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

时间:2023-08-01 17:40:01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范文1

简答题,顾名思义,答案要简明扼要,问什么答什么,不必作过多的扩展。下面我就几种常见的题型的答题技巧发表我的一管之见,以抛砖引玉。

一、为何类简答题

做这种题型要注意回答两个方面:一是原因,二是意义。回答原因可从可能性、必要性、必然性、危害性等角度思考;回答意义要注意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直接到间接、由眼前到长远、由微观到宏观、由经济到政治、由文化到哲学等角度来综合作答。

如: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社会地位,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按劳分配的基础知识,通过此题让学生知道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性及其确立的原因。

答案: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第一,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必然性)

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

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现实性)

第四,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必要性)

第五,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意义)

二、辨析类简答题

辨析类简答题中材料所包含的观点错对混杂,尽管是简答题,却带有明显的辨析色彩,主要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答题技巧:第一,明确答题角度。了解材料到底包含几层意思,并且要明确每一层意思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

第二,回归教材,确定答案所需要涉及的知识点。认真审读题中的观点和设问,从中找出其理论依据,即课本中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结合设问组织答案。以课本理论为依据,对每一层意思一一进行分析,对的讲理由,错的讲原因,分析要事理交融,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三、归纳类简答题

这种题型一般是通过具体的、个别的现象、数据、问题创设情景材料,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同方面的,也可以是不同方面的。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归纳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力。

答题技巧:第一,此题型由材料到观点,即从题目提供的材料中归纳出相应的观点。一般是我们学过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生活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相关原理、观点的熟练掌握是做好这种题型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通过审题把握材料的层次,在此基础上,通过每层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确定答题方向。

第三,对材料的归纳要注意材料的具体内容与观点的一致性。在表述观点时注意与材料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国有资产规模扩大,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去年全国国有企业分布在基础行业的资产达到11.4万亿,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53.3%,该比重比2006年的33.6%增加了近20个百分点;分布在煤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邮电、通信等五大行业的资产为7.1万亿元,占全部资产总额的33.3%,比2006年27.3%提高了6个百分点。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什么经济现象?

解析:解答本题要遵循以下顺序,首先,审设问,明确要求。本题是要求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其次,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国有资产规模扩大,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体现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再次,回扣课本,联系基础知识组织答案,需要运用课本中关于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来作答。最后,要做到规范化答题,即“答案要点化,要点层次化,层次段落化,段落序号化,规范日常化,语言科学化,书写认真化”。

答案:第一,材料反映了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材料中基础行业的国有资产在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充分说明了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四、启示类简答题

这种题型首先要考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一点,再根据材料回扣原理,看材料体现了哪个原理结论或知识点,答题时可从坚持什么(正确的)、反对什么(错误的)、避免什么(失误的)、注意什么(经验教训)、做些什么(国家、集体、个人或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学校、社会家庭)等角度考虑,这种题型比前面几种要深刻一些,透彻一些,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否则就不是启发。

例如:小王是某校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几位老爷爷在刺骨的寒风中下棋。他想,要是老人们有一个安定的交流、娱乐场所就好了。于是,他给居委会主任写了一份“关于建立老年人活动站的建议书”。居委会对此非常重视,经过多方努力,社区的老年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老年之家”。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分析:紧扣原理“民主管理”,结合材料。

答案:第一,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小王的做法,正是积极尝试民主管理的做法。

第二,通过参与民主管理,我们可以学习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第三,青年学生即将步入成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特别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我们能获得很多机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大胆尝试民主管理的活动。

当然,简答题还有很多题型,但不管哪种题型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命题材料,明确命题主旨。即“材料引路联实际,分析说明考能力”,其最大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第二,明确答题范围,折射教材内容。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范文2

一、中国梦

材料一党的十以来,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生动形象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中国梦已经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03日06版)

材料二外交部部长曾指出,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知识点分析:(1)上述材料涉及《文化生活》中的知识要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内容和意义。

(2)上述材料涉及《政治生活》中的知识要点: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上述材料涉及《经济生活》中的知识要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还可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群众史观分析上述材料中的观点。

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材料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在贸易领域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监管服务新模式,有望成为贸易和购物零关税的自由港。

知识点分析:(1)上述材料涉及《经济生活》中的知识要点: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另外,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上述材料涉及《政治生活》中的知识要点: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基本原则―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这说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上述材料涉及《生活与哲学》中的知识要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先行先试,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

三、党的群众路线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材料二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唯物史观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才能更加自觉坚定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知识点分析:上述材料涉及《生活与哲学》中的知识要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材料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加强版权保护。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改革评奖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范文3

关键词:总复习; 吃透教材; 背诵; 归纳

根据文山州近两年的《中考政治质量分析报告》和初中新教材的内容特点。可以看出中考政治突出特点是重基础,突主干,“时政搭台、观点唱戏。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没有吃透课本,基础不坚固是当前中考政治复习应该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解题能力。近几年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归纳学校能力打好坚固的基础。在此我认为以下一些教学方法可以采纳:

一、指导学生吃透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没有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掌握,不对教材做透彻的理解,是无法应对好中考的。近几年政治中考体现课改方向,命题趋势的“开放性”试题,答案也都源于教材的知识点,通过课外“热点”问题考对课本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的能力。开放性试题丝毫没有消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更注重对课本概念、原理观点的理解,掌握情况的考察。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以教材为本,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把握各个知识点,并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体系,答题才能准确无误。

二、指导学生背诵关键内容

要掌握好一门知识技能离不开记忆。同样,要学好政治,首先要记得教材的重要内容和理论。《考试说明》对识记、理解、活动三个层次的能力评价要求作了阐释。三个能力层次是由低到高的,前一层次要求是后一层次要求的基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不能忽视识记能力的要求,认为“开卷”考试,识记不再重要。更不能忽略活动能力的要求,认为它是虚的,不好做到。识记能力是达到后两个能力的基础和起点。活动能力层次的要求与“开卷”考试的整体要求相统一,代表了考试发展的方向。因此,指导好学生学会背诵是关键。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

1.关键词语记忆法

关键记住“威胁、危害、制约”。

2.对比记忆法:相关、易混的知识放在一起对比

如法律的本质和我过法律的本质;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改革的实质和国际竞争的实质。

3.归纳法

如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对外开放、依法制国。重大战略有: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西部大开发战略。

4.图表法

导致挫折的原因、一般违法与犯罪、权利和义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等,都可以用图表记忆。

三、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其学会考试。

近几年中政治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其解题技巧至关重要。正确的解题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更得心应手。在这一过程中,我十分重视方法指导,并尝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方法后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针对考试的题型,我逐一帮助学生归纳解决方法。选择题我则要求学生注重两点:1、先判断答题本身表达是否正确。如遇到“我国在四九年就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等此类的表述,马上进行否定。2、如果答题本身表达正确,还要看答案本身是否与材料有联系。要求学生必须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选项才能选择。简答题要注意三点:1、要认真审题,看有没有“结合材料”、“分别说明”等字眼。2、要浅层次多角度思考3、要注意格式。原则上要求一个观点一个自然段,一个问题一个自然段。又如开放性试题要做到“读、找、联、结”四字解题法――“读”即认真读题,在读中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的内容,以及所提出的问题;“找”即在读的基础上找出题中的关键词;“联”即在找的基础上将题中关键词与课本知识及自身的实践经验等进行联系,寻找相关的知识点;“结”即在前面分析,联系所得到的知识点和认识进行总结,组织好答案。

四、指导学生根据当前“热点实事”,训练答题技巧。

分析近几年文山州的中考试卷和对知识的理解,我发现近几年的试题大都以重大时政、社会热点和最新材料为背景,从不同角度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对国内外重大时事有较高的敏感度,并具备教科书,学生实际与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的能力。复习实践中,我首先是选好热点时事。虽然每年的时事热点都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中,我通常从“两会”、“环保”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和在本地、国家影响较大的民生问题这几个方面选材,而且我也会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时事热点。其次我会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运用所学的观点对材料进行分析。这一步我尝试运用两种方法:1、老师在课堂上列举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材料中所体现的课文观点,通过老师启发学生个别回答,全班同学评价,归纳等模式完成。师生的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2、让学生通过《中学生时事报》等途径尝试找材料,同时尝试让学生对自己所找的材料进行设问并做出回答。在复习时,用教材知识去分析、解读时政热点,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在学习时政热点时,要分析其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将时政热点落实到教材中。专题性复习既能系统归纳教材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生熟悉了时事材料,能提高时事选择的得分率;通过设问学生初步体验到出题者的思路;通过回答,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熟悉,更牢固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又能体现新教改的学生主体学习精神。同时也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指导学生做好中考政治复习过程中,打好基础知识,掌握教材内容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归纳总结能力等是重中之重。每位教师都要根据《中考政治指导说明》和《新课程标准》,灵活应用教法,有效指导学生复习。

参考文献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范文4

关键词:外墙涂料 起皮 剥落 防治

中图分类号:TU7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1

外墙涂料由于它施工简便、色彩丰富、施工效率高、造价较低且维修更新方便等特点,彩色涂料作为外墙饰面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但如果对其使用涂料性能不甚了解操作不当,会出现色差明显,发生退色,或者基层处理不好,还会引起涂层起鼓、剥落,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还可能由于外墙渗漏水引起一系列的质量问题。现就上述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原因及预防谈几点看法。

1 外墙涂料饰面质量问题的形成主要有材料、施工、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选用的原材料不当

保温层所使用的板块材料密度过低易变形,或因保温板生产后养护时间过短,上墙后继续收缩,在板缝处对粘附在保温板上的防护层产生应力而造成面层开裂,还有保温板施工后长时间未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造成保温板表面粉化,导致抹面砂浆粘结不牢,引起剥落。使用强度低的玻纤网格布,耐碱强力保留率低起不到长期有效分散应力的作用,引起防护层裂缝。没有使用与涂料相配套的腻子,使用质量差的腻子粘结强度低,没有足够的强度和附着力,而面层刚性太强,无法满足面层材料在温差交换过程中拉伸所引起的应力。未使用防水腻子,当受到水的侵浸后起泡开裂。社会上的涂料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涂膜透气防水性差,当墙内存在水气或雨水进入后湿气无法释放出来,随着墙体湿气压力的增加,特别是在阳光照射下,涂料容易起泡,最终导致起皮和脱落。

1.2 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

保温板面平整度差使建筑抗裂砂浆厚薄不均,产生不均匀收缩,造成不规则开裂,降低了粘结强度;表面浮灰、泥土、脱膜剂、油污等附着物未清除,造成面层与基层粘附不好;玻纤网布施工时搭接长度不够、铺设位置不对,起不到抗裂作用,抹面砂浆层易产生裂缝。腻子一次批涂过厚,在高温下施工面层保水性能不足,面层失水过快引起开裂。基层含水率过高,在腻子层尚未干燥或刚淋过雨的情况下,直接在上面进行中涂或面涂施工,造成面层涂料气鼓。涂膜施工一次涂装过厚或二次间隔时间过短,在干燥过程中表面已经干燥而内部的溶剂没干燥还在挥发,由于表面透气性大大下降,因此会出现鼓泡,然后鼓泡破裂成剥落。

1.3 施工环境的影响

各种涂料均需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形成连续膜,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涂料的干燥、成膜,如果施工时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降低涂料的技术指标,会造成涂料的成膜不良,以至于无法做到表面均匀从而产生涂膜龟裂,粉化,遇水脱落,严重影响建筑物外观和饰面的寿命。

2 针对外墙涂饰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可在材料选择、基层处理、施工控制等诸多方面进行控制

2.1 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把关

涂料质量是决定饰面好坏的关键,在外墙涂饰材料的选用上应注重考虑涂料在各方面的枝术指标,优选弹性、抗裂、防水、透气性好的材料。从基材到面涂层都要搭配得当,选择透气性好又有防水功能的底漆封底。使用由涂料生产厂家提供的配套专用腻子,或使用聚合物改性水泥腻子,切不可混用普通低强度的内墙腻子。所有材料进场均须验收,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并应有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产品合格证书,性能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有关要求,并按有关规定抽检复验合格;建立材料进场验收制,切实把好材料质量关。

2.2 基层处理

抓好基层的施工质量关键在于基层的强度,平整度,清洁度。抹灰基层应经过足够的养护期,一般常温下应保证2周的养护时间,基层应干燥,含水率应小于8%。基层坚实牢固,不应有起砂,裂缝,疏松等缺陷,表面如有酥松、起砂、粉化等现象,应预先用钢丝刷清除干净;严格控制基层平整度,使面层以能均匀的满铺;若有孔洞,凹凸不平的部位,应采用弹性腻子先批嵌平整。在水泥砂浆中掺加适量的纤维可起抗裂补强作用,能有效地防止裂缝的产生。基层表面必须清洁,无泥土、白霜、油污及脱模剂等污染物。如发现有上述附着物,应用铲刀、钢丝刷、洗涤剂等除去,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后方可进行涂装。墙面经处理后应尽快进行施工,以免重新污染。

2.3 施工控制

外墙工程的施工应具备施工方案;择优专业技术队伍施工。外墙在施工前按工序要求样板引路,每道工序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将技术要求、操作要领、质量要求贯彻到每位操作人员,正确施工。施工时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对每一道工序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坚决返工;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工艺规定抹抗裂砂浆。根据气候情况,养护时间不少于7 d。控制每遍腻子的批涂厚度,可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质量要求适当增加遍数。涂料施工应由建筑物自上而下进行,每一次涂刷以分格缝、墙面阴阳角交接处为界,不能任意留槎。每一道涂料应涂装均匀,不得过厚,如喷刷第二遍时,应在第一遍充分干燥后再进行。涂料使用前必须充分搅拌均匀,不得随意加水加色,施工前要按出厂说明书指导施工。不要以为涂料越稠越好,或为了节约成本,无限制用水稀释,如果稀释过量,涂料的配合比失调,施工后的漆膜薄、附着力差,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脱粉。根据气候情况及施工计划进度,妥善安排施工。严格掌握涂料的施工温度及湿度,涂料工程的施工环境宜选温度在5~35 ℃之间,湿度小于80%,若低于5 ℃时,涂层的成膜会受影响,导致漆膜的附着力差;在气温很高,湿度小的盛夏施工时,应先将墙面用清水适当润湿,待水基本吸干后即可施涂,施工涂刷要均匀、较快,不宜多次反复,否则易出现刷痕而影响美观。在空气湿度处于饱和状态时,如大雾天气时不能进行涂装施工,而在大雨过后,要待墙面干燥后方可施工;另外还需根据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施工,切不可凭经验行事。不仅在施工时应符合施工温度要求,在施工后一段时间内也应满足温度要求,如果气候变化等原因出现异常情况,则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涂料的质量。

3 结语

施工单位不仅仅是按要求选择品种、色彩和施工操作,还要真正解决涂料施工存在的问题,认识其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地去预防和有效地去治理,从根本上消除或基本消除工程质量通病,给社会和客户交一个合格满意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王明熙.装饰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范文5

关键词:人才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

材料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材料技术是现代高科技与新经济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在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在产业政策、科学研究、教育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给予了材料科学重点支持、优先发展的政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构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演变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始于1865年美国Columbia University、英国Sheffield University、Emperical Mining College等设立的矿冶专业,侧重于炼钢、铸铁、冶炼工艺等方面教学,以金属材料为主。20世纪40年代后为适应非金属材料的发展需要,Birmingham、Cambridge等大学开始组建冶金与材料专业,并在教学计划中加入了“广泛材料”基础理论及非金属材料课程。80年代后[1],欧美等国逐渐将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统一到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上来。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材料教育主要是培养矿冶人才,这一时期材料学科教育的突出特点是不划分专业,教学内容包括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等内容,是一种宽领域培养模式[2]。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按照苏联的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我国的材料教育先后开设了金相、轧钢、金属材料热处理、腐蚀与防护、有色金属冶金及热处理、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压力加工、粉末冶金物化、高分子材料(含复合材料)等十几个专业[3]。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之间的界线开始模糊,几大材料之间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和共性。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功能材料等新材料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快速推广,都使各方面的创新更加强调基础及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实际上,各类学科越来越相互交叉、渗透、借鉴和移植,从应用上来说,越来越大规模的相互替用、组合已成为客观事实。

面对国际材料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新技术发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国外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改革,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迅速发展,几乎全国所有设有材料专业的院校均已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借鉴欧美诸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模式与体系,培养模式由“专业培养”向“学科培养”发展,从狭窄的专业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转变,从钻研狭窄的单科教育向建立工程意识教育转变;同时,吸收欧美国家的“材料学科共同基础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从学科式课程向整合式课程转变,专业课程从中心地位向载体地位转变,课程内容从以学科发展为中心向以培养学生为中心转变[4,5]。总体来说,我国高校材料教育正在不断打破旧的专业范围的约束,向其他专业甚至其他一级学科渗透,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二、人才培养目标设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及相关专业领域比较系统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技术研发、装备使用与维护以及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思想政治方面,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必备的政治行为和道德行为能力;政治立场坚定,法纪意识牢固,思想品行端正。

在科学文化方面,要求比较系统地掌握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公共工具课程知识;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在专业业务方面,要求系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一定的化学、电工、电子、计算机、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具备从事材料工程及其它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等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精神。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查阅专业外文文献,初步具备应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在身体心理方面,要求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具备良好的健康意识、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图1课程体系结构图

三、课程教学体系设置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所有课程按照培养阶段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3个层次,按照修读要求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自修课程和讲座课程4种类别。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公共基础课程由政治理论、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系列课程组成,约占总课程教学学时数的60%。政治理论系列课程涵盖马列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历史、社会主义理论等,主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人文社科系列课程由外语、文学、心理学等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与文学修养;自然科学系列课程涵盖数学、物理、生物等,主要培养学员科学方法和思维。

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工程素养、技能与方法,服务业务岗位的需要,约占总课程教学学时数的40%。学科基础课程可区分为大类(或相关)学科基础课程(电子与计算机系列、力学系列)和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化学系列、材料科学系列),其中大类学科基础课程由电工与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工程力学等课程组成,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相关学科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适应未来岗位转换的需要;专业学科基础课程由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材料科学基础、复合材料原理等课程组成,课程设置跨化学与材料两个一级学科,强调化学与材料学科的交叉。

专业课程从材料体系、工艺、性能与分析四个方面组织课程教学,主要包括工程材料学、功能材料学、先进复合材料概论、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工艺学、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失效分析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成型与加工、成分与结构分析表征等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材料学科发展前沿、趋势及其在装备中的应用。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基础学科,但又具有极强的工程实践性,因此,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既要突出其基础学科的属性,同时要重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除公共基础课程所涉及的课程实验外,整个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包括专业实验课程、工程实践与毕业论文。工程实践集中安排在实习工厂进行,一般为2~3周,主要是强化学生对工程实际的认识;毕业论文是学生对学科基础与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贯穿整个专业课程学习,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规范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与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验课程教学区分为3个层次,即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与研究创新型实验,如表1所示。

基础型实验由3门实验课程构成,强调学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通过将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对应的理论课程的衔接,使两者相辅相承,互相促进;通过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实际应用相衔接,做到学以致用。

综合设计型实验开设1门实验课程,属于大材料科学与工程意义下不同实验课程之间的大综合。该平台的实验,从制备加工方法训练到性能测试分析和组织结构表征的深化,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工程意识。

研究创新型实验开设1门课程,由多个模块组成,学员选修其中一个模块,实行导师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后可以自主设计、自主创新地进行新的实验。逐步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四、结束语

我国高校材料教育正在不断打破旧的专业范围的约束,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针对设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出重基础、宽口径,注重实践和创新的特色,较好地满足了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但人才培养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与实践,才能永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时代性。

表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的演变规律[J].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6,(1).

[2]叶宏,田中青,许惠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0,(3).

[3]王章忠,皮锦红,巴志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范文6

材料一 (辛亥)革命给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容易混乱。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辛亥革命给中国人带来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是什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又是如何实践的?结果怎样?

材料二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

(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实现“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设想,新中国确定了怎样的民主政治原则?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创造,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发展也非一帆风顺。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民主政治走了大弯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

——房宁《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十年“文革”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走了大弯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四 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是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这几个方面的建设。……民主政治也可以说就是一个精英政治。这个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看,一方面,民主选出来的是精英分子,精英阶层进入决策层,国家的大事由他们决定;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基层民主的选票,人民投票的问题,关键是如何运作人民投票。

——海内外知名历史学家张朋园谈民主政治

(4)依据材料四,概述张朋园的民主政治主张。请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点与曲折历程,对张朋园的民主政治主张作一简要评述。

参考答案:(1)最先进的制度:民主共和制。实践:制定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同时实行责任内阁制。结果: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重建专制政体。

(2)原则:民主集中制。成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范文7

关键词:路基 施工技术 质量病害 治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高速公路也随之发展迅速,相应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高速公路路基的强度、稳定性、安全都得到较大的提高,为高速公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路基的施工技术

1.施工前的准备在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核实工程数量,编制土石方调配方案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做好路基填料的试验工作,测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2.路基填前处理

根据公路路基规范要求,在路基施工前必须对原路基进行处理:

1)对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坑穴、洞进行处理和分层回填;

2)原路基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处有机土、种植土、草皮,清除深度达到设计要求,不少于15cm,平整后压实;

3)基底原状土不符合强度要求时,要求进行换填,换填深度不少于30cm,并压实,当路堤高度小于路床高度(0.8cm)时,路基基底的压实度不小于路床的压实度;

4)路堤填筑时,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陡于1:5时,应按规范或设计要求开挖台阶,台阶设置成坡度向内大于4%,并不少于2m宽。

3.路基填料选择

根据规范规定,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明确的标准,采用CBR值来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对上路床的的填料粒径提出了限制的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的路床(0-30cm)填料CBR值应大于8,最大粒径小于10cm.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中应尽量采用砂性土、石质土、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生石灰等稳定材料进行改性处理。

4.路基压实

为取得较好的压实效果,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床(0-80cm)部分的压实度大于等于96%,上路堤压实度大于等于94%,下路堤大于等于93%,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0%的规定。

5.试验段施工为取得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掌握施工段实际数据,施工前必须进行试验的施工,试验段位置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有代表性的地段,试验段长度约200m。在选择试验段的填料和施工机械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在全线上有代表性,通过试验取得该段的路基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最佳含水量、机械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和合理的组织措施。

6.桥涵过渡段与软弱段地基处理

桥涵过渡段与软弱段地基现状分析:路基的桥涵过渡段与软弱段地基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近些年,随着我国公路的迅速发展,在桥涵过渡段和软土地基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在防止路堤失稳、沉降观测控制方面,对处理的软土地基用沉降速率作为铺筑路面时间的沉降控制方法控制。使得在桥涵过渡段和软土地基上一次建成高级路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常采用的方法:夯实法(此法适合桥涵过渡段)、砂垫层法、土工聚合物法、换填或预压法、垂直排水固结法、灰土挤密桩或旋喷桩法。

1)过渡段路基的处理技术

在路基施工中,过渡段常处在桥台、涵洞、挡墙、及挖填交界处中,在施工中无法使用大型机械对地基压实处理,为此,在设计上常常作为特殊地段来处理,以减少路基工后沉降,防止跳车现象的发生。对台后路堤段处理:常采用铺设土工格栅方法对桥头路堤进行处理,具体处理如下:格栅严格按图纸要求的间距和层数。格栅加筋段应按格栅层位严格分层施工,并注意与台背施工相协调。格栅与已填路基相接时,在路基上开挖成台阶。一层铺设完成后及时填料,填料时不准车辆直接碾压土工格栅。填料分层摊铺,需用小型压实机具,填筑的分层厚度控制在20cm左右,同时应加大抽检频率,保证压实。 填挖交界处路基处理 :对挖填结合部位,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的松土,做好排水、换土、碾压前准备工作,按规范要求挖出台阶,并清除浮土,保证压实度。也可采用铺设盲沟、土工格栅方法对填挖交界处路基进行加筋处理。

2)软弱段地基的处理技术

膨胀土处理 :根据实践经验得知可采用填料掺砂改良和分层改良处理方法,同时采用5%的石灰土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处理,具体作法如下:(1)在膨胀土路基施工前,先施工试验段,以确定膨胀土路堤施工中的石灰参量、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碾压机具以及全部施工工艺和工艺参数;(2)石灰使用之前7d-10d,要充分消解成能通过10mm筛孔的粉状,并尽快使用;(3)施工中应尽量避开雨季作业,在摊铺或碾压过程中如遇雨时,天气好后,需重新翻晒,并粉碎后掺4%-8%石灰拌合后再度压实;(4)碾压时,直线段由低向高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黄土陷穴处理:黄土陷穴是黄土地区路基施工常见的病害。黄土陷穴处理范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处理时,采用灌砂、灌浆、开挖回填等措施,填料一般用就地黄土分层夯实即可。

在特别潮湿地区,要达到压实效果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此有特殊要求: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可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土工布能起分隔、过滤、排水和加速固结等作用,土工布常用在浅层(一般小于3m厚)的软土地表上铺筑上工布,再填筑路堤。软土层厚度3-5m,采用土工布与砂垫层联合处治,排水砂垫层的厚度可由50cm减薄至30cm。也有在路堤下面与地表之间铺设多层土工织物,利用材料的高抗拉强度克服地基的滑动变形来保持稳定,通过控制填土速率,配合超载预压,使地基迅速固结。

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土工格栅,以及采用网箱席垫处理软土地基,其主要作用是使地基土和填料向上和向两侧的位移受到限制,减少局部荷载。采用网箱席垫可减少总沉降量40%-50%左右。

二、路基常见病害现象及处理

1.路基常见病害现象有:路基压实质量不足问题,路堤边坡滑坡和边坡塌坍,路基的沉降;路基的开裂现象。

路基压实质量不足诱因分析:路基压实遍数不足;压路机质是偏小;填土松铺厚度过大;碾压不均匀,存在有漏压现象,或填料粒径过大,造成颗料间隙过大;或填料的最佳含水量超标,易造成“弹簧”土。

路堤边坡滑坡和塌坍诱因分析: 滑坡因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路堤的某一滑动面滑动,诱因主要是因土体的稳定性不足引起的,而塌坍是因少量的土体向下移动而成,诱因是边坡薄层的表层下溜或由于流动水冲刷或施工不当、风化剥落引起;如路基基底软土厚度不均或清淤不彻底;填土速率过快,未有效沉降;路基顶面排水不畅;填料未用透水性填料;路基处于较陡峭地段或挖填交界处未挖台阶。

路基的沉降诱因分析:路基未设纵、横坡排水系统、长期积水浸泡;填前基底未处理;路基未分层压实或未全断面均均压实,而是先填半副,后填半副,造成不均匀沉降;施工组织安排不当,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堤,造成往往高路堤施工完成后立即施工路面,导至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固结;

路基的开裂诱因分析:路基压实不均;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半挖半填未按规定挖台阶;利用了渗水性或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施工;填料中直接采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同一填筑层填料混杂,悬殊过大;填筑顺序不当,路基顶下层平整度填筑层厚度相差悬殊,且最小压实厚度小于8cm;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膨胀土,;路基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或路基土下层过湿。

2.病害的治理

路基压实质量治理措施:清除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或对基底的“弹簧”土进行翻晒,或掺生石灰翻拌,待含水量达到要求后进行碾压;在施工中控制好路基的填筑宽度,可超宽填筑;碾压时要保证能碾压到边和碾压遍数,特别是在边缘带碾压频率不低于行车带。

路堤边坡滑坡和塌坍治理措施:软土路基要处理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河;同时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控制填土速率;路基填筑过程中保证有足够的宽度;对坡度较大(大于12%)的边坡要按规范水平分层填筑进行施工,在填料的选择上,注意到透水性差的填料应在下层填筑,且必须按4%的横坡做法施工;在施工中对滑坡较严重的可按滑坡地段进行处理:即减轻滑坡体重量、支挡、锚拉来保证工程的力学平衡,同时要设置导流、防护设施来减少对边坡的冲刷;另一方面,施工中一定要认识到有些松散的岩体,在暴雨、强震后,雨水很容易渗入岩体,造成岩体内的填充物或夹层软化,形成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使斜坡失去稳定。

路基的沉降的治理措施:在路基填筑前,认真清理基底不良土质;做好纵坡排水系统,避免受水浸泡;严格选择路基填料,应选择水稳定性好,干密度大,强度高的填筑;合理确定填筑厚度,一般按规范要求控制在30cm一层进行水平分层填筑。对纵坡比较大的如大于12%的需进行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做好压实度的检测,控制好填料的含水量工作;

路基的开裂治理措施:在施工中,首先我们要找出是开裂的原因,路基的开裂通常有纵向开裂、横向开裂、网裂三种,对纵向开裂措施:认真调查清除路基底的软弱层,古河道 、暗沟、暗塘等。提高路基碾压的均匀度,在半挖半填地段,一定要注意挖台阶,且台阶宽度不小于2m ,并向内4%的坡倾斜;对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能纵向分副填筑。对横向开裂治理:避免填料采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不同种类的土,同一层不得混用,应分层填筑,挖填交界处,注意挖台阶。对网裂治理:采用合格的填料,选用塑性指数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注意含水量的控制,同时要注意施工后的养护工作,避免水分过分损失,对过湿的土,可掺生石灰或换填处治。

三、结束语

通过众多的工程实例得知,作为高速公路的路基施工,只要我们严格按规范标准和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控制,结合在本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及以往施工经验,我们一定能够提高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和标准,减少工后路基的维护,提高社会的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2011年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民交通出版社;

6、段龙.浅谈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内江科技,2009(12);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范文8

关键词:住宅 厨卫 渗漏 成因 防治

中图分类号:TV697.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新建设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新型住宅。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的同时,厨房和卫生间渗漏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了困扰广大住户和建设各方的一大难题。从而引发了许多矛盾,甚至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了破解这一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制定出了许多防治措施和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这方面的渗漏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因此,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防治厨卫渗漏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下面,本人就这一问题结合我的工作实践作一些粗浅的分析,权当抛砖引玉。

一、厨卫渗漏原因分析

厨卫渗漏作为最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之一,虽然它不会给我们房屋建筑的结构安全造成危害,但它极大地影响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使用功能和居住质量,也对房屋的耐久性产生影响。因此,在施工实践中,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质量控制点加以克服和解决。一般来说,厨卫出现渗漏现象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㈠建筑防水材料。

1.建筑防水材料选择不当。选用片材、卷材,而未用防水涂料。

2.建筑防水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㈡ 结构层。

1.板面负筋放置位置不准确(保护层过大或过小);

2.钢筋两端未设弯钩或弯钩长度不够;

3.板面负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够;

4.钢筋网片间距不均匀等。

5.混凝土的强度差、和易性不好;

6.浇捣不密实。

㈢ 管道与楼板间变形产生裂缝。

㈣ 细部构造做得不到位。

1.厨卫楼面四周未做混凝土翻边或翻边高度不够;

2.管道预留洞位置不准确甚至遗漏,在管道安装时大范围剔凿。

3.管道周围混凝土密实度差,成为水流向下一层的通道。

4.地漏太高,超出地坪;

5.未做套管,或套管高度没有超出地面;

6.管道及地漏四周缝隙未嵌实,有缝隙;

7有分水器的房间未设暗地漏。

8.当卫生间采用地暖时,在门口处未作挡水墙,未采用双层防水技术。

9.卫生间墙用加气混凝土块等吸水率大的材料,墙面未刷防水涂料。

㈤ 防水施工队偷工减料,操作不当,部分工序施工不到位。

㈥ 灌水试验阶段检查不仔细。

㈦ 成品保护不到位。

㈧ 使用阶段因为在厨卫随意增加设施或人为破坏造成防水层损坏。

二、厨卫防渗漏施工技术

针对厨卫渗漏的原因,一般来说,我们在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㈠ 防水材料

防水材料作为我们厨卫防渗漏施工的前提,必选要对其质量进行保证,针对这一要求,我们要做到:

1.对于设计的要求,我们要严格执行,并以此作为我们选取防水材料的指导。严格按设计要求, 选用符合质量标准的防水材料

2.由于厨卫的施工面积一般比较小,其阴阳角较多,所以我们较多选取防水涂料。另外,如果工期比较紧,我们可以使使用水泥基渗透防水涂料。针对穿楼板管道,我们要使用密封膏或遇水膨胀橡胶条对其进行处理。

3.在选择防水材料的时候,要确保生产厂家具有生产许可证且防水材料经过了相关技术部门的鉴定。严格选用经省、市以上主管部门技术鉴定的且有生产许可证厂家生产的防水产品

4.防水村料进场后,必须经监理单位人员见证取样送至法定检测单位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㈡ 结构层

1.模板支设要平整并牢固稳定,拼缝要严密防止漏浆。

2.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对钢筋进行放样并下料、制作及绑扎。

3.钢筋保护层用垫块和撑脚固定准确牢固。

4.确保砂、石的质量,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凝土并控制好坍落度,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

5.浇筑时要振捣密实平整,严禁任意踩踏。

6.水泥初凝后表面要进行二次抹面成型。

7.水泥终凝后,即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并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 d。

8.厨卫结构标高要根据地面建施做法决定比其余房间结构标高高差的尺寸。

9.厨卫间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做混凝土翻边,与现浇板一次性浇筑,其高度不小于120 mm,宽度同墙厚。

10.若结构层出现裂缝,要先进行处理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11.厨卫墙体由砌块改用实心砖砌筑。

12.对于采用地暖厨卫,过门处设置止水墙,材料采用C20防水混凝土,长宽尺寸同门洞,在止水墙内侧配合土建做专业防水。

㈢ 防水层施工

1.基层清理:施工前, 基层要清理干净并用水冲洗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2.基层细部处理

(1)洞口留设成上粗下细的倒锥形,且预留洞的下口与安装管之间有30~50 mm缝隙。

(2)堵洞时,首先要求洞底吊模紧贴楼板底,同时,堵洞后的混凝土上口要略低于楼板面。堵洞材料选用与楼板混凝土同标号的豆石混凝土,内掺入水泥用量10%的U型膨胀剂,分两次浇灌。

3.第一次蓄水试验:细部处理后,必须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如发现还有渗漏处,则再次进行细部处理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防水层施工

(1)材料配制: a. 配合比: 刷涂时, 按体积5份料、2份水调和; 喷涂时, 按体积用5 份料、3份水调和。该防水材料的单位用量不小于0. 8 kg /m2, 重要工程用量不小于1. 2 kg /m2。b. 配制: 按照配合比先将防水材料放入桶内, 再加水, 用手提搅拌器搅拌均匀(约2 m in~ 3 m in), 现拌现用, 混合物变稠时, 要频繁搅动, 中间不能加水, 一次配料在20 m in内用完, 不得使用已初凝的涂料。

(2)涂刷或喷涂: a. 该涂料涂刷、喷涂时需用半硬的尼龙刷或专用喷枪, 不宜用抹子、滚筒、油漆刷或油漆喷枪。b. 涂刷2遍~ 3遍, 第二遍涂刷在第一遍涂层初凝后( \ 20 m in)、终凝前(24 h)进行( 用手指轻压无痕, 4 h后可以进行)。涂刷第二遍时, 需要洒水, 使第一遍涂层保持湿润、无明水。喷涂时喷嘴距涂层要近些, 以保证灰浆喷进表面微孔或微裂缝中。第一遍与第二遍涂刷方向相互垂直, 涂层的总厚度不小于0. 8 mm。c. 涂层要求均匀, 各处都要涂到, 一层的厚度要小于1. 2 mm, 太厚养护困难。

(3)热天、露天施工, 建议在早晚或夜间进行, 防止涂层过快干燥, 造成表面起皮影响渗透。

(4)对水平地面或台阶阴阳角必须注意涂匀, 阳角要刷到, 阴角及凹陷处不能有过厚沉积。

(5) 涂料防水层与基层粘结牢固, 表面平整、涂刷均匀, 不得脱皮, 开裂。

(6) 养护:a. 涂层表面初凝后至浇水不产生浮浆时, 开始进行喷水养护, 使涂层始终处于湿润状态。b. 每天需喷水3次, 连续2 d~3 d, 在热天或干燥天气要多喷几次, 防止涂层过早干燥。c. 施工后48 h内防止霜冻、污水及2e以下的低温。

5.防水层细部处理

(1)应先做细部附加层的施工,然后再进行大面防水涂料的施工。

(2)采暖及给水管加套管,排水在每层楼板顶附近安装伸缩节,预埋管道穿厨卫墙体及门口时,要用建筑防水油膏抹严。

(3)对所设套管要封口,并高出楼地面30 mm以上。

(4)防水自基层向墙面返高300 mm,淋浴间及隔壁有防水要求墙面返高800 mm;当卫生间采用地暖时,采用双层防水技术。

㈣ 成品保护

1. 施工作业人员须穿软底鞋, 严禁穿带钉子或尖锐突出的鞋进入现场, 以免破坏防水层。

2.防水施工完成后, 及时做保护层。

3. 不得在已验收合格的防水层上打眼凿洞。

4. 在施工过程中对易受污染、破坏的防水层成品和半成品要进行标识和防护, 并派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发现有保护措施被损坏的, 要及时进行修复。

5. 卫生间门口部位

(1) 门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采用掺入建筑胶砂浆填塞密实, 在门框与墙体的接缝处另加一层防水油膏。

(2) 安装门框时, 在靠近门框底部增加固定点。同时, 门框安装好后, 要注意避免对其产生大的振动。

㈤ 第二次蓄水试验:防水层施工完成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必须进行第二次24小时蓄水试验无渗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三、厨卫渗漏的改进措施

㈠ 卫生间楼板面标高降低20 cm ~ 30 cm, 形成沉箱, 并利用沉箱排水器。

㈡ 合理布置地漏位置, 严格控制地漏标高。

㈢ 立管集中于管井。在设计时, 将所有管道集中在管道井内, 同时在管道阀门、检查口位置设检修门。

㈣ 改善厨房用水器具的布置。

1. 厨房不设地漏。

2. 洗涤盆板上排水。

㈤ 卫生间需要干湿分离和弹性分隔。

结束语

防治厨卫渗漏,设计是前提,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维修管理是保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居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精心设计,严把材料关,切实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精心施工,强化工序管理,强化检查验收,才能保证厨卫防水的施工质量,才能给用户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或工作环境。当然,厨卫渗漏的原因还远不止上述这些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分析,尽量在每一个环节都加以完善,厨卫渗漏的这一工程顽疾就一定能够得到根本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雷花,马凯源. 如何把好住宅无渗漏质量关[J]. 建筑, 2008 .

[2]刘云. 浅析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渗漏原因及其防治[J]. 山西建筑, 2007 .

[3]李峰;刘金荣;民用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浅析和防治[A];山东省煤炭学会2009

[4] 吕红岩. 房屋建筑工程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山西建筑, 2011 .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范文9

1.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答案D。此题考查甲骨文和楷体的特点。汉字演变经历了从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发展脉络,排除A项。楷体汉字工整规范排除B项。甲骨文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成熟的一种文字,是现代汉字的初型,排除C项。

2.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C。此题考查材料阅读理解能力、历史背景知识。解题的关键在由“周孔”到“孔孟”,孟子取代周公,地位提升。程朱理学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孟子地位大幅度上升。

3.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4)积极作用:维系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重点突破】

一、正确评价和对待孔子的思想

1.评价: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礼”带有否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2.态度: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孔子思想中大量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孔子强调“仁”“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孔子思想中的“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百家争鸣”

1.背景。

①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历着社会大变革,奴隶制逐步崩溃,封建制逐步确立。

②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农工商业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③政治上:各诸侯国为赢得争霸战争的胜利,竞相进行变法改革,积极招纳贤才。

④阶级关系:“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他们代表不同阶层或政治派别,提出自己的主张。

⑤教育学术:私学兴起,一些学者和思想流派在社会上兴起。

2.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术流派的涌现及各学术流派之间的诘难辩驳。所谓“百家”,意为数多。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别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辩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3.代表: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商鞅、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以孙武、孙膑为代表的兵家等。

4.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争鸣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三、董仲舒新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①汉初在政治上以黄老思想为指导思想,“无为而治”,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国力逐渐强盛。

②汉武帝初年,为解决潜伏的社会危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③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2.董仲舒新儒学体系。

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主张:

(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2)“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3)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汉武帝尊儒措施。

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政治方面:以儒家学说作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大兴。

教育方面:兴办太学,地方设立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2)影响。

积极影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局限性:

①结束了各种思想学派同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了科技文化的进步,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宋明理学

1.兴起原因。

政治上,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思想上,是北宋初期“重文”思想的产物。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3.宋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新发展。

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是中国传统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儒学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完成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是儒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1)哲学化、思辨化的儒学。

先秦儒学较偏重于社会伦理的实用性,对于宇宙本原的认识缺少严密的思考和论证。宋明学者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创立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理”学侧重于哲学的表达,体现了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2)深化了传统儒学的伦理道德性。

“理”表现在社会上就是“三纲五常”。将传统儒学的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与政治制度层面的儒学相配合,进一步强化了儒学在社会政教两方面的功能,使得本来建立在自觉原则上的规范,变为强制人们接受的律条,而这种以“天理”、“良心”来规范的律条,比之明文规定的律条更为严厉。“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4.地位及影响。

地位:初期不为统治者重视,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明朝开始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影响及现实意义:

积极方面:①理学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注重道德建设、个人的道德修养。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较为丰富而道德标准缺失的今天,有利于促进文明的进步。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对历代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优良传统的形成产生过积极影响。

③宋明理学强调力行,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精神,对中华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④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与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消极方面:“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规范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理轻法等观念属于封建糟粕,应批判抛弃。

五、明清早期启蒙思想

1.背景。

经济: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政治: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思想:程朱理学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日益僵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阶级关系:市民工商阶层兴起,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外部因素:西学东渐、近代科学传入。

2.主要特征。

①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

②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他们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③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④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3.地位及影响。

地位: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只是否定了宋明理学中的不合理成分,是对传统儒学的新发展,特别是汲取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影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4.明清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方启蒙运动那样改造社会的力量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②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

③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人们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愚昧迷信,难以接受新思想。

以上因素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本质上跳不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学说,这就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其影响也远远不如西欧的启蒙思想。

六、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看“与时俱进”的特点

1.春秋时期,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特点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2.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法家、道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内容,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西汉的董仲舒把道教、阴阳五行家、法家等学派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为政治“大一统”服务的新儒学体系。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内涵。

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在“三教合一”形势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6.两宋时期,儒学从佛教和道教中吸取有益内容,形成理学。

7.明朝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

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们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七、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特点、意义及认识

1.原因。

①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

②经济上: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为其提供物质基础。

③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上: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中外往来,有利于古代科技的发展。

④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科技成果的继续创造了条件。

⑤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各个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

⑥政策: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科技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⑦教育: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科举制提供竞争机会。

2.特点。

①实用性:大都服务于农业生产及强化大一统君权。天文历法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强化大一统君权;古代医药学以“为君除疾”“为民除害”为目的。

②经验性:中国古代科技巨著多限于记录、归纳、总结生产经验,缺乏理论方面的概括和升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整理古籍和总结经验,注重个人认识经验,不注重科学实验。

③技术性:中国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通的社会生产力。各学科体系各具明显特色,科学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寓于实践之中,没有抽象出系统的独立的理论。同时,古代技术是以师徒形式传递的,先进技术“失传――再发明――再失传”的现象不时发生,严重影响先进技术转化为普通的生产力。

④全面性:从成就看,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世界。

3.意义。

①在中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经济强大,封建制度高度强化,并未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②在欧洲: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预兆资产阶级时代到来。

4.认识。

①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科技发展又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科技能否发挥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这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5.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

(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对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在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6.中国未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落后。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制约了科技的发展。

经济: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思想文化: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思想文化专制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古代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人才。

政策因素:封建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50分)

1.《论语》记载孔子雇请家宰,“与之”工钱是“粟九百”。家宰“辞”,嫌多了,不肯要。孔子劝导他曰:“毋。”孔子认为劳动应该得到报酬。从材料可看出孔子

A.承认劳动的价值B.有重利轻义思想

C.重视工商业活动D.主张“克己复礼”

2.《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小宰之职中有“听称责发傅别”,(“责”通假“债”)小宰有调节民间借贷纠纷的职责。《国语・晋语四》记载公元前636年,晋文公推行“弃债”政策,即免除百姓对官府的债务。国家对百姓的借贷带有福利性,取息很轻,甚至不收利息。由此可见先秦时期政府

A.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B.促进商品货币间交易

C.认可商品经济的作用

D.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3.《庄子・知北游》中说:“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这体现了庄子的

A.唯物主义思想

B.朴素辩证法思想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4.“垄断”一词最早是由孟子提出的。“古之为市也,以其所以易其所无,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贱丈夫始矣。”他所说的垄断不同于现代垄断,是指古代市场上的某些商人集团利用卖方与买方的信息极不对称特点,采取某些或明或暗的手段来哄抬市价牟取暴利。从中可知孟子主张

A.保护小农经济B.政府调控经济

C.官商分利经营D.自由竞争致富

5.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是之谓天”。材料表明荀子主张

A.制天命而用之

B.人有主观能动性

C.尊重自然规律

D.朴素唯物思想

6.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能否包容共处也显得十分重要。下列思想中可以用来指导国家间合作,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的是

A.尚贤B.兼爱

C.节俭D.尚力

7.董仲舒认为:“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以下思想中与之相似的是

A.民贵君轻B.重本轻末

C.以德为政D.礼法并施

8.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新”在思想上的表现是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发明本心”和“致良知”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把“理”与人性有机结合,

9.王守仁的心学四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的“格物”是

A.本原B.目的C.途径D.本心

10.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有启蒙作用③反封建专制④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11.李贽认为“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个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所一种已也。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李贽的主张中含有

A.启蒙主义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

C.自由主义思想D.民族主义思想

12.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材料中的“良知”指

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

13.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4.朱熹的及门弟子达378人。无论在朝在野都力行道德纯化,如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

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

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

15.艺祖皇帝曾问赵普:“天下何物最大?”普曰:“道理最大。”“庙堂之上势不能压理”、“遵其道而忘人之势”、“从道不从君”,都是一种“道理最大”的实践表述。以下表述和材料观点相似的是

A.天谴论B.民贵君轻

C.三纲五常D.存天理、灭人欲

1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A.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有积极性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17.汉武帝时,“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太学的教材主要是儒家的五经。这些举措

A.标志儒学正式成为官方的哲学

B.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

C.促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D.儒学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18.《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细绢)帛者,谓之为纸。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以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成本没有关系

D.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原因

19.火药是古代化学家(炼丹家)在长期的炼丹实践中发明的,唐朝末年用于战争,宋元时期火药性能不断提高,明朝达到了成熟的程度,明朝后期的科学家们还在理论上作了一些探索。火药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基本特征是

A.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

B.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

C.已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D.形成了相对完整独立的科学学科体系

20.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

B.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C.不适合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建设

D.综合天文学、气象学农学等知识

21.读图,解读正确的是

A.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B.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直领先于西方

C.中国古代科技在公元前后达到高峰

D.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

22.该书问世以后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重视,曾多次被刻印,被乾隆皇帝称赞为“用意勤而民事切”。现代有人评价它是我国传统农书中空前绝后的。该书是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23.读《京剧脸谱》邮票,下列表述和京剧脸谱无关的是

A.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

B.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剧情

C.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D.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24.以下两幅图包含了很多中国文化的精华元素。这种画风开始出现于

A.唐代B.宋代

C.明清D.魏晋

25.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下图所示为“车”字形体的演变历程,从中得出的是

A.逐渐形象化B.逐渐多元化

C.逐渐简约化D.逐渐国际化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道(引导)之以政(政令、法制等强权机制),齐(整治)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朱子理学“存理灭欲”并非泯灭人性。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又说,对人欲的满足,如钟鼓、苑囿、游观之乐,好勇、好货、好色之心,也是天理之所有,而人情所不能无。也就是说,符合道德原则的所有欲望,就是“天理”;反之,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只图个人享乐,那是“人欲”。可见,朱熹承认人们正当欲望,反对笼统地倡导无欲。对理学持批判态度的清代学者戴震也承认,“灭人欲”标准在理论上成立,至于“三纲五常”则应作具体分析。“三纲五常”本是孔子理论,后为统治阶级所利用,渐渐地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等,从而把封建礼教推向极端。客观地讲朱子理学传承“三纲五常”理论,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即使今天也不过时,而是值得推崇的。其实,历史上的任何学说都会有局限性,必须把它放在当时的社会境况下来考察,必须把它的原文本意与被篡改的版本加以甄别,不可混为一谈。

――金文钦《浅解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儒家治国的什么主张?体现了儒家治国的基本理念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理”与“人欲”的关系并概括其现实意义。材料体现了作者研究历史的什么方法?(10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分析主要原因。(1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二事实上,中国古代科技和传统文化中,确有不少优秀基因值得继承,比如,近代科学建立起庞大的分析型学科体系,在很多方面精确地研究了自然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近代科学也有不足:重分析,轻综合;长于线性研究,短于非线性研究;习惯于封闭系统研究,不善于开放系统研究等。而中国传统的系统思维方式,在当代和今后科技整体化中必然会越来越显示其生命力。

――王渝生《解读古代科技“中国高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西方社会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科技和传统文化的优势。(4分)

28.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经世致用”到到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等。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10分)

参考答案

1.A2.C3.B4.D5.C6.B7.C

8.D9.C10.A11.B12.A13.D14.A

15.D16.C17.C18.D19.A20.C21.A22.B23.C24.B25.C

26.(1)以道德礼仪来引导、感化人民而不是以行政约束、刑罚惩治来安民定邦。突出“道德”在治国上的主导作用。

(2)合理的饮食欲望是天理,过分的要求美味就是“人欲”。“天理”与“人欲”是相对的。

意义: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可以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维护社会道德风气。

方法:历史观和辩证法思想。

(3)取舍:舍宋明理学。孔孟之道为理学根本。

原因:理学在明清时期成为求取功名的敲门砖,失去了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社会动荡,矛盾交织,思想家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政治腐败,纲纪败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充分暴露;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西学东渐、近代科学传入。

27.(1)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经济上:封建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上: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中外往来,有利于古代科技的发展。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续创造了条件。各个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统治,都重视科技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教育和科举制的完善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2)系统思维方式;实用性;积极的理性思维;强烈的道德色彩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继承性和顽强的再生能力;人与社会、自然的整体协调思维。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范文10

关键词:质量;渗漏;防治

在建筑工程中,渗漏是比较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果出现渗漏问题,将会影响其使用功能,特别是对已经交付使用的建筑物,给物业管理和维修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防治渗漏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重点,也是建立工作的重点。

一、房屋易出现渗漏的部位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渗漏现象往往出现在以下部位:

1.屋面:主要集中在山墙、女儿墙泛水、屋面天沟、檐沟与落水口、出屋面的管道边缘、屋面板等部位。

2.洗手间和厨房管道和地面,地漏及泛水等部位。

3.外墙保温防水。

4.地下室的土方回填及土质。

二、房屋渗漏的分析原因

1.屋面

1)山墙、女儿墙泛水部位的渗漏

对顶层室内的渗水,在屋面可以很容易找到山墙、女儿墙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连接泛水部位的裂缝。该裂缝与屋面平行,其渗水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材料方面:山墙、女儿墙采用的是砖砌体,而屋面板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板,这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相差将近一倍。在相同的温度下,由于砖砌体和混凝土的变形值不同,并且在温度差过大且频繁时,在其连接部位容易产生裂缝,破坏该部位的防水,造成雨水沿裂缝渗入屋顶。

2施工方面:山墙、女儿墙与屋面板连接处一般设计要求做泛水,而且防水层都应按泛水节点构造进行施工。但在具体工程中,经常发现施工人员并没按要求去做,如在山墙、女儿墙连接处的防水层圆弧形弧度不够,有的防水层在连接处没有做到高度,有的填嵌不严密、不牢固,形成裂缝渗水的多发部位。

2)屋面天沟、檐沟和落水口的渗漏

由于气温的影响,经常发现屋面天沟、檐沟的出现结冰、冻涨现象,并在来年开春,反复次数频繁出现防水材料脱落,有的落水口高于沟面,使屋面天沟、檐沟排水不畅或积水,因此产生渗水。另外施工时落水口的短管没有紧贴基层,落水口没有采用密封材料封口,做防水层时又增设附加层,故而产生渗水。

3)出屋面管道的渗漏

出屋面管道的渗水经常出现在卫生间排气管、保温层排气管和厨卫间的排烟道。在检查维修时,经常发现管道周围多数填缝不密实,没有填嵌密封防水材料,基层没处理好就做防水层及其他构造层,而构造层与管壁连接处发生裂缝,形成雨水渗漏通道。

4)屋面板渗漏

屋面板渗水原因查找较为困难,往往是在维修时挖开才能找到真正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有结构裂缝、结构体不密实、防水材料失效【主要是屋面保温的材料,造成屋面防水层与保温层形成温度差导致防水层渗漏】等原因。

2.洗手间、厨房的渗漏

洗手间渗水主要是施工与材料的原因,导致卫生间器具排水口与排水管连接存在质量问题,排水立管未预埋防水套管,以及泛水高度不够。“毛坯”洗手间在装修时钻洞损坏暗埋管;使用的塑料或铝塑复核管质量差等。

3.外墙的渗漏

外墙做保温层时没按要求接缝,所有接缝工序倒置,并且在主要部位造成倒坡形成渗漏。

4.地下室的渗漏

造成地下室渗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以及养护不良,早期严重失水;

2)施工洞、施工缝、穿墙管等细部构造留设不当;

3)穿墙管、后浇带等薄弱部位未按要求做好附加层或加设止水带。

4)土方回填时对土质的要求,并在回填工序中严格按要求施工。

三、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及防治

从上述渗漏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来看,渗漏涉及到材料、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所以其防治也必须是建设全过程的综合防治。

1.防止屋面渗漏

1)加强屋面构造层施工的质量管理。屋面构造施工时必须按工序分项进行检查和验收,做好检查验收的记录并整理归档。要改变以往仅靠班组自检的做法,在分项验收中应有监理、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参加并签证。

2)对于山墙、女儿墙部位,特别注意保温层的做法与防水层的程序不得倒置。

3)天沟、檐沟等部位渗漏,虽因天气的原因,但也有共同之处,如坡度太小,收口不密实等。所以建议天沟、檐沟的施工适当增加其坡度(>2%),在做防水层时都应增设附加层,并采用密封材料嵌填收口。

4)屋面穿管漏水,除了按要求作出圆弧和高台外,也应先进行放水检查,在做防水层,并注意做好泛水高度。

5)对于钢筋混凝土屋面来说,防止渗漏,主要应注意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其次,施工过程中应防止出现施工缝。对于计划设置的施工缝,应严格按规范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施工。在屋面结构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进行一次漏水检查,如发现渗漏水,必须查清位置,处理合格后,才能进行屋面抹面和防水层施工,以便形成一道结构防水层。为了防止屋面因温度差过大,在图纸会审时,就应注意设计上所设计的保温材料的材料和厚度是否合理和足够。

总之,防止屋面渗漏,应从设计图纸会审开始,通过结构试水、隔热层验收,屋面找平层验收、防水层施工分层验收,对每到工序都要进行检查到位,以便有效地消除屋面渗漏现象。

2.防止卫生间、厨房管道和地面渗漏

首先把好样品、备件关,即在施工中加强样品检查。为防止地漏管道,下水管穿过楼板的封堵,应作为一道工序检查签证,合格后才允许进行地面施工并注意坡度。除检查下水管封堵外,尚需通过试水,检查结构是否漏水,直至结构和封管处不出现渗漏水时,才允许安装。这样即使大便器破碎或接口处渗水,也不至于影响到楼下。

3.防止外墙渗漏

对于外墙施工中留下的孔洞、框架填充墙的顶部、空心砖外墙的竖缝,首先须进行堵洞和勾缝,并作为一道工序来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予以抹灰。墙面抹灰分两道,第一道采用1:3水泥砂浆;第二道采用1:2水泥砂浆(均用细砂做骨料)。两道抹灰的间隔时间为2~3d。间隔时间过短,基层砂浆尚未收缩,会影响效果。

为使窗洞缝隙水部渗到墙体或室内,应在安装窗户前,在窗台及窗洞两侧抹一道1:2.5且20mm后的水泥防水砂浆,并向外找坡。

4.防止地下室渗漏

混凝土严格按照配合比伴制,搅拌均匀;杜绝施工时随意加水;严格检验原材质量。对施工洞、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严格按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在土方回填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在做散水时应注意坡度及填缝镶嵌密实。保证散水排水畅通。

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渗漏成因复杂、环节众多,而且环环相扣,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没处理好而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房屋渗漏,因此,房屋渗漏问题应引起的足够重视。在施工中应认真研究探讨,抓好设计、施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切实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把好关;同时,也应积极采用和推广科学、先进的施工工艺及新型材料,这样才能做好房屋建筑防渗漏。

参 考 文 献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范文11

一、 主观题考点分析

人教版的高中政治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内容,主观题的考点也是针对这些内容而展开,每一道题都有相对应考查的知识点。例如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给出了两段阅读材料,材料一说的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中国之谜”。材料二是说中国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有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经济与生活方面的知识点,问题一和问题二都是围绕经济与生活的知识点展开的,提出的措施要注意实用性。一般来说,主观题的问题设计是层层递进的,并且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知识点相互交融。例如这道题的第三个问题考查的就是哲学常识,要求学生用哲学的原理与材料的问题对应起来。

二、 找准答题坐标

回答主观题首要的任务就是准确找到知识的定位,这也就是答题的坐标,所有回答的内容都要围绕坐标而展开。还是以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为例。材料一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这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基础。材料二反映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问题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问的是“中国之谜”的原因;第二个层次要求提出相关措施,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结合哲学常识当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问题三就上升了一个层面,要求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的现实意义。考生在回答时,要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的具体内容列举出来,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等。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很多考生反映自己对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原理已经掌握透彻,对每一个原理所有包含的具体内容也能一一列举出来,但就是无法在主观题上取得高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回答原理的具体内容时没有注意与材料进行结合。回答原理的过程是摆道理的过程,有了道理才能说服人。道理要怎样才能讲得透彻呢?这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材料阅读题来说,原理和实际结合显得特别重要,要不然就失去了材料本身的意义。比较容易掌握的技巧就是,抓住原理的层次,或者说原理中的概念,找到材料分析中与原理概念有关的点,再将这些点按照原理中的关系模式表达清楚。有些主观题是要求学生表明态度的,学生要注意在谈论问题的时候要作出明确的态度表示,否则也会失分。

四、理顺逻辑关系

在高考评卷中,很多老师发现,有的学生对知识点有比较清晰的把握,但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面面俱到,答题时没有层次之分,显得逻辑很混乱。所以,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答题的技巧,以便学生能够理顺逻辑关系。在考场上,更改主观题的答案是很冒险的举动,有可能会造成时间不够,答题不完全的后果。所以教师可以在平常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列举好提纲,这一点对于问题层次比较多的主观题来说特别管用。这样回答的时候就知道要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不会出现想到什么说什么的混乱情况。

五、明确评分要求

教师要在平常的模拟训练中,让学生明确主观题改卷的具体要求。大致的要求有:1.按知识点给分;2.逻辑要严密,层次要分明;3.书面整洁,字迹工整,语言规范;4.不允许出现方言和网络语言;5.原理和材料要紧密结合;6.切忌空题和从选择题中直接抄答案。

实际上,主观题是一种相对发展成熟的题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固定的回答模式。如果学生的主观题答题技巧掌握得好,是很容易在政治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平时模拟题的讲评中渗透答题的要领。

参考文献

[1]陆敬源.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要在“巧”上做文章[J]. 考试周刊,2010(3).

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范文12

一、适应社会信息化,生活方式开放的特点以及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增加、扩展资料引进的信息量、范围、种类,使教学内容密度大,信息量足,时代感强,形式多样、丰富

以教材内容为主,教材外资料为辅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要注意材料的代表性、时效性及教育价值,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引进途径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用收集资料,推动课堂学习。要注意材料使用到位、加工选用到位、课堂引进时机到位、综合教材到位、层次分析到位、使用教学时间到位、教学过程各环节中材料利用整体把握到位。精选资料,配合教学内容,对所选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筛选、组合、更新。

二、适应青年学生的自主意识、开放意识、角色多重性以及培养人才多种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探索资料的多种运用方式

理论学习联系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充分利用事实材料,理论学习与生动、典型、有现实意义的事例结合,此为最基本的方法。如讲主观能动性,结合太行山区人民艰苦奋斗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感人事迹;讲政党制度中多党轮流执政的实质,结合美国大选小布什当选系列报道,深入浅出,说服力强,易激发学习热情。将知、情、行统一于资料中,既保证了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完整性,又将知识学习和能力、素质要求紧密联系。如引用“日本侵犯中国南海部分海域和”、《国家法》阐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使学生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和领土完整的义务。所选资料充分体现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如国家打击制假贩假、地方保护主义、明星偷税案、三峡移民等,注意文理渗透,以理辅文。如用化学的物质能量转化实验说明“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用物理光的折射体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等。

三、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穿插资料,提升教学效果

1.以各种资料引入新课,新颖别致。科学理论引路,如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来论证理解“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然后对“贡献是人生价值的主导方面”展开讨论。著名论断引路,如用“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引出“发展的观点”“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引出“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哲理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学道理。此外,用幽默的笑话、故事、漫画以及诗词、成语、俗语等各种辅助资料引路,既有新鲜感,又使材料相对集中,既调动学生思维,又有很大启发性。

2.提出学习主题,教师收集材料,将理论学习、材料运用分析、思想素质教育和谐统一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我国石油能源问题,中、日、俄石油运输管线之争,中国与东盟国际能源合作,国内石油勘探、开发、储备与消费状况经济学宏观调控、新型工业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等理论知识,指出我们应增强节能意识;又如先富与共富,社会贫富差距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避免“拉美化”现象等问题,引导青年学生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增强公民意识,提升思想境界。并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新颖、信息感强、逻辑性强、趣味性强的材料灵活多变的使用,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使课堂富有生机。导入新课活,如小故事、时政新闻等,以撬“头”来带动摆“尾”。举例:一幢楼房失火,犹太人首先抱着钱袋跑出来,法国人首先抱起情人冲出来,而中国则首先背起老母亲。以此导出“矛盾特殊性”。总结全课,利用资料,如一首歌、一句名言达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情感升华、落实行动等作用。典型材料设问活,如结合泾县茶叶上市、落市价格变化的实例,将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价格、供求关系、价值规律等众多知识点联成网络,层层设问,环环相扣,直至水落石出。反项思维设置障碍,以“死”激活,即使用一些看上去与结论相悖的辅助资料进行教学,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思考,自主寻求答案。

4.主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形象生动。如使用Flash课件“白马非马”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用“空城计”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用《双方都是挨饿》,一家小饭店门口挂着招牌“请到这里来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启发学生“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学生积极参与融入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