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时间:2023-08-01 17:39:08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是汉文化与母语的基础教育。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建立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提升国民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小学语文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而且作为文字工具,小学语文教育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只注重识词识字与语句段落分析,忽略了情感培养与能力提升,一些偏远地区的语文教更是死记硬背,完全忽略语言方面的真情实感。随着素质教育潮流的掀起,小学语文教育课改已在所难免。

1、小学语文课改现状

1.1、课改成效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改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很多学校聘请年轻的师范毕业生担任小学语文老师。年轻的老师拥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活跃的教学思维,能够运用小组讨论、自主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们还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不排斥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课堂上组织比赛或者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这些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的确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看来,小学语文课改的确取得了很大成效。

1.2、课改中的不足

1.2.1、缺乏对课改的深层理解

近年来,各个小学都大力推行课改,出资培训教员,帮助老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技巧。但是很多老师对教学技巧的理解仅限于字面陈述,不能够把握这些教学理念的精髓所在。

例如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少老师囫囵吞枣,把自主学习变成了自己学习,把合作学习变成了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也被等同为在活动中学习。新课改的代表词诸如“对话”、“互动”、“生成”、“建构”也在传递过程中被曲解变味,僵化肤浅的理解致使课改成为了“四不像”。

1.2.2、缺乏实质性课改举措

不少学者发现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现象特别严重。不少学校和教师盲目追求外在表现形式以应付上级检查。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上,无论恰当与否,都组织活动,例如有的老师把一堂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表演节目,留下来的时间照样是单一的“满堂灌”模式。其实这样的形式主义教学正像邯郸学步,学生们既没有学到知识,又没有提升学习能力,教学还是回到了老路子。

1.2.3、缺乏课堂层面的反馈信息

课堂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与学结合的标志。课堂反馈不仅能帮助老师详细了解作业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教学要求,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但现阶段课改中教学课时被缩减,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对教学的反馈。

1.2.4、缺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不少实施课改的学校都购买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但是这些先进的教学资源却很少能够被合理利用。有些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一味追求课件的质量使整堂课成为课件展示课;有的老师则对多媒体的定位不够清楚,或者只是利用多媒体来陈述一下书本知识,使得先进资源形同虚设。

2、小学语文课改的改进措施

2.1、加强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的自身素养直接关乎教学水平,关乎学生的学习质量。现阶段课改虽然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是教师的重要性仍旧不可低估。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素质。除了出资培训以外,还要尽可能利用报纸杂志等社会资源,帮助教师时刻了解教学技巧的创新与知识的更新。信息的利用能够加深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并将所得信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课改成效。

2.2、加强教学考核

很多学校的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有些学校的课改甚至只是应付上级检查,以至于很多学校的教学氛围并不是真实的教学情况。所以加强教学考核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够督促教师在追求形式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落实课改要求。

2.3、加强教学反馈

建立健全的教学反馈机制是优化课改的必要手段。在课堂上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供积极的指导;对于课后作业不要过分依赖家长监督,教师还应该一如既往地认真批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帮助优差生互助学习。这样不仅能节约课堂时间,还能锻炼学生能力,让差生变优,优生更优。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小学语文课改在课改潮流中确实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不过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诸如上文提到的反馈制度不完善等。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完善改革措施。我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就能够在教学改革中对症下药,切实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2

但是,就像人们对待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我认为,许多教师在将课改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他们刻意求新,为了课改而“课改”,完全抛弃了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而一味追求课堂上的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课改”精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则不然。我认为,那样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浮躁,学生的基本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也是没有认真领会到新课程改革的精要,而只是徒具其表而已。下面我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合作学习固然重要,但独立思考亦不可少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会给学生提出来出一些问题,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表现得也很积极,几人一小组,热烈地讨论着,甚至激烈地辩论,老师也会参与其中讨论。有的时候学生们还会离开座位去别的小组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将合作教学演绎得栩栩如生。

这样的合作教学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我同时也注意到,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频繁合作,甚至在有的公开课教学中,老师干脆就像做实验一般,直接将学生编成小组,为后面的合作做准备。一节课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是在合作中让学生完成的,好像一堂课没有“充分”的合作就称不上是一节课了。这其实是一个不良的现象。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让孩子们进行独立思考。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心理的成熟与发育离不开他所依赖的环境,每时每刻他们都要思索,只有不断地思索,才能有所获得。不错,儿童的许多能力都要在他们的独立思考中进行养成。合作能力的培养固然很重要,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无关紧要了吗?在一些问题解决的安排上,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合作,也应该适当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不能由“学生围着老师转”变成“学生围着小组转”。小组讨论不讨论,完全滥竽充数,依赖组内其他同学,那样会抹杀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阅读”和“写字”一个都不能少

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的一个过程,是“语”和“文”的综合体现。电脑的普及,让汉字的书写已经弱化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现在对有些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而言,别说书法艺术,就是让他们去工整、流利地书写汉字,也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些情况的出现与他们“写字”基本功的不扎实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写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语文课改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过分推崇阅读教学,课堂上读的形式各种各样,感情激荡。语文课堂上,书声琅琅的确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可惜,我们很少看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拿出时间让学生去写一写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前不久,我听了好几位年轻老师的课,发现大部分课堂上学生连一个字都没写过。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只是让学生开火车去认读生字,有些学生甚至连笔都没带。

不仅是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写字的机会,我们的许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也很少去板书,取而代之的是电脑屏幕的展示或在黑板上贴上现成的字词、图片。也许他们是认为课堂板书太费时间,特别是在教学比赛上,会打乱教学步骤,实则谬之。老师的示范书写可以很好地纠正学生书写中的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和不良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不能让电脑去主宰课堂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就成了课改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于是,我们越来越注意到,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都以充分利用电脑资源为荣,在有的教学比赛上,是否利用多媒体还成了一项评分的依据。电脑、多媒体似乎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有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往往能从视觉、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被眼前不断闪现的画面所深深吸引,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娱乐了学生。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3

一、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习惯于老师说到底,学生听到底。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转换角色。

1.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地干下去,所以在语文探究性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很关键的。

2.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而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需要的便是老师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比如如何质疑、如何提问、如何分析等等。

3.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探究性学习是一次教育的创新,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掌握指导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4.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都必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学生能学到知识。(2)做好教学组织安排。教师必须做到既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又有基本要求规范学生的探究过程。(3)加强教学评估。

二、新课程理念下,做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已经深人人心,其实和现在常说的 “大语文教育”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任何轻视忽视语文教育传统这一中华民族母体文化传统、割裂历史传统与现实的血脉联系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彰显优秀教育传统,重视民族文化自觉性的回归。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1.教学要注意过程与方法。在 “过程与方法”这一块,可以说这是新课程在提法上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最大特色。 传统教育强调结果、轻视过程,教学方法单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更新了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学生 “自主 、合作 、探究学习”,多媒体调动学生兴趣,不能不说这比传统的语文教育进步了些。对照《标准》,我们却发现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对传统语文教育继承了更多,或者就是换了另外一种说法。因此,我们更加关注如何将这些优秀的教育传统渗透于现在的课堂。

(1) 具有浓厚的关注全体思想 ,关注全体学生,而传统教育中早有“有教无类”思想。我们要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着重关注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于个性发展。传统教育中的 “因教施教”早已成为教师学生耳熟能详的词语了。古代私塾中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怎样将班级授课制和培优补差结合 ,怎样组织课外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程理念下要进一步大力倡导个性化学习和个性 化评价 。

(3)师生关系。新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民主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才有良好教学的氛围。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他提倡“不耻下问”、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种传统的思想可以说对后代特别是现在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正是传统教育中“教学相长”思想 的体现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一定要民主 ,师生要 “对话” ,特别是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实现共生共创,师生互相促进 ,双向成才。

2.关于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问题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使用的教材蕴涵着美,充满了美,篇篇落笔为画,脱笔为诗。教师就要挖掘课文中美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自然美,鉴赏社会美,领略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赏心悦目、令人陶醉的自然美。教师可抓住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自然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激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提高感受美、识别美的能力。

(2)催人奋进的社会美。如《钓鱼的启示》、《落花生》、《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巨人的花园》、《长城》等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教学时注意品词品句,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铸造美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美不胜收的艺术美。如《火烧云》、《颐和园》、《清明上河图》、《林海》、《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不仅有丰富的内涵美,而且在语言、结构、意境、风格等方面各具特色,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应深入钻研教材,要善于发掘教材的审美因素,或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在教学时通过自己的讲课艺术引导学生去发现、感知和欣赏,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新课改理念下,高效课堂如何分组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释放生命;灵性飞扬;创造潜能

让语文走进生活的过程是一种释放生命,展现语文教学魅力的一个过程。那么,如何活化语文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呢?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故教师的思想观念也应该与时代同步。旧的课程目标在一定程度哂纳感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想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程改革针对此积弊,鲜明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是给沉闷的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学生和教师的心坎。当前,教师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语文教学要注重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学有所长,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生活实际。

一、注意把教材内容生活化

农村小学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主宰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教学缺乏沟通和交流。因此,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一些有趣的问题提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同的课文需要采用不同的教法,才能让语文真正的走进生活。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具体教材的内容,抓住课文的重点段,句,章节直奔中心主题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法的多样化,学生就感到新鲜有味,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有趣;要运用情感进行语文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踏踏实实地进行愉快教学,推荐素质教育的长效,有序的开展。

由于教师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模糊,直接导致了农村学校语文教学模式的落后僵化,教学方法陈旧、枯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教师埋头苦灌,学生被动地吸收,这种现象还经常存在。因此,要注意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备课时,要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游戏结合起来,以语文游艺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当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这样,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自觉地学习和掌握了知识。此外,由于单纯的教材内容显得单调、枯燥无味。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以联系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或小故事,不仅使知识形象化,通俗易懂,而且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把教材知识游戏化,丰富教材内容。

二、在语文教学活动实践中体验说话在课堂中的作用

说话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若一调到底,平平无奇,势必使学生身陷枯燥乏味的苦海而怨声载道;若说话抑扬顿挫,语音富于变化的话就容易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而充满情感的语言会带动学生的情绪全情投入到情景中,真切地感受文中的情感。老师的感染,是激发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的一大法宝。抖擞精神,以最佳的状态运用表情、姿态、手势等等去演绎角色,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情绪,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充分感受语文的无穷的魅力。

课堂是个特定的空间,构成课堂的要素是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和激情去投入到每一节课之中。在具体的教学时应从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地调整音量、音调、语速,时而浑厚有力,时而轻柔婉转。在课堂上注入你的情感,真正做到蹲下身子来看学生,实现师生的零距离交流。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困难而产生压抑紧张的负面心理反映时,教师一定要面带微笑,进行及时真诚的调控。“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激活学生的情感才有可能。

三、强化感知,激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的体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也就是说,学生对事物了解得越多,感知才越丰富,情感才会越深厚。当前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能动性原则,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广闻博览,力争把全部的激情释放出来传递给学生。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 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116-01

一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语文教学通常通过“教师的专心讲授与学生的认真听讲”来完成,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实行后,语文教学模式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例如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都是在新课标背景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总结出的优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也不再直接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授课,为了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标准,广大教学一线教师纷纷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扩充语文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先进性。

二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改革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合理化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没有实行新课标之前,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往往更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往往忽略了课前教学引导、课后教学评价等相应的设计内容。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的原因,只注重课堂教学,不免会让一些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吃不饱”或者“接受不了”,在无形中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更是如此。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课程设计从教学背景、教学内容出发,以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基础。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式培养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同时课程评价在课改之后,也不再使用一卷定成绩的模式,更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评价,更有利于在过程中反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情。

三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的改革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工具无非是粉笔、黑板、教材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领读、通过板书让学生感受教学内容。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联系能力较弱,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的思维联想,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快速体会出语言文字中的意境之美。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等能承载大量信息的新的教学工具,图文并茂地为学生展现文字中的情感和情景,使课堂充满乐趣,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感悟

在新课程标准实行之后,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教,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感悟,注重学生感悟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的内涵和意境,让学生成绩由学生平时的大量阅读、写作的训练来决定,而不是通过对课文的死记硬背来决定。对于课本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促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2.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趋向于多样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动画、图片、音乐的导入,无形中活跃了课堂气氛。由此可见,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中的文字内容,迅速的转化成直观的感官内容,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

3.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是以促进小学生整体的发展为目标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文学元素不断涌现出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所以,教育部门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现代的语文教学更重视师生之问的关系。所以,为顺应新的教学制度,教师应该将情境教学引入课堂,这就要求学生与教师形成一种友好的互动关系,在教学课堂上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语文中的抽象知识概念,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情境创设教学内容和开展情景创设教学的必要性

情景创设教学指带有一种特定的感彩的教学活动,它本身会产生的特定的心理氛围,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不同学科的学习情绪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近来情境创设教学也随着我国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有所变化,新课改条件下的情景创设教学更强调必须调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小学生关于各科包括语文的自觉和探究的学习能力,以促进素质教育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依照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和特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用以激发小起学生的学习共鸣,进而得到最佳的语文教学效果。情境创设教学可以引起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而使得他们好学,依照小学生的认知特证和认知规律,经由教师建立实际的语文教学情境,合理表现或重现语文教学的课文内容,使小学生在身临其境感觉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文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隋感。情景创设教学既关心小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得到语文知识、产生判断认知,也关心通过教学形成的人生、价值和道德的思考认识多少事物,小学生也会更理解语文的价值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教学的模式

从心理教育学视角而言,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教学与原有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小的差异,简单地说,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教学的模式主要有导人、凭借、融入、优化和营造五种。详细分析如下:

1.导入。小学生因为年纪小,所以学习动机多是听从自身的兴趣驱使,因此教师必须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可以感受到探索的快乐,以乐趣中引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在进行情境创设教学时,要细致观察,寻找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点,在持续、灵活的情境创设中强化小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适合的时机导人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

2.凭借。凭借顾名思义就是依靠情景,经由情景创设开展并优化教学,使小学生在适宜的教学环境中体验出语文学习的乐趣,以乐趣提升自我语文感受,以情景凭借强化学生感知语文美的体验。小学语文情景美感受同样是语文新课改教学要求的重要表现,主要分为四个层次方面:带人情景,感知语文美的外在;分析情景,掌握语文美的本质;重置情景,体验语文美的意境;控制情景,引导语文审美的产生动因。依照小学生极易捕捉心理暗示和想像力极为丰富的认知特征,以凭借隋景来诱导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体验和理解语文课文;提升小学生理解的语文审美水平,感受语言的魅力。

3.融入。融人情景。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激发引导学生情绪的模式,该模式通过吸引学生兴趣,把认知活动和情景活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活动。情景教学主要针对教师对儿童的倾注真情,用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充满自信的情景。教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深陷其中感受这种体验。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力能直接体现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情景教学的过程当中,使学生和教材之间建立起一种微妙的情感。

4.优化。优化隋景。在活动中寻找乐趣,在乐趣中体验力量的增长。让孩子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而绝不是追求生动的形式。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自己的学习内容和丰富教学形式。

5.营造。营造情景。在创造中制造乐趣,从乐趣中展现个性。通过情景创设的营造,针对儿童的创造力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激发内在情感,唤醒鼓舞学生;感觉的训练;培养直觉性。

三、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法

1.创设幽默情境。幽默是教学的佐料,教师的课讲得生动有趣,幽默诙谐,使学生时时保持"亲其师信其道"的感受,让学生在笑中获取知识。如在纠正学生所写错别字"吃"时;XX同学,你的"吃"字为什么多长了一个舌头?转师随手将他写错的字写在黑板上,指出多了一横就象多一个舌头又如写"军"字成'牢"字时,教师礼貌地请XX同学上手术台(讲台)来,教师转身写出"牢"字然后问,你的"军"头上长了个什么怪东西,请你动手术切除。这样在幽默风趣中进行教学,学生听了哄堂大笑。他们在笑中受到启迪,从此,犯这类错误的学生大为减少了。

2.一问多解时交流学习。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采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如给课文分段,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有不同的意见,争论非常激烈。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学生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新课标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而,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是对教师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一切理论均来源于实践,小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记忆较深,也颇感兴趣,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创设有效情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是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让我们携手前进吧!

参考文献:

[1]王香国.探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方法和途径[J].中小学电教(下), 201l(7).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7

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创新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完全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全面地营造一种轻松且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更多的启发和体会,教师是教学方法是起重要作用,因为一位优良的教师将领会导语文学科的一个新时代。那么要如果上好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呢?我将认为从以下几个方法着手。

一、语文教学应体现“语文味”

所谓语文味即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言、文学、形象、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的美感。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去体验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咀嚼品味,给学生创造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如在讲授《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我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力,体验数词与其他词语组合后构成的场景的意境之美。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在《小小的船》一课中,我会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思考“弯弯的月儿除了像小船之外还像什么?”我得到的反馈越多,就说明学生的思维越活跃,参与得积极性越高,就越能使学生体会月儿之美。

二、语文教学应体现“儿童味”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填鸭”和控制,而是借助课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自觉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注意力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真、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得以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知,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教师不仅要学会引导,更要学会去倾听,甚至你还会有所收获。如在《阳光》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呢?”我没有想到同学们都回答得那么好,有的说:“阳光可以把湿衣服晒干。”有的说:“有了阳光,我家就能晒萝卜干了。”还有的说:“阳光使小树更高,禾苗更绿,给万物带来了生命。”听着孩子们的回答,感觉很欣慰,看来让他们了解阳光重要性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有些时候,当你一改往常滔滔不绝的形象,扮演一位倾听者时,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语文教学应体现“个人味”

语文课的个人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多因素凝聚之后所显示出来的整体的审美风貌,这种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在教学方面则可改为“课如其人。”正如大自然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教师。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8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创设情境;多媒体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特别强调“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社会逐渐把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新课改要求不断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创新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中寻找语文学习的乐趣。本文分析三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案例,希望为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一、合理设置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事物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教师在课堂环节中,应尽量去设置更加可观的课堂情境、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四季》的时候,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基本特征。在上课之前,教师将自己提前准备的关于“四季”的画板展示给学生。分别是“春天的绿草、夏天的荷花、秋天的麦子、冬天的梅花”,让学生看着画板指出这些图片的特点是什么?分别代表哪个季节?学生看见直观的画板,都很兴奋,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在之后的课堂环节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跟着多媒体一起朗读课文,朗读两遍之后,挑选几个学生一人朗读一段,让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错误的地方,当场纠正。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夏秋冬分别是什么样子。这样,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完成了课文的讲述内容,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创新思维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多媒体授课模式逐渐被引入课堂教学中。多媒体采用动态图画、音乐和视频多种模式,把授课内容变得栩栩如生,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小学生本身比较喜欢活跃、动态的画面,所以这种模式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

例如,在讲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在上课之前,在多媒体上先给学生展示一系列图片“傣家竹楼、傣家舞蹈、傣族服饰、孔雀舞”,由于这些图片对学生而言比较新鲜,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生就会思考“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我们汉族人民不一样,那他们的泼水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之后教师播放视频《泼水节》的片段,让学生充分了解傣族泼水节的具体状况。这种学生主动思考并且教师解决学生疑惑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使用多媒体,对于优化语文课堂,促进有效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三、转换教师角色,激发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基本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备课,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生字的讲解和课文朗读。这种教学模式,从本质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使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讲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并分析课文,积累运用描写大潮的语句。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本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的?课文怎么样描写大潮的特点?你心目中的大潮是什么样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朗读文章。文章朗读过后,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内部讨论这些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答案。每个小组派一个学生代表来进行总结回答,如果有补充的内容可以自行解答,最后教师进行一个课堂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新的问题“为什么钱塘江大潮是如此壮观?”等,这种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自主提出新问题,自主解决新问题。互换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发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更直观的教学表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展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动画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堂教学中,互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改进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需要学生积极接受教师的指导,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9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课堂,活跃了师生的思维,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尽管凸显了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未因此而否定接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一些学校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有的由少数老师和学生组成课题组“攻关”,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比中获奖,却把大部分学生撇在一边。小学语文新课改一定要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从出发点来说,应该是让学生实现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学习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从过程来说,应该是重在参与,全员参与;从结果来说,应该是“你有能力搞出原子弹当然好,他有能力做出茶叶蛋同样不失为一种进步”。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成败,重点不是看学生试卷上的成绩,而是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新世纪的人才,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归纳与总结能力、理解与感悟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思维与思索能力、欣赏与审美能力、想象与推测能力、实践与运用能力、合作与自主能力、创造与创新能力。这十个方面的能力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知识与能力并重,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师生交往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老师)的不同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只要上课,必然有三、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的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展开和在各小组间转悠,忽视了小组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这种合作学习本身就无视学生的个性,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掩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应该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者暂时选择不合作,先思考,再讨论,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

语感是学生对句、段、篇加深理解的必要途径。只有培养起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对句、段、篇的理解才会透彻、深入。培养良好的语感必须从词的语音、语义、语境、语气等方面着手,加以正确的引导,营造浓郁“阅读情感场”,让学生在阅读是投入丰富的情感,使学生产生谐振,自然而然地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再融入“一边读,一边想”、“读进去,想开去”等读书方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内容的实质与外延。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给出了评价的三个维度:“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但许多老师片面地理解为新课程只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拔高了教学要求,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实际状况,忽视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新课程,形成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即使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不能脱离语文情境。《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有关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进行了统一,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遗憾的是,不少人打着人文精神的名,行着思想说教的实,把人文精神与思想教育划上等号,所不同的是把过去浓重的政治色彩与时俱进地换成了今天比较热门的话题,这与过去的架空分析其实是一脉相传的。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10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美育

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了从小抓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美育教学的效果。

一、朗读中的美育

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章是非常优秀的,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育资源,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促使学生从朗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首先,利用教师范读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感受和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教师要注重用饱满的精神和充满激情的语调在范读的过程中用情感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中。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学习为例,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要去草原看看吗?那我们接下来就借助诗歌中的内容感受美丽的草原风光吧!”教师在范读的时候可以引入与蒙古草原相关的歌曲,如《彩云之南》《草原儿女》《辽阔的草原》,在深邃悠扬的背景音乐中阅读诗歌中的内容,将学生带入草原辽阔的情境中。本首诗词有相对应的歌曲,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先向学生播放歌曲,之后进行范读,使学生和文章的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

其次,借助学生自由诵读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文章的内容,在学生熟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搭配音乐朗读的方式,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文章的情感和情景。以《天上的街市》的朗读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夜的钢琴曲》《一个人的时光》等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感受诗歌中语言的魅力。为了提高学生自由诵读的效果,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学生之间的朗读比赛并进行相互评比,促使学生在听别人朗读和自己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歌中的语言美。

二、通过古诗词展开的美育

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美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重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挖掘古诗词中的审美素材,开展美育教育。首先,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为了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古诗词在字词的使用上是非常讲究的,教学时教师要从古诗的细节入手,促使学生逐步理解古诗词中用词的画面指向,体会古诗词中的语言美和用字美。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学习为例,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思考“绿”这个字的妙处在哪里。若是换成到、吹等词诗词中的效果会产生哪些变化?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春天的美丽景象,让学生在美丽的景色中体会“绿”字使用的妙处。其次,利用课堂活动实施美育教育。为了提高美育的效果,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课堂活动。以古诗表演的活动为例,教师根据古诗的具体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古诗的表演。通过古诗表演的方式,促使学生更用心地理解诗歌中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不自觉间便受到美的教育。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古诗词的优势,提高对美育教育的效果。

三、借助文章插图展开的美育

语文教材中大都绘制了非常精美的插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以《九寨沟》的学习为例,文章中绘制与九寨沟相关的优美图片,教学时教师可以不让学生阅读文章中的内容,而是直接让学生观看文章中的插图,利用插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九寨沟的美,激发学生课文阅读的欲望。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课文中的内容后,要注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水污染、陆地污染、空气污染等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这些图片的同时观看文章中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到图片之间的巨大差距。在学生强烈心理波动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讲述与保护环境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改掉不良的习惯,如,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并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利用图片之间的直接对比,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朗读教材中的优美文章,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文章中的语言美,充分发挥古诗词的优势,并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良好的美育教育。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11

关键词:新课改;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注重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使他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智力角逐的时代,它在人才的知识与技能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都知道,人才是来自于知识的,获得知识又是与阅读积累分不开的,俗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杜甫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这些都能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深思:怎样引导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地发展、潜能充分发挥,将来以渊博的知识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阅读教学,下面是我的几点教学尝试,仅与大家共勉。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为数不少的老师往往忽视对课文整体的理解,有意识地去强调认识生字、理解词句、注重开头结尾、渗透思想教育……其实,这都是忽视文本整体性的做法。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特别注意文章整体观念,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了解本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作用与重点训练项目,在教学时,我把训练重点贯穿文章始终,把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就不会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了,也很好地促进了他们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因此,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吃透新课改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应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之一,学生的阅读水平关系着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我的具体做法是:

1.教师大声泛读

大量的研究表明:阅读是有倾听开始的,孩子们最初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是来源于倾听,孩子们在倾听过程中没有生字的羁绊,纯粹是放松的、愉悦的,所以很吸引他们。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时,我特别善于运用此法,因为二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为了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任务,我就经常给学生大声朗读阅读材料。在我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孩子们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他们觉得读书是有好处的,渐渐地他们自己也喜欢读书了。

2.给学生提供阅读时间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意愿进行自由的阅读,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时,我每周拿出两节语文课,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学生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才有机会读到自己喜欢的书。

三、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是需要一定方法的,可是我们的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往往是处在无计划、无顺序之中,所以,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孔子曰:“凡事预则立,不欲则废。”在学期之初,我往往先指导学生制订本学期的阅读计划,并要求学生严格按计划执行。例如,双休日,五一、国庆等长假、寒暑假等都是学生阅读的有利时机,我都指导学生对此作出阅读安排。

2.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我们大家知道,阅读分为略读和精读两种,精读是要求全面、精细、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对文章中的内容、人物、结构等做彻底通晓,一字一句都要仔细琢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观潮》《爬山虎的脚》等文章时,我都指导学生运用精读的方法。略读是一种不完全性的阅读,它的要求是只要提纲挈领地对材料内容、思想与技法作了解就行,在阅读时可以跳读、浏览,舍去不重要的部分,不必逐字逐句的研究,只是在阅读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小木偶的故事》《秦兵马俑》等文章时,我都引导学生运用略读法。

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如何积累呢?培根说:“做笔记使知识更准确”,所以,我常常指导学生做笔记来巩固阅读的效果,例如:引导学生对佳词妙句做摘抄,指导他们对文中的某一观点进行评析,引导学生对原文内容与观点与其他同类的文章作对比,并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

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会越来越有效。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12

关键词:新课革;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语文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语文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语文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驭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语文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1]。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语文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2]。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三、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语文课。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在语文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语文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3]。可以看到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语文课堂的实践时间已经不短了,虽然对于传统语文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尚处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但是,城市里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四、结论及建议

随着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变革,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们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并及时推广普及,才能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也可以说,只有在信息时代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春风中探索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切实贯穿语文思想,充分展示语文美,才能真正让语文课程吸引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关文信.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