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

时间:2023-07-24 17:06:28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范文1

上证联金融研究所2008年,石油挑动着每个人的神经。国际油价的飙升、国内能源的紧张,这一切都使得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将石油价格视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的话题。随着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走向复苏,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也获得迅速发展。在需求持续增长、价格稳步上扬的背景下,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增强,景气水平显著提高。

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向好,这种景气状况有望进一步持续到2008年。一.2008年效益创历史新高2008年行业经济效益大为提高,特别是三季度以来,全行业效益增长较上半年进一步加快,盈利能力继续增强,实现利润创历史新高。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预计,去年全年石化行业可实现现价产值22000亿元,同比增长20.8%;可实现工业增加值6710亿元,增长20.8%;利润总额2240亿元,增长27%;利税总额3590亿元,增长24%。

二、未来石化行业发展展望1.今年石化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1)今年世界经济继续增长国际方面,世界经济仍处于进一步复苏中,尽管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全球经济增长幅度受此影响将有所回落,但从美国、日本、亚太、欧盟等各经济体的表现来看,无可否认,经济正处于继续增长过程中,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稳定增加。去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景气状况有望持续到今年。

(2)全球新增产能增长率有限预示着今后3-5年,世界新增产能增长率较为有限(石化项目的建设周期为3-5年),根据摩根斯坦利2008年5月全球化工行业报告预测,2008-2008年全球乙烯产能增长率分别为:1.2%、3.5%、2.4%与3.6%。

(3)由于需求增加石化行业将迎来超强上升周期过去15年,全球石化需求增长率平均为全球GDP的1.33倍,假设未来几年的需求增长倍数为1.3倍。IMF、EU等国际权威机构均报告,认为去今两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在3.6%-5%之间,较高的经济增长率、配合较低的产能增长率,预计石化行业开工率将快速上升。当未来两年,全球GDP低于2.5%时,石化行业开工率难以上升,周期将提前见顶;而当全球GDP介于3%-4%时,石化行业开工率稳步上升,周期高峰预期在2008-2008年;当未来2-3年,全球GDP增长率持续高于4%时,石化行业开工率快速提升,将迎来超强上升周期,时间上也将延续到2008年以后。我们认为,本次石化周期,有可能与前两次周期都不同,国内石化公司的盈利周期性可能被弱化,受益于国际化产业分工、持续的需求增长与不断增长的规模效应,国内石化公司盈利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将明显增强,上升趋势持续的时间更长。

(4)国内价格仍将持续高位尽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将逐渐深入,使得部分下游行业需求增长放慢,但是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毫无疑问,预计2008年GDP保持7%-8%的问题不大,不少跨国巨头纷纷加大对华投资,外资的火热加入有利于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加快发展。预计200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可能保持15%-20%左右的发展速度,石油需求由于汽车工业的继续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新增大型乙烯装置的正式投产而继续增长,但增幅会较去年明显放慢,原油加工量可能达到2.9亿吨,价格受国际油价影响也将维持较高水平,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经济效益仍可期待;化肥行业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下将继续趋旺,需求稳定增长,价格可能在成本、需求、国际市场的多方面推动下保持较好水平,经济效益将继续好转;农药行业虽然面临供大于求、市场混乱、高毒有机磷农药逐步退出市场等问题而步履艰难,但是由于结构调整加快、新产品推出能力增强、出口势头强劲,2008年也可望向好的方向发展;由于需求旺盛,合成材料行业的景气势头今年有望继续持续下去;基础化学原料将随着化学工业景气上升周期而稳定发展;轮胎行业由于产能扩张过快、国内需求平缓、成本大幅提升,效益面临考验。

2.今年石化行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油价的走势对行业未来的景气状况至关重要。随着遭受飓风打击的墨西哥湾石油生产逐渐恢复正常,以及欧佩克国家着手提高石油产量,特别重要的是,从全球石油市场供需来看目前实际上处于供略大于求的状态,因此我们认为2008年石油价格终会有所回落。但是考虑到美元贬值,欧佩克有意提高油价调控区伊拉克等重要产油国局势仍不稳,布什连任后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以及国际游资在石油期货市场的严重投机等因素,预计今年油价仍会保持在35美元/桶左右的较高水平。

三.重点上市公司分析齐鲁石化(600002):去年10月10日公司72万吨/年乙烯打通所有装置流程,建成投产。乙烯改扩建工程建成后,公司上下正全力以赴投入生产,其主导产品产销率达百分之百,聚氯乙烯、合成橡胶等产品价格稳步上升,处于历史最高点位。虽然近期由于所得税提高等利空消息股价大幅下跌,但毛利率提高和产能扩张所带来的利润提升仍大于所得税税率提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股价企稳之后反倒是买入的机会。扬子石化(000866):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原油价格的高涨给扬子石化这样的炼油企业形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因为我国原油价格随国际石油市场波动,但成品油价格却是由国家定价,虽然去年国家发改委分别上调汽油、航煤和柴油价格,但总体上成品油上调幅度不到10%。受此影响,扬子石化去年上半年的油品业务毛利率下降到-0.16%,处于亏损的边缘。但目前油价的持续回落有望改善公司炼油业的盈利状况,而且该公司动态市盈率只有6倍,下跌空间有限。上海石化(600688):公司努力在”十一五计划”内达到15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与此同时,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吨/年。按照现有的标准来衡量,乙烯超过100万吨就属世界级规模,现在达到这一规模的,全世界也不过24家。公司800万吨炼油改造项目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完成,届时公司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炼油企业和最大的石化基地,行业地位将进一步显现。中国石化(600028):公司目前批准关于向集团公司收购化工类资产的议案;批准关于向集团公司收购催化剂资产的议案;批准关于向集团公司收购加油站资产的议案;批准关于向集团公司出售井下作业资产的议案。此次资产收购完毕,有利公司进一部整合旗下上市公司,也有益于公司内部业务整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目前阶段,应该综合应用市盈率和市净率来对石化公司进行估值。在公司的选择上,看好后市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市盈率较低的扬子石化和齐鲁石化,而市净率较低的上海石化是一个更好的防御品种。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范文2

关键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一、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石油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内部管理环境、制度和方式等进行创新,同时构建新型的企业服务模式和营销理念,使石油企业能够提升自身的整体实力,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2.技术发展的需要。现阶段,影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石油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科技含量更高,对技术管理创新的需求也更大,如果石油企业在石油勘探、石油开发和化工工程领域处于落后状态,那么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因此,石油企业应积极实施管理创新,以适应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3.企业内在的需要。石油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储备资源,当前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石油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企业。这必然导致石油企业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存在一些弊病,例如企业缺乏活力,企业员工竞争意识薄弱等,这些问题都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石油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尽快改变管理理念,满足企业内在的需要。

二、我国石油企业管理现状

1.主观创新意识较弱。石油企业管理者主观创新意识较弱是当前企业管理中一个较大的问题,导致实际中的管理方式与管理创新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究其深层次原因,是管理者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市场竞争观念,缺乏相应的市场竞争危机感。另外,一些管理者虽然也极力鼓励创新变革,但是却没有将变革切实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2.参与主体狭窄。不得不承认,我国大多数石油企业对创新工作的参与程度较一些跨国石油公司而言还显得十分狭窄,企业管理创新主要是以内部高层管理者为参与主体,创新内容和创新流程的制定也鲜有企业技术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参与。而实际上,企业技术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才是企业活动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管理创新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当前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是一种缺少群众基础的创新,也是一种不纯粹的创新,它失去了管理创新最重要的意义。

三、制约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因素

1.石油企业自身的特点。首先,石油企业同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具有投入高、消耗大、风险等级高的特点。具体体现在:第一,油气资源全部深埋在地下,勘探采集的难度大、效率低;第二,自然条件和环境规律对原油生产有极强的制约性,石油企业生产的成本极高。第三,通常情况下,石油企业的工作环境都十分恶劣,企业的人力成本和社会负担较沉重。以上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其管理创新的难度和约束条件要比普通的工业企业多很多,因此导致石油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2.石油企业创新政策导向。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方向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众所周知,我国石油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为了提高原油产量,我国石油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上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对管理创新却没有足够的认知和重视,这也是当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3.石油企业创新氛围。良好的企业创新氛围造就了企业良好的创新意识,在好的氛围中,无论管理者或是操作者的思想都更加活跃,而如果在较差的氛围中则会导致人们的思想僵化,思路狭窄。我国的石油企业仍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环境中,对市场的反映速度缓慢,缺乏危机意识,因此很难形成企业良好的创新氛围。

四、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1.管理理念方面。首先,石油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市场经济竞争观念,摒弃过去凡事靠上级、等政策的依赖思想。石油企业在经历国企体制改革后,已完全被投入至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因此企业要想得以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面对市场、与市场接轨。第一,石油企业要以市场的供需变化为基准,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要让自身更加适应市场机制。第二,石油企业应该在经营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者应该将重点和注意力集中在建设企业文化和培养企业正确价值观上,而不应仅局限于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和人力进行管理。企业管理者应该培养内部员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员工在企业获得充分的尊重,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树立其主人翁意识。2.科学技术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石油企业的一切管理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上,因此科技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全面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科技在不断发展,因此企业的科技创新需要企业各层员工齐心合力、坚持不懈地努力,而它也将成为一项长期持久性的常规工作。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总结,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是石油企业特有的特点,因此石油企业必须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利用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方法,更好地提升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3.组织结构方面。企业要想良好地运行,就必须具备科学的组织结构。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随之有组织构架的革新,只有组织构架更新了,才能充分发挥出集权与分权的优势,才能使石油企业的管理显现出应有的成效。4.企业流程要创新。当前石油企业十分重视分工生产,这种分工生产使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更注重片面效益,虽然局部效率得到了提升和优化,但由于对企业整体流程有所忽视导致企业的整体流程效率较低。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对整体经营流程进行改进,企业管理者应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对经营流程进行重新评估和改进,使企业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5.企业文化要创新。新时期,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各级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理想观和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加强员工的凝聚力,成为企业前进方向上的指路灯。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发展道路上最珍贵的无形资产,需要企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范文3

1石油销售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新型石油营销管理人才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石油销售管理企业的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出现了新的市场主体,丰富多元的销售市场主体将石油销售行业的竞争也推向了新的高潮。企业若想在激烈竞争状态中站稳脚跟、获取先机,首先需要提高石油销售企业的综合实力,而石油销售企业的综合实力体现在配置更多优秀的人才,企业拥有更加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供使用。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管理者仍然认为资源是实力的代表,这种思维影响下的石油企业过于重视内部行政,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不科学,更突出行政级别,忽视了从市场角度的考虑,导致市场能力匹配问题无人问津。这种局面下的石油企业,经常是“口号喊得响,执行就疲软”,甚至有些石油企业忽视员工培训工作,导致大部分员工的专业能力无法提升,严重不满足现代石油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人力资源不仅未成为推动石油企业发展的动力,反而成为阻碍,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

1.2石油销售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单一

现阶段,“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已不单纯是高效率发展,应以实现发展效率与发展质量相平衡为目标,但仍有诸多石油销售企业延续落后的营销模式,致力于平衡企业内部与炼厂之间的利益,忽视外部环境变化,随行就市。这种理念与模式在过去某一段时间内为石油销售企业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缺少创新,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过多的行政计划会成为束缚,影响企业价值的发挥,从而导致其附属于产业内部的其它环节上。而从长远角度来看,石油炼厂与销售企业如果仍保持合作状态,那么应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实现深度发展,而不是停留于模拟市场表面;并且认清在市场上,销售企业扮演着市场主体的角色,其需要独立面对市场带来的一切,包括利益也包括风险。因此,需要结合当前形势做好科学的调整,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以便真正抢占市场先进,发挥出市场价值。

2石油销售企业营销管理方向和措施

2.1统筹规划、建立全国性开放型物流网络

在现代社会,油品仍然是危化行业,因此,对其行业的物流领域来说专业要求也相对要高。截至到目前为止,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成品油物流业,仍然具有产销分离、运输结构不科学等诸多缺陷,致使油品销售企业之间的合作收益要远大于竞争效果;主流的石油销售企业面临这样的现状,纷纷各自规划独属于自身的物流体系,社会企业往往为了经济效益而运营,进而导致了物流网点产生散乱差的问题[5]。因此,要对石油销售企业进行改革,应先展开我国能源事业战略发展目标分析,归纳总结石油发展的数据,打破牵制,从而使成品油物流逐渐呈开放状态发展,以便提高对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规避过度竞争行为造成的资源损耗。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成品油物流网络,使各大石油销售企业逐渐从竞争走向合作,实现共赢[2]。

开放性是构建成品油物流网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实现物流资源开放的前提,利用开放的物流资源达成行业内部组织之间的增益协作,提高了行业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使整个行业朝着规范化、专业化、专用化方向迈进,提升了成品油物流的经济化发展水平。同时,应将价值作为核心、合作共赢作为目标,利用竞争展开约束,使得成品油物流网络所产生的协同效应、网络效应、分工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2.2创新网络开发模式

根据菲利普·科特勒所提出的理论,营销不仅仅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是需要将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形成一个网络,才能够得以发展进步,其范围是多方面的,但市场营销环节个部门无法独立展开工作,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可避免,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营销环节的桥梁作用,紧密的联系供销链与合作网络。基于此,未来的油品销售市场不再将高成本购买固定资产作为实力的象征,而是集中精力于市场,做好营销工作,充分开发市场的潜能探索独具特色的营销道路,从而丰富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展现丰富的品牌形象,获取客户更广泛的认可[3]

2.3整合营销管理策略

现阶段,受主流营销理念的影响,石油销售市场的营销组合仍然是4P模式,即以产品、渠道、价格、推销为主体的营销组合。而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企业营销的核心理念必须转变为整合营销,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的品牌管理系统,融入物联网、互联网等多种科学技术,使企业的潜能与优势得到开发,可以实现独具特色的营销模式,有效提升营销水平。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范文4

在高油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石油消费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旺盛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供应和环境承载力,使中国必须致力于探索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市场开放的道路。面临“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石油市场的运行和未来的政策环境非常值得关注。

“十一五”期间,中国原油产量将进入稳定增长期,达到年产1.85亿至1.95亿吨,并可一直稳定到2020年左右。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的东部、中部、西部、海域四大油气区中,目前已有油田576个,输油管线1.13万公里。2007年中国原油产量增长1.6%,达到1.8665亿吨;2008年中国原油产量增长2.3%,至1.9亿吨(1.8973)。另外,中国石油储量目前仍属稳定增长时期,随着勘探范围进一步扩大,储量仍有望进一步出现较大增长。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迅速增加,石油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4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29182.7万吨,同比增长15.5%。2008年1-11月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3530.5万吨,同比增长5.8%。而到2008年年底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39171万吨,实际消费量将达到38142万吨。从现在起到2020年之前,正是中国经济工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中国石油消费将处于迅速增长阶段。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 6.1亿吨以上。

我国石油产业目前仍处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几大国有企业垄断的局面。虽然民营油企近年有所发展,但主业基本集中于中、下游炼化、销售领域。上游勘探开采仍被国有石油企业控制。全国共有成品油批发企业2505家。其中,中石油、中石化全资和控股批发企业1682家,占总数的67%;全国共有加油站9.5万座,其中,中石油、中石化全资、控股及特许加油站数量已达到8万座,占加油站总数的51%。规划建设中的外资加油站、包括油气合建站共有1770座,占加油站总数的2%左右。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初步形成了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为主导,其他国有石油公司、民营企业、国际石油公司共同参与竞争的格局。

石油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国内总体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产成品市场供不应求。在现阶段经济过热的大环境下,行业投资的增长速度过快,行业投资风险在逐渐增加。石化产业是国家重点调控的行业之一,大量未经批准或手续不齐全的石油在建项目面临政策性风险。同时,民营石油企业正遭遇国内巨头与外资的两面夹击,国家着手调整改行业的市场结构,尽管中国在形式上打破了成品油市场的垄断格局,但企业经营每况愈下。目前在国内大约有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不符合或不具备再次申请资格,并将在此次整顿、整改中通不过年度检查,拿不到新的经营牌照,面临“出局”的危险。

中国石油市场应变对策与思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已经深深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之中,相互影响加大,互动关系也更加紧密。中国在保持自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以“中国制造”向世界输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为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以及中国制造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将使中国的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保持较快的增长。

第二,中国需要加强能源信息统计系统的建设,使包括石油生产、消费、进出口和库存等在内的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能够得到更加及时的反映,使相关数据更加透明和准确,在此基础上,加强供需前景分析和预测,以便为宏观调控和企业经营提供基础信息。

第三,石油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其供应趋紧是未来世界将长期面对的问题,更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将长期面对的严峻挑战。国内外石油市场发展和法制化进程为我国石油政策趋向提出了公平竞争、适度集中的客观要求,我国无论是能源政策主管部门还是石油企业,都必须顺应大势,不断地调整相应的对策,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四,节约能源和发展替代能源是我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较快发展的必然的政策选择,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的节油潜力巨大,但是要把节油工作落到实处,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并需要更多地利用市场经济杠杆来推进这一工作。替代能源的发展必须走多元化的道路,综合考虑替代能源的经济竞争力、资源可获得性、技术和环保竞争力,避免盲目上项目。

总而言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能源秩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并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石油业界尤其是管理者应当清楚地认识和思考这些变化及其影响,在变化中调整战略和对策,顺应历史的发展,抓住机遇,谋求主动,更好地应对中国能源特别是石油市场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地解决中国的石油供需问题,不仅将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保障,而且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能源问题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对“中国能源”做出有力的回应。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范文5

早期石油现货市场交易给石油生产行业带来了较大的价格风险,供求双方都需要某种市场规则或交易方式来锁定成本或利润,达到石油产品保值之目的,这种背景下,期货合约应运而生,石油期货的引入使石油产品从此具有了金融属性。石油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可以根据自身对市场价格的预期进行买、卖合约的相继操作,来赚取价差利润。因此,石油金融市场吸引了大量石油相关企业、对冲基金、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私人股权站金及其它金融资本纷纷参与其屮。近年来美元贬值造成以美元为主的各国外汇储备也随之发生贬值,国际汕价持续上涨,为了保障外汇安全,避免外汇资源浪费,稳定本国石油生产和供应,世界各国纷纷将国家外汇用于石油储备,因此国家外汇也走入了石油金融市场。

一、国际油价波动基本理论

(一)国际石油价格体系

国际石油价格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包括石油燃料、润滑油、润滑脂、石腊、石油浙青、石油焦、石油溶剂、石油化工原料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价格。目前国际石油价格体系主要包括欧佩克官方价格、非欧佩克官方价格、现货市场价格、期货市场价格、晃货贸易价格、净回值价格和价格指数。

(二)国际油价波动的原因分析

国际油价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石油自身特性、石油供求因素、石油政治因素、石油金融因素等都会对油价波动产生影响。结合近年来国际油价波动态势进行考察,我们发现石油自身特性内在决定油价波动,供求因素是油价波动的基本影响因素,政治因素是油价波动的短期诱发因素,金融因素主导近期油价波动态势。

二、基于金融因素的国际油价波动内在机理分析

(一)石油金融属性的由来

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过后,OPEC取得国际石油的定价权,为了获取更高收益,OPEC国家不断单方提高石油价格。石油价格的攀升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大多石油进口国依靠技术进步尽可能减少石油消费,同时积极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二是世界各国纷纷加大油田勘探力度。80年代大量非OPEC产油国开始兴起,OPEC国家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逐渐消弱。一方面石油需求相对下降,另一方石油供给绝对增加,石油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从而导致石油价格不断下跌,剩余石油交易开始走向现货市场,交易方式从价格固定的长期合同交易转为现货市场交易。

(二)金融因素与石油日益融合

石油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可以根据自身对市场价格的预期进行买、卖合约的相继操作,来赚取价差利润。因此,石油市场吸引了大量石油相关企业、对冲基金、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私人股权基金及其它金融资本纷纷参与其中。为了迎合不同主体的参与需求,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迅猛发展。石油进口国的石油企业为了实现“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需要有石油基金、石油银行为其提供资金与保险等服务,共同实现石油净进口国的石油战略目标,石油基金、石油银行的参与,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因素与石油的融合。随着二者的不断渗透和结合,石油金融属性逐渐得到强化,“准金融产品”特征日益彰显,石油市场日趋金融化。

三、基于金融因素的国际油价波动对策分析

(一)国际对策

美元汇率波动是国际油价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短期中石油投机因素主导国际油价的波动态势,为了有效应对这一局面,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美元汇率,逐步解决外汇储备货币问题和石油计价货币问题;同时,世界各国还应加强协调工作,共同监管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公司基金、基金会基金等对冲基金在石油金融领域的投机运作,以避免或减弱过度投机引起国际油价飞速增长和剧烈波动。

(二)构建中国石油金融战略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家,预计未来几十年里,我国经济仍会继续高速增长,高能耗产业规模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交通运输工具飞速增长等因素会导致石油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反观我国石油供给,前景并不乐观,我国石油勘探逊展缓慢,石油增产空间己经很小,目前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预计西过十年,将会达到60%。我国如此庞大的石油进口量理应对国际石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测算我国对国际石油定价的影响权重不到1%。目前国际油价是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和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价格为基准而形成的,应该说,当前的国际油价仍然操纵在西方大国和国际资本集团手中,中国只能被动接受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经常陷入“高买低卖”困境,蒙受巨大损失。石油金融化的背景下,石油安全本质上已经从“生产一供应”型的“供给安全”模式转变为“贸易一金融”型的“价格安全”。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范文6

关键词:石油企业 金融衍生品 市场策略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在全球石油现货市场成本压力较大,而在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由于各种原因,参与度又过低,无法很好地实现套期保值,规避经营风险。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国际化较为充分的市场,我国石油企业在全球石油现货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我国石油企业的参与热情与现货市场相比相距甚远。我国宏观经济已进入增长放缓、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国际利率市场、汇率市场也进入了新常态。

一、新常态分析

新常态是在2014年提出来的,其含义是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与形式开始了一种新的转变,而且这种转变不是临时的,而是长期的,不是浅显的,而是深刻的,这个新的环境与状态需要我们去适应、去调整。对于我国石油企业的经营而言,最重要的“新常态”包括利率市场的新常态、汇率市场的新常态、以及全球石油行业的新常态。

2016年12月份,盛传已久美联储加息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同时预测2017年还将加息三次,高于整个市场之前的预测,长期联邦基准利率预期将提高至3.0%。美联储已步入加息周期,加息周期将贯穿2017-2019,乃至更长的时间,是利率市场的新常态。

2016年下半年,美元指数震荡上行,已上摸103点,从整个2016年看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幅度在7%左右,其中最大幅度在9%,跌幅创近22年以来的新高。目前人民币仍处于贬值持续期,2017年人民币汇率将双向波动,但整体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是大概率事件,是汇率市场的新常态。

自 2014 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新技术的冲击、原油产量宽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布伦特原油的价格在2016年年初最低已经跌破28美元/桶,而一年半前的2014年夏天,价格还是高高在上的115美元/桶。2016年1月油价探底后,有所回升,目前徘徊在50多美元/桶。原油价格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在2017年及相当一段时间内,原油价格仍将大概率保持在中低位运行,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新常态。

二、市场风险分析

对我国石油企业的稳定经营而言,其影响因素众多,国内经济的形势、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原油的供应、新技术的冲击等等。自2014年以来,美元的走强,大宗商品市场从持续下跌到剧烈波动,美元融资成本变高,等等市场风险无处不在。这些因素对我国石油企业的经营,尤其是上游企业的经营带了较大的冲击,有许多风险需要通过采取合适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控制。

(一)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通常是指公司的盈利能力或价值因为利率的波动而带来的风险。利率波动最大的影响是将提高息负债的利息支出,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利率风险,常用的衍生工具主要有利率远期和利率掉期。而采取何种衍生品工具与公司的经营现状、短期内的发展规划、以及对市场风险的预估都息息相关。

在上文利率的新常态分析中指明,美联储已步入加息周期,美元利率将持续攀升,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利率政策亦有较大可能转向。对于我国石油企业而言,如果经营上有确定性的融资要求,则可以选用利率远期协议,来避免由于利率上升带来的风险,从而控制融资成本。若金融机构无法提供固定利率的贷款,可通过采用利率掉期等产品锁定利率。

(二)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通常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持有或使用外汇,在汇率波动中产生的风险。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原油进口大国,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率风险是我国石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为防范汇率风险,通常可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工具有远期、期权、掉期等。企业可按照自身经营现状,所需要防范的风险点和具体业务,制定相应的市场操作策略。

在上文汇率的新常态分析中指明,人民币汇率将双向波动,但整体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是大概率事件。对于有条件偿还美元债务的石油企业,可以采取提前偿还美元债务,对于担心弱势货币、小币种结算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调换结算币种,依据不同的情况将结算货币调整为人民币或美元。石油企业在具体操作中,可依据不同公司所处的上下游位置、可依据不同项目的交易对象,采取提前/延期结汇、远期、掉期等多样化手段来控制风险。

(三)原油价格风险

原油格波动风险一直以来都威胁着石油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尤其是对需要大量进口原油的我国石油企业而言,原有价格风险相比于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其影响更为直接,也更为深远。对于原油价格风险而言,常见的衍生品工具通常包括:远期、期货和期权。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与石油现货市场是两个不同的市场,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之间的关系与波动,需要石油企业时刻关注。

在上文原油价格的新常态分析中指明,原油价格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在2017年及相当一段时间内,原油价格仍将大概率保持在中低位运行。目前,国内原油的产量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已有下降趋势,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将创新高,对油价的波动将更加敏感。在新常态背景下,通过远期协议,锁定较低的原油价格,长期来看,有利于中国石油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可以考虑买入期权类产品,在相对有限的风险下,实现套期保值。

三、市场策略

石油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为石油企业规避由于利率、汇率、油价波动等因素带来的经营风险提供有效的工具;另一方面,如果交易心态不对,产品选用当,则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不能降低风险,反而可能扩大风险,甚至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石油行业新常态下,如何结合市场大背景,通过金融衍生品交易,保持企业稳定经营,结合以上分析,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套保原则

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大体可分为套保和投机两种。作为一个石油公司,其在市场中采用金融衍生品的目的,应该是套期保值,规避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而不应该是通过衍生工具进行投机活动。同时作为石油企业中的央企来讲,目前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投机,原则上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在市场上以稳健的心态,选择合适的金融衍生品工具,是做好相关风险控制的首要任务。中航油事件是血的教训,应该时刻警醒,但是,也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K,从此远离金融衍生品市场。

(二)综合措施应对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利率、汇率、原油价格等多因素都会影响石油企业的经营,对应每个因素,市场上都有众多相应的金融衍生品,但是我们会发现,其利率、汇率、原油价格等因素都不是独立的,因素之间会有相互的影响。因此,在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之前,应当结合“新常态”的大背景,研究其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合理的组合措施,在较低的成本下,规避风险。

(三)有限风险暴露

将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是开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一个重要原则。市场信息瞬态万变,对市场趋势的判断难免会出错,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时刻将最坏的可能性考虑在内。即使出现了最坏的情况,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带来的风险也是有限的、是可控的。

什么是有限风险的衍生品工具,比如一个需要大量进口原油的石油企业,若预期未来石油价格大概率会跌,但为了防止突发原因使油价往反方向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其合理的市场交易策略应该是买入看涨期权。如果油价走势遭遇当前未知因素的影响,不仅未跌反而是上涨,那么该石油企业可以行使期权,金融衍生品上的投资将收益,从而对冲由于油价上涨导致企业经营中的损失。而如果油价按照该石油企业预期发展,油价大跌,那么公司将会选择放弃行权,从而损失期权费。与此同时该石油企业在经营可获得低价的原油,企业经营利润将增加,从而对冲金融衍生品投资中的损失,也就是期权费。在这种市场策略下,该石油企业所操作的衍生品工具风险是有限的,即最坏的情况就是损失期权费。反而言之,若该石油企业采取的策略不是买入看涨期权,而是卖出看跌期权。若市场走势与预期一致,该石油企业将获得期权费,但是一旦市场走势与预期不一致,其风险理论上是无穷大的,这样的工具就不是有限风险衍生品工具。

按照这个思路,对于需要大量进口原油的石油企业,在做套保时,可优先采用买入期权类衍生品工具。若采取其他工具,尤其是可能导致无限大风险的工具,一定要加强内部风险控制。有一套严格的项目审批、风险评估、实时监控体系,有一批具有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的专业队伍。对于自产自销为主的石油企业,则可在原油价格过低时,降低自产比例,通过进口原油,降低经营成本。

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是新常态下我国石油企业保持企业经营稳定性的途径之一。在金融衍生品市场操作中应本着套期保值的宗旨,尽量选用有限风险的工具,同时加强内部风险控制,真正实现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佟新宇.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贸大学,2015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范文7

认清形势 加强沟通 促进互利 在2005年×××用户座谈暨订货会上的讲话 ×××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今天,我们假座东莞东城国际酒店召开“××××××用户座谈暨2005年订货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公司领导和广大用户,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刚才××先生就××××公司2004年1-10月份××的生产经营工作向各位作了介绍,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我就不重复谈了。应该说,在2004年前三个季度里,我们××公司在塑料树脂的生产经营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业绩。但我们非常明白,这些业绩的取得,不仅是我们××公司全体员工辛勤劳动的结果,同时也是我们供需双方公平、公正、互惠、互利合作原则的真实体现。我希望这种合作基础在今后能得以继续巩固和发展。 下面,我想就今年宏观市场的特点和当前形势下在市场操作方面产生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与大家一起作一个分析和探讨;然后就明年经营方面的工作谈一点想法。 一、今年石油、乙丙烯单体、塑料树脂宏观市场分析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尤其是进入10月以后,油价一路飙升,曾一度突破55美元/桶,涨到21年来的最高点。高企的原油价格引起多方面的关注,石油价格又极易受到供求关系、*局势、*冲突、恐怖袭击和投机炒作的影响。今年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扬达到历史新高,造成价格上扬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推动价格的上扬的力量也来自多方面的。 首先,全球经济强劲恢复并带动原油消费和需求是推动价格上扬的原动力。自去年8、9月份后,美国经济走出了熊市,摆脱了9·11事件和公司会计丑闻的阴影,进入经济运行的快车道。特别是日本经济从低迷期中走出,中国、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度的增长,使世界经济逐步出现强劲的复苏。全球经济的明显好转,刺激世界石油的消费和需求的激增,据预测2004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达到8060万桶,比2003年日需求量7860万桶,高出200万桶,增长速度达到2.5%,创下16年以来的新高。 其次是美元贬值的作用。自2003年美元指数大幅下挫以来,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可以说在此获益匪浅,作为一种商品,美元的贬值抬高石油价格是必然的。在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背景下的美元贬值,对石油价格的推动是更为有力的。 第三,欧佩克为了降低美元的贬值,对其收入带来的损失和担心高油价区驱动其出口国大幅增产或超配额生产而导致油价暴跌,并于2003年11月和2004年4月两次减产,同时欧佩上调了石油价格的波动区间,加大了供需矛盾。 第四,各能源消费大国对能源安全相应调整的能源政策作用。其主要表现为9·11事件以来,美国政府将其战略石油储备有计划的扩大至7亿桶,甚至10亿桶,同时由于消费的激增,使商业库存的大幅减少。中国、印度于2005年开始的石油战略储备计划,争夺市场上有限的石油资源,驱动石油价格上扬。 原油价格持续上扬导致其下游产品猛涨,今年乙烯单体价格曾涨至1200美元/吨,丙烯单体价格曾涨至1100美元/吨,再加上50美元/吨的转化费,乙丙烯单体价格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价。 当前的塑料产业链,如同一条绷得紧紧的弦,一个环节发生震动,就会引起整条产业链的震荡——受上游原油以及乙丙烯单体高价顶托,下游市场需求拉动,使得塑料价格创出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价,近期五大通用塑料价格全线突破万元/吨,而这条产业链集中投放市场,必定会给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 其次,高价位对市场需求的抑制作用不可忽视。从今年来看,塑料制品价格的上涨远远滞后于原料价格的上涨,如果后加工产品在明年仍不能跟上原料价格的上涨,那么必将影响到市场的有效需求,这样不管原油价格出现什么样的走势,合成树脂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被封杀。 第三,进口关税将进一步下调。根据wto多边协议的承诺,进入2005年后,许多产品的进口关税将继续下调,其中包括pe产品,当然还有部分非关税壁垒的解除,这些都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国内塑料市场的价格波动。 明年塑料市场也不缺乏有利因素。 首先目前塑料市场的最大支撑点依然是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从而使得相应的衍生产品成本不断上升,因此也直接导致了外盘报价的走高;自去年年初以来,外盘与内盘的价格始终处于倒挂状态。本月初,布什在竞选中获胜,连任下届美国总统,分析家预测由于布什推行强硬的中东政策和热衷于增加战略石油储备,明年的石油价格将继续在高位震荡。而外盘与内盘价格倒挂的状况会继续延续,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进口数量仍会相当少,社会资源仍将偏紧。 其次,世界经济从去年开始进入了新一轮景气周期,不管是美国、欧盟还是日本,包括东南亚以及印度等,均发展势头良好。尽管油价高涨会对世界经济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总体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包括imf在内的许多权威机构对明年的经济增速都作了乐观的预期,这样作为拉动我国经济三引擎之一的出口,仍有望开足马力。 第三,石油化工行业仍处于景气周期。目前石油化工行业正处于非常好的发展时期,根据预测,这种景气周期有望延续到2006年以后。 尽管明年市场资源紧缺的矛盾有望有所缓解,但总体偏紧的格局仍将延续,加上原油价格可能会继续有所上升,因此在成本因素推动下,2005年的塑料市场仍有可能保持稳中有升的局面。 2005年,×××公司塑料树脂的销售体制上将进行重大变革。首先是大的环境上,明年×××公司将对塑料树脂的销售进行集中管理在一些具体操作方面,随着×××公司erp系统的正式运行以及财务结算实行一级管理,也将发生一些变化。(erp由经营处介绍,财务结算中需要用户注意的事项,我向财务处了解后补上)我希望在座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能多了解一点这方面的内容,以便在明年的工作中能尽快适应这些体制上变化。 各位来宾,朋友们!中国有句谚语:“民无信不立”。现代市场经济已经进入诚信时代,诚信已经成为企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源;对于我们供需双方来说,诚信乃是企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企业的美誉度,更是“取胜之道”和立足之本。因此,在此我向在座的朋友们承诺,我们将以不断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提高我们的合同履行率,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来体现我们××的诚信,来提高我们××的信誉度。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作出积极的呼应,在资质认证上,在资金回笼上,在合同履行方面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因为,提高企业、公司的信誉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只有按法律法规办事、按制度规则办事,才能赢得诚信,取得收获。 各位来宾,朋友们!东莞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东莞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曾用100多年、亚洲“四小龙”曾用4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迅速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以国际加工制造业闻名的新兴城市,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东莞奇迹”。我们今天有幸相会这里,共商合作事宜。再过两天,我们又将各奔东西,为各自的事业去奋斗。我真诚地希望在座的各位,明年相会时,都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

”! 最后,祝大家能满载而归!祝大家在东莞玩得开心! 谢谢大家!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范文8

[中国石化新闻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受2013年清明节假期高速公路取消小客车路桥通行费的影响,返乡流、踏青流交织,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企业积极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确保了清明假期的成品油市场平稳供应,彰显了中国石化高度负责任的良好企业形象。

清明小长假正赶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召开,为做好保供、服务等各项工作,海南石油加强市场监控,及时掌握博鳌论坛召开期间的用油需求、道路封闭及 开通情况,准确掌握油站库存及销售进度,留足库存预留量,提前协调物流配送,优先满足博鳌论坛服务车辆用油需求,确保海口、琼海、三亚等重点城区油品市场 充足供应,避免脱销断档。

三天假期,安徽石油高速公路成品油消费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6%。为了保证供应,安徽石油加大与炼厂、铁路、港务等单位的协调力度,加快了成品 油资源调运安徽的进度,重点加大了高标号汽油的调进力度,提前做好了资源储备。他们适时启动“扩大跨区配送范围”和“异地运力支援”的应急预案。

“清明小长假”期间,新疆地区自驾游出行人数增多,加之新疆已进入春耕农忙时节,保供压力剧增。新疆石油认真总结今年春节期间及去年国庆长假保供经验,确保了“清明小长假”期间国道、高速公路、南北疆各景点加油站平稳供应,零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2%。

为确保假日期间加油站安全生产和平稳运行,湖南石油提前安排,确保了所属加油站和服务区油品正常供应,保证了交通畅通,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肯定。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针对清明节前后春耕农忙,工矿业陆续开工等情况,内蒙古石油开展“为春耕,我送油”便民服务,保证农耕用油;他们深入工矿企业调查客户用油需求,主动为位置偏远的用油企业提供免费配送服务。

黑龙江石油分公司经营部门积极协调,精心运作,为实现沟通有效,措施得当,实行首办负责制,谁主管谁负责,圆满完成品油保供任务。在资源调运方面,物流、资源人员提前沟通华北大区公司,紧急调运柴油7000吨,汽油3000吨。

为确保节日期间出行车辆加油,辽宁石油各高速路加油站安排专人进行现场车辆引导,设置便民服务台或现场服务人员,提供加油咨询、交通地图、医药箱、热水等各类服务,气候变化、交通路况等信息,保障广大司机朋友出行顺畅。

清明小长假期间,中国石化各加油站还进一步完善了便民服务项目,积极为进站客户提供热水、道路咨询、景点介绍、天气预报、道路救援等服务。易捷便利店根据清明踏青旅游消费特点,适当增加了土特产商品,并开展优惠促销活动。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范文9

高价买油贮备,还是重塑石油价值链,完善石油市场的金融制度?

石油被喻为“工业经济的血液”,事关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命脉。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全球GDP将降低0.3个百分点,同时会加剧全球CPI物价指数上升。而从2001年年底以来,5年内每桶石油价格已上涨了50美元。

持续上涨的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甚。2004年和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47.3%和44.5%,预计2006年仍将达到44%左右。高油价导致我国石油进口成本(折合)增加了1.1万亿元人民币,给中国GDP增长带来1.0%~1.7%的负面影响。

面对高位震荡的石油价格,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石油进口依存度如何降低?笔者认为,除了增加国内开采量外,更重要的是,国家不应在此高价下再买单贮备石油,而应该着重从石油价值链和石油市场的金融制度上加以制衡。

加快国内石油勘探开采力度

国际油价上升的比价效应,虽然实质性推动了能源相关品种价格的大幅上升,但也为我国能源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扩张机遇。

至2005年年底,全球石油已探明可采储量为1636亿吨,原油产量为38.95亿吨,石油消费量38.37亿吨;全球天然气已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79.83万亿立方米,产量2.76万亿立方米。而至2005年年底,中国原油已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仅为22亿吨,位居世界第13位;中国天然气已探明可采储量仅为2.35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17位。如果按人均拥有量计算则排名更低。不过,我国国内石油勘探开采依然大有潜力。

据中国石油协会初步统计,我国地下2000米以上的煤层瓦斯资源为30万亿~35万亿立方米,其储存量在全球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但目前实际利用量仅为6亿立方米。在国家对煤层气开发采取鼓励政策的背景下,预计2010年产量将达100亿立方米,这也不过相当于可采总贮量的万分之三。可见,煤层气开发未来增产前景很大。

此外,我国沿海大陆架的石油勘探开发前景也令人乐观。前一段时间新华社消息称,我国在南海珠江口盆地获得天然气重大发现,初步估算,天然气资源超过1000亿立方米,有望成为我国海域最大的天然气发现。这一重大发现证明,我国南海深水海域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其中,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一个油气富集区。

新疆和也是未来石油开发的重点地区。据权威专家预测,该地区未被发现的可供采油气田仍然存在较大的数量。我国应在资金、人才、政策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引进外资开发也是一个好办法。

加强替代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我国是煤炭产销的国际第一大国。这种资源优势,使得我国以煤炭为生产原料的煤化工企业相对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而言,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

在此背景下,可进一步提高我国特大型煤矿的集约化程度,以发展我国的煤化工业。比如内蒙华电、兖州煤业等上市公司可以借助国有控股并吸收民营经济实力,做大做强,整合成跨地域性的集团公司。内蒙、山西、新疆、东北三省的国有企业也可以通过整合,打造一批大型化工企业集团。

山西是我国第一煤炭大省,如果将低热值煤炭的80%用于合成分解为液化气(目前只是小批量生产),建设新的全国网络管道,实现对我国中南部地区的工业用和民用输气,则我国的油气进口数量将大大减少。

对于国内水电能源及其它派生能源,国家也要制定创新发展政策。通过整合开发云南、四川的澜沧江、金沙江、怒江等长江上游主干支流,大力发展梯级水电站;通过加大国家投资、吸收民营经济参股、必要时境外融资上市,加大对地热资源如羊八井地热能源的开发;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对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总之,在国家目前财力比较充沛的情况下,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并配合相关舆论导向,吸引一些有实力的民营资本参与,加大对上述能源的倾斜投资。

通过能量模拟数据模型测算:如果我国能实现原煤以每年1.6亿吨转化成煤气等煤化工,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风能、核能、全国水电能源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的话,则十年内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可从目前的44.5%下降到2016年的31%左右。

多渠道进口石油

8月25日,中国与委内瑞拉签署了能源合作等一揽子协议。委内瑞拉允许中国企业在其15个地区加大投资开采石油(这些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一亿桶),并可以合资修建输油港口、投资建设新的炼油厂。同时,委内瑞拉还将增加对中国的石油出口。这表明,中国石油力量已深入南美最大、世界第五大的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

借此良机,中国应抓紧协议的落实,并加快铺设到太平洋口岸的输油管道,争取在2010年之前,将目前从委内瑞拉进口的原油量从每日50万桶(折合一年进口2200万吨),提高到每日100万桶(折合4400万吨以上)。

如此,我国就可以逐步分散目前主要依赖中亚、中东等地的石油进口格局,实质性缓解由该地区地缘政治危机而引发的能源进口风险。

打通大西南水上运输通道

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多以原油为主,但超过半数的原油加工产能大大落后于沙特等中东大型炼油厂,生产成品油的成本也因此较高。从成本统计分析:进口中东一吨成品油或10立方米液化汽的价格,比国内进口原油后炼化成一吨成品油或10立方米液化汽的价格,要低110元左右。因此,如果开通一条从红海―霍尔木兹海峡―南海金兰湾―湄公河―澜沧江的成品油运输线,不仅将增加一条国外成品油进入中国的通道,同时可大大降低成品油运输费用,我国西南、中南8省区的能源供应成本也将大大减少。初步核算:一旦开通此条进口通道,十年可以节约进口运输成本1000亿元,并可产生综合效益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据《中国水运报》不完全统计,澜沧江―湄公河航道通航五年以来,通过该航道进出的货物已突破百万吨,以中、老、缅、泰四国航运企业为主,参与营运的客货船也已超过百艘。但开通澜沧江―湄公河的国际航运后,对成品油运输安全、运输品种多样化、船舶技术水平提高、船舶大型化等问题,仍需我国主管部门加以重点考虑。

增强话语权力争定价权

目前,决定世界石油定价的有两大集团,一个是通过金融市场形成定价机制的美欧集团(纽约和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市场),一个是通过调节石油供给来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欧佩克石油组织。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不仅没有国际石油定价权,甚至连话语权都没有,这的确是一个悲哀,也是不合理的。如果要增强我国的话语权,进而成为定价中心,应加快、加强在金融制度和市场建设方面的努力及完善。

首先,我国应逐步建立和上市自己的煤炭、水电、石油类品种的期货市场,形成我国自己的能源价格定价中心来影响国际价格,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

总理曾经在我国期货市场制度安排中明确批示:试点燃料油期货,完善交易机制,逐步推出石油期货。上海燃料油期货上市两年来的成功运行,对我国下一步开展石油期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燃料油期货是一个偏小的石油系列品种,我国年消费量仅4600万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属于消费走下坡路和即将淘汰的品种,所以我国必须要有原油、汽油、石油液化气、柴油等真正与国际产销市场接轨的大宗油品期货。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范文10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剧的新常态,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成功战胜挑战并实现突破。对新常态下我国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改革的特点、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改革的方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新常态;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改革;方向

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经过30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国有企业的结构和效益取得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近年来,虽然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换挡降速,面临严峻挑战,但改革依然快马加鞭。但在全球经济瞬息万变,而中国当今又处于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在国际油价持续在低位振荡、国内油气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与突破,如何继续深化国企改革之路,是现阶段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1新常态下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的特点

所谓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这种形势也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同时,在新常态下我国政府将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会进一步释放。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改革主要呈现如下特征[1]:(1)改革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党的十进一步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2]。根据党中央的号召与目标定位可以看出,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方向定位越来越明确。根据国资委的指示,将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国有资本相对集中的领域作为首批试点行业,在这些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具有重要意义。(2)改革的政策更加科学准确。近三年来,国资委对我国在过去改革之路上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假设并剖析,根据中央确定的界限来研究细节并制订新的改革政策,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初步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两大类企业,并提出根据界定的国有企业功能对国企进行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对于被界定为垄断行业的石油、电力等领域重点关注,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及特点制订改革方案及对策,这些方面都体现出了我国在对国企改革政策的制订上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切实。(3)改革的步骤更加稳健扎实。国企改革是一项大工程,国资委在高度重视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的同时,采用试点的方式逐步进行国企改革,国有石油企业作为改革深化的重心,从实际工作出发,吸取经验,完善政策,在稳步中有序推进。与此同时,根据中央的指示,也不断对国企改革常年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薪酬改革”进行逐渐突破,全面深化改革。

2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改革面临的现状

如今,我国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在效率、活力和定位方面有很大的改革空间,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问题[3]:(1)出资人的性质和行为边界问题。国资委是一个行政性质的出资人,这种行政性出资人的职能边界需要进一步的清晰化,这一点对于我国的国企改革尤其是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能否切实深入全面进行是至关重要的。(2)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要将私有经济融入国有经济中,进行资源重组整合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但是我国国有石油企业是由政府控制的,而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非公有制融入的企业经营模式,因此,国有石油企业如何转变调整自身的经营状态、定位是当今存在的一个难题。(3)企业领导的市场化问题。国企领导人尚缺乏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3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改革的新方向

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资委不断的调整自身角色并不断制订新的政策下,我国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结合国务院2015年8月份下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我国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主要归纳为如下几点[4-5]:

3.1企业将获得更大管理自

从目前形势来看,随着我国试点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国资监管机构将逐步向股东方向发展,更多的从公司的整体战略部署、公司治理等方面履行职责,相应地,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自主决策权。即未来我国将会以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从原有经济形态向新常态转型,重组改制上市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运营公司,国资监管机构主要从资本的层面进行运作,具体运营则放权给各个类型的企业,这样可以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也是我国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为例,作为我国国企改革中首批试点企业之一,中石油将通过不断地重组改制成为一家战略控股公司,不再局限于日常运营管理,还将为上市及非上市实体做出资本和战略决策。对于工程建设板块,目前,中石油已通过工程建设业务重组改制框架方案,这就意味着将给予下属工程建设公司更大的管理自,加快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3.2油气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时进行

对于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来说,油气体制改革与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改革在很多方面的内容是重叠的。以一直备受关注的“天然气管网的分离”这一话题为例,它一方面是企业改革拆分的问题,同时也是油气体制改革的问题,这一改革会涉及到整个管道行业的重整。当前,油气领域已经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但仍迫切需要通过顶层全面设计进行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我国油气体制改革以油气产业链为主线,从市场、政府、企业三个方向出发,对油气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包括矿权出让、勘探开发、管网运输、流通、炼化等,进行全方位改革。从市场角度,应确保油气上中下游市场全面放开准入;从政府角度,要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政监分离、强化监管。同时要加快油气法规废、改、立进程。从企业角度来讲,要彻底实现政企分开、主辅分离、网运分开;这样才能推进油气产业从不完全市场产业链向市场化产业链的根本性转变。正如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之前所提到的:“管网分离是管道专营符合专业化管理的大方向。但我国的天然气管网建设尚不完全配套和成熟,受多种因素制约。我们更加注重在国家宏观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改革,非常期望油气管道下一步的改革能更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前进。”这就意味着石油工程建设企业的改革以国家油气体制的改革为依托,油气体制的改革会进一步推进国有石油企业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增强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改革的效率,相应地,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改革实践的效果也会有助于油气体制改革任务的更好实现。

3.3逐步实现优质资产独立上市

目前,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各有所长,各有所侧重,而业务存在交叉重叠的问题大有所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石油企业工程建设板块的运行效率。因此,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中,我国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将会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拆分重组,优化整合,实现优质资产的上市,实现规模化经营,实现价值的增值,从而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中石油旗下的工程建设板块的公司为例,各工程建设单位各有所长,有些单位侧重上游,有些擅长下游炼化,而有的则是强于设计。但彼此之间的业务重叠问题也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在经过内部整合后,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一问题,提高运行效率。从目前情况来看,中石油工程建设板块的改革方案即由中石油旗下上市平台之一*ST天利高新公司将通过向中石油集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方式,购买中石油集团下属的工程建设资产。具体交易的工程建设业务资产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等,相关业务资产尚存在变动可能。通过注入*ST天利,中石油集团的工程建设资产将实现上市。

3.4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并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未来改革必须的一个方向则是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企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与此同时,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也是改革的方向,建立此机制的前提是国企石油企业高管是职业经理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稳定的预期,而如果高管仍在政企之间不停地转换角色则不可能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因此,国有石油企业高管能否做到市场化选聘是薪酬制度改革的关键,这就意味着国有石油企业薪酬制度的改革应该与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配套进行。

4结束语

我国国有企业过去取得的成就靠的是改革,新常态下国企实现突破发展依然要继续依靠深化改革。其中,我国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的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大工程,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实践并完善。总体来讲,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整个国家的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与现代化和市场化的方向是否相匹配,即在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破除各种形式的垄断等问题上都应该有所突破,才能保证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作者:何佳欢 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参考文献

[1]楚序平.国企改革:新常态、新改革、新任务[J].经济导刊,2015,24(2):48-51.

[2]苗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J].求是,2013,26(22):42-45.

[3]唐克敏.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与对策[J].经济问题,2015,37(6):1-8.

[4]张晓辉.国企改革如何“重点突破”[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20(18):245-246.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范文11

关键词:石油;进口;定价权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152-04

当前国际经济体系中,石油已集稀缺性、金融属性及战略属性于一身[1],石油进口成本的稳定性及可控性对中国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21世纪以来,在国际石油价格突飞猛涨的背景之下,中国石油进口量不断飞升,对外依存度稳居高位(见表1)。但是,中国石油贸易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向来以“高买低卖”著称,这不仅使中国石油贸易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且给中国石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没有获得相应的定价权。

一、中国石油进口价格现状

1.国际油价动荡局面下巨大的价格风险。2011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2.54亿吨,与2010年同期相比进口数量增加了6%,而进口金额则增加了45.3%(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海关统计)。进口成本的大幅增加,一方面反映出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动荡,另一方面则折射出中国石油进口面临巨大的价格风险。由下页图1可知,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经历着较之前更剧烈的波动。在巨大的石油进口量和高比例的对外依存度的进口背景之下,石油价格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石油进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2.价格控制的被动地位导致进口价格相对较高。国际油价的变化是受以国际市场供求状况为主的诸多因素影响的。而此处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进口石油相对成本的拉高。“相对成本”是指在任何价格水平下,与美国和欧洲相比,中国进口原油的成本要高出1美元/桶左右[1]。当每桶石油进口成本上升1美元,按照2010年的石油进口水平,中国每年将多支付3 000多万美元[2]。中国石油进口量占到世界石油供给量的2%,但在影响石油定价的权重上却不到0.1%[3]。中国巨大的石油进口量只能被动接受国际油价变化,在国际石油贸易定价上几乎没有发言权。

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石油进口成本的稳定性,加剧了中国石油进口的经济风险,威胁着国内经济的稳定性。另外,对国际油价的被动接受,不仅导致中国外汇的巨大损失,加大了国内石油产业链的压力,而且对国内物价和通货膨胀率也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对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二、中国石油进口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供应紧张使得产油国处于石油现货卖方市场的有利地位。但总体来说,OPEC对石油市场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OPEC国家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石油出口、投资不足导致OPEC国家剩余产能短缺、OPEC内部体制的局限以及来自非OPEC国家的挑战等。西方石油消费国家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也有所降低,且从石油消费中征收了大量的税收收入,它们凭借完善的库存调节机制、实力雄厚的跨国石油公司、发达的石油金融体系,逐渐在世界石油市场格局中占据了有力的地位[2]。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是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重要需求方,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石油进口价格控制力的缺失呢?

1.石油定价机制不完善。中国现行的石油价格机制从形式上看已经与国际油价接轨,但实际上并未体现市场规律,是被动跟随国际油价态势,并不能体现国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现阶段中国油价格调整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连续22个工作日和国际市场三地油价平均变化超过4%。这种价格机制导致时间上的滞后性进而导致国内市场反应迟钝,扭曲了国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中国石油进口价格被动接受国际油价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石油价格话语权缺失与“买涨不买落”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4] 。

2008年8—12月,国际油价持续下跌70%,美国、加拿大等国平均零售价跌幅高达50%,但是,国内在10月反而上调成品油价格,最终导致国内油价明显高于国际油价,国内外油价差距超过40% [5]。现阶段国内石油价格机制下,油价上调和下降的起点不平等,加之国内市场体系不健全、竞争不足和受政府干预的影响,国内石油价格出现“只涨不跌”现象。

另外,在国内石油顺价销售体系下,石油垄断企业在高价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的情况下,也可将石油销售出去,并且有利可图。加之现有企业之家缺乏竞争力,石油企业在石油进口成本方面的压力大大降低,导致中国在石油贸易方面争取降低进口成本的动力不足。

2.市场化程度低且流通体制存在限制。依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国于2004年取消了石油进口配额制度,逐渐打破了原油、成品油专营局面,并开放外资从事原油、成品油和化工产品业务。但是,中国石油的生产、加工、进出口、批发仍然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所控制。其他企业即使拥有批发和零售经营权,其油源也大多为两大集团所控制,即使获得了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大多也必须经由两大集团进口,并交付两大集团所属的炼油厂炼制。

石油化工市场前景范文12

关键词:石油 销售 现代物流

前言:自我国进入WTO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自身发展观念的进步,已经一跃成为发展路线中最为强盛的国家,随着水涨船高,石油企业也已经逐渐的走向了对外开放、战略转移、本土作战、国外发展的多种道路综合而成的产业。为了更为有效的增强产品质量,人们不断的在生产、供给、销售这三个方面进行有建设性的调整,近年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以当下大环境的背景为战略性引导内容,以石油的发展、企业的进步、物流的联系为重要阐述对象,并且从实际出发、依托现有的营销出售理念,以石油发展的需要为根本需求,对市场的调控、物流于石油企业的依托形式做出了具体的描述。下面笔者就为大家就其具体内容细致的分析一下。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作为当下世界大的环境背景来说,无论是国内国外已经从传统的工业社会过渡到了新兴的互联网时代,国家和企业甚至是个人依托电子商务的发展,有效的控制着各种资源的分配,而人与人之间的货物传递也早已摆脱了传统的一些运输模式,正因如此,物流产业这个适应互联网时展、适应国家、企业、个人的传递货物的组织形式就成为了市场主导传递货物形式,并且随着多年来的逐步壮大与发展,逐渐的走上了主导舞台,成为了影响国际性、全球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国民的发展、经济的壮大、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早已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考察市场可流通性、影响货品走向的关键因素,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基础的根本元件之一,在一些发达国家,物流这一新兴组织形式更是被称为促进经济进步的加速装置。作为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有效形式,目前商业运输、储藏运输、制造业运输转型等行业,物流都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技术整合,使其收货、发货、运输的过程更为流畅。自我国加入WTO以后,石油销售再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面对的是整个世界组织环境,所以现有的所有石油企业无不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所以面对如此压力的同时,我们不仅要从生产上提高技术,减少浪费增加效益,在服务上做到善始善终,面对责任承担责任。更要在销售这一环节上打好提前量,准确的把握企业动向标准,配合物流系统完成企业活动一体化的销售路线,积极的向现代物流转变,减低现有的因不适当运输造成的成本浪费,顺应物流带来的高速传递效果,增强企业对外发展的活力,这既是大环境下物流企业必须要遵从的生存法则,也是顺应新兴事物高效快捷化的自身发展战略。所以,依托于物流发展的石油企业战略方向,依然成为现有的重点发展方向。

二、入世后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一)国际上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石油企业实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作为新崛起的大国之一,已经逐渐的感受到了国际一体化继承发展的好处与压力,为了有效的拓宽发展空间、提高一体化进程、跟上国际发展形势,国外的许多国家的大型石油产业都进行了资源分配、优化重组这一重要历史变革,重新优化重组的企业,因其战略核心是以国际发展为背景,以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为有效依托、以盈利性为主要目的,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很快的发展壮大起来。如美国的两家阿克神和美孚石油企业合并;英国的阿莫科与BP公司合并,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借用物流优化配置为手段的强强联合,不仅为公司打来了巨大的拓展空间,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所以就当下来说物流管理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必须适应的快速有效的发展模式。从石油企业角度来看,物流不仅加速了企业发展流程,丰富了企业的根本内涵,最主要为企业赢得了市场的主动性,其主动性发展具体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第一,从根本上确定一条发展快速销售、满足客户长期需求为根本目标的路线行驶。优越的传输方式、便捷的理财理念、良好的第三方平台,即免去了使用企业发货难、运输难的问题,也免去了客户担心货物中途运输不畅的问题,竭尽全力的为双方搭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更加速了双方贸易往来的速度,为买卖双方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第二,彻底解放了运输过程当中繁杂冗沉的形式,直接从根本上降低了货物成本,更有利于管理的实行和企业开源节流的发展形式。当下,石油物流的管理模式已然趋于统一,各个环节逐步得到了优化进步,管理模式更是得到了质变的发展,企业管理依靠物流的发展,从上到下,无论是采购、运输、储存或销售都有了具体的货物运输手段,那就是依托有效的物流传播,增强运输的实效性,从而在根本上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所以在物流高速发展的今天,石油企业已然不能脱离物流的传递,更是将此作为减少经济开支、加强经济节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源分配的有效手段,更是直接获取利润的重要方式。

(二)适应石油销售行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作为世界性大国,物产资源丰富。石油销售量惊人,所依托的物流无论是传输还是资金投入更是庞大无比,所以当下,如何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即保证货品质量有减少运输价格,已经成为我国石油企业所考虑的重要问题。就现在来说,石油企业物流运输方式仍在试运行当中。其中环节多样,周期漫长,效率时快时慢,费用划分不明显,人力物力消耗惊人,依然还是我国现有的石油物流产业的弊端。如不彻底改善这一根本环境,我国的石油企业则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升,更没有办法增加企业利润。而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凸显、环境与机会的逐步加深、理念与行为的相互融合,这一弊端已然越发的明显。据有关专家分析,中国石油虽然现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表面上发展良好,但从其根本处还存在着两大弊端:第一,下属的地市级分公司被赋予过多管理职能,甚至县经营部作为地市公司的派出机构也在管理市场,从而造成管理层次过多、市场反应缓慢的弊病。其二,由于这些公司都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设立的,油品配送经常会出现流向冲突的不经济行为,这成为中国石油销售公司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为克服这些弊病,提升石油的全球竞争力,必须以石油销售体系为先导,进行系统化变革。因而适时导入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销售体系变革,具有以下几点现实意义:1、降低成品油物流成本。通过成品油物流系统,可以对与成品油物流活动中有关的布局、库存、运输、配送、信息等要素进行整体优化,进而为各种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2、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未来整体供应链管理(SCM)的发展奠定基础。物流信息系统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部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也包括了建立成品油物流信息系统。中石油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供应链管理系统,以信息为平台而进行的资源整合活动,通过上中下游一体化而展开,所以建立成品油物流信息系统,反过来也会加快石油企业信息化。3、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在管理层次上,由原来的多级管理逐步减少为总部对区域资源配送和市场营销的扁平式管理;在运行模式上,实行资源配送和市场营销两条线运行。在资源配送这条线上,按照区域经济流向,建立区域配送中心,实行资源统一运作、设施统一管理、物流统一优化、配送统一组织,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空间,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市场营销这条线上,按照专业化分工,零售实行零售管理中心――片区经理――加油站的专业垂直管理,直销实行销售中心――销售代表――客户的专业垂直管理,加强市场营销,适应外部市场变化需要。石油销售企业要整合企业外部供应链的后勤服务,应当集中力量做好他们最擅长的工作,把供应环节的工作留给专业公司去做。比较好的方法是:大力建设管道等基础性物流设施,控制大物流;整合现有物流的基础装备,组建专业物流公司,采用第三物流方式运行油库、公路运输、加油站配送等业务。一直以来,石油的最终使用者对自己所使用的物品没有价格质量的知情权、供应商的选择权、管理参与权,采购部门又不了解物品的使用情况而调整和完善采购管理,这种协调能力的落后造成公司巨大的成本“隐形流失”。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物流公司来进行直接的控制,通过物流产品可以正面的面对最终客户,客户可以直接的获得产品的根本信息,所以这时终端客户在供应链中的价值就完全的体现了出来,所以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作为用户本身还要牢牢的掌控价格权、知情权等有效权利。而作为销售公司而言,如何提高销售水平,满足客户要求,完善信息公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如今的世界性市场格局下,石油公司的销售理念再也不能死板僵化,这不仅是为了迎合市场需要,也是为了完善销售方式,从而扩大销售渠道、提高销售质量,最终取信于客户。在此期间,还要姥姥把握住瞬息万变的市场动向,完善配货、运输、监管等销售渠道的具体构架,如此才能适应市场,迎合客户。

三、结束语

本文只是片面性的阐述了物流与石油销售之间的现代联系,因为篇幅有限,笔者只能就其中的意义以及必要性做出简单的评述,使大家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真正的石油企业与现代物流的研究远不及如此,比如还有石油销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选择,其中包括石油销售企业市场环境分析、中石油销售企业发展物流主要考虑的问题、石油销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中石油销售企业发展物流的策略;又比如石油销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实施,其中包括完善石油销售企业物流发展的依托、石油销售企业物流发展的实施步骤、中石油销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战略的构想等等一系列的有关研究方向,所以笔者呼吁,应认真依托现有的大的市场环境,认真重视这石油企业销售与物流之间的本质联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使我国的石油销售企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清一.中国物流与装备指南[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2]丁俊发.中国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3]丁俊发.中国物流年鉴[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4]洪水坤.物流运作案例[D].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