有关。③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醉有关。此外还有语言沟通障碍、知识缺乏等。

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评估时易发生坠积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在护理时将这部分人群作为重点观察护理对象。因此,我们应予患者加强翻身、叩背、雾化、咳痰。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乎呼吸系统的屏蔽功能被破坏,容易导致细菌的侵入和呼吸系统干燥,可增加或加重坠积性肺炎。因此,我们重视了保持气道的温湿化和无菌技术操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吸痰,根据双肺听诊来确定吸痰的时机,防止痰痂的形成引起呼吸困难,应1~2小时从气管内滴入湿化液保持气道湿化,有利于痰液的吸出。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预防了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②: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患者躯体移动障碍,长期卧床应尽量协助翻身活动,鼓励其进行深呼吸训练,2次/天,5~10分钟/次,尽量取半卧位,无论患者有无痰液,每天早上晨间护理时鼓励患者进行2~3次的有效咳嗽,以使肺部充分膨胀,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能下床活动尽量协助下床活动。③口咽部的护理: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至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2~3次/天,并注意漱口液的选择,同时对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指导患者作吞咽功能训练,防止误吸误咽,如有食物滞留口内,鼓励患者用舌的运动将食物运送以利吞咽。④健康教育: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必要的知识、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要点、康复指导,以取得配合。

评价:通过1年的实践证明,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对预防坠积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组患者无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患者及家属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翻身、叩背、咳嗽在预防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使我科在护理部组织的护理质量检查中获得好成绩。

讨论

护理程序在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中,不仅要求科室护理人员具有牢固的专科护理理论、技能,还要求有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和具体的实施经验。

将护理计划表格化,简化护理记录,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咳嗽,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医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给予处理,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标准护理计划是针对相同疾病的患者提出存在的护理诊断、预防目标,基本的护理措施和评价标准所制定的最基本的计划,虽然患者的疾病诊断都相同或类似,但不同的个体其病理、生理、心理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在制定护理计划时,注意了个体的差异,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更改护理计划,使护理计划能切实地针对每一个患者,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鼓励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评判性思维的作用,灵活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总之,通过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大大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无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

参考文献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 骨科 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224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2010年3月骨科卧床患者286例,其中石膏固定术66例,骨牵引41例,手术179例。男168例,女118例,年龄15~83岁,平均56岁;随访3个月~2年。其中有2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症状,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7~10天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

骨科卧床病人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①静脉回流缓慢:久病卧床,术中、术后以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及久坐不动等,可促成血栓形成。②静脉壁损伤:可激活血小板释放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凝集,粘附,形成血栓。③血栓高凝状态:手术及创伤刺激可使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强;手术造成的失血、脱水等致血液浓缩;另外病人本身常并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

预防、护理体会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DVT在卧床早期即可出现,但多数进展缓慢。70%的病人主诉下肢胀痛,少数病人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一旦发现病人有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坠重感,局部疼痛,皮温升高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应注意观察病人双下肢疼痛部位,肿胀程度,有无色泽改变及浅静脉怒张;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肌肉有无压痛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相对应不同平面的周径,相差0.5cm以上时,及时通知主治医师。

常见护理:①基本预防:骨科卧床病人自卧床之日起即开始有计划进行下肢按摩,由远端向近端,促进静脉回流;抬高患肢,鼓励病人尽早开始足趾的主动及被动活动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多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逐渐增加肢体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肌力锻炼;鼓励病人戒烟,避免尼古丁等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和增加血液黏稠度。②饮食护理: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每日>2000ml,以利于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改变血液黏稠度。③机械预防:主要是弹力袜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要注意不能在袜的近心端有弹力圈,以免近端压力太大,反而影响静脉回流,同时注意观察弹力袜的松紧度。

术前护理有以下几方面:①心理护理:护士要耐心予以解释和心理疏导,以消除其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②术前宣教:向病人详细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反复讲解并示范各种功能锻练的方法及重点,直至病人掌握;并向病人家属讲解各种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并通过其鼓励病人,减轻焦虑与恐惧不安。③术前准备:除常规检查外,着重查凝血四项,血交错,做好输血准备,术区清洁备皮,保持备皮区域皮肤完整。

术后护理:①术后卧位:抬高患肢,肢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避免窝处受压,不要在窝和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深静脉回流,保证足背处于下肢最高点。②疼痛的护理:术后疼痛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表现,减轻病人的疼痛,有助于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从而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采用聊天、看报、听音乐等方法分散病人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剂或使用镇痛泵。③药物预防:我科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腹壁皮下注射,每日1次,持续7~14天,注射部位在腹壁外侧,左右交替。注射时病人取仰卧位,操作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腹壁皮肤,用1ml注射器。注射过程中,注射部位皮肤始终捏起,维持皮肤皱褶存在,直至注射完毕。同时在使用抗凝药物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无出现倾向。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①卧床休息:早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cm的同时,膝关节微屈15°[1],严禁按摩患侧肢体,避免血栓脱落,对休克者应取休克卧位,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急性期后鼓励病人逐渐下床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②警惕发生肺栓塞: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护理时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咳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外,还应及时通知医生。③用药观察与护理:使用尿激酶溶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严格无菌操作,用药计量必须准确,使用过程中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地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2];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和全身出血倾向。④饮食及生活指导: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护士应协助病人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⑤出院指导: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3~6个月,做好弹力袜保养,卧床时抬高患肢,坚持适量活动,不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站久坐,以防复发;禁烟;告知病人持续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但过量可增加皮下出血、脑出血等危险。嘱其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讨 论

DVT是骨科病人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因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所致。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较好,如延误治疗时机可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可以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预防护理效果,应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6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以牵引为首选,采用三维电脑牵引复位术配合护理,效果显著,特别是对早期病人疗效好,治愈率高,但牵引复位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ThewaistintervertebraldiscprominentsicknesswilltowthereplacementtonurseChiYongjuanQinShuguo

【Abstract】Thewaistintervertebraldiscprominentwillbeonekindofcommondisease,willbeoneoflegsandwaistpaincommonreasons,atpresentthewaistintervertebraldiscprominentsicknesstreatmentprinciple,taketheconservativetreatmentprimarily,towsasthefirstchoice,willusethethreedimensionalcomputertotowthereplacementtechniquecoordinationtonurse,effectremarkable,speciallytoearlypatientcurativeeffectgood,curingratewillbehigh,butwilltowaroundthereplacementtonursethecountformuch.

【Keywords】Thewaistintervertebraldiscisprominentsickness;Towsthereplacement;Nurses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发病多为20~40岁体力劳动或平时缺乏锻炼者,男女之比为6~8.1,约1/3患者有腰部外伤史。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以牵引为首选,采用三维电脑牵引复位术配合护理,效果显著,特别是对早期病人疗效好,治愈率高,但牵引复位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10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复位患者1520例。其中男1070人,女450人,治愈率达86%。总结如下:

1牵引前护理

1.1心理护理:复位前病人由于疼痛,行动不便,心理上有一定的压力,此外,病人往往对牵引复位治疗产生恐惧心理。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首先应帮助病人稳定情绪,向病人详细介绍牵引治疗的原理和具体治疗方法,安慰和体贴病人,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增强治愈信心,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1.2指导:牵引前嘱病人练习平卧硬板床1~2天,保持腰椎脊柱平直,使脊椎关节和软组织松弛,以减轻腰部肌肉紧张度。掌握正确平卧姿势,禁止患侧卧位。

1.3床上大小便练习:向病人说明大小便器的使用方法,让病人在平卧位的姿势下练习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免牵引术后因平卧而影响大小便,或不能保持脊柱平直而影响治疗效果。

1.4术前准备:嘱病人牵引前一日忌食鸡蛋、土豆、蚕豆、山芋及糖类等食物,牵引前一日晚禁食,以减轻和避免复位后出现的腹胀、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牵引前要排空大小便,防止术后腹胀、便秘、尿潴留等。同时要配合医生详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了解病情,作为术后观察病情变化的依据。若疼痛剧烈或精神紧张致使腰肌痉挛者,可于牵引前肌肉注射安定10mg,或请麻醉师行硬膜外阻滞。

1.5物品准备:准备适宜的皮腰围1只;给患者床边备好痰盂或便器,调整生活用品摆放位置,便于取用;嘱患者取出衣袋里锐利物品,并妥善保管,用平板推车送至牵引室。

2牵引后护理

2.1:牵引复位后平卧硬板床,床铺保持平整、干燥、清洁,避免有皱折。搬动病人前要给病人系好腰围,确保脊柱水平位。平卧时腰部用软垫垫高约10cm,以保持腰部生理弯曲。病人卧床8小时后可以翻身,第一次翻身必须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每次翻身动作要一致,防止扭动脊柱造成疼痛。

2.2严密观察病情:牵引复位后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卧床姿势、疼痛、腹胀、下肢活动等情况。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加压静滴,每日2次;5%葡萄糖溶液加入地塞米松5~10mg,静滴,每日1次,5~8天;术后第2天腰部可酌情给予膏药外敷。如出现疼痛,可口服或注射止痛药;如出现腹胀,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或针刺以促进肠蠕动。

2.3术后小便情况:术后8小时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解小便就成了90%患者的一个大问题。通过观察发现,牵引复位后近1%病人出现排尿困难,主要原因是牵引前缺乏床上排尿训练、心理因素、疼痛因素、因素、脊髓无菌性炎症及便秘等,护理应针对病因,或加强心理护理,解决心理压力和紧张,或用温水冲洗会,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必要时采用导尿法,解除尿潴留。

2.4指导患者下床:平卧3天后,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可起床进行少量活动,尽量避免弯腰及不当的姿势。1~2周后可配合矿泉水疗、电疗等物理疗法。3周后指导病人进行腰肌及下肢锻炼,进行体疗,增强体质,巩固和提高疗效。如病人难以单独下床,可帮助其用以下方式下床:嘱病人小心翻转身体向健侧侧卧,即健侧在下,两侧膝盖关节取半屈曲位,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上身支起,以这两个支点用力,患者会较容易坐起,然后用手掌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同时使半屈的髋、膝关节移至床边,此法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

2.5佩戴腰围:腰椎间盘突出证患者做牵引术后,要求患者必须佩戴腰围,主要目的是制动,即限制腰椎的屈曲等运动,特别是协助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的腰间盘可以局部得到充分休息,起到加强保护的作用。另外要交代病人应注意不要使用过紧、窄、短的腰围,以免腹部过紧、有不适感。根据病情掌握佩戴时间,不要经常蹲下,天气炎热时可在睡眠时取下,注意腰部活动,时间以4~6周为宜,最长不应超过3个月。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7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7例,其中男93例,女44例,年龄30~59岁,平均住院时间9~53天。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确诊。

方法: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要绝对卧硬板床制动休息,症状严重的,给予脱水消肿、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局部外敷消瘀止痛液以及TDP照射,每天1~2次。中药辨证施治,活血止痛,对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当疼痛症状减轻后,可配合采用牵引、针灸和理疗等物理治疗。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从临床结果疗效来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5天。在收治的1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治愈97例(71%),好转36例(26%),无效4例(3%)。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主动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使其消除恐惧感和陌生感。主管护士在第一时间,要接触病人了解其病情,正确评估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因为病人大多有明显腰腿疼痛、活动受限、甚至不能行走等症状,而且出现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大等想象,为此,护士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善于观察,根据病人的思想状态,用温柔的语言与和蔼的服务态度,对病人进行精神上的安慰、支持、疏导,使病人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感觉。同时护士还要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消除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给患者以良好心理支持或危机干预,可帮助其以积极心态战胜病痛[1]。

饮食护理:由于患者在急性期都有明显腰痛,须卧床休息,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出现食欲降低,胃肠功能下降,容易便秘等,所以护士应指导病人多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在进食后可用手环形按摩腹部20~30分钟,以促进肠蠕动。告诉患者多饮水,少吃或不吃油炸等肥腻、难消化食物,防止便秘。有烟酒嗜好的患者,要戒烟戒酒;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血糖波动;高血压患者宜低糖低脂饮食。

护理:对初发病和急性期的病人,应嘱患者严格卧硬板床1周,一般取仰卧膝位,于膝下垫高度10~30cm的软垫,可以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使韧带和关节囊松弛,局部充血,水肿得到减轻,从而改善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恢复期的患者,可腰腿伸直,采取半坐休息位,直立行走前要佩戴腰围,以维持腰椎的生理弯曲和稳定性。

贴敷治疗护理:在贴敷治疗前,要将局部皮肤清洁干净,保持干燥。将消瘀止痛液浸湿在13cm×20cm的纱布上,然后将3~4层的纱布贴敷在腰部或疼痛部位(具体在突出椎体相应部位或疼痛波及部位),用TDP灯照射30~40分钟。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尽量暴露照射皮肤。

牵引治疗护理:首先向患者讲解牵引的目的和方法,牵引前告知患者不宜空腹,也不宜过饱,穿棉质衣裤,称体重并告知医生以计算牵引力量,一般治疗时间为30~60分钟。让患者平卧于牵引床,嘱咐放松腰肌,牵引后让患者卧床休息1小时后再侧身下床,以保持腰椎体之间稳定,巩固疗效。对有心脏病、高血压、严重骨质疏松、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患者要禁止牵引。

指导功能锻炼:①仰卧伸腿:仰卧位抬腿向上,不要屈膝,尽量将腿抬高,左右替。②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上下运动。③五点支撑: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于膝关节抬高,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④三点式:仰卧位,枕部、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部离开床面。⑤飞燕式: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双手分开置于两身侧位并同时伸直及抬头,双手后举,腹部为支点,形似飞燕。⑥挺腰伸展:两脚分开,两手向上高举,两臂伸直并尽量后伸,腰部挺直,然后双臂慢慢放下,来回运动。⑦后踢抬腿:双手扶椅背,向后踢腿,尽量将腿踢高,左右替进行。⑧直立踢腿:身体直立,双手叉腰,尽量向前向上踢腿,左右替进行。⑨向后慢走:身体直立,双手扶腰,向后慢走,注意腿伸直。功能锻炼宜从简单动作和小运动量开始,活动量从小到大,每次锻炼时间10~30分钟,每个动作连续5~10次,以身体能够耐受为宜。出院健康指导:告知患者要注意保暖,特别注意腰腿避寒,注意休息。坚持进行腰背肌锻炼,保持腰部良好状态。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①坐时腰部贴紧椅背,站立时勿弯腰拱背,保持正常腰椎前凸;②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或长期重复一种单调工作时,要注意定时改变姿势和,作简单的放松运动,以缓解对腰椎间盘的压力;③避免腰部突然受力,不要搬运重物,如用手提重物时,应先屈膝,避免弯腰用力。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1],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了药物的对症治疗外,还应采用心理上的护理干预和功能锻炼的康复指导。

参考文献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8

关键词:腰椎疾病 治疗 护理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30~61岁,平均住院时间7~48天。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确诊。

治疗方法:手法治疗每天1次,每次20 min左右,3周为1个疗程。具体手法:①揉摩法:以双手掌根从肩部起循脊柱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揉至小腿,再揉摩脊腰部督脉,持续揉摩5 min。②点穴法:以膀胱经、胆经及阿是穴穴位为宜,重点是肾俞、腰眼、命门、阳关、大肠俞、环珧、承扶、委中、承山、阳陵泉、涌泉穴等。配以镇定手法(主要是分别在腰部及下肢部痛点持续用手指推压约30 s)。③牵拉法:术者双手同时捏住患者两支跟腱并向远端适度牵拉,并回放所握患者双脚跟腱3次(注意牵拉回放时一定要有一助手以双手叠掌轻压住患者的腰骶部)。④牵抖法:继上牵拉法后即嘱患者双手抓住床头缘,术者站在床尾,以一足抵于床尾缘,术者握住患者双踝,身体向后倾斜以借助重力,在掌握力度及力度着力点的基础上用力向远端牵引并适时进行上下抖动,抖动时力量应集中在腰骶部位。⑤按压振颤法:继上法后即用按压振颤法,术者以双手重叠在患者腰骶结合部施行缓慢加力按压振颤治疗,并以双手左右交叉适度进行按压振颤治疗各3次。⑥俯卧扳腿法:术者一手按腰椎痛点,另一手托住对侧膝关节部,使该下肢尽量后伸,在按压腰部的手用力的同时,让所托住之下肢向左右各作3次大弧度的旋转后伸活动。该法一定要掌握好按压腰骶部手之力度,切勿过重。⑦双指循经推压法:医者以右手拇、示指指腹按压住患者任督二脉,左手握住右腕向下加力,从颈胸椎交界处延脊柱两侧向下用力,缓慢滑行至骶尾部,反复3次。再将右手拇、示指分开一些,以同样的方法沿太阳经脉推压滑行,反复3次。⑧滚压拍打法:患者继续俯卧,双下肢并拢放松,术者以一手前臂从病员颈肩部到腰骶部反复滚压数次,末之以一手压腰痛处,另一手从颈根部至腰骶部反复拍打数次。术后嘱患者休息5 min。

二、结果

1.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生活基本自理。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稍有改变或无改变。临床尚无使患者症状、体征加重病例出现。

2.治疗结果

本组均得到6个月以上随访,按上述疗效标准,治愈31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

三、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主动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使其消除恐惧感和陌生感。主管护士在第一时间,要接触病人了解其病情,正确评估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因为病人大多有明显腰腿疼痛、活动受限、甚至不能行走等症状,而且出现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大等想象,为此,护士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善于观察,根据病人的思想状态,用温柔的语言与和蔼的服务态度,对病人进行精神上的安慰、支持、疏导,使病人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感觉。

饮食护理:由于患者在急性期都有明显腰痛,须卧床休息,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出现食欲降低,胃肠功能下降,容易便秘等,所以护士应指导病人多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在进食后可用手环形按摩腹部20~30分钟,以促进肠蠕动。告诉患者多饮水,少吃或不吃油炸等肥腻、难消化食物,防止便秘。有烟酒嗜好的患者,要戒烟戒酒;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血糖波动;高血压患者宜低糖低脂饮食。

护理:对初发病和急性期的病人,应嘱患者严格卧硬板床1周,一般取仰卧膝位,于膝下垫高度10~30cm的软垫,可以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使韧带和关节囊松弛,局部充血,水肿得到减轻,从而改善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恢复期的患者,可腰腿伸直,采取半坐休息位,直立行走前要佩戴腰围,以维持腰椎的生理弯曲和稳定性。

贴敷治疗护理:在贴敷治疗前,要将局部皮肤清洁干净,保持干燥。将消瘀止痛液浸湿在13cm×20cm的纱布上,然后将3~4层的纱布贴敷在腰部或疼痛部位(具体在突出椎体相应部位或疼痛波及部位),用TDP灯照射30~40分钟。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尽量暴露照射皮肤。

牵引治疗护理:首先向患者讲解牵引的目的和方法,牵引前告知患者不宜空腹,也不宜过饱,穿棉质衣裤,称体重并告知医生以计算牵引力量,一般治疗时间为30~60分钟。让患者平卧于牵引床,嘱咐放松腰肌,牵引后让患者卧床休息1小时后再侧身下床,以保持腰椎体之间稳定,巩固疗效。对有心脏病、高血压、严重骨质疏松、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患者要禁止牵引。

指导功能锻炼:①仰卧伸腿:仰卧位抬腿向上,不要屈膝,尽量将腿抬高,左右替。②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上下运动。③五点支撑: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于膝关节抬高,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④三点式:仰卧位,枕部、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部离开床面。⑤飞燕式: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双手分开置于两身侧位并同时伸直及抬头,双手后举,腹部为支点,形似飞燕。⑥挺腰伸展:两脚分开,两手向上高举,两臂伸直并尽量后伸,腰部挺直,然后双臂慢慢放下,来回运动。⑦后踢抬腿:双手扶椅背,向后踢腿,尽量将腿踢高,左右替进行。⑧直立踢腿:身体直立,双手叉腰,尽量向前向上踢腿,左右替进行。⑨向后慢走:身体直立,双手扶腰,向后慢走,注意腿伸直。功能锻炼宜从简单动作和小运动量开始,活动量从小到大,每次锻炼时间10~30分钟,每个动作连续5~10次,以身体能够耐受为宜。

出院健康指导:告知患者要注意保暖,特别注意腰腿避寒,注意休息。坚持进行腰背肌锻炼,保持腰部良好状态。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①坐时腰部贴紧椅背,站立时勿弯腰拱背,保持正常腰椎前凸;②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或长期重复一种单调工作时,要注意定时改变姿势和,作简单的放松运动,以缓解对腰椎间盘的压力;③避免腰部突然受力,不要搬运重物,如用手提重物时,应先屈膝,避免弯腰用力。

四、讨论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9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并发肺栓塞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87-01

肺栓塞(PE)是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较少见。我科于2013年1月11日收入院一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并发肺栓塞,抢救成功,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病例简介

孕妇22岁,因“停经9个多月,双下肢水肿10+天”,于1月11日入院。查体:病人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30/100mmHg。宫缩不规律,胎心好,宫口开大1cm,胎膜未破。入院诊断:39周妊娠,妊娠高血压疾病。并于当日13点30分行剖宫产术,术后病情稳定。患者于术后第一天中午12点30分突发胸闷气短,心率快,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遂请内科医师会诊。考虑急性肺栓塞,急查血气分析、电解质、D-二聚体。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经抢救患者病情稳定,自述无不适。住院治疗15天,治愈出院。

2病因及临床表现

肺栓塞(PE)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时所引起的一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当栓子为血栓时,称为肺血栓栓塞症。大多数肺栓塞由血栓引起,但导致肺栓塞的栓子也可以是脂肪、羊水和空气等。

2.1高危因素:①孕产妇;②腹部大手术后;③长期卧床。

2.2临床表现:

2.2.1症状:①呼吸困难及气促。多于栓塞后即刻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尤在活动后明显,呼吸频率>20次/分。②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由严重的呼吸困难引起。③咳嗽:早期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④心悸。

2.2.2体征:①呼吸急促,②颈脉充盈,③心动过速,④血压下降。

3护理措施

3.1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取半卧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4-6L/min)氧气吸入,若有肺水肿可加压给氧,并在湿化瓶中加入20%-30%酒精(应注意患者有无酒精过敏史)。②密切观察出血征象,如皮肤青紫、血管传此处出血过多、血尿、腹部或背部疼痛、严重头疼、神志改变等。③监测呼吸及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包括呼吸状态、意识状态、循环状态。④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征象,单侧下肢肿胀最常见,需测量和比较双下肢的周径,并观察有无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如发绀。

3.2用药护理:①抗凝与溶栓治疗的护理: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钠,应用前应监测血常规、APTT、PT;华法林,治疗期间需定期测定INR,华法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发生时用维生素K拮抗。在用华法林治疗的前几周还可能引起血管性紫癜,导致皮肤坏死,需注意观察。②右心功能不全的护理:按照医嘱给予强心剂,限制水钠摄入,并按肺源性心脏病进行护理。③低排血量和低血压的护理:当患者心排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时,应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和升压药物,注意记录液体出入量。

3.3心理护理:①给病人以安全感:当病人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时,医务人员需保持冷静,避免引起紧张慌乱的气氛而加重病人的恐惧心理。护士应尽量陪伴病人,告诉病人目前的病情变化,用病人能够理解的词句和方式解释各种设备、治疗措施和护理操作,并采用非言语性沟通技巧,如抚摸、握住病人的手等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减轻其恐惧,并让病人知道医生护士正在积极处理目前的紧急状态,减轻其痛苦。②鼓励病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3.4休息:肺栓塞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卧床时间应在充分抗凝的前提下卧床2-3周;无明显症状且生活能自理者也应卧床,床上活动时避免突然坐起,并注意不要过度屈曲下肢,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再次肺栓塞;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因腹腔压力突然增高使深静脉血栓脱落,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3.5饮食:给与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少食速溶性易发酵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4健康指导

4.1防止血液淤滞:鼓励卧床患者进行床上肢体活动,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需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病情允许时需协助早期下地活动和走路。不能活动的患者,将腿抬高至心脏以上水平,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4.2降低血液凝固度:①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防止血液浓缩。②血栓形成危险性明显的患者,应指导患者按医嘱使用抗凝剂,防止血栓形成。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10

【关键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围术期护理进展

骨质疏松所致的胸、腰椎压缩骨折为临床常见的老年性疾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经皮向压缩骨折的椎体注进骨水泥来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硬度,并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减轻疼痛,矫正后突畸形[1]。术后能早期下床活动,防止长时间卧床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加重,从而进步生活质量。年轻病人因暴力引起的非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一般不主张应用PKP[2],因此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对象以老年病人为主。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技术应用已日趋成熟,这类微创手术的相关护理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在不断完善,现就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进行综述如下。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PKP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病人及家属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了解,担心手术安全性及预后,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因此,针对病人及家属的顾虑及接受能力,病房护士向其耐心讲解手术的原理、手术方法、预期效果及成功的病例,使其对疾病相关知识有较充分的了解[3]。另外,请手术成功者现身说教,消除顾虑,增强信心,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预备,保持情绪稳定[4],主动配合术前预备。术前一个晚上,由手术室护士往病房访视病人,全面查阅病案,了解病情及相关情况,帮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优点、疗效,增强病人和家属的信心,并简单先容手术配合的方法[5]。

1.2练习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常采用侧卧位及俯卧位。由于病人主要为高龄,常合并多种疾病,特别是心肺疾病及肥胖者,术前需评估侧卧位的耐受时间,术前2~3天指导病人进行侧卧位练习[6]。采用俯卧位术位的练习较复杂,术前3天指导病人练习俯卧,腰部过伸位。协助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胸下及两肩下各垫一小棉枕,骨盆下垫一大棉枕,使腹部悬空便于呼吸,两腿平放于床上,两手放于躯干两侧舒适位置,时间从10min增加到30min以上,逐日2次[7]。

1.3肺功能练习Leech等[8]报道,当一个胸椎发生压缩性骨折时,肺活量将降低9%。故在术前对病人进行肺功能测定,并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练习,一般术前3天开始,分别于早餐前、午餐后以及睡觉前,每次10min[9]。病人术前进行氧疗法以进步肺功能,术前3天低流量吸氧,天天3次,每次2h。

1.4肠道预备由于该手术是在X线引导下完成,肠道内气体对椎体显影有明显干扰,特别是腰椎手术时,因此术前肠道预备极为重要[10]。嘱病人多进食易消化食品,多进食含粗纤维丰富的饮食,多食新鲜水果、绿叶蔬菜。术前3天禁食易产气的食品,如豆类、乳类等,最好能进无渣饮食[11]。术前一天清洁肠道,可选择口服泻下药物,如口服20%甘露醇,番泻叶焗服。必要时选择清洁灌肠,如术前晚予开塞露低压灌肠,或用甘油灌肠剂灌肠1次[6,12],或应用0.2%肥皂水清洁灌肠。

1.5术前相关预备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尤其留意有无凝血性疾病及严重心肺疾病,术前1天做碘过敏试验。术野备皮,保持皮肤完整,防止褥疮。

2术中护理

2.1护理根据病情安置病人,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俯卧时胸部、髋部及小腿用软垫抬高,腹部悬空,尽量使病人舒适[13],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2心理护理由于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故巡回护士应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用关心、温顺的语气与病人进行适当交谈,抚摩病人的皮肤,分散留意力,使病人平静舒适度过手术期,如病人过度紧张,可按医嘱注射镇静剂[5]。

2.3严密观察病情灌注骨水泥前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以预防骨水泥过敏反应,观察药物效果[12]。在注进造影剂扩张球囊及向椎体注进骨水泥时,骨水泥单体具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血活动力学的改变,骨水泥聚合物(粉)和单体(液)调合时发生聚合反应开释的热,能刺激椎体四周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引起血压下降,以及注射时的压力增高有可能并发肺栓塞[14]。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主要并发症是骨水泥外漏,大量骨水泥进进椎体静脉丛和外渗漏到椎管内,前者可引起肺动脉栓塞,后者可以产生椎管内占位效应,诱发四周神经症状[15]。因此,术中持续给氧,密切监护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一旦发生变化,立即处理。手术过程中,每隔30min观察病人肢体受压情况,并及时调整,防止发生褥疮[16]。

2.4手术职员及病人的防护大剂量X线照射,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致畸、致癌、致突变[5],故参加手术的职员须穿铅衣、系铅颈围,病人的非手术区域必要时用铅衣覆盖,尽量减少放射线对手术职员及病人的损伤[16]。

2.5器械护士的配合器械护士熟练把握经皮球囊后凸成形系统的操纵,熟悉球囊装置的构造、作用,并能正确连接,主动、积极配合手术医生。骨水泥的正确调配:20g骨水泥粉加10ml调配液,搅拌均匀,使之呈浆糊状。用10ml注射器抽取骨水泥,注进导管以备用,共4管,每管1.5ml,注进时间为团状期或拉丝早期,约调和2~3min内注进[17]。若于粥状期或拉丝期注射,则极易发生骨水泥渗漏甚至肺栓塞或截瘫等严重并发症[16]。一般每个椎体注射6ml骨水泥。如同时手术2个或2个以上椎体,一个椎体完成后,立即用10ml注射器抽取75%酒精冲洗骨水泥注进导管,骨水泥迅速溶解,骨水泥注进导管可以供下一个椎体使用[5]。

3术后护理

3.1护理对于病人回病房后平卧的时间有不同的观点,如在第1h保持仰卧位,或术后平卧2h,或术后平卧3h,或术后平卧4~6h,甚至以为术后平卧6~8h[4,6,9,12,13,18,19]。卧硬板床24h可下床活动。也有学者以为,注射甲基丙烯甲酯(PMMA)后约1h可达最大强度的90%,所以术后一般平卧2~4h即可下床负重[20]。卧位休息有利于注进椎体内的骨水泥进一步聚合反应以完全硬化,达到最大强度,减少并发症及穿刺部位出血[21]。

3.2生命体征的监测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脉搏、呼吸等,因骨水泥的不良反应或骨水泥的渗漏可发生缺氧,血压下降,严重时发生肺栓塞或低血压性休克[4]。如若血氧饱和度低于90%则应高度怀疑骨水泥渗漏致肺栓塞的可能性,需引起重视,并予以1~2L氧气持续吸进24h[11]。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呼吸频率、节律及血压、脉搏的变化。同时备好急抢救物品以便抢救[4]。

3.3疼痛及护理据初步统计,PKP后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率达90%以上[20]。疼痛缓解多发生在术后4~48h内[21]。骨水泥聚合放热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注射后几小时可发生一过性疼痛加重[22~23]。护士对出现疼痛的病人应给予安慰解释,遵医嘱予镇痛药。

3.4预防感染术后给予抗炎治疗,及时进行伤口的消毒及敷料更换,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出,术后3天进行体温监测。

3.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骨水泥外漏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①神经根痛:主要原由于骨水泥通过不完整的椎体后壁、骨折线、骨质破坏区域硬膜外静脉进进椎间孔灼伤神经根而产生,表现为一过性疼痛加重,视病情予镇痛药、心理疏导[18];②脊髓受压骨水泥溢进椎管内可导致脊髓受压[24]。临床表现为:肢体的定位性神经功能障碍。护士留意病人主诉,观察病人肢体末端运动感觉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术前预备工作,立即行手术减压[18]。(2)肺栓塞: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将骨水泥注进椎体时可能有水泥脱落,经血液循环进进肺动脉引起肺栓塞,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症状,故术后24h内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3)一过性肌肉痉挛:使用PMMA可导致多种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因它凝固时产生凝聚热,最高温度可达58℃,有灼伤邻近的组织尤其是脊髓和神经的可能[18,25],是一过性反应。(4)穿刺部位肿胀、疼痛:一般为皮下血肿所致。术前留意病人有无牙龈出血等凝血功能障碍症状。术后4h内嘱病人平卧于床,伤口处垫一软枕进行压迫止血。血肿短时间内持续增大者,守旧治疗无效,配合医生预备手术探查、清除[18]。

4康复护理

4.1功能锻炼术后6h指导病人进行踝关节屈伸、旋转运动,并加强深呼吸练习[7]。术后24h即指导病人翻身和做腰背肌锻炼,症状轻者术后24h戴腰围下床缓慢行走,避免病人弓背坐立、长时间坐立。使用PMMA的所有病人术后3天均戴腰围下床活动[26]。腰背肌功能锻炼如:直腿抬高、三点支撑法、四点支撑法、五点支撑法等。

4.2出院指导(1)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配合医生向病人讲解术后坚持长期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病人懂得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不仅可以改善骨骼质量、巩固手术疗效,还可以降低再次跌倒的发生率[11]。(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多接受阳光照射,促使机体钙质形成,忌烟酒辛辣食品[3]。保持正确的坐、卧、行和劳动姿势,以减少急、慢性损伤发生的机会,卧硬板床休息,睡觉翻身要保持脊柱上下一致,不要扭曲[4],避免提扛重物等增加脊柱负荷的动作,终生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术后3、6个月及1年随诊。

5展看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手术对象以老年病人为主,老年人耐受能力较低。在局麻下手术,手术的选择很重要,病人手术全程为清醒状态,俯卧位和侧卧位哪种老年人更能接受,至今未有报道。在导泻剂的使用上应考虑老年人的特点,番泻叶中含蒽醌衍生物,其泻下作用及刺激较含葸醌类之其他泻药更强[27],有报道,老年病人服用番泻叶后,可出现头痛及频繁呕吐,血压剧升或剧降,严重者甚至休克[28]。《中国药典》载“番泻叶,用量为3~9g,缓下1.5~3g,攻下为5~10g,用开水泡服”。番泻叶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除与病人的个体差异有关外,主要与用药剂量过大有关。由于老年生理状况,如选用灌肠方式进行清洁肠道时,应对老年病人的***括约肌的松弛程度及耐受程度进行评估。对于清洁肠道的方式、药物及其剂量的选择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术后平卧时间及卧床时间在护理界也有不同的观点,根据皮肤受压时间的研究,翻身间隔时间最长不能超过4h[29],受压时间越长,越轻易增加发生褥疮的危险性,而老年病人的皮肤受压时间更要慎重。因此,在不影响效果的情况下,最短的受压时间及卧床时间的研究也是护理界有待讨论的另一个题目。另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不但其治疗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是否能回到骨折前水平,也需要进一步的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黄东生.脊柱退变性疾病.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422-424.

2苏连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研究应用进展.河北医学,2005,11(10):956-957.

3张卫民,高金萍,卢晓燕,等.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6,21(12):30-31.

4马韵溪.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7,6(5):74-75.

5陆小华,钱维明,周根秀.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护理.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6,4(8):80-81.

6殷铁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病人的护理.广西医学,2006,28(10):1663.

7刘杰杏,吴桂霞,李巧兰.骨质疏松病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观察与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21):85-87.

8LeechJA,DulbergC,KellieS,etal.Relationshipoflungfuctiontoseverityofosteoporosisinwomen.AmRevRespirDis,1990,141:68.

9朱慧.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总结.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12):53-54.

10杨惠林,HansenAY,陈亮,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03,23(5):262-265.

11易祖玲,陈浩,唐海.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中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6):594-595.

12张兰君.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凸成形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实用是杂志,2007,23(11):24-25.

13龙清艳,唐如翠.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配合.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8):750.

14林珍平.温热蒸馏水在肿瘤根治术中的制备及应用.医学文选,2000,19(3):326-327.

15潘少咏.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10例.广西医学,2005,27(1):69-70.

16杜美兰.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82-183.

17田勇,马骁.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颈腰痛杂志,2005,26(2):132.

18王莉莉,马朝阳,吴秋容,等.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护理.护理学报,2006,13(1):40-41.

19陈秀,伍丹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折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0):4542.

20徐宝山,胡永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华骨科杂志,2003,23(5):271-272.

21罗仕兰,何明菊.高龄病人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87-l88.

22姚爱英.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护理总结.天津护理,2004,12(1):9-10.

23邹德威,马华松.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03,23(5):257-258.

24JensenME,EvansAJ,MathisJM,etal.PercutaneousPolymethylmethacylateVertebroplastyintheTreatmentofOsteoporoticVertebralBodyCompressionFractures:TechnicalAspects.AJNRAmJNeumradiol,1997,18(10):1897-1904.

25ParkCK,AllenMJ,SchoonmakerJ,etal.Gelfoamasabarriertopreventpolymethylmethacylate-inducedthermalinjuryofthespinalcord:invitroandinvivostudiesinpigs.JSpinalDisord,1999,12(6):496-500.

26王翠娟,俞霞.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中医正骨,2007,19(6):74-75.

27鲁合军,崔胜利.番泻叶的正确应用.中国民间医疗,2007,15(6):60-61.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11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051-02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按摩、卧硬板床、牵引、封闭、贴膏药等,虽有一定疗效,但不易巩固,且容易反复发作。外科手术虽然是一种根治的手段,但创伤大,患者极为痛苦。医用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几年来在欧洲兴起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实验证明,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它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简易、微创、起效迅速且疗效好、费用低、并发症少的特点,通过向椎间盘内注射医用臭氧可使残余的髓核组织充分氧化、溶解,并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减少椎间隙的感染,消除或减轻神经根受压症状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我科在2007年对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医用臭氧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治愈率达92.2%。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就诊的10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65例,女37例,年龄21~65岁,平均45.9岁。

病史3个月~15年,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患侧腰背部疼痛及下肢疼痛、麻木、感觉运动减弱甚至消失,下肢疼痛放射到对侧小腿,在咳嗽、打喷嚏时疼痛明显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其中有17 例患者不能弯腰,平卧休息时不能自行翻身,8 例患者跛行或不能行走。102 例患者经CT 或MR 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病变部位在L3~L4、L4~L5、L5~S1,其中膨出19 例,突出83例。

1.2 方法 患者取健侧卧位或俯卧于C 臂型X 线机检查床上,常规消毒皮肤、铺巾,进针点用1%利多卡因5ml局麻后用21G多侧孔酒精注射针在C臂型X线机引导下穿刺,经正侧位透视并摄片证实针尖位于椎间盘中央后,抽取浓度为40mg/ml的医用臭氧10~15ml 注射到病变椎间盘内,随后注入强的松龙1ml即拨针,用创口贴粘封穿刺口。

1.3 疗效评估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仍存在。

2 结果

经治疗102例患者,随访6个月,其中显效83例(81.4%),有效11 例(10.8%),无效8 例(7.8%),总有效率92.2%,无并发症发生。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及时安排床位,主动介绍环境、主管医生及护士。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多反复发作,病程长,患者又是初次了解该手术治疗,心理顾虑大,个别患者对治疗效果甚至持有怀疑态度,也有患者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因此护士应根据病人及家属理解能力的不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疏导,适度地解释病情,介绍手术治疗的目的、方法、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可请已进行此手术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教,以消除思想顾虑,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增强对介入治疗的信心。

3.1.2 一般护理 予患者卧硬板床,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嘱患者注意保暖,加强营养,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3.1.3 卧位训练 由于术中、术后的特殊要求,也为提高患者对特殊手术的耐受能力,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卧位训练:取健侧卧位,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进行练习,如行L3~L4、L4~L5椎间隙穿刺者双下肢屈曲;行L5~S1椎间隙穿刺者腰下垫一枕头,下侧肢体屈曲,上侧肢体伸直,尽量放松。保持制动20~30min/次,2~3 次/d,术前2d开始练习。为防止术后翻身不当引起并发症,术前1d 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轴位翻身训练,如侧卧位、仰卧位时,使头、颈、胸、躯干成一直线,保持轴式翻动,动作缓慢。避免脊柱弯曲、扭转,为术后翻身做准备。

3.1.4 术前常规检查 心电图;胸透;CT或MRI;抽血化验检查如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等,向患者耐心宣教,使其了解检查、检验的目的、注意事项。

3.1.5 术前其他准备 术前一日协助患者清理个人卫生,如洗头、洗澡、更衣、剪指(趾)甲、剃胡须,指导患者晚上十点后应禁食;嘱患者在术晨也应禁食、禁饮;嘱其排尿排便后由专人护送至介入室。

3.2 术后护理

3.2.1 术后观察 观察穿刺点皮肤有无红肿、渗出、疼痛等局部炎症反应。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麻痛程度、肌力、腰背疼痛程度等有无明显改善,以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2 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加重的反应,是由于臭氧治疗后,致椎间隙组织胀满、轻度水肿,使神经根受压所致,一般在24~72 h后会减轻,以消除患者心理负担,配合治疗护理。

3.2.3 患者宜卧硬板床,嘱患者绝对平卧6 h,翻身时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轴位翻身,两手用力要均匀,肩、胸、腰、臀一致,尽量避免腰部运动,卧床休息24 h。

3.2.4 饮食护理 术后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卧床期间应注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苦寒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2.5 术后宣教 嘱患者24 h后可在腰围保护下下床自理大、小便,但应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过快、过猛。4~6 周内避免剧烈活动和劳累。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术后遵医嘱静滴20%甘露醇250 ml 加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 以及10%葡萄糖250ml 加七叶皂苷钠20mg,连续静脉滴注3d,以促进椎内水肿及炎症的吸收,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3.2.6 出院指导 出院继续休息半个月,坚持卧硬板床,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康复锻炼,1~2周可在床上进行三点、五点支撑法练习。五点式方法:把头部、双肘及双足跟作为支撑点,使背部、腰、臀部向上抬起,悬空后伸,腰背肌功能加强后可改用头部及双足跟三点作为支撑点的三点式锻炼方法。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疲劳,要注意持之以恒的原则。出院后1个月内避免弯腰、扛物、挑担等重体力活动,禁止搬东西时旋转腰部,指导患者平时坐、立、站、行的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的站立与行走。保持心情愉快,多吃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增强机体抵抗力,定期复查。

4 体会

综上所述,我们体会到医用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尤其重要,它不但可以促进疾病康复,对手术成功也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显著、无后遗症、治疗周期短(住院治疗1~3天)、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在X线引导定位下穿刺既无偏差,又免除开刀之苦,一般只需一次即可痊愈,易被患者接受,且臭氧的抗菌、抗病毒功能可以大大降低治疗后椎间盘感染机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12

目前,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仍以开放式手术为主。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发现,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论在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以及护理方面都有其特异性和多样性。现回顾我院收治的19例60岁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特点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例中男12例,女7例;60~72岁,平均65岁;单节段9例,2节段6例,3节段2例,4节段2例;合并腰椎管狭窄17例,合并冠心病5例;全麻3例,硬膜外麻醉16例;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12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4例,开窗髓核摘除术3例。患者症状复杂,但多表现为长时间的腰腿痛,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双重特点。部分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常无明显原因突然加重,多数患者经历了长期的保守治疗,如推拿、按摩、牵引、针灸、中药及微创治疗,但疗效甚微,因而手术治疗应严格选择适应证,首选方式为彻底减压,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多数患者对手术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等不良心理反应。针对患者不良情绪和精神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待患者要热情和善,用适当的语言转移其注意力,此外,要真正取得患者的信任,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和熟练扎实的技术操作,会读X线、CT、MR片,熟悉此病的病因、演变过程、手术方式、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这样才能对病人的病情心中有数,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能做出较全面正确的解释,使患者对病情有较客观的认识,对手术有初步了解,在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放心的接受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平卧6h,压迫伤口止血,轴型翻身,防止脊柱扭转。

2.2.2 观察双下肢的感觉和活动与术前作对比。

2.2.3 术后1w卧床期间,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预防神经根粘连。

2.2.4 指导病人做腰背肌锻炼:①挺胸:病人倾卧以双肘支起胸部,使背部悬空;②五点支撑法(1w后开始):病人仰卧,下肢屈膝屈髋,双足放置在床上,双肘支撑体侧,用头、双肘、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离床;③三点支撑法(2~3w开始):让病人双臂置于胸前,用头及足部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后伸;④背伸法(5~6w开始):病人俯卧,抬起头,胸部离开床面,双上肢向背后伸,双膝伸直,从床上抬起双腿,锻炼的幅度及次数应逐渐增加,在不疲劳、无痛苦的情况下进行。

3 出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