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时间:2023-08-07 17:30:15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1

【关键词】素质 自主 合作 探究 创新

Talk about the Chinese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Li Fanshu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Independence, cooperation and research is the effect way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Keywords】Quality Independence Cooperation Research Innovation

“素质教育的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是语文教学思想及观念深刻变革的体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当前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校把教育组织成一种类似工业化生产的过程,用统一的课堂、统一的教育、统一的教育工艺流程,把受教育者“制造成”标准的“教育产品”。这样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知识的掌握,只以分数、学历为重,不重过程,只重结果。这就使得教育变得短视,内容变得枯燥,甚至有功利色彩,往往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从而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那么,怎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下面,笔者依据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实践的一些做法,谈谈笔者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体会。

1.关注差异。教材内容往往是固定统一的,但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是多样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有差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差异就没有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差异也是创新的开始。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讲的就是“差异”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老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统一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可把教参中的“标准答案”式的教学内容强加给学生,应允许不同的认识和认识不同水平的同时存在,对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文章,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

例如我教授《孔雀东南飞》时,摒弃了传统的分析方法,积极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分析刘兰芝的殉情原因,然后在班上交流。形成两种观点,一是为爱献身;二是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观念――“好女不更二夫”的影响。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不去关注这些差异,而是硬把这些学生“捆来齐步走”,这岂不是泯灭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吗?

因此,今天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但是,教学的帮助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和至关重要的。否则,学习者难免要茫然无措,费时低效,教学也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2.倡导个性化学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达到这些要求,笔者认为通常有以下途径:

2.1 创设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求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创造一种为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民主氛围,而不是去提供现成的知识。

创设氛围,一是创造师生之间民主互动的氛围,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平等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由、活泼、主动的氛围中,才能够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才能够敞开心扉,发挥潜能,显露个性和才华。二是面向全体师生,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例如有位老师在教授《登泰山记》这一课时,不是由老师制定出学习的统一的学习目标,而是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需求,制定出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如:①根据导读要求,能够正确读懂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画,改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②依据导读,预习,课后思考,练习要求,读懂课文。③在学习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养成质疑句难的好习惯等学习目标,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去发挥自己应有的潜能。

2.2 自主探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或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老师并不把现实的理解、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尽可能地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践中去对每一种解释进行肯定或否定。学生通过实际去证明一个解释而又另一种解释。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因此,我们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查找资料,让学生在心中有“数”,然后就可以在老师提供的自我展示的机会中得以发挥。

①查找丰富的背景资料。背景资料,可以帮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立旨以及文章的写作风格。如有位老师在教授《呐喊》自序时,让学生查找鲁迅先生的资料,从而理解鲁迅的生平、作品以及生活的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互相交流、自我展示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学习《项脊轩志》时,可让学生板书作者的情感变化,展示学生的才华,激发学生的思维。

3.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有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自由,更有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利,这就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既是个性化学习的保证,又是学生主体的体现,更是未来发展的需要。故应从这一群体的“差异”切入,倡导“合作”。

3.1 合作的形式。形式可依据自己的文化基础、爱好、性格……,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可以是学习小组、班集体这样的学习群体,也可以是一对一的学习个体。

3.2 “合作”的主要原则:应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如《我的空中楼阁》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内容?这篇文章哪些方面写得好?通过合作,使学生在横向交流中各尽所能,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新课改 改革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充分应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与教改相关的科学理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子。笔者将近几年语文教改经验总结如下:

1 将小学语文课堂尽可能变得有生活气息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积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打下最扎实的知识根基。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茁壮、健康地成长。可遗憾的是,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举一例来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老师在引入文章时,可以问:“同学们,你们大年夜是如何度过的?”学生肯定会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说他们吃了什么好吃的。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说:“在你们玩乐的同时,在你们大吃大喝的时候,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却在雪天里卖着一根根火柴。”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带着疑问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分析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的情感、思想,体会小女孩当时生活的困窘、凄凉,反映社会的冷漠、无情。在语文课中,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的目光和思维都被课堂所束缚。学生每天在课堂上学习,其实就是想要锻炼自己,就是想要增长知识,包括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基本的学习技能以及思维能力等。由此可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自己心里必须要有底,要知道应该怎么教,应该教什么知识等。现如今,多媒体那么先进,应把多媒体技术适当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知识文化跟先进科技结合在一起,呈现生活气息。

2 扩展课堂整体空间,着重强调积累知识和个性化启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应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去强化课程知识,必须要学会扩充课堂的整体空间。换句话讲,必须要让每一位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收获,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价值。在课堂上,字、词、句贯穿始终,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会有疑问的地方,更会有解决问题的决心。所以,教师应创设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去探索语文知识的奥秘。

3 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中来

有些学校进行语文教改只重视教师教的改革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不承认学生也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们学的过程。只进行教的改革.而忽视学的改革,无疑割裂了教学过程,强行把这个紧密的结合体分开。教学改革就不可能全面整体地进行,更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家们认为,只讲教师如何教而不谈学生如何学,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双层面上的弱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即教师教得“活”;善于创设学的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即学生学得“活”,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智能得到开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互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创设情境提问、课前演讲等,但我们要坚持的一个遵旨就是要使学生大胆地“亮出自己”,从而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4 尊重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多角度的考虑问题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3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小学语文做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更好地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所摒弃,是我们所要研究一个重点内容。下面文中就提高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一、采用多样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促进人的智慧与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如果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更加集中精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使得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习情境的设定,使得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体会语文学习的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突出语文性,尤其是对新课程中强调的新理念、新要求的渗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逐渐由主导向引导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对教材的分析上,要加强对教学课题的内容,编者的意图的分析,突出语文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新知识。对于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性,趣味性,教学设计简明扼要,加强语文课程特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强对故事的引用,在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时,可以由一个小故事来引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趣味中加强对新知识的领悟与吸收,更好地将学生吸引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入到语文学习状态之中。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我国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中,一直强调着教师的主体地位,沿用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则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位置。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限制的学生思维力与想象力的发展,使得学生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新课改下,就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明确的确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观念的转变,加强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从而使得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给学习以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对所学知识进行尝试,让学生在对语文知识的探索中去对问题进行提出与解决,最大程度地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真正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中,把教师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平等的位置,努力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研究课本,一起讨论,老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非主导的地位,让学生有大胆发言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应学的知识,在精神上也是一种愉悦地享受。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先进的教学设备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对先进的教学设备的运用,从而使得原本比较枯燥的语文知识,通过声音、图片、动漫的形式更好地表现出来,把较有难度的语文知识降低,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去吸收更多的知识,加强对学生认识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同时,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教师评价机制的渗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得学生始终处在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那么就要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可以获得一种自信。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一句肯定的语言会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师评价机制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愿意去学习语文知识。

总之,语文教学做为一门基础性的教学工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通过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地经验进行积累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完成。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达到预想的效果。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4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促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但不能适应要求,甚至是有悖于现代教学的向前发展,这些都呼唤着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去探讨,去研究,去改革。下面我将谈一下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改革 教学策略

一、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全程自主参与

加强学法指导和研究,使学生终身受用,自己去猎取知识,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形成及应用的全过程,实现过程和结论的最佳结合,让学生自始至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表”,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他们总结学习规律,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如:《林海》这一课,作者描写每种景物的写法大致相同。我们可先重点指导学生学好“岭”一节,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围绕这一段的内容,通过个人思考、同位议论、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法总结其学习方法。同学们经充分酝酿,各抒己见,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什么——怎样写——有什么特点;欣赏景物——说说景物——想象图画——找出特点——体会感情。这样,同学们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思维,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知识方法的来龙去脉。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各自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法,学习下面的几个自然段,在“实践”方面突出过程,使教学内容和方法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收到少教多得的效果。实践表明:学习方法的总结,知识的坡度和跨度比较大,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一点半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不断增加其智慧含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总结出来的方法才有迁移性和指导性。

二、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是不依据别人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要比再造想象困难复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利用课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这种想象可把课文提供的表象作为基础,难易适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想象能力。如:《我的战友》一文,我从教材出发,鼓励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在“烈火烧身时,他是怎样的?”这一环节时,同学们不但能联系“我”的内心活动,还能结合的动作、当时的环境等去发挥想象,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又合乎情理的想象。这样,通过让学生想象、议论,既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另一个途径是让学生进行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想象,小学生常常沉浸在幻想中。我们可以布置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作文,如:《百年后的……》、《假如我会……》,或者让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把诗歌改成记叙文等。这样,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正确引导学生的幻想,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着眼于语文的广泛延伸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语文的广泛延伸性是指学习语文不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它可以延伸到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管是思维还是想象,都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表象。而《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因此,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积累作基础。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语文教学观,以课堂和课本的语文学习为中心,狠抓双基,让学生切实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向广阔的课外天地。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其言语和表象。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

四、多评少改

对学生的书面作业、作文,我认为老师不能全改,“处处见红”,应多评少改,多议少删。因为删改学生的作文,虽然能把学生的作文改好,但那只能体现老师的写作能力,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作为老师,要让作文批改成为与学生思想交流阵地。小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很大程度的体现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教育局教学检查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为迎接检查,老师精心备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的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作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检查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的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的把一事物定为好或坏……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很感欣慰。

总之,“教无定法,各有各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它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创新改革,勇于探索,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5

关键词:合作教学;双向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推动语文的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掌握课程改革的要点,对语文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为学生创设一个高效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开展探究合作教学,对课堂进行延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做以下三方面的阐述。

一、注重开展探究合作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课改过程中最注重的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课改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实行双向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开展探究合作教学。一方面,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注重探究合作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他们参与语文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探究合作教学为师生的沟通创造更多的机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某种意义上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喜爱程度。在开展语文探究合作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组,搭建高效的语文合作学习平台,此外合作探究的内容要以教学大纲为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进行《皇帝的新装》教学时,以语文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并突出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设计如下5个探究题:

(1)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作者开篇便提出皇帝喜爱穿漂亮衣服,作者的目的是什么?(2)关于“新装”,那些骗子是怎样对其进行介绍的?“新装”的特点是什么?(3)皇帝为什么欣然相信那些骗子说的话?官员为什么要骗皇帝认为新装特别美?(4)文章最后作者以一个小孩说出实话,捅破真相,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5)从这篇童话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设置探究问题时,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逐层加深探究题意,让学生领悟童话故事内涵的同时,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过程中,学生要处于主导地位,积极发言,教学只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对“文章最后作者以一个小孩说出实话,捅破真相,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时,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限,答案不够深入,探究效果较差,此时教师进行引导,作者的目的是:“世人皆混,孩童独清”,加深了现实讽刺意义。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只有提高学习兴趣,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还要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设计教案,难度适宜,并通过各种启发途径,给予学生更多的创新空间,提高语文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讲授《童趣》一课时,可以增加“我的童年”讲述活动,学生回忆自己儿时的生活,积极发言,创设了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出本文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的童年活动丰富多彩,那作者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呢?”由于之前的讨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课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美感和情趣,提高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最新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丰富学生的思维内容,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逐渐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比如,学习《沁园春雪》一文时,用多媒体展示北国风光的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主旨。

三、对课堂进行延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6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的学习?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最核心的有效性特征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我们不能把它简单理解为能学到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就是有效的学习。如果耗时过多,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那不是有效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和服务,促进和增长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效教学还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终极目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课堂教学的最终极目的同样在于学生。

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效益。但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老师用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地学到了最多的知识,尽可能地训练了技能,使思想上和情感上受到教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必然性

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总的来看仍属于传统教学的范畴,有相对统一的教材,有相对一致的教学任务。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重视个人学习,“重教轻学”,以分数为终极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动机的缺失和学习兴趣的锐减,只能在老师的管束和分数逼迫下被动地痛苦地学习,学习效果便可想而知。

从老师的反映来看,大家普遍都有对自己放手后让学生主动去搞效果如何有所担忧。毕竟我们从应试教学的阴影下没走出多远,大家既担心一堂课空有学生七嘴八舌热闹讨论的喧嚣而没有任何实质知识的积淀,又担心自己的教学计划、进度的安排被华而不实、成果难测的自主探究所干扰、打乱。甚至有的教师担忧没有自己的主导课堂会变成“开口千言,离题万里”杂乱无章的“菜市场”,从而为具体深入地推行课改心存畏惧、畏首畏尾。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有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面课改,还需要能为落实我们的课改而具有更强操作性的具体方案。

三、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两个转变

(1)教师角色需要新的转变。①教师成为知识的学习者、探索者和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在新课程之下,知识的更新迅速,新知识接踵而来。终身学习是21世纪教师的生存概念,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优势,不仅表现在知识的占有上,更表现在对知识的探索、加工、创造型转化和使用能力上。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对话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关注学生知识的提升,情感价值的培养,还要引导、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③教师成为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者、推动者。新课程的教学,合作是教师的基本技能,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师生在更广泛的环境寻求教育支持和学习资源,从而极大地实现学习成效。教师应该用系统的眼光,进取的心态和合作的精神推动学校向学习型组织发展,让学校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④教师成为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和开发者。新课程下,教师将成为一种职业,教师要成为教学的专家,教育教学技能的研究者,能通过对教育现象的分析,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而且在反思中走向成熟,走向自我发展。

(2)学生学习语文观念的大改变。①必须全身心沉浸在语文这一美丽的世界中。语文的内涵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她是所有学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当我们步入语文的世界,就步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语文似乎是在教诲人去如何完成那光辉灿烂的人生之路,而这种教诲却是潜移默化的,是对人生的一种熏陶和感染,完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永远和人生相伴。人生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②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新教材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语文能力,编排体例也变成了用人文话题来统领的一个个专题,希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简单地只学习一些语文知识。如果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真正成为了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③必须持之以恒地做好积累工作,练好语文基本功。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高低,取决于其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首先,学生要努力使自己学会说一口流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学习语文,既要重视书面语言,又要重视口头语言。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其次,要努力使自己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第三,要努力使自己养成“我手写我心”的写作习惯。至于借助于语文笔记做好语文知识的整理工作,这是传统的学习法,在新课改中也是万万丢弃不得的。④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辩论。语文新课改或者说高中所有学科的新课改,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要求同学们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传统的学习就是文本研习,而现在强调感悟体验,形成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学语文。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7

关键词:中学语文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能力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基础教育。众所周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关键。人们常说的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正如《面向21世纪,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中所说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在时下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呢?本文根据笔者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几点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一 、深挖教材中的文化资源,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在中学的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生活于文明社会的个人,能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立足,施展才华,为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是否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诗文,是从古今中外璀璨的文学宝库中精选出来,折射出人类,特别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在素质教学中有重要地位。

以爱国诗文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赤子之情。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资源,可以说,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本国、本民族历史的反映,现行的粤版中学语文教材里,有数十篇课文涉及中国历史上几十个历史事件,如《鸿门宴》、《与妻书》等;几十部历史著作,如《史记》、《汉书》、《战国策》等;众多历史人物。如屈原、项羽、文天祥、孙中山等。中学语文课堂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热爱国家的古圣先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浓缩了3000年文明历史的诗文能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的祖国的情感。在粤版中学语文教材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歌咏祖国的大好河山优美诗文,如:苏轼的《赤壁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这些作品都以优美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讴歌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或幅员的广袤或物产的富足。因而,学生面对这些作品时,他们心里油然地对这伟大的祖国产生无限的热爱之情。

以哲人的教诲和杰出人物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的熏陶。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众多先哲的谆谆教诲,这些教诲闪烁着哲理的光芒。如《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等等,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注重自身修养的特点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很值得年轻一代批判地继承。粤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上百个为了国家民族而甘洒热血、情操高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蜀相》中的诸葛亮,《与妻书》中的林觉民,《布衣总统孙中山》中的孙中山……通过对这些艺术形象的欣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通过精美的语言文学培养学生的高雅的审美情趣。语文教育家阎立钦说:"教育理论若不包括美育的研究,就不是完备的理论;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高雅的审美情趣能促使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所谓"美",包括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艺术美则是艺术家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而比现实的美更典型的美。歌德说:"美的鉴赏力不是靠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②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名家名作,最能体现各个时期的艺术美的特征。学生学习它们,思想能在这高雅的艺术中得到熏陶。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高雅的审美情趣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狄德罗语)中学语文课堂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鉴赏品味,来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完善心灵美的塑造;养成健康的人生态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课内课外下足功夫,增进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所提的"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等。它以听、说、读、写训练为核心,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在课堂上,首先,要精讲精读。教师在日常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对一些精品反复地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宋家之首的韩愈主张读书要"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只有反复阅读,虚心涵咏,才能读懂、读透,读出味道来,在品读中将作品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体验到汉语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如杜甫《蜀相》、《登高》中工整的平仄,严格的押韵;李清照《声声慢》词中采用大量的叠音词和一系列巧妙的乐音结合;徐志摩《再别康桥》中叠音形容词的巧用;戴望舒《雨巷》则吸取了我国古典诗词中讲究双声叠韵的特点,如使用"彷徨"、"芬芳"、"一样"、"彳亍"等诗语搭配在轻快的语调上,营造了舒徐柔顺、变化流畅的诗歌节奏,与低回宛转的诗绪相应和,构成错综抑扬的音韵美,获得声情兼美的神效。其次,要让学生体味到汉语语言的精美隽永。如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淡雅清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和谐华丽;老舍《我的母亲》中的朴素诚挚……这些让学生学习、掌握并运用标准、流利并具有美感的汉语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语言美的熏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训练学生的交流能力。训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课前三分钟"说"、演讲比赛"说"等"说"等训练方式。为了检查一个学期的训练成绩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我每学期讲完教材内容后,都会用四至六个课时进行班级演讲比赛。演讲时间不限,题目自拟。活动时,我会提前两个星期告诉学生,让他们做充分的准备。每次这样的活动,气氛都异常热烈。学生们既当听众。又做演讲者,还是评委,他们非常乐意参与。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水平。

在课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博览群书。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感知丰富的信息和语言现象,这些信息和语言现象积累得越多,书面语言就越发展,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就越强。基于这种认识,每个学期初,我都给学生开列出必读的优秀书籍的目录;我还在班上订阅了《语文月刊》、《读者》、《南方周末》等报刊。这些刊物上的文章语言规范,可读性强,很有文学价值和趣味性,同学们读书看报的积极性很高,并从中吸取了许多营养。例如《语文月刊》"诗海探珠"中的诗词、散文中优美的文笔更是一种美的熏陶;"语文博览"中的文摘、史料也拓宽了 学生的知识面。《南方周末》的短评栏目词锋犀利,评论性强,对于学生立意谋篇,学写议论文大有裨益。大作家巴金少年时就把《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背熟。他说:"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集,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可见读得多了自然融会贯通,出口成章。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在多读和背诵 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

三、切实落实好选修课、开展好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语文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他们的创新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抓。《新课标》提出:"中学语文教育要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对此,中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选修课和活动课来完成这一任务。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选修课已走进了中学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特长,通过选修课,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这样有助于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并在老师指导下展开课题研究,就在这质疑和研究中往往有所创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选修课能点燃学生个性化创造的火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各种形式的活动课如:征文比赛、创办班刊、创立文学社……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学生精力充沛,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这些课内外活动可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张扬个性的平台,可以激发学生标新立异的热情,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识、不懈探求创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不断完善自我,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人才。语文教育家刘国政所说:"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必定生动活泼,事半功倍。"⑥

注意课外延伸,让学生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应打破课本的界限,授学生以"渔";教会学生能大量地从生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中获取知识;把语文学习延伸为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工具与途径;让学生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教育目标。

四、努力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完成素质教育重任

新世纪的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切实地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贯彻《新课标》的教改精神呢?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树立文道统一的语言观和"大语文"教育观。面对当前的教改,中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从"应试教育"中挣脱出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再次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语文"的教育观,即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把文学跟其他门类的艺术、教育、科学等边沿学科融合起来,让学生接受"大文化"的熏陶,藉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其次,日常教学须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的教育,它是与应试教育的"尖子生"教育相对立的。它的任务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合格的基本素质。张志勇认为:"素质教育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一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其三,教师必须努力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中学语文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中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进修,应具有紧迫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中学语文教育理论,吸收新的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成果,及时总结自身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得失。中学语文教师据此来迎接现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素质教育挑战,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增进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每一位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必须把它融汇到教学实践中去,完成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王家政,《中学语文教学法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8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创新 模式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为教学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视,及时地把握新课改的创造的机遇,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完成高中语文教学。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很好地完成教材中的知识教学,同时还要增强高中语文课外拓展教学,这样才能够全面地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语文探索精神。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为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高中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不仅使得高中语文教学难以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同时还会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展开。

一、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高中语文教师占据语文教学的主导地位,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知识,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一定程度提升高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会对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产生一定的阻碍。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全面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有效地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长此以往的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还会使高中学生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更加深入透彻地贯彻人文素质教育,课改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作为教学主体。语文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利用可利用的手段,全面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不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完善高中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

(二)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想要全面的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学习水平,就必须要采取一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开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引导高中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兴趣,全面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高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创造出语文教学情境完成高中语文教学。利用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不断引入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拓展高中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够为高中学生创造一个具有趣味性、轻松性、活跃性的良好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思维跳跃方式,从而设计出与学生思维方式相符合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有效地调动高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活跃性。教师还可以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预留出部分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向学生征取意见,从而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调整,以便于最大限度地满足高中学生的兴趣式教学需求。

二、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使用教学方法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全面的提升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成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教学法、分层教学法、阅读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各具优势,在合适的情境之下,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显著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另外,高中教师还可以在充分地考虑高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紧密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创新,从而为学生创造全新的教学体验。另外,在高中语文教学方法都有效探索的过程当中,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9

一、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授课自由度的把握。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 但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这种精神,教学时便让学生自己看书,袖手旁观,不加指导,甚至不做应有的提示,没有具体内容的学习规范,没有成果检查,更没有结果反馈,毫无目标。有的还提出学习内容也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上哪一课就上哪一课,学习方式也由学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想与谁讨论就与谁讨论。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不负责任的放任自流式学习,表面上学生是获得了自主的学习权利,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二者不可偏废。课堂的“自由”度,一定要把握适当,过分地自由则变成自流,成为对新课改教学思想的理解误区。

2.讲授形式的运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都是“填鸭式”或“满堂灌”,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而学生没有主动地思考。教师掌握着整个课堂的发言权,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新课改特别强调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作用。教师要“沉下心”,与学生平等对话,让课堂教学真正属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去感悟和体验课文。但在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却发现课堂走向另一种端,教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糟糟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明确的目的,学生海阔天空的乱语脱离课本主旨。此外,教师讲得少也恰好可以遮盖教学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课堂教学准备的不充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甚少,这样的教学反而不如传统授的教学。所以,强调师生互动是提倡要精讲,让教学课堂讲得到位、有蕴涵、深刻,而不是无用的滥讲。

3.教学效果的评价。由于语文教学模式发展的不健全性,教学评价体系也逐渐出现较多问题。以语文课本后的习题为例,客观题的比例偏重,呈现单一命题的发展方向。而对主观题,一些授课教师过于迷信教材的参考答案,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思维拓展的能力,与新课改发展方向不符。

二、语文教学课堂应把握的主要特点

1.明确教学目标,适当设置情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在具有指引作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不断地激发学习思考,产生学习情趣。

设置教学情景要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生活是学生的主要课堂,学学习只有走向自己的生活世界,才能还原出真实的学习情景。笔者在课堂上讲授记叙文写作时,注意到学生们平时较少观察生活,也较少用心感受亲情,写作缺乏真情实感。于是便设置课堂情景,与同学们分享小时候父母四处奔波就是想让自己姐弟吃饱穿暖,读书识字的真人真事,让学生用心感受围绕在身边的爱,丰富作文感情。

2.调换教学角色,加深互动层次。新课程改革倡导和提出了师生互动的要求,在互动教学中让学生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体现,利于促进学生再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的基础上,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

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主动性,着力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促成师生双方的通畅交流与双边互动。真真正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备考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时,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基础题,之后选派学生担任小老师向同学们讲解每一道题的答案以及解题思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担任小老师,其他同学听得更加有兴趣。每一节课笔者都选不同的学生担任小老师,每一个学生做练习都做得特别认真,同学们都在很认真地回忆自己的解题思路,都期望能在其他同学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课堂教学中只有实现良性的师生互动与角色转换,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注入情感教学,创新授课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一份亲切和谐的感情。否则,单纯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将变得单调枯燥和机械。所以要通过互动形成教学的共振效应。

笔者常在写作课堂授课中告诉学生:“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在批改作文时,发现班里一女生在文中叙述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了,妈妈改嫁,爸爸外出打工挣钱。她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都很疼她。尤其是爷爷,经常教她画画,给她讲故事,还给她做好吃的话梅。但现在爷爷去世了,她再也吃不到爷爷做的话梅了。她想念爷爷,想到只有体弱多病的奶奶一人在家,她感到无比的伤心和担忧。笔者也被这朴实无华的文字和真挚的感情所感动。于是便让她在班上读出她自己的文章。考虑到个人隐私,我提示她,文中关于父母离异的几句可以不读出来。听到这,女孩看了看我,眼中充满了信任与理解。这个女孩读着自己的文章,读着读着竟落泪了。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慌了,害怕自己触到了学生的伤心处。见状我疾步走到到女孩的身边,轻声说:“对不起,我没有想到会让你伤心了。”她含着泪望着我,说:“没关系……老师,我可以的。”这个女孩继续读着自己的文章,越到后面越动情,声音哽咽。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地听,仿佛那一刻时间都停止了,所有人都被文章中的每一处动人的细节感动,我的内心也受到了震撼。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10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课改的推动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也开始进行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落后,无法实现新的教学目标,不利于现代人才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只重视学生对考试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而,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新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以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我国致力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好角色扮演,辅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独立的思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动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刻舟求剑》这一课时,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用文章中的方式无法找到掉落水中的剑的原因,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文章中的美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新的教学要求,调整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坚持新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11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 教学

一、转变“先生”这一观念

以往的课堂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授的内容由老师决定,而不在乎学生是否愿意接受这些知识,不管学生快不快乐,无视学生的感受。针对这一点,我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就说:“我是秦安二中的老师,我的思想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和学生靠拢,我不要做学生眼中的先生,而是要做学生中的‘娃娃头’。在我的引领下,让学生逐渐地在思想上成熟起来,在知识上丰富起来。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愿望,学生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快乐”。每一堂课我都这样提醒自己,所以每堂课下来,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也教得轻松快乐。

二、赏识学生,使其信心十足

由学生过来的我深知。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而歧视成绩不好的学生。十个手指都有长短,何况尚在成长的孩子,他们每个人不可能都按照我们心中预定的好学生的标准去发展。我努力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注意去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也让小朋友互相寻找、互相称赞,给他们勇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我的眼中,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的一面。我相信他们能慢慢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朝著好的方面去发展。

三、学生就是课堂上的“演员”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理念,也就是说教师就是一个引路者、指导者,而不是单纯的传授者。虽然大多教师都知道这个理论,却不能把其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一堂课下来,还是老师讲的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文的字词学习中,我是这样落实这一理念的。课前让学生预习,首先读准文中的生字、生词,并搞懂生字词的意思。上课后,我首先让学生自读一次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积累的生字词;第二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学这些生字,要求每个小组成员读准每一个宇音;第三步,学生朗读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语句;第四步根据自己对字词的理解说一句话。这样,就这一板块的内容,老师教得很少,整个过程就仅仅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学得很有兴趣、很轻松,教师也不感觉累。

四、训练学生大胆地说

说话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也是语文教学的弱点。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说话教学贯穿其中。刚开始训练学生说话时,不在乎学生说的对、错。只要每个学生能大胆地站起来说。其实,学生要站起来说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教师此时就应该鼓励他们,给他们自信,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对错。接下来就是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样做有些迂腐,但在语文教学中,这却是很关键的一步。这能使学生完整地表达清楚一件事,说清一句话。然后可以给他们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认识、见解。最后可以试着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见解写下来。长期这样训练下来,你会发现学生的说话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五、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我们秦安二中教研的一个课题,利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然而很多老师感觉到。每节课教学内容太多,平常根本没有时间采用这种方法,只是上公开课的时候才用。他们把小组学习看成是一种形式。诚然,新课改后的教材容量的确很大,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师用好了这种学习方法,就会感到它并不是一种形式。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合作,那么老师就要给予详细地指导。长期训练下来,你会发现他们在小组学习时能明确地分工合作,而且每个小组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我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宇音,读通每一句话。那么有的小组会采取一个人一自然段地读,有的小组会采取齐读,有的小组会采取指名读。在读的过程中,其他三人认真地听,同时给读者指出错误的地方,并对其朗读进行评价。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团结、相互协作的精神。

六、学生的互评、自评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以前的教学中,大多都是老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评价,很少让学生互评、自评。学生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多,对彼此也比较熟悉,学生之间的评价可能比老师的评价更客观、真实,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而学生的自评能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总结,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对于一个不经常发言的学生,突然有一天鼓起勇气回答问题时,我让学生来对他说些什么时,学生这样说:“你以前是一个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但你今天主动站了起来,这说明你有了勇气,有了自信心!”“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拿出你的勇气来,你一定会成为我们班课堂发言的积极分子!”……我相信,这些都是发自他们内心的话语。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以上都是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我坚信,只要不断地学习,努力地探索,我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还要注意:

1、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而忽视、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教师在课上让学生自己提学习内容,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等。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就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层次上停滞不前。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必然会导致课堂的低效甚至失控。因此,在日常教学备课时,课堂设计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台,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时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台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合作学习次数过多,泛滥使用。这样做很有可能使学生养成浮躁的学习心境,养成低效率的学习习惯。

3、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毋庸置疑,多媒体作为一种辅教学手段,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有的教师把课件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学生的注意力被画面转移了,忘记了听老师讲课。其实,只有阅读课文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感悟能力。试想一下:一味接受直观刺激,学生懒得自己思考,又如何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感悟能力呢?

因此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下,我们一线教师要坚持进行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既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出崭新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又要运用智慧,避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些误区,群策群力,运用集体的智慧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小语教学搞上去。

的思维,真正把知识学“活”。

四、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地理教学的素质教育,负有造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合格人才的重任,具体任务是使学生在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有关国情、国策教育。

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贯穿在所有学科教学中的一根红线。我国国土辽阔,山河壮丽,人口多,资源丰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t做“四有”新人,立志振兴中华。

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我国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人口22%的人民,消灭了饥饿,创造了奇迹。我国能够发挥大国优势,集中财力、资源和人力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现在,我国工业部门齐全,增长迅速,在世界经济申的地位大大提高,钢、原油、煤、化肥、布、水泥等产量都上升到世界前列。我们发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势,针对各地的资源优势,建立各种基地如能源基地、商品粮基地等,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扩大、加强同世界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我国发展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思,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提供了保证。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12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33-01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因素。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切实的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是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不断深究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教学看法,同为抛砖引玉。

一、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不断深入,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使得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受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的制约着作文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传统化,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现如今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不能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都在打着新课程改革的旗号而实施传统的应试教育。对于作文这个语文考试中的 “大头”来说,许多老师都十分看重,但是却没有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现在还有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只是采用机械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完全不同,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2、学生写作兴趣不足,缺乏对生活事物的观察和思考

由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现阶段的许多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足。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需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都由于缺乏想象力、语言天赋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因此写不出好作文,这也就加重了教学的枯燥性和沉闷性,使得学生都在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导致了写作教学的恶性循环。如果不改变现在这种状况,学生的写作水平只会停步不前。

二、开展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教与学的有效策略

1、教师一定要“教”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无须以“教师讲课”这习惯用语对教师要“教”作浅层次的求证。我们始终主张“教”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如果教师不教,或教的不到位,还需要教师干什么?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与学,首先就要我们教师体现“教”。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正确地理解新课标下关于教的要求,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积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我们“教”的效率。为此,为了体现教师的“教”,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写作积极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强调了探求知识,发现知识的乐趣。在作文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想更好的体现“教”,那么,我们就应从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积极带领学生探索知识,发现乐趣,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变“苦写”为“乐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2)教给学生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古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更体现在学习方式、策略的传授上。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传授学生写作的方式方法,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技巧的传授上,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应注重慢慢的渗透,特别要抓住学生的练习来指导学生写作,交给其写作的技巧,如,如何定靓丽的标题、写好开头和结尾、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等等。

2、学生一定要“学”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教与学,既要体现教师的“教”,也要体现学生的“学”,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意愿调整,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映,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确定现场教学方法。其次,我们要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为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去引导学生“学”:首先,写作素材是写作的根本,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如何的去积累写作素材,积极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过程中、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去积累写作素材。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开展写作练习,使学生真正的处于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其准确的定位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只有教师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不断的创新教学策略,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