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时间:2023-08-01 17:39:44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1

关键词:合作教学;双向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推动语文的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掌握课程改革的要点,对语文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为学生创设一个高效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开展探究合作教学,对课堂进行延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做以下三方面的阐述。

一、注重开展探究合作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课改过程中最注重的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课改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实行双向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开展探究合作教学。一方面,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注重探究合作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他们参与语文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探究合作教学为师生的沟通创造更多的机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某种意义上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喜爱程度。在开展语文探究合作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组,搭建高效的语文合作学习平台,此外合作探究的内容要以教学大纲为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进行《皇帝的新装》教学时,以语文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并突出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设计如下5个探究题:

(1)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作者开篇便提出皇帝喜爱穿漂亮衣服,作者的目的是什么?(2)关于“新装”,那些骗子是怎样对其进行介绍的?“新装”的特点是什么?(3)皇帝为什么欣然相信那些骗子说的话?官员为什么要骗皇帝认为新装特别美?(4)文章最后作者以一个小孩说出实话,捅破真相,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5)从这篇童话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设置探究问题时,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逐层加深探究题意,让学生领悟童话故事内涵的同时,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过程中,学生要处于主导地位,积极发言,教学只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对“文章最后作者以一个小孩说出实话,捅破真相,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时,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限,答案不够深入,探究效果较差,此时教师进行引导,作者的目的是:“世人皆混,孩童独清”,加深了现实讽刺意义。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只有提高学习兴趣,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还要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设计教案,难度适宜,并通过各种启发途径,给予学生更多的创新空间,提高语文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讲授《童趣》一课时,可以增加“我的童年”讲述活动,学生回忆自己儿时的生活,积极发言,创设了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出本文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的童年活动丰富多彩,那作者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呢?”由于之前的讨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课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美感和情趣,提高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最新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丰富学生的思维内容,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逐渐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比如,学习《沁园春雪》一文时,用多媒体展示北国风光的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主旨。

三、对课堂进行延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2

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与潮流,将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中来,不再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逐渐改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开阔思维,激发想象力。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将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中畅所欲言,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自信心与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教学,从而充分体现情感教育。

一、充分认识情感教育

什么是情感?情感就是指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情感多表现为热情、易波动,集体感强,但是方向性和稳定性稍差。针对这个特点,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在情感教育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每个学生的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学生的个性,不断挖掘学生潜能及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应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也可以拉近距离感,真正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材上的故事、例子揭示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就是权威,知识的拥有者,一般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尽情挥洒,投入地讲解,学生的参与度比较低,导致学生没有有效地吸收知识。语文是一门积累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难以接受知识,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自己失去信心,上课也不专心听讲。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就需要运用情感教育了。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1.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贴近实际的教学,比如,可以用实物、教学挂图等导入问题,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生动、形象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快速进入新课。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时,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不舍,写出了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教师可以通过这种亲情教育学生,使学生更深入体会这种亲情。

2.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诞生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观看更直观精彩的影像,让课本中的句子变“活”,以此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有效地发挥,在参与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3.运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基础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是非常关键的。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锻炼,同时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带动成绩稍差的学生,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这种课堂讨论的教学,能够有效缓解教学中的紧张气氛,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3

初中语文的语感教学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因此,把语感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思想亮点,是一线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任务,还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语感教学呢?

一、语感及培养学生语文语感的意义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迅速的领悟和驾驭能力,并能品味出其中的情趣。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陶。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热爱母语,就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语感教学的原则

1、能动参与原则。

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认识个体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涵泳”的过程中习得的,老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现实的语文情景中切身感悟规律和意蕴,并使语言规律和意蕴“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个性的东西”,“进而形成他们心灵中的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量,切忌越俎代庖、一讲到底。

2、实践感受原则。

学生学习的能动参与积极性发挥的怎样,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感受。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习得语言的实际能力,或者说以感性为

主,而感性又总是直接与实践联系着。因此,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在学生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才能将有意识的语言知识规则等变成无意识的感觉。

3、促进个性发展原则。

语言作为人的“思想的生命的表现要素”首先应该是人的个性的集中体现,而个性和创造性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学中不应过分强调学生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否则便会在意识中泯灭学生的创造火花。

4、人格塑造原则。

尽管语感能力具有人格自我塑造功能,但教学中坚持渗透会更有益于学生优秀人格的培养。

5、整体感知原则。

语言现象与涉及语言的所有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接触了某种语言的现象,就可能接触有关语言的全部知识。为此,语感能力培养务须坚持整体感知。

6、形象思维原则。

直觉思维本来就属形象思维的形式,没有形象思维的有效训练,就不能保证直觉思维的高效发展。

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语感教学的策略

1、在阅读中积累语感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高中语文课本中很多篇章,大多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鼓励学生读背这些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

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听是吸收,说是表达。说是对听的检验。因此,听后还须多说,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把听到的语言材料中所蕴含的内容、意义说出来,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感知。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必要的练笔,加以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另外,“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显而易见,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很多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2、重视写作训练,发展语感

多读和多听有助有助于语感的发生与形成,这种发生常常是潜意识的,而写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与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潜有化为外在行动,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学好语文,培养语感,就要多写。我觉得写有两方面:一是机械性写,如抄写、默写、听写等。二是创造性写,即写作,写作的好处就是对读、听、说的最好反馈。这种反馈是其它学习形式,其它练习形式所取代不了的。语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语言思维能力,而写作的训练对于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极有好处。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对策

G633.3

前言: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们注重情感教育,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们优良的道德品质,为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做出了许多贡献。在教育教学中,定时的开展有关于情感教育的活动,重视文学作品的情感熏陶,能够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情感教育为他们自身带来的改变。我国古已有之的教育形式非常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他们认为在教育中,知、情、意一样都不能少,知代表知识与认知能力,情代表情感与审美,意代表意志与理想方向,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新课改也正是根据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交流与价值观这三方面来设计的。新课改的情感教育要求不仅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相契合,更加与当代的时展相一致,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

一、新课改中情感教育应用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主要培养的是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以及学习信念,从而促进学生们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所谓的情感教育就是让学生们可以感觉放松,身心愉悦的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们想法以及培养学生们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其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所遇到的一切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的人格。情感教育的应用非常重要,首先,其能够为学生们的学习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带给学生们一个身心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尽情享受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其次,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清楚认识教学过程中情感和认知的关系,能够让学生们从自身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情感和认知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精神世界,让学生成为一个“温情”的人。第三,情感教育能够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能够让学生感受同伴之间、老师之间的充沛情感,使其更加热爱校园,热爱课堂,热爱我国的文化教育。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初中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是一项由学生意会其内容,陶冶自身的情操,丰富自身内涵的活动。虽然情感教育已经被大部分学校认可,但是想要学生们充分的学习到其精髓,让学生从情感教学中受益,则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

1.营造良好的情感学习氛围

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最适合学生们学习的场所就是轻松愉悦、充满情感的教室。在课堂上,教师要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子来进行情感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情感学习氛围。比如,老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诵,从中体味丰富的情感。同时,还要把握好节奏,将学生们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中,让学生们从文章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感受。比如,笔者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中,便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对文章进行朗读。同学们在朗读中与角色融为一体,体会到了文章中浓浓的亲情,很多同学因为文章短小精湛的内容在朗读中不仅潸然落泪。

2.运用现代化科技创设情景

随着我国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致使很多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在对初中学生语文进行情感教育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为教学所带来的便利,要通过技术手段不断创设教育背景,积极优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进行展现,让学生们如同真实参与到当时的情景一样,感受到其中真实的情感。比如,笔者在进行《雷电颂》教学的时候,便将教室中的灯光调暗,运用多媒体中的声效对雷电进行模拟,而后再结合多媒体视频让屈原的形象展示出来,加上铿锵有力的旁白,同学们立刻被所展示的场景所吸引,随着剧情的推进,学生们跟着视频中的内容一起感受情感的跌宕起伏,体会到了文章中的内涵,也更加能够体会“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手法运用,能够切身体会到曾经黑暗统治的恐怖。

3.加强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如果只靠上课时间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们进行情感教育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动手能力。在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正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因此,只有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真知的应用。教师所进行的情感教育要与学生们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实践能力。比如,笔者在进行九年级《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的时候,与同学们一起首先进行“手工活动”,在此活动中笔者与学生们一起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形,然后让同学们挑选其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图形。同学们给出了形形的答案,每一个答案都极具道理,也正是与教材中的文章理念相吻合。在此活动中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让学生们认识到“事情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生活中的答案同样丰富多彩。为学生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认识事物,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让其情感教育的目的得到充分实现。

结语:

情感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在初中语文中对学生们进行情感教育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基础学科,与其他的科目相比,更具有人性化。教师要对其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让情感教育更好的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徐桂彩.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W周刊,2015,09:53.

[2]吴玉生.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学周刊,2015,09:221.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和谐教育。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就不能不研究和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使其结构化,由始至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励学生的积极思维,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轻松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一、转换教师角色,树立全新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与控制者,严格地控制着教学的进程,不允许学生出现与教师预定的教案相违背的行为,教师就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学生只要记好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观念势必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处于次要地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真正走进新课改,践行新课改,首先就必须转换教师角色,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1.由权威者转向组织者

要真正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学习位置上,由课堂教学的权威者转向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鼓励学生超越教材、突破常规,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下进行创造性学习。

2.由传道者转向研究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教学中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新的教育形势下赋予了教学更多新的内涵,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单纯的传道型教师,而是研究型教师。不是以教材为中心,将教材上现成的结论型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依托教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将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贯彻落实,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3.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大的语文教育观,强调学校与社区与生活的互助,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也就是生活即教育。只会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要加强与外界的沟通,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终身教育与社区生活的“一体化”。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实现教师教学方法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讨论与交流的机会,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1.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增强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当学生个体无法解决问题时就会产生合作的欲望,此时开展合作学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全面掌握,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合作学习在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下有效开展。当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要进行科学的小组分配。小组的分配可以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也可以采取就近原则,让同桌或前后桌展开合作学习。

2.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动态中探索求知,用研究创新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以富有探索性与艺术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新知产生积极的心理期待与感情效应,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带着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振奋的内心状态参与到积极的探究活动中来,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构建活力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味性,更高效。”

1.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多媒体使得传统单调、枯燥的教学有了更多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更能够愉悦学生的眼睛与耳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进入语文学习的最佳状态。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我将课文制作成漫画,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配以背景音乐,这样的展示极具趣味性,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给予了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更积极、更主动、更能动。

2.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初中生以具体形象为主,正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形象直观的事物。文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在简短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而这些往往是语言所不能描绘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字转化成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进而领悟到文字的魅力。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收集相关资料,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将静止的文字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表现出来,这样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

3.增强教学的密度性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6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教学内容,给学生留有创新空间,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能在广阔的语文知识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个很难学好的科目,它知识零碎,系统性不强。需记忆、创新的成分多,需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光靠老师督促、指导,一味的题海苦练是远远不够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觉得这个“渔”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二、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它可以使你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需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心理优势,而且自己查工具书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它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长期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语文成绩进步大。课后复习是记忆规律的要求,是对所学新知识的及时巩固,及时复习是学困生查漏补缺的良方,找到自己的问题,及时解疑,才会将知识中的负积累减少,才会减少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紧接着再布置一些作文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同时,教师要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你有独辟蹊径”“老师都没有想到,你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材是一个丰富的宝藏,要引导学生善于挖掘和利用。初一的学生仿写训练是一个必要的步骤,在语文教材中找准贴近学生生活、思想的范文。通过课堂这座桥梁。让学生对范文中的生活有所感受,慢慢的达到认同,获得心理上的共鸣,并进行仿写训练,久而久之,自己的文章也会有名篇大家的风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人物形神兼备。场景生动形象。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再现课文描述的对象,力图出现一个新的画面。变静止为活动。变片面为全面。针对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知识和体验,改变文章关键性的情节,推测故事种种演变的可能,想象出符合原文主旨的新故事。抓住课文的艺术空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补充故事隐去的情节,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给它们一个合理的说法。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供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7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语文 课堂教育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63

Emo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in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MO Quanhong

Abstract As China continues to reform on the education system,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widely applicable, many drawbacks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can be solved or alleviated. After years of practice and summary, the authors recognize that education, emotional education growing role, its rol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 not only to build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in the classroom, to maintain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inter also good cooperation and learning, enhance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o this e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otional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education, with a view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junior Chinese; classroom education; emotional education

在新课改背景下,素养教育成为教育的重点,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关系到学生良好品质和正确思想的形成,所以积极的引导学生就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是符合学生情感需求、知识需求的一种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1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相关概述

1.1 情感教育简介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教育是整个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一个组成内容,这种教育方法是指根据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展开相应的语文教学活动。在情感教育中,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学习观念等情感方面的表现,其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形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自身和课本中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使教师、学生、书本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路线,并融合统一,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从而引发共鸣,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1.2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通常来说,初中语文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这些情感元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分别是课本中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课本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思想的主要载体,其中包含的情感因素有文字语言、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感彩,教师作为课堂教育中的引导者,主要情感是教师对教材的掌握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人格魅力等;而学生作为整个教育的主体,其情感元素主要有知识理解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学习态度等。

2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加强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制度不断改革,新课标的普及,素质教育逐渐的替代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此背景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点。以往实践证明,要想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并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在语文教育中融于情感教育是极为关键的内容,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融洽的环境中学习必将事半功倍。要想快速的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首先,教师需要正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并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针对学生的特点、年龄、知识结构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再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快乐教育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情感教育除了在帮助学生语文学习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也有明显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这主要是由情感教育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它不仅仅针对学生的心理同时还针对学生的生理,在尊重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仅对初中语文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对其它科目的学生同样有良好的影响,所以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措施

3.1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最主要的目标除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之外,还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具有一个较好的思想观念。语文知识的传递,在课堂上的积累往往不够,更加重要的应该是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去真实的体验,灵活的运用知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只有确保教师的合理引导下才能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在现实世界中,学习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内容和初中语文学习有很大的联系,不论是学习内容上还是学校的形式上,生活中包含的语文内容极为广泛,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教学不仅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也能够充分的考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还有考验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感触极深,增加知识的理解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看云识天气》为例,初中的学生通常对云和天气的关系认知模糊,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让学生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云,并记录下云的特点,再根据云的特点再记录下未来一到两天的天气情况,最后根据所记录的信息来对比文章中说的是否正确。通过这类亲身实践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文章中作者的意图,从而达到强化课文印象、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的目的。

3.2 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情境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将事半功倍。在当前的课堂情境创设中,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创设具有丰富情感的课堂,和富有教育意义切合书本内容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直观的感受到书本作者的意图,教师的用意,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课本内容的整体线路和情感特点。初中课文几乎都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尤其是一些寓言故事,情感表露无遗,按照传统的教学,往往教师通过口述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往往学生在灌输式教育下很难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并且也很难让他们能够充分的利用知识,以及很难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多媒体的运用充分的解决了这一难题,能够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多媒体的丰富多彩性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将事半功倍。例如人教版中的《黄河颂》,该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黄河在我国民族发展中的深厚情感,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搜索关于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并配以黄河主题音乐,围绕黄河之景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到黄河的雄壮,体会黄河对于我国民族的重要作用,从中感知黄河的宏伟和壮丽。

3.3 充分利用课本内容,激发学生情感

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体,要想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学习主体必须要带着较高的积极性,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并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在课堂上积极和教师交流和沟通。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的鼓励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多情况下是以阅读课文来实现的,课本中的每一词句都经过作者的反复琢磨,因此每一句带有浓厚的情感特色,文章的情感通过直接带有感情的阅读是一种直接情感教育方式,如学生带有浓厚的情感阅读文章和诗篇等,教师也可以通过有感情的示范让学生跟读,通过阅读来快速的实现感情与感情的传递,从而让学生了解当时作者的感受,如有的作者是怀才不遇、有的是背井离乡、有的生活所迫等,这些都是特定环境下作者流露的真实情感,教师就是要让学生去体会这种真实的情感。例如《石壕吏》一诗,源于杜甫在石壕吏投村的所见所闻,诗中每一句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突出了在当时统治者统治下人们的凄惨生活,对此教师可以带有感情的示范阅读,阅读后再为学生讲解全诗的意思,通过悲惨的事件勾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作者对当时环境的控诉。

4 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当前新课程的推广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学科,加强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就成为了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情感教育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思想,同时能够拉近学生和学生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快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了能够快速的实现初中语文教育中广泛的开展情感教育,本文针对情感教育的实施办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重点,以期望为我国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一点贡献,以不断的加快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

参考文献

[1] 沈建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5(13):136.

[2] 徐海平.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成功(教育版),2011(11):146.

[3] 孙梅.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效性实施方案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3):113.

[4] 赵方圆.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之我见[J].成功(教育版),2013(23):68.

[5] 潘海生.让情感浸润心田――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学生情感培养[J].考试周刊,2013(z1):45.

[6] 徐宏.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3):33.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8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对当下教育的一个全新尝试 而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成绩素质以及学校的教学课程建设都是很重要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把握并上好语文课,对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纳入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种方式有机结合才真正地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上,新课标的研究依托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实践性和综合性成了语文改革的必由之路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课堂上灵活多样,打破 独霸讲台 只揽黑板 的陈规陋习,融在学生中去各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丰富、思维敏捷、激情澎湃。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种特定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引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来;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唤起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解决问题,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方式有:语言描绘,如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教师小结后引入本堂课内容;图像展示,如展示有关图片、电影片段、预制的课件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改变灌输式教学

语文学习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就是积累。没有一定量的积累,也就不可能有深刻的感悟,更难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思想和情感更会日见贫乏,最终很多学生都会说相同的一句话:我想得到,内心也感情丰富,可就是表达不出来,即使勉强写出来了,连自己也认为干瘪、难看!什么原因?就阅读的角度看,不就是见不多识不广吗?现在我们中很多学生不愿意做摘抄笔记,有也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我想,教师应当改一改检查的方式与方法了,应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教学。旧自然教学大纲主张灌输式教学,提倡教师指挥学生学习。这样的模式搬到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语文课堂变成教师“主导”,少数优秀学生“发挥主体性”,其他学生变成听众,或者干脆打瞌睡。新的教学大纲则注重教师的引导,注重教师的启发,注重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科学活动来获取知识。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灌输式”和“填鸭式”变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堂堂清”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它不但需要被教师接受,也需要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继续努力实践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三、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的导航,否则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航线,教师可以在意见分歧处点拨,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对有些问题产生分歧,我们不要简单地充当裁判的角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而要从课文的内容 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自己悟出结论。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各不相同的,而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一定就适合别人。所以当教师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时,要因人而异,不能看到一个学习方法比较好,就认为会适合所有的学生。我们提倡阅读过程中的多元化理解,但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而置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于不顾,这样不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然会削弱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就容易接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优化教学评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板,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打击了许多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五、独立性和合作性相互配合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我们在施行合作学习时,尤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也就是说,在提倡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要做到学生学习独立性和合作性的相互配合 更不能把合作讨论当做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甚至动辄就安排成小组讨论到底 虽然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以小组的成绩显现,但每一个成员的独立性和协作性等特点必须得以体现 那种一人发言 汇报,其他成员默不作声,或者所有成员热烈发言但无视主题的学习,都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都算不得真正的合作学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给学生适宜地安排一定的时间,保证他们能去品读 感悟 玩味和思考课文;然后让学生个体先 心动 起来,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互动合作中有目的地做到 形动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

六、结束语

新课改,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活力,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陈曙霞.实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几个转变[J].考试周刊, 2010,(28)

[2]王学辉.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10,(35)

[3]杨文成.推进新课改之初中语文教学应如何落实“以人为本”[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5)

[4]李玉兰.试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 2009,(34)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9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教师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次新的变革,即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为了追上新课改革的步伐,广大一线教师必须积极学习,更新理念和教法。以下是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给予充分尊重和信任,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验证事实真相。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交流、民主的合作型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预习课文,找出背景信息,进行自学互助;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学、讨论问题和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行成于思”;在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及时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不可否认,很多成功人士,在学校里并不是一个好学生。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成为了优秀的人才呢?答案是靠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这种精神来自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实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提升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有其优点: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这些特点,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把语文学习视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教师应该注意到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的差异,以适合他们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最后,教师要支持、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乐学。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适当的引导,才能够顺利完成。

三、创设争论情境,鼓励发散思维

怀疑是争论的开端,只有学生敢于怀疑,大胆地进行思考,并勇于坚持个人意见,才能点燃争论的火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倡和鼓励学生质疑,以便使学生形成敢于争论、热爱争论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总结道:“愚公和智叟两人分析问题的思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愚公行愚思智,而智叟则是行智思愚。”我的话音未落,就有一名男生激动地举手说:“老师,我与您的说法有争议,我们的确应该学习愚公精神,但是,我觉得他的思维确实很滞后,确实显些‘愚’。因为开出一个山洞就能通过,这比把山搬走要节省很多时间,也会省很多力。”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我听后笑着说:“你见解很独特,其他同学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呢?”这下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个个情绪高涨,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个好办法,有的说当时科学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更有的说愚公确实是“蛮干”而不知“巧干”……像这样的疑问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发展了创造力。在这一争论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

四、授人以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埃德加・富尔所著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就是为培养学生能力提供条件。在现实中,评价一堂语文课的好坏,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写字的方法、造句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等,学生只有积累了这些字词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识字学词,不断扩大词汇量。对课文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中心,通过查找资料获取信息,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这样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从而可以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顺藤摸瓜便为捷径,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随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进行,投其所好,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闫瑞华.浅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7).

[2]袁振军.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探讨[J].中小学电教:下, 2011(6).

[3]罗守超.在合作与探究中学习――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卫秀萍.浅谈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J]. 才智,2009(7).

[5]苏国彬.浅谈新课改形式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育[J].魅力中国, 2010(10).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10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 口语教学 现状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因而,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们合作的日趋频繁,人际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个人口语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他的社会交际能力的强弱,甚至会影响到他的前途。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变得相当的重要,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应该实施怎样的策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语文课程改革,这是当前每一个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与目前口语教学的现状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是语言强大力量的表现。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是前所未有的激烈,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中,口语交际能力在此刻显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在企业应聘时,口头表达能力对能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目前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强调课文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也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着自卑心理,特别是在遇到陌生人的时候或者遇到紧张着急的事情,说话吞吞吐吐、词不达意,或脸红心跳、手足无措,无法将事情表达清楚,因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而制约着当前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的因素主要有:第一,教育课程与教学方式的落后,“满堂灌”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样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只会机械地听取,而没有机会表达,这也就丧失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初中语文教学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创新机制。语文口语能力的形成既不是其天生所具,也不是自我形成,而是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来形成;第三,语文教学严重缺少实践操作的环节,很多课程是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干脆疏于对口语交际教学部分的讲解,学生更是无从知晓。

二、在新课程改革下对于提高初中语文口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端正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学习。创设情境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途径,并且手段很多,对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大有帮助。

1.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的办法。在课堂上,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经常利用多媒体安排学生看一些对他们有意义的视频。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我为学生播放了风和日丽、春和景明或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洞庭湖美景,让他们尝试着对美景进行表达;我还播放过总理回答中外记者的视频,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领导人说话绵里藏针的张力。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与沟通的重要性,体会到口语表达中的智慧和技巧;还有更多的辩论赛,让他们互相学习,改变以往害羞胆怯不敢在讲台上演练的现象。

2.利用情感熏陶的办法,让学生心中产生对语文美的共鸣。情感教学是师生间传递与反馈信息的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灵受到触动,便会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形成内驱力,达到乐于开展口语交际的境界。例如,在学习《社戏》时,我让学生大声地去朗诵,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对连绵起伏的远山,朦朦胧胧的月色,缓缓流淌的江水,悠扬的笛声以及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的景象产生联想,在读完之后我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童年进行回忆,并且说说自己经历过哪些有趣的事情,这样,学生对此兴趣浓厚,开始七嘴八舌地去表达,我则注重引导他们的语言组织,让他们的表达更娓娓动听。

3.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敢说敢交际”的胆量。初中生大多处在十五六岁的年龄,正是所谓的花季时节,当众说话时心慌气短、过分紧张的现象难免存在,但是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又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因而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只有学生胆子放开了,才会做到“敢说敢交际”。

例如,在每一个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上,我会告诉学生新学期,对于每一名同学来说都是崭新的开始,只要我们敢于参与、积极参与,你就成功了一半。然后我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讲在假期的心得与体会。我要求不管上台演讲的学生说得如何,其他同学都要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这样便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上去演讲的时候,可能存在着条理不清楚的现象,但是台下学生的掌声,让他们不再胆怯,不再害羞,敢于大胆表达。这样越是后面的学生口语表达得越好,并且说了很多轻松的话题,惹得台下的学生哈哈大笑,整个气氛十分愉快。这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讲台环境,锻炼了他们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量,也达到了让他们敢说敢交际的目的。

4.当学生口语表达不再胆怯的时候,教给说话方法,授以交际技巧。语言交际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交际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和基本礼仪,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上的学生大多在众人面前说话不再紧张,我开始教给他们说话方法,授以交际技巧。

例如,在口语表达的时候让学生一定要注意三个原则:第一,看对象说话;第二,看身份说话;第三,看场合说话。此外,我还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进行进一步的强化:让学生说话的时候注意语言的通畅,避免停顿,并且消灭口头语,为此我让学生反复朗诵课文;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例如眼神、手势、表情等形体语言进行辅助表达;在语言表达中应注意真情实感的流露,交流时眼睛能够平视对方,发自内心的话语才会让人接受。

初中语文口语教学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更需要教师的创新方法,寓教于乐,这样才会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

参考文献:

[1] 伍巍. 口语的追求:表层内涵与深层内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 (5) .

[2] 代霜雪.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1.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11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初中语文 教学探索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但是我们对新课程的认识绝不能停留理念的层面,应大胆进行学习、研究、探索。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究竟是怎样的呢?笔者就多年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先学后教,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1)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不利的。应把握新的课改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2)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先学后教”式教学方法。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遥想;像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这里,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该导时导,当讲处讲。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中,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从而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的讨论。不忽视实在的教学内容,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生搬硬套、忽视学情、机械操作的教学模式,盲目进行过于宽松、不作评判的模棱两可的评价。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自由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设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创造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疑惑,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理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二、分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语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程度高一点,一个程度低一点;或者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使成员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积极参与讨论,可以在每组中确定一个发言人,总结本组各成员的回答。这样分组更能帮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学会独立欣赏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教师在授课开始时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别具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始。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这个时候得到调动、感染和熏陶,也就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课文进行阅读和探讨。

(2)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探讨。语文课上,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看谁对教师的提问能给以准确的回答,看谁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快,如此等等,由学生来解决一切问题,老师给表现好的同学加课堂表现分给以鼓励。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12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能够提高学生审美观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改变了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使这些文学作品成为了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主要手段,审美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小说的理解,也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富有情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背景;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137-02

1.初中语文中小说学习概况

初中语文中二十多篇优秀的小说,涵盖了中国古代、近代和西方的一些哲学小说。小说中不仅体现了其教育价值,还反映了小说中真正的哲理问题。可以说每一部小说都是精选的艺术品,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其中小说包含的范围较广,通过学习小说了解当时社会的现象,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意识。其中有最为著名的小说文选《社戏》,是鲁迅的作品。《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节选《荒岛余生》,笛福的作品。鲁迅的《故乡》,都德的《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由莫泊桑所做。另外还有比较著名的《范进中举》、《孔乙己》、《变色龙》和《智取生辰纲》等作品。

小说中含有丰富的知识精华,学习这些经典的小说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的文化素养,从而真正理解小说中所赋予的美。

2.利用小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多数学生对于现代文阅读丝毫不感兴趣,这是由于初中学生喜欢趣味性强或是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材中加入了一些符合当代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的文学作品,如不少跌宕起伏情节或是真情流露情节的小说作品,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类小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开展小说审美教学的过程中,应调整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一定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然后充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如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犹如身处小说情节之中一般,最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尤其是在学生阅读完之后,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3.通过小说品味小说的语言美

语言的表达有很多种形式,通过小说内容来品味语言的美,是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最好的方式,严肃、活泼、幽默、纯洁等都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教师在学生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小说中隐藏的语言美。首先可以从小说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体会作者描写这些地方的用意,其次要对小说的写作手法进行熟悉,尤其对比喻、拟人等手法运用的部分要特别注意,才能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最后要联系上下文体会小说中的语言美,尤其是在突出小说主题中心的部分要深入理解。

4.根据小说内容感受情节之美

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材适当加入了一些情节性较强的小说,一部好的小说,不仅要深入描写人物和情景,更要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才能够抓住读者的内心。在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内容来感受小说情节的美,让学生跟随情节体会到小说内容的不同情感表现,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小说内容,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审美观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另外,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为学生展示一些经典小说的素材,如影像、图片等,让学生彻底融入小说的美之中,这样就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观的目的。

5.有效的进行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

小说一般是在特定的场景下,透过描绘故事和环境,来体现人物的形象,进而表达人物的情感和作者写小说时赋予的思想感情。文学的创作并不是按照设计好的模具进行刻板,而是通过记录故事为载体,来通过环境和人物形象来表达情感,从而探索美学的价值。

初中语文中选取的都是中外著名的小说,无论从特色到风格还是故事类型等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跨度大。所以需要教师在教授课文时采取合理的方式:

5.1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构造的形式来表达文章的故事脉络和赋予的精神。小说中有些内容很难让学生理解,需要教师在教课时通过自身对小说本身的认识和感悟,真正了解到小说中的情感和美感。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口头语言、具体的手势、眼神和肢体动作,甚至采用道具的方式来表达小说内容。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小说中的画面、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姿态等,让整个故事活灵活现。

5.2使学生在自我建构中发现美,开阔思维空间。语文学习,尤其是小说的学习,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开阔的思维空间。所以要想理解好小说中的美感,需要设法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式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但要用眼睛,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小说中的精神。

6.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结合小说内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阅读小说,体会到小说的语言美,才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另外教师要选择情节性较强的小说,引导学生跟随小说内容感受小说中的情感表现,这样才能达到审美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立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探微[J].淄博师专学报,2009,(02):39-42.

[2]王娟娟.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D].辽宁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