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

时间:2023-08-02 17:16:07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 神经内科;长期卧床;预防压疮;护理措施

神经内科患者发病急,病程长,多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由于患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翻身困难,所以,发生压疮的几率也相对较高,这是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为了有效预防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疮,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负担,重塑患者回归社会的信心,而且有效地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长期卧床患者65例,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26-78岁;平均(49.4±2.5)岁。本组病例的疾病类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高血压脑出血35例。对于新入院的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人员在接诊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全面压疮评估,特别是对于重症及高龄患者应评估病情,意识状况,肢体功能情况,全身营养状况,同时加强皮肤检查,仔细观察患者的头面部、耳后、颈部、胸背部及四肢等处有无明显的挫伤、擦伤、裂伤、皮疹、水肿、淤斑、脓包、红肿、硬结、关节畸形及四肢末端血液循环等,在护理记录中对于患者的皮肤检查结果进行如实描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填写压疮评估表,然后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2 结果

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本组病例中发压疮的几率明显降低,仅为4例(6.2%)。

3 护理措施

3.1 科室内针对易发压疮的长期卧床患者的管理措施

3.1.1 健全压疮管理制度:科内使用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管理模式。对于有高发压疮危险的患者,要求护士班班交接,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天天查,特别是骨突部位,耳后,枕后,肘关节,脚踝等。

3.1.2 强化科内护理人员对压疮发生的重视。

3.2 针对患者的护理措施

3.2.1  一般处理,必须保持患者的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无皱褶与渣屑。每日为患者清扫床单,对于污染床单必须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因潮湿而刺激患者的皮肤,使用尿布垫的患者应保证尿布垫平,避免出现尿液外漏的现象,并根据情况予以更换。对于表现出情绪烦躁的患者,应及时使用床栏,必要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约束带,护理人员定时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情况,每隔2h松解1次,间歇15-30min,防止患者发生坠床、擦伤等意外事故[2],避免给压疮的发生带来机会。

3.2.2 减轻皮肤的受压,避免患者的皮肤摩擦,护理人员在注重保持患者所住病床床整、干燥的同时,应注意防止患者皮肤的摩擦,可以在两膝关节间垫一软枕;在骨突部位垫上充气或充液软枕,必要时可使用气垫床。家属在递送便盆时动作宜轻柔,避免生硬地拖、拉擦伤皮肤。

3.2.3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尿失禁的患者予以导尿,并做好尿管的护理。卧床患者要做好会阴护理,患者大小便后及时予以温热水擦拭,汗出后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干净衣物。

3.2.4 及时翻身:护理人员应鼓励或协助患者每隔1-2h翻身一次、扣背一次,水肿、过度消瘦等皮肤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要缩短翻身时间,以避免压疮易发部位长时间与床面接触受压。患者在单人翻身时可以采用“三步翻身法”,避免拉、推、拖等动作,以有利于减轻因逆行阻力而产生的摩擦,防止患者出现皮肤折叠或擦破的现象。在患者翻身时,护理人员应注意翻身的角度,同时认真观察患者皮肤受压处的颜色。对于刚刚发红的皮肤及时翻身后30分钟,该处皮肤可以恢复,时间过长应按压疮处理。

3.2.5 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的胃肠功能明显减弱,并且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各个部位血液供应,特别是骨突部位及长期受压的部位。所以,在临床护理中加强对于患者的饮食营养补充是十分重要的。在护理过程中,应嘱咐患者积极补充营养,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与高维生素的食物,应注意易消化、清淡,必要时予以鼻饲或者静脉给药,以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避免压疮的发生。

3.2.6 有效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必须经常为患者进行温水擦浴和局部按摩,定时使用正红花油或50%酒精按摩患者的全背及受压处,以达到通经活络与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并且具有增强患者皮肤抵抗力的作用。在患者擦浴后,使用正红花油对于患者骨突处的皮肤进行按摩。保持病室适宜的温度,降低局部皮肤的能量消耗。也可以运用中医进行局部按摩或贴敷中草药。

3.2.7 在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涂上凡士林等形成一层保护膜,以减少皮肤的受损。

3.3 对于已经发生褥疮的患者,护士根据患者的压疮情分期,再给以相应的处理。

3.4 加强健康教育:多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意识到压疮发生后带来的精力、物力、才力支出。让家属协助患者早期,全面的功能锻炼,尽早起床活动,以避免压疮的发生。

4 讨论

压疮要是指人体的局部组织因长时间受压,出现缺氧、局部持续缺血、血液循环受阻及营养不良等症状,进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水疱溃疡、坏疽等症状。压疮见于神经科昏迷及瘫痪的长期卧床患者,通常发生于患者的骨质凸出部位,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骶尾部、足根部等。神经科患者以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多数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加之手术创伤大,患者在长期卧床中,多数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免疫功能降低等情况,发生压的几率相对较大。因此,在神经科内卧床患者的护理中,必须将预防压疮作为一项重点的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征及皮肤情况等,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在本院神经内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本组病例中发生压疮几率明显降低,仅为4例(6.2%)。由此可见,在神经科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与控压疮,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情况。

参考文献

[1]邹孔敏,周芸.神经外科患者压疮预防监控管理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100-102.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神经内科;长期卧床;压疮;护理措施;京万红软膏

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长期卧床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其中院外带入压疮9例,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72.6岁。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发病急,病程长,多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由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翻身困难,所以发生压疮的几率也相对较高,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且压疮的发生会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故这是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

2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

绝大多数压疮是能够预防的,科学精心的护理可将压疮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程度。因此,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应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2.1一般处理必须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无皱褶及渣屑,每日为患者清扫床单位,对于污染床单及时更换,避免受潮刺激皮肤。使用尿垫的患者应保证尿垫平整,避免出现尿液外漏的情况,根据情况给予更换,应用约束带的烦躁患者应2h松解一次,间歇15-30分钟,避免发生擦伤、坠床。

2.2减轻皮肤受压,可在两膝关节间垫一软枕,在骨突部位垫上充气或液软枕,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使用便盆时动作宜轻柔,避免生硬地拖、拉擦伤皮肤。

2.3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尿失禁的患者予以导管,并做好尿管的护理,卧床患者要做好会阴护理,及时更换干净衣物。

2.4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每1-2小时翻身、扣背1次,水肿、过渡消瘦等皮肤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要缩短翻身时间,避免压疮易发部位长时间与床面接触受压,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

2.5增进病人的营养,改善个人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正氮平衡。

2.6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检查受压部位,定期为病人温水擦浴,用50%酒精按摩全背及受压处。

2.7加强健康教育,增加病人及家属有关的健康知识。

3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

压疮的发生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直接压迫是首要诱因,常见于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及危重患者,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长期压疮会因感染引起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甚至败血症等,给病人的生活和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临床护理中,如何有效地治疗压疮是一大课题,也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我科2011年7月-10月应用京万红软膏治愈压疮患者10人,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3.1治疗方法①II期压疮创面处理:一般有水泡形成,在无菌操作下剪破水泡,创面常规消毒。②III期压疮创面处理:用无菌棉球清楚创面分泌物,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创面,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创面清洁。③IV期压疮创面处理: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切除创面坏死或失活组织,然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创面清洁,并对周围皮肤予以消毒。④用药方法:将浸透京万红软膏的纱布覆盖在创面上,对于III期、IV期压疮创面纱布覆盖的厚度应与皮肤保持平和即可,对于皮下潜行区域,将京万红软膏纱条填塞与间隙内,然后覆盖纱布,每日换药3次,观察病情并记录。⑤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并给予营养支持。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长期卧床患者;护理干预;预防;压疮

长期卧床的患者很容易出现压疮,主要因为长期卧床造成的压力变大,浸渍增加,摩擦力加大,从而对皮肤产生的坏死性缺血损伤[1]。具体临床特征如下:由表皮向下扩张,可深入皮下到达深层组织,无痛感,有裂隙,边缘变硬且较干燥,主要的轮廓为火山口形状或不规则圆形,可为多个部分,影响引流效果[2];一般溃疡床处有灰白色的肉芽组织,若产生继发感染则会由此分泌出恶臭、脓性物质,物质流入深层组织引起硬化和炎症,通常为骨膜炎、肌腱炎等[3]。影响关节功能,破坏骨质。一般骨折患者在进行固定和牵引等治疗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卧床局部组织承受压力过大,影响血液循环造成营养不良易产生压疮[4]。压疮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同时若产生继发感染可能危害患者的生命。因此应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以预防压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1月―2008年10月的59例我院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资料,设为基础组,27例男患,32例女患,年龄均值为47.31岁,其中有14例因颈椎疾病卧床,17例因腰间盘突出卧床,12例因风湿性关节炎卧床,其它16例因其它疾病,所有患者中3例为偏瘫患者;2010年10月―2011年6月53例我院长期卧床患者,设为干预组,24例男患,29例女患,年龄均值为45.83岁,其中有13例因腰间盘突出卧床,19例因风湿性关节炎卧床,11例因颈椎疾病卧床,其它10例因其它疾病,所有患者中4例为偏瘫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可作比较。

1.2方法

基础组采用临床基础护理,若患者出现压疮,及时给予对症护理。干预组采用长期卧床中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评估统计高危病患及高危部位,并实施针对护理。

1.3统计数据

用(%)表示计量数据,实施X2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干预组1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例为1.89%,其他患者的皮肤状况均良好;基础组5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例为8.47%,对症处理后情况改善,45天后有1例患者再次产生压疮。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压疮发生比例有显著性的比较差异,(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3.1护理干预方法:①评估统计高危病患对病患进行评估是压疮预防护理的有效措施,评估后统计高危病患,加强护理。建议使用护理翻身卡,在为患者翻身后将皮肤情况和受压范围于卡上标记[5]。每天定时做翻身记录,为日后的相关护理提供基本资料;②缓解压力针对长期卧床患者应尽量多变更,建议间隔1.5小时左右,若患者皮肤出现红斑,减短间隔时间。可以利用支撑物或气垫床来缓解压力,平均受压[2];③皮肤护理每天使用温水擦拭皮肤,可以适当使用清洁品,但是力度要轻,同时注意便后的清洁,保持干燥。避免便盆擦破臀部,可以加以坐垫。勤洗勤换床单,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④加强营养由于长期卧床局部组织承受压力过大,影响血液循环造成营养不良易产生压疮,因此应加强患者营养。同时利于创面愈合。患者饮食中增加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取,同时维持负氮平衡。

3.2通常压疮患者会丧失部分感觉,长期卧床造成的压力变大,浸渍增加,摩擦力加大,从而对皮肤产生的坏死性缺血损伤。因此,临床护理干预中应注意改变,避免患者产生继发感染,由此分泌出恶臭、脓性物质,物质流入深层组织引起硬化和炎症。本文中对干预组患者实施上述措施予以干预压疮,经护理59例中1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例为1.89%,其他患者的皮肤状况均良好。与基础组比较,53例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例为8.47%,对症处理后情况改善,45天后有1例患者再次产生压疮。说明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压疮,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提高卧床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敏,邵小平,钱玲英.交接卡在预防骨科牵引病人压疮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11):2958-2959.

[2]Jensen JS,Tondevold E,Sonne―Holm S.Stable trochanterie fractures,A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our methods of intemal tixation[J].Aeta OrthopScand,2000;51(5):8l1-816.

[3]张用娥,李艳,唐光英,等.压疮分类管理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6,21(11):18―19.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压疮;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06-0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的溃烂和组织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1]。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损伤,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减退,合并症较多,皮肤松弛,加上股骨颈骨折需卧床较长时间,极易发生压疮。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经科学方法预防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51-91岁,平均71岁。住院天数8-59d,平均24d。合并白血病伴脾肿大恶液质者1例,合并高血压20例,合并心脏病5例,合并糖尿病者11例,单纯骨折19例。行骨牵引7例,切开复位十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6例,全髋关节置换23例。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意外受伤,一时难以接受,疼痛、需卧床较长时间和生活不能自理,担心预后及治疗费用,怕连累晚辈等,常会产生自责、焦虑、烦躁、恐惧甚至轻生等心理,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极不配合。对此,护士应理解、关心、安慰鼓励患者,耐心地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和治疗方法及以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取得信任,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支持,亲人的陪伴和关爱是老人康复最好的“良药”。

2.2 正确评估患者 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所有病人入院后24h内均由专人进行皮肤全面检查,查看皮肤是否有破损,应用Braden评估表进行评估,评出压疮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实施重点预防。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得分范围在6-23分,分值越小,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18分为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15-18分为轻度危险,13-14分为中度危险,10-12分为高度危险,9分及以下为极高度危险。

2.3 高危压疮风险告知 随着患者、家属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压疮的发生将可能作为未向患者提供标准护理的证据而导致诉讼[2]。因此对于评出的压疮中度、高度、极高度危险病人,护士及时将压疮风险告知病人及家属,告知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3],引起病人、家属的重视与配合,增进护患间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4 制定和落实防护措施,对于评估出的压疮危险人群实施针对性个体化防护措施。

2.4.1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间歇性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措施。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3点支撑引体抬臀运动。方法:健侧下肢屈曲,健足及双肘关节用力支撑抬臀,也可用牵引床架双手上拉抬臀[4],暂时解除骶尾部、臀部压力。

建立翻身卡,实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每2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观察受压处皮肤情况详细记录在翻身卡上,并班班交接。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动作。由于股骨颈骨折无论牵引、手术,患肢都需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外固定,一般不主张患侧卧位。但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常由于害怕患肢疼痛,拒绝健侧卧位,所以翻身时常采取平卧位患侧卧位(侧卧30°,腰背部、双膝间垫软枕支撑)平卧位平卧位(患侧肩背部、腰部垫软枕支撑)平卧位如此循环。

避免半坐卧位,抬高床头一般不高于30°,以防产生剪切力和身体下滑产生摩擦力,损害皮肤。

2.4.2 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床中部垫一次性医用中单和柔软浴巾。病人大小便不慎污染床单元只需更换中单和浴巾,避免更换床褥和床单引起患者不适疼痛和减少护士工作量。

2.4.3 保持皮肤清洁和完整 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每日用温水擦浴两次,汗液和大小便污染皮肤时随时擦拭,腰背部、骶尾部适当拍以爽身粉。进行床上使用便器的指导。当大便失禁时,每次擦拭后涂鞣酸软膏,以防止肛周皮肤糜烂;小便失禁时,女患者用吸水性能良好的“尿不湿”,男患者用接尿器或质量好的保鲜袋以胶布固定在外生殖器上,也可同样使用“尿不湿”,有小便及时更换。

行骨牵引者,在牵引架与大腿根部处垫上棉垫或软毛巾,足根处同样垫上软毛巾,保护皮肤。

发现受压处皮肤发红及时以0.5%碘伏涂擦,每日三至五次。碘伏又名聚维酮碘,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是一种中效广谱的外用消毒剂,可对伤口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从而具有修复、收敛、消除肿胀的作用。对发红无硬结破损的皮肤我们使用碘伏后发现同样对皮肤起到保护作用,发红处皮肤逐渐变得干燥、坚韧,耐磨性增加。

2.4.4 预防、减压用具的使用,如气垫床、凉液垫等 传统用于预防压疮的橡胶气圈和烤灯现已不主张使用,因为橡胶气圈可产生热气,烤灯使局部皮温升高,而持续压力引起的组织缺血时温度增高会增加压疮易发性。对于不需要行骨牵引患者,卧气垫床可以减轻局部压力,减少压疮的发生。

2.5 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多饮水,多进食高蛋白、高钙质、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保持二便通畅。对有糖尿病等并合症患者,给予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3 结 果

本组病例仅一例合并白血病伴脾肿大恶液质者发生Ⅱ°难免压疮,经以上方法护理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碘伏涂擦一日三至五次1月后创面愈合。

4 护理体会

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5]。正确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并保证措施的落实,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支持与配合,可以有效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 李旭,杨家林.国内外护理新进展.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6.

[3] 黄淑芳,叶文秋,周书剑,等.流程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防治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A):23-25.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神经内科;卧床;压疮;预防护理

对于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来说,其自主活动能力受限制及感觉障碍,大多需要长期卧床治疗。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引发压疮。为了探究预防护理对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压疮的临床效果,特在我院选取近两年的36例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收集资料并加以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选取范围:选择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卧床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中,男患者10人,女患者8人,患者的年龄在50岁~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62±11.87)岁;试验组中,男患者9人,女患者9人,患者的年龄在49岁~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14±12.0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明显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于卧床的患者,勤翻身,每天勤擦洗,皮肤发红的组织,空隙处垫软海绵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给予患者足够热量[2]。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预防护理。具体护理方法为:(1)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压疮发生。(2)对患者悲观和紧张情绪进行疏导,防止不良情绪引起身体平衡失调,内环境紊乱,发生压疮。(3)加强家属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掌握预防压疮的基本措施,护士在工作中做到“六勤”,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神经内科卧床病人护理后压疮发生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局部组织完整性被破坏,受损区域有疼痛感等;压疮Ⅰ度:压疮初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皮肤颜色改变,出现局部性红斑;压疮Ⅱ度:局部静脉淤血,真表皮层损伤或坏死,出现粉红色的伤口创面,有完整的水疱;压疮Ⅲ度:疼痛感加重,水疱扩大破溃,全层组织缺失,有腐肉存在;压疮Ⅳ度:感染逐渐扩散,甚至深达骨面,常常有伤口潜行和隧道[3] ;不明确期:全层组织缺损伤口变色,伤口面有焦痂,看不清伤口底部。总发生率=(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Ⅰ+Ⅱ+Ⅲ+Ⅳ+不明确期)/N*100%,(N=27)。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c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常规护理后共发生压疮12例,压疮总发生率为66.67%;试验组预防护理后共发生压疮7例,压疮总发生率为38.89%,两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上有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问题也日益严峻,住院率也不断增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为长期卧床的患者,在治疗中常并发压疮等疾病。因此,能够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是当前临床护理中的的重点。

从本研究来看:对照组常规护理后压疮总发生率(66.67%)明显高于试验组预防护理压疮总发生率(38.89%),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上有意义。这提示了:预防护理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压疮的发生率。压疮虽然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会使患者皮肤胀痛溃烂和活动能力受限,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制定有效预防压疮护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认为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是非常有效的。针对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的压疮护理,笔者的心得为:(1)对于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患者,应早期使用水胶体敷料,自溶性清创,进行强烈破损伤口(2)Ⅰ~Ⅱ期压疮患者,选用透明帖或溃疡贴,促进渗透液吸收,保护皮肤表面[4]。(3)Ⅲ~Ⅳ压疮患者,禁止使用密闭性敷料使伤口闭合,促进细菌生长,应用外科清创或水胶体敷料盖伤口表面。(4)不可分期压疮患者,应尽快去除坏死组织和腐肉,选择合适清创术,减少感染 [5-6]。

综上所述,对于神经内科卧床病人,采取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并发压疮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学,龚敏. 预防截瘫患者发生压疮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36(10):784-785.

[2] 安立芝. 16例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4):128-129.

[3] 朱莉辉,周丽. 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J]. 求医问药,2011,9(10):28-29.

[4] 刘红,鲍霞,苏惠芳,等. 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新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3(7):77-78.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水袋;褥疮;实验研究;护理

【中图分类号】R86.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35-02

褥疮是皮肤组织长时间处于持续压迫状态形成的。其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是因神经营养功能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一种软组织坏死现象,是长期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折病人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时间过长不注意翻身和护理骨突部位很容易就发生褥疮,由此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护理长时间卧床休息且易发生褥疮的骨折病人成为我们护理中的重点。临床中预防褥疮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定期翻身,使用气垫床。但气垫床舒适度差,病人不愿意配合。自2010年我科开始使用水袋预防褥疮,舒适度高,灵活度大,取得了护理计划的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骨折需卧床休息的病人100例,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24例,女26,其中下肢骨折43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4例,平均年龄45岁,平均卧床时间14天;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其中下肢骨折40例,脊柱骨折5例,骨盆骨折5例,平均年龄43岁,平均卧床时间13天。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 方法

2.1 分组方法: 将100例卧床病人按住院先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气垫床组)50例,实验组(水袋组)50例,都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时间都为两周。

2.2 对照组病人给予气垫床预防褥疮,给以常规护理措施。

2.3 实验组病人给予水袋预防褥疮。

方法一:将一次性乳胶手套装水大约至2/3满就行,水一定不能太多,易被压爆。水也不能太少,起不到支撑的作用。在手套颈部打上死结,一定要系紧避免水外渗。方法二:市面上也能买到水袋,将准备好的水袋分别由两个或者三个一起用毛巾或者中单包裹严密,做成大小不等的水袋垫子,将其放在骨突两侧。同时为了满足病人的舒适度,可以将准备好的水袋加热到成人体舒适的水温,放在骨突部位两侧,同时也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天气情况和室内温度等来调整水袋的温度,如果水袋的温度太高很容易把病人烫伤,而太凉则起不到促进局部组织的血运循环的作用,并且还有可能将病人的褥疮加重的后果。

2.4 效果评价:按照褥疮评价标准进行观察两组病人褥疮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病人使用两种方法的舒适感体验,以0~10级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

2.5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以P

3 结果

4 讨论

4.1 骨科卧床病人褥疮发生的原因及机理:长期卧床患者体力极度虚弱、气血亏虚,又因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导致气血运行失畅,加之护理不当,致位于体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间的皮肤组织,甚至肌肉,因持续受压,局部缺氧,血管栓塞、组织坏死腐脱而形成的溃疡。骨折卧床病人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褥疮本身不是原发疾病,大多是原发疾病未经良好的护理而造成的损伤,加重病情,延缓病程,严重者可一起败血症。褥疮好发于受压且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以及皮肤皱褶处,同时与卧位有着密切关系。褥疮发生的原因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局部潮湿或者排泄物刺激、全身营养不良或者水肿、感觉与运动障碍或者受限制病情、医疗护理措施的使用不当和护理过程中的不正规操作和翻身过程中用力过大造成皮肤破溃等等有关。都是造成卧床的骨科病人发生褥疮的原因。

4.2 基础护理:随时保持患者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伤口渗液、渗血者应该及时跟换敷料。保持衣物干燥,保持气垫床气体的饱和,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应尽量使患者全身放松,减小心里压力,除患侧肢体制动外,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自动水平移动更换,增加肌力恢复,指导家属每隔1h~2h为病人做背部按摩30分钟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3 水袋及气垫床对预防褥疮的作用及护理: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水袋在预防骨科卧床病人发生褥疮的作用效果中与使用气垫床的效果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水袋预防褥疮仍应注意加强观察护理。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各种骨骼牵引、石膏托固定、夹板固定的病人只能处于平卧位,故骶尾部、足跟部、肩胛部等处,每两小时更换一次部位,将骨突出处悬空。在肢体与肢体之间的骨突也应高度重视,需要用水袋垫在其肢体的骨突部位两侧,以防褥疮的发生。大的水袋能代替软枕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观察受压部位的血运情况外,还应注意水袋的质量,随时注意水袋有无渗漏现象或者其他的问题,防止水袋内的水流出影响病人的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而气垫床对有些部位不能够提供更好的空隙空间,加上气垫床的材质是由防水性的材料制成,使用时特别是体虚或者肥胖患者长时间卧躺后容易出汗,由于气垫床的透气性较差而使汗液不能得到及时的排除,引起并发症的可能,同时也间接性的增加了护理时间和难度,使有的骨折病人的伤口、小关节或者石膏部位的皮肤组织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护理。在预防骨科卧床病人褥疮的作用中与使用水袋组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作用相似。但对照组病人对使用气垫床的舒适感体验与实验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小结

综合来讲褥疮的好发部位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营养不良、感觉与运动障碍、医源性有关。水袋灵活性大,自制水袋小巧,使用起来灵活性大,随着而变化,适用于各种骨折长时间卧床病人的不同部位,使组织皮肤能得到更好的空隙,促进组织血液循环加快、减少局部组织持续长期受压造成的缺血、缺氧、坏死现象,改善了骨科卧床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皮肤长时间的受压,消耗大量的营养而引起软组织皮肤坏死溃烂,大大改善了护理的工作量和护理质量,适合于各种长时间卧床的骨折病人,患者感到舒适,愿意接受,患者易于配合等优点,适合各层次医院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明贤, 刘从凤, 尚星敏, 等. 汶川地震伤员并发症的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J ] .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9, 32( 1) : 77 78

[2] 张长惠. 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褥疮[ J ]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6, 15( 5) : 202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7

关键词:鼻饲;吸入性肺炎;护理;老年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94-01

吸入性肺炎是吸入食物、胃内容物及其他液体、固体物质引起的肺化学性炎症。多见于老年人,可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老年吸入性肺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国外一些学者研究证实,老年人吞咽及咳嗽反射低下是造成误吸的主要因素,而误吸是老年肺炎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和伴有吞咽障碍者,为满足其营养需求,需给予鼻饲饮食,而卧床患者鼻饲饮食易出现食物反流、胃潴留、呛咳等危险因素,严重者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甚至窒息,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在住院的老年肺炎病人中占15%~23%,常发生在睡眠中。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室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34例老年长期卧床鼻饲饮食的患者采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改变鼻饲、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如抬高床头、减少鼻饲量及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食物反流率,有效预防或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住院需长期鼻饲的卧床老年患者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70-86岁,平均78岁。患老年痴呆15例,食管癌12例,脑梗死7例。鼻饲时间>1年的20例,

1.2护理方法

1.2.1胃管插入深度:目前应用的一次性硅胶胃管,第3个侧孔位置距离胃管顶端较长,若采用教科书规定的常规置管深度,即从耳垂鼻尖剑突的距离[1],此孔位于贲门以上食管内,当注入流食时,鼻饲液反流于咽喉部引起食物反流发生呛咳,从而增加了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了预防食物反流,置管时应增加胃管插入长度,在常规长度基础上增加7~10 cm,使最末侧孔进入胃内,即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则注入的食物不易反流。

1.2.2:应采取合适的,卧床患者如病情允许,可在鼻饲时及鼻饲后2 h内抬高床头30°~45°,再恢复原,以利于食物消化,防止食物逆流发生误吸。

1.2.3鼻饲时间和量:为了减少胃潴留的发生,鼻饲量应少量多餐,鼻饲时间40~60 min,每次200~300 ml。如果是秋冬季天气冷,每次加热营养液50ml或100ml看情况而定,温度保持在40℃,鼻饲时、餐后保持半卧位时间由30 min增至60 min。现在大多数采用的是微泵泵流质,我科室采用的是袋装输液器,剪掉过滤器后连到胃管上调节好滴数后进行鼻饲。

1.2.4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要针对老年人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和阅历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还应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在放置鼻胃管之前先讲解放置的目的、方法、时间,在放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症状及后果、放置鼻胃管后的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对鼻胃管置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减少紧张、恐惧和不安,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合作意识。

2讨论

老年人由于疾病和生理的原因引起吸入性肺炎较为常见,我们采用鼻饲的方法对老年长期卧床鼻饲的患者采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改变鼻饲、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如抬高床头、减少鼻饲量及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来有效预防或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又能保证其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袁亚军.老年人吸入性肺炎诊治体会(附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6):478

[2]张立红.管饲误吸.中华护理,2001,7月36期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8

关键词:脊髓损伤;压疮;预防护理Abstract: Pressure sore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ath. Pressure sores is the body of local organizations in the case of prolonged pressure, blood circulation disorder, tissue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resulting in loss of normal function of the skin caused by tissue damage and necrosis. Therefore, nurses and the accompanying increase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of pressure ulcers after taking the right car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linical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early on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and care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to improve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e is important.

Key words: Spinal cord injury; pressure sores; preventive care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20-02

随着现代交通意外事故的增多,我院骨科病员也在相发生一些变化,脊髓损伤患者呈增长趋势,而脊髓损伤后护理不当的话压疮会成为其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是脊髓损伤患者致死重要因素之一。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在长期受压情况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及陪护对脊髓损伤患者压疮的预防发生及发生后采取正确护理尤为重要。临床实践证明对压疮早期预防和护理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早期预防及护理对策可以降低脊髓损伤病人的压疮发生率,提高已发生压疮的治愈率。我院从2008年-2010年收治的42例脊髓损伤患者,现将有关预防及护理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用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脊髓损伤术后32例病人,男20例,女12例;年龄32岁~79岁;伤后立即入院的28例,伤后3d~10d后人院的有4例,这4例病人中均有1处以上的压疮。及时入院的病人除1例老年体弱患者压疮在入院后2周后出现Ⅱ期压疮外,2例出现I期压疮,其他入院者无压疮发生。带压疮人院的4例中,1例因经济原因在压疮好转后出院,1例出现难治性压疮外,其他2例均治愈。

2方法

2.1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

2.1.1压力因素:垂直压力脊髓损伤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常常造成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1]。磨擦力:患者在床上被动改换时或者硬拉硬拽后皮肤擦伤。剪切力:是由磨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如病人平卧抬高床头时,身体下滑与床铺之间产生摩擦力,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而导致剪切力的产生,可以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2]。

2.1.2营养障碍: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蛋白质合成减少、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常见于老年体弱患者。

2.1.3潮湿: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引流液等物质刺激而变得潮湿,出现酸碱度改变,致使表皮角质层的保护能力下降,皮肤组织破溃,容易继发压疮及感染。

2.1.4年龄及其他因素:一般老年在70岁以上更加容易发生。其他例如社会心理因素也影响压疮的发生,因缺乏自我护理意识而易发生。对患者护理、指导不充分也是压疮的易发因素。

2.2了解压疮易患部位:由于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处于仰卧位因此压疮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等部位。

3早期预防措施及临床护理

3.1加强基础护理:例如加强卫生护理,保持床整、清洁、干燥,做到勤擦洗、勤更换、勤翻身、勤按摩、勤检查。夏季,应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避免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对评估后的高危人群、好发部位,要重点观察、重点监督。严格交接班,对高龄、瘦弱、营养不良、肥胖、术后使用镇痛泵者及合并糖尿病等患者,应重点观察与监督。

3.2解除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常更换卧位,建立床头翻身卡,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30分钟翻身一次。在各种卧位时采用软枕、气垫,垫圈充气应1/2~2/3满,不可充气太过,对特殊病患还可采用翻身床、气垫床、水床等。一般俯卧位较少形成易患部位局部高压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帮助使用;不同病患采制定性化防止压疮措施,对于上肢健全者卧床患者,可以双手拉住床的拉手,使身体部分抬离床面同样能避免局部长期受压而起到防压疮作用。平卧时,可以在膝关节下垫上枕头,让足底平踩在床上,这样不但能使下肢处于功能位置,还能避免足跟发生压疮。

3.3避免磨擦力和剪切力:翻身时不可拖拉,应根据病情、病因采用不同的,尽量使患者处于舒服位置,可在肢体下面放海绵垫,将骨突部位的海绵垫适当掏空,以减轻摩擦防止发生褥疮。平卧位时可以抬高床头,但由于抬高床头可导致身体下滑与床铺之间产生摩擦力,所以抬高床头一般不应高于30°[3],协助翻身,更衣,换床单时,一定要抬起病人身体,避免拖拉等动作。使用便盆时,应协助病人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以软纸或布垫,防止擦伤皮肤。

3.4保护病人皮肤:床铺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根据需要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对易出汗部位可用爽身粉,大水便失禁者应及时擦洗和更换。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或料布上。我科一般是对脊髓损伤患者,每日进行全范围适宜进行关节运动,维持关节活动性和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发生。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他们卧床时间长,因此导致背部长期受压,对背部的按摩能够促进背部受压皮肤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与修复能力而起到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3.5增强病人营养:营养不良既是导致褥疮的内因之一,又可影响褥疮的愈合[4]。而良好的膳食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的愈合。

3.6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护理技能:应当充分认识早期预防压疮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获得防治压疮的知识,例如订阅各种护理杂志,进修学习等,使知识及时得到更新和补充,尽快掌握合理有效的护理手段。并且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与老年人及危重病人的沟通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还应对其家属、陪护进行心理指导及卫生常识宣教,使他们更能关爱、理解支持患者,能积极配合协作做好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从而避免或减少压疮的发生。对易发生压疮的病患实行个体化监控,同时实施难免性压疮的申报制度[5],认真落实护理措施,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4结果

经过综合评估及细心护理,及时入院的病人除1例老年体弱患者压疮在入院后2周后出现Ⅱ期压疮外,2例出现I期压疮,其他入院者无压疮发生,但是经过用红外线照射至创面干燥、结合高压氧治疗,及用湿润美宝烧伤膏换药,及加强翻身次数外,压疮没有继进展。除带疮入院1例出现难治性压疮外,通过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加强护理及营养和加强局部换药后,除了因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住院治疗而好转出院外,其余病人经过10d~32d积极处理后,均能治愈。

5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大部分长期卧床不可避免,但是病人有无压疮的发生,首先全体护理人员认识到压疮发生的因素及易患部位是基础,只有先掌握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并且能够在在临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才能有能力去细心观察到危险因素从而才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到位。另外对陪护人员在思想上做好工作和让陪护学习相关知识,让陪护能和护理人员一起做好病人住院期间各个环节的护理,可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压疮的预防是护理中的难点,压疮不仅给患者增加的痛苦,而且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对压疮易患因素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制定饮食计划,作好健康宣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落实即可避免压疮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疗效。因此要求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对已发生压疮的,应局部治疗为主,辅以全身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护理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健康宣教,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要勤翻身,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增进营养的摄入,增加抵抗力。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使压疮护理更科学、更人性化。

参考文献

[1]褚福琴. 骨科卧床病人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2):59-60

[2]何华英,杜峻,王素芳,等.压疮危险因素预测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03-805

[3]李晓蓉.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4-15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9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科;颈性眩晕;效果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是因脑部供血不足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表现。徐光明[1]等认为发病诱因有颈部外伤,发育和退化性变,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增生等。常在睡高枕、落枕及迅速转头时突然发病。颈性眩晕在骨科卧床患者发生率高[2]。加强对卧床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卧位,是减少颈性眩晕发生的根本。我科自2012年开始,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对骨科卧床患者进行干预,通过分析干预前后颈性眩晕发生的改变,以探讨如何完善骨科患者健康教育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增加资料的可比性,我们所取病例均为腰椎间盘突出(LDH)手术患者,卧床时间在7~15 d,以用单双号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取60例作为对象,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相似,均为颈部外伤史。患者颈性眩晕临床表现符合葛根厚[3]提出的诊断标准。初步统计两组患者在症状、年龄、病史等方面的差异性,保证研究所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根据入院评估结果,制定健康教育目标是:明确颈性眩晕的表现,不睡高枕,正确卧位和翻身,颈椎锻炼5 min/d。观察时间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此期间,对干预组实施的干预措施为。

1.2.1详细的人院评估 患者人院24 h内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着重了解患者的睡眠习惯、有无颈部疾病、工作压力及家庭和社会环境,为以后的健康教育提供线索和教育重点。护理干预必须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专业才能发挥出干预的最佳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次对两组患者进行初期评估,主要是为了弄清患者的实际病况,进而提高后续护理的有效性。

1.2.2循环式健康教育 患者人院后第1~2 d制定患者健康教育实施计划和评估表,要求患者掌握颈性眩晕的疾病知识,即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症状、颈部功能锻炼方法。责任护士与患者面对面进行治疗流、讲解,并及时评估检查患者掌握程度和执行情况。每日早晚进注意观察患者睡眠习惯,说服患者放弃高枕;对被动卧位的患者注意翻身的速度不宜过快;颈椎功能锻炼的方法掌握及有效性。对未撑握患者进行重复教育。

1.2.3个体教育 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并落实。健康教育是为了指导患者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护理方案,通过自主调理或护理方式改变病情,这种方式对颈性眩晕有着多方面的治疗作用。近年来,临床对于个体教育研究工作深入开展,专家们也一致认为个体教育是促进患者病况恢复的有效方式,帮助患者解决自身病情恢复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本次采用个体教育的护理模式,也着实对患者的病情起到了推动作用。

1.2.4对照组患者不做系统干预,如询问时详细解答。本次对照组依旧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护理看护,并未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保证对干预组结果的可比性,正确地反映两种护理方式的可行性。

1.3观察指标和质量控制措施 ①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的知识掌握、发生率改变。②调查和干预工作由主管责任护士进行,并尽量保持稳定,变动较小。③干预中及时评估,改进干预措施。

2结果

经过2012年4月~2013年4月对120例患者的干预,发生颈性眩晕共27例,干预组9例,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对知识都有提高,但干预组提高得更多,干预组在知识总体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眩晕是指患者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升降和倾斜的运动幻觉。颈性眩晕指由于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常有以下特征: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部分患者颈扭转试验阳性;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框反屈、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颈部外伤史;排除了其他原因。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通过la的研究表明,干预组患者颈性眩晕知识较对照组提高,发生率下降说明对骨科卧床患者进行健康干预是对其行为干预的一种重要手段。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在进行教育时应注意:①症状护理渗透在专科疾病宣教中进行,根据患者的情况予不同侧重点的教育内容,责任护士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机会,进行面对面的恳谈,这种经常性的教育方法是主要途径。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形成医疗意向才能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护士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增加患者对防治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③从患者文化层次不同出发,定期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每次内容以一种症状或疾病为主,内容尽量做到简单扼要,通俗易懂,标题显目。

笔者认为,骨科卧床患者颈性眩晕还需注重饮食起居方面的护理措施,这是提高临床病况控制效果的最佳方式,借助这类护理也为临床医治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首先,饮食调理方面。饮食宜清淡,低脂,低盐饮食,防止暴食暴饮,忌过食肥甘,提倡戒烟、戒酒。肝阳风动而至眩晕者,饮食宜清淡,宜食海带、山楂、萝卜、芹菜、豆类、鱼类、瓜果蔬菜等。气血亏虚而眩晕者应以饮食进补,以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佳,如蛋类、奶类、鱼类、瘦肉、猪血、红枣、桂圆、黑芝麻等。亦可配合食疗粥,如黄芪粥、党参粥、薏米粥、莲子红枣粥等。其次,生活环境方面,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减少人员走动,轻声谈话。保持空气新鲜无异味。在得到患者同意后,可根据患者爱好播放轻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向患者讲解心烦易怒是因病而致,经过治疗调整能逐渐好转,不必产生心理负担;讲解经常发怒等情绪波动会加重病情,影响健康,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整缓解不良心情,以保持心情舒畅。劝说患者周围的人们要宽容和谅解患者,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慰与劝解。与患者沟通注意使用礼貌语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保护,避免不良情志刺激。注意以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使患者得到精神安慰,避免语言、形体语言、环境等因素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刺激。

现在护理教育越趋专科化,就如何完善专科健康教育内容,帮助患者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卫生知识,从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是临床健康教育的任务。本次通过对骨科卧床患者进行干预,有效的降低颈性眩晕率的发生,提高症状知识的认知率,但要如终做好这一工作仍需我们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徐光明,等.不同疗法组合治疗颈性眩晕[J].颈腰痛杂志,2001,22(3):49-51.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10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O5~2006-02住院的病人共180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经腹手术,,其中子宫全切除术为5O例,卵巢囊肿切除术为20例,子宫次切除术11O例,年龄16~68(34士2.4)岁,随机分为实验组9O例,对照组9O例,两组年龄、症状及病程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向病人及家属宣教术后注意事项,讲解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优点,实验组由责任护士在旁进行上下床指导护理,方法是:①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早期活动目的,不要因为疼痛惧怕离床。活动不会将缝合的伤口撕开,却能促进肠功能恢复早日排气。使病人消除顾虑,配合早期离床活动。②根据术后麻醉方式不同,选择患者术后平卧6~24h后取半卧位,先将床头抬高3O°,病人无头晕症状后床头依次抬高至6O°。③病人取侧卧位,将身体重心放于无输液侧的肢体上,防止因起床重力作用引起静脉回血,影响输液速度,屈膝移向床边,双腿下垂坐于床边15~20min,同时作深呼吸运动,以减轻紧张心理。④病人无头晕、恶心、出冷汗等虚脱症状后方可离床活动,双手按于腹部伤口位置,身体前屈后逐渐伸直,活动范围由床周边缘逐渐扩大,活动时间长短要根据病人体质增减。⑤活动结束后上床指导:首先将病人床头抬高6O°,靠床头坐于床边,将身体重心放于无输液侧的肢体上,侧卧于床边,将下垂的外侧下肢屈曲状抬于床上,逐渐下降床头,高度至45°,随着下降的幅度,逐渐内侧下肢屈曲状抬于床上身体侧卧于床边,平稳后病人可床上自主体位。

    2结果

    妇科腹部术后病人由于平卧时间较长,肠蠕动功能障碍,引起腹胀、腰酸背痛等不舒适感,延长进食时间,不利于术后康复。临床上采用早期更换自由体位、早期离床活动的特殊护理方法。

    结果表明:两组资料未通过特殊护理方法指导前,据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不适率37.8%,对照组为88.9%.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

    3讨论

    妇科腹部手术是妇科疾病常用的手段之一,早期离床活动对术后病人的康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妇科病人的特殊性,均为女性,心理比较脆弱,这就更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和术后的宣教指导工作,才能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所以术后病人的护理问题是临床工作的首优问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何指导术后病人早期离床活动、有效正确地上下床方法,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通过临床护理工作发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病人的心理状况、切口痛可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也直接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和伤口愈合;术后病人腰酸背痛,早期协助改变多种卧位方式,可以避免肢体牵拉、伸长,缓解上述症状。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早期离床活动用于预防术后腰酸背痛、腹胀、切口痛、虚脱效果明显,实验组因术后离床引起的切口痛、虚脱无一例发生,同时心理护理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保证。综上所述,采用早期离床活动对术后康复效果显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9.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11

【关键词】舒适护理;充血性心力衰竭;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6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水平的迅速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多发并发症的疾病,常见诱因: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遗传病史等,如患者发病时诊治不及时,由于多年积累,逐步进展而成的,而老年心血管的住院患者多有病程时间长,症状不明显,身体素质弱,因此会加重疾病的症状。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加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过程。在临床中“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开展以来,舒适护理模式随之提出,不仅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而且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1]。笔者现将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109例,女性患者91例,年龄在45-88岁,平均年龄在(65.29±2.08)岁,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疾病程度、文化程度以及一般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遵医嘱正确用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舒适护理干预如下。

1.3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

2结果(见表1)

3讨论

3.1环境舒适保持病房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每日室内消毒通风30分钟。日间光线充足,夜间休息时尽量采用地灯以利于患者入睡,我科室采用温雅浅色系的窗帘、床单、被套及枕套,给患者以温馨的感觉。消除了以往医院给人的严肃紧张感。病房环境保持整洁定时更换床单被套,如有污渍及时给予更换,病房垃圾及时清空。

3.2口腔舒适护理长期卧床的患者会引起口腔内出现炎症、溃疡、糜烂而引起味觉改变,甚至造成咽部或呼吸道炎症,因此保持口腔清洁与患者是否舒适有密切相关。对于昏迷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是特别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金属钳碰及牙龈,损伤牙龈,防止棉球过湿或者棉球遗落在口中;昏迷的患者严禁漱口可以选着正确的口腔护理溶液。

3.3饮食舒适护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注意平素饮食的调节,饮食的原则要以低盐、低胆固醇、低脂、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有水肿的患者注意限制食用钠盐,控制患者的总热量,对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患者要给予流食一日,次日给予普通饮食。老年人多数牙齿脱落或残缺不全,所以饮食习惯较为特殊,易食软的食物,并少量多餐,保证每餐的色香味俱全。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嘱患者大便干燥时误屏气用力,避免加重病情。

3.4皮肤的舒适护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部分患者身体极度的消瘦皮肤角质层较薄,再加上长期卧床的或者因为疾病原因采取某种被动,常伴有大小便失禁、水肿加上机体缺乏营养所以较容易发生压疮。因此在准确评估患者之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使用气垫床,使用水床或者使用压疮贴,保持床铺干燥整洁舒适,并定时翻身,按摩身体受压处的皮肤;增加营养,减轻水肿,擦浴时动作轻柔,保持皮肤的完整性,避免压疮发生。

3.5排泄的舒适护理患者大多数会出现腹泻后大小便失禁的症状,因此要保持清洁和会皮肤完整;每次排便后应及时轻柔擦洗,肛周红肿的患者可以涂抹凡士林油,尿失禁的患者给予导尿,可以保持会干燥清洁。长期卧床或大量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常会发生便秘或者腹胀[2]。可以运用热敷、应用缓泻剂、栓剂、灌肠等方法帮助患者排便,以缓解患者排便的痛苦,从而在缓解便秘症状。

3.6常见护理并发症内科的患者患病后相对卧床时间较长,患者的抵抗力降低,因此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由于危重患者长期卧床行疾病,护理人员可以给予肢体按摩,协助翻身扣背按摩身体受压部位的皮肤;在患者的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地进行锻炼,通过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

有此组证明,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1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86-01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适时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 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易发生的高危人群。我科2008年 5月~2009年 5月共收治卧床病人 50例, 经过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措施, 无 1例病人发生压疮。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50例,男 36例,女14例。年龄 35~79岁。其中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 2例,腰椎骨折 9例,骨盆骨折 15例,股骨颈骨折 24例。病人入院时皮肤完好,住院期间均未因长期卧床护理不当而发生压疮。

2 评估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2.1力学因素 压疮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压力、摩擦力、剪切力,而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1]。正常毛细血管内压 2~4 kPa,当外部施加的压强超过4 kPa时,就会影响局部组织的微循环[2]。有研究表明[3],当骶尾部受压8~9.33kPa,肩部受压4~6 kPa,坐骨粗隆受压11.3~15 kPa,皮肤持续受压 2 h即可发生压疮。摩擦力、剪切力可促进或加重压疮形成。

2.2 皮肤潮湿 长期卧床老年病人,大小便失禁及出汗引起的潮湿刺激,导致皮肤浸渍松软, 易产生压疮。

2.3血液循环障碍及全身、局部营养不良 长期卧床致各脏器功能包括心脏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末梢循环差,皮肤受压后易发生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致局部组织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使皮下脂肪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免疫功能降低。蛋白质、维生素、热量的摄入不足,将致使皮肤抵抗力及抗压能力降低,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2.4 心理因素 长期卧床病人经受疾病折磨,常有悲观情绪,表现为精神萎靡,不配合治疗和护理,这也是易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之一。

3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3.1 重视管理 护士充分认识压疮对病人身心的影响,是预防压疮的基础。应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护士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及工作技能[4]。坚持预防为主,病人入院后即进行评估,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压疮护理,既可提高护理质量,又可使医疗护理资源得以合理使用。将因病情需要严格限制翻身的病人作为难免压疮的重点监测对象, 有重点的制定皮肤护理计划,并作为护理病历一部分[5],实行三级监控,在病人或家属积极参与下,由责任护士、病区护士长、护理部三级执行和监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可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2 压疮的预防 主要在于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注意局部护理和病人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避免局部受压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对病情允许能自行翻身的病人,鼓励和协助病人经常更换卧位,根据病情和皮肤受压情况应至少每 2 h协助病人翻身 1次;对不能自行移动的病人,将病人置于倾斜 30°并用枕头支撑的,使病人始终避开自身骨隆突部位的压力,病人平卧时床头抬高不超过 30°[6]。在搬动时注意身体各部位的位置,避免拖、拉、扯、拽病人。长久坐姿的病人一般每 15min做 1次重量转移或抬臀减压的动作。对于自己不能独立完成者,则需要护理人员每 1 h帮助进行重量转移或抬臀减压动作。

3.3 建立压疮监控记录 在床头建立翻身表,表中记录翻身时间、等,翻身时间要严格按时间表进行,不得随意更改,翻身前后要对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认真检查并记录结果。对可能发生压疮病人,要及时应用气垫床,每班查看 1次皮肤,并严格交接班,交接时由交班者搬动病人,接班者查看皮肤情况。对解除压力 30~40 min皮肤持续发红的病人,可用盐酸山莨菪碱稀释溶液涂抹受压处皮肤,并置气圈垫、海绵垫或软垫于受压部位,避免皮肤继续受压。用垫枕置于病人枕部、肩胛部或骶尾部等皮肤受压处,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压疮的形成。本组病人有 4例皮肤发红, 积极采取上述措施后, 2 d内皮肤均恢复正常。

3.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清洁病人皮肤,水温勿过热,勿过分摩擦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可用痱子粉吸潮并减少摩擦。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会和肛周皮肤;如伤口有渗出液和汗液,要及时更换敷料和揩干,保持皮肤干爽。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如有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保持卧床病人衣物清洁、柔软、平整、干燥,皮肤完整、清洁、干燥。

3.5 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也是压疮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和皮肤抗压、抗磨擦能力均下降。根据病情给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必要时按医嘱静脉给予白蛋白或输新鲜血,以改善全身营养, 可降低压疮发生率, 一旦发生,也可促进压疮早日愈合。

3.6 心理支持 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耐心的解释工作,是病人及家属愿意接受和配合护理的前提,多与病人沟通,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 预防的方法以及压疮的风险,才能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达到预防或减少压疮发生的目的,同时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4 小结

长期卧床的病人有无压疮的发生,全体护理人员重视是基础,掌握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关键,做好病人住院期间各个环节的护理,可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 泠.压疮的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 6 (1):62 -64 .

[2] 申罗英,叶 芳.褥疮的防治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14(13):1782-1783.

[3] 林丽娥.褥疮护理的进展[J].华夏医学,1998,11(4): 517.

[4] 陆文芳.循证护理在老年科预防褥疮中初步应用[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